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MBA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MBA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第十章 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

前面我们讨论了市场结构中的两种极端情况——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

在完全竞争模式中,我们假定有大量的生产相同产品并且对价格没有影响的厂商:他们是价格接受者。

在完全垄断模型中,我们假定厂商是整个市场上某一产品的惟一销售者:厂商是价格制定者。

在这两个极端之间显然还存在一些市场状况。事实上,市场经济的绝大部分是由既非完全竞争又非完全垄断的厂商组成。毕竟,大多数厂商对价格都有一定的控制权,即,单个厂商不会面对一条无穷大弹性(水平)的需求曲线,但他们也不是真正的完全垄断者。

在本章,我们要看两个位于完全竞争和垄断之间的市场结构。一个是垄断竞争,这里每个卖者都有少量的市场权力但与大量的销售极为类似产品的其他卖者之间存在竞争;还有一个是寡头,寡头有少量的竞争者和相当大的市场权力。

一、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在20世纪20,30年代,经济学家对前面提出的两种完全相反的极端的市场结构模型日益达到不满。许多行业既不适应完全竞争模式也不适应完全垄断模式;两种模式似乎都不能提供很精确的预测。

理论和经验的研究开始发展一些中间地带。一个独立发展的垄断竞争模式产生了。在美国,爱德华、张伯伦于1933年出版了《垄断竞争理论》。同一年,英国的琼·罗宾逊出版了《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以下讨论基于他们的研究。

1. 垄断竞争的特点:表10-1

①由于存在行业进出的自由,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上有大量的卖者——类似于完全竞争。

②有许多小的买者

③产品略有差异,一家企业的产品是其它企业的相当接近的替代品——产品差异并不是根本性的,但却是别的企业所不具备的优势,所以每个企业在市场上都具有一种有限的垄断势力。两种特点结合:既垄断又竞争。

④存在广告

下面是垄断竞争行业的内涵:

①小的市场份额。由于有如此多的厂商,所以每个厂商只拥有整个市场的比较小的份额。因此,每个厂商对市场价格只有很小的控制力量。

②合谋是困难的。由于有如此多的厂商,所以让他们全体聚集起来进行合谋,即,确定完全垄断价格(和产出),是很困难的。操纵价格在垄断竞争行业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③独立。由于有如此多的厂商,所以每个厂商都独立于其它厂商之外进行行动。即,没有哪个厂商试图去考虑其它所有竞争对手的反应——在如此多竞争者条件下这也是不可能的。竞争对手产出和价格的反应大都被忽略了,或者说,单个企业的行为不会被其它企业所注意。

产品差异:垄断竞争市场最重要的特征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每个单个生产者对其产品都有一种绝对的垄断权,这种垄断权来自于他的产品与其它类似产品有细微的差别。

例:像牙膏、肥皂、洗发香波,其品牌真是多得令人眼花缭乱。

事实上,大多数消费品市场都存在产品差异。消费者没有必要只购买一个品牌的电视机、T 恤和汽完全竞争 无穷多竞争者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无限大的市场权力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垄断

关于厂商的数目:相当多 大量的厂商 相当多的厂商 唯一的厂商

车。市场上总有许多类似但有差异的产品可供选择。厂商在产品差异方面做得越成功,垄断权力也就越大。

但是,同类产品很多,也就是说每个不同的差异产品都有大量的近似替代品。这显然会影响单个厂商的需求价格弹性。在其他情况相同的条件下,替代品的数目越多,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换言之,如果存在大量的几乎相同的替代可供选择,那么,即使该产品的价格只上涨了一点点,消费者也会转向某一种替代品。所以,厂商要想提价是困难的。

促销——广告

在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中,厂商销售的产品与该行业中其他厂商销售的产品是完全一样 的,所以厂商不必要促销。

但垄断竞争市场就不同。既然垄断竞争者至少拥有某种垄断权力,广告就可能带来利润的增加。应该做多少广告呢?只要有利可图就应该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见到大量的厂商广告,说明我们处于的市场结构不是完全竞争和完全垄断的,在那样的市场结构中,不存在促销活动。

① 广告与需求曲线

广告的期望效果之一是将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厂商期望广告能带来超过广告费用的较大的交易量。如图所示,如果广告使需求曲线从d 移向d ’, 则在同一价格下,交易从q 增至q ’。然而,广告可能只能

