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数学文化练习题

数学文化练习题

数学文化练习题
数学文化练习题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 黄金比 a:b≈0.618:1约在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 几何学和欧几里得 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有关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在数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书从17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 哥德*猜想 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猜想。这个猜想至今无法证明。人们把这个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完全数 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 阿拉伯数字 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这就是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我国《量和计量》国家标准规定,写多位数的时候,可从个位起,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两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123456000。 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用亩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一亩约为667平方米。 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唯心主义学派,兴旺的时期为公元前50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可以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由于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察、直觉和日常经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索斯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其斜边不可通约。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数学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思想、方法、观点等,我们称之为数学文化. 数学文化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的进步有着很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在小学教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是为了让学生接触数学文化,了解数学文化的价值. 这就要求我们在小学教学中结合数学知识,适时的引出数学史中的人和事,让学生了解数学文化的发展过程,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 一、利用数学文化资源,实现数学文化价值 数学文化资源很多,其中教材是非常重要的资源. 从教材中可以看到数学文化的许多有价值的内容,教师要利用好数学教材,在教材中挖掘隐藏的文化资源. 在数学文化资源教学中,教师不应该只是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与其背后的文化,更要让学生能够通过数学文化,改变思维角度,学会思维技巧,让自己的创新能力、思考问题能力、转化能力等得到相应的提高. 这样,才能实现其科学价值与人文价值的和谐统一. 数学文化同样可以让学生的人生价值观得到很好的发展,可以让学生的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以提升. 数学文化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过程中,找到好的素材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不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教学,还可以利用现代化信息技

术,将备课时收集的精彩内容,通过PPT展现给学生, 教师可以收集各方面各层次的内容,比如:“圆与车 轮”“长方形与高楼”,“圆与中国结”等等,让学 生明白数学原来是这么的贴近生活,让学生有兴趣学习. 学生在兴趣的驱使下,会更好地接受教师的教学,有利 于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也有利于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让数学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 二、挖掘数学文化素材,渗透数学文化教育 有些学生认为数学学习枯燥而且与生活联系不大, 这与传统教育方式有关. 在传统教育中,教师只重视学 生能够掌握所学知识,一味的灌输学生新知识、新概 念,对于枯燥的概念,学生自然会厌烦. 教师要利用好 素材,通过多媒体技术,找到有趣的数学文化素材,让 学生不感觉枯燥无味. 除去了许多灌输知识的时间,不 仅不会降低学生的学习成效,而且会让学生更好的记住 并且巩固所学. 因为对于枯燥的知识,学生并不容易在 日常生活中想起,然而教师利用日常生活素材来教导学生,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素材来学习数学,学生下次接 触到生活中的事物时,便会想起学习的数学内容,更有 利于巩固所学内容,因为数学的内容都是来源于生活 的,在生活中找到例子并不难. 例如:在教学“长方形 与正方形”这一内容时,可以让学生先交流讨论,然后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一些现实生活中与长方形正方 形有关的事物,如学校中的类似长方体建筑,拍其一个

