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练习2

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练习2

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练习2
苏科版初中生物第二册练习2

第二册练习卷2

单选题(将答案写在题号前端)

1.生物体的形态结构总是与其生活的环境相适应.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 家鸽前肢演变为翼,适于空中飞翔

B . 野兔神经系统发达,能迅速躲避天敌

C . 蝗虫有外骨骼,不易被天敌发现

D . 鲫鱼身体呈纺锤型,用鳃呼吸,适于水中生活

2.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表格中各项,与之相符合的一项是

3.自然界中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

的是 A .鸟类的身体大都呈流线型,有与肺相通的气囊

B .哺乳动物大多体表被毛,体腔内有膈,胎生、哺乳

C .昆虫有三对足,两对翅,体外有外骨骼

D .蚯蚓用湿润的体表呼吸,身体分节,属于节肢动物

4.位于苏州石湖蠡岛的华南虎培育基地将迁址上方山国家森林公园。华南虎是我国特有的

珍稀哺乳纲猫科动物。在生物分类中,介于“纲” 和“科”之间的单位是

A .属

B .种

C .门

D .目

5.右图中的黑色部分表示四种动物共有的特点。则该特点是

A .卵生

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

D .用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6.植物界中,为大气层提供绝大多数氧气的植物类型是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7.取两只大小相同的蝗虫,将甲蝗虫的头部浸没在水中,让乙蝗虫的头部向上,并将其胸、

腹部浸没在水中,结果最可能是

A .甲蝗虫先死

B .乙蝗虫先死亡

C .两只蝗虫同时死亡

D .两只蝗虫都不会死

8.下列属于恒温动物的是

A .扬子鳄 B.大象 C .蚯蚓 D .蝗虫

9.下列动物类群中,最高等的是

A.节肢动物

B.爬行动物

C.哺乳动物

D.鸟类

10.如果没有下面哪类生物,动植物的尸体就会堆积如山 A .植物 B .动物 C .细菌和真菌 D .病毒

11.首创“双名法”的学者是

A.达尔文

B.巴斯德

C.牛顿

D.林奈

12.下列选项中,与微生物的作用无.

关的是 A .制作馒头和面包 B.参与自然界物质循环

C. 促进生物圈的水循环

D.制造酸奶和泡菜

13.关于生物的学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创造双名法的科学家为林奈

B.每一种生物只能有唯一的一个学名

C.学名由第一部分种名,第二部分属名共同构成

D.国际上通用的生物命名方法是双名法

14.人体的结构层次正确的是

A.细胞→组织→系统→器官→个体

B.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C.细胞→器官→系统→组织→个体

D.系统→器官→组织→细胞→个体

15.下列关于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的临时装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撕取得洋葱外表皮要尽量的薄

B.在一侧反复滴加碘液可以完成染色

C.载玻片中央需要滴上一滴生理盐水

D.盖玻片要倾斜一定角度先接触液滴,再缓缓放平

16.下列能正确表达动物细胞各结构之间位置关系的是

A B C D

17.下列关于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使得细胞数目增多,生长使得细胞体积增大

B.细胞分化可形成不同的组织

C.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都可以继续分裂

D.细胞分裂一般是遗传物质先复制,后细胞质、细胞核均分到两个新细胞中18.构成人体的肌肉和肌肉两端的肌腱分别属于

A.肌肉组织、肌肉组织 B.结缔组织、肌肉组织

C.肌肉组织、结缔组织 D.结缔组织、神经组织

19 下列不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A.乌贼 B.水母 C.扇贝 D.田螺

20.苔藓植物与藻类植物的共同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有茎.叶 B都只有假根 C都用孢子繁殖 D都适于生活在水中

21某小吃店餐具被检出大量如图所示的微生物,该微生物属于

A.青霉 B.曲霉 C.酵母菌 D.细菌

22.下列关于蘑菇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蘑菇细胞里有成形的细胞核

B. 蘑菇是一种大型的真菌

C. 蘑菇一般都有菌盖、菌褶、菌柄,菌柄上存在大量孢子

D. 蘑菇没有根,一部分菌丝深入土壤里吸收现成的有机物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 苏科版

2019-2020年初中生物结业考试苏科版 试卷说明:整卷满分为100分,开卷,考试时间为60分钟。题型均为选择题。选择题题型 包括单项选择题、双项选择题和组合选择题。请将所选答案准确填涂在答题卡上 ...............。答在试卷上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仅有一个 ....选项最符合题意。其中1~30题每小题选对者得2分,31~40题每小题1分,共70分。 1.下图中的A~D是四位同学在显微镜下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时,出现在视野中的物像。其中最可能是因为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当而形成的图像是 A B C D 2. 下列细胞结构中,能控制二氧化碳等物质进出细胞的是 A.细胞壁 B.细胞膜 C.细胞核 D.线粒体 3.以色列科学家利用胚胎干细胞成功培育出了心肌细胞。依据的原理主要是 A. 细胞生长的结果 B. 细胞衰老的结果 C.细胞分裂的结果 D.细胞分化的结果 4. 苏州作为最为著名的江南水乡,自古以来就有着良好的湿地环境。湿地生态系统对于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和延续城市文明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湿地生态系统特点与功 能的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A.能调节区域小气候 B.能净化水源 C.能蓄洪抗旱 D.是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生态系统 5 再将上述四组叶片置于通风处,则出现萎蔫现象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甲→丙→乙→丁 C.丁→乙→丙→甲 D.丁→丙→乙→甲 6.某同学将水稻、苹果、松树归为一类,把贯众、海带和葫芦藓归为另一类。则他分类的主要依据是

