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国2卷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全国2卷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全国2卷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全国2卷生物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近两年高考试题分析及备考策略

内蒙古牙克石市第一中学生物教师张艳邮编 022150

摘要:通过分析高考试题,提出教学要回归课本,注重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加大对实验设计能力以及知识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描述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注重课本知识贴近生活实际全面考察学生能力

通过对16-17年全国新课标生物2卷的研究,我发现试题的内容给考生和教师传递的最重要信息是:“回归学生课本、回归常规教学,贴近生活实际、提倡朴实无华”。纵观近两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绝大多数高考试题是教材知识点的再现或者是变了形的说法,每个问题的解题依据都能在教材中找到! 因此今后的教学和学习中师生还是应将视角立足于教材中,同时要注重拓展视野,贴近生产生活。另外试题单独对《考试大纲》规定实验的考查很少,更多侧重于对实验与探究能力的考查。今年的试题还有另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加强了在知识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描述和表达能力的考查。

一全国二卷生物高考试题分析

1.1首先来看16年试卷考查的范围包括:体液、神经调节共15分,遗传18分,关于DNA6

分,种群密度6分,选修一考查的是果酒果醋的制作15分;整个卷面大大增加了关于代谢方面知识的考查,两道大题18分,还考查了色素提取的实验6分,以及细胞分化的知识,使得必修一所占分值达到30分,而大题中没有关于生态系统的知识,以往大约8-10分。1.1.1从具体出题的角度看,越来越注重课本中的细节,如第1、4、5题很多学生会选错,以为造血干细胞是未经分化的细胞,包括叶绿体中的色素只能吸收可见光,不能利用紫外光和红外光、种群密度的计算方法等,都是由于课本知识不熟悉,特别是还应该注意对教材中的小字部分加以了解,如15年考题中出现的端粒酶,就是有关细胞衰老的原因,小字部分内容;再比如15年选一关于胡萝卜素的种类,属于课本中的课题背景知识;而今年考题中的紫外光和红外光的波长,是在课文的学科交叉部分,除此之外,我发现近几年,几乎都会有一道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癌变的选择题,也就是第六章看似简单,实际在考试中经常会有所涉及。

1.1.2从试题的难度来看,越来越注重基础,比如遗传题,大题是常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选择是关于伴性遗传,全面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不偏不怪,难度要大大低于12,13年的试题,使学生不再两极分化,看到遗传题就放弃。另外,通过29,30俩题还可以看出,得高分还必须具备读图,或者从题干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学会用简练全面的语言来概括,如乙酰胆碱合成中循环使用的物质、试管中的颜色不同的原因,都需要考虑全面且表达清晰,才能得分。

1.2再看17年考题分析:今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题型保持稳定,6道单项选择,5道非选

择题(4道必考题,一道二选一题)。试卷重视基础知识、核心概念的考查,并对理解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高。整体难度与去年持平,具体来看:

1.2.1选择题评析: 基础知识要求扎实,对信息获取能力要求高。选择题侧重考查主干核心知识,与去年相比,今年选择题出现了图表信息题,对考生的理解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要求提高。如第1题,第4题、第6题出现了图表以及文字等信息,需要结合基础知识与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第2题、第3题、第5题则注重考查必修二、必修一、必修三的基础知识,无知识的延伸拓展,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第4题考查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及其自动复原过程的实质及图解,基础是对质壁分离及复原过程的图解模型的理解,突破口是自动复原过程中的原因,也就是细胞吸水与细胞内外溶液浓度的关系,即渗透压的关系,也就是渗透压越大,吸水能力超强。第6题考查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及应用,即非同源染色体在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表现为自由组合。本题突破口为F1的配子组合数之和为64,可判断为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三对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与表现型及其比例关系不大。F1的基因型为三对杂合,只要亲本杂交组合能产生三对杂合的F1就行。

1.2.2非选择题评析:立足核心知识,兼顾能力考查

非选择题中必考题以主干知识为依托,考查相关核心基础知识,对考生的图表识别、信息获取及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考查。例如,第29题以过程图为信息,考查光合与呼吸过程的基本知识。第30题考查了实验中对照组的作用。第31题以贴近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试题为鼠害)为背景,综合考查种群和群落相关基础知识,考查考生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32题是遗传,注重考查遗传知识理解应用和计算能力。选修任选题知识模块题型设计注重与必修知识原理联系,考查考生知识掌握和综合应用能力。

