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cumcm2011B附件1_A区和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示意图

cumcm2011B附件1_A区和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示意图

cumcm2011B附件1_A区和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示意图
cumcm2011B附件1_A区和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示意图

附图1:A区的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示意图

附图2:全市六区交通网络与平台设置的示意图

说明:

(1)图中实线表示市区道路;红色线表示连接两个区之间的道路;

(2)实圆点“·”表示交叉路口的节点,没有实圆点的交叉线为道路立体相交;

(3)星号“*”表示出入城区的路口节点;

(4)圆圈“○”表示现有交巡警服务平台的设置点;

(5)圆圈加星号“○*”表示在出入城区的路口处设置了交巡警服务平台;

(6)附图2中的不同颜色表示不同

12345678916171930

3132333435363738394041

42434445464748

49505152535455565758

596061

62636465666768697071727374757677787980的区。

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网络教学平台总体建设规划 1课程建设与维护 1.1实现方式 教师登录系统,通过课程网站创建模块创建课程网站。 1.2创建/维护步骤 1.录入课程网站基本信息:包括课程网站名称、课程网站描述、适用课程等。 2.选择课程网站模板:在模板库中选择合适的课程网站模板。 3.设置课程网站栏目:在课程网站创建时,通过默认模板自动创建若干栏目,用户可根据实际 需要,对栏目进行修改、增加、删除。 4.维护课程网站栏目:对设置好的每个栏目进行栏目模式设定、对栏目进行详细设计。(栏目 模式包括:常规设计模式、外部链接模式、论坛式的交互模式) 5.课程网站的其他设置:包括在外网展示网站、删除网站、将网站设为外部链接模式等。 2课程展示 2.1访问人群 1.公众用户:直接通过外网链接访问网站(外网有多种形式的列表,如:可按教师查询、按院 系查询、按访问量查询、按精品课程类别查询等,可帮助用户快速定位到相应的课程网站)2.学生:登录系统后,可将自己关注的课程网站收藏至学生空间,便于快速定位至相应课程网 站。 3.教师:登录系统后,自己创建的网站直接显示在教师空间上,可快速进行网站浏览与网站维 护。 4.精品课程评审专家:通过评审课程列表,访问课程网站。

2.2实现方式 在访问教师创建的课程网站,其中论坛式的交互模式栏目需要权限才能访问。 3课程学习 3.1实现方式 学生登录系统后,访问课程网站,可进行课程学习 3.2内容 1.网上答疑、课程论坛:通过论坛式的交互栏目,学生与老师之间可进行互动,在学生、老师 的空间中对互动过程有详细记录,可通过相关链接快速进入相关互动内容。 2.网上作业(需网考系统支持,待定) 3.课程评价(本部分未实现) 4.参与调查(本部分未实现) 4课程考试(网考) 4.1本部分结合网考系统内容(待定) 5课程评审 5.1实现方式 1.教师在创建课程网站后,可选择将课程网站推荐进行评审。 2.管理员接收到评审请求后,选择评审专家、设定评审时间。 3.评审专家在课程网站评审列表中定位课程网站,进行评审。 4.评审完成后,由管理员设定评审结果。 5.2评审步骤 1.管理员设定精品课程申报表内容、以及评分标准、总分的计算公式。 2.教师在课程网站创建完成后,填写精品课程申报表。 3.完成申报表后,选择申报年度、申报等级、填写申报说明后,进行网站申报。 4.管理员接收到申报请求,分配评审专家、设定专家的评审时间。

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

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近年来,教育部已把“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作为“十二五”期间教育信息化的核心目标,建设和应用个人网络空间成为广大师生个性化服务和需求的一种新趋势。很多职业院校已把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建设和应用作为考核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教师个人网络学习空间主要为网络教学空间,是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而出现的新的教学应用服务形式,是网络教学教研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的结果。充分发挥网络空间教学的优势,创新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方法,变传统的课堂教学为网络空间互动教学,将给教育教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革。? 目前,已有很多教师对个人教学空间实际建设和应用,并取得实效,也深受学生的欢迎。但教师在建设、应用和全面推广中还存在困惑,现将个人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中的体会与大家分享一下,建设和应用中存在的困惑与大家研讨,希望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 一、全省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和应用现状? 二、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现状? 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建设是建立在学校网站社区学习平台上,它以课程管理为基础,包含课程发布、购买/支付、作业练习、学习工具、考试及小组讨论等功能,结合视频点播、直播模块和内容管理模块。各模块相辅相成,有效提高平台内容展示效果及学生学习体验,增强学习平台的对学生的黏性。此外,平台允许接入更多的外站模块,如优酷、土豆和网易公开课视频、Discuz论坛、各大电商平台等,能帮助教师打

