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记住与忘却

记住与忘却

记住与忘却
记住与忘却

记住与忘却

有一次,阿拉伯著名作家阿里与吉伯、马沙两位朋友一同出外旅行。

三个人行经一处山舍时,马沙失足滑落,眼看就要丧命,机灵的吉伯拼上命拉住了他的衣襟,将他救起。

为了永远记住这一恩德,动情的马沙在附近的大石头上,用力镌刻下这样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马沙一命。”

于是三人继续前进,几日后来到一处河边。可能因为长途旅行的疲劳的缘故,吉伯跟马沙为了一件小事吵起来了,吉伯一气之下打了马沙一耳

光。

马沙被打得火星直冒,然而他没有还手,却一口气跑到了沙滩上,仍然用很大力气在沙滩上写下一行字:“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马沙一记耳光。”

这以后,旅行很快结束了。回到家乡,阿里怀着好奇心问马沙:“你为什么要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头上,而把打你耳光的事写在沙滩上?”

马沙平静地回答:“我将永远感激并永远记住吉伯救过我的命,至于他打我的事,我想让它随着沙子的运动忘记得一干二净。”

记住别人对我们的恩惠,洗去我

们对别人的怨恨,是一种圣洁的品质。让宽恕打开和解之门,今天的敌人不难变为明日的朋友;原谅那些曾经伤害你的人,这样会给你带来一种身心的平和。如果你拒绝忘记那些微不足道的陈年往事所引起的愤怒,你就不能体会到这种平静。科学研究表明:宽恕他人能让你更加身心健康。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和记忆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所以建议大家掌握这一规律,帮助自己提高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 20分钟58% 42% 1小时44% 56% 8小时36% 64% 1天34% 66% 2天28% 72% 6天25% 75% 31天21% 79%

第七章 学习的原理与策略 第一节 记忆与遗忘

第一节记忆与遗忘 名词解释:记忆、遗忘 了解有关记忆和遗忘的心理学理论 根据自己的理解,谈谈影响记忆和遗忘的主客观因素 说出几条克服遗忘、增进记忆的策略 记忆和遗忘都是人的基本心理过程,是和其他心理活动密切联系着的。了解记忆和遗忘的基本心理学基础,能够帮助人们增进记忆,减少遗忘。 记忆和遗忘的定义 记忆和遗忘的理论 影响遗忘的因素 记忆的策略 一、记忆和遗忘的定义 (一)记忆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遗忘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二、记忆和遗忘的理论 (一)关于记忆的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克拉克·赫尔(C.Hull)是刺激-反应理论的早期倡导者之一。1943年他在《行为的原理》这本著作中提出,记忆是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系的形成、巩固和恢复的过程。以学习无意义音节系列表为例,如果Y A V在FID前面反复出现,以后被试看见Y A V就能说出FID。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的联系,构成了记忆的基础。 2.格式塔理论 格式塔心理学家把记忆看成知觉的继续,认为人们在知觉一个客体后,头脑中会残存着知觉过程的痕迹,叫记忆痕迹。 如一个人注视一个物体,当目光移开后,视觉印象作为一种原始经验的直接复制品,会在人们头脑中继续存在,这就是记忆痕迹。记忆痕迹是知觉经验的复制品,它与知觉具有同样的形态,在时间组织和空间组织的法则上,两者基本上是相同的。他们还认为遗忘可能是由于知觉空间组织一些相同的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记忆痕迹产生影响的结果。 3.信息加工理论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大脑看成一台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装置。在人类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存储器。如感觉存贮器、短时存贮器和长时存贮器等。大脑可以把全部信息用模拟表象、命题表象或符号等形式贮存起来。 从一开始起,韦特墨就与他的两个学生、助手和同事苛勒和考夫卡分享他的观点。可以说,这三个人的观点和理论几乎是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他们三人都毕业于相林大学,后来又一起成为柏林学派的核心人物。1921年,他们一起在德国创办了《心理学研究》杂志,发表他们的研究成果。最后,他们三人先后都移居美国。 详细了解请查看本课程“学习论篇”第四章第七节 (二)关于遗忘的理论 1.消退理论(decay theory)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据认为,这一过程就像拍照后印出来的相片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相片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遗忘理论称之为“渐退理论(fadlng theory)”,即认为,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2.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记忆和背诵能力的培养意义初探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规律”对记忆和背诵能力的培养意义初探 淮阴实验小学张建祥 结合实际及幼儿学习说话的规律,我们可以发现,小学生学习英语,通常是通过对教材中的生词、短语、句子的耳听、口说、朗读和仿写逐渐学习并学会英语的语音、语调、语法和句式,最终能够在口笔头上初步运用英语。记忆及背诵在实现这一目的的过程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我们也常常会发现,在同等教材和学生相同年龄和学龄的情况下,记忆力好,愿意背诵并能够背诵更多语言材料的学生,成绩往往相较更佳。因此,在日常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去记忆背诵所学语言材料。一方面教给学生记忆背诵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记忆和遗忘的规律;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常常督促和检查学生记忆背诵所学语言材料的情况。从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过程中积极记忆背诵语言材料的习惯,这对于改进学生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德国著名的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在1885年他发表了实验报告:人们接触到的信息在经过人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并且艾宾浩斯做了个著名的实验。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 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asww,cfhhj,ijikmb,rfyjbc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黄色图):艾宾浩斯实验数据图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 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下图) 不使用任何工具的记忆效果图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 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红色曲线图) 艾宾浩斯及后来的众多科学家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不仅受时间因素的制约,也受其他因素的制约。学生最先遗忘的是没有重要意义的、不感

