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6高三地理第一次调研试题自然地理

2016高三地理第一次调研试题自然地理

2016高三地理第一次调研试题自然地理
2016高三地理第一次调研试题自然地理

高三地理第一次调研试题(普通班8.30)

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读北半球某地某时刻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回答1~2题。

1.若造成甲、乙两处气压差异的直接原因是热力因素,下列叙述可能的是

A.近地面气压甲地低于乙地

B.甲地为阴雨天气,乙地为晴朗天气

C.高空气流由乙地流向甲地

D.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2.若从甲地来的某天气系统形成图示气压分布,则该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2014年11月5日至11日,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期间北京空气质量均为优良级别,网友将这样的蓝天称为“APEC蓝”。右图为APEC会议期间某日局部区城光照图,MN为晨昏线的一部分,M点为晨昏线与某纬线的切点。回答3题。

3.图示时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N点刚好日落B.北京时间为11时

C.地球公转速度较慢D.M点纬度可能为78°N

右图是潍坊市昌乐古火山口,它位于郯庐断裂带上,由山底到山顶,数

万根六棱石柱呈放射状排列,如万箭齐发.气势壮观。回答4~5题。

4.组成该火山的岩石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

C.地幔D.地核

5.若下图中甲、乙、丙、丁分别表示三大类岩石,昌乐火山口岩石属

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图为“某山峰周围情况示意图”,读图回答6~7题。

6.此时,c点的气温大约为()

A.0.6 ℃B.1.8 ℃C.2.5 ℃D.4.6 ℃

7.沿图1中a~b剖面线所绘制的地形剖面图是图2中的()

图为30°N附近海平面某月气压分布示意图(单位:hPa)。读图回答8~9题。

8.该季节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北京日出东南B.澳大利亚北部盛行东南风

C.天山牧民在山麓牧场放牧D.地球公转速度接近最快

9.造成甲、乙两地自然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A.海陆位置B.太阳辐射

C.地形地势D.大气环流

读“500百帕等压面海拔高度(单位:米)分布图”。完成10~11题。

10.若A 地近地面吹西南风,则该天气系统为

A.北半球的反气旋 B .南半球的气旋 C .北半球的气旋 D .南半球的反气旋 11.当该类天气系统控制亚洲大陆时

A.全球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南移 B .北京寒冷干燥

C .北极处于极昼和极夜过渡时期

D .长江三角洲地区盛行东南风

读下列地质构造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外力侵蚀强度最大的地区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3.关于该地地质形成过程说法正确的

A .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B .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C .沉积-地壳运动-外力侵蚀-岩浆侵入

D .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图3为东北地区4月初某时的天气系统垂直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时可能产生连续性降水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5.受丙、丁之间的天气系统过境时没有形成有效降水原因最可能是 A .凝结核少 B .冷空气中水汽少 C .暖空气中水汽少 D .人为影响

L 湖是新疆最大淡水湖,近年演变成微咸水湖,图5为L 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16~17题。

3

16.图中L湖近年来变成微咸水湖的原因可能是

A.甲河冬季输入L湖泥沙增多B.甲河对L湖的排盐作用减弱

C.乙河注入L湖泊的盐分增多D.乙河对L湖的排盐作用减弱

17.L湖沿岸有芦苇分布,图中四地面积最广的是

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

图6是秦岭东段南坡某山峰垂直带谱分布图,读图完成18题

18.导致图中Ⅰ和Ⅱ自然带不同的直接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海拔D.热量

图5是“同一半球亚热带大陆东、西两岸沿海某地年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若曲线②位于南半球,则曲线①所示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

20.若曲线①表示上海,则关于曲线②所示地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B.河流以夏汛为主

C.代表作物是油橄榄、柑桔D.典型植被是亚热带落叶硬叶林

21.下图示意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间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

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

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

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

下图为某地岩层及等高线分布示意图(单位:米),读图完成22~23题。

22.该地地质构造及地表形态是()( )。

A.背斜,山脊 B.向斜,山脊C.背斜,山谷 D.向斜,山谷

23.形成该地地表形态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地壳运动 B.火山地震C.搬运作用 D.侵蚀作用

下图为“南半球某地区图” 插图为L地地质构造剖面图。读图回答24~25题。

24.图示时刻()

A.甲地降水概率大于乙地

B.甲地气温高于乙地

C.甲地吹偏东风

D.乙地吹偏北风

25.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 正确的是()

A.L地为“向斜成谷”

B.R1可自流输水

C.近地面气流辐散

D.L地是良好的储油构造

26.读某工业区不同时段气温垂直分布图,下列时间段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

A.19:00~22:00

B.04:00~07:00

C.07:00~10:00

D.13:00~16:00

湿空气和干空气的垂直递减率是不同的,湿空气的垂直递减率要小一些,因为湿空气上升时水汽会产生凝结,而水分凝结是释放热量的过程,抵消了部分因上升所引起的降温。若d点气温为26℃,a点气温为30℃,d、c两点高度相同,b点的温度为10℃,c点温度为30℃。读图回答27~28题。

27.根据材料的叙述可以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ad坡为迎风坡B.bc坡为迎风坡

C.两个坡均有可能为迎风坡D.无法判断

28.背风坡与a点相同高度的点气温可能为()

A.35℃B.30℃C.25℃D.34℃

右图表示某地高空的一等压面,图中a、b、c线为等高线且数值a>b>c。读图回答29~30题。

29.与乙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相比,甲点所对应的地面上的点()

