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选修六同步练习试卷(21份) 中图版15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选修六同步练习试卷(21份) 中图版15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选修六同步练习试卷(21份) 中图版15
【高中地理】2017-2018学年同步备课选修六同步练习试卷(21份) 中图版15

第三节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学习目标定位] 1.认识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水资源危机的主要表现。2.掌握水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措施,并能从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加以说明。

一、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表现

(1)可利用的水资源总量①减少,②供需矛盾突出,影响人类生存、工农业生产、③生态环境保护等。

(2)水资源的④时空分布不均,造成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水资源危机。

(3)人类不合理利用导致⑤水资源污染。

2.我国水资源问题

(1)⑥总量丰富,但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2)水资源分布⑦极不均匀。

(3)供需⑧不平衡,农业和城市缺水状况严重,成为制约人们生活和⑨工农业生产的严重问题。思考

1.怎样理解水资源的分布不均?应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答案水资源分布不均分为时间分配不均和空间分布不均。两种情况均可以导致水资源紧缺。水资源在时间上的分配不均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来解决;水资源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可以通过跨流域调水来解决。

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1.地下水的利用与保护

(1)地下水要⑩限量开采,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合理开发和利用地下水。

(2)要综合考虑,把?地表水、地下水等多种水源?搭配运用。

(3)要做好?回灌补源,保护地下水资源。

2.海水淡化。

3.重视?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

(1)农业: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

(2)工业:调整?产业结构,推行?清洁生产,提高用水效率。

(3)社会: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水忧患意识。

思考

2.我国南方地区水资源丰富,有时甚至发生洪涝灾害,为什么还要倡导节水?

答案①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②水污染严重,出现水质性缺水;③人口多,工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量大。

4.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5.注重水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作用

(1)生态效益:○21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22湖泊萎缩、○23湿地干涸的现象。

(2)开源与节流:只有在○24水资源保护的前提下,才能发挥有效作用。

思考

3.你怎样认识南水北调工程在我国调蓄水资源中的重要性?

答案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流域的水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我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总体来说是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特别是华北地区地多、人多、水少、工农业用水量大,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南水北调是解决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的特大型基础设施项目,是从根本上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之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探究点一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 2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北方和西部部分地区已出现重度缺水。结合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我国水资源存在的问题有哪些?

(2)针对水资源的分布特点,我国计划利用京杭运河(乙图)作为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往华北地区。根据对东线调水路线的调查发现,该线路调水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是污染问题,其中A、B、C三个河段中污染最严重的是哪一段?为什么?

(3)我国水资源的空间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缺水带和少水带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多水带地区也时常受到水资源紧张的困扰,最主要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经济受水资源限制明显的地区分布在____________带,分析原因。

答案(1)水资源短缺;洪涝和干旱灾害频繁发生;浪费严重;污染严重;利用效率低。(2)A河段。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船舶多;生产污水、生活污水的无节制排放;陆地面积狭小;虽然降水十分丰富,但地表水缺乏。

(3)南多北少,东多西少,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4)水污染和浪费严重

(5)过渡人口多,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相对较少。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我国水资源的地区分布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2)全球水危机产生的原因

导致全球水资源危机的原因可以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来加以分析。如下表所示: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题。

浙江沿海温岭市西部平原原始高程2.5~3.3米,地下水位埋深0.03~0.25米,河流水位高程1.8~2.0米。从1971年开始,温岭市西部平原地下水位发生了明显变化(如图)。

描述1970~2005年温岭市西部平原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并推测原因。

答案变化特点:1970~2000年地下水位呈下降趋势;1970~1985年,地下水位缓慢下降;1985~2000年,地下水位加速下降。2000~2005年,地下水位有所回升。原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加;地表水季节变化大,枯水期满足不了生产、生活需要;地表水污染,导致地下水开采增加等,地下水位下降。2000年后,通过采取地表水利工程建设、治理污染、关停机井等措施,地下水开采量减少,水位上升。

解析首先根据图示曲线变化转折分段描述地下水位变化特点。地下水位下降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结果,而过度开采的原因是水资源需求量大但总量不足、利用率较低或水资源污染。地下水位上升则是地表水供应能力提高、地下水开采减少所致。

探究点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下图为“某流域示意图”。该流域是我国实施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区域。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分别说出甲、乙地区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并说明理由。

(2)针对甲地区近年来水资源供需紧张的形势,提出水资源合理利用与保护的措施。

(3)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还应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甲地区以防治污染,保护湿地为主。位于河流下游三角洲,人口、城镇与工业分布密集。乙地区以保护森林、水土保持等生态保护为主。位于河流上游山区,地势起伏大。(2)加强水污染防治和污水的处理与再利用;依法保护水资源,开展生态环境建设;提高节水意识,全面推广节水措施,提高水的利用率;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库,开渠引水;在三角洲地区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防止海水的倒灌。

(3)兴修水库;节约用水(发展节水农业,限制发展耗水量大的工业,注意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等);控制人口增长;植树造林;提高水价;雨季回灌地下水。(任答其中两点即可)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

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的措施应该从开源和节流两个角度来考虑。

(1)开发水源:科学地修坝建库,修渠调水,在保持地下水位不下降的前提下,合理开发与利用地下水。

(2)进行生态环境建设:为恢复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提高环境对水的涵蓄能力,要因地制宜地退田还湖、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全面改变江河断流、湖泊萎缩、湿地干涸的现象。

(3)发展节水农业,推行生态农业,提高灌溉效率;推行清洁生产,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用水效率;倡导公民遵守《水法》,保护水资源,提高全社会的节水意识;在社区、学校、家庭中倡导改变日常浪费用水现象,节约生活用水;加强对污水的处理和利用。

