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美术教师说课稿(省获奖精品)

美术教师说课稿(省获奖精品)

美术教师说课稿(省获奖精品)
美术教师说课稿(省获奖精品)

生活在格子里

杭州富阳永兴学校陈向华

一、设计思想:

《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设计.应用”领域7-9年段的目标是了解主要的设计类别、功能,运用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多样与统一等组合原理,利用媒材的特性,进行创意和设计,美化生活,形成初步的设计意识。最终递进为“创意与设计”,指向了思维活动和操作实践全过程的要求。本课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

服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元素之一,初中生对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服装包含着三大要素:款式、色彩、面料。

本课《生活在格子里》是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本课特点,从服装面料设计中寻找灵感,以格子为切入点,通过对生活中格纹面料的结构和色彩变化分析,加上自己个性化的创意设计,再根据设计在不同人群中的适应性,让学生的设计得到生活化的应用。

除了专业引导,本课还注重浓郁的人文关怀,将学习领域定位于“设计.应用”,其中“设计”重在引导生从经典中吸收灵感进行“格纹设计”的多样表达,而“应用”重在将学生设计的作品在不同气质的人身上进行立体的演绎,当我们的创意在紧紧的思考“人之所需”时,温暖的人文关怀得到了自然的呈现。

二、教材分析:

《青春风采》属于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16册教材第2 课,该课涵盖内容异常丰富,为我们多角度的理解教材并进行个性化的自我建构提供了形式多样的可行性。

针对这一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四个课时。第一课时为“服装欣赏”,第二课时为“色彩和花色搭配”,第三课时即本课——“生活在格子里”,第四课时是“多样的格子装”。前两课时的教学既让学生领悟到了服装的多样表达,又让孩子们具体了解到了色彩和花色搭配的奥秘,有了这两课的积累,再细化到“生活在格子里”,原有知识和全新内容的互相碰撞,为孩子们的多样表达形成了爆发的原点,第四课时则是利用格子元素进行丰富格子装款式设计,前一课的学习又回归到学生特别感兴趣的款式设计。由此,这一单元的课程安排与服装的三要素——款式、色彩、面料不谋而合。

而本次教学设计的呈现主要是第三课时《生活在格子》。在具体的教学设计中,依照“感悟——表达——应用”的主线节奏,进行了层层递进式的教学,其中“感悟”是从经典的“苏格兰格子”入手,通过学生具有生活体验的格子构成唤醒大家对它的重点关注;“表达”是引导学生在熟悉的格纹造型中运用线和色的互为融合,重构个性化的格纹构成;根据不同的人所传达的不同气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设计进行生活化的“应用”。

三、学情分析:

1.初中生对生活、对服装已经有了自己一定的审美积淀,格子装非常适合学生穿出青春风采,然而对于生活中的“格子元素”是如何构成的?它们独特的美是怎样演绎的?我们将运用这些元素如何重构?重构后的作品又将如何适用于不同的人?这些蕴含“美学原素”的思考是初中生所不具备的,因此这一课的展开不仅使学生领悟到小小格子元素的秘密,而且还从课堂学习衍生出更多的观察所得——生活中很多细小的美,只要我们潜心去挖掘,总可以感知它的未知面。

2.学生在本课学习中可能会遇到以下的困难和问题:其一、学生没有借助线条构成而形成格纹美的积累;其二、学生对各种经典格纹的抽象美的感知是全新的;其三、设计之后如何应用也是学生会遇到重要难题。

3.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的学习策略有个体自主思考的学习策略、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策略、紧围问题的“探究式学习”的学习策略等。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由苏格兰格子裙了解“井子格”及其它“马赛克格”、“千鸟格”、“蒙德里安格”等格纹种类,知道这些格纹以线构成、色彩渲染的造型特点,感悟各种格纹或稳重、或活泼、或灵动的美感。

2.技能目标:尝试运用水粉工具,通过线条交错、重叠等不同组合和色彩渐变、对比的丰富变化表现出学生喜欢的格纹。

3.情感目标:了解格子服装的特殊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情感。

五、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掌握各种服装中格纹图案造型的独特美感,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设计。领悟格纹设计中的经典美,并能提升对格子服装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六、教学策略:

本课教学运用了从“感知——表达——应用”的教学流程,注重学生观察分析、自主探究和实际操作,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与感知,探究和创造,设计并运用。

七、课前准备:

1.学生的准备:水粉笔、刷子、水粉颜料以及相应的辅助工具。

2.教师的准备:课件、源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人物模特”教具和示范用具。

八、教学过程:

(一)展示格纹造型的“艾玛”,了解马赛克纹,揭示学习内容

1.课件演示:享有当代寓言大师美誉的大卫.麦基笔下的《花格子大象艾玛》,请学生欣赏艾玛的眩目格子装。

2.教师阐述:马赛克式格子装是利用色块的交融表现艾玛纯真、可爱、开朗的个性,同学们可以像艾玛一样,生活在格子里。

3.出示课题《生活在格子里》

(大卫.麦基笔下的“花格子大象艾玛”)

[设计意图:以直观的、有趣的图片直入主题,在快乐、新奇的情境中明确本节课的重点]

(二)观察分析格纹,了解格纹种类,丰富表现能力。

第一、欣赏、表现苏格兰裙

1.粗看

跟着影像去旅行:展示生活中的苏格兰人在不同的场合穿着的苏格兰裙,引导学生有感而发:精短的旅行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粗略的欣赏与观察,使学生自主的感受格子裙在苏格兰民族中的地位,从而激发他们深入了解格子这一造型元素的兴趣]

(穿着“格子裙”舞动的姑娘小伙儿们) (穿着“格子裙”的士兵)

2.细看(街头的艺人)

(1)色彩:

定格几款不同色彩的经典苏格兰裙,请学生眯起眼睛观察:每一款格子裙的主要色彩倾向是什么?

(红色调的苏格兰格纹)(蓝绿色调的苏格兰格纹)(蓝色调的苏格兰格纹)

[设计意图:由经典的苏格兰格子裙,复习色彩中色调的知识,为学生在后面的创作中如何控制色彩倾向做好铺垫。]

(2)格纹:

更近距离看它,格纹也很有特色,你发现了怎样的线条,它们是如何构成格子的?[设计意图:注重观察方法的引导——从远至近、从整体到局部,引导生聚焦“苏格兰格”的构成是典型的“井字格”。]

(3)色彩和格纹:

当这样的线条进行交错、重复、叠加时,就产生了丰富的节奏韵律感,仔细观察,这样的美感是通过线条与色彩怎样的变化产生的?

归纳出线条的方向变化,粗细、疏密的对比以及色彩渐变、对比产生了富于节奏的美感。[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发现的眼睛去提炼苏格兰格的基本格,理解它的变化,为学生创意性的设计格纹奠定扎实的基础]

3.表现

教师现场示范表现苏格兰格,落实格纹的表现技法。

注意:端平手腕、锁定方向、大胆运笔,就能形成平直稳定的横直线与竖直线。

强调两个细节:其一改变画笔的方向就能表现出粗细不一的线条;其二产生了瑕疵,可巧妙利用,让它融入画面;或者大胆保留,形成独特的画面效果。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能让学生直观感知如何用笔,如何把控平直的线条,如何巧妙处理创作中的小瑕疵,为学生独立的设计解决技能上的难点。]

4.欣赏

演绎苏格兰格子服装不同的真人秀,感受格纹图案在服装中的不同表达,领悟“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设计意图:欣赏能让学生身临其境的感知经典格纹的多样表达,通过开放性的观察来开阔学生设计格纹的思路]

第二、感悟、探究格纹的变化

人们的创意思维不会满足于一种经典,会创造出更多的变化。

1.菱形格的演变

从水平直线组合演变成斜直线的变化,感悟“井子格斜”变成“菱形格”的不同感觉。(1)师现场演示,将苏格兰格变化方向放于身体前。

引导生观察:这样变一下,斜直的线条交错起来变成了菱形格,带给你怎样的感觉?说说你的直觉。

(2)加上你的创意思维,斜直线会构成不同的格纹效果。

这种变化是怎么造成的呢?

小结:线条形态的改变、角度的变化、当然还可以有更多的。

[设计意图:通过生动的演示,让学生发现菱形格线条的造型特点,有效地利用这一造型优势,可以创作出n种创新版菱形格纹,揭示创意的设计就在线条的组合重构之中]

2.千鸟格的演变

在变化中感悟“井字格”和“斜直线”的组合构成的格子——千鸟格。

3.蒙德里安格的演变

欣赏由不规则的变化构成的形式丰富的“蒙德里安格”。

(1)引导学生目标明确的观察:这样的格子具有哪些独特的美感?

(2)“我”(教师本人)穿蒙德里安裙和气质相符的模特穿蒙德里安裙相对比,两个不同版本的不同穿着效果,引出格子装的着装法则——适合的才是最美的!

