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路由器链路聚合

路由器链路聚合

路由器链路聚合
路由器链路聚合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工程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交换机链路聚合

专业计算机班级x班

姓名xxx 学号0800000 指导教师实验成绩

2009年月日

一、实验名称、目的

实验名称:交换机链路聚合实验

实验目的:

1、了解链路聚合技术的使用场合;

2、熟练掌握链路聚合技术的配置。

二、实验环境、设备

实验环境:两个实验室分别使用一台交换机提供20多个信息点,两个实验室的互通通过一根级联网线。每个实验室的信息点都是百兆到桌面。两个实验室之间的带宽也是100M,如果实验室之间需要大量传输数据,就会明显感觉带宽资源紧张。当楼层之间大量用户都希望以100M传输数据的时候,楼层间的链路就呈现出了独木桥的状态,必然造成网络传输效率下降等后果。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提高楼层主交换机之间的连接带宽,实现的办法可以是采用千兆端口替换原来的100M端口进行互联,但这样无疑会增加组网的成本,需要更新端口模块,并且线缆也需要作进一步的升级。另一种相对经济的升级办法就是链路聚合技术。

顾名思义,链路聚合,是将几个链路作聚合处理,这几个链路必须是同时连接两个相同的设备的,这样,当作了链路聚合之后就可以实现几个链路相加的带宽了。比如,我们可以将4个100M链路使用链路聚合作成一个逻辑链路,这样在全双工条件下就可以达到800M 的带宽,即将近1000M的带宽。这种方式比较经济,实现也相对容易。

实验设备:

1、DCS-3926S交换机2台

2、PC机2台

3、Console线1-2根

4、直通网线4-8根

三、实验原理、拓扑图

拓扑结构图:

四、实验步骤、方法

第一步:正确连接网线,交换机全部恢复出厂设置,做初始配置,避免广播风暴出现交换机A:

switch#config

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A

switchA(Config)#interface vlan 1

switchA(Config-If-Vlan1)#ip address 192.168.1.11 255.255.255.0

switchA(Config-If-Vlan1)#no shutdown

switchA(Config-If-Vlan1)#exit

switchA(Config)#spanning-tree

MSTP is starting now, please wait...........

MSTP is enabled successfully.

switchA(Config)#

交换机B:

switch#config

switch(Config)#hostname switchB

switchB(Config)#interface vlan 1

switchB(Config-If-Vlan1)#ip address 192.168.1.12 255.255.255.0 switchB(Config-If-Vlan1)#no shutdown

switchB(Config-If-Vlan1)#exit

switchB(Config)#spanning-tree

MSTP is starting now, please wait...........

MSTP is enabled successfully.

switchB(Config)#

第二步:创建port group

交换机A:

switchA(Config)#port-group 1

switchA(Config)#

验证配置:

switchA#show port-group detail

Sorted by the ports in the group 1:

--------------------------------------------

switchA#show port-group brief

Port-group number : 1

Number of ports in port-group : 0 Maxports in port-channel = 8 Number of port-channels : 0 Max port-channels : 1

switchA#

交换机B

switchB(Config)#port-group 2

switchB(Config)#

第三步:手工生成链路聚合组(第三、四步任选其一操作)

交换机A:

switchA(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1-2

switchA(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1 mode on

switchA(Config-Port-Range)#exit

switchA(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switchA(Config-If-Port-Channel1)#

验证配置:

switchA#show vlan

VLAN Name Type Media Ports

---- ------------ ---------- --------- -------------------

1 default Static ENET Ethernet0/0/3 Ethernet0/0/4

Ethernet0/0/5 Ethernet0/0/6 Ethernet0/0/7 Ethernet0/0/8 Ethernet0/0/9 Ethernet0/0/10 Ethernet0/0/11 Ethernet0/0/12 Ethernet0/0/13 Ethernet0/0/14 Ethernet0/0/15 Ethernet0/0/16 Ethernet0/0/17 Ethernet0/0/18 Ethernet0/0/19 Ethernet0/0/20 Ethernet0/0/21 Ethernet0/0/22 Ethernet0/0/23 Ethernet0/0/24 Port-Channel1

switchA# !port-channel1已经存在

交换机B:

switchB(Config)#int e 0/0/3-4

switchB(Confi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on

switchB(Config-Port-Range)#exit

switchB(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2

switchB(Config-If-Port-Channel2)#

验证配置:

switchB#show port-group brief

Port-group number : 2

Number of ports in port-group : 2 Maxports in port-channel = 8

Number of port-channels : 1 Max port-channels : 1

switchB#

第四步: LACP动态生成链路聚合组(第三、四步任选其一操作)

switchA(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1-2

switchA(Conifg-Port-Range)#port-group 1 mode active

switchA(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switchA(Config-If-Port-Channel1)#