A .根的有无 B .种子的有无 C .果实的有无 D .陆生或水生 7 A. 卵生 B. 用肺呼吸 C. 体温恒定 D. 具脊椎骨连接而成的脊柱 8.“根深叶茂,树干粗壮”,这是对一棵大树的整体性描述。下图所示的结构层次中,属于器官的是 . A .心脏有四腔,体温恒定 B .消化能力强,飞行时可随时排出粪便 C .骨骼和肌肉都很轻且薄,有利于减轻体重 D .有气囊辅助肺呼吸,吸气和呼气时都能进行气体交换 10.下列各图中,能正确表示健康成年人合理膳食中各种食物配置比例的是 A B C D 11.右下图是以一条食物链中每个营养级生物数量的多少绘制成的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其中1、2、3分别代表第一、二、三各营养级的生物。下面各食物链中,与该金字塔最相符的是 ①草 ②树 ③植食性昆虫 ④兔 ⑤食虫鸟 ⑥狼 A .①→③→⑤ B .①→④→⑥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12. 下列各实验装置中,能迅速、安全地脱去绿叶中叶绿素的是

最新苏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物理实验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 实验1:探究声音产生的条件(音叉和水、音叉和乒乓球、讲话、击带纸屑的鼓……)易错点: 1.结论: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2: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双音叉和乒乓球、晾衣架用细线悬挂并把线的末端在手指上缠绕后插入耳朵、在水中摇铃……) 易错点: 1.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 实验3:真空不能传声(玻璃钟罩抽气) 1.现象:手机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见。 2.实验方法:理想推理法。 3.结论: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推断真空不能传声。 实验4: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拨钢尺、击鼓、拨木梳、电动机打纸片、吹水杯、敲水杯……) 易错点: 拨钢尺: 1.实验步骤: 将一根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响的的大小。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 2.结论: 同一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 实验5:不同琴弦声音的三要素。(材料、松紧、长度、横截面积) 实验6: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易错点: 1.实验原理:同响度(听不见)比距离。 现象解释:蝴蝶飞听不见等:声源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不在人耳可听范围内。 第二章:物态变化 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点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

实验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 易错点: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 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水的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3.典型错误:未控制水的质量变量。 理由:水的质量不一样,未控制变量,无法比较蒸发快慢。 实验2:水沸腾 易错点: 1.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加热的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太低或未加盖。 2.实验中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停止加热后降温快慢不同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 4.最终温度相同的原因:环境温度相同,都为xx度。 5.蒸馏净水的现象:集水的容器中有水出现,冷却物温度升高(或温度计示数升高)。 6.加盖的作用:加快水的沸腾,减少加热时间;防止水蒸气在温度计上液化影响读数。 7.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8.结论: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且持续吸热。 9.加热后烧瓶倒置,在底部浇冷水或敷冷湿毛巾,水重新沸腾。 10.解释:浇冷水后烧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瓶内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从而重新沸腾。 实验3:冰、蜡烛的融化、凝固。 易错点: 1.水浴加热的好处:若不水浴则固体受热不均,即使受热,温度计测量的温度也不准确。水浴可是固 体受热均匀。 2.实验中观察:物质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石棉网:使烧杯受热均匀。 实验4:模拟雨的形成 易错点: 1.步骤:在烧瓶中注入适量水,用酒精灯加热,在瓶口上方倾斜地放置一个加了冰块的金属盘。 2.冰块的作用:加快水蒸气的液化。 3.现象:烧瓶口有“白雾”出现,金属盘底部出现小水珠。 4.解释:锥形瓶中的水沸腾其化成水蒸汽,在瓶口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在金属盘底部遇冷 液化成小水珠,形成“雨滴”。 实验5:碘的升华和凝华 易错点: 1.现象:碘粒减少,碘锤内充满紫红色碘蒸气;停止加热并滴加水后,紫色碘蒸气逐渐凝华为固体小 颗粒,且上端的颗粒比下端多。 2.加冷水的作用:加快碘的凝华。 实验6:比较水、盐水的凝固点(即熔点) 易错点:

2020年中考物理总复习苏科版初中物理实验大汇总:实验方法归纳

实验方法归纳

1.研究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液体表面积和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的关系。 2.研究弦乐器的音调与弦的松紧、长短和粗细的关系。 3.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的关系。 4.研究液体的压强与液体密度和深度的关系。 5.研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和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6.研究物体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关系。 7.研究物体的势能与质量和高度的关系。 8.研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导体长度材料横截面积的关系。 9.研究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导体电阻的关系。 10.研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导体中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 11.研究电磁铁的磁性与线圈匝数和电流大小的关系。 1.用温度时间图像理解融化、凝固、沸腾现象。 2.电流、电压、图像理解欧姆定律I=U/R、电功率P=UI。 3.正比、反比函数图象巩固密度ρ=m/V、重力G=mg、速度v=s/t、杠杆平衡F1L1=F2L2 4.压强p=F/S p=ρg h 浮力F=ρ 液gV 排功热量Q=cm(t2-t1)等公式。 1.利用乒乓球的弹跳将音叉的振动放大;利用轻小物体的跳动或振动来证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2.用温度计测温度是利用内部液体热胀冷缩改变的体积来反映温度高低。 3.测量滑动摩擦力时转化成测拉力的大小。 4.通过研究扩散现象认识看不见摸不着的分子运动。

