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版说理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课件.doc

新版说理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课件.doc

新版说理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课件.doc
新版说理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课件.doc

说理的图尔敏论证模式

说理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主张”、“理由”和作为这二者之

间中介的“保证”。—直到出现图尔敏论证模式之前,这差不多就是人们对说理结构的认识,这是一种对说理的形式逻辑的认识。图尔敏( Stephen Edelston Toulmin) 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

一种可以用来说明说理特性的非形式逻辑论证模式。图尔敏模式包括主张(claim )、保证(warrant )、论据(grounds)、支持(backing )、语气(modality )和反驳(rebuttal )六个部分。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本身为着

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有不同的着眼点,它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

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而不是为了说服自己一方或对立一方

的人员,因为自己人无须说服,而对立一方的人又根本不愿意被说服。

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例如:20 世纪60 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

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

持。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

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是针对那些根本无须说服的国内老百姓的。

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听众是有待说服的中立的第三者,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它认为,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理由的理由、对保证的支持等等,都是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

中立的第三者(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既不适用于宣传灌输,也有别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它本身的说理结构(包括分析方式)为依归的,至于谁是说理的具体听众,听众会提出什么质疑,可能会有什么

样的保留意见,这些都并不重要——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

关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逻辑论证便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省

略三段论证法”(又叫修辞三段论证法)。图尔敏说理模式与省略三

段论证法并不冲突,在说理教学中,这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一般会把

省略三段论证法当作一个基础,作为说理教学中的初级层面。而把图尔敏模式当作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提高和扩充,并在—个更高的层次上对说理结构取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女子应该与男子一样可以加入作战部队,因为女子的参战形象有助于消除性别偏见。”这个说理陈述中的“因为”(理由)和“所以”(结论)关系是一个省略三段论证,

被省略掉的是结论与理由之间的联系中介,那是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假

设:“性别偏见有害,应该消除”(引词是“由于”)。完整的三段

论结构应该是这样的:

大前提:一切性别偏见都有害,都应该消除。

小前提:女子不能加入参战部队是性别偏见。

推论:因此,应该改变这种情况,让女子加入参战部队。

在省略三段论证法结构中,我们只是看到,三段论的大前提被省略掉了。与此相比,图尔敏的论证分析模式能让我们在这个说理陈述

中看到更多的组成部分,因此能够对它和说理本身有更为精细和成熟

的了解。图尔敏的论证分析模式称那个省略掉的大前提为“保证”,

称省略三段论证法中的结论和理由(合在一起)为“主张"。除了这

两个重要的部分,图尔敏分析模式还有另外四个部分,它们分别是:

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它们一起构成了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六个部分。

在这四个部分的术语中,首先要说明的是“论据”和“支持",

其中“论据”是支持“主张”中的理由的,而“支持”则是支持“保证”的。虽然在分析模式中有必要区别“论据”和“支持”,但在平常的说理教学中并不需过于计较术语,―般只需要提醒学生注意:有“理由”和“保证”并不就已经足够了,有时候,特别是在需要考虑到听众疑问时,需要对说理的某些部分加以特别的说明和支持。这是图尔敏论证模式的特殊洞见,非常重要。还是以“女子应该与男子一

样可以加入作战部队,因为女子参战的形象有助于消除性别偏见”这句话为例,图尔敏模式对此的分析与三段论有明显的不同:

(主张的)结论:应该让女子加入参战部队。

(主张的)理由:(因为)女子不能加入参战部队是性别

偏见。

保证:一切性别偏见都有害,都应该消除。

听众对这个说理所提供的理由可能并不满意,也不能马上接受。他们会问,“为什么女子不能加入参战部队是性别偏见?”他们可

能认为,男女在体能和性格上天生就有区别,不让让女子参加作战

部队不能算作是“性别偏见”。为了说服这样的听众,说理者就必

须支持自己的理由。这种支持便叫“论据”。论据是关于为什么(“理由”)的为什么,要回答的是听众可能提出的“你怎么知道?”说理者可以有多种回答这个问题的方法,例如,他可以用科

学研究的结果来说明,男女在参战能力上并无本质差别,他也可以

用历史实例证明,女子在作战中并不比男子逊色(如花木兰、穆桂英、在苏联卫国战争中击落了12架德国飞机的女飞行员丽达·李托娃)。

作为结论和理由之间中介的“保证”也会需要支持,由于中介保证是不道明的,所以更要求说理者仔细检查并加以必要的支持

(详细讨论参见第三讲)。在上面的例子中,“保证”是“一切性

别偏见都有害,都应该消除”。这个“保证”陈述的是—个“看法”,而非“事实”,所以听众完全可以问,“为什么你这么认为?”在

这种情况下,说理者就有责任予以必要的解释,如提供相关资料、

专家意见或研究结果、统计数字、自己的经验等等。在说理中,并

不是凡是有“保证”就必须提供支持的,只是在听众对“保证”有

疑问时,才需要提供支持。如果听众能够接受说理中的“保证”(哪怕是没有道明的保证),那就不需要特别提供支持。

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另外两个部分是“反驳”和“语气”。反驳

不是指别人在主张中说东,你就说西(“凡是敌人反对的,我们

就要支持,凡是敌人支持的,我们就要反对”)。反驳是指出对方

“理由”和支持理由的“论据”有谬误或不实。反驳也是对对方

“保证”和支持保证的“支持”提出异议和驳斥。只有这样的反驳

才是说理,而不是吵架、怄气或顶牛。

“语气”在说理中对“主张”起限定作用,这种限定提醒我们,在现实的公共生活中,说理几乎永远不可能证明任何主张是绝对正

确的,因此总会需要作某种限定,如“也许"、“似乎”、“一般

而言”、“可能”等等。一般来说,“保证”和支持保证的“支持”