使需求曲线保持在d 。没有广告,需求曲线可能会向左下方 移动,这可能是因为其它厂商的竞争性广告所致。

例如,酒厂商做广告也许只是为了保持住现有市场份额。如果 他们停止做广告,他们则会败给大力做广告的其它公司。 ② 广告与规模经济

厂商做广告的另一期望效果是由此而引起的销售量增加可以导致规模经济。当然,规模经济效益必须超过广告费用才是。

假设设有做广告时的平均总成本曲线为ATC ,利润最大化产出量为q 1

做广告后的平均总成本曲线为ATC ’,利润最大化产出量为q 2

如果做广告后产出量增至q 2,平均总成本的减少超过广告所引起的费用增加,有利可图。

如果广告活动不成功使需求和生产增加而不抵广告费用,就应该停止做广告。 有利可图的广告的边际收益=广告的边际成本

但从社会的角度来看,广告等推销活动是浪费还是必要的社会竞争和资源分配工具,是经济学家争论不休的主题。其中较重要的论点有三项,争论双方都提出了在一定程度上言之有理的证据:

一是信息与劝说。赞成广告者认为,广告提供的一个效益是节省了消费者搜寻市场信息的时间和费用,市场也因为消费者的充分信息而更趋完善。反对派认为,广告是在劝说消费者购买,这种人为的“创造需求”会对自然的偏好形态造成扭曲,特别是不可避免地存在那些欺骗性的广告。

二是竞争与集中。肯定广告的积极作用者认为,广告事实上加强了竞争,因为广告提供给人们更多的关于可替代商品的信息,由此削弱了生产者的垄断力量。批评广告者则认为:在盛行广告竞争的行业中,枢使一种新产品为人所知,所需的广告支出一般都十分巨大,以致于广告本身可能构成有效的市场进入壁垒,从而排挤其它可能的竞争者进入市场,导致市场控制力的集中。

三是效率与浪费。支持广告者认为,广告能使生产者实现规模经济,从而使平均成本降低,消费者也因此而受益。批评广告者则认为,广告只会人为地扩大产品的差异化,而实际上这些产品的实质内容是很相近的,广告会导致资源的重复投入、营销和开发成本提高,以致于产品价格上升。再说,某一厂商的广告支出在扩大他的产品销路的作用会被他的竞争者的广告所抵销,所以做广告的竞争者都投入了P

临界点

12Q

大量的广告支出,产品销路却很少扩大,潜在的规模经济无法实现,而只是所有的产品的成本和价格都较前提高。 前面已说明了垄断竞争模型的基本假定,下面就可以分析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的 产出和定价行为。 为使问题简化,我们假定广告和产品属性早已确定不再改变。 在张伯伦的垄断竞争模型中假定所有企业的需求和成本曲线相似。因此可以假定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或“典型的”企业,下面的分析就是以典型企业为说明。 2. 垄断竞争的短期均衡——短期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企业经理按利润最大化原则来决定产量和价格。 因为单个厂商不是完全竞争者,所以它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而它面临的边际收益曲线也是向下倾斜的,且位于需求曲线下方。画出边际成本曲线。 由MC=MR 确定利润最大化的产量q c ,再根据需求曲线d 确定价格P c 。 在短期内,垄断竞争者可能获得经济利润,也可能出现亏损,这也看它的平均总成本曲线位于需求曲线的下方还

是上方。

如果平均总成本曲线AVC 位于需求曲线d 的下方,厂商可获经济利润如阴影所示。

如果平均总成本曲线AVC 位于需求曲线d 的上方,厂商遭受经济亏损。

像任何市场结构或任何厂商所面临的情况一样,短期内单个厂商可能出现经济利润或经济亏损。 但是在长期内,垄断竞争的情形却不是这样的。

3. 垄断竞争的长期均衡——长期的价格与产量决定

在长期内,任何经济利润都会被竞争掉。因为行业进出自由,潜在的生产者看到该行业有利润可图,有比别处高的回报率的机会,就会生产同类的替代品进入该行业,由于新厂商的进入而竞争掉原有的利润;或者其它厂商模仿盈利产品使该厂商的产品差异受影响和现有厂商的广告开支而使总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失去原有的利润。