小学数学论文——论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小学数学论文 论传统文化对小学数学教育的影响与启示 一. 传统文化对数学教育的影响 根据数学国际教学课堂中一次国际测试结果显示——曾受到儒家文化影响的东亚各地区的学生普遍拥有较好的数学成绩,汉字文化圈内的国家(中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家)的学生较能取得优良的数学成绩。为了探寻此情况的原因,笔者将从传统文化的层面进行相关的分析,总结得出传统文化对于数学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一)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教育传统鼓励学生勤奋好学、积极进取 通过研究儒家文化可以发现——在儒家文化影响下的教育特征可概括为“A+B”的形式,即“苦读+考试”。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不乏中国古代人民为了读书而忍受艰苦的环境、克服种种困难勤奋好学、积极进取的励志故事。在古代,人们为了通过科举考试、出人头地、跳脱原有的阶级束缚,通常会提倡“头悬梁、锥刺股”的学习方式。这种在儒家文化影响下形成的传统观念一直延续至今,鼓励着现代学生为了取得良好事业而勤奋学习、积极进取。数学作为高考内容中的重要内容,深刻影响着高考成绩的好坏,因此,学生往往会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更加刻苦努力的学习数学知识。 (二)儒家文化自身的演绎特征限制了数学思维的创新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儒家文化自身是一个演绎系统。通过此认知,我们可以将儒家的经典比喻成数学知识中的公理内容,而朱熹、王阳明等人为经典所作的引申与注解则是对定理及其论证,而古代读书人的任务则是依照儒家文化代表人物的标准进行练习。儒家文化从整体上看来是一个收敛的、封闭的、演绎的体系,与创造、探索、发现等发散性逻辑思维相反,常常表现出一定的局限性。总而言之,儒家文化不提倡创新、忽视数学的创新。长期以往,儒家文化体系中局限性的文化便无可避免的融入进中华人民的骨血之中,压抑着中华人民在数学领域的创造性、压抑着数学创新精神的产生与成长。 (三)清代儒家的“考据文化”促进了数学逻辑推理思维的发展 由上文的论述可知,儒家文化是一个封闭、收敛的思想演绎体系。然而,在十八世纪的中国所出现的考据文化却充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治学方式。在清朝的雍正时期盛行着文字狱,所有的知识分子不得不重新投入到过去的书籍中谋取生活,探寻字词的古音古义,辨别著作的真伪性,谨慎遣词造句。其中最为典型的代表是出生于1724年,卒于1777年的戴震,而以戴震为代表的的考据学派遵循谨慎求证的态度,并且极力反对空泛的言论及粗放的考究求证方法,要求人们在进行考据的过程中应当重视证据的作用、坚持实事求是、谨慎的、科学的求证精神。因此,清朝雍正时期盛行的考据文化引导人们走向科学的世界,搭建起近现

对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38421

对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要还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现的,这正是和其它文化相区别的地方,拥有了这种文化,人类自然就会变得理性。这种文化对社会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常常讲:掌握科学文化的人也应该掌握社会文化,这样才能走得很远,但反过来呢?是不是一个掌握社会文化的人也该掌握科学文化呢?否则是不是也会很难走远呢?当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科技与经济的需要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这没有错;如果还因为人自身发展的原因、因为文化的原因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了,那也许是把握了更根本的东西。 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能够很好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首先,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能够很好的拓展了我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知识要点和相应的定理公理,数学的知识领域层面了解的很少。可是,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知道了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识。数学的历史使我能够更加广泛感悟数学精神和在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的故事使我铭记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取的成就和那光环背后的艰辛;数学的历史性难题使我能够感受到了不懈的探索精神;数学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它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它让我们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培养数学的意识,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丽,知道数学应用的门径。其实这也是我感到选学这门课的原因。 其次,使我懂得了数学的另一片美丽的领域。数学的美不在于它的计算,而在于人们不断进步的心。从第一节课起我就感觉老师讲课很有魅力,讲的内容更具魅力。您从古代的数学一直讲到了刚刚解决的费尔马大定理,从不同的领域为我诠释了数学的文化。您总能运用很优美的文字来述说您要讲的内容,还不时地结合美术、科学以及人文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来阐述数学。从中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数学,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美。您还一直主张让我们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

小学数学文化活动月活动方案

精品 ** 小学第一届“数学文化月”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活动口号:“认识数学、亲近数学、挑战数学、玩好数学” 活动主题:“感受数学文化,品味数学魅力” 二、活动目的: 给学生提供一个多途径、多方法、多角度了解数学的舞台,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的魅力,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让学生们体验“学数学,其乐无穷;用数学,无处不在;爱数学,受益终身” ,让大家感悟数学之美,拥有一双用数学眼光观察世界的眼睛,拥有一个用数学思维认识世界的头脑。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自然融合,体验数学的文化魅力,让学生在活动中提升思维,在挑战中享受快乐。通过本次丰富多彩的校园数学节活动,搭建数学文化平台,展示数学文化魅力,让学生在“认识数学、亲近数学、挑战数学、玩好数学” 的同时,借活动扩大学校的影响,渲染学校的数学氛围,借活动展示学校特色建设的成果,促进学校的特色建设。 三、活动对象: 全校1 至6 年级学生。 四、活动时间: 2015 年11 月1 日——11 月30 日(第十周——第十三周) 五、活动内容:活动一:我是小小设计师 1.活动规则:让学生在实践操作活动中,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 精品 自主进行手工设计。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评比奖励方式:每班择优十份作品,参与本年级评比,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3.各年级具体设计主题: 一年级:数学想象画。以数字(1、2、3……)、符号(+、-、<、>、=……)或几何图形等数学元素,绘画心目中的数学世界。 二年级:数学日记。以数学日记形式,记录生活中学习应用数学的有趣故事,或者解决的数学问题。鼓励图文并茂。 三年级:数学故事。鼓励学生编写数学小故事,情节生动,图文并茂,能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年级:数学手抄报设计。数学手抄报是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不仅能拓宽学生的学习领域,丰富学生的视野,更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年级:数学思维导图设计。制作数学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与整理,查漏补缺,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对本单元知识在脑海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六年级:“数学文化月”图标设计。利用所学的各种图形和各种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等知识进行加工创作,设计出月亮湾小学”数学文化月“活动的图标。 (备课组长负责制定好本年级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活动二:“我是计算小能手”比赛 1. 参赛对 1-6 年级全体学生 象: 2.考试时间:20 分钟 3.比赛内容:各年级相关数学口算、速算题目 精品 4.评比与奖励:各年级按照分数高低,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若干名。 六、闭幕式:总结颁奖。 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五早操时间