由于水资源短缺,我国华北平原大量开采地下水,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地下水漏斗,带来一系列环境问题。地下水漏斗指由于打井超采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位中间深、四周浅,如漏斗状的地下水位分布状况。图1、图2分别为“华北平原浅层和深层地下水漏斗分布区(阴影部分)示意图”。完成(1)~(3)题。

(1)根据华北平原地下水漏斗区的地理特征,可判断(单选)()

①浅层地下水漏斗区地势相对较低②深层地下水漏斗区河流径流量丰富③浅层地下水漏斗区主要分布在山麓地带④深层地下水漏斗区工农业生产用水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浅层或深层地下水漏斗带来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单选)()

A.浅层地下水漏斗致使河流干涸断流

B.深层地下水漏斗造成深层地下水污染

C.浅层地下水漏斗导致土地盐碱化

D.深层地下水漏斗会引起土壤养分降低

(3)地下水回灌是治理地下水漏斗的主要措施。简述地下水漏斗区回灌用水的主要来源。

答案(1)C(2)A

(3)跨流域调水;利用雨水(夏季降水集中产生的多余地表水);利用中水(工业和城市污水无害化达标处理产生的水) 。

下图为两个苏丹儿童用特殊吸管吸地上的雨水,这种吸管的设计能防止蚂蟥被吸入,杜绝几内亚蠕虫病。全球有11亿人每天等待着方便干净的饮用水,缺乏安全饮用水的结果是每天有6 000人因此丧命,另外还有30亿人没有干净的用水卫生设施。而每年因缺水或者饮用不干净的水传染疾病而死亡的有220万人,其中主要是儿童。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四组国家中,急需要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组织帮助解决水源问题的是()

A.蒙古、韩国、沙特阿拉伯

B.埃及、伊朗、阿富汗

C.中国、印度、埃及

D.伊拉克、哈萨克斯坦、澳大利亚

2.对于上图与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主要说明淡水资源缺乏问题

B.说明淡水缺乏和水卫生两大问题

C.非洲地区热带草原面积广阔,水资源较为丰富

D.发达国家由于水污染较重,所以有大量居民存在饮水不安全现象

答案 1.B 2.B

解析第1题,需要联合国全球环境基金组织解决水资源问题的国家一定是处于干旱地区,水资源缺乏的发展中国家,只有B项符合要求。第2题,材料主要涉及用水卫生问题,而题图也涉及水资源短缺问题。非洲热带草原气候面积广大,有干湿两季,干季缺水严重。水卫生问题主要存在于发展中国家。

3.近些年来,有些淡水资源丰富的国家也受到缺水的威胁,主要人为原因是()

①人口膨胀,工农业发展需水量增加②气候趋于干旱,降水量减少③水资源受污染,破坏严重④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匀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首先,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已突破70亿大关,工农业发展较快,需水量大大增加;加之环境污染严重,如化肥、农药的大量使用,工业废水、废渣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中,水体被污染,水质变坏,使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不断减少。另外,本题设问的是造成水资源紧张的人为原因,所以直接排除②④。

4.解决缺水问题的“开源”措施是()

①修水库②合理开发及抽取地下水③改进灌溉技术

④提高水的利用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 A

解析“开源”和“节流”是解决水资源不足的两大措施,①②属于开源措施;③④属于节流措施。

5.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下图)。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引

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养殖过程海水渗漏,导致地下淡水咸化,附近表土盐碱化,影响农作物和地表植物的生长,影响当地居民的生活。废水造成附近海域污染、海水富营养化。

解析高位虾池在养殖、换水和排水的过程中,都会出现渗漏,会导致土壤盐分增大,附近地区出现土壤盐碱化;海水下渗的过程中也会导致地下水盐度升高,影响水质,从而影响到当地地表植物的生长。排向海洋的水体中含有大量的食物残渣和虾的粪便,不经处理直接排入海中,会导致附近海域海水的富营养化,影响海洋水质危及海洋生物生存,从而间接影响到人类的正常生活。

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读下面的漫画,回答1~2题。

1.关于漫画中反映出的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少数热带国家缺水,其他地区不缺水②人口增长速度快、淡水资源有限的中东和非洲缺水问题最突出③人口增长的速度快,而淡水的消耗量逐渐减少④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世界淡水消耗量高速增长,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不断下降⑤水资源危机是引发政治冲突的重要因素

⑥水资源危机不仅包括淡水供应量的不足,还包括很多人不能拥有干净的饮用水,直接影响到人们的身体健康

⑦水污染加剧了水资源危机

A.③④⑤⑥⑦

B.①③④⑤⑦

C.②④⑤⑥⑦

D.②③④⑥⑦

2.关于漫画反映的资源问题,正确的说法是()

A.虽然在不断循环更新,但其数量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是有限的

B.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C.是可替代的资源

D.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水源主要来自其主体

答案 1.C 2.A

解析由漫画信息可知反映出的问题为全球性水危机。理解全球性水危机,要从空间分布、人均占有量及人均消耗量、水量与水质、淡水冲突等多方面加以全面、深入地理解。水循环可使水资源不断更新,但在一定地区、一定时间内数量是有限的,不合理利用会导致水资源短缺。

下图是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此完成3~5题。

3.从自然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分析最有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的城市是()

A.东京

B.伦敦

C.北京

D.罗马

4.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都上调了水价,从政府的角度考虑,其目的是()

A.促进节约用水

B.与国际水价接轨

C.控制水污染

D.增加财政收入

5.在开发利用水资源过程中,下列措施不合理的是()

A.修建水库,改变不稳定的径流

B.进行跨流域调水,调节水资源的空间分布不均

C.大力发展节水产业

D.大量抽取地下水,扩大灌溉面积

答案 3.C 4.A 5.D

解析第3题,北京年降水量少,且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且水价最低,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最可能发生水资源危机。第4题,水价是促进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杠杆,提高水价其目的是为了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第5题,大量抽取地下水会导致地面沉降,

