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判断题】

1、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最为完备、最有成效的区域化集团,为其他区域化组织的发展提供了范例。错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来的世界政治格局是以东西方冷战、对抗为主要特征,以美苏争霸为核心内容的两极格局。正确

3、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谋求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正确

4、克林顿政府发动了伊拉克战争。错误

5、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开始全面实施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正确

6、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改革,兴起了所谓“布拉格之春”,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支持。错误

7、苏联模式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在经济和政治上没有发挥过任何积极作用。错误

8、南南合作起始于经济领域,发展于政治领域,深化于政治与经济合作的有机结合。错误

9、朝鲜半岛的问题实质上是南北两个朝鲜的统一问题。正确

10、亚非会议的召开是战后国际舞台上划时代的历史事件。正确

11、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和首要目标。正确

12、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正确13、1979年,中苏两国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错误

14、美洲国家组织的前身是美洲国家共和国联盟。正确

15、西欧联盟是由1948年建立的布鲁塞尔条约组织改组而来的。正确

16.精神文明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正确

17.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意味着先进的国家发展迟缓,而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状况。正确

18.《京都议定书》首次确定了发展中国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具体指标,区分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义务。错误19.迄今为止,国际贸易是世界经济中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领域。错误

20.冷战相对热战而言,是指除直接武装进攻以外的一切敌对政策和行为。正确

21.高强度的军备竞赛和争霸斗争,是两极格局崩溃的根本原因。错误

22.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正确

23.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错误

24.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都是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正确

25.改革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公正、合理、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这是谋求共同发展的根本途径。正确26.1992~2001年的十年经济繁荣期,这是美国历史上最长的经济繁荣期。正确

27.美国政治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分权学说和制衡理论。正确

28.在军事上,克林顿政府提出“塑造”、“反应”和“准备”三位一体的军事安全战略。正确

29.尼克松主义是美国霸权地位衰落的产物和表现,是尼克松政府在美国实力不济的情况下力图继续保持其霸权地位而采取的一种收缩战略。正确5.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正确30.东欧经济转轨是从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正确

31.1964年1月,英国成为率先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错误

32.1973年至1985年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期。错误

33.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正确10.日本于20世纪90年代成为政治大国。错误

34.国家利益是国家间关系和世界经济政治演变、发展和变化的动因。正确

35.经济一体化成为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经济最为显著的发展趋势。错误

36.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意味着先进的国家发展迟缓,而后进国家可以利用“后发优势”赶上甚至超过先进国家,打破原有的力量对比状况。正确

37.新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概念,也被称为知识经济。正确

38.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是两极格局崩溃的直接原因。错误

39.1991年12月苏联解体,标志两极格局终结。正确

40.当前,推动世界多极化的发展,是人类社会避免单极世界种种危害的唯一正确道路。正确

41.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正确

42.战后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实质是维护垄断资本的国际剥削。正确

43.战争与革命是当今时代的主题。错误

44.1947年,美国推动23国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正确

45.“马歇尔计划”奠定了战后美国处理同民族独立国家关系的基调。错误

46.当代战争的根源主要表现为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正确

45.国际政治旧秩序是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大国无视中小国家要求,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进行大国势力范围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正确

46.1993年1月1日欧洲统一大市场开始运转,实现了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正确

47.1969年,勃兰特出任联邦德国总理后开始全面实施与苏联、东欧国家缓和关系的“新东方政策”。正确

48.1987年10月,戈尔巴乔夫出版《改革与新思维》一书,提出了要从经济上彻底变革传统的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思想。错误49.叶利钦执政后,提出了“强国富民”和“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战略思想。错误

50.加强同发展中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正确

5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错误

【单选题】

1、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是C.国家

1、迄今为止,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依然是D.主权国家

1、1989年8月,成立首个资产阶级政权的东欧国家是D.波兰

2、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是C.美国

1、在所有发展问题中,核心问题是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是D.小布什政府

2、提出“解放战略”、“和平取胜”战略的是A.艾森豪威尔政府

1、1969年,在联邦德国开始全面实施“新东方政策”的是B.勃兰特政府

1、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以同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的是B.美国

2、于1972年访华,与中国签署《日中联合声明》的是C.田中角荣首相

1、20世纪80年代末的东欧剧变始于A.波兰

2、2000年3月当选为俄罗斯联邦第三任总统的是D.普京

3、俄罗斯独立后确立了A.总统共和制

1、1974年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的是A.毛泽东

2、南南合作是指D.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合作

1、第一个承认新中国并与之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是B.苏联

2、在1964年与中国建立正式外交关系的西方大国C.法国

1、联合国体系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B.安全理事会

2、当今世界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金融机构是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3、联合国中权力最大的机构是C.安全理事会

1.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是C.国家

2.目前世界上最有成效、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集团是D.欧洲联盟

3.迄今为止,世界经济运行的基本主体依然是D.主权国家

4.“布雷顿森林协定”确立了B.美元在战后世界货币金融领域中的中心地位

5.1996年,俄罗斯与中国建立了A.“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6.199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两国将致力于建立(B.“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7.“华沙条约”组织成立于D.1955年5月

8.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9.在所有发展问题中,核心问题是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0.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并为之奋斗的国家是D.广大发展中国家

1.美国提出先发制人的国家安全战略的是D.小布什政府

2.美国政党制度是B.两党制

3.提出“超越遏制”战略的是B.老布什政府

4.1969年,在联邦德国开始全面实施“新东方政策”的是B.勃兰特政府

5.标志欧洲联盟建立的是C.《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正式生效。

6.1995年1月1日,随着奥地利、芬兰、瑞典正式加入欧盟,欧盟扩大到D15国.

