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地的综述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地的综述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地的综述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地的综述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一,FABP的生物学特性

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 是一组多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

14 ~ 15 kDa,。目前已发现的FABP有9种类型,其中心脏型FABP (H —FABP)较特异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红骨骼肌、主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胃腺体的壁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中亦有,少量存在于肾脏、白骨骼肌、肾上腺、脑,但肝脏、脂肪组织内无H—FABP分布【1】。FABP 在骨骼肌中的含量是其在心肌中含量的1 /10。心脏中的FABP 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具有稳定的细胞内半衰期,约2 ~ 3天。人心脏每克湿重中含0. 5 mg FABP,占胞质蛋白的15%。

生理情况下,血浆或细胞间液不存在H-FABP,细胞质的浓度比血中浓度高2 × 105 倍。健康人群的血浆含有少量H-FABP,是由骨髂肌损伤连续释放引起,年龄、性别、昼夜节律可显著影响H-FABP浓度。因为男性肌肉较多,所以男性浓度高于女性,H-FABP 大部分经肾清除,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下降,血H-FABP 浓度逐渐升高,此外,和肌红蛋白一样,年老、锻炼会增加H-FABP 浓度。

二,临床应用

1.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H-FABP 血浆释放特点与肌红蛋白( myoglobin,Mb) 相同,但HFABP在心肌细胞内的含量高于Mb,而在血浆内的含量远低于Mb。因此,当心肌损伤后,血浆H-FABP迅速升高超正常上限,比Mb 和肌钙蛋白来得快,因而更有诊断价值。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血清H-FABP 能识别超急期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胸痛发病6 h 内的患者,对决定是否住院、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有很大帮助。陶日新等【2】就研究了cTnI和h-FABP诊断心梗的比较,结果证实:对于胸痛发作6h内的AMI患者,H—FABP的诊断敏感性最高,达到78.26%。而在胸痛发作超过6h的AMI患者中,cTnI检测的诊断敏感性有显著的上升,均达到了93.33%,所以可以对AMI进行确诊。

Orak 等【3】入选83 例可疑ACS 胸痛患者( 65 例最终确诊为ACS) ,于发病6 小时内测定H-FABP、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FABP、CK-MB、cTnI 的灵敏度分别为98%、86% 和77%,特异性分别为71%、52% 和20%。提示H-FABP 在发病6 h 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ACS。

Kim 等【4】检测170 例急性胸痛患者( 其中76例确诊为心肌梗死) H-FABP 、cTnI 、CK-MB、Mb,计算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27、0. 863、0. 772和0. 784,再经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发现H-FABP具有最大的ROC 曲线下面积( 0. 900,P < 0. 001) ,研究认为H-FABP 可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有许多研究者就此作了研究和比较【5-10】。Glatz等人分别测定了79名健康人和83名AMI患者血液标本中的H-FABP、MB、和CK-MB浓度,发现早期诊断AMI 的总敏感性,H-FABP为78%,MB 为53%,CK·MB 为57% (P <0.05),0~1.5 h H.FABP诊断的敏感率为52%,4.5~6 h达到100%【11】。Yoshinhiko等对129例怀疑AMI的患者检测血H.FABP和肌钙蛋白,其中有31例患者(24.0%)诊断为AMI,在AMI发生3 h内H.FABP和肌钙蛋白敏感性分别为100%和50% (P<0.05)在3~6 h H.FABP和肌钙蛋白敏感性分别为75%和0%,在6~12 h分别为100%和60%,12 h以后分别为100%和100%。两者的特异性在这些时间分别为63%和96.3%(P<0.05),93.8%和93.8%,72.7%和100%,75.0%和87.5%,阴性预测值为100%和86.7%;93.8%和78.9%;100%和84.6%;100%和100%【12】。Seino等【13】对371例怀疑AMI的患者检测血H—FABP和MB,49%患者确诊为AMI,两者2 h内敏感性分别为89%和22%,2~4 h内敏感性分别为96%和57%。Chart等【14】通过连续监测患者(症状发生6 h内被送入医院的患者)入院后1~2 h血H-FABP浓度的方法,排除AMI率达到100%。

McMahon 等【15】检测1128 例急性胸痛患者的H-FABP 、cTnI 、CK-MB、Mb,比较它们早期诊断心肌梗死的能力。H-FABP 的灵敏度在发病3 h 内为64. 3%, 36

h 内为85. 3%,H-FABP 联合cTnI 的灵敏度在发病3 h 内为71. 4%,3 ~ 6 h 为

88. 2%。HFABP的特异性在发病3 h 内为93%,3 ~ 6 h 为97%,H-FABP 联合cTnI 的特异性在发病3 h 内为94% ,3~ 6 h 为98%。H-FABP 在发病3 h 内、3 ~ 6 h ROC 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 841 和0. 894。结果显示H-FABP 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早期诊断心肌梗死患者,如果联合cTnI 检测效果更好。

朱红秋等【16】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不稳定性心绞痛(UAP)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影响。检测了130例UA患者和不稳定心绞痛患者SAP测其血清hs.CRP、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肌酸激酶MB(CK-MB)的含量,并于2周内观察各组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情况。0.01);SAP和UAP组血清h-FABP的含量

分别为(3.15±2.61) g/L和(16.46±5.28) g/L,高于对照组的(1.83±0.75) g/L(P<0.05,P<0.01。UAP组和UAP 组中的Ⅲ级患者的血清cTn.I含量分别为(1.28±0.43) g/L和(2.14±1.49) g/L,高于对照组的(0.47±

0.12)gL(P<0.01)。而UAP组I级和Ⅱ级患者其cTn-I的含量为(0.53±0.13) g /L和(0.74±0.37) g/L,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K-MB值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表明hs-CRP、h-FABP的联合检测较传统的心肌损伤检

测指标cTn-I和CK-MB对UAP患者近期发生心脏意外事件的可能性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

衣智勇等【17】了解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53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后血清浓度变化特征, 同时测定肌红蛋白、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I,探讨其对AMI 的潜在价值。结果显示, 再灌注组和非再灌注组H-FABP和MYO时间浓度曲线趋势相似,曲线前移, CK-MB 和cTnI 曲线滞后。H-FABP 和MYO 在我们观察的2 h 即在基线以上,CK-MB 和cTnI 在观察的4、6 h仍在基线以下, H-FABP 和MYO 峰值在6 ~ 8 h ,CK-MB和cTnI 峰值在14~24 h ,表明了H-FABP 和MYO 诊断窗口为AMI 的早期,CK-MB 和cTnI 诊断窗口为AMI 的的中晚期。H-FABP 的峰值升高倍数远高于MYO 和CK-MB ,与cTnI 近似,表明H-FABP诊断AMI 的灵敏度将高于MYO 和CK-MB , 与cTnI 相近,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AMI 的早期(10 h

前) ,H2FABP 的升高倍数都大大高于cTnI ,表明了H-FABP 的早期诊断敏感度将好于cTnI ,也说明了cTnI 在AMI 早期诊断灵敏度的不足。H-FABP 和MYO 浓度的恢复时间早于CK-MB和cTnI使得我们能更早的辨别血清浓度的升高,同样也使

H-FABP便于梗死复发的监测。表明H-FABP 将是一种可为临床提供多种有用信息,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 心肌标志物。

2.评估心肌梗死面积

Wodzig 等【18】测定20 例AMI 患者的H-FABP、Mb、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 ,用H-FABP或Mb 曲线,与用CK-MB 或HBDH 评估梗死面积具有较好的一致性。H-FABP 或Mb 可用评估肾功能正常AMI 患者发病24 h 内的梗死面积。