[设计意图:“千鸟格”和“蒙德里安”格的观察分析让学生更立体的感知格纹世界的多样表达,而通过教师自身的与模特的对比演绎,自然的导出格子装“设计.应用”的精髓——适合的,才是最美!让看似简单的“格纹”设计课上升到我们生活中最朴素的审美高度。] (三)回顾格纹学习,思考格纹创意

1.你吸收了哪些基本的方法?

2.你又生成出哪些变化的灵感?

[设计意图:回顾、思考既是对整节课的梳理,也为孩子们共享设计思路提供了一块灵性的空间。]

(四)欣赏“非常格装秀”,激发创作灵感

在动感的旋律中让学生体会格子的多种表达,并刺激自己设计灵感的生成。

[设计意图生活需要激情,设计也需要激情,设计前的视觉冲击可以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

(五)散发创意灵感,创作格纹实践

主题:创作?的格子

要求:四人小组合作完成,讨论(确定格调)——分工(明确个人角色)——创作(大胆的呈现想法)

请利用色彩+ 线条组合+变化你们想表达的格子

[设计意图:“?”的格子给了学生更广泛的创作空间,温馨提示则凝炼了本节课的重点,便于孩子们在设计中可以围绕几组关键词大胆的展开。]

(六)设置“应用”情境,展示学生作品

1.教师呈现各类人物的KT板造型,简要分析人物身材和性格特点;

2.请各组同学根据该组所设计的格纹,对照人物的身材和性格,给他们穿上适合的格子装。

[设计意图:虚拟的人物场景,使得学生可以真正的让自己的设计得到有效的运用。]

九、板书设计

苏格兰格

经典的格纹千鸟格变

菱形格

十、教学反思

1.换位思考,结合专业,解读教材。

现行使用教材每一课涵盖的内容都较广,为我们解读教材留下了较大的空间。如何解读呢?

首先是把自己放在孩子的角度来初看《青春风采》,列出作为初中生看到这一内容时,会条件反射出哪些问题?即俯下身子,读出孩子们的兴趣点。中学生喜欢怎样的服装呢?中学生充满着青春活力,除了运动装,怎样的服装要素最能吸引学生呢?通过调查和交流,我发现,“格子装”是初中生喜欢穿着的日常服饰,具有四季皆宜的特性,能在学生的生活体验中引起共鸣;格子纹样又属于服装面料设计,颇具变化,于是,就选择了《生活在格子里》作为教学内容来组织本课教学。

其次,回归到教师自身的角度重读《青春风采》,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围绕课标要求和

教材分析,提炼出在第一层次:服装的三大要素包括款式、色彩和面料。可以以款式和色彩为重点设计出较为常态的教学流程,对面料的设计却很少有人涉及,而“格子纹”的线条蕴含着节奏与韵律、对比和变化等多重美感,关注这一细节的层层剖析,能让学生从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身边熟悉的服装元素;第二层次:站在“设计.应用”的角度,《生活在格子里》不仅在课堂中能体现这一学习领域的特点,而在学生更为广泛的生活中,更能真真正正的得到体现,符合学习致用的特点。

2.循着主线、把握节奏、组织教学。

在本课的设计与试教中,我强烈意识到一节课像一条潺潺溪水,可以营造出多重交叉的主线美感。因此在组织教学素材时,我先找出能架构起本课内容的几个关键点,然后提炼出“经典剖析--个性的演变--适合才是最美的”的课堂主线。而溪水的转折流淌如课堂的节奏变化,从缓缓的进入、变化的呈现、动感的冲击到回归率性的创作,这样的节奏处理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设计出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服装美的元素。

3.追求完美、没有完美、思考永恒。

在《生活在格子里》的执教过程中,同样感受到还有值得推敲和反思的细节。其一、格子构成的设计能否再开放些,大幅度地展开学生思维,让格子这一设计元素表现的更多元;其二、少一点预设,多一些生成。教师要成为灵性的教师,应该随着学生的思路及时地调整方向,这样的教学才不会因为少了某个环节的呈现而逊色;其三、多给学生充足的体验时间,特别是在优质课评比中,常常会出现“赶”的现象,是否能放慢步伐,留给学生大块的时间去发现、去感知,相信孩子们《生活在格子里》的收获会更丰富!

十一、部分学生作业呈现(略)

绿洲

宁波市鄞州区李关弟中学肖欢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湘美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三课。主要是利用超现实主义绘画的表现方法,学习超现实主义画家的思维方式,结合体现环境问题的图形创意设计,来进行教学活动的展开,所以是“造型·表现”与“设计·应用”的综合课。让学生能够打破习惯性的思维的束缚,展开丰富的联想,走进超现实的世界里。

本课涉及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有:时空重组、异形同构、比例逆反……,这么多知识点容易使学生抓不住要点,所以我的设计以时空重组为重点教学,再拓展到其它方法,并以环境问题为主题,可以引发学生对社会生活、生存环境的积极关注与思考,并引导学生用超现实的组合方式创造出不一般的艺术作品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二、教学思路和过程:

◆通过沙化的图片,导入绿洲课题;

◆重点对马格里特作品《绿洲》的分析,让学生了解超现实画面的表现方法;

◆结合魔术师刘谦的表演和思维方式,营造一个超现实的艺术氛围;

◆发散性思维训练,走出传统的思维,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

◆欣赏作品、理解作品传达的信息,引发学生对环境的思考与关注;

◆小组合作用超现实的组合方法创造出新奇的画面,培养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课后拓展,自主创新,用超现实的方法表现自己对环境的思考。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对超现实主义作品的学习与思考,掌握一些表现超现实的组合时空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超现实的思维方式。

能力目标:积极培养学生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拓展“奇思妙想”的艺术空间,用超现实的方法设计有创意的作品,传达自己的思想。

情感目标:理解超现主义作品所传达的信息,关注环境,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

发展目标:关注生活,关注社会,鼓励学生“异想天开”,做个性的自己。

四、教学重点:

掌握一些表现超现实的画面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形成发散性的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

运用超现实的组合时空的方式,创作表现环境问题的创意作品。

五、课时:1课时

六、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广告文件发散性思维图等等

学具准备:画有桌子的练习纸黑色记号笔彩色笔发散性思维图粘贴圆纸片色卡纸画报剪贴素材等等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请看几幅图片(沙化),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发挥)

这里原本是绿洲,,但是目前地球上很多绿洲都在沙化。

在19世纪一位叫马格里特的画家是否也预测到了这一现象,

我们现在没有考证,但是他画了一幅《绿洲》的作品说明

了这一现象。

(板书:绿洲)

(二)表现方法训练

1.作品欣赏《绿洲》

提问(1)这幅画有什么奇特的地方吗?

(云飘树间、树生桌上、桌立荒野、近短远长、天地异色)

这种场景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是超现实的。

(板书:超现实)

提问(2)马格里特是用什么方法画出这样的画面效果的呢?

表现方法:时空重组

(板书:时空重组)

把不同时间、空间的物体或场景重新组合起来,形成一

个超现实的画面。

时间:蓝天与黑夜

空间:桌子、树、沙漠、白云

提问(3)这样画的目的是什么呢?

(好奇、引起人们的注意,就好象变魔术,也是超现实的方

法)

2.活动

魔术大帅哥刘谦,在今年的春晚就展示了一段手穿桌子

的超时空重组的表演。

请同学们也来做一次刘谦,见证一次奇迹,你们的魔

术道具就是画面中的这张桌子,请尝试结合时空重组的方

法添上一些物体和背景,使画面变地不同寻常起来。

(学生自由分析)

3.教师评述

(1)有些同学不知道画什么,还是白纸。

(2)有些同学画了,但是组合的新奇感还不够。

(三)思维方法训练

1.作品《绿洲》思维分析

提问(1)为什么马格里特会由环境联想到这么多东西,而我们同学们拿到一张桌子却无从下手呢?

我们要学习超现实主义画家的思维方式,才能画出新奇的画。

2.发散性思维练习

(1)由一个点出发四面八方想开去

举例:由砖头你能联想到什么?

学生:造房子搭积木垫桌脚练气功等等

联想的越远,中间包含的东西就越多,内容就越丰富。

(2)活动:把全班同学分成两个队,小组比赛,发散性思

维训练,由环境你能联想到什么?每位同学把联想到的东

西写在小纸片上,贴到发散性思维图上,比一比哪个组发

散的好,发散的丰富,并且完成的快。

(3)教师评述:

分析发散图,还有欠缺的老师做补充。

现在我们有那么多的创意,现在再让你们“画桌子”,应该

有很多东西可以画,随便从我们的思维图上拿几样组合在

画面上,一幅超时空的作品就诞生了。

(四)作品欣赏

结合思维图上发散的元素,欣赏作品,并结合教材,

分析组合的方法。

1.《最后的呼喊》

提问:画面由哪几样东西组合的?在思维图上找找看?

结合教材说说画面是怎样组合产生超时空的视觉效果的呢?

(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悬浮比例)

2.《大家族》

提问:画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思维图上找?

画家是怎样把两个空间组合在一起的呢?

(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剪影)

3.《我的村庄》夏加尔

提问:夏加尔的村庄有哪些东西组合的?思维图上找?

画面上的东西是怎样组合的?

