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 推进后勤装备信息化

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 推进后勤装备信息化

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 推进后勤装备信息化
适应新军事变革要求 推进后勤装备信息化

本世纪前20年,是我国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后勤装备作为后勤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和重要标志,必须以江主席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战略思想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为指导,以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坚持信息主导,需求牵引,体系配套,综合集成,加速推进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式跨越式发展,确保形成具有较

高信息化水平的新一代装备体系。

人类战争史充分证明,军事技术进步决定战争形态变化,战争形态的发展变化又对武器装备发展提出新的要求。正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信息化战争已经逐步占据军事舞台的中央,并呈现出及时准确侦察定位、快速灵敏反应机动、中远距离精确打击、五维一体联合作战的信息化战场新景观,对装备发展提出了系统化、一体化的要求。信息化武器装备需要有信息化后勤装备相配套,否则就难以生成、维持和提升整体战斗力。

后勤装备信息化,就是在后勤装备研制、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全领域,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采取综合集成方式,发展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保障装备的过程。后勤装备信息化主要任务是作战物资可视化、保障平台网络化、装备作业智能化、后勤野战指挥自动化。

作战物资可视化。物质资源是战争的重要基础。作战物资可视化就是要解决保障资源的“迷雾”问题。其基本原理是,在单件或多件装备物资、托盘和集装箱上,附加条形码或射频卡;在野战仓库、机场、码头等物资中转站,用扫描器、询问机等自动识别装置,快速读取和传输物资装备信息,再依托信息网络传输到各级后勤指挥控制中心。利用物资可视系统,可快速查找、记录和收发后勤物资,大大提高后勤保障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依靠全资产可视系统,实现了由“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与海湾战争相比,海运量减少87%,空运量减少88.6%,战略支援装备动员量减少89%,战役物资储备减少75%。

保障平台网络化。其主要内容,就是在机动后勤装备上加装“移动跟踪系统”,使其能够野战“入网”,融入数字化战场,成为整个作战体系中的一个节点。这套系统由卫星通信、定位装置和微电脑组成,通过“滚动地图”和电子邮件,实现后勤装备的“动中通”和精确定位,可极大地提高后勤保障的灵活性和精确性。美军认为,伊拉克战争赖以取胜的武器几乎都是20年以前的东西,只是通过网络使不同武器系统联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从而使作战效能倍增。数据链使“旧武器”在伊拉克战争中发挥了“新威力”,后勤装备从“以平台为中心”转变为“以网络为中心”,是信息化与机械化建设的最本质区别之一。

装备作业智能化。让装备有类似人一样的“智能”,这种“奢求”正在逐步成为现实。后勤装备智能化,就是通过智能化的控制系统,使装备具备类似人脑的智力和自动感应能力,从而增强装备的可操作性和复杂环境的适应性,成倍提高作业能力。它主要应用在故障自动检测、工作状态自动监控、无人驾驶、生化武器侦检等后勤保障领域。如外军目前正在开发研制的“无人驾驶运输车辆”,可在一台有人驾驶车辆的引导下,组成十几台的无人驾驶运输车队。美军研制的“机器骡”,可自动跟在士兵后面,为士兵携带装备物资,并提供净化水,生化侦检和医疗救护等伴随保障。装备智能化为后勤信息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野战指挥自动化。新军事革命的技术挑战,不是固定设施的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而是指挥系统向最小战术单元,直至单车、单兵的广泛延伸。野战后勤指挥自动化系统建设的重点就是要解决“延伸”问题。按照统一的标准、软件和规程,研制开发适用于战役、战术、分队、单车,甚至单兵的各种野战后勤指挥装备和器材,使后勤力量能够依托战区有线、无线网,对内实现互联互通,对外与战区作战指挥机构和保障对象实现数据交换,成为一体化作战指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的来说,野战后勤指挥自动化是后勤装备信息化的“大脑和中枢”。

推进后勤装备信息化,应坚持以下四个途径。

完善体系。信息战争,要求构建战略、战役、战术衔接配套的信息化后勤装备体系,具备陆海空一体的远程、快速的机动保障能力和轻便、灵活的伴随保障能力。信息化的改造和

建设离不开这个基础,否则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当代后勤装备发展趋势上看:在战略层次上,重点发展海、空快速投送手段,增强全方位、远距离战略投送能力。在战役层次上,以建设快速高效的支援保障装备体系为目标,重点完善海上和空中保障手段,主要是海上快速运输船、医院船,空中运输、救护直升机,以及陆上集装化支援保障系统。在战术层次上,适应作战部队小型化、轻型化、模块化要求,重点发展高性能、高机动、组合化新型装备,提高战术后勤的地面伴随保障能力,海军岸基保障能力和空军场站保障能力。

创新技术。技术创新是推进装备信息化的根本动力。从外军普遍经验看,重要的一条是加大科研投入,组织军地联合开发。美国国防部制定的关键技术计划,与信息有关的技术约占2/3,每年与信息技术有关的投入约占军费总开支的1/4左右。在科研开发上,注重依托社会力量,大量采用民用技术,将军品技术标准与民品并轨。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也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技术创新,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便于传播、不易垄断、可以共享的高度扩散性特点,发挥后发优势,注重借鉴外军的有益经验和成果,采取军地联合、协作攻关、统一标准、成果共享的开发方式,在研制新型后勤装备中,广泛采用微电子、卫星定位导航、自动识别等技术,提高装备的信息获取、传输、控制能力,为加快形成新一代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后勤装备体系提供技术支撑。

改造更新。对传统机械化装备进行信息化改造,是迅速提升装备作战和保障效能的有效途径,也是当代各国军队的普遍做法。与新研装备相比,改造一代装备的经费只需十分之一,周期可缩短三分之二。美军按照“聚焦后勤”理论,不失时机地在保障装备平台上嵌入各种电子、信息设备,使其变得“耳聪”、“目明”、“脑灵”。一些国家的成功经验表明,在研发新型后勤装备的同时,大力改造现有后勤装备,通过“附加”、“嵌入”等方式,使其具备定位导航、数据传输、智能操作、自动检测等信息化功能,促成装备升级换代,形成使用一代、改造一代、新研一代、储备一代的良性发展路子。

