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浅谈小学估算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估算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估算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估算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浅谈小学估算意识及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潍坊市峡山区王家庄街道

小诸城小学郭效辉张德松郭效军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也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许多问题有的只需要了解大致的结果,这就需要用估算的方法来帮我们解决问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让小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对帮助学生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解决实际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所谓估算,是指在计算、测量中无法或没必要进行精确计算和判断时所采用的大致推测。估算要以培养学生对计算或测量的结果能有概括性、整体性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要对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进行合理的判断和推理,能够提高学生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一棵大树有多高, 1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等等,……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有关物体的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尤为显的重要。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个人的认识。

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加深认识。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如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以后,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后可让学生试着估算一把花生大约有多少个……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通常保留最高位或次位,然后用口算求出这些近似数的和、差、积、商。一般不求出精确的得数,只要求达到得数的高位数与精确得数高位数相同或相近的数。取近似数时,可借助凑整的办法,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估算和怎样进行估算(一个要求是方便,另一个要求是接近)。例如:一箱果汁182元,要去商店买9箱果汁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约”,但包含“大约”,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二、结合教学,渗透估算的方法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进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性和准确性呢?小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与教师的教学关系十分密切,教师教学中要强化估算意识并结合教学内容做好估算方法的示范。而教师的估算方法又着重体现在对各册教材中估算题材的挖掘和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上,这种渗透则需要穿插到教学过程中去。这就需要教师加强估算教学对于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数感重要性的认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和量化能力的形成,具体就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能将一些估计的思想方法直接或间接地渗透给学生。

常用的估算方法有: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2)规律估算法。就是运用各种运算定律、性质判断运算的结果,如判断9.4×0.18=1.692的结果正确吗?这个时候教师就可引导学生利用一个因数(0除外)乘以一个比1小的数,结果肯定比这个数小的性质,轻松地对结果做出推测和验证,用这种估算的方法就很适合验算一道题是否计算正确。

(3)联系实际估算法。如人数、租车的数量一定是整数,汽车行驶速度比人行走要快得多。

再如,随着计量单位的出现,在学过米、厘米、克和千克后,一方面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教学单位的观念,同时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填写恰当的单位:黑板长4—,课本宽18—,一条大青鱼重2—,一辆卡车载重2—,通过这些练习加深孩子们对生活经验的认识,再让学生估计学校的旗杆有多高?老师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学生就会以曾经练过的东西为参照来判断,感觉容易多了。

三、创设情景,增强估算应用意识

学生数学素质的核心是应用数学的能力,其主要体现在用数学的观点和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引导学生在课内外能自觉运用数学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教学中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中一切估算的资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历,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开展富有生活气息的实践活动,变估算由“可有可无”到“无处不在”,增强他们自学运用估算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例如,带学生参观新建的教学楼的教室和准备装修用的地板砖,让学生估计要装修新教室的地面,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学生有的用手比着量,有的想出了先估计教室横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竖着大约能摆几块地板砖,将横竖能摆的地板砖的块数相乘就知道大约需要多少块地板砖了。

过去教师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意识与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得更为广泛。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地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实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地发现。

小学估算意识、能力的培养,要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以估算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改变学生被动估算的局面,让学生参与算理、算法的探讨过程,注重教学方法的渗透,激起学生估算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地运用估算,去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总之,让小学生具备初步的估算能力,需要师生一起增强意识,共同努力。在引导学生实践、分析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初步的估算能力,以拓宽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思维方式去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的思路。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需要长期的潜移默化地渗透,需要教师每堂课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尝到估算的甜头,从而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才会迸发出许多有价值的、创造性的估算方法。学生的估算能力也才能真正的提高。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很重要。守规则的孩子长大后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上都会按规章制度办事,不会违法违纪,而受到欢迎、认可。关于培养妞妞的规则意识,我们家长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醒、培养她的。 一、塑造好家长自己的形象,以身作则 这是一个关键。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子女是父母的影子,道理就在这里,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孩子模仿的内容。通常在生活方面,主要是由我来负责;在学习方面,是由她爸爸来负责。从幼儿时,每天早晚的刷牙,卫生习惯,礼貌习惯等都要从零开始教。到了吃饭的时间了,就待把电视关了,专心吃饭。让其他人帮忙时,就要说:“***人,请帮我做***事,可以吗?”这样别人才会愿意帮助你。随着年龄慢慢的长大,我还会跟她说一些社会生活中的要求,如交通规则,在与她出行时要自觉遵守,讲公共道德和秩序。要有团队精神。 在学习方面的培养,她爸爸做的比较多。爸爸的意识是,每天每次的学习时间不一定要很长,但每天必须要学习。晚上爸爸能在吃晚饭前1个小时到家,这段时间,是妞妞在娱乐中学习的好机会。爸爸会下载一些学习的东西,如巧虎、米奇妙妙屋、学汉字等。我们也买了一些寓言故事书,以前是读给她听的,现在是跟她一起讲故事,用手指着一行一行的我们一起读。下课回家,看电视可以,但必须把“功课”完成了,才能看一会,这样一来可以培养她幼小衔接,回家做功课的习惯,二来可以让她减少看电视的时间。 二、家长要及时鼓励和表扬 女儿从小在集体面前非常胆怯,小时候看到别人,都不敢叫人,也不敢一个人在小花园里玩。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也会在看到其他小朋友好的行为时,及时跟她说,应该像这位小朋友学习,慢慢地引导她。不管每一次有多少的进步,我都会表扬她、鼓励她。这次大班,听到老师说她有进步了,能主动举手发言了。我非常高兴,女儿得到了表扬,她也非常开心,说下次还要举手。这样她就会有自信,会觉得如果是一个主动、积极的小朋友,会更容易受到表扬。 三、让孩子做有限的选择 有限选择的方法对孩子的规则培养非常有效,如果想让女儿不在房间里跑来跑去,我就会让她选择现在是看书还是画画,而不是“现在我们来做什么?”漫无边际的选择会没有规则意识。把她现在必须要做到的事定为规则,在这个范围内给她几个可选择的方向,这样不论她选择什么,她的行为都在规则之中,从而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规则了。 这里是我培养女儿规则意识的一些感悟,与大家分享,与大家探讨。 大二班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doc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 更多的幼儿教育论文,学前教育论文,欢迎大家点击 ~~~幼儿教育论文 ~~~学前教育的论文 ~~~幼儿礼仪教育论文 ~~~幼儿教育三千字论文 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篇1 试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要:3~6岁是儿童规则意识培养的关键期。幼儿规则意识培养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竞争意识的发展、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游戏是儿童探索世界的主要方式,也是儿童建构规则的主要途径;在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规则讲解不明、成人缺乏引领示范、规则定位片面等问题;在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过程中需要尊重幼儿的主体性与差异性。 关键词:幼儿教育规则意识培养方式 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在社会领域提出的发展目标;相应的内容和要求是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1]。因此,幼儿园应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为指导,在开展各项活动和游戏中有意识地让幼儿体验、理解并主动建构规则,在成长中生成并内化规则,从而实现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的社会性发展目标。 一、幼儿规则意识培养的意义 规则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必须面对和遵守的,它的存在合情合理,保证了社会正常的生活、学习、工作顺利进行,也是现

