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导学案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1、正比例及其应用

2、反比例及其应用

3、图形的放缩与比例尺

教材分析1、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比的意义、比的化简与比的应用的基础上学习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的具体情境,使学生体会生活中存在大量相互依赖的量,让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正、反比例的过程.教材不仅仅是在引入时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现实情境,还鼓励学生寻找生活情境中成“正、反比例”的量。如,设计“找一找生活中成正、反比例的例子,并与同伴交流”的题目,使学生认识到正、反比例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画图或解决实际问题等的活动中,体验比例尺的应用对于比例尺的知识,学生并不陌生,生活经验比较丰富,如地图上的比例尺等。尽管如此,比例尺的应用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教材结合具体的活动和实例,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感受到比例尺的广泛应用。如,在探究活动中,通过在方格纸上画小猫图,讨论哪只小猫长得更像乐乐,让学生初步体会比例尺的应用。再如,在实践活动中,通过画自己卧室的平面图,设计巨人的教室,进一步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你知道吗”栏目中的知识,了解比例尺的另一种形式,拓宽学生的视野。

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赖的变量;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3、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和反比例的实例,会利用正、反比例的有关指示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4、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5、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持产生的必要性和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难点:1、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2、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正比例或者反比例;能根据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课时安排15课时

《变化的量》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学会正确应用数学语言。

课题变化的量审核人主备人陈乃宁使用人六年级班级六年级班组名

学习小主人时间2014年3月日

学习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2.在具体情境中,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习重难点重点: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难点: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学法指导联系实际,通过观察表格、图像、关系式等体会和分析两种相关联的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在观察表格、

图像时,明确两种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流程具体内容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用手势表示出自己从出生到现在的身高变化。身高这些都是变化的量,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阅读课本第18页,思考下面的问题:

1、表格中涉及的量是哪两个量?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2、图中所反映的两个变化的量是哪两个?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3、蟋蟀叫的次数与气温间的关系。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小明的体重随年龄的变化关系。

2、骆驼的体温随时间的变化关系。

3、蟋蟀叫的次数随气温的变化关系。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全班展示 1、体重一直会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吗?这说明了什么?

2、骆驼的体温有什么变化的规律吗?

3、你还发现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中有哪些量之间具有变化的关系?

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1、下表是圆面积变化情况。 半径(CM ) 1 2 3 4 5 面积(CM 2) 3.14 12.56 28.26 50.24 78.5 (1) 上表中那些量在发生变化? (2) 圆的面积是如何随着半径的增长而变化的?

2、下表是笑笑看一本小说的计划。 看的天数/天 1 2 3 4 …… 看的页数/页 30

60

90

120

……

(1)看笑笑所列的表格中( )和( ) 是相关联的两,看的页数的多少是随着( )的变化而变化的。 (2)看的天数与看的页数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都是( )。 3、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已看的页数/页 100 110 120 ﹍ 200 250 未看的页数/页

200

190 180

100 50

(1)、上表中哪些量在发生变化?

(2)、说一说已看的页数和未看的页数是如何变化的。

评 价 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正比例》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学会正确应用数学语言。

课题 正比例 审核人 主备人 陈乃宁 使用人 六年级

班级 六年级 班

组名

学习小主人

时间

2014年3月 日

学习目标

1、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2.利用正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 学法指导

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流程 具 体 内 容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米数扩大,总价怎样?米数缩小,总价怎样?

3、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数量(米) 1 2 3 4 5 ……

总价(元)

3.1

6.2

9.3

12.4 15.5 ……

自主学习 生成问题

1、自主学习课本第19—21页,完成书上相应的题。

2、正方形周长与边长的变化规律和面积与边长的变化规律相同吗?

3、以上表格有相同的规律吗/

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

1、说一说每个表格中两个量之间变化的关系?它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正比例?并用字母x ,y 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 表示它们的比值。

展示交流

拓展延伸 1、全班展示 (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2、小结 正比例: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像这

样的两种量我们就把它们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就叫做正比例关系。

3、说一说生活中常见的成正比例的例子。

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1、幼儿园老师给小朋友们分饼干情况如下表,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人数/人 1 2 3 4 5

6

7

饼干数/块

3 6

9

12

15 18 21

(1)( )和( )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的( )的变化而变化。

(2)已知( )是一定的,就是( )和( )的比值一定的,所以( )和( )成( )。 2、判断下面两中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圆柱的高一定,体积和底面积。 (2)、数量一定,总产量和单产量。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和一定,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5)、甲、乙两数互为倒数,甲数和乙数。 (6)、除数不变,被除数和商。 3、完成课本21页练一练1、2.

评 价 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画一画》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学会正确应用数学语言。

课题画一画审核人主备人陈乃宁

使用人六年级班级六年级班组名

学习小主人时间2014年3月日

学习目标1、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据一

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

学习重难点1、重点:通过“画一画”的活动,初步认识正比例图象。

2、难点:会在方格纸上描出成正比例的量所对应的点,并能在图中根

据一个变量的值估计它所对应的变量的值。利用正比例关系,解决生

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

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互相依存的变量。

流程具体内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判断下面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

1、每行人数一定,总人数和行数。

2、长方形的长一定,宽和面积。

3、长方体的底面积一定,体积和高。

4、分子一定,分母和分数值。

5、长方形的周长一定,长和宽。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1、自学课本P22-P23页,的内容。

2、每题中的两个量成正比例吗?它们的图像有什么特点?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根据表格,说出图中各点的含义。(图见书上)。请观察横轴表示

什么?纵轴表示什么?然后说说各点表示的含义。

2、成正比例的两个量,图像有什么特点?

展示交流

拓展延伸

全班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小结:正比例图像是一条直线。

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小明用计算机打字的时间 时间/分 2 4 6 8 10 数量/个

100

200

300

400

500

1、小明打字时间和打字个数成正比例吗?为什么?

2、根据表中的数据,在下图中描出打字时间和打字数量所对应的点,再把他们按顺序连接起来。

3、估计小玲5分钟打多少字?打750个字需要几分钟? 800 700 600 500 400 300 200 100

0 2 4 6 8 10 12

评 价 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反比例》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学会正确应用数学语言。

课题反比例审核人主备人陈乃宁使用人六年级班级六年级班组名

学习小主人时间2014年3月日

学习目标1、结合丰富的实例,认识反比例。

2、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学习重难点认识反比例,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

例。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能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相关联的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流程具体内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正比例关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自主学习课本24-25页内容。

1、加法表中的两个量它们是如何变化的?

