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我国目前实行的是集中领导分级管理的体制。

改革方向:

1、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

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

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

二、我国高校的管理模式

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规定:国家举办的学校实行中国共产党基层委员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简称“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我国高校目前实行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主要特点:

1、实行党委领导,明确了集体领导和个人负责的关系,它通过实行民主集中制,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个人专断,造成决策失误的情况;

2、校长作为高校最高行政长官,长期以来难以落实的权利一定程度上得到法律保障,权力和责任分离的状况有所改善;

3、实行党政分开,各行其职,有效地克服了多年来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倾向;同时,党在高校的地位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得到相应加强。

(二)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及其职能

学院制:校、院两级管理是一种不同于过去校、系二级行政机构的新的管理模式,其实质是使高校原有的以职能部门为主体的管理模式转变为以二级学院管理为主体的管理模式,即称“学院制”。

我国高校实行学院制管理最早是1929年国民政府颁布的《大学组织法》,规定大学分文、理、法、教育、农、工、商、医八学院,设置了3个以上学院者方称得大学,只办一个或二个学院的,称为独立学院。1952年院系大调整,高校中取消了学院,实行校、系两级管理。后随着高等教育学科高度分化和综合的发展趋势,校、系两级管理模式管理高校难度加大,1980年,教育部发文同意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统计局、国家物价局的意见,中国人民大学设立计划统计学院。(三)我国高校行政管理中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问题:

1、机构膨胀,人员臃肿。

2、部门间缺乏密切配合。

3、缺乏开拓进取精神。

4、行政权利挤占学术权利。

改革方向:

1、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权力结构,适当实行权力重心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责权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2、精简机构,裁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工作效率。

3、强化人事制度改革。

4、高校办社会现状必须改变,特别是后勤社会化的问题。

5、高校去行政化。

考核知识点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与特点

三、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四、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存在问题和改革方向。

考核要求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原则和方法

识记: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的涵义。

掌握:高等教育管理的主要原则和方法。

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分类与特点

掌握: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种类、特点及其代表性国家。

三、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明确: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四、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的特点、存在问题和改革方向。

了解: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的历史沿革。

领会:我国现行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存在的问题和改革方向。

第四章 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四章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第一节高等教育管理概述 一、高等教育管理的含义 管理 教育管理 高等教育管理:高等教育管理是人们根据高等教育目的和发展规律,有意识地调节高等教育系统内外各种关系和资源,以便达到既定目的的过程。高等教育管理可以分为高等教育宏观管理和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两个层面。 二、高等教育管理的原则 管理原则是人们从事管理活动应遵循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要求。 1、方向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多样性原则 5、动态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三、高等教育管理方法 1、经费配制 2、规划 3、评估 4、调节 第二节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一、含义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就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教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 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即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指国家为协调和指导高等学校的办学而在有关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上的各种制度的总和,集中反映了一定的社会系统中高等学校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高等教育微观管理体制:即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指高等学校人、财、物的配置,招生、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组织等事务的责

任权限划分,是高等学校内部管理的各种制度的总和。 二、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模式 中央集权型(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又称分权制,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简称结合型,英国、德国、日本) 三、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划分是相对的) 欧洲模式(以学术权力为主) 美国模式(以行政权力为主) 英国模式(以学术与行政结合为主) 欧洲大陆模式:学校内部,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的管理体制模式,校长权力有限,其工作多为事务性。基层教授的权力很大。该模式优点是体现了教授治校,有利于弘扬高校学术自由的气氛,调动个人的积极性;但组织的过于分散化,必然带来效率问题。 美国模式(国家监督模式)在高校内部,董事会和院校的行政官员的权力比较显赫。校长受董事会委托,全权负责学校内部具体的管理事务。美国大学多采取评议会(又称教授会)制度,体现的是“教授治校”的理念。在美国大学中,已经形成了董事会领导、行政人员和教师合作管理的治理结构。 英国模式:在英国传统大学中,校务委员会是形式上的最高权力机构,但在具体管理上,校外人士组成的理事会是实质性的行政权力部门,由教授组成的评议会全权负责大学的学术管理,校长不过是荣誉性职位,而副校长才是大学的首席行政和学术领袖。在学部和系的层次上,由各方面包括教学和非教学人员组成的学部委员会和系委员会是各自的决策机构,因而其决策过程更为民主。 四、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管理权的分配朝着中央与地方合作的方向发展。 2、高校与政府间权利和义务的划分日益明晰。 3、高等教育管理日益民主。 4、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得到重视。 第三节我国高等学校的管理体制 一、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

IT信息化管理制度

常州市*****有限公司 IT 管 理 制 度

目录 一、总则 (3)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3) 三、相关人员职责 (3) 四、IT设备管理 (4) 五、系统管理 (4) 六、Internet(互联网)使用管理 (6) 七、服务器和客户机使用管理 (6) 八、IT相关设备维护 (7) 九、计算机保密 (8) 十、电脑病毒的防治 (8) 十一、资料备份工作制度 (9) 十二、处罚制度 (9) 十三、附则 (10)