(学生自由发挥)

(板书:重叠颠倒)

4.现代招贴画欣赏

现代社会,图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因为

看文字比较累,看图片就比较轻松、生动,所以

很多设计师都喜欢用超现实的方法来创作画面,

并传达一定的主题。欣赏一张关于环境问题的招

贴画。

提问:这幅招贴画综合了以上哪些组合方法?表

达了怎样的主题呢?

(学生自由发挥:比例悬浮)

(教师补充:结合文字,使画面主题更明确)

对比两张招贴画,你更喜欢哪一张?

(五)学生创作练习

活动:

小组合作,用时空重组的方式,结合思维图的联想,

创作一幅表现环境主题的超现实作品。

(拼贴结合绘画)

(六)学生创作展示

1.学生方法重申,介绍创作手法和作品含义。

2.同学间评价,作品重构。(说明理由)

3.老师讲评,讲述综合多种方法的组合运用。

(七)课后拓展

幻灯片以一幅美丽的绿洲景象作为背景,自然是一个有生命的和谐整体,尊重自然、保护自然,让我们共同努力,创造一个和谐优美、健康的生存空间!

超现实主义除了时空重组,还有其他很多新奇的表现方法,在课后大家可以结合教材,自主创新,发挥你们的想象和创意,把对环境的思考用好的创意表现出来,大家可以把创意构想在“吾爱艺术”网上进行交流。https://www.sodocs.net/doc/0b4383848.html,

麻素芳,生于1977年,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教一级。1996年乐清师范毕业后被保送浙江师范大学就读美术教育专业;1998年6月浙江师范大学毕业,曾荣获“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称号; 1998年8月被分配到瓯海娄桥中学,从事美术教学工作;2001年任少先队

以刀代笔——黑白木刻版画

(第一课时)

温州瓯海娄桥中学麻素芳

一、教材分析

(一)设计思路

本课选自浙美版16册第五课《以刀代笔》,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版画是集绘画、雕刻木版、印刷为一体的艺术。本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采用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版画文化,认识版画的艺术特色,轻松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对版画兴趣;注重学生参与体验,使学生了解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感受版画的艺术魅力;注重教学问题的预设,追求课堂中美丽的生成;注重学习方法的传授,积极鼓励学生学会学习,使教学目标有效达成。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制作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版画的艺术特色。

2.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木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

3.情感目标:体悟版画的艺术美,提高学生对版画艺术的喜爱之情,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木版画艺术特色,体验木版画制作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2.难点:了解版画的艺术表现语言;以刀代笔,制作黑白木刻版画。

(四)课前准备:

1 教具:

版画作品、多媒体课件、木版、木刻刀、油墨、滚筒、印纸、双面胶。

2、学具:

木版、木刻刀、铅笔、印纸、直尺。

二、教学过程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太湖石

湖州市菱湖一中王晨

一、教材分析:

《太湖石》——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江南园林》第二课时。(取材《太湖石》的理由——优秀的家乡资源、传统的人文精神、辩证的审美理念、艺术与生活的联系。)

二、学情分析:

所教的学生为9年级初三学生,思想上有审美的概念,方法上有鉴赏的基础,行为上

也有表现的能力。对于艺术美的认识与理解需要正确引导,特别是在生活中审美则需要从多元化的审美角度和方法入手,让学生会看、会讲、会表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三、指导思想:

本课时主要设置了三大块内容:太湖石的外在美、人文精神、创造运用。教学活动从学生对太湖石的感性认识出发,层层拓展、步步深入,鼓励他们讨论交流、自主探究、体验创新。力求在领略太湖石美的同时感受生活、艺术等多种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使学生从美的观赏者、学习者、体验者,转变成美的创造者。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30%

①了解太湖石的基本概念,以及太湖石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

②学会运用对比的方法探究太湖石的形态、纹理、色彩等知识。

2、情感目标:35%

①从太湖石审美活动中学习太湖石“漏透皱瘦”的人文精神。

②鼓励学生多用艺术的眼光看生活,培养学生多元化的美术鉴赏能力。

3、技能目标:30%

①在体验活动中结合文学、绘画形式提高学生的语言、技巧等综合素质。

②鼓励学生运用“塑”的方法进行立体作品的设计,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太湖石的人文精神——“漏透皱瘦”的精神含义,以及由此涉及到的审美启发。

解决方法:运用反复对比的方法让学生自主学习,通过讨论、交流,学到新的知识。2、教学难点:太湖石文化与生活的联系,以及如何传承、如何表现等综合性问题。

解决方法:紧紧围绕学生的感受,提出问题或学习任务,结合自主探究的学习模式,让学生从主观上去感知、去发现、去创造。

六、教法和学法:

1、教法:创设情境、生活、交流、探究、合作体验、评价。

2、学法:对比、交流、探究、合作体验、评价。

七、教学准备及板书:

1、教学准备:PPT课件、太湖石(实物)、探究材料、活动资料、制作工具。

2、板书设计:(略)

八、教学过程和步骤解析:

1、鉴宝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师:老师来自太湖之滨的湖州,非常高兴能给大家讲课。在我们湖州有一件非常有名的宝贝,几千年来受到大家的喜爱,从一般老百姓,文人墨客,甚至将相帝王,都爱不释

手,知道是什么东西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一起看一下……

师:拿出实物,介绍石头名称,这就是常用于园林景观的奇石—太湖石(板书)。

问:大家以前见过吗?在哪里见过?……

2、初步感受,把握特点:

师:首先我想请同学们用一个字或词来形容一下老师手里的太湖石……说的不错,接下来再来看一看点击(ppt:对比黄金、瓷器……)请大家比较一下说说现在的太湖石给你什么样的感受……讲得不错,很多同学对太湖石的描述很到位,很有自己的见解。其实太湖石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生活中大家也经常会见到,比如这几个太湖石,看看你又了解多少……点击(ppt:身边的太湖石——胡氏太湖石、皱云峰……)。

3、深入观察,审美把握:

师:看了这么多太湖石,接下来请同学们深入观察,从美术的角度(形态、纹理、结构……)再来说一说太湖石有何特色点击(ppt:奇石对比)……你们讲得都很好,看来大家看得非常认真,太湖石形态奇特,纹理丰富,具有一种天造的艺术美(板书)。

4、文化拓展,人文理解:

师:接下来我们简要的了解一下太湖石文化的历史发展:太湖石主要产地在湖州、无锡等地。按地域分南太湖石和北太湖石,按形成分可分为水石和旱石,颜色多为灰白,红黄非常稀少。(拿起刚才的黄太湖石实物),像这块黄太湖石就非常稀有,是太湖石中的极品。

问:想知道这块太湖石的来历吗?——这是老师一位同事的家传之宝,代代相传已有上百年的历史了。这是他父亲在他结婚时送给他的结婚礼物,那么为什么结婚不送其他的礼物,要送石头呢?而且是代代相传,传承的是什么呢?是因为少见?奇特?

人们常说“一块石头、一个故事”。接下来结合资料——太湖石故事,我们进一步了解太湖石除了艺术美以外还有什么艺术价值点击(ppt:米芾拜石图)。

…………米芾对太湖石的评价“漏、透、皱、瘦”。

师:请同学分别说说你是怎么理解的…………恩!同学们讲的不错,想知道老师是怎么理解的吗?漏和透老师也理解为石的孔洞,太湖石孔洞可以透光、漏景,孔中之景是变化之景,这也和园林艺术紧密相连。而瘦和皱老师理解为形体的变化,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加上历史与时间雕塑而成的,非常奇特…………那么米芾到底是如何理解的呢?而且还要恭敬而拜,行此大礼呢?请结合资料进行小组探究活动——米芾眼中的“漏透皱瘦”是怎样的?……

师:请小组代表说说你们通过相关资料的学习有什么结果…………

米芾眼中的“漏透皱瘦”:

瘦:瘦硬如铁,气节高尚,象征做人要有骨气,不附颜趋势,不随波逐流。(墨梅、墨竹、奔马图对比)

皱:勤劳质朴,苍劲老道,身经百战。(油画父亲对比)

透:通透流畅,峰回路转,柳暗花明。(吴冠中太湖石水墨作品对比)

漏:为人处世清廉明正,不掩不藏,光明磊落,堂堂正正。(和珅、纪昀肖像画对比)

师:太湖石不但有天造的艺术美,还包含了为人处事、意志品质等多种方面的知识。所以要代代相传,传承的就是这种精神。精神美(板书)。那么老师要考考大家了……

换成是你,你会怎样爱石呢?你愿意拜石吗?(调动情绪,效仿古人,身体力行,

进行现场拜石活动)。

师:好!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除了米芾外还有哪些爱石之人?(学生探究资料)……颂石、画石、置石。

点击(ppt:学生颂石)(学生置石)(学生画石)

5、尝试体验, 艺术创造:

师:看了上面一些作品后,接下来我们就来亲身体会一下(ppt:分组体验活动内容)

1、写一些赞美太湖石的写诗、句。

2、围绕太湖石的特点,尝试用水墨画太湖石。

3、选择合适的场景,运用材料手塑太湖石景观。

6、成果展示,评价交流:

1、我们先请几位水墨大师来介绍下水墨太湖石…………(先说步骤、再说方法、有没有太湖石的特点?现场再表现下。)

2、写诗的小组默默无闻等了好久了,来!请把诗念一念!…………(写的非常真诚,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3、最忙的我看是景观组了,请你们自己来说说你们的景观…………(什么场景?有

什么用意?分工怎么样?太湖石的造型是怎么制作的?难不难?瘦怎么做、漏透

怎么做、皱怎么做?)