2、乘法表中的两个量是如何变化的?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结合具体情境,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2、什么是反比例?并尝试用字母表示关系式。

3、正、反比例关系有什么不同?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1、全班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2、引导小结: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其中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并且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乘积是一定的。这两种量之间是反比例关系。

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1、填一填,说一说。

(1)每箱木瓜的个数相同,运来木瓜的箱数和木瓜总个数如下表。 箱数/箱 2 4 8 16 32

总个数/个 16 32 ○1把表格填完整。 ○2说一说箱数和总个数的变化情况。 ○3哪一个量不变。 ○4箱数和总个数成 比例。 二、判断下列各题成什么比例关系 1、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平均每分制作零件的个数与完成时间

( )

2、被除数一定,除数和商。 ( )

3、路程一定,车轮的半径和车轮转动的周数。 ( )

4、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它的底和高。( )

5、总价一定,单价与数量。 ( )

6、修一段路,已经修的与未修的。 ( )

7、400ml 水,分的杯数与每杯水的体积。 ( )

三、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根本区别是:

评 价 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观察与探究》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学会正确应用数学语言。

课题观察与探究审核人主备人陈乃宁使用人六年级班级六年级班组名学习小主人时间2014年3月日

学习目标尝试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学习重难点动手操作,用图表示成反比例的量之间的关系,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利用图进一步认识反比例。

流程具体内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正比例图像十分么形状?

2、长方形面积一定,长与宽成反比例吗?为什么?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自学课本P27页内容。

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图上的点A、B、C、D……在一条直线上吗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长和宽是怎样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2、成反比例的两个量,图像有什么特点?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全班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小结:反比例图像是一条曲线。

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1、面包的总个数不变,每袋个数与袋数如下表: 每袋个数 2 3 4 6 8 12 24 袋 数 12 8 6 4 3 2 1 1、每袋个数与袋数有什么关系?说明理由:

2把下图补充完整

每袋个数

24 12 8 6 4 3 2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袋数)

把图中的点连接起来,有什么关系?

2、如果y=8x (y 不等于0),那么y 和x 成( )比

例;如果xy=45,那么y 和x 成( )比例。

评 价 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图形的放缩》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养成正确的书写格式。

课题图形的放缩审核人主备人陈乃宁

使用人六年级班级六年级班组名学习小主人时间2014年3月日

学习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2、通过图形的放缩,结合具体情境,感受图形的相似。

学习重难点2、重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

义。

2、难点:体会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和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

义。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合作,

体会按相同的比扩大或缩小的实际意义。

流程具体内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都照过相吗?照片上的你和生活中的你一样大吗?还是你吗?课件出示图片说一说图形之间如何变化的。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自学课本P22-P23页,的内容。观察图形之间如何变化的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讨论谁画得像呢?

2、每幅图中的长与宽的比是多少?

3、怎样才能把图形画的像?放大或缩小的图形改变了什么,什么没变?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全班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小结:按相同的比来画,所得到的图形才和原图形像。图形的大小改变,形状不变。

1、把下面图放大,比一比谁画得像。

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2、判断。

(1)、一个正方形按3:1放大后,周长和面积都扩大了3倍。()

(2)、一个图形扩大或缩小后,由于各边都发生了变化,图形的形状

一定发生变化。()

(3)、把一个梯形按5:1放大,只要把梯形的上底和下底放大5倍后

再画两条要就行了。()

3、完成课本29页探究活动。

4、查阅放大镜是怎么发明的?

5、将下图按2:1缩小。

评价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比例尺》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养成正确的书写格式。

课题比例尺审核人主备人陈乃宁

使用人六年级班级六年级班组名学习小主人时间2014年3月日

学习目标 1、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

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

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法指导先自学课本,经历自主探索总结的过程,并独立完成自主学习部分,通过独立思考及小组讨论交流后,进行展示。

流程具体内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复习:图形的放缩要注意什么?

呈现情境图

我们要绘制教室的平面图,若按实际尺寸来绘制需要多大的图纸?可能吗?引出比例尺。

自主学习生成问题自学课本P29页,的内容,思考讨论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3、比例尺=--------------

实际距离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一副图的()和()的(),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比例尺可分为()比例尺和()比例尺

2、():()=比例尺比例尺= ————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

3、1:100这个比例尺表示什么意义?

①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的()厘米;

②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③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全班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在班上交流展示)

小结:①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②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一定要化成同级单位。

③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也可以把比例尺的后项化简成“1”的形式。

达标检测巩固提高一、填空。1、在比例尺是1:25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

示实际距离( )千米。

2、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100米,这个比例尺是

( )。

3、在比例尺是1:4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4、在比例尺是4000:1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

()倍,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

5、一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00,那么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二、判断:1、比例尺是一个比例。( )

2、比例尺30:1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30厘米。( )

3、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

评价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比例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养成正确的书写格式。

课题比例整理与复习审核人主备人陈乃宁使用人六年级班级六年级班组名

学习小主人时间2014年3月日

学习目标1、能正确判断两个量之间的正反比例关系。

2.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用它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重点:学会知识的梳理, 能运用圆的周长,面积公式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利用反比例解决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

感受反比例关系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法指导自己整理单元所学知识后,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等方法。

流程具体内容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1)、正比例的意义(2)反比例的意义:

(3)正、反比例意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组内交流整理的知识点,对自己的内容加以补充完善。

2、比较正比例关系和反比例关系,写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正比例反比例相同点

不同点

2、选出一份准备全班展示。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

各组展示。

温馨提示:比比看,那个小组方法好。

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一、正、反比例关系的判断1、工作效率一定,工作总量和工作时间

( ) 2、总价一定,购买练习本的单价和数量( ) 3、减数一定,被减数和差 ( ) 4、xy=15, x 和y ( ) 5、3a=b, a 和b ( )

二、解决问题我最行。

1、在一幅比例尺是1:4500000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20厘米,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2、在一块平行四边形小麦试验田。底长120米,高80米,用 1:4000 的比例尺画在平面图上,这块试验田在图纸上的面积是多少?

3、用边长40厘米,宽24厘米的长方体砖铺一条路,需用1500块。如果改用边长30厘米的方砖,需用多少块?