7.日本与中国恢复邦交关系的时间是A.1972年

8.1983年7月30日,第一次正式提出日本要做政治大国的是B.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

9.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以同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的是B.美国

10.于1972年访华,与中国签署《日中联合声明》的是C.田中角荣首相

1.最基本、最活跃、最普遍的世界经济政治行为体是D.跨国公司

2.在世界能源消费结构中占据比重最大的是B.石油

3.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动力是C.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4.第一次“亚太经济合作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议的举行时间是C.1993年

5.东西方冷战、对抗的重要战略地区D.欧洲

6.1998年中美两国领导人发表声明,宣布两国将致力于建立B.“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7.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8.冷战后大国关系调整的中心是C.美国

9.在所有发展问题中,核心问题是B.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10.最早提出建立国际新秩序主张并为之奋斗的国家是D.广大发展中国家

1.1946年3月,在美国富尔敦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和平砥柱”,即“铁幕”演说的是C丘吉尔

2.欧洲9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成立于A.1947年9月

3.冷战后美国的第一个全球战略是D.“参与和扩展战略”

4.美国政党制度是B.两党制

5.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以同盟国占领军的名义单独占领日本的是B.美国

6.从1955年开始在日本长期执政的政党是:国家之间的关系

7.南北关系是指B.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关系

8.南北关系的核心是B.经济问题

9.联合国体系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是B.安全理事会

10.欧洲地区最大的地区性安全组织是B.欧安组织

【多选题】

1.按照同国家生存与发展休戚相关的程度,可将国家利益分为A.生存利益B.发展利益E.国际联系利益

2.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集团化趋势加强,主要表现为三大区域组织的发展,这三大区域组织包括A.欧洲联盟B.北美自由贸易区D.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3.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主要标志包括A.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成立B.“经互会”建立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E.“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4.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包括(A.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C.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E.美国无力建立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5.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包括A.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领导B.继续保持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C.使联合国为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E.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1.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10年繁荣的原因A.“新经济”的推动C.受益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D.美国充分利用了大量外部资源E.政府的有效干预

2.里根政府( ) A.提出“扩军抗苏”、“重振国威”的口号B.公布“星球大战计划”D.与中国签署了“八?一七”公报3.关于北约东扩的正确表述包括A.加入北约是中东欧国家的迫切愿望C.北约东扩针对的一个主要目标是俄罗斯D.北约东扩计划主要是美国主持制定的

4.冷战时期日美安保体制主要建立( )的基础上A.《日美安全保障条约》B《共同合作与安全保障条约》C.《日美防卫合作指针》

5.下列关于日本表述正确的是A.日本采取三权分立原则B.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债权国。C.80年代中期,日本经济超过前苏联,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D.是参加西方八国首脑会议的唯一亚洲国家。

1.根据我国占主导地位的观点,判断国家利益正当与合理性的标准和尺度应该包括( )

A.主权标准B.阶级利益和民族利益统一的标准C.符合人类社会共同利益、进步利益的标准E.互利标准

2.战后初期美国建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的主要步骤包括( ) A.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B.缔结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C.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的政策。D.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则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

E.通过向西方国家提供两个“安全网”,来保证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3.冷战结束后,经济因素对世界政治影响增大的主要表现A.国际竞争的焦点转向以经济为基础、科技为主导的综合国力竞争。B.发展经济成为各国的首要目标C.经济手段日益成为解决国际政治问题的重要手段D.经济利益成为各国关系发展的主导因素E.经济外交成为各国外交主要内容

4.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的原因包括A.世界经济力量的多极化B.从当今世界政治结构来看,多极化是既定趋势。C.美国独霸世界不得人心,遭到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反对。E.美国无力建立它领导的单极世界。

5.关于国际新秩序,发展中国家的主张包括A.未来世界一球多制C.国家不分大小强弱一律平等D.未来世界新秩序是名副其实的“新”E.联合国应更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性

1、战后初期美国建立其在世界经济中的霸主地位的主要步骤包括A.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B.缔结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C.对西欧和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美国采取了扶植的政策。D.对亚非拉民族独立国家,美国则采取新殖民主义的手法E.通过向西方国家提供两个“安全网”,来保证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1、雅尔塔体制A.是两极格局的基础B.彻底打破了欧洲为中心的传统格局C.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D.是大国主宰世界的产物

1、关于国际新秩序,西方国家的主张包括B.未来世界是一球一制D.未来世界是少数国家领导的体制E.希望把联合国改造成为大国分享世界权力的工具

1、西欧之所以在二战后走上联合道路的原因A.振兴欧洲的需要。B.制约德国和消除西欧国家内部矛盾的需要。C.可以依靠自己集体的力量,对付苏联的威胁。D.美国大力促进西欧联合。E.西欧联合也是发展经济的需要。

1、战后初期美国对日本进行改革的主要内容A.解除日本军队的武装,解散军事机构B.铲除日本军国主义势力C.修改日本宪法。D.实行政治民主化。E.推进经济制度改革。

1、苏东剧变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包括A.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挫折。B.宣告两极格局终结,世界加速向多极化方向发展。D.带来国际关系的重大变化。E.深刻影响着欧洲形势的发展。

2、苏联解体内在的根本原因包括A.高度中央集权的经济体制B.争夺世界霸权的对外政策C.错误的民族政策和大俄罗斯主义行为D.苏共日益严重地脱离群众

1、冷战结束后,南北经济矛盾更加突出、南北经济冲突呈上升趋势的主要表现有

A.南北差距继续扩大B.南方债务负担有增无减C.国际资金供求矛盾日益尖锐D.南北贸易权利很不平等E.环保问题日益尖锐

1、构成中国同美国发展关系的政治基础是( ) B.中美上海《联合公报》C.《中美建交公报》D.《八一七公报》

1、东南亚国家联盟A.成立于1967年。B.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主要是一个政治性的区域组织。C.80年代后期以来,强化了区域内经济合作。E.现在包括东南亚10国。