关于小学数学文化的思考

关于小学数学文化的思考 8月28日,我有幸参加了灵源教育办第七期“灵源讲堂”暨“数学学科”专题培训活动,听了进修学校林培育老师《依课标、抓本质、促教学》的数学专题讲座。 林老师在“讲站”上,立足课标并通过大量的课堂实例为我们讲解数学是什么、何为数学文化、数学的本质等,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文化”这一方面的思考。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时常会碰到这样的尴尬:有部分学生在学校努力学习数学,而在离开学校若干年后,你问他哪些数学知识现在还能派得上用处?他茫然不知如何应答。可见,一旦数学解题的任务完成了,数学教育的功能也就消失了,这不能不说是数学的悲哀。凡此种种,也促使我们不得不再一次来反思数学教育的价值。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内涵十分丰富,数学应该作为一种文化走进小学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努力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真正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体会数学的文化品位。反思我们自己,在各种考试压力的作用下,我们关注的是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接受,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数学本质、数学价值的认识与数学文化的熏陶。 我想,数学文化的内涵应该寓于它的历史。将数学史引入课堂,比如讲述符号的历史,介绍某一个数学问题解决的艰辛历程,介绍数学家的名言和故事等。对此,我们应该经常带着孩子们通过多种途径一起去欣赏古今中外的数学史料。祖冲之、阿基米德、高斯、加罗华等等数学大师成了孩子们经常讨论和崇拜的人物。介绍给孩子听数学史上的三次危机、哥德巴赫猜想等等,虽然学生还不太懂,但是,通过这些补充,学生了解了数学原来是如此的丰富和神奇,等待着他们去研究和探索里面的奥秘。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眼中的数学是美丽的,精彩的。相信只要我们能坚持不懈地去做,通过这些文化的沉淀,一定能够影响到他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b16211304.html, 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作者:陈银惦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9年第11期 【摘要】课堂上积极渗透中华传统文化,不仅利于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还有益于他们学会尊重、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丰富他们的人文底蕴,让他们有文化自信。本文将针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渗透问题展开详细阐述,旨在通过二者融合达到教书育人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数学教学;中华传统文化;渗透 中華传统文化是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的总体,是需要传承的民族历史文化。我校作为教育部中国教育学会关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试点学校和福建省首批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学校”研究基地,非常重视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学科教学中,从课堂上营造传统文化情境氛围,注重确立传统文化素养培养目标,部署学科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渗透路径,完善文化传承体系。 一、引入传统文化故事 在悠远的历史中,有很多关于数学的传统文化小故事和名人故事。课堂上可通过引入小故事,向学生呈现古人数学思想,普及古人的一些计算方法。在了解故事过程中,学生将被其蕴含的坚持不懈、坚韧不拔等传统文化精神所感染,主动继承故事中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故事通常具备一定说服力,所以要善于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巧妙引入经典故事,丰富学生对传统文化魅力的体验,树立正确的成长方向。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一课的教学时,可先引入古代数学家刘徽利用出入相补原理来计算平面图形面积的小故事:刘徽思想敏捷,一生都在刻苦探求数学。在面积计算上,他经过数次研究,提出可把一个图形分割、移补来计算出它的面积。听了刘徽的故事以后,学生被他坚持不懈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所感染。当学生与故事中的刘徽产生情感共鸣以后,可再顺势引入割补法,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这种教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掌握S=a×h这个计算公式,还将促使他们主动继承坚持不懈的传统文化精神,积极探求多边形面积知识。 二、了解古代计算工具 古代计算工具有着独特作用,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体现,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课堂上为了渗透中华传统文化,带领学生认识由古人智慧创造而成的计算工具,启迪他们透过计算工具发展史增强文化自信,了解更多中华传统文化。期间,要发挥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自主调查古代数学计算发展历史,深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点【