7、联系实际,审美提升:

师:大家完成的都很出色…………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想到了一些图片,请你在看的同时思考一下这些图片和我们的今天学的有什么联系?给你什么启发?点击(摩尔雕塑)、(世博馆1)、(世博馆2)、(罗丹雕塑《丑之美》)、(贾克梅迪雕塑《行走的人》)、(摄影《母爱》)。

8、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师:今天我们学习到了太湖石的自然之美,精神之美。特别是“漏透皱瘦”就像一把钥匙,启发了我们多元化的审美角度,比如摩尔雕塑的漏、世博馆的透、甚至是罗丹雕塑的丑、贾克梅迪雕塑的奇、怪等!我们的眼界拓宽了,学习层面也一下子扩大了。最后引用罗丹的一句名言——“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卧游寒江悟山水

——《寒江独钓图》赏析

嘉善县泗洲中学李强

课型:课型:欣赏·评述

课时:一课时

教材解读及设计思路:

本课是浙教版十三册《诗情画意》单元内容,主要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知识和技法。

中国山水画是中国人情思中最为厚重的沉淀。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的底蕴、古典美学、“我”的图像、人的性情的综合性的代表。它包含了游山玩水的大陆文化意识,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咫尺天涯的视错觉意识,一直成为山水画演绎的中轴主线。从山水画中,我们可以集中体味中国画的意境、格调、气韵和色调。

所以,让学生学习中国山水画具有重要的意义。

按照教材要求,这一单元分为山水画欣赏、技法学习、创作练习三个部分内容,共四节课。

第一节课:山水画欣赏。学习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感受中国山水的美:追求意境美;注重留白;体现出天人合一的境界。

第二节课:学习树的画法。讲授用笔、用墨、勾线、画枝、添叶、渲染等画树的方法和步骤。

第三节课:学习山、石的画法。讲授山的形态差异及表现技法(皴、染等)。

第四节课:综合山水画知识,创作一幅完整的山水画。

本课是这一单元中欣赏部分的内容。

在本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上,我以点带面,选择了从山水画名作《寒江独钓图》的赏析来展开,然后探讨中国山水画的一些艺术特点和审美趣味。在教学角度的选择上,首先立足学科本位和学科特点,然后从更宏大的美术文化角度来阐释中国山水画的美。希望能使学生了解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独特的审美情趣,达到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陶冶情操,培养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热爱本民族艺术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感受和分析,了解《寒江独钓图》的艺术特点(意境、构图留白、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和艺术美(意境美、留白美、哲学美)。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实践和感受,学会分析、欣赏中国山水画的能力。

情感和价值目标:使学生认识和认同民族的优秀文化,培养学生健康、高雅的审美观。重点:

《寒江独钓图》的意境美、留白美和哲学美。

难点:

对中国山水画中意境的感受。

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设置问题,引导讨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导入课题。

二、通过感受分析《寒江独钓图》,了解中国山水画意境美。

对意境的追求可谓是山水画的主旨,意境也是山水画的灵魂,它让一幅山水画变成一首诗。中国的一幅幅山水画就像一首首的诗。

三、将画《寒江独钓图》和诗《江雪》对比,看看画与诗有什么不同,分析中国画中

的留白艺术。

四、分析《寒》中所描绘的渔翁形象,理解这幅画要透露出的天人合一的思想。

教师总结:我们在旅游中是看山水,观山水,目的是为了愉悦身心,而渔翁是感山水、悟山水,把自己溶在里面,和山水融为一体。如果,我们再一次体验这幅画中景象,你似乎会发现,这一舟一翁一江水似乎在这一瞬间凝住了,成为一种永恒。

五、分析作者以及作者马远的艺术特点。

六、比较中国山水画和西方风景画的区别,总结回顾中国山水画的特点和美。

尼采曾经说:最高贵的美是这样的:它往往并非一下子把人吸住,不做暴烈的醉人的进攻,相反,它是那种渐渐渗透的美,可是在它悄悄地久留我们心中之后,它就完全占有了我们,使我们的眼睛饱含水,使我们的心灵充满憧憬。中国山水画就有这样的美。

七、课后延伸。留白作为中国画一种重要的构图样式,有着很重要的意义——让意境更加深远,回味无穷。

1、为什么在有些山水画中却留白很少呢?

2、在西方的艺术中有没有类似的“留白”作品呢?

请同学们课后探讨《米罗的维纳斯》作品,并加以分析。

推荐两本书:李泽厚的《美的历程》朱良志的《中国美学十五讲》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看世博建筑

浙江省绍兴县实验中学鲍毓祥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看世博,引领学生走近世博展馆,感受世博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人文内涵,体会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世博展馆的看、议、评、析等赏析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品的评述中;引导学生从建筑造型、结构、风格、色彩、材料、个性及其地域特色、人文背景等多元角度来评析世博展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对世博展馆的赏析中获得建筑艺术文化的熏陶,增强学生对生活、对艺术、对文化的热爱。

教学重点:感受世博建筑的艺术特色及人文内涵,理解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教学难点:通过世博展馆的赏析来思考我们的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太阳能电池板(50块)、中空LOM-E玻璃、游戏棒、展馆模型等。学具准备:世博资料

教学过程:

一、视频欣赏,课题导入

1、学生欣赏:世博宣传片。

2、教师启发学生谈话,导入课题。

二、作品赏析,深入感知

(一)外国展馆

1、英国馆

——问题导入:你们知道第一届世博会在哪里举办吗?

学生表达:……

教师补充:历史上第一次世博会于1851年在伦敦举办,英国是世博会的故乡,在历次世博会上英国的表现都是人们关注的一个焦点,2010年上海世博会英国国家馆将给我们怎样的惊喜呢?

——图片欣赏。

教师设问:英国馆的形状象什么?……象不象一朵花?……一朵什么花?

学生表达:……

教师补充。

——视频感受。

教师解析:英国馆的设计创意是种子拥有着无限可能,蕴含着无限变化,也代表着希望和创意,通过各种各样的种子,英国馆体现的不仅是现在,更是拥抱未来的理念,以此表达未来的触手可及和中英之间的友好合作。

每个馆都有它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人文内涵,我们再看意大利馆。

2、意大利馆

——问题导入:意大利馆的造型?

学生表达:……

教师设问:这种造型的设计灵感?

——实物出示:游戏棒。

师生感知:灵感来自上海小朋友玩的游戏棒。这种看似简单的设计建造起来并不容易,但意大利用他们的艺术天才和高超的工艺实现了这一点。

——图片欣赏。

师生赏析:意大利建筑中马赛克的作用和历史;刀锋在展馆中的作用以及与上海老建筑的共性。

教师再问:意大利馆在建筑材料上的独特性?

展馆采用新型材料——透明混凝土,实现不同透明度的渐变,显示建筑内外部的温度、湿度等。

教师追问:你们对意大利还了解哪一些?

学生表达:……

教师补充:意大利馆向我们展示的是城市居民吃、穿、用、住等一系列日常生活的融合,设计中体现出与展馆所在地上海的文化结合,充分体现现代建筑的理念。我们来看看其他国家的展馆是如何来体现这一点的?

3、土耳其馆

师生赏析:造型与色彩上与中国文化的共性。

4、波兰馆

师生赏析:展馆外形的剪纸形式与中国文化的联系。从图案、材料到色彩。

5、外国馆欣赏

师生感悟:我们从外国馆建筑的造型、色彩、材料和个性及地域文化中,了解到西方对建筑理念的认识和文化内涵的渗透。那么,我们中国馆呢?

(二)国家馆——“东方之冠”

——视频欣赏。

1、学生感受:……

2、师生赏析国家馆的建筑特色:

①建筑造型——鼎、斗

商代:司母戊鼎

粮仓:米斗

②建筑结构——斗拱

教师演示斗拱的结构

作用:主体建筑的挑出层,构成了自遮阳体型,已经为下层空间遮阴节能了。

大厅——33米架空层

学生体会其通风,自由出入的功效。

师生感悟:突破中国传统建筑数千年来的“城墙”,它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场馆,没有“行人止步”的命令。

③色彩——中国红。

④建筑材料——“绿色世博”。

绿色世博融入生态、环保等理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材料。

教师设问:国家馆的环保节能材料有那些呢?

学生思考:……

教师展示:太阳能电池板实物、普通玻璃、中空LOM-E玻璃

师生感悟:国家馆以整体大气的建筑造型,整合丰富多元的中国元素,传承经纬网格的传统建筑文化。层层挑出的主体造型充分显示了现代工程技术的力度美和结构美,国家馆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下,展示城市发展中的中华智慧,展现出一幅伟大的中国城市文明图。

浙江馆呢?

