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 (第五版 )》计算题解答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 P404 2.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解得: 计划为上年的 % 105%

101.94%

103% 即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 1.94% 6. 见教材 P405 7. 见教

材 P405 8.

在相同的耕地自然条件下,乙村的单产均高于甲村,故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但由于 甲村的平原地所占比重大,山地所占比重小,乙村则相反,由于权数的作用,使得甲村的总平均 单产高于乙村。 9.

(%)

实际为上年的

%

(%)

计划为上年的 %

1.85%完成

(%) 实际完成数

(%) (%) 计划完成数 (%) 90%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规定数高 2.22% 实际为上年的 % 105%

5.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 103% 计划为上年的 % 计划为上年的 %

3.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110%

101.85%

108%

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 4. 计划完成程度指

92%

102.22%

m 675000 18 20 23 25

70

122.86%

X 甲

X 乙

xf f

625000

2500

250(千克 / 亩)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X x f

10. 见教材 P406

11. X G 3 0.9574 0.9222 0.963 94.74% 12.

f 2 S

m 1

M e X L 2 d L

f m

600

256 275 2

25

133

275 8.25

283.3(千克/亩)

1

M 0 X L 1

d

0 L

1 2

133 84

275 25 (133 - 84) (133 -119) 275 19.45 294.5(千克 /亩 )

103.9%

f 600

300 22

275 300为中位数所在

(1)

( 众数所在组为 275— 300)

300 12.82 312.82(千克 / 亩) (2)

R=500-150=350(千克/亩)

229 d A 62020

9

25 287.5 278(千克 /亩 )

4.5642- 0.1444 25 2.102 25 52.55(千克 / 亩)

“标准差 ”不要求用组距数列的简捷法计算

(4) 根据以上计算, 294.5千克/亩>283.3千克/亩>277.96千克/亩,故资料分日产量 x

甲单位工人人数 (人 ) f

xf

xx

x x 2

f

1 120 120 -0.5 30

2 60 120 0.5 15 3

20 60 1.5 45 合计 200

300

-

90

日产量 x

乙单位总产量 (付 )

m

m x

xx

2

x x 2

f

1 30 30 -0.8 19.

2 2 120 60 0.2 2.4 3

30 10 1.2 14.4 合计

180

100

-

36.0

600

103 Q 1 225

4 69 2

5 600 4

150

225 17.03 242.03(千克 /

亩 ) Q 1在225 — 250之间

300 3 600

4 389

119 25

3f

4 3 600

4

450

A.D.

25102.14 600

41.84(千克/亩)

(3)

xf

f

1666070

75

277.96(千克/

亩) 2738.5 600

229

2

600

25

Q 3在300 — 325之间

或x

(x d

A

)f d

m

180

X

1.8(件 / 人 )

m

100 x

90

0.45 0.67(件 /

人)

200

σ甲

100% 0.67

100% 44.7% x 甲 1.50

V

乙 σ乙

100% 0.6

100% 33.3% x 乙 1.8

V 甲 V 乙, 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整 齐 14.

11

X

(3M e M 0 ) (3 600 700) 550(元 )

X 甲

xf f 300

200

1.5(件/

人) X 甲

(2)

X 乙 乙单位工人生产水平

高 。

(x x )2

f

f 1306

0.36 0.60(件/人)

(x x )2

f

V 甲

22

其分布态势为左偏分布

15.

(1)

平均本利率为:

f

f 1 f 2

f n

G

X 1 X 2 X n

16

1.02 1.043 1.056 1.074 1.082 105.49%

平均年利率: X G 1 5.49%

(2)

X

Xf 2% 4% 3 5% 6 7% 4 8% 2 X

f 16

5.50%

第四章 动态数列

见教材 P407

见教材 P407-408 见教材 P408 见教材 P409 (1) 见教材 P409-410

① 增减速度=发展速度- 1(或 100%)

n

a a

② ai an

(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i 1 a i 1 a 0

n ⑤ (a i a i 1) a n a 0 (逐期增减量之和等于累计增减量 ) i1

⑥ x n

x (平均发展速度等于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开 n 次方)

⑦ 平均增减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 100%) 见教材 P410 见教材 P410-411

(1) 见教材 P411 (2)

X

1. 2. 3. 4.

5.

(2) ③ 增长 1%的绝对

④ 增长 的绝对基期发展水平

100

增减量

增减速度

6. 7. 8.

a 2214. 03

b 9. 17

y c 2214. 039. 17t 9.

2 y Na b t c t 21467

3 9a 60c

(2)代入方程:ty a t b t 2c t37272 60b

t

2

y a t

2

b t

3

c t

4100954 60a 708c

a 1562.5

b 121.2

c 10.2

y c 1562. 5121. 2t10. 22t

(3)当t=5,即2004年基建投资额y c=1562.5+121.2 5×+10.2

×25=2423.5(万元) 当t=6,即2005年基建投资额y c=1562.5+121.2

6×+10.2 ×36=2656.9(万元)

10.

代入方程组:

y Na b t ty a t

b t1 2

66421 30a

824058990b

y' NA B t 7.7991 5A ty' A t B t 2 0.8192 10B

lgy c =lga+tlgb=1.55982+3×0.08192=1.80558 ∴y c =63.9(万人)

11. 见教材 P412-413

12. (1)

A lg a 1.55982

B lg b 0.08192 y c

36.3 (1.21) t (3) 当t=3时,即该地区 查反对数表得

a 36.3

b 1.21

2004年底人口数

为:

y c =7.42+0.85×19=23.57( 千件 ) 23.57 ×0.5088 (第一季度的季节比

率) 同样方法,得到 2004年第二、三、四各季度的销售量估计值依次为: 18.78千件、 30.44千件、 39. 64千件。

13.

(1) 2010年达到翻一番的目标,即人均绿化面积为: 4平方米× 2=8 平方米,

根据已知条件, 得:

X G n

a 2010 / a 2000 10

8/ 4 10

2 1.0718 107.18% 即每年的

平均发展速度= 107.18%。

(2) 若在 2008年就达到翻一番目标,则每年的平均增长速度为:

X G 100% n a 2008 / a 2000 100% 8 8/4 100% 8

2 100% 109.05% 100% 9.05% 即每年的平均增长数度= 9.05%。

(3) 若2001年和 2002年的平均发展速度都为 110%,那么后 8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为:

a a2001 a a 2002

a 2010 / a 2002 (1.10)2 (X G )8

a 2000 a

2001

进一步整理得到:

X G 8

2 /(1.102

) 8

1.652 892 56 1.06483 106.48% 即后 8年每年的平均发展速度=

106.48%

(4) 假定2007年的人均绿化面积为人均 6.6平方米,以 2000年为基期,那么其平

均年增长量是

a 2007 6.6(平方米 ); a 2000 4(平方米 )

则平均年增长量 a2007 a2000 6.6 4 2.6 0.37143(平方米 )

n 7 7

14. (1)

(2)

