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 家苏轼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 所作。以下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 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 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 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 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 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 丙辰:指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 诸城市)任太守。 2 达旦:到天亮。 3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 不胜(shèng,旧时读 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 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 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 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 但:只。 15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 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 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 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 1076 年(北宋 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 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 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 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 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 1071 年 (熙宁四年) , 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 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 1074 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 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 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 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 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 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 亮的皎洁, 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 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 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 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一开始就提出一个问题: 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 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 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 170 余问的磅礴 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 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 (王逸 《楚辞章句·天 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 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此词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月,欢饮 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都有起得 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已经是 “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 状态,故呵问青天,“似痴非痴,愤极悲极”(胡浚源《楚辞新注求确》)。李 白是“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把酒问月》),那种因失意怅惘 的郁勃意绪,也是鼻息可闻的,苏轼此词作于丙辰年,时因反对王安石 新法而自请外任密州。 既有对朝廷政局的强烈关注, 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复 杂心情,故时逢中秋,一饮而醉,意兴在阑珊中饶有律动。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 脉络暗通的。 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 把酒相问, 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不过李白这 里的语气比较舒缓,苏轼因为是想飞往月宫,所以语气更关注、更迫切。“明月 几时有?”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好像是在追溯明月的起源、宇宙的起源;又 好像是在惊叹造化的巧妙。读者从中可以感到诗人对明月的赞美与向往。 接下来两句:“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把对于明月的赞美与向往之 情更推进了一层。 从明月诞生的时候起到现在已经过去许多年了, 不知道在月宫 里今晚是一个什么日子。诗人想象那一定是一个好日子,所以月才这样圆、这样 亮。他很想去看一看,所以接着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己 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 “乘风归去”之想。他想乘风飞向月宫,又怕那 里的琼楼玉宇太高了, 受不住那儿的寒冷。 “琼楼玉宇”, 语出 《大业拾遗记》 : “瞿乾祐于江岸玩月, 或谓此中何有?瞿笑曰: ‘可随我观之。 ’俄见月规半天, 琼楼玉宇烂然。”“不胜寒”,暗用《明皇杂录》中的典故:八月十五日夜,叶 静能邀明皇游月宫。临行,叶叫他穿皮衣,到月宫,果然冷得难以支持。这几句 明写月宫的高寒, 暗示月光的皎洁, 把那种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十 分含蓄地写了出来。这里还有两个字值得注意,就是“我欲乘风归去”的“归 去”。飞天入月,为什么说是归去呢?也许是因为苏轼对明月十分向往,早已把 那里当成自己的归宿了。从苏轼的思想看来,他受道家的影响较深,抱着超然物

外的生活态度,又喜欢道教的养生之术,所以常有出世登仙的想法。他的《前赤 壁赋 》描写月下泛舟时那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说:“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 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也是由望月而想到登仙,可以和这首 词互相印证。词人之所以有这种脱离人世、超越自然的奇想,一方面来自他对宇 宙奥秘的好奇, 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来自对现实人间的不满。 人世间有如此多的 不称心、不满意之事,迫使词人幻想摆脱这烦恼人世,到琼楼玉宇中去过逍遥自 在的神仙生活,苏轼后来贬官到黄州,时时有类似的奇想,所谓“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然而,在词中这仅仅是一种打算,未及展开,便被另一种相反的 思想打断:“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急转直下,天上的“琼楼玉 宇”虽然富丽堂皇,美好非凡,但那里高寒难耐,不可久居。词人故意找出天上 的美中不足,来坚定自己留在人间的决心,一正一反,更表露出词人对人间生活 的热爱。同时,这里依然在写中秋月景,读者可以体会到月亮的美好,以及月光 的寒气逼人。这一转折,写出词人既留恋人间又向往天上的矛盾心理。这种矛盾 能够更深刻地说明词人留恋人世、 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显示了词人开阔的心胸 与超远的志向,因此为歌词带来一种旷达的作风。 但苏轼毕竟更热爱人间的生活,“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与其飞往高 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趁着月光起舞呢!“清影”,是指月光之下自己清朗 的身影。 “起舞弄清影”, 是与自己的清影为伴, 一起舞蹈嬉戏的意思。 李白 《月 下独酌》说:“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苏轼的“起舞弄清影”就是从这里 脱胎出来的。“高处不胜寒”并非作者不愿归去的根本原因,“起舞弄清影,何 似在人间”才是根本之所在。与其飞往高寒的月宫,还不如留在人间,在月光下 起舞,最起码还可以与自己清影为伴。这首词从幻想上天写起,写到这里又回到 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 从“我欲”到“又恐”至“何似”的心理转折开阖中, 展 示了苏轼情感的波澜起伏, 他终于从幻觉回到现实, 在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纠葛中, 入世思想最终占了上风。 “何似在人间”是毫无疑问的肯定, 雄健的笔力显示了 情感的强烈。 下片怀人,即兼怀子由,由中秋的圆月联想到人间的离别,同时感念人生的 离合无常。“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 深沉。月光转过朱红的楼阁,低低地穿过雕花的门窗,照到了房中迟迟未能入睡 之人。 这里既指自己怀念弟弟的深情, 又可以泛指那些中秋佳节因不能与亲人团 圆以至难以入眠的一切离人。 “无眠”是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 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月圆而人不能圆,这是多么遗憾的事啊!于是词人便无 理地埋怨明月说: “不应有恨, 何事长向别时圆?”明月您总不该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老是在人们离别的时候才圆呢?相形之下, 更加重了离人的愁苦了。 这是 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 给人增添忧愁, 无理的语气进一步衬托出词人思念胞弟 的手足深情,却又含蓄地表示了对于不幸的离人们的同情。