1.美国世界新秩序构想包括( ) A.未来世界必须由美国来领导B继续保持它在欧洲和东亚地区的主导权C使联合国成为实现美国利益的工具E推进全球资本主义化

2.“9·11”事件后,小布什政府对美国安全战略的调整包括A.改变了对威胁来源的看法B.打击“恐怖主义”和“无赖国家”必须“先发制人”C.高度重视本土安全D.改变了核战略思想E.确定美国“最迫切的任务”是打击“恐怖主义”和“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

3.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中主要存在着以下问题A.政局不稳B.民族问题D.宗教冲突

4.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内容包括A.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亚非拉各国)C.争取第二中间地带(西欧国家和日本等)E.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5.独联体( ) A.包括前苏联地区12个国家。B.不是国家。D.不是超国家实体。E.是一种非常松散的国家间联合形式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答案。重点。思考题。

第一章当代世界经济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第二章当代世界政治的发展变化与基本趋势答案 一、名词解释: 1.世界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世界舞台的充当主角的国际政治行为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一定历史时期形成的一种结构和态势。 2.雅尔塔体制:指美、苏、英3 大国首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 3.世界政治多极化:是指一定时期内对国际关系有重要影响的国家和国家集团等基本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趋向于形成多极格局发展的一种趋势,是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多级化趋势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孕育于两极格局的演变之中。 4.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生存与发展所拥有的全部实力。它由两部分构成,即物质的、可见的、可计量的力量和精神的、不可见的、难以计量的力量。 二、思考题: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演变的?(1)战后初期的雅尔塔体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美、苏、英 3 大国首脑在为了各自的利益,就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问题,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波茨坦会议等一系列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时称“雅尔塔体制” ,它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基础。

(2)两大阵营的形成和对峙:20 世纪50 年代初,面对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的威胁,苏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反对美国的攻势,逐步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两大阵营的对峙表现在政治、经济、军事、意识形态等多个方面。(3)两极格局的演变20 世纪50 年代中期至80 年代中期,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两大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两极格局的终结:1991 年12 月25 日,戈尔巴乔夫被迫辞去总统职务。26 日,苏联最高苏维埃宣布苏联停止存在。苏联解体标志着美苏对峙格局中的一极不复存在,两极格局终结。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终结,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时期。 2、战后两极格局解体的原因是什么?两极政治格局的解体具有哪些重大影响?原因:两极格局的终结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结果。但是,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的变化。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为了称霸世界,大搞军备竞赛和到处扩张,严重地影响了本国的经济发展,结果拖垮了苏联、也削弱了美国。相反地,日本、西欧等国家的实力有了很大发展,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整体力量进一步壮大,由此推动整个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影响:两极格局解体后,使世界政治格局朝向多极化方向发展。这次格局转换的特点是:第一,旧格局的解体没有经过大规模战争,而是在和平条件下进行的。第二,新格局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复杂的演进过程。因为,现在美国虽然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力图建立单级世界,但他没有足够的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第一章 1. 两极格局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答:二战后,世界政治局势出现了大变化。战后初期国际力量对比发生重大变化。西欧的衰落,美苏的实力均势,奠定了两极格局的基础。二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构成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意味着美苏两极格局的初步形成。 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了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为了建立世界霸权,美国全面实施冷战政策,美苏从盟友转为敌人,从合作变为对抗的关系。随着两个军事政治集团的建立、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最终确立。 发展原因是: 1、战后初期的资本主义世界 (1)西欧各国普遍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德国被彻底打垮,国土被盟军分区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国外市场和投资全部丧失。英、法虽赢得战争却输尽财富,尤其是法国经济遭到更大的破坏。随着欧洲的衰落,欧洲列强已无法主宰世界。 (2)美国独占鳌头 军事上,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在世界各地建立了几百个军事基地,还垄断了原子弹,成为世界首强。 经济上,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关贸总协定的成立使以美国为中心的世界贸易体系形成了,美国成为世界首富。 政治上,美国一度操纵联合国,把它作为美国在全球扩张的工具。 2、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 二战后,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形成社会主义阵营,这不仅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而且形成了社会主义运动的第二次高潮。 (1)苏联在二战中虽然损失很大,但战争的胜利使苏联军事力量空前强大,影响大增,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二战后,苏联取得了恢复发展经济的巨大成就,并打破子美国核垄断。苏联在社会主义运动中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2)在苏联的影响和援助下,东欧建立了8个人民民主国家。除南斯拉夫外,东欧各国都照搬苏联模式,实行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初步实现了工业化,其弊端为以后国民经济发展埋下了隐患。 (3)中国、越南等亚洲国家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 (4)苏联和欧亚各人民民主国家先后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开展广泛合作,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并在国际舞台上产生了巨大影响。 为了对付美国的扩张和威胁,苏联于1955年5月建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最终形成。 2. 为什么说当今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必然趋势? 多极化是当今世界格局发展的必然趋势。 ①世界走向多极化的客观必然性 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政治高度发展和力量对比此消彼长的必然产物.第一,趋于缓和的国际形势,为多极化趋势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第二,世界多极化趋势是世界经济全球化与多元化的必然结果.第三,国际关系的主体化和民主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的重要动力.第四,各国主体意识的增强,促进了多极化力量的大联合. ②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 多极化趋势将削弱超级大国的霸权势力.多极化趋势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多极化趋势有利于形成一种相互制衡的力量机制. 多极化趋势中经济科技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升高. 3. 怎样认识当今国际舞台上单极与多极的矛盾和斗争?它的发展前景和趋势如何?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复习题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年1月考试考前练习题 一、辨析题 1.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 解答:正确。 国际经济协调是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国际化。没有国际经济协调,世界经济就无法正常运行,对此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加以理解。 (1)国际经济协调发展的历史必然性 国际经济协调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本质要求,它既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同时本身构成了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经济全球化把各国、各地区经济联成一个整体。然而,经济全球化进程却受到民族国家壁垒的限制。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关系最核心的行为主体,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疆界,都有自己的经济结构和经济政策。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追求的经济目标也有所不同,需要在世界经济中运用国家权力来保护和扩展各自的利益,因此,彼此间的差异和矛盾不可避免。这就需要某种形式的协调来消除经济全球化客观趋势和民族国家壁垒之间的矛盾,它既可以由全球性、地区性或专业性国际经济组织等多边机构出面进行,也可以由各国政府直接派代表协商进行,如两国或数国之间不定期的贸易谈判、两国或数国之间定期的会晤协商制度等。通过这些渠道和方式,各国政府调整各自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关税政策和外贸政策,达到合作和协调的目的。 (2)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经济全球化虽然导致国际经济协调产生的必然性,但没有保证协调结果的平等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世界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国际经济协调在世界经济运行中扮演的角色更加重要,协调机制趋于完善,形式趋于多样化。而国际经济协调越发达、越有效,就越能促进各国相互依存关系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国际经济协调并不是万能的,如果涉及国家间根本利益的对立,任何国家都不会做出妥协或让步,还有可能引发冲突。现存的各个经济集团之间多少具有一些排他性,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全球范围内的协调带来困难。而且,国际经济协调仍然是在不同的主权国家之间进行的,其基础仍然是国家实力,主权国家仍然是从各自的利益出发来参与协调的,最终还是要服从国家利益的需要。一些国际经济组织,长期由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占据支配地位,它们的活动和规则往往更多反映西方大国意志,中小发展中国家的利益长期不能得到充分保障,从短期或局部看,还有可能受到损害,引起南北矛盾激化,更加突出国际经济协调的局限性。 2.在国际政治多极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独立、发展和国际地位前所未有的挑战。 解答:正确。 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中,科技革命改变着国家主权行使的范围和空间。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科技发展水平无力控制跨国信息流动的内容和方式,限制了其行使主权的范围和空间,难以捍卫其“信息边疆”。更为严重的是,在科技方面处于遥遥领先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政治宣传、思想渗透和文化侵略,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对那些它们不“满意”的发展中国家发动心理战,挑起这些国家的反政府情绪,影响该国政府的决策和促使政府倒台。 经济全球化改变了过去那种国家在内政、外交、军事上享有的至高无上的主权的观念,各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制约着国家的经济自主权。对发展中国家来讲,特别是那些处在对发达国家单方面依附状态中的发展中国家,国家主权受到牵制和制约的程度更甚。在区域集团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3篇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3篇《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一部高校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下面是带来的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欢迎查看。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心得体会一: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容简介:近20多年来,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发展日新月异,世界经济全球化以及世界政治发展的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随着中国社会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发展紧密相连,特别是近年来国际形势扑朔迷离,国际热点此起彼伏,大国关系不断调整,人们对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国际关系变革的关注程度日益提高,研究也越来越多而且深入,取得许多研究成果。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并为了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两课"课程实际相结合、与当代大学生实际相结合、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与当今世界实际相结合,我们编写了这本教材,以适应大学生"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课程教学的需要。 作者严格遵照修订说明,认真贯彻落实xx大精神,对疏漏不妥之处进行了认真修订,并根据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我国对外战略的调整,补充了大量新的观点、材料和内容,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基本要求,更加适用于教学实际。修订过程中,全体编者进行了多次讨论,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因此,第三版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每个国家的对外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自身的利益。但随着国际交往的扩大和全球化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共同利益日趋增加,维护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例如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繁荣,成为中国和许多国家对外政策的重要内容。许多国家签订了《京都议定书》,限制本国二氧化碳排放,尽管这会增加本国企业的生产成本,但毕竟保护大气环境,防止地球变暖,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也符合各国的根本利益。因此,追求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并未颠覆国家利益之上的原则,而恰恰是这一原则在当代条件下的具体体现。维护共同利益本身就是维护自身利益。争取自身利益不是为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解析版)

