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教育资料】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学习专用
【教育资料】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高三第六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无答案)学习专用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

语文(第六次)

命题人:吴音莹刘海燕龚新宇杨晓春肖莉陈超

审题人:杨晓春陈超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 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对知行问题的简略回溯

何俊

知易行难,还是知难行易?

知行问题,自古以来都十分重要。这虽然是个哲学问题,但也切实存在于每个普通人的曰常生活之中。商朝贤臣傅说曾对商王武丁说

“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在傅说看来,知道一个东西并不难,行动才难,即知易行难。这就较早地提出了知行的关系问题。但实际上,认知也并非十分容易。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时,全球仅有几人能听懂;弗洛伊德早年在柏林大学讲述自己的代表作《梦的解析》时,也只有两人听课。可见,理解并接受一种新的道理或知识也实非易事。

孔子对知行问题有何看法?

孔子的哲学以仁学为标志,关于仁的内涵,孔子有不同层面的回答,其中一个层面

就是把仁建立在“知”的基础上。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问知,子曰

“知人。”

也就是说,一个没有“知”的人是不可能成为仁者的。孔子曾言唯仁者能爱人,能恶人。”仁者不是简单地爱人,必须知道什么行为值得痛恨。所以,在孔子有关仁的阐发中,“知”是第一位的,有了“知”才能谈“仁”。

《论语》以“学而时习之”开篇,这其实就包含了知与行两个方面,学就是知,习就是行。他把“知”的过程分成了学与思两部分,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若一个人只学不思,就容易迷茫。可是,若只重视思而不重视学,同样也是很危险的。

虽然“知”是成为仁者的前提,但在知与行的轻重问题上,孔子又突显了行的重要性,认为行重于知,主张敏行。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子曰:“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由此观之,知是前提,行是终端;若没有行,知仍是空的。

在孔子之后,知行问题在儒家思想中仍占据着重要地位,儒家关于知行的论说也有进一步展开。例如《中庸》中叙述”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温故而知新,敦厚以崇礼。”我们可以看到,知与行在子思那里基本是并重的。

荀子也非常重视知行问题,他认为“知之不若行之”。同时,他对“知”还做了如是阐释:“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也就是说,荀子把“知”区分为“闻”“见”“知”三个层面。《论语》已提到学与思的区分,荀子则把“学”的过程进行了细化,分成了“见闻之知”和在见闻之上的最后把握,即一个是感性认识,一个是理性认识。

对于知与行的关系,朱熹则说“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论先后,

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朱熹十分重视“知”,他强调读书,强调做学问,想借此让人在学知识的过程中,训练、培养和确立自身的理性精神,进而成为圣贤。但这也导致了读书人以读书为敲门砖,拿做学问去猎取功名利禄,追求荣华富贵。

针对这样的时弊,王阳明提出了知行合一说,“知行功夫本不可离,只为后世学者分作两截用功,失却知行本体,故有合一并进之说”。他同时强调“知”最后要落实到实践中去,“知”的目的不是猎取功名,而是要让自身成为真正的仁者。

在阳明之前,知与行只是人的行为思考的两种方式。但是,在阳明这里,知与行通过融合就变成了本体,这个本体就是生命存在的方式。在这个方式中,理性的部分、情感的部分、践行的部分融通为一体,以心、以精神表达出来。“圣贤教人知行,正是要复那本体。”本体就是心本体,就是精神本体。阳明把知行合一上升到本体,实际上是对生命的高度礼赞,赋予了人的生命以主体性。

(节选自2019年9月10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能作为文中相关观点的论据的一项是(3分)

A.叩齿是养生良方,但少有人能够每天坚持。可见知易行难。

B.改革,必从解放思想始,以破除成规束缚。可见知非易事。

C.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可见知是前提。

D.弟子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可见行重于知。

2. 下列关于“知行”关系的阐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孔子把仁学建立在“知”的基础上,但在知与行的轻重问题上,孔子又突显了行的重要

性。

B.荀子倡导“行重于知”的理念,并将“知”细化为“见闻之知”和在见闻之上的最后把握。

C.朱熹主张行知相须,知先行重,但他对“知”的重视也导致了读书人拿做学问去猎取名利。

D.王阳明提出知与行通过融合就变成了本体,因而使得生命受到礼赞,生命主体性得到

彰显。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熹重“知”产生弊端,并不是学说本身的弊端,而是学说社会化运行带来的问题。

B.知行一直作为人的两种行为思考方式而存在,直到王阳明才将其融合并上升成本体。

C.王阳明强调要把外在知识,经过生命的感受、体验、实践,以心、以精神表达出来。

D.知行问题在儒家思想中自始至终占重要地位,历代儒家学者均有传承、发展和创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从陡壁悬崖上探出身躯

[意大利]卡尔维诺

星期四。茨维达小姐向我解释说“由于监狱长的特许,我可以在监狱探视日带着画笔和画纸进入监狱,坐到会见室的谈话桌边。囚犯亲属们这一纯朴而人道的行为有许多可供速写的素材。”

我并未向她提过任何问题,但是,由于她发现我昨天看见她站在监狱前的小广场上,她认为有必要为自己在那里出现进行辩解。我倒希望她什么也别告诉我,因为我对人物画没有任何兴趣。如果她果真把那些素描拿出来给我看的话,我肯定不知如何评价它们;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我想她大概把那些人像画收在专门的画夹里,并且每次都把那个画夹存放在监狱办公室里,因为昨天我看见她时(我记得很清楚),并未看见她带那个形影不离的速写本与铅笔盒。

“我要是会画画的话,我会全力以赴地去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我断然说道,

因为我想改变话趣,也因为我有一种自然倾向,要在无生命物质的状态中识别自己的各种心情。

茨维达小姐立即表示同意我的看法。她说,她最喜欢画的东西是小渔舟使用的那种“四爪锚”,它有四个爪钩。经过防波堤边停泊的小船时,她还指给我看四爪锚,并且向我解释,画那四个爪钩时选择倾角与透视角会遇到哪些困难。我觉得这个物体传给我一种信息,我应该译解这个信息

锚是一种鼓励,鼓励我固定在什么上面,抓住某种东

西,沉下去,结束我这种漂浮状态,这种浮在表面的状态。但是,这种解释有可能产生这种疑问:这是否是邀请我起锚向大海航行呢?四爪锚的形状中确有某种东西,也许是那四只爪钩,也许是那被海底岩石磨损了的四条弯臂,告诫我说,不论采取哪种行动,都会带来损伤与痛苦。令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不是一个深海使用的大锚,而是一个灵巧的小锚。它并不要求我放弃青春年华,只是要求我停泊一下,思考一下,研究一下我自己身上的未知数。

“要想从容不迫地从各个角度画这种锚,”茨维达说,“我自己就应该拥有一个,以便同它建立一种亲切的关系。您认为渔民会卖给我一个吗?”

