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的地理差异和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中国的地理差异和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中国的地理差异和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中国的地理差异和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中国的地理差异和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

【自主梳理归纳】——课前填写落实梳理归纳

一、北方地区

1.地形区

图中的a 、b 、c 。

2.气候:大部分属于气候。

(1)从温度带来看,东北三省大部分属于,华北平原及黄土高原属于。

(2)从干湿地区来看,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属于,其余大部分属于。

3.资源:图中的d 铁矿,e 煤矿,f 油田,g 油田。

4.城市:图中的h ,i 。

5.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线。

6.工业:主导工业部门:城市g 工业,h 工业。

【注意提示】三江平原纬度高,蒸发弱,属于湿润地区;长白山地区处于夏季风迎风坡,降水丰富,同时蒸发量小,属于湿润地区。

二、南方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a (山脉),b (山脉)。

2.河流:图中的c 江,d 江。

3.城市:图中的e ,f 。

4.交通:连接上海至昆明的东西向铁路干线有;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是

线。

5.工业:主导工业部门:城市g 工业、h 工业;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工业基地。

三、西北地区

1.地形

特点:以和为主

分布:图中的a 高原,b (山脉),c 盆地

2.气候:最典型的特征是。

3.农业:图中代表的灌溉农业区字母:d 平原,内蒙古高原牧场属于牧场,新疆牧场属于。

4.资源:本区具有全国意义的资源有。

5.城市:e 、f 。

6.交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经过本区。

四、青藏地区

1.地形区:图中的a 山脉,b 山脉,c 山脉。

2.河流:图中的d ,e ,f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三江”是

指。

3.城市:g ,h ,i 。

4.交通:西宁至拉萨的铁路是铁路。

5.农业:本区种植业主要分布于。

【答案】祁连巴颜喀拉唐古拉

金沙江怒江澜沧江长江、黄河、澜沧江

拉萨格尔木西宁青藏藏南谷地和湟水谷地

五、省级区域

1.北京

(1)政治、文化中心及国际交往中心。属气候,从西北出居庸关,可进入高原,南面是黄淮海平原。

(2)历史悠久的古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颐和园、天坛等先后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3)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积极发展,建设人与环境和谐共处的城市环境。

3.台湾省

(1)范围:包括台湾岛及图中的a 、b 等许多小岛屿。

(2)城市:台湾主要的城市有:c 、d 。

(3)资源: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东南海上的明珠”、“亚洲天然植物园”。产量居世界首位。

(4)经济:重点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形成“”型的经济。

【答案】澎湖列岛钓鱼岛台北高雄樟脑进口—加工—出口

六、省内区域

1.珠江三角洲

(1)图中的城市:a ,b ,c ,核电站:d 。

(2)对外开放的前沿。1985年,整个珠江三角洲被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3)外向型的经济。全球最大的电子和日用消费品生产出口基地之一。

(4)城镇的发展。形成了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基础设施用地和农业用地交错分布的土地利用景观。

【答案】广州深圳珠海大亚湾

2.西双版纳

七、跨省区域——长江沿江地带

1.图中的河流:a ,b ,c

城市:d ,e ,f 。

2.沿江地带的纽带和辐射作用。以长江为轴线的沿江地带与,以及西部广大地区,构成“H”形格局。

【答案】岷江汉江赣江攀枝花长沙南京沿海经济带

3.沿江地带的工业

【答案】钢铁、轻纺电力、冶金钢铁、煤炭

【设臵问题思考】——提出问题发散学生思维

1.华北平原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原因是什么?

2.同处内陆为什么塔里木盆地为干旱地区而准噶尔盆地为半干旱地区?

3.青藏地区气候高寒而青稞、小麦单产高的原因是什么?

4.台湾“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特征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新疆瓜果特别甜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思考答案】

1.(1)春季气候干旱、蒸发旺盛;(2)土壤疏松、土壤水分容易蒸发;(3)地下水位高,水容易从孔隙中蒸发,使盐分在土壤表层积聚;(4)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地下水水位升高。

2.塔里木盆地处在天山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之间,四周高山海拔为4 000米~6 000米,不利于水汽的进入,降水稀少,形成干旱地区,盆地内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我国最大的沙漠、世界最大的流动沙漠;准噶尔盆地西北方有许多隘口,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能进入盆地,带来一定的降水,形成半干旱区。,

3.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因而太阳辐射强。白天,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地面增温快,近地面气温迅速上升,有利于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制造较多的营养物质;夜晚,近地面气温迅速下降,农作物的呼吸作用减弱,消耗的营养物质少,有利于营养物质的积累,使西藏的青稞、小麦等农作物高产。

4.台湾的自然资源丰富,但由于岛内市场狭小,以及其他方面的原因,自上世纪60年代后,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成成品后再出口,经济发展迅速。

5.新疆多为沙漠地区,气候大陆性强,太阳辐射强,气温日较差大。白天气温高,光合作用强,合成有机质多;夜晚气温低,呼吸作用弱,消耗的有机质少,有利于有机质积累。

【突破核心考点】——课堂讲解重点难点突破

考点一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

【归纳总结】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由于纬度差异,形成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1.环渤海工业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1)存在问题:高新产业发展不足;工业产品类型单一;技术落后;污染严重;淡水资源不足。

(2)解决措施: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产品类型,加强技术改造;防治污染,保护生态环境。2.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地理差异

【例1】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两地植被差异为( )