第三季度销售值= 24÷4×115%= 6.9(万元) 第四季度销售值= 24÷ 4×95%=5.7(万元)

(3) 第三季度比第一季度销售值的变动比率为:

实际下降 2.17%。

(4) 当t 2时, y 2003年 16 2 2 20(万元)

即经季节性调整后的 2003年第一季度的估计值 =20÷4×90%= 4.5(万元) 15. 见教材 P416

11.99 (千件)

a

2010 a

2000

54 117.3% 91.8%

4.2626

4.3573 97.83%

(2)

第五章 统计指数

蔬菜个体物价

p 1 0.40 133.33%

蔬菜个体销售量指数 q 1

5.2 104%

p

0.30

q

0 5.0 猪肉个体物价 p

1

2.44 110.91% 猪肉个体销售量指数

q 1 5.52 5.52

123.77%

p 0

2.2

q 0 4.46 鲜蛋个体物价 p

1

1.92 106.67%

鲜蛋个体销售量指数

q

1

1.15

95 .83%

p 0

1.82

q 0

1.20 水产品个体物价 p 1

7.6 111.76%

水产品个体销售量指数 q 1 1.3

113.04%

p 0 6.8

q 0 1.15

1. (1) k p

p 1q 1 p 0q 1

27.6368

24.614

112.28%

kq

q 1 p 0 q 0 p 0

24.614

115.60% 21.292

(3) (p 1 p 0) q 1 (0.40 0.30) 5.2 0.52 (p 1 p 0) q 1 (2.44 2.2) 5.52 1.3248 (p 1 p 0) q 1 (1.92 1.80) 1.15 0.138 (p 1 p 0) q 1 (7.6 6.8) 1.3 1.04 p 1q 1 p 0q 1 27.6368 24.614 3.0228(元)

2.

q 1p

1

k p

p

q 1p 1

p

1

q 1p 1

1 q 1 p 1 k

300 330 120

300 330 120

107.270% 106.670% 108.160%

107.15%

q 1 p 1 1

q 1p 1 750 699.98 50.02(万元

)

k

3.

kp 0q

0 174% 400 110% 848 140% 700 2608.8

k q 133.92% p 0q 0 400 848 700 1948

kp 0q 0

p 0q 0 260.88 1948 6 6 0.8(万元 )

4. 列计算表如

Q 1 Q 0 685.75(元 )

固定构成指数: Q1 3000.3 119.41% Q n 2512.7 Q 1- Q n 487.6(元 )

结构变动影响指数: Qn 2 512.7 108.56%

Q 0 2314.55

Q n - Q 0 198.15(元 )

指数体系:129.63% 119.41% 108.56%

685.75元 487.6元 198.15元

p 1q 1 p 0q 1

822 109.6% 750

由于价格变化而增加的 总产值 822 750 7(2 万

元) p 1q 1 p 0q 0 822

114.97% 715

p 1q 1

p 0q 0 822 715 10(

7

万元)

产量指数

1 K p 1q

1 750 K

104.90% p 0q 0 715

1

p 1q

1

K

指数体系:

p 0q 0 750 715 3(5 万元) 114.97% 104.90% 109.6% 107万元 35万元 72万元

5. 列表计算如下:

2 314.55

(元 )

Q

0 Q 0 f 0

f

4 629

100

2000 Q 1

Q f

1f1

1

f 1

6 000

600

2000 3000.3

(元)

Q n

Q 0 f 1 f

1

5 025

400

2000

2512.7

(元 )

Q 1

Q

3 000.3

2314.55

129.63%

副食品指数kw 106.1% 6% 100% 2% 96.7% 17% 101.7% 4%

122.7% 38% 140.2% 21% 98.6% 5% 103% 7% 117.08% 粮食类指数100% 98% 100% 2% 100% 食品类物价指数100% 25% 117.08% 48% 102.3% 13% 108.1% 14%

109.63%

总指数k p 109.63% 48% 116.4% 16% 109.7% 10% 98% 3%

105.2% 3% 108% 8% 128.3% 7% 112.6% 5%

111.56%

7. (1)参见教材P209-210的计算方法

(2)

总指数k p

p

1

q

1

1

p1q1

k

90,000 50,000 20,000 35,000 15,000 10,000 30,000 50,000 30,000 40,000 10,000

15,000 10,000 30,000 50,000 30,000 40,000

99.36% 101.35% 102.38% 108.4% 105.4% 102.5%

8. 产量总指数

由于产量增加而增加的产值:q1p0 q0 p0 19.78(万元)

由于价格变化使产值增加:

1

p1q1-p1q1 0.7(5 万元 )

k p

由于销售量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增加

9.602-8.60=1.002(亿元)

10. (1)销售量指数

p0q0q1

90,000 50,000 20,000 35,000 101.41% 105.11% 104.23% 101.23% 10,000 98.6%

380,000

368,067.65

103.24%

K q

q1 p0

q0 p0

1

p1q1

k

p1q0

p q

80 32 150

1.05 1.00 0.98

262 108.5%

261.25

241.47

108.19%

价格总指数K p p1q1

k p p1q1

80 32 150

261.25

261.25 100.29%

9. K q 商品销售量指数

q1p0 q1p1 q1 p1

q0 p0 q0 p0 q1p0

9.89

9.89 1.29

103% 9.602

8.60

111.65%

35 103%

p0q0 p0q0 (2)价格指数

q

1

K p p1q1 40 110.96% p

p 0q 1 35 103%

(3) 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

p 0(q 1 q 0) 35 (103% 1) 1.05(万元 )

11. 零售物价指数

K p (k p W

W

)

110% 11% 104% 29% 108.5% 35% 118% 25% 109.735%

12.

(1) 以t 代表工人劳动生产率, q 代表工人人数 总产值指数 t 1q 1 650 144.44% t

0q 0 450

t 1q 1 t 0q 0 650 450 200(万元 )

② 生产工人占职工人数比重变动影响: t 1 t 0 714 640

1 0

106.25% 840 800

基期每个生产工人的产 值

由于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总产值的影响:

其中:生产工人人数变 动对产值变动影响:程 度 q 1

q 0

714

111.56%

640

绝对值 (q 1

450 -q 0 )t 0 (714 640) 46540

51.8(万元 ) 工人劳动生产率变动对 产值的影响:程度

t

1 650 450 130% t 0 714 640

绝对值

144.44% 111.56% 129.48% ; 200 51. (2) 以 m 代表产值, q 代表职工数, t 代表生产工人人数

产值指数

m1 650

144.44% (m 1 -m 0) 650 - 450 200(万元 ) m 0 450

其中:①职工人数变动影响:

840

q

1 q

800

105%

(q 1 q 0)

t

q

m 0 t

22.4(万元)

基期生产工人占 基期平均每个生产工人 职工人数比重

的产值

650 450

(t 1 -t 0)q 1 ( ) 714 149.2(万元)

714 640

q 1

t

1

t

0 ) m

0 840 (714 640) 450 q 0 t 0 840

800 640

29.4( 万元 )

q 1 q 0

0 0

m 1 m 0 650 450

t 1 t 0 714 640

t 1 m 1 m 0 714 650 q 1 ( ) 840 ( 1

q 1 t 1 t 0 840 714 144.44% 105% 106.25% 130% ; 13.