遗忘与记忆

一、记忆和遗忘的定义 (一)记忆 记忆是通过识记、保持、再现(再认、回忆)等方式,在人们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贮和提取的过程。人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或从事过的活动,都会在人们头脑中留下不同程度的印象,其中有一部分作为经验能保留相当长的时间,在一定条件下还能恢复,这就是记忆。 (二)遗忘 记忆保持的最大变化是遗忘。遗忘和保持是矛盾的两个方面。记忆的内容不能保持或者提取时有困难就是遗忘,如识记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 遗忘有各种情况,能再认不能回忆叫不完全遗忘;不能再认也不能回忆叫完全遗忘;一时不能再认或重现叫临时性遗忘;永久不能再认或回忆叫永久性遗忘。 二、记忆和遗忘的理论 (一)关于记忆的理论 1.刺激-反应理论 2.格式塔理论 3.信息加工理论

详细了解请查看本课程 (二)关于遗忘的理论 1.消退理论(decay theory) 2.干扰理论(Interference theory)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 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扰作用。 干扰主要有两类:倒摄干扰与前摄干扰。倒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受后来学习内容的干扰;前摄干扰是指以前学过的内容干扰以后学习的内容。不论在哪一种情况下,前后学习的内容越相似,干扰的程度就越大。 詹金斯与达伦巴克(Jenkins and Dallenbach,1924)对倒摄干扰的经典性研究,被心理学界人土认为是极有说服力的。他俩发现,在入睡前学习的内容,比上午学习的内容遗忘得要慢些。这是由于白天的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倒摄干扰比临睡前要多些。有人据此推断,一个人在一生中第二个25年记忆开始减退的主要原因(当然不是唯一的原因),是干扰所致。 安德伍德(Underwood,1957)的经典研究则说明了前摄干扰在遗忘中的重要性。他给在不同条件下的不同被试提供一系列要他们记住的单词。在给第-组被试看这些单词之前,先让他们学习另一组单词,第二组被试则只学习一组单词,一天以后检查被试的遗忘情况。结果发现,第一组被试只记住要求他们记忆的那一组单词的25%,而第二组被试能记住70%。安德伍德认为,第一组被试成绩之所以差,是由于前摄干扰所致。 3.压抑说

遗忘规律

遗忘规律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 20分钟58%42% 1小时44%56% 8小时36%64% 1天34%66% 2天28%72% 6天25%75% 31天21%79%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 在学习完某项内容后应及时复习,在未等记忆的内容遗忘掉之前就再次复习。这样只需要花费很少的时间就能复习巩固一次。如果等所学的内容全忘了之后才去复习,就等于重新学习一次,此时所花费的时间就比较多,学习的效率就比较低。 睡前醒后是记忆的黄金时段,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

的内容,则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复习、温故——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 1、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2、一次记忆同类的内容过多、过久时容易发生遗忘。一组记忆材料安排在七个左右最合适;学习时要注意文理科交替学习、不同学科交替学习。因为不同学科的知识由大脑不同的部位主管,所以学科交替学习就可以使大脑的各个部位得到及时修整。 3、中间材料容易遗忘,开头与结尾的内容容易记忆。启发:对所要记忆的内容进行分段来学习,以便增加多个开头与结尾,增强记忆效率。把重要的内容放在起床后或临睡前学习,增强记忆效果。 4、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5、有意义能理解的内容不容易遗忘。无意义不理解的内容容易遗忘,在学习时应理解地记忆所要记忆的内容.如果所记的内容没有什么意义,那也可以创造性的赋予其意义.比如,你要记“蒋平”的名字,你可以记“蒋,蒋介石的蒋;平,平凡的平”。积极寻找“需要记忆的材料”之间的联系,通过理解,高效率地完成记忆,拒绝死记硬背;

