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曾一文

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曾一文

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曾一文
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研究_曾一文

个月,以发生AVF 血栓为终点事件,AVF 累计通畅率是77.4%(65/84)。目前国内外并没有对自体AVF 流量监测的绝对标准值,根据既往研究

[4,5]

显内,

AVF 流量达到500ml /min 时能够满足临床透析需要,当流量小于这个阈值时提示有通路狭窄。故本研究把AVF 流量分为2组:高流量组(Qa ≥500ml /min )和低流量组(Qa <500ml /min )。Kaplan-Meier 单因素分析发现,

6个月内高流量组AVF 累计生存率明显高于低流量组(90.9%vs 65.2%,

Log Rank =6.01,P =0.01)。用cox 比例风险模型分析低流量组发生血栓的风险是高流量组的4.5倍(95%CI :1.19 16.89,P =0.03)。3

讨论

血液透析治疗技术的开展使越来越多的尿毒症患者获得了生存的机会。但终末期肾病患者常合并严重贫血、营养不良、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血压不稳定等,极易造成AVF 的闭塞。血管通路问题是每个透析中心每日都会发生的事件,由于通路流量不足,通路的开放不佳直接导致透析时间延长,最终导致透析不充分增加透析患者的病死率。

透析时的静脉压测定不能很好地反映内瘘狭窄和血栓形成;泵前动脉压力监测由于通路再循环的存在,

动脉压力不能准确反映内瘘流量情况;超声稀释法测定血管通路再循环率和血流量是K /DOQI 指南的推荐方法之一。由于超声在血液中的传播速度取决于血液中的蛋白质浓度,

0.9%氯化钠溶液会稀释血中蛋白浓度,降低超声在血液中的传播速率,通过连接在流量监测管路上的超声传感器检测注入0.9%氯化钠溶液前后超声传播速率的变化,可用公式计算出再循环、通路流量、心输出量等参数。因此定期对血管通路功能进行检测,及时发现AVF 血流量的下降能够更好的对AVF 功能不良做出预测。另外,超声稀释法不仅能测定血流量,同时能检测到血管狭窄,并定量评价血管狭窄程度。

本研究基于华北石油总医院透析中心长期进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运用超声稀释法检测AVF 流量随访AVF 生存情况。首先发现血栓组其AVF 流量较非血栓组明显减低,AVF 流量低于500ml /min ,发生血栓的机会明显增加,AVF 使用时间明显缩短。资料显示,

AVF 流量低的患者AVF 的透析充分性差,反之,透析充分性好,AVF 流量与透析的充分性明显相关。AVF 流量低的患者患者没有检测到再循环的发生,可能与AVF 血管的穿刺部位距离较大有关(>10cm )。

本研究通过超声稀释法检测透析患者AVF 血流量,证实AVF 透析患者AVF 血流量越低,AVF 发生血栓的可能性越大,内瘘使用时间明显缩短,

AVF 血流量高,AVF 发生血栓的可能性小,内瘘使用时间明显延长,与国外的研究结果相同。因此,通过超声稀释法检测透析患者AVF 血流量,对出现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配合对患者急家属的宣教等各项维护措施,可以使内瘘的使用寿命明显延长,为血透患者提供了重要的健康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平,王海燕主编.肾脏病学.第1版.北京卫生出版社,

1996.1458-1463.

2Raymond H ,Himmelfarb J.Hemodialysis access failure :a cell to action.Kidney Int ,1998,54:1029-1040.

3Krivitski NM.Theory and validation of access flow measurement by dilu-tion technique during hemodialysis.Kidney Int ,1995,48:244-250.4

Singh P ,Robbin ML ,Locklart ME ,et al.Clinically immature arteriove-nous hemodialysis fistulas :effect of US on salvage.Radiology ,2008,246:299-305.5

Turmel-Rodrigues LA ,Bourquelot P ,Pengloan J.Hemodialysis arteriove-nous fistula maturity :US evaluation.Radiology ,

2003,227:906-907.(收稿日期:2011-04-15)

doi :10.3969/j.issn.1002-7386.2011.19.023

·论著·

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

临床研究

曾一文

李华富

罗伟聪

作者单位:510507

广州市,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

【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96例,在其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 )治疗前3d 术后7d 采用药物保护肝脏,治

疗组60例采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治疗,

对照组36例采用甘草酸二胺注射液治疗,观察分析2组一般资料、治疗方法、术前术后肝功能情况。结果2组有效率、术后7d 总胆红素(TBI )、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 )、碱性磷酸酶(ALP )、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够减少TACE 对肝脏带来的损害,降低不良反应,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甘草酸二胺;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中图分类号】R 735.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86(2011)19-2929-02

经导管动脉内化疗栓塞术(TACE )为当前临床治疗肝癌

(HCC )最有效和最常用的非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1]。部分患

者治疗后临床症状得到较大的改善,甚至消失,病灶可相对稳

定,患者能够长期的带瘤生存[2]。TACE对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功能有较大的损害,因此如何在围术期给予患者肝功能较好的保护,避免急性肝功能衰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我院近年来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果,对比分析其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6月至2010年9月原发性肝癌行TACE治疗患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31

81岁,平均年龄(48?7)岁。患者经活检确诊35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相关的辅助检查确诊61例。碘油沉积情况良好原发病灶为1 5个,共计112个;病灶大小1.3 6.6cm,平均(3.4?1.8)cm。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对照组36例,2组年龄、性别比、病情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

1.2.1TACE方案:所有患者TACE治疗使用Seldinger技术行股动脉的插管,并行腹腔动脉造影,依据肿瘤的类型及血供情况,尽可能靠近肿瘤的供血动脉治疗。化疗药物包括表阿霉素30 50mg、5-Fu500 8000mg、丝裂霉素20 40mg;栓塞剂包括无水乙醇10ml、40%碘油15ml、明胶海绵颗粒30粒。分2次进行介入治疗,间隔时间视病情间隔l 2个月。

1.2.2肝脏保护方案:2组均在术前3d 术后1周使用药物保护肝脏,治疗组采用异甘草酸镁15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对照组采用甘草酸二胺150mg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ml静脉滴注,1次/d。