A.气温高B.气压高C.降水多D.气压低

30.下列对图示地区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地盛行上升气流B.乙地近地面为晴朗天气

C.近地面空气由甲地流向乙地D.近地面气温甲地高于乙地

31.拉萨河流域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资源,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地

北侧。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有关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

B.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易凝结成雨

C.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D.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

32.下图为某季节我国东部沿海高空等压面示意图。此季节,图中所示大陆上的等温线 ()

①向高纬凸出②向低纬凸出

③向北凸出④向南凸出 A.①

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3.上右图为

某气象科学

家绘制的局

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

A.西北、东北、东南、西北B.东南、西南、东南、西南

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

34.下图所示环流形势出现的时间及a地降水的主要类型分别是()

A.北半球冬季、锋面雨B.北半球夏季、对流雨

C.南半球夏季、对流雨D.南半球夏季、地形雨

35.右图为“三圈环流局部示意图”,甲、乙表示风带,丙表示气压带。若甲、乙风向相反,则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甲风带为低纬信风带

B.受乙控制的地区温和多雨

C.受丙控制的地区多晴朗天气

D.甲、丙交替控制区为热带草原气候

36.读“世界部分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此时,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的盛行风向为()

A.东北风B.西南风C.东南风D.西北风

读右图,回答37~38题。

37.假若黄赤交角变为0°时,下列地区的气候类型可能不再存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8.图中M为一岛屿,1月份岛屿的西部地区()A.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多 B.月平均气温大于0℃,降水量较小

C.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多 D.月平均气温小于0℃,降水量较小

读某海域洋流环流简图,右侧为相应风带的盛行风。据此完成20~21题。

39.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海区位于北半球

B.①处洋流的性质为寒流

C.②处洋流的性质为暖流

D.③处洋流形成与信风有关

40.流经②处的洋流流向与下列四幅图所示一致的是

高三地理第一次调研试题答题纸

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2分,共80分)

二、综合题(共20分)

4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示意图

材料二:该地多年平均降水量(mm )月分配表

(1)图中A 、B 两地相对高度为,河流剖面图甲、乙、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为,M 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

是。(3分)

(2)据材料二的信息,分析该地6、7、8三个月之间降水量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3)近几十年,丁处0米线向远离大陆方向突出,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42.(10分)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0200300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智利火山地震多发,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2)图中A自然带对应的气候是__________(1分),其气候特征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3)图中字母B代表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1分),其在南美洲的分布特征是低纬度的大陆西海岸,南北狭长延伸,跨纬度广,形成这一特征的影响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4)C地区远离赤道,但和赤道地区的自然带相同,请分析其形成原因。(2分)

高三地理普通班第一次调研答案

一、选择题答案

二、综合题

41.(1)(200m,250m)(1分)乙、丙、甲(1分)该地断层发育,岩石破碎易被流水侵蚀为谷地。(1分)(2)6、8月降水多,7月份降水相对少。(1分)

6月份受准静止锋的影响,阴雨天较多。(1分)7月份受副高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降水较少。(1分)8月份常受台风影响,多暴雨。(1分)

(3)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破坏植被等因素的影响,(1分)丁所处河流流域水土流失加剧,河流含沙量增加,(1分)泥沙在入海口沉积形成三角洲。(1分)

42.(10分)

(1)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频繁。(1分)

(2)热带草原全年高温、干湿交替(3分)

(3)热带荒漠带

大气环流,洋流(寒流),地形(山地)(4分)

(4)沿岸暖流增温;东南信风迎风坡,地形抬升,多地形雨。(2分)

2016年高考真题全国新课标1卷文综地理试题(高清重绘图)及详细标准答案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B.原产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4.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2020高三文综地理每日练3月25日

水冲玛瑙大多呈卵石状,磨圆度高,原岩以喷出岩为主,集中分布于河床与沙滩中。马哈赞加是水冲玛瑙的知名产地。某地理考察队为了探究水冲玛瑙的形成过程,按照图示路线从马哈赞加徒步到达甲地。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月份中最适合马哈赞加人工采挖水冲玛瑙的是() A.1月 B.4月 C.7月 D.10月 2.考察线路所经过的四城市中() A.马哈赞加年均温最高 B.甲市年降水量最少 C.乙市海拔高度最高 D.丙市年日照时数最少 华北地区果农利用杂草等物质覆盖果园,覆盖厚度为15~20 cm。果农每年将腐烂的物质埋入果园,然后继续覆盖,但覆盖时一般避开2~3月。据此完成3~5题。 3.果农覆草避开2~3月主要是为了 A.防止杂草生长B.促使雪水下渗 C.提高地表温度D.增大昼夜温差 4.果农在果园覆草对果树生长的有利影响是 ①增加地表植被②减少水分蒸发③提高土壤肥力④调节土壤温度⑤防止果树烂根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④⑤ 5.有专家认为,对于土质黏重的土壤不宜直接在表层覆草,需深翻后再覆草,深翻的主要作用是 A.防止水土流失 B.减轻土壤盐碱化 C.减少土壤水分下渗 D.减少土壤含水量 亚历山大群岛位于阿拉斯加东南部沿海,邻近阿拉斯加渔场。该群岛由1100个大小岛屿组成,是地壳下沉,海水淹没陆地,山顶露出海面而成。该群岛年降水量超过2000毫米,且全年分配均匀,岛上有陡峭的海岸和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温带雨林在某些方面与热带雨林相似,例如都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以及大量的野生动物)。下图是亚历山大群岛位置示意图。读下图,回答6~8题。 6.亚历山大群岛海岸陡峭的主要原因是 ①断层发育形成岛屿 ②长期受海浪侵蚀 ③风力侵蚀作用明显 ④山顶出露海面形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7.亚历山大群岛分布着茂密常绿的温带雨林,最主要的因素是由于 A.受沿岸暖流增温增湿作用 B.全年气候温和,位于西风带迎风坡,降水丰富 C.地处中纬度地区,温度适宜 D.夏季白昼时间长,光照条件充足 8.下列选项中最有可能成为亚历山大群岛支柱产业的是 A.水产品加工B.服装加工 C.仪表制造D.海滨浴场旅游 下图示意伏尔加河三角洲位置变化及里海海平面变化,结合相关知识,完成9~11题。

