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2020年甘肃省天水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猴精

侯发山

侯乡长到任后,推掉一切迎来送往,把所有的材料报表搁置一边,带上秘书小吴到各村调研。当他来到龙湾村后,看到村民们还没脱贫,住的还是茅草房,吃的还是腌萝卜,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村主任老周也早从其他渠道得知侯乡长是个干事的人,忙不失时机地哭穷,说侯乡长,都改革开放这么多年了,俺村还是闺女穿她娘的鞋——老样子,你得给想个法子啊。

那是,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侯乡长笑了笑,看着一望无际绿油油的麦田,换了一下口气,说大家一起想办法。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

老周说,侯乡长,村里的老少爷儿们不是没想过办法,关键是妮儿穿她娘的鞋——钱(前)紧。

侯乡长敛起笑容,点了点头。

老周想了想,斗胆说道,侯乡长,您看,能不能给俺村弄点资金?

没等侯乡长说话,小吴插嘴说,咱乡底子薄,财政上还是赤字,外面塌了不少账,银行对咱们也不感冒,想贷款几乎不可能。

那、那……老周一脸失望,那样子像是饿得饥肠辘辘的人捡到一个烧饼,仔细一看,原来是画在纸上的。

常言说,要想富,先修路。老周,咱就先把路修修?侯乡长眉毛一扬,不错眼珠地盯着老周。

老周张了张嘴,嗫嚅道,侯乡长,村里不有路吗?

在耕地上修路,东西一条,南北一条,双向六车道……等到路打通再说上项目的事。侯乡长指了指眼前的麦田,似乎很有信心。

老周看着侯乡长的脸,小心翼翼地说道,侯乡长,村里一分钱没有,咋个修法儿?

侯乡长,乡里也没钱啊,怎么修路?小吴也紧接着说道。新官上任三把火。他担心侯乡长脑子一热不顾一切。

侯乡长信心十足地说,这个不用管,我自有办法。

侯乡长,将来打算上啥项目?老周虽然不明白,但心里还是松了口气,他知道侯乡长肯定为龙湾村规划好了,要不然绝不会贸然提出修路。

我还没想好,不过,建工厂或是搞房地产,也不是没有可能……你要保密,不能乱说。现在的老百姓,猴精猴精的,不得不防啊。侯乡长说罢,对老周挤了下眼睛。

侯乡长是个雷厉风行的人,隔了两天就派人到龙湾村规划线路,一望无际的麦田里,麦苗刚露出头,几道石灰线很是显眼。

这下子,龙湾村热闹了。

村里的老少爷们也不傻,看到耕地被圈了起来,知道政府要修路,忙聚在一起商量。有的说弄大棚,有的说种树,有的说建厂子……经过权衡利弊,最后决定种树,种果树。主意一定,于是,不分白天黑夜纷纷行动起来,都把多年的积蓄拿出来,又借贷了一部分,派出几个人去邻县的果树培育基地采购了几货车果树,有核桃,有苹果,有鸭梨……随后,开始在自家的田地上挖坑栽树。这些村民们知道,乡里要修路,就得刨树;要刨树,就得给村民补偿!否则,就不同意乡里修路。

刚开始,是那些土地即将被占用的村民种果树。后来,那些土地没被占用的村民也种上了果树,因为路一旦修通,接下来就该规划他们的土地了。呵呵,短短半个月,龙湾村的土地上都种上了果树。真应了侯乡长的话,现在老百姓头脑不简单啊。

侯乡长得知消息,亲自到龙湾村查看。当他看到一片片果林如雨后春笋般立在龙湾村,一下子惊呆了!

老周不敢看侯乡长,也不知道该如何解释。

哼!侯乡长从鼻孔哼了一声,对老周说,没事的,村民们只是做个样子,要不了多久,这些果树就干枯了……到那时再修路吧。

当然,老周还是跟村民贴心,把侯乡长的话复制粘贴给了村民们。

村民们不敢怠慢,为了得到更多的补偿精心伺候那些果苗,浇水、施肥、打药,很是精心。

两年……乡里一直没提修路的事。

从第三年开始,龙湾村的果树开始开花、挂果了。村民们不敢怠慢,日夜守护,该浇水浇水,该施肥施肥,该打药打药。用老周的话说,比待自己的儿孙还用心。

城里的水果贩子得知消息后,趁着果子没成熟,就来订购了包销合同。

等到那些大车小车来拉水果的时候,侯乡长来了。看着一筐筐苹果、鸭梨被装上了车……他的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