5.判断有无电流课通过观察电路中的灯泡是否发光来确定。 6.磁场看不见、摸不着,可以通过观察小磁针是否转动来判断磁场是否存在。 7.判断电磁铁磁性强弱时,用电磁铁吸引的大头针的数目来确定。 8.研究电阻与电热的关系时,电流通过阻值不等的两根电阻丝产生的热量无法直接观测或比较,可通过转换为可看见的现象(气体的膨胀、火柴的点燃等的不同)来推导出那个电阻放热多。 1.研究真空中能否传声。 2.研究阻力对运动的影响。 3.“在自然界只存在两种电荷”这一重要结论也是在实验基础上推理得出来的。 1.在电路中若干个电阻可以等效为一个合适的电阻,反之亦可;如等效电路、串并联电路的等效电阻,都利用了等效的思维方法。 2.在研究平面镜成像实验中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其中一根等效另一根的像。 3.用加热时间来替代物体吸收的热量。 4.用自行车轮测量跑道的长度,跑道较长,无法直接测量,用滚轮法处理:轮子的周长乘以圈数即为跑道的周长。 1.研究电流时类比水流。 2.用“水压”类比“电压”。 3.用抽水机类比电源。 4.研究做功快慢时与运动快慢进行类比等。 5.用弹簧连接的小球类比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苏教版初中生物中学考试复习提纲

生物中考考点知识 班级: 主题一:科学探究(7.9分)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 ⒉除了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设置两组实验为了形成。 3. 是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主题二:生物体结构层次(10.1分)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显微镜下呈的像是像,如视野中看到P,则玻片上看到。 把视野右上方的物象移动到中央,玻片往移动即可。 在低倍镜下:细胞数目,个体,视野 高倍镜下:细胞数目,个体,视野 光线较强时,使用和遮光器上较小的孔,光线较暗时使用和遮光器上较大的孔。 ⒉显微镜的使用:(1)取镜,安放(2)对光(白亮的视野)(3)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最后调,使物象更加清晰。)(4)观察(右眼,左眼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1)擦(擦载玻片和盖玻片),(2)滴(植物:滴;人和动物:滴)(3)取(材料),(4)展(5)盖(盖上盖玻片),(6)染(用染色),(7)吸(吸去多余的水) 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材料要求: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细胞壁:细胞膜: 细胞核:线粒体: 叶绿体:液泡: ⒉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多了: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由小长大是由于和。 ⒉细胞分裂: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 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加倍,平均分成两份移动到细胞两边,细胞中间长出,植物还长出,这样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 细胞分化:分裂的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向着不同方向变化的过程。细胞分化后形成不同的。 3 动物组织:、、、 血液是一种组织。 植物组织:、、、 例:叶脉属于,叶肉属于,叶表皮属于。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的器官:营养器官:生殖器官: 植物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和动物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人和动物的结构层次比植物结构层次多了: 人的各项生命活动在神经系统和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三、1.单细胞生物有:。 2.草履虫依靠运动,靠呼吸; 变形虫依靠运动,摄食。他们依靠进行生殖。 主题三:生物与环境(7.2分) 除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生态系统 1.在一定的地域,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做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和。 非生物成分包括、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 绿色植物是(能进行,制造有机物,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储侟在有机物中); 人和动物是,直接或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 细菌、真菌是,将其中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的无机物。

2020年苏科版中考物理实验(探究型)专题04-液化与汽化探究(一)练习

实验04-液化与汽化探究(一) 1、(18-泸州)小明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1)图甲实验操作中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 (2)纠正错误后,小明同学观察到水沸腾时水中气泡体积在上升过程中_____(选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 (3)某同学绘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该实验测得水的沸点是_____℃。 2、(2019·襄阳)小明同学在“探究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水沸腾时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 当时的气压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个标准大气压。在加热到第8min 时小明将酒精灯撤走,发现温度计的示数仍为98℃,但沸腾却停止了,上述现象说明 。 3、(2019·烟台)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甲、乙两组同学分别使用A 、B 两套装置(如图甲)来完成实验。 (1)分析评估A 、B 两套实验装置。 (2)在实验中观察到如图乙a 、b 所示的两种情景,你认为哪一种是水沸腾时的情景? A a b 甲 乙

