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若干策略问题题库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若干策略问题题库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若干策略问题题库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若干策略问题题库

西方文论中国化的若干策略问题

刘亚律

西方文论的引入为中国当代文论的变革与创新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支撑,同时也造成了事实上的挤压效应。“西方文论中国化”命题的提出,是对此作出的理论回应。作为具体的融合策略,“无能为力说”、“中体西用说”以及“话语改造说”,尚存在不完备之处。文章以叙事学的中国接受为具体视角,认为“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可以通过立足通约性、注重实效性,立足普泛性、侧重民族性,以及立足主体性、保持开放性的融合策略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西方文论;叙事学;中国化;中国接受

[中图分类号]I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18X(2009)04-0112-06

刘亚律(1970—),男,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文艺学。(四川成都 610064)

本文系江西省“十一五”社科规划课题“叙事学在中国的接受与影响研究”(项目编号:06WX35)的阶段性成果。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文艺理论的大规模引入,被认为是中国文论现代化转型进程中的第三波浪潮。与西方文艺纷至沓来的迅捷相比,百年中国文论的转型之旅虽不能说是裹足不前,却也举步维艰。在背负传统与面向世界之间艰难穿行的当代文论除了左冲右突外,多少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正是在此现实情境下,中国学界继“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之后,近年来又提出了“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命题,试图从中探寻出某种解决问题的办法。本文拟以叙事学在中国的接受为具体个案,通过总结其接受特点,探索实现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某种可能途径。

一、困局:西方文论的“双刃”效应

从比较文学的角度来说,“西方文论中国化”命题属于影响研究之范畴,西方文论进入中国构成其理论前提。一种民族的(或质态的)文学(文化)对另一种民族的(或质态的)文学(文化)的积极意义业已为文学(文化)史上的成就所证明。罗素就曾说过:“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过去已被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希腊学习埃及,罗马借鉴希腊,阿拉伯参照罗马帝国,中世纪的欧洲又摹仿阿拉伯,而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则仿效拜占庭帝国。”[1](P8)同样,没有印度佛学的远播中土,就没有中国禅宗文化的形成;没有高扬主体精神的中国道学与禅宗文化的深厚滋养,很难说会有鲜明日本文化特色的“物哀”观念与“俳句”的产生。世界文学美妙多姿得益于各民族文学养分的共同培育。正是因为有了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影响,才“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2](P255)。

对于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当代文论来说,引进西方文论的意义突出表现为异质理论资源的多重呈现。所谓异质,是指西方文论有着迥异于中国古典文论传统的思想底蕴、运思方式与话语形式,为审视中国文论传统提供了崭新的理论参照系,通过中西并置的比照作用,有助

于学界更为明晰地检视中国文论传统的优势与不足;所谓多重,则是指西方文论资源知识构造的丰富性与研究范式的多样性。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理论与批评一味奉苏联模式为圭臬,强调政治挂帅与主题先行,社会历史批评与阶级分析方法被无节制地滥用,成为经主流意识形态许可的唯一言说方式,其结果是,本该生动活泼的文学理论与批评被简化成政治意识形态的文字注脚,在封闭的环境里陷入狭隘僵化的死胡同。因此,西方文论资源的进入,有助于学界解放思想、开阔视野,为文学理论的变革创新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西方文论的引入是在西方文明快速推进经济全球化、积极推行文化渗透与扩张战略的背景下进行的。它在促进思维方式与批评范式变革的同时,也造成了文论话语民族性的严重式微,以及言说模式日益趋同的现象,从而引起包括中国在内的后发国家的深深忧虑。作为在不同社会与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文化形态,在讲求科学逻辑性的西方文论与讲求直观经验性的中国传统文论之间,本来难以也没有必要做出孰高孰低的价值评判。在受时空条件制约的历史年代里,二者有如并行不悖的平行线,在相对隔绝的状态中各自独立运行。但近代以来,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世界性扩张,以理性主义为精神内核,以科技进步为外在表征的西方文明,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与商业实力,强势地主导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方向。在文学理论与批评领域,这种强势除了表现为西方文论知识系统的世界性输出外,也表现为其话语规则与言说方式的强势。借用库恩的范式理论来说,就是西方文论以明晰的概念、严密的逻辑以及系统的论说确立了现代文学理论与批评的范式优势,成为现代学术规范的通则与共识。这种强势范式给中国传统文论思维与言说方式造成的巨大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也是我们当下无法逃避的客观现实。如何既契合西方范式通则又留住民族文化传统,成为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探索:既有理论的若干尝试

尽管国内学界提出“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口号颇有时日,但西方文论中国化的标准以及如何实现西方文论的中国化则多少有些大而化之或者语焉不详。综观与此论题相关的一些观点,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

其一为“无能为力”说。持此说者认为,中西文论的文化机制、思维方式与话语形式差异巨大。一个追求理性逻辑,一个讲求诗性直觉;一个长于分析,一个擅长综合;一个讲究彼岸超越,一个强调实用精神,二者的差异有如背向而驰的马车,非人为努力能够融合,即使强行嫁接,强扭的瓜终究不甜。理论界与其费力不讨好地用“一些空洞无定的概念和漫无边际的方案来掩饰对这个问题的无能为力”[3](P284),倒不如让中西文论的这些差异性就此显现下去,让中国学人保持一种视域的开放性,从而更加深刻地领会到与中国文化异质的、同时也更具有西方文化价值的东西。此说强调中西文论的异质参照性,主张在找不到合适解决途径之前自然无为,含蓄地否定了西方文论中国化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其二为“中体西用”说。此说被言说的频率最高,学界中人也最为耳熟能详。其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扬传统,改造创新”。所谓“精华糟粕”之言,就是要求在引进与借鉴西方文论的过程中,注意区分其理论的优缺点,弃劣而扬优;所谓“发扬创新”之说,就是要求充分利用经过扬弃过滤的西方文论来为我们的理论与批评服务。创造出既有崭新时代特色又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国当代文论来。在这种说法中,我们不难辨识出鲁迅的“拿来主义”的思想回声。必须承认,倘若这种愿望能够在理论建设与批评实践里得到完全的落实,那么,它毋庸置疑是中西文化交流与对话的最理想结果,毕竟,兼具中西文化长处的

文学理论才能呈现勃勃生机,充满活力,也才能更加契合正在不断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文学现实。

然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学界关于“中体西用”的提法大多停留在总体原则的层面上,迟迟未能转化为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换言之,“中体西用”说的最大不足在于其缺乏可操作性。它所提供的最多只是一种指导原则,而不是一种足资操作仿效的实践范例与实施模式。既扬弃西方文论的缺点又发扬中国文论传统的笼统说法,听起来确实非常合情合理,在学理上也的确无懈可击,可一到实施起来便让人有无从下手之感。而当前中国文论建设最需要的,不是大而化之的泛泛原则,而是关于中国化切实可行的具体策略。用王一川的话说来就是:“人们要的不是‘招牌’,而是‘实货’”,即如何在理论著述中“落到实处”[4](P5)。造成这种“听上去很美”现象的原因在于,持此说者没有意识到,西方文论不是一个具体的理论流派,而是由林林总总的文论诸派构成的总称,“一个由我们自己建构起来的想象与实在融会的复合物。”[5]譬如浪漫主义文论不满新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而竭力鼓吹情感的自由抒发,俄国形式主义因对传记批评与心理批评的无法忍受而转向寻找“文学性”,结构主义文论因反对存在主义无限制夸大主体的能动作用,转而探求文本深层的稳固结构,等等。由于人们无法找到一种抽象的西方文论的优缺点,因而也就只能在宏观层面进行大而化之的泛泛而

谈。

其三为“话语改造”说。持此说者认为,要改变当今中国文论界各式西方理论词汇满天飞的现状,有必要用中国文论的传统话语对西来理论加以改造。他们将话语具体界定为“一定文化传统和社会历史中形成的思维、言说的基本范畴和基本法则”[6]。必须承认,较之“中体西用”说,“改造说”不但目标明确而且措施具体,在实践层面有相当的可操作性。对于如何解决西方文论中国化问题具有很大的理论意义。同时也应看到,“改造说”还存在进一步深化的必要。