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生任何一个阶段都将面对新的规则,社会任何一处都会有不同的规则,不同的社会角色须遵守不同的规则。遵守规则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也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在幼儿阶段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对幼儿的发展同样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在游戏活动中,对规则的制定和执行是一种社会性任务,包括协商、讨论、决策等程序性因素,当然也包括公平、公正及相互间的理解和尊重等观念性因素[2]。在规则游戏当中,幼儿要和他人学会接触,要理解和尊重他人,并且要有很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就要求幼儿之间首先要形成和发展一定的社会性关系。在游戏的每个环节,孩子会面临社会性和认知的互动问题。如幼儿对游戏规则是否认同一致,是否可以相互合作,都是需要规则意识的。所以,规则游戏对幼儿来说,蕴涵着丰富的价值和意义,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二)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竞争意识 规则游戏具有竞争性,当游戏的双方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游戏时,双方的关系往往具有竞争性。如果没有良好的规则意识做依靠就会非常恼火,因为不懂得规则与竞争意识的友好联系。然而在游戏当中就可以完全放心,我们既可以帮助儿童形成良好的规则意识,又不会再成一定的伤害。所以这种竞争可以在锻炼孩子抗挫折能力的同时,逐渐增强他们的竞争意识。 (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意志品质 由于规则游戏具有原则性,通常又是两人以上进行的,因此游戏规则必然带有强制性,如若不然,游戏中就会产生矛盾和冲突,结果只能使事情复杂,使游戏无法正常进行。幼儿在整个游戏过程中都要注意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断不可以随心所欲,而是要严格按照游戏规则进行。长此以往,幼儿的自制力就会得到锻炼和提高。追求结果是幼儿进行游戏的强大动力。幼儿为了最终的结果,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而且需要意志力的参加,这是因为规则游戏需要思考,需要遵守规定,需要有一定时间的坚

估算意识能力培养

估算意识水平培养 新课标将估算作为--一种伴随精确计算而存有的一种常见的计算方法,是具有技巧性和生活性的一种数学方法。在倡导“学有用的数学”的 教学理念下,估算值得青睐。增强小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小学生掌握 一些简单的估算方法对协助他们学会使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 析现实社会,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他们的数感及数学使 用意识有积极的意义。 一、走近生活,亲自体验估算的便捷与价值 实际上,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水平在我们日常生 活中随处可见,应用也极为广泛,关键是有没有细心发现。一开始接 触到估算,如果感受不到它的实用价值的话,学生就会觉得学习估算 用处不大。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水平,首先要 在具体的情景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准确地理解并体验到估算的实 用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例如:估算到超市购 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一 个体育场大约能容纳多少名观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几个……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涉及这类相关物体的质量、数量或长度的估算问题。面对 上述问题时,没有必要计算出准确的结果或暂时无法得出准确结果时,估算不失为一剂良方。那么,如何弓1导学生去注重这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其次,教师要 有意识地结合相关教学内容,有步骤地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 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持续加深理解。 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的,那种没有根据的 臆想乱猜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较大,那么如何实行估算才更具有合理 性和准确性呢?作者认为,以下几种方法是能够借鉴的: 1.近似估算法。根据实际情景把两个数估成整 十、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这样能方便估算出一个大致的得数或范围。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良好自我意识资料讲解

