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血液循环习题

血液循环习题

血液循环习题
血液循环习题

1、将心肌细胞分为快、慢反应细胞,主要就是依据( D )

A、心肌自律性高低

B、动作电位2期复极速度的快慢

C、动作电位3期复极速度的快慢

D、动作电位0期除极速度的快慢

E、动作电位1期复极速度的快慢

2、心室肌细胞0期去极化的离子基础主要就是( D )

A、 K+ 外流

B、 Ca2+ 内流

C、 Cl- 内流

D、 Na+内流

E、 Na+外流

3、快反应自律细胞就是(D )

A、心房肌细胞

B、窦房结细胞

C、心室肌细胞

D、浦肯野细胞

E、房室结细胞

4、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形成就是由于( C )

A、 Na+内流与Cl- 内流

B、 Na+ 内流与K+ 外流

C、 Ca2+ 内流与K+ 外流

D、 Ca2+ 外流与K+ 内流

E、 Ca2+ 内流

5、窦房结作为正常起搏点的主要原因就是( D )

A、位于心脏上部

B、最大复极电位负值较小

C、没有平台期

D、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最快

E、 0期除极由Ca2+ 内流引起

7、衡量心肌细胞自律性高低的主要指标就是( E )

A、动作电位的幅值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阈电位水平

D、 0期去极化速度

E、 4期自动除极时程的长短

8、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C )

A、收缩期开始

B、收缩期中间

C、舒张早期

D、舒张中期

E、舒张晚期

9、心室肌有效不应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 B )

A、动作电位0期去极化速度

B、动作电位2期的时间长短

C、阈电位水平的高低

D、 Na+ 泵的功能

E、心室收缩时间的长短

10、心肌细胞超常期内兴奋性高于正常,其原因就是(E )

A、兴奋传导速度高于正常

B、动作电位幅度大于正常

C、动作电位0期去极速率快于正常

D、刺激阈值大于正常

E、此时,钠通道处于备用状态,且距离阈电位较近

11、室性期前收缩之后常出现代偿性间歇的原因就是( D )

A、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延迟发放

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

C、室性期前收缩时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很长

D、窦房结的一次节律性兴奋落在室性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内

E、心室肌收缩后细胞内Ca2+ 浓度明显减少

13、房室延搁一般发生于( C )

A、兴奋由房室结传至心房肌时

B、兴奋由房室结传至房室束时

C、兴奋在房室结内传导时

D、兴奋由浦肯野细胞传至心室肌时

E、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室肌时

14、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就是( D )

A、使心室肌不会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B、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E、有利于心室充分舒张

15、关于心肌生理特性的说明,错误的就是( D )

A、窦房结自律性最高

B、房室交界传导最慢

C、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

D、心房肌与心室肌引起同步收缩

E、心室内浦肯野细胞传导最快

16、关于心室肌细胞兴奋性的叙述,错误的就是( E )

A、绝对不应期内兴奋性暂时丧失

B、有效不应期较绝对不应期持续时间稍长些

C、相对不应期内阈上刺激可产生扩布性兴奋

D、超常期兴奋性增高

E、低常期兴奋性降低

17、关于心肌收缩的特点,错误的就是( D )

A、依赖细胞外液中的Ca2+ 内流

B、“全或无”式的收缩

C、心房及心室分别先后同步收缩

D、会发生强直收缩

E、心房与心室各自构成一个功能合胞体

18、心肌不会产生强直收缩,就是因为心肌(D )

A、就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呈“全或无”式收缩

C、不能产生自律性收缩

D、有效不应期长

E、存在房室延搁现象

19、心肌在整个收缩期内不再兴奋的原因就是( C )

A、兴奋﹣收缩脱耦联

B、钠泵处于抑制状态

C、钠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D、钠通道处于复活状态

E、兴奋性正处于相对不应期内

20、心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心率的关系可表示为( A )

A.心动周期=1/心率

B.心动周期=100/心率

C.心动周期=60/心率

D.心动周期=心率/60

E.心动周期=心率/100

21、关于心动周期的论述,以下哪项就是错误的( E )

A、舒张期时间大于收缩期时间

B、心房、心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

C、通常指心房与心室的活动周期

D、心动周期的长短与心率有关

E、心房、心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

22、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就会缩短,其中缩短最明显的就是( C )

A.心房收缩期

B.心房舒张期

C.心室舒张期

D.心室收缩期

E.心房舒张期与心室舒张期

23、心动周期中占时最长的就是( E )

A、等容收缩期

B、等容舒张期

C、心室射血期

D、心室充盈期

E、心房舒张期

24、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就是由于( B )

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C、骨骼肌的挤压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回流

E、心动周期延长

25、房室瓣关闭开始于( A )

A、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B.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D.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E.心房收缩期开始时

26、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压力升高速度最快的就是( B )

A、心房收缩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快速充盈期

27、心动周期中,下列哪个时期左心室容积最大( D )

A、等容舒张期末

B、快速充盈期末

C、减慢充盈期末

D、心房收缩期末

E、心房舒张期末

28、房室瓣开放开始于( C )

A、等容收缩期结束时 B.快速射血期结束时 C.等容舒张期结束时

D.减慢充盈期结束时

E.心房收缩期结束时

29、主动脉瓣开放始于( B )

A、等容收缩期初

B、快速射血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

D、减慢充盈期初

E、心房收缩期初

30、关于正常人心输出量的说明,错误的就是( A )

A、左心室输出量较右心室多

B、一侧心室每次的射血量称搏出量

C、搏出量 心率=心输出量

D、静脉回流量与搏出量维持动态平衡

E、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

31、心输出量就是指( B )

A、每分钟由一侧心房流入心室的血量

B、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血的血量之与

D、 1次心动周期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 1次心动周期由两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33、心指数等于( D )

A、搏出量×体表面积

B、搏出量/体表面积

C、心率×搏出量×体表面积

D、心率×搏出量/体表面积

E、搏出量×体表面积/心率

34、搏出量占下列哪个容积的百分数称为射血分数( D )

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B、心室等容舒张期末容积

C、心输出量

D、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E、心室等容收缩期末容积

35、在体循环与肺循环中,基本相同的就是(D )

A、收缩压

B、舒张压

C、外周阻力

D、心输出量

E、平均动脉压

36、心室肌的后负荷就是指( B )

A、心房压力

B、大动脉血压

C、心室收缩期心室内压

D、心室舒张期心室内压

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37、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B )

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

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C、心室等容舒张末期容积

D、动脉血压

E、快速射血期末期容积

39、下列哪项叙述与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无关(C)

A、心肌收缩力

B、心室舒张末期充盈血量

C、大动脉管壁弹性

D、动脉血压

E、心率

40、下列评价心功能的指标中,可在不同个体间进行比较的就是(E )

A、搏出量 B.搏出功 C.心输出量 D.心室内压变化速率

E.心指数

41、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就是由于( C )

A、动脉瓣关闭

B、动脉瓣开放

C、房室瓣关闭

D、房室瓣开放

E、动脉瓣与房室瓣同时关闭

42、第一心音到第二心音期间代表( B )

A.心室舒张期

B.心室收缩期

C.心房收缩期

D.心房舒张期

E.等容收缩期

46、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慢的就是( C )

A、主动脉

B、小动脉

C、毛细血管

D、小静脉

E、腔静脉

47、体循环中血流速度最快的就是( A )

A、主动脉

B、小动脉

C、毛细血管

D、小静脉

E、腔静脉

50、整体条件下,推动血液在血管内流动的压力差主要就是(D )

A、收缩压 - 舒张压之间的压力差

B、动脉压与静脉压之间的压力差

C、左心室与右心室之间的压力差

D、主动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间的压力差

E、循环系统各组织部位的压力差

51、主动脉在维持舒张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就是由于主动脉(D )

