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孤独的诗歌与孤独的消解_论柳宗元诗歌的创作_唐建

孤独的诗歌与孤独的消解_论柳宗元诗歌的创作_唐建

孤独的诗歌与孤独的消解_论柳宗元诗歌的创作_唐建
孤独的诗歌与孤独的消解_论柳宗元诗歌的创作_唐建

[收稿日期]2003-11-14

[作者简介]唐建(1952-),男,广西宜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汉语研究。

孤独的诗歌与孤独的消解

)))论柳宗元诗歌的创作

唐 建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人文系,广西柳州545005)

摘 要:孤独是人类的普遍情怀,更是文学家敏感的思想特征,文学家为了表现孤独、消解孤独,于是铸造了他们的文学丰碑。本文从社会动乱、政治失意、思乡怀人三个方面探讨柳宗元在诗歌创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孤独,并力图阐明柳宗元为了消除孤独而运用的意象消解法和禅理消解法,从而揭示柳宗元诗歌的思想内蕴。

关键词:柳宗元诗歌;孤独;消解

中图分类号:I22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084(2004)01-0062-05 孤独是人类普遍的情怀,只不过有的人对此极为敏感,有的人则浑浑噩噩,作家就是对孤独及其带来的痛苦最为敏感的群体,于是,他们也常常通过文学创作来消解自己的孤独,以求得心情的平和。这样,也就铸造了他们的文学丰碑。日本心理学家箱崎总一就认为:/凡有所作为的人,他们的一生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孤独中度过。尤其要做具有独创性的工作和研究,或欲在事业上有所建树的话,就非置身于孤独)))严酷的孤独不

可。0[1]柳宗元之所以成为中唐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就因为他有着深深的孤独,并在诗歌创作中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消解孤独。

社会动乱的孤独 社会动乱给柳宗元带来的孤独忧虑十分深刻。自/安史之乱0后,中唐社会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害极大,这对出生于这个乱世的柳宗元来说,其影响是直接的。田承嗣、梁崇义、李希烈、朱先后造反,他们与朝廷分庭抗礼,并相互厮杀,使战火遍及的关中、河南、河北及淮河流域的广大地区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因此,柳宗元自幼就对社会灾难和危机有着痛切的感受。他在其早期诗作5韦道安6中就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动乱的隐忧。韦

道安文武双全、见义勇为,从强贼手中救下了一位卸任刺史及其两个女儿。后来投身效劳于徐州刺史张建封。岂料/君侯既即世,麾下相欹倾。立孤抗王命,钟鼓四野鸣。0韦道安不愿支持军队的叛乱,也不能阻止叛军的逆节,于是,/举头自引刃0。柳宗元赞叹韦道安守正不阿、引刀自刎的忠烈精神,也抨击了藩镇割据的叛逆行为。他在诗歌末尾明确表达自己的创作意图:/我歌非悼死,所悼时世情0,这/时世情0是什么?就是藩镇割据,社会动乱,人民受难。所谓/悼0,也就是柳宗元孤独情怀的流露。即使在远贬永州之时,柳宗元仍然处于因社会动乱而带来的孤独忧虑之中,请看5夏夜苦热登西楼6: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莫辩亭毒意,仰诉璇与玑。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探汤0语出5论语#季氏6/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0,即为戒惧之意;/炀灶0出自5韩非子#内储上6,此说卫灵公时,弥子瑕侍宠专权,侏儒以梦见灶未见日,喻指卫灵公被弥子瑕蒙蔽。柳宗元在此诗中以/苦热0隐喻当时宦官专权、藩镇叛乱给

第4卷 第1期2004年3月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 RNA L OF LI UZHOU V OCA T ION AL &T ECHN ICAl COL L EGE V ol.3N o.1M ar.2004

人民带来的痛苦,用/探汤0、/炀灶0两个典故暗刺宦官和藩镇的肆虐,并为自己不是姑射子,不能以安静制胜苦热而忧虑。其中/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0,/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0则是诗人忧虑孤独的以外显内的表露。

政治失意的孤独社会动乱使柳宗元忧虑孤独,政治失意的孤独更使他刻骨铭心,也给他带来了一生的厄运。柳宗元勤勤勉勉,立志以/利安元元为务0,所以,积极拥护并亲身参加/永贞革新0,废进奉,罢宫市,遏制宦官权力,实现理想抱负,颇有成效。但是,宦官势大,顺宗内禅,革新失败, /八司马0事件的沉重打击,终于把他置于万劫不复之地。此后,他的孤独之情尤为深重。离开京城,迁谪永州,他/隐忧倦永夜0、/羁心屡逡巡0, (5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6)[2]白天黑夜,每时每刻,贬谪的愁苦总是萦绕心头,以至于有时由孤独陷入孤苦的境地。

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5入黄溪闻猿6诗歌浅白如话,不费训释就能感到诗人的孤苦行状:沿着曲折、漫长的溪水,诗人听到了猿猴悲哀的鸣叫。这不知发自何处的悲鸣,勾起了诗人的凄苦情怀,以至泪水流尽,肝肠寸断。在这里,诗人以/孤臣0自指,即表达了自己不得志、孤无援的悲苦。前人评柳诗/哀而酸楚0[3]、/满纸涕泪0[4]者,指的就是此时此类之诗。

元和十年正月,柳宗元终于奉诏回长安,/今我始北旋,新诏释缧囚0(5界围岩水帘6),既然获释北归,那么就应当/许国无淹留0,尽快回朝廷效力。心中欣喜,脚步加快,在到达汨罗时,风中行船,柳宗元有感而作5汨罗遇风6:

南来不作楚臣悲,重入修门自有期。为报春风汨罗道,莫将波浪枉明时。

当年屈原是君门九重终不得入,结果是冤死汨罗,而此时的柳宗元诏命催征,前途有望。他又产生了生逢圣世之感。就这样,他带着希望和幻想,向阔别十年、日夜思念的长安进发。谁知他二月到达长安,三月再次远贬柳州。这是他万万没有想到的。他又一次走上十年前被贬和一月前回京的旧路,心情十分惨淡。在衡阳与好友刘禹锡分别时,他写下了悲痛不已、孤愤至极的诗篇)))5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6: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刘禹锡与柳宗元的命运几乎相同。永贞元年,两人一起被贬远州司马,十年后,一起奉诏还京,在京城仅呆了一个月,刘禹锡又被贬连州刺史,柳宗元则远贬柳州刺史。所以,首联就以/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0来表达自己心中的苦恼与悲愤。颔联写他们途经伏波将军走过的/故道0,看到风烟景色,依然存在。但是,道旁的古墓已成废墟,翁仲石像已被荒草埋没。既是凭吊古人,也是自吊之词。过去只因/慵疏0不善逢迎而招致世俗非议,今后再也不能以诗文博取一时的名声了,颈联显然含有愤懑之情。尾联说,不想与好友到衡阳河边分别了,现在的千行别泪已足以洗涤冠带。除了沉痛之外,字里行间亦含有孤愤清高之意。