“可以问问。”我说。

“为什么您不想买一个呢?我自己不敢去买,因为一个城里姑娘如果对渔民的一件粗笨的东西发生兴趣,会使人感到惊讶。”

我仿佛看见我把这样一个四爪锚送到她面前时,力求做得像在送她一束鲜花,因为四爪锚丑陋的形状显然不像一件礼品,送给她这种东西我有点于心不忍。当然,这里蕴藏着一种我未能发现的含义,我以后要好好体会它。想到这里便答应为她购买一只四爪锚。

“我想要带锚索的四爪锚,”茨维达补充说,“我会数小时坐在那里不知疲倦地画那团绳索。因此,请您再买条长长的绳索,十米长,不,十二米长。”

星期四晚上。医生已允许我适度饮用含酒精的饮料。为了庆贺这个喜讯,黄昏时我走进“瑞典之星”酒馆喝了一杯温热的朗姆酒。酒馆柜台边站着一些渔民、海关工作人员和其他劳动者。一位身穿监狱看守服的醉醺醺的老人声音洪亮地压倒各种议论说道“每星期三,那个据说叫茨维达的,全身香喷喷的姑娘都递给我一张一百克郎的钞票,叫我让她和那个囚犯单独待在一起。到星期四这一百克郎就变成了许多啤酒。探视结束的时候,那个姑娘走出监狱,浑身都是监狱里的臭味。那个囚犯回到牢房里,囚服上沾上了那个姑娘的香气。我呢,满嘴啤酒气味。生活是什么?就是串味儿。”

“生活是串味儿,你还可以说,死亡也是串味儿。”另一名醉汉插话说。很快我就弄明白了,他的职业是掘墓人。“我要用啤酒的气味压倒我身上的死人气味。酒鬼死了,我埋过许多酒鬼,只有死人气味才能压倒他们身上的啤酒气味。”

我把这段对话记录下来,作为世界对我的警告,因为世界正在解体,并且企图把我也裹进去。

(节选自《寒冬夜行人》,有删节)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第二段“不过她并未把那些画拿出来给我看”这一细节暗示“我”当时内心就有疑

问,为“我”对茨维达认识的转变作铺垫。

B. 喜欢关注囚犯亲属们那淳朴而人道的行为,并自愿热情地给他们画素描,且将画像

收集起来,可见茨维达为人质朴。

C. “我”喜欢研究无生命物质的外形,才有了下文“我”与茨维达小姐交谈“四爪锚”的情形,

这拓展了小说的情节内容。

D.小说以“我”与茨维达小姐的交往作为线索,通过正面和侧面描写,形象地表达了作者

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内容深刻。

5.“监狱看守”这一形象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说结尾说生活是串味儿。”请结合全文并联系生活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题。

材料一报告显示,2019年1?5月传统媒体广告降幅为5.81。其中状况最为严峻的是报纸,广告降幅达32.01,创下了2019年报纸广告进入下降通道以来的新低。其背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以覆盖、到达为目标的传统投放模式已被广告主放弃,精准、互动和直接效果越来越被重视,而这恰恰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的短板。基于新闻纸的经营阵地很难守住,报纸必须通过转型、融合找到新的生存方式。

2019?2019年全国报纸总印数及增速示意图

(摘编自《〈2019年1?5月中国报纸广告市场分析报告〉:报纸广告经营已到危急时刻》)

材料二数据显示,相较于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目前微博、微信和客户端已经成为更为普遍的获取信息的渠道。舆情监测室对2019年500件社会热点事件的统计表明,其中44. 4%的事件由“两微一端”等互联网渠道披露而引发公众关注。移动端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成为网络舆论的策源地,并逐步影响社会舆论的整体走势。在移动舆论场,中央主流媒体在微博、微信、客户端持续发力占据了重要地位。各类媒体都十分重视微信平台的传播,表现出微信指标在各榜单中都获得较高的分数。其中报纸(平均分73.12)、杂志(平均分72. 52)和广播电台(平均分67. 83)最高。

《2019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发布》)

(来源

材料三新媒体时代来临,对传统报刊业冲击很大。微博、微信的使用使得新闻传播速度越来越快,那现在还有多少人在读报呢?2019年1月13日,笔者同微博“大V”方振宁先生简短地探讨了报纸这一话题。

笔者:方老师,您还看报纸吗?

方:现在报纸都不行,没有微博方便,微博上多快啊,刚发生,很快就有了。报纸我现在基本不看,除了《参考消息》。《参考消息》为中国大陆仅有的两家能够合法直接刊载外电的报纸之一,每日精选世界各地的最新消息、评论,全方位、多视角报道国际国内新闻,为读者开启了看世界的窗口,开阔了视野。《参考消息》独有的新闻视角以及全面整合信息的特色,使得它即使在信息快速传播的今天也能立足。

(摘编自张新雨《新媒体时代,中国报纸会消亡吗?》)材料四相比于电子媒体,纸媒的劣势很明显。纸媒不仅无法拼得过电媒的速度,有限的版面也无法实现信息容量的扩充,且难以有效地满足受众随时随地的信息获取需求,受众话语权的表达更无从谈起。但纸媒也具有着电子媒体所不能及的优势。一、权威性优势。在电媒环境下,“个人发布、大众视听、广泛评论、群体交流”的信息传播方式严重影响着新闻信息的权威性,尤其是“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的现实状况更进一步加剧了电子媒体信息传播的泛滥性与难以控制性。而对于绝大多数受众来说,对新闻信息的需求需要保证其真实性和权威性。纸媒一直以来均以社会职能作为发展原则,对所传播的信息均予以严格的筛选和把关,对于受众来说更贴近其对信息的需求且更能符合受众的利益。尤其是我国党报党刊,权威性和公信力已经定型,在受众心目当中的定位难以被电媒撼动。二、专业化优势。纸媒除了报纸还包括期刊杂志,纵观我国纸媒所涉足的领域基本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不同领域的纸媒也均以该领域为重点报道范围,加

之大多数纸媒本身又具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相对于电子媒体来说,专业性无疑大大提升,在完善的运营机制与成熟的工作团队的努力下使得纸媒新闻报道的专业化程度绝非电子媒体所能企及。

(摘编自姜涛《电子媒体环境下纸媒的发展之路》)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材料一可明显看出整个报纸行业均呈现下滑趋势,尤其是2019年以后,全国报纸

总印数急剧减少,同比增速呈断崖式下滑。

B.2019年1!5月报纸广告降幅为32. 0%,创下2019年报纸广告进人下降通道以来的

新低,也是2019年传统媒体广告降幅最大的。

C. 2019年500件社会热点事件的44. 4%由“两微一端”等互联网渠道披露而引发关注,

可见“两微一端”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D.各类媒体的微信指标在各榜单中都获得较高的分数,其中报纸和杂志的评分占据冠亚

军,说明微信平台传播已成为纸媒的新发力场。

8.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和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新媒体时代,微博“大V”方振宁报纸只看《参考消息》,是因为《参考消息》独有的