4、、在比例尺为1:2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为20cm 。在另一幅比例尺为1:000000的地图上,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

评 价 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圆柱与圆椎整理与复习》导学案

本周习惯养成:养成正确的书写格式。

课题圆柱与圆椎整理与

复习

审核人主备人陈乃宁使用人六年级班级六年级班组名

学习小主人时间2014年3月日

学习目标1、认识并掌握圆柱和圆锥各部分的名称,认识圆柱和圆锥体的特征,加深对圆柱的侧面积、表面积的理解,能准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

积。

2、加深对圆柱、圆锥的体积含义的理解,能说出圆柱、圆锥体积公式

的推导过程,会计算圆柱、圆锥的体积

学习重难点重点:能把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形成知识网络化。

难点: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自己整理单元所学知识后,通过独学、对学、群学,小组合作讨论、

交流、展示等方法。

流程具体内容

创设情境

激趣导入

说说对于圆柱和圆锥你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

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回顾整理,建构网络。

(一)自主整理1.回忆知识点:

想一想圆柱和圆锥的知识,可以分为几部分?让学生全面的搜集出所有知识,准确地弄清楚每一个知识点的具体意义。

2.让学生对搜集的知识点进行归纳、分类、整合,使知识系统化。

展示交流拓展延伸1、圆柱的特征:圆锥的特征:

2、圆柱的表面积:含义

底面积公式侧面积公式的推导表面积公式圆柱、圆锥的体积: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达标检测 巩固提高 一、基础练习 填空、 1、 等底等高的一个圆柱和一个圆锥的体积和是96立方分米,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圆锥的体积是( )立方分米. 2、 一个棱长是4分米正方体容器装满水后,倒入一个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的圆锥体容器里正好装满,这个圆锥体的高是( )分米。 3、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底面积的比是2:1,体积的比是3:2,如果圆柱体的高是3厘米,那么圆锥体的高应是( )厘米? 4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体积分别相等,已知圆柱体的

高6厘米,那么圆锥体的高是( )厘米。 二、解决问题

1、 一个直圆柱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2.5厘米。它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3、一个圆柱体高4分米,体积是40立方分米,比与它等底的圆锥体的体积多10立方分米。这个圆锥体的高是多少分米。

4、 一个圆锥体的底面周长是12.56分米,高是6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5、 一根长2米的圆木,截成两段后,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这根圆木原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一个体积为60立方厘米的圆柱,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这个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7、 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差16立方米,这个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圆锥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

评 价 个人评价:A B C 小组评价:A B C 教师评价:A B C

教学反思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第册第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20古诗两首课型讲读课课时1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3、感受有爱、友情的温馨。重点难点朗读背诵古诗,结合注释、工具书理解诗意体会感情。预习提纲 1、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2、了解李白生平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一、导学步骤: 1、导入:“黄金万两容易得,人间知己最难寻。” 2、读好“孟、陵、辞”字音。 3、小组背诵,互相检查。 4、学生总结学习方法:知诗人-----解诗题----理诗句----明诗意----入诗境----悟诗情。 5、小组解读诗意,讨论交流。评价、引导。学生初意: 二、交流展示:诗意 三、谈谈你品读到的友情检测: 1、默写《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描写的是送别的情景,送别的时间是,送别的地点是。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2、这首诗前两句叙事,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感情。课后反思前楼中心小学导学案设计学科 第册第单元主备人: 审核人: 课题20古诗两首课型讲读课课时2学习目标 1、我会认字,会写要求的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我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4、在朗读中体会是诗人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歌的意境。预习提纲 1、复习学习古诗的方法 2、我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诗。学习过程教师活动 一、按照学习古诗的方法,自主合作学习古诗 1、解诗题,知作者(1)说一说,这首诗的题目应该怎样理解送: 元二: 使: 安西:(2)题目的正确读法:送元二使安西(3)介绍作者:王维 2、抓字眼,眀诗意(1)小组合作学习古诗,用铅笔在旁边做批注,写下解释或感受。(2)小组汇报 。(3)想象古诗描写的情景,情景剧的形式把它再现出来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导学案 15自相矛盾 学习目标: 1.正确读写本课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联系上下文,猜测“誉”“弗”“立”的意思,并用自己的话讲述“自相矛盾”的故事。 4.了解人物思维过程,能说出“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 学习过程: 一、图片引入 1.同学们,你能根据下面的图片,猜一个成语吗? 2.你一定猜出来了吧。就是“自相矛盾”。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言文。 3.自己大声的读2遍课题《自相矛盾》 4.自己从图中找到矛和盾。 矛:前面尖尖的用于攻击敌人的兵器。 盾:是圆形或方形的,用于防御敌人的一种兵器。 书写提示:矛(máo)盾给予(yǔ)

二、了解作者 三、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理解大意 1.根据下面的学习要求,自主学习。 2.读一读下面生字、句子 (1)鬻(y ù) 吾(w ú) 弗(f ú) 夫 ( 2) “楚人有鬻(y ù) 盾与矛者。” “夫(f ú)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吾(w ú)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吾(w ú)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其人弗(f ú)能应也。” 3.试着读出韵味和节奏

4.结合注释和老师提示理解大意 誉之曰誉:称赞 吾盾之坚吾:我坚:硬,坚固 吾矛之利利:锋利 或曰曰:说 何如何如:怎么样 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之:代词,指“盾”。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之:相当于“的”。 4.用自己的话讲讲《自相矛盾》这个故事。 四、走进寓言,了解人物思维过程 1.默读课文思考“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提示: 矛刺破了盾说明矛非常锋利,而盾不够坚固。矛刺不破盾则说明,矛不锋利而盾相当坚固。那楚人的矛是锋利还是不锋利?盾是坚固还是不坚固?确实有问呀?围观者论证了楚人的话不成立。他才会发出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导学案(全部完整版12部)

《西游记》导学案 班级姓名时间教师 寄语 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 学习目标1.概括主要故事情节;2.分析主要人物形象;3.了解西游内涵。 自主学习1.作者作品 《西游记》的作者是,字,号,汉族,代小说家,淮安府山阳县河下人(现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 《西游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小说。这部小说以“”这一历史事件为蓝本,通过作者的艺术加工,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西游记》是中国神魔小说的经典之作,达到了古代长篇的巅峰,与 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西游记》的主要内容。 合作探究3.你觉得《西游记》中最精彩的故事是哪个?试着讲给你的同学听。(注意故事六要素) 4.你最喜欢《西游记》中的哪个人物?为什么?他哪一点品质最让你感动?

