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课堂实录《认识图形》二上

课堂实录《认识图形》二上

课堂实录《认识图形》二上
课堂实录《认识图形》二上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

太原市万柏林区河北街小学胡巧玲教学内容:苏教国标版二年级上册P26-27页例题、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和交流等活动,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

道这些图形的的名称,能正确识别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

2、学生在折、剪、拼等活动中,过一步体会相关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在认识图形的过程中不断积累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善于合作、乐于交流的态度。

教具、学具:教师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一幅画、每位学生一个信封(内装有例二中的四个图形和小棒);学生准备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纸三张、剪刀、

教学过程:

一、以礼物为载体、复习激趣

师:初次见面,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一一我的数学作品。(教师出示由各种图形画成的漂亮图案)漂亮吗?生:漂亮!

师:你认识上面的哪些图形?

生1:长方形、圆形、三角形、

生2、还有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生3、画面中的桌子和凳子还是五边形、六边形。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认识图形》

【设计意图:课始,通过老师带来的礼物走进《认识图形》的课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准备。】

二、主动探究、获得新知

(一)四边形的认识及判断

1、师:喜洋洋搬新家了,它为新家选择了这两种地砖。

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你一定知道。

生齐答:长方形、正方形。

课件抽象出面是长方形、正方形

2、师:仔细观察这两种图形,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1:它们都有四个角

生2、它们都有四条边

3、师:同学们都认识边了,拿出长方形学具,你能摸一摸长方形的边吗?我们一起摸,你感

觉长方形的边是()

生:直直的。

师:像你们说的这条直直的线就是长方形的“边”。

4、摸边、数边

师:摸一摸长方形的边,并数一数长方形有几条边。

生:四条。

师:看电脑博士是怎样摸的,你能像它一样,做到首尾相连吗?

学生跟着电脑摸一次后再独立摸一次,感受首尾相连。

师:像这样长方形的四条边首尾相连,我们就说长方形是四条边围成的。正方形是由几条边围成的呢?

摸一摸、数一数,再告诉你的同桌。

生一起说出:正方形也是由四条边围成的。

5、揭示四边形。

师:这两个图形都是由四条边围成的,给他们取个共同的名字一一四边形。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

6、判断:你能判断这些图形是四边形吗?(想想做做一题)

图形(1)判断:

生1:不是四边形。

生2:是四边形。

生3:同意生1看法,因为刚才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正的,而这个图形是歪的。

生4:同意生2的看法,它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所以是四边形。

师:请同学们再回顾刚才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四边形?生:四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四边形。

生3:老师,它是四条边围成的,所以它是四边形。

师:是的,只要是由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所以这个图形是四边形。

图形(2)(3)(4)判断:是四边形吗?请说明理由。

生回答略。

让学生再次感受到由四条边围成的就是四边形。

图形(5)判断:

生1:不是。四条线没有围起来,还开着一个口。

生2:不是四边形。四条边没有连起来。

生3:四条边围起来才是四边形,这个图四条边没有围起来所以不是。

师:你能用数学的语言一一‘“围”来表达你的想法,真能干!

师:通过判断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由四条边围起米的图形是四边形。

【设计意图:在判断是图形是不是四边形的过程中,学生经历了观察、对比的思维过程,产生认识冲突后,通过交流讨论,对四边形的特征认识更加深刻。】

(二)五边形、六边形的认识

1、操作中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四位图形朋友,我们一起把它们从信封里请到桌面上好吗?四个图形正因为找不到好朋友而伤心呢。

要求:先摸一摸它们的边,再数一数边的条数,把它们分类好吗?

oO o O

学生操作后交流,分成了几类,是怎样分的?

生1:我把四个图形分成了两类。

生2:我是把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分成一类,把六条边围成的图形分成一类。

生3:老师,我也是这样分的,并且我还知道五条边围成的叫五边形,六条边围成叫六边形, 师:一起叫出它们的名字一一五边形、六边形。

举起五边形,再放回信封;举起六边形,再放回信封。

2、生活中感受多边形

师:生活中也有很多物体的表面是五边形或六边形呢,我们同电脑博士一起到生活中走一走

出示要求:用小棒搭出五边形或六边形。

(1)思考:若是搭五边形至少需要几根小棒?六边形呢?生:搭五边形至少五根,搭六边形至少六根。

(2)用实践来证明你的想法。

学生展示:没有首尾相连的“五边形”。师问:这是五边形吗?学生疑惑地说:是呀。

生1:不是,它的边没有围起来。

师:在这里,老师特别表扬XXX同学,他操作时非常细致,不急不燥,做到了小棒的首尾相连,奖励他一枚操作金牌。

希望每个同学很快修正好自己的图形。交流你围的是几边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2:我围的是六边形,用了六根小棒。

生3:我围的是五边形,用了五根小棒。

生4:我知道围五边形最少用五根小棒,但我是用六根小棒围的。

生5:我还会围四边形。

生6:我用六根小棒围成了一个小房子,它是一个五边形。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边的条数分数,自然而然地得出五边形、六边形两种图形,形成了比较清晰的表象;展示生活中的多边形,学生可以感受到多边形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加深学生对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认识。】

(三)小结多边形的认识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四边形呢?五边形?六边形?