验证配置:

switchA#show vlan

VLAN Name Type Media Ports

---- ------------ ---------- --------- -------------------

1 default Static ENET Ethernet0/0/3 Ethernet0/0/4

Ethernet0/0/5 Ethernet0/0/6 Ethernet0/0/7 Ethernet0/0/8 Ethernet0/0/9 Ethernet0/0/10 Ethernet0/0/11 Ethernet0/0/12 Ethernet0/0/13 Ethernet0/0/14 Ethernet0/0/15 Ethernet0/0/16

Ethernet0/0/17 Ethernet0/0/18 Ethernet0/0/19 Ethernet0/0/20 Ethernet0/0/21 Ethernet0/0/22 Ethernet0/0/23 Ethernet0/0/24 Port-Channel1

switchA# !port-channel1已经存在

交换机B:

switchB(Config)#interface ethernet 0/0/3-4

switchB(Conifg-Port-Range)#port-group 2 mode passive

switchB(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2

switchB(Config-If-Port-Channel2)#

验证配置:

switchB#show port-group brief

Port-group number : 2

Number of ports in port-group : 2 Maxports in port-channel = 8

Number of port-channels : 1 Max port-channels : 1

switchB#

第五步:使用ping命令验证

使用PC1 ping PC2

交换机A 交换机B 结果原因

0/0/1 0/0/2 0/0/3

0/0/4

通链路聚合组连接正确

0/0/1 0/0/2 0/0/3 通拔掉交换机B端口4的网线,仍然

可以通(需要一点时间),此时用

show vlan 看看结果,

port-channel消失。只有一个端口

连接的时候,没有必要再维持一个

port-channel了。

0/0/1 0/0/2 0/0/5

0/0/6

通等候一小段时间后,仍然是通的。

用show vlan看结果。此时把两台

交换机的spanning-tree功能

disable掉,这时候使用第三步和

第四步的结果会不同。采用第四步

的,将会形成环路。

五、实验分析、总结

Xxxxxx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02-二层技术-以太网交换配置指导-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目录 1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 ·························································································································· 1-1 1.1 以太网链路聚合简介·························································································································· 1-1 1.1.1 基本概念 ································································································································· 1-1 1.1.2 静态聚合模式 ·························································································································· 1-4 1.1.3 动态聚合模式 ·························································································································· 1-5 1.1.4 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1-7 1.2 以太网链路聚合配置任务简介 ··········································································································· 1-7 1.3 配置聚合组 ········································································································································ 1-7 1.3.1 配置静态聚合组 ······················································································································ 1-8 1.3.2 配置动态聚合组 ······················································································································ 1-9 1.4 聚合接口相关配置 ··························································································································· 1-10 1.4.1 配置聚合接口描述信息 ········································································································· 1-10 1.4.2 开启聚合接口链路状态变化Trap功能···················································································· 1-10 1.4.3 关闭聚合接口 ························································································································ 1-10 1.5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 ··························································································································· 1-11 1.5.1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类型 ········································································································· 1-11 1.5.2 配置聚合负载分担采用本地转发优先···················································································· 1-11 1.6 配置聚合流量重定向功能 ················································································································ 1-12 1.7 以太网链路聚合显示与维护············································································································· 1-12 1.8 以太网链路聚合典型配置举例 ········································································································· 1-13 1.8.1 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1-13 1.8.2 动态聚合配置举例················································································································· 1-15

华为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

链路聚合典型配置指导(版本切换前)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 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同时,同一 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 组网图 链路聚合配置示例图 应用要求 设备Switch A用3个端口聚合接入设备Switch B,从而实现出/入负荷在各成 员端口中分担。 Switch A 的接入端口为GigabitEthernet1/0/1 ?GigabitEthernet1/0/3 。 适用产品、版本 配置过程和解释 说明: 以下只列出对Switch A的配置,对Switch B也需要作相同的配置,才能实现链路聚合。 配置聚合组,实现端口的负载分担(下面两种方式任选其一)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创建手工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至GigabitEthernet1/0/3 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创建静态LACP聚合组1。 system-view [SwitchA]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将以太网端口GigabitEthernet1/0/1 至GigabitEthernet1/0/3 加入聚合组1。 [Switch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1]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2]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SwitchA-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完整配置 采用手工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manual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采用静态LACP聚合方式: #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mode static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 配置注意事项 不同平台软件对静态聚合方式的实现不同,所以不同平台软件的产品采用静态 聚合方式对接时,容易产生问题。有关平台软件的版本信息可以通过 display version 命令查看。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专题