短期内的亏损也一样,由于遭受经济亏损的厂商将会离开该行业,所以这部分亏损在长期内也会消失。它们将进入期望回报率至少为平均水平的其他行业。因此,上图表示的只是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状态。

在长期内,平均总成本曲线AVR 正好在典型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特定价格处与需求曲线相切。为什么?

c 价格=平均成本,∴经济利润为0. 新厂商进入没有利益驱动; 原有厂商能获得利润,也不会退出市场,均衡。 P

P c

Q ATC P

Q P c 回答:需求曲线D 如果穿过ATC ,与ATC 有两个交点行不

行?

不行。因为如果D 的某一点处于ATC 之上,

这意味着垄断竞争的企业会有正的利润,

这一来,新的企业肯定还会进入,说明垄

断竞争还未达到长期均衡。因此,若垄断

一点提示:

以上只是行业中每个厂商的一种理想化的长期均衡状态。这并不意味着在长期内垄断竞争行业中每个厂商都只能得到零经济利润或一般

的回报率。我们生活在一个动态世界里。我们

所要说的是:如果该模型上正确的,回报率将

趋于一般的水平。即,经济利润将趋于0。

4. 对垄断竞争的评价 比较完全竞争和垄断竞争两种市场结构:

但是,在完全竞争的长期均衡中,价格P=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的最低点(ATC 与水平线相切点必然是最低点)。这说明产品是由最便宜的资源组合生产出来的,因此整个生产体系不存在任何浪费。

而在垄断竞争长期均衡中,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与需求曲线d 的相切点不是平均总成本最低点。所以此时价格P>边际收益MR 。

所以,有人认为垄断竞争存在浪费,因为生产没有按照最低平均总成本进行,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厂商的数量很多而产量则很少,这也是一种生产能力的过剩。批评者认为垄断竞争浪费了社会资源。

张伯伦对这种批评做了回答。他认为,开放市场中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与最低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差额代表所谓的生产“差别”的成本。在垄断竞争市场,产品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的实现是需要成本的。这种成本正是垄断竞争厂商的平均生产成本与最低平均总成本的差额。所以,有这种成本差别不能说是一种浪费。没有这种成本差别就制造不出产品差异,没有产品差异就没有商品的多样化,没有消费者选择的机会。张伯伦认为消费者对差异存在偏好是合乎理性的,消费者为获得选择的机会而愿意接受由此带来的生产成本的上涨和价格的上涨。

哪些行业表现为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同市场上的厂商数目没有必然的联系。房地产、美容美发、服装业、旅游行业等都可以存在垄断竞争。各行业的厂商数目差异很大。但是,市场的容易进入是其重要的特征。这意味着竞争会很激烈,单个企业必须认真定价,并且在定价过程中考虑竞争的属性。

二、 寡头垄断 Oligopoly (卖方寡头垄断)

迄今为止,我们讨论过的三种市场结构中,卖者不必担心单个竞争者的行为。

垄断市场:垄断企业没有竞争对手

垄断竞争和完全市场:卖者很多,单个企业都很小,市场权力很小甚至没有,因而对其它企业不会有明显的影响。

寡头垄断市场:卖者很少,一个企业的行为对其它企业有很大的影响。

1. 卖方寡头垄断的特点。表10-2 Q 相同点:单个厂商在长期内都获零经济利润。 不同点: 完全竞争 垄断竞争 需求曲线 水平 向下倾斜 边际收益 水平 曲线MR 与需求曲线重合 .. 价格P =ATC 最低点 >ATC 最低点 相同点 产出q 由MR=MC 定 由MR=MC 定 该厂商对价格有一定的控制权,拥有一定的市场权力。 P ,产出与价格决定是: 产出q :由MR=MC 决定 价格P :完全竞争:由需求曲线决定;(不论长期还是短期) 垄断竞争:平均总成本曲线ATC 与需求曲线d 的切点需求线d