有多少说服力,“主张”也就需要什么程度的限定,例如,你可以

说“除了在极个别的特殊情况下,女子都应该有参战的机会”,这

么说,既提出了主张,又保留了例外的余地,是一种更加显现出理

性,因此更容易为听众接受的说理方式。

可靠论证的中介保证

说理看起来是由“结论"(主张或看法)和“理由"所构成,但

其实还有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那就是“假设”(assumption),“假设"又称“保证”或“担保”(warrant),担保是一种根据,一种由某种权威所提供的可靠中介保证。至于中介保证是不是真的可靠,那就需要由说理者和听者自己去思考和辨析了。

中介保证中的玄机

中介保证必须可靠,说理才能确切。如果中介保证不可靠或不确实,那么由它保证的说理便会是谬误的说理。说理有谬误,通常不是

因为没有中介保证,而是因为中介保证有问题。例如,有人说:“张

三连三年级都没上过,他怎么会关心教育?”这句话听起来很有道理,但仔细一想,就会觉得有问题。因为它的中介保证,即“假定”(“没上过三年级的人都不会关心教育”)是谬误的,至少是不全面的。大

地主刘文彩是个文盲,不要说小学三年级,就是年级的阅读水平也没有,但他办了四川最正规的“文彩中学”,他把校产全部捐给社会,

礼贤下士地聘请了当时最好的老师。他发给文彩中学老师的收入,是普通中学老师的两倍,优秀教师的薪金更在原收人的两倍以上。他还为该校老师每人安排一座独门小院,院内花台鱼池、书房、客厅均—

应俱全,就连老师回家探亲,也一律派车接送。

说理的中介保证出现谬误往往是由于思考不周,能力不够.但也

有存心布下骗局,使用诈术的。这在古代的诡辩术中就很常见。亚里

士多德说过,“造成‘诡辩者’的不是他的能力,而是他的意图。"

在人类变得更为诚实之前,没有理由相信诡辩或诈术会从说理中消失,而诡辩和诈术的玄机往往就暗藏在中介保证之中。

例如,2010年3月7日,在“两会"记者会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记者问及人权问题:“美中关系中的核心问题包括人权,请问人权是中方的核心利益吗?”答者曰:“谈人权,要抛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和思维定式,,我既喜欢油画,也喜欢中国的水墨画,但是如果有人用油画的标准来欣赏中国的水墨画,那恐怕就要出错。"这个看似巧妙的回答其实使用了一个叫“不当类比”的诈术,而这个诈术就暗藏在说理的“中介保证"中。这个“中介保证"是:人权与艺术画是同类的东西,所以.可以不喜欢油画也就可以不喜欢人权。这个

说法之所以谬误,是因为人们对艺术的爱好和品味不可能也不需要有

统一的看法;但对于人类的共同价值,包括人的基本自由、平等、尊

严和权利,则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共识,不然.人类就会失去整体性,

也难以形成建立在共同价值基础上的相互平等联系。

即使在中介保证可靠的情况下,仍然会有可能出现对它提出的

“保留”意见。这是中介保证最容易被忽视的方面。在说理辩论中,

这种保留意见往往就是下一步辩论的主题,也有可可能带动对其他问题的思考。

例如,2011年10月13日,一位名叫小悦悦的两岁女童走在佛山南海黄岐广佛五金城附近的巷子里,被一辆面包车两次碾压,几分钟后又被一小型货柜车碾过。7分钟内在女童身边经过的18个路人,对此不闻不间。最后,一位捡垃圾的阿姨把小悦悦抱到路边并找到她

的妈妈。对此,论者甲可以有这样的说理,“女童小悦悦被车碾过,

18个路人经过现场,无人相救,直到一拾荒婆经过,才赶去通知女

童家长。真是世风日下,道德沦丧”。这个说理的逻辑结构是这样的:

主张:社会道德沦丧。

理由:因为绝大多数人见死不救。

中介保证:从车祸发生到拾荒婆来到,有18个路人,个个见死不救。

这个保证在大多数人看来应该是可靠的,用“18个路人”来支持理由中的“绝大多数人”应该是可信的。

但是,还是可能有人会对这个中介保证提出异议,那就是,18个人还不算多,中国社会中的助人为乐远比见死不救普遍。石河在《不要动不动说道德滑坡》一文中就这样写道:“仅仅以事件中18名路人的行为,就认为我们的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滑坡’大有偏颇

之处。每个人细想自己的生活经历,都会发现生活中处处存在见义勇为、助人好施的现象。”在石河看来,18个人是个小数目,即使路过的18个人全都见死不救,也不能说明中国社会有道德滑坡的问题。

他的论点是针对论者甲说理的中介保证部分提出来的,因此,论者甲说理的更完整的逻辑结构应该如下:

主张:社会道德沦丧。

理由:因为绝大多数人见死不救。

担保:从车祸发生到拾荒婆来到,有18个路人,个个见死不救。

对担保的保留意见:18个人还不算多,在中国,助人为

乐永远比见死不救普遍。

如果要进一步讨论小悦悦事件的话,讨论可能就会在解读“18个人”的意义上进一步展开。论者甲可能会这么辩驳:18个人是路边摄像机记录下来的全部人数,也就是说,在拾荒婆来到之前,没有任

何一个人是出手相救的,这已经足以证明“绝大多数人见死不教"了,而且,石河所说的“生活中”只是一个抽象概念,他并没有提出具体的数据来证明“处处好人多"的说法。

尽管论者甲与石河的论辩也许没有什么结果,但说理讨论却经提

出了一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例如,个人感觉和统计数据的关系,

数据准确、坚实,而感觉的触角更宽阔,感受比数字对社会现象的反

应更直接、敏锐,很多感受到的东西还未及纳入统计。又例如,任何

用个人经验来说理的,注定要处于说理的弱势地位,因为反驳者的现成理由便是“以偏概全”。个人经验让人感觉到,但不能证明一个问

题的存在。因此,媒体对社会事件作真实、及时的报道,对公众了解

他们直接经验以外的世界具有极重要的意义。只有当个体能够把各自经历的事情你一桩我一桩地通过媒体告诉别人时,不同个体的现实经验才有可能共同累积到一个足以使人们注意和重视某个社会问题的