3.评估再灌注损伤

58 例AMI 患者行溶栓治疗,溶栓后90 min 行冠状动脉造影,溶栓前、溶栓

后60、90 min 和180 min 分别测定H-FABP 和Mb 浓度。溶栓后相关血管开通者

H-FABP 和Mb 明显高于未开通者【19】。

De Groot 等【20】对115 例AMI 患者行溶栓治疗,溶栓后第1 小时测定

H-FABP、MB、CK-MB,溶栓后2 h 内冠状动脉造影明确靶血管是否开通。结果显示: 完全再通50 例,部分再通36 例,无再通29 例。ROC 曲线下面积H-FABP、Mb、CK-MB 分别为0. 868、0. 857 和0. 796,再通阳性预测率分别为87%、88%和87%,阴性预测率分别为44%、42%和34%。如果再结合梗塞面积,则再通阳性预测率分别为97%、95% 和89%,阴性预测率分别为55%、52%和50%。研究者认为:

H-FABP、Mb 可作为再灌注指标,结合梗死面积分析,灵敏度和特异性可进一步提高。

4.评估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预后

Muehlschlegel 等【21】进行的一项前瞻性对照研究,共有1 298 例患者在体外循环条件下行CABG,观察HFABP、cTnI、CK-MB 与左心衰、死亡率、生存率的关系,结果发现: HFABP 预测生存率的阳性率和阴性率分别为13% ( 9% ~ 19%) 和95% ( 94% ~96%) ) ,高于cTnI,CK-MB。术后第一天的HFABP值及HFABP 峰值是左心衰( P < 0. 0001) 、住院天数( P < 0. 05) 、5 年生存率( P < 0. 0001) 的独立预测因子,术后第二天HFABP 升高者,死亡率升高。120例死亡患者( 占总病例10%) 中18. 3% 出现第二次峰值, 4. 7%未出现第二次峰值。提示

H-FABP 能更早发现围手术期心肌损伤,独立预测CABG 术后死亡率和左心衰。

Setsuta等【22】检测56 例慢性心衰患者血浆H-FABP 水平,发现纽约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浆H-FABP 浓度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而且H-FABP 与因心衰再入院及死亡事件相关。Pelsers 等【23】研究显示,当血浆H-FABP 浓度< 6 μ

g /L 时,慢性心衰患者90 天内再发的阴性预测价值是81%,而cTnT < 0. 02 μ

g /L 的预测价值仅为57%。以上研究提示H-FABP 浓度与心衰的严重程度有关。Niizeki 等【24】检测90 例老年慢性心衰患者的H-FABP,随访421 ± 326 天,共观察到35 个( 38. 9%) 心血管事件( 死亡、心衰加重再入院) 。Cox 多元分析显示: H-FABP 是心血管事件的唯一独立预测因子,可用于预测老年心衰患者的心血管事件。Setsuta 等【25】测定103 例慢性心衰患者H-FABP 及cTnT,发现cTnT≥0. 01 μg /L 而且HFABP≥4. 5 μg /L 者心血管事件( 死亡、病情加

重再入院) 发生率高于其它患者,提示H-FABP 联合cTnT能独立预测心血管事件。

5.脑梗死的临床诊断

在脑梗死的急性期,头颅影像学检查不能区分脑梗死是否可逆,临床神经功能检查也不能准确判断神经组织损伤程度及症状持续的时间。戴世荣等【26】观察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含量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脑梗死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等方面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CI组血清H-FABP含量在24 h内(9.74土5.71 ng/m1)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1.15±0.76 ng/m1),3 d(13.61士7.03 ng/ m1)时达峰值,7 d(6.23±3.60 ng/m1)开始下降,3 w 后(1.85土1.13 ng/m1)降至正常;病情严重组显著高于轻、中型组(

6.总结

目前研究显示H-FABP 具有比Mb、CKMB、cTnI( T) 更早期( 症状出现后6h) 诊断AMI价值,特别是能早期排除非AMI 患者。与肌钙蛋白联合应用,结合心电图和临床症状,基本上可满足急诊科对ACS 的诊断。但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

H-FABP也可升高,因此有待更多的研究来决定诊断AMI 与不稳定性心绞痛的切点。H-FABP 也具有ACS 或CHF 复发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价值,但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实。缺点是肾衰患者假阳性升高。

三,参考文献

1.王宁,谢自敬,阿布力克木·吐尔地等.糖尿病大鼠动脉粥样硬化与游离脂肪酸表达的关系[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5,13( 5) : 563-566.

2.陶目新,颜卫荣,杨振强等.H—FABP与多项心肌标志物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检测中的比较[J].临床医学杂志,2008,28(3):58.

3.Orak M,Ustündag M,Güloglu C et al. The role of the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n the early diagnosis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and its comparison with troponin I and creatine kinase-MB isoform [J]. Am J EmergMed,2010,28( 8) : 891-896.

4. Kim KS,Lee HJ,Kim K,et al.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an adjunct to cardiac troponin-I for thediagnosi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J]. J Korean Med Sci,2011,26( 1) : 47-52.

5. 刘琼, 赵水平.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cTnI与CK-MB在诊断早期AMI中的比较[J]. 实用预防医学 , 2006, 13(3): 555-557.

6. 王海鱼 ,郭盛.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与cTnI、CK-MB组合在诊断早期AMI中的比较[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2009 ,7(4): 262-264.

7. 魏智民,江鸿.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比较

优势[J]. 中国医师杂志, 2004年增刊: 345-347.

8. 李洁琪,何成毓等.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和缺血修饰白蛋白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诊断价值[J]. 实用医学杂志, 2010, 26(23): 4322-4324 .

9. 关秀茹, 谢兴琴.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价值的

研究[J]. 中国急救医学, 2008, 28(2):128-130.

10. 杨文东,马庆海等. 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预后的评价[J]. 上海医学检验杂志, 2002 ,17(5): 291-293.

11. Glatz JF,Van der Vusse GJ,Simoons ML,et a1.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nd the early detection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Clin ChimActa,1998,272(1):87—92.

12. Seino Y,Tomita Y,Takano T,et a1.Office Cardiologists cooperative study on whole blood rapid pan el tests in patients with suspicious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comparison betwee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nd troponin T

tests[J].Circ,2004,68(2):144— 148.

13. SeinoY,OgataK,TakanoT,et a1.Use of awhole blood rapid panel test for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acutechest pain:comparison with rapid troponin T an d myoglobin tests[J].Am JMed,2003,115(3):185—190.14. Chan CP,Sanderson JE,Glatz JF,et a1.A superior early myocardial infarction marker-human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J].zKardiol,2004,93(5):388—397.

15. McMahon CG,Lamont JV,Curtin E,et al.Diagnostic accuracy of 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J].Am J Emerg Med,Early Online Publication,2011 [Epub a- head of print]16. 朱红秋,朱平安等. 高敏C反应蛋白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心脏意外事件的影响[J].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06, 34: 808-811.

17. 衣智勇,李小鹰等. 急性心肌梗死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动态变化[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4, 6: 151-153.

18. Wodzig KW,Kragten JA,Hermens WT,et al.Estimation of myocardial infarct size from plasma myoglobin or fattyacid-binding protein.Influence of renal function [J].EurJ Clin Chem Clin Biochem,1997,35( 3) : 191-198.

19. de Lemos JA,Antman EM,Morrow DA,et al.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as a marker of reperfusionafter thrombolytic therapy[J].Clin Chim Acta,2000,298( 1-2) : 85-97.

20. De Groot MJ,Muijtjens AM,Simoons ML,et al.Assessmentof coronary reperfusion in patients with myocardialinfarction using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s concentrations in plasma[J].Heart,2001,85( 3) : 278-285.

21. Muehlschlegel JD,Perry TE,Liu KY,et al.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is an independent predictor of death and ventricular dysfunc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 surgery[J].Anesth Analg,2010,110 ( 5 ) : 564-570.

22. Setsuta K,Seino Y,Ogawa T,et al.Use of cytosolic and myofibril markers in the detection of ongoing myocardial damag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 [J].Am JMed,2002,113( 9) : 717-722.