资料编码产品名称 使用对象产品版本 编写部门资料版本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专题 拟制:日期: 审核: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修订记录 日期修订版本作者描述

目录 1 以太网标准 5 1.1 以太网标准 5 1.2 IEEE标准 5 1.3 物理层 8 1.3.1 以太网接口类型 8 1.3.2 电口 8 1.3.3 光口 11 1.4 FE自协商 12 1.4.1 自协商技术的功能规范 13 1.4.2 自协商技术中的信息编码 14 1.4.3 自协商功能的寄存器控制 16 1.4.4 GE自协商 18 1.5 物理层芯片和MAC层芯片接口简介 19 1.5.1 MII 19 1.5.2 MDIO管理寄存器 20 1.5.3 RMII 20

1.5.4 SMII 21 1.5.5 SS-SMII 21 1.5.6 GMII 22 1.5.7 TBI 22 2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23 2.1 以太网的帧格式 23 2.2 以太网的MAC地址 25 2.3 CSMA/CD算法 26 2.3.1 CSMA/CD发送过程 27 2.3.2 CSMA/CD如何接收 28 2.4 半双工以太网的限制 31 2.5 以太网流量控制 34 2.5.1 反压(Backpressure) 34 2.5.2 PAUSE 流控 34 关键词: 以太网物理层数据链路局域网城域网协议标准祯结构

摘要: 本文详细地阐述了以太网的标准,以太网在各个传输层面的具体结构和工作方式以及控制方式。 缩略语清单: 无。 参考资料清单 无。 以太网标准和物理层、数据链路层专题 1 以太网标准 1.1 以太网标准 局域网(LAN)技术用于连接距离较近的计算机,如在单个建筑或类似校园的集中建筑中。城市区域网(MAN)是基于10-100Km的大范围距离设计的,因此需要增强其可靠性。但随着通信的发展,从技术上看,局域网和城域网有融合贯通的趋势。 1.2 IEEE标准 IEEE是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的简称,IEEE组织主要负责有关电子和电气产品的各种标准的制定。IEEE于1980年2月成立了IEEE 802委员会,专门研究和指定有关局域网的各种标准。IEEE 802委员会由6个分委员会组成,其编号分别为802.1

路由算法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路由算法及分类: 1、非自适应算法,静态路由算法 不能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使用静态路由表,也称为固定式路由选择算法。 特点:简单,开销少;灵活性差。 2、自适应算法,动态路由算法 可根据网络流量和拓扑结构的变化更新路由表。 特点:开销大;健壮性和灵活性好。 3、最优化原则(optimality principle) 如果路由器J 在路由器I 到K 的最优路由上,那么从J 到K 的最优路由会落在同一路由上。 4、汇集树(sink tree) 从所有的源结点到一个给定的目的结点的最优路由的集合形成了一个以目的结点为根的树,称为汇集树; 路由算法的目的是找出并使用汇集树。 几种典型的路由选择算法: 1、最短路径路由算法(Shortest Path Routing) 1)基本思想 构建子网的拓扑图,图中的每个结点代表一个路由器,每条弧代表一条通信线路。为了选择两个路由器间的路由,算法在图中找出最短路径。

2)测量路径长度的方法 结点数量 地理距离 传输延迟 距离、信道带宽等参数的加权函数 3)Dijkstra算法 每个结点用从源结点沿已知最佳路径到本结点的距离来标注,标注分为临时性标注和永久性标注; 初始时,所有结点都为临时性标注,标注为无穷大; 将源结点标注为0,且为永久性标注,并令其为工作结点; 检查与工作结点相邻的临时性结点,若该结点到工作结点的距离与工作结点的标注之和小于该结点的标注,则用新计算得到的和重新标注该结点; 在整个图中查找具有最小值的临时性标注结点,将其变为永久性结点,并成为下一轮检查的工作结点; 重复第四、五步,直到目的结点成为工作结点; 2、洪泛及选择洪泛算法 1)洪泛算法(Flooding) 属于静态路由算法 a)基本思想 把收到的每一个包,向除了该包到来的线路外的所有输出线路发送。