沿海地区可能引起海水倒灌等。

我国的淡水资源严重不足,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四分之一,工农业生产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人们不得不大量开采地下水,有些地区甚至出现了地下水枯竭的现象。据此回答6~8题。

6.我国工农业生产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是()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南方地区

D.华北地区

7.针对上题的选项,该地区解决缺水问题的措施有()

①跨流域调水②实施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提高水价,强化节水意识③缩小工农业生产规模,减少耗水量④科学种田,实施节水新技术⑤改造自然,实施人工降雨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③⑤

D.③④⑤

8.下列不属于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环境问题的是()

A.潜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引起地面下沉,建筑物塌陷

C.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造成土壤盐渍化

D.沿海地区海水入侵,地下水质变坏

答案 6.D7.A8.C

解析第6题,华北地区降水少,径流量小,水资源贫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需水量大,水资源污染和浪费严重,因而缺水最严重。西北地区尽管水资源不足,但耗水量小,故不是受缺水威胁最严重的地区。第7题,跨流域调水、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等都是解决华北地区缺水的有效措施。第8题,土壤盐渍化是干旱、半干旱地区不合理灌溉而导致土壤下层盐分向表层集聚而形成的。

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有关专家分析,目前世界面临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人口数将近5亿人,到了2025年,随着人口增长,面临此问题的人口数将达到28亿。

材料三在水资源短缺的同时,水资源的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据调查显示,20%的淡水鱼类已濒临灭绝。在埃及,尼罗河的“清流改道”使得40种极具经济价值的鱼类确确实实地给“清理”掉了。在欧洲,莱茵河河水严重污染,44种鱼类有8类已销声匿迹,还有25类处于濒危状态。

(1)漫画中反映了哪些问题?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2)分析材料二所反映问题的产生原因。

(3)如何解决材料三所反映的问题?

答案(1)水资源污染,水资源短缺。制约社会经济的发展,危及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2)自然原因:地球上淡水资源有限,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人为原因:人口剧增,工农业生产发展,导致用水量增加;水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

(3)减少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的排放;加强对污水的治理;农业中合理施用化肥;完善法律、法规,加强治理等。

解析该题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题,漫画所反映的水资源问题是水污染和水资源短缺。第(2)题,材料二主要反映水资源短缺问题,其原因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方面分析。第(3)题,水污染主要是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业污染等造成的,解决措施也要从这几方面入手。

[能力提升]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耗水量表”。据此回答10~12题。

10.由上表分析可以看出()

A.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约是美国的10倍

C.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3

D.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水资源特别丰富

11.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

A.工业发达,耗水量大

B.技术水平低和节水意识淡薄

C.人口众多,生活用水量大

D.水污染严重

12.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是()

A.加大水利建设投入

B.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D.优先发展工业

答案10.B11.B12.C

解析第10题,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低于法国,是由于人口总量大,而水资源总量却大于法国;我国万元GDP耗水量为5 045 m3,而美国仅为514 m3,约是美国的10倍;世界平均水资源拥有量为8 900 m3,我国为2 200 m3,约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澳大利亚人均水资源拥有量高是因为人口少。第11题,我国每万元GDP耗水量比其他国家高的原因是工业水平较低、技术水平低以及人们的节水意识淡薄。第12题,与其他国家相比,我国节水空间很大。针对我国水资源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采取的措施是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

13.天津滨海新区利用本地优势条件开发水源,持续可行的措施是()

A.开采深层地下水

B.海水淡化

C.利用洼地蓄水

D.跨流域调水

答案 B

解析天津滨海新区深层地下水不丰富,利用洼地蓄水持续性差,跨流域调水不是利用本地优势条件。滨海新区与渤海相邻,海水资源丰富,可实施海水淡化开发水源。

14.水资源短缺是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我国因水资源短缺造成了很多地区工农业生产和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根据下图,简要概括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

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水资源利用情况对比表

(2)由上表分析两省区在水资源利用结构上有哪些差异?

(3)简要分析宁夏的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比江苏多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

答案(1)①人均拥有量小;②南方多,北方少。原因:①人口多;②年降水量南方大,北方小。(2)江苏省的人均生活用水比重比宁夏大,人均生产用水比重比宁夏小。

(3)自然原因:宁夏的降水量比江苏少得多,而蒸发又比较旺盛;人为原因:灌溉方式不合理,浪费严重。

解析第(1)题,根据图中不同的图例可归纳出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有两点。从横线柱可知:人均水资源少;从空心柱可知:南多北少。第(2)题,利用结构上的差异,需要从生产用水和生活用水两方面回答。第(3)题,注意是“亩均用水量”,回答时要紧紧扣住这一点进行思考。

15.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水资源总量约28 124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从我国各大江大河径流分布来看,长江、珠江、黑龙江径流量较丰富,而黄河、淮河、海河、辽河径流量较少,水资源十分紧张,形成“三江丰富,四河紧张”的局面。再加上近几十年来人口增长过快,工农业和城市化进程发展都较快,更加剧了北方地区水资源紧张的程度。淡水资源紧缺严重制约着我国北方地区经济的发展,影响着人们生活的质量。

材料二下图是我国节水标志,由水滴、人手和地球变形3部分组成,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

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图中空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水是由拼音字母J的S变形而

成,寓意节水。

(1)根据材料一提供的信息资料,提出两个问题(只提问题,不作答)。

(2)仔细观察材料二中的标志,手又像一条蜿蜒的河流,象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联合国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请你为“世界水日”设计一条宣传语。

答案(1)略。(所提问题在材料范围内并且合理即可)(2)滴水汇成江河(意思合理即可)(3)水是生命之源;珍惜水就是珍惜自己的生命;一滴水,一颗心;滴水可以汇成江河;节约用水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等等。