遗忘与记忆中的存在之思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b4735036.html, 遗忘与记忆中的存在之思 作者:刘英梅 来源:《北方文学》2018年第33期 摘要:米兰·昆德拉和王小波的小说创作都对中国当代文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两位作家在小说中,都涉及到了遗忘与记忆的文学主题,并通过遗忘与记忆的故事,展开对人类存在和个体生命的相同思考。 关键词:米兰·昆德拉;王小波;遗忘;记忆;存在 在当今的世界文坛,米兰·昆德拉无疑是享有崇高声誉的一位作家。在小说创作和小说理论两个领域,昆德拉匠心独运、双线并举,展示了自己的小说成就和艺术价值。对昆德拉,余中先先生这样评价,“昆德拉无疑是捷克文学乃至中欧文学、世界文学中的一个里程 碑。”[1]290中国当代作家王小波虽被称为文坛异类,却也以一支生花妙笔营造了一个充满自由与想象的艺术世界,在当代文坛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在20世纪,昆德拉从80年代中期进入中国后,随着其作品的相继翻译出版,在中国读者中连续掀起阅读、研究的热潮。90年代后期,随着花城出版社《时代三部曲》的出版发行, 王小波风靡一时,成为当代青年的文学偶像,引起了阅读追随的热潮。昆德拉与王小波,在中国当代文坛留下了抹不去的身影和冲击,影响了我们对小说艺术的已有认知。 王小波对昆德拉是熟悉的,他读过昆德拉的著作,谈论过他的小说艺术。王小波的作品中有昆德拉的影响和神韵,是学界早已有之的认识。就人生经历与创作而言,昆德拉与王小波不乏相似相通之处。其中,遗忘与记忆的文学主题,便是他们作品中共同关注和思考的对象之一。两位作家以遗忘与记忆的故事作为切入点,展开了对人类存在的思索和探询。 一、遗忘与集体记忆 遗忘在昆德拉和王小波小说中是一个重要主题,也是他们思考社会政治历史的一个巧妙切入点。在小说《笑忘录》和《寻找无双》中,昆德拉和王小波通过不同却类似的方式,讲述了一个通过遗忘抹除集体记忆进而修改未来历史的故事。 昆德拉告诉我们,遗忘是一个“政治的重大问题”[2]525。在小说《笑忘录》的开头,昆德拉即以1948年波西米亚历史中的重要一刻为例,展开了这个话题。共产党领导人克莱门特·哥特瓦尔德在一座宫殿的阳台上向公众发表演说,周围簇拥着他的同志们。下着雪的天气很冷,克莱门蒂斯将自己的皮帽戴到了哥特瓦尔德的头上。宣传部门的照片记录下了这一历史性的时刻。四年后,克莱门蒂斯因为叛国罪被处以绞刑,必须从照片上消失。留下来的,就只有哥特瓦尔德头上的那顶皮帽了。这个遗忘的故事,开门见山地显出了昆德拉的角度和思考。接下来,昆德拉以小说主人公米雷克的故事,进一步阐述了这个主题。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 100%

20分钟后 58.2% 1小时后 44.2% 8-9小时后 35.8% 1天后 33.7% 2天后 27.8% 6天后 25.4% 1个月后 21.1% 然后,艾宾浩斯又根据了这些点描绘出了一条曲线,这就是非常有名的揭示遗忘规律的曲线: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图中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横轴表示时间(天数),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遗忘遵循先快后慢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学习方法探究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学习方法探究 记忆与遗忘的规律-学习方法探究 记忆与遗望的规律 高中三年转瞬即逝,升学竞争激烈,学习压力很大,许多同学会感到时间不够用。“抓紧时间”成了教师、父母督促我们学习的口头禅。时间确实必须抓紧,其中的道理无庸赘述,但我觉得更应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如何发挥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率。 要提高学习效率,首先一条,就是要学会管制自己的意志。无论是听课还是阅读,都要集中自己的注意力,不让各种杂念来扰乱自己的思想感情,认真进行思考。我家对门就是歌舞厅,一到夜晚,管弦之声不绝于耳,父母很担心这会影响到我的学习。但我只要往书桌前一坐,对各种喧嚣之声就可充耳不闻。有的同学上课不注意听讲,课余花了几倍的时间来理解、消化;有的同学自习时心猿意马,几小时过去了,却不知究竟有什么收获,对于这些同学来说,想要把学习搞好,首先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习时一定要专心致志,要全身心投入,

专心致志地学习两小时,比有时漫不经心地学习四小时的效果还显著。 其次,要特别注意提高做题的速度,锻炼思维的敏捷性。这既是为了提高学习效率,也是高考实践的需要。要分秒必争,能够两小时做完的题目决不拖到三小时,宁可把节余下来的一个小时用于休息、娱乐,也不要养成拖拉、疲沓的坏习惯,我在高中准备参加数学竞赛时,自己找了大量的习题做,每次做完,都在练习本上记下花费的时间,其目的是为了检验自己的熟练程度,训练自己以适应正式竞赛的时间要求,在我参加全国数学冬令营第一天的竞赛,4 个半小时的题量,只用了一个多小时就完成了,这就是平时练习时特别注意培养思维敏捷性的结果。我们都知道,每次高考时,总有考生感到时间不够用,因而,加强解题速度方面的训练就显得很有必要。 还有,学习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要搞简单的重复、不要把大量的时间用在做简单的习题上,不要搞所谓的“题海战术”,而应抓住重点、难点、举一反 三、触类旁通。