①厂商数量少。所谓少,并不确指是2~100个或200个之间。但是在该行业中必须有几个厂商占绝对优势并能控制其价格。

②相互依赖。当只有少数几个大厂商控制某行业时,它们不能相互独立地行动。换言之,它们意识到存在相互依赖性。每个厂商都会对其它厂商的行为作出反应。

卖方寡头垄断市场的例:寡头垄断在许多国家都是常见的。

美国①石油行业中八家公司拥有60%的炼油能力。每当一个主要的石油公司要宣布一项价格和产量政策时,它不得不考虑其它公司做何反应。美孚石油公司把每加仑家用燃油提价1%或2%时,要事先

考虑竞争对手可能的对策。如果竞争对手与之抗衡,它的提价政策很可能废止,否则大量的美孚

客户会被抢走。

②汽车行业被三大国内厂家——通用汽车、福特和克莱斯勒——和几家外国制造商所垄断。

③电器行业许多部门被通用电气和西屋电子所垄断。

英国①糖果行业被三大厂商所控制:雀巢、玛氏和加德布里·希威皮斯

②银行业:National Westminster,Barclays,Midland and Lloyds 三家公司加起来拥有绝大数

的国内活期存款帐户。

中国①电信业: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水、电、汽和电讯属于垄断

②银行业:四大商业银行

③钢铁行业:十大钢铁公司

寡头垄断不仅是全国性的,地方上也有。例如:成千上万的商店分布各地,但一般的消费者只考虑附近的几家。远处的其它卖者虽然价格较低、服务较好,但他们仍主要是在附近几家购买。因此,每个单个消费者面临的零售消费品市场可以看作是寡头垄断型的。

2.为什么会形成寡头垄断?为什么少数几家厂商可以统治全行业?为什么一个可能会具有竞争性的行业由于某些原因趋向卖方寡头垄断?是什么原因驱使的?

(1)规模经济——最有力的解释

规模经济使得产出增加1倍但总成本的增加小于1倍。当存在规模经济时,企业的平均总成本因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张而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小厂商处于低效率状态,它们的平均成本总高于大厂商。

(2)进入障碍

某些进入障碍降低了寡头行业中的竞争性。进入障碍有:

①缺乏投入资源,几家寡头控制该行业生产的要害资源;

②政府管制,在许多行业,没有政府签发的许可证是不能进入的,否则就是违法。如电信、邮政、电

视广播业;

③专利,被授入专利的发明在一定年限内属于私人财产,不得仿效或复制;

④商标意象,优秀的品牌是某一特定厂商产品的同义词,所以进入者把消费者从著名商标那里吸引过

来经常是困难的或代价昂贵的;

⑤缺乏足够的资产,某些行业需要大量的初始资本投入,进入者很难筹集进入该行业所需的大量资本;

⑥规模经济也是进入障碍之一。

(3)企业兼并

解释寡头垄断市场结构发展的另一个原因是许多厂商的合并:横向合并、纵向合并、混合合并。

横向合并——同类产品的厂商合并,如两个鞋厂的合并。

纵向合并——前向企业和后向企业的合并,如鞋制造商收购鞋零售商。但纵向合并不会产生我们所定义的“卖方寡头垄断”。

混合合并——没有相关行为的两个厂商的合并。如房地产商兼并了一个家具厂商。

兼并对接管方企业来说可以带来快速并且较为确定的扩张,一般都是大厂商吃小厂商,叫做“大鱼吃小鱼”,也有“强强联手”的。有些企业为了减少竞争对手的目的而合并。合并可以限制竞争性。

3.如何衡量寡头垄断?“行业集中度”集中度指数 concentration index

寡头是这样一种情况:很少的几个相互依赖的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中全部产出的大部分份额。

