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6-08-09T15:09:41.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范雨薇[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本文阐述了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国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以及对植物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功能和配置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及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以充分发挥植物设计作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公园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

20世纪20年代,面对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从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将绿地设计成与自然一致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经济高增长们也使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随后 “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进而得到完善,城市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形成。

2、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经验:

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生态和土地等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1、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建设经验 1977年建成的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是影响最大的生态公园,原址是货车停放场地,面积Iha,通过植被的自然演变,无脊推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逐渐增多。1984年,发现的蝴蝶已达21种,1985年,该公园被办公区所取代。但该公园引起的巨大反响,创造的多种生境和物种满足了市区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需求,并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的兴趣,证明小块空地建造生态公园的可行性。随后,伦敦生态公园得到了发展,在废弃煤场、废弃码头、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区等先后建造了10余个生态公园。

2.2、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国(Stockholm National City Park)建设经验

斯德哥尔摩地区作为瑞典最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超过180万,并在持续增长中。199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国立城市公园。这个公园占地27km2,从斯德哥尔摩北部延伸到南部。公园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而且还具有大量的文化和环境遗产,成为一处文化景现地带。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园始终注重生态能力的维护,并注重通过管理来协调和解决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配问题。

包括国立城市公园在内的森林和绿地从斯德哥尔摩市区的外围延伸到中心地区,被称为城市“绿楔”,这些“绿楔”将斯德哥尔摩心地区的公园和其它绿地与外围生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绿楔”对于为斯德哥尔摩居民提供绿地,以及维待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斯德哥尔摩的城市生态系统至少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嗓声,地表排水和水土涵养、文化娱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荷兰兰斯塔德〔Ranatad)“绿心”建设经验

兰斯塔特德处莱茵河三角洲,通过高速铁路、公路、海港、水运体系与欧洲内陆和世界联系,为世界上可达性最好的城镇群体之一,具有“网络型城市”和“区域型世界城市”的特征。

兰斯塔德的各城市和城镇之间彼此接近,城市间被楔形绿带分隔,中心区是一片宽2-40 km不等的集约型耕作郊区农业带以及游览休息区,被称作“绿心”。“绿心”作为兰斯塔德的生态核心,一方面为该地区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建成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同时促进了网络型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城市之间职能的有机分工。

3、我国城市公园现状:

在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然而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也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

以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景观公园,强调观赏性,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另外一种是为缓解环境恶化而建立的防护型城市绿地。以上两种规划体系实际上一直将植物当作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环境的防护工具来对待。而植物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公园是市民休闲、愉悦身心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也要更好地发挥完善城市生态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功能。