以太网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以太网在传输网络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以太网的发展,带宽从最初的2Mbps增长到目前的10Mbp,已经增长了千倍以上,对现有的SDH 网络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满足用户带宽和网络稳定性要求成为当务之急。本文阐述了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的传送方式、传送功能和组网方式,并且举例说明了各种组网方式。针对我公司发展现状,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以太网业务对我们在激烈的电信市场竞争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以太网业务 SDH VCTRUNK 近年来,通信网络技术因与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相结合而飞速发展,随着因特网的发展,电子商务、视频点播、网络生活等的需求不断地增长,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数据业务量迅猛增长,互联网的用户数呈现指数增长的规律,对带宽的需求永无止境。与此同时,作为基础传送网的SDH,其关键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新的SDH设备具有高集成度、对ADM 集成和灵活的业务调度能力、多业务传送能力、智能化管理的特点,它采用灵活可变的带宽来适应以太网业务的实际传送。SDH将在业务汇聚层起到协议透明传输和带宽管理的作用,很好地发挥现有网络的功能,配置和控制带宽,动态地从包交换和TDM业务中直接分配带宽,提供逐渐增长的数据带宽。 一、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 1.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方式 传统的SDH传送网络主要针对语音业务,缺乏面对指数型增长的带宽需求和以IP数据为主流的网络所需的扩展性和灵活性。同时,在可预见的未来,面向TDM业务的SDH传输体制将继续存在。但数据业务的增长使得业务提供商和运营商们正在寻求一种方案,从现有的静态TDM复用时代过渡到动态IP业务网时代。 基于下一代SDH的多业务传输平台灵活可变的带宽来适应以太网业务实际传送带宽变化范围大的需求通常采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采用ML-PPP,灵活捆绑多个VC-12/VC-3通道传送以太网帧;另一种方式是采用多个VC-12/VC-3、VC-4级联或虚级联通道来传送。因为虚级联可以兼容传统的SDH网络,从而得到广泛的应用。 2.基于SDH的以太网业务传送功能 1.1透明传输功能 以太网业务透明传送功能是指将来自以太网接口的信号不经过以太网交换,直接映射到SDH的虚荣器(VC)中,然后通过SDH设备进行点到点的传送。 基于SDH的具备以太网业务透明传送功能的业务传送设备必须具备以下功能: ⑴链路带宽可配置。 ⑵接收的正常数据帧必须能完整的映射到虚容器中,应保证以太网业务的透明性,包括以太网MAC帧、VLAN标记等的透明传送。 ⑶以太网数据帧的封装应采用PPP协议或者LAPS协议和GFP协议。 ⑷数据帧可以采用ML-PPP协议封装或采用VC通道的连续级联或虚级联映射来保证数据帧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10M以太网升级到100M和1000M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10M以太网升级到100M和1000M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 高见 E-Mail:gaojiangigi@https://www.sodocs.net/doc/0d17804129.html, 海南大学信息学院2000电本2000714050 摘要:根据以太网技术发展的情况,介绍高速以太网的几种物理层标准,比较传统局域网与高速局域网的差异,以及如何用现有的网络升级到高速甚至更高速网络。 关键字:CSMA/CD,以太网,交换机,路由器。 10M Ethernet upgrades the main technological problem that 100M and 1000M should solve gaojian gaojiangigi@https://www.sodocs.net/doc/0d17804129.html, (Hainan Universit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llege 2000 Electron Department, Haikou, 570228) Summary:According to the situation of the technical development of Ethernet, introduce several kinds of physics and one layer of standards of high-speed Ethernet, the difference of traditional LAN and high-speed LAN, and how to upgrade to the even more high-speed network of the high speed with the existing network. Keywords: CSMA/CD ,Ethernet, the exchanger , the router. 1.引言:以太网以它的设备简单,经济实惠等优点,成为中小型网络的主要结构。它占据着局域网90%的份额。是目前最流行的组网方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局域网已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人们希望在网上可以得到更多更快的服务,不仅仅满足于以往的文本方式的浏览,这些因素促使我们将对现有局域网的改造提上日程。在部署吉比特以太网时经常要面对的问题是不得不重新布线,以便将基础设施升级为光纤。随着IEEE在1999年确定5类铜线上可以传输1GB/S以太网,这一问题得到解决。可以在经济利益和网络速率间找到平衡点。本文以下内容就传统以太网和高速以太网在技术上的异同展开讨论。 2.以太网简介:以太网技术被定义在20世纪70年代,它是根据IEEE的802.3标准来组建网的。它的主要技术规范是:CSMA/CD协议,以太网桢或数据包,全双工,流

网卡链路聚合简单设置实现双倍带宽.

