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质灾害调查及相关表格

地质灾害调查及相关表格

地质灾害调查及相关表格
地质灾害调查及相关表格

野外调查

(一)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调查要点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

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附表1)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

2、滑坡调查要点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见表2。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注:属A级标志,可单独判别为属古、老滑坡;二个B级标志或一个B级、二个C级,或4个C级标志可判别为古、老滑坡。迹象愈多,则判别的可靠性愈高。

(9)当地整治滑坡的经验和教训。

(10) 调查滑坡已经造成的损失,滑坡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

填表见附表2。

3、崩塌调查要点

崩塌调查包括危岩体调查和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

危岩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危岩体位置、形态、分布高程、规模。

(2)危岩体及周边的地质构造、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岩(土)体结构类型、斜坡组构类型。岩土体结构应初步查明软弱(夹)层、断层、褶曲、裂隙、裂缝、临空面、侧边界、底界(崩滑带)以及它们对危岩体的控制和影响。

(3)危岩体及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赋存特征。

(4)危岩体周边及底界以下地质体的工程地质特征。

(5)危岩体变形发育史。历史上危岩体形成的时间,危岩体发生崩塌的次数、发生时间,崩塌前兆特征、崩塌方向、崩塌运动距离、堆积场所、崩塌规模、引发因素,变形发育史、崩塌发育史、灾情等。

(6)危岩体成因的动力因素。包括降雨、河流冲刷、地面及地下开挖、采掘等因素的强度、周期以及它们对危岩体变形破坏的作用和影响。在高陡临空地形条件下,由崖下硐掘型采矿引起山体开裂形成的危岩体,应详细调查采空区的面积、采高、分布范围、顶底板岩性结构,开采时间、开采工艺、矿柱和保留条带的分布,地压现象(底鼓、冒顶、片帮、鼓帮、开裂、压碎、支架位移破坏等)、地压显示与变形时间,地压监测数据和地压控制与管理办法,研究采矿对危岩体形成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

(7)分析危岩体崩塌的可能性,初步划定危岩体崩塌可能造成的灾害范围。

(8)危岩体崩塌后可能的运移斜坡,在不同崩塌体积条件下崩塌运动的最大距离。在峡谷区,要重视气垫浮托效应和折射回弹效应的可能性及由此造成的特殊运动特征与危害。

(9)危岩体崩塌可能到达并堆积的场地的形态、坡度、分布、高程、地层岩性与产状及该场地的最大堆积容量。在不同体积条件下,崩塌块石越过该堆积场地向下运移的可能性,最终堆积场地。

(10)调查崩塌已经造成的损失,崩塌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

已有崩塌堆积体调查应包括下列内容:

(1)崩塌源的位置、高程、规模、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及崩塌产生的时间。

(2)崩塌体运移斜坡的形态、地形坡度、粗糙度、岩性、起伏差,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

(3)崩塌堆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植被生长情况、块度、结构、架空情况和密实度。

(4)崩塌堆积床形态、坡度、岩性和物质组成、地层产状。

(5)崩塌堆积体内地下水的分布和运移条件。

(6)评价崩塌堆积体自身的稳定性和在上方崩塌体冲击荷载作用下的稳定性,分析在暴雨等条件下向泥石流、崩塌转化的条件和可能性。

填表见附表3。

4、泥石流调查要点

泥石流沟谷在地形地貌和流域形态上往往有其特殊反映,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形成区多为高山环抱的山间盆地。流通区多为峡谷,沟谷两侧山坡陡峻,沟床顺直,纵坡梯度大。堆积区则多呈扇形或锥形分布,沟道摆动频繁,大小石块混杂堆积,垄岗起伏不平。对于典型的泥石流沟谷,这些区段均能明显划分,但对不典型的泥石流沟谷,则无明显的形成区、流通区与堆积区。研究泥石流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可从宏观上判定沟口是否属泥石流沟谷,并进一步划分其区段。调查范围应包括沟谷至分水岭的全部地段和可能受泥石流影响的地段,主要包括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应调查下列内容:

(1)冰雪融化和暴雨强度、前期降雨量、一次最大降雨量,一般及最大流量,地下水活动情况;

(2)地层岩性、地质构造、不良地质现象、松散堆积物的物质组成、分布和储量;

(3)沟谷的地形地貌特征,包括沟谷的发育程度、切割情况、坡度、弯曲、

粗糙程度。划分泥石流的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区,圈绘整个沟谷的汇水面积;

(4)形成区的水源类型、水量、汇水条件、山坡坡度、岩层性质及风化程度,断裂、滑坡、崩塌、岩堆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及可能形成泥石流固体物质的分布范围、储量;