4、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它们不同的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环境,同时它们四季都在变换着形象,因而给我们城市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容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植物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音减噪、防御风沙、美化环境等效果。首先,城市生态公园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和观赏性,因植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等特征充当着景观中的特别焦点,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场所。其次,植物具有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吸收、蒸腾、光合作用来调节气候,从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设计的原则: 5.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在生态园林设计时,首先要从该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要分析其具体的主要功能,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5.2、考虑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5.2.1、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发表时间:2016-08-09T15:09:41.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11期作者:范雨薇[导读]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 深圳市北林苑景观及建筑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生态性质的园林城市是城市规划和园林建设的新目标。本文阐述了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国外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经验,我国城市公园的现状以及对植物设计在城市生态公园中的功能和配置原则进行分析。并对设计中植物配置手法及配置时应注意的问题予以介绍,以充分发挥植物设计作用,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关键字:生态公园设计植物配置 1、生态公园的产生背景: 20世纪20年代,面对城市化的迅猛发展,从保护自然景观的角度出发,西方一些有识之士将绿地设计成与自然一致的植物生境和植物群落。20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反思,工业文明虽然带来经济高增长们也使环境遭到破坏,城市生态化进程愈来愈受到重视。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开始实施人与生物圈计划(MAB),随后 “绿色城市”运动的兴起,城市自然保护与生态重建活动广泛开展起来,景观生态学等相关理论进而得到完善,城市生态公园的模式和概念逐步形成。 2、国外城市生态公园建设的经验: 很多欧洲国家和地区人口相对密集,生态和土地等资源相对紧张,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工作起步相对较早,很多理论和实践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2.1、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建设经验 1977年建成的伦敦William Curtis生态公园是影响最大的生态公园,原址是货车停放场地,面积Iha,通过植被的自然演变,无脊推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逐渐增多。1984年,发现的蝴蝶已达21种,1985年,该公园被办公区所取代。但该公园引起的巨大反响,创造的多种生境和物种满足了市区学生接触大自然的需求,并激发了人们对城市生态的兴趣,证明小块空地建造生态公园的可行性。随后,伦敦生态公园得到了发展,在废弃煤场、废弃码头、市中心的建筑密集区等先后建造了10余个生态公园。 2.2、瑞典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国(Stockholm National City Park)建设经验 斯德哥尔摩地区作为瑞典最大的人口聚集区,人口超过180万,并在持续增长中。1995年,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受法律保护的国立城市公园。这个公园占地27km2,从斯德哥尔摩北部延伸到南部。公园不但拥有丰富的自然和生态资源,而且还具有大量的文化和环境遗产,成为一处文化景现地带。斯德哥尔摩国立城市公园始终注重生态能力的维护,并注重通过管理来协调和解决不同功能空间的分配问题。 包括国立城市公园在内的森林和绿地从斯德哥尔摩市区的外围延伸到中心地区,被称为城市“绿楔”,这些“绿楔”将斯德哥尔摩心地区的公园和其它绿地与外围生态区域连接起来形成网络。“绿楔”对于为斯德哥尔摩居民提供绿地,以及维待该区域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是重要的。斯德哥尔摩的城市生态系统至少在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嗓声,地表排水和水土涵养、文化娱乐以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3、荷兰兰斯塔德〔Ranatad)“绿心”建设经验 兰斯塔特德处莱茵河三角洲,通过高速铁路、公路、海港、水运体系与欧洲内陆和世界联系,为世界上可达性最好的城镇群体之一,具有“网络型城市”和“区域型世界城市”的特征。 兰斯塔德的各城市和城镇之间彼此接近,城市间被楔形绿带分隔,中心区是一片宽2-40 km不等的集约型耕作郊区农业带以及游览休息区,被称作“绿心”。“绿心”作为兰斯塔德的生态核心,一方面为该地区创造了优良的生态环境,避免了建成区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城市问题;同时促进了网络型城市结构的形成和城市之间职能的有机分工。 3、我国城市公园现状: 在我国,园林的发展历史已经有几千年,然而适应现代园林景观研究只有四十几年。许多城市的公园建设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也逐步走向生态化、自然化。 以往我国城市绿地系统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传统的景观公园,强调观赏性,将公园等同于花园或旅游点,自然景观多被人工景观取代。另外一种是为缓解环境恶化而建立的防护型城市绿地。以上两种规划体系实际上一直将植物当作城市景观的装饰和环境的防护工具来对待。而植物作为其他物种栖息地的作用往往被忽视,人们很少有机会享受与野生动物相处的乐趣。公园是市民休闲、愉悦身心的重要场所,不仅要满足市民游憩的需求,也要更好地发挥完善城市生态和恢复物种多样性的功能。 4、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的作用: 多种多样的绿化品种丰富着我们的环境,它们不同的造型美化着我们的环境,同时它们四季都在变换着形象,因而给我们城市赋予了不同的性格和容貌,形成了不同的风景。植物具有保持水土、调节气候、降音减噪、防御风沙、美化环境等效果。首先,城市生态公园具有很高的艺术美和观赏性,因植物的形态、质地和色彩等特征充当着景观中的特别焦点,为人们提供游览、休憩、娱乐的场所。其次,植物具有改善周围环境的作用,通过自身的吸收、蒸腾、光合作用来调节气候,从而维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 5、城市生态公园设计中植物设计的原则: 5.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在生态园林设计时,首先要从该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要分析其具体的主要功能,植物的配置要与当地的人文环境相结合。 5.2、考虑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5.2.1、遵循统一、均衡的原则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理念 1、景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 公园作为划分城市功能结构与空间布局的结构单元,随着城市不断地扩张开发、结构的调整,城市公园的功能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公园建设中,要善于利用城市原有的地理地貌、人文景观、水系和植被等客观条件,使公园景观与城市各个空间相互融合渗透、优势互补、和谐统一。所以,在设计中要充分考虑景观的空间结构特点,尽量创造一种让人心旷神怡、豁然开朗的意境。此外,在公园的景观设计中,还要提倡景观与周围建筑的协调一致,通过垂直层次的植物群落和衬托出地势的变化,使其成为整体景观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借助于建筑的颜色基调丰富景观空间上的色彩,使得整个景观充分体现了自然和谐的设计主题,创造公园新空间。在公园景观设计中,还要注重景观设计与城市的良好的互动关系,公园是个开放的多层次、多方面的熔炉,而不是一个固步自封建筑小品,景观设计必须关注公园与周边街区在空间方面的开放、功能设施方面的共享和文化取向方面的一致,从而在最大限度上提高公园的使用价值、观赏价值,与城市建设、历史文化基调相呼应。在城市不断发展可谓是寸土寸金的今天,城市公园作为一个对外开放的空间,在景观设计中要合理利用城市可以利用的道路、站台、排水沟、集市等空间,使其成为公园景观可以利用的一部分。综上所述,城市公园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与传统公共空间构成要素相比,其外向型的空间风格和生活化公共空间之间的综合化、

多样化将吸引尽可能多的使用者,并随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 2、体现地方特色及历史文化特色 每座城市都有其特定的地域性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因此,在进行公园景观设计的时候注重城市地域特点和历史文化背景的再现,将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风情、宗教信仰、历史古迹等融入景观设计之中,突出公园景观的地域文化主题,使其彰显独特的个性与魅力。把握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主流方向,重视对景观的建设与城市旅游开发的结合,以自然生态、历史文化为基调,将城市"和谐可持续的发展"主题融入公园景观设计中,从而将城市打造成具有独特历史文化和艺术氛围的旅游景点。 3、体现人性化 在景观设计中,突出人性化是公园景观设计的一个趋势,社会的进步推动着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人们越来越重视城市公园景观环境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对公园景观建设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公园景观设计时,必须突出"人"的价值,全方位、多层次的从人性化角度入手,整体上考虑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包含的各种问题充分分析和研究,使得景观设计和人们生活节奏和需求向协调,让人们在欣赏景观的时候感觉更加舒适,还能陶冶情操、缓解压力。还需要考虑人们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不同生理特点,设置明确的功能分区,构建多层次动静结合的空间结构,从而更好地满足居民需求,为人们提供更多的服务。此外,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还要顾及人的感官理性评价。充分利用景观设计出来能引起人们思维变迁