小学生良好自我意识的培养 新桥路小学江涓 自我意识的培养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包括许多方面认识与能力的提高。它是小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是个体的身心健康得到发展的有利保证。 乐国安教授主持的“中小学生自我意识培养与潜能开发问题研究”中,提出自我意识的发展中“五自”的目标:一是自知,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评价的水平,能够客观地看待自己的优点与缺点,形成积极的自我观念;二是自信,即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心水平,确立积极的自我形象。尤其是那些有缺点和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自信心,更要特别注意保护;三是自强,即指导学生为自己设置合理的发展目标,学会进行有效的自我激励,增强自我完善的愿望和进取精神。四是自主,即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管理的机会,增强他们做事情的自觉性、自主性与主动性。五是自制,即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调控的水平,增强他们我监控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 一般说来,自我意识的培养,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一)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心理学的研究启示我们:与参照物的相互作用和比较、他人的评价和个体认识能力的发展是自我意识得以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他们会不断与人相互作用,也会不断接受到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随着个体认识能力

的提高,他们会对这些评价加以分析,进行取舍,促使他们更加全面地看待自己。 1. 引导学生正确地同别人比较 比较虽然是认识自己的重要方法,但通过比较并不必然产生正确的认识。如果比较不恰当,还可产生消极的效果。要是经常把自己与优秀的、先进的人比,就会觉得山外有山,发现差距,从而激发奋发向上的力量;而和后进的人比,就会较多地看到自己的长处,增强自信。这种比较,也可能产生自卑或自满,为了使比较产生积极、良好的效果,在比较中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相比较的人之间,必须存在着共同的、可比的因素,也就是必须有一个共同的标准。(2)注意比较的条件。如比较学习成绩时,不仅要看到成绩本身的多少,还要考虑到成绩差异的多方面原因。(3)比较中要着重本质的、重要的特征。如比较品德和智慧,与比较身材和容貌,前者具有更大的认识价值。但是,如果是做模特儿,身材容貌又变得很重要了。(4)比较中既注重数量也注重质量。(5)要注意横向比较,又要注意纵向比较。如既要和同学比较,又要和自己的过去比较。 2.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 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是认识自己的重要依据之一。小学生处于“镜像自我”的阶段,教师、父母与同伴的评价与态度直接影响到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儿童年龄越小,独立地认识、评价自己的能力越差,就越有借于别人的

浅谈小学估算意识

浅谈小学估算意识、能力、策略的培养 -----赤峰市敖汉旗下洼中心校张海涛许多国家已经把估算列入到小学数学教材中。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在1980年拟订《80年代行动计划》中就已强调估算技术。2000年美国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全体学生应学会在计算时进行估算策略,养成对数值(包括计算结果合理)做判断的习惯。在我国,估算引入数学教材始于90年代。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也日益受到重视。在教育部2000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教学(试用修订版)中增加了“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这一教学要求,在201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 《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第一、二学段中分别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所谓估算,是指计算、测量时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或测量,为了先大概地判断之后检验计算或测量结果的正确性,在精确计算或测量的前后所采取的计算办法,是对数量关系做合理的大概的推断。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不过,数值估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一定推理和判断等策略。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培养内容如下: 一、估算意识的培养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凑巧,2004年3月10日看到一则报纸上的报道,觉得颇有意思,题目是《估算助你成功》,讲述的是一位富商靠估算取胜的经历。在课堂上,让一学生读了此文,并要求学生听完后写出感想片段,没想到有学生在感想中这样写道:“听了《估算助你成功》的文章后,我颇有感慨,原来,估算在社会上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小学好估算,在解题时把估算都用起来,避免算出不可能答案,这样正确率就比较高。也许以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许晓琴