(5)流通区的沟床纵横坡度、跌水、急湾等特征,沟床两侧山坡坡度、稳定程度,沟床的冲淤变化和泥石流的痕迹;

(6)堆积区的堆积扇分布范围、表面形态、纵坡,植被,沟道变迁和冲淤情况;堆积物的性质、层次、厚度、一般和最大粒径及分布规律。判定堆积区的形成历史、划分古泥石流扇和新泥石流扇,新泥石流扇的堆积速度,估算一次最大堆积量;

(7)泥石流沟谷的历史。历次泥石流的发生时间、频数、规模、形成过程、爆发前的降水情况和爆发后产生的灾害情况。区分正常沟谷还是低频率泥石流沟谷。

(8)开矿弃渣、修路切坡、砍伐森林、陡坡开荒及过度放牧等人类活动情况;

(9)当地防治泥石流的措施和建筑经验。

(10) 调查泥石流已经造成的损失,泥石流进一步发展的影响范围及潜在损失。

泥石流沟堵塞程度分级如表3:

表3 泥石流沟堵塞程度分级

泥石流综合评判部分各因素评分按《泥石流沟严重程度(易发程度)数量化评分表(附表5)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附表4)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4:

表4 《泥石流(潜在泥石流)调查表》填写说明

*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比是指泥沙沿程补给长度与主沟长度之比。泥沙沿程补给长度是沿主沟长

度范围内两岸及沟槽底部泥沙补给段(如崩坍、滑坡、沟蚀等)的累计长度。

易发程度(严重程度),综合评判总分确定见表5:

表5 泥石流易发程度分级

5、地面塌陷调查要点

地面塌陷主要调查岩溶地面塌陷和采空地面塌陷,包括发育在黄土等地区的土洞型地面塌陷。

岩溶塌陷在我国90%以上发生在可溶岩上有松散土层覆盖的岩溶区。塌陷主要产生在土层中,所以也称为“土层塌陷”。一般下列地段易产生岩溶塌陷:

(1)浅部岩溶发育强烈,可溶岩顶面起伏较大,并有洞口或裂口,岩溶洞穴空间无充填或充填物少,且充填物为砂、碎石和亚粘土的地段;

(2)采、排地下水点附近和地下水位降落漏斗范围内(特别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向上),以及地下水位变动明显的区域(浸没导致水位上升);

(3)构造断裂带、背、向斜轴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的接触部位;

(4)岩溶洼地、积水低地和池塘;

(5)第四纪土层为砂、轻亚粘土、亚粘土,且厚度小于10米的地段;

因此,调查过程中首先要依据已有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在基本掌握区内岩溶发育、分布规律及岩溶水环境的基础上,查明岩溶塌陷的成因、形态、规模、分布密度、引发因素、土层厚度与下伏基岩岩溶特征。地表、地下水活动动态及其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关系。调查岩溶塌陷对已有建筑物的破坏损失情况,圈定可能发生岩溶塌陷的区段。

采空塌陷应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等工作查明:

(1)采空区和巷道的具体位置、大小、埋藏深度、开采时间和回填塌落、充水等情况;

(2)矿层的分布、层数、厚度、深度、埋藏特征和开采层的岩性、结构等;

(3)矿层开采的深度、厚度、时间、方法、顶板支撑及采空区的塌落、密实程度、空隙和积水等;

(4)地表变形特征和分布规律:包括地表陷坑、台阶、裂缝等的位置、形状、大小、深度、延伸方向及其与采空区、地质构造、开采边界、工作面推进方向等的关系;

(5)地表移动盆地的特征,划分中间区、内边缘和外边缘区,确定地表移动和变形的特征值;

(6)采空区附近抽、排水情况及对采空区稳定的影响;

(7)搜集建筑物变形及其处理措施的资料等。

填表见附表6。

6、地裂缝调查要点

本调查所指地裂缝为区域性地裂缝,与滑坡、崩塌、地面塌陷相伴生的地

裂缝不在此调查范围内中。地裂缝调查内容主要为:

(1)单缝特征和群缝分布特征及其分布范围;

(2)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断裂等);

(3)地裂缝成因类型和引发因素;

(4)发展趋势预测和现有灾害评估及未来灾害预测;

(5)现有防治措施和效果。

填表见附表7。

7、地面沉降调查要点

主要调查由于常年抽汲地下水引起水位或水压下降而造成的地面沉降,不包括由于其它原因所造成的地面下降。主要通过搜集资料、调查访问来查明地面沉降原因、现状和危害情况。着重查明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已有资料查明第四纪沉积、地貌单元,特别要注意冲积、湖积和海相沉积的平原或盆地及古河道、洼地、河间地块等微地貌分布。第四系岩性、厚度和埋藏条件,特别要查明硬土层和软弱压缩层的分布;