浙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文化知识点【 五则】 (*) 的“四色问题”也是与拓扑学发展有关的问题,又称四色猜想。 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都被着上不同的颜色。 1872年,英国当时最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不过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认为应该有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 拓扑学在拓扑学的发展历史中,还有一个而且重要的关于多面体的定理也和欧拉有关。这个定理内容是:如果一个凸多面体的顶点数是*、棱数是e、面数是f,那么它们总有这样的关系:f+*-e=2。根据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可以得出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只存在五种正多面体。它们是正四面体、正六面体、正八面体、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 (*) 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哥尼斯堡是东普鲁士的首都,普莱格尔河横贯其中。十八世纪在这条河上建有七座桥,将河中间的两个岛和河岸联结起来。一天有人提出:能不能每座桥都只走一遍,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这个看起来很简单又很有趣的问题吸引了大家,很多人在尝试各种各样的走法,但谁也没有做到。 1736年,有人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欧拉经过一番思考,很快就用一种独特的方法给出了解答。这是拓扑学的“先声”。

(*) 拓扑学(tuòpūxué)(topology)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个数学分支,用来研究各种‘空间’在连续性的变化下不变的性质。在20世纪,拓扑学发展成为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领域Topology原意为地貌,起源于希腊语Τοπολογ。形式上讲,拓扑学主要研究“拓扑空间”在“连续变换”下保持不变的性质。简单的说,拓扑学是研究连 续性和连通性的一个数学分支。 拓扑学起初叫形势分析学,是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1679年提出的名词。十九世纪中期,德国数学家黎曼在复变函数的研究中强调研究函数和积分就必须研究形势分析学。从此开始了现代拓扑学的系统研究。 莫比乌斯曲面“连通性”最简单的拓扑性质。上面所举的空间的例子都是连通的。而“可定向性”是一个不那么平凡的性质。我们通常讲的平面、曲面通常有两个面,就像一张纸有两个面一样。这样的空间是可定向的。而德国数学家莫比乌斯(1790~1868)在1858年发现了莫比乌斯曲面。这种曲面不能用不同的颜色来涂满。莫比乌斯曲面是一种“不可定向的”空间。可定向性是一种拓扑性质。这意味着,不可能把一个不可定向的空间连续的变换成一个可定向的空间。 有关拓扑学的一些内容早在十八世纪就出现了。那时候发现一些孤立的问题,后来在拓扑学的形成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譬如哥尼斯堡七桥问题、多面体的欧拉定理、四色问题等都是拓扑学发展史的重要问题。 (*) “不合逻辑”是各种数学悖论的来源。你能想一个命题,使得它和它的否定形式同时成立吗?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样的命题真的存在。“这句话是七字句”就是这样一种奇怪的命题。它的否定形式是 “这句话不是七字句”,同样是成立的。 你肯定会大叫“赖皮”,命题的真假与这个命题本身的形式有关,这样的命题算数学命题吗?没错,这些涉及到自己的命题都叫做“自我指涉命题”,它们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研究-2019年精选教育文档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和研究 数学文化不是简单的数学发展的历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加入数学文化,是从数学的概念、思想、方法等方面向学生们展现数学的底蕴与文化内涵。在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可以让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也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掌握与运用数学知识。 一、深入挖掘数学文化,准确把握数学知识内涵 数学是服务于生活的,因此学习数学可以让学生们掌握解决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们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精神。并且,学习数学可以体会到数学中的美,数学是一个创造的过程,学习数学可以陶冶学生们的情操。 而数学文化便是数学的底蕴与内涵,深入地挖掘小学数学中的数学文化,可以帮助数学更好地传授。但是当下数学教学中数学文化存在不足的情况,这些情况产生的原因有三点:第一,应试教育的影响使得学校的教学目的变得狭隘,以考试的内容作为教学的目标。教学活动的展开都是围绕着考试内容进行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就忽视了对数学文化的教学。第二,考试的内容只是数学文化中很小的一个部分,而教师家长却只关心学生们的考试成绩,这就导致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变得单一,从而影响了数学文化的教学。第三,数学发展的相关历史知识匮乏。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向学生们讲述数学的历史,所以学生们不能将所学的数学内容与相应的历史结合起来,这就导致了学生们对于数学文化掌握得不理想。这些情况的出现是数学文化传播的巨大阻碍,为了学生们的全面发展以及学生们能更好地学习数学,本文将结合实例对深入挖掘数学文化的策略进行说明。 1.挖掘数学知识的历史故事 在数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一些很有趣的小故事,在课堂中融入这些故事可以让课堂氛围变得更加轻松。例如,在讲解“圆周率”这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讲述,在秦汉之前,人们对于圆周率的认识是径一周三,在三国的时候刘徽提出了割圆术,以及祖冲之计算出的圆周率在世界上的影响与地位和他计算圆