网卡链路聚合简单设置实现双倍带宽 电脑爱好者 2016-02-19 09:01 如今所有主板至少自带一个千兆以太网端口,有些高档主板带有两个端口。很多用户都不知道家用环境下双网卡主板如何充分利用两个网口,其实使用链路聚合(Link aggregation)就是一个好思路。 双倍带宽的链路聚合 链路聚合是指将两条或多条物理以太网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所以,如果聚合两个1Gb/s端口,就能获得2GB/s的总聚合带宽(图1)。聚合带宽和物理带宽并不完全相同,它是通过一种负载均衡方式来实现的。在用户需要高性能局域网性能的时候很有帮助,而局域网内如果有NAS则更是如此。比如说我们在原本千兆(1Gb/s)网络下PC和NAS之间的数据传输只能达到100MB/s左右,在链路聚合的方式下多任务传输速度可以突破200MB/s,这其实是一个倍增。 01 链路聚合原本只是一种弹性网络,而不是改变了总的可用吞吐量。比如说如果你通过一条2Gb聚合链路将文件从一台PC传输到另一台PC,就会发现总的最高传输速率最高为1Gb/s。然而如果开始传输两个文件,会看到聚合带宽带来的好处。

简而言之链路聚合增加了带宽但并不提升最高速度,但如果你在使用有多个以太网端口的NAS,NAS就能支持链路聚合,速度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 目前家用的局域网环境不论是线缆还是网卡多数都停留在1Gb/s的水平,如果你想要真正的更高吞吐量改用更高的带宽比如10Gb/s网卡,但对于大多数家庭用户万兆网卡是不太可能的。就算我们使用普通单千兆网卡主板,通过安装外接网卡来增添一个网络端口就能实现效果。 链路聚合准备工作 首先你的PC要有两个以太网端口,想要连接的任何设备同样要有至少两个端口。除了双千兆(或一集成一独立)网卡的主板外,我们还需要一个支持链路聚合(LACP或802.1ad等)的路由器。遗憾的是很多家用路由器不支持链路聚合,选择时要注意路由器具体参数,或者干脆选择一个支持链路聚合的交换机。 除了硬件方面的要求,还需要一款支持链路聚合的操作系统。我们目前广泛使用的Windows 7并没有内置的链路聚合功能,一般微软要求我们使用Windows Server,但其实Windows 8.1和10已经提供了支持了。其实如果操作系统不支持可以考虑使用厂商提供的具有链路聚合功能的驱动程序,比如英特尔PROSet 工具。另外操作系统Linux和OS X都有内置的链路聚合功能,满足了所有先决条件后下面介绍如何实现。 测试平台 主板华硕Rampage IV 处理器英特尔酷睿i7-3970X 内存三星DDR3 32GB 硬盘三星850Pro 1TB(RAID 0) 交换机网件ProSAFE XS708E 10GbE 网卡双端口10GBASE-T P2E10G-2-T 线缆 CAT7

第四章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肆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P 目标: 了解数据链路层结构。 熟悉各以太网帧格式,CSMA/CD (载波监听多路访问/冲突检测)机制, 熟悉PAUSE 帧格式,和流量控制原理 了解半双工模式下以太网端口的工作方式。 根据IEEE 的定义,以太网的数据链路层又分为2个子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 划分2个子层的原因是:数据链路层实际是与物理层直接相关的,针对不同的物理层需要有与之相配合的数据链路层,例如针对以太网、令牌环需要不同的数据链路层,而这是不符合分层原则的;于是通过划分LLC 和MAC 2个子层,尽量提高链路层的独立性,方便技术实现。 其中MAC 子层与物理层直接相关,以太网的MAC 层和物理层都是在802.3 中定义的,LLC 子层则可以完全独立,在802.2中定义,可适用于以太网、令牌环、WLAN 等各种标准。 í?1 以太网数据链路层 MAC 子层处理CSMA/CD 算法、数据出错校验、成帧等;LLC 子层定义了一些字段使上次协议能共享数据链路层。 在实际使用中,LLC 子层并非必需的。 1 以太网的帧格式 有两种主要的以太网帧类型:由RFC894定义的传统以太网(EthernetII )和802.3定义的以太网; 最常使用的封装格式是RFC 894定义的格式。 下图显示了两种不同形式的封装格式。图中每个方框下面的数字是它们的字节长度。 EthernetII (RFC894)帧结构如下,该帧包含了5个域(前导码在此不作描应用层 传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逻辑链路控制(LLC )子层MAC 子层

