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目光

目光

目光
目光

目光

在这个电影投资越来越多,效果越来越丰富的时代,有一部普通的文艺片,却打动了无数人的心。利用寒假,看完了去年备受好评的电影——《桃姐》,感触颇深。我不禁自问:“这仅仅是一个保姆的故事吗?”

《桃姐》的故事情节很简单。

一个在主人家干了六十几年未出嫁的老佣人桃姐,被病魔击倒。为了不连累自己从小照顾到大的小少爷罗杰,她选择了进入老人院。但是罗杰一家还是把她当做自己的亲人,经常来看望她,物质上、精神上都对她十分关心。与她形成对比的,是其他的老人院中的老人。

许多人评价这部电影用了“温情”二字。电影的主线的确是桃姐与罗杰一家之间的胜似亲人的感情。不可否认,这感人的一幕一幕也在我的心中荡漾起阵阵暖流。可是,我认为,这部电影真正所要表现的,是与之对比的,那份“温情”下的冷漠与孤独。桃姐的故事只不过是导演们所希望倡导的一种理想化的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故事中并没有怎么突出人物之间的对话,而是从细节入手。电影中的几个眼神,不停在眼中浮现,因为它们深深地抓住了我的心。

空洞的目光

敬老院里都是头发花白的老人,很多连简单的自理能力都没有。

敬老院几十个老人,工作人员并没有分身术,显然不能每个都照顾得面面俱到。于是这些没有活动能力的老人,只能终日坐在固定好的轮椅上,动弹不得。每天唯一能做的就是用那双深陷的眼睛,直直地盯着远方,没有一丝神采。曾经,这双眼睛也是水汪汪的,炯炯有神;曾经,这双眼睛也看遍人世繁华;曾经,这双眼睛的主人也是年富力强,活力四射……而如今,只能带着这近乎呆滞的目光走过人生的最后一段旅程。老年人是孤独可怜的,这种可怜并不是外界可以改变的。年华老去的惆怅,只能一个人去孤独面对。

渴望的目光

罗杰经常带桃姐出门散步。

他们恐怕不知道,在他们的背后,是一群老人羡慕的目光。

老人为子女操劳了一辈子,年老了,子女们有的忙于工作,有的抱怨父母遗产分配不公,于是就把老人“抛弃”在养老院里。这些老人也多么希望自己的亲人能带着他们出来散散步晒晒太阳啊。也许只是短短的几句问候,都能让他们激动很久。可是子女们却似乎从来不关心这些,他们的眼中只剩下了白花花的钞票。金钱固然重要,可是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它不能再买来亲情。不禁联想到这两年经常出现的租父母过春节的故事。这租来的父母,不过是为了欺骗自己的一种可笑的手段罢了,为什么不在亲生父母健在的时候给予他们足够的关心呢。父母不会一直陪伴我们,他们也会离去,不要等到真正失去了,才追悔莫及,才明白“孝”的意义。

冷漠的目光

电影里还有一个目光,刺痛了我的心。它来自一个女艺人的眼睛里。

那是中秋佳节。一个公司组团到敬老院来探望老人。公司邀请了一位女艺人献唱,旁边还有一个工作人员跟随拍摄全过程。女艺人在台上面对镜头,对待老人笑脸相迎。可是刚下台,脸就立马拉了下来,一脸不情愿的表情。

还记得每年重阳、中秋,报纸上都会报道一个个社会团体一窝蜂地到敬老院、医院探望老人。地一遍遍地扫,老人的脚一遍遍地洗……可是到了第二天,却空无一人,又回归冷清。

社会对老人的关心不可缺少。这种关心一定要来自真心实意,而不是做做样子,宣传自己的集体形象。也并不是要到了什么老人节,才想起去拜访老人,在如今这个老龄化社会,我们应该把对老人的服务融入到日常的生活中去,真真切切地为老人着想。

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占13.26%,已经成为一个标准的老龄化社会。在如今这个社会里,老年人的问题,就是全社会的问题。不仅每个人要做到爱护自己的长辈,更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让我们的世界充满爱与温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