总体来说,这两年全国II卷理综生物试题题型保持稳定,注重主干基础知识的考查,同时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实验探究能力要求较高。考生对今年试题应比较熟悉,利于发挥。也就是生物试题考查的范围基本是在以下几个主干模块:代谢,遗传,调节,生态,核酸等细胞的成分结构,细胞的生命历程,难度在逐渐降低,但是更多的注重细节。容易让考生得分,但是不易得高分,也就是这种题的区分度比较好。

二 18年高三生物备考策略

通过这次试卷研究对我以后复习工作的开展有很大的启示,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把体会归纳为以下几点:

1.立足教材,注重基础。将教材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掌握主干知识,构建完善的知识体系,多训练、及时的有针对性的进行讲解,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通过各种方式“吃透”教材。在打好扎实的基础上,注重能力培养,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握相关知识的交汇点,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提取和处理信息能力,培养生物学悟性,提高科学素养。

2.注重解题技巧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平时要加强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训练,特别对文字表达能力,高考批卷是踩点给分的,尽量描述准确和规范,要具体和全面,能加上的知识点就尽量加上。

3.关注生产生活,社会热点。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多动手、活学活用。生物实验试题的分值逐年提高,比重大,不仅仅限于教材中的实验,素材来自生活,生产和高新科技。所以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和社会热点。

4.重视图表、文字、信息的转换,正确提练出有价值信息。图文转换,图表转换,表文转换等信息转换类试题在测试题中占了相当比重,也是近几年高考中常考查的,平时教学中有针对性加强图表与文字信息的转换训练,培养学生读图、读表,获取信息的能力无疑是必要的。

5.强化训练,增强答题用语的专业性。针对学生会答题但却往往答不准确、答不到位,甚至答题用语出现科学性错误的情况,平时教学与训练中首先教师课堂用语必须专业准确,

其次教学中应有意识地经常强调用专业术语回答问题,并经常强化训练,平时检测时严格要求,宁可矫枉过正也绝不“手软”送分。

最后通过做适量的精选的习题和考试狠抓落实,对错题不仅更正,还要学生做出书面分析,并建立纠错本。一轮复习占用时间不能过长,及时完成教学任务,为二轮、三轮复习留够时间,避免前松后紧。在二轮复习中,精心设计专题复习计划,引导学生构建思维导图,建立知识网络。同时针对主干知识创设微专题,提高复习效率;又提高了能力。在高三复习的后一阶段,就要进行理科综合训练,要主动与物理、化学教师沟通,从题型训练,时间安排等方面进行调整,争取得到优异的生物高考成绩。

中考地理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

初中地理会考试题分析及复习策略每年考试结束后,我们都会认真分析试卷,从中找出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在以后的教学中引以为鉴。会考内容是湘教版地理七八年级的内容,试卷分值50分,基本分两大板块,分别是:一、选择题(20分);二、读图综合题(30分)。 一、试卷分析 (一)试卷总体特点: 1、图文并茂,主题鲜明,凸显地理学科特色。 2、本卷保留了近年来的风格,图、文、表融为一体,试题图文并茂。全卷有区域地图、景观图、图表资料、示意图等类型,多样活泼。 3.不回避重点内容,注重考查地理主干知识。 试题依据《中考大纲》,力求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全面考查。考查的内容都是会考大纲中最重要的基本知识点。 (二)基本题型: 第一部分:选择题 题的难度不大,但都是基础知识题,如果审题不认真,很难得分。 第二部分:综合题 材料分析题,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较好,但联系实际的综合运用部分,知识点的把握不准确,很多学生对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漠不关心,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尤其是读图分析题很容易出错。 二、反思教学与存在问题 1、学生学习:

多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相对较好,但对于综合性强、机动灵活、联系实际的题目回答的不够好,反应出学生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习题做的较少,知识没有得到巩固;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不够扎实,学习的主动性较差。 2、教师教学 在平时的教学和复习中,只是对课本的基础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缺乏对综合性题目的训练,没有腾出更多的时间去钻研这部分综合性知识,缺少把知识更加系统化和对知识的前后连接以及延伸。另外在教学中只强调学生的记忆,没有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学生只会说,一下笔就错误百出,这也是失分的原因。 3、其他问题 重视不够,氛围不足,任课教师孤军奋战,势单力薄。 三、复习策略 地理结业考试是初二孩子们面临的一次小中考,考试成绩会纳入初三中考总成绩,重要性不言而喻。依据考试范围,初中阶段四本书的内容都会涉及到,尤其是七年级上册和八年级上册是试卷中的重头戏。在短短的三个月中,除了要紧跟老师的课堂复习,系统的梳理知识点以外,自己也要注重薄弱知识环节的积累。整个复习工作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课堂内容复习安排。 一轮复习阶段和二轮复习阶段。一轮复习阶段的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夯实基础、整理和回顾各章节重要知识点和知识体系开展的。在策略上,复习时立足课本、复习提纲和考纲,把准大方向,做到有的放矢。在具体方法上,复习提纲是考纲、相应的书本内容和相关习题的整理归类,它的启用主要是针对一些学习能力和听课效率比较差以及以往笔记完全弄丢的同学的。,因此一轮复习阶段重在增加学生对书本的熟悉程度,给学生看书翻书的时间,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和理解,温故而知新。由于时间紧张,知识点不能一一细述,而是有侧重的讲解,原则上是

全国卷高考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B )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 2、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 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离子通过离子泵的跨膜运输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的 C、动物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D、加入蛋白质变性剂会提高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 3、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C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4、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 ..的是( B ) A、ATP能在神经元线粒体的内膜上产生 B、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 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 5、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我们的祖先通过自身的生产和生活实践,各界了对生态方面的感性认识和经验,并形成了一些生态学思想,如:自然与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根据这一思想和生态学知识,下列说法 错误 ..的是( B ) 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 B、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生产者固定的能量便可反复利用 C、“退耕还林、还草”是体现自然与人和谐统一思想的实例 D、人类应以保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为原则,确定自己的消耗标准 6、理论上,下列关于人类单基因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D ) A、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B、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C、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D、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该病致病基因的基因频率 二、非选择题 (一)必做题 29、(10分)在有关DNA分子的研究中,常用32P来标记DNA分子。用、和表示ATP或dA TP(d 表示脱氧)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的位置(A-Pα~Pβ~Pγ或dA-Pα~Pβ~Pγ)。回答下列问题:(1)某种酶可以催化ATP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DNA末端上,同时产生ADP。若要用该酶把32P 标记到DNA末端上,那么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A TP的γ (填“α”、“β”或“γ”)位上。 (2)若用带有32P的dATP作为DNA生物合成的原料,将32P标记到新合成的DNA分子上,则带有32P的磷酸基团应在dATP的α (填“α”、“β”或“γ”)位上。 (3)将一个某种噬菌体DNA分子的两条链用32P进行标记,并使其感染大肠杆菌,在不含有32P的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若得到的所有噬菌体双链DNA分子都装配成噬菌体(n个)并释放,则其中含有32P的噬菌体所占比例为2/n,原因是1个含有32P标记的噬菌体双链DNA分子经过半保留复制后,标记的两条单链只能分配与两个噬菌体的双链DNA分子中,因此在得到的n个噬菌体中只有2带有标记。