多元链接 吴承恩通过西天取经的神话故事,引领我们在人生路上不断地去克服内心、战胜心魔,最终取得真经、成就人生。《西游记》中,孙悟空、唐僧、猪八戒、沙和尚、白龙马这师徒五人,其实只是一个人。孙悟空是人的心,唐僧是人的身,猪八戒是人的情欲,沙和尚是人的本性,白龙马是人的意志力。孙悟空是斜月三星洞中菩提祖师的弟子,“斜月三星” 就是个心字。斜月就是那一勾,三星就是那三点。所以孙悟空是心的弟子,也是心。这一颗骚动不安的心,于天堂地狱善恶之间自由穿梭。《楞严经》上说心有七十二相,悟空也就有七十二变。世人的心非常善变,瞬息间七十二变。金箍棒一万三千五百斤,《黄帝八十一难经》上说“人昼夜呼吸一万三千五百息”,所以金箍棒是气。什么东西能够上至三十三天,下至十八层地狱;大能通天,小之则如绣花针呢?就是人的气度。炼心能使人的心眼明亮,灼亮心眼,所以八卦炉烧不死反而能让孙悟空炼成火眼金睛。悟空的眼睛明亮了,象征着心眼明亮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五行山压住悟空,象征着世俗世界的金木水火土那样强大地压住了那颗上天入地的心。五行山也象征着佛学中的“贪、嗔、痴、慢、疑”。佛祖说这五个字,概括了一切人的身行心念。即便是孙悟空,依旧逃不出这五个字。闹天宫时的孙悟空,正是被这五毒所困。现实中,又有多少佛门弟子,自以为有所悟,精心力修“戒、定、慧”,到头来依旧不离“贪、嗔、痴”,只因不了解“贪、嗔、痴”的本质。五行山后为两界山,过了这一山,曾经那颗骚动不安的心终于跳出三界了。孙悟空一个筋斗就十万八千里,正好是灵山的距离,意思就是:灵山再远也就是心的一个念头就到了!善恶只在一念之间,一念就可成佛,一念也可成魔。师徒五人在西天路上打妖怪,其实指的就是一个人在人生路上除心魔,取经就是一个修心的过程。真正的灵山,就在我们的心中。这也就是孙悟空常常对唐僧说的那句话:“只要你见性志成,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还有唐僧刚开始踏上取经路时,乌巢禅师传授他一部《心经》,并且也对他说:“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适时检测 1.某校初三(6)班同学在阅读《西游记》时,对猪八戒这个人物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为此语文老师组织了一场辩论。假如你是正方,针对反方辩词该怎么说? 反方:我方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正方: 2.读《西游记》有感而发:某位观众抒发内心的情怀,请以相同的句式,进行抒情:唐僧师徒一路走来,我看到一支充满激情的乐队演奏生命之曲;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唐僧师徒一路走来, 3.读了《西游记》后你感受最深的一点是:

部编版(最新)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语文园地导学案

词语盘点 学习目标: 1、学会读写“读读写写”里的35个词语和3个成语。 2、学会认识、理解“读读记记”里的15个词语与1个成语并掌握其用法。 学习重难点:1、重点:识记词语 2、难点:掌握词语用法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读一读第三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词语,他们一定会丰富我们每个同学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 二、自学体验: 1、把词语读准确。 2、用笔画出你最爱读错或写错的词语。 3、在小字本上写写这些词语。 4、想想你还喜欢哪些词语,并写一写?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就自主学习情况,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代表全班交流易记错的词语及认记词语的好方法。 四、归纳提升 1、老师提出对词语盘点里的词语的识记要求。 2、学生读记词语。 3、老师巡回指导纠错。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看拼音,写汉字。 jǔ jué suō yī lián pég zhān mào xiè méi yòu zh ì pēi tāi ( ) ( ) ( ) ( ) ( ) ( ) ( ) chī mí xiū kuì tiān fù bì bǎng huò huàn qū zhú pò hài ( ) ( ) ( ) ( ) ( ) ( ) ( ) 2、把词语补充完整。 ()心所()()()自如绞尽()()()动()动 六、反思总结: 学习目标: 1、能够流利清楚地讲述童年的故事,并有序的写出童年的趣事,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2、通过交流,感受童年的美好,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按要求习作,能根据图画表达主要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5、翠鸟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翠鸟、清脆、饲养”等词语;摘抄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句子。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翠鸟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体会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和说明的。 3、体会翠鸟的外形特点与捕鱼本领之间的关系,透过具体语句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学法点拨: 1.归纳主题的方法之一:抓抒情句法。有的作者时常把主题放在抒情部分来表达,在阅读课文的时候,我们要重视这些抒情的句段,这样才能领会文章的主题。 2.本文抓住事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在介绍翠鸟时,就紧紧抓住了它外形和动作上的特点,将翠鸟的美丽、敏捷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自主合作探究: ( 1、給加点字注音。 苇.秆.褐.色锐.利绣.花叼.起蹬.开橄. 榄. 2、读拼音,写词语。 cuìniǎo wěi gǎn fùbùchèn shān dǎxiāo niàn tou ()()()()() dǒu qiào yòu jiān yòu cháng qīng cuìjífēi yīzhǎ yǎn

()()()() () táo tuōsìyǎng yúwēng shíbìguǎng fàn tòu liàng ()()()()()()] 3、多音字: 悄{爪{ 待{朝{ 4.近义词: 灵活——()鲜艳——()锐利—— () 希望——()逃脱——()注视—— () 5.反义词: 摇晃:陡峭:灵活:清脆: 6、比一比,填一填 观察考察 (1)我要乘宇宙飞船到太空去()。 (2)我认真地()蚂蚁的活动规律。 希望失望愿望 (3)爸爸没给我带回游戏机,我很()。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导学案

城关镇中心学校五年级英语导学案 课题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课 时 第1课时备课人Miss Li 教学目标1、能听说读写本课四会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season 2、熟练运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学情分析学生以前已经学过一些气候词,能听懂,部分学生会读、认。 学习目标1、能听说读写本课四会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season 2、熟练运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3、能够简单描述各个季节的特征。 学习重、难点重点: 1、能初步掌握四会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season 2.掌握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难点:区分和识记四个季节的单词 课前 准备 多媒体课件、录音机和录音带、词卡。 学法 指导 创设情境、对话教学 基本 环节 学案导案 导学试着听了并跟读了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A Let’s learn(P15)自我感觉(bad good super)。 1.我会读的新单词(会读的打√):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season 读并理解句子(横线上写上中文意思。)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3.我能用新学的单词卡片完成小组活动(group work)。 Warm up(热身) 出示学习目标1、能听说读写本课四会单词: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season 2、熟练运用句型: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3、能够简单描述各个季节的特征。 介绍学习目标 自学1.1.Listen and write the numbers. 2.Read and match(P15) 3.我能借助中文把今天所学的单词补充完整,还能 大声地读出来。 播放课件或录音,让学生先视 听后跟读。教师点拨;词量较 多,注意单词的拼读

小学六年级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牛)