综合集成。综合集成既是军队后勤装备实现信息化的根本途径,也是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层次。其重点是体系结构的调整重塑,核心是实现装备系统的网络化。后勤装备综

合集成,必须把握两个“层面”的协调发展,注重两个“要素”的相互配套。两个层面,初级层面就是在后勤装备系统内部,按保障任务将独立的后勤装备集成为功能齐全、优势互补、高效运转的保障系统;高级层面则是实现后勤装备保障单元、保障体系与后勤指挥系统、作战指挥系统的交链。两个要素,即在硬件方面,在后勤装备的通用化、系列化、模块化的基础上,推进骨干装备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在软件方面,建立统一的后勤信息标准规范,实现后勤保障信息资源“入库联网”。形成作战装备与保障装备相互配套,战役战术保障装备相互衔接,各军兵种装备互联互通的后勤装备综合集成体系。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变革与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 一、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基本情况 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军事领域兴起了一场新的深刻变革,即“新军事变革”。这场新军事变革兴起的主要背景,一是国际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大战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不会发生,但局部战争仍时起时伏;二是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对武器装备的发展、军事思想和战争形态的变化,以及军队建设及编制体制的调整均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其实质是工业时代以来建立起来的现行的机械化军事体系,向未来信息化军事体系的整体转型,即机械化基础上的信息化。变革的基本内容,可以概括为四个“革新”、一个“转变”。四个“革新”也就是:革新军事技术,推进武器装备的信息化;革新体制编制,重新编组军队的结构;革新作战方法,以发挥信息化装备的优势;革新军事思想,以新的理念谋划作战与军队建设。一个“转变”,就是通过上述四个方面的革新,推动战争形态从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的方向演变。 概括起来,这场新军事变革主要具有以下五个特征:一是武器装备智能化。其重要标志是各类精确制导武器逐步成为战场的主角。这一点由越南战争,海湾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中,美军使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占使用弹药总量的比例呈对数式增长可见一斑。二是编制体制精干化。提高质量、减少数量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军队建设的普遍趋势。通过裁减数量、调整编制体制、优化军兵种结构,增加军队科技含量等措施,军队规模更趋精干,战斗力普遍增强。三是指挥控制自动化。从20世纪60至70年代起,在短短二三十年中,使指挥控制实时高效的C3I系统先后进化为C4I与C4KISR,使军事指挥控制达到空前的水平。四是作战空间多维化。随着科学技术在军事领域内的广泛运用,作战领域正逐步由传统的陆、海、空三维空间向陆、海、空、天、电(磁)五维空间扩展。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表明,谁拥有制信息权,谁就能掌握高技术战场的主动权。五是作战样式体系化。近期几场局部战争表明,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是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对抗,诸军兵种的协同作战已发展到诸军兵种的联合作战。在机械化战争阶段有陆、海、空的协同作战,但它只是协同。随着信息化战争阶段的逐步到来,“空地一体战”、“空地海天一体战”便向着真正的体系对体系的“联合作战”发展,这其中的关键是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为诸军兵种之间形成完整体系的粘合剂。 这场新军事变革带来四大趋势。趋势之一是战争越来越注重效果。工业时代以来的战争大都属于“高耗型战争”,不仅耗费巨大,而且旷日持久。而随着信息技术为军队作战日益提供种种前所未有的新能力,应当力求以尽量少的兵力投入、物力耗费和尽量短的时间,通过各种信息化的侦察探测手段,中远程精确打击,广泛开展特种战和心理战去达成最大的战略效果。这在伊拉克战争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整个“快速决定性作战”计划,就是按这种理念制定的。趋势之二是作战方式向“网络中心战”发展。所谓“网络中心战”,就是信息时代的联合作战。就是借助计算机和互联网系统,把整个军队的侦察探测系统、指挥通信系统和火力打击系统,在很宽广的领域链接成为一个统一的信息网络,使各级、各军兵种、各部队、各部门以及各个作战单元、各种武器平台,包括单个的士兵之间能够作到快速的信息互通,从而实现一体化的联合作战。典型的作战表现就是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知识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知识 一、联合作战的概念的理解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90年代,先后发生的两场具有跨时代意义的联合作战经典战例: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 海湾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首先以强大的电子战夺取战场电磁控制权,并对伊实施长达38天的持续空袭,夺取制空权。随后,在沙科、沙伊边界约500千米正面上展开地面进攻。美第7军和第18空降军,在海、空军支援下,将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合围于巴士拉以南地区,经短短的100小时地面作战,取得战争胜利。 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武力干预科索沃问题,利用绝对优势的海、空力量,对南联盟实施长达78天的大规模空袭,迫使南联盟接受苛刻的停战协议。 从以上两个战例可以看出,联合作战是指“两个以上军种的力量,为达成一致的作战目的,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共同进行的作战。”各军兵种通过C4ISR系统,协调一致,相互支援、相互掩护,对敌对目标发动攻击。它的特点就是高度协调统一,反应速度,对目标的攻击力度强,波次多,让敌人难以招架。 这就是说,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是体系与体系的对抗,任何单一军种都难以成为战场的主宰。只有诸军兵种力量形成联合作战体系,才能赢得战争胜利。 联合作战,能够根据不同的任务需求,精心选择、使用相应的作战力量,通过发挥不同军种的独特优长,实现功能互补,扬长避短,在多维战场空间形成综合优势。因此,联合作战成为未来战争的基本作战形式,是战争实践的必然选择,其地位和作用将愈加重要是不言而喻的。 二、联合作战的两种模式 (1)两只或两只以上的部队(或兵种)互不隶属情况下的信息共享的协同作战,一般情况下各作战集群上面会设有一个共同的指挥部。 优点: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可临时编配、迅速出击;情报功能强大,时效性较高;适宜于小规模的非常规作战或大规模的集群作战(战斗集群或战略集群)。 缺点:没有固定的编制,日常管理不便训练难度大;战时指挥、协同作战难度非常,需要极高的指挥能力和执行能力;战场应变能力较差。 【战例】二战后期苏联组织的大规模的战役集群就属于这一类型的联合作战。