临沂市2018年中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临沂市2018年中考 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18年5月12日是第十个全国防灾减灾日。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 根据表1:2017年9月9日至9月14日“泰利”台风中心位置(台风中心位置的经纬度保留了整数)。判断台风“泰利”移动的大致方向是 A. 向西北移动 B. 向东北移动 C. 向东南移动 D. 向西南移动 2. 当下列自然灾害发生时,以下行为正确的是 A. 地震来临时,迅速跳楼逃生 B. 滑坡发生时,近观震撼场景 C. 台风来临时,广告牌下避风 D. 泥石流发生时,向垂直于泥石流流动方向的山坡上跑【答案】1. A 2. D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经纬度位置和自然灾害以及灾害发生时正确的逃生方法。 1. 随着时间的推移,纬度从15°N移动到了27°N,向北移动。经度从143°E移动到了124°E,向西运动,台风的大致方向是向西北移动。 2. 地震来临时,应该迅速找到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滑坡发生时,迅速远离滑坡发生位置,防止砸伤。台风来临时,在广告牌下避风,广告牌容易被吹倒。 3. 结合下图“演示地球的自转图”,我们在演示过程中看到的现象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在任何时刻,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了昼夜现象 B. 按自西向东的方向缓缓拨动地球仪 C. 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年 D.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现象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地球自转的现象。太阳光线照到地球以后,只能照亮的地球的一半,为白昼。另一半不能被照亮,为黑夜。产生昼夜现象,地球自转,昼夜出现交替现象。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为一天。 2018年1月31日晚,“超级蓝血月全食”天文奇观在夜空中上演。结合左图“我国月食建议打开方式分布图”(中国天气网发布)和右图“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4. 根据左图,当晚“乌云遮月暗无光”,赏月条件较差的地区主要位于 A. 赣 B. 滇 C. 豫 D. 渝 5. 本次月食发生时,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 A. ①段 B. ②段 C. ③段 D. ④段 【答案】4. B 5. C 【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我国省区的位置和地球公转的位置。 4. 图例中符合“乌云遮月暗无光”的位置为我国西南部的云南、四川、贵州等地,选项中只有滇符合。 5. 月食发生的时间为1月31日,位于冬至和春分之间,地球运行在右图中所示的③段。 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是我国主要出境旅游目的地之一。据下图“日本工业分布图”及小明旅游见闻,完成下列各题。

2014高考全国卷二理综生物试题和答案及解析

2014年高考全国卷二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理科综合生物部分 1.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答案】D 【解析】蔗糖是植物细胞合成的,动物细胞不能合成 2.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答案】B 【解析】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高度分化,通常不再分裂,无细胞周期,也无DNA复制;不同种类细胞的产生是由于遗传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同一个体的体细胞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基因组相同。 3.关于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答案】A 【解析】一般情况下,富含氧气的血浆从毛细血管动脉端渗出生成组织液,生活在组织液中的组织细胞通过有氧呼吸消耗部分氧气,导致毛细血管静脉端回流的组织液通常氧气含量相对较低。 4.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放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答案】D 【解析】实验前长度/实验后长度的比值为1时,水分进出细胞达到平衡;比值小于1表明细胞吸水,且比值越小花冠吸水越多;比值大于1表明细胞失水,且比值越大,花冠失水越多。据图可推知a组吸水多于b组,因此实验后a组细胞液中溶质浓度低于b组;f组比值大于b组,因此失水量大于b组;水分子进出细胞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由c 组吸水,d组失水知细条细胞液浓度介于0.4~0.5mol﹒L-1之间。

全国高考生物试题全国卷全套真题答案

2019全国高考生物试题(I、I I、I I I卷)及答案 I卷 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2.用体外实验的方法可合成多肽链。已知苯丙氨酸的密码子是UUU,若要在体外合成同位素标记的多肽链,所需的材料组合是() ①同位素标记的tRNA②蛋白质合成所需的酶③同位素标记的苯丙氨酸 ④人工合成的多聚尿嘧啶核苷酸⑤除去了DNA和mRNA的细胞裂解液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3.将一株质量为20g的黄瓜幼苗栽种在光照等适宜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植株达到40g,其增加的质量来自于() A.水、矿质元素和空气 B.光、矿质元素和水 C.水、矿质元素和土壤 D.光、矿质元素和空气 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5.某种二倍体高等植物的性别决定类型为XY型。该植物有宽叶和窄叶两种叶形,宽叶对窄叶为显性。控制这对相对性状的基因(B/b)位于X染色体上,含有基因b的花粉不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窄叶性状只能出现在雄株中,不可能出现在雌株中 B.宽叶雌株与宽叶雄株杂交,子代中可能出现窄叶雄株 C.宽叶雌株与窄叶雄株杂交,子代中既有雌株又有雄株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株均为宽叶,则亲本雌株是纯合子 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h、10h、23h,得到a、b、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在培养到23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2019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含解析) (2)