侯乡长,啥时间修路啊?老周又旧事重提。

侯乡长呵呵一笑说,老周,现在还用再修路吗?把这些果树砍了乡亲们还不把我骂死啊?说罢,他抓起一个苹果,“咔嚓”啃了一口,津津有味地吃着。

你看,你看,我真是老糊涂了!老周愣了愣,然后拍打了一下自己的脑袋。

(摘自《珠风小说》,有删节)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老周在与侯乡长谈自己村子资金紧张时两次引到了谚语,这说明老周这个村长为人幽默,文化水平不低。

B.文章虽然没有直接说明,但是从细节描写中也能看出,其实侯乡长修路的决定是老周告诉给村民的。C.文章标题“猴精”一语双关,表面上指的是村民的精明,实际上指更精明的是侯乡长,标题耐人寻味。D.为村民办实事的领导值得点赞,但有的时候开动脑筋想办法,让村民自己走上致富路的领导更值得点赞。

2.候乡长修路是假,让大家致富是真。作者在文章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铺垫,请指出。

3.文章结尾写老周说自己“老糊涂”,并拍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作用?

【答案】1.A

2.①侯乡长曾说: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由此可知侯乡长已经有了让大家致富的方向。②老周想让侯乡长弄点资金,小吴把乡里没有资金的情况讲了出来。③当大家对候乡长要修路表示怀疑时,侯乡长却说他有办法。④候乡长关于搞什么项目的回答及不让老周告诉村民的表现等都是有意为之。⑤当村民都种果树时他却对老周说没事村民只是做样子,坚持不下去其实是欲擒故纵。⑥等大车小车来拉水果时,侯乡长看到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3.①突出人物形象。用老周的“糊涂”与侯乡长的“精明”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侯乡长这个人物形象。

②揭示主题。通过老周的表现揭示了谜底赞扬了侯乡长这样真心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③故事戛然而止,引人思考,耐人寻味。通过老周的表现,会引发读者思考,为什么老周会这样。

【解析】

【分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A项,这说明老周“文化水平不低”理解不当,因为引用谚语与文化水平无关。

点睛: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命制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

2.试题分析:题干是“候乡长修路是假,让大家致富是真。作者在文章中已经作了必要的铺垫,请指出。”本题考查分析小说情节结构安排的作用。首先要了解什么叫铺垫。“铺垫”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为后文埋下伏笔。在小说中,回答铺垫的设置,离不开对情节的分析。小说中,侯乡长曾说:咱龙湾村一马平川,不能说没有优势。不能老是种传统农作物,可以搞点其他的嘛。由此可推知侯乡长已经有了让大家致富的方向,只是他没有明说而已。这就为后文乡民们种果树做了铺垫。老周想让侯乡长弄点资金,小吴把乡里没有资金的情况讲了出来。当大家对候乡长要修路表示怀疑时,侯乡长却说他有办法。候乡长关于搞什么项目的回答及不让老周告诉村民的表现等都是有意为之。这为下文乡民们收了果子,走上了致富路作铺垫。当村民都种果树时他却对老周说没事村民只是做样子,坚持不下去。等大车小车来拉水果时,侯乡长看到后脸上掠过一丝不易被察觉的微笑。这“微笑”就暗示了侯乡长对龙湾村改变贫穷面貌早已有数在心。

3.试题分析:题干是“文章结尾写老周说自己‘老糊涂’,并拍打自己的脑袋,有什么作用?”本题考

查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这道题考的是对文章结尾的理解和分析。认真阅读,梳理文章内容,回答有关“好处”的题目,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思考。内容方面要从情节的设置、人物形象的塑造、主题的揭示、艺术效果等方面考虑。小说中,用老周的“糊涂”与侯乡长的“精明”形成对比,从而突出侯乡长是个干实事,有点子的基层干部领导形象。小说中,老周是次要人物,通过老周的表现揭示了谜底赞扬了侯乡长这样真心为人民办实事的好干部。故事戛然而止,会引发读者思考,耐人寻味。

点睛:文章的结尾主要有“出乎意料之外,却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直接点明主旨”“急转直

下”“环境渲染”等方式,作用分别“结构严谨、悬念丛生”“留下回味、想象的空间”“中心突出”“富有戏剧性”等,还要结合人物的塑造,主旨的表达进行进一步分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骤雨中的阳光

莫树材

“大暑天,孩儿脸,说变就变。”这话一点不假,刚才还是万里晴空,骄阳似火。突然一片乌云飘过来,火辣辣的太阳往云里一躲,刹那间,“哗啦”一声,像烧红的铁锅被撒了盐,铜钱大的雨点密密实实,没头没脑地掷下来。街上先是飞起一片白茫茫的水粉,继而满街开满了杯口大的水花,最后变成了湍急的小溪,行人、车辆和楼房都给笼罩在雨幕中。