1.3疗效判定[3]显效:术后7d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指标恢复至正常;有效:术后7d内ALT指标下降50%以上;好转:术后7d内ALT指标下降25% 50%;无效:术后7d内ALT指标下降25%以下或进一步上升。观察2组总有效率情况(显效率+有效率)、术前、术后7d的肝细胞损害各项指标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珋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术后7d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3.963,P<0.05)。见表1。

表12组临床疗效比较例(%)组别显效有效好转无效总有效率(%)

治疗组(n=60)22(36.7)34(56.7)3(5.0)1(1.7)93.3

对照组(n=36)9(25.0)12(33.3)11(30.6)4(11.1)58.3*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2.2肝功能改善情况2组术前总胆红素(TBI)、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碱性磷酸酶(AL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不良反应治疗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痛24例(40.0%),发热17例(28.3%),恶心、呕吐31例(51.7%);对

表22组术前、术后7d肝功能实验室结果比较珋x?s

组别时间TBI(mmol/L)AST(U/L)ALP(U/L)ALT(U/L)

治疗组(n=60)

术前99?21221?51140?41409?107

术后7d21?425?639?728?6

对照组(n=30)

术前102?22224?45136?51402?118

术后7d34?6*81?9*60?13*92?8*

注:与治疗组比较,*P<0.05

照组术后出现不同程度腹痛19例(52.8%),发热14例(38.9%),恶心、呕吐26例(72.2%)。2组不良反应发生几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TACE为当前临床治疗肝癌最有效和最常用的非切除手术的治疗方法。TACE治疗后临床症状好转或绝大部分肿瘤坏死。但由于化疗药物和其代谢产物均会造成亲电子的产物和超氧化离子的生成,从而致使共价结合发生,脂质出现过氧化,肝细胞膜及线粒体发生损害,加之肝动脉栓塞损害使干细胞缺氧,细胞出现变性,肝功能受到进一步损害[4]。

甘草酸为甘草主要成分之一,其抗纤维化、抗病毒、保肝、抗炎抗肿瘤作用均被大量实验所证实[5]。甘草酸能够抑制肝组织花生四烯酸的代谢产物白细胞三烯酸及前列腺素的生成,并不存在直接灭活ALT的作用。但是由于前三代的甘草酸会带来水钠潴留、低钾血症及高血压等的不良反应,从而限制了其临床上的进一步应用[6]。异甘草酸镁为全新结构的甘草酸四代制剂,具有较好的亲脂性、抗炎活性及肝脏的高靶向性,不良反应较少,起效速度快,降酶速度及程度较3代强,且水钠潴留及高血压等不良反应发生较少,抗炎效果明显,能够有效的保护肝脏细胞、清除肝内的氧自由基,从而促进肝脏细胞再生及修复、对肝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且半衰期较长,对于解除化疗药物的毒性及坏死肿瘤组织等引起的肝功能损害有一定的保护效果。同时异甘草酸镁具有着强糖皮质激素的作用,能较好的调节免疫功能,减少患者不良反应发生几率[7]。

综上所述,本文通过总结分析我院近年来采用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的临床疗效果,对比分析了其对肝功能的保护作用,可以看出异甘草酸镁治疗肝癌动脉栓塞化疗肝损伤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能减少TACE对肝脏带来的损害,降低不良反应,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牧祥,田元祥,姚树坤,等.解酒护肝饮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血清和肝组织ALT、AST的影响.河北中医,2000,22:793-796.

2王佩,吴锡铭.异甘草酸镁对大鼠四氯化碳慢性肝损伤的治疗作用.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4,23:833-836.

3王佩.刘晓昱.异甘草酸镁对D-Gal/FCA诱发小鼠免疫性肝损伤的影响.中国新药杂志,2008,17:1595-1597.

4崔宪珍,刘都户.还原型谷胱甘肽防治化疗药物肝损害126例临床观察.陕西医学杂志,2008,37:931.

5鲍启德,杨兰兰,王利,等.异甘草酸镁对CC14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8,16:1004.

6周晓玲,谢胜,赵正孝,等.异味甘草酸镁结合强肝消脂饮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胰岛素抵抗指数的影响.河北医药,2010,32:1746-1748.

7沈金芳,逢晓云,孙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人体内药动学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5,40:769.

(收稿日期:2011-05-13)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知识与常规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护理知识与常规 一、相关知识 (一)概念: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H)是经皮穿刺股动脉,在X线透视下将导管插至肝固有动脉或其分支注射抗肿瘤药物和栓塞剂,可以持久阻断肿瘤血供,控制肿瘤的生长,使肿瘤坏死缩小。常用的栓塞剂有碘化油和颗粒明胶海绵。 (二)、适应症 (1)原发性或转移性肝癌 (2)肝脏血管性病变。如动脉瘤或动静瘘。 (3)肝外伤出血或肝癌致肝破裂急症行肝动脉栓塞术。 (三)、禁忌症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2)严重黄疸 (3)门静脉主干癌拴或主干被侵犯,当门静脉主干完全阻塞时为绝对禁忌,如海绵状改变仍有部分血流为相对禁忌。 (4)大量腹水 (5)全身广泛转移 (6)肿瘤已超过肝脏4/5。 二、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心理护理:术前了解患者的病情,向其解释介入的方法、效果及注意事项,消除其对介入治疗的紧张心理,以便更好配合治疗。 2、完善检查:术前查肝、肾功及凝血酶原时间。 3、术前一日做碘过敏试验,清洁两侧腹股沟处及会阴部的皮肤,练习床上排便。 4、术前禁食4-6小时。 5、遵医嘱准备术中用药及常规器械。 (二)术后护理 1、术后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加强巡视。 2、体位:嘱患者卧床休息24小时,穿刺侧肢体伸直制动8小时,局部加压包扎。加强生活护理,24小时后拆除绷带,可下床活动。 3、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渗液,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穿刺侧肢体感觉、直觉、皮肤温度是否正常,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对症处理。 4、观察体温变化:术后多数患者体温波动在37.5~38.8℃,可能与肿瘤坏死产生致热原影响中枢散热调节有关,一般不需特殊处理。术后必须密切监测体温的变化,4次/ d,如果体温超过39℃,应报告医生给予处理。 5、腹痛的观察:大部分患者出现不同程度腹痛,通常由于化疗药物刺激肝包膜或腹膜所致。应密切观察腹痛的部位、性质及程度等情况。疼痛严重者,应报告医生适当应用镇痛药物。 6、胃肠道反应的观察:系高浓度化疗药物作用,刺激胃肠道引起的恶心呕吐。术后给予“胃复安加地塞米松、速尿”治疗。嘱患者多饮水,以排泄药物的代谢产物和细菌产生的毒素。有些患者反应强烈出现呕吐,呕吐后应立即给予清水漱口。在饮食方面指导患者少食刺激性食物,能进食者鼓励进食,以清淡易消化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为主,不能进食或反应明显者给予输液支持治疗。 7、观察血象、肝功能的变化:化疗药物5-Fu、丝裂霉素对骨髓有抑制作用,使用后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术后要定期检查血象、肝功能,对白细胞减少明显的患者,适当输血、血浆、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流程及围手术期处理