(2)查明第四系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埋藏条件及水力联系;搜集历年地下水动态、开采量、开采层位和区域地下水位等值线图等资料;

(3)根据已有地面测量资料和建筑物实测资料,同时结合水文地质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初步圈定地面沉降范围和判定累计沉降量,并对地面沉降范围内已有建筑物损坏情况进行调查。

填表见附表8。

8、其它

参照国家有关技术要求进行。

(二)、野外调查记录要求

1、每个调查居民点、地质灾害点和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特征,应根据设计书中规定的技术要求和布点的目的进行详细记录和填表。做到目的明确、内容全面、重点突出、数据无误、词语准确、字迹工整清楚。

2、对各类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影响因素、引发因素的描述应分清主次。特别是引发因素的分析,应用数据说明。如降雨引发,应尽量搜集灾害发生前的降

雨时间、雨量数据;如人工切坡引发,应访问切坡的时间,测量切坡后的坡度、高度;如采矿引发,应尽量搜集开采起始时间、年开采能力、矿石总产量、坑道位置、采矿工艺、采空区分布及面积等资料;如抽、排水引发,应尽量搜集抽排井孔布置、抽排时间、抽排水量、抽排前后地下水位及变化等资料。

3、各类地质灾害的规模划分标准,参照表6、表7、表8。

表6 滑坡、崩塌(危岩体)、泥石流规模级别划分标准

表7 地裂缝规模分级标准

表8 地面塌陷分级标准

4、滑坡和斜坡的稳定性分为三级,即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滑坡和崩塌稳定性野外判别标准见表9和表10。岩溶塌陷体的稳定性分为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差三级。塌陷体和土洞稳定性评价标准见表11、表12。

5、对已进行勘查与治理的地质灾害,应搜集勘查程度、治理措施、治理效果及效益。

6、对重要的斜坡变形和地质灾害点,都必须绘出平面图、剖面图,必要时附素描图。并拍摄照片或录象。所有照片均应统一顺序编号,并注明在相应的观

测点记录表上,如BD1-2,表示巴东县第1卷第2张。

表9 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表10 崩塌(危岩体)稳定性野外判别表

表11 塌陷体稳定性定性评价

表12 土洞稳定性定性评价

(三)野外调查记录形式

1、野外调查记录必须按规定的调查表认真填写,要用野外调查记录本作沿途观察记录,并附示意性图件(平面图、剖面图、素描图等)和影像资料等。对于调查的地质灾害点及地质灾害隐患点,

填写相应灾种的野外调查表(附表1-8);对于调查的居民点,填写《村(居民点)地质灾害调查情况统计表》(附表9)。

2、灾情或险情以及规模属中型及其以上的地质灾害点必须进行详细调查;对灾情或险情以及规模属小型者可视具体特征和分布位置做控制性定点调查(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见表13)。

表13 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分级标准

注:①灾情分级——灾情采用“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②险情分级——险情采用“受威胁人数”和“潜在经济损失”栏指标评价。

3、对属同一类型的地质灾害,不论灾害体规模大小、是单体还是群体,都应一点一表,不允许在同一灾害体上定两个以上的观测点,也不允许将相邻两个灾害体合定一个观测点。同一地点存在几种地质灾害或其它环境地质问题时,可

以只定一点,但应分类填表。

4、对于乡、镇及村委会,都应进行调查,如无地质灾害分布,可不布设观测点,但应作好访问记录;对于一般居民点,只要可能受到地质灾害危害,均应布设观测点进行调查评价。

5、野外记录应采取图文互补方式进行调查记录,用图客观地反映出地形形态、滑坡裂缝、隆起等变形现象的空间展布,地下水出露或所测水位埋深等部位,人工边坡分布位置,受威胁对象与潜在灾害体相对空位置,土体厚度、岩层节理断层产状测量位置,照像位置和镜头方向等等。用文字客观地补充记录地形坡度,边坡高度,裂缝特征和形成时间,威胁户数人口等,保证野外记录客观全面。野外记录要严格注意区分主观判断的客观存在的现象,并判断可能的成灾范围。(四)工作手图和清图填绘要求

1、采用数字化地形地质或工程地质底图做工作手图。在未获得上述图件情况下,以1/5万地形图作为工作手图,并据己有资料将各类地质灾害点及地质界线透绘到地形底图上供野外调查期间使用。