A.①地为落叶阔叶林,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B.①地为荒漠,②地为常绿阔叶林

C.①地为草原,②地为落叶阔叶林 D.①地为常绿阔叶林,②地为雨林

(2)图示地区内的河流( )

A.一年两次汛期 B.以高山积雪融水补给为主

C.通航能力强 D.分属黄河和长江两大水系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判断34°N附近为秦岭,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故②为常绿阔叶林,而分界线以北的①地为落叶阔叶林。第(2)题,秦岭—淮河一线为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分界线,以北属黄河水系,河流流量小,通航能力弱;以南为长江水系,水量大,通航能力较强。

【答案】(1)A (2)D

考点二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归纳总结】

1.西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区,干旱的气候特征对河流、植被以及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图:

2.高寒是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其自然景观的形成及人类活动受其影响较大,如下所示:

【典题探究】

【例2】下图表示我国局部区域,读图完成(1)~(3)题。

(1)关于图中省区的正确叙述是( )

①春季频繁影响我国的沙尘暴,其风沙多源于哈萨克斯坦、蒙古国以及c、e两省区

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干旱③该区域常规能源缺乏,但太阳能丰富④f省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丝绸生产基地

A.①③ B.①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关于a、b两省区的正确叙述是( )

A.晴天多,日照长,但气候高寒,农作物单产低

B.农田、村镇、城市主要分布在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C.河流①地处亚欧板块内部,其下游流入缅甸

D.由于海拔高,降水少,因而湖泊稀少

(3)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往东的广大地区被称为“西藏的江南”,其气候成因是( )

①纬度较低②位于喜马拉雅山北坡③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较低的谷地,受地形雨影响显著

④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带来大量降水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考点三四大地理区域的对比

【归纳总结】

(2)在复习掌握四大地理区域时,一定要联系所学知识,如我国的地形、气候、工农业的分布、交通等;更要抓住各区域独特的特征,从而“牵一发而动全身”。

【例4】下图为2008年底我国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面积、人口、GDP 百分比统计图(不含港、澳、台地区)。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个地区中人口最少的是 ( )

A .北方地区

B .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

D .青藏地区 (2)四个地区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 ( )

A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B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C .南方地区、北方地区、青藏地区、西北地区

D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解析】(1)青藏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相比,人口最少。(2)根据图中信息,结合四个地区人口及面积的比例可以估算出,四个地区按人口密度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答案】(1)D (2)

A

考点四 省级区域台湾省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发展 【归纳总结】

从台湾和新疆两省的地形、气候、水文、交通、农业、工业等方面入手,分析两地发展的优势和限制条件,以及经济发展特征。

台湾和新疆,一个在东南,一个在西北;一个是最大的海岛,一个是最大的内陆省区。两者自然环境特征差异明显,区域发展差异大。显著的地域特色,决定了这两个省级区域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6.下图为我国某山脉大气环流剖面模式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示山脉是我国的( )

A.祁连山 B.天山 C.阿尔泰山 D.贺兰山

(2)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是( )

A.森林 B.草原 C.灌木丛 D.荒漠

(3)甲、乙、丙、丁四地中,可以作为当地牧民夏季牧场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考点五省内区域、跨省区域的区域发展

【归纳总结】

1.珠江三角洲优越的地理位臵及其经济

2.西双版纳的旅游业

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傣家竹楼是一

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

3.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及治理

【方法技巧】

(1)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有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华北平原北部及东南丘陵等地区。这些地区水土流失严重的主要自然原因有:①植被少,地表裸露;②在季风区中,降水集中、多暴雨;③地形以高原、盆地和丘陵为主,坡度大。

(2)歌诀记忆华南的地理知识

①经济发展快

京广京九线,粤海广深线,惠州荔枝香蕉甜。珠江三角洲,杂基鱼塘看,果蔬花卉肉乳禽蛋。青山绿水,美丽的华南,改革开放美名传。

前店后厂,不同角色当,你接订单来我加工产品。纺织服装,电子电器,食品医药日用品玩具。金融商贸,房地产通信,还有旅游等第三产业发达。

②城市化水平高

工业化推动力,城市化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经济收益好。

③问题与对策

污染加重,缺水也严重,开发过度,人地矛盾尖锐。治理污染,保护环境,优化产业结构,搞好城镇规划。产业升级,环境优美,人地和谐是发展方向。

【例6】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镇企业的发展涌现出三种模式:苏南模式、珠江三角洲模式、温州模式。

材料一:

材料二:苏南模式的特征是以集体经济为主要体制,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带动经济全面发展。珠江三角洲模式是以中外合资企业为起点,聚集海内外的资金人才,通过市场导向,实行进口替代策略,生产“国产洋货”,

带动整个区域的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温州模式的特征是以个体经济、家庭经营为起点,以股份合作制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核心,以小商品生产为主导。

材料三:温州的乡镇企业分布有一个显著特点:同一行业或同一产品成片发展,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品”的区域经济格局。在专业村、专业乡的基础上形成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同一个专业商品产销基地中,多家企业同时生产同一种面向市场的最终产品,企业间互不联系。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所示地域乡镇企业发展的有利区位条件是什么?

(2)图b所示地域与a、c两地相比较,促使该地区乡镇企业实施这种发展模式的主要区位优势条件是什么?