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传统文化与小学数学教学实施策略 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入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中华传统文化。 我国传统图案种类繁多,内容丰富,它既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社会的发展进步,也是世界文明艺术宝库中的巨大财富。从那些变幻无穷,淳朴浑厚的传统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到各个时代的工艺水平和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传统。在《图形与变换》一课,展示给学生有战国时期的铜镜、唐代花鸟纹锦、瓷器、剪纸图案、年画、脸谱、等等一些吉祥图案。在学习之前,让学生搜集有关图案的资料,了解每副图案的出处,年代、以及代表的含义或者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学生们经过调查、上网、查阅书籍等方法,了解图案的来历和发展;了解祖国灿烂辉煌的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体会到了数学中的美。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的需要有时回补充一些习题或者编一些题目,以满足教学的需求。在编纂过程中,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编制一些具有一定思想内涵,反映传统文化成就的应用题。通过习题中的语言文字、数学符号、逻辑推理、运算结果等使人直接感受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物质享受和情感体验;或以教材内容为题材介绍数学家。例如在学习简易方程时,可以在学习用方程解决加减法问题时设计这样

的题目,“我国的珠穆朗玛峰是世界上的第一高峰,高8848米,高出世界第二高峰乔戈里峰237米,乔戈里峰海拔多少米?”还比如在学《质数和合数》一节课,涉及到哥德巴赫猜想,我国数学家陈景润在这方面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可以讲一讲他的故事以及他在数学上的成就,使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拓展自己的知识面,进一步了解中国在数学上的成就。能激励学生奋发学习,培养民族责任感和民族忧患意识,树立振兴中华、开创未来的崇高理想和为科学献身的志向。 让传统文化渗透到教学实践中,努力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染,产生共鸣,体会到传统文化的价值所在,为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a:b≈0.618:1约在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 几何学和欧几里得 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有关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在数学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该书从17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 哥德*猜想 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最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猜想。这个猜想至今无法证明。人们把这个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完全数 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最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篇二】 阿拉伯数字 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这就是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我国《量和计量》国家标准规定,写多位数的时候,可从个位起,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两千三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123456000。 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用亩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一亩约为667平方米。

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唯心主义学派,兴旺的时期为公元前50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可以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由于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察、直觉和日常经验。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希帕索斯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其斜边不可通约。这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正是因为这一数学发现,而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投进了大海,在大约公元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索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方法解决了。 数学发展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形成时期(——公元前5世纪)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创造简单的计算法,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二、常量数学时期(前5世纪——公元17世纪)也称初等数学时期,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何、代数、三角。该时期的基本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三、变量数学时期(公元17世纪——19世纪)第三个时期的基本结果,如解析几何、微积分、微分方程,高等代数、概率论等已成为高等学校数学教育的主要内容。 四、现代数学时期(公元19世纪70年代——)1.康托的“集合论”2.柯西、魏尔斯特拉斯等人的“数学分析”3.希尔伯特的“公理化体系”4.高斯、罗巴契夫斯基、波约尔、黎曼的“非欧几何”5.伽罗瓦创立的“抽象代数”6.黎曼开创的“现代微分几何”7.其它:数论、拓扑学、随机过程、数理逻辑、组合数学、分形与混沌等 【篇三】 数学家 祖冲之 大约1500年前,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大约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这一比国外大约要早早1000年。 刘徽(大约1700年前)是我国魏晋时期的数学家,他在《九章算术》方田章“圆田术”注中提出把割圆术作为计算圆的周长、面积以及圆周率的基础。刘徽从圆内接六边形开始,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论文)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摘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发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基本上每册都安排了以数学文化为专题的相关连环画。数学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打好数学知识基础的关键环节。小学数学课堂要引入数学文化,展示数学魅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科学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与渗透 数学是理性的、系统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有其文化背景与内涵。小学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也是开启小学生数学思想的阶段,只有将数学文化融入与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小学生上课容易分心,也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能让学生了解数学起源和发展;其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数学文化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与数学的美感。