2、工作手图上的各类观测点和地质界线,在野外应用铅笔绘制。转绘到清图上后应及时上墨。

3、工作手图上观测点符号用×表示。灾害体若规模较小,无法表示其轮廓线时,用不依比例尺的符号表示。当规模较大,应按比例尺圈定其边界线。

4、工作手图上观测点定位应遵循以下原则:

滑坡点定在滑坡后缘中部,泥石流点定在堆积区中部,地面塌陷点定在塌陷中心点,地裂缝点定在主干裂缝的中点,斜坡、边坡点定在变形区中部。

5、清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万),各类地质灾害和地质界线应按规定图例绘制,不再表示观测点符号。

附表1A滑坡隐患点调查表

附表1B滑坡隐患点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 填表人: 审核人: 填表日期: 年 月 日调查单位: 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 四川省 金川 县人民政府

附表2A

崩 塌(危岩)隐 患 点 调 查 表

附表2B崩塌(危岩)隐患点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省金川县人民政府

附表3A潜在不稳定斜坡隐患点调查表

附表3B潜在不稳定斜坡隐患点调查表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调查单位:四川省地质工程勘察院四川省金川县人民政府

附表4A泥石流隐患点调查表

附表4B泥石流隐患点调查表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接触面构成的滑带形态特征及控制因素,其次应注意土体内部岩性差异界面; (6)调查滑动体上或其邻近的建、构筑物(包括支挡和排水构筑物)的裂缝,但应注意区分滑坡引起的裂缝与施工裂缝、填方基础不均匀沉降裂缝、自重与非自重黄土湿陷裂缝、膨胀土裂缝、温度裂缝和冻胀裂缝的差异,避免误判; (7)调查滑带水和地下水情况,泉水出露地点及流量,地表水自然排泄沟渠的分布和断面,湿地的分布和变迁情况等; (8)围绕判断是首次滑动的新生滑坡还是再次滑动的古(老)滑坡进行调查。 表2 古(老)滑坡的识别标志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工作方法 (2011-03-23 17:54:39) 转载▼ 王宇 1确定位置 对照地形地质图或其它带地理底板的图件,询问、对照确定所处位置。应用简便的GPS测定灾点的地理坐标和高程、方向。 应用地质罗盘确定坡面产状。 2了解灾情及发灾过程 认真听取当地干部的汇报,收集汇报材料,记录灾害损失情况、近期天气情况、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目前地质体的活动情况、灾害救援情况。 向当地灾民询问灾害损失、灾害发生时间及过程、灾害表现形式、有关成灾地质作用的表象、河流动态和降雨情况等。 现场调查核实灾害损失情况。通过灾害现场的观察,统计记录现场人员及财产损失的数量、毁坏程度,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第四条的标准确定灾害程度分级(表1)。 表1地质灾害灾度分级标准

调查分析确定地质作用类型。通过现场地质作用途径和痕迹、堆积体土石成分、结构的观测、堆积体规模的测量,确定地质作用的类型、规模等级,掌握具体形态数据,譬如:滑坡体的长、宽、厚度、体积,确定成灾地质作用的类型。 3调查地质灾害成因 地质环境条件 调查内容:①地形地貌,崩塌陡崖地形地质特征,滑坡山体的地形地质特征,泥石流的流域地形地质特征;②岩体工程地质特征;③土体工程地质特征;④地质构造;⑤水文地质条件等;⑥地震活动情况。选择及规划调查路线。符合地质规律,安全,有利于全面观测。 勤于观测记录、拍照和素描。

主要针对地质环境中导致灾害发生的脆弱性问题进行观测,确定地质灾害形成的不良地质环境因素。譬如高陡的斜坡、松散的岩土、暴雨活动情况、强烈的地表水流侵蚀等。 注意量力而行,确保人员安全。 人类活动的影响 调查内容:通过观测和访问,调查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改造,以及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譬如土地开垦、耕种,建筑、道路、水利工程建设的切坡和填土、对地表径流的改变、增加坡体荷重,采矿活动,弃渣不合理堆放,地下水开采或疏排等。 认真调查分析这些活动与成灾地质作用的关系,包括空间位置、时间上的关联,确定这些活动对地质灾害的影响。 地质灾害活动痕迹调查 调查内容:①崩积体的分布范围、高程、形态、规模、物质组成、分选情况、块度、架空情况和密实度,崩塌方式、崩塌块体的运动路线和运动距离;②滑体形态及规模,后缘滑坡壁的位置、产状、高度及其壁面上擦痕特征;滑坡两侧界线的位置与性状;滑动的方向、滑距等;③泥石流残留在沟道中的各种痕迹和堆积物特征,推断其活动过程、泥石流性质和规模等。 分析整个地质作用过程。 引发因素确认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地质灾害调查报告 提交单位: 提交时间:2015年12月 目录 0前言 (3)