景观设计主题与概念要点

【公园篇】 湿地公园 与鱼共乐,忘情山水——无锡五蠡湖 生长型的湿地——新疆克拉玛依东湖公园 以力学策略为向导的Xochimilco 生态公园 “边界共生”——沈阳浑河湿地公园 现代简约风的典范——悉尼5 号湿地生态设计与景观设计水力设施与园区景观和谐共处——查普尔科湖百年纪念公园旋转、继承——Laagland 公园 互动式的流水景色——默塞德公园 “地球天书”——大鹏半岛地质公园 修复与保护——铁岭莲花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二期设计方案穿越时空的绿廊——张家口城西河湿地公园 蓝河之心——石河湿地公园景观规划设计 梦幻中国风——光明新城中央滨河公园 滨水公园 漕运文化与当代生活的交融——京杭大运河北京通州城市段滨海旅游风情带——南澳月亮湾海岸带景观改造深化设计蜿蜒的生态景观——多伦多当河下游滨水公园

“人在画中以作画”——内蒙古锡林浩特锡林湖景观规划 雄鹰落地,诗意飞行——天津空港加工区东西湖及中心广场景观江山依旧多娇——融侨?淮安环岛公园景观设计 城市与艺术,运动与生态——融侨公园景观设计 都市活力长廊——融侨江南水都?南滨江景观设计 极简风格与历史轨迹的统一——悉尼Pirrama 公园 再造城市滨水景观:东莞石龙绿道公园设计 多种唯一性原则——福州滨江马尾东江滨公园 “绿色海洋”的农耕景观——河北省徐水县滨河公园 都市生态商务花园——重庆永川兴龙湖总体景观概念规划 “一心、一岛、一环”——东营荟萃园 大地艺术式的造景——江宁河定桥城市公园 网趣生境,荡漾乐活——吴江市顾家荡景观方案设计 飘落的“绿色丝带”——波托马克河滨水公园 美学式滨水设计——东南佛斯港湾滨水公园一期工程 环境正义的呼唤者——猎人角滨水公园 对大地的记忆——长崎海滨公园 水边的梦幻桥——里肯公园 城市复兴的完美畅想——BP 公司遗址公园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浅析山地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山地城市公园对于城市景观的塑造和影响显然高于平原城市公园,因为它影响的不仅是城市的平面肌理,还影响了城市的立面景观,它是构成城市天际线重要而美丽的一部分。我国许多山地城市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人们已经有能力改造自然山水环境来拓展城市发展空间,但一味地改造往往会带来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反过来阻碍城市空间的发展和城市生活品质的提高,也并不能从根本上去解决城市中环境资源减少、绿地空间狭小等问题。因此,因地制宜有效利用自然山体环境建设城市公园,改善城市风貌,避免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浪费是山地城市公园设计的重点考虑因素。本文从国内外山地城市公园设计案例和文献浅析山地公园规划设计。 1山地城市公园相关概念 所谓“山地”,从地理学的角度来说,是指陆地表面形成的高耸的地貌形态。山地具备两个明显的地理学特征:有一定的相对高度和绝对高度;而从风景园林的角度来说,它是不同于平地概念的具备特殊地理环境特征的园林基地,也就是地形起伏比较大。而“山地公园”是在规划设计用地范围内基地地形为山地或具有山地的地形特征的公 园绿地。山地城市公园是利用山地的特征和植被所营造的游玩休憩场所,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山地城市公园顾名思义就是山地公园在城市中的一种存在,是山地公园与城市公园的结合体。

2国外相关文献 (1)斯德霍格雷(Thomas?J?Stohlgren)等一行研究者以一定的技术为研究基础,分析美国洛杉矶国家公园的植物种类,重点分析其多样性景观,且对麋鹿生境和水岸生境的植物种类进行丰富度调查以及分析,统计出不同尺度下物种多样性和不同生境下物种多样性的相关科学数据。(2)拉福林(DanielC?Laughhn)等一行研究者对美国大峡谷公园的山地植物群落进行了研究。他们从森林防火、森林结构、可燃物载量以及地形学角度对不同海拔地区的下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得出适宜较低山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和适宜亚高地的林地下层植物种类。(3)国际上有名的“宫胁昭方法”是一种在城市中营造近自然林的方法,是由日本宫胁昭教授提出的。这种方法是将所选的乡土树种的幼苗,按自然群落的结构密集种植在接近天然森林土壤的种植带上。种植以后利用种群之间的自然竞争,优势种会被保留,2~3年便可郁闭,10年后便成林。这种“宫胁昭方法”管理粗放,种植简单,而其最后形成的植物群落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3国内相关案例 案例分析总结———以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为例:兰山山地生态公园位于兰州皋兰山山顶,占地面积5200亩,整个公园以山体本身为基调,依山而建,是典型的根据山地本身的地形特点所建造的山地公园。兰山山地公园最独特之处在于黄河穿城而过,不仅仅让公园有山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_16_20