在西师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数学文化,特别是“你知道吗?”专栏。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了数学家、数学奇闻、数学方法和思路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必要性 1.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更关注学生数学文化底蕴的发展。只有把数学文化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让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的必然发展。 2.小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对于小学来说,数学是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教育教学效果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学习能力提升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现在许多小学生对数学课很抵触,数学学习兴趣非常低,数学教学效果也很不理想。如果在数学课堂中融入数学文化,一方面能增强学生的数学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能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小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实施策略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数学文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西师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发现,数学文化在数学教材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基本上每册都安排了以数学文化为专题的相关连环画。数学是一门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科,小学数学是打好数学知识基础的关键环节。小学数学课堂要引入数学文化,展示数学魅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效果。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科学地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数学文化;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融入与渗透 数学是理性的、系统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有其文化背景与内涵。小学阶段是基础学习阶段,也是开启小学生数学思想的阶段,只有将数学文化融入与渗透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体现数学教学的意义。 一、数学文化在教科书中的体现 小学生上课容易分心,也容易被其他新鲜事物吸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具有一定的作用。首先,能让学生了解数学起源和发展;其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数学文化的学习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严谨性与数学的美感。 在西师版的小学数学教科书中,有许多地方都体现了数学文化,特别是“你知道吗?”专栏。这个专栏向学生介绍了数学家、数学奇闻、数学方法和思路等。 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的必要性 1.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教育事业也随之不断进步,小学数学教学不仅注重理论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更关注学生数学文化底蕴的发展。只有把数学文化引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才能让数学教学的内容更加充实,促进数学学科的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融入数学文化是数学学科的必然发展。 2.小学生个体发展的需求 对于小学来说,数学是整个小学教育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部分的教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让优秀传统文化走进小学数学课堂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融入,能够在完成 基础数学知识教育目标的同时,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数学历史,获得正确价值观念 的树立。文章结合本人实践教学经验,在文中从“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文化导入”、“运用互动教学,开展传统文化融入”和“依托课后训练,进行传统文化探究” 三个方面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模式予以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小学数学;传统文化;融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做好对优秀传统文化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为了小学数学教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很多同事觉得数学与传统文化的关联 较少,不适合在课堂中进行传统文化融入。我则认为数学知识中包含了很多优秀 传统文化,我们在当今的课堂教学中不应只是对学生进行基础性知识教育,而是 要让他们了解数学的历史,感知数学知识的发展,所以开展以数学课堂为基础的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是推动小学数学教学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对于小学数学素质教 育目标的实现带来了重要支持。 一、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传统文化导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好课堂导入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证课堂教学 质量的关键,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对知识的趣味性挖掘,传统文化的 魅力由此得以显现。考虑到学生有限的认知水平,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做 到具体、形象,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传统文化导入模式由此得以开展。 例如在进行《圆》的课堂导入时,我就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生活中各 种各样的圆,具体包括盆、球及西瓜等,让他们根据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对圆 传说基础性认知。在此基础上,我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了太极图,并让他们 尝试对“太极图”予以概括,以此考察学生对太极图的基础认知。在此基础上,我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太极图中的黑白两色寓意是什么,而且为何又黑中有白、白 中有黑。学生们虽表示对该图很熟悉,但具体并不能说出叫什么,对于图中的黑 白设计更是无法解答。于是,我告诉他们这叫做“太极图”,太极图被称为“中华第 一图”。其中的黑白两色泛指阴阳,因形状如阴阳两鱼互纠在一起故又称之为阴阳鱼,泛指世间万物之间的对应关系,只有达到平衡才能处于最佳状态。《老子第 四十二章》中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是对太极图最好的解释。之后,我 为学生预留的课后实践作业,让他们回家深入了解“太极图”,并梳理出自己对太 极图的理解,以便下次课堂讨论。 二、运用互动教学,开展传统文化融入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想要进一步发挥出传统文化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让学生可以在完成基础数学知识学习的同时,也可以对数学传统文化有所了解, 提升他们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动力,我们就必须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探究活动当中,由此带给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体验,为他们的学习进步和认知观念提升带来助力。 仍以《圆》一课为例,为了让他们进一步认识圆、了解圆,我在课堂教学阶段,会给他们讲一讲历史上与圆有关的数学故事,包括公园263年,刘徽提出了“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的 观点,并用“割圆术”的方法,计算出了第一版圆周率,即“π=3.141024”,而他所 使用的方法就是用圆内接正六边形,通过逐次分割,直到圆内接为正变形。之后,