1基本灾情 (3)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3) 2.1自然地理条件 (3) 2.2水文气象条件 (3) 2.3地形地貌 (4) 2.4地层岩性 (4) 2.5地质构造 (5) 2.6工程地质条件 (5) 2.7水文地质条件 (5) 2.8区域地壳稳定性 (6) 3地质灾害类型、特征及成因分析 (6) 3.1灾害规模、特征 (6) 3.2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6) 4地质灾害现状危害及发展趋势 (8) 5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及防治效果 (8) 5.1已采取的应急防治措施 (8) 5.2防治效果及存在问题 (8) 6今后的防治工作建议 (8) 7应急调查准备和安全问题 (8)

0前言 1基本灾情 2014年9月2日13时19分,位于长江一级支流青干河支流锣鼓洞河左岸的杉树槽发生重大岩体滑坡。初步估算,滑坡体总面积3万m2,估计总方量约80万m3。滑坡地点位于秭归县沙镇溪镇三星店村2组、3组交界处,距离青干河河口约5.15 km。滑坡导致G348国道约200m损毁中断,大岭电站3栋房屋被掩埋,损毁柑橘园约60亩,损毁镇村公路2条450m,16个村(居委会)133个供电台区全部停止供电,紧急转移撤离沙镇溪初级中学师生、当地村民、电站职工家属共计953人,估算直接经济损失3220万元。 2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条件 2.1自然地理条件 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长江西陵峡两岸,三峡工程坝上库首。地理坐标为东经110°18'~111°0',北纬30°38'~31°11'。东与宜昌市夷陵区(原宜昌县)的三斗坪、太平溪、邓村交界,南同长阳土家族自治县的榔坪、贺家坪接壤,西临巴东县的信陵、平阳坝、茶店子,北接兴山县的峡口、高桥。县境东起茅坪新集镇凤凰山(新县城所在地),西止磨坪乡凉风台,南起杨林桥镇向王山,北止水田坝乡懒板凳垭。县境东西最大横距离66.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离60.6公里。秭归县版图面积2427平方公里。据2010年土地利用更新调查,秭归县国土实际总面积22.74万公顷。本次调查的杉树槽滑坡位于秭归中部的沙镇西镇流锣鼓洞河左岸。 2.2水文气象条件 滑坡区域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17~19℃,多年平均降雨量1 493.2 mm.降雨具时段和频度相对集中的特点,雨季多暴雨,一日最大降雨量达358 mm.年降雨量由南向北、从低到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

浅析地质灾害调查的工作方法 Analysis for working metho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分部明会 【摘要】市地形起伏变化大,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地质灾害发育,因此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地质灾害调查工作也是地质灾害预防和治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先期工作环节。本文遵照地质灾害调查的一般方法,按照调查工作顺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和经验,对地质灾害的调查工作提出了一些新的认识。 【Abstract】Shiyan City terrain changes, the strong human engineering activities, geological hazards,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while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essential aspects of the work in advanc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method of geological disaster investigation, the order of the investigation, combined with the practice and experience of work, put forward some new understanding of the investigation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关键词】地质灾害;调查阶段;工作方法;实践和认识 【key words】Geological disasters; investigation stage; Working methods; practice and understanding 市地貌基本轮廓为三面环山向东开口的不完整簸箕状,地形起伏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附表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名称 地 理 位 置省县(市) 乡村社 野外编号斜 坡 类 型 □自然 □人工 □岩质 □土质 坐标 (m) X: Y: 标高 (m) 坡顶 坡脚 室内 编号 经度:°′″纬度:°′″周边交通情况 斜坡环境地质 环境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微地貌地下水类型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陡崖□陡坡 □缓坡□平台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地理 环境 降雨量(mm)水文土地利用年均 最大降雨量丰水位 (m) 枯水位 (m) 斜坡与河流 位置 □耕地□草地 □灌木□森林 □裸露□建筑日时 □左岸□右岸 □凹岸□凸岸 斜坡基本特征 外形 特征 坡高(m) 坡长(m) 坡宽(m) 坡度(°) 坡向(°) 坡面形态 □凸□凹□直□阶 结 构 特 征 岩 质 岩体结构 斜坡结构类型结构类型厚度裂隙组数块度(长×宽×高(m)) 控制面结构全风化带 深度(m) 卸荷裂缝 深度(m) 类型产状长度(m) 间距(m) 土 质 土的名称及特征下伏基岩特征 名称密实度稠度时代岩性产状埋深(m) □密□中□稍□松 地下水 埋深(m) 露头补给类型 □上升泉□下降泉□湿地□降雨□地表水□融雪□人工 现 今 变 形 破 坏 迹 象 名称部位特征初现时间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 □地面沉降 □剥、坠落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冒渗混水