A、管壁厚

B、口径大

C、血流速度快

D、管壁弹性大

E、距离心脏较近

52、老年人主动脉弹性减退伴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就是( D )

A、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降低

B、收缩压变化不大,舒张压升高

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与舒张压均升高

E、收缩压与舒张压均降低

53、关于动脉血压形成的机理,以下哪一项就是错误的( C )

A、动脉血压的形成与心室射血与外周阻力两个因素有关

B、心室收缩时可释放动能与势能

C、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与主动脉压的变化幅度相同

D、左心室的射血就是间断性的,动脉血流就是连续的

E、大动脉弹性降低,脉压增大

54、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就是错误的( B )

A、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达最大值称为收缩压

B、平均动脉血压=(收缩压+舒张压)/2

C、其她因素不变时,外周阻力增大,舒张压亦增大

D、心肌收缩力加强,一般与收缩压增高有关

E、动脉血压随机体状态、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55、生理情况下,影响收缩压的主要因素就是( B )

A、心率的变化

B、心搏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E、血液粘滞性的变化

56、影响正常人舒张压的主要因素就是( C )

A、大动脉弹性

B、心输出量

C、阻力血管的口径

D、血液粘滞性

E、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压

57、通常情况下,影响外周阻力的主要因素就是( D )

A、血液粘滞性

B、红细胞数

C、血管长度

D、小动脉口径

E、血管内血流速度

58、关于静脉,下列叙述中哪一项就是错误的( C )

A、接受交感缩血管纤维支配

B、安静时,可容纳了全身血量的一半以上

C、回心血量不受体位变化的影响

D、回心血量取决于外周静脉压与中心静脉压之差

E、静脉血管有管径大、管壁薄、容易扩张的特点

59、中心静脉压增高主要反映( B )

A、心输出量增多

B、心脏泵血功能减弱

C、静脉回流减少

D、淋巴回流减少

E、静脉回流速度慢

60、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中,下列叙述中哪一项就是错误的( A )

A、中心静脉压升高有利于静脉回流

B、深吸气时有利于静脉回流

C、在直立状态下,足背静脉血流不利于回流

D、下肢活动时有利于静脉回流

E、心功能降低时不利于静脉回流

61、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就是错误的( B )

A、就是指胸腔大静脉或右心房内的血压

B、心脏射血能力减弱时,中心静脉压较低

C、其正常变动范围为4~12cmH2O

D、就是反映心血管机能状态的一个观察指标

E、中心静脉压偏低,常提示输液量不足

62、心肌收缩力增强时,静脉回心血量增加,这就是因为(E )

A、动脉血压升高

B、血流速度加快

C、心输出量增加

D、心房流入心室的量减少

E、中心静脉压较低

63、健康人静脉收缩引起心搏出量增加的主要原因就是( B )

A、外周阻力增大

B、前负荷增加

C、后负荷增加

D、心率加快

E、静脉回流减少,心脏负担减轻

66、下列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哪一项就是错误的( D )

A、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B、血流速度较快

C、主要机能就是使一部分血液迅速通过微循环而进入静脉

D、在皮肤中较多见

E、在肌肉中较多见

67、生成组织液的有效滤过压等于( A )

A、(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十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十血浆胶体渗透压)一(组织液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C、(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静水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E、 (毛细血管血压-组织液胶体渗透压)+(血浆胶体渗透压-组织液静水压)

68、血浆蛋白浓度下降可导致水肿,其原因就是( E )

A、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毛细血管血压升高

E、有效滤过压增大

69、在生理情况下,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就是(E )

A、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晶体渗透压

B、毛细血管血压与血浆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D、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液静水压

E、毛细血管血压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70、下列情况下,能使组织液生成减少的就是( D )

A、大量血浆蛋白丢失

B、淋巴回流增加

C、静脉回流加快

D、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

71、影响组织液生成的因素主要就是( B )

A、细胞膜通透性

B、毛细血管壁通透性

C、毛细淋巴管的通透性

D、血管壁上的载体与泵

E、毛细血管壁的平滑肌

72、淋巴循环的生理意义就是维持毛细血管内外的( B )

A、电解质平衡

B、胶体渗透压与水平衡

C、晶体渗透压平衡

D、营养物质与代谢物质平衡

E、压力的平衡

73、外周阻力血管的舒张,主要取决于( E )

A、副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的紧张性增强

B、交感神经胆碱能作用加强

C、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紧张性加强

D、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紧张性降低

E、交感神经缩血管纤维紧张性降低

74、交感神经舒血管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就是( B )

A、肾上腺素

B、乙酰胆碱

C、去甲肾上腺素

D、组胺

E、多巴胺

75、在正常情况下,支配全身血管舒缩,调节动脉血压的主要传出神经就是( A )

A、交感缩血管纤维

B、交感舒血管纤维

C、副交感舒血管纤维

D、副交感缩血管神经

E、迷走神经

76、下列哪种情况可使心输出量增加( C )

A、刺激心迷走神经传出纤维

B、由平卧位转为直立位

C、颈动脉窦内压降低时

D、心率加快,超过200次/min

E、心交感神经受抑制时

77、降压反射的最终效应就是( D )

A、降低动脉血压

B、升高动脉血压

C、减弱心血管活动

D、维持动脉血压相对稳定

E、失血后动脉血压受到调节

78、人体从卧位到直立位时,维持动脉血压稳定的原因就是( B )

A、心率减慢

B、减压反射减弱

C、减压反射加强

D、静脉回流减少

E、静脉回流增加

79、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反射性的使( C )

A、心率减慢,收缩力增强

B、心率加快,收缩力增强

C、心率减慢,收缩力减弱

D、心率加快,收缩力减弱

E、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增多

80、关于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反射的叙述,正确的就是( C )

A、在血压突然升高时起作用,平时不起作用

B、在血压突然降低时起作用,平时不起作用

C、平时经常监视动脉血压的变动

D、在动脉血压在100~140mmHg范围内波动起作用

E、窦内压越高,其反射作用越敏感

81、心交感神经对心脏活动的作用,下列叙述哪一项就是错误的( C )

A、末梢释放的递质就是去甲肾上腺素

B、心肌细胞膜上的受体就是 受体

C、产生负性变时效用

D、使心室搏出的血量增多

E、房室传导加快

84、心迷走神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可被下列哪种受体的拮抗剂所阻断( A )

A、阿托品

B、普奈洛尔

C、酚妥拉明

D、十烃季胺

E、可乐定

86、关于颈动脉体与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的叙述,下列哪项就是错误的( B )

A、平时对心血管活动不起明显的调节作用

B、可反射引起呼吸加深,节律减慢

C、可反射引起心率加快

D、可反射引起动脉血压升高

E、在低氧窒息与酸中毒等情况下发挥明显作用

87、肾上腺素不具有下述哪一项作用( C )

A、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B、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C、使皮肤血管收缩

D、使房室传导加快

E、促使心率加快

88、下列物质中缩血管作用最明显的就是( E )

A、肾上腺素

B、肾素

C、血管紧张素原

D、血管紧张素Ⅰ

E、血管紧张素Ⅱ

89、与肾上腺素相比较,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就是( B )

A、使心输出量增加

B、使外周阻力增加

C、使心肌收缩力增强

D、使心率加快

E、使房室传导加快

90、正常体内调节心血管活动的主要体液因素就是( A )

A、去甲肾上腺素与肾上腺素

B、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C、局部组织代谢产物

D、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E、血管内活性物质

91、以下关于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效应正确就是( E )

A、两者的升压效应相同

B、两者引起的心率变化相同

C、与血管α受体结合,血管舒张

D、与血管β受体结合,血管收缩

E、在完整机体中,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往往可出现心率减慢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

1、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有( ACE )