这就是我们南方夏天特有的“急风骤雨”——白撞雨。

我和几个学徒工下班途中,给白撞雨赶到骑楼底下来了,我们倚着栏杆,百无聊赖地望着雨幕中的街景出神。

突然,身旁的小张不住地用胳膊肘推我,我望了望他,他双眉一挑,下颌一扬,随后向脑后一甩。我回头一看,一个女兵站在我背后,她也给白撞雨赶到骑楼底下来了。她20岁上下,草绿色的无沿帽,草绿色的军上衣,黑色的短裙,雪白的袜子和半高跟鞋,肩上佩戴部队文工团的绶带。这时,她正扑闪着那双丹凤眼,用雪白的纸巾擦一本书上的水珠,然后甩了甩裙子,跺了跺脚,也站到栏杆边来了。刚站好位置,便打开刚擦干净封面的书聚精会神地看起来。

我连忙回过头,趁势往同伴那边挪了挪。

“挤什么呀,机会难逢哩,往那边靠才对呀!”小张边说边把我往女兵那边挤,我连忙握紧栏杆,站稳马步。

“好在这场白撞雨,要不,师兄哪有这份艳福。”那边,小李边说边对我挤眉弄眼。

“人家可不比我们,连避雨的时间也在看书学习,惜时如金呢!”小陈说起风凉话来了。

“大概在看什么八卦杂志吧,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无聊!”小黄阴阳怪气地搭上腔。

这时,从街口那边走来一个打着黑伞的老人,雨点沿着伞沿成串成串地淌下来,把身后衣服打湿了,可他一点也不在乎,依然高一脚低一脚地踏着水荡往前走。我和同伴的视线一下子都集中在他身上。老人60多岁了,穿着黑衣黑裤,肥大的裤脚给雨水打湿了,吧嗒吧嗒响。突然一阵狂风吹来,把老人的雨伞吹得反转过去,成了一个大漏斗,老人忙去护伞,脚下一滑,重重地摔倒在淌水的大街上。我和同伴们大

声哄笑,小黄大声说:“老家伙无自知之明,那么大年纪了还跟大雨斗,活该!”

旁边那个女兵被我们的哄笑声惊动了,她诧异地望了望我们,然后随着我们的视线向街中间望去。只见她“呵”了一声,把手上的书往我手里一塞,钻过栏杆冲进雨中,向老人跌倒的地方跑去。我看了看手上的书,原来是一本《电大语文》。只见女兵先把老人扶起来,然后回转身,拾起那把在水荡里打转的黑伞,接着扶着老人向我们走来。

我们连忙迎上去,帮着女兵把老人扶到骑楼底下。刚才还在笑话老人“活该”的小黄突然尖声叫起来:“爷爷,爷爷!怎么下雨天还跑出来逛街!”小黄告诉我们,他爷爷老年痴呆,每天都要出来逛街,却经常迷路,他家人只好让他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家人的电话地址。我帮着小黄把他爷爷的湿衣服脱下来,果然脖子上挂着一块铭牌。小黄把工作服脱下来,让爷爷穿上,然后对扭转身去的女兵说:“解放军同志,谢谢你救了我爷爷!”

“不用谢,尊老敬老是我们年轻人应该做的!”

白撞雨来得急,去得也急,就像谁把空中的闸门一关,滴水不漏。天放晴了,大街上又热闹起来,人们从店铺、商场、骑楼底走出来,一下子把大街塞得满满的。

我们正扶着老人向前走,小张拍拍我的肩头,说:“师兄,还不快把书还给人家!”我恍然大悟,连忙把《电大语文》还给女兵。女兵接过书,扯了扯绷紧的军装,迈开优美的长腿,矫健地走在大街上。

几天后,我们几名学徒工先后报考了电大,大家的专业虽然不同,却是同一个目标——追赶阳光!1.不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将“骤雨”“阳光”对举,点化出南方夏天时雨时晴的气候特点,且别具深意,形象鲜明、耐人寻味。

B.开篇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摹状来势迅猛的“急风骤雨”,勾勒环境,铺垫并推动情节发展。

C.文本中间多次写到《电大语文》这本书,表现了女兵的精神追求,间接透露故事发生的时代和社会背景。

D.末段是故事的余波和高潮,事件对小青年的影响由“一时”延续到“一生”,富有诗意,巧妙升华了主题。

2.小说多处运用了“逆转”的写法,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3.小说标题中“阳光”有什么含义?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

【答案】1.B

2.(1)小黄对女兵的态度,由阴阳怪气的嘲讽到敬佩感谢;(2)小黄对老人的态度,发生逆转,起初骂“活该”,后来看清是自己的爷爷后着急尖叫;(3)我们四人对女兵的态度由起初的不理解乱猜测到后来的敬佩,在其感召之下报考电大,追赶阳光,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变化。