学习资料专题 2019年中考地理真题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1.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A. 昼夜等长 B. 极昼 C. 昼变短,夜变长 D. 昼短夜长 【答案】B 【解析】解:读图可得,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太阳终日不落,是极昼现象,该站位于北半球,此时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该观察站昼渐长,夜渐短,故B正确。 故选:B。 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昼夜长短与季节的关系,读图解答即可。 2.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图2中公转轨道的() A. ①点附近 B. ②点附近 C. ③点附近 D. ④点附近 【答案】A 【解析】解:6月15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此时最接近①点即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附近。 故选:A。 地球的公转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当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为12月22日,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这一天称为春分日,为3月21日,全球昼夜平分;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秋分日,为9月23日,全球昼夜平分。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示意图,读图解答即可。 3.图1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 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图2示意地球公转,读图回答1~3题。 该观察站可能位于() A. 日本 B. 挪威 C. 南极洲 D. 巴西 【答案】B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生物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2卷生物试题及标准答案

2015年全国高考新课标卷II 理综生物 一、选择题 1.将三组生理状态相同的某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中,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 培养瓶中的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 收量(%) 空气17 100 氮气17 10 空气 3 28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 关 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 耗ATP 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 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质组成,该酶能结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为模板合成端DNA的一条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大肠杆菌拟核DNA中含有端粒 B.端粒酶中的蛋白质为RNA聚合酶 C.正常人细胞的每条染色体两端都含有端粒DNA D.正常体细胞的端粒DNA随细胞分裂次数增加而变长 3.下列过程中,不属于胞吐作用的是 A.浆细胞分泌抗体到细胞外的过程 B.mRNA从细胞核到细胞质的过程 C.分泌蛋白从胰腺的腺泡细胞到胞外的过程 D.突触小泡中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的过程 4.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中含有非生物成分 B.生态系统相对稳定时无能量输入和散失 C.生态系统维持相对稳定离不开信息传递 D.负反馈调节有利于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 5.下列与病原体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抗体可以进入细胞消灭寄生在其中的结核杆菌 B.抗体抵抗病毒的机制与溶菌酶杀灭细菌的机制相同

2019高考生物真题及答案(全国2卷)

绝密★启用前全国Ⅱ卷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生物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Na 23 S 32 Cl 35.5 As 75 I 127 Sm 150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中考地理试卷及解析解析

中考地理试卷及解析解析 解析:了解温度带的判定可以让我们对于各地区的气候有一个初步了解。全球一共划分了五个温度带:热带——地处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之间;北温带——地处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北寒带——地处北极圈以北;南温带——地处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南寒带——地处南极圈以南。? 2.我国所处的位置十分优越,从纬度看大部分处于中纬度地区,属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带,没有带,(适宜,不适宜)人们休养生息。? 解析:我国的纬度范围从4°N的曾母暗沙到53°N的漠河,大部分地区地处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没有寒带地区。我国地处的纬度带适合人们休养生息。? 3.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的东部,东部濒临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洋是,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解析:从海陆位置看,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 4.关于我国位置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A.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寒带,无热带? B.我国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小部分位于热带,无寒带? C.我国面积辽阔,热带、温带、寒带都有分布? D.黑龙江省位于寒带地区,海南省位于热带地区? 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的纬度范围,我国最北端没有延伸到北极圈内,所以没有寒带,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我国一小部分在热带。黑龙江省虽然在我国最北端,但并不在北极圈内,依然是北温带,所以选项D错误。? 5.(黑龙江垦区会考) 我国政治、文化中心是()? A.天津 B.北京? C.上海 D.广州? 解析: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6.造成我国南方年平均气温比北方高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位置差异 B.纬度差异? C.经度差异 D.地形因素?