述),它们分别是:目的MAC地址、源MAC地址、类型、净荷(PAD)、FCS、 ?? EthernetII(RFC894)帧结构 1)目的MAC地址( D A ) 包含6个字节。 D A标识了帧的目的地站点。 D A可以是单播地址(单个目的地)或组播地址(组目的地)。 2)源MAC地址( S A ) 包含6个字节。S A标识了发送帧的站。 S A通常是单播地址(即,第1位是0 )。 3)类型域包含 2个字节。 类型域标识了在以太网上运行的客户端协议。使用类型域,单个以太网可以向上复用(upward multiplex)不同的高层协议( I P,I P X,A p p l e Ta l k,等等)。以太网控制器一般不去解释这个,但是使用它来确定所连接计算机上的目的进程。本来类型域的值由X e r o x公司定义,但在1 9 9 7年改由I E E E负责。例如08-00 表示 IP、81-37表示 NetWare。 5)数据域 包含 4 6 ~ 1 5 0 0字节。数据域封装了通过以太网传输的高层协议信息。由于C S M A / C D算法的限制,以太网帧必须不能小于某个最小长度(46字节)。高层协议要保证这个域至少包含4 6字节。如果实际数据不足 4 6个字节,则高层协议必须填充到46字节,填充数为PAD。数据域长度的上限是任意的,但已经被设置为 1 5 0 0字节(1 5 0 0字节最大长度的真正原因是 1 9 7 9年( 1 0 M b / s以太网正在设计之中)的内存成本以及低成本的 L A N控制器的缓冲区要求)。 6)帧效验序列( F C S ) 包含4个字节。F C S是从D A开始到数据域结束这部分的校验和。校验和的算法是3 2位的循环冗余校验法( C R C )。生成多项式是: G ( x ) = x3 1+ x2 6+ x2 3+ x2 2+ x1 6+ x1 2+ x11+ x1 0+ x8+ x7+ x5+ x4+ x2+ x1+ 1 F C S域的传送方法是:第 1位是x3 1项的系数,而最后 1位是x0项的系数。因此C R C的各个位传输了:x3 1,x3 0,. . .,x1,X0。 802.3 以太网帧(RFC1042)的结构与Ethernet II 的非常类似,如下图所

S5500-SI链路聚合配置

第1章链路聚合配置 1.1 链路聚合简介 1.1.1 链路聚合的作用 链路聚合是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端口组, 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 路。 链路聚合可以实现出/入负荷在聚合组中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分担,以增加带宽。 同时,同一聚合组的各个成员端口之间彼此动态备份,提高了连接可靠性。1.1.2 LACP协议简介 LACP(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是一种基于 IEEE802.3ad标准的、能够实现链路动态聚合与解聚合的协议。LACP协议通 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 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向对端通告自己的 系统LACP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 作Key。对端接收到LACPDU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端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 比较,以选择能够聚合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加入或退出某个动态LACP 聚合组达成一致。 操作Key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模式、 up/down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对于动态LACP 聚合组,同组成员有相同的操作Key;对于手工聚合组和静态LACP聚合组, 处于Selected状态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1.1.3 链路聚合对端口配置的要求 在同一个聚合组中,能进行出/入负荷分担的成员端口必须有一致的配置。这些 配置主要包括STP、QoS、GVRP、QinQ、BPDU TUNNEL、VLAN、端口属 性、MAC地址学习等,如表2-1所示。 表1-1链路聚合对端口配置的要求

链路聚合技术

一、链路聚合简介 1.链路聚合原理 将两个或更多数据信道结合成一个单个的信道,该信道以一个单个的更高带宽的逻辑链路出现。链路聚合一般用来连接一个或多个带宽需求大的设备 2.作用 将多个物理以太网端口聚合在一起形成一个逻辑上的聚合组,使用链路聚合服务的上层实体把同一聚合组内的多条物理链路视为一条逻辑链路 https://www.sodocs.net/doc/0d17804129.html,CP协议 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链路聚合控制协议 LACP 协议通过LACPDU(Link Aggregation Control Protocol Data Unit,链路聚合控制协议数据单元)与对端交互信息。 使能某端口的LACP 协议后,该端口将通过发送LACPDU 向对端通告自己的系统LACP 协议优先级、系统MAC、端口的LACP 协议优先级、端口号和操作Key。对 端接收到LACPDU 后,将其中的信息与其它端口所收到的信息进行比较,以选择能 够处于Selected 状态的端口,从而双方可以对端口处于Selected 状态达成一致。 操作Key 是在链路聚合时,聚合控制根据端口的配置(即速率、双工模式、up/down 状态、基本配置等信息)自动生成的一个配置组合。在聚合组中,处于Selected 状 态的端口有相同的操作Key。 4.链路聚合的端口的注意事项 1 端口均为全双工模式;