3.“阳光”一语双关,既指雨后天晴见到的自然景象,也代表了女兵美好的形象,善良的品质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解析】

1.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及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本题

B项,“开篇的景物描写,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表述错误,原文描写“急风骤雨”的文字主要有“铜钱大的雨点密密实实,没头没脑地掷下来。街上先是飞起一片白茫茫的水粉,继而满街开满了杯口大的水花,最后变成了湍急的小溪,行人、车辆和楼房都给笼罩在雨幕中”,这里“铜钱大的雨点”为比喻,“没头没脑地掷下来”为拟人的修辞,没有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B。

2.本题考查赏析文中写作技巧的能力。考生应认真阅读文本,了解故事情节,根据小说中剧情的发展和人物思想行为的变化分析该技巧在文中是如何运用的。“逆转”是指事情将至结论时,出现意料之外的结果。“逆转”是小说、电影等虚构作品所使用的叙事技巧之一,令读者观众重新审视故事经过与角色描述。根据文本“‘大概在看什么八卦杂志吧,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无聊!’小黄阴阳怪气地搭上腔”以及“小黄把工作服脱下来,让爷爷穿上,然后对扭转身去的女兵说:‘解放军同志,谢谢你救了我爷爷!’”可以发现,小黄的行为与态度从嘲笑女兵反转为致谢女兵和敬佩女兵。小黄是这里的一个重要角色,他在对待老人的态度上也发生了反转,看到老人在雨中摔倒,他起初并无同情心,“老家伙无自知之明,那么大年纪了还跟大雨斗,活该!”足见其冷酷,自私,毫无怜悯之心;在发现老人是自己的爷爷之后“刚才还在笑话老人‘活该’的小黄突然尖声叫起来:‘爷爷,爷爷!怎么下雨天还跑出来逛街!’”,小黄对老人的态度前后截然不同,这一剧情的反转,充满讽刺性。根据文本“‘挤什么呀,机会难逢哩,往那边靠才对呀!’小张边说边把我往女兵那边挤,我连忙握紧栏杆,站稳马步。‘好在这场白撞雨,要不,师兄哪有这份艳福。’那边,小李边说边对我挤眉弄眼。‘人家可不比我们,连避雨的时间也在看书学习,惜时如金呢!’小陈说起风凉话来了。‘大概在看什么八卦杂志吧,还不是跟我们一样无聊!’小黄阴阳怪气地搭上腔”以及“几天后,我们几名学徒工先后报考了电大,大家的专业虽然不同,却是同一个目标——追赶阳光!”可以发现,“我”和另3位青年工友对女兵的态度发生了突变和反转,4个小青年对女兵的心理和情感反应,先是一种微妙的正话反说的“欣赏”,然后转成是说阴阳怪气的风凉话,最后转为对女兵的崇敬与仰慕。

3.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考生解答本题时应结合文章内容分析,不仅看到字面意思,还要理解其语境义,看其有无象征义、比喻义等。标题“骤雨中的阳光”,故事时空先是“急风骤雨”,然后又是“天晴后的阳光灿烂”,最后一句又是“追赶阳光”,“阳光”既实写自然现象,也有象征意义,4个男青年对女兵的情感由微妙的不理解变为敬佩和仰慕,而且最后竟然发展为改变了他们的人生。“阳光”是女兵精神品质的象征,它代表女兵身上传达出来的正能量,它代表青春形象和善良的美德,也可以理解为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点睛】

文学类文本阅读的选择题,主要集中对文意、文章的主旨、文章的结构、人物形象的塑造等内容的考核,考核的方式基本有两种,一种是根据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另一种是对文章特色和手法的赏析,分析文意要读懂文章,主要是文意、主旨、情感、人物的心理表述不当,赏析一般为手法和特色概括不当,手法集中的小说的三要素上,主要考核人物塑造、情节安排、环境描写、标题的作用、结尾的特征等。选择题时往往错误的选项设置都是明显的不会引起争议的错误,即所谓的“硬伤”,在答题时注意寻找这些硬伤。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1)快速通读全篇,抓住中心事件理清小说情节。(2)认真品读重要段落,把握全文思想主旨。(3)找出描写人物的段落和语句,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及心理。(4)细致咀嚼重要语句,抓住关键词揣摩挖掘内涵。(5)对照选项一一排除得出答案。

3.论述类文本阅读

前不久,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时,故宫文物医院迎来了第一批40名预约观众,面向社会公开招募的文物医院志愿者也正式上岗。