世界视野以及全面整合信息的特色。

B.从材料三的谈话可知,在新媒体时代,像《参考消息》这样的老牌报纸,凭借自己的

特色,仍然能与微博等新媒体相抗衡。

C. “人人都是信息发布者”的现实状况造成了电子媒体的信息传播呈现泛滥性与难以控

制性,信息内容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D.在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难以甄别的新媒体时代,纸媒以其独有的权威性和专

业性优势将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9.根据上述材料,报纸要获得新生,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申屠致远,字大用,其先汴人。金末从其父义徙居东平之寿张。致远肄业府学,与李谦、孟祺等齐名。世祖南征,荐为经略司知事,军中机务,多所谋画。

师还,至随州,所俘男女,致远悉纵遣之。至元十年,御史台辟为掾,不就。宋平,焦友直、杨居宽宣慰两浙,举为都事,首言:“宋图籍宜上之朝;江南学田

..,当仍以赡

学。”行省从之。临安改为杭州,迁总管府推官。宋驸马杨镇从子

..玢节,家富于赀,守藏吏姚溶窃其银,惧事觉,诬玢节阴与宋广、益二王通,有司榜笞,诬服,狱具。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玢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杭人金渊者,欲冒籍为儒,儒学教授

..彭宏不从,渊诬宏作诗有异志。致远察其情,执渊穷诘,罪之。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改寿昌府判官。时寇盗窃发,加之造征日本战船,远近骚然,致远设施有方,众赖以安。

二十年,拜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江淮行省宣使郄显、李兼诉平章忙兀台不法,有诏勿问,仍以显等付忙兀台鞫之,系于狱,必抵以死。致远知其冤状,将纵之,忙兀台胁之以势,致远不为动,亲脱显等械,使从军自赎。桑哥当国,治书侍御史陈天祥使至湖广,劾平章,桑哥摘其疏中语,诬以不道,奏遣使往讯之,天祥就逮。时行台遣御史按部湖广,咸惮之,莫敢往,致远慨然请行。比至,累章极论之。桑哥方促定天祥罪,会

致远章上,桑哥气沮。转运使卢世荣榷茶

..牟利,致远并劾之。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

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致远清修苦节,耻事权贵,聚书万卷,名曰墨庄。家无余产,教诸子如师友。

(选自《元史?列传第五十七》,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

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B.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

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C. 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

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D.又言日本不可涉海/远征徒费中国/铨选限以南北/优苦不均/宜考其殿最量/地远近定

为立制/则铨衡平而吏弊革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学田”指古代朝廷或地方政府拨给学生的公田,是我国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经济支柱。

B. “从子”这一亲属称谓始见于《后汉书》,唐宋时开始将亲兄弟之子称作从子,意同

于“侄”。

C. “教授”指古时设置在中央学府主管学务的官员,是讲解经义、掌管学校课试的文职官。榷茶”指政府对茶叶所实施的课税、管制等措施,是我国唐以后的一种茶叶专卖制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申屠致远备受重用,为政有方。元世祖南征时,军中的机要事务,大多由他谋划;担

任寿昌府判官时,他布置得法,民众得以安定。

B. 申屠致远明察秋毫,断案公正。任杭州总管府推官时,为屈打成招的杨玢节平反昭

雪,使诬陷彭宏有谋反之心的金渊受到应有的惩罚。

C. 申屠致远为人正直,不惧权贵。忙兀台要置弹劾他不守法纪的郄显等人于死地,致

远不惧怕威胁,解开他们的囚具,让其从军赎罪。

D.申屠致远为人勇敢,敢于斗争。陈天祥被捕后,大家都不敢前往湖广巡视,致远慨然

请行,和桑哥进行面对面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致远谳之,得其情,溶服辜,玢节以贿为谢,致远怒绝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属县械反者十七人,讯之,盖因寇作,以兵自卫,实非反者,皆得释。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鹧鸪天?正月十一日观灯

[宋]姜夔

巷陌风光纵赏时,笼纱未出马先嘶。白头居士无呵殿,只有乘肩小女随。

花满市,月侵衣,少年情事老来悲。沙河塘上春寒浅,看了游人缓缓归。

【注】①姜夔:南宋词人,终生未仕,一生转徙江湖,靠卖字和朋友接济为生。②笼纱:即纱笼,指灯笼。③呵殿:前呵后殿,指身边随从。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笼纱未出马先嘶”一句从正面着笔,描述了临安元宵节前士庶纵情游赏花灯的盛况。

B. “白头”二句,笔势骤转,与前两句形成鲜明对照,是词人晚年贫寒落拓生活的写照。

C. “花满市,月侵衣”,谓花灯满市,寒月袭人,景色凄凉,此即“巷陌风光”的具体化。

D.结句与起句形成对比、反衬:来时巷陌马嘶,何其热闹;去时游人缓归,何其冷清。

E.全词着眼点不在写节日之乐,而在抒身世之感慨,以乐景写哀情,便是此词特色所在。

15.本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 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_______ , 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莺

燕报春、一派蓬勃的景象。

(2) 陆游《游山西村》中名句“ ________ , __________ ”,既是描写实景实感,

也可形容由困窘步人佳境的一种境界。

(3) 苏轼在《赤壁赋》中描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舞幽壑之潜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长沙周边旅游资源丰富,我们可以整合旅游资源,巧立名目

....,以重大旅游项目为载体、全域旅游建设为抓手,积极开发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展项目合作,打造生态旅游圈。

②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强劲,许多企业对此垂涎三尺

....,中外汽车生产商都将目光投向新能源汽车市场,尽管政府减少此类补贴,但相关需求却持续上升。

③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在知识信息快速更新的时代,

我们要师.心自

..用.、终身学习,把学习当作一种习惯。

④近期,我国中东部地区开启“雨雪冰冻降温”模式,8日终于放晴。不过,扰人的雨水

并未偃旗息鼓

....,在短暂间歇期过后,新一轮雨雪天气将再次来袭。

⑤长安街十字路口,车来人往,交通协管员再三劝阻行人们不要闯红灯,还是有人对此

置之度外

....,一旦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

⑥随着电影《芳华》的热映,严歌苓再次走进人们视线。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

二十出头的严歌苓就凭借电影文学剧本《无词的歌》声名鹊起

....。

A.①③⑥

B.②④⑥C①④⑤ D.②③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城市文明离不开法律的守护,让法治意识和规则意识的更新速度跟上国家社会的改革

发展速度,让社会治理水平满足人们的公共生活需要,普通百姓乃至执法人员知法、守法,才能让城市文明更有底气。

B. 随着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高校“双一流”方案的公布,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