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军队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浅谈信息化建设在军队后勤管理中的运用 【摘要】信息革命席卷全球,迅速地改变了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方式。作为国家富强的强力保障,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重大的战略意义。文章重点就信息化对军队后勤管理影响进行了剖析。加强信息化后勤管理,必须提高意识,充分认清信息化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处理机械化与信息化之间的关系。努力培养一支管理水平高,业务技术强,具备良好工作经验的后勤管理队伍。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加速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后勤管理信息化网络系统,切实推进后勤管理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信息化后勤管理军队 【正文】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是高技术的时代,而作为孕育高新技术的温床与试验田,信息化在军队中的大规模使用已经使信息化战争逐步登上历史舞台。 信息化战争与高技术密切相关,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生物技术,航天技术,海洋技术等高新技术都完全融入到战争之中。并逐渐形成以下特点:1、武器系统智能化。2、指挥自动化,实时化,一体化。3、武器技术的极端化。严峻的军事斗争形势对我军信息化建设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建设科学的,先进的后勤管理体系势在必行。 后勤管理是部队一项基础性工作,又是一项复杂的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全方位工作,它不仅是本级领导和职能机关的事情,更是与每位官兵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所以抓好后勤管理工作是促进部队各方面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信息化后勤管理的意义 信息化后勤管理就是为了实现高效、快速与精确的后勤保障活动,以后勤信息装备和后勤信息网络软件为主体,对军队后勤建设及管理活动进行决策、计划、协调、服务和控制的过程。信息化后勤管理是信息时代军队后勤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化部队建设和信息化战争发展的根本要求,它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从技术意义上讲,信息化后勤通过对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运用,提高管理的可控性,减少管理工作流程,降低管理的能量消耗。从人文层面上讲,信息技术使管理与人在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的层面上得到了升华,成为后勤对军队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贡献。 信息化在军队后勤领域的拓展应用,是运用信息技术,高效获取和处理后勤保障活动,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提纲: 一、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二、何谓后勤信息化管理平台 三、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四、信息化建设为我们带来哪些好处 五、目前全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情况 六、北京高校后勤信息化课题组的研究情况 七、标准化管理(ISO9001)与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八、信息化建设不是高不可攀的 九、信息化建设的方法与步骤 十、在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对策

高校后勤信息化建设势在必行 1、大力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信息化的必要性 目前,我们高校后勤在利用信息化管理的手段上还比较落后。随着高校逐年扩招,学生人数越来越多,对吃、住、后勤物业服务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校区基础设施也在不断增加,管理服务内容和范围也在不断扩大。校区分散,部门众多这就要求我们后勤提供服务保障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也要适应这一新形式的变化。提高后勤队伍素质建设和服务意识,有效地利用网络化、现代化管理手段已经是大势所趋,只有这样才可能更好地保证学生和教职员工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教育部2005年数字显示高校平均每年新生以24.8%的速度递增,今后几年扩招速度仍将保持在18%左右;基础设施以15%的速度递增,再加上高校间的合并和校区的不断扩大,我们后勤在管理的规模和内容上是以积数形式增长。在进入数字和网络时代后,人们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也在不断更新,尤其是外部的市场环境,各种配套服务提供的方式在利用网络化的手段上日趋完善并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学生和老师对服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我们后勤服务部门来说如何有效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以满足新形式的需要是改革的一个主要问题。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充分利用网络和信息资源已经成为市场化运作的必然。 社会环境、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使得高校后勤市场不断被外界竞争机制渗透,这就要求我们后勤人要有忧患意识。由原来的不计成本到开始计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方式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指挥方式 随着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步入信息化,作战指挥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关于作战指挥方式的探讨正在引起广泛的关注。机械化战争中的作战指挥方式已不能完全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必须有所发展,文章结合信息化条件下作战特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三种新的作战指挥方式:动态分权式指挥、网络节点式指挥和虚拟游动式指挥。 一定条件下的作战指挥要求与之相适应的指挥方式,在战争形态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变的过程中,各作战要素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指挥工具的自动化和智能化,通信的网络化和可视化等,使得指挥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动态共享成为可能,指挥职权的分配更加自由,权力的运行更加顺畅高效,指挥员对指挥方式的选择与运用也更得心应手,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各种新的指挥方式相继出现。下面,就从指挥职权的分配、指挥信息的运行和指挥机构的分布三个不同的角度对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指挥方式作初步探索。 网络节点式指挥,是指在网状的作战指挥系统中,根据战场态势和作战任务等具体情况的不同,由处在网络中最佳节点的指挥机构实施指挥的一种方式。它在指挥信息高效顺畅运行的基础上打破了指挥跨越的层次性,做到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的高度融合。 指挥信息的顺畅传递和高效运行是指挥力充分释放的前提和基础。在机械化战争中,由于通信技术的限制,信息传递时效性差,且稳定性易受干扰,加之适应T业时代精细分工的金字塔式层级指挥体系,使指挥信息只能按级顺序传递,横向之间很难沟通,甚至指令越级的上传下达也受诸多因素的限制,指挥系统应付战场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差,跟不上作战节奏的高速发展变化。进入信息时代后,通信网络的发展尤其是军事网格的应用,覆盖了上至太空、下至海洋底部的广阔立体空间,能够实现网状、多路由、可控制、多方式、端到端的互联互通互操作。通过采取纵横交错的网状结构,包括大量的通信、计算机等信息基础设施,不同空间的大量传感器和作战平台,以及众多的作战人员和非作战人员,将整个战场范围甚至全球范围的所有作战资源囊括其中,并使各作战单元之间紧密相连,达成情报互通、信息共享、密切协同和快速反应的目的,指挥信息的运行效率大大提高,作战指挥完全能够打破层级的限制,在整个网络中通过各指挥节点实现按级指挥和越级指挥的高度融合。 网络节点式指挥方式下,所有的指挥机构在网络体系内都是一个个网络节点,彼此间互联互通,指挥级别根据具体作战任务而定,通常是一种平等协作的互助关系,在不同的作战样式、作战规模和作战时机下,发挥不同的作用和功能。与以往层级式指挥方式相比,网络节点式指挥显示出诸多优点:一是利于指挥机构生存。在网络节点式指挥方式下,指挥所功能具有可转移和可替代性,因为担负指挥任务的实际上是联合指挥机构,只要网络上有一个指挥节点存在,就能根据联合指挥机构战前或临时的授权履行指挥职责,当一个指挥所被摧毁丧失功能时,其作战指挥权会被迅速收回并赋予其它合适的指挥节点;二是利于提高指挥时效性。网络节点式指挥方式将以往逐级顺序作业发展为异地同步并行作业。在作战的全时段,各作战单元可同时受领任务、同时展开作战行动,实现诸作战要素的同步行动,大幅度提升了指挥的时效性;三是利于发挥整体战斗力。网络节点式指挥直接把所有参战力量看作一个整体,通过各个指挥节点适时协调各作战单元,有效聚合各作战力量,充分调动所有作战平台,共同指向作战目标,充分发挥整体作战威力;四是利于发挥指挥系统功能。网络节点式指挥作为一种网状指挥体系,其纵横一体的球形结构,使信息流带动物质流和能量流,便于信息的交互与流通,充分发挥信息能的作用,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系统的整体功能。网络节点式指挥在运用过程中并不是随心所欲的,要满足以下条件:一是指挥网络在遭受打击后,能够迅速恢复,保证信息传输的稳定、可靠和高效;二是指挥信息系统处理信息的智能化程度,系统应能在“鱼龙混杂”的海量信息中迅速辨别出有用信息,并及时分发到使用者手中;三是信息的安全保密程度,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信息安全,一旦网络中某一个节点被