肝癌介入治疗 一:接会诊单 病人各种资料、评估,是否能做 可以开术前医嘱,完善术前检查:常规肝肾功能出凝血全套输血全套 二:预约手术时间,术前谈话(管床医生),开术前医嘱(手术中用药品),嘱咐来手术时带上病历及影像资料。 三:通知医护技师,开始准备。 四:术前准备事项: 1术前禁食(4-6小时),讲解训练床上大小便。 2术前降压(部分有高血压病史者) 3术前备皮(穿刺点20-30厘米范围) 4术前患者建立静脉留置通道。 5病人来介入科时,由护士或医生陪同,带术中药品、病历、影像资料,家属1-2名。 6部分不能憋尿的患者可上尿袋。 7技师登记、核对,调试好设备,准备好高压注射器,记熟参数。 8护士准备术中必需品(手术包、导管鞘、导丝、微导管、造影导管、三通连接器、各规格注射器及一次性耗材)(超液化碘油、化疗药物-洛铂、顺铂、吡柔比星、5-氟尿 嘧啶、明胶海绵颗粒等)(压迫止血带、纱布块或弹力绷带) 五:手术 1建立静脉通道,连接心电监护 2消毒、舖巾、开包 3肝素盐水、地米、利多卡因 4局麻、穿刺、插管、造影、超选、超选择、药物灌注治疗 5术中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及时干预 6术毕按压10-15分钟,加压上弹力绑带,或上压迫止血带 7转运、交接,与交接医护人员共同检查患者敷料,摸足背动脉搏动、观察有无远端缺 征象。 8嘱咐病房护士及管床医生,30-60观察敷料有无渗漏出血,足背动脉血供,调整松紧, 穿刺点附近有无血肿、青紫 六:术后 1穿刺点局部加压止血6-8小时,每小时松一圈,术侧下肢伸直制动12小时,卧床休 息24小时。适当可以侧躺,术侧腿不可弯曲。 2准备便器,床上大小便,多喝水。 七:并发症处理 1穿刺点出血:重新加压包扎即可。 2胃肠道不适的护理:清淡饮食,严重呕吐及化疗反应者可以给予止吐药物及补充电解质。 3术后发热:多喝水,保持衣物干燥 4腹痛:对症给予镇痛类药物 5肝功能差者,术后护肝治疗 6骨髓抑制的护理:给予营养及临床针对性支持 7尿潴留:训练排尿,必要时上尿管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常规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常规 1.0 简介 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是采取股动脉插管,导管向上走行经腹腔动脉。至肝周有动脉。将化疗药物注入到病灶的一种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大、恢复快等特点,是目前非手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措施之一。 2.0 适应症 2.1 不能外科手术切除或对化疗、放疗无效的原发性肝癌或肝转移癌。 2.2 肿瘤巨大难以手术,经动脉栓塞化疗后,使之缩小,再进行肿瘤的二步手术。 2.3 肝脏肿瘤破裂出血。 3.0 禁忌症 3.1 难以纠正的凝血功能障碍,出血倾向,败血症。 3.2 中、重度肝功能障碍互或肝昏迷前龛。 3.3 严重心肺疾患,肝功能障碍。 4.0 术前护理重点 4.1 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项手术具有安全性高、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及简要的手术过程,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不知病情的患者应注意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 4.2 完善各项检查:三大常规检查,出、凝血时间测定,肝肾功能,心电图,CT,B超等。 4.3 常规备皮:范围在右侧腹股沟区上至脐,下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部,并清洗备皮区,预防术后并发感染。 4.4 做碘过敏试验、抗生素过敏试验,训练短时间屏气方法,术前禁食水6~8小时。 4.5 加强全身营养、增强抵抗力。

5.0 术后护理重点 5.1 测血压、脉搏每30分钟1次,共测2小时,血压平稳无异常可改为每2~4小时1次,连测24小时。 5.2 绝对卧床休息24小时,大小便均不能下地。 5.3 手术侧下肢制动,保持伸直位6小时,伤口用沙袋压迫6小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出血、血肿。 5.4 观察手术肢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有无减弱或消失:肢体皮肤颜色、皮温有无改变:观察24小时,如有异常立即通知医生。 5.5 注意尿量变化由于造影剂、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毒性作用,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鼓里患者多饮水,并及时补液、应用利尿剂,促进毒物的排出。 5.6 心理护理术后有不适症状如发热、腹痛、恶心、呕吐等属正常现象。应做好解释工作,消除其顾虑。 5.7 饮食指导术后一般禁食6~8小时,如无不适可进少量水及半流食。鼓励患者多进食、少食多餐,以增强抵抗力,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丰富维生素清淡饮食。 5.8 并发症观察及护理 5.8.1 发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在37.5~39o C之间,因机体吸收坏死的肿瘤组织引起,不需特殊处理,嘱多饮水。体温较高者给予物理降温,肌注“柴胡”、“安痛定”等退热治疗。 5.8.2 腹痛多数患者均可发生不同程度的腹痛,一般不做特殊处理。耐受性差者可根据医嘱肌注“强痛定、杜冷丁”等药物。 5.8.3 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等,遵医嘱进行止吐治疗。呕吐严重者要注意及时补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并观察呕吐物的性质、量和颜色。 5.8.4 肝肾综合征注意观察患者意识、行为有无改变,尿量情况,同时注意有无腰痛、血尿、无尿等症状,及时留取标本。定期复查肝肾功能。 6.0 健康指导 6.1 注意休息,劳逸结合,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6.2多食高营养及丰富维生素饮食,多食水果、蔬菜。 6.3 定期复查肝肾功能、CT,遵医嘱按时服药。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