(三)浙江馆——竹立方(雕塑式建筑)

1、学生谈自己对浙江馆的审美感受。

2、图片出示不同灯光效果的浙江馆。

教师:在不同灯光的变幻下,浙江馆给我们呈现了一幅山水浙江。踏入浙江馆的大门,沿着一条青石板路耳边听到潺潺的水流声,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青瓷巨碗。

——视频感受。

教师设问:你在碗中看到了什么?

学生思考、分析:……

教师追问:假如你是展馆主持人,怎么来推荐浙江?

学生表达:……

教师补充:“河姆曙光”、“良渚筑城”、“诗画之旅”、“西湖揽胜”、“天下粮仓”、“跨海天路”、“钱江大潮”等。一个个浙江故事都在这一片水面上呈现开来,向着来客细细述说。

教师设问:浙江馆为什么想到用“青瓷碗”这种独特的表现方式?

学生思考、分析:……

教师解析:整个浙江馆给我们的印象是:穿过一片绿意盈盈的“竹林”,踏着青石板路,来到一个似曾相识却又全然陌生的江南小镇。随着地面徐徐升起,一只巨大的青瓷碗在潺潺水声包围中映入眼底。从河姆渡、到西湖岸、再到钱塘潮……几千年的浙江唯美浪漫地更迭辗转。

在世博园内,象这样具有特色的展馆还有很多……

3、中国城市馆欣赏

师生感悟: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在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色彩、个性特色等方面形成不同的风格,让我们充分感受世博建筑的艺术特色和人文内涵。

三、观点评述,巩固感知

1、分组:把全班分成八个小组。

2、分角色:每组代表一个展馆(浙江馆、新疆馆、上海馆、法国馆、西班牙馆、阿联酋馆、日本馆、生命阳光馆)

3、各馆代表阐述自己如何体现世博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从建筑的造型、结构、材料、色彩、个性、地域特色以及人文内涵等方面阐述)

4、教师评述。

四、问题思考,课后延伸

引用上海同济大学任杰教授的一段话来引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我们的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

浙美版第16册

我们也能同构图形

丽水市莲都区花园中学姜冰洁

一、教材分析:

本课取材于浙美版第16册中的第三课《奇特的视觉图形》中关于“同构图形”与“元素替代”两块内容。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翻阅大量的资料,我们发现“元素替代”其实属于“同构图形”中的一种,它也是将不同的但相互有联系的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也是相互展示个性,只是这种结合有明显的特征,即一个图形的局部被其它相类似形状的图形所替换,从而产生一种具有新意的、奇特的图形。随着对本课的分析与深入,我们发现教材中关于“同构图形”这块内容所涉及到的构成方式是“拼置”和“填充”两种。于是,我们根据“同构图形”的结合方式不同区别出“替代”、“拼置”和“填充”三种类型。

因为“同构图形”是一种超现实的图形,所以往往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反映出设计师的独具匠心和奇思妙想。我们不但要让学生了解“同构图形”的设计类型和用途,达到学生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的目的,还要让学生通过某一公益主题的创意练习,进行求异思维的锻炼,从而将艺术形式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多角度地欣赏和认识美术,感受同构图形带给人的强烈视觉冲击力;

2、通过观察分析练习,学生初步了解“同构图形”的设计类型和方法;

3、学生通过公益主题的创意练习,初步设计出有趣味甚至有意义的图形,启发学生进

行求异思维的锻炼,树立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运用同构的三种表现方法进行创意设计。

教学难点:用同构的方法设计出有趣味甚至有意义的图形。

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优秀范文合集汇总

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优秀范文合 集汇总 姓名:————————————————— 时间:—————————————————

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优秀范文合集汇总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与修养。以下是整理的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一:点的集合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六年级美术书画版教材的第一单元《点和线》的第一课《点的集合》。点线面是平面构成的基本造型元素。任何画面组成的基本单位均可还原到点、线、面,他们三种元素的不同形态和不同组合可以创造出无限丰富多彩的美术作品。而其中的点是本课讲解的重点,通过对点这一元素的学习可以增强学生对后两种元素的认知及运用。为学生今后更好的创作打好了基础。在自然形态中,人既可感知点,也可视之,点是物象的浓缩。康定斯基说:“点是最简洁最坚强的主张,因此点是绘画最初的要素。”点可以是圆的,可以是不规则的,可以是任何形状的。从古至今的艺术家都喜欢用点来创作:古希腊人喜欢用马赛克拼贴的方式装饰他们的建筑;点彩派画家能够用色点来表现耀眼的阳光;现代派画家用不同形状的点勾画诗一样的图画……这些都充分显示了点的美感。 二、学情分析 这是六年级新生进入初中阶段所上的第一节美术课,对于陌生的老师、新鲜的学习内容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爱因斯坦有句名

言:“兴趣是的老师。”激发兴趣,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爱好将提高学生的美术技巧与修养。六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表达作品,往往创意丰富。 三、教学目标 认知与技能: 知道美术中点的概念,了解点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学会用点构成精彩的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欣赏、分析、创作、指导、评价,使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画法表现点的集合作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欣赏奥运图片、大师作品、结合点的学习、体验创作的乐趣过程中迸发学习兴趣、爱国之心、陶冶情操、提高艺术修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明白点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其在各类画种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学生创作时如何表现点的集合特殊画面效果。 解决方案:运用大量的生活经验图例及艺术作品冲击视觉, 揭示点的概念.明白点无处不在,可以把大小、形状、色彩、肌理不同的点组合在一起,创作丰富多彩的作品。 五、教学环境 学生座位分为六组,每组七人,设立组长席位,组长帮助我管理

中职英语获奖优秀说课稿

高一英语Uni8 Brave it out Reading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语文出版社中职英语基础模块上册第8单元的课文Is Life Fair?下面我从以下五个方面(教材、教法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地位和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特点:工具性、人文性、交际性、话题性和实践性 主题: Brave it out 重点:学习相关的词组句型,培养学生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 内容:通过Patrick身残志坚的事迹,探讨人生是否公平的话题。 课型:阅读新授课课时计划:2 问题:生词量大,篇幅较长。 地位和作用:承担本单元语言输入的任务。 学情分析: 知识储备: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并课前已学习了本单元的生词。 学生特点:幼师班以女生为主、爱模仿、爱表现、不服输;他们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浓,但缺乏主动性,依赖思想严重。 教材编写思路: 话题——功能——结构——任务 设计理念: 融阅读教学于话题情景中,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以任务型教学法为主线,在师生互动中展开教学。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中职英语新课程标准》关于阅读课主要教学目标的具体描述,结合本课教学内容,具体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三个方面制定 如下教学目标。 1. 语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相关的词汇 (easy,hard,quetion,agree,remind,high,challenge,palce,experience,,expect,perfect,break,since,finish,su ccess,overcome,difficulty,finally,); 短语(brave it out ,agree with,remind sb of sth,give up ,go on to do,be active in, out of school,not ...until); 重点句型(Do you agree with the idea that life is fair? It reminded me of something a teacher said when I was a high school student. Life is full of challenges. A man can fail many times,but he isn’ a failure until he begins to blame somebody else.) 2、语言技能目标: 阅读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学会克服生词障碍,通过略读,归纳出文章的大意;通过细读,

中学美术说课稿模版汇总

初中美术说课稿模版汇总 标志设计 【此片说课稿,是2014年事业单位教师面试,中央特岗面试说课的一篇真题,考试公告出来后,考生就积极准备面试的专业知识,材料抽到题目后从容的写出说课稿之后就熟悉说课稿,面试顺利通过,也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我说课的内容初中第二册第16课《标志设计》。我准备从教材分析、教法运用、学法指导和教学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地位、作用 本节课是设计制作课。主要是对构成设计单元内容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使学生在巩固旧知识的分类、标志设计的基本知识作全面的了解。标志是一门实用崐性很强的设计艺术,它要求以简洁明了的图形、强烈的视觉刺激效果,给每位观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本课以大量的标志为主线、辅以生动的讲解,使学生从标志应用与审美双重功能中,感受美术的社会价值,从而进一步提高进行审美创造的愿望。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目标:了解标志的分类和功能以及设计的创作特点。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创造思维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因为标志的强烈实用性,确定本课的重点是标志的应用分类、形象分类和构成手段分类。它对学生初步观察分析标志有重要意义,由于学生绘画水平不同和观察生活的感受不同,所以把难点定为创意设计。 通过以上教材分析,才能使全体学生达到教学目标,我准备用下列教学方法。 二、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我主要采取“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并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样多法并用,即培养了他们分析作品的能力,

优秀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

说课稿模板(万能版)说课是教师职业的基本素养,说课要求教师对教学大纲、教学目的、课堂设计很了解,说课要包括:教材、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过程、板书、小结。因此在进一步强化这种体验的过程中我进行了思考和认知,使乱放从学生的生活中来,从学生的思考探究中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兴趣,有助于充分调动学生现有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也有助于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的交融。