23. Pelsers MMAL,Hermens WT,Glatz JFC.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 as plasma marker for tissue injury[J].Clinica Chimica Acta,2005,352( 1) : 15-35.

24. Niizeki T,Takeishi Y,Arimoto T,et al.Serum heart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 predicts cardiac events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J Cardiol,2005,46( 1) : 9-15.

25. Setsuta K,Seino Y,Kitahara Y,et al.Elevated levels of both cardiomyocyte membrane and myofibril damage markers predict adverse outcom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Circ J,2008,72( 4) : 569-574.

26. 戴世荣,王兴山等.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FABP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J].

现代检验医学杂志, 2010, 25: 143-144.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地的综述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一,FABP的生物学特性 脂肪酸结合蛋白( FABP) 是一组多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 14 ~ 15 kDa,。目前已发现的FABP有9种类型,其中心脏型FABP (H —FABP)较特异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红骨骼肌、主动脉壁的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胃腺体的壁细胞和睾丸间质细胞中亦有,少量存在于肾脏、白骨骼肌、肾上腺、脑,但肝脏、脂肪组织内无H—FABP分布【1】。FABP 在骨骼肌中的含量是其在心肌中含量的1 /10。心脏中的FABP 称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具有稳定的细胞内半衰期,约2 ~ 3天。人心脏每克湿重中含0. 5 mg FABP,占胞质蛋白的15%。 生理情况下,血浆或细胞间液不存在H-FABP,细胞质的浓度比血中浓度高2 × 105 倍。健康人群的血浆含有少量H-FABP,是由骨髂肌损伤连续释放引起,年龄、性别、昼夜节律可显著影响H-FABP浓度。因为男性肌肉较多,所以男性浓度高于女性,H-FABP 大部分经肾清除,故随着年龄的增长,肾功能下降,血H-FABP 浓度逐渐升高,此外,和肌红蛋白一样,年老、锻炼会增加H-FABP 浓度。 二,临床应用 1.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 H-FABP 血浆释放特点与肌红蛋白( myoglobin,Mb) 相同,但HFABP在心肌细胞内的含量高于Mb,而在血浆内的含量远低于Mb。因此,当心肌损伤后,血浆H-FABP迅速升高超正常上限,比Mb 和肌钙蛋白来得快,因而更有诊断价值。近年来众多研究表明血清H-FABP 能识别超急期急性心肌梗死,特别是胸痛发病6 h 内的患者,对决定是否住院、冠状动脉造影、介入治疗有很大帮助。陶日新等【2】就研究了cTnI和h-FABP诊断心梗的比较,结果证实:对于胸痛发作6h内的AMI患者,H—FABP的诊断敏感性最高,达到78.26%。而在胸痛发作超过6h的AMI患者中,cTnI检测的诊断敏感性有显著的上升,均达到了93.33%,所以可以对AMI进行确诊。 Orak 等【3】入选83 例可疑ACS 胸痛患者( 65 例最终确诊为ACS) ,于发病6 小时内测定H-FABP、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H-FABP、CK-MB、cTnI 的灵敏度分别为98%、86% 和77%,特异性分别为71%、52% 和20%。提示H-FABP 在发病6 h 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用于早期诊断ACS。

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ELISA试剂盒说明书

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酶联免疫分析(ELISA) 试剂盒使用说明书 厦门慧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本试剂仅供研究使用目的:本试剂盒用于测定人血清,血浆及相关液体样本中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含量。 实验原理: 本试剂盒应用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标本中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用纯化的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抗体包被微孔板,制成固相抗体,往包被单抗的微孔中依次加入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再与HRP标记的H-FABP抗体结合,形成抗体-抗原-酶标抗体复合物,经过彻底洗涤后加底物TMB显色。TMB在HRP酶的催化下转化成蓝色,并在酸的作用下转化成最终的黄色。颜色的深浅和样品中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呈正相关。用酶标仪在450nm波长下测定吸光度(OD值),通过标准曲线计算样品中人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浓度。 试剂盒组成: 样本处理及要求: 1. 血清:室温血液自然凝固10-20分钟,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 清,保存过程中如出现沉淀,应再次离心。 2. 血浆:应根据标本的要求选择EDTA或柠檬酸钠作为抗凝剂,混合10-20分钟后,离心 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该再次离心。 3. 尿液: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

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胸腹水、脑脊液参照实行。 4. 细胞培养上清:检测分泌性的成份时,用无菌管收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 分)。仔细收集上清。检测细胞内的成份时,用PBS(PH7.2-7.4)稀释细胞悬液,细胞浓度达到100万/ml左右。通过反复冻融,以使细胞破坏并放出细胞内成份。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保存过程中如有沉淀形成,应再次离心。5. 组织标本:切割标本后,称取重量。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液氮迅速冷冻保存备 用。标本融化后仍然保持2-8℃的温度。加入一定量的PBS(PH7.4),用手工或匀浆器将标本匀浆充分。离心20分钟左右(2000-3000转/分)。仔细收集上清。分装后一份待检测,其余冷冻备用。 6. 标本采集后尽早进行提取,提取按相关文献进行,提取后应尽快进行实验。若不能马上 进行试验,可将标本放于-20℃保存,但应避免反复冻融. 7. 不能检测含NaN3的样品,因NaN3抑制辣根过氧化物酶的(HRP)活性。 操作步骤 1.标准品的稀释与加样:在酶标包被板上设标准品孔10孔,在第一、第二孔中分别加标 准品100μl,然后在第一、第二孔中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从第一孔、第二孔中各取100μl分别加到第三孔和第四孔,再在第三、第四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然后在第三孔和第四孔中先各取50μl弃掉,再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五、第六孔中,再在第五、第六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ul,混匀;混匀后从第五、第六孔中各取50μl分别加到第七、第八孔中,再在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七、第八孔中分别取50μl加到第九、第十孔中,再在第九第十孔分别加标准品稀释液50μl,混匀后从第九第十孔中各取50μl弃掉。(稀释后各孔加样量都为50μl,浓度分别为900ng/L,600ng/L ,300ng/L,150ng/L,75ng/L)。 2.加样:分别设空白孔(空白对照孔不加样品及酶标试剂,其余各步操作相同)、待测样 品孔。在酶标包被板上待测样品孔中先加样品稀释液40μl,然后再加待测样品10μl(样品最终稀释度为5倍)。加样将样品加于酶标板孔底部,尽量不触及孔壁,轻轻晃动混匀。 3.温育:用封板膜封板后置37℃温育30分钟。 4.配液:将30(48T的20倍)倍浓缩洗涤液用蒸馏水30(48T的20倍)倍稀释后备用。 5.洗涤:小心揭掉封板膜,弃去液体,甩干,每孔加满洗涤液,静置30秒后弃去,如此 重复5次,拍干。 6.加酶:每孔加入酶标试剂50μl,空白孔除外。 7.温育:操作同3。 8.洗涤:操作同5。 9.显色:每孔先加入显色剂A50μl,再加入显色剂B50μl,轻轻震荡混匀,37℃避光显色 15分钟. 10.终止:每孔加终止液50μl,终止反应(此时蓝色立转黄色)。 11.测定:以空白空调零,450nm波长依序测量各孔的吸光度(OD值)。测定应在加终止 液后15分钟以内进行。 注意事项: 1.试剂盒从冷藏环境中取出应在室温平衡15-30分钟后方可使用,酶标包被板开封后如未用完,板条应装入密封袋中保存。 2.浓洗涤液可能会有结晶析出,稀释时可在水浴中加温助溶,洗涤时不影响结果。 3.各步加样均应使用加样器,并经常校对其准确性,以避免试验误差。一次加样时间最好控制在5分钟内,如标本数量多,推荐使用排枪加样。