征程也定下了路线图,围绕以打好“特色牌”、处理“全面”与“重点”的关系为中心,各高校开始着手新的学科建设。

C. 2019年年末,央视金牌团队历时两年倾力打造的《国家宝藏》,将文化综艺拓展到

更为深邃和广袤的领域,将文化综艺的国民热潮再度掀至新的高度,并开启了 2019古典文化元年。

D.本届世界互联网大会首次向社会公布了“超级计算、创新制造、安全手机、5G原型”

等15项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互联网科技新成果,真正体现了创新改变未来,也是

真正的互联网之光。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今天惠临贵单位参观,学到了不少新的经营理念,为此特向你们表示诚挚的感谢。

B.家兄是研究大数据方面的专家,你有什么不懂的可以问他,他将不吝赐教。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了改善校园环境的具体意见,并责成相关领导尽快落实。

D.看到“冰花”男孩的新闻后,班委会倡议同学们向云南高寒地区贫困学生捐助物资,奉

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

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其含义是渐有春雷,天上的春雷惊醒蛰居的动物。其实,

①,大地回春,气温回升,雨水增多,才是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惊蛰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惊蛰雷鸣最为引人注意。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是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冷暖空气交替频繁所致。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③,云南南部在1

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21. 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近来,全国各大医院上线了“智慧医疗”系统,患者可以在此平台上预约挂号、查询病历、结算就诊费用……“智慧医疗”系统的出现改善了群众的就医环境,提高了医生诊治的效率,也可以杜绝医患问题的产生。医患问题解决了,医生就能专心诊治,进而医生的专业水平就可以得到提高;医生的专业水平提高了,也就解决了老百姓看病难的问题。

①“智慧医疗”系统的上线不一定就能杜绝医患问题的产生。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梁实秋说“人类的最高理想应该是于必须的工作之余还能有闲暇去做人,去享受人的生活。”

②龙应台说“思想需要经验的累积,灵感需要感受的沉淀,最细致的体验需要最宁静透彻的观照。累积、沉淀、观照,哪一样可以在忙碌中产生呢?”

③不说闲话,不干闲事,不做闲人。——某中学某班班训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则或三则为基础确定立意,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9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

2019年湖南省师大附中高三模拟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明代言官监督与朝政兴衰 黄振萍 传统中国有一套发达的监督系统。传统中国既要求官员具备技术型官僚的职能(所谓“钱粮刑名”),又要求官员充当万民的表率,即所谓“青天大老爷”,具有公私领域杂糅的特点。传统中国的官员具有“道德一政治”两重功能,那么对官员的监督也就有了两个维度。除外在的法律监督外,还从道德角度进行监督,即对官员进行风宪纠弹的言官系统。言官系统的制度化及其效用的发挥,以明代最为典型。 言官选任尤为严格。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俗话说“打铁还需自身硬”,言官要起到肃清吏治的作用,由谁来担任言官就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了。朱元璋要求由“贤良方正”之人来充任言官,内存忠厚之心,外振正直之气,政治上一定要忠君爱国。明成祖朱棣则进一步强调言官要“有学识、通达治",器识远大,学问赅博。不仅如此,明代还要求言官有实际的仕途经历,不是仅凭借书本上的抽象理念来行事,而是能真正切入实务,不务空言。由于言官的道德劝谏职能,就必然对言官任职资格提出了专业技能之外的更多要求,首先是任职回避。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记载:“父兄现任在京三品大臣,其子弟为科道言事官者,俱改任别衙门,照例循资外补。”其次对言官出身有责资格限制。明代规定,不能选用胥吏出身者为言官,如果曾犯“奸贪罪名”,也失去获选资格。总之,言宫的选任在官员选任体系中属于最为严格的范围。 在选任程序上,一般有荐举和考选两种途径,在洪武之后,通过科举的考选成为主流。但是,通过科举之后的任命程序。言宫比起其他普通官员要严格复杂很多,先要进行察访,调查舆论民情,然后,“或策以时务,或试以幸疏,议论正人”,最后拟出名单,供皇帝批准。考核程序也远较普通官员复杂,考核的标准主要有除革奸弊、审理冤枉、扬清激浊等,非常完备。 言官尽职尽责,对皇帝也不放过。对言官体系的任职资格、选任与考核均如此严格,使得明代的吏治在经历了洪武的严刑峻法之后走向常规,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总体而言,因为能出现像海瑞这样抬棺死谏的言官,有这样一个群体的存在,使得明代吏治的清明程度比其他王朝要好。由于明王朝非常强调从道德情操角度来培养士风,士气高扬,言官尽职尽责,哪怕是对皇帝也不放

2020届湖南师大附中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之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相

2019-2020学年湖南省炎德英才杯2019级高一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数学试卷及答案

2019-2020学年湖南省炎德英才杯2019级高一下学期基础学科知识竞赛 数学试卷 ★祝考试顺利★ (解析版) 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集合A={x|2x>2},B={y|y=x2,x∈R},则( R A)∩B= A[0,1) B.(0,2) C.(-∞,1] D.[0,1] 2.设f(x)是定义域为R的偶函数,且f(x+3)=f(x-1),若当x∈[-2,0]时,f(x)=2-x,记a= f(log 21 4 ),b=f(3),c=f(32),则a,b,c的大小关系为 Aa>b>c B.c>b>a C.c>a>b D.a>c>b 3.在△ABC中,D是边AC上的点,且AD=AB,BD=3AB,BC=2BD,则sinC的值为 A 1 2 B. 1 4 C. 1 8 D. 1 12 4.如图,圆O是边长为23的等边三角形ABC的内切圆,其与BC边相切于点D,点M为圆O上任意一点,若BM xBA yBD =+(x,y∈R),则2x+y的最大值为 232 5.如图,正四面体ABCD中,E是棱AD的中点,P是棱AC上一动点,BP+PE14则该正四面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是

A.12π B.32π C.8π D.24π 6.已知函数f(x)=x 2+ax +b,m,n 满足mm C.f(x)-x<0 D.f(x)-x>0 7.将函数f(x)=sin 4x +cos 4x 的图象向左平移8π个单位长度后,得到g(x)的图象,若函数y =g(ωx)在[,124ππ- ]上单调递减,则正数ω的最大值为 A.12 B.1 C.32 D.23 8.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过点P(1,4),向圆C :(x -m)2+y 2=m 2+5(1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语文模拟卷试题(二)