(3)图c所示地域的企业区位,按投入的要素看,多属___________指向型工业;该地产品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据相当大的份额,而且在国际市场也占重要位臵,其最主要的优势是。

(4)2008年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过a、b、c三个地区商品出口都受到影响。请结合材料三及意大利东北部和中部新兴工业发展的经验,谈谈你对我国乡镇企业应对措施。

考点六跨省区域——长江沿江地带的发展

【归纳总结】

长江是长江沿江地带的生命线,长江的航运、发电、水资源及流域内丰富的矿产资源,使长江上、中、下游不同区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流域发展之路。

【方法技巧】

长江沿江地带主要的城市及南北向铁路干线

9.长江沿江地带既是我国工业发达地区,也是自然灾害频发地区。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A.①——汽车工业

B.②——电力工业

C.③——煤炭工业

D.④——钢铁、轻纺工业

①流域内降水集中,所有支流同时来水②上游滥伐森林,中游泥沙淤积加剧③围湖造田,中游湖泊调蓄

能力减弱④沿江工业发展,江水污染严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1)D (2)B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知识结构图

中国地理知识纲要 (结合地图册及教材配套使用) 一中国地理概况 1-位置范围和行政区划 位置:半球、温度带、纬度带位置;海陆位置;经纬度位置。 范围:四至(东南西北),陆地面积、海洋面积。 相邻地理单位:陆上邻国(14),海上邻国(6),邻海(4个),岛屿。 行政区划:行政区划制度(省县乡),34个省级行政区的全称、简称、省会、轮廓。省区之最。2-人口分布和民族特征 人口: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人口分布特征(人口分布不均衡,以黑河腾冲一线为界,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人口问题(详见必修二)。 民族:民族构成、民族分布特点。主要少数民族分布地区、风俗习惯。 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二中国自然地理特征 1-地形 中国地形地势总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主演地形区: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三大丘陵——概况和特征。 主要山脉:走向,位置,意义。 地形特征对我国的影响:对气候、对河流、、、 主要地质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火山——分布地区及成因。 地形地势答题模板:地形:以**为主;地势:**高**低;地貌特点。 2-气候 中国气候总特点: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气温特点:夏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夏季风) 冬季——特点及其原因(太阳辐射量、冬季风) 中国降水特点:时间分布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南北方差异、中国降水量图解读。 中国温度带:主要温度带——分布地区、农业生产特色。 中国干湿区:划分依据、分布地区。 中国雨带:移动规律、移动原因。 主要气象灾害:分类、多发季节、成因、分布特点。 气候特征答题模板:气温特点、降水特点、气温降水的季节差异大小。 3-河流湖泊 基本概念:内外流河、区,水文特征,水系特征,内外流区分界线。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院校: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名称: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长江三角洲与珠江三角洲区域竞争力比较分析 学期:2012-2013第一学期

目录 摘要---------------------------------------------------------3 1.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 1.1交通枢纽作用-----------------------------------------------3 1.2增长极作用-------------------------------------------------4 1.3支撑经济总量的中流砥柱作用---------------------------------4 2.经济竞争力的比较分析------------------------------------------4 3.城市群发展竞争力的比较分析------------------------------------5 3.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发展现状----------------------------------5 3.2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现状------------------------------------6 4.区域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6 4.1空间网络差异------------------------------------------------6 4.2时间错位差异------------------------------------------------6 4.3生态位扩充差异----------------------------------------------7 5.区域可持续发展水平竞争力的比较分析-----------------------------7 5.1发展水平----------------------------------------------------8 5.2发展能力----------------------------------------------------8 6.总结-----------------------------------------------------------8 附录:参考文献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专论: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编者按 技术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加快技术进步和创新是关系我国未来综合实力的一件大事。21世纪技术创新将进一步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种形势,任何一个学科都将面临如何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内涵的新问题,都需要在各个方面加以创新,以使本学科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和区域发展服务。为促进地理学工作者系统理解技术创新,并把技术创新广泛地应用于学科实践,本刊从2000年第4期开始,将陆续刊登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方面的专论,殷切希望各方面的专家、学者关心技术创新,关注 技术创新与区域发展 专论栏目,并踊跃参加。 文章编号:1003 2363(2000)04 0001 05 试论中国经济地理学发展与创新 张占仓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52) 摘要:从技术创新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走势分析入手,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地理学研究取得的成绩及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21世纪中国经济地理研究要进一步面向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发展思想,并认为观念创新、能力创新、基础理论与研究方法创新、研究领域创新及组织管理创新是中国经济地理学的创新重点。 关 键 词:技术创新;经济地理学;市场经济中图分类号:F129.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0 08 12;修订日期:2000 10 16 作者简介:张占仓(1958 ),男,河南偃师人,研究员,学士,主要从事经济地理研究。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9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1],8月23~26日召开了 全国技术创新大会 。这是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将对我国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面对这一重大战略决策,如何全面系统地理解技术创新的内涵,贯彻落实技术创新的精神,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发展影响深远。 1 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其意义 1.1 创新理论 1912年,奥地利著名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在!经济发展理论?中提出了创新理论[2]。按照熊彼特提出的观点, 所谓创新,就是建立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是把一种从 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狭义的技术创新主要指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广义的技术创新还包括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相适应的组织、制度和管理创新等。技术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家。显然,我们全国技术创新大会所提出的技术创新是广义的技术创新。 美国国会图书馆研究部认为, 技术创新就是一个从新产品或新工艺设想的产生,经过研究、开发、工程化、商业化生产到市场应用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OECD 报告认为,技术创新是 把一种想法(设想)变成一种投放到市场上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的转变过程;把一种想法转变成用于工业中的新的或改进的工艺(操作过程)的过程;或是一种新的社会服务方式的转变过程。 中共中央中发?1999%14号文件称, 技术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 第19卷 第4期2000年 12月地域研究与开发 AREAL RESEA RCH AN D DEVELOP M EN T V ol.19 N o.4Dec.2000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中国的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第一节中国区域地理 1、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本区“名山”有:“东岳”泰山(山东)、“西岳”华山(陕西)、“中岳”嵩山(河南)、“北岳”恒山(山西)。 气候特征: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