由永州司马到柳州刺史,职位是提升了,但贬所却更加遥远,瘴疠之害也更为严重。/海天愁思正茫茫0(5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6)就是他初到柳州时孤苦情怀的真实写照。所以,刚到柳州他就得了大病。先是患上/奇疮0,险些丧命,后来又得了伤寒。/病来方外事多违0(5浩初上人见贻绝句欲登仙人山因以酬之6)愈后身体更加虚弱,虽然只有四十来岁,但已是/憔悴容0(5柳州寄丈人周韶州6)、/身益老0(5寄韦珩6)、/华发待流年0(5岭南江行6)了。当他看到春意阑珊,榕叶落尽时,更勾起了他贬谪的愁苦:

宦情羁思共凄凄,春半如秋意转迷。山城过雨百花尽,榕叶满庭莺乱啼。

)))5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6 /宦情羁思0就是他孤独情怀的直白叙写。想到宦海浮沉、政治失意,他心中一片凄然。春天刚过一半,就有/意转迷0的悲秋之感:山城过雨,百花凋零;榕叶飘落,黄莺乱啼。环境的凄凉与诗人的孤独融为一体。/海畔尖山似剑,秋来处处割愁肠0(5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6)可谓是春亦悲、秋亦悲,孤独泪空垂。

思乡怀人的孤独社会动乱带来的政治失意使他不得不离乡背井、阔别亲朋,因此,思乡怀友

63

第4卷第1期唐建:孤独的诗歌与孤独的消解)))论柳宗元诗歌的创作

64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3月

第4卷第1期唐建:孤独的诗歌与孤独的消解)))论柳宗元诗歌的创作

65

Solitary Poetry and Solitary Dispels

)Commenting on the poetry creative work of Liu Zong -yuan

TANG Jian

(Dept.of the humane studies,Liu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iuzhou Guangxi 545005,C hina)

Abstract:T he loneliness is the general feelings of mankind.Especially,it is still the idea feature that w riter is susceptible.In order to express and dispel the loneliness,the w riter found the literature monument of himself.The original probeds the loneliness that express from the Liu Zong-yuan .s poetry through the unquiet society,politics of aspira tions,homesick to keep in m ind these three sides,and forces to explain the method utilized of Liu Zong -yuan in order to remove.Finally,promulgating the accumulates inner place from the Liu Zong -yuan .spoetry.

Key words:Liu Zong-yuan .s;solitarily;dispel

66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3月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下面一起来欣赏欣赏柳宗元描写春天的诗句,希望你喜欢。 首春逢耕者 作者:柳宗元 南楚春候早,余寒已滋荣。 土膏释原野,白蛰竞所营。 缀景未及郊,穑人先偶耕。 园林幽鸟啭,渚泽新泉清。 农事诚素务,羁囚阻平生。 故池想芜没,遗亩当榛荆。 慕隐既有系,图功遂无成。 聊从田父言,款曲陈此情。 眷然抚耒耜,回首烟云横。 此诗写的是诗人来到永州第一年即公元806年(元和元年)早春的情景。 一天,诗人独自出游到永州郊外,目睹到一幅在长安做京官时不曾有过的春意盎然的田园图景。原野上清泉涌流,草木萌蘖,鸟语花

香,更有农人春耕正忙。诗人倍感新奇与兴奋,以饱蘸深情的笔,记下了这赏心悦目的幕幕景象;身为“僇人”,羁留异地,触景生情,勾起了诗人对故土的不尽思念,以及对不幸人生的无限感慨。 全诗以第五联过渡,由所见所闻转入写所思所感。诗人看到一派宜人的早春景象后,引发的不是美好的憧憬、宏大的志愿,而是强烈的思念故土之情。正如近藤元粹《柳柳州诗集》卷三所言:“贬谪不平之意片时不能忘于怀,故随处发露,平淡中亦有愤懑,可压也。”由早春生机勃勃的景象,联想到北方旧居已人去楼空,昔日田园因无人料理而杂草丛生,沦为荒地;由此又进一步引发对人生的感慨,感到无可寄托——政治前途既已渺茫,沉闷之情又无以排遣,精神的家园不知安在。惶惶不可终日,诗人对这种无所事事的无聊生活,极度地不适与不满,甚至羡慕起隐士来——尽管他们功名无所成但还有所寄寓。无意间诗人遇到了田间劳作的老汉,于是找到了倾诉的对象,诗人向这位素昧平生的老汉一吐衷肠,一泄为快。于此,也正是辛勤劳作的农民给了他以莫大的慰藉,使他舍不得离开田头,无限眷恋地抚摸着农夫的犁耙,交谈中已不知天色已晚,猛回头,发现炊烟已弥漫天空。 在身为“羁囚”的情况下,农夫已成为柳宗元倾诉的对象,与农夫倾心交谈已成了他精神解脱的最好方式。柳宗元之所以那般热爱永州山水,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对永州人的信赖和感激。 但诗歌尾联,诗人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生活的落寞,思念故乡,但在他眼前的仍是烟云横断。这意境与崔颢的“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柳宗元诗歌鉴赏

柳宗元诗歌鉴赏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唐代:柳宗元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 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 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 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 译文及注释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注释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译文柳州城南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渡口,峒人服饰不同言语不通无法亲近。 回家去的人拿青箬竹叶裹着盐巴,赶集来的人用绿色荷叶包着食品。 用鹅毛装填被褥抵御冬寒,以鸡骨占卜年景祭拜水神。 为判决案件要靠翻译发愁,真想脱掉官府当纹身峒人。 注释

⑴峒:古代对广西、湖南、贵州一带的少数民族的泛称。氓(méng):民,百姓。 ⑵郡城:郡治所在地。这里指柳州。唐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诗:“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 ⑶异服:不合礼制的服饰;奇异的服装。《礼记·王制》:“作淫声、异服、奇技、奇器以疑众,杀。”郑玄注:“异服,若聚鷸冠、琼弁也。”殊音:异音。特殊的乐音或声音。《后汉书·西南夷传论》:“夷歌巴舞殊音异节之技,列倡于外门。” ⑷青箬:箬竹的叶子。箬竹叶大质薄,常用以裹物。宋周密《武林旧事·进茶》:“仲春上旬,福建漕司进第一纲蜡茶……护以黄罗软盝,藉以青箬。” ⑸趁虚:即“趁墟”。赶集。宋钱易《南部新书》辛:“端州已南,三日一市,谓之趁虚。” ⑹御腊:就是御寒的意思。腊,腊月,即阴历十二月,是天气很冷的时候。山罽(jì):山民用毛制作的毡毯一类的织物。这里指用鹅毛缝制的被子。元倪瓒《次韵曹都水》:“萧闱馆里挑灯宿,山罽重敷六尺床。” ⑺鸡骨占年:鸡的骨头。古时或用以占卜。宋苏轼《雷州》诗之一:“呻吟殊未央,更把鸡骨灼。”水神:水域之神;司水之神。《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梦与海神战,如人状。问占梦,博士曰:‘水神不可见,以大鱼蛟龙为候。’” ⑻公庭:公堂,法庭。唐王勃《梓州玄武县福会寺碑》:“怀道