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用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四边形。学生独立表达:用五条边围成的图形是五边形,用六条边围成的图形是六边形。生1:老师我知道,用几条边围成的图形就是几边形。

师:说得真好,语言简洁、精炼、概括性强,奖励一枚语言表达金牌。同学们知道七条边围成的图形是()边形,十边形是由()条边围成的。

三、操作活动、巩固认知

1、数一数:(出示图形)

师:喜洋洋一见就着急了,“哎呀,这么多图形,看得人眼花缭乱。不过我有好办法。”只见它先数

了数第一个图形的边,然后在第一个图形中写了“6”,你知道他会在第二个图形中写

几吗?

生:写5。因为有五条边,是五边形。

师:请同学们像喜洋洋一样,先数一数下面图形各有几条边,再写在图形里。课件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统计表,全班订正。

2、折一折

师展示魔术:将四边形折后变成五边形。

师领折两次:

(1)拿出长方形纸,先对折打开,出现一个折痕,向折痕处折起一个角变成了(五)边形。

(2)再折一个角变成了()边形。

生:还是五边形。

师:形状不同的五边形。

师:在五边形的基础上,自己折一下,看看会变成几边形?

生1:四边形。

生2:形状不同的五边形。

生3:六边形。

师:在现在的基础上,再折一下,会变成什么图形呢?自己折一折,和同桌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图形,甚至还有七边形,八边形等。

3、剪一剪

师:通过折的方式可以将一种图形变成另一种图形,我相信,“剪”的方式也一定能做到。

出示要求:在一张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

学生操作,全班交流。

较多学生出现:

生4:展示:

我也是从一张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图形是七边形。(下图1)

师:你的思维非常有创意,奖励一颗创意金牌。

生5:我也像他一样剪去一个三角形,是这样的六边形。(下图2)

生6:我剪后剩下的图形是这样的五边形。(下图3)

师:剪一剪,剪出了这么多种图形,真为同学们有这样的聪明才智而高兴。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是通过“数一数” 、“折一折”、“剪一剪”三个层次的活动,使学生加深对多边形的认识,对图形之间的联系产生切实体验。活动中,学生能说的,学生能做的,学生能解决的,老师不再代替,留给学生一个空间,让他们自己探索,互动交流,开拓思维,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信心】

四、全课总结、课外延伸

1、师:四十分钟过得太快,回想这节课,我们一起动手、操作、交流,不仅认识了几边形,还感受到图形的变化是多么有趣!

2、师:上这样的一节课,我非常非常高兴,你呢?

生:我也非常非常高兴。

师:我非常非常喜欢你们。

生:我也非常非常喜欢你。

师:所以,我想把我的数学作品当礼物送给你们。

学生们微笑。

师:你们也为老师制作数学作品好吗?可以用小棒搭一搭、或用纸折一折、剪一剪、画一画,制作一件数学作品,拍成照片发送到老师的邮箱里。出示:

【设计意图:数学作品的设计制作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不仅可以再次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且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才能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审美能力,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P26-27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

太原市万柏林区河北街小学

胡巧玲

时分的认识_说课稿文档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时、分的认识》 2、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学生在一年级初步认识了钟面、会读整时、几时半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知识对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教材将时、分放在一起,是为了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好的认知时间,为以后学习秒的知识打好基础。因此处理这部分知识既要精又要细。 3、教学目标: 根据对上述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考虑到二年级学生的认知及年龄特点,我制订了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学生观察及操作活动,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时针、分针是怎样记时的;知道1小时=60分。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维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和概括的能力,引导学生在合作中交流、学习、互动。使学生不仅在知识上,而且在交流合作、情感态度等方面都有提高。 3.情感目标:在活动中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意识,感受到时间的重要性,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4.教学重难点: 依据数学课程标准,在研读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和分,知道1时=60分。 教学难点:正确地读出钟面的时刻,理解时分之间的进率。 5.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和钟表 学生:小钟表,感受一分钟有多长的用具(口算题卡) 二、说学情 二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喜欢观察和动手操作,但是有意注意的时间较短,针对这一特点,我注意创设轻松愉悦的学习情境,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使他们在亲身体验中进行有效的学习,保持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三、说教学模式 这节课我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新课教学,利用学生已有经验生疑引探,激发学生探究欲望,发现为主,教师合理引导为辅;遵循学生认知特点,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教学时分的进率以及认读钟面上的几时几分,安排学生自主进行探究与合作交流。 四、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的理念,结合本课特点,我设计了四个教学环节; 1、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2、操作体验,获取新知。