浅谈小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七一宝轮小学许小琴 一、什么是规则意识。 规则意识,是指是发自内心的、以规则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意识。比如说遵守校规、遵守法律、遵守社会公德、遵守游戏规则的意识。规则意识有三个层次,它首先是指关于规则的知识。比如说,不偷不盗、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爱护环境、讲究卫生、遵守学校纪律、尊敬师长等等。但仅有规则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有遵守规则的愿望和习惯。这是规则意识的第二个层次。规则意识的最后一个层次是遵守规则成为人的内在需要。在这种境界中,遵循规则已成为人的第二天性,外在规则成为人的内在素质。从规范向素质的转变,对于个人来说,意味着规则不再仅仅是一种外在强制,从而在某种意义上使人获得了真正的自由。按孔子的话来说,这就是“从心所欲不逾矩”。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要培养良好的习惯,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中养成。”其实就是指学生规则意识的培养。 二、违规现象时有发生。 生活中,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对长辈无礼、经常发脾气;不理解父母,不但不帮忙做家务,还挑吃挑穿…… 校园里:走廊上,大声喧哗,追逐打闹,师生无法休息;教室里,乱打乱闹,把桌椅碰得东倒西歪;操场上,狂追猛跑,不顾后果,经常出现流血事件。再看厕所里,上完厕所不冲水,洗完手不关水……诸如此类小事数不胜数。 课堂上噪音四起,老师疲于组织教学,常常师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孩子入学后违规现象经常发生,其原因一方面是规则偏多要求偏急,一方面是儿童天性好动,自控能力较弱,绝非故意与规则对抗。鉴于上述情况,很多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去寻求解决的方法。其中我认为最有效的方法是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 当然也有人提出质疑:保持稳中有序,是不是会束缚孩子?因此我们必须明确,在这里所说的规则并不是像在有些课堂里看到的,教师不允许学生用左手写字,要求上课时把两手放在桌上,或背手坐直等等,这样势必会限制学生的个性发展,抑制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我们这里的规则意识是与倡导学生个性自由相对应的,也是遵从“没有规则无以成方圆”的理念。 三、如何培养规则意识。 1、坚持正面正确引导学生,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创设形式多样的导行氛围,使学生在形象生动中受到教育,认识自我,规范自我,完善自我。“纠错”要与“导行”相结合,及时纠正学生不良习惯。 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强调他们的“主体地位”,使外部客观的东西自觉“内化”为自己内部主观的东西。通过促进内化进程,提高内化效果,“外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 3、严格约束,规范训练。“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的各种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很重要的方面就在于健全规章制度和严格严肃的规范训练。只有形成严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 发表时间:2018-05-21T17:17:00.74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8年01期作者:陈琼[导读] 【摘要】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摘要】新课标在"课程实施建议"的第一学段"教学建议"中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学段的教学中,教师要 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那么,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意识呢?【关键词】小学数学小学生估计意识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8)01-0058-01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一、挖掘教材,掌握估算的一般方法 虽然估算的方法灵活多样,答案也并非唯一,但估算并非是无章可循,可以总结一般策略。第一是数据的简化,简化的目的是使数据计算变得较为容易。第二对所得出的结果进行调整,由于前面实行的"简化"都会使结果变大或变小,因此要作出调整,使运算结果比较准确。 1、四舍五入取整法。这个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是运用最广泛的,也是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即把加数、被减数、减数、因数、被除数、除数通过四舍五入看成比较接近的整数或整十数整百数整千数等等再计算。如: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每米0.85元),估算需要多少元?可以运用凑整的方法,把2.4看作2,把0.85看作1。于是这样估算:2.4×0.85≈2×1=2(元)。 2、化整为零法:就是把一个比较庞大或复杂的未知值(如:一堆苹果的个数、一张报纸的字数等),进行合理分割或分类,先求出局部的答案,再进一步推算整体的答案。 3、趋近中位法:此法适合求一组形如振动的数的和。就是先观察所求的这组数都趋近哪个数,我们不妨把这个数视为趋近的中位数,再用这个趋近的中位数乘个数即可。如:估算报亭10月上旬(206、 201 、20 4、 20 5、 198、 196 、198、 195 、203)营业额。每天的营业额都趋近200元,用200×10估算就容易了。 4、区间框定法:就是根据算式的意义或某种关系,框定答案所在的范围,达到估算的目的。此法在小学阶段应用非常广泛(如:购物、建设规划、预测发展趋势等方面),也可以用以检查四则运算的结果的大致范围。如:"不用计算,判断对错"。其中有这样一个算式:"58×18=4534"。仔细观察后用四舍五入法可框定18个58的得数应该小于20个60的得数1200,原式的得数为4534,所以原式错。 5、转化法:就是将估算的问题利用某种性质或规律转化为另类问题进行同理类推的估算方法。如:已知甲商店11.5元可以买5袋牛奶,乙商店12.9元可以买5(袋)赠1(袋)。要估算哪个商店的牛奶便宜?本课是小数除法的第一节课,可以引导学生先估算,再探索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教材上就介绍了把11.5元换算为115角,将小数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整数除法的估算,就容易多了。 6、假设法:就是将要估算的数假设为一个已知的值,放到原题中考察假设的值是否成立的一种估算方法。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8㎝,估计第三边可能是几厘米?我们可以这样估算:假设第三边为最短边,那它至少要大于3㎝(根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假设第三边为最长边,那它应该小于13㎝。所以,第三边的长度应该在大于3㎝且小于13㎝之间。按此区间任假设一个数去检验,应该满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与第三边的关系。 二、贴近生活,感受估算的价值 传统教学一直非常重视学生笔算的正确率和熟练度,学生缺乏估算的意识和估算方法。但在日常生活中恰恰是估算较笔算用的更为广泛,更具有实用价值。