高中地理选修6

高中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复习教学案 课时安排:4—5课时 考点扫描: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 1.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正确的环境伦理观 ? 2.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 3.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保护 ?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 2.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 3.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4.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三、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 1.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某种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 3.某一区域的生态环境问题对其他区域的影响 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5.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四、环境污染与防治 ? 1.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2.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及危害 3.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五、环境管理 ? 1.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2.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 3.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重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其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难点: 1.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2.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3.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本章考点] 1.人类与环境:环境的概念和分类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2.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知识梳理] 定义: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1.环境_______环境 分类 _______环境 人地关系是一对矛盾的两方面,是即_____又______的 2.人类与环境传统环境观______ 不同时期的人地关系现代环境观:人地______ 新环境观:可持续发展观 ①_______ 环境问题表现②________ ③_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3.当代环境问题环境问题原因②______ ③_______ ④_______ ①_______ 环境问题特点②_______ ③_______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_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 2、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 3、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上海市黄浦区2018年高三地理二模试卷

黄浦区2018年高中学业等级考调研测试 地理试卷 2018.4 (满分:100分,完卷时间:60分钟) 考生注意: 1.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综合分析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正确填涂准考证号。 3.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美国航天局宣布“朱诺”号探测器的木星探测任务在2018年2月20日结束,届时“朱诺”号将受控冲入木星外层大气焚毁,“朱诺”号探测器所处的最低一级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 C .河外星系 D .总星系 2.2018年1月31日,“超级月亮”与月全食的 “大戏”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上演,当天的农历日期是 A .初一 B .初七 C .十五 D .廿二 3.右图中能够反映页岩形成过程的代码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4.下列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的是 A .晴朗天空呈蔚蓝色 B .山地迎风坡降水多 C .阴天时昼夜温差小 D .沿海地区的海陆风 5.上海市目前能够重点开发的新能源有 A .地热能 B .风能 C .核能 D .可燃冰 6.我国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①耕地面积大②人口总数少③水资源年际变化小④水资源总量少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7.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中的商业用地 A .在各类土地中占地面积最大 B .土地利用效益低于工业用地 C .地租支付能力高于居住用地 D .处于城市土地利用的第二圈层 沉积岩 沉积物 岩浆岩 变质岩 岩浆 ① ② ③ ④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2018年8月27日

高一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浓厚的学习兴趣为重点,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着手教学模式的探讨,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树立高中三年的目标,为高三出口打下坚实的基础。学习高中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观察和理解整个世界,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适应未来的生存和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使学生获得比较完备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和参加,乐于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主动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发展观。教会学生阅读和分析运用地理图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所学内容为必修一(人教版),内容包括行星地球、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地表形态的塑造和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本册内容以自然地理为主,通过本册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宇宙环境和运动规律,大气状况及运动规律,地形地貌的形成及河流地貌的发育,自然界的水循环、海水运动及水资

源的利用,地理环境的特性等,从而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地球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为将来进一步学习。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主要是自然地理内容,主要从自然科学角度研究地球。使学生认识处在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表层是由相互交错、重叠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组成的。地球表层又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大的系统,它不仅与宇宙有密切联系,还与地壳以下的地球内部有千丝万缕的关联。 高一新生在初中基本没有学习地理,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非常差,而初中地理知识又是进一步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基础,这也就是造成高一学生感觉地理难学和高中地理教学困难比较大的主要原因。所以,在教学中要针对以上具体问题,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适度补充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以便于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与高中地理知识相关的知识。 四、具体措施 1 认真钻研教材和课程标准,掌握教学重点。 2继续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钻研教育教学技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3认真备课,备教学目标、备教学环节、备可能出现的教学中的意外情况、备教法和学法、备板书设计等。 4 通过地理故事、地理趣闻、地理谜语、地理新闻以及与地理教学相关的课外知识等,增强学生地理学习兴趣。

【最新】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6知识点总结 ——选修6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 (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 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 (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 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 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 (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 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 (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 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 (1)成因: 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 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 (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 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 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 (3)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 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 (1)成因: 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 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 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 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 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⑤引发国际冲突5.耕地问题 (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 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 (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 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

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环境保护 1、水体污染(1)成因:①工业废水②农业废水③生活污水的排放④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⑤原油泄漏造成海洋污染⑥洋流的扩散作用(2)治理方案:①禁止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入江河②建立污水处理厂③政府加强立法保护和执法力度④建立统一管理体制⑤建立有效应急机制,做好清污工作(3)危害:①破坏生态环境②危害人体健康③生物多样性减少④造成水质型缺水⑤农作物减产 2、固体废弃物污染(1)成因:①人口数量大幅增多②近代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的结果③农业生产所丢弃(2)治理方案:①进行资源回收利用②提高资源利用率③减少城市垃圾总量④改变垃圾处理方式⑤垃圾分类处理⑥加强立法监督工作(3)危害:①占据大量土地②造成土地资源浪费③污染土壤、大气、水体④危及人体健康 3、大气污染(1)成因:自然:①北方降水少,植被覆盖率低,土地荒漠化严重,大风天气多②火山喷发人为:①工业废气污染②汽车尾气污染③建筑工地增多④矿石燃料的燃烧(2)治理方案:①关闭高污染企业②节约和提高能源利用率③开发利用新能源④控制汽车尾气排放⑤使用清洁能源⑥健全相关法律法规⑦改变能源消费结构⑧开发煤炭脱硫技术(3)