中链脂肪酸1

科研设计书 名称:探讨含中链脂肪酸的低乳糖奶粉对婴儿肝炎综合症患儿的辅助治疗 一.立项依据 婴儿肝炎综合症是指1岁以内婴儿(包括新生儿)由不同病因引起,主要以黄疸、肝功能损害、肝或脾大的一组症状。其一般治疗包括补充VitA、D、E、K,某些遗传性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应停用一切奶类和奶类制品,改用豆浆及蔗糖喂养;酪氨酸血症给予低苯丙氨酸、低酪氨酸饮食。重要的是要护肝利胆,有报道使用熊去氧胆酸(商品名优思弗UDCA)治疗,安全性好,对婴儿肝炎综合症尤其是肝内胆汁淤积时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1];另有报道使用“退黄汤”(成分:茵陈10g,田基黄8g,金钱草6g,灯草3g,黄柏6g,通草4g,生麦芽8g,茯苓10g)治疗,疗效较满意[2];中西医结合以茵陈蒿汤加味加氨苄青霉素治疗,避免了因长期使用激素治疗而致常见并发症的危险[3]。此处探讨含中链脂肪酸(MCFAs)的低乳糖奶粉对婴儿肝炎综合症的辅助治疗。 19世纪50年代MCFAs的酯类中链甘油三酸酯(MCTs)被引进作为广泛的临床应用,包括胰腺机能不全、脂肪吸收不良、损伤的淋巴乳糜微粒输送、严重的高乳糜微粒血症以及完全胃肠外营养。也被用于早产儿的营养配方,因此1994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公认了食品中MCTs的安全性[4]。 中链脂肪酸(MCFAs)是从椰子油水解所获得的含C6~ C12的饱

和脂肪酸混合物。主要成分为己酸(C6:0),辛烷酸(C8∶0) , 葵烷酸(C10∶0)[5]。目前MCFAs主要的成分是15%椰子油,7.9%棕榈仁油,黄油6.8%,牛奶6.9%,酸乳酪6.6%,乳酪7.3%[6]。临床使用的MCT 乳剂主要有二种制剂。一种以物理混合形式的脂肪乳剂, 所含MCT 和LCT浓度比例可以为50∶50, 60∶40 和75∶25。另一种为化学合成形式的脂肪乳剂(结构脂或化学限定脂肪乳剂)。结构脂是将甘油三酯(TG) 水解后, 再将长链脂肪酸(LCFA ) 和MCFA 随机混合后再酯化而成。再酯化前改变MCFA 和LCFA 浓度, 可制得不同的结构甘油三酯[5]。 中链脂肪酸的代谢特点[5]: (1)MCFA 有很大的水溶性, 在单位时间内有更多供酶作用的接触界面。在胃和结肠中也可部分水解。故其消化时对胆盐和胰酶的依赖性小, 比LCT 吸收快而充分。 (2)MCFA 分子小及较低pk 值, 与再酯化酶和激活酶亲和性小, 极少再酯化, 并不参与组成乳糜微粒, 经门静脉直接转运到肝脏。(3)MCFA 不依赖肉毒碱直接进入线粒体内进行B2氧化。有报道发现在其氧化前有一个增加两个碳原子的特殊过程,若此过程缺陷,则影响中链脂肪酸治疗方案的成功[7]。 (4)MCFA 氧化迅速完全, 不易在脂肪组织和肝组织中蓄积。 1.MCT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 MCT对碳水化合物代谢的影响,与MCT的浓度和脂肪酸链长度有关。给予高浓度MCT时,血糖下降8%不等,可能是葡萄糖异生减少或摄取增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资料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脏组织中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至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至30小时内恢复正常。心脏脂肪酸结合胞质蛋白由1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 kDa。h-FABP基因位于染色体I上。它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h-FABP结合两个脂肪酸分子并参与脂肪酰基辅酶A的运输,活跃于氧化过程,从而在线粒体中产生能量。 h-FABP在生物学方面的几个特点,表明其是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有价值标志物:1.在心肌中高浓度;2.在细胞质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积小;4.相对组织特异性;5.与心脏以外组织中CK-MB的分布相似;6.在心肌损伤后早释进入血浆和尿液。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h-FABP与急性心肌梗死。由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故h-FABP能够提供最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急性缺血事件的前6小时内,有助于快速危险分层和更早预测患者预后。另外,h-FABP的早期使用可以克服急性胸痛早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陷阱。心肌肌钙蛋白在循环中越持久,可能越有助于急性心肌损伤的后期诊断。 二是h-FABP和手术后急性心肌损伤。h-FABP用于早期检测心肌损伤还被延伸到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中松开主动脉钳夹后h-FABP血清浓度比CK-MB和TnT更早达到最高水平。普遍认为h-FABP释放量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三是h-FAB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h-FABP在ACS发病早期可迅速释放到血液中,对于ACS的诊断具有时间优势,同时对心肌损伤具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符合率的特点;h-FABP浓度在ACS长期预后中,可有效鉴别出AMI、心衰及不稳定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h-FABP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对ACS更具诊断价值。 随着h-FABP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h-FABP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广泛认可,而其与肌钙蛋白的联合检测则是未来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应用的重点。 -通讯员陆卫良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胶体金快速检测试剂盒 使用说明书 (仅供专业人员体外诊断使用) 用途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试剂盒是应用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建立的快速、特异、操作简便的一步法定性检测方法,用于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AMI)的辅助诊断。 简介 用于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的指标主要有肌酸激酶异构酶(CK-MB)、肌钙蛋白I(Troponin I)、肌钙蛋白T(Troponin T)和肌红蛋白(Myoglobin)等,但它们对于早期诊断AMI却很不理想,主要原因是:CK-MB、肌钙蛋白I、肌钙蛋白T缺乏敏感性,它们在胸痛后6-8小时才浓度上升;而肌红蛋白则缺乏特异性,它虽然在胸痛后2-3小时浓度上升,但不能区分骨骼肌和心肌损伤。 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则克服了以上两缺点,对于早期诊断AMI具有特异性和敏感性,它是15KD的小分子,动力学特征类似于肌红蛋白,即在胸痛后2-3小时后浓度开始上升,在12-24小时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在4-8小时内达到最高值;而且h-FABP的免疫性不同于其它类型的FABP(如小肠型FABP 和肝脏型FABP),具有特异性,不会发生交叉反应。基于h-FABP以上特点使得其成为理想的AMI早期诊断生化指标。

检测原理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检测试剂盒是采用固相免疫胶体金层析技术,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人血清或血浆中的h-FABP。 人血清或血浆扩散通过附着红色颗粒包被的抗体的滤膜,与滤膜中的包被抗体结合,在检测线(T)区域内,h-FABP-抗体复合物开始与包被在检测线区内的抗体接触,如果血清h-FABP浓度大于10ng/ml,在检测线区h-FABP-抗体复合物被抗-h-FABP的抗体捕获,并出现一条可见的红色条带。h-FABP浓度越高,检测线区出现色带的速度越快,色带越深。彩色颗粒包被的抗体扩散到质控线(C)区域被第二抗体捕获形成质控区红色带。 保存条件和有效期 铝箔袋包装, 4-25℃储存,切勿冷冻, 有效期1年。 试剂盒组成 每盒包装中含:单人份检测卡25包,使用说明书1份。 注意事项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脏组织中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至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至30小时内恢复正常。心脏脂肪酸结合胞质蛋白由1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 kDa。h-FABP基因位于染色体I上。它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h-FABP结合两个脂肪酸分子并参与脂肪酰基辅酶A 的运输,活跃于氧化过程,从而在线粒体中产生能量。 h-FABP在生物学方面的几个特点,表明其是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有价值标志物:1.在心肌中高浓度;2.在细胞质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积小;4.相对组织特异性;5.与心脏以外组织中CK-MB的分布相似;6.在心肌损伤后早释进入血浆和尿液。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h-FABP与急性心肌梗死。由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故h-FABP能够提供最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急性缺血事件的前6小时内,有助于快速危险分层和更早预测患者预后。另外,h-FABP的早期使用可以克服急性胸痛早期心肌肌钙蛋白检测的陷阱。心肌肌钙蛋白在循环中越持久,可能越有助于急性心肌损伤的后期诊断。 二是h-FABP和手术后急性心肌损伤。h-FABP用于早期检测心肌损伤还被延伸到心脏手术。在心脏手术中松开主动脉钳夹后h-FABP血清浓度比CK-MB和TnT更早达到最高水平。普遍认为h-FABP释放量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三是h-FAB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h-FABP在ACS发病早期可迅速释放到血液中,对于ACS的诊断具有时间优势,同时对心肌损伤具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符合率的特点;h-FABP浓度在ACS长期预后中,可有效鉴别出AMI、心衰及不稳定心绞痛等不良事件的高危患者;h-FABP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对ACS更具诊断价值。 随着h-FABP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h-FABP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用被广泛认可,而其与肌钙蛋白的联合检测则是未来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应用的重点。-通讯员陆卫良