造真正属于自己的教学平台。? 三、我的网络教学空间应用现状? 教学空间已全面对外公开发布,并全面使用网络化进行教学。网络空间建设已基本满足网络化教学的需求,老师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电脑或移动终端对课件、教案等进行添加或修改。? 四、教师网络教学空间建设应用的优点不足? 优点:? 1.实现网络化、多终端、移动、随时随地学习。学生可以通过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和平板电脑上网学习和完成作业,特别对于网络全面覆盖的校园中,学生学习非常便捷。? 2.实现多媒体可视化教学(图文、视频、音频、PPT、文档、Flash 动画等)。教师在制作教学资源时,可多种媒体呈现,既可通过生动的动画展示,也可通过音视频、图形、PPT展示,多媒体的展示,让学生学习更有兴趣。? 3.可导入第三方网络链接。教学资源在网络上丰富,老师在学习和收集教学资源时也可直接把第三方的资源链接在学习平台上,供学生学习。? 4.适时交互(便于师生交流)。学生可以分班级或分小组进行学习交流,在学习中有什么问题,可在平台上与老师、同学适时进行交流,共同学习,共同提高。? 5.作业、练习和考试均可网上完成和批改。学生平时的作业、练习可直接在网络平台上完成,测试和考试也可在网络上进行,老师也可在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虚拟学习社区和网络教学支撑平台的比较 一、教育虚拟社区 1.教育虚拟社区的涵义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Ferdinand Tonnies,1855—1936),在1887年出版的一本书《Gemeinschaftund Geseuschaft》(社区与社会或共同体与社会)中最早提出Gemeinschaft即“社区”概念的,腾尼斯的“社区”概念是对工业社会所带来的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疏离化、人类情感的冷漠化的批判,是一种具有理想化的人际关系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后来人们发展了滕尼斯的思想,形成了现在的社区概念。而教育虚拟社区指的是:基于跨时空的、开放的、自由的网络虚拟环境,社区成员(主要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借助统一的软件平台,为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进行信息交流、知识共享、交互协作,最终形成具有共同社区文化心理的、生态式的社会关系共同体。尽管不同影响因素导致从社区到教育虚拟社区的概念演化,但追求建立美好的人际交往关系、满足情感需要、促进发展的本质内涵是不变的,社区、虚拟社区再到教育虚拟社区都应在这一层面上存在,否则就没有称作“社区”的必要了团。正像琼斯00nes,Q.1997)所说,要构成虚拟社区,除了需要两个以上的传播者、起码的互动、大部分的互动(在公共虚拟空间进行)、固定的成员等条件外,最重要的是需要因交往互动而产生的社区归属感。这也可以通过交往(communi—cation)一词与社区(communiy)一词有相同的词根(communis)得到印证。正像传播学大师施拉姆所说:“没有交往与传播就没有社区;没有社区也不会有交往与传播”凹。可见交往互动、平等交流和情感归属在社区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性。那么,什么是交往,应如何恰当认识交往与交互的关系呢? 2.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与交互的关系认知交往是人与人或人与共同体之间通过各种中介媒体展开的相互沟通、影响、制约、改造的活动方式,它既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开始,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人的主体性是人之为人的根本属性,因此人类的交往所形成的关系必定是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虽然交往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但也存在着“相对无意识”交往、“外在需要”交往和“内在需要”交往等不同的交往形态,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也是对现实的概括,也就是说,不同形态的交往存在于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现实生活中。而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只不过是在教育虚拟社区这一“特殊社会”领域内人们基本的活动方式,我们既要正视它的客观存在,又要不断加以完善,较好地实现交往既作为“目的”又作为“手段”的统一。对作为信息化环境中人类生活方式即“目的”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交互是交往进行的手段和机制,是社区成员为实现作为“目的”本身的交往而进行的互动过程,保障交往的进行。北京师范大学陈丽博士划分的塔形结构三个层面的交互以及远程教育专家Moore划分的学生与内容的交互、学生与学生的交互、学生与教师的交互就是这种作为手段和机制的交互。而信息化环境中作为“目的”存在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同时又是实现现实教育目的和社会需求的手段和机制。学生在教育虚拟社区中的认知或建构完善过程所需的信息与知识都不是通过灌输强加给学生的,远程教育与网络教育也不是学生内部自发形成的,而是学生在与他人交往互动过程中逐步同化或顺应而生成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交往和交互又具有同质性。因此,作为“目的”和“手段”相统一的教育虚拟社区交往必定有着与现实交往不同的特性。 3.教育虚拟社区中学习交往的特性分析 (1)交往角色的虚拟性。教育虚拟社区中的交往,是基于虚拟的空间而进行的,成员之间不再具有现实交往的可触摸性和可感知的时空位置,存在的只是功能的现实性。因此,虚拟社区为成员的不同角色扮演提供了土壤,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除非有特别的要求,否则,大部分社区成员希望扮演与现实情·境有较大差别的角色,并且在角色扮演中寻求一种不一样的角色认同。从交往方式上,现在虚拟社区的交往主要还是以文字为载体,虽然文字可以描述形象、传达情感,但是经过有意加工的文字信息、精心包装的“良好”形象,必然有一定的虚假成分。 (2)交往关系的平等性。现实的社会交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交流的最大障碍在于现实的差异性,