湖南师大附中2020届高考模拟(二) 语文测试 本试卷共7道大题,21道小题(2道选做题任选1小题)。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组是 () A.赝.品哽咽.笑靥.如花恹.恹欲睡 B.巷.道伉.俪引吭.高歌沆.瀣一气 C.恐吓.喝.彩褐.衣蔬菜曲高和.寡 D.绯.闻斐.然缠绵悱.恻蜚.短流长 2.下列词语中没有 ..错别字的一组是() A.诀窍晤淡功亏一溃立身处世 B.惊蛰涵养胸无城府光风雾月 C.挤兑揶揄靡靡之音峨冠博带 D.珐琅撕杀崭露头角惠质兰心 3.下列各句中,没有 ..语病的一项是 () A.西安某一博物馆展出了一件胎体轻薄如纸、釉质莹润如玉的明朝成化时期烧制的鸡缸杯,具有极高的观赏和保存价值。 B.“毒胶囊”事件再次引发世人优虑:食品里究竟有没有违法添加的工业明胶?这一点毋庸置疑,权责部门应彻查严打。 C.湖南高校等教育倡导现代技术应用性理念,地方特色鲜明,高校学生的培养深受广大用人单位的欢迎,就业率明显提升。 D.为了最大限度地压缩电信诈骗的活动空间,某城市公安局公布六条注意事项,提醒群众增强保密意识,以免上当受骗。 4.依次填入下面画横线处的诗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自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设想,香港、澳门归属问题得以妥善解决,捐弃前嫌、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呼声愈来愈高,而张学良将军不会是永无归期。 “”,将军回归,中华一统,山欢水笑庆团聚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思想及此,李商隐殷切盼望与亲友重逢的诗句,清淅地在我的脑海中浮现; “。” A.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B.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C.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D. 从来一别又经年,万里长风送客船/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五)

炎德·英才大联考理科综合(附中版)-(这是边文,请据需要手工删加) 炎德·英才大联考湖南师大附中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五)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33-40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 1.本套试题满分300分,考试时量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写好班次、姓名,并将考号填好、涂好。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的答题区域(黑色线框)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4.做选考题时,考生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并在答题卡上,涂好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如果你对某科的选考题都做,计总分时,只以该科选考题的第1题计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Na~23 Al~27 S~32 Cl~35.5 Fe~56 Cu~64 第Ⅰ卷 (选择题,共21小题,共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人体内的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中,都能发生的过程是(C) ①合成蛋白质②吸收葡萄糖③细胞呼吸④无丝分裂⑤氧气进入细胞内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解析】成熟的红细胞不能合成蛋白质、不分裂。 2.右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C)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短期保存该酶,适宜条件对应于图中的D、H两点 D.研究淀粉酶或过氧化氢酶参与的酶促反应,均可得到右图曲线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9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之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

2019-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卷答案

2019-2020年湖南师大附中七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联考 语文试卷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30分) 1. C[A.贮蓄(zhù)朗润B.徘徊(huái) 翻来覆去D.荫蔽(yīn) 取决] 2. A(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 3. B(A.句式杂糅,去掉“因为”; C.成分残缺,“愉悦”后加“的心情”: D.双重否定不当,去掉“不”。) 4. D(①③是一个句群,②④⑤是-一个句群,由标点符号也可判断两个句群的先后。④⑤有顺承关系,位置不宜颠倒。) 5. B(“敝”,对自己或自己一方的谦称。“敝帚自珍”喻自己的东西虽然不好,却非常珍爱。) 6.综合运用(共7分) (1)“朋",表示志趣相投的同类。(答到彼此联结、相互支持即可得全分) (2)①③④(每选对1个则得I分,多选或错选不能得满分。) (3)参考:朋友是一盏茶,氤氲生活的诗意(比喻修辞1分,前后语意吻合1分) 7. 默写(7分) (1)山岛竦峙(2)随君直到夜郎西(3)择其善者而从之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8.名著阅读(共6分) (1)D (2)示例:阿长为“我"买《山海经》,满足了幼时“我”的心愿,滕野先生给“我"改讲义,给了“我”平等的尊重;“朝花”表明过往的这些人和事是带来过美好的,如今“夕拾”,对比现实的严酷,更现怀念之情,寄托理想之意。(书中内容2分,书名寓意2分,意思相近皆可。) 二、阅读(共40分) (一)古诗阅读(共9分) 9. CD(C. “东风”句运用的是拟人修辞: D. “万叶千花”并非眼前所见实景,而是想象。)(选对一项得3分,选对两项得5分) 10.示例①:“一”字重读,表明春天的红花绿叶都是春风的精心裁剪,充满了对春风造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8届高三第七次月考英语试卷

长沙市一中2018届高三月考试卷(七) 英语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朿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 5分,满分7. 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仅读一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 19.15. B. £ 9.18. C. £ 9.15. 答案是C。 1. When will the military parade in Beijing start? A. In 15 minutes. B. In 20 minutes. C. In half an hour. 2 .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afternoon? A. Drop in on her sister. B . Go to Wang Anshi Museum . C . Help with her sister 5s study . 3 .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mainly talking about? A. The man’s Apple watch. B . The man’s brother . C . The man’s birthday . 4.What was the weather like in Australia then? A. Rainy. B. Nice. C. Terrible. 5 .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take place? A . At a bank . B . In a police office . C . Ata market . 第二节(共15小题;每小题1.5分,满分22.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或独白。每段对话或独白后有几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每段对话或独白前,你将有时间阅读各个小题,每小题5秒钟;听完后,各小题将给出5秒钟的作答时间。每段对话或独白读两遍。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6、7题。 6 . How does the man feel? A. Nervous. B. Upset. C. Sick. 7. What’s wrong with the man? A. He had a car accident. B . He was knocked down by a car . C . He had an accident when walking on the street. 听第6段材料,回答第8、9题。 8. What’s the man’s favorite fruit? A. Apples. B. Peaches. C Bananas 9 . When were peach trees first planted in China? A . About 750 years ago . B . About 5,700 years ago . C . About 7,500 years ago . 10. What’s wrong with the man’s camera? A. It’s missing. B. It’s out of date. C. It’s broken.

炎德 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高三月考试卷(一)