后勤保障论文装备保障论文:外军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

后勤保障论文装备保障论文:外军装备保障信息化研究摘要:在总结外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特点基础上,结合武警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内涵、特点,提出 几点见解,以期推进武警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外军;装备保障;信息化;武警部队 1 引言 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以美军为代表的世界各国为适应新时代、新技术条件下执行作 战、处突、维稳的任务需要,以新军事变革为契机,努力推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 外军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下,装备保障的重点也从传统数量型逐渐向高效信息型转变。外军非常重视装备保障 信息化建设并有很多特点值得去分析,很多做法值得学习。 2.1 系统规划,计划与理论相互促进 外军在进行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中十分注重信息化建设的系统性、计划性和理论指导性。首先强调在信息化建设中各个系统要素都应协调发展,不可偏废,既要注重信息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也要注重信息化人才的培养、装备保障的指挥、装备的信息化维修等等。其次强调信息化建设的计划性和理论支撑。如俄军1998制定的“俄军武器装备长期发展规划”、日军的《国防科学技术基本计划》、俄军的“质量建军”思想等等。 2.2 注重装备保障的法制化、规范化建设 外军在进行装备保障信息化的物资建设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其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美军在此方面走在了其它各军的前列,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颁布了武器装备保障的法规,现己建立了比较健全的装备保障法规体系。英法等西欧国家和日本也制定了装备保障法规。如日本防卫厅制定的《维修管理规制》、《陆 上自卫队维修规制》等法规。 2.3 以需求为牵引进行有目的有针对性的装备研发 如何减少信息技术在装备保障方面研发和应用的盲目性,英、法、美等过都主张以需求为牵引进行有针对性的研发和应用。如为精确计算出各种情况下的器材消耗量和预测未来不同作战规模与作战物资可能的消耗量实现物资的精确化保障,英军研发出的作战模拟及仿真系统;为充分发挥装备保障系统综合保障效能,实现维修的经济管理和监督管理,法军研发了维修信息管理系统;为针对传统保障存在的“保障资源和需求迷雾”问题,美军开发了“全资产可视系统”。 2.4 多学习、多借鉴,以彼之长补己之段 外军在发展信息化装备时都十分注重利用民用技术,施行“以商促军”的发展策略。如日军的后勤装备多半采用军方负责计划和目标确定、审查检验,地方负责设计生产的军民合作方式。同时,外军也十分注重其它国家先进技术的引进。如美军为了弥补自己在某些高新技术方面的缺陷,积极借助北约各国和日本的成果为己所用。 2.5 注重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部队装备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主体和实施者。各国都十分重视信息化人才保障。俄军将“干部问题”视为开创信息化建设新局面的关键因素,在俄军破格提拔并非异常事件。印军也于2005年出台了信息化人 才队伍建设规划,以培养推动信息化建设的骨干力量。 3 武警装备保障信息化的含义及特点 武警装备保障信息化是指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和装备保障理论,为保障部队执勤、处突等各项非军事任务顺利执行而在装备全系统、全寿命中展开的装备保障指挥、管理、通信等活动,并通过对装备保障信息 的使用和要素的转化,实现对部队快速、持续地精确化保障,提高装备保障效能的动态发展过程。 武警部队是国家武装力量的组成部分,具有“养兵千日用兵千日”的任务执行特点和“点多、线长、面广” 的分布特点。因此其装备保障信息化也具有其独特之处。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统一思考 【摘要】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确保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基础。本文针对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特点,主要从数字化作战装备牵引数字化后勤装备的发展,数字化后勤装备保障数字化作战装备的效能两个方面透视了两者的关系,并从三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建设策略思考。 【关键词】数字化作战装备数字化后勤装备辩证关系对策措施 当前,各国军队都越来越重视发展数字化作战装备、数字化后勤装备,纷纷把提高军队的数字化作战能力和数字化后勤保障能力作为军队现代化建设的重点。由于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构成新世纪新阶段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是确保信息化战争胜利的基础,为了有效地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重点挖掘了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加强军队数字化作战装备和数字化后勤装备建设的一些方策。 一、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的辩证关系 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相互依存,同时也相对独立。数字化作战装备是指通过数字技术研制或经过数字技术改造的各类武器系统。发展数字化作战装备,既是信息时代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基本内容。数字化后勤装备,是指将数字化技术应用于后勤装备的研制、生产、使用和管理的各个领域,采取综合集成方式,发展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特征的后勤保障装备的过程。数字化后勤装备同样是信息时代军事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新形势下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内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去看待,对于数字化作战装备与数字化后勤装备两者相互的关系应当是“若隐若离”。当作战部队需要后勤补给的时候,后勤方面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