电商平台建设方法

方案概述 1.1总体规划 本方案是针对进行电子交易管理的电子商务平台解决方案。电子商务系统,是以服务于产品销售为目标,拓宽业务种类,实现以蚂蚁儿童服装、蚂蚁陶瓷、蚂蚁返利、蚂蚁种分、蚂蚁日化、蚂蚁科技、蚂蚁新闻等多类产品为主,拉动蚂蚁家园销售量,以电商平台销售方式迅速占领、扩大蚂蚁家园市场占有率。辅以完善、人性化的客户服务,全面提升的公众认知度与美誉度。 1.2项目特点 实现网络交易 电子商务通过更新管理思想、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对销售体系更全面、更及时、更有效的监控、分析和利用。直接向厂家购买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以最短的供应链、最快的反应速度、最低的成本、个性化的产品选配销售方案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有效降低渠道成本,提高销售量。 建立完整的交易体系 本平台的电商化,从客户第一次登陆网站,围绕咨询、选购产品、下定单、配送、交付等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业务流程的准确、顺畅。 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 收集最终客户和厂家的基本信息和完整的业务流程信息,定期分析,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全过程服务以及售后服务。 1.3市场优势 公司有丰富的产品资源,为网站平台的产品来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提供简易和具有亲和力的网站使用操作界面,完善用户网站使用帮助功能。 建设和丰富网站栏目,简化操作流程,力求满足大众化用户的实用功能需求,并逐步增加用户虚拟交互体验。 栏目的选择和内容的整合,始终围绕网站的总体规划和长远战略需求。发展合作伙伴,提高网站宣传渠道和方式。 第二章网站框架 2.1网站栏目结构 根据用户浏览的方便性与习惯性,网站还设有蚂蚁儿童服装、蚂蚁陶瓷、蚂

蚁返利、蚂蚁种分、蚂蚁日化、蚂蚁科技、蚂蚁新闻等栏目。 网站一级栏目结构图如下: 2.2会员系统 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站订购业务仅对会员开放。从会员第一次登陆网站开始,后台自动为该会员建立健全的个人档案,包括会员基本信息、订购信息,反馈信息。客服人员可根据会员资料,为不同的会员提供不同业务介绍及推荐,延伸售后服务的深度及宽度,满足不同层次会员的需求,并带动传统业务的扩展。 2.2.1会员注册流程: (1)在网站首页点击“免费注册” (2)页面显示新会员注册页面,根据提示填写基本信息,包括:会员名、密码、邮箱等信息。 填写要求: 会员名一经注册不能更改,推荐使用中文会员名。会员名由5-20个字符(包括小写字母、数字、下划线、中文)组成,一个汉字为两个字符。