(3)实验中你还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4、(17-聊城)布探究“水沸腾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安装实验器利时,应按照_______(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当水温接近9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并绘制了水温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水沸腾时的特点是_______,水的沸点为_______℃,出现这一结果的原闲可能是该处大气压_______标准大气压(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5、(2019·淮安)如图所示,实验观察水的沸腾现象。 (1)组装器材,应先固定图甲中的部件_________ (选填“A”或“B”)。 (2)图乙是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则水的沸点是______ ℃;沸腾过程中,水继续吸热,温度_______ 。(3)沸腾时观察到水中产生气泡的情形是图丙中的_______ (选填“A”或“B”)图。 (4)实验通过_______ 的方式增加水的内能,要缩短水加热到沸腾的时间,可行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 (写出一种即可)。 6、(2019·南京)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按规范要求,调节铁圈2的高度时,(选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酒精灯。 (2)当水温升到92℃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分析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苏科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稳定与协调 第14章维持生物体内的平衡 第一节人体内物质的运输(1)-----血管 教学目标: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重点:理解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教学方法:讲授与观察 教学准备:三种血管的挂图 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引入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主要是由血液来完成的。血液在人体哪些部位流动?怎样流动?流动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血液只能向一个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那呢?(血液是在心脏和血管构成的封闭的管道中流动的。流动的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二、新课讲解 1、简介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功能。 血液循环系统由血管、心脏和血液组成,主要是运输人体内的各种营养物质和废物的排出。 2、血管从粗到细,就像城市的自来水管道一样,人体内的全部血管连接起来全长可达10万公里。下面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血管的跳动。 (1)师:请同学们对照书上第3页图,摸一摸自己的头部、腕部、足部有跳动感的部位,跳动的器官是什么?有什么规律?(学生摸后回答。)(注意:颈部的血管不能重压,也不能长时间压迫) (2)师:再看手背上的“青筋”,它是什么?(生:观察后回答。) (3)师:你摸到跳动的部位是动脉,手背上的“青筋”是静脉,连接动脉和静脉的是毛细血管。 动脉血管的这种跳动称脉搏。 (脉搏的形成)心脏收缩时,左心室的血液射入主动脉,使得动脉血管壁先向外扩张,然后再收缩。动脉血液随着这种一张一缩的搏动,像波浪一样沿着血管壁向远处传播就形成了脉搏。 下面一起来测一下自己的脉搏。 (4)统计男、女生脉搏的次数,并结合小资料的内容讨论:男女生的脉搏有什么不同?体质的强弱与脉搏有关系吗? 3、观察三种血管的插图,并结合书本讨论以下问题: (a)三种血管的分布和功能怎样? (b)从图上分析比较三种血管管壁的厚度、管腔的大小有何不同?(在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并发言后,老师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回答的内容予以补充和修正。)(1)老师出示投影片,让学生将三种血管进行比较并思考:动脉、静脉管壁弹性大小不同与血流方向有什么关系?动脉、静脉的分布有何不同?举一至两个你知道的血管的例子。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苏教版初中生物教案 【篇一: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全】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生物教案 1 2 3 4 5 【篇二: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教案】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描述无性生殖的概念。 2.体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实验。 3.列举无性生殖的类型。 4.描述营 养生殖的概念。 5.列举利用植物营养器官生殖的类型(根、茎、叶)。 6.说出营养 生殖的优点。7.列举常见营养生殖的方法。8.列举植物嫁接的类型。 9.尝试植物嫁接:说出植物嫁接的步骤、说出植物嫁接原理。 10.说 明嫁接的优点。 11.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过程。 12.举例说出植物组织培养 的应用。(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 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 唯物主义世界观。 2、观察显微镜,制作临时玻片,提高科学技能, 培养科学素养。 3、通过对植物组织培养的讨论,领悟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生活、工 农业发展、社会进步的巨大意义。二、教学重点: 1、举例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 2、举例说出植物的嫁接过程和意义。 3、嫁接的关键步骤。三、教学难点 1、理解植物的组织培养原理。 2、尝试植物的嫁接。四、教学步骤:第二节植物的有性生殖 教材分析:本节主要介绍了有性生殖的概念以及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开花—传粉—受精—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同时介绍果实和种子 的传播。在让学生了解植物传粉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观察植物 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图、果实和种子的发育图,并且以学生分工自主

学习、汇报展示并主要学习形式,运用“友善用脑理念、x三二模式、信息技术多媒体、概括化结构化的知识和方法” 等四种元素,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对抽象的植物有性生殖过程和果实以及 种子的形成这方面的知识,能形成一个直观的认识。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 (1)能用科学的语言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2)说出花的结 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图理解、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观察、表达交流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识图,探究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小组合作、分工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中培养探究精神和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体会与他人合作、共享探究成果的乐趣。 (2)通过欣赏植物的有性生殖过程,感受生命的意义与珍贵。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人的生殖与发育,并且已经学习过生物 的无性生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植物的有性生殖和发育。并 对植物的营养生殖和植物的有性生殖的区别感兴趣,教学过程以解 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所遇到的生物学问题”为线索,以“问题解决式”基本教学模式,以小组互助合作为学习形式,以获得植物有性生殖 知识为目标,通过生活中学生所接触的种子和果实它们的形成来激 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欲望;利用学生要急于了解生活中遇到的问题,结合教材所提供的活动,把知识性教学与技能性教学进行整合。 教学重点:说出花的结构与果实发育的关系。 难点: 1.描述植物的受精过程。 2.描述果实和种子的形成过程。 【篇三:最新版苏教版八年级生物下册教案(全)】 第8单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第二十一章生物的生殖与发育 第一节生物的无性生殖 教学内容:生物的无性生殖;实验——酵母菌的出芽生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认识无性生殖的概念。 2、训练使用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技能。 3、说出生物无性生殖的方式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1、通过对“酵母菌的出芽生殖”的观察和“植物的嫁接”的实习活动, 领悟“实践出真知”的思想,培养严谨求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上册生物考点总结 考点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 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3、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 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 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 4、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 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主要结构 (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 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围较大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3)显微镜成像:倒像。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提出问题 2、作出假设 3、制定计划 4、实施计划 5、实验结果 (四)、生态系统的组成