一、总则 为引进现代化计算机工具,推动现代化管理,以创造及巩固企业好的信息化发展的软环境及硬环境,使公司IT管理规范化、程序化、迅速快捷,由IT部制定本管理制度,并负责本管理制度的具体执行。 二、管理原则和体制 2.1公司按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设立机房,各部门配备电脑、打印机等信息化设备。 2.2信息化系统本着一次总体规划、分步建设方式实施。 2.3信息化系统建设应综合考虑成本、费用、效率、效果、先进性适用性,选择最优技术经济方案。 三、相关人员职责 3.1公司IT是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领导者,负责系统的远景规划和决策。 3.2系统管理人员是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主要执行者,负责系统的设备保障、运行监测、及时维护、数据备份以及信息系统规划、计划、方案的起草与落实工作;同时,负责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各工作站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和维护工作。 3.3IT部门负责IT软硬件设备及耗材购买保管,并登记造册。 3.4系统管理人员及各部门经理负责经常性组织指导信息化软硬件使用者岗前培训和不定期的专门培训。 3.5各部门经理负责监督本单位内信息化软硬件的作业情况,回馈公司信息化管理系统的BUG、修改建议及需求。 3.6使用者即为IT软硬件的直接第一责任人,负责IT相关账号、软硬件设备

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汇总

许家湖中学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 1、要规范设备管理,做到实物,帐目分类标签,资产编号统一,每学年由分管领导组织有关人员将帐物核对一次。 2、所有信息化设备应科学分类,做到有序摆放并作好登记编号。 3、所有信息化设备要做到专室专用、专人保管,学校信息化设备只能用于教育教学活动,不得挪作他用。 4、严禁任何人使用信息化设备制造传播非法信息。 5、信息化设备借用,按《信息化设备领用借还制度》执行。 6、信息化设备损坏,按《信息化设备损坏赔偿制度》执行。 7、信息化设备报废,按《信息化设备报废制度》执行。 8、加强信息化设备的安全管理,做好安全消防工作。

许家湖中学办公计算机使用管理制度 1、学校配备的办公用计算机,相关使用人即为管理人。领用前签订责任书,承担相应责任。 2、计算机出现故障,管理人应及时向信息中心报修,由信息中心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检查、维修,出现损坏的,按《信息化设备损坏赔偿制度》处理。 3、未经学校同意,不得擅自改变机器存放地点、不得挪作他用。 4、严禁教师利用计算机做与教育教学无关的事,禁止下载、安装与教育教学无关的软件。 5、严禁教师故意破坏计算机系统,严禁利用计算机及网络散播虚假、色情、暴力、封建迷信等有害信息,严禁利用计算机对他人或单位进行攻击。 6、本校教职工均有权制止校园内一切违规使用计算机的行为。 7、对违反本规定使用计算机的教职工,学校将视情节轻重严肃处理。

许家湖中学班级信息化设备管理制度 1、安装信息化设备的班级,应加强防火防盗等安全意识,机柜和房间钥匙不得随意转借他人使用。 2、放学时待室内人员全部离开后,管理员应仔细检查门窗锁扣情况,检查电子防盗装置工作情况,并切断教室电源才能离开,做到人走门锁。 3、定期检查、定期保养,保持设备卫生状况良好,坚持每天一小扫,一周一次彻底清扫。 4、严禁在设备旁存放易燃易爆、腐蚀性和强磁性物品,不得在工作台放置水杯等一切杂物。 5、管理员在投影机使用完毕后,应等待换气扇停止运转后再关闭电源。 6、管理员负责对设备使用情况的登记,下课后提请上课教师登记,每周将记录交学校信息中心。 7、严禁破坏计算机系统,严禁利用计算机进行与教育教学无关的活动,严禁设备挪作他用。 8、设备出现故障,管理员要及时联系信息中心维修。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 双击自动滚屏作者:庄敏 后勤服务集团庄敏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关键是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后勤管理体制是建立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关键所在。而影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两个重要因素—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中,管理体制又具有决定性作用,没有科学的管理体制,决不可能建立起高效的运行机制。虽然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过了八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体制性的桎梏和深层次矛盾渐凸,目前改革的步伐已减缓,难度进一步增大。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速度有快有慢,有向前走的,也有走回头路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今后,后勤社会化改革如何深化,改革和创新后勤管理体制已成为一个突破点,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已势在必行。 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变革过程和现状 1999年前的高校后勤服务工作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大多是单纯行政管理体制,在这种体制中,高校后勤管理、服务、经营等高度集中。学校对后勤“统、管、包”,后勤对学校“等、靠、要”。后勤职工端着学校“铁饭碗”,吃着学校“大锅饭”,实行以任务和经费承包为主的目标责任管理,其主要表现方式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行政管理。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1999年11月,全国第一次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在上海召开。2001年1月,国务院转发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的通知,文件明确了改革的目的,确定了改革总体目标,规划了实施改革的步骤。几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使全国绝大部分高校告别了旧的后勤管理模式,通过实践、探索、改革和创新,高校后勤服务朝着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和教育需求的新型管理运营模式迈进。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多数院校结合自身实际,选择了适合本校的管理模式,正积极稳步地实现后勤社会化的预期目标。虽然与最初规划设计的模式和进展速度不完全一致,但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却是有目共睹的。一是极大地改善了学生的食、宿条件,深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促进了高校和社会的稳定;二是基本建立了新的后勤管理体制,实现了学校管后勤与办后勤由不分到分的转变,管理职能与经营、服务职能由不分到分的转变;三是社会化手段和企业化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后勤实体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后勤服务质量明显提高;四是市场机制开始在后勤资源配置中发挥主导性作用。 从目前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的模式看,大体上可归纳为小机关,大实体;甲乙方分开型;社会托管;注册资本、具有法人资格等几种类型。 二、后勤管理体制改革中的问题及解析 我校自2001年后勤社会化改革以来,一直沿用甲乙方分开型管理体制,学校按照事企分开、两权分离的原则,成立了后勤管理处和后勤服务总公司。后勤管理处代表学校行使甲方权力,将学校后勤经营、服务职能以契约的方式委托给作为乙方的后勤实体承担,甲方对乙方的经