程度,也才能使他们共同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个个体的经验都具有公共意义,每个个体的看法也都可能发挥公共舆论作用。

常见的几种中介保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中介保证,请特别注意逻辑结构分析中的“中介保证"和“保留意见”,它们分别是图尔敏论证模式中的”保证"

和“反驳”。

1.普遍规律

普遍规律可以成为论证担保,是因为人可以从局部的个人经验总结出具有可靠性的普遍规律。当然,这样得出来的普遍规律也有失准的可能。这在前面女童小悦悦的例子中已经讨论过了。

2.权威

权威取决于权威的可信性和可靠性。无论是知识、政治、道德、

宗教、文化、学科专业的各种权威,在运用时都应该与说理主张所涉

及的议题或内容有关。

例如,"本杰明·布鲁姆认为,不管教孩子什么,每个孩子都有

充分学会的能力。"这句话的依据是,布鲁姆是芝加哥大学教育学教授,是教育心理学权威,因此他在这类间题上的看法可以为说理者的

看法提供举足轻重的担保。当然.就算再大的权威,也有错的可能,

这也是不能不考虑到的。

主张:每个孩子,无论教他学习什么,都有充分能力可

以学会

理由:布鲁姆教授说过此话。

担保:他的意见能提供足够的支持,因为他是这方面的

权威

保留意见:布鲁姆教授的研究也许不够精确,他对“学

会”的标准也许有问题。

3.表现

某种较为局部的看法可能是另一个更普遍的看法或实际情况的

表现、显示或征兆。例子:“根据《小康》杂志对中国诚信的调查显示,农民、宗教职业者名列最讲诚信群体的前两名,而大约有79%的受调查网民则认为性工作者有诚信,居调查的第三位。那么其他职业者呢?比如官员、公务员、教师、科学家、医务人员、法律工作者

内了呢?他们是不是都在第三

等?这

些人是否也被包括在调

于一个好社会的正常

,对

,那是因为

位以后呢?人们

会有这

样的疑问

在要比性工作者的诚信重要多了。”

信实

些人的诚

运作,后面这

:中国精英,诚信不及格。

主张

员、教师〃?〃的诚信度可能不如性

理由:官员

、公务

工作者。

担保:普通人(网民)对精英评价很低。

有偏见。

保留意见:“网民”的看法也许不确实,也许

4.因果

分析和决定前因后果。例如,2011年10月,枣庄三十九中根据

黄绿

三种颜

色的作

好坏,为

学生成绩

学校部分班级

的学生分别发

害成绩

差的学生的自尊心。

认为

,学校这样做,容易伤

业本。有家长

小差距。一位家长说:她的

帮助学生缩

,是为

校方称这

是分层

次作业

色作业

发不同颜

,她前些天刚

八年级

孩子正在读

刚得知学校按成绩

居家孩子在一起写

的事情,“本来我也不知道,可是我们家孩子和邻

家孩子的作业

本和邻

居家孩子的作业本不

的时

作业

候,我就发现

。,,学校按照学习成绩

问孩子的时候,孩子就是不说话

,我细

一样

孩子的自尊心了,孩子现在都到了懂

太伤

给孩子分发

三色作业本,这

”。

样会弄得孩子很受伤

,这

事的年龄

主张;有的学生因三色作业本受到伤害。

理由:太伤孩子的自尊心。

担保:由于受歧视和区别对待,孩子会有自卑感,因此

受到心灵创伤。

保留意见:区别对待学生也许确实能提高成绩,而提高

成绩比心灵健康更重要。

5.类比

比喻或类比在说理中可以起说明或描述的作用,描述性的比喻在正规、严肃的说理中很少使用。在口头或文学表达中,常常有把人比

喻成猪、狗、牛、马、王八的,也有把人生比喻成梦、舞台或做戏的。这类比喻在理性分析的说理中极为罕见,因为它并不精确。描述性的比喻虽然可能鲜明生动,但并不能用来作为支持一个主张的理由。美国20世纪60年代的黑人社会运动家、民权运动领袖马乐科姆·艾克斯曾批评1962年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的有白人参加的黑人大游行,他说:“你有时候觉得咖啡太黑,也就是太浓.你加―点奶液在里面,让它淡一点。但是,如果奶液加多了你都不知道自己喝的是咖啡。”

主张:在华盛顿游行中,黑人与白人的混合削弱了黑人

民权运动的力量。

理由:在咖啡里加奶液会冲淡咖啡。

担保:奶液冲淡咖啡与白人削弱黑人运动是同样的道理

(这个担保是不确切的,因为人不是咖啡。不当类比无

所谓保留意见。)

类比并非都是不恰当的,有的类比也可能相当恰当。但是,即便

是恰当的比喻,它仍然不是证明,而只是说明。例如,洛克在《教育

片论》中说:“为求得智慧.我们对幼童所能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即

是要防止他们变得狡猾,狡猾是对智慧的模仿.但却离智慧要多远就有多远。犹如一只猴子,在外形上跟人类相像,但却缺乏了真正使其

成为人的要素,因此而变得更加丑陋。"这个比喻之所以合适,是因

为人类与猴子在进化论里是有关联的,而且心理学研究也确实常常通过对猴子的行为观察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

6.价值

价值担保经常是暗含的,在说理中不直接道出,但却是必不可少的。价值担保涉及的是关于“好”、“道德”或“值得”等价值判断。

例如有这样一个对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男女教授比例失调的批评:"女教授只占 6.9%,要看到女性在这所大学教书,还有很长一

段路要走。这所大学的学生中有许多从来没机会上过女教授的课,他们失去了找到榜样和扩展教学广度的机会。”

主张: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应增加女教授的人数。

理由;女教授占 6.9%太低,许多学生没有机会上到女教授的课。

担保:上女教授的课对学生有好处。

保留意见:女教授的教学和学术水平也许与男教授颇有

差距,不适宜担任教授之职。

中介担保是说理最容易出错的地方,由于中介担保在说理中是暗含而不是明言的,所以需要读者、作者格外留意才能发现。对不同的

中介担保往往需要提出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反驳方式。下面是一些有代表性的反驳问题:

对“权威”的问题:可靠吗?与议题相关吗?其他权威是否与他有不同的看法?