645400) 149.94 200 22.4 29.4 149.94 q 1m 1p 1

1006.84

106.33%

946.9 绝对数: q 1m 1p 1 q 0m 0 p 0 1006.84 946.9 59.94(元) 产量变动影

响:

q 1m 0p

0 1044.25 110.28% q 0 m 0 p 0 946.9

绝对q 1m 0 p 0

q 0m 0p 0 1044.25 946.9 97.35(元)

原材料费用总额

指数

q 0m 0p 0

每吨产品原材料消耗变 动影响: q 1m 1p 0 1040.6

99.65%

q 1m 0 p 0 1044.25 绝对数: q 1m 1p 0 q 1m 0 p 0 1040.6 1044.25 3.65(元)

每吨原材料价格变动影 响: q 1m 1p 1 1006.84

96.76%

q 1m 1 p 0 1040.6

绝对数: q 1 m 1p 1 q 1 m 1 p 0 1006.84 1040.6 33.76(元) 106. 3%3=1 1 0. 2%8 9 9. 6%5 9 6. 7%6 59. 9=49 7. 3-53. 65-33. 76元()

14.

x

1

x 1 f

1

496.30

x 0

x

482.93

102.77%

f

x1

f 1

x

f 0

496.30 482.93 13.37(元 )

x

1

固定构成指数

f

1

x

4

43969..7303

112.86%

f 1

x

1

f 1

x

f

1

496.30 439.73 56.57(元 )

x

结构影响指数

f

1

x0

f 1 x0

f 0

x 0

f 0

439.73

91.05% 482.93

439.73 482.93 43.2

(元 )

86%91. 05% 13. 37 56. 5 -74 3. 21 02. 7 7 %11 2.

Q 1M 1P 1 120 1.05 45 120 0.48 22 46 2.1 45 46 0.19 22 11476.48(元) Q 0M 0P 0 100 1.1 40 100 0.5 15 40 2 40 40 0.2 15 8470(元) Q 1M 0P 0 120 1.1 40 120 0.5 15 46 2 40 46 0.2 15 9998(元) Q 1M 1P 0 120 1.05 40 120 0.48 15 46 2.1 40 46 0.19 15 989.91(元 )

因而,有

原材料费用总额指数

Q1M 1P1 11476.48

135.50% Q 0M 0P 0 8470

Q 1M 1P 1 11476.48

价格总指数 1 1 1

115.93%

Q 1M 1P 0

9899.1

即原材料费用总额报告 期比基期多支出 35.5%,绝对额增加了

Q 1M 1P 1

Q 0M 0P 0 11476.48 8470 3006.48(元)

产量报告期比基期增长 了18.04%,绝对额增加了 Q 1M 0P 0 Q 0M 0P 0 9998 8470 1528(元)

每吨产品材料消耗量报 告期比基期降低了 0.99%,绝对额变动了 Q 1M 1P 0 Q 1M 0P 0 9899.1 9998 98.9(元)

材料价格报告期比基期 增长了 15.93%,绝对额增加了 Q 1M 1P 1 Q 1M 1P 0 11476.48 9899.1 1577.38(元)

所以相对数和绝对数因 数分析的指数体系为 相对数:135.50%

118.04% 99.01% 115.93% 绝对数:11476.48 8470 (9998 8470) (9899.1

9998) (11476.48 9899.1) 3006.48 1528 ( 98.9) 1577.38

第六章 抽样调查

n=500

σ 55.21

55.212

500

(1 ) 2.47

500 5000,000

t 3 Δ t μx 3 2.47 7.41

918.99 X 933.81

产品产量指数

Q1M 0P0

9998 118.04% Q 0M 0P 0 8470

单耗总指数

Q 1M 1P 0

Q 1

M

0P 0 99.01% 9899.1

9998 1. (1)N=5000,000 xf f

926.4

(2)

p 0.4% p(1-p) 0.4% (1-0.4%) 0.4% 99.6%

(2) Δ tμ 1 0.0028 0.0028

0.004 0.0028 P 0.004 0.0028 0.0012 P 0.0068 即0.12% P 0.68%

2. (1)

190 P 95% 200

由F(t) 95.45% t 2

p

t p 2 0.015 0.03 3%

p p P p p

95% -3% P 95% 3% 92% P 98%

(2)

10 P 0.05 5%

200

由F(t) 95.45% t 2

p

t p 2 0.015 0.03 3%

5%-3% P 5% 3% 2% P 8%

3. (1)

15 P 0.06 6%

250

p(1 p) 0.06 0.94 p

n

250

由F(t) 68.27% t 1

p t p 1 1.5% 1.5%

p p P p p

6% - 1.5% P 6% 1.5% 4.5% P 7.5%

0.4% 99.6% 500 (1 500 ) 0.0028

5000,000

0.4% 99.6%

500

0.0028

p(1 p) 0.05 0.95 p

n

200

0.015

p(1 p)

0.95 0.05 0.015

200

0.015 1.5%

由F(t) 95.45% t 2 p

t μp 2 1.5% 3% p Δp

P p Δp

6%-3% P 6%

3% 3% P 9%

p(1- p) 2% (1 - 2%) 0.0196

31. 742 X 34. 918

2% (1 2%(1

)

100)0

0. 00442

1000 1000,000

0.68% P 3. 32%

7.

已知: x 170 σ 12

160.5 x 179.5

x t μx 160.5

查表得: F(t) 98. 83%

8.

6. p

N 1000,000 n 1000

p 2% t 3 2% 0. 00442 3 P 2% 0. 00442 3

4. (1) t 1 0.015

(2) 1 98% 2% 0.

012

5 98% 2%

88(块 ) 5.