A、 0期去极化速度慢

B、有明显的平台期

C、 3期复极由K+外流引起

D、 0期去极化主要由Na+内流引起

E、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较其它自律细胞快

2、心房肌的生理特点为( ABCD )

A、具有兴奋性

B、具有传导性

C、具有收缩性

D、具有内分泌功能

E、具有自律性

3、心肌的生理特性应包括( ABCD )

A.自律性 B、传导性 C、兴奋性 D、收缩性 E.伸展性

4、心脏内有自律性的组织包括( BCDE )

A、心房肌与心室肌

B、窦房结

C、左、右束支

D、房室束

E、浦肯野细胞

5、心脏自律性细胞的特点为( ABCD )

A、 4期能自动去极化

B、窦房结P细胞自律性最高

C、窦房结就是正常起搏点

D、除窦房结外,其她自律组织为潜在起搏点

E、潜在起搏点不受窦房结控制

6、影响自律性的因素有( ABC )

A、 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

B、最大复极电位水平

C、阈电位水平

D、 0期去极化速度

E、 3期复极速度

7、心脏传导性的特点为( BCDE )

A、特殊传导系统兴奋传导速度较均匀

B、按一定顺序传导兴奋

C、房室交界传导慢

D、心室内传导快

E、心肌细胞之间有缝隙连接结构

8、在心室收缩能力与前负荷不变的条件下,增加心肌的后负荷,可使( ABE )

A、搏出量暂时减少

B、等容收缩期延长

C、射血期延长

D、射血速度加快

E、射血末期心室内余血量增多

9、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长短决定了( AC )

A、有效不应期的长短

B、相对不应期的长短

C、动作电位时程的长短

D、超常期的长短

E、全心舒张期的长短

10、心脏慢反应自律细胞动作电位的特点就是( ABC )

A、 0期去极化速度慢

B、 0期去极化时程长

C、无明显的复极1期

D、有明显的平台期

E、有稳定的静息电位

12、与骨骼肌相比,心室肌动作电位的特征就是( ABCD )

A、动作电位时程长

B、存在明显的平台期

C、参与离子活动的种类多

D、有效不应期长

E、绝对不应期短

14、在正常心动周期中( ABCE )

A、心房收缩处在心室舒张期内

B、部分心房舒张处在心室收缩期内

C、心室心缩处在心房舒张期内

D、心室舒张处在心房收缩期内

E、全心舒张期就是指心房与心室都处于共同舒张期内

15、心室肌收缩活动的特点就是( ABCD )

A、不受意识控制

B、为“全或无”式收缩

C、呈“绞拧”式收缩

D、不发生完全强直收缩

E、不易受细胞外液中Ca2+浓度变化的影响

16、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有( BCDE )

A、外周血管阻力

B、心肌收缩能力

C、动脉血压

D、心率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17、评价泵功能的指标有( ABCE )

A、心输出量

B、心指数

C、射血分数

D、收缩压

E、搏出功

18、大动脉壁弹性的作用就是( ACD )

A、缓冲动脉血压 B.形成外周阻力 C.暂时贮存血液功能

D、心舒期推动血流继续流动 E.大动脉硬化使脉压减小

19、全心舒张期由下列哪几期组成( ABCD )

A、等容舒张期

B、快速充盈期

C、减慢充盈期

D、心房舒张期

E、心房收缩期

20、使中心静脉压升高的因素包括 ( ABC )

A、心脏射血能力减弱

B、输血或输液过多

C、容量血管收缩

D、微动脉收缩

E、静脉回流量减少

21、促进静脉回流的因素有( ABCE )

A、容量血管收缩

B、心肌收缩力加强

C、骨骼肌的节律性挤压

D、呼气时

E、吸气时

22、促进组织液生成的因素有( BC )

A、微动脉收缩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

D、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E、组织液静水压升高

24、刺激心迷走神经可引起( ABC )

A、心率减慢

B、心房肌收缩力减弱

C、房室传导速度减慢

D、心输出量增加

E、自律性升高

27、血管紧张素Ⅱ的作用就是( ABD )

A、促进醛固酮释放

B、使全身微动脉收缩

C、使肾素释放减少

D、使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去甲肾上腺素增多

E、降低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

28、关于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说法,正确的有( ACE )

A、两者均属于儿茶酚胺类物质

B、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与释放

C、肾上腺素可与α、β两类受体结合

D、去甲肾上腺素只与α受体结合

E、去甲肾上腺素可用作升压药

三、填空题

3、中心静脉压过高,通常可提示心室射血机能________。

5、心率过快引起的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就是由心室_________期明显缩短所致。

6、心脏各自律组织电活动的共同点就是________期存在_________过程。

7、心脏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0期就是由________引起,去极化的速率_________。

8、大动脉弹性减退可使脉压数值____________。

9、通常将右心房与胸腔内大静脉的血压称为_____________。

四、解释名词

1、心指数4、中心静脉压 5、微循环6、有效滤过压

五、问答题:

1、比较心室肌细胞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波形特点及其形成主要机制。

2.心肌的生理特性有哪些?其影响因素如何?

3、心肌细胞1次兴奋时其兴奋性有何变化?其兴奋性的特点有何生理意义?

5、评价心功能有哪些指标?

6、分析心输出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调节过程。

8.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变动时会如何血压变化?

9.静脉回心血量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0.血浆蛋白明显减少,为什么容易造成局部组织水肿?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D

3、D

4、C

5、D

6、A

7、E

8、C

9、B 10、E 11、D 12、C 13、C 14、D 15、D 16、

E 17、D 18、D 19、C 20、A 21、E 22、C 23、E 24、B 25、A 26、B 27、D 28、C 29、B 30、A 31、B 32、C 33、D 34、D 35、D 36、B 37、B 38、B 39、C 40、E 41、C 42、B 43、D 44、A 45、D 46、C 47、A 48、C 49、B 50、D 51、D 52、D 53、C 54、B 55、B 56、C 57、D 58、C 59、B 60、A 61、B 62、E 63、B 64、D 65、B 66、D 67、A 68、E 69、 E 70、D 71、B 72、B 73、E 74、B 75、A 76、C 77、D 78、B 79、C 80、C 81、C 82、E 83、B 84、A 85、D 86、

B 87、

C 88、E 89、B 90、A 91、E 92、C 93、

D 94、C 95、C

二、多项选择题

1、ACE

2、ABCD

3、ABCD

4、BCDE

5、ABCD

6、ABC

7、BCDE

8、ABE

9、AC 10、ABC 11、ABC 12、ABCD 13、DE 14、ABCE 15、ABCD 16、BCDE 17、ABCE 18、ACD 19、ABCD 20、ABC 21、ABCE 22、BC 23、ABCDE 24、ABC 25、DE 26、AD 27、ABD 28、ACE 29、ABDE 30、ABDE 31、BDE 32、ABCDE

33、AE

三、填空题

1、QRS

2、增多缩短

3、减退

4、去甲肾上腺素

5、舒张

6、4 自动除极

7、Ca2+ 慢

8、增大

9、中心静脉压

血液循环教案

第一节血液循环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1、区别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2、描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教学难点:1、描述心脏的结构 2、说出血液在循环过程中成分的变化 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都知道,血液在全身是循环流动的,它为什么不会停息呢? 生:由于心脏的作用。 师:对,心脏就像水泵一样,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推动着血液不停地流动,它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 (二)、进行新课 【展示模型】揭开人体模型的胸腔,慢慢取出心脏,留给学生观察的时间。教师在展示过程中,注意提醒学生观察心脏的位置、形状、