对“普遍规律”的问题:例子能充分支持它吗?有没有例外或反面例子?考虑进去了吗?

对“表现”的问题:提出的表现恰当‘合适吗?有没有反面或不同的表现呢?

对“因果关系"的问题:确切或确实吗?对此因果关系是否有别的不同解释或看法?

对“类比"的问题:是解释性的,还是描述性的?类比对象间是否有充分的相似之处?

对"价值"的问题;此价值对读者重要吗?有没有与此不合或冲突的其他价值?

用图尔敏模式检查中介保证

在前面举到的说理例子中可以看到,说的理不可靠或不在理大多是因为说理过程中的某个或某些环节出了问题或错误,我们把这些问题或错误称作“谬误”。在英语中,谬误(fallacies)一词的拉丁语(fallere)原义是“欺骗”。在大多数的不当说理中,谬误不一定

是存心欺骗,而是无心或无知之过。我们没有办法叫存心欺骗的人不欺骗,但无心或无知是可以改变的。细心的读者可以学会如何在阅读中辨认谬误,而有心的作者则需要学会如何在自己的说理和写作中避

免谬误。

在前面谈到的种种中介保证中,比较多见的,与形式逻辑关系特别密切的是第一种,也就是“普遍规律”,它涉及我们所熟悉的归纳法、演绎法或三段论证。三段论证是一种必然性推理,其结论是由前

提必然推导出来的,三段论法被认为是一种很有力的论证方法。

亚里士多德在考察说理——他称为“发现真理”——的问题时,

归结出两种逻辑思考方式:归纳法和演绎法,这两种方法都有可能会出错,也就是说,都有可能包含或产生谬误。

归纳法是从经验的个例中推导出普遍的真理,考虑的个例越多,

普遍的结论就越可靠。由于人事实上不可能穷尽一切经验性事物,所以基于经验的归纳法,除了少数的例外,只能得到或然性的普遍结论(probability),而不能得到充分真实的结论。就算像“人生而必

死"这样的真理,也不能阻止有些人想方设法去求长生不老之道,这是因为,那些人虽然从来没有见过不死之人,但并不相信不可能有不

死之人。

在说理中,容易发生的归纳法谬误是匆忙结论。演绎法的回题要比归纳法复杂一些。最简单的演绎论证有三个步骤:“大前提”(例如,“各科平均分数在 3.5以上的学生都是‘荣誉生’”),“小前提”(“乔治的平均成绩是 3.4”),“结论”(“所以乔治不能是

荣誉生")。这个结论是可靠的,但是,这个结论仅仅在这个三段论

证的形式逻辑结构中是可靠的,出了这个结构就难说了。如果荣誉生规则在平均分数之外有附加条例,例如,“如果有特殊的贡献,平均

分数低一些亦可考虑”,那么乔治就不―定不能是荣誉生了。

现实生活中的说理与形式逻辑有关,但不能简单归结于形式逻辑,更不能等同为形式逻辑。否则,说理就会很死板,甚至变成一种刻板

教条的逻辑推理,而这与说理要求独立、全面思考以及灵活、具体判

断是背道而驰的。

著名侦探小说《福尔摩斯探案集》中有一些关于归纳法、演绎法

出毛病的有趣例子。有一次,神探福尔摩斯在街上发现一只大号的帽子,他认为,这帽子的主人一定是智力过人的。显然,他把脑袋大与

智力发达不当地联系到一起了。这和看到高楼遍地拔起,就断定国富民强,住在高楼里面的人一定幸福是一样的。

福尔摩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是先进行经验观察,得出普遍结论,然后再运用这个普遍结论来得出关于个别案例的结论。有一次,他在

坐火车时发现对座的旅客手指上有粉笔灰,他得出了个结论,这个人是个教师。福尔摩斯的论理过程应该是这样的:大前提是“手指上有粉笔灰的人是教师”,小前提是“此人手上有粉笔灰”,结论是“此人是教师”。从这三段论证的形式结构来看,结论是可靠的,但是,

这个结论也仅仅是在这个三段法的架构本身中可靠而已。福尔摩斯所依靠的那个大前提是从他的经验观察中推导出来的,他也许见过许许多多教师手上有粉笔灰,但是,无论他有过多少次类似的经验观察,