首先,“话语”是个所指极其复杂的范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人们将各自从事的学科意义不断附丽其上,令其成为一个“最需要界定的术语”[7]。在巴赫金那里,话语是某种超越语句、能够体现对话关系的“言语整体”[8](P42)。而依福柯之意,“话语”即言语、陈述或者书写,话语分析“就是要在陈述事件的平庸性和特殊性中把握住陈述;确定它的存在条件,尽可能准确地确定它的极限,建立它与其他可能与它发生关联的陈述的对应关系”,追问“这个产生于所言之中东西的特殊存在是什么?它为什么不出现在别的地方?”[9](P33)从中发现与找到那种被掩盖与遮蔽的东西。以此反观前述关于传统话语的界定,不难发现,“基本法则”的说法仍然偏于抽象,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规则,无论是“无中生有”的意义生成方式,还是“依经立义”解读方式或者其他规则,最终还得借助于具体可感的形式加以显现。比方说,我们从汉字的左形右声、词语的叠词运用、诗篇的重章叠句、比兴的使用技巧里体会到汉语文本的对称美学规则;在“意象”、“兴趣”、“滋味”、“比兴”等的反复申说中,领会华夏民族超越具象、崇尚韵致的美学追求。没有具体形式作为话语的呈现方式,也就难以体现话语背后的言说规则。我们完全有必要进行以下追问:假设用来呈现中国文学传统“基本法则”是上述那些范畴,那么,这些范畴的普适度有多广?是所有的范畴都有普适性还是只有部分范畴有?如果是部分范畴,又当如何把那些不能够用来“化西方”的范畴甄别出来?再说,范畴都有其产生、运用的时空条件与文化语境,中国传统的文论范畴用来改造西方文论时的契合程度究竟如何?倘若我们承认并非所有的理论范畴都可用来呈现“基本法则”,那么,是否还有别的东西可以取而代之?如此等等。这些问题“改造说”都还未能够给予充分的回答。

其次,“改造说”的理论例证虽然不乏其例,但就总量来说似嫌不足。笔者注意到,王国维与钱钟书是“改造说”倡议者的必举之例。静安先生与钟书先生皆国学巨擘,一代宗师,道德

文章风范后世。本文不敢妄加评议。在此只是想说,即使博学与识见如两位先贤,他们的话语改造之举也未见得就没有值得商榷的地方。静安先生之《人间词话》固然广获赞誉,而其《<红楼梦>评论》却也曾被钱钟书先生讥为“作法自弊”[10](P351)。叶嘉莹则说它“有许多立论牵强之处”[11](P180),温儒敏也认为其有“削足适履,生拉硬套”的嫌疑[12](P6)。至于钱钟书,如果说李泽厚讲他只是学问家而没能提出与解决问题有些苛求于人[13](P160),那么,蒋寅则非常坦率地指出,钱钟书先生并未“开创一种新的学术范式”,“他把材料罗列出来,把结论开具出来,却省略了最为艰难的分析、论证过程,从客观上说实在有点避难就易的味道”。[14](P192-193)这些质疑至少表明,即使像王国维、钱钟书这样的学术巨子,他们的“以中化西”之法也不一定就无懈可击。换句话说,“改造说”于西方文论中国化之途径并非具有唯一性。这就为本文的探讨提供了言说的理论空间。

三、启示:叙事理论接受的策略路径

叙事学理论在中国的传播走过了20余年的风雨历程。从最初各自为政的分散状态,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集约化、组织化与阵地化的“显学”规模,它的中国之路或许对于探索西方文论如何中国化具有某种启示。

1.立足通约性,注重实效性。中西叙事文学因民族禀赋、地理环境以及产生机制等的不同不可避免地呈现出异质的色彩,曾有中国学者因质疑建立中国特色叙事学的可能性,其中一个重要理由就是,现存的中国叙事学理论“始终没有摆脱西方的叙事理论框架”[15](P98)。我们应该看到,异质文化导致的差异性固然不可避免,但中西叙事文学作为人类认识与体验的记录方式,其中必定有共通之处,叶维廉曾用两个相交椭圆交汇形成的公共区域来表示这种通约性。通约性在叙事学的中国接受语境中,主要表现为对西方叙事理论的选择性,即必须注意区分哪些理论成分具有普遍的概括力,可以通用于中西叙事文本,哪些理论成分因其异质因素的过于强大而无法用之于中国的文本分析。语言学模式、情节结构分类、话语类型分析,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批理论范畴,如叙事的时间、语法、结构、视点、功能、人称等等,是叙事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重要标志。中国接受西方叙事理论的策略之一表现为:既不对后者的理论概念照单全收,也不抛弃这些既有成果来个完全另起炉灶,而是注重西方叙事理论解释中国叙事文学的有效性,根据二者的契合程度,有选择性地加以利用。照单全收之不可行,在于异质文化土壤上生结的理论成果难以完全适用于中国叙事文学;另起炉灶则意味着打造一套迥异于西方的叙事理论体系,而叙事学究竟首先是西来理论,罔顾通约性而构建出来的理论能否实现中西方的有效交流,恐怕也是个未定之数。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学界乐于使用“结构”、“时间”、“视角”与“叙述者”等概念来构建自己的理论话语,而对“语态”、“语式”、“语法”及“引语”等语言学色彩过于浓郁的概念则兴趣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那些被吸收利用的范畴,在经过中国学人的加工处理之后,其概念的值域并不完全等同于其原生语境中的含义。

一种情况是对叙事概念含义进行转移处理,此中的典型例子是关于视角的有关研究。作为叙事学的核心范畴之一,视角研究侧重于两个方面:一是分类研究,二是功能研究。国内学界对视角的关注程度不在西方之下,但分类研究成果则基本未脱托多罗夫之影响。中国学者的研究兴趣,更多的不在于视角种类的归纳研究,而在于视角的功能研究,即探究视角运用造成的种种特殊表达效果。比如,谭君强就认为,视点的选择“包含着作者希望传达给读者、观众或听从故事的含义,希望读者如何以及更好地理解自己的作品所传达出的信息、意义、价值规范等”[16],应该把视点同意识形态研究密切联系起来;邓建英则着意于叙事视角与文本“陌生化”效果之关系[17];在杨义那里,视角已非叙述者所采取的观察角度之义,而是泛化为研究者所采取的理论立场。他倡导以中国人的文化身份为逻辑起点来研究中国叙事学。当文化身份也成为一种视角时,这于其叙事学上的严格意义是有明显疏离的。

另一种情况是对概念的既有意义进行减值处理。譬如,结构一词在经典叙事学里的含义就颇为复杂。它既有通过线性排列出来的故事序列之意,也有支配表层叙述的深层模式之义。前者类似于情节,后者则类似于叙事语法。中国学人在实践中往往摒弃其深层的语法含义,单取其于事件安排的意味,而当要指称表层叙述下面那个起支配性作用的因素时,一般在“结构”前面缀以“深层”或者“潜隐”等修饰语,以示强调突出。在陈平原的《中国小说叙事结构的转变》中,结构与情节就近乎同义,而在《千古文人侠客梦》中,他则把中国武侠小说的四种类型模式称为“基本语法”;杨义也说“‘结构的动词性’,是中国人对结构认知的独特性所在”[18](P35)。他所说的“动词性”,实际上强调的也是事件的裁剪编排;纪德君先生在对中国历史小说的考察时,结构也仍然取的是“组织构造和总体安排”之义[19](P22),藉此归类辨析中国历史小说的主要类型,而未流露关于深层语法的研究企图。

与减值处理相对应的是增值处理,这也是注重实效性的第三种情形。增值处理在此是指中国叙事学者在实践层面有意识克服经典叙事学的封闭性局限,把基本概念的评析运用同审美研究、哲学研究以及文化研究结合起来,既实现理论内涵的增值扩张,同时也增加文本分析的厚重感。譬如,傅修延在总结四大古典小说契约型叙事语法之余,还将根源直指儒道释三者共构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张开焱则倡言在研究叙事作品文本语法的基础上,认为有必要研究文化语法;在杨义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圆形思维的精彩论断的基础上,饶道庆进一步认为,这种圆形思维植根于“初民对大自然中日升日落、四季循环、草木荣枯和人类生命从诞生到死亡到新生命诞生的生死轮回的直观体悟”[20],而《三国演义》圆形叙事结构正是这种原始思维意识的折射与反映。再如,高小康从历史与道德、情感逻辑以及民间文化角度展开的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研究等[21],皆属此类的精彩例证。