高三联合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

20 1 7年高考桂林市、崇左市联合调研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2页。 2.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3.答第Ⅱ卷时,请用直径0.5毫米的黑色字迹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做答。答在本试卷上无效。 4.第42、43题为地理选考题,第44、45、46题为历史选考题,请按题目要求从每科中分别任选一题做答,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题号后的方框涂黑。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荔枝属亚热带水果,对气候非常敏感,尤其冬季不耐冰雪霜冻。四川省东南部紧临长江的合江县(28°N)地处盆地边缘河谷,是我国种植荔枝纬度最高的地区,荔枝4月开花,7月成熟上市。据此回答1~3题。 1.合江县成为我国种植荔枝北界的自然原因是 A.紫色土发育成熟,土壤深厚肥沃B.紧临长江,水源充足 C.夏季光热充足,降水集中D.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影响小 2.与广西荔枝生产区相比,合江县荔枝生产应 A.利用劳动力优势,开垦山坡扩大种植规模 B.拓展网络销售渠道,提高荔枝价格 C.发挥生长周期较长的晚熟优势,实现错峰销售 D.依靠长江水运优势,打通外销市场 3.合江县所在地区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地盐碱化C.水体污染D.土地沙化 狐猴是排在世界濒危动物名录第一位的野生动物,已经被认为是最大的濒危种群之一。马达加斯加岛的孤猴已经完成了长达5500万年的进化历程。图1为该岛屿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4-6题。 4.影响R城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较低 B.气候凉爽 C.地形平坦D.水源充足 5.狐猴进化历程能够长时间完成的原因是该岛 A.与非洲大陆分离时间长B.人类开发的历史悠久 C.地理环境单一天敌少D.受自然灾害的影响小 6.狐猴集中分布区的自然环境特征是 A.气候终年高温少雨B.地势比该岛西部更加陡峭 C.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D.自然景观为热带草原 中华大地,特色小镇建设风起云涌,“特色”是小镇的核心 元素,独特的市场化运作机制是小镇持续良性运行的保障。读 浙江某特色小镇发展网络示意图(图2),完成7~8题。

2016年新课标Ⅲ地理高考试题word(含答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新课标Ⅲ地理试题 第Ⅰ卷 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目前,我国为保护棉农利益,控制国际棉花进口,国内的棉花价格约比国际市场高1/3;我国纺织行业工人工资一般为美国的1/4,是越南、巴基斯坦等国的3倍。我国一些纺织企业为利用国际市场棉花,在国外建纺纱厂,并将产品(纱线)运回国内加工。在我国同行业企业纷纷到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建厂的情况下,总部位于杭州的K企业独自在美国建纺纱厂。2015年4月底,K企业在美国工厂生产的第一批110吨纱线运至杭州。据此完成1~3题。 1.如果K企业将纺纱厂建在越南、巴基斯坦等国,利润比建在美国高,最主要的原因是越南、巴基斯坦等 国 A.离原料产地较近 B. 离消费市场较近学.科.网 C. 劳动生产率较高 D. 劳动力价格较低 2.K企业舍弃越南、巴基斯坦等国而选择在美国建纺纱厂,考虑的主要因素可能是 A.原料价格 B.劳动力价格 C.投资环境 D. 市场需求 3.该案例表明,随着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我国纺纱业已大幅度降低了 A.原料使用量 B.劳动力使用量 C.运输量 D. 设备费用 与2014年相比,2015年上海市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0.41万人,外来常住人口更是减少了14.77万人,这是20年首次出现的人口负增长,调查发现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主要流向上海周边的中小城市,上海市已制定“十三五”期间人口增长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的策略。据此完成4—6题。 4.导致2015年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近年来上海市 A.产业转型升级 B.食品价格大增 C.环境质量下降 D.交通拥堵加重 5.上海市减少的外来常住人口多流向周边中小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中小城市 ①服务设施齐全②承接了上海市转移的产业③适宜就业机会多④生态环境较好 A.①③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6.今后,上海市引进的产业从业人员将主要分布在 A.资源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 C.资金密集型产业 D. 知识密集型产业 图1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7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2020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必背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 农业生产特征: ①农业地域类型 ②农作物种类及分布 ③农业各部门结构(所占比重) ④生产水平(机械化水平、生产经营方式、专门化水平商品率) 1.自然地理特征: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河流、湖泊)、 植被(自然带) 2.地形特征: ①主要地形类型(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或河谷、冲 积扇、三角洲); ②地势——海拔高低、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倾斜方向、区域 极值(地势最高、低值); ③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 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 1.水库大坝建设选择在河流峡谷处原因:①地处峡谷处,利 于筑坝;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2.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某地的理由: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3.确定某地为盆地,判断理由: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 中间低,四周高。 4.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该地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5.盐度最高的是红海,原因:①地处副热带海区,降水稀少,蒸发旺盛.②周围是热带沙漠地区,缺少大河注入. 6.盐度最低的是波罗的海原因:①地处较高纬度,气温低, 蒸发弱。②周围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有淡水注入. 7.巴尔喀什湖东咸西淡的原因:①东部:地处内陆,降水稀少,蒸发旺盛;缺少河流注入.②西部:有河流注入,起稀释作用.③中部窄,不利于两边水体交换,造成两侧盐度差异较大。 高考地理必背答题模板 1.南极发现有丰富煤炭(北极地区埋藏丰富石油),说明:南 极(北极)地区曾经位于温暖湿润地区,森林茂密,后经大陆漂移 至此,这是板块构造学说的有力佐证. 2.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 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高考地理每日一练(3月20日)气候试题