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热播以后,在公众间掀起了一股“文物修复热”。很多人期待对文物保护与修复有更直观的了解。故宫文物医院的对外开放是有多个维度的。它既包括对普通预约观众的开放,也包括对外招募志愿者。由志愿者从事文物医院的讲解工作,使文物医院在开放的同时,专职人员的工作不受影响,日常业务运转正常进行。

近年来,国内文物保护工作者的缺口,成为限制文物保护与利用的一个问题。一方面,专业人才稀缺,文物保护工作本身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在保护和开放难以兼顾的情况下,很多地方选择把有限人力用于保护工作,影响了文物在公共文化与教育方面发挥价值。显然,招纳一批高水平的文保志愿者队伍,有利于解决文保人才的供需矛盾。在文物保护利用上,既需要有高深知识和创新能力的专家型人才,也需要面向大众、立足于公共传播的普及型人才。在公众与专业文保人员之间,志愿者能够搭建传递知识与美的桥梁,把深奥的文物知识传播出去。志愿者还可以成为专业文保队伍的后备军。

1907年,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首开先河,面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在此后的几十年里,博物馆招募志愿者逐渐发展成一项成熟的制度。在发达国家的一些博物馆,常年活跃着一批经验丰富、技能可靠、知识渊博的志愿者。现阶段,我国文保志愿者队伍蓬勃发展,志愿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但是,志愿者队伍的专业水平在整体上还有待加强。前不久,一些志愿者在陕西咸阳唐崇陵进行“走陵”活动,在陵区内搜寻石刻残件并将其收集起来搬到了陵区监控摄像头下,就引发了社会争议:这种私自搬动文物的行为是破坏还是保护?其实,文保志愿者的工作,不是简单地维护秩序、引导参观等浅层次职能。作为文物讲解人员,志愿者本身就应当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而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据报道,故宫文物医院招募志愿者,在筛选简历的基础上,开展了多轮面试。这些志愿者都有很好的学科素养,以教师、高校硕博士为主,还有电视台和广播电台主持人等。从对故宫文物医院志愿者的“画像”来看,首批25名志愿者能够较好地满足故宫和参观者的需求。

鉴于文物保护的专业性,志愿者与专业文保机构必须紧密联系,携手并进。对于文保机构来说,需要学习先进理念,建立和维护一支高水平的志愿者队伍,只有紧密联系各有特长、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的志

愿者,才能帮助文保机构解决实际问题。而对于有志于投入文保志愿工作的人们,在释放一腔热情之前,不妨先评估一下自己应具备的相应能力。

(选自人民日报《文保需要高水平志愿者》,有删改)

1.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日前,故宫文物医院迎来了首批预约观众,对外招募的文物志愿者也正式上岗。

B.文保志愿者是应国内文保工作者紧缺之势而产生的。

C.文保志愿者不仅是文物知识的传播者,更是专业文保队伍的储备力量。

D.文保志愿者光有足够的热情是不够的,还需具备相应的能力和素养。

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许多发达国家都有文保志愿者,而且招募志愿者逐渐发展成一项成熟的制度。

B.“文物修复”掀起热潮,说明我国的志愿理念已深入人心。

C.目前,我国文保志愿者队伍不断壮大,但专业能力还有待提升。

D.文保志愿者的招募,扭转了文保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志愿者的加入,为故宫文物医院的对外开放与专业文保工作者的日常工作提供了助力。

B.在陕西咸阳唐崇陵的“走陵”活动中,志愿者的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C.文物保护工作极具专业性,因此要对志愿者及相关机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D.故宫博物院对外开放文物医院,有利于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传播文保知识,推进文保工作。

【答案】1.C

2.C

3.B

【解析】

1.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筛选信息,整合概括文章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C项,“更是专业文保队伍的储备力量”的递进关系,曲解文意,相关信息在文章第三段,原文为“在公众与专业文保人员之间,志愿者能够搭建传递知识与美的桥梁,把深奥的文物知识传播出去。志愿者还可以成为专业文保队伍的后备军”。故选C。

2.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分析和概括能力。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许多发达国家……发展成一项成熟的制度”说法错误,“发展成一项成熟的制度”是美国;B项,“已深入人心”混淆时态,原文“逐步深入人心”;D项,“文保志愿者的招募,扭转了文保人才供需不平衡的现状”说法过于绝对,原文为“招纳一批高水平的文保志愿者队伍,有利于解决文保人才的供需矛盾”。故选C。3.试题分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能力。解答此

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B项,“志愿者的工作受到了社会的质疑”说法绝对,曲解文意。相关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为“一些志愿者在陕西咸阳唐崇陵进行‘走陵’活动,在陵区内搜寻石刻残件并将其收集起来搬到了陵区监控摄像头下,就引发了社会争议:这种私自搬动文物的行为是破坏还是保护”。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