一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认识图形》教学反思 一(1)班孙肖梅 《认识图形》一课是北师大版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知道他们的名称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一、创设情境,让情境贯穿课堂始终。 在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在低年级的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的数学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所以,我的开头便是创设了玩积木的情境,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而且在课堂的练习部分也加上了一个情境的延续部分,让学生用学到的图形搭建物体。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在自己的实践中不断的发现,不断的获得知识。 在低年级教学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所以,在设计的时候,我便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分类,按照规则,想怎么分就怎么分,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只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师就应当给予肯定与鼓励。再有,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玩一玩,再说一说,捏一捏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学生自己在动手操作的时候发现这些图形的特点,并培养了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认识了这四种图形后,教师让学生举例子,让学生在生活找这些图形的影子,然后呢,拿出你喜欢的带有图形的物体随意的玩,也是和他们最熟悉的玩具联系在一起,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而在最后一个环节中,加入了让学生看精美建筑的图片,孩子们情绪高涨,他们不仅从建筑中感受到了所学物体的美,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 四、在本课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对学生的评价过于单调。所以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会积极加强自己的评价性语言,对学生进行多方面的评价,如从学习态度上评价,从积极性上评价,还有的比如说从速度上,从动脑上,从今后的发展上,从思维的灵活性,对学生进行评价,再结合一些小奖品的利用,使学生感到学习没有压力,而且使学生更乐于去学习,获得了学习知识的成功感。

《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

《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 本节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时分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王老师在教学这节课的时间,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的模型和小闹钟,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听了这节课后,具体我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三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就通过“心有灵犀”的小游戏,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后几个环节,王老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板书非常清晰,同时,教师特别注重课件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钟表模型和闹钟,为学生提供了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相对数学知识这条明线来说,较少得到教师的重视,较容易被教师忽视。然而王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在关注了这方面。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已较为成熟。教者在这一堂课里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技能的机械化熟练,而是通过活动,辩论向学生渗透数学的学习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像这样子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服务为目标的教学,长期下去,学生将终身受益。

《认识图形》听课心得

《认识图形》是北师大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第四单元的内容。 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关注认知基础、轻松驾驭课堂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基(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来了一朋友”“这位朋友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二、突出数学思考,提升数学素养。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数(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1)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折”等多种方法;(2)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三、有效设计问题,感受数学魅力。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周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1)在学生描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2)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处,要求学生涂一涂时,教师的要求是“选一个涂一涂”而学生的操作中是“选一类涂一涂”,这需要更准确的语言引导。

一年级认识图形评课稿

一年级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是人教版新教材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一年级认识图形评课稿范文,欢迎阅读参考! 一年级认识图形评课稿范文一本组周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教学中教师努力将教学内容融入到一环环的活动中,以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说、想、做、创造恰当的氛围,创设必要的情境、空间。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而教师只是这节课的引导者、材料准备者、活动的设计者。 当教师向学生发问:“你在教室中见到哪些物体的面是长方形、正方形和圆形的?”孩子们马上在教室中观察自己所见到的物体,并在这些物体上准确地找到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圆形,这一设计使孩子们充分体会到了数学在现实世界

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我认为这一点是这节课尤为突出的一个特点,下面我重点就这个方面来谈谈。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正是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 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找图形、变图形、分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 2、教师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比如说:在学生从积木上找到平面图形后,教师问:“怎样将这些图形变到纸上?”再如:在围图形时,教师问:“能围出圆吗?为什么?”都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3、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在小组合作中进一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在组织学生想办法将面从体上变到纸上来时,如果能提供给小组更多的材料和工具,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想出更多、更有创意地方法。

【观课评课】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

《时分的认识》观课报告 《认识时分》是在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会看几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时分,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时间是很抽象的概念,很不容易被理解,解连俊在教学这节课的时间,很好地利用了课件,利用钟面的模型,让学生在实际观察中掌握概念和知识。听了这节课后,具体我有以下几点感受: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根据低年级儿童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课一开始就通过一个小谜语的活动,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强烈的学习兴趣。 随后几个环节,教师先让学生认识钟面,特别是认识了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间又有5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还通过课件一一让学生去数一数。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观察、操作,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更全面地认识了钟面,并且也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然后再引导学生认识时分,使学生知道时针走一大格是1时,分针走一大格是5分,随后通过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的走动,得出结论:1时=60分。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的板书非常清晰,同时,教师特别注重课件和模型的演示,让学生去观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 二.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根据这一理念,王老师在教学中充分地利用好了学具———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和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及表达能力。 三.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与灵魂,相对数学知识这条明线来说,较少得到教师的重视,较容易被教师忽视。然而解老师的这堂课很好在关注了这方面。这堂课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里已较为成熟。教者在这一堂课里并没有过分的追求技能的机械化熟练,而是通过活动,辩论向