每日一练(3月20日)气候试题 一般来说,凡主要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主要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气候类型区。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2)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涉及的基础知识和答题思路: 一般来说,凡主要受海洋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凡主要受大陆气团影响的地区,就带有大陆性气候的特点。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不同气候类型区。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夏季具有海洋性气候特征的地区是( B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⑥ C.②④⑤⑥ D.①②④⑤ (2)下图为世界某地气温和降水量图,该地可能位于上图中的( C )

A.③地 B.④地 C.⑤地 D.⑥地 涉及的基础知识或答题思路: 基础知识:气候类型的判断。 气候类型的判断分3个步骤: 型 答题思路: (1)由图中纬度的数值变化可判断此区域为北半球,由材料阴影部分冬季受海洋影响明显、图中阴影区域的位置(大陆西岸)及知识点各气候类型的分布和成因判断:③为地中海气候,①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推出②地为温带季风气候,④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⑥地为热带季风气候,⑤地为热带沙漠气候。(1)题干中强调的是夏季受海洋影响明显的地区,不难得出结论①②④⑥,②④⑥为夏季受海洋影响明显,①为全年受海洋影响明显,所以(1)小题选B。(2)小题也是气候类型的判断,就是图由气候类型分布图变成了气温降水示意图,考察同学们的读图能力。由图可知,该地各月气温都在15℃以上,属于热带;从降水量来看,全年降水量很少(注意纵坐标的数值大小),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所以(2)小题选C。

2021年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1)

2021年高三地理上学期阶段测试试题精选(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 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我国自然灾害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分布图,回答1-2题。 1.甲地区成为双最高值区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运动活跃,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B.石漠化面积广大,工业化水平高 C.水旱灾害频发,经济发展水平高 D.气候干旱,城市化水平高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致灾指数和成灾指数成正比 B.自然环境过渡地带致灾指数较高 C.乙地为最低值区,生态环境良好 D.丙地成灾指数高,不适宜农业发展 图Ⅰ为xx年10月30日由卫星所拍摄意大利西西 里岛某灾害发生后第4天的影像,图Ⅱ为该地区的等高 线图。回答3~5题。 3.据图判断,该灾害最可能是() A.森林火灾B.火山喷发 C.龙卷风D.沙尘暴 4.此图所示灾害发生区盛行风向是() A.西南风B.东南风 C.东北风D.西北风 5.图片说明,在灾害监测中() A.遥感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B.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C.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发挥巨大作用D.雷达导航技术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荒漠化是在包括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多种因素的作用下产生和发展的,是一种土地退化现象,被称作“地球的癌症”。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土地面积较大、危害较严重的国家之一。 据此回答6~8题。 6.土地荒漠化造成的危害有() A.地质灾害频次增多,土壤盐渍化加剧 B.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加剧 C.土地生产能力下降,植被荒芜 D.臭氧层破坏,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7.我国的荒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 A.西北、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地区 C.华南、西南地区D.东北、东南地区 8.防治荒漠化最有效的途径是() A.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B.恢复荒漠化区自然植被,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海南卷 解析..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海南卷) 地理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Ⅱ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 本卷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约12°S-26°S)于1991年开设免税工业区,吸引国际投资,产业以纺织、普通服装制造为主。1997年,我国某羊绒企业在该免税工业区投资办厂,生产羊绒衫等纺织品,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据此完成1-3题。 1.除政策优惠外,马达加斯加吸引国际纺织、服装类企业来投资办厂的主导因素是 A.交通 B.劳动力 C.资源 D.技术 2.导致马达加斯加对羊绒衫几乎没有市场需求的主要因素是 A.居民收入 B.文化传统 C.国家政策 D.气候 3.当时,我国该羊绒企业在马达加斯加兴办工厂,主要目的是 A.增加产品销量 B.接近消费市场 C.提高设计水平 D.增加当地就业 【答案】1.B 2.D 3.A 【解析】 3.相比我国,马达加斯加的设计水平不高。我国在马达加斯加办厂,由于“产品直接面向欧美市场”,会远离了部分消费市场;可以增加当地就业,但不是主要目的。从材料提取信息“当时欧美对进口我国的羊绒衫等纺织产品设置配额,而对产自非洲的同类产品没有此限制”说明我国在该地兴办工厂的主要目的是增加销

高考地理提分秘籍——大题答题模版(超全面经典打印版)