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理综生物试题及答案(word)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Ⅱ理综生物试题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6.在致癌因子的作用下,正常动物细胞可转变为癌细胞,有关癌细胞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中可能发生单一基因突变,细胞间黏着性增加 B.细胞中可能发生多个基因突变,细胞的形态发生变化

生物高考真题全国卷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新课标卷)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细胞间信息交流的方式有多种。在哺乳动物卵巢细胞分泌的雌激素作用于乳腺细胞的过程中,以及精子进入卵细胞的过程中,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实现分别依赖于() A.血液运输,突触传递B.淋巴运输,突触传递C.淋巴运输,胞间连丝传递D.血液运输,细胞间直接接触 2.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成分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膜的完整性可用台盼蓝染色法进行检测B.检测氨基酸的含量可用双缩脲试剂进行显色 C.若要观察处于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可用醋酸洋红液染色 D.斐林试剂是含有Cu2+的碱性溶液,可被葡萄糖还原成砖红色 3.通常,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可作为其衰老的检测指标。为研究激素对叶片衰老的影响,将某植物离体叶片分组,并分别置于蒸馏水、细胞分裂素(CTK)、脱落酸(ABA)、CTK+ABA溶液中,再将各组置于光下。一段时间内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图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延缓该植物离体叶片的衰老? B.本实验中CTK对该植物离体叶片的作用可被ABA削弱? C.可推测ABA组叶绿体中NADPH合成速率大于CTK组? D.可推测施用ABA能加速秋天银杏树的叶由绿变黄的过程? 4.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 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一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6.果蝇的红眼基因(R)对白眼基因(r)为显性,位于X染色体上;长翅基因(B)对残翅基 因(b)为显性,位于常染色体上。现有一只红眼长翅果蝇与一只白眼长翅果蝇交配,F1雄蝇中有1/8为白眼残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雌蝇的基因型是BbX R X r?B.F1中出现长翅雄蝇的概率为3/16? C.雌、雄亲本产生含X r配子的比例相同?D.白眼残翅雌蝇可形成基因型为bX r的极体?

2020江西中考地理试题分析

2020江西中考地理试题分析整体情况分析 1.考试形式地理中考试题与生物学科合卷,采取闭卷笔试的考试方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试卷满分分值为60分,地理满分分值为30分。 2.题型与题量试题类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和综合题两大题型。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题1分,共15分;综合题有3小题,共15分。试卷为3页,整卷阅读量适中。 3.试卷结构 对照教育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和《江西省2020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地理学科说明》,本次考试内容知识覆盖面较广,涉及《考试说明》中的8个主题,覆盖率为62%,结构较为合理。(见表1“试卷内容分类统计表”) 表 1 试卷内容分析表 试卷主要特点 1.突出考查学生对地理基础主干知识的掌握情况 试题严格遵守考试说明,层次性与梯度性强,突出地理基础知识

中的主干知识的考查,不过分追求知识覆盖率。全卷试题中没有出现偏题和怪题,试题易、中、难的比例约为7:2:1,全卷约70%以上的试题为基础题。 2.突出考查学生从图文材料中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 2020年江西省中考地理试题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试题信息量大、形式多样、图文并茂,体现出以丰富多彩的地理图像为载体的特色。注重以地理图像作为试题的载体,在注重地理基础知识考查

的基础上,突出考查学生读图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有助于进一步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地理思维能力。试题的设计注重提供图文材料,使学生能通过获取材料中的有用信息去回答问题,尽量避免学生通过死记硬背来答题,学生只要学会通过阅读试题图文材料获取信息,就不难得出正确答案,从而呼应了课程改革对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要求。 全卷共用11幅图。其中地理示意图有三幅——朝鲜半岛位置示意图,朝鲜半岛等温线分布示意图,昌赣高铁示意图;地理略图六幅——刚果河与亚马孙河流域略图,西北某区域略图,欧洲西部略图及部分景观图,青藏地区略图,台湾岛略图;对话图两幅——企鹅自述图,探究台湾对话图等。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特色,重视区域图,全面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提取信息,运用图表解决问题的能力。 3.突出考查学生对所学地理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2020年我省中考地理试题体现出较强的考查学生地理思维品质的风格,试题易而不死,活而不难。解题过程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地理逻辑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总体上看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第1~4题组,考生需从图中提炼出“赤道穿过两条河流流域”这一关键信息,判断两个区域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再结合气候特征,判断河流水文特征和景观特点,并进一步结合亚马孙河流域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理解其航运价值较低的原因。试题设问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由浅入深。