如果一个行业的大部分销售量或生产量集中在几家厂商,则形成寡头垄断。

英国学者对全英各行业前五大厂商在整个行业的销售量的比例(即行业集中度)进行了计算(1989年),发现五个行业集中度最高的分别为:烟草;水泥、石灰和灰泥;汽车;航空设备;冰淇淋、巧克力和糖果。 参考《经济学解说》P 766图。 4. 寡头价格与产出决定 在完全竞争和垄断、垄断竞争三种市场结构分析中,都可以给出需求曲线、边际收益曲线合乎边际成本曲线,利润最大化在MR=MC 处实现,由此而决定均衡产出和价格。 但我们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对待寡头垄断市场,因为我们不可能给出寡头垄断者的任何一条特定的需求曲线。事实上,每个寡头都要考虑其他寡头的反应,在没有确定其它寡头者的反应方式的饿情况下,如何能知道或者是猜出需求曲线呢? 在寡头垄断模式中,“相互依赖”(interdependence )是核心。可以把这个概念概述为:“每个厂商都期望价格的变化能得到行业中所有其他厂商的配合。”其他非价格竞争因素也会受到这种相互依赖的影响。 (1) 价格刚性和弯析的需求曲线——Poul Sweezy Model (保罗·斯维泽模型) 假定寡头垄断厂商的决策者认为竞争对手将会以下列方式做出反应: “价格下降时它们也跟着降(对付对手的“低价倾销”); 价格上涨时它们不跟着涨(它们想招徕更多的生意)。”——其它竞争对手的反应 其结果将会是价格刚性和弯折的需求曲线(Kinked demand curve )。

该寡头垄断者认为:如果他提高价格,其它厂商不会跟着提价。于是他就会因提价而失去大量的销售量。这种情况表现为一条在现有价格P o 之上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的需求曲线D 1。由于D 1富有弹性,所以轻微的提价会带来较大的销售量损失。

如果他降低价格,其它厂商也会跟着降价,结果他并不能因为降价而增加多少销售量。也就是说这时他面临的需求曲线是缺乏弹性的,销售量对价格没有多大的反应。这表现为一条较为徒峭的需求曲线D 2。

所以,寡头垄断者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弯折的曲线,在E点处有个转折点。这就是弯折的需求曲线的来历。

相应于弯折的需求曲线,有一条不连续的边际收益曲线(由两段MR 1和MR 2合成)。

在a 点以上的部分,寡头垄断者的边际收益相对来说是高的。边际收益变高的含义是:增加1单位的销售量,可以带来较高的收益;同样,减少一单位的销售量,也会带来较大的收益损失。当现有价格为P o 时,寡头垄断者只要稍一提价?较大的销售量损失?更大的收益损失,所以,他不能提价。

在b 点以下的部分,寡头垄断者的边际收益相对来说是低的。边际收益低的含义是:增加1单位的销售量,只能带来较低的收益。当现有价格为Po 时,寡头垄断者即便大幅度降价?只能有较小的销售量增加?只能带来较低的收益,所以,不如不降价。

那么在a ,b 之间的部分呢?由于厂商是根据MR=MC 来决定产出的,而MR 曲线在这一段不连续,所2P o

a

b D 1、D 2 1的价格需求弹性> D 2的弹性,说明D 1相对富有弹性 D 2相对缺乏弹性 MR ,MR 的斜 1→MR 1 D 2→MR 2 P o ,并假定在此价格下某寡头的面临的需q o 。现在考虑,该寡头垄断者会不会提价或降价?

以,假设原来的边际成本曲线为MC (对应于E点),不论边际成本上升至MC ’,还是下降至MC ’’,都与MR 相交于不连续处,并不影响厂商的利润最大化产出,即,边际成本的变化并不会使得寡头垄断者增加或减少产量,因而也不会影响价格,因为利润最大化条件MR=MC 没有变。除非MC 变动非常大,超过a 点以上或降低至b 点以下,厂商才会调整产量和价格。

综上所述,在现行价格P o 处,寡头垄断者不会轻易改变价格——价格呈刚性。

这个模型由保罗?斯维泽(Poul Sweezy )提出,它可以解释某些产品和服务的价格十几年、几十年不变的现象。它是几种对寡头垄断行为描述中的一种。教材P265的案例与该模型描述一致。

该模型的缺点是:它未能解释原来的价格P o 是如何形成的。(我们只能知道当价格P o 形成后寡头们不愿变动价格。)

(2)双头垄断的古诺模型——Augustin Cournot model (奥古斯订?古诺模型)

古诺是19世纪著名的法国经济学家,可以称为法国经济学派的开山鼻祖。法国经济学派重视思辩、重视演绎,强调以数理方法对经济事实进行抽象,这与传统的英国学派重视经验事实、主张从事实中进行归纳的经验论风格迥然不同。古诺在1838年发表的《对财富理论的数学原理的研究》(Researches into the Mathematical Principles of the Theory of Wealth ),给出了双头垄断均衡的经典式证明。