行业经济 容,大家可以很清楚的得知礼仪服务的重要性,我们要想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导游人员,就应该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注重礼仪礼貌,从宏观上讲为这个旅游行业树立良好形象奠定了好基础,为促进整个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从微观上讲也是有利于自身素质修养的提高。 综上所述,旅游业是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它是以满足人们求新,猎奇,观光,休闲,度假,娱乐等需求的服务行业,也是我国对外交流的窗口。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旅游业展现在中外旅游者面前的形象,也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因此,讲礼仪,懂礼貌既是旅游业为中外旅游者提供优质的礼仪服务,树立企业形象和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也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礼仪的继承和发扬,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爱华,徐民英.旅游专业礼仪课教法改进的初步探讨[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 [2]秦正修.礼仪教育若干问题之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校报,2003. [3]陈福明.浅谈对学生进行礼仪教育的重要性[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1999. 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建设信息化后勤、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的根本举措,是后勤体系保障力生成的重要支撑。必须进一步更新思想观念,跟上空军战略转型的快节奏,把握历史机遇,突破固有思维模式,推动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注重总体规划,搞好顶层设计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建设周期长、技术性强、要求高。加快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应结合空军后勤系统“三项整治”,坚持以需求为牵引,保障打赢信息化战争为目标。一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高级别、跨部门的组织领导机构和职能部门,明确职责分工,统一协调、筹划部署后勤信息化建设。二要注重整体筹划。按照全军信息化建设总体部署,从战略层面上搞好总体规划设计,明确建设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内容标准、方法步骤等,强化要素整合、体系融合和结构优化。三要构建标准制度体系。着眼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跨越式发展需要,突出重点,逐步建立以信息资源、指挥管理应用、网络建设、信息技术设备和信息安全为主要内容的标准制度体系,作为各级组织实施后勤信息化建设的依据,确保建设的统一性。 二、加大建设投入,完善基础设施 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是一个螺旋式上升、渐进式发展的过程,必须坚持持续投入、系统建设。一要加快网络化进程。依托空军通信基础网络平台,建立稳定可靠的后勤指挥控制网,做到后勤指挥系统与作战指挥系统同步开设,横向与作战、装备指挥控制系统和联勤系统互联互通,纵向与上下级空军后勤及相关保障单元的后勤指挥控制网络互通,实现保障资源的信息共享和决策指令的快速下达。二要推进全资产可视化系统。加快军事物流无线射频技术识别推广应用,建立保障资源信息数据库,完善视频监控系统和信息化网络平台,逐步实现保障需求的实时可知、保障过程的实时可视、保障资源的实时可控。三要加快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加快信息化后勤装备的研发、改造升级,实现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的适度跨越和快速发展;创新后勤装备管理机制,采取引进市场竞争机制、质量监督机制和完善激励机制等办法,增强后勤装备信息化建设发展后劲。 三、科学研究论证,推进军民融合 军民融合式发展是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走中国特色的军民融合式发展道路,充分利用全社会人力、物力、财力和科技资源拓展发展空间,才能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又好又快。一要推进后勤科研开发军民融合。根据后勤转型建设和发展需要,利用地方技术、资源和人才优势,采取系统引进、军地共同研发、公开竞标研发等形式,深入挖掘后勤科研开发与使用的军民互动效能,加快后勤信息化建设进程。二要推进保障资源军民融合。充分依托社会和市场,在通用物资生产、包装信息技术使用上,建立军民兼容的标准体系,实现军地保障物资的通用兼容和资源共享。三要推进保障模式军民融合。着眼空军后勤保障实际,逐步扩大社会化保障的范围,特别是在后勤指挥通信、保障物资信息共享、军事物流体系构建等方面,充分利用社会保障资源,提升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水平。 四、创新思维观念,注重人才培养 推进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人才是关键。一要多渠道培养人才。针对信息化人才专业性强、培养周期长的特点,采取从地方院校、科研院所引进招聘,委托地方院校定向培养,军地联合培养等方式,拓宽人才成长渠道,建立结构合理、素质过硬的后勤信息化人才队伍。二要培养高层次人才。提高信息化人才培养起点,构建以信息技术领域最新理论、最新知识为主要内容的“高、新、宽、深”知识体系,强化后勤信息化人才的知识更新能力、实践转化能力和改革创新能力。三要营造良好成才环境。坚持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将成绩、重实绩,知人善用、广纳群贤;积极改善工作生活条件,解决后顾之忧,不断激发后勤信息化人才投身后勤、热爱后勤、建设后勤的内在动力。 浅谈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 赵鹏1李扬1谢振凯2 (1.徐州空军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2.徐州空军学院航材系) [摘要]:本文主要从注重总体规划、加大建设投入、推进军民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如何推动空军后勤信息化建设。[关键词]:空军后勤信息化 119 现代营销