对智能交通的一点认识

对潍坊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点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汽车化步伐的加快,城市交通拥挤、事故增多、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恶化,长久以来,人、车、路的矛盾激化已影响到了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虽然道路运输增长的需求可以靠提供更多的路桥设施来满足,但是在资源紧张、环境恶化的今天,道路设施的增长将受到限制,这就需要依靠提供除设施以外的技术方法来满足这一需求,智能交通系统便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途径之一。 智能交通技术是一项起源于美国的新兴技术,各个国家地市区在引进的时候都必须考虑本地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引进技术与本地文化的整合,考虑技术位差。任何新技术如果没有现有技术对之消化吸收就是失败的,所以各个地区在制定本地区ITS发展内容时,必须对本地区现有技术进行整合,然后再把与现有技术相近的内容作为自己的近期发展目标。本文就结合智能交通体系在国内外各地的发展状况,对潍坊如何发展智能交通系统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一、智能交通发展概况 智能交通系统是以信息通信技术将人、车、路三者紧密协调,和谐统一,而在建立起的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管理系统。目前,智能交通在全球形成以美国、日本、欧洲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并成为继航天航空、军事领域之后高新技术应用最为集中的领域。现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与汽车化进程迅猛发展,并由此产生了交通、环境等众多问题,因此发展智能交通,特别是城市智能交通UITS,在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当前,智能交通在我国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我国特定的交通特点,智能交通的发展在我国面临众多问题。首先,我国城市交通成分复杂,自行车拥有量大,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其次,城市交通路网结构不合理,道路功能不完善,道路交通设施及管理水平不能跟上机动车的增长速度;再次,我国交通运输业面临着经济发展与资源制约的双重压力。因此,我国发展智能交通必须在借鉴国际发展历程的基础上,立足于本国实际,走属于中国的智能交通发展之路。 二、潍坊市智能交通的现状 2010年初潍坊市建设并启用了道路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潍坊市道路交通智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网络教学平台的系统性能测试与分析 现在世界范围内远程教育和网上大学正在蓬勃兴起,网上教育支撑系统也层出不穷。作业和考试是保证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近年来,授课、答疑等教学环节在网络教育技术的推动下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作业和考试依旧没有大的变化。实现无纸化网上考试是教学现代化的一个勇敢尝试。 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是“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项目组下的一个课题,该课题是开发一个与课件联系紧密和基于WEB的多媒体作业管理工具和考试管理工具,将支持大规模的在线学习和考试。作业与考试系统将主要面对使用者不同的需求,力争在提高远程教育系统,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加快教学信息的反馈,推动教育质量的提高等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但在我国现有和可预见未来网络条件下,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如何能够支持大规模密集并发访问的、在线多媒体考试与作业传输方案?这就需要通过性能测试技术来评估和优化,达到预期的性能指标。论文主要从五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包括性能测试目标主体的选择,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目标主体的实际性能状况的分析与测试,对目标主体性能的优化和回归测试,软件测试管理的理论基础和重要性。 在性能测试目标主体部分的选择方面,将现代软件测试技术和作业与考试管理工具对性能的高度要求结合起来,作为本文的研究重点;在软件性能测试的理论基础方面,详细说明了性能测试的概念、目的、分类、方法和步骤以及性能测试工具的选择,为以后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打好基础;在目标主题的性能需求分析和测试中,从目标主体的系统架构出发,选择交互性强的在线作业模块作为测试和优化系统整体运行环境的研究主体,设计出详细的性能测试用例,并搭建出合适的性能测试环境;在实际性能测试时,详细介绍了性能测试的每一个步骤,并对测试数据进行深入的分析,找出性能瓶颈,并对影响性能的因素做出假设,利用性能优化技术对目标主体的性能进行调整。在做适当调优后进行回归测试,从而达到提高系统性能的目的。为了更好的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性能测试工作,性能测试管理理论基础部分从四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测试模型的选。

(交通运输)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交通运输)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 用户手册 日期:2013-6-10

目录 1.目的和范围 (4) 2.参考引用 (4) 3.术语定义 (4) 4.内容 (4) 4.1系统概述 (4) 4.1.1功能描述 (4) 4.1.2性能描述 (5) 4.1.3初始运行 (6) 4.2对运行环境及操作人员的要求 (7) 4.2.1硬件设备 (7) 4.2.2支持软件 (7) 4.2.3操作人员所需技能 (8) 4.3运行说明/系统操作指导 (8) 4.3.1 交通状况模块 (8) 4.3.3 稽查布控模块 (11) 4.3.4 违法处理模块 (20) 4.3.5 统计分析模块 (31) 4.3.6 设备管理模块 (36) 4.3.7 系统管理模块 (41)

1.目的和范围 ?本文档为系统操作使用帮助文档,目的是介绍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指导用户正常使用。?本文档并非关于城市智能交通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软件产品说明文档和软件开发文档。 ?本文档并不包含对业务活动的指导,只说明如何使用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系统。 2.参考引用 ?《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7-2009 ?《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496-2009 ?《中华人民共和国机动车号牌》GA36-2007 ?《计算机软件质量保证计划规范》GB/T12504-1990 ?《计算机软件可靠性和可维护性管理》GB/T14394-1993 ?《机动车驾驶员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23-92 ?《机动车管理信息系统分类与代码》GA24-92 3.术语定义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简称系统,英文简称:ITS。 4.内容 4.1系统概述 4.1.1功能描述 城市智能交通综合管理平台系统通过对交通管理涉及的各项业务进行全面整合,形成一个覆盖交通管理各方面的综合业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可以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快速反应与统一指挥调度;平台基于JAVA技术构建,采用开放的标准和技术,能实现跨平台部署,具备很高的扩展能力和兼容性;同时系统采用B/S应用方式,基于模块化开发、设计和部署,通过配置文件配置加载相应的模块,便于系统的扩展和维护;基于消息引擎(JMS)快速接入第三方子系统,JMS部署于应用服务器中,利于维护和扩展。 平台将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闯红灯自动记录系统、高速公路区间超速违章检测系统、平安城市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及流量监检测系统以及各类公安交警业务系统、交通行业管理子系统(如车管、驾管、违法等)等集成在统一的、图形界面的软件环境下,实现交通管理科学决策和精细化的管理。系统有助于