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3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3.肝功能分级(Child-Pugh)A或B级。 4.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四)标准住院日。 5-7日。 (五)住院期间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潜血;

化疗药物肝损伤

化疗药物引起得肝损伤 肝脏就是药物体内代谢得主要场所,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止痛药、造影剂以及控制感染而使用得抗生素等,均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得影响,严重得可以致死。本文主要阐述化疗药物引起得肝损伤。 一、药物与肝脏 药物尤其就是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酶得作用,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得水溶性化合物,然后再从胆汁或尿排出体外。有得药物则不被转换成极性化合物,在肝脏中直接裂解或灭活。 药物得代谢大部分就是由肝细胞中得内质网完成得,已知主要有两个酶系统对药物代谢起反应。其解毒机理如下:①氧化解毒作用,系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参与脂溶性药物得羟化过程。这些氧化过程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60来进行;②结合解毒作用,系药物代谢酶参与得结合反应。含有羟基、羧基、氨基或硫氢基得脂溶性化合物,其氢原子被大分子得水溶性部分替换而消除药理活性,并使其具有更大得水溶性,从而利于排泄。此外,在肝脏得种种酶系得参与下,药物还可能与硫酸、各种氨基酸结合解毒或乙酰化与甲基化而解毒;③氧化与结合解毒。有些药物需经氧化及结合两种反应方能解毒。 二、损肝药物及发病机理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伤,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就是药物对肝脏得损伤,即本质性肝中毒,二就是患者特异体质。 本质性肝中毒系药物对大多数人均有肝毒性作用,就是能预测得中毒。这类肝损伤又可分为直接肝损伤与间接肝损伤两型。直接肝损伤得药物属原浆毒,不仅致肝损伤,还可造成胃肠道、肾、肺、胰、脑、心脏等多脏器损伤。肝脏损伤就是全面得,可呈小叶或区域性坏死,伴有脂肪变性等。用药后发病率高,肝损伤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潜伏期短。对肝脏有直接毒性得化疗药物有:氨甲喋呤、硫唑瞟呤、环磷酰胺、5一氟尿嘧啶、苯丁酸氮芥、甘露醇氮芥、卡氮芥、氮芥、亚硝脲类、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米托蒽醌、放线菌素D、光神霉素、丝裂霉素等。间接肝损伤得药物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得某些环节,如抑制酶得活性或某一分泌过程等。肝脏病变得变异大,可类似肝炎样病变、胆汁淤积或混合性病变。用药后经数时至数日出现肝细胞坏死、变性。发病率高,其损伤与用药剂量有关。间接肝细胞损伤型又可分为细胞毒型与淤胆型。细胞毒型主要就是选择性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得某一环节,而影响蛋白合成,引起肝脂肪变性。淤胆型主要就是干扰胆红素向胆小管排泌或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简介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简介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目前常用的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方法,与手术切除相比创伤小,恢复快,对小肝癌与手术切除有相当的疗效果,适用于不能手术的中晚期患者或年老体弱不能耐受手术的患者。操作方法是从股动脉穿刺插管、直到肝叶或肝段动脉注射化疗药物,然后插入肿瘤动脉注入超液化碘油和明胶海绵等栓塞剂,堵塞肿瘤供血动脉使肿瘤缺血坏死。TACE发展非常迅速,已成为不能手术切除肝癌的首选治疗方法,只有完全门静脉癌拴阻塞和严重肝硬化门静脉高是其禁忌症,其余大多数患者都可进行TACE治疗。 经皮无水酒精注射无水酒精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可使肿瘤细胞变性坏死,在20世纪80年代已开始普遍应用无水酒精注射治疗肝癌,其治疗效果基本肯定。方法一般是在B超引导下经皮经肝穿刺至肿瘤中心,注射无水酒精,常用剂量2—3ml/cm。适用直径小于5cm的肝癌,因肿瘤部位特殊、或严重肝硬化、或伴其他脏器功能损害不宜手术切除和切除后复发者。但有中、大量腹水,重度黄疸,凝血功能障碍,病变广泛,结节超过5个,或接近肝包膜,有肝内或远处转移,全身功能差及酒精过敏者,不宜应用。 射频消融术射频就是利用中高频电磁波产生的热效应,使细胞内的蛋白质等生命物质变性,脂质溶解细胞膜破坏,引起肿瘤凝固坏死,对手术中发现不能切除的病灶可同时应用射频治疗。近年来在B超引导下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开始进入临床,取得与无水酒精注射相似效果,受到国内外肝癌专家关注。 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HIFU),HIFU以超声波为治疗源,利用超声波的可视性,软组织穿透性和可聚焦性等物理学特殊,将体外低能量超声波聚焦在肝内肿瘤处,产生高能效应,使焦点区内肿瘤组织破坏,而焦点区外组织部损伤,从而安全有效的破坏肿瘤组织。 除以上常用方法外,尚有冷冻治疗、激光治疗、放射介入治疗、基因治疗等均已在临床应用,但目前原发性肝癌上缺乏“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所应用的各种方法多是姑息性治疗,无论手术切除或非手术方法各有优缺点,它们之间有互补作用。因此,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进展,除积极开发新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联合多种治疗方法的综合治疗。综合治疗决不是各种治疗方法简单的叠加,而是根据疾病特点,患者身体状况及家庭经济条件,制定合理的治疗计划,应用两种以上方法联合或序贯治疗。近几年逐渐发展了以TACE为轴心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多种综合治疗模式,如TACE+手术切除、TACE+无水酒精注射、TACE+射频消融术、TACE+放射治疗、TACE+基因治疗、TACE+肝移植等。目前国内多家医院在协作完成肝癌综合介入治疗的规范化方案,届时将有力推动我国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工作的开发展,对临床工作起很好的指导作用,目前研究发现原发性肝癌的病理类型、门静脉有无癌拴、有无淋巴结或远处器官转移肝功能情况,患者的整体情况,综合介入治疗对象的选择等都是影响肝癌远期疗效主要因素。患者只有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