记忆的遗忘规律

记忆的遗忘规律 记忆的遗忘规律大多遗忘出现在学习后一小时之内 遗忘的速度不是恒定的,而是先快后慢,最后逐渐稳定下来重新学习要比第一次学习容易 学习材料可按照不同时间间隔安排复习,比如刚学习过的材料下第一次复习放在一两小时后,第二次复习放在一天后,第三次复习放在三天后,以此类推,复习的时间间隔越来越长。 记忆消退说俗话说,“三天不写手生,三天不练口生。”我们已拥有的技能长时间不用也会消退,记忆也可能是这样。随着时间的延长,记忆留下的痕迹会慢慢消退,如果长时间不再复习就可能完全消失。 遗忘是记忆内容相互干扰所引起的 我们首先学习的内容和最后学习的内容只受到中间内容的干扰,而中间学习的内容同时受到两端的干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对中间学习的内容记忆记忆最差,而对两端学习内容记忆最强。 首先为了全面记住所学内容,我们在复习时应尝试从中间部分开始学复习。 通过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前后学习材料越是相似,干扰越大,学习效果越差。我们可以把这点发现用于合理安排学习计划或者课程表。最佳的学习计划,应该是尽量避免相继学习两类相似的

内容。学习了语文后接着学历史或者学习了数学后接着学习物理,理想的安排应该是在学习语文后学数学或物理,然后再学历史。 遗忘是由于没有可依赖的回忆线索造成的 比如做填空题比做选择题难度大,其实填空题就相当于让我们回忆,而是选择题就相当于让我们辨认,辨认当然比回忆容易的多,因为辨认本身提供的线索明确而丰富,而回忆没有任何线索 利用我们存储和提取的信息形态—奇 我们都有体会,形象的、具体的、直观的事物要比抽象的语言容易记的多,这也证实了美国著名图论学者哈里的一句名言:“千言万语不及一张图”,相关内容可以翻看豫宝在之前推送的文章 利用我们存储的信息形态—新 新奇的、意外的、怪诞的事情,在记忆中停留的时间最长,例如家家都有电视机,如果你到朋友家做客,过一段时间,要问你朋友家中有没有电视,什么样子,你很难回忆起来。如果你去做客时朋友请你坐在电视机上,你会一辈子也忘不了,这是因为它不符合逻辑。 利用我们提取的储存方式—联想 一项记忆内容,一旦它与其他多种事物发生特定的联系,就容易记忆。所联想的其他事物犹如一个个钩子,能把记忆的内容钩出来。人的记忆能力多与自由联想有关,联想越丰富,记忆的艺术就越高超。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 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两种。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希望大家喜欢!、人的记忆与遗忘的原理:记忆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们称为编码阶段。 这就好比计算机的信息输入,都要经过编码,只有经过编码的信息才会得到保存。这个阶段与注意的关系很大。很多信息我们回想不起来,有些问题就出现在编码阶段。很多事情我们熟视无睹,并没有仔细观察,我们以为我们记得,事实并非如此。举个例子来说,虽然钞票我们每天都在使用,但我们却不能立即描述出一元钱背面的图案。这是因为虽然我们看到了,但并没有主动地去注意它,也就没有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自然也就无法回忆了。 第二阶段我们称为短期记忆阶段。 这个阶段记忆保留的时间很短,一般在几秒到十几秒钟。比如你打114查到了你要的电话号码,记在脑子里,等你要拨号时一下子又想不起来了。测试短期记忆的方法很简单,你可以让一个人说出4个毫无相关的数字或英文字母,你立刻把它们重复出来,然后逐步增加,看你最多能记住几个。一般人总在72个。 因此我们知道知道短期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短期记忆是长期记忆的基础,短期记忆如果不反复练习,很快就会遗忘。而如果在尚未消失前,继续加以练习,那么就可以转化为长期记忆,也就是我们说

记忆的第三个阶段。长期记忆又称为永久记忆,可见它是保留时间很长的记忆。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告诉你记忆的有效期限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不是均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时候后,几乎就不再遗忘了,这就是遗忘的发展规律,即先快后慢的原则。观察这条遗忘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久进行一次复习,乙组不予复习,一天后甲组保持98%,乙组保持56%;一周后甲组保持83%,乙组保持33%。乙组的遗忘平均值比甲组高。 差异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