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

为打赢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我军如何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 随着军用信息技术的不断革新和未来战争的需求,军事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不断向前推进。信 息化建设以生成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为目标,跨军兵种、部门、领域的复杂工程.需要做好总体筹划和设计。 针对我军的实际情况分析可知信息化建设面临着多种制约因素,可以从外围建设和内部建设两方面着手全面推进我军信息化建设。 外围建设:加强国家及社会信息化建设 国家及社会信息化可为军队信息化提供大量成熟的信息技术。可以使军队以更低的成本、更短的周期获取最新的信息技术成果。还有助于军队更专注于解决关键技术,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国家信息化可为军队信息化提供共用的基础设施。军用信息基础设施是国家信息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完善程度已成为衡量军队信息化的重要标志。 国家信息化可为军队信息化创造良好的人才培养环境。军队信息化建设可以充分利用国家的信息化人才资源。 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助于军队信息化建设模式的探索。抓好顶层设计是实现国家信息化建设快速、持续、稳步发展的主要前提。国家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有助于军队在更高的起点上探索出投入少、效益高,发展快的军队信息化建设道路。 内部建设: 一整体规划管理,突出重点 军队信息化建设具有系统性,应设立专门的高层领导机构,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要求,进行整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军队信息化目标应具有阶段性,其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未来战争需求的高度不确定性,决定了其发展建设不可能一步到位,必须确立阶段性目标,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信息化建设的总目标。加速发展高速军用信息网络。加速全军指挥自动化系统的网络化和一体化建设;加强重点装备建设,重点加强主要战略方向的通信与重视新概念武器的超前研制与发展指挥自动化建设;加快后勤信息化建设。抓紧后勤信息化装备、后勤指挥自动化建设。 二优化人才培养 实现军队信息化,必须培养和造就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需求的层次合理、结构优化的军队。要加大信息化知识学习普及力度,着力提高士兵信息化素质,采取业务集训、远程教学、岗位练兵、比武竞赛、巡回宣讲等多种形式,掀起学信息化、钻信息化、用信息化的热潮。应建立依托国民教育的军队信息化人才培训体制,拓宽人才进出渠道。人才建设要优先满足军队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的急需,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力求做到集军事知识、技术、指挥和管理于一体,超前型人才的培养要面向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发展。 三加大科研投入和自主科研创新 美国等发达国家为推进军队信息化建设,所投入的经费都十分巨大,中国要想加快信息化军队建设,必须要加大建设投入。例如信息化空间基础设施: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国际卫星通信系统和对地观测卫星系统,这些技术中国都相对落后,强化自主创新的观念,一方面要扬弃历史上承袭下来的苏军模式,另一方面要“为我所用”地吸收发达国家军队的经验,按照“学人而不受制于人”的思路,创新信息化发展模式,走出一条具有先进性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应制定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国防关键基础技术发展计划项目,瞄准世界最先进水平,抓好前瞻性研究,加大对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的投资。 科学把握信息化建设的方法,步骤,我们就会多一分清醒,多一分自信,形成当前建设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战争形态演进

世界新军事变革加速战争形态演进 ■车华 提要 在当今格外引人注目的世界新军事变革舞台上,正在上演着一场内涵丰富、韵味十足的时尚大戏。在这场生动有趣、充满辩证思维的大戏中,人们依稀可辨:战斗变“大”了,战争变“小”了;非传统变“多”了,传统变“少”了。随着军事信息等高新技术充分运用和军队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战争形态正以高技术局部战争为化身加速演进,并以人们既熟悉又陌生的多变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 当前,外军关于世界新军事变革的趋势研究表明,机械化战争与信息化战争在时空态上已经迅疾进入了一个彼此共存、深层转化的重要转型时期,并在此关键时期使战争形态发生着让人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的巨大变化。人们追寻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高技术局部战争轨迹不难发现:现代战争从军事理论到实践形式在持续不断地创新发展,而反映现代战争的特点和规律亦在加速演进中……这场新变革,一直牵引着各国兵家的视野与思维——■战斗变“大”了战争变“小”了 现代战争已被喻为“发现者的胜利”或“发现者的战争”,“发现即摧毁”不再是神话传奇,“远程控制、精确打击”等使战争效能空前提高。现代战争似越打越小,小到一支战术部队乃至几十人的特种小分队就可以打赢一场战争;少数人或一个团体组织就可能发动一场网络闪击战或恐怖战争。《美国国防2002年度报告》指出:未来战争将是以高技术为支撑的有限战争,将呈现出小、灵、快、准的特点。由于高技术武器装备威力超常,使得只需投入较少兵力,就能快速准确地达成战略目的。 为适应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美军先后提出了一系列新的作战理论,更加强调在高技术优势条件下,使用有效而不是庞大的军事力量,对战争重心、战略目标实现精确打击,而不必消灭敌方军队就能赢得一场战争胜利。所以,国家或高层的军事战略意图,往往可以通过具体的军事战术行动就能实现。因而,今日之战术行动的性质与作用已随之“放大”,具有了丰富的“战略内涵”,可以直接承载战略意图。然而,必须理性地认识到,如今的战术行动已不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战略或战役性辅助行动了,而将直接成为战争的全局或战略的全部。 ■作战变“轻”了保障变“重”了 众多高技术手段在现代战争中的广泛应用,使得一次作战行动,甚至一场战争变得如此简单而又迅雷不及掩耳。过去的“大规模作战”,现在往往只需按一下启动按钮,完成一个战术动作,便可能迅速达成战略意图。然而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完成每一个“闪电行动”背后,都离不开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联合保障做支撑。即随着时间推移,综合保障力量会极大地影响战略意图的实现。因为现代战争中,武器装备的信息化和智能化首要地表现为技术构成的电子化,各种作战平台内都装有大量的电子设备,正是它们的有效工作才大大地提升了作战和综合保障效能。任何一条保障链的断裂,都将直接影响到战争全局。所以,外军精确保障、优势保障等理论纷纷出台绝非偶然。 ■平面变“窄”了维度变“宽”了 随着新军事变革的蓬勃兴起,特别是航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大量军用航天飞行器和信息战武器装备广泛用于战场,使得现代战争呈现出由单一军兵种对抗的平面作战向多军兵种联合对抗的多维立体作战发展轨迹。海湾战争持续42天,大规模空袭和远程导弹攻击38天,地面作战仅有4天;科索沃战争持续了78天的空中打击,成为一场纯粹的“空袭战争”。国外军事专家认为,随着远战、精确打击能力的空前提高,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将使传统的平面作战方式成为历史,而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以空战、远战为主的作战