诗歌创作大赛参赛作品

15班诗歌创作大赛参赛作品 1、归乡有感 15班陈曦 岭南六月归乡中, 烟柳苍茫花正红, 绿水青山怜旧梦, 轻舟一去满江风。 2、小村 15班陈曦 袅袅炊烟迷翠峰, 浑浑暮日映山涧; 有情山花同日去, 无知莺鸟相与还; 山樵丹枫暗黛岭, 湖畔闲鹤戏杜鹃; 3、点绛唇 15班靳梦瑶 燕雁无心,倚栏微叹闲凝伫立。余花落处,满眼和烟雨。又是清秋,寂寞酌清酒。思往事。西湖寒碧,悲涕无人叙。

4、解雨花●中秋 15班靳梦瑶 风销桂酒,露浥残香,街市华光溢。夜风回转,流云散,皎皎皓光千里。衣裳淡雅,看嫦娥回眸一把。萧瑟惊,人影参差,半卷珠帘斜。 遥念他乡故友,望千门如昼,嬉笑媚言,酒斟强饮。回廊处,怨语月圆如旧。往昔飞谢。今只见,楼台他地。年久逝,秋意凄清,满地衰花泣。 5、夕阳里 15班张晗子 在炎热到无法思考的时刻吟唱着不解其意的歌谣, 流露出一种一点也不懂的哀伤。 在向远方的云唱着什么呢? 似乎在倾诉着不明方向的思念, 也许是前世那再也回不去的故乡。 在时间的海里迷失的灵魂再也找不到回家的路。 夕阳将歌声染成金色,加温,直到沸腾。 姗姗来迟的孤雁从天外一角飞过, 云幕盖住天空的每一角,转眼又被清风带向远方。 雨滴像抽噎的泪,不曾滑落便收回眼眶。

抚摸街角老屋的每一块砖每一片瓦, 将静静沸腾的时光烙上手心。 有生有死,有去有来。 夕阳里远行的我的影子越拉越长 映上静静立在老屋一角的神龛, 顶礼,但并不膜拜, 暗暗为每一个来到的灵魂日夜祈祷。 诵经中的真言,穿过陋巷,直到我。 经卷打开又复合上, 贝叶文卷隐隐现现,转眼又是千年。 灰色的破袍掩不住佛心,像云翳盖不住夕阳的光影。一句“阿弥陀佛” 便只指人心。 开始在夕阳里默默远行, 留给记忆的角落盛不下一生的流连, 将最后一缕宁静奉上,只求在回忆里流离 打开夕阳里的书页,查询千年万年的光阴。 直到远远的角落里,都绽放着永恒的孤寂。

由《诗艺》的解读谈诗歌创作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b4432990.html, 由《诗艺》的解读谈诗歌创作 作者:高凤姣周丽娜 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3年第08期 摘要:《诗艺》的解读在诗歌创作上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字 句的斟酌以及诗歌创作意图的表达上都阐述了一定的观点,值得后世借鉴。 关键词:《诗艺》诗歌创作解读 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具有永久的审美生命,它以其自身所特有的语言艺术在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文学的最高形式。在古罗马诗人、批评家贺拉斯所著的《诗艺》中就针对诗歌创作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对后世的诗歌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判断准确,追求整体和谐一致 《诗艺》中谈到:“要写作成功,判断力是开端和源泉。”准确的判断力于任何创作形式而言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创作之初我们要进行理性判断,并使创作的内容能够合情合理,只有这样,才能将创作进行下去。首先“在选材的时候,务必选你们力能胜任的题材……假如你选择的事件是在能力范围之内的,自然就会文辞流畅,条理分明。”所以说无论是题材还是内容、形式都应在心中打好基调,只有这样才能沿着心中的创作路线创作出耐人寻味的好作品。以爱情诗为例,舒婷的《致橡树》是我们耳熟能详的一首诗歌,这首诗通过借物抒情的表达形式传达了男女之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爱情传奇,虽言橡树,但贯穿始终的依然是男女情爱,并没有从根本上失去爱情诗的意义。 诗歌创作的整个过程中创作者除了要把握最基本的题材和形式外,还要学会“到生活中到风俗习惯中去寻找模型”。艺术与生活从来不是截然分开的,从生活中找寻创作的灵感并进行创作,作品才能富有魅力,更贴合读者的心境,与读者产生共鸣,从而从根本上获得读者的喜爱。俄国文艺理论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艺术来源于生活”。对于诗人来说,能够有丰富的生活体验并能从中获取各种生活素材,得到生活上的深切领悟都会对诗歌创作产生极大的推动力。我国古代大词人苏轼开豪放一派,对后世产生巨大影响。他的词创作与他丰富曲折的人生阅历是密不可分的:自少精通文墨,中科举,怀民忧,却三次被贬,终不得志。也正是这样的人生经历才让苏轼养成了豁达天成的人生态度,在其词中也更突显了这样的创作风格,终创豪放一派。所以说,生活不仅让我们养成了一种态度,更让这种态度深深地镌刻进了艺术作品中。 《诗艺》中还说到“不论作什么,至少要作到统一、一致。”希望以此来确保艺术的整体性。选定诗歌作为创作题材,自然就要考虑到诗歌区别其他艺术形式的特点,尤其是内容形式上的自成一体,这种表现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也就蕴藏了更大的情感爆发力。一部好的作品,从构思到成文的过程都是一脉相承的,任何部分的缺失都不能完整地表达作品的内容,整体效果