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时分的认识》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时分的认识》是苏教版第二册第8-10页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时的认识,认识时间单位时、分,以及时和分之间的进率。教材安排了两道例题,先教学整时的认、读、写,再教学时间单位时和分的认识,以及时、分之间的进率。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教材注意通过直观,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并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便于学生接受。这部分知识学习之后,将为学习“年、月、日”的知识打下基础,养成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根据课标要求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2)过程与方法: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秒。 (3)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初步建立1时、1分的观念。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难点:自主探索时、分之间的进率关系,建立1时、1分的观念,能看钟表准确地说出经过的时间。 说教法、学法 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

认识图形公开课教案

认识图形 一、教学目标: 1、在操作活动中,初步认识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体会“面在体上。” 2、体会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在生活中的普遍存在。 3、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初步感知其特点,正确辨别这几种图形。 难点:通过各种操作活动,体会“面由体来”。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柱、正方体、长方体、三棱柱等立体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白纸、彩笔、小棒等。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里有大家熟悉的老朋友吗?(多生答。) 长方体、正方体、圆柱都是我们的老朋友。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个新朋友(出示三棱柱),知道他是什么形状的吗?(它叫三棱柱)。 (二)学习新课: 师:你可以帮我分一分类吗?

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新朋友吧!介绍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 1、拼一拼 要求: (1)、用小棒拼一个你最喜欢的图形。 (2)、小组长确定顺序,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我用几根小棒拼成了哪个图形” 2、师生共同小结图形的特点: 长方形:上下两条边相等,左右两条边相等,长长方方的。 正方形:四条边相等,正正方方的。 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 圆:圆圆的,没有角。 3、找一找,摸一摸。 (1)、请从立体图形中找到这些新朋友,并用手摸一摸,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2)、小组长确定顺序,在小组内轮流说一说: “我在……找到了……,摸起来………………” 4、快速抢答:课件出示图案,学生判断是什么图形。 5、小结: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平面图形。 6、小组合作:把新朋友从立体图形请下来,描一描。(把三角形、圆、长方形和正方形从立体图形描下来。) (1)、四人小组,由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人描一个图形,四个人的图形要不同哦!(2)、小组长确定顺序轮流说一说:“我从什么物品描出了一个什么平面图形” 7、你能从我们的身边找到这些图形吗?用“我发现……是什么图形”来说一说。(三)、巩固应用: 1、生活中的应用:这些交通标志的表面是什么形状的?(渗透交通安全教育) 9、智力大冲关: 第一关:(1)连一连。学生独立完成,并反馈,教师引导并总结。

小学数学优质课《时分的认识》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优质课《时分的认识》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的时刻(用5分5分数的方法),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注意0占位的问题。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会不会看时间? 1、(出示课件:起床7时)

师: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 师:你说的真清楚、准确。 2、(课件显示:晚上睡觉8时半) 师: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走过了8,分针指向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 3、(课件显示:读书8时15分) 师:小明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3,就是8时15分) 为什么指向3就是15分呢? (分针走了15小格)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时间单位 1、认识钟面 师:仔细观察钟面,同桌合作数一数 1、钟面上有几大格? 2、每大格有几小格? 3、一共有几小格? 生汇报: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师:说的对吗?一起来验证。课件演示:12大格,一起伸出手指数一数。师:每大格有5小格,伸出手指跟着电脑老师数一数。一共有几小格?请你5个5个地个把这个电脑老师数一数。 小结:通过发现和验证,我们知道了钟面上有12大格、每大格有5小格,一共有60小格。 2、认识分 师:分针走一小格是多长时间?(课件演示) 师:分针从12走到1是几分钟?为什么?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整理

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评课稿整理 《认识图形》是一年级下册中的一块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体、立方体、圆柱体和球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课。它的编排意图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知到“面在体上,面由体生”的思想。本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交流、比较等初步认识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这几个平面图形的最表面的特征,使学生能准确分辨并说出每个平面图形的名称,它的难点是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异同点。崔老师在设计上以“感知——操作——巩固——应用”为主线,突出数学思想的渗透,注重数学方法的指导,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营造了“互动、主动、灵动”的数学课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和认知需求。要以形象、直观、具体、生动的材料为载体,帮助学生学习。本堂课老师在课的一开始就让学生说一说“带了什么形状的玩具?”“这些玩具的形状有什么不同?”,这是复习,同时又是了解学生的认知,更是为后续教学服务的。 数学课的教学归根结底是数学素养的培养。虽然本堂课的参与者还只是一年级的小朋友,但老师在课中却十分重视数学思想的渗透和培养,表现在如何将面描到纸上?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出现了“印”、“描线”、“描点”、“折”、“量”等多种方法;在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名称与基本特征后,