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文言文阅读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连续设喻——登高博见、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结论:“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从空间、时间两方面着笔,写出了诗人一生颠沛流离、暮年多病生活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用“美人”作喻来表达自己遭朝廷小人妒忌陷害的苦闷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解析】试题分析:该题侧重理解性默写,平时在背诵过程中也要理解诗句内容,同时也要把握一些重点字词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如“生”“作”“嫉”“蛾”“谣诼”“淫”等字,默写时要写准确。

三、诗歌鉴赏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

定风波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天教分付点酥娘。自作清歌传皓齿,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注)王巩,字定国,跟随苏轼学写文章,受苏轼“乌台诗案”牵连,被贬到广西宾州,歌女柔奴同行。三年后王定国北归,让柔奴给苏轼敬酒。苏轼见她眉目娟丽,善应对,于是写了这首词。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开篇两句描绘王定国丰神俊朗,柔奴的天生丽质,两人真是天造地设的双璧人。

B.“自作清歌”写柔奴能自作歌曲,清亮悦耳的歌声从她芳洁的口中流转而出。

C.“风起”“雪飞”驰骋想象,运用比喻的手法,构成奇美的境界,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D.“年愈少”句多少带有夸张的成分,岭南艰苦的生活甘之如饴,归来后更显年轻,直接写出词人历经贬谪后的旷达乐观情怀。

E.最后一句,受白诗的启发,但又明显地带有王巩和柔奴遭遇的烙印,有着词人的个性特征,完全是苏东坡式的警语。

2.试简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

【答案】1.CD

2.①赞美说话者身处穷境却安之若素的胸襟和有情有义、超然脱俗的品格。

②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

③寄寓着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解析】

【分析】

1.试题分析:这是一道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题目,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C项,“写出王定国贬所的艰苦环境”错误,应为“写高超的歌技与美好的心灵”;D项,写柔奴而非苏轼。故选CD。

2.试题分析:此题考核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重点考核诗歌的情感,分析诗歌的情感注意以诗歌的抒情方式、注释、标题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重点词句作突破口,答题时先答出情感,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说。此题要求分析“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思想内涵。首先注意前句“试问岭南应不好”,由此分析赞美说话者身处穷境却安之若素的胸襟和有情有义、超然脱俗的品格;肯定王定国政治上失意后从容乐观的态度。然后结合注释分析寄寓着作者自己随遇而安、无往不快的旷达情怀。

点睛:诗歌的情感分析的题目一直是考试的重点,但是考核的难度并不是太大,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知道答题的突破口,答题时要注意结合诗中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重点句子作答,重点是在自己的答案要包含诗歌中的重点词语,这样就能和给的答案无限接近,还要注意诗歌的抒情方式,根据抒情方式分析情感。答题时情感都要求结合诗句分析,不要只答出情感而放弃诗句。

四、情景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勾勒出了秦王朝毫不珍惜六国宝物的情形。

(2)陆游《游山西村》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所游之村周边的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的情境。

【答案】(1)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铛”“逦迤”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五、选择题

7.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尽管就业形势非常严峻,但我国近年来________就业的力度空前加大。一个有助于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形成。

②各级领导干部都要以强烈的责任意识,敢于担当的精神,不________敷衍,不打折扣,不讲得失,全力履行自己的义务。

③依据职称的评定标准,教师们将注意力从正常的教学中转移了出来,时间久了,自然会对这套标准带来的戕害________。当他们从这套标准中不断受益,就更难自觉做出反思和批判。

A.扶持推托熟视无睹B.扶持推脱习焉不察

C.扶植推托习焉不察D.扶植推脱熟视无睹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

扶植:指以某种手段培养人才或某种势力的壮大;

扶持:指扶助,护持;

推脱:推卸;

推托:借故拒绝;

习焉不察:习惯于某种事物而察觉不到其中的问题;

熟视无睹:虽然经常看见还跟没有看见一样,指对应关心的事物漠不关心。

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当我们如此谈论自然时,我们心中就会油然而生一种清晰而又富有诗意的感觉就是自然物在我们心中造成的林林总总的印象的交融。