中国大学的管理体制

大学管理分为宏观管理与微观管理两大部分,前者包括大学外部行政管理,后者包括大学内部行政和学术管理。中国近代大学管理体制以中央集权管理为主导,它经历创立、发展和改革的演变过程。 大学外部管理机构 1905年废科举之前,清政府相继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京师大学堂、学务处作为兼 管或专管全国新式教育的行政机关。之后,中央设立学部,下设专门司具体核办大学堂等各种专门学堂事宜。 1912年1月,南京临时政府改学部为教育部。其下设专门教育司大学科分管大学教育事务。1925年广州国民政府组建教育行政委员会。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仿效法国的大学区制,改教育行政委员会为大学院,作为全国最高学术机关和最高教育行政机关;在地方,不设教育厅,分别成立各大学区,作为大学院的下属机构。1928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 教育部,代替大学院的行政功能,其下设高等教育司;另将中央研究院划出为独立机构,直属于国民政府。 新中国建立以来,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几经变动。1949年11月成立教育部,下设高等教育司,分管大学教育等事宜。1952年11月,从教育部中分设高等教育部。1958年2月至1966年7月,高等教育部与教育部两度分合。1970年7月,成立国务院教科组。1975年1月恢复教育部,内设高教一司、高教二司。1985年6月,撤销教育部,改设国家教育委员会,作为国务院主管教育的综合部门。1998年3月,恢复教育部,下设高等教育司。 此外,中央其他部委及省市兴办的大学,分别由相应部委的管理机构、省市教育厅、高教局管理。 大学内部管理模式 清末,京师大学堂内设分科大学堂,由总监督总管各分科大学事务。分科大学设监督,每科1人,掌管本科的教务、庶务、斋务事宜;其下设提调各1人,分别管理该科功课、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 当前,我国高校现行的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突出、院系办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行政管理效率不高等问题。改革的路径主要有:提升学术委员会的地位,使高校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三者紧密联系,相互协调;校院两级分级管理,相互配合,各履其责;精简管理机构,简化管理程序,建立起立足服务兼顾效益、效率与质量的职业化的行政管理体系。 关键词:高校;管理体制运行;问题;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开始步入了发展的快车道。高校的规模和学科门类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其功能也从只有教学一个方面,扩展至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个方面。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功能的分化,我国高校原有的校系管理模式由于不能适应学校快速发展的需要而逐渐被校院两级管理模式所取代。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大多数高校已经形成了学校、学院两个管理层次,实行校院两级管理。然而,在实际的运行过程中,我国大多数高校所采用的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质疑和不满,一时间,进一步改革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呼声此伏彼起。中国高校现有管理体制在弊端的症结在哪里,如何消除这些体制性弊病,成了广大高等教育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十分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当前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1.学术权力式微,学校管理行政化倾向突出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高校普遍建立起了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苏联模式。我国高等教育历经了“反右”、“文革”等磨难,经历了1977年的恢复高考制度并且在1999年高校大规模扩招后普遍在形式上实行了校院两级管理,但苏联模式中高度集权的特质却一直未改,沿袭至今。我国高校管理体制的基本特征有两点:一是设置了与政府机关相似的管理机构,并实行与政府相似的运行机制;二是在管理中十分强调行政意志的作用。这种高度集权的管理模式在高校的快速扩张过程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管理中忽视高校基本属性的做法造成的负面效应也十分明显。 一是学校的学术权力式微,教职工代表大会和学术委员会在学校治理中的作用微乎其微,专家教授治校、治学没有落到实处。当然,这些不足也都有其法律根据,可以将其视为体制性弊端的范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的相关规定,我国高校领导体制的基本架构是“党委统一领导学校工作,在党委领导下,校长全面负责学校的教学、科研和其他行政管理工作”[1]。虽然《高教法》也规定,高等学校设立学术委员会,审议学科、专业的设置,教学、科学研究计划方案,评定教学、科学研究成果等有关学术事项。但是,学术委员会是在校党委通过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的,自身并没有独立开展工作的权力,更没有最后决断权。 二是学校内部按照行政级别实行层级化管理,各个层级形成上下级的指挥与服从的关系。这种行政权力统管一切事务的权力运行模式在使高校的内部管理过度行政化、甚至官僚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抑制了教学、科研的中心地位的确立。 据统计,我国高校的行政人员占全部人员编制的30%以上,有些甚至超过35%。管理人员数量太多,这本身就是对教学、科研资源的挤占。更何况大量行政人员充斥校内各个部门,难免人浮于事,有些甚至惹是生非,对教学科研产生不良影响。