提问:“上面的图形与下面的图形有什么不同?”此处引导学生进行了“比较”、“归纳”。从而让学生主动地讲出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使学生的认识由“口头”上升为“思想”上的认识。 本堂课无论是课中的习题还是巩固练习,都能紧扣教学内容、符合低段学生心理需求,同时又将触角伸向周边的学科,实现数学学科和科学学科的有机整合。如在学生认识了基本的平面图形以后。崔老师出示的各类安全标志,让学生说说它们的含义再讲:图形的名称等。这是学科整合的良好体现。又如课尾的小环节,符合学生心理的需求,又紧扣教学内容,能使学生在认识、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种成功的快乐和体验,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提升。 本堂课值得探讨的方面有:在学生画出了各类不同的图形后,教师对作品作了展示,此时可否让学生将作品分分类,这样一方面可以发展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同时又能渗透分类的思想,进一步突破“长方形、正方体”异同点比较的这一难点。教师的语言技巧。如评价的有效性、提问指向的明确性等。在课中老师曾提问:“什么是长方形?什么是正方形?”等,学生的回答各异:如正的、方的、方方正正的……此时,教师的评价如果能够有所侧重,有意识地将比较本质的词句再说一说,可能会更助于学生认识图形,以及学习用科学的数学术语描述的意识。又如课的结尾

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观察量表

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观察量表 研究问题: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活用教材,让教学更贴近学生现实情况,让学生能在亲身体验中探究知识。如何在探究环节中实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培养。如何通过 多样化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 课题: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元旦联欢会信息窗1《时分的认识》 观察维度:教学环节设计和时间分配是否合理

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知识产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孩子在活动中获得知识,体会学习的乐趣,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向学生介绍从古到今的表示时间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教育,激励学生在今后学习、生活中科学的安排时间,充分利用时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者不应该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全过程。本节课通过层次性的集体活动、同桌活动、小组活动,学生充分掌握了知识,特别是小组活动时,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提高了活动的有效性。 教学中,提供学生观察比较、独立思考的机会,多次组织学生开展小组交流,集思广益,相互启发,使学生原有的认识得到补充与修正,提升与发展。 研修磨课阶段马上就要结束了,回首这一段时间的紧张经历,我组的收获颇多。 在县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数学1组成员积极学习有关磨课的相关资料,制定计划、确定课题、制定观课观察点。全体成员群策群力,积极备战。 研修磨课让我经历了与老师们合作学习、共同研讨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是我们进步和能力提高的源泉。在研讨中,我们老师的知识经验、思想方法进行相互的碰撞,从而使我们在这种交流和碰撞中激发了灵感,剧烈的触动了我们每个人的心灵,使我们对教育教学的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经过研修磨课,使我真正的认识到要磨出一节好课,只有通过无数次的试教,不断的修改,反思才能成为一堂高效的优质课。而正是一次次地试教,一次次的与个性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进行交流,真切感受到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本质,才一次次地发现自己在教学修行的不足与苍白。 反思后,我认为我们在近期的磨课活动中有以下收获: 1.导课形式要简洁、新颖,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本节课利用仲秋节的月饼引入,郭老师在讨论过程中,引入了古诗思想和分享思想。 2 利用多媒体,使学生接触到的知识更立体,更直观,更生动,特别是在练习环节,用多媒体展示练习题高效节时。 3.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更要注重课堂的生成与学生间的交流,学生的互动在剪纸环节展现的淋漓尽致,互动有助于学生感情升华。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及评析

“认识图形”课堂实录及评析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二册第56~57页“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激发学生积极探索新知和学好数学的欲望,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通过摸、找、画、说、拼等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并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协作精神,在拼图实践活动中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性,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观察、操作与讨论,使学生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初步认识什么样的图形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能根据它们的特征从具体的情境中辨别出这四种图形,初步运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教学过程 活动一运用现实素材引入新知。 师:我们学习过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谁能说说日常生活中你所见到的物体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也可以看看我们上课的这个礼堂的周围有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在老师的讲台上有长方体,有正方体,还有圆柱体。 生:讲台上的黑板是长方体。 生:易拉罐是圆柱体。 生:我的笔盒是长方体。 …… 师:你们的桌面上也有很多物体,请找出你喜欢的物体。 (学生在桌上各自拿起自己喜欢的物体)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拿的是什么形状的物体? 生:我拿的是长方体。 生:我拿的是圆柱体。 生:我拿的是正方体。 生:我拿的是三角体。 师:你为什么说这是三角体呢? 生:因为这个物体有一个面是三角形,所以我就叫它三角体。 师:你能给它起这么一个名字真不错,其实这个物体叫三棱柱。 (教师根据学生所拿出来的物体,随机性地在黑板上粘上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 师:这些都是我们自己认识的物体,请小朋友摸一摸这些物体的面,有什么感觉?把你的感觉告诉同组的小朋友。