接着,诗人把笔锋一转,说出了一番宽慰的话来为明月开开脱:“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她 有被乌云遮住的时候。有亏损残缺的时候,她也有她的遗憾,自古以来世上就难 有十全十美的事, 既然如此, 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词人毕竟是旷 达的,他随即想到月亮也是无辜的。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忧伤呢? 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从语气上,好像是代明月回答前面 的提问;从结构上,又是推开一层,从人、月对立过渡到人、月融合。为月亮开 脱,实质上还是为了强调对人事的达观,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因为,月有圆 时,人也有相聚之时。很有哲理意味。 词的最后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这里 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共婵娟”就是共明月的意思,典故出自南朝谢庄的 《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既然人间的离别是难免的,那么只要亲人长久 健在, 即使远隔千里也还可以通过普照世界的明月把两地联系起来, 把彼此的心 沟通在一起。“但愿人长久”,是要突破时间的局限;“千里共婵娟”,是要打 通空间的阻隔。 让对于明月的共同的爱把彼此分离的人结合在一起。 古人有“神 交”的说法, 要好的朋友天各一方, 不能见面, 却能以精神相通。 “千里共婵娟” 也可以说是一种神交了! 而是表现了作者处理时间、 空间以及人生这样一些重大 问题所持的态度,充分显示出词人精神境界的丰富博大。王勃 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 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 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 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 福和对亲人的思念, 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 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 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 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 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此篇是苏词代表作之一。从艺术成就上看,它构思奇拔,畦径独辟,极富浪 漫主义色彩,是历来公认的中秋词中的绝唱。从表现方面来说,词的前半纵写, 后半横叙。上片高屋建瓴,下片峰回路转。前半是对历代神话的推陈出新,也是 对魏晋六朝仙诗的递嬗发展。后半纯用白描。人月双及。它名为演绎物理,实则 阐释人事。笔致错综回环,摇曳多姿。从布局方面来说,上片凌空而起,入处似 虚;下片波澜层叠,返虚转实。最后虚实交错,纡徐作结。全词设景清丽雄阔, 以咏月为中心表达了游仙“归去”与直舞“人间”、离欲与入世的 盾和困惑, 以及旷达自适,人生长久的乐观枋度和美好愿望,极富哲理与人情,立意高远, 构思新颖,意境清新如画。最后以旷达情怀收束,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情韵 兼胜,境界壮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此词全篇皆是佳句,典型地体现出苏词 清雄旷达的风格。

作者既标举了“ 绝尘寰的宇宙意识”,又摒弃那种“在神奇的永恒面前的 错愕”情态(闻一多评《春江花月夜》语)。他并不完全超然地对待自然界的变 化发展。而是努力从自然规律中寻求“随缘自娱”的生活意义。所以,尽管这首 词基本上是一种情怀寥落的秋的吟咏, 读来却并不缺乏“触处生春”、 引人向上 的韵致。 对于这首《水调歌头》历来都是推崇备至,胡仔《苕溪渔隐丛话》认为此词 是写中秋的词里最好的一首。 这首词仿佛是与明月的对话, 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 的意义。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很耐人寻味。因此九百年来传诵不衰。吴潜《霜 天晓角》:“且唱东坡《水调》,清露下,满襟雪。”《水浒传》第三十回写八 月十五“可唱个中秋对月对景的曲儿”,唱的就是这 “一支东坡学士中秋《水 调歌》,”可见宋元时传唱之盛。全词意境豪放而阔大,情怀乐观而旷达,对明 月的向往之情,对人间的眷恋之意,以及那浪漫的色彩,潇洒的风格和行云流水 一般的语言,至今还能给人们以健康的美学享受。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暨中考试题汇编(最新版)