大小等(学生认真观察后,会轻松地回答出来)。 【学生总结】人的心脏位于胸腔中部偏左,在左、右两肺之间,形状像桃子,大小与本人拳头差不多。 【结构展示】把心脏模型解剖开,让学生观看。 师:心脏的内部结构到底怎样呢?引入正文。 【观察讨论】看看心脏有几个腔,各腔之间是否相通,壁薄厚有什么差别,连接各腔的血管有什么特点,是动脉,还是静脉……学生们积极地讨论,预习过的能积极带动其他学生参与。 【学生体验】取一个新鲜的猪心脏,让学生用手摸一摸,感受心房壁与心室壁的薄厚,左、右心室壁的薄厚,想一想这与心脏的功能有何关系。观察连接心 房和心室的血管,联系所学动脉、静脉的知识,了解其特点。有的女生胆子小,不敢用手摸,应鼓励。对学生的疑问注意引导分析,不要盲目地进行解释。有异议的给予肯定和表扬,以激发他们的积极性。观察血管时,可对学生适当提示,以巩固动脉、静脉概念。 【交流总结】心脏有四腔――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同侧的心房与心室相通。左右心室的壁薄厚不同,左心室的壁心肌发达,壁厚;右心室心肌不如左心室发达,壁较薄。心室与心房比较,心室壁厚,心房壁薄(解释:左、右是以人体的生理结构为依据的)。心脏四腔分别连接不同的血管,左心室连接主动脉,左心房连接肺静脉,右心室连接肺动脉,右心房连接上、下腔静脉。

人体血液循环系统整理

血液循环 百科名片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目录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简介 过程和分类 血液的作用 肾脏血液循环 系统介绍 路线介绍 历史发现 能量介绍 *主要功能 展开 编辑本段简介 血液循环是英国哈维根据大量的实验、观察和逻辑推理于1628年提出的科学概念。然而限于当时的条件,他并不完全了解血液是如何由动脉流向静脉的。1661年意大利马尔庇基在显微镜下发现了动、静脉之间的毛细血管,从而完全证明了哈维的正确推断。

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血液循环的形式是多样的。循环系统的组成有开放式和封闭 式;循环的途径有单循环和双循环。 人类血液循环是封闭式的,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构成的双循环。血液由左心室射出经主动肪及其各级分支流到全身的毛细血管,在此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供给组织细胞氧和营养物质,运走二氧化碳和代谢产物,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再经各级表肪汇合成上、下腔静脉流回友心房,这一循环为体循环。血液由右心室 射出经肺动脉流到肺毛细血管,在此与肺泡气进 行气体交换,吸收氧并排出二氧化碳,静脉血变为动脉血;然后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这一循环为肺循环。 编辑本段过程和分类循环过程 心血管系统 (systemacardiovaschlare )包括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心血管系统 是一个完整的封闭的循环管道,它以心脏为中心通过血管与全身各器官、组织相连,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心脏是一个中空的肌性器官,它不停地有规律地收缩和舒张,不断地吸入和压出血液,保证血液沿着血管朝一个方向不断地向前流动。血管是运输血液的管道,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动脉自心脏发出,经反复分支,血管口径逐步变小,数目逐渐增多,最后分布到全身各部组织内,成为毛细血管。毛细血管呈网状,血液与组织间的物质交换就在此进行。毛细血管逐渐汇合成为静脉,小静脉汇合成大静脉,最后返回心脏,完成血液循环。 循环种类

血液循环教案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血液循环) 【教学课题】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第二课时:血液循环) 【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主要讲述了血液循环的途径,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血液、心脏、血管和呼吸系统的相关知识,知道心脏是输送血液的泵,也知道氧气会通过呼吸作用进入血液。这些知识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课程标准要求 (1)知道血液循环的两条途径。 (2)知道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两条循环的途径; 2.血液在循环中的变化; 【能力目标】 通过师生间、学生间的相互讨论,学习运用原有知识自主地获取新知识。【情感目标】 1.在合作学习中提高思维能力及实验能力; 2.通过血液循环的学习知道保护心脏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小鱼尾鳍内血液流动实验,观察小鱼心脏的实验; 2、体循环与肺循环的途径; 【教学难点】

1、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 2、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成分变化及位置。 【教学策略】 1.实验:观察小鱼尾鳍的血液流动,让学生通过亲手操作,对血液流动产生感性认识。 2.PPT演示:更直观反映人体内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变化以及血液循环的路径。 3.课时安排 本节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为1课时。 【教学用具】 实验用品、多媒体设备、人体心脏模型 【教学板书】 肺动脉肺泡毛细血管网 上腔静脉 肺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左心房 右心室左心室 主动脉 身体毛细血管网 体循环肺循环 【教学进程】 教学程序 (包括时间 进程) 教师行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1.5min 提问: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 了人体输送血液的泵——心 脏以及运输血液的通道—— 血管,也了解了血液中有许多 物质,如血浆、血细胞,那你 学生讨论 (有的认为是朝着 一个方向运动的, 有的则认为不是; 有的认为总是朝着 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 让他们对血液的 流动产生自己的 认识

手绘简图在血液循环教学中应用

手绘简图在血液循环教学中应用 教师在生物学教学中运用手绘简图教学,方法简单,效果直观,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提高教学质量。利用手绘简图教学不仅能增加教学趣味,活跃课堂气氛,还能增加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在血液循环的教学中,教师借助手绘简图将生物功能与生物结构结合起来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输送血液的泵――心脏”是生物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一个比较抽象的知识点。本节知识安排在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之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呼吸系统知识的扩展和延伸,也为后续泌尿系统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但一般在学习过程时,教师讲解得复杂,学生学习得吃力,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出绘图的教学方法,让教师可以轻松地突破教学中的重难点。 1 画出血液循环图 1.1 心脏四腔,同侧相通 人们常说“某某的话语时刻滋润着我们的心田”,这个心田就是心脏,可见心脏是田字结构。教师画图的过程中,先画一个封闭的图,然后用黑板擦在同侧擦一下,因为心脏

同侧相同(图1)。 1.2 落笔写左瓣膜作用 很多学生很难区分左右心房根据镜面效应,落笔写左,这一点要着重强调。因为我们大都是右利手。至于心房和心室,教师可以采用比拟的教学方法,比如一座房子的地上部分叫房子,下面部分叫地下室。从而得出上面两个是心房,下面两个是心室。 心脏主要由肌肉组织组成,血液循环的动力来自心肌的收缩与舒张,由于有瓣膜的作用,血液只能按照一定方向流动,即:心房→心室→动脉。注意瓣膜的画法(图2)。 1.3 交叉划线,箭头向上 交叉划线即左心室和右心房相连,右心室和左心房相连,在线条的中央画一小的斜的正方形代表毛细血管。画出箭头向上代表血液循环的方向(图3)。 1.4 左体右肺,上静下动 在左边的毛细血管处写上“体”,代表体循环或者是组织细胞的毛细血管。右边的毛细血管处写上“肺”代表肺部的毛细血管或者是肺循环。 上静下动代表毛细血管的上端是静脉血管,毛细血管的下端是动脉血管,在体循环时,左心室→体动脉→体细胞毛细血管→体静脉→右心房;肺循环时,右心室→肺动脉→肺部外的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图4)。

第三节 血液循环途径(一)