小学数学优质课-《时分的认识》教学案例、课堂实录和说课稿

小学数学优质课:《时分的认识》教学案 例、课堂实录和说课稿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小学数学公开课时分的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正确读、写钟面的时刻(用5分5分数的方法),学生知道1时=60分,初步建立时间观念。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善于思考问题的好习惯,会用两种方法表示时间,并注意0占位的问题。 3.感受时间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正确读、写钟面上的时刻,会认读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知道1时=60分,会看分针在各个数上的时刻。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实物钟表、钟面模型(同桌两人一个)练习纸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上个学期,我们认识了整时和半时,老师要来考一考大家,会不会看时间?

1、(出示:起床7时) 师:这是小明的一天。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指向7,分针指向12,就是7时) 师:你说的真清楚、准确。 2、(显示:晚上睡觉8时半) 师:小明什么时候起床?你怎么看的? (时针走过了8,分针指向6,就是8时半。) 师:同学们,真厉害!已经学会了看整时和半时。 3、(显示:读书8时15分) 师:小明在干什么?你知道是什么时间?你是怎么看的? (时针在8和9的中间,分针指向3,就是8时15分) 为什么指向3就是15分呢? (分针走了15小格)你们说得到底对不对,还需要验证。 4、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时、分的认识,解决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时、分的认识 二、教学时间单位 1、认识钟面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认识图形》观课报告 在暑假远程研修中,我认真聆听了很多老师的优质课。特别是李晓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精湛的教学艺术和高尚的师德魅力,让我亲身感受到了数学教学的艺术。她为学生创设的愉悦和谐的学习环境,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心理特征和学科认知发展水平,具有趣味性和灵活性。 《认识图形》是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的一节练习课。主要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形的特点。李老师的这节课,不仅实现了教学目标,而且让学生通过游戏,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下面我说说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 1.设计游戏,激发学生兴趣。 这节课上李老师设计了一个“闯关”游戏,通过游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游戏中,学生愿意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因为一年级的学生们年龄特点的限制,老师在课堂上用生动形象的多媒体来展示,更加吸引学生,还有老师语言运用的很到位,一个善意的手势,一个甜美的笑脸都给学生莫大的鼓励,使学生收获了自信,收获了知识,感受到温暖。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学知识,又学做人。 2.动手操作,学生乐于探索。 在课堂中,李老师设计了“说、数、猜、剪、拼”,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动手操作,认识图形,来解决这节课的目标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探索。把抽象生硬的教学,转变成了活泼有趣的课堂游戏。 3.关注个体,鼓励学生。 李老师在设计练习题时,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设计不同的闯关游戏,这样她给予每个孩子极大的关注。在教学中老师了解儿童的心理特点,更爱每个孩子,让每个孩子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快乐,为学生提供了发展思维的空间。 当然我觉得这节课还有一点点的不足之处:一年级学生的空间认识水平,还不是很完善,老师在教学时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图形,让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去认识。这样,把课堂中的知识和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更能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再就是小组合作学习,一年级的学生,自制力不强,对于合作学习,

一年级《认识图形》的说课稿45996

《认识图形》的说课稿 ---吴玲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图形》的第一课时——《认识图形》。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与学法、说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这四方面来谈谈我对本课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首先我对本教才进行简单的分析,课程标准把空间与图形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认识图行》是本册教材《认识图形》的起始课,旨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立体图形,认识这几种图形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 2、说教学目标 依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的认知能力,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球和圆柱体。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数学、爱数学的情感。 3、说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很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区分长方体和长方形,区别正方体和正方形。 二、说教法、学法 教法:如何突破重难点,完成上述三维目标呢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对于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它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针对这种情况,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采用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索性的学习活动,让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学习新知,

《认识图形一》评课稿

《认识图形一》评课稿 本组张振中老师执教的《认识图形》一课是在第一册认识四种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认识一些平面图形。这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能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的结构合理,教学层次比较清晰,每个环节的教学时间安排也是比较合理的。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寓教于乐。课的引入通过学生熟悉的搭积木开始,让学生回顾学过的物体,并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等实物和让学生或观察或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好的切入了知识的生长点,从“体”描“形”,从三维到二维,使学生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第二、努力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在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方式,孩子们通过自己去发现、去探索,获得数学知识。 1、教师安排了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如:摸实物、画图形、围图形、拼图形等。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在操作