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XX局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随着大集中系统应用推广、随着我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及计算机装备水平的提高,为加强计算机、网络系统运行的管理工作和税收信息化建设工作,规范计算机应用,保障网络系统和业务数据的稳定、高效、安全运行,提高科技管税水平,促进信息化建设稳步发展。原有《XX市地方税务局计算机系统管理办法》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信息化建设管理需要。结合我局的业务需求和实际情况,根据《计算机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国家税务局总局税务系统电子数据处理管理办法(试行)》、《昆明市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监察暂行办法》、《昆明市地方税务局计算机管理试行办法》、《XX地方税务局信息化安全管理制度》等有关法律法规及管理制度。现将原来《办法》修订为《XX市地方税务局信息化系统管理制度》。 第二条XX市地方税务局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工作,必须按照国家的法律和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分步实施”的原则,在省、市地税局的领导下进行。 第三条信息化系统管理含盖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网络安全管理、业务电子数据管理、设备及耗材管理,等四个方面。 第四条各科室、分局、稽查局(以下统称各部门)。各部门的计算机运用工作应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省、市地方税务局有关规定,在局计算机管理部门授权范围内按照本办法规范运作。 页脚内容1

第五条我局设立计算机管理部门负责全局的计算机系统管理工作,研究制定相关的工作规划、措施,监督、检查计算机系统的使用、运行情况,传达、协调、制定有关技术和应用标准。使用计算机的各部门,负责相关业务应用程序的操作、日常维护及安全保密工作。及时向计算机管理部门报告应用中发现的有关问题。 第六条XX市地税局计算机管理部门内设专职系统维护员职位,负责软件、硬件、数据库和业务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操作员是指经局计算机管理部门授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我局计算机系统相关功能的操作人员。 第七条本办法适用于XX市地税局使用计算机的各部门和全体干部职工(含协管员)。 第二章计算机系统运行管理 第八条根据省、市地方税务局的规定与要求设置计算机管理部门、配备专职系统维护员负责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系统维护、管理工作;各部门指定即兼职计算机管理员员(信息安全员)负责本部门计算机、网络设备、打印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对本部门其他人员计算机应用的辅导。 第九条 XX市地税局专职系统管理人员应履行以下职责: 一、按照省、市地方税务局的要求和本局实际情况,负责对全局信息化建设工作进行总体规划和组织实施。 二、负责起草全局计算机管理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 三、配合省、市地方税务局的总体业务目标,制定技术工作计划并组织实施。 四、协助各部门对单行业务应用软件的维护工作,并为各部门业务应用软件及基础数据资料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五、保障全局计算机软、硬件、网络系统的正常运行。 六、负责监督、检查、协调,并从技术上指导各部门的计算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页脚内容2

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

《中国教育信息化》编辑部:m is@m https://www.sodocs.net/doc/0b4444124.html, 一、北京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状况 2009年6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对地处北京的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网上调研和电话访谈,参与调研和访谈的高校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34所大学,内容主要包括:高校信息化建设状况、建设内容、体制机制等方面。 1.决策机构 (1)组织机构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主要由学校高层行政领导或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决策,占91%,另外9%高校由其他组织进行决策,包括各业务部门等。 (2)决策机构负责人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的负责人为校长或副校长的达到了97%,还有3%的高校决策机构负责人为部门主管。 (3)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 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决策机构的主要职责认识不够统一,特别是认为决策机构对审议信息办等规划部门提出的建设方案负主要职责的仅为29.4%。 2.规划机构 (1)组织机构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由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进行的达到67%,由信息处(办)进行的达到24%,由各业务部门进行规划的高校占6%,另外3%的高校由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进行规划。 (2)规划机构的级别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机构的级别为部处级的达到94%,但结合其组织机构看,规划机构并不统一,有些是信息处(办),有些是信息中心、网络中心或教育技术中心等技术部门。 (3)规划机构的主要职责 调查中认为各高校信息化建设规划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和发展战略,提供给决策者的比例较高,占94.1%,但没有达到100%。另外认为职责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史、前景、战略环境以及相关政策法规研究占到85.3%,认为职责是制定各信息化相关部门的任务、协调各部门实施规划方案占70.6%,认为职责是制定外包、自行开发、运维等办法占20.8%。 3.管理机构 (1)组织机构 各高校信息化管理机构的差别较大,但明显看出技术部门进行管理的比例达到了70%,信息处(办)进行管理的比例为18%,另外12%为其他部门管理,如:由业务部门自己管理。 (2)管理机构的级别 各高校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的级别为部处级的达到94%,另外6%的高校为科室级。 (3)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 各高校对信息化建设管理机构的主要职责认识不统一,特别是认为在有效管理信息化相关部门、协调和保障各部门信息化工作的顺利开展方面负主要职责的为67.7%,在各业务部门信息系统的审批、协调和部署方面的仅为58.8%。 (4)学校是否设置专门的信息主管职位(CIO) 只有29%的学校设置了专门的信息主管职位,而大部分学校没有设置这一职位。 (5)信息化主管职位的级别 目前高校设置的信息化主管职位中,信息主管职位 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探讨 孙强,樊仰月,李欢欢,王楠,赵杏梅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网络与教育技术中心,北京100029) 摘要:本文从高校信息化建设体制机制入手,分析目前高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并提出建议和措施,以此推动高校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高校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9.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8454(2010)01-0010-03 论坛 10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01(高教职教)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银样军