都无法充分证明手上有粉笔灰的一定是教师,因为别的人也可能手上有粉笔灰(如裁缝)。

粉笔灰的例子让我们看到,有时候结论虽然具有逻辑性,但却是谬误的。在这个例子中,出毛病的是大前提,而大前提恰恰是三段论

证法的基础,大前提一出毛病,结论便不可靠。福尔摩斯如果使用―

个限定词(如“可能")就可以使这个结论变得更可靠一些(“这个

人可能是教师”)这么一来,三段论证法的形式逻辑也就变化成为图尔敏关于“论证”的非形式逻辑了。

我们前面在谈到说理的中介保证环节时,已经涉及了演绎的三段论证,并且已经发现,作为大前提的假定有时候并不正确。公共说理

所运用的“主张―理由―保证”看起来是建立在三段论证的模式上

的,其实是一个“省略三段论证”,它的论证结构可以用图尔敏模式

来得到有效的分析(参见第二讲)。

图尔敏提出的是一种可以用来说明说理特性的非形式逻辑论证

模式,它包括主张、论据、保证、支持、语气和反驳六个部分。在说

理写作教学中,说理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主张、理由、保证——

总是放在一起教的。

反驳是辩论文教学的重点,反驳有两个不同的意思,第一个是一般的意思,那就是,你在说理时并不仅仅是用自己的立场去直接否定

对方的立场,并不是以自己的主张对抗对方的主张。你必须通过对对方主张中的理由和保证这两个部分的证伪,来支持自己的主张,坚持自己的立场。另一个是图尔敏模式中的意思,反驳是对方可能针对你自己主张中的理由或保证提出的保留意见或不同看法:你在说理时应该充分考虑并预见到对方的反驳,并针对对方的反驳提供解释或说明。在图尔敏模式中,你用以支持自己理由的理由叫“论据”,你用以支

持自己“保证"的说明则叫“支持"。在实际的说理教学中,图尔敏模式的术语虽然有用,但并不是随时都非用不可的。

图尔敏模式中最特殊的是“语气"(又称“模态限定”)。语气

是用来限定主张的,使得主张变得视条件而定,不绝对,也不武断。

说理得出的结论是或然性的,不是断然、绝对确实的“是”与“否”。语气使得说理者可以灵活处理或然性的性质和程度。语气常用的限定词有“可能"、“或许"、“不可能”、“肯定地"、“大概”、“必然地"等。

图尔敏模式并不排除三段论证,它可以与三段论证有某种程度的转化,但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相当重要,对于了解说理的性质和特征不可不知。下面是一个让我们可以比较三段论证与图尔敏模式区别的例子:

三段论证模式:

大前提:有害于人体健康产品的广告都应禁止。

小前提:香烟有害人体健康。

结论:因此应该禁止香烟广告。

图尔敏模式:

主张:应该禁止香烟广告。

理由:香烟有害于人体健康。

保证:有害于人体健康产品的广告都应禁止。

这两个模式都有三个步骤,图尔敏模式的保证、理由和主张分别相当于三段论证模式的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但是,这两个模式有

四个重要的不同之处,而这四点都与说理的性质和特征有关。

第一个不同是使用的语言。三段论证的大前提已经被确定,被断言为“事实",无须再进行证明或证实。图尔敏模式不同,在它那里,主张是不确定的,是需要证明的。图尔敏模式不是断言,向是提问或

讨论——为什么香烟厂告有害人体健康就得禁止?”引发出来的是"

为什么"(理由),而“为什么"是否成立,则又有别的"为什么”

需要解释(grounds)。这样的论证过程比较符合说理的特点,因为

说理是一种提问、讨论、说明、解释,而不是命令、规定、宣传或指示。

新版说理的图尔敏论证模式课件.doc

说理的图尔敏论证模式 说理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主张”、“理由”和作为这二者之 间中介的“保证”。—直到出现图尔敏论证模式之前,这差不多就是人们对说理结构的认识,这是一种对说理的形式逻辑的认识。图尔敏( Stephen Edelston Toulmin) 是英国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提出了 一种可以用来说明说理特性的非形式逻辑论证模式。图尔敏模式包括主张(claim )、保证(warrant )、论据(grounds)、支持(backing )、语气(modality )和反驳(rebuttal )六个部分。 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本身为着 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有不同的着眼点,它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者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 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在这么做的时候,是为了说服中立的法官或陪审员,而不是为了说服自己一方或对立一方 的人员,因为自己人无须说服,而对立一方的人又根本不愿意被说服。 听众是谁,这是说理首先需要确确定的,因为这会影响到实际的说理策略、方式,并使得说理具有说服或宣传的不同性质。例如:20 世纪60 年代曾经有过一场大张旗鼓的中苏两党论战,其实双方都不 是为了说服对方(那是不可能的),而是为了争取第三者的同情和支 持。然而,并没有多少国际的第三者对这种恶狠狠的论战感兴趣,因

此,论战实际上是用来作为一种对内宣传的手段,是针对那些根本无须说服的国内老百姓的。 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听众是有待说服的中立的第三者,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它认为,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理由的理由、对保证的支持等等,都是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 中立的第三者(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既不适用于宣传灌输,也有别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它本身的说理结构(包括分析方式)为依归的,至于谁是说理的具体听众,听众会提出什么质疑,可能会有什么 样的保留意见,这些都并不重要——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 关心的。最具有代表性的形式逻辑论证便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省 略三段论证法”(又叫修辞三段论证法)。图尔敏说理模式与省略三 段论证法并不冲突,在说理教学中,这两者可以相互结合。一般会把 省略三段论证法当作一个基础,作为说理教学中的初级层面。而把图尔敏模式当作是在这个基础上的提高和扩充,并在—个更高的层次上对说理结构取得更全面、更准确的了解。 让我们来看这样一个例子:“女子应该与男子一样可以加入作战部队,因为女子的参战形象有助于消除性别偏见。”这个说理陈述中的“因为”(理由)和“所以”(结论)关系是一个省略三段论证, 被省略掉的是结论与理由之间的联系中介,那是一个没有说出来的假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_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