要想强化学生的估算意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首先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改变学生对估算的态度,正确的认识并体验到估算的价值,才能变"不愿估算"为"喜欢估算"。估算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数学能力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例如:估算到超市购物需要的钱,估算一个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估计外出旅游的费用,估算2千克鸡蛋大约能称多少个,赛前估计2008年奥运会中国最终能获得几枚金牌""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去关心这一类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首先教师要有估算的意识,要有意识的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将估算与解决生活中的有关问题联系起来,逐步渗透,让学生不断地加深认识。如学习千克的认识,可让学生尝试估算日常生活中有关物品的质量;学习米和厘米的认识,可让学生估计一些物体的的长度、宽度或厚度;学习2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估计一把花生米大约有多少粒""教师要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估算的乐趣,并切身体验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实用性和便捷性,凸现估算应用的价值。 三、注重调整,合理评价 估算能力往往表现出较强的直觉化、跳跃化与内隐化特点,因而估算能力的培养并非轻松之事。除了以上估算方法,还要求学生有扎实的数学知识,恰当运用调整策略。 估算结果是个近似数,但是运用不同的方法,其估算结果的准确程度是不同的,恰当运用调整策略,估算的结果会更接近准确值,更好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准确性和独创性,还涉及到学生反思与自我监控的学习品质。例如,学生先估算一个问题的结果,然后将其估计值与它实际所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觉察到错误并加以更正。 总之,学生估算意识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努力,让学生在点点滴滴的数学活动中体会到估算带来的快乐,将估算内化为一种自觉意识。 参考文献 [1]何慧仙. 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课堂内外.教师版》.2015.04 [2]王乡勤. 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科学教育导刊》.2013.02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浅谈青少年自我意识 摘要: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在整个个性的发展与形成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不同的教育方式对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影响是不同的。青少年是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的过渡阶段, 体现着个体成熟度的自我意识在这个阶段得到了重要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中表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同时发展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仍存在一些偏差,要以有效的策略才能提高青少年的自我意识,并促进其健康、顺利地发展,增强其自我调控的能力并激励他们完善和超越自我, 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日趋完善。关键词:青少年;自我意识;偏差分析;策略 一、青少年的定义 青少年,是人类发育过程中的一段时期,介于童年与成年之间。在这段时期里,人类会经历一段青春期,也就是性成熟的过程。学者们认为很难给青春期下一个准确的定义,因为它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在当今社会,对青春期的一个全面的理解来源于各个角度的信息,最重要的包括信息来自于心理学,生理学,历史,社会学,教育学以及人类学。从所有的这些观点和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解释青春期是一段改变、转化的时期。它的目的是让孩子能够为自己成人角色的转换做准备。在此期间,自我意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自我意识的概念和意义 自我意识是意识的一种形式指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包括三个层次对自己机体及其状态的意识对自己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的意识。 青少年的自我意识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和心里的发展, 在社会环境的影响下日生夜长着。作为主体对其自身的意识, 自我意识是人对自己的一种把握, 对自身状态的一个衡量, 也是将自己与他人作比较的一个基准。从生理上看,青少年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高峰期,身高体重的增加已赶上或超过成人。从心理上看, 青少年的心理品质迅速发展起来, 尤其是思维能力,他们开始把自身作为思考的对象, 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力求按照社会化标准来进行长时间的思考审视和评价, 并激励自己、完善自我。从社会条件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他们的地位都发生了变化。这一切都使青少年对自我日益关注和重视, 他们的自我意识也日渐成熟。 三、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特点 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个体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也是其个性特征形成的过程。青少年以用我来表示自己的时候, 自我意识的发展的一个阶段, 在此之后, 自我意识相对平稳地发展,到了青春期, 青少年进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有人将这个时期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自我意识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我分化 心理学家把自我分成两种, 一种是主体的我,是处于调节者和观察者的位置, 可以调节和观察个体自身的思维、情绪和行为; 一种是客体的我,是处于被观察的位置, 可以作为客观观察对象的自我。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最初是混沌不分的, 童年期儿童不能将自我作为客观对象来观察。而进入青春期后,自我开始一分为二, 这时青少年能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的同时还能把做出这些行为的自我作为客观对象加以分析、评定。青少年开始认识自己并主动塑造自己。心理学家把青少年时期称为第二次诞生。 (二) 产生成人感 所谓成人感是指青少年感到自己已长大成人, 希望参与成人活动, 渴望独立, 渴望得到尊重的体验。它是青少年个性发展的表现, 是青少年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特征, 也是个性发展的转折点, 有利于个体迅速地走向成熟。随着成人感的产生, 青少年进而产生了强烈的独