苏科版初中生物七上知识点

苏科版生物复习资料(七上知识要点) 一、我们生活的生物圈 (一)、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1、绪言 (1)生物:一切有生命的物质。 ①植物类:小麦、玉米、水稻以及校园植物等 ②动物类:珊瑚虫、鱼类、两栖类、鸟类等 ③微生物类:细菌、真菌、病毒等 (2)杂交稻之父:袁隆平 2、影响生物生存的因素 (1)生物因素:一种生物影响其他生物生存的因素 (2)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指阳光、空气、水、温度等非生物因素影响生物的生存因素 举例:①大雨过后,蚯蚓爬到地面(影响因素是空气) ②沙漠里植物植株矮小(影响因素是水分) ③极地狐和大耳狐的关系(影响因素是温度) 3、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不仅表现在形态和结构方面,还表现在生理和行为等各个方面 举例:①北极熊、青蛙的保护色 ②竹节虫的拟态③睡莲在水下有长长的叶柄 (二)、显微镜的结构及使用 1、主要结构 (1)目镜、物镜:目镜是用左眼观察的镜头,物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2)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目镜的放大倍数 举例:目镜为5倍,物镜为40倍,那么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200 (3)细准焦螺旋、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可以使物像更清晰,粗准焦螺旋使镜筒升降范围较大 (4)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光圈,可以调节光线的强弱; (5)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2、使用方法 (1)显微镜的摆放:放置实验台略偏左的位置 (2)观察:左眼观察,右眼同时睁开 (3)显微镜成像:倒像。举例:字母d在显微镜下应看到的是p (4)调节标本在视里中的位置:如果在视野中看到的像偏向左上方,则应把装片继续上左上方移动,才能使像在视野中央 (三)、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实例:有一次小明买回来一袋黄豆芽放在阳光下,下午去打开一看,发现许多黄豆芽变成了“绿豆芽”,小明觉得奇怪。他把这一发现告诉了同学们,他们告诉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请你和他们一起去 探究 1、提出问题:能影响叶绿素的产生吗? 2、作出假设:影响叶绿素的产生。

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第一单元:走进生命世界 第一章生物学—研究生命的科学 1.生物的基本特征 a.生物都需要摄入营养物质,进行呼吸与排泄; b.生物具有生长发育、繁殖与遗传变异现象; c.生物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d.除病毒外,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物学:研究生物体的生命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3.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有:观察、实验、调查、测量等,其中观察和实验是进行 科学探究的最基本方法。 4.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 (1)提出问题(2)作出假设(3)制定计划(4)实施计划 (5)得出结论 (6)表达、交流 注意:科学探究实验有三个原则:对照、平行重复、单一变量。 a.得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的作用是对照。通常实验组进行实验处理,对照组不 做处理。 b.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只能有一个变量,除了要研究的变量以外其余条件都应相 同,并控制在适宜状态。 c.实验中经常要测量几次(至少3次),结果要取平均值,目的是提高数据的可 靠性。 5.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中央有通 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 镜筒—上端安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 转换器—可以转动的圆盘,上面安装物镜。 粗准焦螺旋—转动时,可以大幅度升降镜 筒。 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幅度较小, 可以使物像更清晰。 目镜和物镜—目镜是用眼观察的镜头;物 镜是接近物体的镜头。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 用不同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可以调节光线 的强弱。 反光镜—一面是平面镜(光线强时用),一面是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6.显微镜使用时的步骤:取镜、安放、对光、观察、清洁、收镜. ①取镜和安放:右手握镜臂左手托镜座 ②对光:目镜、物镜、通光孔、光圈、反光镜在一条直线上。白亮圆形的视野。 (用低倍镜对光,选择合适的光圈并调节反光镜来调节光线) ③观察:观察的材料一定要薄而透明。 口诀: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六上玻片七下降,八调镜筒细观赏,看完低倍转高倍,九退整理十归箱。 7、注意事项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物体的运动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物体的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室提供的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的测量工具除了刻度尺,还需要_____;在实验中,使用金属挡板的作用是 _____; (2)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测出小车到达B点的时间为1.6s。则AB段的路程s AB=_____cm,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如果在某次测量中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νAB会偏_____。为了测量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让小车从A点由静止释放,测出小车到达C点的时间为2.6s,从而计算出小车运动过程中下半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来源】河南省平顶山市舞钢市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答案】秒表让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40.0cm 0.25 大 0.40 【解析】 【分析】 【详解】 (1)[1]选用的器材除了刻度尺,还需要用秒表测量运动的时间。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金属片的目的是使小车在同一位置停下来,与小车相碰发出声音,便于测出小车行驶相同路程的时间。 (2)[3]由图中实验数据可知,小车在AB段的路程 s AB=80.0cm-40.0cm=40.0cm=0.40m [4]则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 AB AB AB 0.40m 0.25m/s 1.6s s v t === [5]如果让小车还未撞击到B点的金属挡板就停止计时了,会导致测得的时间偏小,根据速度公式可知测得AB段的平均速度νAB会偏大。 [6]由图可知 s BC=40.0cm=0.40m 时间 t BC=t AC-t AB=2.6s-1.6s=1s 则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BC BC BC 0.40m 0.40m/s 1s s v t === 2.某实验小组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