现代医药卫生2012年1月30日第28卷第2期J Mod Med Health,January30,2012,Vol.28,No.2 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肝癌的护理体会 李艳(江苏武警总队医院传染科,江苏扬州225003) 【摘要】目的总结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a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治疗肝癌的护理措施。方法对行TACE治疗的肝癌患者认真的观察,并对常见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制订护理方案。结果患者预期恢复。结论TACE的护理十分重要,实施相应的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灌注栓塞术;术后护理 文章编号:1009-5519(2012)02-0275-02中图法分类号:R473.73文献标识码:B 肝癌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该病起病隐匿,早期常无任何临床症状,通常体检或至症状明显才发现,大多数已到晚期,失去了手术治疗机会,肝癌的治疗国际上主张采用综合性方案。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ranshepatica arterial chemo embolization,TACE)是不能手术切除或不愿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1],但在治疗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各种类型的并发症,了解其发生的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有着实际意义。我科自2010年9月至2011年9月对48例临床或病理诊断为原发性肝癌的患者进行TACE,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48例,男38例,女10例,年龄30~80岁,平均55岁。原发性肝癌30例,转移性肝癌18例。其中原发性局限在某一肝段内的小肝癌12例。42例患者术后随访3个月。患者疼痛等临床症状缓解40例,经CT或超声证实,28例患者的肿瘤缩小1/3以上,甲胎蛋白转阴20例;术后出现不良反应41例,主要症状包括发热、恶心、呕吐和肝肾功能损害,对症治疗后康复出院。 2护理 2.1术前护理 2.1.1心理护理大多数患者对栓塞治疗比较陌生,缺乏认识,术前存在紧张、焦虑及恐惧心理。因此,要向患者详细介绍栓塞治疗的必要性、操作方法以及术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配合手术等。向家属讲清利弊,说明手术的作用和必要性以及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风险,取得家属的理解。家属需签知情同意书。因此,应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对一心理疏导和健康指导,使其在面对现实的基础上,增加治疗信心,克服不良情绪,正确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转归,充满生活信心,从而积极地配合治疗,保证治疗效果。 2.1.2患者准备(1)术前详细采集病史,进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2)术前做好各项检查:如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血尿常规、腹部B超、出凝血时间、甲胎球蛋白等。(3)做好局麻药物,造影剂及抗生素过敏试验。对于高度紧张患者术前30min给予肌内注射地西泮针。(4)双侧腹股沟及会阴部备皮,术前禁食禁水4h。(5)向患者说明手术特点,取得患者配合,并请其家属签署手术志愿书。(6)根据医嘱准备好药品,常用的介入治疗药物有碘化油、5-氟尿嘧啶、利多卡因、地塞米松等。 2.2术后护理 2.2.1恶心、呕吐护理胃肠道黏膜上皮细胞繁殖旺盛,故对化疗药物极为敏感,常引起严重的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顽固性呕吐、腹痛、腹泻,继而造成消化道黏膜的损害[2]。呕吐多在术后4~8h发生,24h后逐渐减轻,少数患者可持续2d。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嘱患者深呼吸,呕吐时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引起呛咳或窒息,呕吐严重者需禁食,遵医嘱给予止吐药物减轻恶心、呕吐症状。根据患者情况,一般术后2h可给予流质饮食,注意少量多餐,鼓励患者多饮水,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肾脏的损害[3]。还应注意观察呕吐物的颜色、量、次数等并做好记录,注意有无呕血、黑便,及时发现出血现象,争取早期处理。本组患者均未发生上消化道出血。 2.2.2发热护理发热主要是由于化疗药物或栓塞剂注入肿瘤组织,使组织缺血坏死,机体吸收坏死组织所致。本组有3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发热,均在术后2d体温开始上升,一般38℃左右,持续3~5d,行栓塞者达39℃,持续约1周。对于术后发热的患者,应先向其患者及其家属解释发热的原因和处理措施,使其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体温38℃左右患者,一般不采用药物降温,嘱其卧床休息,多饮水,一般3~5d体温可恢复正常。对高热患者每2~4h测量体温1次。遵医嘱给予解热镇痛药,年老体弱和伴有溃疡病史患者,应慎用解热镇痛药,尽量采用物理降温如冰敷、酒精擦浴等。降温后出汗较多的患者,应及时更换衣服和被单,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变化,避免虚脱和受凉,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2.3腹痛护理肝区疼痛是由于TACE后肝脏水肿,肝被膜张力增大所致。肝动脉栓塞后导致肝脏缺血、水肿及肿瘤坏死或因胆囊、胰腺动脉栓塞引起胆囊梗死和急性缺血性胰腺炎。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疼痛的部位及程度。可采用非药物性缓解疼痛的方法如放松技术、音乐疗法、分散注意力等。对疼痛较重不能耐受者,可遵医嘱给予止痛药物,并注意观察止痛效果。耐心向患者和家属做好解释工作。随着病情恢复,症状亦逐渐减轻消失。 2.2.4穿刺部位护理术后应正确止血,减少搬动幅度,伤口用宽胶布加压包扎(1kg沙袋加压6h)。告知患者或家属取平卧位,穿刺肢体取伸直位,禁止屈曲。及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肿胀及渗血,交代患者感觉穿刺处有发热等异常感觉时,及时告之。本组有2例患者在护士巡视病房时发现,及时压迫止血,未发生严重后果。 2.2.5血栓形成护理观察患者有无下肢疼痛、麻木、肢体变冷、肤色苍白,一旦发生应警惕血栓倾向,检查穿刺侧肢体皮肤的颜色、温度、感觉、足趾运动及足背动脉搏动并与对侧对比。每2h测患者的足背动脉搏动是否良好。如发现异常,即应抬高患肢并给予热敷。嘱患者卧床休息,下肢抬高,局部保暖,热水袋热敷。按医嘱给予解痉及扩张血管药物,禁忌按摩,以防栓子脱落。 2.2.6对肝脏的监护TACE后1周内多数患者肝功能检查ALT、AST、ALP、血清胆红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肝细胞缺血、缺氧及化疗药物毒性作用,导致肝细胞损伤,从而引起肝功能异常。护士 ·275·