第4期浅议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银样军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4) [摘要]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在建设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 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全局观念和复合型的专业人才,同时也存在资金投入不足和安全风险控制的隐患等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必须加以尽快解决,才能更好地实现高校财务管理的目的,促进高校财务管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为高校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信息安全;信息化人才[中图分类号]G717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5136(2012)04-0065-03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2012-12-08 银样军 (1968-),男,湖南隆回人,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财务处处长、教授、注册会计师。研究方向:财务会计、税收。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 (教财[2007]1号)明确提出:“高等学校应全面推进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和网络化,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统一核算和实时监控,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和会计信息质量。同时,高等学校应建立财务信息基础数据库,支持校内相关管理信息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增强财务信息共享程度。财务信息要为校内师生员工服务,为学校加强内部管理服务,为上级主管部门实施财务监控服务”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高等教育管理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打造高校品牌、提高办学效益的必要条件。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模式进行重组,使高校财务活动与以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网络及通信为主的信息技术进行整合,通过建立高校现代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提供准确、及时以及综合的财务信息资源,支持高校财务管理与决策活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与效果。 一、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实质就是学校管理部门通过信息化手段将财务信息有效集成、综合和优化,运用到财务管理工作中去,实现对学校内部各项资源的共享,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更多更有效的管理数椐,从而为高校财务管理者提供管理辅助和决策支持。因此,高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应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预算管理信息化。包括预算项目及报表的申报编制、预算项目及金额的分解控制、 预算执行进度分析等内容。2、会计核算信息化。包括会计凭证审核、生成、记账、自动对账等内容。 3、经费管理信息化。包括经费指标查询模块即经费指标网上信息发布(经费指标汇总分析、本部门经费分析、往来信息、部门经费支出明细等)。经费使用者在授权范围内,通过有效的财务信息系统积极地了解相关财务信息;各部门实时监控经费的支出动态,做到合理使用。 4、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可以在固定资产网络管理系统查询固定资产新增、 使用和报损情况,固定资产网络管理具有数据共享、信息同步、维护简单、信息核实准确等优点;方便部门与资产处、财务处之间的账、表、物的核对。实现固定资产实时管理,从而保证固定资产“账账、账实”相符。 5、学生收费信息化。学生收费信息化有利于学生本人、家长及时了解、 监督缴费情况;系部、班级也能及时统计、分析管辖范围的缴费情况;学院领导及财务部门也能够根据缴费信息,及时作出决策与分析。 6、后勤财务管理信息化。后勤财务虽独立动作,但为更好开展校园财务的统一工作,可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将后勤财务与学校大财务相连,做到信息共享,有利于财务数据的实时监控、取消财务报表人工传递,提高财务工作办公效率。 7、校园一卡通信息化。校园卡具有校内身份认证和电子消费两类基本功能。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hangsha Social Work College 第19卷第4期2012年12月 Vol.19No.4 Dec .2012

学校后勤管理制度

后勤管理制度 一、后勤工作必须树立为教育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要提倡艰苦奋斗、扎实工作、勤俭办事的精神。并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严格工作规范、坚守岗位、职工要廉洁奉公,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二、加强师生膳食、饮水管理、落实专管人员具体负责,不断改善伙食,比以往有所突破。盈亏额严格控制在上级规定标准以内,严格遵守食品卫生法规。 三、严格遵守财经纪律、财务制度。有计划地使用经费。按上级规定收取费用,不得额外收取其他费用。 四、加强卫生管理,提高卫生意识,划分包洁区,采取定点、定人、定时管理措施,开展经常性的评比检查。 五、提高校舍、校产管理质量,遵守财产保管、购物、维修、领物制度,加强对师生爱护公物的教育,确保各部门保管责任制。定期检查、清理、登记造册。发现问题及时向上级汇报。 六、加强绿化管理。对现有绿化实施划区定人管理,防治、修剪、施肥采取统一管理,做好绿化规划,坚持以绿养绿,逐年添置。 财务管理制度 为了规范学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保证教育事业顺利发展,根据《事业单位财务规则》和国家有关法规,结合学校财务特点,制订本制度。 一、学校的财务活动在校长的领导下,财务人员的具体操作下,接受上级主管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管理、指导、监督。 二、学校实行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预算编制坚持“量入为出、统筹兼顾、保证重点、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编制的预算报经财政部门审核批复后执行。根据财政部门有关预算调整规定,办理调整预算。 三、学校依法取得的收入,必须全数纳入本单位的预算,统一管理,统一核算,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依法组织收入,各项收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使用符合规定的合法票据。