收稿日期:2003-05-13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 No.5,2003JOURNAL OF SOUTH C HINA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03年10月Oct.,2003 论证的图尔敏模式 兼评国内若干论著的误释 武宏志 (延安大学政法学院,陕西延安716000) 摘 要:图尔敏模式是非形式逻辑刻画日常论证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包括主张、根据、正当理由、 支援性陈述、模态限定和反驳6部分。随着非形式逻辑研究在我国的兴起,国内学人有不少论著陆续 介绍图尔敏模式。但他们对这一模式的解释存在不少问题,其原因在于没有对它进行细致的研究。 关键词:论证;论证的图尔敏模式;主张;根据;正当理由;支援性陈述;模态限定;反驳 中图分类号:B 8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455(2003)05-0023-05 一、何谓图尔敏模式? 近年,发端于20世纪50-60年代北美的非形式逻辑教学和研究也开始在我国兴起。被公认为非形式逻辑奠基人之一的英国哲学家图尔敏(Stephen Toulmin)所提出的论证模式,在一些论辩论著或译著中得到介绍。但是,遗憾的是,由于多数论者并没有研习过图尔敏的名著 论证的运用!和教科书 推理导论!,对图尔敏论证模式的介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1.术语翻译不恰当;2.概念解释不准确;3.模式的意义不明白。那么,什么是?图尔敏模式#? 图尔敏在其名著 论证的运用!(1958,1964,1969-1999共14次重印)中提出了论证(argu ment)的?法律学模型#,史称?图尔敏模式#[1](见图1)。这个模式由一系列术语加以说明。 图1 左图是一个基本模式,表明一个论证有3个最基本的成分:主张(Claim)、予料(Data)和正当理由(Warrant)。右图是完整模式,添加了支援(Backing)、模态限定(Qualifiers)和反驳(Rebuttal)。该模式包括6个成分:1.主张,即某人试图在论证中证明为正当的结论;2.予料,作为论证基础的

图尔敏论证模式

图尔敏论证模式 2014年04月21日11:01 来源:原载《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7期作者:杨宁芳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 一、引言 论证就是公开得、人际得、社会得。任何概念或思想,只要它向公众得批评敞开,就能依据理性(reason)得标准被“理性地”考察与批评。因此,论证不就是表达思想得方式,而就是批判地检验思想得方式。它不太关心人们如何思考,而就是关心人们如何共享她们得思想。进行论证时,我们在特定得情景或语境中向特定得人群表达意见或主张,并在支持它们得过程中提供恰当得“理由”。这样,一个论证至少涉及一个论证者A与一个提问者Q。 对于论证得分析与评价涉及到一些基本问题,例如,一个论证得自然“起点”就是什么?什么就是其合适得目得地?它必须遵守何种程序?一个论证将经过哪些阶段,这些相续阶段之间得关系就是什么?在检验一个特殊论证就是否完全合理地通过时,我们必须问何种问题,使用何种检验[1]?在论述论证得特殊领域时,图尔敏再次指出,在论证样式及其构成要素方面,实际论辩包括相似得因素,遵守相似得程序。在不同类别得情景中,在处理不同种类得问题时,能提出同样得问题: “给出理由”要达到什么目得? 不同得陈述如何组成论辩得序列来成功支持另一个陈述? 在支持任何特定主张时,什么使得某些理由或考虑就是相关得,而其她得考虑就是离题得? 为何某些支持理由就是充分得,而其她理由就是不充分得? 这一类问题规定了论辩或推理得批判性研究包括得主题[1]。 图尔敏发现,法律话语有许多不同功能:陈述主张,确认证据,出具证言,条文得解释或其有效性得讨论,排除一个法律得适用,轻判得请求,陪审团得裁决,宣判等等。所有这些不同类得命题在法律过程中都有自己不同得作用。这样一来,传统三段论仅仅区分前提与结论得模型就显得过于简单了。同时,她从法律程序得到启发,注意到论证得模式可以描述为一种程序性模式。就像法律程序一样,任何论证得第一步都就是提出一个特定得主张(claim)。然后如同提出法律证据一样,提出该主张所基于得根据(ground)。①接下来,提出确保从根据得出主张得规则、原则或推论许可即保证(warrant)。②如裁决得得出不仅要基于法律事实,更要依据法律规则或原则一样;当保证得权威性遭到怀疑时,就提出支援(backing)用以核定保证。然而,有些案件构成了一个法律规则适用得例外,类似地,有一些可能得例外或特殊情况,或许推

高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模拟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②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③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④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不够重视。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

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⑤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在第三方眼里都是不值得尊敬与信任的人。 ⑥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方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像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粉丝以“哄客”(起哄,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面目出现,习惯于用暴力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听众,双方直接顶牛,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 (摘编自徐贲《到底谁有理,问问“第三方”》)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论辩说理者常常强化自己一方而忽略软化对方,这样做很难说服对方。B.公共说理主张陈述立场和理由并质疑对方,以获得第三方听众的支持。C.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运用该模式的说理者应该对论辩做好精细的准备。D.形式逻辑论证只关注说理结构,导致其在公共说理中不一定能说服他人。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2020年4月高三年级语文模拟测试题与答案