化疗药物肝损伤

肝脏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止痛药、造影剂以及控制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等,均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可以致死。本文主要阐述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一、药物与肝脏 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酶的作用,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然后再从胆汁或尿排出体外。有的药物则不被转换成极性化合物,在肝脏中直接裂解或灭活。 药物的代谢大部分是由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完成的,已知主要有两个酶系统对药物代谢起反应。其解毒机理如下:①氧化解毒作用,系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参与脂溶性药物的羟化过程。这些氧化过程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60来进行;②结合解毒作用,系药物代谢酶参与的结合反应。含有羟基、羧基、氨基或硫氢基的脂溶性化合物,其氢原子被大分子的水溶性部分替换而消除药理活性,并使其具有更大的水溶性,从而利于排泄。此外,在肝脏的种种酶系的参与下,药物还可能与硫酸、各种氨基酸结合解毒或乙酰化和甲基化而解毒; ③氧化和结合解毒。有些药物需经氧化及结合两种反应方能解毒。 二、损肝药物及发病机理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伤,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即本质性肝中毒,二是患者特异体质。 本质性肝中毒系药物对大多数人均有肝毒性作用,是能预测的中毒。这类肝损伤又可分为直接肝损伤和间接肝损伤两型。直接肝损伤的药物属原浆毒,不仅致肝损伤,还可造成胃肠道、肾、肺、胰、脑、心脏等多脏器损伤。肝脏损伤是全面的,可呈小叶或区域性坏死,伴有脂肪变性等。用药后发病率高,肝损伤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潜伏期短。对肝脏有直接毒性的化疗药物有:氨甲喋呤、硫唑瞟呤、环磷酰胺、5一氟尿嘧啶、苯丁酸氮芥、甘露醇氮芥、卡氮芥、氮芥、亚硝脲类、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米托蒽醌、放线菌素D、光神霉素、丝裂霉素等。间接肝损伤的药物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的某些环节,如抑制酶的活性或某一分泌过程等。肝脏病变的变异大,可类似肝炎样病变、胆汁淤积或混合性病变。用药后经数时至数日出现肝细胞坏死、变性。发病率高,其损伤与用药剂量有关。间接肝细胞损伤型又可分为细胞毒型和淤胆型。细胞毒型主要是选择性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的某一环

化疗药物肝损伤

精品文档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肝脏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止痛药、造 严重的可以致死。均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影剂以及控制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等,本文主要阐述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一、药物与肝脏 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酶的作用,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 极性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然后再从胆汁或尿排出体外。有的药物则不被转换成极性化合物,在肝脏中直接裂解或灭活。已知主要有两个酶系统对药药物的代谢大部分是由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完成的, 系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参与脂溶性药物①氧化解毒作用,物代谢起反应。其解毒机理如下:来进行;②结合解毒作用,系药物代谢的羟化过程。这些氧化过程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60其氢原子被大分子的含有羟基、羧基、氨基或硫氢基的脂溶性化合物,酶参与的结合反应。从而利于排泄。此外,在肝脏水溶性部分替换而消除药理活性,并使其具有更大的水溶性,的种种酶系的参与下,药物还可能与硫酸、各种氨基酸结合解毒或乙酰化和甲基化而解毒;③氧化和结合解毒。有些药物需经氧化及结合两种反应方能解毒。二、损肝药物及发病机理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伤,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即本 质性肝中毒,二是患者特异体质。这类肝损本质性肝中毒系药物对大多数人均有肝毒性作用,是能预测的中毒。 还直接肝损伤的药物属原浆毒,不仅致肝损伤,伤又可分为直接肝损伤和间接肝损伤两型。可造成胃肠道、肾、肺、胰、脑、心脏等多脏器损伤。肝脏损伤是全面的,可呈小叶或区域性坏死,伴有脂肪变性等。用药后发病率高,肝损伤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潜伏期短。对肝苯丁酸氮芥、一氟尿嘧啶、硫唑瞟呤、环磷酰胺、5氨甲喋呤、脏有直接毒性的化疗药物有:甘露醇氮芥、卡氮芥、氮芥、亚硝脲类、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米托蒽醌、放线菌素、光神霉素、丝裂霉素等。间接肝损伤的药物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的某些环节,如抑制酶D胆汁淤积或混合性病变。肝脏病变的变异大,可类似肝炎样病变、的活性或某一分泌过程等。间接肝细其损伤与用药剂量有关。用药后经数时至数日出现肝细胞坏死、变性。发病率高,细胞毒型主要是选择性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的某一环胞损伤型又可分为细胞毒型和淤胆型。淤胆型主要是干扰胆红素向胆小管排泌或肝摄取胆而影响蛋白合成,节,引起肝脂肪变性。. 精品文档一巯基嘌呤、红素,黄疸可呈阻塞性也可为肝细胞性。对肝脏有间接毒性的化疗药物有:6 博莱霉素、阿霉素、阿克拉霉素、乙亚胺、己烯雌酚等。与特异体质相关的肝脏损伤,仅发生于对药物特别敏感的患者,其发病率低, 抗肿瘤药物性肝损伤以本质性损伤与用药量无关,故又称为不可预测性肝损伤。潜伏期长,与特异体质有关的药物主要有白消安肝中毒最为常见,因特异体质所致的肝损伤较为少见。和甲基睾丸酮等。顺铂、卡铂对肝脏毒性的机理尚未确定。 化疗多为联合用药,所以其肝损伤也多为数种药物综合毒性的结果。 三、临床表现 抗肿瘤药物引起的肝损伤在出现临床症状前多数有潜伏期,时间视药物的种 类、剂量、个体差异及健康状况、肝脏代谢能力、有无过敏体质等因素而定。有的与给药途径有关,一般来讲静脉给药较口服给药的潜伏期短。临床表现差异很大,绝大多数患者没有自觉不适,但轻重不等的化验室酶学异 以肝细胞损伤为主时,如果出现临床症状,可因肝损伤的类型和程度不同而异。常相当多见。表现类似病毒性肝炎,有食欲不振、乏力、恶心、轻度黄疸,肝脏轻度肿大伴有触痛和叩击痛。严重者可出现重症肝炎样表现,发生出血倾向、腹水、肝性脑病。对症处理后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常无前驱症状或以淤胆为主的称为药物性黄疸。单纯淤胆患者起病较为隐匿,

27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 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C22.001/C22.951)。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