浅谈如何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定稿

浅谈如何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 ——从游戏规则得到的启示 【摘要】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意识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教师应从孩子制定游戏规则开始培养孩子遵守规则,让学生在制定规则中明白规则,逐步养成规则意识。 【关键词】游戏规则共同遵守制定规则意识培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近年来,“按规则办事”已成为人们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个基本准则。从某种意义上讲,规则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规则意识也就成为文明的标志,规则意识越强,公民的素质就越高,社会的文明程度就越高。学校要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就要加强对学生进行规则意识的教育与培养。 一、从孩子的“游戏规则”说起, 如果有人问现在谁最讲游戏规则,我认为就是孩子。几个小孩子在“打王牌”,谁先打、怎么打、能怎么打不能怎么打,他们有约定的规则。在玩的过程中没有一个孩子违犯规则。最有意思的是在学生中有叫“打考”的打乒乓球游戏规则,有一位同学先当擂主,后面的同学要想打,先得进行“考”,就是与这位擂主先打一个球,如果赢了“擂主”,才有资格再打五球,如果输了,那就对不起,只能下台,再排队。我观察了很长时间,发现没有一个同学不遵守的,那怕是比“擂主”身材高大的或者高年级的同学也不例外。 如果我们再从孩子的“游戏规则”中所体现出的良好的规则意识进行分析,或许能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培养孩子良好规则意识的途径。 第一、谁是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孩子。孩子的“游戏规则”是孩子制定的,这些规则不是任何教科书或者成人告诉的,不是别人规定的,也不是成年人代替孩子制定的。由于孩子是自己“游戏规则”的制定者,所以,他们明白自己的规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谈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 一、幼儿园教育中对规则意识的培养 幼儿园作为幼儿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 幼儿园里欢乐、有序的良好环境, 是培养幼儿规则意识的最好场所。幼儿园应该注意的是: 幼儿年龄较小, 在日常生活中还不能够自觉的遵守规则, 这就要求幼儿园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帮助幼儿树立和巩固规则意识。 ( 一)规则融入生活日常, 确保规则意识的树立 规则意识的形成绝非是通过学习书本上的内容来建立, 而是要将规则融人到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 逐步规范幼儿的行为, 树立规则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之中设立规则, 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日常生活中逐渐树立规则意识。幼儿园教育要注意从生活、学习、游戏等各方面设立规则, 引导幼儿树立规则意识。在生活中要求幼儿早晨人园时要和老师、同伴问好, 和爸爸妈妈再见; 晚上离园时要和老师、同伴道别等。在学习中要求幼儿看书、画画时要注意坐姿, 做到握笔一寸, 眼睛离本一尺; 答题时要举手, 回答要起立, 大声发言等。在游戏中要求幼儿在使用幼儿园的物品后要放回原处; 游戏时要讲究先来后到,礼让他人等。这些生活中的日常细则的建立能够约束幼儿遵守规则, 使得幼儿园的有秩序运营。在规范幼儿日常生活的同时也要注重幼儿教师的作用, 幼儿教师应加强对幼儿的引导, 以保证规则落实到实处, 避免出现规则制度荒废的情况。与此同时, 要考虑到幼儿自身的特殊性, 不能将规则设立为僵硬的条框, 可以以打油诗或者儿歌的形式展现出来, 这样既有利于幼儿熟悉日常规则, 又能够为幼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这种日常生活之中的规范既不会引起幼儿的反感, 又能够对幼儿的规范意识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浅谈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优秀论文评选材料 题目: 浅谈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科目:德育 单位:湖口中心小学 姓名:张华英 电话:

浅谈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的培养 内容摘要:有一面关于学生的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小学生自我意识不够正确,如自我评价过高,或者自信心不足,经不起挫折,有的不善于与人相处,自我封闭,缺少对别人的同情,自理能力低,适应性不强等。因此,我认为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创他们的心理健康。 关键词:自我意识、自信心、认识自我、同情心 自我意识良好的人,对自己的认识较正确,也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行为,处理好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因而有较强的适应性。有一面关于学生的调查表明,相当多的小学生自我意识不够正确,如自我评价过高,或者自信心不足,经不起挫折,有的不善于与人相处,自我封闭,缺少对别人的同情,自理能力低,适应性不强等。因此,我认为应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促进创他们的心理健康。 一、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 我历年所教的新班,都有一些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他们过高或过低地评价自己,特别是有的自卑心较重,对学习信心不足,这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很不利。在一次班活动中,我与学生一起做词语接龙游戏。当轮到小梅同学时,她立即向我摆摆手说:“老师,我不会,我不行,我好笨的。”她的话引来全班同学的一阵哄堂大笑,小梅同学就更加不好意思了,头低得更低了,于是无论我怎样鼓励,她都使劲地摇头。在她后面还未轮到的几个同学也都胆怯地说:“我不行,我不行。”针对他们的怯场,我在班上组织了一次“优点爆炸”活动。

我首先抽几个大胆、活泼的学生谈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当他们谈到他们的优点时,我故意在做旁白:“哇,好神气呀,好羡慕哟……”当他们谈到自己的缺点时,我也对全班同学说:“他们能直视自己的缺点,这是好样的。”这样一来,大部分学生都踊跃地站起来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了,最后,才让那几个胆小不爱说话的学生说自己的优点和缺点。由于有胆子大的学生带头介绍,课堂上气氛轻松愉快,那些怯场的学生都踊跃发言。活动结束时,几个原来怯场的学生都说:“老师,通过这次活动,我才知道自己原来还有那么多的优点,今后我一定要认真学习,改正缺点,争做一名优秀的学生。”对自己信心不足的小梅等几个同学也对我说:“老师,那一次接龙我并非不会,只是我对自己没有信心,怕说错了被老师批评和同学取笑。通过这次自我介绍,我对自己有了信心。”后来事实证明,原来那些对自己缺乏信心的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踊跃地提问和回答问题。另一方面,对那些骄傲自满的学生,我在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常向他们提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以消消他们的傲气,让他们知道自己并非全能,只有脚踏实地,永远虚心学习,才能不断地取得好的成绩。 二、培养学生的同情心 在教育教学中,班主任的言传固然重要,但身教也不可忽视,因为班主任的行为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很多次,我带几个学生分别到一些留守儿童家里,为了使学生乐于与那些较孤僻或者浑身脏兮兮的孩子交往,使他们从小拥有一份爱心。在一次活动中,我身先士卒,微笑着去亲近一个挂着鼻涕,浑身脏兮兮的小女孩。当我们了