苏教版初中生物会考复习提纲

七年级上册 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 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 一、我们周围的生物 ⒈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 ⒉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二、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生态因素非生物因素:阳光、空气、水、土壤、温度等; (直接影响生物)生物因素:影像某种生物生活的同种或其他种类的生物。 第2章探索生命 一、探索生命的器具 ⒈放大倍数越大,物象体积越大,细胞数目越少。 反光镜凹面镜:光线弱时用 平面镜:光线强时用 ⒉使用:取出→安放镜头→对光(白亮的视野)→放置→调焦(先用粗准焦螺旋下降,注视物镜与标本间距离;后用粗准焦螺旋上升,注视目镜;最后调细准焦螺旋。)→观察 ⒊制作临时玻片标本:→滴(植物:清水;人:生理盐水)→取(薄而透明)→浸→展→盖→染(后吸)→看 二、探索生命的方法 ⒈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实验、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⒉所有的实验都有变量,在对照实验中,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 第2单元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3章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植物和动物细胞结构和功能 ⒈相同点:细胞膜(控制细胞物质进出)、细胞质、细胞核(含有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线粒体(呼吸作用场所) ⒉不同点:细胞壁、液泡、叶绿体(光合作用场所) 第4章生物体的组成 一、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⒈生物体通过细胞的不断分裂和体积增大而由小长大。

⒉动物、植物组织 动物组织:上皮组织(保护、吸收)、肌肉组织(运动)、结缔组织(营养、连接、支持和保护)、神经组织(接受刺激、产生兴奋、 传导兴奋) 植物组织:保护组织、输导组织、分生组织、基本组织 二、多细胞生物体的组成 植物体的细胞层次:细胞→组织→器官→个体 人体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 第3单元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第5章绿色植物的一生 一、植物种子的萌发 ⒈种皮(保护) 种子结构子叶(贮存营养) 胚胚芽─→茎和叶 胚轴─→连接根和茎的部分 胚根─→根 ⒉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 种子萌发的外接条件:足够的水、充足的空气和适宜的温度。 ⒊种子萌发条件实际应用 ⑴将大米播到地里,长不出幼苗的原因是胚已被破坏。 ⑵浸没在水中的小麦种子不萌发,原因是缺乏空气。 二、植物根的生长 ⒈根尖的结构 成熟区─→吸收水、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根伸长区─→使根尖伸长 尖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 根冠──→保护 ⒉根的生长一方面是由于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是由于伸长区细胞的伸长,增大了细胞体积。 一、植物的开花和结果 ⒈雄蕊和雌蕊是花的主要部分,因为它们与果实和种子的形成有关。 ⒉花生“麻屋子(果皮)”、“红帐子(种皮)”、“白胖子(胚)”。 ⒊果实:小麦子粒、玉米子粒、葵花籽; 种子:豆类、西瓜子、杏仁、芝麻。

苏科版初中生物

苏科版初中生物 七年级上册 第2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 第2节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第一课时) 苏州新区实验初中毛娟英 一、教学指导思想 本节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七年级上册的内容。依据新课程理念,本节课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进行教学设计。 1、建立以尊重生命为基础的开放的课程理念。课程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更应是一个学生切实参与并体验的过程,是一个学生探求新知识、认知到每个个体生命自我生命价值的过程。因此,对于“生态系统的组成”这部分内容,教师课前引导学生分组调查校园草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通过活动调动学生积极性,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2、设计能体现以学生为发展的生命教学过程。对于重点内容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教师精心设计好能充分调动学生活动课前环节,上课时又却充分给予学生交流、反馈、讨论的时间。学生通过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讨论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给学校池塘的设计提意见等环节能充分体会到自己在这堂课中的重要作用,能在学习中得到较大乐趣。 3、创设合作学习中资源共享的生命氛围。在分组调查过程中,各组同学分工细致,各展所长,在课堂汇报过程中,学生不只锻炼了表达能力,也深刻体会到了合作学习能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个畅所欲言的过程中,学生深刻体会到生物与环境不可分割的关系,进而对周边

生物甚至自己的生存环境有一个反思的空间。 二、教材分析 本节通过以小见大,从身边的环境入手,以生活中常见的池塘生态系统为例,要求学生在充分调查身边的生态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得出生态系统的概念,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的作用和相互关系。调查设计为人人参与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让每位同学都体验科学调查过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体验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感受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密切关系,树立生物与环境不可 分割的观念。 教学难点:生态系统各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本节关键:通过回忆校园生态系统的调查过程,比较校园内外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理解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密切 关系。逐步建立环保意识。 对关键问题的处理 1.调查收集资料,制作课件。 2.课前让学生调查校园草地生态系统,池塘生态系统,课上分析校园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通过判断教室是否是一个生态系统,比较校园内外人工与自然生态系统的不同等环节理解生态系统内各成分之间的密切关系。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生物与环境”这一章后,对某些生物生活的特定