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 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 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持续1个月或≥200μg/L持续2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27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径

TACE) 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临床路径 (2016 年版) 一、原发性肝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临床路 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ICD-10 : C22.001/C22.951 )。 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以手术切除,但由于其他原因(如高龄、严重肝硬化等)不能或不愿接受手术的患者。 (二)诊断依据。 1. 临床症状:肝区疼痛、食欲减退、上腹饱胀、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消瘦、乏力、发热。晚期常出现黄疸、出血倾向。远处转移引起的症状及肝外非特异性表现等。患者常有慢性肝病病史。 2. 体征:肝脏肿大、血管杂音、黄疸、门静脉高压征象,浸润、远处转移和合并症引起的体征。 3. 辅助检查:血清AFP等肿瘤标志物;肝脏影像学(腹 部超声检查、MRI、CT),选择性肝动脉造影、PET-CT、骨 扫描

4.病理学诊断明确:术后病理、经皮肝穿刺活检或淋巴结穿刺活检。 5.HCC的临床诊断:建议尽可能取得病理诊断。对于无法获得病理学诊断的肝细胞癌,2011年中国《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建议如下,1+2a两项或者1+2b+3三项时,可确定HCC 的临床诊断。 (1)具有肝硬化以及HBV和(或)HCV感染的证据。 (2)典型的HCC影像学特征:同期多排CT扫描和(或)动态对比增强MRI检查显示肝脏占位在动脉期快速不均质血管强化,而静脉期或延迟期快速洗脱。 (2a)如果肝脏占位直径2cm,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中有一项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即可诊断HCC。 (2b)如果肝脏占位直径在1-2cm,则需要CT和MRI两项影像学检查都显示肝脏占位具有上述肝癌的特征,方可诊断HCC,以加强诊断的特异性。 (3)血清AFP≥400μg/L 持续1个月或≥200μg/L 持续2 个月,并能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AFP升高,包括妊娠、生殖 系胚胎源性肿瘤、活动性肝病及继发性肝癌等。 6、临床分期:建议用巴赛罗那(BCLC)分期标准,也 可参照中国分期标准 (三)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原发性肝细胞癌。 2. 需行经皮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但无TACE禁忌的患者。 3. 肝功能分级(Child-Pugh )A 或B级。 4. 当患者合并其他疾病,但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宣教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宣教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介入治疗,是治疗肝癌的常用方法。本文将为您介绍这种治疗方式的注意事项,并回答一些常见的问题。 什么是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一种微创治疗肿瘤的技术,不开刀,且毒性较全身化疗小。治疗过程简单来说,就是在大腿根部局部麻醉,经股动脉插入导管进行肝动脉造影,找到肿瘤的部位、大小、数目,以及给肿瘤供血的动脉。然后将导管插入给肿瘤供血的动脉,直接注入化疗药物和栓塞剂,化疗药物消灭肿瘤的同时阻断其供血的动脉血管,使肿瘤缺血坏死、萎缩。 术前需要注意些什么? 1.需要做一些检查来评估病人的身体状态能否做这项治疗,包括抽血化验(如血常规、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电解质)、碘过敏试验、心电图等。

2.戒烟、戒酒,以减少治疗后发生肺部及心血管等方面的并发症。如果出现发热、腹痛、头晕、虚脱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3.练习在床上解大小便。治疗后病人需要卧床休息12~24小时,所以需要练习在床上解便以防术后不习惯。 4.术前1天需要做好个人卫生,如洗头、洗澡等。护士还会为病人剃除治疗区域的毛发,以利于医生操作和预防伤口感染。 5.术前需要禁食6~8小时。手术时间请咨询主管医生。 6.手术开始前请排空大小便。取下假牙、手表、手机、戒指、耳环等交给家属保管。 7.黄疸或腹水病人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黄疸病人: ·剪短手指甲及脚趾甲,不可抓挠皮肤。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外用药物涂抹皮肤患处,或口服抗过敏类药物,以减轻痒的症状。 ·有皮损时不可用肥皂或热水擦洗皮肤、不可用热水泡脚,以免再次刺激皮肤造成破溃,引起感染。可用沐浴球轻擦皮肤,或用温水清洁皮肤后涂抹橄榄油润滑皮肤。 (2)腹水病人: ·卧床时背部可垫软枕,以利于臀部皮肤透气。双下肢屈曲稍错开,两膝间垫薄枕,以免膝部内侧皮肤受压。

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临床护理1900字

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的临床护理 1900字 近年来,肝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已占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2位。发病年龄已趋向年轻化,其主要临床症状为肝区疼痛。肝癌的临床治疗首选手术切除,但因早期症状不明显,大多数患者出现肝区疼痛,到医院就诊时已丧失了手术切除的最佳时机。经股动脉插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是一种创伤小,治疗效果明显的非手术治疗肝癌的方法之一,是肝癌患者非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现对我院收治的240例肝癌患者进行TACE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资料240例入组病例均为我院收治的肝癌患者,其中男180例,女60例,年龄31~71a,平均50a。180例有乙型肝炎病史,16例有丙型肝炎病史;所有病例经CT、化验室检查及病理证实,均为巨块型肝癌,10例伴有门静脉癌栓和少量腹水。1.2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Seldinger法股动脉穿刺,用4~5FYasiro导管或RH导管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系统(DSA)监视下,超选择插至肿瘤供养动脉内给予灌注并栓塞治疗。化疗方案:采用顺铂(PDD)60~100mg+5氟尿嘧啶(5Fu)750~1000mg+羟基喜树碱(HCPT)30~40mg,每种药分别用生理盐水稀释至50~100ml缓慢推注,最后用超液态碘化油10~20ml与顺铂20mg 乳化后栓塞。4~6w后行第2次灌注治疗。2护理2.1术前准备