优秀小学美术说课稿范例《狮子大王》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我所执教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美术第二册第八课《狮子大王》。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里面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剪、贴、撕、画的基本技能基础上来学习的。本节课通过展示自然界中狮子的形象,各种以狮子为题材的作品,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利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抓住特点,掌握突出表现动物特点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第九课《可爱的动物》和第十课《介绍我的玩具》这两课的主要方法之一。所以,学好这一课的知识是学习后两课的基础。 本册教材的重点之一是,认识常用的色彩及形状,体验不同的媒材,不同工具的使用效果。用撕、剪、贴、画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而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引导学生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动物的特点,在表现过程中突出动物的特点用不同的材料撕、剪、贴、画等方法进行创作,表现自己的想法。可见本课在本册中的重要位置。基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确定如下教学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抓住狮子的特点,并能够进行创造性的表现特点。难点:狮子头部特征的表现。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初步了解如何利用观察、比较方法抓住狮子五官特点,以及突出表现狮子五官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观察、欣赏狮子及其艺术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创新的能力。 3 、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画画、做做、演演狮子的形象,引导学生体验学习美术的乐趣,渗透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二、教学准备 狮子“吼”的录音,狮子、猞猁、小熊猫的图片,表现狮子的艺术品,范作,手提袋,旧报纸,彩纸等。 三、教法和学法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的‘教’要立足于学生的‘学’使每位学生坚信自己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的‘学点’”。帮助他们在学习美术中去发现自己学习能力的学点“闪光点”,从而为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树立信心,获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和发展做好铺垫。因此,我结合一年级学生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教学中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的特点以及本课的特点,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方法。引导学生在观察、比较中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四、为了更好的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如下四个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新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动力之一。”课的一开始,我用猜谜语和听狮子“吼”的声音引出课题。通过听—忆—看—说等多种感官参与活动,唤起学生对狮子已有的记忆和认知,使学生感受体验狮子大王的凶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强烈的学习动机,营造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 (二)、分析自然界中狮子的特征 教师出示自然界中狮子图片,提出问题:狮子一家中谁最具有大王的特点?它的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优秀教案三篇

小学三年级美术课优秀教案三篇 【篇二】 教学目标 1.了解万花筒的图案是对称的,并能描述它的对称方式。 2.用绘画,剪纸,拼贴等方式表现类似于万花筒的图案。 3.试着按自己的设计来表现色彩。 教学实施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具:一些有万花筒图案的图片,中心对称的图案。示范用的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2.学生准备学具:有万花筒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带好彩色纸,剪刀,绘画笔等。 二、课堂教学 1.引导阶段 让学生看看万花筒然后讨论:万花筒里的“花”有什么特点?主要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的花样是如何对称的。引导学生观察万花筒中归亮的那个六角形图案,它是由六个三角形组成的。其中有一个三角形的花样是真实的。其余五个都是镜子反射出来的,它们都是相同的并且围绕一个中心点对称。 2.发展阶段 首先可以让学生讨论一下思路:我们要创作一个:“真实的”三角形花样,可以剪,可以画;再制作其余五个“镜子里的”花样,组成要做的图案。 然后让深长思考用什么方法使图案对称。(将纸叠在一起剪,用印的方法来画……)学生很难将对称表现得精确,这并不重要,对于三年级的学生只要能表现出万花筒的图案就可以了。

色彩也是考虑的一个方面,可以让学生再一次观察万花筒,将其中认为最漂亮的一个色彩组合记住。并且将它表现出来。 3.收拾与整理 学生应该已经习惯将剪下的纸屑放在纸篓中。那么结束时只要再检查一下周围是否有纸屑就可以了。 【篇三】 一、教学目标 1.认识纸拎袋的用途,初步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 2.运用各种纸材、废旧材料,通过折、剪、画、贴等方法制作一只既实用又美观新疝纸拎袋。 3.培养关注生3.培养关注生活、美化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激发学生勇于实践和创新的滢趣与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纸拎袋是生活中的常见物品,随着限塑令的实施,各种纸兇袋取代了以傘的塑料袋,便成为一种时尚、个性、环保的标志。《纸翁袋》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现代的纸拎袋在实用的基础上,对其外形、色彩、图案等各方面都有要求。本课在学生掌握基本设计技能的基础上,紧密融合生活,引导学生针对纸拎袋的特征在创意、造型、图案、色彩爷方面进行一次大胆的创作。本课将运用旧挂历纸、旧画报纸:通过画、撕、剪、*、插接、粘连等基破技法,进行立体和半立体纸工制作,师生共同参与看一看、议一议、做一做、评一评等活动,来体验设计活动的乐趣。通过本课教学,让学生初步掌握纸拎袋的设计制作方法,运用各种美术元翥,设计制作出自己喜爱的、新奇的、富有个性与创意的纸拎袋。培养学生利用各种材料制作自己喜爱的物品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2重点、难点。重点:掌握纸拎袋的基本设计与制作方法。难点:启发学生思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美术()册第()课,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我明确了本课的课型属于设计.应用领域。(地位与作用)。 二、学情分析 依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制定本课教学方法。初中生两级分化已形成,个体差异明显,形象思维往抽象思维转化,但形象思维仍然占主体地位,因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 三、教学目标必须从学生角度出发,同时结合教材人文与科技的特色,我把教学目标分成三个维度来进行阐述。 知识与技能目标: 过程与方法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四、依据教材内容和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课教学重、难点为: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ppt)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美术教材、收集的图片、资料和绘画工具。 六、教学方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以体验、问答和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本课内容,目的在于。另外以多媒体课件贯穿课堂,通过直观、详尽的直观演示,来达到教学目标。 七、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 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小结——拓展。 时间分配:导入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展示活动10分钟。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讲授新课教师演示(精讲演示,直观生动) 学生练习教师指导(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作业要求) 展示作业评价交流(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课堂小结拓展提高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你会用今天学习的内容去美化生活吗? 通过学生回顾本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板书设计: 目的是再现过程,突出强调重点。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 教材:X第X册第X课《XXXX》课型:造型表现课时:1课时 我说课的内容是XXXXX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美术教材第X册第X课《XXXXX》一课(课件),下面,我着重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程程序、板书设计四个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计。(课件) 一. 教材分析(课件) 首先我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所确立的阶段目标,确定《XXXXXX》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本节课要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小学X年级的学生,这一学龄儿童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结合小学儿童的学龄特点,本着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课件) 思想目标:体会XX的意义,形成XXXX的价值观念和情感态度。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XX,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明确了教学目标,本课的重难点就显而易见了:(课件)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合理性和协调性。(将XX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二. 教法学法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三.教学过程(课件)

为了使学生都能在视、听、说、做、思等行为环节中经历美术的过程、体验审美的快乐,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如下: (—)创设情境欣赏XX 我首先设计了“创设情景——欣赏XX”这一环节,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教学一开始,播放了XXXX动画片段,把学生带入XX的世界中,让学生欣赏造型各异、风格独特的XX,为后面设计XX做好铺垫,引导学生通过体会XX 的意义,懂得珍惜XX,引出本课课题—XX (二)引导启发了解XX 其次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知识层面、生活环境的不同,观察力与认识层面自然不同,因此,我设计了“引导启发了解XX”一环节。先出示一组图片,通过“?”等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探索,了解。接着出示一组有错误的XX,让学生观察分析:设疑引路,归纳总结,突破难点,避免发生同样的错误。这一环节的设计为学生的制作设计了一个坡度,减低了难度。通过语言表述与语文课相结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活动中,以此调动学生勇于表现、释放个性的积极性,让学生真切体会到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三)自主探究折制XX 接着我设计了“自主探究——折制种表”一环节,因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标准特别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他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意识,所以在这环节我先用激励的语言表扬学生的学习精神,X正当学生情绪高涨,产生积极的探究动机的时刻,我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引导学生到书中寻找答案,鼓励他们根据书中提示,相互交流,积极互动,讲解自己的制作想法,了解不同的方法步骤,并大胆地展示出一个设计与众不同的表面。通过这种安排,让学生在小组中交流、在小组中合作、在小组中探讨,使重、难点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中得到了解决,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大胆创作制作XX 为了给学生一个自由发挥、创造的空间,我设计了“大胆创作——制作XX”这一环节,鼓励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再创作,在再创作过程中,我强调学生注意色彩的搭配协调,钟面指示明确。制作同时,并播放儿童歌曲X,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展开思路、大胆创造,体验造型活动所带来的乐趣。在学生创作作品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诸如:材料的选用、颜色的搭配等问题。我引导学生相互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学会解决问题。 (五)展示欣赏评价XX 我接着设计了“展示欣赏——评价钟表”的环节,这样就做到了问题由学生提,方法由学生想,思路由学生讲,从而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在学生创作基本完成时,我让学生采用自评为主,互评与教师简评为辅的方法进行评价,从而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