()()[]()[]?????==????????=--==--=???-+-=-+=+-=-=30030050295022502950225095050950950950)(:2*2*1122

22111

2

2212112121266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P P ππππ-,平均成本为50美元

需求函数为 例1

1q ()()[]()[]4525.0505.09505.010022055.0100225.05.010055.01005.055.0100::11

221221221211222212112112221121=????-=-=∴???????=---==---=???-+-=-+-===+-=p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q c q c q q P , ,需求函数为例ππππ 3080*2*1==q q =900=320021ππ

合谋(Collusion )和卡特尔(cartel )

寡头垄断行业的特点有利于共谋,因为行业中企业数目很少而且相互依存。

这一点与其它类型行业不同:完全竞争在垄断竞争行业里企业数目太多,不容易共谋;完全垄断的企业不需要共谋。

对寡头垄断者来说,他做任何决策都要考虑和估算对手做出何种反应,而他对对手行动的估计未必是正确的,所以他不能确定一个厂商市场行为的变化将会有什么样的影响。这种不确定性的存在迫使他们降低商业活动中的潜在风险,办法之一就是合谋。合谋的好处不仅是降低了不确定性,增加了利润,而且还有利于阻止其他企业的进入。

对19世纪英国的商业环境研究表明,在较为集中的行业中,厂商自然而然地设法行动一致。他们设法促成在价格上达成含蓄的或明显的一致。

如果一个共谋协定是公开地、正式地签订的,则称为卡特尔cartel 。在很多国家,卡特尔很常见而且被法律承认;但在美国,大多数共谋协定,不论是公开的还是秘密的,都可根据反托拉斯法视为非法。1890年,国会通过了第一个联邦反托拉斯法,谢尔曼法。所谓“托拉斯”,意在共谋提高价格限制产量的垄断联盟。

如果所建立的卡特尔要为某种产品制定统一的价格,那么价格应为多少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卡特尔必须把自己作为一个整体来估计卡特尔的目标是求得使作为一个整体的卡特尔利润最大化,而不是每家卡特尔成员只求自家厂商利润的极大。

例如,设卡特尔由两家企业组成,他们生产同样的产品,各自的产量为q 1,q 2,市场价格取决于两家企业的产量之和q 1+q 2,即P=P (q 1+q 2)但两家企业各自的成本函数可以不同,分别为C 1(q 1),C 2(q 2)。 两家企业组成卡特尔,相当于一家总公司有两家工厂的情形。总公司谋求利润极大化,

分析:P=52.5即为使卡特尔利润极大化(452521=+=πππ)的价格,也就是卡特尔的垄断价格。卡特尔成员都按这个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与这个垄断价格相应的产量是q=95,这就是整个行业的销售额。其实也就是卡特尔将行业的销售额在各成员之间进行分配。如果各成员的边际成本相同,则产量分配是平均的,否则就不会是平均分配。如果企业B 的边际成本高于企业A ,卡特尔就可以将企业B 的一部分生产转由企业A 来承担,从而增加卡特尔总利润。

如本例中企业1生产90单位,企业2只生产5单位,这是因为两企业的边际成本不同。企业1的边际成本为5,而企业2的边际成本为2q ,当企业2生产5单位时,两企业的边际成本相等;当企业的生产超过5单位时,12MC MC >,∴企业2的生产如果超过5单位,就会使卡特尔总利润下降。

但是这种产量的分配是很难实现的,因为如何分配产量的决定不是由某人计算出来分配下去的,而是由卡特尔成员谈判而成的。在达成协议的过程中,不同能力的企业对结果的影响力量是不同的。那些最有影响力和最精明的谈判者会得到最大的销售配额,尽管这会提高整个卡特尔的成本、降低卡特尔的总利润,实际上销售额的分配主要是依据企业过去的销售水平或生产能力来确定,并且卡特尔有时根据地域来划分市场,一些企业负责特定的国家或地区,其他企业则负责另外的国家或地区。

用博奕论的观点来看,串谋和卡特尔是一种合作博奕。合作博奕的特点就是参加博奕的各方在决策过程中联合起来,先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然后再分配这个已经极大化了的共同利益。价格卡特尔就是共谋一致的价格,追求共同利润最大化,上例中共同的总利润为4525。然后分配企业1利润为4275,分配企业2利润为250。