第三节 血液循环途径(一) 【知识要点】 一、血液循环: 1、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体重50千克的人,他体内的血量约为3.5~4.0升。构成血液的成分有液态的血浆,以及各种血细胞。这些血液一刻不停地循环,为人体细胞输送各种营养物质。 人体物质运输:依靠循环系统来完成。 血红蛋白:红细胞里含有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 贫血:血液中的红细胞数量过少,或者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 血清:血液凝固以后,血块周围出现少量黄色透明的液体。 血液功能:①运输氧;②运输养料;③运走二氧化碳等废物;④吞食病菌;⑤调节体温。 输血:将献血者输入受血者体内的过程。人类最基本血型为ABO 型、A 型、B 型、AB 型、O 型四种。 人体血型是终生不变的,且可以遗传。输血以同型血最好。 二、血管 动脉 有很强的弹性,管壁有发达的富含胶原纤维和弹性纤维的结缔组织,也有平滑肌。 静脉 管壁比动脉薄,静脉承受压力也较小。在横切面上,动脉因管壁弹性大而圆涨,静脉则因管壁薄 软而皱缩。 毛细血管 血管中最纤细的部分,管腔直径不过4μm ~12μm ,管壁只有一溥层内皮细胞,其外有少许 结缔组织细胞。毛细血管中的血浆可通过管壁而进入各组织中,成为组织液或细胞间液。血液流过毛细血管网后,由小静脉收集,再经静脉系统流回心脏。 血液 (红色粘稠 液体成年人 7%-8%) 血浆 (55%) 水:91%-92% 蛋白质:7% 葡萄糖:0.1% 无机盐:0.9% 血细胞 (45%) 红细胞 (含血红蛋白) 白细胞:0.5-1万个/mm 3 吞食病菌有保护、防御作用 血小板:10-30万个/mm 3 促进止血、加速凝血作用 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废物 男:500万个/mm 3(14克/100ml) 女:420万个/mm 3(12克/100ml) 运输氧、部分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系统 淋巴系统 心脏 血管 动脉 静脉 毛细血管 淋巴管 淋巴器官 淋巴结 扁桃体 脾 循 环 系 统

四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治疗方法

四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治疗方法 不知道大家对于四肢血液循环障碍这种疾病了解多少,这种疾病是相当严重的一种疾病,四肢血液循环小孩可能会导致我们的血液循环不畅,就会导致血管儿可能出现破裂的情况,血管一旦破裂就会给我们的生命健康直接带来威胁,尽快的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非常有必要,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四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治疗方法吧。 凡能疏通血脉、祛疲通滞而令血流畅达的药物,都可以改善脉管炎的血液循环障碍:这些药物按作用程度可分为和血、活血、破血三类。和血药物是指有养血活血、调和血脉作用者,常用药物有当归、丹参、丹皮、生地、赤芍、鸡血藤、紫草、茜草、益母草、大活血等。活血类药物是指活血、行血、通癖作用者,常用药物有川芍、蒲黄、红花、刘寄奴、五灵脂、郁金、七、穿山甲、大黄、姜黄、泽兰、苏木、牛膝、延胡索、鬼箭羽、乳香、没药,王不留行等。破血类药物是指有破血消痪攻坚作用者,常用药物有水蛙、蛇虫、三棱、羲术、血竭、桃仁、于漆、七鳖虫、蟒槽、鹰虫等。

另据研究,血癖证不仅与血循环障碍有关,并与代谢异常、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异常及组织异常增生等有关,可出现病理性肿胀、血管异常、血栓形成等变化。实验室检查以微循环障碍、血流变异常、血液凝固性增高或纤溶酶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为诊断依据。中医药活血化疲治疗方法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这些病理变化,从而达到改善脉管炎的血液循环障碍的目的 然而,从中医辨证看痕血,病因有寒湿阻滞,气滞血痕,热毒蕴阻,气虚不运等方面,故应结合病因治疗,分别采用:散寒、理湿活血化癖;行气活血化痕,清热解毒活血化癖,补益精气活血化癖等治疗方法。并且结合脏腑、阴阳等系统调节,如寒凝血疲,除兼顾证寒凝的一面,还要兼顾补肾阳不足的一面。湿滞血疲,除化湿外,还应健脾。热蕴血疲,除一般解毒外,还应分辨属何脏何腑之热,如心火用桅子、黄连,肝火用龙胆草、黄荃,胃火用石膏、知母,肾之相火则用黄柏、知母等等,总之要经过系统调节,消除病因,祛除病理疲血产物,方能有效地改善脉管炎的血液循环。 在上面文章中,为我们详细的介绍了四肢血液循环障碍的治疗方法,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我们尽快的摆脱血液循环障碍的情况,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才能够达到最佳

血液循环

- 1 - 第三节《物质运输的途径》导学稿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二、新课导入 三、 目标展示 【学习目标】1.说出血循环的概念。 2. 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知道动脉血和静脉血的区别。 四、自主学习1、血液循环的定义及意义(培养归纳总结能力) ①、血液循环的定义:在 的推动下,血液在 中按 的方向不停地流动,这一过程称为血液循环。 ②、血液循环的意义:血液循环实现人体内 的运输 2、血液循环路线——体循环(培养读图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①、体循环的途径: 体循环的出发点是心脏的 ,它收缩,射血进入 ,再流经全身的 ,到达 ,再过 ,最后汇集到 ,流回到终点站 。 ②、在全身毛细血管网是如何发生物质交换的? 在体循环中,当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毛细血管网时,把运来的 和 送给组织细胞利用,与此同时,把细胞产生的 等废物带走, 这样血液就有含 多,颜色 的动脉血 变成了含 少,颜色 的静脉血。 3、血液循环路线—肺循环(培养读图能力和思考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 ①、肺循环的途径:肺循环的起点是 ,它收缩将血液压入 ,流经 ,再经 流回 ,这一循环途径称为肺循环。 ②、肺部毛细血管网处的物质交换 : 血液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时,血液中的 进入肺泡,肺泡中的 进入血液,这样血液就有含 少,颜色 的静脉血变成含 多,颜色 的动脉血。 4、体循环和肺循环的总结(培养应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①、火车接龙(学生依次口头做答) 体循环:1 2 3 4 5 6 7 肺循环:1 2 3 4 5 ②发生物质交换的场所在哪里? ③、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关系:是否同时进行?起止点都在 在 汇合在一起,组成一条完整的循环途径. 五、展示交流 六、疑难点拨七、盘点收获八.板书设计九.自我检测 达标检测: 每题1分 并求出小组平均分,小组内错题纠错。 1、动脉血的正确概念是( ) A 含氧和营养物质都多的血 B 在动脉内流动含氧多的血 C 含氧多,颜色鲜红的血 D 含二氧化碳和其他废物少的血 2、下列血管中流动着动脉血的是( ) A 主动脉 B 肺动脉 C 肾静脉 D 上、下腔静脉 3、肺循环的起点和体循环的终点分别是( )。 A.右心室 右心房 B.左心室 左心房 C.右心室 左心房 D.左心室 右心房 4、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共同规律是( )。 A.心室→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房 B.心室→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房 C.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D.心房→静脉→毛细血管→动脉→心室 5、血液通过肺循环,其变化是( )。 A.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B. 营养物质增多了,废物减少了 C.营养物质减少了,废物增多了 D.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 6、右图是血液循环模式图,据图回答:(15分) (1) 血液由[ ]______经过[ ]______进入肺。在A 处进行气体交换后,由______血变成______血,再由 [ ]______流回到[ ]______,完成肺循环。 (2)[A ]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依靠______来实现的,[A ]与[B ]之间的气体交换依靠______实现的。 (3)血液由[ ]______经过[ ]______给全组织细胞供血,在B 处进行气体交换,______血变为_____血,由[ ]______流回[ ] ______完成体循环。

《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 科学知识: 1 、知道心脏的形态和功能。 2 、认识血液循环器官及其作用。 科学探究: 1 、会利用模型来研究心脏的功能。 2 、能准确测定自己的脉搏。 科学态度: 1 、体会到利用模型研究问题的乐趣,并认识到这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2 、意识到坚持体育锻炼有利于心脏健康。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体会模型在科学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模型地设计技术。 教学重点:了解心脏跳动的意义。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准备:视频资料、心脏模型、小橡皮球、水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 、活动:把手放在胸口感受心脏的跳动,说说你的感受。 2 、讲述:今天我们学习“心脏的跳动”。 二、自主学习: 1 、认识心脏。 ( 1 )提问:心脏在身体的什么部位?它的形状像什么?它有多大?这些问题你能回答出来吗? 学生试着回答。 ( 2 )讲述:大家回答的都不是很准确,让我们通过心脏模型来认识心脏。(出示模型)心脏共分为 4 个室,分别是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上面还布满了各种血管,它是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主要器官。 ( 3 )提问:心脏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跳动,你知道什么是心跳吗?你觉得