2 端口速率相同; 3 端口的类型必须一样,比如同为以太口或同为光纤口; 4 端口同为access端口并且属于同一个vlan或同为trunk端口; 5 如果端口为trunk端口,则其allowed vlan和nativevlan属性也应该相同。 5.链路聚合配置命令 1)CISCO a)把指定端口给聚合组,并指定聚合方式 SW(config)interface Ethernet0/1 SW(config-ethernet0/1)#port-group 1 mode(active|passive|on) b)进入聚合端口的配置模式 SW(config)#interface port-channel 1 进入该模式可以配置一些端口参数 c)名词解释 Port-channel 组号:范围是1-16 聚合模式 active(0)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设置为Active 模式; passive(1)启动端口的LACP 协议,并且设置为Passive 模式; on(2)强制端口加入Port Channel,不启动LACP 协议。

数据通信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实验四交换机链路聚合配置实验 一、目的要求 1、了解链路聚合控制协议的协商过程; 2、掌握链路聚合配置过程。 二、实验容 背景描述: 假设某企业采用两台交换机组成一个局域网,由于很多数据流量是跨过交换机进行转发的,因此需要提高交换机之间的传输带宽,并实现链路冗余备份,为此网络管理员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采用两根网线互连,并将相应的两个端口聚合为一个逻辑端口,现要在交换机上做适当的配置来实现这一目标。 工作原理: 端口聚合(Aggregate-port)又称链路聚合,是指两台交换机之间在物理上将多个端口连接起来,将多条链路聚合成一条逻辑链路。从而增大链路带宽,解决交换网络中因带宽引起的网络瓶颈问题。多条物理链路之间能够相互冗余备份,其中任意一条链路断开,不会影响其它链路的正常转发数据。 ●端口聚合使用的是EtherChannel特性,在交换机到交换机之间提供冗余的高速的连 接方式。将两个设备之间多条FastEthernet或GigabitEthernet物理链路捆在一起组成一条设备间逻辑链路,从而增强带宽,提供冗余。 ●两台交换机到计算机的速率都是100M,SW1和SW2之间虽有两条100M的物理通道相 连,可由于生成树的原因,只有100M可用,交换机之间的链路很容易形成瓶颈,使用端口聚合技术,把两个100M链路聚合成一个200M的逻辑链路,当一条链路出现故障,另一条链路会继续工作。 ●一台S2000系列以太网交换机只能有1个汇聚组,1个汇聚组最多可以有4个端口。 组的端口号必须连续,但对起始端口无特殊要求。 ●在一个端口汇聚组中,端口号最小的作为主端口,其他的作为成员端口。同一个汇 聚组中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与主端口的链路类型保持一致,即如果主端口为Trunk 端口,则成员端口也为Trunk端口;如主端口的链路类型改为Access端口,则成员端口的链路类型也变为Access端口。 ●所有参加聚合的端口都必须工作在全双工模式下,且工作速率相同才能进行聚合。 并且聚合功能需要在链路两端同时配置方能生效。 ●端口聚合主要应用的场合: ●交换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接:汇聚层交换机到核心层交换机或核心层交换机 之间。 ●交换机与服务器之间的连接:集群服务器采用多网卡与交换机连接提供集中 访问。

以太网链路聚合典型配置举例

1.8 以太网链路聚合典型配置举例 在聚合组中,只有端口属性类配置(请参见“1.1 4. 配置分类”)和第二类配置(请参见“1.1 4. 配置分类”)都与参考端口(请参见“1.1 5. 参考端口”)相同的成员端口才可以成为选中端口。因此,用户需通过配置使各成员端口的上述配置与参考端口保持一致,而除此以外的其它配置则只需在聚合接口上进行,不必再在成员端口上重复配置。 1.8.1 二层静态聚合配置举例 1. 组网需求 Device A与Device B通过各自的二层以太网端口 ?????????????? GigabitEthernet 1/0/1~GigabitEthernet 1/0/3相互连接。 在Device A和Device B上分别配置二层静态链路聚合组,并使?????????????? 两端的VLAN 10和VLAN 20之间分别互通。 通过按照报文的源MAC地址和目的MAC地址进行聚合负载分担的?????????????? 方式,来实现数据流量在各成员端口间的负载分担。 2. 组网图 图1-5 二层静态聚合配置组网图 3. 配置步骤