彭斯诗歌风格探讨

彭斯诗歌风格探讨 19世纪的英国诗坛,活跃着两个重要的浪漫主义诗人—彭斯和雪莱。虽然他们诗歌作品所表现的内容、方法各不相同,但他们的诗歌主旨涵蓄着他们对权势、压迫的不满,对幸福生活、美好人生的追求。总体说来,彭斯的诗歌作品侧重于社会、爱情的率真表达,而雪莱的诗歌作品则偏重于对理想信念的抒发。 罗伯特·彭斯生于农民家庭,辛勤从事田间劳动20年,他的家庭经济十分困难,他37岁时,在贫病交迫中离开人世。 罗伯特·彭斯是苏格兰著名的农民诗人。他通过自修,深入地研究了古典文学和民间歌谣。他以诗歌为武器参加民族解放运动。1776年的美国独立革命,使他写作《华盛顿将军生辰烦歌》。1789年法国大革命时期写了《自由树》,寓言诗《两只狗》和《威利神父的祷告》等诗篇,深刻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无耻,教会的专制和教士的伪善:1786年他的第一部诗集《苏格兰》方言诗歌出版,震动苏格兰文坛。从1787年起,他积极从事收集和改编歌谣工作,有370多首古歌曲经过他的创造性的艺术加工而得到广泛传播.如,赞美爱情的《红红的玫瑰》,歌颂友谊的《往昔的时光》等。 罗伯特·彭斯虽然生活困顿,但他始终充满对生活的热爱和饱含着乐观情绪,这充分表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中。我们读他的诗篇,就会感受到他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自由平等的民主思想。他歌颂青年男女纯真的爱情;歌颂自由战士反侵略反奴役的无畏精神,抨击一切伪善的、贪暴的、荒淫的压迫者、权势者和宗教界人士。 罗伯特·彭斯写了大量的爱情诗,其中有热恋、有失恋、有欢乐、有痛苦。对爱情的忠贞是他的重要主题,他的爱情的特点是率直。如叙;.抒情长诗《爱情与自由》:“我曾经是年青姑娘,/多久以前己经记不清,/我喜欢如意的年轻男人,/一直到如今。/我的父亲原是轻骑兵,/难怪我见了大兵就相亲.”从中可以看到十八世纪苏格兰农村男女青年质朴无华的性格和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纯真气质。这些诗毫无雕饰痕迹,近乎天籁。 罗伯特·彭斯的诗作,无论是抒情诗、讽刺诗、诗札和叙事诗,都具有淳厚的民歌风味和浓烈的地方色彩。他的诗作仿佛不是写出来的文字而是流出来的音乐,他的许多诗篇被谱成歌曲至今在各国传唱。《往昔的时光》一诗仿佛成了全世界的“国歌”。 当代的彭斯研究家詹姆士,巴克说:“彭斯是最伟大的天才—贝多芬、莎士比亚:伦勃朗……等一群中的一员。”这不是过誉。当然彭斯的诗歌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种种美德的同时,也宣扬了小生产者知足常乐的保守思想,这是他的诗歌所不足之处。但要知道.任何作家都不能超越他生活的社会环境,我们就能理解他们而不是苛求. 波西·比希·雪莱也同样是英国19世纪上半叶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他出身于贵族家庭,深受卢梭和葛德文的思想影响,1811年因写《无神论的必然性》被牛津大学开除,1813年发表第一部长诗《麦布女王》,抨击封建制度的罪恶和宣传空想社会主义,因而受到英国统治阶级的仇视。1818年他被迫离开英国,定居于意大利。他接连创作了长诗《伊

古代诗歌赏析柳宗元《岭南江行》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②是海边。 山腹雨晴添象述,潭心日暖长蛟涎③。 射工④巧伺游人影,飓母⑤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 ①本诗作于元和十年诗人因谗言被贬赴柳州途中。②黄茆:黄茅草。③蛟涎:蛟龙的口液,这里指水蛭。④射工:射工虫,传说能含沙射入影以杀人。⑤飓母:南方秋夏间,一种象征飓风即将来临前的云气。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描写瘴气弥漫的江水蜿蜒南去隐入云烟,想象遍地黄茅的尽头是大海。 B.诗歌中间两联将所见所感和神话传说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诗歌的内容。 C.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含蓄反映了作者被贬的复杂心情,为尾联抒情蓄势。 D. 本诗将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语言冷峻奇诡,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 16.本诗意蕴深婉,没有直接抒发迁谪之意而迁谪满纸,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苏格拉底说:“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当理想遭遇现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表现。屈原在人生抱负不得施展的时候,却能 ①“,”(司马迁《屈原列传》),自动远离污浊泥水,摆脱污秽环境;陆游在怀才不遇、时不我待之际,却仍旧以诸葛亮来激励自己,②“,”(陆游《书愤》),以典明志,追慕先贤;王安石游览褒禅山时,用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告诫人们只要尽了全力,即使无法达到目的,也无怨无悔。 14.①朱嘉肯定王安石的文章、品行,才杆,而否定他在变法中迫不及待地将财物货利,征战作为国家首要事务以及用人不当造成恶果的做法。 ②梁启超高度赞美王安石,认为他是盖世英杰, ③我赞同朱嘉的观点,客观公正,因为王安石变法多用自己门生,用人不当,导致变法失败。或:我赞同梁启超的观点,王安石心存经国济世之志,不畏人言。勇于变法,是著名的改革家。(每条要点1分,第三条只要意思对,酌情赋分。) 15. D (尾联语言浅显直白,面非冷峻奇诡。) 16. (1)首联写隐人云烟、充满瘴气的江水,极目远眺,想象长满黄茅的大地尽头应该就是大海了。暗指贬滴之地偏僻荒凉。 (2)中间两联用象迹,蛟涎、射工、飓母四种事物,曲折反映出当地的荒凉落后和自己处境的险恶,含蓄表达了诗人贬谪南来充满忧俱的复杂心情。 (3)尾联写虽因谗言被贬忧虑之事很多,但诗人不想虚度光阴,想在被贬谪之后有所建树。(共6分,每点2分。) 17.①自疏深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②出师- - 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③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共6分,每空1分)