最新小学数学文化和数学阅读课堂心得体会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文化和数学阅读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 2018年10月13日,我参加了由辉县市教育局组织第二届全国“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文化与数学阅读”,聆听了南欲晓老师题为《数学阅读课的探索》的知识讲座,王老师精彩的讲解演绎,让我再一次感受到了绘本的独特魅力。同时我认识到了绘本教学的特性,它不同于单一的故事教学,绘本让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在绘本故事中,不仅孩子们的想象力、表达力得到了发展,孩子们爱上了绘本。孩子们是在情景中学习的,绘本创造了优质的学习情境,学生不再是一味的去听,而是让学生沉浸其中,主动地去思考、去想象。就像南欲晓老师说的:“绘本是满足孩子需要的典范,绘本教学包含在早期阅读中,早期阅读是包含在语言教学中,要把儿童为主的学习融合在绘本教学之中。当故事成为孩子的一种成长方式,当阅读成为教师的一种教学方式,书成了我们不离不弃的朋友。而随着更多精美、优秀的绘本映入我们的眼帘时,我们着实爱上了它。 由辉县市三里屯小学校长张敏执教的二年级绘本《小鸡搬家》,是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讲述农场里的小鸡通过几次有趣的搬家。绘本文字简单,图画以鲜亮的暖色为主调,小鸡搬家让孩子对小鸡的家园周长有了很好的认识。

张艳芳老师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让学生学习表演。首先,带领学生一起欣赏《倒霉蛋布拉德》,让学生体验布拉德的境遇;然后让学生阅读接下来故事,引发学生的思考,最后推出可以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让自己变得幸运起来。听这样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听课过程中我也像孩子般有一种跃跃欲试参与讨论的感觉。 易博老师的示范课《避开恶猫的方法》,以绘本故事情节为主线开展活动,通过此活动让学生感受什么是一一对应,让孩子们心中对一一对应有了实践上的理解,并且学会了用一一对应解决身边的难题,应用于实践生活,细细品味从书中发现许多的智慧。 许淑一老师的示范课《过去人如何数数的》通过有趣的绘本,让学生去了解数字的背景,通过学生间生成的问题,解决问题,对比各种数字的特征,让学生自主深化了解古代数字。并且通过对比引出主线,十进制计数法,了解十进制计数法的由来,自然而然的学到关于十进制计数法的知识。让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发现,学会学习,这是我对本次学习最大的体会。

数学文化小知识

数学文化方面的小知识 1、西安半坡出土的陶器有用1~8个圆点组成的等边三角形与分正方形为100个小正方形的图案,半坡遗址的房屋基址都就是圆形与方形,可以瞧出中国古代人在数学上的领先地位。 2、《算经十书》中国汉唐以来陆续出现的十部数学著作的汇编册。唐代在国立大学设置了算学,以十部数学著作作教科书使用。这十部算经就是:〈周髀算经〉、〈九章算术〉、〈孙子算经〉、〈五曹算经〉、〈夏侯阳算经〉、〈张邱建算经〉、〈海岛算经〉、〈五经算术〉、〈缀术〉、〈辑古算经〉。 3、地球自转一周为一日,地球自转一周(360度)时间为23小时56分04秒,比我们平常所说的“一个白天与一个黑夜为一日计24小时”少一点。人类自己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故习惯于把日出日落到再次日出称之为一日。一日划分为24小时就是古埃及人制定的。每小时又划分为60分钟,每分钟又分为60秒。 4、秦汉就是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经济与文化均得到迅速发展。中国古代数学体系正就是形成于这个时期,它的主要标志就是算术已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以及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数学著作的出现。《九章算术》就是战国、秦、汉封建社会创立并巩固时期数学发展的总结,就其数学成就来说,堪称就是世界数学名著。 5、一天,法国数学家蒲丰请许多朋友到家里,做了一次试验、蒲丰在桌子上铺好一张大白纸,白纸上画满了等距离的平行线,她又拿出很多等长的小针,小针的长度都就是平行线的一半、蒲丰说:“请大家把这些