危害:①污染大气②可吸入颗粒物增多,造成雾霾天,危及人体健康③引发酸雨④导致光化学烟雾事件 4、淡水资源短缺(1)成因:自然:①淡水资源总量有限 ②淡水资源陆地分布不均(中国:时空分布不均)人为:①不合理开发利用淡水资源②淡水资源需求大③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2)解决方案:开源:①修筑水库②调节季节降水分布不均③跨流域调水④调节空间降水分布不均⑤合理开发提取地下水⑥废水处理再利用⑦研发海水淡化技术⑧人工降雨节流:①改进灌溉技术②影响工农业生产③破坏生态环境④损害人体健康 ⑤引发国际冲突 5、耕地问题(1)原因:①人口持续增长②土地退化现象严重③非农业用地占用农业用地④不合理灌溉和使用农药造成土壤污染⑤耕地分布不均(2)解决方案:①实行耕地总量不断减少措施②提高土地利用率③提高耕地质量④控制人口数量⑤提高单位亩产⑥合理灌溉使用农药⑦防止非农用地占用耕地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防止土地退化(3)土地退化的防治:生物措施:①因地制宜,退耕还林,还草②恢复生态林③营造经济林④加强科学管理工程措施:①修筑水利工程②修筑水土保持工程农牧业措施:①等高耕作②施用有机肥料③适时耕作 6、矿产资源枯竭(1)原因:①人口数量持续增长②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③矿产需求量大④采矿时采富弃贫⑤矿产分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解析版

2018-2019学年上海市松江区高二(上)期末地理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1.2018年2月8日,我国南方部分地区的天空出现半人马座流星雨。流星雨现象的产生原因是流星体() A. 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 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 摩擦地球表层大气 D. 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2.我国“嫦娥四号”月球飞行器即将实现人类首次在月球背面软着陆。飞行器在月球表面可能遇到的最 大威胁是() A. 空气太稀薄 B. 宇宙辐射强 C. 陨石撞击多 D. 月球引力小 3.小林夜观星空,9月2日21点用天文望远镜对准织女星。若保持观察角度不变,9月3日再次观察到 织女星的时间是() A. 21点 B. 21点56分4秒 C. 20点3分56秒 D. 20点56分4秒 4.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2018年11月5~10日在上海举行。这一期间,以下各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 A. 北京 B. 沈阳 C. 上海 D. 海口 5.2018年10月30日新西兰北岛发生 6.1级地震。该国地震多发的原 因主要是() A. 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碰撞 B. 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 C. 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张裂 D. 南极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张裂 6.这里有一份来自浙江稀土的自我告白:1亿年前,我熔化在岩浆中向地表运动,因动力不足在地下某 处长住下来,直到2011年4月初,人们在浙江西北部发现了我。据此推断,该稀土矿所在的岩石属于() A. 沉积岩 B. 变质岩 C. 喷出岩 D. 侵入岩 7.如图表示“以南极为中心的洋流分布示意图”(箭头表示洋流分布位置及流 向),图中代号所示洋流中,属于暖流的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8.“丁”字坝是一段伸入河水(或海水)与堤岸呈“丁”字形的堤坝,它可以减缓近岸河水(或海水) 的流速。如图所示①、②、③、④四处中,最需建“丁”字坝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9.地处我国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有一种形状特殊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 疮百孔,类似于“蜂巢”。形成该地貌的外力作用是() A. 流水侵蚀 B. 流水堆积 C. 风力侵蚀 D. 风力堆积 10.“寒露”(10月8日前后)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露气寒冷,将凝结”是寒露时节常见的天气现 象。下列天气系统中,与该天气现象相关的是() A. 亚洲高压 B. 阿留申低压 C. 印度低压 D. 夏威夷高压 11.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的基本形式。下列自然现象能用热力环流原理正确解释的是() A.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B. 多云的夜晚较温暖 C. 白天风从山顶吹向谷底 D. 夜晚风从海岸吹向大洋 12.如图所示区域的西部沿海地区降水丰富,主要是由于() A. 反气旋频繁过境 B. 受沿岸暖流影响 C. 西南季风带来丰沛水汽 D.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升 13.2018年,继“安比”、“云雀”、“摩羯”之后,“温比亚”的登陆让苏浙沪地区遭遇台风“四连击”, 成为历史同期台风登陆最多的一年。下列示意图中,正确反映上述台风近地面气流状况的是() A. B. C. D. 14.如图显示2018年某锋面过境时上海的日最高、最低气温变化状况。伴随着气 温变化,这几天还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是() A. 晴朗,气压下降 B. 晴朗,气压升高 C. 阴雨,气压下降 D. 阴雨,气压升高 15.回归线和极圈之间现存的天然森林主要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 亚寒带针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温带落叶阔叶林 16.如图为我国东北地区高山林线(即森林分布的上限)海拔变化示意图(单位:米)。 该地区不同纬度林线的海拔变化反映了自然环境的() A. 非地带性规律 B. 垂直地带性规律 C. 纬度地带性规律 D. 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规律 17.在世界等温线分布图上,亚欧大陆的等温线分布状况大致是() A. 1月份和7月份都向北凸出 B. 1月份和7月份都向低纬度凸出 C. 1月份向南凸出,7月份向北凸出 D. 1月份向高纬度凸出,7月份向低纬度凸出 18.艾丁湖对吐鲁番盆地的绿洲有重要作用。如图为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图中等值线表示湖面高度。图中反映出() A. 湖泊对气候调节作用减弱 B. 古湖盆地势北陡南缓 C. 湖面高于海平面 D. 湖水含盐量降低

高中地理选修(环境保护)知识点

选修六环境保护 ▲环境可持续发展 1、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第二章:环境污染与防治 ▲重金属污染: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 1、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2、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3、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海洋石油污染 1、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 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在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 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 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1)工业水污染防治对策 1.优化产业结构与工业结构 2.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3.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监测网络 (2)城市水污染防治对策 1. 将水污染防治纳入城市的总体规划 2.加强城市地表和地下水源的保护 3.大力开发低耗高效废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3)农村水污染防治对策 1.发展节水型农业 2.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 3.加强对畜禽排泄物,乡镇企业废水及村镇生活污水的有效处理 ▲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与综合利用 (1)固体废物减量化 1.对城市固体废物:逐步改变燃料结构,净菜进城、减少垃圾生产量,加强产品的生态设计,推行垃圾分类收集,搞好产品的回收、利用的再循环 2、对工业固体废物:推广清洁生产工艺,发展物质循环利用工艺 (2)固体废物的无害化处理处置 ▲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 ⑴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 ⑵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 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 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⑶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的北方城市的原因(以北京为例)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高中地理环境保护选修6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知识点总结 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的概念及分类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 2、过程的不可逆性: 3、规模的全球性: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 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 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保持平衡与协调。 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污染物:各种重金属 污染过程及危害:通过水体或食物链造成人或动物中毒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1、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2、污染物:氮磷等营养元素 3、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4、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5、湖泊沼泽化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 海洋石油污染 1、污染源: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 2、污染物:石油 3、危害:

2018年上海金山地理二模

金山区2017学年第二学期质量调研 高二地理试卷2018年4月 一、选择题(40分) 1.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被誉 为“中国天眼”(图1-1 ),位于贵州省黔南布 依族苗族自治州喀斯特地形区,这个世界最大射 电望远镜会选在该地形区的原因是因为这里( ) ①地形崎岖 ②不易积水 ③洼地地形 ④晴天多 ⑤少数民族众多 A.①④ B.②③ C.③⑤ D.②④ 2.从岩石成因分类看,东岳泰山是由哪种岩石构成的() A.花岗岩 B.玄武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3.根据图1-3 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4.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 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图 1-4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 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判断 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 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沼泽水

5.北京时间2017年10月18日上午9:00,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开幕。 此时在纽约(西五区)的华人华侨观看十九大开幕式现场直播,是当地时间是……( ) A.10 月 19 日 22:00 B.10 月 18 日 22:00 C.10 月 17 曰 20:00 D.10 月 17 曰 6:00 6.读中国人口数量增长分组趋势图(图 1-6),分析1950年至2015年,我国人 口的变化趋势是 ( ) A.0-4岁人口逐渐增加 B.5-19岁人口的比重逐渐上升 C.20-49岁人口逐渐增力口 D.总人口在2015年达到顶峰 7.下列农业类型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降水量从东南向西北变化规律的是……() A.水田为主的农业--------- 旱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B.草原牧业----------灌溉农业---------高山牧业 C.水田为主的农业-----灌溉农业-------- 旱地为主的农业 D.草原牧业——----高山牧业—----—农耕区牧业 8.图1-8,结合有关大潮、小潮出现日期的月相的叙述,正确的一组是() ①图中大潮出现当天的月相是新月 ②图中大潮出现当天的月相是满月 ③图中小潮出现当天的月相是上弦月 ④图中小潮出现当天的月相是下弦月 A.①② B.②③ C. ①③ D.②④ 9.美国小麦年产量一直比加拿大高,其原因不包括 ( ) A.耕地而积广大 B.人口数量多 C.气候温暖湿润 D.黑土土壤肥沃 10.剪纸(图1-10)所反映的地域文化是??() A.四川盆地文化 B.华北平原文化 C.云贵高原文化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六知识点总结 一、环境与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可持续发展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基本思想:①经济可持续发展;②生态可持续发展;③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力。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发生在淡水水体,称为“水华”;发生在海洋,称为“赤潮” 形成条件:较为封闭的海湾、湖泊等水体中,由于水体的流动性差,自净能力弱。 污染物:氮磷等植物营养元素。 污染源: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废水。 危害——①水生植物和鱼类死亡,②水质变坏,③湖泊变沼泽。 湖泊沼泽化是一种自然现象,进程缓慢。人类活动(水体富营养化与围湖造田)加快了这一进程。海洋石油污染:近海石油的开采、加工和运输,海上油轮泄漏污染物。 危害:油污染能直接导致海鸟、海兽的毛、皮丧失防水和保温性能,或因堵塞呼吸和感觉器官而大量死亡。油膜和油块能粘住大量的鱼卵和幼鱼,并阻碍海藻的光合作用,底栖动物则还要受沉降到海底的石油的影响。 怎样清除石油? ①分散:喷洒强效洗涤剂,不宜在近岸或渔场使用;②沉降:撒粉状石灰,危害海底生物;③吸收:利用麦秆等吸收石油,静水环境;④围栏:小面积油污,静水环境;⑤放任:任其自然分解;⑥燃烧:油层达2mm,造成大气污染。

水污染的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③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④制约工业的发展;⑤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⑥造成经济损失 水污染的防治措施:①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行清洁生产,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②加强生活污水的防治和地表水、地下水源的保护。③发展节水型农业,合理利用化肥和农药,减少农业用水污染。④完善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健全水环境监测网络。 当代垃圾产生的环境问题:①大气②污染水体③污染土壤④占用耕地⑤影响环境卫生⑥危害人体健康。 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自净的因素:①污染物排放量大小:若排放量小,则易扩散。②气象条件:风速、风向、气温、湿度、云况、辐射等凡是有利于增大风速、增强湍流的气象条件,都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出现逆温天气,大气层异常稳定时,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③地形:盆地、河谷地形,不利于污染物扩散。 可吸入颗粒物——直径小于10微米: 可吸入颗粒物的利:刺激并锻炼人的免疫机能。 可吸入颗粒物的弊:①如果颗粒物含有毒有害成分时,出现免疫功能障碍,危害健康。②颗粒物中如果含有较多病菌和病毒时,可能引发传染病。③长期过量颗粒物,积聚在肺部,可能使人患“尘肺病”。④有些颗粒物沉积在肺部,还可能引起恶性病变。 为什么北方城市的大气污染物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 ①北方降水少,天气干燥,多大风,有些地区荒漠化严重,导致自然降尘多; ②燃煤;③机动车尾气;④建筑工地扬尘。 怎样治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①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燃煤;②制定汽车尾气排放标准,达标排放;③扩大绿化面积,建筑工地控制扬尘;④加大对污染企业的治理力度,减少污染物排放,达标排放。 酸雨――PH值小于5.6的降水,PH值小于4.5的为重酸雨;形成酸雨的大气污染物主要有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