附表1-2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可能失稳因素□降雨□地震□人工加载□开挖坡脚□坡脚冲刷□坡脚浸润□坡体切割□风化□卸荷□动水压力□爆破振动 目前稳定程度□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今后变化 趋势 □稳定性好□稳定性较差 □稳定性差 已造成危害损坏房屋毁路(m) 毁渠(m) 其它危害直接损失(万元) 灾情等级户间 潜在危害威胁人口(人) 威胁财产(万元) 险情等级 影响范围 监测现状 监测建议□定期目视检查□安装简易监测设施□地面位移监测□深部位移监测 防治建议□群测群防□专业监测□搬迁避让□工程治理 群测人员手机电话 防灾预案□有□无村长手机电话 主管单位主管单位地址 报警方法值班电话 预定避灾地点人员撤离路线 示意图平面图 剖面图 人员撤离路线图 调查负责人:填表人:审核人:填表日期:年月日 调查单位: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总结

1:5万比例尺**省**市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工作总结 *********院 二〇一二年二月 目录 第一章工作概况.....................................................................1第二章工作技术发方法、完成工作量及工作质量评述....1第一节工作技术手段..............................................................................1第二节完成的主要工作量......................................................................6第三节工作质量评述..............................................................................9第三章质量管理运行情况................................................... 11第四章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打算...............................13第一节主要问题....................................................................................13第二节下一步工作建议 (14) 第一章工作概况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省各类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呈现多发态势,防治任务十分艰巨。为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省计划用1年时间,对全省山地、丘陵地区的县(市、区)开展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区划工作。 **市位于**(交通位置),气候条件,人文地理。 更加详细的查明**市环境地质条件和主要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状况,对进一步促进国土资源规划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按照省、市政府和国土资源部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和要求,**市国土资源局委托**院对**市所属地区进行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本次**市1:5万比例尺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共涉及**个乡镇(街道),***个行政村,总面积***平方公里,总人口***万人。

护士延续注册提交材料和相关表格 (1)

护士延续注册需提交材料 (一)护士延续注册申请审核表1份; (二)现执业机构同意延续注册的证明(在护士延续注册申请审核表相应的栏目加盖执业机构公章); (三)身份证复印件; (四)《护士执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五)《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副本)复印件(加盖执业机构公章); (六)县级以上综合医院出具的6个月内的健康体检证明。 附件:1、《护士延续注册申请审核表》 2、《护士注册健康检查表》 所有表格必须正反面打印

附件1 护士延续注册 申请审核表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

填表说明 1.本表供申请护士延续注册使用。 2.用钢笔或者签字笔填写,内容真实,字迹清晰。 3.本表的第1、2、3项由申请人填写,第4项由有关医疗卫生机构填写,第5项由注册机关填写。 4.表内的年月日时间,用公历阿拉伯数字填写。 5.申请人学历,填写护理或者助产专业最高学历。 6.申请人健康状况,填写健康状况良好、一般或者有慢性病。7.申请人工作类别,填写临床护理、护理行政管理、预防保健或者其他。 8.申请人现技术职称,填写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未评定。 9.使用的照片为近期二寸免冠正面半身照。

护士延续注册申请审核表 填报日期:年月日 1.申请人情况 姓名性别民族 出生日期年月日国籍 身份证号 毕业学校 所学专业学制学历学位健康状况 毕业时间年月日护士执业证书编号 专业学习经历 2.申请人工作单位及工作详情 工作单位名称 单位登记号 行政区划省(自治区/直辖市) 地区(市) 县(区)邮政编码单位电话 工作科室技术职称 工作类别职务 参加工作时间年月日 3.申请人签名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卡片(齐全表格)