第六单元整体导读 单元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 2、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分类。 3、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4、通过欣赏诗歌、朗诵诗歌等语文实践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5、培养合作精神和实践能力。 6、学写儿童诗 单元学习重点: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单元学习难点:学写儿童诗。 学法提示: 1、在学习课文之前,按学案的要求,认真搜集、查阅有关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感人资料,锻炼自己的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为理解课文、口语交际和习作做好准备。 2、在学习课文时,要在把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边读边理解,把自己的感受、体会批注在课本上;抓住课文的细节描写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 3、在理解课文的同时,注意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口语交际和习作时练习使用这些方法,会使你的表达更生动、更感人。 学习准备: 学习本组课文时,可以搜集阅读《海龟救人》《小狮子爱尔莎》《沈石溪文集》中的《斑羚飞度》《混血豺王》等。观看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影视片。 课时安排: 学习本组课文两篇精读课文可用5—6课时,两篇阅读课文可用4课时,口语交际和习作练习可用3课时,共需要12—13课时。 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 年级:六年级单元:第三单元课型:自主探究日期: 主备课人:牛延琴学科组负责人:王玲娜审核人:王玲娜祝喜梅 学习内容:《轻扣诗歌的大门》 学习目标: 1.通过搜集和阅读诗歌,增强对诗歌的兴趣,感受诗歌的特点。能搜集并按一定标准给诗歌

分类。 2.能诵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3.通过朗诵诗歌、欣赏诗歌、学写童诗等活动,感受诗歌的魅力。 4.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学习重点:确定适合自己的研究专题,制定切合实际的实践计划。 学习难点:激发热爱诗歌的情感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具准备:投影仪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以前进行过语文综合性学习,还记得我们开展过哪些综合性学习吗?综合性学习跟我们平时的学习有没有不同呢?(学生交流) 从今天开始我们就要轻轻敲开诗歌的大门,走进五彩缤纷的世界,领略诗歌的奥妙,感受它带给我们的乐趣。让我们先读读导读部分,看看这部分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二)明确“诗海拾贝”这一板块的学习内容 1.我们都来读一读这一单元的内容,看看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 2.看来同学们感兴趣的内容还真不少呢,这次综合性学习分了哪两个阶段? 3.那么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像赶海的孩子那样,去捡拾那些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贝壳吧。 4.我们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些活动建议? (1)搜集诗歌(2)整理诗歌(3)欣赏诗歌 尤其是整理诗歌,怎样给诗歌分类呢?我们先来看看书上给我们提供了哪几种分类方法? 按内容分按形式分,按时间分,按国家分,还可以按体裁分,按诗人分…… (三)进入“与诗同行”板块的预习 1.那么,“与诗同行”这个阶段又要求我们开展哪些活动呢?我们一起来看看活动建议。 2.说说这个板块要开展的活动。 (1)自己动手写诗 (2)举办诗歌朗诵会 (3)合编小诗集 (4)进行诗歌知识竞赛 (四)讨论活动计划 小组讨论活动计划制定比较详细的计划(时间人员分工……)

2018年初中语文《作文的拟题》经典导学案

拟题 知识精讲 一、要点梳理 学生的考场作文有一个恰当、精彩、醒目的题目,能给阅卷老师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在阅卷的现场这样的第一感觉是极其重要的。从考卷所拟的作文题目里,老师能考察到考生最基本的语文素质,清楚地看到考生的审题水准,驾驭文字的能力,还有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这些综合能力的表现就是所谓阅卷老师眼中的印象分了。 考场作文的题目,应该简洁、精炼,准确而具有诱惑力。考生拟题时要力求做到四有: 有深意,有内涵,有文采,有创新;三是:作文题目是对审题后理性思考的高度概括,是对 全文的画龙点睛之笔,是突出全文思想内容的主旨。 二、方法点拨 考场作文一般分为以下四类: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给材料作文。拟题 主要涉及到后三种题目。 (一)半命题作文 那么半命题作文的题目有以下几种形式: 1.留空在题前:《我对您说》、《改变了我》、《伴我行》 2.留空在题后:《我懂得了》、《心灵深处的》 3.留空在题目中间:《我和的故事》 半命题作文拟题难度不大,只要根据自己所写作文主题和主要内容,加以提炼概括,选择一个恰当的词填写在横线上,就完成了。例如:那一天我真______(感动、后悔、倒霉、伤心、自豪、幸福、可爱,,)

(二)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 拟题难度较大的是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两类,下面分几点来具体讲述拟题方法。 1.按照记叙文的诸要素为分类依据拟题。 (1)以所述事情发生的时间为题,适合叙事性记叙文。例如:《秋收时节》《春天里》《梦醒时分》《父亲节》 (2)以所述故事发生的地点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叙事记叙文或游记上。例如:《青春校园》《原野》《欢乐社区》《美丽的青岛》 (3)以所述事件的中心人物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写人的作文上。例如:《亦师亦友说老爸》《我的老师》《可爱的姥姥》 (4)以概括事物的主要内容为题,这一类题目大多用在叙事记叙文上。例如:《路遇》《妈妈的碎碎念》《收麦》《童年趣事》《珍藏的记忆》《今天我当家》 (5)以主要情感基调为题,这一类的题目多用于抒情散文。例如:《心灵子午线》《我爱家乡》《醉人的春风》《仰望星空》《怀念》 2.找关键词句的方法 我们可以在话题和材料中找到关键的词句,来拟题。例如:有个国王清早到花园散步,惊讶地发现所有的花都枯萎凋谢了,探问之下才知道:橡树自怨没有松树高大俊秀所以厌世, 松树又恨自己不能像葡萄多结果子,也不想活了,所有的植物都因为恨己不如人而全无生机。 而在花园的某个角落,却有一株小小的安心草,在暮气中开着灿烂的花朵。国王欣喜地问它为何可以如此?它说:“因为我知道你种我,就是要我做安心草。所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 关键句是“因为我知道你种我,就是要我做安心草。所以,我就快乐地做好我自己。”所以题目我们可以为《快乐地做好自己》。 3.添加前后缀法 话题作文以“话题”为关键词,材料作文寻找材料中的关键词。在关键词的前后用添加 前后缀法、造句法,以文章的观点作为题目。这是比较保险的拟题法。例如,材料的关键词 是“放手”,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拟题如下:《学会放手》《放手也是一种爱》《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成长需要放手》《放手是一种智慧》等。 4.引据经典等来拟题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