经济地理学论文

论集聚与分散相结合原理在产业发展中的应用 ——以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为例 摘要:在当今的世界经济发展中,由产业集聚形成大量颇具竞争力的经济群落,它吸引并粘附着流动着的财富。一个国家或区域竞争力关键往往由集聚而形成的产业集群所支撑。产业集聚在带动区域经济的同时其身后还隐藏着一些问题,某些产业集群在促进区域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付出了资源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重大代价。因此集聚模式的选择应立足于本企业所在地的区域优势和特色产业,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而在我国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中,产业集聚不仅应具有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的作用,减少和控制环境负效应的产生也应是其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广西贵港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研究,运用产集聚与分散的原理分析其作为我国第一个生态园区对于当地的经济影响和环境影响,希望能够供我国其它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参考。 关键字:产业集聚循环经济资源配置经济活动分散生态工业园

Abstract: In today's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a large number of competitive competitive economic communities are formatted by industrial clustering ,which attracted and adhered the flow of wealth . the industry cluster is often the key support to the competitive of a country or region Industries cluster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regional economy,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problems hidden behind at the same time 。some industrial clusters promotes the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region and at the same time at the sacrifice of the excessive consumption of resources and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refore the choice of aggregation model should be based on the location of the business advantag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industries should have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In China ,in the construction of a resource-saving and environment-friendly society, industrial cluster should not only have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economic benefits, reduce and control the emergence of the negative effects of the environment should also be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Based on the national eco-industrial Guigang Guangxi (model) Research Park, using the principles of concentration and dispersion analysis of its role as China's first eco-park for the local economic impact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 with the hope that other high-pollution industries with high energy consumption will take it as reference . Keyword: Industrial Cluster Circular Economy Resource Allocation Economic Activity Allocation EIPs

易初莲花-经济地理学案例分析

易初莲花案例分析 一、案例介绍 说到易初莲花大型连锁超市,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它是正大集团在中国零售领域的投资项目。提起正大集团,大多数人更是耳熟能详。正大集团是由泰国籍华人创立的世界最大的跨国集团公司之一。它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资企业之一,目前其在中国的业务范围已扩展至饲料业、水产养殖、国际贸易、石油业、通讯业、房地产、零售业等十多个行业,易初莲花连锁超市是其属下最大的零售企业。易初莲花在中国第一家门店于1997年6月23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对外营业,开业当日其销售额就达到创记录的600多万元。公司本着“天天低价”和“为顾客提供最大利益”的经营理念,以零售方式销售三万余种商品,并为顾客提供开架式服务和舒适的购物环境。自1997年开业以来,公司业务迅速发展。截至2004年10月,先后在上海、广州、杭州、武汉、山东、天津、北京、西安等地成立了33家连锁超市。2003年底,易初莲花的年营业额约为50亿元人民币。2003年7月30日,在上海跨国采购洽谈会现场,易初莲花对外宣布将在未来2-3年内,投资1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开设100家店。 现在,这个泰国商业集团已经在20个国家建立了250个公司,聘用了超过100,000名员工,是中国最大的外商投资的企业之一,且以亚洲领先的跨国企业形象活跃在世界的前沿。 依靠最先进的现代购物理念,易初莲花已经被看作是可以信赖的商店,它提供了新的购物体验、舒适的购物环境和天天低价的高质量商品。继续其稳定的发

展形势,易初莲花保持每年约20%到30%的销售增长和超过50,000,000的顾客数量,在中国开了75多家购物中心。 二、易初莲花选址要求 (1)对商圈的要求 1、在项目公里范围内人口达到10万以上为佳,2公里范围内常住人口可达到12-15万人; 2、须临近城市交通主干道,至少双向四车道,且无绿化带,立交桥,河流,山川等明显阻隔为佳; 3、商圈内人口年龄结构以中青年为主,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平均水平; 4、项目周边人口畅旺,道路与项目衔接性比较顺畅,车辆可以顺畅的进出停车场; 5、核心商圈内(距项目公里)无经营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同类业态为佳。 (2)大卖场选址设计 1、易初莲花的主要理念:低价、一次购足、免费停车、高周转、新鲜程度、品质; 2、卫生、舒适、店内通道进出方便、国际标准; 3、位置要求描述:交通方便(私家车、公交车、地铁、轻轨);人口密度相对集中;两条马路交叉口,其一为主干道;具备相当面积的停车场,比如在北京至少要求600个以上的停车位。 (3)其他要求 1、建筑面积:平方米,最好一层,最高两层;建筑净高5米以上,进深最少60米;柱距米左右; 2、地面荷载:1500公斤/平方米,面层为耐磨硬化剂地面; 3、用电荷载:2×800KVA,双回路用电; 4、照明:照度不小于600lux; 5、用水:主要以生活用水和生鲜冷冻用水为主,日用水量40吨; 6、通讯:一条DDN数据专线积20门电话(应有一条中继线); 7、收货区:应有8个左右火车停车位,可满足40尺集装箱卸货及转弯半径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3.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4.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点 1.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2.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教学难点 1.掌握四大地理区域的特征 2.理解各区域的自然环境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教学方法 读图,填图,讨论 课时安排 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秦岭——淮河一线,四大地理区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个外国友人到中国旅行,他乘飞机从中国的北方飞到南方,从东部到西部转了一圈。有人问他对中国有什么印象,他说:“我看到了黄色中国、白色中国和绿色中国。”这些不同的颜色各指哪些地方? 学生翻开中国地形图,分别找出上述地区,试说出主要区别,引出地理区域的划分。 二.秦岭——淮河一线 1.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看图A,找出下列地理事物:秦岭、淮河、长江、黄河、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黄土高原,教师画出区域空白图,抽学生在图上填出上述名称。理解、掌握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位置。