生化名词解释

1.清道夫受体:主要存在于巨噬细胞表面,介导修饰LDL(包括氧化LDL和BVLDL)从血液循环中清除。其表达不受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调节。 2.残粒受体:能识别ApoE,是清除血液循环中CM残粒和β-VLDL残粒的主要受体,它也能结合含ApoE的HDL,又称为ApoE受体。 3.血浆脂蛋白:由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难溶于水,不能直接溶解在血液里被装运,在血浆中它们是与特殊的载体蛋白和极性类脂(PL)结合成微溶于水的一类球形大分子复合物微粒而被运输,这种复合物称为血浆脂蛋白。 4.高脂蛋白血症是指血浆中CM,VLDL,LDL,HDL等脂蛋白出现一种或几种浓度过高的现象。 5.水肿: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增多时,称为水肿或水中毒。 6.P50:是指使Hb氧饱和度达50%时的PO2 7.酸碱平衡:机体会通过各种调节机制,排出体内多余的酸性和碱性物质,调节体液酸碱物质含量及其比例,维持体液PH在正常范围内,这个过程称为酸碱平衡。 8.内生肌酐清除率:肾在单位时间内,把若干毫升血浆中的内生肌酐全部清除出去的能力,称为内生肌酐清除率。 9.心肌损伤:伴有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的疾病,主要包括AMI、不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炎以及心肌病、心力衰竭等疾病。 10.心肌损伤标志物:心肌损伤标志物是指当心肌细胞损伤时,可大量释放至循环血液中,其血液浓度变化可反映心肌损伤及其程度的特异物质,其正确的检测可以为急性心肌梗死及其他伴有心肌损伤疾病的早期诊断,病情诊断,疗效观察提供具有价值的信息。 1.血脂:是血浆中脂质(类)的总称,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PL)、游离胆固醇(FC)及胆固醇酯(CE)、游离脂肪酸(FFA)等 2.氧解离曲线:以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PO2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称为氧和血红蛋白解离曲线,简称氧解离曲线。 3.生物转化:机体对非营养物质进行代谢转变,使其极性增加,水溶性增强,易于排出的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 4.高脂血症是指血浆中的TC和(或)TG水平升高。 1.简述血脂的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的分类。 用超速离心法可将血浆脂蛋白分为:乳糜微粒(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和高密度脂蛋白(HDL)。 利用琼脂糖电泳法,血浆脂蛋白可分为乳糜微粒、前-β、β和α四条脂蛋白区带。 4.简述血清甘油三酯的磷酸甘油氧化酶法测定原理。 用脂蛋白酯酶(LPL)使血清中TG水解成甘油与脂肪酸,甘油激酶(GK)及腺苷三磷酸(ATP)将甘油磷酸化,以磷酸甘油氧化酶(GPO)氧化3-磷酸甘油(G-3-P)产生H2O2,最后以Trinder反应显色,A500nm的值与TG浓度成正比。 5.什么叫做脱水,根据失水和失钠的比例,脱水可分为哪几种情况? 脱水就是人体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的减少。根据失水与失钠的比例不同,可分为: 高渗性脱水:失水高于失钠; 等渗性失水:失水等于失钠; 低渗性失水:失钠高于失水。 6.重氮盐改良JG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原理。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心脏中富含的一种新型小胞质蛋白,它具有高度心脏特异性(也就是主要在心脏组织中表达)。心肌缺血性损伤出现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 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6至8小时达到峰值而且血浆水平在24至30小时内恢复正常。心脏脂肪酸结合胞质蛋白由132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15 kDa。h-FABP基因位于染色体 I上。它是心脏最丰富的蛋白质之一。h-FABP结合两个脂肪酸分子并参与脂肪酰基辅酶A 的运输,活跃于氧化过程,从而在线粒体中产生能量。 h-FABP在生物学方面的几个特点,表明其是心肌损伤早期诊断有价值标志物:1?在心肌中高浓度;2?在细胞质中限制;3?低分子量和面积小;4?相对组织特异性;5?与心脏以外组织中CK-MB的分布相似;6?在心肌损伤后早释进入血浆和尿液。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检测在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h-FABP与急性心肌梗死。由于h-FABP可以早在胸痛发作后1至3小时在血液中被发现,故h-FABP能够提供最强的诊断能力,尤其是在急性缺血事件的前6小时内,有助于快速危险分层和更早预测患者预后。另外,h-FABP的早期使用可以克服急性胸痛早期心 肌肌钙蛋白检测的陷阱。心肌肌钙蛋白在循环中越持久,可能越有助于急性心肌损伤的后期 诊断。 二是h-FABP和手术后急性心肌损伤。h-FABP用于早期检测心肌损伤还被延伸到心脏 手术。在心脏手术中松开主动脉钳夹后h-FABP血清浓度比CK-MB和TnT更早达到最高水 平。普遍认为h-FABP释放量反映心肌损伤的程度。 三是h-FABP与急性冠脉综合征(ACS)。h-FABP在ACS发病早期可迅速释放到血液中,对于ACS的诊断具有时间优势,同时对心肌损伤具备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高符合率的特点;h-FABP 浓度在ACS长期预后中,可有效鉴别出AMI、心衰及不稳定心绞痛等不良事 件的高危患者;h-FABP与肌钙蛋白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对ACS更具诊断价值。 随着h-FABP高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应用,h-FABP在ACS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中的应 用被广泛认可,而其与肌钙蛋白的联合检测则是未来临床对心血管疾病诊断应用的重点。 通讯员陆卫良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 )是近几年国内外研究较多的一种新型的心脏生化标志物。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中,参与心肌细胞内脂肪酸的吸收、代谢和运输。正常人外周血中H-FABP 的含量极少,当心肌细胞缺血、坏死时,H-FABP 可早期、快速、大量的释放入血液中,导致血液中的含量快速上升。H-FABP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心肌损伤的早期诊断 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早期,有些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不典型,心电图也没有特异性的改变,传统