关于记忆和遗忘规律的论文 记忆遗忘理论有哪些

关于记忆和遗忘规律的论文记忆遗忘理论有哪些 人有记忆就会有遗忘,不管记忆力多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有些记忆是会被遗忘的。你知道有哪些记忆遗忘理论吗?下面由小编给你带来关于记忆遗忘理论有哪些,希望对你有帮助! 记忆遗忘理论1.消退理论 根据消退理论的解释,大脑中的记忆痕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衰退。这种理论假定:学习会改变中枢神经系统,除非定期地使用或复述信息,否则这种信息就会逐渐衰退,最终完全消失。据认为,这一过程就像拍照后印出来的相片一样,随着时间的延长,相片会逐渐变黄而模糊不清。现在也有人把这种遗忘理论称之为渐退理论,即认为,不常回想起的或不常使用的信息,往往容易从记忆中失去。 事实上,这种理论在20世纪30年代初就开始遭到一些心理学家的怀疑。因为研究表明,一个人在保持信息期间(即在学习之后、测验之前这一段时间内)参与各种活动,会对记

忆有一定影响。心理学家还发现,人们醒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比睡着的时候失去的信息更多些。显然,只把时间的推移或不定期使用信息作为遗忘的真正原因是不充分的。这种所谓的睡眠效应成了下面要介绍的遗忘干扰理论的依据。 近年来,一些心理学家又开始重新评价消退理论,认为对遗忘的讨论,最终仍须回到消退理论或渐退理论上来,因为遗忘干扰理论或其他遗忘理论,都没有解决因时间推移而产生遗忘的问题。例如,实验结果表明,即便在没有前摄干扰或倒摄干扰的情况下,遗忘也还是在发生的。 记忆遗忘理论2.干扰理论 干扰理论认为,随着愈益增多的新信息被输入、归类,提取线索就愈益失效。消退理论把遗忘归结于贮存的失败,而干扰理论则认为遗忘是由于提取失败所致。不少心理学家都相信,许多遗忘是由于干扰,而不是由于消退。有人甚至认为,85%~98%的遗忘变量应归结于干扰,余下的变量才归结于消退。 持这种观点的人常引用的一个例子是:有人用电击病人大脑的各个不同的部位,使得病人回想起自己认为已经完全遗忘了的事情。所以,在有些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所失去的,是进入长时记忆中的信息的通道,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后来学习的内容在起干

艾宾浩斯记忆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记忆与复习 这个就是著名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从中可以看出我们如潮水般汹涌的遗忘,从中观察时间间隔20分钟,1小时,8-9小时一天,两天,31天我们不复习会记的所学的百分之多少,对此先给一个复习的方法 复习点的确定 人的记忆分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两种 o 第一个记忆周期是5分钟 o 第二个记忆周期是30分钟 o 第三个记忆周期是12小时 这三个记忆周期属于短期记忆的范畴 下面是几个比较重要的周期 第四个记忆周期是1天 第五个记忆周期是2天 第六个记忆周期是4天 第七个记忆周期是7天 第八个记忆周期是15天 以上的8个周期应用于背词法,作为一个大的背词循环的8个复习点可以最大程度的提高背词的效率 具体说法: 人的大脑是一个记忆的宝库,人脑经历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体验过的情感和情绪,练习过的动作,都可以成为人们记忆的内容。例如英文的学习中单词、短语和句子,甚至文章

的内容都是通过记忆完成的。从" 记" 到" 忆" 是有个过程的,这其中包括了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有很多

人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只注重了学习当时的记忆效果,孰不知,要想做好学习的记忆工作,是要下一番工夫的,单纯的注重当时的记忆效果,而忽视了后期的保持和再认同样是达不到良好的效果的。 在信息的处理上,记忆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从信息处理的角度上,英文的第一次学习和背诵只是一个输入编码的过程。人的记忆的能力从生理上讲是十分惊人的,它可以存贮1015比特(byte,字节)的信息,可是每个人的记忆宝库被挖掘的只占10%,还有更多的记忆发挥空间。这是因为,有些人只关注了记忆的当时效果,却忽视了记忆中的更大的问题--即记忆的牢固度问题,那就牵涉到心理学中常说的关于记忆遗忘的规律。 一、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