炎德 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一) 数学(理科)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2:log f x x →是集合A 到对应集合B 的映射,若{1,2,4}A =,则A B 等于( ) A .{}1 B .{}2 C .{}1,2 D .{}1,4 2、复数z 满足3z i i ?=-,则在复平面内,其共轭复数z 对应的点位于(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3、命题“设,a b 是向量,若a b =-,则a b =”的逆命题、逆否命题分别是( ) A .真命题、真命题 B .假命题、真命题 C .真命题、假命题 D .假命题、假命题 4、设函数()f x 是定义域为R ,则“()(),1x R f x f x ?∈+>”是“函数()f x 为增函数”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5、20 sin 2xdx π ?的值是( ) A .1 B .-1 C .2 D .-2 6、如图,已知AB 是圆O 的直径,点C 、D 是半圆弧的两个三等分点, ,AB a AC b ==,则AD =( ) A .12a b - B .12a b - C .12a b + D .12 a b + 7、已知函数()f x 与()g x 的图象在R 上连续不间断,由下表知方程()()f x g x =有实数解的区间是( ) A .()1,0- B .()0,1 C .()1,2 D .()2,3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 分 命题人:湖南师大附中高一语文备课组审题人:教科室备课组长:欧阳昱北 卷Ⅰ 一、选择题(共15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 脑髓.(suǐ)给.予 (jǐ ) 乞骸.骨(hái)遥岑.远目 (cén) B. 奢侈.(chǐ)离间. (jiān) 酹.江月(lèi)前合后偃.(yǎn) C. 孱.头 (càn) 惩.罚(chénɡ)弄玄.虚(xuán)羽扇纶.巾(ɡuān) D. 专横. (hènɡ) 喟.然(kuì)辟.公府(bì)户盈罗绮.(qǐ) 1.B离间. (jiàn)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国粹瑕疵冠冕堂黄急功进利 B. 垂暮端祥肝脑涂地残羹冷灸 C. 帷幄惋惜礼尚往来休戚相关 D. 演译隐匿完璧归赵一愁莫展 2.C/ A冠冕堂黄(皇)急功进(近)利; C端祥(详)残羹冷灸(炙) D演译(绎)一 愁(筹)莫展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过早地把感情寄托在异性上,易形成早恋,如歌的青春是不该青涩果子的。 ②近期,国家多项调控房价举措相继出台,这说明政府房价的态度相当坚决。 ③提出问题很重要,世界上许多发明都源于“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A. 品尝抑制质疑 B. 品评控制置疑 C. 品尝抑制置疑 D. 品评控制质疑 3.A/品尝:尝试滋味。品评:评论高下。与下文“果子”搭配,用“品尝”。抑制:压下去。 控制:掌握住不使任意活动或超出范围。语境不涉及“活动”和“范围”,用“抑制”。质疑:提出问题。置疑:怀疑(多用于否定)。这里是提出问题,用“质疑”。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全运会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告诉我们,每一届全运会不仅仅是简单的体育赛事,而且举办 城市乃至全国都给它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B. 正式通过实施的国家新《食品安全法》赋予受损害消费者十倍索赔。日前,某区人民法 院就以法庭判决的方式支持了一位市民的索赔请求。

2021年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

2021年湖南省湖南师大附中高三模拟(三)语文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福文化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一种大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自古就有崇福、尚福、祈福、盼福的传统,对福文化有着高度的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从现有资料看,中国人的福文化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逐渐形成并具有了丰富的内涵。《尚书·洪范》提出了五福的概念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后人关于福的观念,基本上是在五福基础上发展和丰富起来的,福文化的内涵主要有衣食、长寿、平安、多子孙、修德、和谐等。 儒家文化是封建社会正统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文化有着至远至深的影响,对儒家的福文化考察可以看出中国福文化的本质。周代福文化是儒家福文化的源头。周人认为上天是福祉的赐予者,天子和诸侯谨慎修德,通过祭祀和民众的呼声将天子之德上达于天,上天就会赐予百姓福祉但周人又认为,上天赐予福祉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周人的“明德慎罚,敬天保民”思想。周人认为福主要表现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以后,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并对人们的精神观念产生了决定性影响。儒家福文化在继承周人寿考、多子嗣、家族显耀等观念的基础上,将忠君、孝道等联系起来。《礼记.祭统》贤者之祭也,必受其福。非世所谓福也。福者,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无所不顺者,谓之备可以看出,儒家在福文化内涵中增加了顺、备的含义。儒家认为只要做到上顺于天,外顺于君王,内顺于父母,就会受到福的眷佑,就会一顺百顺。同时,福与顺又是在儒家定义的“亲亲尊尊” 等级秩序框架内得到实现的。 民间福文化内涵丰富,形式多样,在各种民俗中都有表现。民间福文化大多与普通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表达着他们对于美好生活的期盼。民间福文化主要有:一是丰收.民以食为天,对丰收的渴望和丰收后喜悦的表达是民间福文化的最直接的表现。如《诗经》中《小雅?楚茨》云:“我仓既盈,我庾维亿。”二是婚恋。婚恋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也成为人们借以表达幸福感的一种形式。《周礼》记载昏仪六礼有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这些流程虽然烦琐,但无不体现了人们对于婚姻的美好祝福。三是节日仪式。民间福文化还体现在一些具有仪式感的节日中,如春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

湖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高考模拟卷(一)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作为近代社会新因素的下层市民文艺和上层浪漫思潮,在明末发展到极致后遭受了本不应有的挫折。李自成的失败带来了满清帝国的建立,落后的少数民族总是更易接受和强制推行保守、反动的经济、政治、文化政策。资本主义因素在清初被全面打了下去,在那几位所谓“雄才大略”的君主的漫长统治时期,巩固传统小农经济、压抑商品生产、全面闭关自守的儒家正统理论,成了明确的国家指导思想。从社会氛围、思想状貌、观念心理到文艺各个领域,都相当清楚地反射出这种倒退性的严重变易。与明代那种突破传统的解放潮流相反,清代盛极一时的是全面的复古主义、禁欲主义、伪古典主义。作为明代新文艺思潮基础的市民文艺突然萎缩,上层浪漫主义则一变而为伤感文学。《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则是这一变易的重要杰作。 浪漫主义、感伤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是明清文艺思潮三个不同阶段。在第三阶段(乾隆),时代离解放浪潮相去已远,眼前是闹哄哄而又死沉沉的封建统治的回光返照。复古主义已把一切弄得乌烟瘴气、麻木不仁,明末清初的民主民族的伟大思想早成陈迹,失去理论头脑的考据成了支配人间的学问。“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那是多么黑暗的世界啊。像戴震这样先进的思想家也只能以考据名世,得不到人们的任何了解,他自已视为最重要的哲学著作──痛斥宋儒“以理杀人”的《孟子字义疏证》,连他儿子在编集子时也把它排斥在外,视为无足轻重。那是没有曙光、长夜漫漫、终于使中国落在欧洲后面的十八世纪的封建末世。在文艺领域,真正作为这个封建末世的总结的要算中国文学的无上珍宝《红楼梦》了。 无论是爱情主题说、政治小说说、色空观念说,都似乎没有很好地把握住上述具有深刻根基的感伤主义思潮在《红楼梦》里的升华。其实,正是这种思潮使《红楼梦》带有异彩。笼罩在宝黛爱情的欢乐、元妃省亲的豪华、暗示政治变故带来巨大惨痛之上的,不正是那如轻烟如梦幻、时而又如急管繁弦似的沉重哀伤和喟叹么?还是鲁迅的几句话比较精粹:颓运方至,变故渐多;宝玉在繁华丰厚中,且亦屡与“无常”觌面①……悲凉之雾,遍被华林;然呼吸而领会之者,独宝玉而已。

(新人教)湖南省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课标卷(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新人教)湖南省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课标卷(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

湖南省2007届高三模拟考试课标卷 命题:湖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审核:湖南师大附中语文教研组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忖(cǔn)度炽(zhì)烈抑扬顿挫(cuò)不谙(ān)水性 B.哂(xī)笑采(cài)邑心宽体胖(pán)安土重(zhòng)迁 C.畸(jī)形泡(pāo)桐飞来横(hèng)祸散(sàn)兵游勇 D.侪(chái)辈眼睑(jiǎn)溘(kè)然长逝暴戾恣睢(suī) 2.下列词语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闲遐虚与委蛇赴汤蹈 火敏于事而纳于言 B.宴请脍炙人口义愤填 赝无事不登三宝店 C.斡旋众口铄金谈笑风 生出头的椽子先烂