高校后勤信息化解决方案

XXXX大学 后勤信息化建设规划方案

1后勤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目的 高校后勤如何应对高校改革与发展、师生多元化的需求、以及进一步深化后勤社会化改革等问题,已是高校后勤管理者迫在眉睫的事宜。顺应形势发展,提高后勤服务品质,从“三服务、二育人”的角度来引领高校师生生活,高校后勤必需转变管理模式,不断引进新技术,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型,关键的因素就是信息管理方式的彻底变革。本方案从如何推进我校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角度出发,通过调查、研究我国高校后勤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现状,我国高等教育处正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建立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推动高等教育大众化、现代化、国际化、必须继续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建成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相适应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而要实现这一目标,进行高校后勤信息建设是必由之路。 随着我校的发展,后勤社会化改革的不断深入,我校后勤在管理的范围和服务的质量上都有了新的要求,原有简单、落后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改革和市场竞争的要求。应用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进行后勤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提高后勤管理水平、提高内部运行效率的有力手段,是提高高校后勤行政管理、提高高校后勤行政决策水平,提升后勤保障能力,促进高校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是信息化建设是巩固我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果的必然要求。后勤社会化改革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先进的技术和手段进一步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可持续发展。只有通过新的后勤体制改革和不断探索出新的后勤模式,方可建立新型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只有充分利用智能化、网络化等信息化手段改进工作方式和运作模式,方可跨越式提高高校后勤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二是信息化建设有助于我校后勤引入先进的管理模式。现代科技革命是以信息技术为中心展开的,信息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命线,也是后勤发展的生命线。现在校园网是学校提高管理水平、工作效率、改善教学质量的重要技术工具,学校后勤可依托校园网的建设适时建设后勤信息化。现在我校后勤的管理者,包括

信息化条件下第二炮兵的联合作战

信息化条件下第二炮兵的联合作战 摘要:本文通过联合作战对炮兵作战的影响、联合作战条件下炮兵作战的指导思想及战法、联合作战条件下炮兵的后勤保障三个方面,主要阐述了我军第二炮兵部队如何适应现在战争复杂环境联合作战的要求。 关键词:第二炮兵;联合作战;后勤保障 21世纪,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一场世界性的新军事变革正在不断的向更深层次和领域推广。在这一变革潮流中,联合作战仍然是各国军事家讨论的热点。当前,信息化战争是信息化条件下的主要战争形态,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是信息化条件下局部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整体作战、联合制胜这一观念已形成共识。但作为我中国人民解放军王牌的炮兵,尤其是在现在正在大力发展海面武装的大背景下,它在联合作战中能否继续发挥陆军“火力骨干”的作用?能否在新军事变革中不被边缘化?能否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要求?这些问题都有待于我们继续研究和探索。 一、联合作战对炮兵作战的影响 1、具备独立遂行任务的能力 联合作战条件下各作战力量之间是在联合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下遂行作战任务的,其相互间不构成隶属 关系,地位是平等的。每个兵种都有其担负的任务,联合作战整体效能的最大发挥正是依靠各个单位所属任务的有效完成。因此炮兵必须要改变以往火力支援兵种的地位,朝着独立遂行作战任务的方向发展。 2、具备快速反应和机动能力 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战场,是在陆、海、空、天、电五维空间中进行的,因此任何作战力量在战场所受到的威胁都是来自全方位的。现代战争条件下,由于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 发现即摧毁”已不 是天方夜谭,因此炮兵必然面对如何在战场上提高生存能力和反摧毁能力的问题。提高快速反应能力、火力 打击能力和战场机动能力已迫在眉睫。 3、具备与多兵种联合作战的能力 在联合作战中,地面作战、空中作战、海上作战、空间作战和特种作战都要同时展开,以便各军种按照 统一的作战节奏,在各自的作战空间形成无懈可击的“铁拳”, 对敌整体结构同时施压。因此,炮兵必须从以往与步兵、装甲兵进行协同作战的小圈子中跳出来,在统一的作战指挥下,与多军兵种周密、灵活地组织协同,依据战场情况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调整,保持稳定的协同。 二、联合作战条件下炮兵作战的指导思想及战法 1、信息主导, 统一指挥 信息是支配未来作战的主导和核心因素,谁掌握控制了信息,谁就获得战场的主动权。炮兵作战应依托一体化信息系统,通过情报信息、指挥控制、联合打击、全维防护、综合保障等作战要素,将分散配置的作战力量有机地融合起来。 2、火力主战, 精确实施 联合作战的要义就是“体系破击战”,是系统与系统间的整体对抗。作战双方制胜的关键,集中在系统

浅谈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d17823298.html, 浅谈医院后勤物资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作者:张亮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0年第02期 [摘要]医院后勤物资管理是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方面,物资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 影响到医院的发展。本文对后勤物资管理的内涵进行了介绍,分析了传统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对物资管理信息化的实施进行了探讨,包括信息化的主要内容、原则,以及后勤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模块设置。 [关键词]医院后勤物资管理信息化信息系统 一、引言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计算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今后将以其体积小、速度快、国产化程度高、造价低的优势,足以满足医院信息系统建设的需要。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HIS建设相对较慢,但在全球兴起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设热潮中,我国各系统的网络工程已开始建设,国家医疗卫生信息网络正在组建中,这将加快我国HIS的建设步伐, 库存是指一个组织机构用于今后销售或使用的任何需要而持有的所有物品和材料。对于医院而言,库存物资是医院为保证医疗服务活动正常进行而储存的消耗性流动资产。物资管理系 统是医院信息系统(HIS)重要子系统。包括消耗材料管理、低值易耗品管理、大型仪器、设备管理。解决了物资、设备从申请购买到入库到其消耗、报废的整个过程的信息化管理的问题。 二、传统物资管理系统的弊端 医院作为特殊的行业,在运营当中要使用大量的消耗材料、低值易耗品、大型仪器和设 备。这些材料设备门类繁多,就医疗单据一种而言就有数十种之多,所以管理起来工作量很大。单纯靠人工管理,需要的人员多,效率又低,又容易出错。 传统的人工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医院的发展。医院库存物资包括 了医用物资与非医用物资,并按保存的要求存放在不同的仓库中,且医院库存物资的品种、类别繁多,盘点起来费时费力,导致盘点不全面、不及时的现象时有发生,造成医院库存物资的账实不相符。例如存在出入库手续不齐,账簿核算体系不健全,账簿登记不及时,账实不符的现象,而且对各类材料的使用情况分析不够,造成在申请采购的时候,盲目性很大。 随着现代医学突飞猛进的发展,医疗物资的管理模式不断创新,合理节约、有效地使用物资,实现资源共享。医疗物资管理制度的健全,做到分级管理,责任到人,物尽其用,使物资使用最大化,尽可能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消耗。库存管理涉及到库存各个方面的管理,它的目标是以最