苏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苏教版初中物理实验总结 1、结论:发生的物体在振动(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 2、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实验2:固体、液体、气体能否传声(双音叉和乒乓球、晾衣架用细线悬挂并把线的末端在手指上缠绕后插入耳朵、在水中摇铃……)易错点: 1、实验方法:转化放大法。实验3:真空不能传声(玻璃钟罩抽气) 1、现象:手机铃声逐渐减小,最后几乎听不见。 2、实验方法:理想推理法。 3、结论:实验现象表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而推断真空不能传声。实验4:声音的响度和振幅的关系、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拨钢尺、击鼓、拨木梳、电动机打纸片、吹水杯、敲水杯……)易错点:拨钢尺: 1、实验步骤:将一根钢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边,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响的的大小。再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先后用大小相同的力拨动钢尺使它振动,比较两次声音音调的高低。 2、结论:同一声源振幅越大,响度越大。频率越快,音调越高。

3、实验方法:控制变量。实验5:不同琴弦声音的三要素。(材料、松紧、长度、横截面积)实验6: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易错点: 1、实验原理:同响度(听不见)比距离。现象解释:蝴蝶飞听不见等:声源振动频率小于20赫兹,不在人耳可听范围内。第二章:物态变化关于物态变化的现象解释:点名物态变化的名称即可。实验1:影响水蒸发快慢的因素(表面积、空气流速、温度)易错点: 1、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2、结论: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水的表面积越大,蒸发速度越快。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水的温度越高,蒸发速度越快。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表面空气流速有关,水的表面空气流速越大,蒸发速度越快。 3、典型错误:未控制水的质量变量。理由:水的质量不一样,未控制变量,无法比较蒸发快慢。实验2:水沸腾易错点: 1、从开始加热到沸腾时间过长的原因是:加热的水的质量过大或水的初温太低或未加盖。 2、实验中观察:水的状态和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3、停止加热后降温快慢不同的原因:水的质量不同。 4、最终温度相同的原因:环境温度相同,都为xx度。 5、蒸馏净水的现象:集水的容器中有水出现,冷却物温度升高(或温度计示数升高)。

最新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机械运动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机械运动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小宾发现在同一店家购买的同种蜂蜜没有上一次购买的蜂蜜粘。他想到磁铁的磁性与温度有关,于是猜想粘滞性也可能与温度有关。 根据自己的猜想,小宾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方案:将同一瓶蜂蜜分装入三个小瓶,一瓶放在冰箱,一瓶放在室内,另一瓶放在热水中加热一会儿。然后找三支相同的试管,让爸爸妈妈帮忙,用三支相同的滴管分别从三个小瓶中各取质量相同的一滴蜂蜜,如图甲,分别滴到倾斜放置着的试管内壁上,记录各滴蜂蜜流到试管底部的时间并进行比较。 蜂蜜在冰箱中在室内经热水加热 在试管中流淌时间较长一般较短 (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通过表格得到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图乙中________表示。 (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小宾将“物质的粘滞性”转换成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测量。 (3)小宾在探究物质的粘滞性与温度的关系时,控制______________等因素不变。(只填一个即可) (4)在实际生活中,油墨粘滞性会对印刷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在印刷过程中若油墨的转移不均匀,容易造成印张粘脏、传墨不均,这都是由于油墨粘滞性________(选填“过大”或“过小”)造成的。 【来源】【专题】备战2020届中考物理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题型08-创新探究题 【答案】引力D蜂蜜流到试管底部所用时间物质的质量(试管倾斜度等)过大 【解析】 【分析】 【详解】 (1)[1]从微观角度思考液体的粘滞性主要是由于分子间存在引力。 [2]由表中实验信息可以看出:蜂蜜的温度越高,蜂蜜流淌时间越短,则粘性变小;所以图像B能反映粘度随温度变化的图象。故选B。 (2)[3]此题采用转换法,通过观察流淌时间的长短来比较粘性的大小,将不能直接测量的

初中生物苏科版实验目录.doc

初中生物(苏科版)一年级上学期实验目录 章节章节目录页码 实验类型 演示分组观察体验 实验名称所需主要仪器、器材及药品备注 第1 节生物生存 3 √为生物寻找自己的家地图、写有生物名称的纸片的环境 4 √观察校园植物生存的环境纸、笔 第一章生物与环 境第2 节环境影响 生物的生存 第3 节生物对环 境的影响 第节生物对环 4 5 √探究光照和水分对植物生存的影响栽有青菜幼苗的花盆 4 个、遮光材料★ 11 √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干湿计、计时器★ 12 √寻找教室里的蝴蝶纸蝴蝶若干★ 境的适应12 √捡豆子游戏黄豆、绿豆、赤豆各10 粒,计时器,容器 第5 节科学探究17 √学习使用显微镜显微镜、载玻片、擦镜纸、纱布★的基本方法21 √尝试探究水温的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金鱼、温度计、鱼缸、冰块或热水★ 第二章生态系统和生物圈第1 节多种多样 的生态系统 第2 节生物生存 的家园—生物圈 30 √调查一个生态系统玻璃瓶、网兜、培养皿、铲子、放大镜 34 √“自制生态系统模式图”评比活动各种图片 38 √自制生态瓶玻璃瓶、水草、小金鱼、螺蛳、塞子 第1 节饮食与营 养 44 √√鉴定食物中的营养成份 镘头、鸡蛋清、花生、菜油、碘酒、烧杯、 滤纸、载玻片、玻棒等 ★ 第2 节营养物质 的作用 花生或其它食物、温度计、锥形瓶、解剖针、 48 √验证食物中含有能量 酒精灯、铁架台、三角架等 49 √分析食品的成分食品包装袋 第三章人体的物第3 节合理的膳 食 54 √自己动手配制饮料红茶、柠檬汁、白糖、新鲜苹果、蜂蜜 质和能量 来源于食57 √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猪或鸡的新鲜小肠、解剖剪、镊子、放大镜、培养皿、清水、 消化系统示意图、胃解剖模型 ★ 物 唾液的消化作用:烧杯、试管、温度计、 第4 节人体对食 物的消化吸收60 √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干淀粉、清水、热水、试管架、滴管、碘酒 胆汁参与消化作用:试管、烧杯、滴管、 动物胆汁 ★ 61 √认识牙齿的形态和功能镜子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教学设计案例