中学美术说课稿范文

中学美术说课稿范文 导读:本文中学美术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中学美术说课稿范文(一) 教材分析: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60年代在法国出现的艺术流派。在西方近现代科学的启发下,他们对绘画的光线、色彩的表现进行了独到的探索,并为西方现代主义绘画的发生创造了条件。 本课向学生介绍了印象主义绘画的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印象派,新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画。从欣赏中,使学生知道印象主义绘画探索的艺术原则和表现形式的独特风格,以及印象主义绘画尤其是后印象主义绘画在主观与客观艺术与自然的关系的革新及重大意义。 本课要讲清楚各个派系的画家、作品的名称、观念和形态的共同点和差异是什么?并重点分析画面色与光的千变万化的科学依据是什么?使学生听后感到多而不繁,杂而不乱,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了解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及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效果的艺术风格。 提高对西方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的形式美感。 教学重点:认识并了解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与风格。 感受印象主义绘画色彩变化的形式美感。 教学难点:对西方印象主义绘画的艺术观念的理解。

教学方法:欣赏法、讨论法、讲解法。 学习方法:上网查资料法、总结法。 教学手段: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采用现代教学媒体棗网络查找资料,实施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主动探索,强化独立思考意识;点拨导思,激发学生自学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继浪漫主义以后,在19世纪60年代,法国又出现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就是印象主义绘画。印象主义的画家们走出画室,直接面对自然进行绘画,他们热中于表现自然界瞬息万变的光色变化和对自然的直接感受。他们不象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画家那样强调画面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而是受光学理论的启发,把所描绘的客观物象作为绘画研究的实验媒体,探索和表现它们在自然光下所呈现的微妙色彩变化。使得画面在色彩上有一个崭新的面貌,为以后现代主义绘画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实物投影欣赏不同画派的作品及网上查找有关印象主义绘画的资料,请学生分析他们之间的异同点,教师最后总结引出正题。) 二、讲授新课: 欣赏印象派画家莫奈和马奈的作品。 《日出·印象》是描绘日出时在晨雾笼罩中的港口景象。该画表现一种瞬间的视觉感受和活波生动的作画情绪,以往官方学院派艺术的那种呆板僵化的色调荡然无存,注重对光色效果的追求。

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优秀范文精选汇总

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优秀范文精 选汇总 姓名:————————————————— 时间:—————————————————

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优秀范文精选汇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会尝试不同工具,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以下是整理的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小学六年级美术说课稿范文一:远近的奥秘 课堂类型:造型表现 课时:1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远近的奥秘》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远近的奥秘)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 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人教版《中学美术八年级上册》教案说课稿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1) 美术教育说课教案模板 (教师资格证的说课考试 ) (4) 第一单元:形象直观的表现与交流语言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课时课题:绘画的语言教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课时课题:绘画作品中的形式美教案设计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二单元:丰富多彩的现实多种多样的表现..............................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课时课题:美术可以再现生活的真实教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课时课题:静物写生教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课时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1 教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课时课题:美术可以表现主观情感2 教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三单元:让人们的生活更美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课时课题:环境设计参考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课时课题:产品设计参考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课时课题:室内装饰品的设计和制作参考教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四课时课题:设计产品的鉴别和选择参考教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单元:我们的画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课时课题:参观与考察参考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课时课题:策划与搜集参考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三课时课题:实践与展示参考教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四单元:我们的画展说课稿 (7) 第一课时一.课题:参观与考察说课 (7) 第二课时策划与搜集说课 (9) 第三课时课题:实践与展示说课 (9) 第五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10) 第一课时:展示设计参考教案 (10) 第五单元:视觉传达设计作品欣赏 ........................................ 错误!未定义书签。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案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美术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 (11) 初中美术课说课稿(模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围绕教什么,怎么教和为什么这样教,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七个方面来说明我的教学设计。

小学美术说课稿模板(精心整理)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是________ 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 ____________ 》,请先允许我将本课的课题写上 去。 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首先是教材分析、学情分析,然后是教学目标、教学重 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以及教学过程,最后是板书的设计说明。 一、教材分析 《_______ 》是_____ 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年级—册第 _ 课的课程 内容。新课标建议美术教师对新教材要形成单元意识,这将有助于我们拥有系统的教学思维, 摆脱教材的禁锢,本课连同第 _课的《》第_课《》以及前面的第 _课《》 第—课《》、第_课《》一道构成了本学期美术课程中设计*应用领域的一个较完 整的单元。(蔬菜和水果是学生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事物。无论是从蔬果的外形还是色彩,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及各部分的组成都是心中有数的,这些材料便于收集和整理,所以在造型表现的时候非常容 易再次表现出来。)在_年级设置本课有很高的可操作性和审美价值,本课在教材中起了一 _________________ )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和教师一样,是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学交往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学中的主体,在学习各种课程之前,学生对客观自然界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事物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看法,构建了大量朴素的概念。因此,教学必须符合孩子的天性和身心发展的规 律。我将学生的情况分析如下:—年级的孩子好问、好动、好奇心强,他们有较强的表现 欲望,有及丰富的想象能力。但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探索能力和表现能力以及和他 人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弱。教师应该创设一个相对平衡、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在课程教学中敢说、刚讲、敢做,勇于表现自我。 三、教学目标 根据美术课程标准,根据第一阶段设计*应用领域的学习要求,用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 素材,通过看看、想想、做做的方法来简单体验设计制作的乐趣,并结合我校的学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首先是知道蔬果的名称和特点,懂得粗浅的蔬果知识,并采集有关蔬果的材料。 然后是能够利用蔬果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使它成为有趣的新形象、新动物的形象。发现不同材质的美。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 第三个是情感方面的培养,体验蔬果造型设计制作中的乐趣,能够在融洽的课堂教学 氛围中,延续对美术的持久兴趣。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 四、教学重点 积极对教材分析,为本堂课的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最优化,我将教学的重点确定为:将收 集到的蔬菜水果想象成动物的某一个部分,用拼接或串联的方法将蔬菜水果组成各种不同的 动物。 五、教学难点

七年级美术《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说课稿

赣美版七年级美术 《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江西美术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真实动人的艺术形象》。这一单元属于欣赏*评述的学习领域。本课分为2个课时。设计理念:“视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提倡的重要理念。所以在设计中。针对欣赏评述学习领域的活动特点,在课堂教学中除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感受,摄取知识外,还应加强对学生用语言、文字等进行主观能力的表述。采用灵活机动的教学方式,既要重视学生的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克服教师讲述的弊端,又着重培养学生的欣赏评述的能力。以这些为教案设计的理念,具体组织教学活动。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主要通过美术作品的欣赏与评述活动,进一步评论和认识作品中常用的艺术交流语言,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审美经验,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这个目标的确定是承接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在总结基础上在加以拓展和深化的。因此,1、认识目标:通过欣赏了解西方传统绘画的总体风格,掌握欣赏写实性绘画作品的基本方法。2、技能目标:提高学生对外国绘画作品的欣赏水平,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等形式表达自己感受的能力。3、德育目标:学习艺术巨匠们勤奋、刻苦和钻研的精神,领悟大师们的情感和心灵的表达。重点还以欣赏为主,理解西方传统绘画写实风格。在此教学重点活动中,能否形成自觉运用艺术语言来欣赏表述自己认识的艺术作品的能力和习惯,因此也就成立本节课教学活动的难点所在。 三、说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设计,没有固定的形式。一下是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1、准备阶段:美术课堂教学,学习氛围我觉得很重要,如果在学生一进入教堂,就能感受并被一种浓厚的艺术氛围包围起来的时候,他的心身必定会受到感染。因此,课前播放音乐,并展示制作好的精美艺术图片,学生就能感受到不同。我选择的是旋律特点很强的贝多分的钢琴曲《命运》。并为下一步的导入作好铺垫。也是有备而来得。 2、导入阶段:“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尤其在欣赏课中,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如果没兴趣,更不会用心欣赏作品进而探讨了。所以,采用了激情质疑兴趣导入:教师:听了《命运》交响曲,你有如何感受?生:畅谈感受,激情增趣。这里引导学生对音乐交流语言的认识,也可以扩展:舞蹈家*动作舞蹈进行语言交流,诗人用文字诗歌进行表达交流等。在兴趣激发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定位课题了。音乐用旋律、节奏,音符等作为交流的语言,美术作品又是如何运用造型要素和手段进行交流的呢? 3、发展阶段:具体分了来年各个活动,第一个是回顾评论艺术作品中造型要素与手段的运用。首先,教师质疑:在你所搜集的和上节课欣赏的作品中,你最喜欢那一幅?你认为作品中突出运用了那种造型要素和手法? 学生分组探讨交流所搜集的作品,并选组员代表进行阐述。评论活动:及时在以上欣赏和总结回顾的基础上,重点认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风格。先引导学生,对课本上的作品进行分析。如达芬奇的《蒙娜丽莎》,设计质疑问题:描绘了人物逼真?给你怎样的感受?教师可以讲解有关创作的故事试。分析画面的构成和色彩等。同时学生凭直观感受自由论述,集体讨论,认识西方传统绘画写实风格。