专题十二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演变 【高频考点呈现】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二世界多极化趋势 考点三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考点四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高频考点剖析】 考点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考点回顾] 1.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原因 (1)直接原因: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双方争霸和扩张产生矛盾。 (2)根本原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 3.表现: (1)政治上,杜鲁门主义与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对抗。 (2)经济上,马歇尔计划与经济互助委员会对抗。 (3)军事上,北约与华约对抗。 4.影响 (1)两大阵营势均力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爆发。 (2)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相互借鉴,推动世界整体发展。 (3)世界局势动荡不安,造成朝鲜分裂、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考点深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 (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阵线比较分明和稳定。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割据。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异同 (1)相同点 ①背景:都出现在二战后初期,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抗。 ②实质:两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为了遏制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确立和巩固美国的霸权地位。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文

2010-2011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科目考 查卷 专业:应用化学班级:任课教师:曹晓飞 姓名:学号:成绩: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研讨式教学之我见 【摘要】针对一种研讨式教学方法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中进行了教学探讨。本文介绍了专题式研讨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随后对该课程进行了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最后分析了该门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效果。 【关键词】《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专题研讨式教学教学设计 一、何谓研讨式教学? 研讨式教学方式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对专题的研究与讨论,进行知识构建,体验学科研究方法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由专题研究和专题讨论两个重要环节组成。 (1)、专题研究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网络等途径搜集和整理与教学(或研究)问题相关的资料,在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的基础上形成对研究对象的初步认识; (2)、专题讨论是全班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专题研究阶段的成果进行交流和进一步的探讨,从而在对知识整合的基础上,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并理解、掌握学习的方法。

简单来说,“专题研讨式”教学,就是以专题为内容,以研讨为形式的一种教学。该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目的。 二、《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为什么要采用研讨式教学?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高等学校公共政治理论课之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专业必修课。该课程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阵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长期以来教育教学方法改革滞后,严重制约了该课程功能的发挥。因此,如何适应新形势要求,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而研讨式教学方式正可以从多个方面为为这门课程服务。 三、《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专题研讨式教学设计 (一)、分析《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的主要特色 经过一学期来对《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门课程的认真学习,我总结出它所涵盖的三大特点: 1、理论性强。《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是以当今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社会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国际社会生活的基本内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学生起初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并不是很了解《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本书的概念,不明白自己学这本书的意义何在,更甚至有学生会把它与国际形势报告或国际时事政治相混淆,从而降低其理论价值。在教学中如果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际政治的基本原理去分析和回答当前国际社会面临的主要问题,注重从理论上分析和思考,并注意吸收国外的国际问题学说和观点中科学的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