2.理解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 1)认识秦岭,看图B,结合文字说明,记住秦岭的基本情况。 2)认识淮河,看图C,结合文字说明,了解淮河的基本情况。 3)读图D,找出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降水和气温有什么不同。 明确:降水,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是半湿润地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是湿润地区。(结合课文,分析原因)气温,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寒冷,河流要封冻;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温暖,河流不封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原因。 3.列表比较,进一步理解、记住秦岭——淮河一线南北的差异。 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侧的自然差异 三.四大地理区域 1.看图L,掌握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1)教师画出四大区域划分空白图,抽学生填出我国的四大区域。 2)看图H——P,将图示的景观图填在相应的位置。 四.作业 复习本节知识,预习下节内容。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题:(总分20分,每题4分,共5小题) 二、填空题:(总分20分,每空1分) 三、图表分析题:(总分10分) 四、简答题:(总分30分,共3题,每题10分) 五、分析论述题:(总分20分,共1题) 中国经济地理习题集 第2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1、简述我国水土流失治理面临的五大焦点问题。 2、中国水功能区划 第3章中国人口 1、生态足迹 2、农民工市民化 3、论述题:近年来的“民工荒”使得部分学者认为中国人口资源已经面临“易斯拐点”,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4、简述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策。 5、阅读下表,回答以下问题: 2012年年末人口数及其构成表(单位:万人) (1)简述中国人口结构的主要特征。 (2)中国60周岁以上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请分析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第4章中国的生态环境 1、空气污染指数(Air Pollution Index,简称API) 2、国家环境功能区划 3、简要评价我国农村环境状况,提出改善的对策措施。 4、论述题:请对中国水资源进行总体评价,说明为什么中国现阶段要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第5章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1、简述1840年至1949年的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 2、三线建设 4、结合我国历次五年规划(计划),分析中国1949年以来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 第6章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1、“七区二十三带” 2、简述我国主要经济作物的布局特点。 3、案例分析题: 2006-2010年中国棉花生产情况 请结合案例分析一下问题: (1)简述中国棉花的生产与布局情况。 (2)影响中国棉花产量及价格的因素有哪些? 4、简述世界粮食作物生产与布局的总体特征。 5、《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2007年)》将我国草原划分为四大区域,分析四大草原区的主要特点,并说明中国畜牧业发展的分布特征。 第7章中国第二产业发展与布局 1、非化石能源 2、波罗的海指数(BDI) 3、简述光伏发电的全球市场特征及在中国的发展前景。 4、下图是中国钢铁工业布局图,请回答以下问题:(1)中国主要的钢铁工业基地有哪些? (2)简要分析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经济地理学论文1

重庆市沙坪坝区食品加工业布局因素分析 摘要:食品在人们生活水平大量提高的今天,现如今人们对食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定了各项标准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食品加工厂加工食品所必需要满足的各项条件的要求,有着大量的需求和市场。因此,为了正确并合理的分析一个区域内影响食品加工业布局的因素,我们本着从自然因素、社会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综合的分析。只有通过对该区域有了全面的了解之后,才能更深层次地挖掘与之相关的更有力的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才能进一步促进该地区食品加工厂的发展,才能带动该区域经济飞速前进。 关键词:食品加工业布局因素分析 1研究食品加工业的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日益改善,人们的消费方式日益多元化、休闲化,为了消遣闲暇时光,人们对于休闲食品数量和品质的需求不断的增长。休闲食品俨然已近成为国人日常食品消费中的新宠,进而推进了食品加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展与加大,分析其影响因素势在必行。 2 食品加工业的布局因素 2.1自然因素 沙坪坝区地处重庆市区西部,位于重庆市城区西北面,东隔嘉陵江与江北区、渝北区相望,东南与渝中区接壤,东北与北碚区相连,南与九龙坡区相靠,西接璧山县,紧邻重庆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北部新区;全区幅员面积396平方公里,辖24个街镇,总面积396.2平方千米;是红岩精神的重要发祥地,域内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城市发展繁荣兴旺。 沙坪坝区地貌归属于川东平行岭谷低山丘陵区的一部分,全区呈丘陵、台地和低山组合的地貌结构。中部歌乐山海拔高度在550~650米之间,最高峰歌乐山云顶寺海拔680.25米。嘉陵江由北往东南流经沙坪坝区19.3公里。气候属于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热量和水分资源丰富,最冷月平均气温7.8℃,最热月平均气温28.5℃,年平均气温18.3℃,无霜期341 .6天,具有冬暖夏热和春秋多变的特点。降水充沛,全年降水量1082.9毫米。中部歌乐山森林区年平均气温比山下低2℃左右。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的水量丰富。全区水体除嘉陵江外,