诗歌创作比赛要求

“诗润南国”第七届广州市小学师生 儿童诗歌创作大赛方案 为了推动广州市小学生阅读和创作儿童诗歌,推动广大小学教师关注儿童诗歌,研究诗歌教学,现代中小学生报社和广州市小学语文教研会将举办“诗润南国”第七届广州市小学师生儿童诗歌创作大赛。 一、大赛主题: 1.初赛主题:大课堂,更精彩 教室是小课堂,社会是大课堂。我们在小课堂可以学到知识,在大课堂也可以学到知识,甚至学到小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 在大课堂,我们可以感受四季的变化,人情的冷暖,生活的多姿多彩。当我们面对丰富多彩的大课堂,该如何去感受呢?用我们的诗心!用诗心抒写自己的所思所感。诗心是感性的,落花会有意,流水也有情;诗心是空灵的,微笑会变成阳光,风铃会变成风的孩子; 诗心是真诚的,可以崇拜狐狸的智慧,可以抱怨妈妈的误会…… 请师生们拿出你的笔,把大课堂里多彩的、真实的、美妙的感受用诗歌的形式抒写出来。诗歌题目自拟。 诗歌作品必须原创,抄袭可耻。 2.决赛采用现场创作形式。主题另定。 二、参赛对象 广州市1—6年级在校小学生 广州市在职的小学教师 三、参赛办法 本次大赛分初赛和决赛两个阶段。 (一)初赛事项 1、初赛组织和发动由各区县的学校负责。学校组织师生开展诗歌创作并参赛,然后每校评 选出30份学生个人作品(要关注低中年级的学生诗作),5份教师作品,送到大赛组委会。荔湾区初赛由教育局教研室负责组织。 2、学校评选出的参赛作品,按统一格式(见附件),送到广州市越秀区合群一马路65-67 号恒润大厦三楼,并同时把作品发送到邮箱shirunnanguo@https://www.sodocs.net/doc/0b4432990.html,。 3、组委会组织评委评选出400首学生诗作和80首教师诗作参加决赛。 (二)决赛事项 1、12月10日(星期六)进行决赛。(通知另发) 2、决赛设一、二、三等奖。 3、获奖选手将获颁相应获奖证书和奖品。获奖学生的指导老师将获颁

现代诗歌创作技巧

《现代诗歌创作技巧》(转) 现代诗创作观念与技巧之一(续一) 诗的结构寻根谈 诗从语言结构的观点来剖析,是寺中的言。即庙里的语言。换句话说,就是这种语言不是我们通常所用的语言,它是一种有别于我们日常生活惯性思维所表达的语言。也可以说是另一个世界里,用它特有的方式来表达的语言。这另一个世界就是庙。这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同我们日常的语言表达方式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封闭性。只有进入了这个封闭的庙里的人,他们才可以通过使用这种语言来相互交流。所以,过去有句话说:“诗向会人吟。” 诗,这种语言表达方式及其特殊。因为从表相上看,它是依附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语言,但它的实质却是通过我们日常生活语言的一种暗示,这种暗示隐藏在我们日常生活语言里形成一层不对外封闭的特性。于是古人便得出这样的结论:“诗,只能意会,不能言传。” 诗,虽然是个独立的个体。但这个独立个体要将所表达的内质传递给受者,又是通过语言文字来完成的。而语言文字这种传播符号从诞生之日起首先就带着一层大众传媒普及性。而诗恰恰又是小众的,“不能言传”的,这就使诗在形式表达上和传播中形成了内在矛盾。即小众的,有别于大众语言表达传播的诗,却要通过大众传媒语言方式来传递。而且更为严重的是,诗还必须通过语言和文字来表达和生存。 于是,人们惶惑了。但却从惶惑中发现。语言文字作为诗传播过程中的载体,只是诗传播过程中的一种媒介,语言文字本身并不是诗。

而诗是什么呢?诗实际上是生存在语言之中的另一种语言。 从这里,我们看到了诗从它诞生那天起就注定了它的贵族性,注定了它的非普及性,注定了它的封闭性,注定了它是一种为少数人服务的艺术。 诗是庙里的语言,这个庙实际上很多时候就是我们的内心世界,而内心世界相互交流的一种途径就是诗。过去古人们总结出“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就是说诗是我们说出来的“心志。”而这种说出来的“心志”,在阅读过程中已超出了我们过去阅读的经验范围,它不是通过语言的直接传递,而是通过语言之外的暗示,来传递一种依附于语言之外的弦外之音。于是,对于诗的阅读古人便总结出这样一句话:“心有灵犀一点通。” 诗是客观存在的,但诗在形式表达上的难述描性,又的确在很多时候让我们手脚无措。我们说诗是主观到客观,再由客观到主观的一个过程。这样的表述我们可以看到诗在传递过程中的不停转换,实际上也就肯定了诗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产生的弹性、张力、暗示……常常就会因为读者的不同,对所传递表达出来的意旨产生不同的效果,甚至产生歧义。 诗是一种文学贵族的文字游戏,这就是说诗对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都是有条件的。 现代诗创作观念与技巧之一(续二)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浅谈李白诗歌的创作风格 禄宏林 摘要:本文从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创作风格、艺术成就及影响三方面进行了浅述: 一、李白的生平。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也来的天才诗人,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关于他的身世、行踪和家庭,异说纷纭,他的思想性格更是非常独特,旷世少有。李白的思想性格。追求功名、漫游山水和求仙学道,伴随了李白的一生,他的思想抱负、生活情趣和性格气质,在这些方面得到了不同侧面的表现。 二、李白的创作风格可以从他的绝句、乐府、歌行三种体裁来体现。其抒情方式最具鲜明的特点,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的奔涌而出,宛如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 三、在盛唐诗人中,李白是艺术个性最为鲜明的一位,体现在他诗歌创作的各个方面,其艺术成就也是多方面的。 关键词:生平、思想品格、创作风格、意象、影响 正文: 唐朝时期,诗歌成为一代显赫文学,其诗人之多,可谓不胜枚举;其作品之盛,可谓洋洋大观,李白是盛唐时期最为著名的诗人。研究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遭遇有助于我们了解盛唐诗歌创作的基本面貌。而在古诗教学中要使学生对离现实语言较远的诗文产生兴趣,对优美的诗句领悟内涵,首先要做的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及思想品格,从而领会其创作风格,领悟诗的意境和蕴含的美好思想。基于此,我阅读了李白的诗集和一些相关资料,对李白的创作风格和身世际遇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 一、李白的生平及思想品格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李白出身于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使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他的少年时代生长于蜀中。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甚大。道教影响,几乎伴随他的一生。大约18岁左右,他学习纵横术。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我认为,就是因为他青少年时代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使他具有了狂傲飘逸洒脱的气质,使他诗中也具有那种浓烈,奔泻而出的感情和奔放的气势。 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