心跳是什么? 学生汇报。 ( 4 )讲述:我们做一个实验来进一步理解什么是心跳。演示并讲解:一只手握住皮球,有节奏地反复挤压与松开皮球,连续做 20 次,来模拟心脏的跳动。请仔细体会手上有什么感觉。(指名演示实验,谈体会) ( 5 )要求:我们换个方法再做模拟实验。每个同学反复地把拳头握紧与松开,连续做 20 次,模拟心脏的跳动,体会手上的感觉。(分组实验、交流)全班汇报。 ( 6 )讲述:通过模拟实验,大家感觉到手有节奏地握紧与张开,感觉到手臂上的肌肉也随着一起紧张、放松。这只是模拟实验,我们再来看一段真实的录像,看看心脏究竟是怎样跳动的? 学生汇报。 ( 7 )小结:心脏也是由肌肉构成的,心跳就是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心脏收缩舒张一次,我们就会感觉到一次心跳。 2 、探究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 ( 1 )讲述:我们的心脏始终处于跳动状态的,这也是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心脏为什么要不分日夜地跳动呢?下面,我们通过几组实验来看一看。 ( 2 )演示实验 1 ,反复挤压塑料瓶,你们仔细观察发生了什么现象? (水被挤压到另一个瓶子里了) ( 3 )提问:谁知道心脏把血液运输到哪里去了?(全身) ( 4 )提问:为什么血液能被运输到全身呢?通过什么来运输的? (全身分布了很多血管) ( 5 )讲述:我们来看人体的血管是怎样分布的。 出示血液循环模型,讲述:人除了依靠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引起心跳外,全身分布了动脉和静脉供血液流动,保证人体的正常活动。在第 1 课中,我们已经学会测量 1 分钟内脉搏的方法,是怎样测量的?今天我们要测量 1 分钟内心跳的次数。你们会测量吗? (把手放在胸口,有力地跳动)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并记录。 每人测量 1 分钟内的脉搏次数,并记录。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节的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1.1 对教材的认识 “血液循环”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第四章第三节输送血液的泵─心脏的内容,在此之前,教材已安排了血液、血管的相关内容,学生已经亲身体会到心脏和部分血管的跳动,已经感受到血液的流动离不开心脏和血管,从而建立起强烈的求知欲,希望更进一步学习血液循环的知识。教材将“血液循环”安排在此可以起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可以使学生建立起血液循环系统的完整“路线图”,形成完整的知识网络。 1.2 教学目标 ①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血液循环的概念;描述血液循环的途径,简述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认识血液循环在人体中的意义。 ②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视频,提高学生分析能力。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解读血液循环模式图的过程中,学习用辩证法分析问题的方法。 1.3 教学重点和难点 ①重点:血液循环(体循环和肺循环)途径。 ②难点: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1.4 课型与时间 ①课型新授课 ②时间一课时 2. 学生分析 2.1学生一般特征分析 七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心理上较不成熟,知识基础和解决问题的经验相对不足,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教师的指导需要具体化,可以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通过合作学习开展探究活动,以利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参与。 2.2学生特殊特征分析 学生对血液的组成和血管以及心脏的结构普遍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可采用多媒体指导其观察。本节应有足够时间用在血液循环途径和血液循环过程中血液成分变化的学习上,以便让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 3.教学策略 3.1教学方法以实验法、问题法和讨论法为基本方法。课堂组织形式以学生合作实验探究为前导,提问、讲解、演示、课件辅助等多种形式结合,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思考、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 3.2教具和媒体应用视频资源、PPT课件等。 3.3课程资源开发组织学生学习测量血压的方法。

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

生物科《血液循环》专题复习课突破难点的教学设计 镇安镇中学林勇华 《血液循环》是《生物课程标准》北师大版《第四部分----生物圈中的人》的知识,人体吸收的营养物质需要经过循环系统运送到身体的各种组织、器官,人体所产生的废物也通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等的协调活动排出体外,因此本章内容起到了联系各部分知识的作用。这一节教学以血液循环为中心介绍了血液流动的管道、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血液循环途径以及血压、脉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它既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深化,又是后面呼吸、排泄等章节的前提和关键。 课堂目标:血管、心脏结构和血液循环途径等知识都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这些知识点有很大的难度,而这些内容也是本节教学的重点,所以,把以上内容列为难点。在教学中, 利用编制顺口溜和简图帮助学生轻松记忆突破了难点。 一、血管复习中难点的突破 1.识记概念,分清知识点 根据概念认识三种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教学中,提示学生,三种血管是根据血液流动方向(以心脏做区分点)来区分的,其中动脉血管内的血液流动方向是离开心脏,相接直不并脉静和脉动而,脏心回流是向方动流液血的内管血脉静. 通,两者通过毛细血管相连通。实际运用中,这是一个比较容易混淆的知识点。编成顺口溜就是:“动离静回毛连通”。将顺口溜多读几次,学生很容易就分清楚了。 2.简图强化理解,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中,要帮助学生理解: A 动脉是将血液从心脏送到传身各器官的血管,所以,动脉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是从大血管流向小血管(分散型血管); B 静脉是将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会心脏的血管,所以,静脉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是从小血管流向大血管(汇聚型血管); C 毛细血管处的血液流动情况是小动脉→毛细血管→小静脉(根据血流方向可以判断毛细血管两端各是哪一种血管);由于毛细血管管腔非常小,只能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D 在相同级别的血管中,血液流动速度各有不同,具体情况是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以上四点理解后,马上进行解题训练(借助简图)如下图:

血液循环的途径

《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节课的教学 东乡实验中学李国兵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教学突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探索导学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教师组织、启发、鼓励、指导学生按正确的思维方向、路线、探求未知领域的知识,使学生尽可能独自去开掘知识宝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教师达到“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达到“学”是为了更好地“学”这一目的,实现主导与主体作用有机结合,“教”与“学”的最佳结合。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知识的前后联系: 《血液循环的途径》是北师大七年级生物教科书下册第九章第二节《血液循环》中的内容。本节课前面分别讲述了“血液”、“血液流动的管道——血管”和“血液运输的动力器官——心脏”等知识,为学习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血液循环的途径》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因为人体细胞需要的氧气、养料,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是通过血液循环来运输的,而且后面要学习的《呼吸》、《食物的消化和吸收》、《排泄》等章,都要以本节课为基础,所以,《血液循环的途径》一节又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重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 3、教学难点:血液在循环途径中成分的变化;出血的基本护理知识。 三、分析学情及学法指导: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所谓教学,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初中生好奇、好动、思维活跃,教师要抓住这一契机,细心研究学生可得的学法,教会学生怎样学习和怎样思考,根据学生情况,我设计了以下学法指导: 1)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制作大量动画,同时配以模型、挂图等直观教具,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立体化,综合利用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认识功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 2)采用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教会学生如何带着问题阅读教材,讨论、回答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方法: 运用PowerPoint课件,采用探究式、启发诱导式为主,学生自

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二) 知识目标 1、概述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2、知道输血原则、献血的意义和四种血型系统分类。 3、描述血液的成份和主要功能。了解血液各成分的正常含量,能读懂血常规检验化验单。 4、学会用显微镜观察兔的血涂片,尝试识别红细胞和白细胞 教材 重点 难点重点:动脉与动脉血;静脉与静脉血 难点:血浆和血细胞的功能教具PPT课件 教学 方法讲授、讨论、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你知道一个人体内一共有多少血吗?一碗?一盆?一桶? 血液为什么是红色的呢?有没有其他颜色的血液呢?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重新认识一下我们每个人体内的血液。 二.引入新课 师:首先我想请大家自己来谈谈你所知道的有关血液的常识。 生:畅所欲言(比如:红色;在血管中流动;皮肤划破流血后,伤口较小时,为什么不久就会自然止血?……) 三.新课 师:血液和我们人类的生存息息相关,正常人的血量约为体重的7%-8%,如果体重为60kg,大约血量为4.5kg或4500ml。如果一次失血超过总血量的30%,人的生命就会遭到威胁,今天,我们就来结合大家已知的知识,来进一步了解一下血液及其功能。 (板书)二.血液 【讨论】 1、含有抗凝血剂的血液。离心或静止一段时间后,为什么会出现分层的现象?分成几层? 因为血液中含有不同的组成物质,它们的比重不一样,所以会分层。分成三层。(幻灯展示:血液的分层现象) 2、综合上面的资料,你认为血液可能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常规化验单上所列的血液成分,分别应在什么层次?