2018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汇编(全)

2018年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一、计算机设备管理制度 1. 计算机的使用部门要保持清洁、安全、良好的计算机设备工作环境,禁止 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中放置易燃、易爆、强腐蚀、强磁性等有害计算机设备安 全的物品。 2. 非本单位技术人员对我单位的设备、系统等进行维修、维护时,必须由本单位相关技术人员现场全程监督。计算机设备送外维修,须经信息中心负责人批准。 3. 严格遵守计算机设备使用、开机、关机等安全操作规程和正确的使用方法。任何人不允许带电插拨计算机外部设备接口,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应及时向公司信息中心报告,不允许私自处理或找非本单位技术人员进行维修及操作。 4、为加强公司计算机及网络的管理,保障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5、禁止上班时间在内部局域网或INTERNET网上聊天、游戏、娱乐、购物、证券、收发非工作邮件、浏览与工作无关的信息,禁止从INTERNET网上下载游戏或与工作无关的软件,工作软件的下载需经IT室系统管理员同意。公司将定期检查每台计算机使用日志,若发现以上情况,将提交公司进行严肃处理。 6、每个部门都应遵守公司的保密制度,严禁在电子邮件中涉及与泄露公司商业信息,若发现,将提交公司进行严肃处理。 7、设计部应对CAD图纸资料进行严格管理,若因客户需求而将其带出公司须经设计部部长和公司领导批准并填写相关记录表格,再由CAD图纸管理员统一出图或拷贝方可。 8、在通过INTERNET收发电子邮件时,为防止外界病毒的侵袭,不打开、点击和阅读来历不明的电子邮件,若接到可疑邮件,请自行删除或与IT室联系解决。 9、不得任意删除、修改与安装计算机的应用软件与系统文件。

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大学信息化建设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要求,为规范学校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维护校园各类信息系统的稳定、可靠和安全,有效发挥信息系统作为公共服务体系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有序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开展,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贯彻“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平台、归口管理”的原则,实行学校、业务主管单位、使用单位分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逐步实现“硬件集群、数据集中、应用集成、安全可靠”的建设目标。 第三条信息化建设是指直接应用于学校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以计算机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为主要手段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系统建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信息基础设施。是指由学校和各电信运营商在校园范围内建设的各类通讯管线、通讯电缆和光缆、通讯基站、弱电机房、网络设备、楼内弱电布线、无线网(WiFi)室外和室内接入设备等。 2. 信息系统建设。包括各类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应用平台、应用软件及中间件等的采购、开发和集成;以及相关信息化硬件设备的采购,包括服务器、存储、网络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设备,但不包括各种教学仪器、实验室设备、文体设备。 第四条信息化建设遵循需求调研、立项申请、可行性论证、项目审批以及变更、验收、投入运行等规范程序。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五条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审议决策机构,负责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与经费预算;审议学校信息化建设、运维管理及信息安全规章制度;审议信息化建设各单位的责任分工、资源分配;对学校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问题和政策性问题进行审议和决策。 第六条网信办作为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下设的办公室(以下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对教育提出的必然要求,是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所在。为了保证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探索新的路子、解决新的问题,我校决定进一步实行内部体制改革。 一、指导思想 以“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为指针,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可持续人才为目的,通过运用正确政策导向、思想教育和物资激励手段,打破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形成干部能上能下、人员能进能出、工资能多能少、充满活力、激励向上的运行机制,进而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提高办学水平和效益。 二、改革的内容 1、实行“四定”、“四制” “四定”:定规模、定编制、定岗位、定工作量主管领导及校长负责,落实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责任。 2、实行岗位责任制,制定好考核原则和考核基本标准,做到有章可循、客观公正,避免感情用事。 3、实行教职工聘任制

在“定岗位”、“定编制”的基础上,实行教职工择优上岗 要制定好“聘任制方案”明确聘任条件、规定聘任双方的责任和义务,采取“自荐”“聘任”的办法层层聘任。做到学科配套,年龄结构合理,形成教育骨干队伍,进而优化教师队伍的结构。 4、实行绩效工资制 在“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的基础上,实行校内绩效工资制。 校内结构工资包括四个部分:基础工资、课时(岗位)工资、职务工资、绩效工资。 实行绩效工资制既要解决干多干少都一样,也要解决干好干坏不一样的问题。要结合教职工的师德水平及工作态度,工作实绩拉开档次,体现多劳多得,优质优酬。 三、措施 “四制”:校长负责制、教职工岗位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教职工绩效工资制。 1、完善校长负责制 校长由上级主管部门任免。校长要明确自已的权利和职责。在工作中充分发挥学校、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监督作用,建立健全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以发挥教职工的民主权利。