附件1:县市地质灾害调查表

附表1A 滑坡隐患点调查表 名称 地理 位置四川省县乡(镇)村社 野外 编号 滑 坡 类 型□崩塌□倾倒 □滑动□流动 □侧向扩离 □复合 坐 标 (m) X: Y: 海拔 (m) 冠 室内 编号 趾 统一编号经度:E °′″纬度: N °′″地名: 滑坡形成环境原始 斜坡 地貌 斜坡结构类型 土质斜坡 地质成因类型 坡度 (°) 坡高 (m) 坡向 (°) □碎屑岩斜坡□碳酸盐岩斜坡□结晶岩斜坡 □变质岩斜坡□平缓层状斜坡□顺向斜坡□斜向斜 坡□横向斜坡□反向斜坡□特殊结构斜坡 □冲积层□崩积 层□残坡积层□ 人工堆积层 坡形□凸形□凹形□平直□阶状 滑坡区及周边 土地植被建筑情况 斜坡 地质 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旱地□水田□草地 □灌木□森林□裸露 □建筑 时代岩性产状构造部位地震烈度 ∠ 降雨 河流 影响 降水量(mm)影响滑坡前缘的河流水文 年均日最大时最大洪水位(m)枯水位(m)滑坡相对河流位置 □左□右□凹□凸 地下 水影 响 地下水类型□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潜水□承压水□上层滞水水位埋深(m) 地下水露头□上升泉□下降泉□溢水点泉流量(L/s) 补给类型□降雨□地表水□人工□融雪 滑坡基本特征外形 特征 长度(m) 宽度(m) 厚度(m) 面积(m2) 危险区面积(m2) 体积(m3) 坡度(°) 坡向(°) 平面形态主轴方向剖面形态□半圆□矩形□舌形□不规则□凸形□凹形□直线□阶梯□复合 结 构 特 征 滑体特征滑床特征滑体性质滑体岩性结构 碎石体 积含量 (%) 块度 (cm) 岩性时代产状 □岩质□碎 块石□土质 □可辨层次 □零乱 ∠ 滑面及滑带特征 控滑结构面 埋深 (m) 倾向 (°) 倾角 (°) 厚度 (m) 滑带土 定名 滑带土 性状□层理面□片理或劈理面□节理裂隙面□ 覆盖层与基岩接触面□层内错动带 □构造错动带□断层□老滑面 降雨与滑坡变形的关系 变 形 迹 象 近期发生时间部位特征变形迹象 □拉张裂缝 □剪切裂缝 □地面隆起 □地面沉陷 □剥、坠落 □树木歪斜 □建筑变形 □渗冒浑水

地质灾害报告的写法

浅析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的写法 一、概述 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是指在对评估区进行地质灾害调查的基础上,分析论证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危险性,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提出防治地质灾害措施和建议,并作出建设场地适宜性评价结论。 我国为地质灾害多发、易发地区,每年因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巨大,而其中大多数都是人为引发的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对规范和约束人类工程活动,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地质灾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第21条明确规定: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内进行工程建设应当在可行性研究阶段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将评估结果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组成部分;可行性研究报告未包含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结果的,不得批准其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地质灾害易发区内的城市总体规划、村庄和集镇规划时,应当对规划区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同时鉴于重大工程项目对地质环境影响较大,极易诱发地质灾害。某些省规定对处于地质灾害非易发区内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也应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

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或人为作用,多数情况下是二者共同作用引起的,在地球表层比较强烈地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的岩土体移动事件。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具备自然演化和人为诱发的双重性,它既是自然灾害的组成部分,同时又属于人为灾害的范畴。在某种意义上,地质灾害已经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和人类安居的重要因素,同时又具有自然、社会和资源的三重属性,所以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显得迫切而需要。 二、地质灾害危险评估的基本问题 要写报告,首先要了解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灾种: 主要有六种,即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虽地质灾害可以有几十种,但国土资源部贯彻的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主要包括六大灾种,有的是地质灾害,但不属于国土资源部管辖的职能范畴。比如,地震、水土流失等。 (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主要内容: 1、阐明工程建设区和规划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基本特征。 2、调查分析工程建设区或规划区各种地质灾害的现状。 3、简要分析评估对象在建设或运营过程中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范围、方式、强度与持续时间。 4、分析论证建设工程遭受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工程建设中和运营中加剧或引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表