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对动物脂肪代谢的作用

脂肪酸结合蛋白及对动物脂肪代谢的作用 邓莹莹 摘要: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 是一族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 对长链脂肪酸有很高的亲和力, 能把脂肪酸从细胞膜转运到细胞内利用位点, 在长链脂肪酸的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脂肪酸结合蛋白的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脂肪酸代谢调节方面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脂肪酸结合蛋白质生物学功能脂肪代谢 1 导言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量(14~15 kDa)的细胞溶质蛋白。1972年,Ockner和Mishkin首次报道了在大鼠细胞内存在FABP,并证实其对长链脂肪酸有高度的亲和性,对动物体内脂肪酸和它们的CoA衍生物的摄取、细胞内转运、氧化、脂化或合成均有重要作用。随后的研究表明,FABP还能协助将动物组织细胞内的脂肪酸运至其进行β-氧化的场所或甘油三酯和磷酯合成部位,促进心肌和脂肪细胞中甘油三酯的沉积,提高肌间脂肪、降低体脂沉积等调控作用。研究数据均有力支持将FABPs定义为脂肪酸转运蛋白。已经清楚知道FABPs周围包绕了大量的相关蛋白,一些除结合脂肪酸外,还结合了疏水的配体。最近几年,对FABPs 的组织分布,配体亲和力和特异性,以及其结构特性进行了集中研究,结果均表明FABPs参与细胞内脂质代谢。 2FABP的分类及结构特点 FABP的分类与分布 FABP作为细胞溶质蛋白,不仅广泛分布在哺乳动物的所有组织中,而且在鸟类、鱼类以及昆虫的脂肪代谢组织中均有发现。由于FABP在其纯化的过程都是将细胞溶质组分作为起始原料,因此通常以最初被分离的组织来命名。迄今为止发现结构不同、功能相似的FABP有:心肌型(H)、肝型(L)、肠型(I)、脂肪细胞型(A)、表皮型(E)、脑细胞型(B)、骨骼肌型(S)、肾脏型(K)、髓磷脂型(My)、牛皮癣相关性(PA)、回肠型(Ileum)、睾丸型、细胞视黄醇结合蛋白和细胞视黄醇酸结合蛋白。在同一细胞中可分布多种FABPs,例如在小肠内皮细胞上存在两种不同FABPs,即L-FABP和I-FABP,二者具有29%的同源性。在植物中也发现有FABPs。FABPs 大约有130个标准氨基酸,在小鼠L-FABP结构中有127个残基,包括启始N-甲酰蛋氨酸。不同类型FABPs 的氨基酸序列有38~70%的同源性,在空间结构上也有相似之处,都存在两个α螺旋和一个β折叠结构。各型FABPs的两个短α螺旋结构由肽链N末端的7个氨基酸组成,β折叠结构则是由92个氨基酸构成,分为βA~J八个片层。L-FABP是第一个克隆并纯化的FABP家族的成员,具有晶状体结构和氨基酸序列。 FABP的结构 胞浆脂肪酰COA结合蛋白,胞浆视黄醇分析各种FABP的一级结构,发现有如下规律:(1)大多数FABP的氨基酸组成缺乏或极少含有半胱氨酸和脯氨酸,疏水性侧链的氨基酸较多;(2)各型之间氨基末端(1~25)和中段(90~90)的均一性较强,羧基末端变异较大;(3)哺乳动物不同种系之间的相同器官,如心脏、肝脏和髓鞘的FABP具有高度均一性(80~90%),而不同器官类型之间的均一性仅为20~35%;令人惊奇的是牛心型FABP与泌乳乳腺中的生长抑制因子之间,只有6个位点的氨基酸残基不同,均一性达95%。Bansal从小鼠肝脏中分离出的硒结合蛋白与大鼠肝型FABP氨基末端的连续93个氨基酸的均一性达92%。Offneer(1988)等报道,人的H-FABP一级结构由13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含有多个苏氨酸和赖氨酸,缺少半胱氨酸。在N末端有一个乙酰化的缬氨酸残基。在48~54和114~119之间有两个相同的重复片段。在这两个片段之间形成β-结构并降低蛋白亲水性。上述两个片段位于较长的重复片断内(48~60、114~125),其中62%的序列是相似的。 下面是人肠型FABP的一级结构: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中生北控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 适用范围:本产品与本公司生产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配套使用,用于临床检验实验室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项目定量检测的系统校准。 1.1规格 冻干粉型: 1mL×6(6个浓度) 1.2主要组成成分 本产品由以19 mmol/L,pH7.2的三羟甲基氨基甲烷盐酸盐缓冲液为基质,并添加了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重组人源)及2%牛血清白蛋白的冻干粉组成。校准品定值范围:浓度①: 0.00~0.50 ng/mL;浓度②:0.51~8.00ng/mL;浓度③:8.01~20.00ng/mL;浓度④:20.01~40.00ng/mL;浓度⑤: 40.01~80.00 ng/mL;浓度⑥: 80.01 ~120.00ng/mL(每批定值,详见值单)。 2.1 外观 本校准品应为浅黄色冻干粉,复溶后应为浅黄色透明溶液,无混浊,无未溶解物。 2.2 准确度 中生试剂和已上市同类试剂分别测定40个在测定范围内不同浓度的样本,计算两组数据的相关系数(r)及测值的偏差,要求r≥0.975; 在[2.5,20]ng/mL范围内,绝对偏差应不超过±2.0ng/mL; 在(20,120]ng/mL范围内,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0%。 2.3瓶间差 瓶间差的变异系数(CV)应≤5%。 2.4含水量 含水量应≤5%。 2.5稳定性 2.5.1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校准品在2℃~8℃条件下贮存,有效期为12个月。在有效期满后3个月内,校准品性能应符合2.1、2.2、2.3的要求。 2.5.2复溶稳定性

复溶后校准品在2℃~8℃条件下密闭避光保存,稳定期为7天。在稳定期满后1天内,校准品性能应符合2.1、2.2、2.3要求。 2.6 溯源性 校准品溯源性应符合GB/T 21415-2008的要求,并提供相关溯源过程, 本校准品溯源至工作校准品并经与已上市产品比对赋值。 附录A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溯源说明 1 校准品溯源情况 本公司生产的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采用同类产品比对赋值。 2 溯源过程 2.1工作校准品赋值 2.1.1赋值系统选择 为了保证赋值系统与研究试剂盒的一致性,在系统的选择上要满足:(1)检测原理及方法相似;(2)测值具有可比性或权威性。具体要求如下: 2.1.1.1 检测原理及方法:本公司试剂盒采用的胶乳免疫比浊法,主要成份为羊抗人H-FABP抗体包被胶乳颗粒,人血清样本中的H-FABP与试剂中适量的特异性抗体结合,形成不溶性的免疫复合物,使反应液吸光度改变,在抗体量一定的条件下,吸光度的改变与人血清样本中的H-FABP浓度成正相关,进行市场产品调研后,Randox公司的H-FABP试剂盒检测原理及检测方法与本公司产品接近。2.1.1.2 Randox公司的H-FABP试剂盒是国际上第一个上市销售的检测H-FABP 的产品,并且通过CE认证,测值具有权威性,所以选定该产品为本公司校准品赋值系统。 2.1.2初赋值 采用Randox公司的 H-FABP试剂盒及其校准品、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作为赋值系统,测定中生H-FABP工作校准品,取其测定均值作为初赋值。 2.1.3调值 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参考《EP9-A2:用患者样本进行方法对比及偏差评估》的实验方法,采用中生 H-FABP试剂盒和中生 H-FABP工作校准品(初赋值),与Randox公司的 H-FABP试剂盒及配套校准品同时测定一组临床血清样品,进行对比相关性试验,根据得到的相关方程,调整中生 H-FABP工作校准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产品技术要求万泰德瑞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校准品 适用范围:与该公司生产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配套使用。用于临床检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项目的系统校准。 1.1 包装规格 0.5mL/瓶×5(5个水平) 1.2 组成成分 抗人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20mmol/L Tris-HCl缓冲液(pH7.5)、人血清(含量5%)标示值范围:水平1:(5.0±0.7)μg/L,水平2:(10.0±1.5)μg/L,水平3:(20.0±3.0)μg/L,水平4:(80.0±12.0)μg/L,水平5:(160.0±24.0)μg/L,批特异,具体浓度见瓶签。 2.1 外观 无色澄清液体。 2.2 装量 试剂盒内液体装量应不低于瓶签标示装量。 2.3 重复性 重复测定各水平校准品,其结果变异系数(CV)应≤10%。 2.4 准确度 采用万泰德瑞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胶乳免疫比浊法)和已上市试剂盒同时测定至少40例血清样本,[2.5,160.0]μg/L范围内,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应不小于0.990;[2.5,15.0]μg/L浓度线性绝对偏差不超过±2.25μg/L,(15.0,160.0]μg/L浓度线性相对偏差应不超过±15%。 2.5 稳定性 2.5.1效期稳定性 原包装校准品在2℃~8℃密闭保存,有效期为24个月。有效期满后两个月内,性能指标应符合2.3、2.4之规定。 2.5.2 开瓶稳定性 校准品开瓶后在2℃~8℃密闭避光保存可稳定14天。到后期检测结果应符合2.4之规定。 2.6溯源性