世界格局包括世界经济格局和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变化快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南北经济力量博奕是促进当今世界经济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所谓南,系指南方国家,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获得独立与主权的发展中国家。所谓北,系指北方国家,即发达国家,集中在被称之为“富国俱乐部”的经合组织(OECD)之中。南北关系,体现为南北政治、经济、科技和安全、军事等各方面的相互合作与斗争,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南北经济实力对比逐渐发生的变化。联合国及其所属机构发表的数据表明,20世纪80年代,南方国家的GDP增速已高于北方国家,但人均GDP增速则低于北方国家。然而步入90年代以来,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整体,不仅在经济总量上缩小了同发达国家的差距,而且在人口基数增加的前提下,人均GDP也缩小了与发达国家之间的鸿沟。在21世纪头10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和人均GDP增速以及拉动经济增长的私人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和对外贸易“三大要素”的增速都继续保持高于发达国家的势头。变是永恒的,世界唯一的不变就是变。人们不应再以静止的观点看待发展中国家的地位和作用。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比发达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南北差距就会趋于缩小,世界经济格局就会发生改变,这是必然的结果。 一、亚洲率先走向崛起 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五分之三,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1820年,全球经济总量为6950亿美元,法国、英国、美国分别占5.4%、5.2%、1.8%,而中国和印度则分别占28.7%和16%。但是,伴随着工业革命,西方列强对亚洲进行了大规模的殖民扩张与侵略。然而,二战后,由于众多因素的综合作用,在亚洲率先涌现出一批跳跃式发展的国家和地区。上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台湾、韩国、香港和新加坡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相继起飞成“龙”,被国际社会誉为亚洲“新兴工业经济体”(NIES);80年代至90年代,马来西亚、泰国“准新兴工业经济体”以及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也都在加速经济发展,以争取早日成为新兴工业国。尤其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未、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经济变革,促进了各自经济的腾飞,为东亚乃至亚洲的持续高速增长发挥了“拉动效应”。在1997—2007年的10年里,亚洲国家和地区克服了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跃居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和最具活力的地区,亚洲新兴经济体的GDP年均增速超过9%,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愈益增大。日本《富士产经商报》在2008年4月4日报道中指出,2007年,中日韩、台湾、香港、东盟10国等亚洲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名义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7万亿美元,是1980年的6倍。中国和印度等新兴经济体业已替代日本成为亚洲经济发展的引擎,以日本为领头雁的“雁行模式”早己不复存在。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大趋势》一书中指出,150年来,西方享受了进步与繁荣,而亚洲却遭受贫困与饥饿。现在,亚洲正走上经济复兴的道路,这将使他们重新得到他们以前文明所拥有的辉煌和荣耀。 二、新兴大国的腾飞和“超高速”发展 美国高盛集团全球经济研究部主管、首席经济学家奥尼尔,在本世纪初就开始关注和研究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经济的可能发展,并在2003年发表了《与“金砖四国”一起梦想——2050年之路》研究报告,提出了“金砖四国”(BRICs)的概念。“金砖四国”都是大国,尽管在这场历史罕见的金融危机中,俄罗斯经济严重衰退,巴西经济陷入零增长,但由于中印经济的拉动,“金砖四国”经济总和占全球GDP的比重还是由2007年的13%上升为2009年的15%,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国际力量,加速了南北经济格局的变化。继“金砖四国”之后,美国高盛集团于2007年推出了所谓“钻石十一国”概念(菲律宾、孟加拉、埃及、印尼、伊朗、韩国、墨西哥、尼日利亚、巴基斯坦、土耳其和越南),指出在2004—2007年4年间,十一国的经济增长率平均约为5.9%,是欧洲国家平均增长率的两倍以上。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在2007年则提出一个新的专有名词“展望五国”(VISTA),系指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和阿根廷,认为这五个国家具有很大的发展潜能,在未来几十年内,其经济将会有飞速的发展。根据日本“金砖四国”研究所的推算,从2005—2050年,西方七国集团的经济规模以美元计算,与现在相比最多扩大到2.5倍,“金砖四国”将扩大到20倍,而“展望五国”可能扩大到28倍。这虽然只是对未来的一种展望和一种预期,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经济未来

2018年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形考三次试题答案

题目1 不正确 获得3.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是导致世界政治格局演变的根本原因。 选择一项: A. 意识形态的影响不正确 B. 国家力量的变化 C. 外交政策的变化 D. 国家利益的改变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的变化 题目2 不正确 获得6.00分中的0.00分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主权国家构成的要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固定的领土 B.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C. 定居的居民正确 D. 完整的主权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固定的领土, 定居的居民, 有一定形式的政府, 完整的主权 题目3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国际社会是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国家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发生经常的联系而形成的一个有秩序的整体。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错”。 题目4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多选题】战后世界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有() 选择一项或多项: A. 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C.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D. 经济危机的结束 反馈 正确答案是:战后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 社会主义国家和民族独立国家经济的发展 题目5 未回答 满分1.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判断题】军事实力是国家防御外来侵略和安全自卫的能力,是国家实力构成的一个核心要素,也是国力强弱的最直接反映。 选择一项: 对 错 反馈 正确的答案是“对”。 题目6 未回答 满分3.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单选题】国家作为一个行为主体,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取决于() 选择一项: A. 国家目标 B. 国家影响 C. 国家力量 D. 国家利益 反馈 正确答案是:国家力量 题目7 未回答 满分6.00 未标记标记题目 题干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后习题答案