Xf

X f σi 2 μ

x 0.032

22(块)

32 600 36 300 33.33

600 300

f i

2 2

n 22

202 600 302 300 566. 7 60 0 300

566. 7

0. 794

900

Δ t μx 2 0. 794 1. 588

μp

p(1 p ()

1 N

n

)

n 10

σ2 122

n 10

170-t 3.7947 160.5

t 2.50349

3. 7947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完整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第四章 统计描述 【】某企业生产铝合金钢,计划年产量40万吨,实际年产量45万吨;计划降低成本5%,实际降低成本8%;计划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10%。试分别计算产量、成本、劳动生产率的计划完成程度。 【解】产量的计划完成程度=%5.112100%40 45 100%=?=?计划产量实际产量 即产量超额完成%。 成本的计划完成程=84%.96100%5%-18% -1100%-1-1≈?=?计划降低百分比实际降低百分比 即成本超额完成%。 劳动生产率计划完= 85%.101100%8%110% 1100%11≈?++=?++计划提高百分比实际提高百分比 即劳动生产率超额完成%。 【】某煤矿可采储量为200亿吨,计划在1991~1995年五年中开采全部储量的%, 试计算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程度及提前完成任务的时间。 【解】本题采用累计法: (1)该煤矿原煤开采量五年计划完成=100% ?数 计划期间计划规定累计数 计划期间实际完成累计 = 75%.1261021025357 4 =?? 即:该煤矿原煤开采量的五年计划超额完成%。 (2)将1991年的实际开采量一直加到1995年上半年的实际开采量,结果为2000万吨,此时恰好等于五年的计划开采量,所以可知,提前半年完成计划。 【】我国1991年和1994年工业总产值资料如下表:

要求: (1)计算我国1991年和1994年轻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填入表中; (2)1991年、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是什么比例(用系数表示) (3)假如工业总产值1994年计划比1991年增长45%,实际比计划多增长百分之几? 1991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96.01.144479 .13800≈; 1994年轻工业与重工业之间的比例=73.04.296826 .21670≈ (3) %37.25 1%) 451(2824851353 ≈-+ 即,94年实际比计划增长%。 【】某乡三个村2000年小麦播种面积与亩产量资料如下表: 要求:(1)填上表中所缺数字; (2)用播种面积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3)用比重作权数,计算三个村小麦平均亩产量。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课后答案

统计学原理 (第五版 )》计算题解答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 P404 2.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解得: 计划为上年的 % 105% 101.94% 103% 即计划规定比上年增长 1.94% 6. 见教材 P405 7. 见教 材 P405 8. 在相同的耕地自然条件下,乙村的单产均高于甲村,故乙村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做得好。但由于 甲村的平原地所占比重大,山地所占比重小,乙村则相反,由于权数的作用,使得甲村的总平均 单产高于乙村。 9. (%) 实际为上年的 % (%) 计划为上年的 % 1.85%完成 (%) 实际完成数 (%) (%) 计划完成数 (%) 90%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实际单位成本比计划规定数高 2.22% 实际为上年的 % 105% 5.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 103% 计划为上年的 % 计划为上年的 % 3. 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110% 101.85% 108% 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 4. 计划完成程度指 标 92% 102.22% m 675000 18 20 23 25 70 122.86% X 甲 X 乙 xf f 625000 2500 250(千克 / 亩)

平均计划完成程度 X x f 10. 见教材 P406 11. X G 3 0.9574 0.9222 0.963 94.74% 12. f 2 S m 1 M e X L 2 d L f m 600 256 275 2 25 133 275 8.25 283.3(千克/亩) 1 M 0 X L 1 d 0 L 1 2 133 84 275 25 (133 - 84) (133 -119) 275 19.45 294.5(千克 /亩 ) 103.9% f 600 300 22 275 300为中位数所在

心理和教育统计学课后题答案解析

张厚粲现代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第一章答案 1名词概念 (1 )随机变量 答:在统计学上把取值之前,不能准确预料取到什么值的变量,称为随机变量。 (2)总体 答:总体(population )又称为母全体或全域,是具有某种特征的一类事物的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 (3)样本 答: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个体。 (4)个体 答:构成总体的每个基本单元。 (5)次数 是指某一事件在某一类别中出现的数目,又称作频数,用f表示。 (6)频率 答:又称相对次数,即某一事件发生的次数除以总的事件数目,通常用比例或百分数来表示。 (7)概率 答:概率(probability), 概率论术语,指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度量指标。其描述性定义。随机事件A在所有试验中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量值,称为事件A的概率,记为P(A)。 (8)统计量 答:样本的特征值叫做统计量,又称作特征值。 (9)参数 答:又称总体参数,是描述一个总体情况的统计指标。 (10)观测值 答:随机变量的取值,一个随机变量可以有多个观测值。 2何谓心理与教育统计学?学习它有何意义? 答:(1)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专门研究如何运用统计学原理和方法,搜集、整理、分析心理 与教育科学研究中获得的随机性数据资料,并根据这些数据资料传递的信息,进行科学推论 找出心理与教育统计活动规律的一门学科。具体讲,就是在心理与教育研究中,通过调查、实验、测量等手段有意地获取一些数据,并将得到的数据按统计学原理和步骤加以整理、计 算、绘制图表、分析、判断、推理,最后得出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 (2)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有重要的意义。 ①统计学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科学是一种知识体系。它的研究对象存在于现实世界各个领域的客观事实之中。它的主 要任务是对客观事实进行预测和分类,从而揭示蕴藏于其中的种种因果关系。要提高对客观 事实观测及分析研究的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统计学正是提供了这样一种科学方法。统计方法是从事科学研究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工具。 ②心理与教育统计学是心理与教育科研定量分析的重要工具。 凡是客观存在事物,都有数量的表现。凡是有数量表现的事物,都可以进行测量。心理 与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的事物,它也有数量的表现。虽然心理与教育测量具有多变性而 且旨起它发生变化的因素很多,难以准确测量。但是它毕竟还是可以测量的。因此,在进行 心理与教育科学研究时,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对心理与教育现象进行定量分析的。心理与 教育统计就是对心理与教育问题进行定量分析的重要的科学工具。 ③广大心理与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与教育统计学的具体意义。 a. 可经顺利阅读国内外先进的研究成果。 b. 可以提高心理与教育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完整版)医学统计学第六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D 2. E 3. D 4. B 5. A 6. D 7. A 8. C 9. E 10. D 二、简答题 1答由样本数据获得的结果,需要对其进行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描述可以使数据更容易理解,统计推断则可以使用概率的方式给出结论,两者的重要作用在于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具有变异性的医学规律,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2答医学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和统计推断。统计设计能够提高研究效率,并使结果更加准确和可靠,数据整理主要是对数据进行归类,检查数据质量,以及是否符合特定的统计分析方法要求等。统计描述用来描述及总结数据的重要特征,统计推断指由样本数据的特征推断总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 3答统计描述结果的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统计指标、统计表和统计图,统计推断主要是计算参数估计的可信区间、假设检验的P 值得出相互比较是否有差别的结论。 4答统计量是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由样本数据计算得到,参数是描述总体分布特征的指标可由“全体”数据算出。 5答系统误差、随机测量误差、抽样误差。系统误差由一些固定因素产生,随机测量误差是生物体的自然变异和各种不可预知因素产生的误差,抽样误差是由于抽样而引起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间的差异。 6答三个总体一是“心肌梗死患者”所属的总体二是接受尿激酶原治疗患者所属的总体三是接受瑞替普酶治疗患者所在的总体。 第二章定量数据的统计描述 一、单项选择题 答案 1. A 2. B 3. E 4. B 5. A 6. E 7. E 8. D 9. B 10. E 二、计算与分析 2