《网络教学》方案

锐聘学院直播教室教学 一、建设背景 随着计算机通信及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流媒体应用日益普及,远程网络教学、视频点播、网络电台等多媒体的应用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给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乐趣要做的业务目前随着公司的业务快速发展,各大基地的建设及软件学院的成立,以及2017 年学生数量持续增加,我们不得不将面对的问题就是:学生数量增加,师资力量的紧缺,短时间内没有在不增加更多成本的前提扩大教学力量。 二、提供的服务 网络教学是网络流媒体技术应用的一个重要方向,它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为广大的学习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课堂直播可以说是网络教学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与传统的网络直播有一些不同。传统的网络直播一般是把现场的音视频进行直播,而课堂直播由于用于教学的特殊目的,它不但要直播现场的音视频,同时要直播教师的电脑上的电子教案(一般为PowerPoint 课件)。课堂交互在网络教学中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网络教学只有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如学生向教师提出疑问,教师通过网络回答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互动课堂

三、网络教学原理 1?授课方式 一点对多点的方式进行授课(一个基地讲课对多个基地同时授课 的模式) 2?授课模式: 例如:理论性课程用锐聘学院平台学习,定时开设直播课程,通过直播课程进行代码演示、实验演示、问题答疑等,在此同时充分利用执行经理的职责,维持课堂秩序,督促学生学习。 四、网络直播教特点及对内部业务支撑 1. 网络课堂直播教学方案,充分利用网络的资源,籍由优异的影音传送技 术,以及高品质、高画质的影音服务,将课堂上的老师讲解、示范、实验传递到各基地及互联网各个角落。 2. 传统的课堂教学,有老师授课为主,示范、实验演示为辅,老师

电商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方案概述 1.1总体规划 本方案是针对进行电子交易管理的电子商务平台解决方案。电子商务系统,是以服务于产品销售为目标,拓宽业务种类,实现以化学合成原料药、制剂、医药中间体、化工原料、化工防腐、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等多类产品为主,拉动化工产品销售量,以电商平台销售方式迅速占领、扩大化工产品市场占有率。辅以完善、人性化的客户服务,全面提升的公众认知度与美誉度。 1.2项目特点 实现网络交易 电子商务通过更新管理思想、优化业务流程、降低管理成本,实现对销售体系更全面、更及时、更有效的监控、分析和利用。直接向厂家购买可减少中间流通环节,以最短的供应链、最快的反应速度、最低的成本、个性化的产品选配销售方案与服务,提高客户满意度,有效降低渠道成本,提高销售量。 建立完整的交易体系 本平台的电商化,从客户第一次登陆网站,围绕咨询、选购产品、下定单、配送、交付等各个业务环节,进行有效的管理,保障业务流程的准确、顺畅。 加强客户关系的管理 收集最终客户和厂家的基本信息和完整的业务流程信息,定期分析,为客户提供完整的全过程服务以及售后服务。 1.3市场定位及特点 本网站属于B2C电子商务网站,作为电子商务行业,在中国属于新兴行业,而在网上购物的群体,能够接受与尝试新鲜事物,并且大部分拥有网上银行,这

就为电子商务的结算提供了保证,并且习惯于刷卡消费,消费群体自身所持有的特点与电子商务的消费方式相吻合。 1.4市场优势 公司有丰富的化工产品资源,为网站平台的产品来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同时提供简易和具有亲和力的网站使用操作界面,完善用户网站使用帮助功能。 建设和丰富网站栏目,简化操作流程,力求满足大众化用户的实用功能需求,并逐步增加用户虚拟交互体验。 栏目的选择和内容的整合,始终围绕网站的总体规划和长远战略需求。发展合作伙伴,提高网站宣传渠道和方式。 第二章网站框架 2.1网站栏目结构 根据用户浏览的方便性与习惯性,网站还设有原料药、制剂、医药中间体、化工原料、化工防腐、香精香料、食品添加剂等栏目。 网站一级栏目结构图如下: 2.2会员系统 为了给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以及更为完善的售后服务,网站订购业务仅对