空间效果和视觉效果,如杭州植物园选用马尼拉(Zoysia matrella)、常春藤(Hedera nepalensis var.sinensis)形成观赏地被,结合起伏的地形,使空间更加丰富、耐人寻味。见图4-7,图4-8。 图4-7 杭州植物园常春藤地被 图4-8杭州植物园草坪景观 Figure 4-7 Ivy cover – Botanical Garden, Figure 4-8 Turf - Botanical Garden, Hangzhou. Hangzhou 4.2.2城市公园植物空间构成 城市公园中利用植物的各种天然特征,如形状、姿态、色彩、大小、质地、季相变化等,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自然空间,并根据园林中各种功能的需要,与小品、山石、地形等的结合,能够创造出丰富多变的植物空间类型。因此,可以将园林植物构成的空间具体分为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闭锁空间、冠下空间、带状空间五种类型。(何平,2001)。 4.2.2.1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称开敞空间。一般用低矮的灌木、地被植物、草本花卉、草坪构成开敞空间。如花港观鱼公园中,在较大面积的开阔草坪上,除了低矮的植物以外,有几株高大广玉兰(Magnolia grandiflora)点植其中,并不阻碍人们的视线,也可称开敞空间,开敞空间在城市公园非常多见,如大草坪、辽阔水面等区域,视野开阔,给人心胸开阔,心情舒畅轻松之感。

自由之感。见图4-9(诺曼 K 布思,19 图4-9 开敞空间 Figure 4-10 open space 4.2.2.2半开敞空间 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敞,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所形成的空间称半开敞空间。根据功能和设计需要,开敞的区域有大有小。从一个开敞空间到闭锁空间的过渡就是半开敞空间。它也可以借助地形、山石、小品等园林要素与植物配置共同完成。如花港观鱼公园中,草坪西侧利用种植乔木、灌木树丛构成封闭面,抑制人们的视线,从而引导空间方向,达到“障景”的效果。又如从公园的入口进入另一个区域,常常会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在开敞的入口某一朝向用植物小品来阻挡人们的视线,使人们一眼难以穷尽,待人们绕过障景物,进入另一个区域就会豁然开朗,心情愉悦。见图4-10,4-11。 图4-10 半开敞空间 Figure 4-10 Semi-open space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深圳市宝安区求雨岭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第一章现状分析与项目定位 一、现状概述 1.1地理位置 求雨岭公园位于深圳市宝安区观澜街道牛湖社区,东面隔清平路与东莞市凤岗镇相望,西面为规划建设中的观澜版画基地和观澜高尔夫球场,南面为牛湖社区,含牛湖与鳌湖新村、老村,北面为规划建设中的燃气基地和规划建设的3号路,公园园区用地面积约19.437公顷。 1.2自然条件 1.2.1气候 观澜地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气候总特征可概括为夏长冬短,春秋相连,降水丰富,风清宜人。年均降水从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属降水非常丰沛的地区。降水集中在五至九月,十至四月降水偏少,但因气温较低,故不显得干燥。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规划区域年平均温度为22.4℃,年平均降雨量约1700~2000毫米。 1.2.2地貌 求雨岭公园属于低山丘陵地貌,主峰位于公园山体中部,海拔119.68米,东、西次峰海拔均超过80米,区域内沟壑纵横,峰峦起伏,山体坡度多超过30°,少平坦区域。 1.2.3地质土壤 山地地质构成以花岗岩、砂页岩为主,部分凝灰岩、变质岩。土壤多含石英沙粒,有赤红壤、山地红壤和山地黄壤等类型。 1.2.4自然植被 求雨岭公园地带性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原生植被多被破坏,现存多为人工种植的次生体大叶相思、桉树、荔枝等树木以及灌丛矮草和杂木丛。耐阴性地被,在一些沟谷地段还保存有较为完好的竹林。人工次生林结构主要是:马占相思+大叶相思林+桉树+木荷+红乌桕,其它可见植物有: 乔木树种有:黧蒴Castanopsis fissa 山杜英Elaeocarpus sylvestris (Lour.) Poir. 降真香Acronychia pedunculata (L.) Miq. 红豆 Ormosia spp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 Champ. 黄牛木 Cratoxylum cochinchenense (Lour.) Bl. 冬青 Ilex spp 樟树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 灌木树种有: 梅叶冬青Ilex asprella 粗叶榕Ficus hirta 牛耳枫 Daphniphyllum calycinum Benth. 华南省藤Calamus rhabdocladus 银柴Aporosa chinensis等; 主要藤本:小叶海金沙Lygodium microphyllum 花椒簕Zanthoxylum scandens 罗浮买麻藤Gnetum lofuense 藤黄檀Dalbergia hancei 主要草本:华南紫萁Osmunda vachellii Hook. 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 (Linn.) Schott 草豆蔻 Semen Alpiniae 山菅兰Dianella ensifolia 土麦冬Liriope spicata 1.3社会条件及发展概况 牛湖社区居委地处深圳市区东北面,周边相邻有东边君子布村,南靠新田村,西连观澜湖高尔夫球场,北接东莞塘厦、凤岗,全村总体面积6平方公里,总人口为3万人,其中常住户口占1704人,属客家人之乡。 二、现状分析及评价 2.1 区位:规划用地所在的观澜求雨岭地区,为深圳和东莞市域交界区域,是未来观澜版画基地的外围区域,是城市生态风景廊道重点建设地区。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北山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 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中心景观带 为开发区城市中轴上的绿带,保持两座山体的连续性。 本市居民及开发区居民。 城市绿地 自然风景生态区 以生态植被与自然风景为主,山坡上分布有台地园、生态竹林,山顶上建立石塔,成为公园标志物,也是市西北区中的标志性景观。 本市居民及游客。 自然气息强烈,设计中体现自然生态特色。 娱乐休闲景区带 绿色教育、健身康体、结合废弃采石场的改造,创造良好的休闲环境等。 本地区市民,特别是北山附近的居民区、各类学校、厂矿。 娱乐休闲的典型范例、生态恢复的先进代表 入口景区 结合北山面水的优美环境,创造品味高雅的休闲环境,成为反映城市文化面貌的窗口 本市居民及游客。 文化品味高雅,档次高、优美的滨水环境。 (一)休闲观景区 位于南部山体的北端,这里植被相对稀疏,视野开阔,是俯瞰全市的绝佳景点。依附照山形走势在地势较高处规划三处观景建筑,彼此分隔,相得益彰。