小学美术说课稿--万能模板(汇编)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XXXXXX》。首先,我对本课题进行分析。 一. 教材分析 《XXXXXX》是人教版XXXX第*单元第*个框题。这一课属于“————”学习领域,即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表现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激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与创造愿望。 二、学情分析 小学生是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丰富和活跃的时期,小学阶段学生已经认识了美术工具和材料,对不同的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掌握,会用线条和色块来表现他们所知道的东西。他们以自我为中心,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自由的表现画面;好奇心重,爱表现自己,但动手能力较差,只能用简单的工具和绘画材料来稚拙地表现自己的想法。这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结合小学生的学龄特点,使学生提高对美的感受能力和艺术创造能力,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无拘无束地表现自己的想法,符合学生发展的特点。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我确定了: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了解XX,尝试运用不同的表现形式设计和制作。 ②过程与方法目标:

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生活情感的表达能力,发展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XXXXXX。 教学难点是:XXXX合理性和协调性。(将XX巧妙的设计在造型中)。 五、教学准备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因此备好画具是上好本课的前提条件。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画具等。 学生准备:网上资料收集、画具等。 六、教法学法 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体现课程设计注重人文关怀,侧重学生的体验过程,针对小学X年级儿童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我遵循“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通过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体验学习的过程,培养自主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通过评价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互动,体会创作的快乐,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 基于本框题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以下的教学方法。

小学美术教案优秀案例

小学美术教案优秀案例 精品文档 小学美术教案优秀案例 我一直认为:“教学活动不是以单纯的知识、技能传授为目的,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造型表现活动” 、“教师不应企图将知识硬塞给儿童,而应该找出能引起儿童兴趣、刺激儿童的材料。”因此,这节课中,重难点是:“引导学生探索、创造性地进行自主表现”。为了突破难点,我在教学中根据作业的设计与引导,由浅入深,潜移默化的展开活动,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为了上好《会飞的玩具》这堂美术课,我先确定好了课堂教学目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优秀作业展示,让学生了解有“关”飞的原理,通过分析飞机会飞的技巧,让学生掌握制作的技能。 2、过程与方法方面:感受合作制作带来的愉悦,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会交往,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创造性地进行会飞玩具的制作。 借助“鸟的翅膀”,引导学生了解“飞”的原理,让学生在对翅膀添加创意设计过程中培养创新意识,并激发对科学的热爱。 二、教学实录 1 / 15 精品文档 1 、谈话导入

通过情景创设,将学生引入课堂,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拓宽了知识面,激发了学生对“飞”的好奇心。 2、探究学习 A、提升体验: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玩具,想看看吗?请每个同学从盒里拿出一个(边看边想,小组内轻声交流:它的形状什么样的,上面翅膀是怎样的啊,摸上去什么感觉?这个看上去又象什么? 师: 你们觉得它们“妙”在哪儿啊, 生:… 师:对啊,翅膀有直的,有曲的,还有条状的(真是千姿百态,色彩斑斓啊~ B、创造设计: 1 、欣赏 师:这些美丽的画纸除了自身很美,我们还可以把它制作成我们可玩的玩具呢~瞧:出示纸做的飞机。 师:好玩吗,除了这好玩的,还可以用它们制成各种精美绝伦的会飞的玩具呢, 2 / 15 精品文档 师:好看吗?其实用纸做的玩具不仅仅这些还有更多呢! 、制作步骤 师:如果是你来制作这些,你准备怎样一步步的来创作呢? 师:刚才咱们不仅仅欣赏了这么多美丽的作品,还掌握了制作方法.现在你们想自己也创作一个好吗? C、学生学习,教师巡回辅导

中职英语获奖说课课件

中职英语获奖说课课件 教学目标和要求 本课是第2课时,教学目标主要是对课文中的对话进行阅读、巩固和拓展。要求通过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要求: 1.知识目标 能够牢固掌握好课文对话中的重点词汇词组;阅读对话并且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运用已经学会知识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特别要求记忆Sarah所说的话并能当堂表演对话。能够拓展对话,根据图片内容创作一段对话。 2.能力目标 能够独立阅读课文对话,能够正确理解课文对话并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能够用英语表达歉意和接受道歉并学会为工作中所犯的错误致歉。能够拓展对话,完成看图说话并把每张图片的对话内容连在一起形成一段对话。 3.情感目标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同学们的交际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A. 对于基础相对好的同学,能够阅读对话并且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运用已经学会知识让学生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能当堂表演对话,能够拓展对话,根据图片内容创作一段对话。

B. 对于基础中等的同学,能够完成课文对话,分角色进行口语练习,能当堂表演对话。 C. 程度较弱的同学,要求能够熟练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词组,能够正确完成课文对话。 教学重点 英语道歉和接受道歉的词汇及表达;学习英语在工作中犯错误的表达;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表演对话; 教学难点 根据提示完成对话,表演对话,拓展对话,根据图片创作对话。 学情分析 该班部分学生英语基础比较好,部分比较薄弱,学习的主动性参差不齐,性格普遍也比较内向。 教学指导思想 鉴于以上情况,本人在教学活动中采用任务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性,充分体现课堂上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师生互动的指导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动"起来,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一定的提高。 教学活动 热身练习:整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是由易到难的。先复习上节课所学到的表达道歉和接受道歉的句型,要求学生能回顾出英语的表述形式,为之后的教学活动先做一个热身练习。 活动一:work in pairs to discuss how to express your apologies to

初中美术说课稿

初中美术说课稿 尊敬的评委老师: 你们好!我是号考生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五个方面来汇报我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节选自,在新课改理念下,我明确了本课课型属于领域。(地位与作用) 。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设置了本课的教学目标是: 1、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 3、情感目标: 下面是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现代学生处于科技发展迅速的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众多,眼界较为开阔,思维较为活跃。一个问题的提出会有多种想法和创意,但是由于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以及对知识的整体把握能力有限,经过正确的引导,以学生为本的自主研究,有利于知识的积累和运用。结合本课教学人文与科技特色,采用范例式和直观性教学更贴近学生实际,从而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并远离误区。 三、说学法 依据本课实际,我将引导学生以体验、问答、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学习本课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交流、分工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教具: 学生准备学具: 五、教学过程 依据美术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来组织课堂教学,我的教学过程设置如下: 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学生练习、作业展示—总结 我的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讲授新课10分钟、学生练习20分钟、其他安排10分钟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是环节我将通过展示图片设置问题来引导这节课的内容,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 第二环节,讲授新课教师演示:通过精讲演示,直观生动。通过学生的观察思考并

参与作品的分析,分析作品的表现方法、表现内容以及作品表达的主题。 第三环节,学生练习作品展示:小组合作练习,教师提出明确要求。 采用自评互评和师评相结合,尊重个体差异,以鼓励为主。 第四环节,总结 这一环节,我将通过提问方式来完成本课的总结部分,目的是通过学生来回顾本课内容,尊重个人感受,从而实现本教材的人文性特点,同时又起到巩固今天所学知识的作用,为今后学习美术做铺垫。 (本节学会了什么?体会是什么?你喜欢今天这堂课吗?) 依据以人为本,用于赏识教育的教学理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因势利导,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活动交流,以愉悦的心情体验课堂,培养学生基本的美术素养和基本技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美术。 最后,我说一下我的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 而且可

小学美术说课稿范文

第10课《风铃叮当》 我说的是湘版小学美术实验教材,三年级下册的第十课《风铃叮当》。本课是集“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为一体的综合美术课。新的美术课程更多地呼唤人文关怀的回归,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通过欣赏,鼓励学生大胆创作,发挥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此,我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倡导学生快乐地学、主动地学。我说课设计将采用“四说”的模式,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程序,突出“巧设情境,激趣创新”这一主题。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风铃原本是佛殿、宝塔等古建筑檐下悬挂的铃铛,人们喜爱它悦耳的声音,于是模仿它的形状以及发声原理,利用各种不同材料制成工艺品。本课将表现与制作融为一体,巧妙利用身边的玻璃瓶、易拉罐等多种材料,运用捆、绑、剪、贴等基本方法制作一件风吹作响的工艺作品。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新课程标准》和教材要求,结合学生年龄特点,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 知识目标:了解风铃的结构特征,学会制作和装饰风铃。 技能目标:在运用绳线进行捆、绑、扎等精细活动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耐心细致的学习习惯。 情感目标:在制作过程中,体验创造的乐趣,感受成功的喜悦。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运用捆、绑、扎、剪、贴等方法进行造型设计制作。 难点:把风铃装饰成漂亮的艺术品,以美化居室、美化生活。 4、教学准备:课件、手工制作的风铃、易拉罐、玻璃瓶、钥匙、色纸、彩带、剪刀、胶水等。 5、教学课时:一课时。 二、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落实教学目标,解决本课的重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我运用实物、游戏、演示、音乐演渲染等手段,创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情景,并把儿童带入这种情景,让其在浓烈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智力活动,开发儿童智力潜能。 2、演示法:根据心理学原理,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的描述或图样、图解、符号、记录等的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因此,我采用演示法,把演示与讲解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更直观、清楚地掌握风铃的制作方法。 同时,我还运用引导发现法、观察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多层面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三、说学法 在学法的指导上,我主要是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通过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