第二单元写作学会记事 1.学会记叙一件完整的事,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学会安排事情的详略,事情的经过重点写,写详细些。 3.写出要表达的真情实感。 步骤一写法指导名师导航 1.写一件事,总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六个方面的内容。只有把这些方面写清楚了,才能使别人明白你写了一件什么事,才能够将事情的经过写得清楚、完整。在六个要素中,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重点,而写清楚“经过”是其中的关键。要想把“经过”写得清楚,完整,有意思,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是否有一条清晰的脉络,如时间先后,场景变化,情感发展等。(2)是否有一些前后连贯的情节?(3)对重要的情节是否做了较为详细的描写?(4)对涉及的人物是否做了一定程度的刻画? 2.完整叙述事情时,特别要注意条理清晰、巧用顺序。 顺叙,是按照事物发生、发展的先后次序进行叙述。这样写,可以将事物的发展过程,有头有尾地叙述出来,来龙去脉,十分清楚。 倒叙,就是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断提在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需要指出的是,运用倒叙的写法,必须注意交代清楚倒叙的起讫点,顺叙和倒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必要的文字过渡。这些地方处理不好,会使文章脉络不清,头绪不明,影响内容的表达。 3.要做到叙事完整,还要注意过渡与照应。 所谓过渡,是指文章层次与层次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转换和衔接。它像沟通两岸的桥梁,起着承前启后、贯通全文的作用。 所谓“照应”,就是文章中某些内容的彼此照顾和呼应。即前边写的后面要有着落,后面写的前面要有交代。恰当地运用照应这种手法,能使文章贯通自然、脉络清楚、结构严谨。 4.写出真情实感。 (1)寻找“感动力”,大胆写“我”。 我们作文普遍存在两大毛病;一是流行空谈,空话、假话、套话多;二是目光总是关注别人,不敢写“我”。这就意味着这些作文势必华而不实,虚情假意。只有大胆写“我”,写“我”的生活,写“我”的所见所思所感所悟,才能做到有“真情实感”。 (2)要选好文章的“动情点”。 生活是琐碎的,写真情实感不能理解为照搬生活的本来面目,要进行艺术的选择与加工,要找准能够打动读者或者阅卷老师的动情点,也就是要选择能抓住人心的事情。 在选材时必须坚持两个原则: ①真实原则。文章的选材要贴近生活,强调真实。一篇文章,如果材料失真,又何谈抒写真情,使人感动呢?尤其是写记叙文,就应该反映生活的本质,抒发真挚的感情。当然,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不等于生活琐事的简单“拷贝”,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即“文学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 ②细微原则。这里的“细微”就是那些显示人情美、人性美,具有永久艺术价值的细节。我们要善于选取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步骤二活学活用实战演练 一、文题展示 以“那一次,我真________”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雨的四季》导学案和复习题

雨的四季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积累字词及有关雨的知识。 2.体会雨在四季的不同特点,学习写景抒情的方法。 3.感受自然万物的美好,明确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学习重难点】 1.分析四季的雨不同的特点,体会作者对雨寄托的情感。 2.培养学生抓住景物特征描写的能力,领悟、体会作者对自然和生命情感。 【学法指导】 1.自读法:将学生自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诵读法:配乐朗诵,将学生诵读与教师范读结合起来,注意朗诵的语气、节奏,通过诵读、赏析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自学互助】 1.教材助读 (1)走进作者 刘湛秋,生于1935年10月,安徽芜湖人,当代著名诗人、翻译家、评论家。著有诗集《写在早春的信笺上》《温暖的情思》《生命的快乐》,曾被誉为“当代抒情诗之王”。他翻译的《普希金抒情诗选》《叶赛宁抒情诗选》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并一度成为畅销书。

刘湛秋的散文以抒发情感、人生为主,笔触细腻,行云流水,文字自然、亲切、优美,有其独特的唯美的散文风格。他的散文有一种田园美,被海内外文坛誉为“现代山林文学”的代表。 (2)古诗文积累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志南和尚《绝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南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2.自学检测 (1)标出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 静谧()高邈()咄咄逼人() 粗犷()睫毛() 干涩()莅临()一脉情思() 吝啬()池畦() (2)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高邈: 静谧: 莅临: 粗犷:

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6、北京的春节 导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导学重点:引领学生随着坐着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族文化的丰富内涵。 导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导前准备 查阅有关书籍或上网查阅有关资料,收集古今文人苗雪春节的文章、诗词、童谣、春联等。 导学课时:2课时 导学过程 第一课时 检查预习学案 一、我会读:腊月、初旬、展览、蒜瓣、饺子、翡翠、杂拌儿、榛子、栗子、爆竹、风筝、逛庙会、走马灯、零七八碎、万象更新、张灯结彩 二、我知道:课文是按__________顺序写的,从_______写到________,重点写了_____、______、_______的事,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春节的________________. 三、我的疑惑 在预习的过程中,还有那些不明白的问题,记下来,和同学讨论。 导学案 一、小组合作交流探究 1.出示探究内容: (1)默读单元导读,了解单元内容,看看这组课文安排了什么内容?看看围绕“民风民俗”,本组教材安排了哪些内容? (2)默读课文,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并完成下表: 时间风俗习惯 2.学生自由快速浏览课文,边读边根据所给题目自读自悟,画出相关语句,并完成上表。。 3.小组内交流:学生分小组边读课文边根据所给题目进行讨论交流 4.全班交流,朗读品评,了解北京春节的特点,教师相机指导: (1)体会年前的忙碌。 引导学生找出文中关键的词语,读中体会人们忙碌中洋溢着的喜悦和希望:你是从哪些具体的词句中体会到的。 指导学生抓住学生反馈的语句进行感情朗读。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在过春节的这段时间都干些什么呢? (2)体会过节的热闹 交流过节时重点写了哪几个日子?过节最大的特点是什么?(热闹)抓住文中关键词句反复读一读,想一想。 阅读“阅读链接”中的第二篇短文,比较:同是写除夕,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二、深入探究: 提出你认为值得讨论的问题,教师点拨,并和全班同学深入探究 三、比较阅读,领悟写法。 1.先默读课文,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课文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最新人教pep版五年级英语下册Unit 1 My day导学案(全单元)

人教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6个单元、2个复习单元。每个单元分“A、B、C”三个部分,共12页。复习单元为6页。A、B两部分主要教学单词和对话。通过各种形式教学生字和单词,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C部分作为扩展内容主要通过填色、画图、填充问卷以及手工制作等形式复习并适当扩展所学语言,通过听力活动,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学过两年多的英语,学生以有一定的基础,良好的听、说、读、写英语的习惯已基本养成。但由于教材难度偏大,教学内容与课时不成比例,学生的学习兴趣难以保持,两极分化较严重,口语能力较差。因此,本学期应注重转化后进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加强口语、阅读能力的训练。 三、教学目标 1.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2.初步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3.能按三会与四会的要求掌握所学词语。 4.能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5.能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6.能在图片、手势、情景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简单的话语和录音材料。 7.能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8.能演唱已学的英语歌曲,能诵读已学过的英语歌谣。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①四会句型、单词。 ②在任务型学习的过程中运用相关的语言知识和技能,完成某项任务。

③运用所学的日常交际用语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做到大胆开口,积极参与,发音清楚,语调正确。 2.难点:养成良好的听英语、读英语、说英语的习惯。 五、主要措施 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和电教手段,创设良好的语言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 3.活用教材,根据学生会的实际情况,将每单元各个板块重现组排降低难度。 六、教学进度表安排 单元课时周次 第一单元 6课时 1-2周 第二单元 6课时 3-4周 第三单元 6课时 5-6周 复习1 3课时 7周 第四单元 6课时 8-9周 第五单元 6课时 10-11周 第六单元 6课时 12-13周 复习2 3课时 14-15周 总复习 16-17周 共计 42课时 18周 Unit 1 My day Language systems: 1.Lexis:有关描述一天中的生活起居以及周末活动的语言. 2.Grammar: 有关询问别人一天中的生活起居以及周末活动的句型如:When do you …? 和What do you do on the weekend?的提问和回答。 3.function:学会描述一天中的生活起居以及周末活动的语言.