高考地理万能答题模板(超级全面打印版) 一、答题总纲: 1.审题干(审“考查方式”、审“考察内容”);2.定思路(构建答题模板);3.整语言(地理术语、要点顺序) 二、具体解题思路如下: 1.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明确试题的考查意图、方法,精准审题是目的。 (1)审“考查方式”,明确回答问题方式,注意关键词,如:描述、指出、简述、分析、说明等。 (2)审“考查内容”,明确考什么。 ①审“空间”,明确图示地区在哪儿。②审“内容”,明确有什么,如:地形区的分布状况、河流流向、水文特征、年降水量分布特点、农业生产、自然因素、改造利用方式、社会经济因素。③审“时间”,明确“在何时”,如:近10年来等。④其他:要注意限制性、转变、原因等通用语言。 2. 根据材料、设问,参考分值等,运用所学知识与技能等,确定答题思路。 (1)调:有而优(高质量的知识、技能贮备是关键)。 (2)用:结合具体情况(资料、设问、分值等),调用或建构答题思维模板。 3. 组织语言,全面简洁、准确科学、逻辑清晰地加以描述。 (1)要点全面:不遗漏、无多余(2)顺序合理:先主要后次要;先自然后人文 (3)富有逻辑:有因有果、先因后果(4)点面结合:提出论点、结合实际 (5)地理术语:使用地理专业词语-地理名词(6)简洁精炼:不啰嗦、不重复 (7)书写工整:格式整齐,不涂画(8)格式整齐:编“序号”或用“分号”(分点作答)三.一定切忌: 1.针对一点,反复啰嗦 2.违背地理原理违背该地状况 3.自然和人文混杂不清 4.前后矛盾,不通顺 5.“口头语”、“大白话” 6.书写凌乱,字体潦草,错别字 四.特别提示 1.地理综合题常规答题思路整理: (1)成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2)条件(有利条件、不利条件)(3)影响(正面影响、负面影响)(4)区位(自然、社会经济条件)(5)效益(经济、社会、环境)(6)措施(生物、工程、技术)(7)评价( 积极、消积) (8)要素(总量、结构) (9)重大工程意义(两端、中间)或(政治、经济、民族、国防)

2020高三文综地理每日练3月24日

气耕法,即在有空调设施的温室内种植植物,植物根部暴露在空气中,每隔5分钟自动喷洒含营养物质和肥料的水,不喷农药的耕种技术。新加坡是世界上第一个以气耕法种植新鲜蔬菜并供应市场的热带国家。用气耕法种植不仅比传统的土耕法节省土地,而且水可以循环使用。据此回答1~2题。 1.新加坡用气耕法种植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土面积狭小,水资源匮乏 B.种植的蔬菜营养而安全 C.属于热带雨林的岛屿国家,水资源丰富 D.科技力量雄厚,资金充足 2.当前气耕法没有大规模推广的原因是( ) A.气耕法受自然因素限制太多 B.产量小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 C.需要劳动力多且工资成本高 D.投资大且技术要求高 智能无人餐厅是一种集智能点餐、智能推荐、服务通知、自助取餐、自动代扣、用餐评价于一体,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就餐场所。它既不依赖于服务员,也不用纸质菜单。据此完成3~5题。 3.无人餐厅的出现,主要依赖于 A.地理信息技术的完善 D.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C.小众群体的尝鲜意识 D.金融网络技术的进步 4.无人餐厅与传统餐厅相比的优势是 A.菜品种类更加繁多 B.消费方式更加便利 C.进货渠道更加多样 D.区位选择更加灵活 5.有人提出今后要在线下开设10万家智能无人餐厅,若该设想得以实现,则 ①第三产业智能化得以实现 ②餐厅运营效率得到提升

③智能支付监管要求提高 ④无人餐厅不再需要工作人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19年1月1日,济南首条地铁1号线正式开通,筹建地铁二十年的“泉城”终于进入了地铁时代。读济南市地铁线路规划简图,完成6~7题。 6.济南市现有的高铁枢纽站最可能位于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7.济南首条地铁线选在城区外围的主要原因是( ) ①节约城市用地②引导城市空间“西进”发展③为保护泉水积累经验④外围客流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暑假期间,家住中国M地的小丹跟随旅游团乘大巴到N地观光旅游,旅游大巴日出时出发,日落时回到出发地。下图为旅游大巴的出行路线示意图。据此完成8~9题。 8.出发与返回时,小丹的座位分别位于客车前进方向的右侧、左侧,为避免阳光照射,小丹( ) A.去N地途中,全程要拉上窗帘 B.去N地途中,全程不需要拉上窗帘