(完整word)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二卷

2019年高考生物全国Ⅱ卷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C.RNA、DNA D.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 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 ﹢-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 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B.①或④C.②或③D.③或④ 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29.(8分)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分组 乙 甲 琼脂块左右 α角/度20.49.09.1

高考全国二卷真题理综生物部分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2卷)--生物部分 1.在真核细胞的内质网和细胞核中能够合成的物质分别是() A.脂质、RNA B.氨基酸、蛋白质 C.RNA、DNA D.DNA、蛋白质 2.马铃薯块茎储藏不当会出现酸味,这种现象与马铃薯块茎细胞的无氧呼吸有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和葡萄糖 B.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是由丙酮酸转化而来 C.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不能生成ATP D.马铃薯块茎储藏库中氧气浓度的升高会增加酸味的产生 3.某种H﹢-ATPase是一种位于膜上的载体蛋白,具有ATP水解酶活性,能够利用水解ATP释放的能量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①将某植物气孔的保卫细胞悬浮在一定pH的溶液中(假设细胞内的pH高于细胞外),置于暗中一段时间后,溶液的pH不变。②再将含有保卫细胞的该溶液分成两组,一组照射蓝光后溶液的pH明显降低;另一组先在溶液中加入H ﹢-ATPase的抑制剂(抑制ATP水解),再用蓝光照射,溶液的pH不变。根据上述实验结果,下列推测不合理的是()A.H﹢-ATPase位于保卫细胞质膜上,蓝光能够引起细胞内的H﹢转运到细胞外 B.蓝光通过保卫细胞质膜上的H﹢-ATPase发挥作用导致H﹢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 C.H﹢-ATPase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H﹢所需的能量可由蓝光直接提供 D.溶液中的H﹢不能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透过细胞质膜进入保卫细胞 4.当人体失水过多时,不会发生的生理变化是() A.血浆渗透压升高 B.产生渴感 C.血液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降低 5.某种植物的羽裂叶和全缘叶是一对相对性状。某同学用全缘叶植株(植株甲)进行了下列四个实验。 ①植株甲进行自花传粉,子代出现性状分离 ②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均为全缘叶 ③用植株甲给羽裂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1∶1 ④用植株甲给另一全缘叶植株授粉,子代中全缘叶与羽裂叶的比例为3∶1 其中能够判定植株甲为杂合子的实验是() A.①或② B.①或④ C.②或③ D.③或④ 6.如果食物链上各营养级均以生物个体的数量来表示,并以食物链起点的生物个体数作层来绘制数量金字塔,则只有两个营养级的夏季草原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牧草,第二营养级是羊)和森林生态系统(假设第一营养级是乔木,第二营养级是昆虫)数量金字塔的形状最可能是() A.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B.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C.前者为金字塔形,后者为金字塔形 D.前者为倒金字塔形,后者为倒金字塔形 三、非选择题:共174分,第22~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33~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29.(8分) 某研究小组切取某种植物胚芽鞘的顶端,分成甲、乙两组,按下图所示的方法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再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置于去顶胚芽鞘切段的一侧,一段时间后,测量胚芽鞘切断的弯曲程度(α角),测得数据如下表。据此回答问题。 (1)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运输属于极性运输,这种运输的方向是Arra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图中α角形成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年高考全国2卷生物试题及答案(文字精校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生物部分) 本试卷共38题,共100分,共16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 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 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 正带刮纸刀。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S32 Fe56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人体中蛋白质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产生的抗体可结合相应的病毒抗原 B.肌细胞中的某些蛋白质参与肌肉收缩的过程 C.蛋白质结合Mg2+形成的血红蛋白参与O2运输 D.细胞核中某些蛋白质是染色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2.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A.巨噬细胞摄入病原体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B.固醇类激素进入靶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C.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的Na+内流属于被动运输 D.护肤品中的甘油进入皮肤细胞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 3.下列有关人体内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运动时,肾上腺素水平升高,可使心率加快,说明激素是高能化合物 B.饥饿时,胰高血糖素水平升高,促进糖原分解,说明激素具有酶的催化活性 C.进食后,胰岛素水平升高,其既可加速糖原合成,也可作为细胞的结构组分 D.青春期,性激素水平升高,随体液到达靶细胞,与受体结合可促进机体发育 4.有些作物的种子入库前需要经过风干处理,与风干前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风干种子中有机物的消耗减慢 B.风干种子上微生物不易生长繁殖 C.风干种子中细胞呼吸作用的强度高 D.风干种子中结合水与自由水的比值大