军事理论第四章军事高技术试题

2009年《大学军数学教程》 第四章军事高技术试题库 一、填空题(40个) 1、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重返大气层时空中解体。 2、一架E-3A预警机,当飞行高度为9000米时,可以探测到500~650千米远的高空目标、300~400千米远的低空目标和270千米远的巡航导弹。 3、美国人认为,要想有效地削弱敌人的战斗力,致死不如致伤,致伤不如使其失能。 4、美国的国防部长科恩宣称:“以往的哲学是大吃小,今天的哲学是快吃慢。” 5、美军认为,“战略和战术行动的目的,往往本身就是为了削弱对方的后勤或轰炸某个工业中心,或破坏某个海港,或夺取某一战略要地以威胁敌方的供应线”。 6、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装有各类微机30余台;而每一艘航空母舰,各系统至少装有200台左右的计算机。 7、未来战争中,动能武器和强激光武器将成为防空防天和导弹攻防作战的利器;高功率微波武器是未来信息战的重要软、硬杀伤武器,将成为攻击敌方信息链路或节点的主要手段之一。 8、对一些信奉“实力”的好战分子来说,基因武器无疑是一种理想

的“超级杀手”。因此,人们把基因武器称为“世界末日”武器。9、所谓直接命中,就是武器的圆公算误差要小于弹头的有效杀伤半径。 10、1967年3月12日,美军出动8架飞机,首次使用了“宝石路”激光制导炸弹,准确地炸毁了清化桥,自己无一损伤。 11、精确制导导弹按战斗部性质分类,可分为普通装药战斗部、核装药战斗部、特种装药战斗部。 12、惯性制导是采用惯性测量设备测量导弹运动参数的制导技术。一般用来攻击固定目标,因为其弹道在发射前就装定好了。 13、美国用来轰炸我国驻南联盟大使馆的精确制导炸弹叫杰达姆(JDAM),属于全球定位系统制导。 14、核武器、化学武器、生物武器都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由于这种武器大范围的杀伤与破坏作用,使用后能使敌人蒙受巨大损失,并造成强烈的心理和精神影响,所以是一种很好的用来恐吓、威胁敌对一方的武器。 15、主动式声呐,又称“回声声呐”,被动式声呐,又称“噪声声呐”。 16、声呐,是利用声波对水中目标进行探测、定位和识别的水中探测技术设备。它是最主要的水声探测设备,俗称水下的“千里眼”、“顺风耳”。 17、假目标伪装是指为欺骗、迷惑敌人而模拟目标暴露征候所实施的伪装,主要包括形体假目标和功能假目标两类。 18、F—22隐身战斗机采用低可探测性布局和结构,蝶形机翼,全动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后勤保障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后勤保障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后勤保障 信息化战争条件下,军队对后勤保障的依赖性大,所需物资种类和数量众多。这些物资关系到军队的打击能力、机动能力、生存能力、防护能力等,任何一种物资不足或保障不力,都会影响军队的战斗力,加强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后勤保障工作显得十分重要。 一、信息化后勤物资储备与管理 信息化条件下对物质储备要求比较高,需要其量大、种类多。但是,现在我军大多数仓库物资储备单一化,不能全方面为战争提供有效保障,所以向综合集成的模块化保障模式转变是后勤物资储备发展的一个方向。大型一体综合仓库的建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综合配套,才能发挥物资保障的整体功能和综合效益。大众型物资(弹药、油料、装备)必配,专用物资(军兵种物资)与附近军兵种人员数量配备,常规作战物资储备和存放,则要分析平时

与战争中各类物资 的消耗比例,根据比例关系合理配备。 当前社会物流业的发展给我们物资管理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数字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有效、快速的能使我们掌握物资储备情况,以及各类物资消耗情况。现在我军基层仓库管理还是以前的记账本。数字化没能真正的深入基层。仓库领导对仓库物资储备及消耗不能很清楚。我军应建立一种适应

于我军物资管理的系统。由上而下,不管那级领导都能清楚掌握自己手下的物资储备。基层保管员应对自己保管的物资信息了如指掌。更好的发挥物资的性能。 二、信息化后勤物资运输与人员训练 现在我军的物资运输主要靠火车和汽车,部队没有自己的火车,需要和地方铁运协调,我记得有次押运时,我们在火车站等了将近两天,这种情况在战时肯定是不行的。物资运输的搬运还大多数是人工式,不仅速速慢,而且需要大量人员。信息化战争中,敌人对运输线的封锁加剧,运输量大和运输困难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加强对运输的组织领导,综合使用各种运力,确保运输任务的完成。应多附近地区铁路、陆路、水路和运力情况更多的了解。使我们可以在战时通过多渠道筹集运输车辆,形成强大的运力。统一筹划和组织运输勤务,充分发挥运输潜力。组织和使用各种运输力量,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运输工具的效能,保障作战任务的需要。周密组织运输线防卫。现代战争中,敌人空袭轰炸频繁,因此,要周密组织运输线防卫力量,搞好运输重点环节和部位的防卫,针对敌人袭击破坏交通运输线的特点,米取以防为主、防打结合的方针,综合运用各种措施,确保交通运输线路畅通。 现在后勤人员训练不能只仅仅注重体能与搬运的训练。 应适应信息化条件下物资保障与管理方式,着眼未来信息化条件下作战样式、后勤保障模式的需要,建成之相适应的训练知识、技术、环境、物质、信息保障体系,切实提高后勤实战化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