统计学课后题答案第四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3.2.某行业管理局所属40个企业2002年的产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 1521241291161001039295127104 10511911411587103118142135125 117108105110107137120136117108 9788123115119138112146113126 (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的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并计算出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 (2)如果按规定:销售收入在125万元以上为先进企业,115万~125万元为良好企业,105万~115万元为一般企业,105万元以下为落后企业,按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进行分组。 解:(1)要求对销售收入的数据进行分组, 全部数据中,最大的为152,最小的为87,知数据全距为152-87=65; 为便于计算和分析,确定将数据分为6组,各组组距为10,组限以整10划分; 为使数据的分布满足穷尽和互斥的要求,注意到,按上面的分组方式,最小值87可能落在最小组之下,最大值152可能落在最大组之上,将最小组和最大组设计成开口形式; 按照“上限不在组内”的原则,用划记法统计各组内数据的个数——企业数,也可以用Excel 进行排序统计(见Excel练习题2.2),将结果填入表内,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表中的左两列;将各组企业数除以企业总数40,得到各组频率,填入表中第三列; 在向上的数轴中标出频数的分布,由下至上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上累积及频率的向上累积,由上至下逐组计算企业数的向下累积及频率的向下累积。 整理得到频数分布表如下: 40个企业按产品销售收入分组表 (2)按题目要求分组并进行统计,得到分组表如下: 某管理局下属40个企分组表 按销售收入分组(万元)企业数(个)频率(%) 先进企业良好企业一般企业落后企业11 11 9 9 27.5 27.5 22.5 22.5 合计40100.0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统计学原理(第五版)》习题计算题答案详解 第二章 统计调查与整理 1. 见教材P402 2. 见教材P402-403 3. 见教材P403-404 第三章 综合指标 1. 见教材P432 2. %86.12270 25 232018=+++= 产量计划完成相对数 3. 所以劳动生产率计划超额%完成。 4. %22.102% 90% 92(%)(%)(%)=== 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 一季度产品单位成本,未完成计划,还差%完成计划。 5. %85.011100%8% 110% 1=?++==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指标计划完成数;所以计划完成数实际完成数标因为,计划完成程度指%105%103= = 1.94%%94.101% 103% 105,比去年增长解得:计划完成数==()得出答案)将数值带入公式即可以计算公式, 上的方程,给大家一个很多同学都不理解也可以得出答案,鉴于(根据第三章天)。 个月零天(也即是个月零(月)也就是大约)(上年同季(月)产量达标季(月)产量超出计划完成产量 达标期完成月数计划期月数超计划提前完成时间达标期提前完成时间完成计划的时间万吨。根据公式:提前多出万吨,比计划数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二季度方法二:从第四年第三PPT PPT 6868825.8316-32070 -7354-60--3707320181718=+=+=+==+++()天完成任务。个月零 年第四季度为止提前(天),所以截止第五)(根据题意可设方程:万吨完成任务。天达到五年第二季度提前万吨。根据题意,设第万吨达到原计划,还差万吨产量之和为:季度至第五年第一季度方法一:从第四年第二6866891 -91*20)181718(1916707016918171816=++++=+++x x x

教育统计学与SPSS课后作业答案祥解题目

教育统计学课后作业 一、P118 1 题目:10位大一学生平均每周所花的学习时间与他们的期末考试成绩见表6-17.试问: (1)学习时间与考试成绩之间是否相关? (2)比较两组数据谁的差异程度大一些? (3)比较学生2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表6-17 学习时间与期末考试成绩 1 2 3 4 5 6 7 8 9 10 学习时间考试成绩40 58 43 73 18 56 10 47 25 58 33 54 27 45 17 32 30 68 47 69 解题步骤: (1)第一步:定义变量:“xuexishijian”、“xuexichengji”后,输入数据.如下图: 1

第二步:单击选择“分析(Analyze)”中的“相关(Correlate)”中的“双变量(Bivariate Correlations)”, 将上图中的“xuexishijian”和“xuexichengji”添加到右边变量框中,如下图: 第三步:点击“确定“后,输出结果如下图: 第四步:分析结果

3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与学习成绩之间的pearson 相关系数为0.714,p (双侧)为0.20。自由度 df=10-2=8时,查“皮尔逊积差相关系数显著临界值表”知:r 0.05= 0.623 ; r 0.01=0.765。 因为0.765 > 0.714 >0.623,所以在0.05水平上学习时间和学习成绩是相关显著的。 (2)SPSS 软件分析结果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1=12.037 ?X 1= 29.00 ;学习时间标准差和平均值为:S 2=12.437?X 2=56.00 根据差异系数公式可知: 学习时间差异系数为:%100?=X S CV S =12.037/29.00×100%=41.51% 学习成绩差异系数为:%100?= X S CV S =12.437/56.00×100%=22.27% 有上述结果可知学习时间差异程度大于学习成绩差异程度。 (4) 把学生2和学生9的期末考试成绩转化成标准分数: Z 2=(X -?X) /S= (73—56)/12.437=1.367 Z 9=(X-?X)/S=(68—56)/12.437=0.965 由上计算可知:学生2期末考试测验成绩优于学生9的期末考试测验成绩。 二、P119 2 题目:某班数学的平均成绩为90,标准差10;化学的平均分为85,标准差为8;物理的平均分为79,标准差为15.某生这三科成绩分别为95,80,80.试问 (1) 该生在哪一学科上突出一些? (2) 该班三科成绩的差异度如何?有无学习分化现象? (3) 该生的学期分数是多少? (4) 三科的总平均和总标准差是多少? 解题步骤:

贾俊平统计学(第六版)思考题答案

1、什么是统计学?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分析、表述、解释数据的科学和艺术。 2、描述统计:研究的是数据收集、汇总、处理、图表描述、概括与分析等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研究的是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断总体特征。 3、统计学据可以分成哪几种类型,个有什么特点? 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只能归于某一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顺序数据:只能归于某一有序类别的,非数字型数据。 数值型数据:按数字尺度测量的观察值,结果表现为数值。 按收集方法不同。分为: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 观测数据:通过调查或观测而收集到的数据;不控制条件; 社会经济领域 实验数据:在试验中收集到的数据;控制条件;自然科学领域。 按时间不同,分为:截面数据、时间序列数据 截面数据:在相同或近似相同的时间点上收集的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在不同时间收集的数据。 4、举例说明总体、样本、参数、统计量、变量这几个概念。 总体:是包含全部研究个体的集合,包括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围、数目判定) 样本: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元素的集合。 参数:用来描述总体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统计量:用来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度量。(平均数、标准差、比例等) 变量:是说明样本某种特征的概念,其特点:从一次观察到下一次观察结果会呈现出差别或变化。(商品销售额、受教育程度、产品质量等级等) (对一千灯泡进行寿命测试,那么这千个灯泡就是总体,从中抽取一百个进行检测,这一百个灯泡的集合就是样本,这一千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参数,这一百个灯泡的寿命的平均值和标准差还有合格率等描述特征的数值就是统计量,变量就是说明现象某种特征的概念,比如说灯泡的寿命。) 5、变量可以分为哪几类? 分类变量:说明事物类别;取值是分类数据。 顺序变量:说明事物有序类别;取值是顺序数据 数值型变量:说明事物数字特征;取值是数值型数据。 变量也可以分为:随机变量和非随机变量;经验变量和理论变量 6、举例说明离散型变量和连续型变量。 离散型变量:只能取有限个、可数值的变量。(企业个数、产品数量) 连续型变量:可以在一个或多个区间中取任何值的变量。(年龄、温度、零件尺寸误差)7、请举出统计应用的几个例子。 市场调查、人口普查等。 8、请举出应用统计学的几个领域。 社会科学中的经济分析、政府政策制定等;自然科学中的物理、生物领域等。