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 答: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发展变化的主要脉络是:(1)战后各大国力量对比发 生重大变化,苏联和英美划分势力范围,雅尔塔体制确立;(2)20世纪50年代中期,两大集团和两大阵营对峙,美、苏两大国争夺世界霸权的两极格局形成;(3)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4)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期,世界政治格局开始从两极向多极化发展,美苏激烈争霸;(5)80年代末期至90年代初,苏联东欧剧变,两极格局终结;90年代以来,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当今世界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1)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2)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大国关系进行深刻调整 (4)以联合国为主的全球性、区域性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 (5)经济因素增强,经济与政治互动,对世界政治的影响日益增大。 3、当今世界政治面临哪些主要问题? 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2)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单边主义还很严重 (3)传统安全威胁和非传统安全威胁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 (4)民族、宗教矛盾和边界、领土争端导致的局部冲突时起时伏。 (5)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 (6)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确定因素增加。 4.如何理解当前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Ⅰ、根源:经济格局的多极化 经济决定政治,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根源在于世界经济力量结构多极化发展的趋势,即经济发展的区域集团化是世界格局多极化的根源和主要表现。 二、世界多极化趋势的表现 (1)欧洲一体化:①促进了西欧各国经济的发展,形成了区域经济集团,冲击了美国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②增强了同美苏抗衡的实力,使世界政治力量对比发生变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③向政治一体化方向发展,努力做到在国际舞台上“用一个声音说话”,实行共同的外交政策,不再惟美国马首是瞻。 (2)日本的崛起:①随着经济实力的膨胀,日本改变了战后初期向美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开始谋求政治大国地位,与美国既有联盟又有摩擦;②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两极格局受冲击,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①1956年,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提出不结盟主张,不结盟运动兴起;②1961年,第一届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的贝尔格莱德举行,标志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③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加速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崩溃;④标志着发展中国家构成了一支新的国际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世界政治面貌;③有力地冲击着两极格局,使世界格局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4)中国的振兴 :①1949.10.1新中国成立,大大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对比;②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胜利,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③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④到1966年,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虽有挫折,但成绩较大;⑤1978年后,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综合国力迅速增长。 ⑥影响:国际地位日益提高,成为国际舞台上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5.如何认识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特点? 答:(1)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 (2)区域集团化趋势迅速加强; (3)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内运行;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

当代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 主讲人:邹粉仙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主要通过对当代(尤其是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整体把握,来对目前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战略力量的经济、政治发展及外交战略进行学习和研究,并对中国和世界主要战略力量的关系进行总体研究和把握。 主要内容: ?1.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2.世纪之初的世界经济; ?3.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4.作为唯一超级大国的美国; ?5.走在复苏道路上的俄罗斯; ?6.联合自强的欧洲; ?7.走向政治大国的日本; ?8.发展中的大国——中国; ?9.中国与世界主要大国的关系; ?10.国际组织和重要的国际会议。 主要参考书目: ?1.《世纪之初的国际关系》,张毓诗著,时事出版社,2007. ?2.《当代世界经济政治与国际关系》(第三版),冯特君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世界、美国和中国——新世纪国际关系和国际战略理论探索》,楚树龙,耿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国际组织概论》,叶宗奎,王杏芳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5.《冷战后中印关系研究》,卫灵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第一专题 世纪之初的国际政治格局 一、国际政治格局的含义: ?1.国际政治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主要政治力量从自身利益出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结构状态。也被称为世界格局。 国际政治格局的种类: ?单极格局——一家独霸; ?两极格局——两个超级大国激烈争夺国际事务的控制权或霸权; ?多极格局——多种力量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以影响和决定世界事务的发展。 ?认识了解世界的三个层次: ?时代——最高层次,划分依据是哪个阶级是时代的中心。; ?格局——中间层次; ?形势——最低层次,指国际舞台上发生的一时一事或一国的发展变化。它通常不会影响格局和时代的稳定,但有的事件可以引起格局或时代的变化。 2.研究世界格局的重要意义: ?A 从整体上把握世界; ?B 了解世界舞台上的各种角色,尤其是战略力量; ?国际关系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国家集团;国际组织;政党;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 ?C 把握国际社会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 ?D 认识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自己正确的国际战略。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中国传媒大学2015 学年第二学期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程 题目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学生姓名陈超阳 学号8 班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学生所属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林媛 教师所属学院 成绩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3) 二、现今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3) 三、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变化 (3) 四、日本文化导致中日关系的困局 (3) 总结: (3) 参考文献: (3)

日本文化视角下的中日关系 摘要:世界上恐怕再也难以找到像中国与日本这样微妙的双边关系了。从历史角度上讲,两国间有二千年的交往史,从官方到民间都有大量的人员相互交往,相互学习,有着惊人相似的文字。然而从甲午战争,直到二战结束之后,日本的对华政策都建立在“软弱和分裂的中国”思维之上。中日关系自1972年复交以来,在中日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风风雨雨一路走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近年来,中日关系由“政冷经热”逐渐转向“政冷经凉”,引起政府和民间的高度重视。本文从日本民族文化的角度,先对建交以来中日关系的发展变化做一个大致的阐述,再者着重研究当今中日关系,最后分析日本文化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日本文化中日关系对华政策 正文: 一、建交以来中日关系发展变化 在漫长的中日关系史上,伴随着彼此社会内部结构的动荡与重组以及周边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与调整,日本人的眼中的中日关系有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 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受国际环境、中日各自国内状况及两国关系等诸因素的影响,中日之间的相互认识,大体以冷战结构崩溃为一大转折点,经历了前后两个时期的变化。而这两个时期又可以分为四个阶段: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到20世纪70年代末为第一阶段,20世纪80年代初到80年代末为第二阶段,20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论文 (普通高等教育) 题目中俄关系 学院工学院 专业名称 * 班级 * 学号 * 姓名 * 指导教师张宁