2.立足普泛性,侧重民族性。总体说来,中国学人在理论与批评实践中多从历史本位与诗性传统来把握中国叙事文学的民族特征。

先说历史本位。华夏民族是个尚实际而疾虚妄的民族。历史不单是往昔事件的忠实记录,而且具有明是非、鉴古今、辨得失的崇高力量。在这种历史观念的支配下,不仅瑰丽浪漫的神话很早被历史化了,就是公认为荒诞不经的作品也多被纳入“史”的轨道。甚至于像“六经”这样的著作,也可以当作“史”来读解。史贵于文的传统以及“叙事实出史学”的基本事实,令中国叙事学者无法如英美新批评那般对文本外在的影响因素视而不见,而是充分考虑历史文化传统对叙事作品的制约作用,兼顾内外研究的关系。譬如,全知模式的采用,是中国古典叙事文中非常突出的现象。亨利·詹姆斯之后的有些学者,认为全知模式“讲述”而非“展示”的呈现方式无助于客观性的营造。倘若以此来解释中国叙事文大量采用全知模式的现象,肯定不得要领。然而,当我们把这一现象与中国史官传统与伦理本位相联系时,就能很好地理解现象产生的原因及其背后的文化意义。中国史官自诞生始即肩负天文术数与祭祀的天官职责,并从中派生出记言记事的职能。他拥有知识话语不容置疑的掌控权、阐释权与裁决权。中国文化道德伦理意识植根于深厚的宗法等级制度,它所尊崇的上下、尊卑、亲疏关系需要权威话语加以协调与维护,当然也需要一个貌似权威的代言者来加以传达。史官职责的权威性与伦理本位主义的结合,决定了与之相适应的全知模式的广泛运用。又如人物的外貌描写。19世纪经典作家注重外貌特征的精细描摹,以此暗示人物的性格,而中国古典小说则往往突出外貌的异乎寻常之处,且好以动物为喻,如写刘备则“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写宋江则“虎背狼形”,写张飞则“豹头环眼”,写司马懿则“鹰视狼顾”等等。这种描写方式大量出现,固然可以归结为中国小说关于外貌描绘的程序化处理,但对解释何以如此则肯定力所难逮。如果我们把解释的触角追溯到中国神话那里,将以异类状写人物形貌的做法与以《山海经》为代表的中国神话思维统摄起来,认为它是神话思想生发出来的熠熠光辉,就不但发掘出了角色神异不凡的英雄(或奸雄)气质的文化根源,而且结论亦因其厚重性而更加令人信服。

再说诗性传统。源远流长的诗性传统与前述历史伦理本位一道,构成了中国叙事文化比翼齐飞的和谐格局。中国的艺术精神讲求的是“和”与“融”,它不像西方那般将感性与理性对立起来,而是将感性与理性的东西有机而亲密地融合在一起,追求的是辞约而意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意魅力。中国叙事文学的诗性传统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从文体学意义上来说,是诗词对叙事文体的强势渗透。诗歌在中国长期被视为文学的正宗,确立了较之其他体裁明显的文体优势。它不但可以兴观群怨,也是展示主体才气学识的重要方式,甚至跟人们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孔子就有过“不学诗无以言”之类的教诲之语。古典叙事文中不来点“有诗为证”或者“有词为证”的东西,作者似乎就有底气不足之虞。诗歌的引入兼具论证事实与装饰文理的双重功效[22](P98)。故而古代说书人大多乐此不疲。这还只是从外部特征而言的。

其次,诗词渗透的意义更多体现在其审美意义上。由于诗的浸润与濡染,也把诗性的思维方式与诗意的感受方式带入叙事文之中,从而增强叙事文的诗意境界与抒情色彩。用杨义的话来说,就是“诗对小说艺术的渗透,指的是一篇小说作为完整的艺术世界具有的意境和情致”,“或讲究白搭传神,或提倡以诗作小说的素质,或追求短篇小说的‘浑然的美’,从不同角度注意到小说的写意抒情须形神统一、情理统一,创造出一种深远的,气韵生动的真实境界来。”[23](P149)郑铁生也认为,小说中出现诗词“意味着诗词的意境融进小说的形象之中”,“诗词意象的情感力量恰恰是人物心理和情感的直接表露,或是自我抒发”。[24](P164)高友工则指出,中国叙事文学的抒情色彩,应当归功于以“诗言志”为代表的对内在经验的高度重视。[25](P202)

再次,从本体论角度上说,诗性传统还体现在其反映生命的内在深度,以及对于人的存在意义的体验与感悟之中。中国文论传统的诗性本体,主要不能理解为基于信仰而产生的宗教情绪,而是如刘小枫所说,应把它理解为:“人的意义的显现,因为,这才是人所生活于其中的世界的本原。”[26](P51)如果说不伤风化、有益劝惩在以“三言二拍”为代表的拟话本里主要凸显的还是教化精神,那么,在标志着中国叙事文学最高成就的四大古典小说里,这种具有浓郁哲思韵致的诗性便体现得淋漓尽致。《三国演义》卷首词写青山碧水、秋月春风见证岁月淘尽金戈铁马鼓角铮鸣的英雄故事,以无限对比有限,表达对于时间之维苍茫深沉的喟叹,使全文从开篇就笼罩在诗意的氤氲之中。《红楼梦》既以梦始复以梦终,把宝黛的爱情故事融注在虚幻空灵的境界里,用“虚”—“实”—“虚”的结构方式,让永恒的虚空从首尾两端覆盖世事的纷扰,隐晦地表达出关于人类悲剧命运的哲性体验。华夏先人有着将“数”视作世界本原的深厚思想。“数”在中国文化里具有化生万物,兆示未来走势与命运结局的神奇魔力。《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周易·系辞上》也说:“参伍以变,错综其数。通其变,遂成天下之文;极其数,遂定天下之象”。这种神秘主义的诗性哲学同样体现在《水浒传》与《西游记》的参数叙事框架之中。《水浒传》从“洪太尉误走妖魔”写起,及而梁山泊英雄聚义终复将星陨落,究其因不出九天玄女之谕旨,是“天数”使然,非人力可以违背;《西游记》开篇即云“天地之数”,“八十一难”为“九九行满道归真”。“它的全部描写都只是为了确证‘天地之数……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当然也就必然建立于‘天地之数’的基础之上。”[27](P87)总之,只有从史的传统与诗的哲性两个层面综合考量,才能更为准备全面地把握中国叙事传统的独特性。

3.立足主体性,保持开放性。如前所述,中国学者对外国叙事理论进行实用性改造,以及对民族叙事传统的重视与强调,本身就是凸现主体性的重要表征,在此不赘。至于开放性,本文也仅从接受者文化心态的角度略加展开。自打“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近代开始,如何处理民族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问题就一直困扰着我们。姑且不说“夷夏之辩”或“华夷之辩”的历史如何源远流长,只需稍加翻看“五四”时期新文化人与“学衡”派的有关论争就足见斗争的激烈程度。今天,文论界民族话语倾向的上升,总体上与帝国主义的崩溃、民族国

家的兴起以及本土意识的高涨而激发的文化心态有关。不过,我们时刻不能忘记这样的一个基本事实,即:我们现今依然行进在现代化的路途之上,朝着现代学术的转型于我们不是完成时,而是进行时。西方文论话语诚然有其片面之处,却也有其深刻的地方。西方文论在探究学理、解释文本方面,有着传统文论所不具备的优势,它的科学精神与严密逻辑正可以弥补我们传统文论的不足之处。因此,我们不能画地为牢,因噎废食,而是应该以开放的心态去努力探索融合的办法。在这方面,中国叙事学界也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譬如董小英、王阳的叙事逻辑学研究,申丹的叙事文体学研究,赵毅衡、谭君强的形式文化学研究以及杨义、董乃斌、傅修延、王平诸先生的中国叙事学研究等等。韦勒克在他的《比较文学的危机》中早就指出过,作为公民职责的爱国主义值得褒奖,而文学研究中的“民族文学优越论”就应当力图避免[28](P27)。韦勒克的观点值得我们深思。开放而不是封闭,积极尝试而不是先入为主,可能是当前文论建设中我们应该秉持的正确心态。惟其如此,我们的理论建设事业才能更上一个台阶。

[参考文献]