按照GB/T 21415-2008《体外诊断医疗器械生物样品中量的测量校准品和质控物质赋值的计量学溯源性》要求,该校准品溯源至本公司内部工作校准品,通过与已上市的两家公司生产的胶乳免疫比浊法的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测定试剂盒比对赋值。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临床应用进展

*河北省邢台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编号:2012ZC086)综述·讲座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临床应用进展*何磊,魏庆民,史永堂 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心脏内科(054000)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type fatty acid-binding protein,H-FABP)是一种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在心肌细胞受到损害时,能够迅速释放入血。近期研究发现,H-FABP用于诊断早期心肌损伤的特异性和敏感性优于其他心肌损伤标记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广泛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以下作一综述。 1H-FABP的临床应用 1.1H-FABP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应用1.1.1早期诊断MCCANN等[1]研究了664例因胸痛而住院的患者,发现在发病4h内,H-FABP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敏感性远远高于肌钙蛋白T(73%vs55%,P=0.043),H-FABP特异性为71%,优于其他任何心肌标记物。FIGIEL等[2]对100例怀疑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患者进行检测,提示:对于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患者,H-FABP诊断的敏感性高达94.7%,特异性100%,阳性预测值100%,阴性预测值为94.7%,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的诊断敏感性分别是66.7%、64.9%;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T的诊断特异性分别是96%、100%。LIAO等[3]为了对急性心肌梗死与非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出鉴别,进行了血清心肌标记物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的对比性研究,发现症状发生3h以内H-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超过肌红蛋白、肌钙蛋白、肌酸激酶同工酶。以上研究说明,定量检测H-FABP与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相比较,具有更好的敏感性、特异性,所以可应用H-FABP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进行早期诊断。 1.1.2评估心肌梗死范围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心肌梗死范围直接关系到心室功能减弱的程度以及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HAYASHIDA等[4]的研究结果提示:血H-FABP与尿H-FABP、肌酸激酶同工酶有着良好的相关性,r 值分别为0.61、0.51。所以,对急性心肌梗死早期的患者,进行血、尿H-FABP水平的检测,可以准确、快速地估测急性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 1.1.3监测急性心肌再梗死目前,临床上判断急性心肌再梗死是根据新发的胸痛、心电图ST-T异常改变、心肌酶动态变化等指标,但都缺乏特异性,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在一次心肌损伤后需要数天,才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且再次高峰峰值不明显。而H-FABP在心肌出现损伤后迅速释放入血并迅速代谢清除,血H-FABP在短时间内即恢复至梗死前的水平,可作为急性心肌再梗死的理想检测指标。GLATZ等[5]的研究证实了这一点,急性心肌梗死发生10d 后发生急性心肌再梗死,可以观察到血H-FABP浓度迅速出现变化,而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血浆浓度变化并不明显。 1.1.4评价心肌再灌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时,梗死相关血管(infact related artery)突然闭塞,及时的再灌注可迅速地开通罪犯血管,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临床上,再灌注的方法有3种,一种是静脉溶栓,一种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一种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现在的研究提示:H-FABP可以用来评判再灌注是否成功。QZDEMIR 等[6]观察了行直接PCI术后15、60min的H-FABP水平及肌红蛋白的水平,发现在PCI术后15min,可检测到再灌注成功。ISHII等[7]观察了45例急性心肌梗死行再灌注治疗的患者,以比值>1.8作为血管再通的指标,证实了H-FABP用以预测再灌注的准确度是:15min为93%,30min 为98%,60min为100%。再灌注治疗成功后,血H-FABP 水平较治疗前迅速升高,如果治疗后15min,H-FABP水平与治疗前水平相比≤1.8,提示血管未再通风险增加。所以,在再灌注治疗后检测血H-FABP可以早期判断是否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以指导制定治疗方案。 CHOWDHURY等[8]将50例行CABG的患者随机分为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发现体外循环组H-FABP、肌钙蛋白I水平明显高于非体外循环组,ROC曲线分析提示,H-FABP与肌钙蛋白I能够较好地诊断心肌损伤。H-FABP浓度超过6.8μg/L的患者,心肌受损风险增加53倍。1.1.5在不稳定型心绞痛危险分层中的价值在临床上不稳定型心绞痛分为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危险程度不同,预后以及选择的治疗方案亦不同。高危患者进展为急性心肌梗死及发生猝死的风险大,如果能够及时识别高危患者,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李洁琪等[9]的研究发现,不稳定型心绞痛组、稳定型心绞痛组、正常对照组血H-FABP浓度分别为(6.05?1.57)、(4.46?1.3)、(4.24?1.4)μg/L,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组血H-FABP浓度明显超过稳定型心绞痛组及正常对照组;不稳定型心绞痛中高危组、中危组、低危组血H-FABP浓度分别为(7.51?1.11)、(5.96?1.01)、(4.82?1.18)μg/L,提示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H-FABP浓度越高,危险级别也越高。朱红秋等[10]的研究亦有相同的发现,且提示: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FABP可以更好地预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近期出现心血管意外的风险。1.2H-FABP在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中的应用在PULS 等[11]进行的107例确诊急性肺栓塞(APE)患者的回顾性研究中发现,有29例(27%)患者H-FABP水平高于正常(>6μg/L),其中12例(41%)出现并发症,而H-FABP水平 · 869 ·广东医学2013年3月第34卷第6期Guangdong Medical Journal Mar.2013,Vol.34,No.6 DOI:10.13820/https://www.sodocs.net/doc/0b4375972.html,ki.gdyx.2013.06.017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新近研究进展OK