2020年4月高三年级语文模拟测试题与答案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答案填写或涂写方式,请按照学校使用的考试平台所需具体要求作答。 3.非选择题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写在非答题区域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纸质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按照学校的具体要求提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论辩说理中,很少有人能直接说服对立一方。这并不表示他论证乏力,而是因为,一般来说,论辩式说理起到的是强化自己一方、而非软化对立一方的作用。因此,对立的双方就有可能在辩论中越说越僵。 极端的越说越僵,这种情况在说理文化良好的社会中较少发生。这是因为辩论者在辩论中,理是说给“第三方”听的,而不是说给对立方听的。以第三方为说服对象,并由此来确定说理的主要构成要素,这便是英国哲学家图尔敏对公共说理的一大贡献。在图尔敏之前,对说理结构的理解和分析是以形式逻辑为着眼点的。图尔敏提出的说理分析模式却着眼于听众,具体而言,是那些立场中立、具有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的第三方听众。例如,在法庭上,有争执的双方各自陈述自己的立场和理由,同时还就对方陈述中的具体环节和细节提出质疑。各方这么做是为了说服中立的第三方——法官或陪审员。 图尔敏论证模式包括主张、保证、论据、支持、语气和反驳等要素。它具有两个基本的认知特征:第一,说理中所有的主张、理由、中介保证、理由的理由、对保证的支持等等,都是可以由对方诘问和质疑的,说理一方必须为此做好准备。第二,决定说理一方是否有理的是中立的第三方(法官和陪审员),不是自己一方或反对一方的“粉丝”。在这两点上,图尔敏模式都不相同于形式逻辑论证。 形式逻辑的论证是以说理结构为准的,对于说理的具体听众以及他们的疑问并不关注。然而,这些恰恰是图尔敏论证模式所关心的。例如,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张三打篮球,所以他个子一定很高。从形式逻辑的论证来看,这个说法是可靠的。但是,实际上张三个子不一定很高。为什么呢?因为这个论证的大前提(打篮球的人个子都很高)本身并不可靠。 图尔敏论证模式要求辩论者在说理时,要站在第三方的立场仔细检查自己论证的每一个部分,并尽量事先估计到对立一方可能提出的反对理由。法庭上,法官和陪审员是典型的第三方听众。而在公共说理中,第三方是公众。公众往往并不像法官和陪审员那样拥有裁决的权威,公众所起的第三方作用是形成舆论。公众越是具备理性思考的素养,他们的舆论机制就会对争论说理的双方提出越高的文明礼仪要求。谁在争论中穷凶极恶、出口伤人,不管说得多么头头是道,在第三方眼里都是不值得尊敬与信任的人。 总之,在公共辩论和争论中,避免对立双方越说越僵的机制是普遍具有教养的公众所发出的舆论。他们以理性、客观和冷静的第三方身份来进行仲裁,而不是像情绪化的“粉丝”那样狂热地崇拜和偏袒一方。粉丝以“哄客”(起哄,唯恐天下不乱的人)的面目出现,习惯于用暴力的话语来表现自己的立场。在哄客成群的地方,论争者失去了必不可少的第三方听众,双方直接顶牛,越说越僵,最终变成仇寇。

图尔敏论证模式在教学中的应用

潘文清 一、图尔敏论证模式简介 图尔敏是著名思想家,他主张与论证工作实践相匹配的实质的非形式逻辑,开启了论证逻辑的实践转向。图尔敏提出了一个由主张、资料、正当理由、支援、限定和反驳等6个功能要素构成的过程性模式,称为图尔敏论证模式。其中主张、资料(根据)和正当理由是图尔敏论证模式的基本要素,在每个论证中都必须出现,构成了论证的基本模式。支援、限定和反驳对于所有的论证来说并非必然出现,称为补充要素。 二、依据论证要素对教学实践对照分析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我们改编的一课,我们把图尔敏论证模式与本课论证学习进行对应,如下表: 对照论证要素分析可知: 1.学生原有认知水平: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指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有了猜测就进行实验证明,便可以获得“证据”。可见,四年级学生在科学学习上存在不足。我们应当依据学生原认知水平展开教学,有效地在一节课中帮助学生转变他们的不完全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不实解释,促使他们更好地建构科学概念。 2.从猜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开始,充分展示学生“主张”。学生认为,有了猜测就要进行实验获得证据,学生的原有认知就是通过实验进行证明。比如,将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水中,便知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的不同。可以采用学生想到的方法,将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到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中溶解,满足学生的“正当理由”,进行论证。实验后学生发现,不能区分哪种物质的溶解能力强。 3.当“正当理由”陷入“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时,教师拿出两个大小不同的烧杯,对学生的“正当理由”提供“支援”,学生发现烧杯大小不同,意味着水量不同,这样的实验是不公平的,于是有了公平实验的想法,获得“限制”的需求,以此引出对比实验。 三、教学中开展论证活动的具体做法 1.对预测学习的论证,体现论证“主张”和“理由” 本课的论证教学从学生猜测开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不同。一般的教学情况是:由学生根据生活经验产生猜测,再将猜测通过图表方式展现,显示出儿童认知直观性的一面。学生往往把假设任务误解为依据理论所预测的某种效果,而不是理解为既要寻找否定证据,又要寻找肯定证据。 师:(拿出2个小杯子)这里有两种物质,一种是食盐,另一种是小苏打,分别把食盐和小苏打放到水里会有什么现象? 生:食盐在水中会溶解,小苏打在水中也会溶解。 师:食盐和小苏打都能溶解在水里,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有什么不同? 生:我猜测,食盐的溶解能力强,我对食盐熟悉。 生:小苏打的溶解能力强,因为小苏打的颗粒更细。 生:食盐和小苏打溶解能力不好判断。 学生根据不同理解提出解释。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纸上用红黑贴纸(红色表示食盐,黑色表示小苏打)贴出猜测: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溶解能力哪个强?从而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看到不同的猜测。 2.初次实验,产生分歧 学生有了猜测之后就会想到实验,他们的实验就是直接将食盐和小苏打分别放入水中搅拌,至于实验是否符合科学性,四年级学生往往没有考虑那么多。因此,可以先按照学生的想法展开教学,由学生直接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所做实验不能够得到想要的结果,从而