附表 1-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 名称 省 县(市) 乡 村 社 野外 斜 □自然 地 坐标 X: 标高 坡顶 编号 坡 □人工 理 (m) Y: (m) 坡脚 位 室内 类 □岩质 置 经度: ° ′ ″ 纬度: ° ′ ″ 编号 型 □土质 周边交通情况 地质 环境 斜 坡 环 境 地理 环境 外形 特征 岩 地层岩性 时代 岩性 产状 降雨量( mm ) 最大降雨量 年均 日 时 坡高 (m) 坡长 (m) 结构类型 厚度 地质构造 微地貌 构造部位 地震烈度 □陡崖 □陡坡 □缓坡 □平台 水 文 丰水位 枯水位 斜坡与河流 (m) (m) 位 置 □左岸 □右岸 □凹岸 □凸岸 坡宽 (m) 坡度 (°) 坡向 (°) □凸 岩体结构 裂隙组数 块度 ( 长×宽×高 (m)) 地下水类型 □孔隙水 □裂隙水 □岩溶水 土地利用 □耕地 □草地 □灌木 □森林 □裸露 □建筑 坡面形态 □凹 □直 □阶 斜坡结构类型 结 构 质 特 征 控制面结构 全风化带 卸荷裂缝 类 型 产 状 长度 (m) 间距 (m) 深度 (m) 深度 (m) 土的名称及特征 下伏基岩特征 斜 土 名称 密实度 稠度 时代 岩性 产状 埋深 (m) 坡 质 □密 □中 □稍 □松 基 本 埋深 (m) 露 头 补给类型 特 地下水 征 □上升泉 □下降泉 □湿地 □降雨 □地表水 □融雪 □人工 名 称 部 位 特 征 初现时间 现 □拉张裂缝 今 □剪切裂缝 变 □地面隆起 形 □地面沉降 破 坏 □剥、坠落 迹 □树木歪斜 象 □建筑变形 □冒渗混水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之欧阳歌谷创作

地质灾害野外调查细则 欧阳歌谷(2021.02.01) 第一章调查要点 1、不稳定斜坡 调查的内容包括:构成斜坡的地层岩性、风化程度、厚度、软弱夹层岩性及产状;断裂、节理、裂隙发育特征及产状;风化残坡积层岩性、厚度;山坡坡型、坡度、坡向和坡高;岩土体中结构面与斜坡坡向的组合关系。不稳定斜坡与建筑物的平面关系(如:房屋与高陡边坡的距离)。调查斜坡周围,特别是斜坡上部暴雨、地表水渗入或地下水对斜坡稳定的影响、人为工程活动对斜坡的破坏情况等。对可能构成崩塌、滑坡的结构面的边界条件、坡体异常情况等进行调查分析,以此判断斜坡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可能的影响范围。斜坡稳定性调查表中有关栏目填写要求如表1。 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视为该斜坡具备失稳条件: (1)各种类型的危岩体; (2)斜坡岩体中有倾向坡外、倾角小于坡角的结构面存在; (3)斜坡被两组或两组以上结构面切割,形成不稳定棱体,其底棱线倾向坡外,且倾角小于斜坡坡角; (4)斜坡后缘已产生拉裂缝; (5)顺坡走向卸荷裂隙发育的高陡斜坡或凹腔深度大于裂隙

带; (6)岸边裂隙发育、表层岩体已发生蠕动或变形的斜坡; (7)坡足或坡基存在缓倾的软弱层; (8)位于库岸或河岸水位变动带,渠道沿线或地下水溢出带附近,工程建成后可能经常处于浸湿状态的软质岩石或第四系沉积物组成的斜坡; (9)其它根据地貌、地质特征分析或用图解法初步判定为可能失稳的斜坡。 表1 《斜坡稳定性调查表》填写说明

2、滑坡 (1)调查的范围应包括滑坡区及其邻近稳定地段,一般包括滑坡后壁外一定距离(滑坡滑动会影响和危害的区域),滑坡体两侧自然沟谷和滑坡舌前缘一定距离或江、河、湖水边; (2)注意查明滑坡的发生与地层结构、岩性、断裂构造(岩体滑坡尤为重要)、地貌及其演变、水文地质条件、地震和人为活动因素的关系,找出引起滑坡或滑坡复活的主导因素; (3)调查滑坡体上各种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生的先后顺序、切割和组合关系,分清裂缝的力学属性,如拉张、剪切、鼓胀裂缝等,藉以作为滑坡体平面上分块、分条和纵剖面分段的依据,分析滑坡的形成机制; (4)通过裂缝的调查,藉以分析判断滑动面的深度和倾角大小。滑坡体上裂缝纵横,往往是滑动面埋藏不深的反映;裂缝单一或仅见边界裂缝,则滑动面埋深可能较大;如果基础埋深不大的挡土墙开裂,则滑动面往往不会很深;如果斜坡已有明显位移,而挡土墙等依然完好,则滑动面埋深较深;滑坡壁上的平缓擦痕的倾角,与该处滑动面倾角接近一致;滑坡体的差速裂缝两壁也会出现缓倾角擦痕,同样是下部滑动面倾角的反映; (5)对岩体滑坡应注意调查缓倾角的层理面、层间错动面、不整合面、假整合面、断层面、节理面和片理面等,若这些结构面的倾向与坡向一致,且其倾角小于斜坡前缘临空面倾角,则很可能发展成为滑动面。对土体滑坡,则首先应注意土层与岩层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