柳宗元简介_柳宗元的诗作品全集_古诗大全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州”“柳愚溪”,汉族,祖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运城、苪城一带)。唐朝诗人、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与唐朝的韩愈、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柳宗元代表作品: 《江雪》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翻译】 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溪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 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翻译】 很久来为公务所累,幸好被贬谪到南方少数民族地区。闲静无事,与农人的菜圃为邻,有的时候就像个山林中的隐士。早晨耕田,翻锄带着露水的野草,晚上撑船游玩回来,船触到溪石发出声响。独来独往,碰不到其他的人,眼望楚天一片碧绿,放声高歌。 《渔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 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云相逐。 【翻译】 傍晚,渔翁把船停泊在西山下息宿;拂晓,他汲起湘江清水又燃起楚竹。烟消云散旭日初升,不见他的人影;听得一声木橹声响,忽见青山绿水。回身一看,他已驾舟行至天际中流;山岩顶上,只有无心白云相互追逐。 《小石潭记》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柳宗元。其全文古诗如下: 【原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诗歌散文创作大赛策划书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1574 (方案范本系列) 诗歌散文创作大赛策划书 详细版 The Common Structure Of The Specific Plan For Daily Work Includes The Expected Objectives, Implementation Steps, Implementation Measures, Specific Requirements And Other Items.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诗歌散文创作大赛策划书详细版 提示语:本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日常进行工作的具体计划或对某一问题制定规划,常见结构包含预期目标、实施步骤、实施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通过本次诗歌散文大赛提高广大青年朋友的诗文水平,培养诗文兴趣,并挖掘大批文学素养高的青年朋友. 培养广大青年朋友的文学素养. 三.活动主题: 在诗歌散文的海洋里遨游 四.活动时间: xx年11月16日-12月6日 五.活动地点: 初赛: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复赛决赛:华中师范大学

六.主办单位: 共青团湖北省委湖北省学联 七.承办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 八.活动对象: 湖北省各高校学生 九.相关负责人: 总负责人: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院学生会主席团 事宜负责人:院学生会学习部部长梅雪 十.活动主要流程: 1.各部门职责: 宣传部:主要负责包括宣传板、宣传横幅的制作及维护,并将宣传单复印分发到各班,让每位同学了解此次活动的内容及意义等,该部部长具体负责实施,副部长协助工作;

谈郭小川诗歌创作成就

对时代发展的深沉担当 ——谈郭小川诗歌创作成就 作者:燎原《光明日报》( 2014年12月29日 13 版) 1958年12月26日,时任中国作协党组副书记郭小川(左二)和《文艺报》副主编、文学评论家侯金镜(左三)在河北怀来与县领导(右一为怀来县委第一书记王洁波)座谈。 选自《刹那——中国当代文化名人剪影》,张祖道,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9年8月出版今年是郭小川诞辰95周年。在这样的时间节点上谈论他的诗歌,我首先想起一件往事。我自己写作生涯中的第一篇评论文章,就是关于郭小川诗歌的评论。此文刊发于1979年的一家省级文学期刊。对于此前只有“文革”诗歌可读的一代人来说,郭小川的诗歌刷新了我们的阅读史。其诗歌语词构成的丰富性、抒情性,诗人主体人格在作品中的复活,这种主体人格的真诚感,跟时代压力相抗衡的正气与雄辩,都让我过目难忘。而上一代的诗人,对这些诗歌的感受更为深刻。诗人昌耀在他1978年重新“归来”的《致友人》一诗中写道:“请

听小川——/临终一曲《秋歌》,/唱得人——/浩气淋漓,大汗湿……”就影响力而言,这是当代诗歌史上一个再次突起的郭小川时代。 三十多年过去了,在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当代诗歌在思想观念和艺术形态上,都发生了一系列的深刻变化。它在艺术本体化的拓展深度上,几乎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时代。又因为诗歌从时代关注的焦点中淡出而不时受到质疑。假若仔细推究,这种质疑所依据的一个潜在参照系,正是郭小川式诗歌。对此我曾认为,在此前很长的时间内,郭小川式的以“党的文艺战士”为前提的诗人身份,这一身份让他有着“时代代言人”的使命感,再加上屈原式的愤世嫉俗,虽九死其犹未悔的真理代言人形象,“也就是诗人之作为‘时代重器’或‘国家重器’的形象,曾是我们之于诗人概念的最高想象”。 我在这里使用了“时代重器”和“国家重器”的概念,这正是我在今天对诗人郭小川的再认识。而公众对当下诗歌质疑所折射的,则是对这种诗人的深刻记忆和重新想象。然而,由于时代主体场景的变更,价值多元化时代诗人们对诗歌功能的不同认识,诗人社会角色的个人化,以及由此导致的襟怀格局等因素,郭小川式的诗人和诗篇,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绝响。 中外诗歌史表明,每一个时代都有它自己的诗人。但是,并不是每位诗人都能代表他的时代,代表这一时代符合人类文明进程的主体精神,以及其中的丰富与复杂。这样的诗人总是凤毛麟角。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既是诗人与时代相互选择的结果,更是历经时代风云的磨砺,诗人的自我造化。 郭小川的诗歌生涯始于1937年的延安时代,但真正形成了他的主体风格和气象格局则是从1955年开始。由此往后,他写出了《投入火热的斗争》《向困难进军》《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祝酒歌》《西出阳关》,以及长诗《望星空》《将军三部曲》《两都颂》等,直至1975年的《团泊洼的秋天》和《秋歌》,时间跨度约20年。这段时间说长不长,除去

柳宗元的诗全集

柳宗元的诗全集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那么,柳宗的诗作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柳宗元的诗全集,各位小伙伴有了解柳宗元的这些诗?欢迎赏析柳宗元的诗全集。全唐诗卷350_1 奉平淮夷雅表。皇武命丞相度董师集大功也柳宗元皇耆其武,于溵于淮。既巾乃车,环蔡具来。 狡众昏嚚,甚毒于酲。狂奔叫呶,以干大刑。 皇咨于度,惟汝一德。旷诛四纪,其徯汝克。 锡汝斧钺,其往视师。师是蔡人,以宥以釐。 度拜稽首,庙于元龟。既祃既类,于社是宜。 金节煌煌,锡质雕戈。犀甲熊旂,威命是荷。 度拜稽首,出次于东。天子饯之,罍斝是崇。 鼎臑俎胾,五献百笾。凡百卿士,班以周旋。 既涉于浐,乃翼乃前。孰图厥犹,其佐多贤。 宛宛周道,于山于川。远扬迩昭,陟降连连。 我旆我旗,于道于陌。训于群帅,拳勇来格。 公曰徐之,无恃额额。式和尔容,惟义之宅。 进次于郾,彼昏卒狂。裒凶鞠顽,锋猬斧螗, 赤子匍匐,厥父是亢。怒其萌芽,以悖太阳。