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城市道路监控系统方案

智能交通电子警察与城市道路监控系统[1] 20世纪60-70年代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但伴随经济高速发展出现了交通状况的不断恶化。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毫无例外不同程度地受交通问题的困扰,交通拥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已成为现代社会亟待解决的几大问题,由此带来了巨大的能源消耗,浪费大量宝贵时间。 面临日益严重的交通问题,世界发达国家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并提出了智能交通系统(ITS)(英文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概念,进入90年代以后ITS却突然以惊人的速度发展,许多发达国家争先恐后地投以巨资进行ITS的研究与开发。ITS是交通、计算机、信息、通信和系统科学与工程的有效结合,最大限度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城市道路监控作为智能交通领域一个重要部分,同时城市道路监控一直也是安防监控领域主要应用方面。随着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安防监控所涵盖的围越来越大,并且与很多新技术密集型领域如IT、ITS等相互渗透扩展。 城市道路监控主要有两部分,一是传统意义上的安防监控,二是交通监控。交通监控通常由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和电子警察处罚系统组成,它是智能交通ITS技术和监控技术相结合,是一种全新的技术形式。 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可以对一个大围的公路路况信息进行及时、准确地采集和统计,信息包括“道路占有率、车流密度、车队长度、流通量、平均速度等,能为道路疏导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可以配合广播等传媒实现交通诱导功能。 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具有高技术含量,可以对“超速、逆行、闯红灯、禁停、压黄线、抢占公交车道等一系列违章现象进行准确、稳定、自动、全天候的监控、执法和处罚。电子警察的出现可以大大缓解因违章行为导致交通事故增加与警力少和警务人员劳动强度大的矛盾,有效抑制的由于人为违章引起的交通事故。 智能交通把交通信息统计系统和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引入到城市道路监控中,实现了城市道路的点面结合式监控,提高了城市整体安全防水平,缓解了日益严重的交通压力,加强了驾驶员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降低了恶性事件发生率。下面主要介绍交通监控的几个系统及应用: 一、电子警察执法处罚系统 1、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视频监测系统 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行为,经常引发严重的交通事故。机动车闯红灯违章视频监测系统安装于交通路口,全天候对闯红灯的违章机动车辆进行监测,不仅能对违章车辆拍照,还能够实时对违章车辆的牌照和违章轨迹进行自动判断识别。公安交通管理部门以抓拍的违章照片、视频录像为依据对违章者进行处罚教育,从而大大提高机动车驾驶员的自觉性,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减少因闯红灯违章行为而造成的事故、堵塞和交通混乱,加快车辆在交通路口行驶速度,保证道路畅通。 该系统是一个基于网络的分布式系统,系统分为前端视频检测与抓拍系统、路口局部数据处理系统、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中心数据管理与处罚系统四大部分。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资料讲解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南通大学交通学院 智能交通系统导论 课题名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班级___ 交通设备143 ___ 学号 1426042071 姓名_________ 卢铁 ________ 指导老师陆建新 日期 2016.6.22

目录 一.系统背景 二.关键技术 三.卡口技术存在的问题 四.卡口系统的应用 五.卡口系统在工程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我国城市智能交通中的卡口系统 一.系统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和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机动车保有量每年以15%~20%的速度在迅猛增长,道路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全国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交通管理现状和需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与交通相关的刑事和治安案件也逐年上升,特别是像肇事或做案后驾车沿公路逃逸、盗抢机动车辆、车辆违章行驶等。针对上述问题,公安部相继开展了创建平安大道活动和实施畅通工程,其目的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向科技要警力,适应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在现代智能交通管理中,利用视频技术获取各种交通数据和对违章车辆进行检测和监控,具有快速、准确、直观等优点,便于交通指挥管理部门和道路使用者及时了解道路交通状况,准确做出决策进行道路交通指挥管理和合理行车路径选择。道路交通卡口系统是安装在公路任意断面上,包括的城市的出入口、收费站、省际和市际卡口等处。卡口系统对过往车辆进行自动实时拍摄与记录,并由计算机进行车牌识别以及对车辆进行行驶速度和各类违章的检测、数据采集与报警,必将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章、涉案车辆和公路干线交通状况的监控力度,为侦破肇事逃逸案件和治安、刑事案件以及交通违章处理提供有力的线索和证据。有效地遏制交通违章现象,消除交通隐患,降低机动车肇事逃逸和车辆盗抢案件,提高道路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现代化水平。 二.关键技术 1.高清抓拍