高中生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越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2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朝鲜俄国和蒙古,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基数大;增长快;总量大,人口超过13亿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东南多,西北少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中国经济地理考试作业

论我的家乡——红安自然地理环境这学期上了中国经济地理这门课,让我对我们国家的一些地理知识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也充分认识到作为大学生必须知道的一些基本的经济地理知识。下面我就来谈一下我的家乡湖北红安的自然地理环境。 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地区辖县,原名黄安县,位于省境东北部,大别山脉南麓。面积1796平方公里,人口59.66万,县府驻城关镇。大别山在境内分出2支脉,自北向南伸延于县境东、西两侧,成为举、倒、滠三水的分水岭,构成海拔300米以上的丘陵;全县均为半山半丘陵地区,地势北高南低,县北的老君山海拔840米,天台山海拔817米,最低处杜家湾海拔30米。倒水流贯全境,两岸有河谷平原分布,“天台云雾茶”为湖北省名茶之一;丘陵区为湖北省花生集中产区之一;平原区主产稻、麦。县境西北有中国重要萤石矿产地。公路通武汉及邻近鄂、豫各县。1927年“黄麻起义”发生于此,此后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境内革命纪念地遗址近百处。 红安县- 自然环境 红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阪、大悟,南连新洲,北靠河南省新县。县城距武汉130公里,省级公路阳(逻)福(田河)公路纵贯境内,为大别山通往长江港口的重要线路。全境总面积1795.67平方公里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由于地处大别山南麓,红安县境内丘陵密布,沟壑纵横,整个地势北高南低。东部和北部多高山,最高处老君山海拔840.5米;西北部系丘陵地带,南部是平缓的低丘山岗;县西、县南有少数河谷平原。全县在海拔高度50米以下的面积为280平方公里,50-200米的1355平方公里,200-500米的139平方公里。整个县境形成由北向南逐渐倾斜,以丘陵为主,北部低山,南部岗地的地貌特点。境内大小河流100条,加上水库、塘堰,总水面积18.6万亩,耕地50.85万亩,构成“六山半水二分田,一分道路与庄园”的格局”。红安境内名山众多,据《黄安县志》载:“县有三台:天台以奇胜,云台以峭胜,阳台以幽胜”,这其中的天台山主峰817米,历来是兵民避险之所,军家必争之地。“飘渺高台起暮秋,壮心无奈忽同游。水从宵汉分荆楚,山尽中原见豫州。明月三更谁共醉,朔风初动不堪留。朝来云雨千峰闭,恍惚仙人在上头。”李贽诗中对天台夜景的赞美。与天台山遥相对峙的老君山,位于鄂豫两省交界处,“世传老君曾炼丹于此,上有药臼石”,故名老君山。这里四周群山环绕,道路崎岖,在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时期,曾是红军和新四军的重要依托和据点。 红安境内有倒水、滠水、举水三大水系,其中倒水河自北向南纵贯县域中部,把全县划分为倒东、倒西两个自然地区。倒水又名界河,为山区季节性河流,4-8月常有洪水发生,水势较猛。它源出大别山南麓,分东西两源从河南新县奔腾而下,流经红安。倒水河流经红安有大小支流72条,下店河、七里坪河、烟宝地河、金沙河、高桥河、依河等。红安物产丰富,既有黄金、铁、铜、水晶、石英石等多种矿产资源,又有丰富的银杏、水杉、松树、楠竹等林业资源;既有享誉全国的花生、水稻、油菜籽、红薯等粮食作物,又有山植、天麻、青茶、珍珠花、乌柏籽、煨葫芦等土特产。如此丰富的物产必然吸引着各地客商往来经营,雍正年间,黄安北部重镇七里坪曾是各种货物的集散地,倒水河上竹排运输往来如梭,呈现出一派繁荣昌盛的景象。河南省的生猪,湖南的杉木,安徽六安的茶叶,新洲张渡湖的鲜鱼,黄冈、应城的烟叶,应城的石膏,以及来自汉口的食盐和本地及新县一带的米、花生油、土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学案(教师用)

中国区域地理与区域差异 考纲浏览: 1、中国的区域差异 2、中国三大自然区的空间位置和基本特征。东部季风区内部的差异。中国自然区域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3、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重工业基地和能源工业基地。主要城市。 4、南方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及其与农业生产、灾害防治的关系。轻纺工业和有色金属工业。主要城市。 5、西北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气候、地形特征。农、牧业生产特点。保护草原,治理沙漠。主要矿产地。主要城市。 6、青藏地区 地理位置和范围。高寒气候。农牧业生产特点。能源和矿产资源。主要城市。 7、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地理位置和范围。经济发展的特点。台湾省的地形、自然资源和主要城市。 热点提示: 1、以局部区域图为背景资料,综合考查各个区域的自然条 件、大江大河的治理和工农业特色,西北地区干旱和青藏地