另一类非合作博奕的特点是参与博奕的每一方只为自己打算,分散决策、相互竞争,寡头垄断就是这种非合作博奕类型。上例中,两个企业不合作竞争,则为双头垄断竞争,根据古诺均衡(见例1),得

两相比较知,串通合谋后,市场均衡的产量减少了(110→90)价格上升了(45→52.5),厂商的总利润却提高了(4100→4525)。所以,价格卡特尔对消费者是不利的。

卡特尔下的违约冲动—合谋协定的失败

合谋对卡特尔集体而言是有利的,但符合共同利益并不等于符合卡特尔成员的私人利益极大化目标。合作并不必然导致“双赢”局面。比如企业2,不合作时它可以生产30单位,得利润900,虽然价格低一点。合作后虽然价格提高了,但分配给它的产量只有5单位,它的利润也只有250,它发现在卡特尔价格下超过产量配额生产会有更大的利润,于是产生违约冲动。于是卡特尔具有不稳定性。

企业2,若增加产量,这时市场上供给便大于原来的q =21q q =90+5=95,因此价格52.5不再是均衡价格,新的均衡价格肯定要降低了。企业2为了销售它多生产的产量,也会秘密地降低价格销售。这家企业实际上成了卡特尔的欺骗者。

如果一个行业的经理们串通起来抬高价格,单有一家企业打算脱离卡特尔或秘密降价,那么只要其它企业仍维持价格1p ,它所面临的需求曲线仍是d ,这条需求曲线很平坦,非常富有弹性,因为企业只要降低少许便可大大增加销售额。假设该企业降价至2p 卖出产量2q ,可以实现它的利润最大化,此时必定满足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该企业增加的利润是阴影所示的四边形部分。只有其他企业来发觉这种违约行为,或者卡特尔不采取某种惩罚措施,卡特尔欺骗者就有利可图。

但如果每家企业都这么做,卡特尔便分崩离折了。

石油生产国的欧佩克卡特尔想限制供给的努力已经失败就是一例。许多急需外汇的国家已经大大地增加了他们的石油产量,价格在83年起就已经下降了。94年卡特尔打算再次限制产量,沙特阿拉伯拒绝。

案例1.石油卡特尔《管理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会P471

四、价格领导

如果一个行业里存在一个支配企业,另有若干家小企业,行业价格由支配企业决定,小企业只是跟随服从,这种模式属于价格领导型。支配企业称之为价格领袖,其它企业称之为追随者。

价格领导企业通常是一个占有绝对优势的大企业,比如规模最大的厂商。

像钢铁制造、农机具制造,有色冶金就是具有这种价格领导的行业。如美国计算机行业IBM 公司就是该行业的价格领袖。

价格由领导者定,对于追随着来说,他所采取的行动,只能是选择一个在既定价格下的产量水平,使其利润最大化。选择产量水平的原则:边际收益=边际成本。

但领导企业如何选定价格P 呢?他在做决策时,是会考虑到追随者的反应的。假如他给定价格P ,追随者会在这个价格下选定使自己利润最大的产量S (P ),则市场需求留给领导者企业的只是“残差需求”,即市场需求量减去追随者们的产量所剩部分,他一定是从这个“残差需求”出发,根据边际收益=边际成本的原则去决定自己的产量,并得到相应的价格水平。这称为送向思考。

问题:

1.与古诺模型和卡特尔模型比较知:价格降低了,行业总利润降低了,产量提高了。所以领袖制对消费者有利,对行业不利。这个结论是否具有一般性?支配企业往往会提高价格而不是降低价格。

2.如果追随者的成本函数为线性的,如何根据MC=P确定其产量?支配企业价格领导图示:

D:行业总需求

D L:残差需求—价格领导者的需求曲线

价格领导企业根据MR L=MC L定产量Q L,再由D L定价格P L。

在价格P L下行业总供给为Q T

全体小企业的供给量为Q F=Q T-Q L

问题:由作图知,QF点必定在QT和Q L确定之后才能画出,所以并不能先画出∑F S

,但如果不先画

出∑F S

,又如何能画出D L?画不出D L,又如何能画出QT和Q L?所以,价格领导模型是矛盾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