王旅浑浑,是佚是怙。既获敌师,若饥得餔. 蔡凶伊窘,悉起来聚。左捣其虚,靡愆厥虑。 载辟载袚,丞相是临。弛其武刑,谕我德心。 其危既安,有长如林。曾是讙譊,化为讴吟。 皇曰来归,汝复相予。爵之成国,胙以夏区。 度拜稽首,天子圣神。度拜稽首,皇祐下人。 淮夷既平,震是朔南。宜庙宜郊,以告德音。 归牛休马,丰稼于野。我武惟皇,永保无疆。 全唐诗卷350_2 奉平淮夷雅表。方城命愬守也卒入蔡得其大丑以平淮右柳宗元 方城临临,王卒峙之。匪徼匪竞,皇有正命。 皇命于愬,往舒余仁。踣彼艰顽,柔惠是驯。 愬拜即命,于皇之训。既砺既攻,以后厥刃。 王师嶷嶷,熊罴是式。衔勇韬力,日思予殛。 寇昏以狂,敢蹈愬疆。士获厥心,大袒高骧。 长戟酋矛,粲其绥章。右翦左屠,聿禽其良。 其良既宥,告以父母。恩柔于肌,卒贡尔有。 维彼攸恃,乃侦乃诱。维彼攸宅,乃发乃守。 其恃爰获,我功我多。阴谍厥图,以究尔讹。 雨雪洋洋,大风来加,于燠其寒,于迩其遐。 汝阴之茫,悬瓠之峨。是震是拔,大歼厥家。 狡虏既縻,输于国都。示之市人,即社行诛。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柳宗元描写柳树的古诗词《种柳戏题》阅读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译文 柳州刺史柳宗元,今日种柳柳江边。 人们当作谈笑的故事,地方掌故又添一件。随着时间流逝,今日也会变为往年。 浓绿的柳阴当会覆盖大地,耸立的树干将要耸入蓝天。 到那时,人们见树也许会引起怀念,惭愧的是我没有什么良好政绩能够流传。 注释 戏:逗趣。戏题:以题诗作为消遣之意。在这里,柳宗元借种柳为题,以轻松的笔调,抒发感情,寄托理想。 柳江:西江支流,流经今柳州市。当时亦称浔水。 故事:过去的事情。推移:指时光的流逝。 昔年:往年,历史。这两句的意思是,今天的种柳会成为将来人们谈笑的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成为一种史迹。

垂阴:指柳树遮阴。当:理应。覆地:遮盖大地。 耸干(sǒnggàn,即怂赣):高耸的树干。会:能够,一定能。 参(cān餐)天:高入云天。 思人树:《史记·燕召公世家》:"召公巡行乡邑,有棠对,决 狱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无失职者。召公卒。而民思召 公之政,怀棠树不敢伐,歌咏之,作《甘棠》之诗。"大意即召公有惠 于民,他死后,人们自觉地爱护他生前亲手所种的甘棠树,还做了诗 篇歌咏他,以表示对他的怀念。后世诗词中,遂用“思人树”作为赞 美官员有惠政的典故。柳宗元在此借用这个典故,是为了表达努力造 福于民的愿望。 惠化:有益于民的德政与教化。 赏析 《种柳戏题》一诗,是柳宗元现存诗歌中别具一格的作品。之所 以说其“别具一格”,是因为柳宗元这位对待写作从来都比较严肃的 诗人,在此诗中,却一改自己平时的风格,紧紧扣住诗题中的“戏”字,将一个严肃的主题,用嬉戏的笔调表现出来。 首先可见到首联两句,先交代了人物、事件和地点,仔细想来, 种柳劳动也含蓄地暗示了其时间自然在春季。其中所提到的柳江,即 西江的支流,流经柳州,此乃地点所在也。另外在语言上,诗歌一开始,柳宗元有意使用似乎有点“绕口”的句式,两句十个字,居然嵌 入了四个“柳”字,既照应了诗题中的“戏题”二字,又使读者感到 极度新颖,极度别致,自不过然地调动起读者阅读的兴趣,使人感到 妙不可言。 而颔联针对上联所写发了一番感慨,先想像自己今天的所作所为 会成为人们谈笑的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许会变成历的一段佳话。这绝不是作者的自夸,实际上,作者心里非常明白,在他所处的时代

“风雨同舟·共克时艰”诗歌、散文、小说创作大赛

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 关于举办第三届“九江杯”文学创作大赛的 通知 2015年钢铁市场寒潮依旧,形势严峻,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司上下更需精诚团结、开拓进取,每一个九江人都应该积极地献计献策、共谋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提振全员士气,展现九江人不屈不挠、不畏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风貌,彰显九江人风雨同舟、共度时艰的勇气和决心,公司特举办第三届“九江杯”文学创作大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参赛要求 1、主题:参赛作品须以“风雨同舟〃共克时艰”为主题展开,可抒发对九江的感恩与热爱,亦可展示九江大家庭的和睦与温馨;可讲述与九江共成长的故事,亦可表达对九江未来发展的期待;可突出九江人团结进取、精益求精的风貌,亦可赞扬九江人务实肯干、勤勉无私的品质。(注:参赛人员也可根据个人理解,结合九江实际,自由发挥。) 2、体裁:参赛作品体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三类,其他体裁亦可参赛,每人仅限一篇作品参赛。 3、字数:字数不限。 4、投稿方式:本次大赛只接受电子版投稿,不接受纸质稿件,所有参赛作品标题字体统一设定为二号宋体,正文字体统一设定为小三号仿宋。参赛者务必在作品征集截止日期前将作品以电子邮件形式发送至jjzhengwen@https://www.sodocs.net/doc/0b4432990.html,,或以OA形式发至行政部企业文化科投稿专用(标明为参赛稿件)。来稿请标明作者姓名、

单位、联系电话及作品类型。 5、参赛作品不得抄袭、不得一稿多用,一经发现,取消本次参赛资格。 6、各分厂至少上交五篇参赛作品,后勤处室至少上交两篇参赛作品。 二、面向范围 迁安市九江线材有限责任公司全体干部职工 三、时间安排 作品征集:2015年3月4日—4月6日 作品评审:2015年4月7日—4月15日 奖品颁发:2015年4月底 优秀作品选集刊印:2015年5月 四、作品评比 1、成立评奖小组,小组成员由有一定文学素养的干部职工组成。 2、评奖程序及标准如下: (1)初审:由行政部企业文化科选出优秀入围稿件; (2)复审:宣传科工作人员对所有入围复审的作品进行不记名(单位)编号,由评选小组集体打分评选出最终获奖作品,并对所有复审作品给予简短评论。 3、评分标准 (1)初审评分标准: 内容切合主题:30分 思想积极健康:30分