基于图尔敏模型的好推理

2017年 5 0 引言 斯蒂芬·图尔敏(2003,1958)提出了其论证布局(layout of arguments)的模型,但没有提供评估论证的标准。在基于该模型的教科书(Toulmin,1984,1978)里给出了某些标准,比如作者在1984年版的第238页上,描述了论证的8个“基本优点”:论证打算提出的那种议题的明晰性,论证根本目的的清晰性,与主张相关的根据(grounds),支持主张的根据是充分的,担保(warrant)适用于所讨论的情形,担保基于坚固的支援(backing),形成的主张的模态(modality)或强度是清楚的,可能的反驳(rebuttals)或例外被很好地理解。但是,这些条件并没有得到充分开发,这本教科书更注重论证的结构以及论证模型六因素在不同域所采取的形式。图尔敏模型不仅适用于论证,论证的作者向其他人提出用语言表达的推理,也适用于单独的言语推理,在后一类推理中,推理者用他所支配的信息为自己得出结论。笔者将从准备进行这种推理而非事后批判性地评估该推理的某个人的视角出发,为这种推理提出建议性指南。按照笔者的理解,单独的言语推理必定有某些言语成分(不过是诸如大声说出、写出、标记出的思想),但可能有非言语的成分。比如,它的根据 基于图尔敏模型的好推理① [加]戴维·希契柯克1(著),武晓蓓2,张志敏2(译),武宏志2(校) (1.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Hamilton ON Canada L8S 4K1;2.延安大学,陕西 延安 716000) 【摘要】某些单独的言语推理的功能,是依据推理者所支配的信息以达到对一个问题的正确回答。仅当这种推理的根据得到证立且充分,其担保也经证立,推理者有理由假定没有击败者可以适用,它才是好推理。本文辨析了 被证立根据的7种来源,陈述了每一种来源值得信赖的条件。充分的根据包括推理者实践上可获得的所有良好 的相关信息。要从充分的根据推出主张,还必须按照一种已证立的一般担保。假如这个担保不是普遍的,那 么推理者就必须有理由假定,在该担保被适用的特殊情形之中,不存在形成例外的环境。 【关键词】充分性;好推理;被证立的结论;被证立的前提;推理 【中图分类号】B8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5065(2017)05-0015-12 收稿日期:2017-4-3 作者简介:戴维·希契柯克(David Hitchcock,1942—), 男,加拿大人,麦克马斯特大学哲学博士,哲学系荣誉退 休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批判性思维、非形式逻辑和论证 理论。 译者简介:武晓蓓(1983—),女,陕西榆林人,硕士,讲 师,研究方向为英语和批判性思维; 张志敏(1965—),女,陕西铜川人,硕士,教授,研究方 向为英语和批判性思维。 校者简介:武宏志(1957—),陕西榆林人,教授,研究方 向为批判性思维和非形式逻辑。 ① 原文Good Reasoning on the Toulmin Model刊登于《论辩》(Argumentation)2005年第19卷第3期,中译文已获得作者和杂志的授权。 15

谢小庆:审辩式思维能力及其测量

审辩式思维能力及其测量 谢小庆 (北京语言大学) 摘要:今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具有审辩式思维能力是创新型人才的重要心理特征,教育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发展学习者的审辩式思维能力。什么是“审辩式思维”?怎样测量审辩式思维能力?对此,本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审辩式思维,批判性思维,测验,考试 2013年11月20日的《中国科学报》在头版头条的位置,以“批判性思维教育至关重要”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大学校长白春礼在中国科学院院长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辞。白春礼院长在致辞中说特别强调,在造就创新型人才过程中,批判性思维教育至关重要。他说:“我觉得,一个优秀的创新型人才,一个有造诣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具备很高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国科大应成为国家批判性思维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试验田’。希望国科大……把批判性思维教育贯穿学生培养全过程,引导同学们善于把大胆质疑与谨慎断言有机结合,大力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真正把自己锻造成国家急需的优秀创新型人才。”[1]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怎样测量批判性思维能力?对此,本文将进行一些探讨。 一、审辩式思维的汉语翻译 审辩式思维是critical thinking的汉语翻译。今天,更普遍使用的汉语翻译是“批判性思维”。[2] 也有人主张译为“明辨性思维”、“严谨的思考”等,[3]在“维基百科”汉语版中采用了“审辩式思维”的译法。本文采用这一译法。 二、审辩式思维的定义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4] 审辩式思维的一个重要理念就是认识到语言的固有局限性。实际上,我们很难对审辩式思维下定义,也没有必要给

出“标准定义”。但是,就审辩式思维的定义展开一些讨论,可以加深我们对审辩式思维的理解。 在“维基百科”英文版中对审辩式思维的介绍是:“审辩式思维是一种判断命题是否为真或是否部分为真的方式。审辩式思维是我们学习、掌握和使用特定技能的过程。审辩式思维是一种我们通过理性达到合理结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包含着基于原则、实践和常识之上的热情和创造。审辩式思维的源头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苏格拉底的方法,在东方可以追溯到古印度佛教的《卡拉玛经(一部以倡导怀疑精神为突出特色的经典)》和《论藏》等佛教经典。审辩式思维对一个人在教育、政治、商业、科学和艺术等许多领域内的发展都会产生重要的影响”。 这段文字,确实是对审辩式思维的一个很好的介绍。 三、作为核心教育成果的审辩式思维能力 怎样进行教育评估?这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问题。以往,在评估一所学校的质量时,人们关注的是“投入(input)”,是学校投入了多少经费,有多少教学设备,有多少高学历、高职称的教师,学生的平均录取成绩如何,等等。今天,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在评估一所学校时,应该更多地关注“产出(output)”。。 美国70%的本科学位由组成美国州立大学联盟(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t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ASCU)和公立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Public and Land-grant Universities,APLU)的520所公立大学颁发。AASCU和APLU 为了对“产出”进行评估,于2006年共同推出了一个对高等教育进行评估的“自愿问责系统(V oluntary System of Accountability,VSA)”。VSA为成员院校提供教育评估服务平台,成员大学自愿参加。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今天,在520所成员院校中有292所大学参加了VSA系统。VSA是一个较高的标准,是对高等教育的一种比较严格的评估。没有参加VSA系统的学校大多属于一些社区大学,大多感到自己的教育水平尚达不到VSA的要求。 在VSA中,定义了“核心教育成果(Core Educational Outcomes)”。核心教育成果包含4个部分:审辩式思维、分析性推理(Analytical reasoning)、阅读和写作。[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