(完整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要点

浅谈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要点 摘要:城市生态公园是保护及改善城市系统的生态基础和生态结构,减少大气污染,改善生存环境,保护自然景观以及物种的多样性。城市生态公园的本质还是公园,可以供游人休息,散步,锻炼身体,享受清新空气。人有亲近自然的天性和权利,城市当中的生态公园,不应该以隔离人的活动为代价,而因适当引导和规范人的活动,使之遵循生态原理,创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场所。远景设计研究院提出以下几点的要素: 1、城市生态公园设计的指导思想 生态公园是以森林植物与生态环境等自然景观为主体的郊野型公园, 其规划设计应突出自然景观, 而以人文景观为辅。生态公园在整体上应该是点、线、片、面相结合形成的生态植物群体, 并且通过植物、水体、地形、道路、建筑等要素创造森林公园环境和园林景观。在植物配置上, 采用乔灌草相结合的形式,使具有不同生态特性的植物能够各得其所, 充分利用环境因子, 构成和谐有序、稳定的群落; 在景观上应该体现丰富多彩城市风貌, 体现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 2、城市生态公园的特征 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真”、“健”、“美”的基本特点。 所谓“真”,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体现自然,减少人工雕琢的痕迹,给人们建设真正的自然生态环境。“健”,首先是生态健康,就是生态公园的建设要注重生态效益,要科学的配置,做到防风固沙、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等方面有显著作用;其次是能为人们提供一个旅游、休闲、散步、锻炼、娱乐等生态良性循环的生活环境。“美”,就是景观美学功能, 生态公园是通过绿色植物与建筑、雕塑与绘画的相结合, 营造出自然与意境美。使人们置身其中愉悦心情, 陶冶情操, 提高艺术修养。 3、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原则 生态优先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规划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即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格局规划应首先满足“有利于生态保护的设计目标”,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空间异质性和多样性原则:异质性是景观的重要特征之一,景观空间的异质性的维持与发展是景观生态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原则。景观多样性是描述景观中嵌块体复杂性的指标,包括斑块多样性、类型多样性和格局多样性。多样性对于景观的生存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景观规划设计的准则。 空间异质性依赖于空间尺度,景观中不同斑块的类型与尺度都有不同的变异性和复杂性。空间异质性可以根据其斑块类型的数目和比例、空间排列、斑块形状、相邻板块之间对比度、相同类型板块之间的连接度来形成。 多样性原则不仅讲求的是空间的多样性,也应充分体现在植物品种的丰富性和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特征上,营造丰富多样的植物景观首先依赖于丰富多样的环境空间的塑造,同时也是为各种植物群落营造更加适宜的生境。 生态可协调性原则:生态可协调性原则是指景观格局构成并不是被动的,完全依据现有自然状况、过程以及现有资源条件来营造景观生态的过程,而是可以主动结合生态、经济、社会等诸多因素来反复协调以最终达到一个满意方案的过程。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审美与文化

浅谈城市生态公园的审美与文化 ——以孝感槐荫公园为例 摘要:“在生活条件迅速变化的社会中,能保持与自然和祖辈遗留下来的历史遗迹密切接触,才是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与当代生态环境意识的崛起,天人合一的创想与当今和谐社会的建设给城市景观设计带来新的构思——生态景观。以下我以孝感槐荫公园为例,从孝感地域特色出发,探索生态、文化与园林景观的关系,对生态景观的审美与文化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态设计景观设计人文文化地域文化 风景资源具有的独特环境特征和生态功能,蕴涵着无形的文脉和人类漫长时间跨度内形成的历史轨迹,更是风景资源内孕育着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生态能,我们对风景资源要倍加珍惜。 一.生态设计 城市建设中,既有生态问题,也有文态问题,还有生态与文态相结合的问题。所谓生态,主要是讲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当然很重要,但在讲究生态时,要全面考虑园林网络系统对市民工作和生活环境质量的提高。不能只讲生态,而很少讲文态;也不应相反,即只抓文态,不管生态,而要把两者融会贯通,巧妙地结合起来。 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都称为生态设计。这种协调意味着设计尊重(提高或保持)物种多样性,减少对资源的破坏,有助于改善人居环境及生态系统。首先,设计应重点考虑地域性。地域性包含了传统乡土文化、土地资源等要素。无论是自然生态资源还是人文资源,都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而形成的,设计应重点考虑自然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开发利用的过程就是资源减少的过程,应在节约的前提下把已开发的项目做精,最大限度地发挥不可再生资源的效能。其次,设计应以顺应自然资源的循环为出发点,任何对自然资源的断章取义的设计手段都是对生态的破坏,设计应符合生态群落的自我调节功能。生态设计是使环境走向生态化并趋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当然,生态设计要与景观设计相结合,才能创造宜人的人居与游憩环境。 中国园林景观师承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战国时的管子提出“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的理念。传统文化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推崇“人杰地灵”,“景物因人成胜”。这其中包含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画论所遵循的“外师造化,内发心源”,是以自然山水为创作模型。中国园林景观滋生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亦是模仿自然山水景观或直接经营自然山水,其许多的美学思想就来源于画论。更由于白居易、文征明等诗人画家亲自参与造园活动,于园林中应用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使中国园林带有浓厚的诗情画意色彩。中国古代哲学“儒、道、佛”尊崇自然、追求清净无为的思想使文人园林形成了特有的恬静淡雅的气质,即“意”的确立。中国园林注重情景交融,“情”即“意”,情由意生;“景”即“境”,景由境成。而“意境”正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宗旨。 二.生态与人文文化的结合 城市建设中,既有生态问题,也有文态问题,还有生态与文态相结合的问题。所谓生态,主要是讲人与环境的关系---这当然很重要,但在讲究生态时,要全面考虑园林网络系统对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1