2012高中地理自然灾害试题练习题 高考试题 参考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练习题 1. 下列地理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A .太平洋海底火山爆发 B . 2006年 3月重庆开县天然气泄漏 C . 1976年唐山大地震 D . 2005年吉林化工厂爆炸导致松花江污染 2. 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②洪涝③地震④风暴潮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2006年 3月 27日下午 4时 45分, 太旧高速公路 (太原至旧关太原到阳泉段寿阳县境内的一百米左右路基出现沉陷,至当晚七时左右,坍塌地段路基整体外移,长度约一百五十米,最大深度约五米,路基大塌陷,致使交通处于瘫痪状态。太旧高速公路是山西省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已经平安运行十年之久。据此回答 3-4题。 3. 关于此次事件原因的分析,你认为最可能是( A .该路段地基出现滑坡现象 B .该地发生了地震,导致泥石流 C .该建设项目是标准的“豆腐渣工程” D .台风的影响导致洪水冲垮路基 4. 关于对该事件处理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立即抢修路面,保证交通畅通②启用交通应急预案,疏导公路交通③查找塌陷原因,然后再整修路面④宣布废弃该公路,重新修建新的一条高速公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2005年高考广东卷 2004年 12月 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使沿岸若干国家遭受巨大灾难。回答 5-6题。 5. 这次海啸产生的原因是(双选 A .特大风暴潮引起的 B .印度洋洋底大地震造成的 C .海平面上升造成的 D .板块移动岩层破裂引发的 6. 对海啸灾害,合理有效的防灾减灾措施是(双选 A .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 .将人们迁离海岛和沿岸居住 C .增高海岸堤防围海造陆 D .在海岸复种红树林保护海岸 下面是世界最大的再保险公司——慕尼黑再保险公司对全球 20世纪后 50年的特大自然灾害作出的统计,根据表格判断 7~9题。 7.关于 20世纪后 50年自然灾害的发展趋势,正确的叙述是( A .由于战争和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来越大 B .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越大,死亡的人数也越多 C .自然灾害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增大 D .发展中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增大,发达国家因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减少 8. 20世纪后 50年的自然灾害中,危害范围最大的是(

2016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

2016高考地理简答题答题技巧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五步操作程序: (1)细审“题干”。抓住“关键词”和“修饰词”、“限定词”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

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2018届高三地理综合题每日一练(1)(重新绘图)

2018届高三地理综合题每日一练(1)(重新绘图) 1.(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油菜是喜冷凉,耐贫瘠、可肥田,种子发芽的最低温度4—6℃。油菜是中国最为重要的油料作物,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集观赏、蜜源、经济作物于一身。菜籽油是我国传统的食用油,占国产植物油总量的40%以上,目前,我国进口植物油已占消费总量50%。油菜茎叶药用价值高,有防癌抗癌等功效。目前,我国油菜各生产环节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油菜成熟后易裂开,难以机械化收割。北方地区和长江流域是我国两个重要的油菜种植基地,但两地花期有很大的差异。下图为我国油菜优势种植区域分布示意图。 (1)试推测我国北方与长江流域油菜开花时间的差异,并分析原因。(8分) (2)说明我国内蒙古油菜种植区的有利自然条件。(4分) (3)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种植油菜的社会经济条件。(6分) (4)为提高油菜种植的经济效益,请提出可行措施。(6分) (1)北方油菜开花约为7—8月,长江流域为3—4月(2分);长江流域开花时间早于北方(2分)。 原因:北方地区纬度高,气温低,冬季寒冷,油菜主要为春油菜,播种晚,开花时间也相对较晚(2分)南方油菜纬度较低,气温较高,播种早,开花时间相对较早(2分)。 (2)气候条件:晴天多,日照强,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增加油分的积累(2分); 土地条件:土地面积广,种植区地形较为平坦(2分)。 (3)人口密集,劳动力较多(2分);菜籽油市场需求量大(2分);靠近消费区运费低(2分); 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2分)。(任答3点,共6分) (4)发展油菜花观光农业产业;推广蜂业养殖,研发药用、保健产品;培育良种,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研制耕作、收获农机,推广机械化,提高生产效率。(每点2分,共6分)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迪拜杰贝勒阿里人工港以棕榈树为设计原型,年货柜吞吐量在1000万吨左右。该港是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港口,建有65个泊位,跨度达15公里。整座岛屿就是一个巨大的避暑胜地和游玩天堂,总共能容纳6万名居民。岛上建设有1.2万栋私人住宅和1万多所公寓;还建有一个水下酒店、一栋世界上最高的摩天大楼、一处室内滑雪场和一个与迪拜城市大小相当的主题公园。该港口建设使迪拜的海岸线增加了720公里。 下左图为阿联酋位置图,下右图为杰贝勒阿里人工港示意图。

自然地理测试题及答案.

高三地理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等高线地形图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地形地貌,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右图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点是() ①以丘陵、下原为主 ②中部高,西南、东北低 ③以平原、盆地为主 ④中部低,西南、东北高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图中两条虚线所在的地形部位分别是 () A.山脊、山谷 B.山脊、山脊 C.山谷、山脊 D.山谷、山谷

2013年3月5日,太阳剧烈活动,产生了巨大的发光现象;太阳表面还催生了一团炽热气体,该气体以每小时322万公里的速度向火星挺进。结合图丈资料回答小题。 3.图文资料中显示的太阳活动类型,主 要是() A.黑子和耀斑 B.黑子和太阳风 C.耀斑和日珥 D.耀斑和太阳风 4.伴随着太阳的剧烈活动,不可能产生的 影响是() A.全球降水异常 B.影响固定电话通话信号 C.自然灾害频率增加 D.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全球变暖会对全球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5.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界线的变化最可能发生的是() A.高山雪线的海拔高度下降 B.高山的森林、草原界线海拔高度不变 C.水稻、小麦生长分界线向低纬度推移 D.橡胶、甘蔗栽培北界向高纬度推移

6.若全球变暖加剧,下列地理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是() A.高纬大陆上冬季高压势力增强 B.低纬海区台风强度增大 C.中纬内陆地区干旱面积减小 D.全球水旱灾害发生频次降低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图,回答问题。 7. 如果该图为在热力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 面,则() A.E处气温比H处高 B.F处气压比G处低 C.气流②自西向东运动 D.气流①从高压流向低压 8. 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 A.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 B.环节②使地表崎岖不平 C.环节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盐度降低 D.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 9. 如果该图为世界洋流模式,洋流②为寒流,则() A.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 B.该环流在北半球 C.洋流③沿岸有渔场 D.洋流④为赤道逆流 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完成下列各题。