(完整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估算能力 宝丰小学:马静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它有利于人们把握运算结果的范围,一些数量的相对大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是小学数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数学目标。《课程标准》指出,“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决估算过程”,“能在解决问题的同时,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培养估算习惯”。如何从小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呢? 一、首先在实际应用中,让学生感知估算的重要性 小学数学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问题指导,使学生感到估算的必要性。他们通过对估算活动探讨以后,非常自然地,主动地进行估算,不知不觉对估算产生了兴趣。体会到估算的用途。通过对商品价格的估算,体会到买东西付钱时应用估算的必要性,如北师大教材第二册26页第4题,“50元钱可以买哪两样玩具?”、31页第7题“100元可以买到哪套衣服?”,在“套圈游戏中”未曾计算,先估计淘气是否能赢的要求,鼓励学生用估算意识解决问题,并对结果做出合理的解释,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提高了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估算意识能力得到了发展。 二、估算方法多样化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潜能,教师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存在思维方式的多样化,和思维水平的不同层次,教师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所知、所想、所困。当他们遇到具体问题时会想出不同途径解决的办法,不知不觉学会了

一些估算方法。如数学教材中安排了这样的练习题;我国体育健儿在1996年和2000年在国际奥运会上获得了奖牌。 统计情况如下: 金牌银牌铜牌1996年1622122000年281615估计一下,哪年获奖牌多呢? 学生思考片刻,异口同声说2000年多。你能说说你的估算方法吗?这时学生有兴趣开始讨论起来。 生1说:2000年获得金牌铜牌都比1996年高,只有银牌比1996年低,所以2000年奖牌多。 生2说:2000年金牌数量最多,它比1996年金牌多12块,而2000年银牌比1996年银牌少6块,2000年的铜牌又比1996铜牌多,所以2000年奖牌多。 生3说:1996年金牌数量和2000年银牌数量一样多;2000年金牌比1996年银牌多,2000年的铜牌比1996多,当然了2000年奖牌多。 ┅┅ 这时教室里传来一片热烈的掌声,让课堂充满活力,估算方法的多样化,打破了以往哪种只靠教师传授的单一、固定模式的估算方法,这难道不是教改的一个突破吗? 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是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生活问题,学生只有在实际情景中,才能产生多样性的估算方法,那种追求用数

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

让估算成为一种习惯 内容摘要:感受估算价值,培养估算意识,注重方法指导,培养估算能力联系生活实际,培养估算策略教学中应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鼓励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估算培养意识能力策略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培养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他们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估算技能。如在课堂上组织学生交流各自的估算方法,比较各自估算的结果,从而发展出形式各异的估算方法和技巧。不过,数值估算有其自身的规律,其过程具有一定的逻辑性和条理性,需要运用一定推理和判断等策略。针对小学生的具体情况,具体培养内容如下: 一、感受估算价值,培养估算意识 1.日常生活中的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凑巧,2004年3月10日看到一则报纸上的报道,觉得颇有意思,题目是《估算助你成功》,讲述的是一位富商靠估算取胜的经历。在课堂上,让一学生读了此文,并要求学生听完后写出感想片段,没想到有学生在感

想中这样写道:“听了《估算助你成功》的文章后,我颇有感慨,原来,估算在社会上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从小学好估算,在解题时把估算都用起来,避免算出不可能答案,这样正确率就比较高。也许以后我并没有像蔡老师说的那样成为富翁,但当我掌握了估算方法,也许以后我的工作经常需要它,它给我的好处是无可限量的…… 似乎突然才发现,估算有那么多好处!我想估算会让我终生受益的。” 从学生反馈的信息看,原来学生并不了解估算在生活中如此的价值与作用。然后笔者通过实际调查,整理估算的实践题,突出了估算的实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明白了生活中处处、时时、刻刻有数学,充分发挥了数学教学的功能,为未来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大数目的粗略估算 《标准》在第一学段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对于数目较大的计算,先求出精确数的近似数,通常保留最高位或次位,然后用口算求出这些近似数的和、差、积、商。一般不求出精确的得数,只要求达到得数的高位数与精确得数高位数相同或相近的数。取近似数时,可借助凑整的办法,如凑成整十、整百、整千等。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估算和怎样进行估算(一个要求是方便,另一个要求是接近)。例如:一箱果汁182 元,要去商店买9箱果汁需要准备多少钱?这里没有提“大约”,但包含“大约”,而且是现实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让学生经历大数目估算的全过程,经历猜想、探索、体验、实践,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如何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 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我们需要有意识地对幼儿进行规制教育,使幼儿对规则有切身感受,让幼儿去执行规则,使幼儿不断获得快乐的体验,内化为他们的自觉行为,逐步帮孩子养成规则意识。 第一,我们要设置适合幼儿发展的硬件环境,为幼儿逐步建立秩序感创造条件。在班级里,教师可以设计教具摆放的固定位置。这个位置可由教室活动区角的设计来确定,也可由教师观察幼儿的活动规律决定。当玩、教具位置固定后,教师可制作一些显眼并容易区分的标示,方便幼儿独立取放玩、教具。 第二,我们可以为幼儿的生活常规引入“规则信号”。为了使幼儿在平等、满足和尊重的氛围中,轻松愉快地接受并遵守一日活动常规,我们改变了活动转换的提醒方式。在提醒的语句前加上“请”,让孩子感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例如,“请安静”、“请坐好慢慢吃”、“请将碗筷放整齐”等。 第三,教师要为孩子做好遵守规则的榜样。幼儿的眼睛,是反映教师行为的镜子。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孩子来说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例如,有一次排队喝水时,有几个调皮的孩子插队,遭到了小朋友的反对。我拿起水杯排在队尾,告诉他们,“看,老师喝水也要排队呢!”马上,几个插队的孩子也跟着我排起队来。 第四,让孩子自己进行班级秩序管理。例如,我们班设置了很多“小管理员”,如图书管理员、纪律管理员、玩具管理员和卫生管理员等。每天早饭结束时,“小管理员”就开始了他们的工作——有的摆图书,有的挂毛巾,有的擦柜子,不仅各司其职,还监督别人做得怎么样 第五,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与家园共育是分不开的。家长是幼儿的榜样,他们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日积月累,幼儿通过模仿学到的行为会不断强化巩固。这就要求家长从自身做起、言行一致、遵守社会规则。同时,家长与教师之间要经常沟通、互相配合,保持协调一致。从我们身边的例子来看,积极的家园共育,能使幼儿较快地形成规则意识,并养成遵守规则的习惯。 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见成效的,规则意识的养成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坚持科学的教育方法,并持之以恒,一定能使规则变为幼儿内心的自觉,使规则意识转化为孩子们良好的行为习惯。