2.1.1心理护理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特别是肝癌晚期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护士应热情主动与患者接触、交谈,使其产生信任感,从而有的放失地解决患者的心理问题。同时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此项治疗的过程、优点、疗效、术后不适感和注意事项等,使患者及家属消除顾虑,减轻心理压力,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治疗。2.1.2术前检查按医嘱完成术前的化验检查:如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心电图、CT、B超、乙肝五项、抗-HIV、AFP、肝穿病理检查等,做好碘过敏试验,备皮范围包括双侧髂前上嵴至大腿上1/3,包括会阴部,术前禁食、水6~8h,并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排便。2.2术中护理术中协助患者采取正确卧位,暴露手术野并配合医生消毒,持续监测生命体征及神志等病情变化,经常询问有无不适感,尤其在注射化疗药物时,患者易出现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当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向医生报告。对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史者,更应密切注意病情变化。2.3术后护理2. 3.1责任护士协助患者平卧于床、保持舒适体位,绝对卧床6~8h,注意保暖,询问有无不适,定时测量生命体征并记录,穿刺部位及时压迫砂袋,并注意压迫的着力点,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出血,观察足背动脉搏动情况,按医嘱按时给予抗炎、水化、保肝、止吐,支持输液等治疗。2.3.2饮食指导术后若无恶心,即可给以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或半流食,多食水果、蔬菜等。2.3.3疼痛护理如患者出现疼痛,向其讲解术后疼痛的原因为栓塞后肿瘤等坏死组织被吸收时出现的现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术护理 经皮经导管肝动脉栓塞化疗是指经动脉穿刺插管超选择至肿瘤供血动脉注入碘化油化疗乳剂或并用颗粒栓塞剂进行栓塞治疗的技术。 【护理常规】 1.休息与运动术后绝对卧床6h(术侧下肢制动6h),穿刺处加压包扎及卧床24h,床上使用便器排尿、排便。 2.饮食护理术前禁食6~8h,术后进食清淡易消化的流食,鼓励多饮水,加速化疗药物及造影剂的快速排出。 3.用药护理保证输液通畅,遵医嘱应用抗感染药、抑酸药物等,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4.心理护理安慰患者,取得配合。 5.病情观察与护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观察穿刺处有无渗血及皮下血肿;观察足背动脉搏及皮温情况;观察有无介入术后栓塞综合征,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 (1)发热:由于术后肿瘤组织坏死吸收或继发感染引起。一般体温在38℃左右,无自觉不适者,不需要药物处理,发热时多饮水;若体温在39℃以上,可用冷敷、乙醇擦浴或使用解热药物降温;记录体温,及时更换汗湿衣物。 (2)胃肠道反应:主要是抗癌药物的毒性、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后可遵医嘱使用昂丹司琼等镇吐药。

(3)腹胀、腹痛:肿瘤组织栓塞坏死,牵拉包膜而引起,腹痛较重者可遵医嘱使用哌替啶等镇痛药。 (4)肝功能损害:栓塞术对正常肝细胞的破坏作用,肝功能酶系可出现一过性升高,一般于1~5d达到高峰,1~3周可恢复到治疗水平或正常,术后遵医嘱护肝治疗。 (5)呃逆:术后少见并发症,可持续数天或数周,遵医嘱肌内注射盐酸哌甲酯,针刺足三里、合谷等穴位可缓解。 6.基础护理保持患者皮肤清洁、干燥,协助患者及时,主动排尿,若出现排尿不畅,及时利用各种方法诱导排尿,无效时给予留置导尿管。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保证休息、适当活动,避免劳累。 2.饮食指导清淡易消化饮食,鼓励多饮水,加速化疗药物及造影剂的快速排出。 3.用药指导遵医嘱按时服药,勿滥用保肝药。 4.心理指导指导患者保持乐观情绪,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5.复诊须知 1~2周后复查肝功能,定期复查肝B超或者CT,不适随诊。

化疗药物肝损伤

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肝脏是药物体内代谢的主要场所,在进行抗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止痛药、造影剂以及控制感染而使用的抗生素等,均可能对肝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严重的可以致死。本文主要阐述化疗药物引起的肝损伤。 一、药物与肝脏 药物尤其是口服药物,经消化道吸收后,通过酶的作用,由脂溶性药物转变为极性强的水溶性化合物,然后再从胆汁或尿排出体外。有的药物则不被转换成极性化合物,在肝脏中直接裂解或灭活。 药物的代谢大部分是由肝细胞中的内质网完成的,已知主要有两个酶系统对药物代谢起反应。其解毒机理如下:①氧化解毒作用,系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参与脂溶性药物的羟化过程。这些氧化过程主要通过细胞色素P460来进行;②结合解毒作用,系药物代谢酶参与的结合反应。含有羟基、羧基、氨基或硫氢基的脂溶性化合物,其氢原子被大分子的水溶性部分替换而消除药理活性,并使其具有更大的水溶性,从而利于排泄。此外,在肝脏的种种酶系的参与下,药物还可能与硫酸、各种氨基酸结合解毒或乙酰化和甲基化而解毒;③氧化和结合解毒。有些药物需经氧化及结合两种反应方能解毒。 二、损肝药物及发病机理 抗肿瘤药物引起肝损伤,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是药物对肝脏的损伤,即本质性肝中毒,二是患者特异体质。 本质性肝中毒系药物对大多数人均有肝毒性作用,是能预测的中毒。这类肝损伤又可分为直接肝损伤和间接肝损伤两型。直接肝损伤的药物属原浆毒,不仅致肝损伤,还可造成胃肠道、肾、肺、胰、脑、心脏等多脏器损伤。肝脏损伤是全面的,可呈小叶或区域性坏死,伴有脂肪变性等。用药后发病率高,肝损伤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潜伏期短。对肝脏有直接毒性的化疗药物有:氨甲喋呤、硫唑瞟呤、环磷酰胺、5一氟尿嘧啶、苯丁酸氮芥、甘露醇氮芥、卡氮芥、氮芥、亚硝脲类、阿糖胞苷、左旋门冬酰胺酶、米托蒽醌、放线菌素D、光神霉素、丝裂霉素等。间接肝损伤的药物干扰肝细胞正常代谢的某些环节,如抑制酶的活性或某一分泌过程等。肝脏病变的变异大,可类似肝炎样病变、胆汁淤积或混合性病变。用药后经数时至数日出现肝细胞坏死、变性。发病率高,其损伤与用药剂量有关。间接肝细胞损伤型又可分为细胞毒型和淤胆型。细胞毒型主要是选择性干扰肝实质细胞代谢的某一环节,而影响蛋白合成,引起肝脂肪变性。淤胆型主要是干扰胆红素向胆小管排泌或肝摄取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