作文:记忆与遗忘

记忆与遗忘 有人说,人生就是由每个人的无数个记忆组成的,但其实,人生是由记忆和遗忘两部分组成的。一个人,记得以前的种种,才会在每天早上醒来知道自己是谁,如果像有部电影里说的(好像叫《初恋50次》),一个人每天早上醒来都不再记得以前发生的事情,或者只记得很少一部分,那这样的人生是不可想象的,设想一下:当一个怀揣春梦的少女在某天要和情人约会的早上醒来,一照镜子,却看见一个已近暮年的老妇!这样的场景足以使任何一个正常人发疯!但是,人同时又不能记得所有以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总会有些事情被遗忘。我们总是相信,我们记得的都是些重要的事,而我们遗忘的应该都是些鸡毛蒜皮、不足为虑的小事。但是,只有天知道上帝给我们设计了怎样的遗忘机制,让我们得以在不经意间、刻骨铭心间穿梭以及继续我们的人生。会不会,那些被我们遗忘了的,才是真正构成了今天的我们的东西?但是,我们已经无从回忆了,已经想不起当初在无数个抉择之间的徘徊了,记不起当初我们为之悲伤或快乐的缘由了,只留下了结果,那些结果使我们相信我们曾经经历一些事,并且坚信那些事情已经永远篆刻在我们的脑子里,我们想要想起的时候,随时可以翻阅。但是当有一天,我们绞尽脑汁也想不起一些从前的事情的时候,我们才会真正明白,我们把我们的记忆给丢了...我们,老了... 于是,我们痛悔着,憎恨那种叫做“遗忘”的东西。但其实,“遗忘”正是最好的人生润滑剂。所有的事情,人只有在当下才会感受所有的快乐与悲伤、愤怒与激昂这样强烈的情绪,这种情绪变成人生得以前进的推动力,于是,我们一件事、一件事的经历着,在经历下一件事的时候,我们常常会不自觉的把我们以前的成功经验应用到其中(教训其实也是成功经验,成功教你避免再次危险的经验),而却会把一些其他无用的体验摒弃或忘却,因为我们潜意识地知道:如果我们一直记得所有的事,挑不出我们认为重要的东西,那会影响我们的判断。你看,其实是我们自己选择了遗忘!人们总是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纵使你受到了很大的创伤,无论是心理上的还是身体上的,时间,可以平复一切,因为,我们会遗忘。忘了那些引起你痛彻心扉的原因,就不会再心碎;忘了你曾经为什么执着,就不会再偏执;忘了那快要淹没你的狂喜,我们会回复理智;忘了那似乎永远沉寂的黑暗,我们还会祈望光明来临... 于是,我们在记忆与遗忘间成就自我,于是,生活得以继续。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 1、艾宾浩斯遗忘记忆规律解释 德国有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名叫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1850-1909),他在1885年发表了他的实验报告后,记忆研究就成了心理学中被研究最多的领域之一,而艾宾浩斯正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的第一人。 根据我们所知道的,记忆的保持在时间上是不同的,有短时的记忆和长时的记忆两种。而我们平时的记忆的过程是这样的: 输入的信息在经过人的注意过程的学习后,便成为了人的短时的记忆,但是如果不经过及时的复习,这些记住过的东西就会遗忘,而经过了及时的复习,这些短时的记忆就会成为了人的一种长时的记忆,从而在大脑中保持着很长的时间。那么,对于我们来讲,怎样才叫做遗忘呢,所谓遗忘就是我们对于曾经记忆过的东西不能再认起来,也不能回忆起来,或者是错误的再认和错误的回忆,这些都是遗忘。艾宾浩斯在做这个实验的时候是拿自己作为测试对象的,他得出了一些关于记忆的结论。他选用了一些根本没有意义的音节,也就是那些不能拼出单词来的众多字母的组合,比如2oi8,vf8r,pou4v,hik43等等。他经过对自己的测试,得到了一些数据。

2、不同性质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而且,艾宾浩斯还在关于记忆的实验中发现,记住12个无意义音节,平均需要重复16.5次;为了记住36个无意义章节,需重复54次;而记忆六首诗中的480个音节,平均只需要重复8次!这个实验告诉我们,凡是理解了的知识,就能记得迅速、全面而牢固。不然,愣是死记硬背,那也是费力不讨好的。因此,比较容易记忆的是那些有意义的材料,而那些无意义的材料在记忆的时候比较费力气,在以后回忆起来的时候也很不轻松。因此,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是关于遗忘的一种曲线,而且是对无意义的音节而言,对于与其他材料的对比,艾宾浩斯又得出了不同性质材料的不同遗忘曲线,不过他们大体上都是一致的。因此,艾宾浩斯的实验向我们充分证实了一个道理,学习要勤于复习,而且记忆的理解效果越好,遗忘的也越慢。 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3、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遗忘曲线 上述的艾宾浩斯记忆曲线是艾宾浩斯在实验室中经过了大量测试后,产生了不同的记忆数据,从而生成的一种曲线,是一个具衡的,不是固定的一天丢掉几个,转天又丢几个的,而是在记忆的最初阶段遗忘的速度很快,后来就逐渐减慢了,到了相当长的有共性的群体规律。此记忆曲线并不考虑接受试验个人的个性特点,而是寻求一种处于平衡点的记忆规律。但是记忆规律可以具体到我们每个人,因为我们的生理特点、生活经历不同,可能导致我们有不同的记忆习惯、记忆方式、记忆特点。规律对于自然人改造世界的行为,只能起一个