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公园现为一个具有简单的游步道及休息凉亭的部分开发的山体公园。按照温岭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形态为“一带二轴八组团”,“一带”为由北山公园、中央生态水网保护区构成的绿色空间,南北向贯穿城市,是城市生态防洪、景观、旅游空间主体。“二轴”为以万昌路和76复线为交通通道;以中华路和城西大道为交通通道串联城市八个组团。因此北山公园位于“一带二轴”的核心交汇地带,其生态、景观、旅游休闲功能就显得更为突出。同时北山公园与温岭胜景石夫人峰隔城相望,其规划设计应设计应充分考虑与石夫人、东辉阁、下保山公园、塔下山公园等城市景观的统一性与协调性。是城市的主要景观点和观景点。 根据景区性质、地域特征、资源分布特点将公园共划分为六大功能区:1、自然风景生态区、2、中心景观带、3、休闲观景区、4、生态文化景区、5、娱乐休闲带、6、入口景区。 从景观地理环境特点及景区划分的实际出发,根据山体公园的特征以及景区地规划布置,本次规划形成了“一线、一环、四点”的结构。 “一线”指的是由南线公路入口——休闲度假别墅区——观景台

——台地园的一系列景点所组成的空间轴线序列。“一环”指沿山脚下居民区附近的带状娱乐休闲区。“四点”是指别墅区、观景台、台地园、入口景观广场所组成的各具特色的景点。 “点”、“线”和“环”由园路游线加以沟通,以多种方式丰富了游览形式和游览内容,满足了不同游人的需要。 一、规划布局 表3-1景区功能划分 功能分区 景观功能 服务对象 区内特色 休闲观景区 保持两座山头的互动关系,提供游人合适的观景扬所。 本市居民、周边城市游客和附近居住区居民。 俯瞰城市,观景为主 生态文化 景区 观光览胜、休闲度假、生态康体健身。 本地居民、周边地区的香客及居民。 健身休闲与生态文化的结合

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作者:————————————————————————————————日期: ?

陆良县马街镇特色小镇(爨隆园)及生态公园景观设计说明 一、项目背景 马街镇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公里,地处陆良坝区,属陆良盆地拗陷带、龙海山断裂带,马街镇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温和如春,具有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春暖干旱、秋凉湿润的特点。植物资源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桉树、侧柏等,具有丰富多彩文物古迹及文化遗产。 二、规划依据 国家和省市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 1、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J185-2002) 3、《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 4、《居住区设计规范》《居住区设计导则》 5、《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83-99) 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7、《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 8、《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9、《城市绿化工程及验收规范》(CJJ/T82-99) 三、规划主题、目标及定位 1、公园设计主题为:“碧水环绕·马街新韵” 小区景观设计主题:新马街、新思维、新商圈。 2、基本原则 1)高起点,高要求 2)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 3)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三结合(功能、景观、生态三结合) 4)突出生态、“以人为本”原则 3、指导思想 1)整体性原则 2)小区创造新都市城市景观,生态公园为自然的生态景观。 3)营造交流氛围、满足市民的生活、消费、游憩的活动场所,改善城市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4)景观的文化、审美意境 5)植物的乡土性原则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闲暇时间也不断增多,由于现代化生活的快节奏,又使人们在体力上,精神上受到极大的压力,他们迫切需要通过某种途径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平衡。娱乐活动便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了。城市现代化公园成为人们活动的理想场所。当代景观绍了城市公园景观设计的方法,从而针对城市公园景观设计进行了分析,从中不断提高城市环境对人的重要性,减少人们精神上的压力而获得心理上的舒畅。 入口广场 城市公园入口空间作为城市公园的一个形象标志,为城市空间的重要节点,作日益受到重视。入口空间设计的好坏与否,一定程度上将会对整个公园的品质有所影响,因此对公园人口空间系统性的研究是有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的。城市公园的入口空间都是城满足人们对公园期望的重要部分,它是城市公园整体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园规划布局的开始。 采用轴线对称的布局方式,平立面上大体量的花池树池对称分布,通过高大乔木的对应布置,形成入口处的磅礴气势。高品质的材料运用也点明该区的重要性,同时又通过地面材质的曲线铺装和多样材质的使用来打破过于对称的布局,满足中国人的审美情趣。利用植物作为高潮的要素有几点好处:

①可以弱化了硬质景观的僵硬感;由于植物生长本身具有季节性,可做到季季。 ②还有景可观的自然景象; ③植物景观的塑造可以体现地域性和主题性。希望创造出在追求它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的统一性的同时,也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空间,进一步促进交往与活动的发生,创造出好的城市总环境和人们交往的场所。 放置于整个空间的垂直高点,逐步向下移动,视线上使广场富有延伸感。突出由上而下的层次变化。辅助以通廊、树池等使人们在活动之余又有足够的停留休息和观赏景物的空间。充分考虑让游客有更多的参与机会,即景观在被观赏的同时,也需要有更多的可触的机会,充分调动人们参与其中,放松心情,愉悦心灵,这样也正体现了城市公园的重要作用。在设计中充分考虑公园的开放性特征,公园的边界与城市的其它部分具有良好的过渡,甚至围墙都可以取消,这样公园与其它空间将会直接接触,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延伸,这样就为公园的参与性提供了又一种可能。 植物的组合配置 采用营造山林的布局思路,以2-3个品种的高大乔木作整个住宅景观区的骨架树种,以6-7个品种的乔木作为整个住宅景观区的主要树种,辅助以多种、多规格的各类乔灌花草相结合,形成自然山林环境的植物群落。同时充分考虑季节因素,将常绿与落叶相结合,观花观果与观叶色相结合,根据花期果期合理安排搭配植物品种与景观相

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

生态园景观规划设计——绿*交(绿色生态*相互交融) 一.项目概况 (1)芝山公园位于济宁邹城市东南部,铁西公园东依火车站,西望凫山路,南与建设路相遥,北铁西公园东依火车站,西靠游泳馆,南连充矿家属区,北面下设有立交桥,与九龙江遥相呼应。不过因为种种原因,公园濒临荒废。从东路入口开始,游人需穿行过一段坑坑洼洼,垃圾遍布的土路才算正式进入公园,园内道路两旁种满竹子及一些植被, 不少植被边还丢弃着发臭的垃圾,环境恶劣。 (2)规划目标:重塑特色鲜明的芝山的个性与形象,通过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其自然风景资源优势,为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态休闲场所,树立起新形象。 二.邹城概况 (1)历史追溯:邹城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地处东经116°44′-117°28′54",北纬35°9′11"-35°32′54",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也是一座正在提速发展,加速发展的内陆城市。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的诞生地,素称"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之称誉。邹城东倚沂蒙山区,西临鲁西平原,南襟徐淮要冲,北枕泰岱南脉,总面积1613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24平方公里,总人口115万。城市中资源能源丰富,境内藏煤面积357平方公里,地质储量41亿吨以上;交通区位优越,京沪铁路纵贯南北,新石铁路横穿东西;境内白马河与京杭大运河相连,水上运输可直达苏、沪、浙一带;京沪高速铁路穿过城区东部,是一个著名的优秀旅游城市。

(2)自然资源:邹城物产丰富,是全国商品粮基地,植物品种繁多,人文、自然景观和谐,山、水、城一体,独具特色。 (3)人文景观:邹城市迄今已有3000多年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上人才荟萃,名士迭出,古称“邹鲁圣地”,是中国儒学发源地,夏代属九州徐州之域,秦朝开始设置“驺县”,其文化底蕴丰富,民俗风情多姿,民间艺术丰富多彩。现住居民以汉族居民为主,广泛分布着回、满、布依、彝、苗、蒙古、黎、壮等23个少数民族,通用语言为普通话。三.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邹城市属暖温带过渡型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量集中,水热同步。年平均降水771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2427.9小时,年平均气温14.1℃,无霜期202天。 (2)地形条件:此设计用地属于丘陵,平原,水面混交地带。(3)土地资源:此设计用地土壤质地较好,多为破粉土,粉壤土,其次土壤酸碱度大多数大于7,中性偏碱,少数呈酸性。因土质较好,其有机质等含量都较丰富,园林内适宜生长多种花草树木。(4)水质条件:目前园林内有部分水源有一定污染。 (5)生物资源条件:邹城市属于植物资源较丰富的地区,而且山丘,河湖兼备,因该地区开发较早,原生态自然植被多被次生和人式植被所替代。 四.四.基地综合分析 (1)区域分析:位于济宁邹城市东南部,时间是较大的公共绿地资源,尚未有明确的使用性质定位,如中山公园为纪念性,城市中心广场为形象性等,随着向城市化道路的 发展,初步定位为生态休闲公园。 (2)交通分析:铁西公园东依火车站,西望凫山路,南与建设路相遥,北面下设有立交桥,直接与公园外界的主干道相连,交通便利。园内道路系统未完全开发,也未形成环园式,园区外道路路面状态较差,需整改。 (3)用地分析:公园目前除了维护现状的林地外,并未形成很好的综合用地规划,还需重进一步的有机组合,园内北面形成大片竹林,具有一定的开发潜质,应当做好合理规划以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五.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的原则:突出自然生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规划的生态原则是创造园区恬静适宜、自然的环境的基本原则,是提高园区景观环境质量的基

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与技术探究——以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为例