苏科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下·重力)教学设计案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会使用弹簧秤测量物体的重力。 ●知道重力的三要素。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由实验探知重力的方向,并能运用这一结论解决实际问题。 ●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得到物体的重力和质量的关系:G=mg。 ●掌握控制变量的科学研究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重力现象的兴趣和对相关科学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界的重力的现象,乐于了解日常生活、社会中的与重力有关的现象和道理。

过程 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设计

《重力》教后反思 如皋市下原初中李百雨在认真的备课、上课之后,我根据实际上课效果反复思量教学设计,现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对这一节课的看法。 首先,我对这一节课的整体印象是:这节课以重力的知识为载题,围绕重力的方向和大小设计探究活动。学生们在亲身经历了自主探究的全过程后,知道了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重力的大小G=mg;掌握了对重垂线、弹簧测力计等器材的操作技能;体验到了科学探究成功后的快乐;初步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情感态度。 下面,我就将结合具体事例来谈一谈这节课中的一些亮点: 1、创设了适宜的探究情景 在课的一开始,我展示了两组镜头——美丽的瀑布引人入胜,田亮跳水则激发了学生们的爱国热情。这两个情境,既为学生指明了探究的方向,又激发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情感,一下子就把学生推到了主动探究的位置。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 在探究重力的方向的环节里,有的学生不假思索的回答垂直或是竖直,我首先问“能不能凭空想象?”学生们经过思考,一致认为“应通过实验验证。” 在学生自行设计的实验方案里是用眼睛观测重物下落方向的,我问“这样观察清楚吗?”引导学生发现“由于重物下落的速度太快,看不清,所以这是由大概的印象得出的结论,不可信。” 最后,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发现系重物的细线下垂方向可以体现重力的方向。 这样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引导学生思维,帮助他们完善方案。在这里,教给学生的不只是知识,还有获取知识的方法,这正是所谓的“授人以渔”。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 萧伯纳说:“你有一个苹果,我有一个苹果,我们俩交换一下,每个人还是只有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我们俩交流一下,每个人就会有两种思想。”但,个人认为这仍只是停留在浅表的交流,高水平的交流不应是简单的叠加,而应是两种思想的碰撞上升,其结果必然会大于二者之和。在这一节课中,我引导学生在交流中不断的质疑思辩,这就是一种高水平的交流。这一节课为什么能够活力四射,那正是因为在交流碰撞中不断迸发出的创新的火花。 4、注重实验 物理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在这一节课的几个环节中,我都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自己获得知识,让他们尽可能的贴近科学

最新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声现象实验(培优篇)(Word版 含解析)

一、初二物理声现象实验易错压轴题(难) 1.同学们围绕着水瓶发声的有关问题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敲瓶(瓶内含水)时发出的声音主要是由什么振动产生的? (猜想与假设)A.瓶子振动;B.瓶内水振动;C.瓶内空气柱振动 (进行实验) (1)将瓶子装满水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故可以将猜想________排除。 (得出结论)由上述实验分析可知,敲瓶发声,主要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 (提出新的问题) (1)瓶子发声的音调跟瓶内水的多少有什么关系? (2)随着瓶内水的增多,敲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和吹瓶发声的音调变化又有何不同呢?(设计实验) (1)如图甲所示,先将8个空的玻璃瓶子放到桌子上一字摆开,再向瓶内注入不等量的水,从左到右,瓶内注入的水逐渐增多,最后用筷子从左到右依次敲击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2)用嘴从左到右依次吹瓶口,同时用耳朵仔细听,辨别音调的高低。 (再得出结论) (1)敲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2)吹瓶发声的音调随着瓶内水的增多而变______(选填高或低)。 (拓展应用)如图乙所示. 用嘴分别对着5个高度不同的小瓶的瓶口吹气,发现瓶子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越低。 (1)用嘴对着5个小瓶的瓶口吹气,5个小瓶均发出声音,则发出的声音是由________的振动产生的。 (2)5个小瓶产生的声音音调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C B瓶子低高瓶内空气柱空气柱的长短、粗细不同,导致空气柱振动的频率不同 【解析】 【分析】 【详解】 [1]将瓶子装满水后,瓶内没有空气,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C排除。 [2]将瓶内水全部倒出后,瓶内没有水,用筷子敲击瓶子,瓶子仍能发出声音,说明敲瓶时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瓶内水振动产生的。所以可以将猜想B排除。 [3]由以上两个实验可知,敲瓶发声,排除由瓶内水振动和瓶内空气柱振动产生,则主要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