B.睁眼看看内在的生命吧,当你知道在生命之中存在着想逃也逃不掉的“生命之法”时,就会明白,即使没有刑罚的威胁,害怕犯罪的观念就必然藏在生命的深处。

C.如果说塞尚是用挖掘形状本质的方式,在静态中让平面把空间永恒地固定下来,那么,毕加索是抓住形状在空间中的运动状态并在动态之中,让平面触及永恒空间。

D.一些有经验的观察家们在特定地区的野外调查多年时间,才写成《野外纪事》一书,该书对这些地区的鸟类生活习性进行了详细的记录和深入的研究。

【答案】C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段中的病句可通过以下方法筛选正确答案:一读,通读语段,是查找病句的前提;二找,认真分析,查找病因,看有没有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三改,针对病因,对症下药,进行删、补、换、移,修改病句;四查,对修改后的句子进行校对阅读,看是否通顺、句意准确。

本题:

A项主语残缺,就是前加“这种感觉”;

B项关联词误用,即使……也……;

D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应该是“一些有经验的观察家们经过在特定地区多年时间的野外调查”;

故选C。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

并且自鸣得意

....,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板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就根本与文艺无缘。[乙]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和用词上离不掉“套板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

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

..

..如此。[丙]韩愈谈他自己做古文,“惟陈言之务去,”这是一句最紧要的经验。语言跟着思想情感走,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

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也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甘拜下风

....。

1.文段中加点的词,运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A.自鸣得意B.难免C.紧要D.甘拜下风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

..的一项是

A.甲B.乙C.丙

【答案】1.D

2.C

【解析】

1.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本题中,

A项,自鸣得意:自以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此处使用正确。

B项,难免:形容事物的不可避免性。不容易避免;免不了。此处使用正确。

C项,紧要:紧急重要,形容情况危急。此处使用正确。

D项,甘拜下风:表示真心佩服,自认不如。此处应为“落入下乘”。

故选D。

2.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中,C项,丙处,“惟陈言之务去,”点号应该在引号外面。

故选C。

六、语言表达

10.下面是一则“清明文明祭祀”倡议书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得体或不正确的地方,请找出并作修改。要求修改后语意准确,语体风格一致。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祭祀先祖、缅怀死者的传统节日。“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文明祭祀新时尚,让大家度过一个文明、绿色、感恩的清明节,值此节日来临的时候,我们特此倡议:爱护环境,绿色祭扫;告别恶习,安全祭扫;厚养薄葬,节俭祭扫。敬爱的市民朋友们,让我们从点滴做起,由己及人,用文明理念传承传统,用文明行为守护家园。

【答案】“死者”改为“逝者”;“时尚”改为“风尚”;“的时候” 改成“之际”;“恶习”改为“陋习”;“敬爱” 改为“尊敬”。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得体的能力。语言表达得体:一要思索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中能说什么,不能说什么;说什么好,说什么不好;怎样说有分寸,怎样说没有分寸;怎样说效果好,怎样说效果不好。二要考虑说话人的地位、身份、文化素养、生活阅历等方面的差异;更要考虑听话人的诸多情况三要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选择不同的表达方式,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得体、恰到好处。①“逝者”有尊重,敬仰的一层意思,“死者”,是一般的表达方式,此处应该用敬词。②“时尚”指的是一种流行观念或者趋势,偏物质化;“风尚”指一种原则或者风格和作风、社会风气,偏精神化。此处“树立文明祭祀”属于精神方面,所以应该改为“风尚”。③“的时候”过于口语化,应该用书面语。④陋习是一种粗鲁、丑陋、不文明的坏习惯,陋习属于社会公德的层面。恶本身就有极坏的行为、犯罪的事的含义,所以恶习对周围环境造成的影响要比陋习更严重。此处只是强调“不文明的坏习惯”,“恶习”语气过重。⑤尊敬:带着一些崇拜的眼神去敬重某些人事物。敬爱:就是对一些伟大的人的爱好。此处修饰的是“市民朋友们”,所以应该用“尊敬”更合适。

【点睛】

所谓“得体”,就是根据内部语境(上下文)和外部语境(语言交际的各种情境条件,如:时间、地点、

场合、对象、目的、话题、使用语言流露出的情感色彩等)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表达方式适合特定的语境,包括文体色彩、语体色彩(口语与书面语)、感情色彩(褒义与贬义)、交际目的、交际场合、交际对象、交际手段的差异,还要注意敬词、谦词的使用(用语要注意礼貌的要求)、转述语言得体等等。11.阅读下面的图表,根据要求完成题目。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将他们留在了农村。这个特殊群体被称为留守儿童。下面是某省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部分调查数据:

(1)分析以上数据,写出两条结论,每个结论不超过15个字,不能出现具体的数字。

(2)请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词,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答案】(1)①留守儿童渴望得到关爱②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