摘要: 中俄关系实际上是中苏关系的继续和发展。俄罗斯独立以后,由于中俄两国领导人和政府两国关系上都采取冷静、郑重和从国家利益出发的原则,中俄关系不但没有停滞和倒退,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技术和军事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顺利和健康的展,两国关系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两国经济关系落后于政治关系、边界勘界中遇到的一些困难、两国边境人员进出交往中的某些无序现象等问题有可能影响中俄关系的发展,必须引起重视,加以解决。中俄两国平等信任、睦邻友好关系形成和发展是由历史教训、国家利益、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等主导因素决定的。这些主导因素是客观存在的和有深厚基础的,它们将对两国关系产生长远的影响。 关键词: 中俄关系国际形势中俄军演共同发展 目录 题目中俄关系 (1) (一) 中俄关系 (3) (二) 俄罗斯的主要特点 (3) (三) 中俄关系之路 (4) (四) 中俄两国学者共识 (7) (五) 结论 (8)

(一)中俄关系 当今世界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变动之中,旧的国际关系格局已经消失,而新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尚未形成。在这种变动过程中,中俄这两个世界大国的相互关系是世人关心的问题之一。近现代史上中俄两国的关系充满了令人难以理解的种种曲折。苏联曾经同时支持中共和国民党这两个在国内政治战场上撕杀的对手;当毛泽东满怀革命成功的豪气拜访苏共兄弟时,他却被冷落在莫斯科郊区的客宅,而久久进不了克里姆林宫;紧接着苏共与中共的“蜜月”的,却是牵动整个国际共运的翻脸相向,最后双方甚至走上战场、动刀动枪;为了应付苏联这个昔日盟友、今日仇敌,中共反而与美国这个宿敌牵起了手;中苏关系刚刚正常化就被划上了句号,而变成了中俄、中国哈萨克、中国乌克兰等一大堆不知该如何勾画的老缘分新关系。突然,中俄这两个国家又都转入一场各自历史上最深刻的政治、经济、社会转型——一种“把鱼汤还原成鱼”的转变,而这种转型在人类历史上尚属首次,并无任何理论可以预见其结果。这样的复杂性,使得全世界的中、俄问题观察家常常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两个国家两三年以后之事,而在两国的演变各自充满不确定的情况下,要分析两国关系的前景,无疑是一件不太容易的事。 (二)俄罗斯的主要特点 那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俄罗斯的主要特点。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种变化包括政治、经济、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各个方面。俄罗斯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这些无需更多介绍。在经济方面,15年来,俄罗斯经济经历了从危机到复苏的过程。2000年以来,由于国内政治局势趋于稳定和国际石油市场行情很好,俄罗斯经济连年增长。到2006年底,俄罗斯经济已经基本上恢复到苏联解体前的水平。200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8%,GDP 总量超过10000亿美元。照这样发展,俄罗斯国民的工资和收入水平在2007年将达到苏联和俄罗斯的历史最高水平。而六年前,俄外债累计高达1584亿美元,约占其GDP的87%,基本上是一个破产的国家。在俄罗斯政治和经济复兴的过程中,国际石油市场行情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俄罗斯是世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并且也是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因此,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俄罗斯的经济将保持稳定增长的势头。俄罗斯经济的复苏为中俄更广阔的经济合作创造了新的机遇,也使俄罗斯在国际舞台上更加积极和活跃。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学习心得

自冷战结束以来的台海局势 提纲: 一、台海现局势分析 (1)大陆对台政策 (2)台湾政局 (3)国际环境 二、影响台海局势的内外因素 (1)台湾当局的策略 (2)美国因素 (3)日本与日美同盟 三、台海局势发展与两岸关系展望 (1) 未上课时我就很喜爱这门课,原因有二:一、我喜欢探求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本质,因而那些藏在时政之下的博弈和利益冲突,以及在那些经济现象下的成因和推动力都吸引我去探求,同时我对军事的爱好也促使我需要更多地了解主导军事行为的经济和政治;二、懂得经济知识和与其紧密相关的政治是极为必要的,不管我未来从事哪方面的工作,经济政治都会与我紧密相关,并极大地影响我的生活,我有这样的觉悟。所以我是带着求知来上这门课的,虽然课时很少,但还是获益颇多。 先是每晚课开始时老师给我们总结罗列一周发生的国际大事,并同我们一起讨论这些事件,给我们分析这些事件,并点出这些事件中流露出来的信息。老师这是在引导我们该如何阅读时事,启发我们如何从这些事件中获取信息。 再就是老师与我们分享搜罗来的一些视频,视频都是一些事件的记录及媒体或专家关于热点事件的评论,内容都非常丰富且精彩,既让我们深入了解了许多时事,也很好的缓解了4节课的疲劳,在放松之余又汲取了很多知识。同时,老师也是在培养我们关注时事的习惯。 还有在课堂余下的时间中,老师都会给我们讲一些学科知识以外的东西,还推荐了很多有益的书籍。譬如老师曾给我们介绍了记忆法,谈到了简历并以此来警醒我们要抓紧不多的时间学习,通过双手相握告诉我们要学会改变习惯,讲了一个大学生用家里囤积的豆子致富的例子。这些都给了我很大的启示,让我意识到要改变自己的习惯、看待事物的方法、经济生活的方式。在我看来,老师对于我们生活上的引导是会让我获益终生的,其意义远大于教授的学科知识。 老师的授课方式很特别,几乎没有教授课本上的内容,只是最后花了一点时间简单带过。虽然这样无法让我们从课堂上获得很多经济政治方面的基础知识,但老师对时事的讲解让我们更能清晰的体会经济政治的实用意义,让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经济和政治。事实上对于短短的16节课并不能教授多少书本上的知识,而通过时事这样实例化的讲解对于我们的启蒙意义更大,比起枯燥的书本教学更易于接受,如此的授课方式才是最有效的。我觉得让同学们更快的了解对这门学科并对它产生兴趣,才是这16节课来最重要的,让同学们今后能够主动去学习经济政治方面的知识,远要好过讲授那么一点点的枯燥的课本知识而让同学们对这学科感到厌烦。这样才让这16节课发挥了最大的意义,对我更是意义非凡。 这些公共必修课会让大多数同学们感到无意义,但经济政治于我却是非常重要的,并对