2016年高考试题(地理)新课标Ⅱ卷-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Ⅱ卷) 地理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庄园经济是一种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的经营组织模式。某县生产的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该县茶企业通过整合特色山水,建设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的现代茶庄园。据此完成1-2题。 1.发展庄园经济的前提条件是当地拥有 A. 丰富廉价的劳动力 B. 知名品牌的农产品 C. 发达便捷的交通网 D. 高精尖的技术水平 2.与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的突出优势是 A. 品牌更多,环境更优 B. 市场更广,产品价格更低 C. 产品更多,效益更高 D. 投入更少,生产成本更低 【答案】1.B 2.C 【解析】 2. 结合材料和问题,对比传统的茶园相比,现代茶庄园突出优势是品牌一个(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产品更多,效益更高,产品价格更高,投入多,生产成本高。传统的茶园的产品主要以茶叶为主,现代茶庄园以茶为中心,延长了茶的加工、储藏、销售等各环节,增加了产品种类,同时还结合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茶文化发展旅游业,增加了农业的经济效益。 考点:本组题考查“庄园经济“的发展条件和优势。现代农业的发展变化。 【名师点睛】本组题以“庄园经济”为背景材料,考查现代农业向工业化经营模式转变的条件及优势影响,同时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和知识迁移应用能力。解决第一小题要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农业资源”及“优质铁观音茶获得“中国地理标志”认证”建设的现代茶庄园,说明庄园的建设首先要有市场认可的优势特色农业资源,在此基础之上才可以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产业链,发展文化、旅游和其他产业,形成现代茶园。第2小题从材料的“庄园经济实现农业资源聚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多元化、管理企业化、建设生态化”“集茶种植、茶叶加工储存、旅游和文化为一体”等关键词语中都可以分析出产品种类增多,产业经营多元化,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大提高。无论第一小题还是第二小题,结合材料,分析材料,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是最简单有效地解题方法。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某国外转移,图1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高三语文每日一练15(附答案)

高三语文寒假每日一练(15)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9年4月,巴黎圣母院起火的消息掀起了一阵波澜。一场大火来势汹汹,有800多年历史的巴黎圣母院遭严重损毁。2018年9月,一场持续整晩的大火使巴西国家博物馆几乎毀于一旦。这些的教训提醒我们,人类历史中的文化古迹有可能会消逝。文化保护是一场同时间的赛跑,因为随着时间推移,那些的文物都不可避免地日渐老化。保护,意味着老与新的巧妙结合。(),使文化记忆得以传承,这是历史的使命,每一代人。文化保护工作要凝聚社会共识,让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形成合力。有些损毁或许无法避免,但有没有对保护工作,结果会大不一样。如果巴黎圣母院在翻新工程伊始,就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火情有所警惕、建立预案,或许我们今天目睹的会是另一番场面。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限制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活力注入源源不竭。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沉重留传义不容辞全力以赴 B.沉痛流传义不容辞全神贯注 C.沉重流传责无旁贷全神贯注 D.沉痛留传责无旁贷全力以赴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 B.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 C.在过去与未来的往复行进中,我们应最大可能地重新激活文物 D.文物应最大可能地被我们重新激活,在未来与过去的往复行进中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延缓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B.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文物衰老,使文化延续的活力源源不竭。 C.文化保护虽然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D.虽然文化保护并不追求绝对性,但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文物损毁和延缓文物衰老,为文化延续注入源源不竭的活力。 二、名篇名句默写 4.(1)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两句描绘出山间朝暮的变化,语言精练,对比鲜明。 (2)《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作者“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和。 (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运用典故来表现诗人对故人不再,世事沧桑的感叹。

高三自然地理试题

高三自然地理试题. 高三年级自然地理月考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

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相

应的位置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I卷 本卷共40个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图中等高距为500米,瀑布落差为147米,回答下列1-2题。页 20 共页 2 第高三地理.

1.在山峰上无法观测到 C. ③A. ① B. ② D. ④2.湖泊附近河岸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C. 2165米米 B. 1989米A. 1676 米 D. 2438如图示意北半球某地的太阳高度日变化,据此完题。成3~4

.该地的地理坐标是3 B. 30°E,180°E,70°N A. 73°26′N,180°D. C. 30°E,70°N 73°26′N.若不考虑天气因素和建筑物的遮挡,该日沧州一 4 天中建筑物窗户受阳光照射的情况正确 的是南、北向窗户有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没有A. 阳光照射东、西向窗户有阳光照射,南、北向窗户没有B. 阳光照射东、西、南、北向窗户均可受到阳光照射C. 页 20 共页 3 第高三地理. D. 只有东、西、南三面的窗户可受到阳光 照射 下图中甲、乙、丙、丁代表岩石类型,箭头①~④表示地质作用。读图,完成第5~7题。