记忆有遗忘规律

记忆有遗忘规律 一道小学四年级数学题,家长用二元二次方程来辅导孩子,难题破解了,孩子却犯难:爸爸与老师的解题思路不一样,到底哪个讲得对?上周日,晨报名师高亚建言,高知家长辅导孩子要先熟读教材。 6月22日,第81期“小时候·晨报名师课堂”在市青少年宫A101开讲。育才第二寄宿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全国希望杯数学大赛优秀教练员高亚做客本期名师课堂,就小学生如何学好数学与近200名家长学生互动交流。 “现在很多小学生家长都是高知,辅导孩子作业都有自己的一套,但与教材大纲不相符。”高亚认为,小学生家长在辅导孩子功课前,一定要熟读教材。否则按自己的一套理论辅导孩子,老师所教与家长的辅导,对孩子是两把尺子,反而不利于孩子的学习。 高亚提醒,家长对孩子功课及作业的辅导,不是手把手地指导,要给孩子一定的空间。他个人建议,家长不要陪孩子一起做作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养成独立作业习惯,但检查工作家长可以与孩子一起完成。 名师讲授 做题不如“说”题 做10道数学题,不如让孩子“说”明白一道题。高亚认为,小学数学,重在思维的训练,思维训练活了,升到初高中,

数学都不会差到哪去。 家长要加强孩子“说”题的训练,让孩子把智慧说出来。高亚称,孩子能开口说解题思路,是最好的思维训练模式。很多家长以为数学就是要多做题,可是有的孩子考试做错了题,但遇到同类或相似题型时,仍然一错再错。不妨让孩子把错题订正后,“说”清楚错误环节,这样孩子的思路一下子就豁然开朗了。 高亚建议,孩子做完家庭作业后,家长不妨鼓励伢开口讲解一下数学作业中的难题,如果讲得好,家长还可进行小奖励,让孩子更有成就感。 生活中学好数学 每月家里的水电费,您家的孩子可有参与算账?家里的二次装修,么样才能最划算?怎样根据银行的定期存款利率来安排家庭储蓄?各种节日,商场的打折和减现,哪种更经济省钱? “这些生活问题,您家孩子有参与过吗?”高亚抛出了一连串问题,现场的家长能给出肯定答案的寥寥无几。 真正高明的家长,不是让孩子周末四处赶着上培优班,而是让孩子在生活的点滴中学会数学,进而喜欢数学。高亚称,生活中的数学实实在在,无处不在,比培优班的数学课要生动得多。 高亚说,有家长总抱怨,孩子天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对数字

抗遗忘规律单词记忆法

抗遗忘规律单词记忆法 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记忆遗忘规律,他提出的遗忘曲线体现遗忘的进程是:遗忘是先快后慢的。识记材料在头脑中保持材料的数量随时间的延长而递减,在识记后的短时间内特别迅速,遗忘最多。遗忘是不平衡的,最初忘得快,忘得多,以后忘得慢,忘得少。我们可以利用遗忘先快后慢的原理来记单词,具体的记忆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 一、规律性反复记忆 记忆单词的关键是做好保持这个环节。通过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发现一般单词记住后,在5分钟后重复一遍,30分钟后再重复一遍,12小时后,1天后,2天后,4天后,7天后,15天后就会记得很牢。记忆的时候可以把单词分组,第一组记完后,就开始复习这一组单词,复习完后马上学习第二组,第二组单词学完后马上复习第二组;第二组复习完后不要着急往下学。这时从头开始复习。第一组、第二组都复习完后,再学习第三组。然后再复习第三组,然后再从头复习到第三组依次往下、循环往复随着与单词见面次数的增多,单词就慢慢熟悉了。 二、运用技巧记单词 在记单词时,运用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快更准地记忆,以下是一些记单词的小技巧: 1、构词法记单词

单词数量虽然浩瀚如海,但常用的词根、词缀数量和汉字的偏旁部首差不多,只有二三百个。如果像归纳汉字那样归纳同根的英语单词,就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很快地记住一组组的单词。 词根是一个单词的核心部分,表示单词的基本词义。前缀是加在词根前面的部分,它具有一定的含义,能改变、限制或加强词根的含义。后缀是加在词根后面的部分,通常改变词根的词性。常用的后缀有名词后缀、动词后缀、副词后缀和形容词后缀四种形式。例如: a、international adj.国际的(前缀iner-相互,词根nation国家,-al形容词后缀;国与国相互的)。 b、television n.电视,电视机(前缀tele-远,词根vis 看,-sion名词后缀;通过电波由远处传来可供观看的图像)。 2、类比记忆法 单词根据词义类比,大致可分为大-小,整体-部分,原因-结果,普遍-特殊,工具-作用方式/使用者等关系。如:a、整体-部分:family-father;b、大-小:pebble-stone;c、工具-作用方式/使用者:cup-drink等。当然单词的分类不止这些,在记忆单词时根据需要对单词进行适当的分类,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提高记忆的效率。 3、趣味记忆法

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记忆的一般规律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研究发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1]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