区高寒的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高考命题的重点2、关注台湾问题、南水北调、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三 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第二条亚欧大陆桥等热点问题 3、关注我国的农业生产与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和城市的主 要区位因素 4、西部脆弱的生态环境与合理开发往往是命题的切入点 自主学习和探究: 第一部分中国区域地理 一、我国四大区域自然条件一览 北方地区 1、范围: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特征: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土层深厚;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土质疏松,直立性强,地表植被保护差,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流经高原区的河流含沙量大。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东北平原(三江、松嫩、辽河)、

经济地理学论文(DOC)

吉首大学 JISHOU UNIVERSITY 吉首大学城乡资源与规划学院 经济地理学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姓名:田曦芳学号:20114198021

学期:2012-2013 第一学期 目录 1 资源型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 (4) 1.1 济宁市地下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 (4) 1.1.1 济宁市煤炭开采对城市建设的影响 (4) 1.1.2 解决煤炭开采与地面建设的对策 (4) 1.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空间格局演化 (4) 1.2.1 我国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特征 (4) 1.2.2 徐州城市建设用地的时空格局演化 (5) 2 城市建设用地扩展问题 (6) 2.1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 (6) 2.1.1 大庆市建设用地概况 (6) 2.1.2 大庆市建设用地扩展的因素 (6) 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 (6) 2.2.1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概况 (6) 2.2.2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的空间特征 (7) 2.2.3 珠江三角洲投入产出与建设用地效率的耦合关系 (7) 2.2.4 珠江三角洲建设用地扩展与经济增长模式的关系 (8) 2.2.5 解决措施 (9) 3 城市建设与耕地的矛盾 (9) 4 土地集约利用 (10) 4.1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 (10) 4.1.1 土地集约利用内涵 (10) 4.1.2 土地集约利用与城市化的耦合关系 (10) 4.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1) 4.2.1 香港与深圳土地利用结构比较 (11) 4.2.2 香港与深圳土地集约利用分析 (12)

4.2.3 香港与深圳差距产生的原因 (13) 4.2.4 深圳今后应如何向香港学习 (13) 我国城市土地利用问题分析 摘要:中国目前正处于快速城市化时期,城市土地利用方式也正经历着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的扩张使得城市用地景观逐渐替代了农业用地、自然用地为主的景观。与此同时,快速的城市化也产生了许多生态和社会问题,为使城市扩张对自然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必须了解城市扩张的驱动因素。本文通过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资源型城市,如济宁市、徐州市、大庆市,以及珠江三角洲城市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其问题的根源所在,并例举了香港特区的土地集约利用,为解决这些城市的土地利用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化;城市建设用地;扩展模式;土地集约利用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关于四川资阳经济地理的研究 系别:物理与电子信息系班级:物理学(2)班姓名:刘丹【摘要】资阳市是川南的一个地级市,辖雁江区、安岳县、乐至县,代管简阳市,幅员面积7962平方公里。全市有4个街道办,171个乡镇、2815个村和115个社区居委会,总人口488万,其中农业人口400万,耕地418万亩。 资阳市地处四川盆地中部,北靠成都(相距87公里)、德阳,南连内江,东接重庆、遂宁,西邻眉山,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渝高速公路、国道318、319、321等骨干交通干线。有利的地理位置为资阳与外市的联系与合作提供了有力条件。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沱江河和涪江是贯穿资阳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发源于川西北高原茶坪山脉九顶山麓的沱江自简阳市的宏缘镇入境,向东南流,在资阳市与内江接壤的伍皇镇压出境而蜿蜒东去。丰富的水资源极大的促进了沿江、沿河地区经济的发展。 【关键词】资阳农业资源经济发展 1.1资阳的地形特征 资阳市位于华夏系四川沉降带之川中褶带内,龙女寺半球状构造和威远辐射构造之间,西高东低。按大的地貌形态全市可分为低山、丘陵、河流冲击坝三种地貌类型。其中以丘陵为主,资阳平均海拔400米,属浅丘地貌,丘陵大约占总面积的百分之九十以上,是典型的丘陵农业大市。 资阳市的地形主要为龙女半球环状构造的影响带,其特点是:结构简单、地层平缓。出露岩层按其新老秩序有:第四系全新统地层、侏罗系蓬莱镇组地层、侏罗系遂宁组地层、侏罗系沙溪庙组地层,土壤以粽紫泥土为主。一般海拔在300——550米之间,低山的最高点在龙泉山的长松寺(海拔1059米),河坝的最低点在夏家坝的琼江河出界处(海拔247米)。资阳市的浅丘地貌使资阳成为发展农业的好地方。 1.2资阳的气候分析 资阳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终年碧翠,春早夏长秋短冬暖;夏日雷雨多而不酷热,冬天霜雪少而无严寒;雨量相对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常常旱、涝交错危害;初夏绵雨,影响夏粮收晒;仲秋淫淋,酿成秋作欠收;夏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理 第二章 第3讲 中国地理区域差异配套试题 中图版(1)

第3讲中国地理区域差异 一、选择题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1~2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所在地区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 B.A所在地区能源缺乏,需要大量调入 C.B所在地形区的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 D.B所在的省区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少的省区 2.关于C河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流经地区受流水溶蚀作用明显 B.降水丰富,水量大,航运价值高 C.主要参与了海陆间大循环 D.受东南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汛期长 解析第1题,A地处四川省,目前是我国人口主要迁出区,该地区水能丰富,是我国西电东送的中路输电区;B地处贵州省,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分布区之一,该地地处我国南方地区,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量由东南向西北递减。第2题,C河段流经喀斯特地貌区,地表崎岖,不利于发展航运。 答案 1.C 2.B 读我国甲、乙两地区(北方、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土地面积、人口及耕地分布对比图,回答3~4题。