数据统计学原理第1章课后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威廉·配第是( B )的代表人物。 A、记述学派 B、政治算术学派 C、社会学派 D、数理统计学派 2、在1749年出版的《近代欧洲各国国势学论》中首先使用了“统计学”这个名词的是( B )。 A、约翰.格朗特 B、阿亨瓦尔 C、海门尔.康令 D、克尼斯 3、调查某一企业职工的健康状况,总体是( B )。 A、这个企业 B、这个企业的所有的职工 C、每个职工 D、所有的职工的健康状况 4、数量指标表现为( C )。 A、相对数 B、平均数 C、绝对数 D、变异数 5、名义级数据可以用来( A )。 A、分类 B、比较大小 C、加减运算 D、加减乘除四则运算。 6、间距级数据之间不可以(D)。 A、比较是否相等 B、比较大小 C、进行加减运算 D、进行乘除运算 7、2个大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65厘米、172厘米,则165、172是(D)。 A、2个变量 B、2个标志 C、2个指标 D、2个数据 8、总体与总体单位的确定(A)。

A、与研究目的有关 B、与研究目的无关 C、与总体范围大小有关 D、与研究方法有关 9、通过有限数量的种子发芽试验结果来估计整批种子的发芽率,这 种统计方法是属于(A)。 A、推断统计学 B、描述统计学 C、数学 D、逻辑学 10、2010年11月1日,我国将举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在人口普查中,总体单位是( A ) A.每一个人 B.每一个家庭 C.每一个地区 D.全国总人口 二、多项选择题 1、“统计”一词有三层含义(BCD ) A、统计设计 B、统计工作 C、统计资料 D、统计科学 E、统计图表 2、下面属于推断统计学研究内容的是(BCD ) A、数据收集 B、抽样调查 C、相关分析 D、假设检验 E、指数 3、下面指标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D) A、合格率 B、价格 C、产量 D、出勤率 E、星球个数 4、下面变量的答案属于比率级数据的有(BDE) A、温度 B、海拔高度 C、考试分数 D、日产量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_统计学概论第六版习题集总答案

第一章总论 一、填空题 1.威廉·配弟、约翰·格朗特 2.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统计工作、统计资料、统计学3.数量对比分析 4.大量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5.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综合指标法、统计推断法 6.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统计分析 7.信息、咨询、监督 8.同质性 9.大量性、同质性、差异性 10.研究目的、总体单位 11.这些单位必须是同质的 12.属性、特征 13.变量、变量值 14.总体单位、总体 15.是否连续、离散、性质 二、是非题 1.非2.非3.是4.非5.是6.非7.是8.是9.是10.非11.非12.非13.非14.是15.非 三、单项选择题 1.C 2.B 3.C 4.A 5.C 6.C 7.A 8.A 9.C 10.B 11.A 12.B 13.C 14.A 15.A 四、多项选择题 1.BC 2.ABC 3.ABE 4.ABCD 5.BCDE 6.AC 7.ABCDE 8.BD 9.AB 10.ABCD 11.BD 12.ABCD 13.BD 14.ABD 15.ABC 五、简答题 略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填空题 1.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典型调查 2.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采访法 3. 统计报表专门调查 4. 经常性一次性 5. 调查任务和目的调查项目组织实施计划 6. 单一表一览表 7. 基层填报单位综合填报单位 8. 原始记录统计台帐 9. 单一一览 二、是非题 1.是 2.是 3.非 4.是 5.非 6.是 7.是 8.非 9.是 10.是 三、单项选择题 1. D 2. A 3. C 4. A 5. B 6. C 7. B 8. D 9. C 10. B 四、多项选择题 1. BCE 2. ABCDE 3. ADE 4. ADE 5.ACDE 6. ABD 7. BCDE 8. ABE 9.ACD 五、简答题 略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填空题 1.统计汇总选择分组标志 2.资料审核统计分组统计汇总编制统计表 3.不同相同 4.频率比率(或频率) 5.全距组距 6.上限以下 7.组中值均匀 8.离散连续重叠分组 9.手工汇总电子计算机汇总 10.平行分组体系复合分组体系 11.主词宾词

2014统计学课后复习题答案

《应用统计学》习题解答 第一章绪论 【1.1】指出下列变量的类型: (1)汽车销售量; (2)产品等级; (3)到某地出差乘坐的交通工具(汽车、轮船、飞机); (4)年龄; (5)性别; (6)对某种社会现象的看法(赞成、中立、反对)。 【解】(1)数值型变量 (2)顺序变量 (3)分类变量 (4)数值型变量 (5)分类变量 (6)顺序变量 【1.2】某机构从某大学抽取200个大学生推断该校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要求: (1)描述总体和样本。 (2)指出参数和统计量。 (3)这里涉及到的统计指标是什么? 【解】(1)总体:某大学所有的大学生 样本:从某大学抽取的200名大学生 (2)参数:某大学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统计量:从某大学抽取的200名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水平 (3)200名大学生的总消费,平均消费水平 【1.3】下面是社会经济生活中常用的统计指标: ①轿车生产总量,②旅游收入,③经济发展速度,④人口出生率,⑤安置再就业人数,⑥全国第三产业发展速度,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⑧恩格尔系数。 在这些指标中,哪些是数量指标,哪些是质量指标?如何区分质量指标与数量指标?【解】数量指标有:①、②、⑤ 质量指标有:③、④、⑥、⑦、⑧ 数量指标是说明事物的总规模、总水平或工作总量的指标,表现为绝对数的形式,并附有计量单位。而质量指标是说明总体相对规模、相对水平、工作质量和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通常是两个有联系的统计指标对比的结果。 【1.4】某调查机构从某小区随机地抽取了50为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其中60%的居民对自己的居住环境表示满意,70%的居民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下,生活压力大。 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什么? (2)月收入是分类变量、顺序变量还是数值型变量? (3)对居住环境的满意程度是什么变量? 【解】(1)这一研究的总体是某小区的所有居民。