(2)示例:留下你的关爱,守护她(他)的心灵。让“留守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图文转换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仔细阅读题干要求和图表,分析数据变化,写出答案。本题所给图表中是关于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表,列出的数据中,“非常想父母”的达1%,“认为应该和父母共同生活”的达4.3%,据此可总结出结论一:留守儿童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害怕陌生人”的达2%,“觉得自己很一般”的达3.7%,”总是害怕被身边人欺负”的占6.7%,据此可得出结论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突出。第二问要求针对留守儿童现象写一句公益广告,考生可根据由图表得出的结论完成,注意,内容要表达关爱留守儿童的主题,形式上使用至少一种修辞手法。

【点睛】

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类题目,有两问,第一问根据图表写结论,这是表文转换的常见题型,解答时一定要兼顾表格中的各个要素,首先要读清图表的标题注释,明确调查对象、调查内容,然后分析数据变化,找规律,舍弃次要信息保留主要信息,最后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总结推断得出结论,注意用词准确。第二问要求拟写公益广告,公益广告的基本特点:以道理倡导人,以情感打动人,以创意吸引人。内容上要突出图表反映的问题,写作上要突出独特创意:多用修辞,注重押韵,力求简洁,句式多样。

七、材料作文

12.根据以下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食堂打饭、医院取药、银行转账……生活中处处有窗口。不同的窗口打开不同的世界。窗口服务我们的生活,窗口演绎人生故事,窗口展示文明进步。

【答案】窗口

“人的一切都应该是美的,容貌,衣着,谈吐,举止,还有——心灵”。

这句话,被我工工整整地写在日记的第一页。可是,随着年龄的增大,阅历的加深,我开始动摇了,真的吗?人的一切都是美的吗?于是,我开始迷惘,开始追求。我决定着手去干一件早已计划好的事情,那就是——收集心灵的窗口——眼睛。

几个月来,美的,丑的,大的,小的,机灵的,明亮的……风风火火地占据了我日记本的“半壁江山”,现在抄来几段,给大家“尝尝鲜儿”。

第×号窗口:“快乐的一家”

“宝宝,笑笑!”年轻的爸爸举着尼卡的相机,认真地为宝宝拍照,那溢满慈爱笑容的“窗口”,正注视着那个偎在妈妈臂弯中的宝宝,那小家伙,正迎着父母凝聚着爱与希冀的眼波,咿咿呀呀地喊着:“爸——爸——,妈——妈——”。那亮亮的窗口里就像流淌着一湾幸福的湖水,注视着这一家3口,我一不由得也笑了,这灿烂的阳光下,交融着幸福的“窗口”,真让人羡慕。

第×号窗口:“一个外地人”

在汽车站旁的小商亭旁,站着一个扛着大包袱的乡下人,顶着寒风。“大姐,请问这儿附近哪儿有卖便宜货的农贸市场?”“要便宜,前面不远就有一个,来,先进来暖和,我画个地图给你!”说着,小商亭的门“吱呀呀”地开了,冲出一团暖暖的空气。“太谢谢您了!……”“嗨,出门在外,走到这儿就是一家人,客气个啥?”这时候,我清清楚楚地看见那个乡下汉子的“窗口”里有一抹晶莹闪亮的东西。不知是意味着感激,还是代表着希望。

第×号窗口:“落日下的眸子”

一对老夫妻相互搀扶着走在落日的余辉中,美丽的夕阳把霞光铺向大地,万物是那么和谐,温馨,无言,一切尽无言,老夫妻相视而笑,相互间充满了默契,那双对视的“窗口”里,是信赖,是理解,是包容,还是爱……,我被这“晚枫”的魁力感染着……

无数的窗口,无数的眼睛。

于是,我顿悟了,窗口。正如那阳春下的白雪,秋风中的红叶,是人世间一道最亮丽的风景线,而我自己,也不再迷惘,仰头看于,好大好大的太阳就在眼前……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一道材料作文题。所给材料比较简单,关键词就是“窗口”。这个“窗口”可以是现实存在的各种建筑物上的窗口,如教室的窗口、客厅的窗口、食堂打饭的窗口、医院取药的窗口、银行办业务的窗口,等等;也可以是抽象的“窗口”,如一些实现内外交接的特定通道与平台,具有窗口特性的经济文化现象等。考生写作中可以写具体的、真实存在于生活中的“窗口”,如借开窗、关窗的表达某种感悟;也可以写抽象的“窗口”,如心灵之窗、社会之窗。考生还可以写“窗口”的作用、“窗口”

的重要性等,也可以写怎样对待“窗口”。总之,文章所写内容必须与“窗口”有联系。

立意角度参考:打开心灵的窗口,让内心充满阳光;开启心灵的窗口,获得真挚的友谊;打开窗口才能呼吸到新鲜空气;不同的窗口有不同的风景,不要选开错窗口,等等。

点睛: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本题可抓住关键词“窗口”来立意。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