2016年高考全国卷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完成1-3题。 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瓷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 C.劳动力素质高 D.国家政策倾斜 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 B.原材料枯竭 C.市场需求减小 D.企业竞争加剧 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 B.劳动力成本低 C.产业基础好 D.交通运输便捷 自20世纪50年代,荷兰的兰斯塔德地区经过多次空间规划,形成城市在外,郊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城镇之间设置不可侵占的绿地,四个核心城市各具特殊职能,各城市分工明确,通过快速交通系统连接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近20年来,该地区城镇扩展程度小,基本维持稳定的城镇结构体系。据此完成4-6题。 4. 兰斯塔德地区通过空间规划,限制了该地区各核心城市的 A.服务种类 B.服务等级 C.服务范围 D.服务人口 5.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 A.技术创新 B.空间集聚 C.市场拓展 D.产品升级 6. 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可以 A.提高乡村人口比重 B.降低人口密度 C.促进城市竞争 D.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位置的变化,图1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在任一条贝壳堤的形成过程中,海岸线 A.向陆地方向推进 B.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稳定 D. 反复进退 8.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形成新的贝壳堤 B.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形成河口三角洲 D.迫使河流改道 9.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2018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版

2017高考地理答题万能模版【简答题】 一.综合题分析方法和技巧 1.五步操作程序: (2)列出“模板”。(见下面的常见模板) (3)仔细“筛选”。根据限定词筛选;根据所在地区筛选;根据地理事物特性筛选;根据题目提供的材料筛选。 (4)酝酿“语言”。“先自然,后社会经济”;“先主要,后次要”;“先自身原因,后其它原因”;(先主后次、先上后下、先内后外) (5)书写答案。“地理语言(避免大白话)”、“套装语言(不用自造语句)”、“逻辑语言(不得互相矛盾)”、“精炼语言(不要同样意思,反复罗嗦诉说)”、“一语中的(语言不绕弯子)”。 二.综合题的常见答题模板 ☆地理位置分析:绝对位置+相对位置 1.海陆位置; 2.经纬度位置; 3.大洲交界或国界位置; 4.交通位置(重要海峡、铁路枢纽、港口); 5.经济和军事位置; 6.相邻地区(经济发达区) ☆描述某地的地形特点:①以什么地形为主(五大类地形)②地势起伏(大、小)③地势特征(哪里高哪里低)。 ☆描述某地的地势特点:哪里高,哪里低。或地势起伏大或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某地地形分布特点:描述哪个方位是什么地形即可。(注意和第1种问题的区别) ☆判断地形地势的依据:①等高线的分布②河流流向③水系的形状(向心状即盆地,放射状即山地) ☆我国一些地形区的地貌(地形)特征:①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②云贵高原:崎岖不平③内蒙古高原:地面坦荡④黄土高原:支离破碎、千沟万壑。⑤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 ☆分析某区域地形地貌成因:

(1)流水的侵蚀:黄土高原地貌、河流峡谷(V形谷如三峡)、瀑布、丹霞地貌(广东)。 (2)水对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的溶蚀和侵蚀作用:喀斯特地貌(桂、贵、云)。 (3)流水的冲积(堆积或沉积)作用:平原、冲积扇和三角洲和崇明岛(冲积岛) (4)风力的侵蚀作用:风蚀蘑菇、风蚀洼地、风蚀城堡、戈壁、雅丹地貌(新疆)。 (5)风力的沉积作用:沙丘(沙漠)、黄土高原。 (6)冰川的侵蚀作用:挪威的峡湾(U形谷、冰斗、角峰)和五大湖,欧洲的许多湖泊(千湖之国芬兰的湖泊)。欧洲的地形 (7)地壳断裂下陷,形成地堑:渭河谷地、汾河谷地、鄱阳湖、贝加尔湖、坦葛尼喀湖、死海、台湾海峡等。 (8)岩层断裂上升(块状山):泰山、庐山、华山等。 (9)板块相撞:高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和高大年轻的高原(如青藏高原)、海沟、地震、太平洋中的岛弧。 (10)板块张裂,地壳下陷:东非大裂谷、红海、死海、约旦河谷、大西洋。 (11)由珊瑚的遗体堆积而成(珊瑚岛):马尔代夫、南海诸岛、太平洋诸多岛屿、大堡礁。 (12)由火山的喷发物堆积而成(火山岛):夏威夷群岛、小安的列斯群岛等。 (13)背斜成谷: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岩层易被侵蚀。 (14)向斜成山:向斜槽部的岩层受挤压,坚实不易被侵蚀。 (15)渭河平原的成因:地壳断裂下陷,流水的沉积作用。 ☆影响气温的因素: 1.纬度高低(决定因素)。具体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 2.地形地势。阴坡阳坡,海拔高度 3.海陆位置:距海远近,大陆性海洋性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大气环流和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 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 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 ☆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规律: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与纬度、季节、天气情况及地表性质等有关。 ①.气温日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小。 原因:纬度越高,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越小。 ②.气温日较差与天气的关系:阴天比晴天日较差小。 ③.气温日较差与海陆的关系: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小。 ④.气温日较差与海拔的关系:山顶的气温日较差比山下平原小;高原山地地区,则海拔越高,日较差越大。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之差,称为气温年较差,或称气温年振幅。其大小与纬度、海陆分布等因素有关。 ①.气温年较差与纬度的关系:纬度越高,年较差越大。 原因: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越大,昼夜长短的年变化越大,因而气温的年较差越大;低纬相反。 ②.气温年较差与海陆的关系:离海越远,年较差越大。 原因:陆地比海洋的热容量小,夏季升温快,温度比海洋高;冬季降温快,温度比海洋低,因而气温年较差比海洋大。沿海受海洋的影响较大,比内陆年较差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