关于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的新近研究进展单位:天津北辰区宜兴埠医院 作者:苏忠旭(本文文责自负) 【摘要】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均很高,现代治疗学认为,AMI发病后能迅速得到确诊并进行再灌注治疗,对于降低死亡率及改善预后十分重要。迄今为止,临床应用的检测指标如肌钙蛋白I(cTnI)、心肌型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AMI发病后的早期(2 h~4 h)阳性率不高;肌红蛋白(MB)虽出现较早,但特异性较差。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eart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是近些年推出的心肌标志物,受到业界重视,本文将对其性质、检测及在心肌损伤中的相关应用作出相应的论述。 【关键词】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急性心肌梗死检测应用 一.特性 1. 脂肪酸结合蛋白(FABP)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相对分子量为15000),存在于机体多种组织细胞的胞浆中,主要担负着结合脂肪酸并调节其细胞内代谢的功能。按照组织特异性不同可以分为心肌型(H-FABP)、小肠型(I-FABP)、肝脏型(L-FABP)、脂肪细胞型(A-FABP)、脑细胞型(B-FABP)、肾脏型(K-FABP)、骨骼肌型(S-FABP)、牛皮癣相关性(PA-FABP)、表皮型(E-FABP)9种亚型[1]。 它们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心肌、小肠、肝脏、脂肪组织、脑、表皮等组织细胞中,,在蛋白质序列上显示有很大的同源性[2]。种FABPs都有不同的表达模式,这些蛋白有多种功能,包括促进细胞摄取和运输脂肪酸,寻找参与特殊新陈代谢途径的脂肪酸,参与基因表达和细胞生长的调节。首先由Ockner 等在1972年研究大鼠的小肠脂肪酸吸收的调节时,于肠粘膜发现的一族同源性的小分子细胞内蛋白质。分子量为12~16KD,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的小肠、肝、脂肪、心、脑、骨骼肌等多种细胞中。在同一细胞中可分布多种FABPs,例如在小肠内皮细胞上存在两种不同FABPs,即L-FABP和I-FABP,二者具有29%的同源性。在植物中也发现有FABP。不同型FABP的序列有较大的同源性[3]。H-FABP 是一种可溶性细胞质蛋白,分子量为14~15KD。它特异、大量存在于心肌组织中,约占心脏全部可溶性蛋白的4%-8%,正常人每克湿重心肌中含H-FABP约(0.52±0.06)毫克。H-FABP是一种酸性蛋白质,其等电点(pI)为5.1。人H-FABP的一级结构由132个氨基酸组成,其中还有多个苏氨酸和赖氨酸,缺少半胱氨酸,在其N末端有一个乙酰化的缬氨酸残基。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能够与疏水性配体分子如长链脂肪酸、维生素(视黄醇)、视黄酸、某些有机阴离子等发生特异性结合,是关键的脂肪酸载体蛋白。它可将脂肪酸从细胞质膜向发生酯化和氧化的部位运输,从而进入线粒体的能量代谢体系之中,使脂肪酸在此氧化分解并最终生成三磷酸腺苷(ATP),并提供能量。H-FABP特异地存在于心肌组织中。正常人的血浆和尿中不含有H-FABP,或含量甚少。H-FABP的空间结构与其他亚型相似,都包括2个α螺旋与1个β折叠结构,其2个短α螺旋结构(αⅠ与αⅡ)由肽链N-末端的7个氨基酸组成,β折叠结构则由92个氨基酸构成,分为βA~J8个片层[3]。H-FABP与心肌细胞内作为能源的难溶性长链脂肪酸以及脂酰辅酶A(acyl-CoA)的疏水部分相结合,起着将上述物质从细胞质膜向脂化和氧化部位运输的作用。血流中乳糜微粒和极低密度脂蛋白释放出的脂肪酸通过细胞表面的脂肪酸转运蛋白进入细胞内后,被H-FABP摄取并转运至线粒,从而进入能量代谢体系并最终生成三磷酸腺苷(ATP),为心肌收缩提供能量。 二.检测 1. 夹心酶免法(Sandwich ELISA) 1997年Panteghini等[4]采用9FABP125单克隆抗体和鸡多克隆抗体联合HRP标记的鼠抗鸡IgY单克隆抗体,进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HFABP。本法批内CV<15%,最低检出线0.5 μg/L,与其他心肌、骨骼肌蛋白、肌红蛋白、肌浆球蛋白、肌钙蛋白无交叉反应。用该法测定35名健康人血清中HFABP 水平为0.5 μg/L~2.8 μg/L,正常参考值上限为10 μg/L。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率先在国内完成HFABP ELISA法测定试剂的研制工作[5]。Tanaka等[6]建立了血浆和尿中的H-FABP竞争性酶免疫分析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应用价值

诊断与分析 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李东千* 摘 要:目的:探讨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别检测50例正常对照和76例AMI患者在发病0~3h,4~6h时,H-FABP、心肌肌钙蛋白I(cTnI)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含量,比较分析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AMI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H-FABP在发病0~3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81.6%,特异性为96.0%,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ABP在发病4-6h内诊断的敏感性为98.7%,特异性为92.0%,显著高于CK-MB和cTn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ABP对AMI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灵敏感性和特异性,适用于胸痛患者的筛查及早期AMI的诊断。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肌钙蛋白Ⅰ;肌酸激酶同工酶 中图分类号:R542.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0979(2012)15-0084-02Abstract: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value of the 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H-FABP)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cute myocardial infaretion,AMI)early diagnosis.Methods:50health people were included in control group and 76patientswith AMI were included in study group.H-FABP,cardiac troponin I(cTnI)and 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CK-MB)content weretested when the pathogenesis of 0-3hand 4-6hin each group,respectively.Compared the myocardial injury markers positive rateand various indices of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in AMI group and control group.Results:In AMI group,the myocardial injurymarkers positiv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positive rate of H-FABP was higher thanthat of cTnI and CK-MB(P<0.05).H-FABP in pathogenesis of 0-3hdiagnostic sensitivity was 81.6%,specificity was 96%,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TnI and CK-MB,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H-FABP 4-6hin patho-genesis diagnostic sensitivity was 98.7%,specificitywas 92%,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K-MB and cTnI,the difference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s:H-FABP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of AMI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inpatients with chest pain,suitable for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of AMI. Key words: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heart typ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cardiac troponin I;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急性心肌梗死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主要疾病之一,早期诊断AMI对患者的治疗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传统的心肌标志物肌钙蛋白I(cTn 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对早期诊断AMI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够理想。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是近期提出的重要心脏标志物,它在血液中出现早,特异性高,已成为早期诊断AMI的生化指标之一。本文通过分别检测76例AMI患者在发病0~3h,4~6h内H-FABP、cTnI及CK-MB的含量,比较分析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及各项指标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旨在探讨H-FABP检测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应用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01月~2012年0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76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2例,女性34例,年龄45~78岁,平均(65.2±7.5)岁。所有患者均符合WHO诊断标准并排除外伤、肌肉病变、高脂血症、肝肾疾病、糖尿病和其他内分泌疾病者;选择健康对照50例,为同期本院体检健康者,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63.6±4.2)岁,其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及心电图均正常。 1.2 检测方法:分别于发病0~3h、4~6h采静脉血进行H-FABP、cTnI及CK-MB检测。cTnI、CK-MB检测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 7180上进行,试剂为原装配套试剂;H-FABP快速检测采用固相胶体金免疫层析技术,利用双抗体夹心法定性检测血浆H-FABP水平,严格按试剂盒说明书操作。1.3 判断标准:H-FABP≥10.83g/L,为阳性;cTnI>1ng/ml为阳性;CK-MB>50U/L为阳性。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AMI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FABP阳性率明显高于cTnI和CK-MB(P<0.05)。 *攀枝花市第三人民医院检验科(四川攀枝花617061)2012年5月30日收稿 表1 AMI组与对照组各心肌损伤标志物阳性率比较(%) 组别例数 H-FABP 0~3h4~6h cTnI 0~3h4~6h CK-MB 0~3h4~6hAMI组76 69.7 85.5 61.0 68.4 60.5 63.2 对照组50 6.0 6.0 8.0 8.0 10.0 11.02.2 AMI各检测指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AMI各检测指标中H-FABP的敏感性、特异性均高于cTnI和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AMI各检测指标敏感性、特异性比较(%)项目 敏感性 0~3h4~6h 特异性 0~3h4~6h H-FABP 81.6 98.7 96.0 92.0 cTnI 46.1 75.0 88.0 84.0 CK-MB 36.8 81.6 82.0 86.0 3 讨论 目前,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检测已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脂肪酸结合蛋白是一族同源性的细胞内小分子蛋白质,广泛分布于动物心脏、骨骼肌、肝脏、肠、脑、脂肪等组织细胞内,在特定的条件下,通过离子通道的调节作用结合或者释放脂肪酸分子,在摄取、转运以及调节脂肪酸代谢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在AMI早期,由于心肌细胞对缺血、缺氧高度敏感,动员脂肪酸提供能量,导致心肌细胞内H-FABP迅速升高,由于相对分子质量小,H-FABP从心肌细胞释放,迅速进入血循环。在心肌损伤20min血中H-FABP就开始升高,4~6h达高峰,随尿液排出体外,24h可恢复到正常水平[1]。在心肌梗死时H-FABP是一种优秀的诊断标志物,对早期特别是发病的初期有用,并可对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内心血管危险进行预测[2,3]。本研究显示,H-FABP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灵敏性,当心肌稍有缺血、缺氧损伤时,血清H-FABP浓度即升高,时间较cTnI和CK-MB早,这与文献[4,5]报道的临床结果相似,表明H-FABP对AMI的早期诊断价值优于cTnI和CK-MB,在时效性、敏感性和特异性上具有综合优势,是一种新的、有重要临床价值的AMI诊断指标,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4 8内蒙古中医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