3.关于甲、乙两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代表北方地区,乙代表南方地区 B.甲地区水资源总量比重大的主要原因是降水多、蒸发少 C.乙地区人口比甲地区少的主要原因是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D.乙地区耕地面积比重大与平原面积广阔有关 4.有关甲、乙两地区的对比分析,正确的是( )。 A.甲地区以旱地为主 B.乙地区的石油、煤炭资源均不如甲地区丰富 C.甲地区能源供应充足,可以满足工农业生产的需要 D.乙地区需进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来缓解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缺水状况 解析第3题,从水资源总量就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比北方大,南方地区降水量大,蒸发量也大;乙代表北方地区,人口总数比南方少,主要原因是南方经济发达;北方地区平原面积广,耕地比重大。第4题,甲地区(南方地区)以水田为主;北方煤炭、油气资源比南方丰富;南方地区能源供应不足,需要从北方运输大量煤炭;南水北调是为了缓解北方水资源的紧张状况。 答案 3.D 4.D 读“下面的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5~6题。 5.沿包头至广州,在①②③④四地可能看到的景观正确的是( )。 A.①——层层稻田B.②——风吹草低见牛羊

经济地理学论文格式要求

大标题 ——以**为例 姓名 班级,学号 摘要:一般不超过300字 关键词:以分号隔开;一般3~8个为宜 1 引言 一般不超过三段 2研究方法和数据处理 2.1 ** 正文 2.2 ** (1)** 正文 (2)** 正文 (3)** …… 3 案例实证分析 3.1 ** 正文 正文 3.2 ** 正文[1] 3.3 ** 正文[1] …… 4建议 4.1 ** 正文 4.2 ** 正文 4.3 ** 正文[1] 4.4 ** 正文[1]

5 小结 总结 参考文献: [1] 国土资源部.全国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 – 2010)[M].2003. [2] 刘筱非,杨庆媛等.西南丘陵山区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测算方法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4):11-14. [3] 闫东浩.农村土地整理潜力测算方法与实践[D].中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 [4] 白永秀,刘敢,任保平.西安金融、人才、技术三大要素市场培育与发展研究[R].西安:陕西师范大学西北经济发展研究中心,1998.

附:解释 1、字数要求:2500- 3500字 2、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字。必要时可加副标题,用较小字号另行起排。 3、内容摘要的写作应力求简明扼要,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完整性,客观反映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4、正文 文内标题力求简短、明确,题末不用标点符号(问号、叹号、省略号除外)。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5级。 1 1.1 1.1.1 1.1.1.1 5、文中图名在下方,表名在上方。文中数据和英文采用Times New Roman格式。其他格式建议学习使用格式刷。 注:本文字体格式参考中国土地科学杂志,不同期刊要求不同,本课程论文要求不代表其他。 6、参考文献 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研究报告、期刊文章、统计年鉴等等,都在参考文献中进行标注,并在正文相关引用位置进行标注,以右上角小标形式进行标注。 参考文献著录的条目以小于正文的字号编排在文末。其格式参考前面。 四人以上,从第四人开始不罗列(**等) 温馨提示:上交论文之前请检查确认格式符合要求。 最后论文上交截止时间:第15周。 严禁抄袭及造假!!!!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2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二章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 一、区位与区位理论 (一)区位 “区位”源于德文的“standort”,1882年W.高次首次提出的,1886年被译为英文“location”。 区位的主要含义是某事物占有的场所,但也含有“位置、布局、分布、位置关系”等方面的意义。而区位定义中的某事物限定在人类为生存与发展而进行的诸活动,即人类活动或人类行为。从这个意义上讲,区位是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二)区位理论 1、区位理论:是人类选择空间活动区位的理论(或者:是关于人类活动所占有场所的理论)。 基本涵义:第一层是人类活动的空间选择;第二层是空间内人类活动的有机组合。 2、区位主体:占有某区位(场所)的事物(即人类活动)。 3、区位理论的类型与体系 由于研究区位论的着眼点不同,区位论可分为多种类型: (1)广义区位论与狭义区位论 从狭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就是个别工厂最佳区位的规模理论,属经济地理学理论。 从广义上理解区位论,认为区位论是关于人类空间活动的区位及土地利用类型的说明理论,属于人文地理学理论。 (2)微观区位论与宏观区位论 从微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个别对象或者群组对象某一侧面的最佳区位,例如某一工厂的运输区位,或者劳动区位等。 从宏观上看,区位论是研究多种对象集聚的空间类型,即从一个地区或者一个国家来研究整体的区位或类型。例如德国鲁尔工业区的钢铁工业区位,日本关东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区位,我国西安的历史旅游网点区位等等。 (3)静态区位论和动态区位论 从静态与动态上看,一般认为20世纪40年代以前为静态区位论,即以个别因素抽象孤立地分析区位,尤其是以距离因素孤立地分析区位。以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和韦伯的工业区位论为代表,这是静态的均衡模式的区位论研究。 20世纪40年代以后为动态的区位论研究,即从发展上进行多因素的综合研究,而且与行为科学和区域科学结合在一起,利用计量方法寻求多因素的最佳区位,以廖什(A. Losch)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