[1](英)罗素.一个自由人的崇拜[M].胡品清,译.长春:时代文艺出版社,1988.[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3]王攸欣.选择·接受与疏离——王国维接受叔本华,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美学比较研究[M].北京:三联书店,1999.[4]王一川.兴辞诗学片语[M].济南:山东友谊出版社,2005.[5]王一川.西方文论的知识型及其转向—兼谈中国文论的现代性转向[J].当代文坛,2007,(6).[6]曹顺庆,李思屈.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基本路径及其方法[J].文艺研究,1996,(2).[7]王晓路.话语理论与文学研究[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3).[8](俄)巴赫金.小说理论[M].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9](法)米歇尔·福柯.知识考古学[M].谢强,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8.[10]钱钟书.谈艺录[M].北京:中华书局,1984.[11]叶嘉莹.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12]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13]李泽厚,陈明.浮生论学——李泽厚,陈明2001年对谈录[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14]蒋寅.学术的年轮[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0.[15]乔国强.叙事学研究——第二届全国叙事学研讨会暨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叙事学分会成立大会论文集[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6. [16]谭君强.论叙事作品中“视点”的意识形态层面[J].文艺理论研究,2004,(6).[17]邓建英.“陌生化”与小说叙事视角[J].深圳大学学报,2003,(3).[18]杨义.中国叙事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19]纪德君.中国历史小说的艺术流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20]饶道庆.略论《三国演义》的叙事模式与中国文化思维的关系[J].明清小说研究,1998,(1).[21]高小康.论中国古代叙事文学的深层结构[J].中山大学学报,2005,(2).[22](日)中野美代子.从小说看中国人的思考样式[M].若竹,译.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9. [23]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第1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6.[24]郑铁生.三国演义叙事艺术[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 [25]浦安迪.中国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26]刘小枫.诗化哲学——德国浪漫美学传统[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27]杜贵晨.数理批评与小说考论[M].济南:齐鲁书社,2006.[28]张隆溪.比较文学译文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

【责任编辑:龙迪勇】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西方文论》课程考试说明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艺思想? 1、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 (2)了解苏格拉底等的模仿说 2、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理解柏拉图的理式论 (3)识记模仿说 (4)识记灵感论(锁链说) (5)理解艺术功能观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了解文艺本质论 (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 (二)古罗马时期的文艺思想? 1、贺拉斯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创作 (2)了解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3)了解文艺功能论 (4)理解“寓教于乐”学说

2、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 (1)生平与着作 (2)理解崇高的本质及其功能 (3)识记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 3、了解普罗提诺的文艺思想 (1)美的来源在于“太一”的分享? (2)美的目的在于复归上帝 (三)中古时代的基督教文艺思想 1、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1)理解美在于上帝的创造 (2)理解美在于杂多的统一 (3)了解诉诸心灵的审美观照 2、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艺思想 (1)理解从理性到“艺术家的观念” (2)理解美与善的区别 (3)理解《圣经》的象征意义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1、识记并理解但丁“四义说”与民族语言理论 2、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 3、了解达芬奇的“镜子说”、“第二自然” 理论 4、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文论史意义

(五)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 (2)思想背景 2、知晓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的戏剧理论 3、识记理解布瓦洛的《诗艺》“三一律” (六)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狄德罗的文艺思想 (1)美学观 (2)艺术价值观 (3)戏剧理论 2、了解莱辛的文艺思想 (1)《拉奥孔》的文艺思想 (2)《汉堡剧评》的文艺思想 (七)德国古典美学? 1、德国古典美学概述 2、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 (1)哲学思想 (2)美的理论 (3)崇高理论

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

【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1:导论 【参考说明】: 1.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朱立元主编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一书是汉语言文学本科选修课“西方文论选读”[课程代码:0815<重庆>],所以请先确定你 所参考的科目对应的是这本教材。 2.选读《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考生比较少,所以可能没有辅导书,以前的考试资料也无从查找,至少在重庆范围内。 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涉及25种差异不同的西方当代文学理论,知识面非常庞杂,涉及到政治、哲学、经济等多个方面,而且很多文论存在“粘融”“对抗”“异化”等现象,所以对这本教材的学习我认为不能单从课本学习,应该把 触角升向生活的更多、更深的层面。 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教材种存在很多概念的“未定点”,特别是后半部分关于结构主义、符号学、结构主义、现象学等文论,他们的观点总的来说都是抽象大于具体、理解大于认知、否定大于肯定,所以,我的这个笔记同意会存在很多“未定点”,特别是概述部分有些是从我所理解的角度来编写的,所以可能会存在主观性,但我仍然从教材所明确的文论的概念入手,相去不会太远,当然,可能也有理解错误的地方,所以建议参阅的时候还是应该严格按照教材的描述来 理解。 5.因为这本书所涉及的某些文论存在“未定点”,所以存在某些主观性,其中肯定难免有某些错误或者与大家的理解所不同的地方,欢迎提出你的看法加以指 正。 6.有几章的最后一段的章末总结没有归纳,涉及的内容主要是对文论对文学发展所起到积极或非积极性的影响的评价(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来批评),以 及他们的优点和缺点。 零、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两大主潮: 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 发点和归宿。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试题及答案解析

《西方文论选读》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古典的上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古希腊美学思想是同()一起产生的。 A.古典艺术 B.古典文学 C.自然哲学 2、()是完全的社会学观点的代表。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3、毕达哥拉斯学派的美学观点是()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4、自然美学观点认为() A.模仿自然 B.美在和谐 C.美即功用 5、伦理美学观点认为() A.美在和谐 B.模仿自然 C.美即功用 6、希腊哲学的第一个学派是() A.米李都学派 B.意大利南部地区的哲学 C.坚持和发展米利都学派的唯物论和辩正法 7、把艺术模仿自然的观点提到唯物论认识论的高度,并强调艺术家在模仿过程中的主体性的是() A.拉图 B.德谟克里特 C.赫拉克利特 8、《理想国》和《法律篇》的作者是() A.苏格拉底 B.毕达哥拉斯 C.柏拉图 9、《诗学》的作者是() A.休谟 B.贺拉斯 C.亚里士多德 10、贺拉斯在文论上的着作是(),,这原是给罗马贵族皮索父子的一封信。 A.《诗艺》 B.《建筑十书》 C.《诗学》 11、标志着崇高从修辞学范围进入美学范畴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诞生的是() A.朗吉弩斯的《论崇高》 B.贺拉斯的《诗艺》 C.柏拉图的《理想国》 12、西方美学思想的两大源头是() A.柏拉图的美学思想亚里士多德的美学思想 第二部分信仰的中古时代和发现的近古时代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论美与适宜》一书中区分了美与适宜。 A.阿伯拉尔 B.圣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2、但丁最重要的文论着作是()。 A.《论俗语》 B.《神曲》 C.《新生》 D.《论美与适宜》 3、文艺复兴是从( )开始的。 A.意大利的佛罗伦萨 B.英国的伦敦 C.丹麦的哥本哈根 D.意大利的米兰 4、(3 )开了意大利文学复兴的先河。 A.彼特拉克 B.薄伽丘 C.但丁 D.马丁.路德 5、1370—1450年是文艺复兴的(2),是文艺全面繁荣的时期。 A.第一阶段 B.第二阶段 C.第三阶段 D.第四阶段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西方文论》课程考试说明 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艺思想 1、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 (2)了解苏格拉底等的模仿说 2、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理解柏拉图的理式论 (3)识记模仿说 (4)识记灵感论(锁链说) (5)理解艺术功能观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了解文艺本质论 (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 (二)古罗马时期的文艺思想 1、贺拉斯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创作 (2)了解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3)了解文艺功能论 (4)理解“寓教于乐”学说 2、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 (1)生平与着作 (2)理解崇高的本质及其功能 (3)识记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 3、了解普罗提诺的文艺思想 (1)美的来源在于“太一”的分享 (2)美的目的在于复归上帝 (三)中古时代的基督教文艺思想 1、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1)理解美在于上帝的创造 (2)理解美在于杂多的统一 (3)了解诉诸心灵的审美观照 2、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艺思想 (1)理解从理性到“艺术家的观念” (2)理解美与善的区别 (3)理解《圣经》的象征意义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1、识记并理解但丁“四义说”与民族语言理论 2、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