生:学生观察,并找出几种血细胞。(有的找对,有的找错,并由其他学生更正)观察红细胞图片 师:请仔细观察一下,红细胞都是成什么形状的? 生:像一个两面凹的圆饼。 师:为什么红细胞都是红色的呢?(看书后回答)。 生:红细胞内含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叫血红蛋白,所以使呈红色。 师:血红蛋白有什么作用呢?(看书后回答)。 指出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气浓度高的地方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容易与氧分离。 生:血红蛋白帮助红细胞运输氧和一部分的二氧化碳。 师:对,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易和氧结合,而与二氧化碳分离,相反在氧浓度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而与二氧化碳结合。 另外还有一种气体,一氧化碳,它与血红蛋白结合的能力是氧的160倍,所以当空气中一氧化碳的浓度过高时就会导致红细胞携氧能力降低,出现窒息的现象。这种现象我们一般称为什么? 生:煤气中毒,一氧化碳中毒。 师:我们应该怎么做来防止这类事故的发生呢? 生:安全使用煤气,一旦发生泄漏马上开窗通风…… 师:成熟的红细胞无细胞核,如果血液中红细胞过少,或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过少,都会贫血。 观察白细胞图片 师:白细胞的外形都一样吗?颜色呢? 生:它的外形是多种多样的,颜色也各有不同。 师:白细胞的外形是随时可以改变的,有多种类型,都有细胞核,是血细胞中体积最大的一种,白细胞的功能是什么呢?(看书后回答)。 生:当人体受到病菌侵入时,有些白细胞可穿过毛细血管壁,聚集到受伤部位,吞噬病菌。 师:这时的伤口就会出现红肿,局部体温升高的现象,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炎”。 (图片展示“白细胞吞噬病菌过程”) 观察血小板图片,视频展示“血小板在伤口处凝结的过程” 师:看完图片和这段影片后,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血小板? 生:(几个学生补充后)无细胞核,体积最小。人受伤流血时,血小板会在伤口部位聚集,促进止血并加速血液凝固,防止大量出血及阻止细菌的入侵。 师:很好,我再介绍一下,在凝血时,血浆内的可溶性纤维蛋白原转化为不溶性纤维蛋白原,伤口附近流出的黄色透明的液体就是没有可溶性纤维蛋白原的血浆,称为血清。 师:下面,请大家试着以列表的方式来比较一下三种血细胞 血细胞形态数量主要功能 红细胞

血液循环(教案)

血液循环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三、教学过程 大家知道,当人手上不小心划破一个小伤口,就会流血,那么血液在人体内是流动的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血液循环 历史上许多科学家都对这个问题做了大量的探索工作,其中英国的科学家哈维贡献最大。下面请大家讨论并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哈维实验 (即用绷带将上臂扎紧) 1、现象: 1)上臂肘和腕处的摸不着了。 2)前臂的静脉鼓起来了。 2、哈维猜想: 血液在血管内是,并且在动脉和静脉之间一定有一种血管,这种血管把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液连通起来。这就是我们常说的。 3、讨论:哈维的猜想正确吗? 过渡:哈维猜想,血液在血管内是流动的,在动脉和静脉之间有一种血管,即我们所说的毛细血管。下面请大家通过实验来验证哈维的猜想。 活动二观察小鱼尾鳍血液的流动 1、实验方法: 将如图所示将培养皿中的小鱼,放在显 微镜下观察。 2、实验现象: 血液由血流速度快的血管 (即),流向小鱼尾部分支多、 数量大的血管(即),该 血管内血细胞一个一个通过,血流速度很 慢,再流出小鱼尾部,流向血流速度较慢的血管(即)。 3、实验结论: 血液在动脉、静脉、毛细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 。 过渡:血液有动脉血和静脉血之分,下面请大家讨论并完成活动三。

活动三动脉血和静脉血 1、动脉是指把血液从输送到的血管。 静脉是指把血液从送回的血管。 2、动脉血是指含氧浓度,血液呈的血液。 静脉血是指含氧浓度,血液呈的血液。 3、判断: 动脉血管内一定流的是动脉血吗?() 静脉血管内一定流的是静脉血吗?() 过渡:通过观察鲫鱼尾鳍血液流动实验,我们了解了血液在人体内是流动的,那么它在人体内又是怎么流的呢?下面请大家完成活动四。 活动四人体的血液循环 组织 O CO 细胞 2 营 养物 质 细血管网 CO 2 O 2 肺泡2 废物 血液循环示意图 1、人体的血液循环可以和。 2、体循环的路径:(即从左心室身体各部分右心房) 左心室(1)(2)(3)右心房 (1)是、(2)、(3)。(提示:体循环就是将心脏内血液流入身体各部分的循环) 3、肺循环的路径:(即从右心室肺部左心房) 右心室(1)(2)(3)左心房 (1)是、(2)、(3)。(提示:肺循环就是将心脏内血液流入肺部的循环) 4、心脏内的血液流动方向: 。(填“心房”或“心室”) 5、血液流至人身体各部分时,成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6、血液流至肺部时,成分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7、在心脏的四个腔中,各自流的是什么血?(即动脉血还是静脉血)

10.2 人体的血液循环 教学设计

第十章第二节人体的血液循环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人体的血液循环》为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学》(苏科版)七年级下册第十章《人体内物质的运输和能量供给》中的第二节内容,课时设计为三课。在学习了血液和血型等知识的前提下,讲述人体血液循环的相关知识,人体需要的氧气和养料必须及时运来,并把产生的二氧化碳废物运走,人体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而这些都必须通过血液循环来实现。因此,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核心,在全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浓,思维敏捷,但抽象思维略有不足,在课堂上,他们喜欢自己动手,不喜欢老师的空洞说教,拒绝老师将思想强加给他们,在学校可利用的资源条件下,尽可能的满足学生自我探究,小组讨论模式来学习新知。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4. 说出心率和脉搏的基础知识。 5. 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 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 2.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建立科学的价值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 区别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2.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3. 描述血液循环的过程。 难点: 1. 描叙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2. 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五、教学工具和手段 观察、讨论、交流并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生物教学模型和视频教学相结合完成。

什么是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的器官。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处通过细胞间液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变动脉血为静脉血。此间静脉管径逐渐变粗,数目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所有静脉均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即由此回到左心房,从而完成了体循环过程。肺循环自右心室开始。静脉血被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然后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血再入左心室,又经大循环遍布全身。这样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断地运转,完成了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膈内的上方,两肺之间,约在身体正中线的偏左侧,在右侧,并略向左扭转,所以右半心偏于前方,左半心偏于后方。心脏外观可分为心底和心尖,两面和两缘。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较宽大,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相连,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脏的前面为胸肋面,大部分被两肺遮盖,仅小部分与胸骨和肋软骨相邻;后面为膈面,贴在膈上。