(1) 配置Device A # 创建VLAN 10,并将端口GigabitEthernet 1/0/4加入到该VLAN中。 system-view [DeviceA] vlan 10 [DeviceA-vlan10] port gigabitethernet 1/0/4 [DeviceA-vlan10] quit # 创建VLAN 20,并将端口GigabitEthernet 1/0/5加入到该VLAN中。 [DeviceA] vlan 20 [DeviceA-vlan20] port gigabitethernet 1/0/5 [DeviceA-vlan20] quit # 创建二层聚合接口1。 [DeviceA] interface bridge-aggregation 1 [DeviceA-Bridge-Aggregation1] quit # 分别将端口GigabitEthernet 1/0/1至GigabitEthernet 1/0/3加入到聚合组1中。 [Device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1 [DeviceA-GigabitEthernet 1/0/1]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DeviceA-GigabitEthernet 1/0/1] quit [Device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2 [DeviceA-GigabitEthernet 1/0/2]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DeviceA-GigabitEthernet 1/0/2] quit [DeviceA] interface gigabitethernet 1/0/3 [DeviceA-GigabitEthernet 1/0/3] port link-aggregation group 1 [DeviceA-GigabitEthernet 1/0/3] quit

2018网络规划设计师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

最新最全2018网络规划设计师考前模拟试题及答案1 1.采用以太网链路聚合技术将() A.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B.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逻辑链路 C.多个逻辑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 D.多个物理链路组成一个物理链路 参考答案:A 2.当使用多个无线AP设备时,为了防止信号覆盖形成相互间的干扰,要求两个频道的中心频率间隔不低于() A.3MHz B.11 MHz C.22MHz D.25MHz 参考答案:D 3.在TCP/IP协议分层结构中,SNMP是在UDP协议之上的()请求/响应协议 A.异步 B.同步 C.主从 D.面向连接 参考答案:A 4.如果两个交换机之间设置多条Trunk,则需要用不同的端口权值或路径费用来进行负载均衡.在默认的情况下,端口的权值是() A.64 B.128 C.256 D.1024 参考答案:B 5.刀片服务器中某块“刀片”插入4块500GB的SAS硬盘.若使用RAID3组建磁盘系统,则系统可用的磁盘容量为() A.500GB B.1TB C.1500GB D.2TB 参考答案:C 6.在以太网CSMA/CD协议中,使用1-坚持型监听算法.与其他监听算法相比,这种算法

的主要特点是() A.传输介质利用率低,但冲突概率高 B.传输介质利用率低,冲突概率也低 C.能及时抢占信道,但增加了冲突的概率 D.能及时抢占信道,但增加了冲突的概率 参考答案:C 7.ECC纠错技术需要额外的空间来存储校正码.一个64位数据产生的ECC码要占用()位空间 A.6 B.8 C.12 D.16 参考答案:B 8.多重安全网关是一种网络隔离技术,其对数据交换采用的防护策略是() A.人工策略 B.架桥策略 C.缓存策略 D.渡船策略 参考答案:B 9.下列关于消息认证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消息认证称为完整性校验 B.用于识别信息源的真伪 C.消息认证都是实时的 D.消息认证可通过认证码实现 参考答案:C 10.当以太网的MAC子层在数据帧发送过程中检测到冲突时,就是用()退避一段时间后重新试图发送. A.非坚持算法 B.1-坚持算法 C.P-坚持算法 D.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 参考答案:D 11.以下选项中,不是恶意代码具有的共同特征的是() A.具有恶意目的 B.自身是计算程序 C.通过执行发生作用 D.能自我复制

cisco+端口链路聚合配置

cisco 端口/链路聚合配置 2011-01-27 14:46:11 标签:csico channel 端口聚合链路聚合lacp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s://www.sodocs.net/doc/0d17804129.html,/715953/486648 环境: 两台cisco 3560-24PS通过g0/1和g0/2相连,两端口属于po1. pc1:192.168.1.10 vlan1 接SW1的fa0/1 pc2:192.168.1.11 vlan1 接SW2的fa0/1 拓扑: SW1 配置: Switch(config-if)#int range g0/1-g0/2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lacp //以太信道使用链路聚合协议协商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active //链路聚合加入通道组1,并设置协商模式为active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端口设置为二层端口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中继链路封装格式为dot1q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mode trunk //将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trunk allow vlan all SW2配置(与SW1配置类似): Switch(config-if)#int range g0/1-g0/2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protocol lacp Switch(config-if-range)#channel-group 1 mode passive //链路聚合加入通道组1,并设置协商模式为passive或者on Switch(config-if-range)#switchport trunk encapsulation dot1q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mode trunk Switch(config-if-range)# swit trunk allow vlan al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