3、了解达芬奇的“镜子说”、“第二自然” 理论 4、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文论史意义 (五)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背景 (1)社会背景 (2)思想背景 2、知晓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的戏剧理论 3、识记理解布瓦洛的《诗艺》“三一律” (六)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狄德罗的文艺思想 (1)美学观 (2)艺术价值观 (3)戏剧理论 2、了解莱辛的文艺思想 (1)《拉奥孔》的文艺思想 (2)《汉堡剧评》的文艺思想 (七)德国古典美学 1、德国古典美学概述 2、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 (1)哲学思想 (2)美的理论 (3)崇高理论 (4)康德美学思想的评述 3、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1)哲学思想 (2)美的本质与艺术美 (3)艺术发展的历史类型 (4)人物性格理论 (5)黑格尔美学的历史贡献 二、试卷结构与题型 (一)试题类型 1、填空题。 2、名词解释。 3、简答。 4、论述或材料分析。 (二)试卷内容比例 填空题约占20%,名词解释约占20%,简答题、论述题占60%。 五、考核方式与时间 1、考核方式:考试,笔试。 2、试卷分数:满分为100分。 3、考核时间:120分钟。 三、题型示例 (一)填空题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考研笔记_(1)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考研笔记 (笔记根据华东师范大学《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听课记录整理)(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识记)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象征主义(瓦莱里)、②表现主义(克罗齐)、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形式主义(俄国)、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 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 (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领会)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领会)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 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 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2)音乐化还指:诗情世界同梦幻世界内在的联系: ①诗的世界与梦幻世界相似,外在事物的意象与主体的感觉、心情完全和谐、共鸣、交融为一体。 ②我们所熟悉的有生命的东西,好像都配上了音乐;他们互相协调形成了一种好像完全适应我们的感觉的共鸣关系。 (3)音乐化还包括:诗的语言的音乐化:诗应做到音韵谐美、节奏合拍,并符合理性和审美的要求,如格律的要求。 4.庞德的“意象”定义: (庞德的意象主义诗论超出了西方的传统,接受了许多东方的审美原则,他编译了李白

(完整word版)2013年10月本科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2013年10月《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论家的作品( D ) A、亚里士多德 B、贺拉斯 C、王尔德 D、柏拉图 2、认为诗高于其他学术,是学术之父的是哪一位文论家(D ) A、海涅 B、雪莱 C、华兹华斯 D、锡德尼 3、巴尔扎克是(C ) A、英国人 B、法国人 C、德国人 D、美国人 4、诗歌的“他者”理论是( A ) A、象征主义范畴 B、形式主义范畴 C、新批评范畴 D、存在主义文论范畴 5、马尔库塞是( C ) A、批判现实主义文论家 B、存在主义文论家 C、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 D、自然主义文论家 6、接受美学的代表是(A ) A、尧斯 B、伽达默尔 C、利奥塔 D、瑞恰兹 7、“通感”是( C ) A、人与人的感情沟通 B、人有共同的感情 C、五官感觉的转换通融 D、对什么都有感觉 8、扬画抑诗的是( B ) A、莱辛 B、达·芬奇 C、马拉美 D、英伽登 9、提出“寓教于乐”主张的是( C )

A、阿多尔诺 B、本雅明 C、贺拉斯 D、席勒 10、艺术家既是自然的奴隶,又在自然的主宰,这是谁提出来的 (D) A、雪莱 B、巴尔扎克 C、海涅 D、歌德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10个小题,共10分) 11、弗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A B C ) A、历史批评 B、伦理批评 C、原型批评 D、技巧批评 E、社会批评 12、哪些内容是布瓦洛对新古典主义理论原则和理想的概括(修辞批判) A、崇尚理性 B、摹仿自然 C、皈依古典 D、三一律 E、荒诞 13、弗莱总结出哪几种文学的叙述和神话的原型( A B C D ) A、与春天对应的喜剧叙述程式 B、与夏天对应的传奇叙述程式 C、与秋天对应的非剧叙述程式 D、与冬天对应的反讽叙述程式 14、利奥特理论的实质在于( A B C D E ) A、解构中心 B、容忍多元 C、反叛现代理性与既有的文化束缚 D、反对用统一的整体性来规范世界 E、反对用固定不变的逻辑与规则来说明世界 15、费什的读者反应理论批评有哪些内容( C D E ) A、本质还原 B、作家已死 C、意义即事件 D、解释团体 E、反对理论 16、费莱《批评的剖析》谈到了(ABC )

西方文论试题库

西方文论试题库 一、单选1、()是整个后结构主义思潮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分数:2 分)? 二、A. 解构主义? 三、B. 唯美主义文论家? 四、C. 现实主义文论家? 五、D. 自然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A。 2、升华是指(分数:2 分)? 3、A. 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 4、B. 把原本的性目的转变为一种与性目的有心理关系的非性目的的能力? 5、C.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6、D. 具有相对独立性标准答案是:B 7、3、王尔德是(分数:2 分)? 8、A. 唯美主义文论家? 9、B. 现实主义文论家? 10、C. 只是诗人而不谈文论? 11、D. 浪漫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A。您的答案是:A 12、卢卡挈是(分数:2 分)? 13、A. 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14、B. 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15、C. 自然主义文论家? 16、D. 现代主义文论家标准答案是:B。您的答案是:B 17、《会饮》作者是(分数:2 分)? 18、A. 亚里士多德? 19、B. 布瓦洛? 20、C. 柏拉图?

21、D. 康德标准答案是:C。 二、多选1、莎士比亚化具体的内涵包括(分数:3 分)? 三、A. 艺术必须具有审美属性,文学必须是美的文学。、? 四、B. 文学艺术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必须表达“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五、C. 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精神生产? 六、D.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标准答案是:AB。 2、法兰克福学派其主要代表人物(分数:3 分)? 3、A. 本雅明、、? 4、B. 霍克海默? 5、C. 阿多尔诺? 6、D. 弗洛姆标准答案是:ABCD。 7、精神生产包括两种形式(分数:3 分)? 8、A.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 9、B. 产品同生产行为不能分离,精神生产? 10、C. 是生产的结果是商品,是使用价值,它们具有离开生产者和消费者而独立的形式? 11、D. 、古希腊标准答案是:AB。 12、典型环境与典型人物的关系是相互依存、辩证统一的关系(分数:3 分)? 13、A. 亚里士多德? 14、B. 人生来具有的一种性力本能驱使人去追求快乐尤其是性快乐? 15、C. 典型人物必须生活在典型环境中,典型环境对典型人物性格的形成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16、D. 典型环境也只有通过典型人物的活动才能呈现出来标准答案是:CD。 17、形式的相对独立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分数:3 分)?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

西方文论大纲及试题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西方文论》课程考试说明一、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艺思想 1、古希腊早期的文艺思想 (1)了解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学说 (2)了解苏格拉底等的模仿说 2、柏拉图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理解柏拉图的理式论 (3)识记模仿说 (4)识记灵感论(锁链说) (5)理解艺术功能观 2、亚里士多德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思想 (2)了解文艺本质论 (3)掌握亚里士多德的诗学理论 (二)古罗马时期的文艺思想 1、贺拉斯的文艺思想 (1)生平与创作 (2)了解古典主义的创作原则 (3)了解文艺功能论 (4)理解“寓教于乐”学说