第18讲 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第18讲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一、选择题 题点1世纪之交的世界政治格局 1.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扩张中,高喊着美英有义务和责任“保卫‘自由世界’免受共产主义的影响”,基辛格认为斯大林的“最高原则还是装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苏联国家利益”。上述观点表明() ①美苏对抗中带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②维护国家利益是美苏的根本目的③美 苏为其对外扩张寻找合适借口④这种行为促成了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2.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日益加强。这一趋势反映当代国际关系的本质是() A.国际关系民主化趋势 B.国际关系日益复杂化 C.世界各国综合国力趋向平衡 D.世界经济多极化、全球化趋势 3.到1970年,东欧和西欧不再是世界棋盘上的一个或两个卒子,中国也已不再是苏联的卫星国;美国发起的把中国排斥在联合国之外的做法开始失败。最适合以上表述的主题是() A.欧洲地理政治的变迁 B.多极化趋势出现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D.欧盟增加新成员 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 A.区域统一的国家B.多元并存的世界 C.欧洲统一的国家D.欧美均衡对峙的格局 5.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时说:“当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则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

当今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及发展前景 当今世情是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义务论、威胁论、危机论此起彼伏,遏制与反遏制、渗透与反渗透、分化与反分化从未间断。当今世界格局堪比战国时代各国背旧盟结新盟,合纵连横.它表现为一超突显、多元借重、多重制衡的立体复合状态。这是大国博弈的结果 .世界政治格局是世界上主要政治力量通过一系列的抗衡、分化组合而形成的一种结构. 这种结构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又处在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美国仍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但不是唯一的大国也无法主宰世界;国际关系中的军国主义化重新抬头,当代世界将变得更不安全;世界政治中的单极时期已经结束,并非是由于美国的衰弱,而是新的世界力量中心的崛起。世界格局虽未最终确立,但已呈现相对稳定的力量对比态势,这就是一超多强。一超,是指美国;多强即多种重要力量,不仅包括中、俄、日、欧盟等主要大国和集团,也有印度、巴西、南非等发展中大国和其他力量。冷战结束以来,大国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国与其他大国的关系。美国在大国互动关系中处于主导地位。美国在!’世纪的战略目标很明确,就是继续占据并加强世界领导地位。因此,美国处理与其他大国关系主要是两手:既利用又控制,既借重又牵制。比如,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绕开联合国,组成“自愿者同盟”,置主要欧洲盟国的

利益于不顾,使法国、德国等大为不满。其他大国虽不满美国谋求一超独霸的政策,但由于实力对比悬殊,均不会单独与美国公开、全面对抗。各主要大国都从实际出发,把处理好与美国的关系放在对外关系中的突出位置,与美国既合作也斗争。美国虽然实力超群,但在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等重大问题上还需要其他大国的合作。再者,在各大国相互依存加深的新形势下,美国同其他大国通过战争方式解决彼此利益冲突变得越来越困难。由于各大国彼此制衡,不愿轻易破裂,走向对抗,因此,美国与各大国的关系总体可以保持稳定。国际关系的重心正在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这可能是过去400年来国际关系最大的变化。尽管这个转移的过程还远远没有结束,然而2009年已标志着亚太地区正在成为全球新格局中的一个关键地区。这可非同小可,因为过去几百年,世界的中心一直在欧美,亚太地区长期是被边缘化的。今天情况逐渐出现了变化,亚太地区在全球的地位在上升。美国金融危机的扩散效应和冲击波在不断加剧,不仅经济可能出现衰退,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越陷越深,甚至俄罗斯、中国、印度等新兴大国也受到牵连,世界经济下行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从目前形势看,金融危机可能会引起大国实力的消长变化。目前金融危机向全球扩散,对各国都产生冲击和影响,但性质是不同的,对美国的冲击是根本性的,关系到经济是继续增长还是衰退的问题,而对其他国家影响则是有限的,更多是经济增长的压力加大。以俄罗斯、中国、印度、巴西等新兴大国为例。虽然金融危机导致股市大幅下挫,出口受到冲击,外汇储备大幅缩水,金融稳定受到威胁,但都不具致命性,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 9.1中国与联合国 教案

【新教材】统编版(2019)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1 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9.1中国与联合国教案 第九课中国与国际组织 第一框中国与联合国教学设计【课标要求】 说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国家,增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政治认同。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增强对我国外交政策的认同。 科学精神:正确理解中国在联合国中的地位和作用。展现我国在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法治意识:自觉遵循国际法和国际规则。 公共参与:发挥中国在国际组织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分析中国在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说明我国在国际社会中是负责任的大国。 难点: 理解联合国改革的中国主张。 【教学过程】 探究点一中国与联合国关系的历史演变 【合作探究】 议题:中国是怎样重返联合国的?

新华社的《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大意义》一文中说道:“联大第2758号决议的通过绝非偶然,这是世界进步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被非法剥夺了22年。然而,这22年又是世界发生深刻变化的22年。战后,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历史潮流。在这股大潮的推动下,一大批亚非国家取得了独立加入了联合国。没有这批国家的加入,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难以想象的。他们把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视为自己的事。他们敢于仗义执言,不畏强权,表现出一种浩然正气,这股正气就是世界走向进步的反映。” 结合材料,简述中国重返联合国的过程。 答案(1)二战结束后,在中、苏、美、英、法等国的倡议下,一个旨在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宣告成立。当时的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2)由于美国的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逃到台湾的蒋介石集团非法占据。 (3)中国政府为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随着新中国的国际威望不断提高,越来越多主持正义的国家,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