国内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发展综述

国内外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发展综述 袁华莉教育技术学院04硕042800180163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的出现与迅速发展,网络教育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并逐渐成为课堂面授的有力补充。作为网络教育的重要支撑工具与环境,网络教育平台成为了成为日益备受关注的对象。从90年代中期出现开始到现在,网络教育支撑平台已经从功能单一的课程资料的呈现发展到现在能够完成复杂的课程管理、个人信息管理、师生之间的同异步交互等等强大功能。本文拟将在对国内外现有平台调研的基础上,对其理论基础与关键技术的实现进行综述,从而得出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发展特点,并预测网络教育平台可能的发展方向以及在发展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难题有哪些。 一、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概念: 1.国外关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认识 国外1996年底1997年初开始出现支持网络教育的软件平台,有为我们所熟知的有Blackboard,英属哥伦比亚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开发的WebCT (Web Course Tools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学的Virtual U等。我们从几种在国际上应用较为广泛的网络学习平台的命名上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人员对于网络教育支撑平台的认识: (1)BlackBoard Blackboard在97年由康奈尔大学几名毕业生合作为他们的教授创建的网站,他们给Blackboard 的命名也来自教授的教学工作,以能够辅助教授的教学工作为目的。后来Blackboard转入公司发展,在原有服务意识上加入了更多的功能。现在Blackboard已经拥有美国市场近50%的份额,也是网络教育支撑平台中唯一支持百万级用户的平台。 (2)WebCT WebCT(web course tools)是一套功能完备、易用、高效的网上教学支撑系统1。它是加拿大British Columbia大学计算机科学系为高校开发的异步课程传递及管理系统,包括一系列可以自动与课程内容紧密集成的强大的学习工具,可以用于开发完全联机的课程,也可以用于将现有的课程内容在网上发布。WebCT是一个基于网络的以传递与完善交互式的教学课件与教学内容为目的各种工具的有机组合2。通过定义可以看出,开发者与研究人员将其定位于工具,即强调平台对于学习过程的支持与帮助作用。这些工具既支持各种静态内容的传递,也支持学生之间的交互。开发者是基于一种工具理念来开发webCT的。 (3)e-college、virtual campus e-college,电子学院,由美国电子学院公司负责开发,世界各地有200多所教育机构在使用 e-college平台。Virtual campus是由印度印地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开发,主要由印地拉·甘地国立开放大学使用。从这两个的命名方式我们可以看出college、campus已经从工具(tools)的角度发展 1GoldbergMW, SalariS, SwobodaP. World Wide Web-Course tools: An environment for budlding www-based course[R]. Fifth International WWW conference, Paris, France,2001.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案

电子商务平台建设方案 一、项目背景 1、中国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网民总数已达4.85 亿,2011年年底将超过5 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36.2%。中国2009 年电子商务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了3.8 万亿元人民币,中国2010 年已经达到了4.5 万亿元;到2011年上半年是2.95 万亿,而据预计,全年达6.8 万亿(来源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https://www.sodocs.net/doc/0a4445034.html,/)。从以上数据不难看出,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迅猛,将成为未来最重要的商务形式。有远见的企业已经意识到“电子商务”是未来新的盈利点和重要突破口。很多企业甚至提出了“要么电子商务,要么无商可务”的口号。 2、政策背景 应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落实国家发改委和国务院信息办《电子商务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细则的具体实践,对推进某区电子商务这种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搭建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政府之间快速沟通的新桥梁,加强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实现新的资源整合,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从而实现以商贸电子商务为龙头,带动某区电子商务发展,促进某区经济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的。 同时,2005年4月1日起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为我国电