中充分感知,使学生获得对图形最直接的体验,体会“面在体上”。 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了讨论交流,把操作与思考有机地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在操作中进行思考,把操作作为探索知识的一种手段,充分利用直观物体来认识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第三、让学生在发现中感知,在比较中体会,在实践中运用。 新课标中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节课还是努力在教学中突出以“活动为主线,学生为主体”进行开放活动式的教学。 第四、采用多种类型练习,注重知识的巩固与延伸。这节练习从观察到操作,从说到做,很好的巩固了对这几种图形特征的内化。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之处,这其实也在情理之中。因为张老师才工作不久,还缺乏一些教学经验。应该说课的设计、课件的制作、多媒体的应用都还是不错的,这可能就年轻人的学习能力比较强的优势吧。但在课堂教学应用与教学机智方面还存在稚嫩的方面。比如: 1、教师的语言太多,语速太快,给人一种迫不及待的走教案的感觉。尤其是低年级教师,语速要慢,吐字清晰,

时分的认识

《时分的认识》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知道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知道1时=60分。 2、初步建立时、分的时间观念,养成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措施 教学重点:认识时间单位时、分,知道l时=60分。 教学难点:时针、分针是怎样计时的,理解时与分的关系。 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及低年级学生的年龄、认知特征,紧紧抓住课堂知识的结构关系,遵循“直观认知――操作体会――感悟知识特征――应用知识”的认知过程,设计出包括:观察、操作、想象、思考、交流等内容的教学流程。并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交互式电子白板提高教学效率。以此使学生获取知识,给学生独立操作、探索规律、合作交流的机会。学法上注重让学生参与探究过程,努力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促其在尝试中发现,讨论中明理,合作中成功,让学生真正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利用FLASH动画,设计制作了课件。有机利用了图形、声音、文字、动画等多种媒体效果的结合,使教学内容表现手法形声化、多样化、一体化,使学生的感官接受多路刺激,并较好的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从而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三、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上学期已经初步认识了钟面,能认读整时,对时间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对于本课知识掌握个性化较强且良莠不齐,有的已能清楚的认读时刻,而有的却一无所知。? 四、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给学生创设一个童话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老师说学生猜。“同学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老朋友。想知道它是谁吗?我来说,你们猜一猜吧!我有一个好朋友,滴答滴答不停走,叫我学习和休息,真是我的好帮手。” 2、把学生带入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今天这位朋友带来了时间国王的邀请函,邀请同学们再到时间王国去游玩。同学们想去吗?我们现在就出发吧!” 【?用一个谜语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二)?自主发现,学习新知----学生通过观察认识钟面 1、(出示图片及问题:需要出示通行证:钟面上有什么?) 教师:“要想进入时间王国需要出示通行证,需要回答:钟面上什么?下面我们先拿出自己的钟表观察观察吧!” ?同桌合作观察总结:钟面上有什么? 2、汇报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12个数,时针、分针,12个大格、60个小格) 汇报交流时,注意引导学生说清楚以下问题:(1)数有几个?他们是怎样排列的?(2)怎么区分时针、分针?(3)大格、小格是指哪里?各有几个?通行证的问题解决了吗?把通行证填写完整。为我们的成功鼓掌。 ?3、出示钟面,根据学生的汇报用白板演示,(1)顺时针方向。(2)哪里是大格,小格。(3)把通行证填写完整。 ?(三)创设情境,探究新知----?时针、分针的计时方法。 1、分针的计时方法 看来我们又遇到难题了。同学们有信心获得门票吗?只要把老师手中的智慧星都得到,

《认识图形》评课稿

《认识图形》评课稿 马春艳 今天有幸聆听了一年级马老师的一节课《认识图形》,我的感觉是:马老师明确这节课的教学目标,抓住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教学。她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教法比较灵活,学法指导到位,效果也明显,达到了教学目的。同时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辨认出这几种物体和图形的方法。 1、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课堂效率。 合理运用多媒体,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认知结构,本节课中,马老师就是以此为依托,从而展开教学活动,极大地方便学生对相关立体图形进行建模,提高了课堂实效。 2、练习设计富有童趣,学生积极性较高。 有效的练习设计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完善认知结构,但是该年龄段的学生可能会在经历了新知学习之后对接下来的练习活动感到疲倦。但是在本节课中我们丝毫看不到学生的疲倦,相反的却是越来越感受到学生的热情,这与马老师巧妙的练习活动设计是分不开的。 一、亮点。 (一)、教法上。 1、结合了生活实际。教者通过展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实物和让学生用手摸一摸这些实物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

然后从这些实物中提取出所要教学的图形。这种用“体”描“形”的方法引入,使学生感知了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也为以后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提供基础。 2、运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方式。教者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操作量一量,比一比长方形、正方形的对边的长度,从中认识图形。 (二)、学法上。 1、教者出示情景图让学生观察后说说图意并辨认各图形,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就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2、在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时,(1)教师采用学生最身边实物让学生辨认,如:问教室里哪些是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样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服务于人类。(2)让学生动手画、三角形,这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的认识,而且培养学生的操作努力。 (三)采用多种类型练习,加强知识的巩固。