2、朗吉弩斯的美学思想 (1)生平与着作 (2)理解崇高的本质及其功能 (3)识记崇高风格的构成要素 3、了解普罗提诺的文艺思想 (1)美的来源在于“太一”的分享 (2)美的目的在于复归上帝 (三)中古时代的基督教文艺思想 1、圣·奥古斯丁的美学思想 (1)理解美在于上帝的创造 (2)理解美在于杂多的统一 (3)了解诉诸心灵的审美观照 2、托马斯·阿奎那的文艺思想 (1)理解从理性到“艺术家的观念” (2)理解美与善的区别 (3)理解《圣经》的象征意义 (四)文艺复兴时期的文艺思想 1、识记并理解但丁“四义说”与民族语言理论 2、了解人文主义的概念 3、了解达芬奇的“镜子说”、“第二自然” 理论 4、了解文艺复兴的性质和文论史意义(五)新古典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的背景(1)社会背景 (2)思想背景 2、知晓古典主义戏剧家的理论 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的戏剧理论 3、识记理解布瓦洛的《诗艺》“三一律” (六)启蒙主义文艺思想 1、了解狄德罗的文艺思想 (1)美学观 (2)艺术价值观 (3)戏剧理论 2、了解莱辛的文艺思想 (1)《拉奥孔》的文艺思想 (2)《汉堡剧评》的文艺思想 (七)德国古典美学 1、德国古典美学概述 2、了解康德的美学思想 (1)哲学思想 (2)美的理论 (3)崇高理论 (4)康德美学思想的评述 3、了解黑格尔的美学思想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学习读书笔记(一)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什么?(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大主潮是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 (2)所谓人本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理论。 ①其根本特点是把人当作哲学研究的核心、出发点和归宿,通过对人本身的研究来探寻世界的本质及其他哲学问题。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象征主义诗论、表现主义文论、精神分析学文论、直觉主义文论、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解释学和接受理论等。 ③这些人本主义文艺理论重视主体的艺术和审美经验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高度重视人的个性与心灵活动,尤其是注重无意识心理活动嫉妒者阅读接受等层面,开辟了以往文艺理论研究未涉及的新领域,并对后世文艺理论有深远的影响。 (3)所谓科学主义,是以自然科学的眼光、原则和方法来研究世界的哲学理论。 ①其特点是把一切人类精神文化现象认识论根源都归结为数理科学,强调研究的客观性、精确性和科学性,其思想基础在本世纪主要是主观经验主义和逻辑实证主义。 ②其理论的主要代表有俄国形式主义、布拉格学派、英美语义学和新批评文论、结构主义文论、符号学文论、叙事学文论以及解构主义等。 ③这些科学主义文艺理论较之人本主义文艺理论更清晰地呈现出一条一脉相承、前后相继的线索,尤其是反对人本主义的口号更是旗帜鲜明。在索绪尔语言学的影响下,该派文论试图找到其内部规律,揭示文学之为文学的文学性,完全割裂了文学作品与作者、社会、读者的关联,但对文本研究的规范性、客观性和科学性作出了巨大贡献。 (3)但有一些理论是无法完全归入这两大主潮的,如原型批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等,兼有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研究方法论的交融综合,不能单纯地归入某一阵营。 (4)此外,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发展到20世纪后半期西方文论中两大主潮交融渗透的趋势有所增强。不过,70年代之后兴起的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新历史主义、女权主义等文学理论,已无法用人本主义与科学主义这两大阵营的立场来简单地概括,。 2.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研究重点的两次转移是什么? (1)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研究重点发生了两次转移,第一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第二次是从重点研究作品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2)从作家到作品: 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起,文艺理论研究重点从19世纪浪漫主义、现实主义和实证主义注重研究作家的创作天才、生平背景、心理活动对作品的影响等问题,转移到单纯聚焦作品文本文字语言的语义和结构等形式方面。 ②这完全割裂了作者所处的文化社会背景与作品之间的关系,完全割裂了读者的阅读接受对作品的阐释塑造与再创造作用。 ③但这一转移却前所未有的对文学作品的文本进行了语言结构等形式上的分析,尤其是符号学研究和叙事学研究等新角度使文学文本研究达到了空前的细致与深入程度。 ④这一转移的主要代表流派是俄国形式主义、语义学和新批评到结构主义这一线索脉络。 (3)从作品到读者: ①20世纪三四十年代起,现象学和存在主义文论开始对文学作品的读者接受问题进行关注讨论,认为读者的阅读是填补文学作品留下的空白,在这一具体化过程中参与了文学作品的再塑造。 ②到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解释学和接受理论,文学理论的研究重点完全从作品转移到读者上来。 ③这一转移直至解构主义文论达到了顶峰。(4)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的两次转移不只是研究对象或重点的偶然转移,而且反映了文学观念的历史性、根本性变化。每一次转移都导致了对前一种研究思路和格局的总体性扬弃,从而引发了整个文学观念的全局性变革。(5)这两次转移既体现了整个文学活动中“作家创作——作品文本——读者接受”三个主要环节的逻辑顺序,也显示了20世纪西方文论历史演进的基本轨迹。 3.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最重要的两个转向是什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试题及答案解析与评分标准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 西方文论选读试卷 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判断选择题 (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判断下列每小题的正误,正确的将答题卡上该小题的“[A]”涂黑,错误的将“[B]”涂黑。 1.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

发展变化。 2.恩格斯曾说“古代人的性格描绘在今天是不再够用了”,这是对巴尔扎克的批评。3.长篇小说《堂·吉诃德》是英国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作品。 4.《阴谋与爱情》被恩格斯称为是“德国第~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 5.恩格斯虽然反对“倾向文学”,但不反对文学倾向。 6. 英国的“救世军”是农民阶级的宗教慈善团体。 7.《城市姑娘》是哈克奈斯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创作的带有资本主义倾向的作品。8.恩格斯曾指出“浪漫主义的最伟大胜利”是巴尔扎克的最重大的特点之一。9.科学社会主义即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10.聂赫留朵夫是托尔斯泰著名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的男主人公。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l0小题,每小题l分,共10分) 请在答题卡上作答。

11.《(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写成于 ________年9月。 12.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代表作有《哈姆雷特》、《麦克佩斯》、《李耳王》、《________》。13.1838年,英国掀起了向国会请愿的运动,史称________运动。 14.被恩格斯称为“革命的平民”的是l6世纪德国农民战争领袖________。 15.《神曲》的作者是________。 16.被恩格斯称为“悲剧之父”的是古希腊悲剧作家________。 17.《人间喜剧》分为三大部分:分别是 ________、哲学研究和分析研究。 18.沙皇的“沙”字,是由拉丁文——转化而来的。 19.“一切左拉”指________主义文学流派。 20.19世纪初叶,以欧文等人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在欧洲流行,他们的理论脱离工人运动,是建立在________主义基础上的。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l0分,共20分) 4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DOC)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笔记 (参考书目:《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朱立元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0.导论:当代西方文艺理论概观 1.当代西方哲学思潮大体上分为:人本主义、科学主义两大思潮。 (1)人本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象征主义(瓦莱里) ②表现主义(克罗齐) ③精神分析学文论(弗洛伊德) ④现象学和存在主义(萨特) ⑤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 (2)科学主义文论的主要理论派别: ①形式主义(俄国) ②新批评派文论(英美) ③结构主义文论(索绪尔) 2.当代西方文论研究重点上发生了两次重要的历史性转移: (1)从重点研究作家转移到重点研究作品文本。 (2)从重点研究文本转移到重点研究读者和接受。 3.当代西方文论最重要的特征是出现了两个转向:非理性转向、语言论转向。 (1)非理性转向:这主要是就人本主义文论而言。强调人的情感比理性更重要。 (2)语言论转向:这主要是就科学主义文论而言。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二次大的转向。 1.象征主义与意象派诗论 1.前象征主义主要是指:19世纪后半叶产生于法国的诗歌流派。 代表人物是:波德莱尔、魏尔兰、兰波和马拉美。 波德莱尔的十四行诗《应和》首次提出著名的象征主义“应和”论。2.后象征主义代表:瓦莱里以音乐化为核心的象征主义诗论。 象征主义的界定:音乐化。 3.瓦莱里“音乐化”论的要点: (1)音乐化指:和谐的整体感觉效果:诗要讲求音乐之美,不仅指节奏感、旋律性,而且要具有音乐那样的协调性、严密性和整体性,要用音乐语言来思维。 例:艾略特的《荒原》即借用交响乐的程式来组织全诗,给人一种和谐的整体感觉:第一章:《死者葬仪》母题:(无水――死亡)(正题) 第二章:《对弈》反母题:(欲――虽死犹生) 第三章:《火诫》变异母题:(火――求救)(火象征:太阳、光明、净化) 第四章:《水里的死亡》重复母题:(水太多――死)(反题) 第五章:《雷霆的活》反重复母题:(天降净水――得救的可能)(合题)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 关考点及试题答案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自考西方文论选读相关考点及试题答案 西方文论选读试题 (课程代码081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会饮》作者是() A、亚里士多德 B、布瓦洛 C、柏拉图 D、康德 2、亚里士多德对悲剧的认识与柏拉图() A、完全一致 B、不一致 C、相似 D、在似与不似之间 3、贺拉斯是哪个时期的文论家() A、古希腊 B、文艺复兴 C、罗马 D、启蒙时代 4、谁将“太一”作为宇宙和艺术的本原() A、普罗提诺 B、高尼罗 C、托马斯·阿奎那 D、但丁 5、哪一位文论家的文化可称为“教父神学”的文论() A、托马斯·阿奎那 B、维柯 C、奥古斯丁 D、柏拉图 6、下面哪一位文论家的文艺思想是以神学的本体论为前提的() A、普罗提诺 B、奥古斯丁 C、托马斯·阿奎那 D、锡德尼 7、卡斯特尔维屈罗是哪个国家的文论家()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意大利 8、下面哪一篇文论讨论了“严肃剧”() A、《论戏剧诗》 B、《拉奥孔》 C、《悲剧的诞生》 D、《拉辛与莎士比亚》 9、为实证式文学研究开辟道路的是() A、斯达尔夫人的《论文学》 B、泰纳的《艺术哲学》 C、桑克蒂斯的《论但丁》 D、兰波的《致保尔·德梅尼》 10、下面哪一位文论家说“文学史就是灵魂史”() A、海德格尔 B、叔本华 C、尼采 D、勃兰克斯 11、谁把酒神精神作为悲剧的起源() A、王尔德 B、莱辛 C、萨特 D、歌德 12、《荒原中的女权主义批评》的作者是() A、萨义德 B、肖沃尔特 C、萨特 D、费什 13、哈桑是() A、现代主义文论家 B、唯美主义文论家 C、神学文论家 D、后现代主义文论家 14、认为小说的形式结构与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结构具有同源同构性的是() A、歌德 B、哥德曼 C、萨特 D、弗洛伊德 15、新历史主义是哪个世纪兴起的一股文论思潮()