D.竞标英雄倍出蔚然成风口慧而实不至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越秀区有政协委员建议,北京路作为全市惟一的全天候步行街,应尽早导游导购指示牌。 (2)社会广义新农村建议不是对城市的“克隆”,它了对农村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尊重,对自然生存的尊重。 (3)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不容回避,中国在处理这一“历史问题”上,的方针是“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A.树立包涵向 来B.树立包含历来C.竖立包含历 来D.竖立包涵向来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确定重点发展区域,重点发展区域应为沿长江经济带、沿京广线经济带和六省确定的城市。

B.德瓦提出采取激励措施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与新型合作医疗以及建立对农村老人的社会保障体系等一系列关于农村发展的建议。 C.国家三令五申关停私人小煤窑,以杜绝相关煤矿事故的发生;但某些地方部门对私人小煤窑不加限制,导致煤坑坍塌,大量矿工死亡的特大事故。 D.人们放弃使用自己的弱势语言,选择使用符合自己需要的强势语言,是为了融入更广泛的社会,实现人生的价值,更好地扩展个人的生存空间。 二、(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 丰裕中的贫困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在新科技革命的背景下,无论是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还是就某一个国家或地区而言,都存在着这样一个普遍的趋势:在经济增长的推动下,当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经济发展、福利水平提高的同时,另一些国家、地区和社会阶层的贫困状况不但没有好转,甚至更加恶化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原本是为了减少贫困的经济增长却成

【湖南师大附中2018高考二模】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南师大附中2018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书法的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历代书法家对《兰亭集序》不断阐释的历史。《兰亭集序》被认为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尽管与之相随的是,《兰亭集序》的真伪之辨从来没有消停过。 最早提出质疑的是宋代学者,而较有说服力的是清末曾经当过慈禧太后秘书的李文田。他工书善画,学问渊博,是岭南“碑派书法”创始人。他爱好金石收藏,精于鉴别。他通过多年考辨,认为《兰亭集序》不是王羲之的作品。 1965年夏,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从王谢墓志出土论〈兰亭集序〉的真伪》一文。他基本上重复了李文田的两个论点,认为从年前南京出土的王谢墓志(晋代)来看,《兰亭集序》失去了晋人惯用的带有隶书笔意的笔法,因此断定它不是晋代遗留下来的作品。其次,从文章的内容来看,作者是在王羲之所作《临河序》的基础上加工而写成的。因为,文章前半部描写欢快之情,写得很流畅,后半部突然悲痛起来,这与晋人达观以及王羲之本人性格大相径庭,故值得怀疑。据此,郭沫若推断《兰亭集序》乃是一赝品,并非王羲之的作品。 郭文发表后,立即引起了轩然大波。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了《〈兰亭集序〉的真伪驳议》一文,提出了与郭文针锋相对的观点。该文认为,唐初各大书法家如欧阳询、虞世南等都在学王帖,而唐太宗也酷爱王之书法,我们没有理由否定唐初书法家的鉴别能力。其次,若以东晋书法当接近于隶书,而《兰亭集序》却是行书,因此就怀疑《兰亭集序》非晋人之作,这是方法论的错误。王字本身有发展过程,它脱胎于旧时代而又高于旧时代,向行书方面发展,故王羲之被称之为“书圣”,其理由即在此也。再者,从美学的观点上看,《兰亭集序》书法、文思之潇洒、飘逸,与东晋士族的风貌也相吻合。因此,《兰亭集序》为晋代王羲之手笔。 值得欣慰的是,“兰亭论辩”沉寂多年之后,新出土的文物为考证传世《兰亭集序》真伪提供了新线索。1998年6月,在南京市东郊发现一处罕见的六朝古墓葬群,其中二号墓室前部出土有两方极为珍贵的砖质墓志,在全国引起轰动。该墓为东晋名臣高崧及其夫人谢氏的合葬墓。高崧卒于公元366年,夫人谢氏卒于公元355年,而王羲之卒于公元361年。可以说,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这两块墓志上写有“晋侍人、建昌伯、广陵人高崧”等字,虽仍有由隶入楷的痕迹,但已与现代意义上的楷书十分相近。高崧墓志作为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楷书实证资料,在中国书法史上意义重大。在南京周边,还有三十块左右墓碑,东晋墓碑出土地点也不只是南京,还有在丹阳、马鞍山出土的。这些考古发现表明:从书体上来看,六朝的书体在转型之中,即由隶到楷的重要演化阶段,多种书体并存是合情合理的。东晋时期不仅只存在隶书,而且行楷或隶楷兼有。这就纠正了过去“晋代不可能出现楷书、草书”的说法。这些考古发现完全推翻了李文田、郭沫若的基本论点,也为《兰亭集序》的真伪之争画上了一个句号。 (摘选自刘孟达《〈兰亭集序〉真伪之谜》,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兰亭集序》是中国书法界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中国书法的历史就是一部历代书

炎德英才大联考长沙市一中2016届高三月考试卷(六)答案

单项选择题 CAA DBC DBB 7-1 周文王、武王兴起(于)丰、镐而称王,现在费城虽小,或许差不多吧! (王、傥、庶几各1分,省略句1分,句意通顺1分) 7-2 君子有过错就用诚恳朴实的态度来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就用花言巧语来谢罪。 (谢、质、文各1分,状语后置1分,句意通顺1分) 8 萧瑟、冷清、朦胧、宁静2分 在傍晚时分,作者看到桔红的秋叶飘落得满阶都是,一派秋天的萧瑟; 紫菊的香气飘散在庭户中,人们嗅到了秋天冷清的气息; 夜晚中烟雨笼罩天地,无声无息,只觉眼前一片迷蒙,伸手触之,让人倍觉秋寒深重; 新雁飞过,发出嗈嗈的和鸣声,如悲凉的呜咽,反衬出秋天的宁静。 红叶、紫菊香、烟雨笼、新雁鸣等意象营造出了悲凉的气氛3分 点出特点2分,结合诗句具体分析3分,意思对即可 9 相同点:两首词都有直抒胸臆,直接点出愁情2分 不同点:本次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红叶”“晚烟”“细雨”“新雁”等引人怅恨的秋日凄凉景象,点染“暮”、“咽”等情状,自然引出“愁恨年年长相似”的愁叹。而且还将愁情与往年的进行对比,以对比来抒情。2分 《虞美人》的结尾两句则借助比喻抒发愁情。将满腔愁情比作向东流逝的一江春水,化虚为实,以春水的汪洋恣肆来比喻愁之多,以春水的长流不息来比喻愁重难消。2分 (点出手法并结合词句分析各2分) 10-1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0-2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10-3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11-1C3A2D1 11-2 从情节结构来说,小鸟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小鸟是整个故事情节的出发点,小鸟的离去改变了老办事员的生活,直接导致他的离职,也才有了后面的故事发生。2分 同时,小说以小鸟来到学院开始,又以小鸟飞过废墟结尾,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使小说结构紧凑而又意味深长。2分 从主题表现来说,小鸟丰富深化了小说主题。小鸟的到来和离去影响到了个人和社会,揭示了小说的主题。2分 11-3 小鸟唱着歌飞过,传达的是一种欢乐之感,大楼变成一堆废墟,暗示了一种荒凉之感,两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夸张地呈现了故事的结局,有喜剧效果。3分 一只非常小的鸟儿使得一栋学士院大楼变成了废墟,一小一大的对比,寓意着一个小小的因素可能会带来巨大的变化,让人有震撼之感。3分 11-4 小说主题概括: 人不能陷入一种单调而固定的生活模式中,否则将无法面对生活中的一点小小的变故。