七年级语文教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doc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作文导学案(新版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案 第六单元写作 【文题设置】 从生活中选择个你熟悉的事物,如“树根”“小草”“海潮”“桥”等,展开联想.写一篇 600 字左右的咏物抒怀的作文。既要具体描绘事物的形象.又要寄寓自己的感情,题目自拟。 【写作指导】 联想是一种心理活动的方式,也是一种重要的构思方式。它的特点是:从某 一事物想到与之有一定联系的别的事物。联想有两个要素:一、“有一定联系”; 二、“别的事物”。其实,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产生联想,例如人们一提到蓝天,就往往想到白云。一提到秋天,就往往想到累累的果实。人们为什么会把它们联系在一起呢?因为它们在时空上往往相伴出现,于是我们就不由自主地把它们联系 在一起了,这就是相关联想再比如说,我们往往把小明友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为什么会想到祖国的花朵,而不会想到棉花、荷叶、南瓜呢?因为花朵那么鲜艳、那 么娇嫩,那么充满生机,惹人喜爱,和小朋友一样,这就是相似联想。 对于写作流程,鲁迅曾以“静观默察”“凝神结想”“烂熟于心”“一挥而就”来概括。其间,“凝神结想”“烂熟于心”就是讲的联想和想象。对此《文心雕龙》中也曾有精彩的描述:“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

通万里。吟咏之,吐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石之色。”凭借想,可以把一些相近的、相似的、相关的乃至相反的事物系、合起来,把平日累的素材、印象、感受在里融合、通、升,形成一种新的思想,造出一种新的形象。因此,想思在写作中的用相当广泛,它不可以开拓写作思路,而且可以醒我沉睡的心智、 目要求写“咏物抒情”的作文,所咏的“物”,要具体描它的形象,于 所抒的“ ”,要表达自己真的感情。“展开想”,由眼前的“物”的具体形象, 想到自已真的“ ”的抽象感情。如“ 根”:可以由根深埋于地下,干 的挺直,叶的繁茂,所作出的默默的奉献,想到祖国建没作基石的工人、 民、士、知分子。再如“海潮”:以从“声如千疾,气卷万山来”,八“月十五潮,壮天卜无” 想到海潮的大气磅礴;可以从“早潮才落晚潮生,一月周流六十回”,春“去花无迹,潮岸有痕”,若“知潮有汛,嫁与弄潮儿”,想到海潮的守信;从海潮奔、波涛汹涌、吞吐日月、气壮山河.想到宏抱, 博大胸 【例文引路】 土地 碧空如洗,在的白云下,黝黑的土地,与天空一起向前延伸,像两条永不相 交的平行,着个世界上的一切走向方?? 泥土是博大的。相,人是由泥土成,今天,我都会切地叫“大地母”。广无疆的大地,用大的胸膛,孕育着所有的生灵。我无法用

人教版初三语文下册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导学案

中考语文专题突破复习——口语交际 典例剖析 (一)、劝说 训练1:近几年,广场舞成了小区大妈们的最爱。可是,住在附近的张大爷却因为广场舞声音太大影响了他孙女的学习,正与大妈们争吵。假设你在现场,你会怎么劝阻呢?(只要写出对其中一方的劝阻即可)(2 分) (二)、语言得体 训练2: (2015株洲)课文《好嘴杨巴》中,李鸿章把茶汤浮头上的碎芝麻误当成了脏土而大发脾气。杨巴说:“中堂大人息怒!小人不知道中堂大人不爱吃压碎的芝麻粒,惹恼了大人,大人不记小人过,饶了小人这次,今后一定痛改前非!”但杨巴的机灵是以牺牲自己的人格做代价的。 如果杨巴生活在今天,他应该怎么说?(注意:在原话的基础上删改,既让李鸿章明白是碎芝麻,又要给他留足面子。) (三)、辩论词、辩驳语 训练3: 根据所给情境按要求表达。学生上课按身高排座位,这似乎已成了班主任的惯例。但是,广州一所中学打破常规,让学生自行找同桌。此举在中学校园引起强烈反响,对于“学校排座位,学生说了算”这种做法,师生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 请你参加这场讨论,发表你的意见。 训练4:下面有两个口语交际的情境,请任选一个,用简明、得体的语言反驳其错误言论。 (1)有人随地吐痰,别人批评他: “随地吐痰不卫生。”他貌似有理地说: “有痰不吐更不卫生。” (2)有人上公交车不排队,往前挤。别人批评他: “不要挤嘛,讲一点社会公德。”他 嬉皮笑脸地说: “我这是在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一要钻劲,二要挤劲。” (四)、开场白 训练5:某中学九年级开展了以“献给母亲的歌”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替主持人写一则开场 白。 (五)、言外之意 训练6:根据下面提供的情景回答问题。 中午午休时间,同学们都趴在座位上安静午休。只有小林一个人在听歌,听到激动的时 候,就跟着音乐一起大声歌唱。他的同桌芳芳说:“你比歌手唱得都好,我却只顾着睡觉, 没有给你鼓掌喝彩,真是失礼了!” 芳芳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导学案