西方文论试题库

《西方文论》 一、填空 1、新古典主义有着共同的基本主张,即“”、“”、“严守规范”、“服从古典”等。 模仿自然、崇尚理性 2、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事物的本质是由构成的,美就是。 数、和谐 3、《判断力的批判》的作者是,《美学》的作者是。 康德、黑格尔 4、柏格森认为,实在,就是“”或“”,只能用直觉把握。 绵延、生命冲动 5、伽达默尔把作品的存在视为与的相遇,参与者和历史流传物的攀谈。 解释者、原始文本 6、文化诗学注重以、的诗学的眼光分析一切文化本文。 虚构性、想象性 7、布瓦洛认为艺术创作中人物必须、。 定性化、类型化 8、在建立民族文学的问题上,歌德认为文学是的,又是的。 民族、世界 9、唯美主义的传播因其和适应了青年知识分子的心态。 反叛性、纯美要求 10、《艺术哲学》的作者是,《拉辛与莎士比亚》的作者是。 泰纳、斯丹达尔 11、《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与实践》的作者是,《存在与虚无》的作者是。费什、萨特 12、中世纪已经有了较为成形的阐释《圣经》的和考释古典文献的。 释义学、文献学 13、狄德罗强调戏剧要,提出了戏剧的。 拥抱现实、情境说 14、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文学的功能在于:、和判断生活。 再现现实、说明生活 15、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结构由、和超我组成。 本我、自我 16、《真理与方法》的作者是,《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的作者是。 伽达默尔、本杰明 17、卡勒认为批评的注意力应着眼于,读者的。

文学能力、阅读行为 18、柏拉图提出了、两大文艺政策。 驱逐诗人、文艺法制化 19、《诗的艺术》的作者是,《新科学》的作者是。 布瓦洛、维柯 20、叔本华宣称世界是我的,世界是我的。 表象、意志 21、维柯认为全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都经过三个大的时代:、和人的时代。神的时代、英雄的时代 22、英美新批评对于文学语言的研究提出了、、悖论、反讽等理论概念。含混、张力 23、费什认为文学作品是,阅读是个。 活动艺术、事件 24、灵感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另一条是。 神灵凭附、灵魂回忆 25、在康德看来,审美活动是一种与无关,不以概念为前提的“的合目的性”活动。 功利、无目的 26、《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的作者是,《悲剧的诞生》的作者世。 叔本华、尼采 27、俄国形式主义提出了及相关的主张。 文学的科学性、陌生化 28、后现代主义的弊端是极端的、的倾向。 非理性、非价值化 29、荣格认为文学作品类型可以分为:和两种。 心理的、幻觉的 30、亚里斯多德把知识分为三类:理论性知识、、。 实践性知识、创造性知识 31、康德认为艺术天才具有、、和不可传授性的特征。 创造性、典范性 32、尼采用和两个象征形象来阐述他对艺术的基本观点。 酒神精神、日神精神 33、《叙述的方式》的作者是,《盲视与洞见》的作者是。 热奈特、德曼 34、西苏提出了的口号,强调妇女用自己的肉体表达自己的。 描写躯体、思想 35、“卡塔西斯”(katharsis)罗念生译为“”,朱光潜译为“”。 陶冶、净化

当代西方文论(名词解释)

当代西方文论 1】什克洛夫斯基的陌生化: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则是艺术加工和处理的必不可少的方法,将本来熟悉的对象变得陌生起来,使读者在欣赏过程中感受到艺术的新颖别致,经过一定的审美过程完成审美活动。陌生化手段的实质就是要设法增加对艺术形式感受的难度,拉长审美欣赏的时间,从而达到延长审美过程的目的。 2】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文学性就在文学语言的联系与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与某一部作品中,它是一种词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年广东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 3】无意识理论:是弗洛伊德学说的一个基本概念,认为人的心理包含三个部分,即意识、前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是一种本能——冲动,它毫无理性,它处于大脑的底层,是一个庞大的领域。无意识是混乱的、盲目的,但却广阔有力,起决定性作用,是决定人的行为和愿望的内在动力。理论的贡献在于它展示了人的心理的复杂性和层次性,引导人们去注意意识后面的动机,去探讨无意识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4】欲望的升华说:在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方面,它支持泛性论的观点,把性欲看作是文艺创作的动机,作家和艺术家从事创作是受他们的“本能的欲望”的驱使,艺术家和常人一样,由于欲望长期受到压抑而得不到满足,便试图在文艺创作中得到感情的宣泄,以获取快乐,因此他们创作的动因就是“性欲的冲动”。文艺本质上是被压抑的性本能冲动的一种升华,经过生化作用,受压抑的力比多便可以通过社会道德允许的途径或形式得到满足。梦的四种作用方式:压缩、移置、表现手段、二次加工 5】詹姆斯的意识流理论;指20世纪初叶开始,詹姆斯,福克纳等一批小说家撤出传统小说中作者自我的介入,致力于描绘人物的无意识活动,即以自由联想等为线索直接且自然地展现人物意识流动的叙事手法。 6】新批评派:是20世纪英美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以兰色姆《新批评》一书得名。在书中他评论了艾略特、瑞恰兹、温特斯等人的理论,称他们为新批评家。它的崛起是对忽视文学作品本身的种种文学批评倾向的反拨,由于它一开始就抓住了传统文学批评的最薄弱的环节加以批判,并辅之以一整套十分具体、操作性极强的阅读、批评文学作品的方法,因此在西方文学批评界和文学教学活动中占用主导地位。 7】艾略特的非个人化理论:认为诗应当是非个人化的,针对浪漫主义宣扬感情和个人的观点,明确指出诗歌不是感情的放纵,而是感情的脱离,诗歌不是个体的表现,而是个体的脱离。*他把文学家放在历史的长河中加以考察,认为任何一位文学家都不会具有完全的意义,只有把它放在前人之间比较、对照我们才能获得客观的评价。*文学家应该消灭个性。*非个人化还应当逃避文学家个人的情感。 8】兰色姆的本体论批评:*强调诗本身的本体存在,认为批评应当成为一种客观研究,它不应当探讨文学与各种社会生活现象的联系,而应对把文学作品看作是一种封闭的、独立自足的存在物,研究其内部的各种因素的不同组合、运动变化,寻找文学发展的规律性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模拟试题《西方文论选读》(共3套)

高等教育自學考試(一) 西方文論選讀試題 (課程代碼0815) 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20小題,每小題1分,共20分) 1、《伊安》是哪位文論家の作品() ①亞裏士多德②賀拉斯③王爾德④柏拉圖 2、賀拉斯寫作了() ①《詩學》②《詩藝》③《為詩辯護》④《詩學界定》 3、朗吉弩斯崇高語言の來源有() ①一個②三個③六個④五個 4、認為詩高於其他學術,是學術之父の是哪一位文論家?() ①海涅②雪萊③華滋華思④錫德尼 5、萊辛論詩與畫の區別時他主要想說の意思是() ①詩歌の節奏感優於繪畫②繪畫の表現力優於詩歌 ③詩歌在表現力和整體の優越性上強於繪畫④詩與畫二者無所謂誰更優越 6、是誰說詩性智慧是人類各種文化產生の根源?() ①夏多勃里昂②波德萊爾③維柯④但丁 7、“悲劇の本質……為酒神陶醉の夢境”是哪位文論家說の?() ①亞裏士多德②尼采③叔本華④杜夫海納 8、弗洛伊德認為() ①白日夢與夜夢沒有什麼區別②白日夢是夢,而不是幻想 ③白日夢是幻想,與夢有相似之處③詩人の創作與童年遊戲無關 9、黑格爾斷言() ①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想像②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虛構 ③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摹仿④最傑出の藝術本領就是創新 10、《藝術與現實の美學關係》是一篇() ①深刻闡釋浪漫主義美學の文獻②深刻闡釋現實主義美學の理論文章 ③關於自然主義美學の文章④討論表現主義美學文體の文獻 11、秦納是() ①英國文論家②法國美學家③德國藝術理論家④美國文學批評家 12、詩歌の“他者”理論是誰提出來の?() ①蘭波②羅蘭·巴爾特③英伽登④海德格爾 14、美意味著對世界の本質結構の否定這是誰の理論觀點() ①薩特②瑞恰茲③盧卡挈④堯斯 15、堯斯是() ①意識流文學理論の代表②象徵主義文論の代表③接受美學の代表④新批評の理論家 16、誰在《對幾位同代人の思考》一文中提出“通感”理論?() ①波德萊爾②佩特③桑克蒂斯④雨果 17、席勒認為“樸素の詩”主要是() ①模仿神②模仿自然③模仿人④模仿社會 18、王爾德是()