信息化管理制度

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 信息化管理制度 公司名称: 批 准 人: 批准依据: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 生效日期: 体系名称:信息化管理 编 码:IT-01 版 本:2013-1 发布范围:普发

目录 1 目的 (1) 2 适用范围 (1) 3 编制依据 (1) 4 主要应对的风险 (1) 5 释义 (2) 6 职责分工 (3) 7 政策与要求 (4) 8 附则 (7)

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1 目的 明确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职能、主要内容、相关的工作流程和基本要求,在信息化管理体系下规范信息化管理的基础工作和基本业务,使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能够适应和支持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 适用范围 公司及所属单位。 3 编制依据 3.1 《2006-2020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2006,中共中央,国务院。 3.2 《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指导意见》,2007,国务院国资委。 3.3 《中央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暂行办法》,2008,国务院国资委。 3.4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IT-01,2011,总公司。 4 主要应对的风险 4.1 信息化规划管理应对的风险 a)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目标不清,不能很好地支持公司的发展战略; b)信息系统缺乏规划或规划不合理,造成信息孤岛或重复建设; c)信息化建设和应用的原则和策略不当,实现目标的不明确; d)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规划的执行和滚动不力,与实际情况脱节; e)信息化过程中的战略风险、流程风险、管理风险。 4.2 信息化投资和计划管理应对的风险 a)盲目投资,不符合低成本战略的要求; b)资源共享不当,造成浪费; c)计划和预算过程不科学、不合理、不严肃。 4.3 公司信息化管理应对的风险 a)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不确定性; b)公司组织架构变化、治理模式多样化对信息化的影响。 4.4 信息化建设管理应对的风险 a)信息化建设管理模式、流程不清晰,项目组织不落实,职责不明确; 工业区开发有限公司第1 页共7 页

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 管理制度是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下面我们来看看学校信息化管理制度,欢迎阅读借鉴。 一、学校的计算机要指定专人管理,负责人要管理好计算机,严格执行管理制度,并负责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和相关软硬件的安装、管理。负责人要服从学校微机网络小组的管理。 二、为了保障文件、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的设置,以保障信息正常交流。 三、教职工和学生要正确使用和操作计算机,以免因操作不当而损坏机器。不会使用者,要向其他会使用的同事和信息技术任课教师请教,不得盲目操作。使用发现故障或损坏,要及时报告给该计算机的负责人,负责人要查明情况,及时处理,不能处理得应报告给学校。 四、学校的计算机是为办公和学习而设,教师可以在网上备课、查阅资料、打印资料等;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严禁访问不健康的网站,禁止玩游戏和观看影碟,发现一次对相关人员处以警告 五、教职工和学生要爱护机器,保持室内清洁,及时擦好电脑桌,清除灰尘。电脑桌禁放化学药品、水瓶、水杯,禁止使用计算机时吃食物。特

别注意防尘。避免阳光直射计算机,如遇强雷雨天气禁止使用计算机。 六、各使用计算机的部门,下班前要关好窗,锁好门,以防被盗。 七、计算机的负责人应及时对重要数据作好备份并作好标识。 八、计算机的负责人应定期用杀毒软件对磁盘作例行检查,并用系统工具硬盘。 九、计算机出现软硬件故障,必须及时向负责人报告,由专人维修,其他人员不得私自动手维修,否则,造成不良后果,按其损失照价赔偿。 十、严禁使用外来磁盘,如一定要使用,必须先杀毒,再使用, 未经学校批准,计算机禁止外借和外来人员使用。 一、电子备课室微机要安排专人管理,并负责微机的日常维护及相关软硬件的安装、管理。 二、为了保障文件、数据的安全性与保密性,不得随意更改计算机系统设置,以保障信息正常交流; 非本校人员严禁操作微机,各教师使用后要做好记载。

高校后勤管理规定1

高校后勤管理规定1 高校后勤管理规定1 学校基本建设管理制度 从总务工作的内容和任务来看,学校的基本建设是第一位的工作,是总务工作管理其他内容的基础,是学校建设的百年大计。 一、基本建设用地的选择,长远的规划,校舍建设的方案,都要以教育方针,学校事业的长远规划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为依据;以有利于教学,有利于生活,有利于健康为原则。 二、教室、实验室和图书馆(室)是校舍的主体建设,首先是教室,是广大师生教与学的场所。必须根据教与学和生理学的要求确定合理优化的教育面积,桌椅布置、采光通风、人员流通和卫生清扫等设施。实验室和图书馆也要达到这些要求。 三、食堂是广大师生的重要生活福利场所,是保证健康的基础条件,是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保证条件。食堂的建设一定要做到坐着用餐,即使是简易的桌椅也可以,这对学生的健康很重要。厨房的设施应注意卫生条件,严格操作制度,尽量减少炊事员笨重的体力劳动。 四、运动场地和固定的运动设施是重要的基本建设,这不仅是体育课所必需的,而且是集体活动、锻炼身体不可少的,必须按照学生的比例和体育的要求进行建设。 五、校园的绿化、修饰是美育的基本建设,也是创造使人舒畅地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的必要条件。必须根据教育得要求进