浅析城市生态公园设计方法与技术探究——以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为例 发表时间:2018-08-13T09:33:39.36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21期作者:聂丽娜 [导读] 摘要: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深圳 518000 摘要:城市在发展进程中产生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人们逐渐意识到改善生存环境的重要性。城市生态公园作为城市绿肺,对城市环境的恶化起到一定缓解作用,人们对城市生态公园的建设越来越关注。在经济飞速发展和人类生活环境发生巨变的今天,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生态环境的发展和保护依赖于科学技术的革新。本文以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为例,探究了生态公园的设计方法和新型材料技术的运用,阐明了新材料技术的应用对生态公园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城市公园;生态系统;设计方法;技术研究 一、城市生态公园的概念和意义 1.生态公园的基本概念 城市生态公园,指以生态学和生态文化为指导思想,结合了传统城市公园和主题公园(人造景观)各自的特色而建立的一种新型的城市公园,是公园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城市生态公园的基本要素:①“城市的”。城市生态公园是城市公园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城市绿地的一部分,其本质是为城市和城市居民提供服务的,与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有着本质的区别。②“生态的”。不同于其他性质的城市公园,城市生态公园的设计必须遵循生态原则,担负着地域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职责,同时,对自然和生态知识起着宣传的作用。③“公共的”。公园的基本性质之一就是面向大众服务的场所,满足人的活动要求,这也是城市生态公园的重要职能。 2.城市生态公园的意义 作为城市公园的一种类型,城市生态公园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极大地维护了城市本身的生态平衡,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改善了整个城市的生态水平。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关注了当地的生态系统,尽可能地保留和使用了本土植物,保证了物种的多样性,同时,避免了千篇一律,保留了独特的地域生态环境。 二、城市生态公园的景观设计原则 1.生态优先的原则。城市生态公园是建立在以人工生态系统为主导的城市区域内,它以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目标。因此,其景观设计应服从于生态优先的原则,其余的使用功能和美学功能应该尽可能地服从和协调于生态设计的要求。 2.自然性、生活性、科学性、艺术性相结合的原则。城市中的人们向往绿色,渴望回归大自然环境。因此,在景观设计时,整个生态公园应综合考虑当地条件中的土壤、气候、降雨量等自然条件,以人为本,充满生活气息,用科学的、艺术的手法将各种矛盾融合统一在规划中,形成最理想的景观环境,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3.保护资源、节约资源的原则。城市生态公园在景观设计中要尽可能使用再生原料制成的材料,尽可能将当地的材料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减少生产、加工、运输材料而消耗的能源,减少施工中的废弃物,并且保留当地的文化特点。 三、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的设计方法及技术探究 1.水环境生态设计 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的水体分为三种类型:湿地净化区、湖体区、湿地沼泽区。湖体面积约为17.6万平米,设计平均水深1.5米,湿地沼泽区的水面积约为5.8万平米,设计平均水深为50厘米,这两区域总蓄水量29.3万立方。根据当地蒸发系数,估算出湿地公园的补水量约为2000吨/天。 (1)海绵城市的利用 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建设充分体现“海绵城市”建设理念,采用“渗、滞、蓄、净、排”等技术,所有小路、人行道及绿道采用透水砖等透水材料,停车场采用植草砖等材料,道路两侧绿带设置生态草沟,用于汇集道路和绿地自身径流雨水及瞬时暴雨截留功能,具有滞留、净化、蓄存和下渗功能,起到缓减雨涝、涵养地下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公园的绿地因地就势,局部建设成为雨水花园,汇集周边绿地径流雨水,雨水花园底层铺设碎石及粘土层,面层散铺种植土,并种植半湿生植物,通过低洼地势汇集周边径流雨水,形成雨季池塘景观,旱季湿地景观,在保证雨水下渗的前提下,通过汇集雨水改善局部小气候、小环境从而带动城市生态公园整体生态系统建立。(2)污水处理再生利用 污水的再生利用在园林景观中运用非常广泛,各种水景及灌溉都可利用再生水。补水计划利用周边现有污水处理厂取2000吨尾水经过湿地净化区处理后达到地表Ⅳ类水质跌流入人工湖区,并通过景观水区、人工湖区构建水生态水质保持系统维持水质。通过对上游持续再生水补给,逐步营造湿地自然景观,改善入湖水质,为水生植物和鸟类提供良好的栖息地。 (3)生物技术的利用 共青城生态文明公园湖面水质控制充分利用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微生物在水体中等生物的生命活动,对水中污染物进行转移、转化及降解作用,从而使水体得到净化,创造适宜多种生物栖息繁衍的环境,控制水生态系统平衡。提高水体自净能力,增强公园水体的环境承载力。首先通过水生植物净化系统,如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其净化作用表现在两个方面:①植物的根、茎和叶吸收污染物质;②根、茎、叶表面附着的微生物转化污染物质;其次通过水生动物调控系统,在水体中投放滤食性软体动物、杂食性鱼类、食藻浮游动物等;最后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在公园水体中投入水质调控类制剂及藻类调控类制剂,提高污染物生物降解速率。 2.植物生态设计 绿地是提供光合作用的绿色再生机制,它具有清洁空气、释放氧气、调节温湿度、保持生物多样性等生态环境功能。以改善和调节生态环境为根本目标,在技术上以生态原理为依据,充分利用绿色植物吸收有害气体,在释放氧气、杀菌、滞尘、减噪的功能,是具有不同生态特征的植物各显其能,尤其在共青城生态公园大量使用水生植物,即达到生态环保的作用又符合湿地的特征,在设计中遵从自然规律,并能发挥最大生态功能的植物系统。 (1)园林植物生态效益原则 ①生态可持续性原则 以生态效益为主,维护生态平衡,以生态观光为切入点,融入当地文化元素,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