浅谈3__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浅析3-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摘要]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看重幼儿的规则意识培养,帮助幼儿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只有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才能使幼儿园日常活动有序进行。果果幼儿没有建立规则意识,幼儿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就会缺少相应 的规则意识,他们的行为上也没有方向性,这就会直接影响着幼儿的学习和生活。所以,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是很重要的,是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要求。 [关键词]规则意识培养幼儿 目录 前言 (1)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原则 (1)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 (1) (二)培养3-4岁幼儿规则意识的原则 (2) 二、3-4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4) (一)成人示范意识缺乏 (4) (二)重约束轻自由,规则分布环节不合理 (4) (三)教师意识差异对幼儿园规则教育的影响 (5) (四)规则内容分布不合理 (6) 三、3-4岁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对策 (6) (一)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成人规范示意 (6) (二)以幼儿规则意识内化为目的开展合理的规则教育 (6) (三)加强教师的专业素质能力培训 (7) (四)合理规划幼儿规则教育内容 (7)

总结 (7) 参考文献 (9) 致谢 (10)

浅析3-4岁幼儿的规则意识的培养 前言 内容规则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着名的教育家叶圣陶针对幼儿教育工作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建 立在良好的规则意识和执行规则的能力的基础之上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社会领域明确的指出:“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对幼儿进行规则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形成规则意识,也 是培养健全人格、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的必要环节。”。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及培养原则 (一)规则意识在3-4岁幼儿培养中的重要性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工作 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幼儿期是萌生规则意识和形成初步规则的重要时期。幼儿园的具体生活是幼儿从宽松、自由的家庭环境迈入有制约的集体环境中,既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心理上、行为上有很大的不适。幼儿如何在集体生活中理解应该怎么做,不应该怎么做,接受集体规则的制约。 幼儿园生活是群体生活,幼儿在家庭教育中没有培养群体生活意识,为让幼儿尽快适应群体生活,保证正常教学秩序,需要一定规则来约束幼儿行为,这就需要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逐步帮助幼儿认识规则、理解生活中的规则纪律是跨人集体生活的开端。如不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不仅影响幼儿在幼儿园阶段的学习生活,更妨碍幼儿对于世界的认识,易形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世界观,是幼儿人生路上难以逾越的高峰。所以,教师与家长应在平常生活学习中给幼儿灌输规则意识 教育,从细节人手,言传身教,帮助幼儿认识规则,掌握规则,增强幼儿自控能力,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培养他们良好的适应能力与服从青神,对幼儿成长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数学(心得)之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数学论文之浅谈小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 估算是当前国际小学数学教育中比较重视的一种能力。所谓估算,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和生产中,对一些无法也没有必要进行精确测量和计算的数量,进行近似的或粗略估计的一种方法。美国数学教师联合会在1980年拟订《80年代行动计划》中就已强调估算技术。2000年美国教学课程标准中要求全体学生应学会在计算时进行估算策略,养成对数值(包括计算结果合理)做判断的习惯。 在我国,估算引入数学教材始于90年代。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日益受到重视。在教育部2000年制订的《九年义务教学全制小学数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增加了“具有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能力”这一教学要求,在2001年制订的《全日制义务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便明确指出要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标准》对估算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如在第一、二学段中分别提出:“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能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估算教学在目前我国日益受到重视,这其中的几个重要原因就是: 1.现代生活对数学教育要求的变化。相对于古代、近代而言,现代人生活在一个更加数学化的社会中。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会发现现代社会中人们平常所遇到的绝大多数的数量级有越来越大的发展趋势。人们认识世界的眼光更加开阔,人们似乎不再把过多的精力花在一些数量级较小的零头上,对计算误差的容忍度越来越大。这一切的背后都反映了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的丰富,凸显了加强小学生估算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2.快捷、方便、灵活的计算器广泛运用于日常生活。计算器的大众化使得每一个人都可能随时进行异常准确的计算。人们更多的只是运用估算来大致地进行检验和事前规划。 3.学习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的养成,对于提高学生的观察、处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估算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整体感,增强学生行为的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