苏教版生物七下10.2《人体的血液循环(4)血液循环》经典教案设计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4)——血液循环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血液循环的概念。 2、对照插图掌握体循环、肺循环的途径,体会血液成分的变化及意义。 3、了解血压的概念以及如何测定血压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血液循环的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分析、归纳、总结的 思维能力。 2、通过收集有关高血压、冠心病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血液循环途径的学习,了解自己及家人的身体,以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和自我保健意识。引导学生从身边发现科学,热爱科学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体循环和肺循环的途径是重点。 血液循环途径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难点。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观察、讨论、实验,并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相结合。 四、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到的有关哈维的资料;教师制作课件,一杯凝固的猪血,两根止血带、听诊器、血压计。 五、教学过程 1、复习 教师活动:白板展示心脏结构图,提问: ①心脏的四个腔及其分别与什么血管相连? ②血红蛋白的特性和毛细血管壁的特点。 学生活动:根据心脏结构图回答问题。 2、导入 教师活动: 展示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学生提供),进一步提出问题:心脏为何不停的跳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学生活动:①各小组协作完成书本P18的两个讨论和课堂练习(一);②带着问题,观看哈维研究血液循环的资料,并模拟哈维的实验;③血液循环的概念。整合点二:实物展示台便于展示学生的作业,且便于批改,让学生印象深刻。3、新课 活动一 教师活动:出示血液循环图片。 学生活动:结合课本P17的图14-13血液循环示意图,认识血液循环示意图上各个主要部分的名称。 活动二 教师活动: 资料1显示:有人曾做过测定:安静时,一滴血通过这条完整的路线约需20秒钟,而其中16秒在体循环,4秒在肺循环,因此,有些书又把体循环叫大循环,肺循环叫小循环。 资料2显示:在心脏的结构中,左心室壁为右心室壁的三倍厚,它收缩有力,适于把血压到身体较远及位置较高的头部血管,与完成大循环的功能相适应。 展示血液循环动画,结合书本P17图,指导学生观察,记录血液流动的路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各自的路径,提示学生注意观察血液颜色的变化及发生部位。 学生活动:观看动画,根据记录和老师提示描述体循环、肺循环的起点、止点及大致路径,了解体循环和肺循环。小组成员合作写出血液循环途径(名称间用“→”连接)。 整合点三:对于人体的血液循环学生无法观察活体的循环过程,借助于动画,课件结合白板,便于学生反复观看,便于教师讲解时进行圈点。 活动三 教师活动:教师呈现一杯凝固的猪血,从颜色入手,分析为何动脉血、静脉血的颜色会不同。分析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组织细胞 氧气↑↓二氧化碳 左心室→主动脉→全身各级动脉→全身毛细血管→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 利用复习提问②解释,血红蛋白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反之则分离。毛细血管壁由一层细胞构成,利于气体扩散。因此,体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是:鲜红的动脉血→暗红的静脉血。变化部位:全身毛细血管与组织细胞处。 学生活动:学生尝试分析肺循环中血液成分的变化。

(推荐)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反思一: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个人认为做得还可以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1、比较注意知识点的引入。比如利用复习提问引入血液循环的概念,利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引入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还有利用体检时体检表引入心率、脉搏和血压的概念等。 2、多种教学手段的使用。如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多媒体课件的利用,学生相互讨论、亲手实验探究等。 3、基本上能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贯穿整节课,每一个问题、实验学生都积极思考、参与,其中测量脉搏和血压的实验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到最高点。 但是本节课也有不足的地方。根据课后作业的反馈,少部分学生对于血液循环的路径还有点模糊,究其原因,个人课后也和各位老师进行了交流。我觉得这主要是对于血液循环的动画没有利用好。由于血液循环的途径是个难点,如果只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学生较难理解,因此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动画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来突破难点。 反思二: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为出发点,通过循序渐进地引导,理论联系实际的讲解让学生发现生活处处有科学、处处用科学,并运用探究式、启发式、直观式等多种教学手段,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为他们创设思维的空间,思想的时间,并适时穿插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有趣的课堂游戏,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课堂知识,还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以实现共同进步。在此仅作抛砖引玉,还希望各位专家和老师多加指导,谢谢。 反思三: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是教学中的难点,我决定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自主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课后进行了反思,总结如下:1、有效地注意知识点的导入。如提问从手背注射药物怎样才能到达患处,引入血液循环的概念,利用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气体交换引入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2、引领学生主动学习。如课前学生查找资料,学生相互讨论等。3、充分利用教学挂图,课件,学生演板,课堂师生评价等贯穿整节课,学生都能积极思考、参与。本节课存在的问题:少数学生对于血液循环的途径还有点模糊,这提醒教师在课件的制作上要更加直观,更加感性,学生先要获得感性认识然后才方面达到质的飞跃。利用口头评价方式:先考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然后请学习好的学生点评,锻炼其胆量和表达能力,提倡团结合作学习。 反思四:血液循环教学反思 血液循环这节课的内容是人体物质运输部分的重要内容,但是这节内容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知识比较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因此在实际的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是一个难题,个人认为运用多媒体教学比较直观。

什么是血液循环系统

什么是血液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是血液在体内流动的通道,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两部分。淋巴系统是静脉系统的辅助装置,而一般所说的循环系统指的是心血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是由心脏、动脉、毛细血管及静脉组成的一个封闭的运输系统。由心脏不停的跳动、提供动力推动血液在其中循环流动,为机体的各种细胞提供了赖以生存的物质,包括营养物质和氧气,也带走了细胞代谢的产物二氧化碳。同时许多激素及其他信息物质也通过血液的运输得以到达其靶器官,以此协调整个机体的功能,因此,维持血液循环系统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是机体得以生存的条件,而其中的核心是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水平。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体循环和肺循环两部分组成。 体循环开始于左心室。血液从左心室搏出后,流经主动脉及其派生的若干动脉分支,将血液送入相应的器官。动脉再经多次分支,管径逐渐变细,血管数目逐渐增多,最终到达毛细血管,在此处通过细胞间液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血液中的氧和营养物质被组织吸收,而组织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代谢产物进入血液中,变动脉血为静脉血。此间静脉管径逐渐变粗,数目逐渐减少,直到最后所有静脉均汇集到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血液即由此回到左心房,从而完成了体循环过程。

肺循环自右心室开始。静脉血被右心室搏出,经肺动脉到达肺泡周围的毛细血管网,在此排出二氧化碳,吸收新鲜氧气,变静脉血为动脉血,然后再经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左心房的血再入左心室,又经大循环遍布全身。这样血液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不断地运转,完成了血液循环的重要任务。 心脏位于胸腔中纵膈内的上方,两肺之间,约2/3在身体正中线的偏左侧,1/3在右侧,并略向左扭转,所以右半心偏于前方,左半心偏于后方。心脏外观可分为心底和心尖,两面和两缘。 心底朝向右后上方,较宽大,与出入心脏的大血管相连,心尖朝向左前下方。心脏的前面为胸肋面,大部分被两肺遮盖,仅小部分与胸骨和肋软骨相邻;后面为膈面,贴在膈上。右缘锐利,左缘钝圆。打个比方,心脏在人体内的自然位置,恰如用右手写字时的位置相仿,手背相当于心底,手指尖端相当于心尖。 心脏表面近心底处有一环形的冠状沟,分隔心房和心室。心脏的前后面有前、后室间沟,为左、右心室的分界。 在心脏内部,由上部的房中隔和下部的室间隔将心脏分成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左、右两半又分别被左、右房室口及周围的瓣膜分为上部的心房和下部的心室。因此,心脏可分为四个腔,即上部的左、右心房和下部的左、右心室。通过左半心的是动脉血,通过右半心的是静脉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