行设计、规划和建设。 爱护公物规定 一、爱护公共设施,未经领导许可,不得外借。 二、爱护花草树木,不得随便进入绿地和攀枝砍伐。 三、不准在墙上课桌上乱刻乱画。 四、教室、寝室及其附设用品管理责任到人。 五、损坏东西照价赔偿,故意损坏,加重处罚。 财产赔偿制度 一、教育师生养成爱护公物的好习惯。各班要建立爱护公物制度,建立好人好事登记簿二、以班级、处室为单位,专人负责管理。学校定期检查评比,将检查结果公布于众,并作为文明班队、教职工评优条件之一。 三、不得在桌凳上胡写乱画,课桌凳要责任到人,一旦损坏,照价赔偿。 四、一切公共财物若有损坏或丢失,除照价赔偿外,还应根据情节给予批评教育,直至处分。 五、财产保管人、使用人,若因失职保管不善或使用不当,而造成损失,要照价赔偿或酌情罚款。 财产管理制度 学校一切财产一律由总务处分配、管理、掌握使用。建立完整的校产档案,每年度搞一次校产状况报告向学校分管领导汇报。 一、对各处室、教室,以及其他公用房屋使用的财产,一律由学校根据需要逐步配齐。 二、为了明确责任,凡因工作需要配备财产的处室,必须选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研究综述 本文从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概念界定、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政策、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高校内部权力配置、完善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对策以及国外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特点与启示六个方面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研究进行了评析。认为,我国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但各高校应该在借鉴国外一些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经验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实际与发展阶段,明确发展路径与方案,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标签: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研究综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对于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教育还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就高校来说,这种“不适应”主要表现在高校内部管理的改革相对滞后。国家对高教领域的改革经历了由试点到深化的几个阶段,内部管理体制的效果逐步显现,针对改革实践,学者们在改革政策推进、高校内部权力运行与监督机制、现代大学制度的构建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但政府与高校必须相互协调,促进管理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逐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管理制度。 一、高校內部管理体制概念界定 有学者[1]认为,高校管理体制是指各种与高校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系的组织制度体系,可分为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体制,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属于高校管理的微观管理体制。还有学者[2]认为高校内部管理应包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两部分内容,管理体制是指学校的内部组织系统及其构建的原则与功能规定;运作机制指保证高校内部主要工作的目标有效运作的基本程序与手段。也有学者[3]认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主要是核心制度管理,是高校运行的内在基础,包括领导体制、内部人事制度、内部财务管理和分配制度等。学者们主要聚焦于内部微观管理、领导体制、组织机构设置及责权分配、各种相关管理制度等内容。 由上述来看,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指高等教育活动中各种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组织结构、机构设置,涉及高校内部的权力分配、职责分工、运行方式等一系列重要方面,关键的是建立高校内部行政权与学术权协调的运行机制。 二、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政策回顾 我国原先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一种国家集中计划、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分别办学并直接管理的体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体制的变革,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相关管理体制也越来越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颁布了相关政策法规。经过文献研究梳理发现,国家对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推进与探索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公司信息化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信息化建设,规范公司信息化管理,降低公司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信息化硬件、软件、耗材、系统、数据和安全等管理工作,指导公司的网络使用管理和维护工作,规范设备和耗材采购配置引进流程,为公司的信息化系统健全完善和数据安全工作提供切实有效的方案。 第三条公司信息化管理实行统一管理、分项负责、责任到人的管理机制。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于职能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工作,生产技术系统信息化管理参照执行。 第二章管理分工及职责 第五条公司成立信息化管理小组(以下简称信息小组),负责建立健全公司信息化管理体系,组织制定和实施公司信息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审查《信息化工程方案》,审核《信息化设备的配置计划》,监督、检查、指导公司各部门信息化建设、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 第六条信息管理部是公司信息化管理常设机构。负责组织拟定公司信息化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流程,承办公司信息化设备的采购、调配与回收,组织信息化设备的安装、调试及技术支持,负责公司信息化系统建设、运营、维护和信息资源管理工作,统筹公司信息安全管理,组织公司信息化管理的知识培训。 第七条公司各部门分别负责权限内信息化设备设施的日常使用、维护管理和软件系统维护及信息收集、汇总、整理、申报及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第八条公司各使用部门应指定专人负责本部门信息化管理工作。 第三章软硬件管理 第九条公司因工作需添置计算机及其他设备,应先根据项目情况和公司计划管理规定编写《信息化配置需求计划》,计划应详细说明使用目的、使用软件情况、配置计算机及外设数量、设备设施配置标准。提交到办公室审核后,履行公司及中煤龙化公司采购计划审批程序。 第十条需求计划经批准后,公司权限内采购依据公司管理分工和采购规定,硬件设施采购由办公室负责办-理,软件由申请部门会同办公室办-理,所有信息化设备设施的型号、性能数据、厂商、供货商、购买日期等详细数据及软件信息,各使用部门均应以书面的形式提供给办公室备案。 第十一条各使用部门应加强信息化设备设施(含软件)的管理,落实专责制,严禁私自处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