《时分的认识》听课体会

《时分的认识》听课体会 听了吕老师的课,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一、教学设计和学案方面 教学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切合学生实际可操作性强。学案的设计注重导学过程,内容的安排有逻辑性和层次性,练习难易适中,学生能够有效使用导学案。并呈现出了几个亮点:如:1.精心设计有效的问题,让学生认识钟面,自己学习钟面上的知识;2.精心编写适合学情的习题,如:做鸟巢,学生喜欢这样新颖的题目,又培养了孩子的爱心;3.找准合作点,1分=60分是本节课的难重点,利用合作探究让学生动手拨一拨、转一转,在动手实践中找到规律,也突破教学的难点;4.并设计拓展性题目,让学生课后有事干,敢于去实践生活中的数学。 二、教师的表现: 1.在导入环节,联系生活实际提出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带着问题导入本节课的学习。及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要服务于生活,知道学习数学的价值。师解读学习目标并鼓励学生是否有信心完成学习目标,给学生的方向和动力。 2.吕老师的数学课堂精炼、准确,无一句废话。在每一环节过渡时都很自然,这说明吕老师对三效课堂的把握达到了有型有神的阶段。 3.教师学法的指导到位,指令要求明确具体。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动手实践,在具体情境中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4.评价贯穿始终,老师及时表扬鼓励学生。 三、学生的表现 1.在自主学习环节能够静思独学,两两互学,查缺补漏。 2.最大的亮点在于学生敢于展示,善于倾听,并说的详细具体。 3.学生的课堂常规很好,孩子善于倾听,了与合作。 四、还需商榷的地方 1.在探究环节学生说不出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这与在自主学习环节没出现这个问题有关系。可能吕老师今节用的不是她班的孩子,忽视了学情。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这在1年级就学过,孩子们可能遗忘了。 2.由于吕老师用的不是自己的班级,孩子在于老师配合方面差一些,课堂争着展示的氛围不是很浓。

时分的认识教案(自己)

时分的认识 教学内容:北师版二年级上册64-65页。 教学目标: 1、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地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2、通过画一画、拨一拨、说一说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3、在实际操作及有趣的课堂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学习的快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教学重点:能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并初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能够准确地认读钟面上的时刻。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时间观念,学会合理地安排时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多媒体出示:我国“申奥成功”画面。 师:同学们,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师: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北京申奥成功了,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伟大的历史时刻吧!这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全班齐读申奥成功时间:2001年7月13日晚上10时零8分。)你能在钟面

上拨出这个时刻吗?试拨这一时刻,有很多同学遇到了困难,这节课我们共同近一步研究有关钟表的知识. 过渡:今天我们要来研究时针与分针,学习如何根据时针与分针在钟面上的位置,来判定它是几时几分。(板书:时分的认识) 二、探究新知 1、认识钟面 (1)说一说. 师:关于钟面你知道些什么?(自由说) (2)填一填(课件演示) 师:刚才时针和分针是不是同时走同时停的呢?最后得出结论:1时=60分. (3)拨一拨。 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钟面模型,动手拨一拨钟面,体验1时=60分。 2认读时刻 (1)出示申奥成功时间.师:这个时间你认识吗? (2)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怎样读出钟面上的时间的吗? 得出:认读钟面,要先看时针,再看分针,在认读时间时还要注意观察时针和分针所指的位置,才不会读错时间。 (3)课件演示如何认读及写钟面上的时间.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说课稿

认识图形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同仁: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图形》。下面,我从说教材、教法与学法、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学习评价这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首先,说教材,《认识图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认识物体和图形》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共分两课时来进行教学,《认识图形》是这一单元的第2课时,是在认识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认识这几种图形,不仅是今后学习它们的特征、周长以及面积的重要基础,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根据大纲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认识并会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体会“面在体上”。 能力目标:在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中,培养学生抽象、概括、实践以及创新能力,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通过图形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到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会辨认这四种图形;另外,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容易将体和面混淆,所以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为:体会“面”在“体”上。 在教学信息和感知材料的呈现上,我选用多媒体课件、各种立体模型及平面图形学具,彩色笔、白纸等,来作为这节课的教具和学具。 教法与学法: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不久的一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会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与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体验、探索,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体验——就成为新课标的重要理念之一,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学生在摸一摸、说一说、做一做、涂一涂这些活动中来亲身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我综合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尝试教学法、活动教学法等,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建构,在合理选择教法的同时,我还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在本课的教学中,我融观察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学习方法为一体,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结合一年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我将本课的教学设计为6个环节: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课件提问:小朋友们,这里有大家熟悉的朋友吗?是谁呢?)我想利用这个问题里帮助学生回忆起已学过的知识,这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学生应该能够说出他们的名字,可能有部分学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