浅谈诗词创作

浅谈诗词创作 当今时代,何谓“诗人”?记得有个诗人说:“诗人是商品时代苦苦坚持赠送礼品的人。”说来真有点悲壮!现在他们自费印刷出版诗集,到处送人,还不大有人要。他们苦苦赠送礼品,居然不受欢迎,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现在的诗词不是精品。诗被冷落了,远离了以政治为中心的官场和以经济为中心的市场,诗成了“弱势群体”。 中华诗词是中国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近年来,掀起了学习中华诗词,创作中华诗词的热潮。越来越多的人拿起笔来走进了诗词创作队伍.在职或离职的老同志更是这支诗词队伍中的一支生力军。今天,中华诗词渐渐在走出低谷。报纸上见过许多名人、领导的诗词,赫然冠名“七律”、“满江红”、“沁园春”……除了凑成字数长短排列外,都是一些与七律、满江红、沁园春毫不相关的文字。一些知名度不低的作家,也写旧体诗词,却写得叫人啼笑皆非。仿多创少,有如白开水,寡而无味。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精神在中国大地上无处不在。诗词的创新,历代有识之士都进行过不懈地追求。马凯在《求正容变》一文中讲的好。有两个“千万不能”。一是“不能丢掉传统”,丢掉传统,不讲基本格律,中华诗词就不成其为中华诗词。二是“千万不能没有创新”。没有创新,中华诗词就会丧失活力,就会脱离时代、生活和大众,也会被边缘化。诗歌是智慧之歌,是创新之歌。诗人若不能“流连于万象之际,沉吟于视听之区”,是不可能创作出精美的诗词的。现在我就诗词创作方面,谈点了自己的看法:一谈诗兴 对于诗词,我个人观点是以抒发情感为主。无兴不写诗。有人为写诗而写诗,自找题目,强发感慨,虽费尽九牛之力,亦难免有无病呻吟之嫌。故作诗必须有感而发。无感不作为妙。当然,初学者可例外。 二谈语言 要成为一个诗人,必须要具备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明白易懂的语言不一定是诗的语言,诗的语言必须是有诗味的语言。用当代的新语言来改造传统的陈旧的诗词语言特别是注重吸纳口语、大众语入诗,目前已经成为诗词界共识。时代不同了,社会面貌和人的情操都有所变化。“古道西风瘦马”、“凄凄惨惨戚戚”

莎士比亚诗歌创作风格与历史背景

莎士比亚诗歌创作风格与历史背景 【摘要】 莎士比亚作为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优秀作品。这其中,诗歌的数量就多达数百首,并且在他的戏剧中间,人物的台词也多是诗体的语言。在莎士比亚一生的创作当中,其创作风格发生了明显的改变,而这一改变无疑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莎士比亚个人经历息息相关。因此,本文试图从历史背景和诗人的经历角度,来剖析莎士比亚创作风格的变化。 【关键词】 历史背景、创作风格 【引言】 莎士比亚在所有的文学人物中首屈一指。他的名气并非昙花一现,近四百年来他的作品一直给读者和评论家带来了许多欢乐,很多名言名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一位作家能够达到如此的成就,除了对语言文字精准的把我之外,一定也顺应了当时历史背景的变化,其的作品也一定代表了当时众多人的想法。因此,才能够在几百年过去之后,还能够留给人深刻的印象,人们只要提到当时的那一段历史,就必然要提到他的作品。 从另一方面来看,一位文学家的作品,也一定会受到自身经历和历史的影响,他的思路、灵感肯定也不会凭空而至,而是基于他平日生活的所见所闻。因此,从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的角度去分析一个文学家的作品特点和风格,应该是最正确和直观的方法。 1.早期创作风格的形成 说到莎士比亚的作品风格的形成,就不得不提到欧洲文艺复兴。虽然“文艺复兴”这个词早已为人熟知,早在16世纪就已经被学术界所用了,但是这个词却让人产生了许多误解。文艺复兴并不仅仅是简单的古代希腊和罗马文化的复兴,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文艺。实际上,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宗教的特色。其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肯定人的崇高地位,主张一切以人为本,以此来反对罗马罗马教会所代表的神权的绝对统治。因此,文艺复兴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宗教特色,肯定现世生活,歌颂爱情和个性解放。 人文主义的浪潮席卷了整个欧洲,其中在人文主义文学方面,英国人文主义成为了欧洲人文主义文学的巅峰,身处其中的莎士比亚,自然也会被卷入其中。因此,观察莎士比亚的作品,到处都可以看到人文主义的身影。 同时,在莎士比亚创作的初期时代,英国正处于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时期。这位被普遍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帝王之一的杰出女王,自然有其过人之处。在她当政的45年期间,英国的经济繁荣昌盛,文学璀璨辉煌,军事上一跃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海军强国。国家富强稳定,人民生活自然幸福安稳,这就为莎士比亚安心文学创作提供了充足的条件。同时,伊丽莎白女王还是一位十分宽容的女王。由于受到文艺复兴的影响,在莎士比亚当时的作品中,很多都是以拥护中央王权,谴责封建暴君和歌颂开明君主为基本主题,君主往往是反面角色。伊丽莎白女王深知这一点,但却并不阻挠莎士比亚的创作,反而不顾伦敦地方当局的反对,支持莎士比亚剧院。这充分体现了伊丽莎白女王的过人之处,同时也莎士比亚的自由创作提供了又一个便利的条件。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 本文是关于柳宗元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柳宗元自从被贬到永州之后,精神上受到很大刺激和压抑,他就借描写山水景物,借歌咏隐居在山水之间的渔翁,来寄托自己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抒发自己在政治上失意的郁闷苦恼。于是,他怀着幽愤的心情,写下了这一首令人传颂的名诗。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柳宗元古诗《江雪》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江雪 唐代: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译文 所有的山,飞鸟全都断绝;所有的路,不见人影踪迹。 江上孤舟,渔翁披蓑戴笠;独自垂钓,不怕冰雪侵袭。 注释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人踪:人的脚印。 孤:孤零零。 蓑笠(suō lì):蓑衣和斗笠笠:用竹篾编成的帽子。(“蓑” ,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

独:独自。 赏析 柳宗元笔下的山水诗有个显著的特点,那就是把客观境界写得比较幽僻,而柳宗元的主观的心情则显得比较寂寞,甚至有时不免过于孤独,过于冷清,不带一点人间烟火气。这一首《江雪》正是这样,柳宗元只用了二十个字,就描绘了一幅幽静寒冷的画面:在下着大雪的江面上,一叶小舟,一个老渔翁,独自在寒冷的江心垂钓。柳宗元向读者展示的,是这样一些内容: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其实,这正是柳宗元由于憎恨当时那个一天天在走下坡路的唐代社会而创造出来的一个幻想境界,比起陶渊明《桃花源记》里的人物,恐怕还要显得虚无缥缈,远离尘世。 柳宗元所要具体描写的本极简单,不过是一条小船,一个穿蓑衣戴笠帽的老渔翁,在大雪的江面上钓鱼,如此而已。可是,为了突出主要的描写对象,柳宗元不惜用一半篇幅去描写它的背景,而且使这个背景尽量广大寥廓,几乎到了浩瀚无边的程度。背景越广大,主要的描写对象就越显得突出。一首先,柳宗元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柳宗元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