2017上海高中地理合格考

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 地理试卷 (2017年6月)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本考试分设试卷和答题纸。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综合题,包括填空题和简答题等类型。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作答必须涂或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一律不得分。第一部分的作答必须涂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区域,第二部分的作答必须写在答题纸上与试卷题号对应的位置。 一、选择题(共8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太阳系八大行星中,属于类地行星的是 A. 土星 B. 木星 C. 水星 D. 天王星 2.月球表面环形山密布,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①火山喷发②陨星撞击③太阳风吹拂④风力堆积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3.“涛之起也,随月盛衰”,地球上大潮发生时的月相是 ①新月②上弦月③满月④下弦月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每年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当地时间20:30,全球多个城市的地标建筑都会熄灯一小时,以响应全球“地球一小时”活动。下列城市中最早熄灯的是 A.伦敦(零时区) B. 上海(东八区) C. 东京(东九区) D. 纽约(西五区) 5.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于 A. 23°26′N纬线 B. 26°23′N纬线 C. 23°26′S纬线 D. 26°23′S纬线 6.去年暑假小林乘坐高铁,一路向北游玩了上海、南京、济南和北京等地,游玩期间,白昼最长的城市是 A. 上海 B. 南京 C. 济南 D. 北京

7.太平洋西部边缘分布有深海沟-岛弧链,与此形成有关的板块是 A. 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B. 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C. 美洲板块和非洲板块 D. 南极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8.近年来,日本、新西兰、智利等国多次发生地震,这些国家均位于 A. 大陆断裂地震带 B.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C. 环太平洋地震带 D. 东太平洋中脊地震带 9.在新疆克孜尔“魔鬼城”有许多宛若蘑菇的巨石,这里的地貌类型属于 A.流水地貌 B.风成地貌 C. 黄土地貌 D. 喀斯特地貌 10.我国利用喀斯特地貌区的“天坑”,建成了直径500米的全球最大射电望远镜。该“天坑”最可能位于 A. 青藏高原地区 B. 黄土高原地区 C. 内蒙古高原地区 D. 云贵高原地区 11.图1所示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中,最可能呈现图2景观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 丁地 12.在大气垂直分层中,雨、雪、雾、霜等天气现象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13.一般而言,与晴朗的夜晚相比,阴天夜晚气温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A. 地面辐射较弱 B. 大气逆辐射较强 C. 地面辐射较强 D. 大气逆辐射较弱 14.右图表示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图中,甲地因 A.受热,形成低压中心 B. 受热,形成高压中心 C. 冷却,形成低压中心 D. 冷却,形成高压中心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务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在教研组的指导下,备课组利用集体备课,群策群力,探索出适应学生发展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有效教学,力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提高,打好基础,充分做好应考的各项准备工作。 二、工作目标 1、要认真学习新的课改理念,用新思想去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形成共识,行动统一:统一进度、统一测试、统一目标。 2、集体备课二周一次,做到“四定”(定时间、地点、内容、负责人)且三次备课(组员自备、集体备课、教后备课)。 3、做好自编练习和质量分析、做好资料和题目精选,以提高教学效率,为学生“减负”。 4、链接高考,提高学生地理素养,对学生解题和答题能力及修养进行培养,为高三应考做准备。 5、进行课外辅导,以提高文综兴趣;搞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上好选修课,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7、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重视教学过程的研究,倡导创新,完成

《环境保护》和《区域地理》的教学任务。 高二地理备课组计划2 本备课组在学校、教研室、教研组的领导下开展教学,以《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调整普通高中课程设置的通知》精神,贯彻有效教学的理念,为学生的学业发展打好基础。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着力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以课程改革为导向,转变教学观念,围绕有效课堂,以学生作业和平时测试质量为突破口。本着“务实、有效”的原则,狠抓教学常规,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计划如下: 一、备课组工作思路 1、进一步领悟《新课标》和《学科指导意见》中的教学理念,建立全新的教学观念,重视基础,适应个性需求,关注学生情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构建发展的平台。努力将新观念、新思路渗透到政治课堂教学之中,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研究并尝试将教学实例、教学理念与教学反思记录下来并写成案例,并在组内进行讨论交流。 3、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及时开展教科研活动,认真参加业务学习。 4、探究有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通过备课组集体备课,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学生,进度,研究教学方法,切实解决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完善教学。

高中地理选修六复习提纲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提纲 环境的概念与分类 1. 概念:指相对并相关于某项中心事物的周围事物 2.环境的分类(依据人类对其影响程度)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人类活动影响了环境,反过来环境也会制约人类,作用力越大则反作用的制约力越大( 结合政治对立与统一知识: 对立方面,人类按其主观能动性而活动,环境按其客观规律性而发展;人类与环境相互排斥,人类以主观需求,主观认识评价环境,力求以选择,改造,治理等方式排斥环境中不合需要的方面.环境则以客观属性排斥人类违背规律的改造活动.令其事与愿违. 统一方面,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同它周围的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的.人类既是环境的产物在一定意义上讲,也是环境的塑造者) ▲环境问题的表现: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全球环境变化 ▲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1)自然原因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主要指火山爆发,地震,山崩,泥石流,台风,海啸,寒潮,水旱等自然界固有的自然灾害 (2)人为原因 1.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的矛盾(根本性的原因)2.短期经济利益与长远环境效益的矛盾 3.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矛盾4.个人行为和大众利益的矛盾 解决当代环境问题的关键是在尽可能短的时期内,控制世界人口的增长,使世界人口稳定在适度的规模