《统计学原理》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A;3.B;4.C;5.D;6.A;7.C;8.C;9.C;10.A;11.C;12.C。 二.多项选择题 1.ABDE;2.ACD;3.BCD;4.ACD;5.ACDE;6.ACE;7.AD;8.ABC;9.ACD;10.AD;11.BCDE;12.ABCDE;13.AC。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C;3.D;4.B;5.D;6.D;7.B;8.D;9.B;10.B;11.A;12.C;13.D。 二.多项选择题 1.CE;2.ACE;3.CE;4.BCD;5.ABCE;6.BC;7.BCD;8.ABD;9.ABD;10.ACDE;11.ABCE;12.AB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第三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C;3.C;4.C;5.D;6.B;7.B;8.B;9.D;10.B;11.A;12.B;13.D;14.A。 二.多项选择题 1.AB;2.AC;3.AB;4.ABC;5.AB;6.ABD;7.ABC;8.ACE;9.BD;10.ABDE。 三.判断题 1.√;2.×;3.×;4.×;5.√;6.×;7.√;8.√;9.×;10.×。 四.计算分析题 1

2 3.解:(1)编制组距式变量数列。 (2 直方图(略) 第四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2.D;3.B;4.D;5.C;6.A;7.C;8.C;9.B;10.C;11.B;12.D;13.A;14.D;15. 16.B;17.B;18.D;19.C;20.C;21.D;22.B;23.C;24.C;25.B。 二.多项选择题 1.ABC;2.DE;3.ABDE;4.ABCE;5.ABDE;6.CE;7.BCE;8.BDE;9.ACE;10.ACE;11.BDE。 三.计算分析题 2.解:2008年甲产品计划成本160×96%=153.6 元 实际成本160×94%=150.4元 单位产品成本计划完成程度=150.4÷153.6=97.9%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教育统计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第一章 1、教育统计学,就是应用数理统计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对教育调查和教育实验等途径所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并以此为依据,进行科学推断,从而揭示蕴含在教育现象中的客观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统计学既是统计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教育科学中的一个分支学科,是两种科学相互结合、相互渗透而形成的一门交叉学科。从学科体系来看,教育统计学属于教育科学体系的一个方法论分支;从学科性质来看,教育统计学又属于统计学的一个应用分支。 2、描述统计主要是通过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出简单明白的统计量数来描述庞大的资料,以显示其分布特征的统计方法。 推断统计又叫分析统计,它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从我们所研究的全体对象(即总体)中,按照等可能性原则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出总体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个体组成样本,在样本所提供的数据的基础上,运用概率理论进行分析、论证,在一定可靠程度上对总体的情况进行科学推断的一种统计方法。 3、在自然界或教育研究中,一种事物常存在几种可能出现的情况或获得几种可能的结果,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 随机现象具的特点: (1)一次条件完全相同的实验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这样的实验称为随机实验); (2)在实验之前不能确切知道哪种结果会发生; (3)在相同的条件下可以重复进行这样的实验。 4、总体,也叫做母体或全域,是指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个体的总和。 当所研究的总体数量非常大时,可以从总体中抽取其中一部分个体来观测,由此来推断总体的信息,从总体中抽出的这部分个体就称为样本,它是用以表征总体的个体的集合。 通常将样本中样本个数大于或等于30个的样本称为大样本,小于30个的称为小样本。 5、复置抽样指每次抽出的个体经观测后,仍放回原总体,然后再从总体中抽取下一个个体。 6、反映总体特征的量数叫做总体参数,简称参数。反映样本特征的量数叫做样本统计量,简称统计量。 参数是总体的真正数值,是固定的常量,理论上应该通过计算总体中全部个体的数值而获得,但由于总体中个体的数量通常很大,总体参数往往很难获得,在统计分析中一般通过样本的数值来估计。在进行推断统计时,就是根据样本统计量来推断总体相应的参数。 第二章 1、按照数据的来源,可分为计数数据和度量数据;按照数据的取值情况,可分为间断性数据和连续性数据;按照数据的测量水平,可分为称名数据、顺序数据、等距数据和比率数据。 2、数据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对数据进行排序、统计分组、绘制统计图表等。 3、表的结构要简洁明了;表的层次要清晰;主谓分明。 4、连续性数据:(2),(3);间断性数据:(1),(4)。 5、略 6、(1)50;(2)75;(3)34;(4)5;(5)45

免费《统计学》课后答案

统计学 费宇石磊(主编) 第2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2.1解:(1)首先将顾客态度分别用代码1、2、3表示,然后在数据文件的Varible View窗口Values栏定义变量值标签:1代表“喜欢并愿意购买”;2代表“不喜欢”,3代表“喜欢并愿意购买”。操作步骤: 依次点击File→点击open→点击Data→打开数据文件ex2.1→点击Analyze→点击Descriptive Statistics→点击Frequencies→将“态度”选入Variable框→点击OK。输出结果如表2.1所示: (2)根据表2.1频数分布表资料建立的数据文件为 绘制条形图操作步骤:依次点击File→点击open→点击Data→打开数据文件,选中Summaries for groups of cases→单击Define→选中Other Summary function→将“人数”选入Variable(纵轴),将“态度分类”选入Category Axis (横轴)→点击OK。输出结果如图2.1所示:

图2.1 30名顾客满意程度分布条形图 绘制饼图操作步骤:依次点击File→点击open→点击Data→打开数据文件 of individual cases→点击Define→将“人数”选入Slices Represent栏,将“态度分类”选入Variable栏→点击OK。输出结果如图2.2所示: 2.2解:首先列计算表如表2.2所示: 表2.2 120名学生英语成绩的均值、中位数、众数、偏态系数、峰度系数计算表

(1)均值151 872072.67120 i i i i i x f x f === = =∑∑(分) 表2.2中,分布次数最多的组是“40~50”组,这就是众数所在组;2 N =60,中位数大约在第60位,可确定中位数也在“40~50”组。 众数10124230 701073.333018M L i ?-=+ ?=+?=?+?-+-(分) (42)(42) 中位数11204922701072.6242 m e m N S M L i f ---=+?=+?=(分) (2)首先计算标准差:11.65s = =(分) 3 1 1 3 3 () /38389.64/120 0.202311.65k k i i i i x x f f SK s ==-= = =∑∑ 由计算结果可看出,偏态系数为正值,但与零的差距不大,说明120名大学生英语成绩为轻微右偏分布,成绩较低的同学占有一定的比例,但偏斜程度不大。 4 1 1 4 4 () /5108282.61/120 330.689111.65k k i i i i x x f f K s ==-= -= -=-∑∑ 由计算结果可看出,峰度系数为负值,说明120名大学生英语成绩为平峰分布,成绩较低的同学占一定比例,但低成绩区域的集中程度并不很高。 2.3解(1)整理的组距数列如表 表2.3.1 连续60天计算机销售量频数分布表