小针往这张白纸上随便仍吧!”客人们按她说的做了。蒲丰的统计结果就是:大家共掷2212次,其中小针与纸上平行线相交704次,2210÷704≈3、142。蒲丰说:“这个数就是π的近似值。每次都会得到圆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掷的次数越多,求出的圆周率近似值越精确。”这就就是著名的“蒲丰试验”。 6、方程在海湾战争中的应用1991年海湾战争时,有一个问题放在美军计划人员面前,如果伊拉克把科威特的油井全部烧掉,那么冲天的黑烟会造成严重的后果,这还不只就是污染,满天烟尘,阳光不能照到地面,就会引起气温下降,如果失去控制,造成全球性的气候变化,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生态与经济后果。五角大楼因此委托一家公司研究这个问题,这个公司利用流体力学的基本方程以及热量传递的方程建立数学模型,经过计算机仿真,得出结论,认为点燃所有的油井后果就是严重的,但只会波及到海湾地区以至伊朗南部、印度与巴基斯坦北部,不至于产生全球性的后果。这对美国军方计划海湾战争起了相当的作用,所以有人说:“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化学战争(炸药),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是物理学战争(为原子弹),而海湾战争就是数学战争。” 7、算盘就是我国劳动人民很早创造的一种计算工具。但我国最早的计算工具并非算盘,而就是“算筹”。算筹就是用、竹或木制成的小棒,用它的多少与纵横排列可以记数,按一定的方法可用它进行多种运算。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就普遍使用它作加、减、乘、除、开方、解方程等运算,这称之为“筹算”、。用算筹进行这样复杂的运算,在世界数学史上也就是最早的。直到明代,它才被珠算所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有趣的小学一年级数学文化知识 黄金比 a:b≈0.618:1约在2000多年前,在我国古代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就有“周三径一”的说法,意思是说圆的周长大约是它的直径的3倍。 几何学和欧几里得 几何学是数学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主要研究空间图形的相关问题。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在数学发展有着长远的影响。该书从17世纪初开始传入我国。 哥德*猜想 任何大于2的偶数,都能够表示为两个质数的和。这个问题是德国数学家哥德*ZUI先提出的,所以被称作哥德*猜想。这个猜想至今无法证明。人们把这个猜想比喻为“数学王冠上的明珠”,陈景润在这个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完全数 6的因数有1,2,3,6,这几个因数的关系是:1+2+3=6。像6这样的数,叫做完全数(也叫完美数)。 邮政编码 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数字表示省(直辖市、自治区);前三位数字表示邮区;前四位数字表示县(市);ZUI后两位数字表示投递局(所)。 【篇二】 阿拉伯数字

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后来,这种印度数字 传到了阿拉伯。12世纪时,阿拉伯商人又把印度数字带到了欧洲,欧 洲人称它们为“阿拉伯数字”。这就是现在的阿拉伯数字。 我国《量和计量》国家标准规定,写多位数的时候,可从个位起,每三位分作一节,节与节之间空半个数字的位置。例如,一亿两千三 百四十五万六千写作:123456000。 亩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劳动人民用亩作为土地的面积单位。一亩 约为667平方米。 第一次数学危机(毕达哥拉斯悖论) 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是一个唯心主义学派,兴旺的时期为公元 前500年左右。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万物皆数”(指整数),数学 的知识是可靠的、准确的,而且能够应用于现实的世界,数学的知识 因为纯粹的思维而获得,不需要观察、直觉和日常经验。毕达哥拉斯 学派的希帕索斯发现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与其斜边不可通约。这个不可通约量的发现引发了“第一次数学危机”。希帕索斯正是因 为这个数学发现,而被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人投进了大海,在大约公元 前370年,这个矛盾被毕氏学派的欧多克索斯通过给比例下新定义的 方法解决了。 数学发展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一、数学形成时期(——公元前5世纪)建立自然数的概念,创 造简单的计算法,理解简单的几何图形;算术与几何尚未分开。 二、常量数学时期(前5世纪——公元17世纪)也称初等数学 时期,形成了初等数学的主要分支:算术、几何、代数、三角。该时 期的基本成果,构成中学数学的主要内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