当代环境问题的特点: 1、危害的不可预见性:举例、过程的不可逆性:举例、规模的全球性:举例 环境观的概念:人类的环境观(也称为自然观,或人地关系论)是指人类在长期与环境的共存与斗争中逐渐认识环境而形成的,人类对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相互关系的基本认识。 两种不同的环境观: 传统的环境观:人地关系:人地对立基本观点:征服自然后果: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新的环境观:人地关系:天人合一,人地归一基本观点:保持平衡与协调。后果:良性方向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内涵 (1)概念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它是一个涉与经济、社会、文化技术和自然环境的综合概念。 (2)基本思想①鼓励经济增长;②要保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③谋求社会的全面进步。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21世纪议程》 环境污染与防治 地理环境的自净能力的概念:指环境对外来物质具有一定的消纳、同化能 力。 ▲环境污染的原因:在一定的时间、空间范围内,环境的自净能力是有限的,污染物排放超过其环境其自净能力,就会产生环境污染 自净机理:物理净化,化学净化,生物净化 不同水体的自净规律:河流>湖泊>地下水(原因从流动速度,更新周期,溶解氧考虑) 重金属污染: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地理试题和评分标准

2018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 地理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共40分,每小题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春潮又涌动,扬帆再奋发”。2018年我国决定海南全岛建设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这将进一步促进海南省() A.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B.工业比重大幅提高 C.城市农业用地扩大D.粮食出口迅速增加 2.“涛之起也,随月盛衰”。下列地月位置关系中(白色为光照面),表示会出现大潮的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3.下列地表形态,由板块张裂形成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C.太平洋洋脊D.马里亚纳海沟 4.我国学者利用溶洞内的石笋,研究全球气候变化,该岩石属于() 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 5.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上升引起的变化是() A.太阳辐射增强B.大气逃逸增强C.地面辐射增强D.大气逆辐射增强 6.小明在非洲热带草原乘坐热气球时,看到草原一片枯黄,斑马、长颈鹿纷纷向远方迁徙。他向同伴解释,这是因为() A.受赤道低气压控制,湿季到来B.受信风影响,干季到来 C.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干季到来D.受西风影响,湿季到来 7.“清明时节雨纷纷”,此时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系统可能是() A.准静止锋或冷锋B.准静止锋或暖锋C.暖锋或冷锋D.暖锋或高压 8.下图为某区域1月等温线分布示意图。图中甲、乙两地海陆性质不同,甲地气温()

A.高于乙地,为陆地B.高于乙地,为海洋 C.低于乙地,为陆地D.低于乙地,为海洋 9.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堆积作用形成的是() A.石林、三角洲B.沙丘、曲流凹岸C.三角洲、沙丘D.石林、河流凸岸 10.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夏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影响其形成的盛行风是() A.西南季风B.东北季风C.东南信风D.西风 11.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划分依据主要是() ①土地利用规模②土地空间方位③土地利用效益④地租支付能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2.读人口金字塔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未来五年人口增长率上升B.新生儿人口性别比小于100 C.未来五年劳动人口持续减少D.此人口金字塔属稳定型 13.有研究小组调查上海某地区使用手机的用户密度,持续两周,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推测该地区最可能是() A.工业区B.商业区C.文教区D.农业区

高中地理教案

第四章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教材分析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三农”问题是目前国家重点关注的领域。不同地区,人们以惯有的生产方式经营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实现区域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演进是必然的趋势。因此,如何才能使各地充分挖掘现有资源潜力,获得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全面发展,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农业发展模式是摆在人类面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学习有用的地理等新理念的体现。 区域农业发展是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市场需求等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的稳定的农业模式和结构,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教材以东北地区的区域农业地域为例,分析农业生产的地理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教材在处理影响东北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时,分析了东北地区发展农业的优势条件,对东北地区影响较大的因素进行阐述,并不面面俱到,做到综合性与主导性因素统一,充分体现地域性特点。由于这部分内容理论性较强,也是学生理解区域农业发展的关键,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在处理这一部分内容时,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出发,先复习必修Ⅱ所学的农业区位因素,拓展学生思路,为理解东北农业发展条件作铺垫。为说明东北的自然条件内部差异,教材出示了许多图表,要求学生读数据,重表达,理解划分内部差异的条件。由于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缺乏系统训练而使这一内容成为教学的难点,应让学生尝试去读,发现并归纳内部差异的若干要素,理解比较法在判断事物差异中的运用。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高二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高二地理备课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结合本届学生的实际,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准确定位教学起点,立足双基,夯实基础,瞄准学业水平测试的要求,培养能力,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来年的学业水平测试取得更好的成绩。 二、情况分析 从师资来看,高二地理备课组共4位教师,教学经验相对丰富,有着充足的教学资源。从学情来看,21个教学班级,人数较多,优生少,学生学习能力较差,而且本学期实际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多,知识的落实任务重。 三、教学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为共分为两大块——必修Ⅲ的教学和必修I、II、III 的复习,可见本学期教学内容偏多,任务重,而且学生人数多,但优生少,学习能力较差,这使得本学期的教学难度增大,所以在授课及选题时应注意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化对待,以使全部学生都有较大收获。 四、教学方法及手段 1.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2.坚持学生课前3分钟基础知识的回顾,逐步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构架,强调学生必须有四心:耐心、细心、恒心、信心。 3.夯实基础知识,逐步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万变不离其宗,一切解题答案都是来自于课本,有的是偏重于记忆,只要学生认真记,就可以得分; 另一部分高于基础,但来自于基础。 4.教学注重实效性,教师对大纲考试说明要心中有数,把握好知识点,同时也要拓宽知识面,特别是与生活相关的知识。加强复习巩固环节,做好单元检测和综合测试。 5.适当与兄弟学校取得联系,了解其他学校的教学情况,取彼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我们扎扎实实开展今年的备课活动,有意识的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最后争取在本学期末的市统考中和明年的学业水平测试中取得好成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