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2] 时间间隔记忆量 刚刚记忆完毕100 % 20分钟后58.2 % 1小时后44.2 % 8-9小时后35.8 % 1天33.7

后% 2天后27.8 % 6天后25.4 % 这条曲线告诉人们在学习中的遗忘是有规律的,遗忘的进程很快,并且先快后慢。观察曲线,你会发现,学得的知识在一天后,如不抓紧复习,就只剩下原来的25%。随着时间的推移,遗忘的速度减慢,遗忘的数量也就减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两组学生学习一段课文,甲组在学习后不复习,一天后记忆率36%,一周后只剩13%。乙组按艾宾浩斯记忆

规律复习,一天后保持记忆率98%,一周后保持86%,乙组的记忆率明显高于甲组。 使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复习计划表后的效果图[3] 如何运用 复习点的确定 1.第一个记忆周期:5分钟

2.第二个记忆周期:30分钟 3.第三个记忆周期:12小时 4.第四个记忆周期:1天 5.第五个记忆周期:2天 6.第六个记忆周期:4天 7.第七个记忆周期:7天 8.第八个记忆周期:15天 背诵方法 1.初记单词时需要记忆的内容: a)单词外观,b)单词的中文释义,c)

单词的记忆法 2.每个list的具体背诵过程(每个list 按12页,每页10个单词计): a) 背完一页(大约5分钟),立即返回该页第一个单词开始复习(大约几十秒)b) 按上面方法背完1~6页(大约在30分钟),回到第1页开始复习(两三分钟)c) 按上面同样方法背完7~12页,一个list结束 d) 相当于每个list被分为12个小的单元,每个小的单元自成一个复习系统;每6个小单元组成一个大单元,2个大单元各自成为一个复习系统。背一个list 总共需要一小时左右的时间。 复习过程

遗忘规律启示与记忆方法

遗忘规律启示与记忆方法 遗忘规律 时间间隔保持的百分比遗忘的百分比 20分钟58% 42% 1小时44% 56% 8小时36% 64% 1天34% 66% 2天28% 72% 6天25% 75% 31天21% 79%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遗忘速度最快的区段是20分钟、1小时、24小时,分别遗忘42%、56%、66%;2—31天遗忘率稳定在72%—79%之间;遗忘的速度是先快后慢等。 通过分析,显而易见,复习的最佳时间是记材料后的1—24小时,最晚不超过2天,在这个区段内稍加复习即可恢复记忆。过了这个区段因已遗忘了材料的72%以上,所以复习起来就“事倍功半”。我们在复习功课时,有时感觉碰到的好像是新知识似的,这就是因为复习的间隔太长了的缘故。今后我们要有意识的运用这一规律,切莫以为什么时间复习都一样。 睡前醒后——记忆的黄金时段 记忆时,先摄入大脑的内容会对后来的信息产生干扰,使大脑对后接触的信息印象不深,容易遗忘,叫前摄抑制(先报入的抑制后摄入的);后摄抑制(后摄入的干扰、抑制先前摄入的)正好与前摄抑制相反,由于接受了新内容而把前面看过的忘了,使新信息干扰旧信息。 睡觉前和醒来后是两个绝佳的记忆黄金时段!睡前的这段时间内可主要用来复习白天或以前学过的内容,对于24小时以内接触过的信息,根据艾滨浩斯遗忘规律可知能保持34%的记忆,这时稍加复习便可恢复记忆,更由于不受后摄抑制的影响,识记忆材料易储存,会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期记忆。另外根据研究,睡眠过程中记忆并未停止,大脑会对刚接受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编码、储存。所以睡前的这段时间真的是很宝贵。 早晨起床后,由于不会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记忆新内容或再复习一遍昨晚复习过的内容,则整个上午都会记忆犹新。所以说睡前醒后这段时间千万不要浪费,如能充分利用,可收事半功倍之功。 复习、温故——古老而又实用的记忆诀窍 “温故而知新”,“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这些话语我们都很熟悉,的确,复习是记忆之母,我们巩固所识记过的材料的最好方法就是复习! 记忆是大脑皮层形成暂时神经联系的过程,建立起来的神经通路如果不畅通,则原来大脑中保留的痕迹就会逐渐消失,而复习就是对大脑中的痕迹进行再刺激,及时复习就是在第一次痕迹未完全消失时,紧接着进行第二次,第三次重复刺激,重复刺激次数越多,痕迹越深;重复越及时,费时越少,费力越小,记忆效果越好。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特别是识记后48小时之内,遗忘率高达到72%,所以不能认为隔几小时与隔几天复习是一回事,应及时复习,间隔一般不超过2天。 解读遗忘规律 (一)骨架支柱的内容不容易遗忘,细微直接容易遗忘 启发:在学习时要学会列提纲、总结大意去记忆。要从宏观上把握所学内容内容的框架、结构、条理及大体意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