湖南师大附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

湖南师大附中2017-2018学年度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得分:_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词发展到南渡时期,其主要代表词人有李清照、朱敦儒、张元干、陈与义等。由于时代的巨变,这些词人都亲身经历了由北而南的社会变革,他们的生活遭遇、思想情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这些都影响到了他们的词作,词风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因此其词作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情感更显得沉郁忧愤。他们的词作大多表现出记忆中民族昌盛景象与眼前耻辱地位的对比,昔日享乐生活与眼前窘迫情状的对比,全社会收复失地的激情呼声与朝廷孱弱懦怯的对比等,因此这些词主要表现出了南渡战乱时期民族、社会的苦难忧患和个体理想失落的压抑苦闷。尤其是李清照的词,更是确立了宋词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她自成一家,独创易安体,词风朴素清新,手法细腻完美,并且雅俗兼用,达到了形式和内容上的和谐统一。因此,她被誉为婉约之宗,她的创作不仅为南渡作家如何以旧形式表现新内容树立了榜样,更为宋词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词至南宋前期,开始出现空前的繁荣局面。这一时期,词坛更是大家辈出,名作纷呈。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词人是辛弃疾、陆游、姜夔等人。他们继承并发展了苏轼开创的豪放派,使得词的内容越发博大精深,风格更为浑厚雄健,因此把宋词的创作推向了高峰。其中最杰出的代表词人当属辛弃疾,他不仅继承了苏轼的革新精神,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内涵,把词推向了更高的阶段,并且他创新式地以散文化的笔调写词,并且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界,尤其是他创作的词雄壮慷慨,意境阔大,表现出了词人坚定不移的爱国思想。 词发展到南宋后期,由于时代的原因、文人地位的变化等,开始走向衰落,继而被元曲、元杂剧等取

2019-2020学年湖南师大附中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word版有答案(已审阅)

湖南师大附中高一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时量: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宋词的演变发展历程曲折,其经历几个世纪,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 词最初在唐代就开始出现了,词的产生最初源于燕乐,其作为一种与燕乐相配合的唱词,在晚唐五代以后才被人们简称为“曲子词”。唐代诗人李白的《菩萨蛮》,以及白居易和刘禹锡的《忆江南》都属于最早的文人词作,它们标志着词体形成的萌芽状态。这些唐代诗人在词中继承并发扬了民间曲子词清新流畅、情真意挚的优良传统,不仅增加了词作的底蕴和表现力,而且其沉郁雄放的词风对后代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唐代的这些文人词作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至宋初,在题材与语言风格上,大体已经形成定局。尤其是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词的内容、体制、风格上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几乎达到了“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的地步。柳永不仅发展了长调的体制,而且还丰富了词的创作方法,同时,他还善于吸取民间歌词的养分,采摘民间曲调入词,大量创作慢词,有效地扩大了词的境界,对宋词后来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 北宋中期,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日益集中,加上北宋词人懂得音律的更多,不仅自己能调曲,而且尤善作词,因此词调大盛。这一时期,宋词作为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开始得到快速的发展。 北宋中期以后,苏轼首先举起改革旗帜,开创了豪放一派,不仅打破了词的狭隘的传统观念,扩展了词的内容,而且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并提高了词的意境。在这之前,宋词依然流连于写作男情女爱与离愁别恨,而苏轼词的出现开始在词中强烈表现个人的建功立业愿望和明确的爱国主题,其词风开始呈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与气概,并且苏轼敢于“以诗入词”,不仅突破了词在音律方面过于严格的束缚,而且使词从音乐的附属品转变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这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并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

湖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考语文模拟卷(2)(有答案)AlAwwH

湖南师大附中2017届高考模拟卷(二)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司法权可否分割?翻阅有关宋代的史书或许可以找到答案。《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一七《慎刑》,就记载着宋朝统治者注重司法权分割一事,其将由法官一人享有的审判权分割为审理权与判决权,在中央分别由断司与议司执掌,在地方分别由鞫司与谳司执掌。换言之,断司或鞫司负责审讯与调查事实,议司或谳司负责检索和适用法律。不仅如此,最终如何判决还得由儒生出身的行政长官来决定。更有甚者,宋代统治者还强调断司(鞫司)与议司(谳司)之间应当各自独立行动,不得互通声气甚或协调处理。 从表面上看,宋代这种有关司法权分割的设计非常缜密,但是宋代统治者恰恰忘了,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的后果之一是,前面的事实审法官和法律审法官都无法做到真正独立,因为他们在审与判时都在揣摸着那个拥有最后决断权的行政长官的心思。 而且,让行政长官来最终决定判决结果还违反了司法审判的亲历性要求,让没有参与审理的人来决定审理的结果,其后果可想而知。事实上,从审判监督的基本原理看,审、判本身是一个连续性的任务,并不适合于分割或分立。将审判权人为分割会导致审者不判、判者不断的“审判碎片化”和随之而来的“监督碎片化”,最终决断者和监督者都缺失一种全面而系统的个案知识,其作出的决断或监督自然也是残缺的、失真的和武断的。 更为致命的是,虽然宋代统治者重视行政长官的法律素养,但是大多数官员仍不是学法律出身的专业人士,而是一群从四书五经中找出一书(经)加以钻研的文科偏材,对于法律专业只能说是粗知一二。他们只知以儒家那套“存天理灭人欲”的学说来指导自己的行动,对于前述鞫司或谳司基于专业技能采取的法律行为自然难以理解,对于鞫司、谳司基于专业技能的玩法弄权行为也难以觉察。在“外行指导内行”的局面下,不仅司法无法独立,而且司法腐败也难以防止,司法权的分割及监督也就自然失灵。 从形式上看,宋代统治者人为地将审判这一行为纵向分割、隔离、分立为审与判之后,似乎使审判权更加易于为旁观者所监督。但是,广大民众并不享有审判监督权,而享有审判监督权的官吏却基于“官官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