西安市第三十九中学高二语文选修学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二单元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主备: 审批: 班级:姓名: 时间:2010年3月18日 一、明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 学习目标: 1、掌握意象、意境两个概念和两者之间的关系。 2、通过联想和想象,赏析含蓄、隽永、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体味诗歌的意境美。 3、根据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情景之间的关系,采取相应的欣赏方法,体会诗境中景、理、情。 教学重、难点:诗境中景、理、情。 学法指津:1、从意象入手,品味意境2、借助联想和想象3、炼字传神,一字而境界全出 二、课前预习: ◆阅读“赏析指导”弄懂“置身诗境”“缘景明情”的含义。 1、置身诗境 古典诗歌,富有诗情画意,意境优美。欣赏时,反复诵读,置身诗境,借助联想和想象,将意象再现。 审美想象的过程有三种方法 (1)借助已有的生活体会和什么经验,和诗人取得共鸣。 (2)通过联想,想象,进入诗人所描绘的,我们未经历过的境界,获得新奇的审美体验。 (3)对于某些想象奇特的作品,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借助联想和类比,尽量构想出诗人为我们描绘的奇幻的世界。 2、缘景明情 (1)篇幅短小,意象常见的诗歌,欣赏时只需将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在一个简约、明净的画面中,体会的作者的诗思。 (2)意象跳跃性大,要根据诗中的关键点,用自己的想象来补充、连缀,使之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路和情感。 (3)某些诗歌的意境和韵味,全靠结尾出的以景言情之句,方显出其言有尽而意无穷,应揣摩,感悟其中蕴含的诗情。 3、方法指导 1、为什么要从意象入手? 众所周知,诗歌的创作十分讲究含蓄、凝练。诗人的抒情往往不是情感的直接流露,也不是思想的直接灌输,而是言在此意在彼,写景则借景抒情,咏物则托物言志。这里的所写之“景”、所咏之“物”,即为客观之“象”;借景所抒之“情”,咏物所言之“志”,即为主观之“意”:“象”与“意”的完美结合,就是“意象”。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意象的营构是中国古典诗词创作的焦点,也是我们学习古典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导学案

《21.古诗两首》导学案(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认识本课2个字。会写本课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望天门山》。 3、借助注解,看着图画,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这首诗诗句的意思,体验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望天门山》诗句的意思。能体验诗人的感情,产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自学本课生字。 2、朗读《望天门山》,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3、能从诗句的描述中想象所描述的美丽景色。 【合作、探究】 1、回忆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 2、组内互读,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3、借助图画和注解,交流诗句的含义。 4.交流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达标测评】 一、用下列生字组词。 断()()楚()() 孤()()帆()() 二、读故事《望天门山》填空。 1、读《望天门山》时,我们的眼前仿佛浮现出这样的景象:有巍巍的,滔滔的,巍巍的,还有,真是太壮观了! 2、这首诗中的“楚江”指。最后两行的意思是: 三、默写《望天门山》。

《21.古诗两首》导学案(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我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能背诵默写这首古诗。 2、我能借助注解和图画,了解诗句的主要意思。 3、能通过朗读感悟,感受诗中描写的景物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学习重难点】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自主学习】 1.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能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诵《饮湖上初晴后雨》。 3.、想象诗句所描绘的景象。 【合作、探究】 1、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能读得流利、有感情、有节奏感。 4、同桌互读,我来比一比谁读得更棒。 5、借助图画和注解,说说诗句的含义。 6、交流不懂的地方。 7、体会诗句所表达的情感。 【达标测评】 一、我能把字写漂亮(看拼音,写词语)。 zhōnɡ duàn chǔ jiānɡɡū dú fān chuán jìxùhuà zhuānɡ 二、我会辫子组词 淡()妆()晴()孤()凡() 谈()壮()睛()抓()帆() 三、《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作者是( )代诗人( )。诗中后两句的诗句是(,。) 意思是: 诗中作者写的是西湖和的美景。在诗中,苏轼把西湖比作,说西湖像她一样“。”苏轼的这一比喻广为流传,所以西湖又被人们称作“西子湖”。

导学案封面模板

《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数学集体备课教案 高二年级 “导、探、练、展、评” “导”:指“教师导入新课” “探”:指“学生探究新知” “练”:指“学生练习巩固” “展”:指“学生展示所得” “评”:指“教师全面评价” 玉潭中学2017级班 使用者姓名: 使用者序号: 宁乡市玉潭中学·高二年级数学备课组

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 课前:1、从有效集体备课入手,提高备课组整体备课水平。 基本要求:集体备课要认真落实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备课组要把握集体备课的重心,根据学校制定的不同课型集体备课内容要求,重点要放到教法学法探讨和学生活动设计上来,不能只停留在对知识内容的讨论上。二是既要集思广益,形成共性,又要发挥特长,形成个性。三是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作用,让他们在备课中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 2、以加强教学设计为主优化个人备课,为提高课堂效率作保障。 基本要求:充分利用集体备课成果进行规范、有效的个人备课。教师在掌握课标、吃透教材、把握学情的基础上,以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高质量的落实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备活动设计、备练习、备作业的常规要求,做到规范备课。让每一节备课都能做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思路清晰、方法得当、结构分明、内容精当,形成有个性、有创意的教学设计,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3、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奠定基础。 基本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三指导”,即:指导学生课前预习,指导学生的课堂质疑和听课方法,指导学生课后的温故知新。 课中:优化教学过程,努力构建“导、探、练、展、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基本要求:目标定向:每一节课都要制定并展示恰当明确的三维目标,做到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课前展示)。自主学习:创新教与学的方式,牢固树立“为学而教”、“以学定教”的思想,利用最优化的教学设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交流展示:设计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教学环节,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有意义学习过程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充分展示学习成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独立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点拔提升: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恰当灵活地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适时点拨,有效调控,根据学生的展示状况,师生共同释疑解惑,适当进行拓展或梳理,挖掘知识的内涵及外延,促进学生深层次理解知识切实提高教学活动实效。训练反馈:精心设计梯度性训练,及时反馈,当堂达标,实现“堂堂清 课后:优化“教”与“学”的反思,不断提升“教”与“学”的水平。 “教”的反思是指导教师的反思。在上完每一节课后,教师要在备课本上写好教后记,重点记录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以利于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英语第二单元导学案

自学1.1;Listen and write the numbers; 2;Read and match《P15】 3;我能借助中文把今天所学的单词补充完整, 还能大声地读出来。 季节春夏秋冬s s s f w 播放课件或录音,让学生先 视听后跟读。教师点拨;词量 较多,注意单词的拼读 互学Work in pairs: A: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 B: ; A: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B: ; 1、布置任务。让小组长安排 组内成员任务并交流,负责 检查或交换批改。 ;做游戏操练新单词,抢拼 单词,拼读时小组成员可提 供帮助。 互评Read the phrases in pairs;《二人小组大声读出 下列短语,并用以下句型练习说话。】 spring summer fall winter season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1\利用单词卡片,学生开火车 认读,了解学生自学单词情 况。 2\句型检查,从而了解学生存 在的问题何在。 答疑正音、纠正学生在交流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追问、点拨、归纳、评价。 展示1;我会拼读或背诵这些单词。 季节春夏秋冬 2;Draw a tree and talk about the seasons; 3;Read and write on workbook 《P14】 对出错单词及时纠正小组或 同桌用卡片相互提问 测学生自由描述自己最喜欢的季节。对本课知识综合运用的检测。 板书设计 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A Let’ learn 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What’s your favourite season? Spring summer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