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8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地理试卷(解析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24.0分) 1.如图为世界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1-3题。 图中甲国的半球位置是() ①北半球 ②南半球 ③东半球 ④西半球 A. ①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解: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甲国的经纬度范围约为60°W-70°W、0°-10°N.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 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是以0°纬线即赤道为界,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由此可判定,图中甲国的半球位置是西半球、北半球。 故选:B。 由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在经纬网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本题考查经纬网的判读,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2.如图为世界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1-3题。 据图推测甲国北部最有可能的工业部门是() A. 钢铁工业 B. 橡胶工业 C. 石化工业 D. 纺织工业 【答案】C

【解析】解:依据图示经纬度,可判定图示甲为委内瑞拉。委内瑞拉为石油输出国组织成员,世界主要的产油国之一。石油产业是其经济命脉,该项所得占委内瑞拉出口收入的约80%.读图分析可知,该国家北部最有可能的工业部门是石化工业。 故选:C。 委内瑞拉玻利瓦尔共和国是位于南美洲北部的国家,也是南美洲国家联盟的成员国,首都加拉加斯。北临加勒比海,西与哥伦比亚相邻,南与巴西交界,东与圭亚那接壤。 本题考查委内瑞拉的工业,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3.如图为世界某国家的地理位置图,读图回答1-3题。 图中甲国北部乙海域所在的大洋是() A. 印度洋 B. 北冰洋 C. 太平洋 D. 大西洋 【答案】D 【解析】解:在经纬网图上,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读图可知,图中甲国位于60°W~70°W附近,位于0°~10°N 附近,该国家是委瑞内拉;甲国北部乙海域是加勒比海,属于大西洋。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 本题考查了经纬网的判读及大洋的分布,读图记忆解答,有一定的难度。

2014年生物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卷2卷生物

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课标生物) 1.A4[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 B.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C.ATP水解释放的能量可用于细胞内的吸能反应 D.哺乳动物的细胞可以合成蔗糖,也可以合成乳糖 1.D [解析] 胞间连丝是植物细胞间的通讯连接,是由穿过细胞壁的质膜围成的细胞质通道,所以具有物质运输的作用,A项正确。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使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可见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B项正确。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细胞内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反应相联系,C项正确。蔗糖是植物细胞特有的二糖,哺乳动物的细胞不能合成,D项错误。 2.D2[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与肌细胞在功能上是不同的,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二者所处的细胞周期不同 B.二者合成的特定蛋白不同 C.二者所含有的基因组不同 D.二者核DNA的复制方式不同 2.B [解析] 同一动物个体的神经细胞和肌细胞都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分裂、分化而来,所以二者含有相同的基因组,C项错误。神经细胞与肌细胞都是高度分化的细胞,没有连续分裂的能力,所以不存在细胞周期,A项错误。核DNA的复制方式都是半保留复制,D项错误。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在不同类型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不一样,导致合成的特定蛋白不相同,B项正

确。 3.H1[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关于在正常情况下组织液生成与回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成与回流的组织液中氧气的含量相等 B.组织液不断生成与回流,并保持动态平衡 C.血浆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 D.组织液中的有些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进入血液 3.A [解析] 组织液与组织细胞之间发生物质交换,氧气由组织液扩散进入组织细胞参与氧化分解,所以回流的组织液氧气含量降低,A项错误。组织液与血浆之间是不断进行物质交换并保持动态平衡的,B项正确。血浆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动脉端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的物质经毛细血管静脉端回到血浆,C、D项正确。 4.C2、C3[2014·新课标全国卷Ⅱ] 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 ) 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 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 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 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