西方文论试题及答案

名词解释: 布拉格学派:(发起者、贡献最大者、内涵、理论主张、影响、评价) ①理论渊源:1926年雅各布森与马捷齐乌斯共同创立布拉格语言学学会,到1935年更名捷克结构主义。一方面肯定索绪尔的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一方面反对脱离历史发展过程单纯谈论共时性,以结构和功能为两个基本点构建了自己的理论体系。文学作品不只是言语或文学性的东西,而是一种系列结构,一种与各种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系列结构。 ②主要特征: ⑴注重语言的功能研究。文学语言的特点是最大限度的偏离日常生活实用语言的指称功能,而把表现功能放到首位。 ⑵类比方法是布拉格学派的主要研究手段之一。通过对音位类比的研究来区分词语和语法的意义,从而达到对语言体系结构乃至文学作品结构的把握。 ⑶把共时性语言学研究与历时性语言学研究结合起来。解释语言本质的最佳研究途径是对语言体系作共时性分析,但共时性分析不可能否认历史进程对语言体系的影响,要正确理解语言的结构和功能,就必须深入探讨历史的语言环境。 ⑷读者阅读是作品审美价值实现的原因。一部作品印刷成书只有潜在的审美价值,只有被读者阅读之后,其审美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且由于审美标准不同,审美价值是可变的不确定的。这些观点预示着接受美学的基本观点。 ③地位影响: 布拉格学派存在时间较长且较活跃,是连接俄国形式主义与英美新批评、法国结构主义的桥梁,对现代西方文论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它提出的语言的功能研究、类比方法的运用、共时性与历时性研究的结合以及在对读者的转向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它过分夸大艺术形式的作用,用形式来规定文艺本质,把文学发展规律和形式发展规律等同起来。虽然艺术形式有自身的发展规律,但从根本上来说,这一规律是由社会文化和艺术内容的发展所决定的,艺术形式无法自我规定。且语言学方法只是一种研究文艺的手段,不能将之当成研究目的。 文学性: 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独特性质。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它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而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 文学性的诗性功能:雅各布森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诗歌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词的形式显现,即诗歌的本质不在指称叙述外在世界的事物,而在具有表达目的的诗歌语言形式显现。诗歌语言往往打破符号与指称的稳固的逻辑联系,而为能指与所指的其他新关系和审美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诗歌语言虽然有提供信息的功能,但应以自指的审美功能为主。 荒诞派戏剧: 20世纪50年代兴起于法国的反传统戏剧流派。代表作有尤奈斯库的《秃头歌女》,贝克特剧作《等待戈多》。荒诞派戏剧家提倡纯粹戏剧性、通过直喻把握世界,他们放弃了形象塑造与戏剧冲突,运用支离破碎的舞台直观场景、奇特怪异的道具、颠三倒四的对话、混乱不堪的思维,表现现实的丑恶与恐怖、人生的痛苦与绝望,达到一种抽象的荒诞效果。代表作家有尤奈斯库、贝克特等人。 尤奈斯库的荒诞派戏剧理论: 1、戏剧表达超现实的真实:一是作为意义之无和物质之有的“超现实的真实”。二是作为 永恒之在的“超现实的真实”。

陕师大 中文本科——《当代西方文论》作业题及答案

《当代西方文论》作业题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意识流 :它是19世纪由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创始人、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造的,指人的意识活动持续流动的性质。认为人类的思维活动是一股切不开、斩不断的“流水”。他说:“意识并不是片断的连接,而是不断流动着的。用一条‘河’或者一股‘流水’的比喻来表达它是最自然的了。此后,我们再说起它的时候,就把它叫做思想流、意识流或者主观生活之流。 2.新批评派:新批评是英美现代文学批评中最有影响的流派之一,它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英国发端,三十年代在美国形成,并于四五十年代在美国蔚成大势。五十年代后期,新批评渐趋衰落,但新批评提倡和实践的立足文本的语义分析仍不失为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之一,对当今的文学批评尤其是诗歌批评产生着深远的影响。“新批评”一词,源于美国文艺批评家兰色姆1941年出版的《新批评》一书,但这一流派的起源则可追溯到艾略特和瑞恰兹。艾略特可视为新批评的思想先驱。他在《传统与个人才能》一文中提出了一个重要论点——非个性论,这一论点构成了新批评文论的基石。艾略特强调批评应该从作家转向作品,从诗人转向诗本身。为新批评提供方法论基础的是瑞恰兹,他通过引进语义学的方法使人们把注意力移向语言。新批评派有几代批评家,其早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休姆和美国诗人庞德,第二代的代表人物是燕卜逊和兰色姆,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韦勒克和文萨特,他们共同完成了新批评的理论体系。 3.艺术即直觉即表现:意大利美学家 B.克罗齐就认为,直觉就是艺术活动,而人类的“知识有两种形式:不是直觉的就是逻辑的。”这样,克罗齐就把直觉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从而把艺术活动、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也排除在逻辑思维之外。根据艺术的典型形象直接把握艺术美的本质的能力,指人的审美功能。审美功能是对美的认识功能。艺术家由于有丰富的经验积累和深厚的艺术修养,能够在众多的表象中熟练、准确地挑选出最能表现对象美的本质的表象,并对这些表象进行创造性的加工、组合成比对象(文学艺术中的原型、美术中的模特儿)更美更新的艺术形象;有经验的艺术鉴赏者,能够透过艺术形象直接把握艺术美的本质。这种熟练的审美技能可造成一种假象,似乎艺术创作和艺术鉴赏是凭人的一种非意识、非思维、非逻辑分析的天赋审美功能来完成的。一些哲学家根据这种假象或根据非艺术领域中的类似假象,建立了非理性主义的直觉论。 4.陌生化 :陌生化”理论是二十世纪初兴起的俄国形式主义的一面旗帜,主要代表人物是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他认为艺术技巧的特殊性在于“陌生化”。(是维克托·什克洛夫斯基在1914年提出)“陌生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虽然他并没有正式提出“陌生化”。亚里斯多德在《诗学》中主张使用“奇异词”,如外来词、隐喻词、延伸词,使得“言语既要清晰又不能流于一般”“给平常的事物赋予一种不平常的气氛,这是很好的,人们喜欢被不平常的东西所打动。”“言语的美在于明晰而不流于平庸。用普通词组成的语言最明晰,但却显得平淡无奇……使用奇异词可以使语言显得华丽并摆脱生活用语的一般化。因此,“陌生化”又称为“反常化”、“间离化”、“奇异化”。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方法,“陌生化”手法能够迎合广大受众的“猎奇”、“求新”心理,被广泛应用于广告设计等领域之中 5.文学性:文学性是指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独特性质。文学性就是文学的性质和文学的趣味,它存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之中。文学性不存在于某一部文学作品中,而是一种同类文学作品普遍运用的构造原则和表现手段,如结构、韵律、节奏、修饰等。文学性的诗性功能:雅各布森认为,文学性存在于文学作品的语言形式之中,诗歌是具有独立价值的词的形式显现,即诗歌的本质不在指称叙述外在世界的事物,而在具有表达目的的诗歌语言形式显现。诗歌语言往往打破符号与指称的稳固的逻辑联系,而为能指与所指的其他新关系和审美功能的实现提供可能。诗歌语言虽然有提供信息的功能,但应以自指的审美功能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