子商务领域奠定了网络支付和网络身份认证的法律基础,为 从事电子交易双方提供可信赖的信用保障。其他的一些电子商务法案也在酝酿之中,电子商务的法律环境正在逐步成熟。无论是国家法律还是国家政策和发展规划都无不在积极引导和支持全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建设立足某区商贸电子商务平台的时机已显现成熟。 3、该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 该区市信息化基础设施发展较快,已经成为城市信息枢纽之一, 企业及市民接受电子商务的程度较高,发展潜力巨大。 二、项目定位 目标是建立服务于某某区市批发、零售企业和全国消费者的B2B 与B2C集成的BBC模式的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平台,为某区供应商、批发、零售行 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第三方的综合电子商务服务平台,通过平台提供整条商务链中所包含的信息发布、查询、洽谈、订货、付款、配送等各环节的综合服务,支持最终消费者在网上消费商品,实现全程电子商务管理。平台将可为企业提供供求信息发布、商品网上展示、商机搜索、网上洽谈、网上采购、网上销售、电子支付以及企业内部业务管理,支持企业从采购、运输、库存、加工制造、分销直到最终消费者手中的全过程的信息协同,从而建立从供应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消费者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一体化、一站式的管理体系,即全程电子商务。在该平台上,基于相同的工作流引擎,企业内部、企业之间可以实现无差别的信息共享和信息传递,形成网状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摘要本文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系统整合,讨论了系统建设战略目标对系统整体性的要求,提出了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4层体系结构,以及多元化的组织布局概念,并论述了系统整合中的关键技术——共用信息平台的建立问题。 关键词ITS 认识应用形式信息过程雷达采集 1对ITS整体性的认识 对于智能交通系统(以下简称ITS)的含盖范围具有不同的理解,确定为广义的概念——具有“数字化神经网络”的交通运输系统。 ITS的系统整合是建立在对整个系统功能特点的认识、系统战略目标的确定,以及由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的基础之上。 ITS通过采用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控制技术等对传统交通运输系统进行改造,从如下几个方面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 ●通过交通发展战略决策支持系统、规划决策支持系统、交通需求管理决策支持系统等实现对政府宏观层面科学决策的有效支持,使得有限的资金和资源最大限度发挥效益。 ●通过先进交通监控系统、交通事故信息分析系统、交通仿真实验系统、交通紧急状态应急管制系统等保障交通运输系统的有序高效运行。 ●通过营运车辆管理系统、公交调度管理系统、出租车辆调度管理系统等提高运输管理水平。 ●通过公众信息发布系统、交通诱导系统、营运车辆管理系统等实现对交通行为的合理引导,以充分发挥系统的潜力。 ●通过信息化公共交通系统、综合物流信息服务系统引导向合理的交通运输模式转变。分析国外ITS系统建设经验,结合我国的城市发展阶段特征,将系统总体战略目标确定为:提高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效率;增强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通过提高服务水平等的方法引导合理的交通消费模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界的索取和排放。 行业发展目标可以确定为:建立共享信息环境目标——依靠法治保障,依托适用技术,建立跨越行政体制制约的良好交通运输信息共享和增值服务环境;促进管理革命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通过组织创新,建立各种管理职能要素灵活有效协调的柔性体系;增强系统综合性目标——通过信息技术促进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的建设,为加强多种交通方式之间的有效协调提供技术保障。 产业化目标将指导相关的产业政策方向:通过产学研相结合,以及多元化参与等方法形成具有内在强烈创新机制,能够持续发展的产业体系。 据此确定的系统设计概念为:建立一个基于分布式管理和分散选择行为的开放式系统,以承担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信息组织、知识提炼等任务的“系统神经网络”为核心,对于交通运输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以及用户行为提供全面的支持。 针对这样一种系统概念,我们需要关注的不仅是各分系统具有高的运行效率,而且更加需要关注分系统之间有效协调所产生的总体效率提高。

教学资源库及网络教学平台-建设方案

江门市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资源库及网络教学平台 建设方案 需求规格说明书

修订记录

目录 一、项目背景.............................................................................................................................................. - 4 - 1.1.国家政策.............................................................................................................................................. - 4 - 1.2.职业院校教学信息化建设现状及对策 ......................................................................................... - 5 - 二、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目标 ............................................................................................................... - 6 - 1. ........................................................................................................................................................................... - 6 - 2. ........................................................................................................................................................................... - 6 -2.1.平台具备以下特点 ............................................................................................................................ - 6 -2.2.平台具备以下功能 ............................................................................................................................ - 7 -2. 3.支持建设的专业资源素材种类 ...................................................................................................... - 9 - 2.4.示范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目标.................................................................................................. - 9 - 三、平台功能模块 ..................................................................................................................................... - 9 - 3.1教学资源库管理 ........................................................................................................................................ - 9 -3.1.1资源处理与上传 .................................................................................................................................... - 9 -3.1.2 资源管理与共享................................................................................................................................. - 10 -3.1.3资源浏览与检索 ................................................................................................................................. - 11 - 3.1.4专业展示与维护 ................................................................................................................................. - 12 - 四、产品技术特性 .................................................................................................................................. - 14 - 4.1开放性和可扩展性 ......................................................................................................................... - 14 -4.2大规模应用 ...................................................................................................................................... - 14 -4.3可移植性........................................................................................................................................... - 14 -4.4遗留系统兼容性.............................................................................................................................. - 15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