统计学原理课后练习答案修订版

第一章总论 一、判断题 1.√ 2. √3.×4.√ 5。× 6。×7.× 8.× 二、单选题 1.C 2.B 3.D 4.B 5.C 6。C 7.C8.A 9。B 10.C 11.A 三、多选题 1。ABCD(题目中的“五个”应去掉) 2.ABE 3。BDE 4。BE 5。AC 6.AC 第二章统计调查 一、判断题 1。× 2.×3.× 4。×5。√ 6。× 7.× 8.× 9。×10。√ 11.× 12.× 13。× 14.√ 15。√ 二、单选题 1.B 2。C 3.C 4。C 5。C 6.D 7.D 8.C 9.D 10。D 11.D 12。C 13.A 14.C 15。A 16.B 17.A 18.B 19.A 20.D 三、多选题 1.ABCDE 2.ABE 3。BDE 4.ABCD 5.ABCDE 第三章统计整理 一、判断题 1.× 2。× 3.×4.√5。√ 6.√ 7.× 8.×9.×10.× 11.√ 12.√ 二、单选题 1。B 2.B 3.B 4。A 5。A 6。C 7。D 8.C9。B 10。C11。D12.B 13。B 三、多选题 1.ADE 2.CDE 3.ABCD 4。CD 5.ACD 6.ABCD 7.CDE 8.BC 9.BCE

四、计算题 1.某班学生英语考试成绩频数分配表 2.某生产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频数分配表 第4章综合指标 一、判断题 1。√ 2. ×3。× 4. √ 5.√ 6.×7.×8。× 9。×10. ×

11. × 12。 √ 13. × 14. × 15。 × 三、单选题 1. B 2。 D 3. C 4。 D 5。 C 6。 D 7. C 8. D 9。 B 10。 A 11. D 12. B 四、多项选择题 1。 AC E 2. ABC 3.BD 4. BCD 5。 BC D 6. AB D 7。 BCDE 8。 ACE 五、计算题 1。⑴ 企业 2008年 2007年实际销售 额 2008年销售额为2007年的百分比(%) 计划 实际 完成计 划(%) 销售额 比重 (%) 销售额 比重(%) 甲 1200 30 1224 30.91 102 1100 111.27 乙 1 .91 102.6 900 114 丙 3.18 95 1640 104。27 合计 4 00 99 3640 108.79 ⑵ 略 2. ⑴ 计划完成程度= %108%100100 28 272726=?+++ ⑵ 设在第五年第二季度提前天X 完成,则: ()100919127759123=-?++X X (天)5.45=X 即提前两个季度(6个月)又45天半完成5年计划. 3。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 % 5%100% 9%100--=95.79% 计算结果表明,该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4.21%完成. 4。 设计划规定产值X ,去年产值Y 则:Y X %105%103=

精选-《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教育统计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教育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 2.一般情况下,大样本是指样本容量.大于30 的样本。 3.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的名称,它有.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 4.统计工作的三个基本步骤是:、和。 5.集中量数是反映一组数据的趋势的。 6.“65、66、72、83、89”这组数据的算术平均数是。 7.6位学生的身高分别为:145、135、128、145、140、130厘米,他们的众数是。 8.若某班学生数学成绩的标准差是8分,平均分是80分,其标准差系数是。 9.参数估计的方法有和两种。 10.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是负数,则它们之间存在。 11.统计工作与统计资料的关系是和的关系。 12.标准差越大,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标准差越小,说明总体平均数的代表性越。 13.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以分为和。 二、判断题 1、教育统计学属于应用统计学。() 2、标志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指标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 3、统计数据的真实性是统计工作的生命() 4、汉族是一个品质标志。() 5、描述一组数据波动情况的量数称为差异量数。() 6、集中量数反映的是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7、在一个总体中,算术平均数、众数、中位数可能相等。() 8、同一总体各组的结构相对指标数值之和不一定等于100%。() 9、不重复抽样误差一定大于重复抽样误差。() 10. 一致性是用样本统计量估计统计参数时最基本的要求。() 三、选择题 1.某班学生的平均年龄为22岁,这里的22岁为( )。

A.指标值 B.标志值 C.变量值 D.数量标志值 2.统计调查中,调查标志的承担者是( )。 A.调查对象 B.调查单位 C.填报单位 D.调查表 3.统计分组的关键是( )。 A.确定组数和组距 B.抓住事物本质 C.选择分组标志和划分各组界限 D.统计表的形式设计 4.下列属于全面调查的有( )。 A.重点调查 B.典型调查 C.抽样调查 D.普查 5.统计抽样调查中,样本的取得遵循的原则是( )。 A.可靠性 B.准确性 C.及时性 D.随机性 6. 在直线回归方程Yc =a+bx中,b表示( )。 A.x增加1个单位,y增加a的数量 B.y增加1个单位,x增加b的数量 C.y增加1个单位,x的平均增加量 D.x增加1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量 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 A、工资总额 B、单位产品成本 C、合格品率 D、人口密度 8.在其他条件不变情况下,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增加1倍,则样本单位数变为( )。 A.原来的2倍 B.原来的4倍 C.原来的1/2倍 D.原来的1/4倍 四、简答题 1.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哪些意义? 答:(1)教育统计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工具; (2)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教育行政和管理工作者正确掌握情况,进行科学决策; (3)教育统计是教育评价不可缺少的工具; (4)学习教育统计学有利于训练科学的推理与思维方法。 2.统计图表的作用有哪几方面? 1)表明同类统计事项指标的对比关系; (2)揭示总体内部的结构; (3)反映统计事项的发展动态; (4)分析统计事项之间的依存关系; (5)说明总体单位的分配; (6)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7)观察统计事项在地域上的分布。 3.简述相关的含义及种类。 答:相关就是指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 统计学原理第七版李洁明-课后选择判断题习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统计有三种含义,其基础是()。 (1)统计学(2)统计活动(3)统计方法(4)统计资料 2.一个统计总体()。 (1)只能有一个标志(2)只能有一个指标(3)可以有多个标志(4)可以有多个指标3.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变量。 (1)一包谷物的重量(2)一个轴承的直径(3)在过去一个月中平均每个销售代表接触的期望客户数(4)一个地区接受失业补助的人数 < 4.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这四个数字是()。(1)指标(2)标志(3)变量(4)标志值 5.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1)员工年龄(2)员工性别(3)员工体重(4)员工工资 6.现要了解某机床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该企业的产量和利润是() (1)连续变量(2)离散变量(3)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4)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

7.劳动生产率是() | (1)动态指标(2)质量指标(3)流量指标(4)强度指标 8.统计规律性主要是通过运用()方法经整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1)统计分组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统计推断法 9.()是统计的基础功能。 (1)管理功能(2)咨询功能(3)信息功能(4)监督功能 10.()是统计的根本准则,是统计的生命线。 (1)真实性(2)及时性(3)总体性(4)连续性 11.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 《 (1)差异性(2)综合性(3)社会性(4)同质性 12.数理统计学的奠基人是()。 (1)威廉·配第(2)阿亨瓦尔(3)凯特勒(4)恩格尔 13.统计研究的数量必须是()。 (1)抽象的量(2)具体的量(3)连续不断的量(4)可直接相加的量14.最早使用统计学这一学术用语的是() (1)政治算术学派(2)社会统计学派(3)国势学派(4)数理统计学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