《水调歌头》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思想内容】《水调歌头》这首词通过中秋醉酒赏月,以奇特的想象抒发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闷和对弟弟子由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寄托的美好祝愿。 【名句赏析】①“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将人世的聚合离散看作如明月的阴晴圆缺,非人力所能左右。表现作者领悟人生哲理的豁达襟怀。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婵娟”既指嫦娥而代月,通过婵娟月色来传达一种美好祝愿,并且一同忘却忧愁,共享这良辰美景。一句充分表露出作者在释怀后流露的豪爽旷达之情。 【五年中考】 阅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回答下列问题。(4分)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我欲”,一个是、一个是。(2分)(2)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2分) ①“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 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 【答案】 (1)又恐何似(2)①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②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只要答对一点即可)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 这首词中“”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 2. 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待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 家苏轼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 所作。以下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原文”,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代: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 一作:偏向) 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 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 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 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 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 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 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注释 1 丙辰:指公元 1076 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 诸城市)任太守。 2 达旦:到天亮。 3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4 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5 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6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7 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8 不胜(shèng,旧时读 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9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10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11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 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 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12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 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3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14 但:只。 15 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 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 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遗世 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是公元 1076 年(北宋 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 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 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归依佛僧”,是经 常处在儒释道的纠葛当中的。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 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 公元 1071 年 (熙宁四年) , 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 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 1074 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 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 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 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 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 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 亮的皎洁, 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无限美好 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文学家,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 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 一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

《水调歌头》赏析

水调歌头 苏轼宋子瞻,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三苏”苏辙,苏洵,苏轼。 小序:交代写作时间、缘由,领起全篇 上阕:望月、写景下阕:怀人、抒情 实景:明月、酒、青天、“我”风、清影、朱阁、绮户。虚景:宫阙、琼楼玉宇。 一、赏析 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起句发问。苏轼把青天当做自己的朋友,把酒相问,显示了他豪放的性格和不凡的气魄。 2、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a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矛盾心理。 b“恐”字含蓄写出作者既向往天上又留恋人间的矛盾心理。 c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由出尘之思转向入世情怀。“弄”既反映了词人内心无法派遣的孤独感,也反映了词人孤芳自赏、矢志不渝的政治抱负。 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a“转”和“低”都指月亮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 b“无眠”泛指那些因为不能和亲人团圆而感到忧伤,以致不能入睡的人。 c前三句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作者心事浩茫。 d后两句埋怨明月故意与人为难,给人增添忧愁,含蓄表达了对不幸人们的同情。 4、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a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从人生写到自然,流露出词人的洒脱和旷达,也有对人生的无奈。 b“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c“但愿人长久”是说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美好时光。 d最后两句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二、中心 由中秋明月展开联想和思考,抒发了自己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豁达情怀,以及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之情。 三、鉴赏检测 1、(2013仙桃)这首词中“无眠”一词照应小序中的“欢饮达旦”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问天,问月,归根到底是问人生。 2、(2011河北)请就词中加线句子的内容提出质疑(只提一个疑问,不作答) 示例:①是在月宫(天上)起舞,还是在人间起舞?②“何似在人间”是说天上好,还是人间好?③“清影”是月亮的影子还是人的影子? 3、(2011 “转”和“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入眠的情景。 4、(2013年仙桃)对这首词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D) A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交代写作缘由。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一句中,“转”“低”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 C“婵娟”是美好的样子,词中指嫦娥,也就是代指明月。 D这首词商榷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阕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词牌名,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 1词牌沿革 “水调歌头”词调来来源于《水调》曲。《水调》曲,为隋炀帝 所制。唐刘餗《隋唐嘉话》说:“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 《脞说》也说:“《水调》《河传》,炀帝将幸江都时自制,声 韵悲切,帝喜之。乐工王令言谓其弟子曰:‘不返矣,《水调》《河 传》但有去声。’”(《碧鸡漫志》卷四引)杜牧《扬州》诗“谁家 唱水调”句自注亦说:“炀帝凿汴河成,自造《水调》。”(《樊川 诗集注》卷三)虽然《水调》究竟是开汴河前还是汴河开成后所 制,三家说法不一,但为炀帝自制,则无异辞。 到了唐代,《水调》成为传唱不衰的名曲。盛唐王昌龄有《听 流人水调子》诗:“岭色千重万重而,断弦收与泪痕深。”玄宗朝 乐家许和子,开元末选入宫,改名永新,“善歌,能变新声”。安

史乱后,避地扬州,于舟中“奏《水调》”,金吾将军韦青一听,即知是“永新歌也”(段安节《乐府杂录·歌》)。可见当时《水调》之为人所熟悉的程度。玄宗本人也喜听此曲,逃奔蜀中之前,登楼置酒,令善唱《水调》者登楼而歌,“闻之,潸然出涕”(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又见《本事诗·事感第二》《明皇杂录》)。中唐白居易有《听水调》诗:“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晚唐罗隐亦有《席上歌水调》:“若使炀皇魂魄在,为君应合过江来。” 直到五代北宋,《水调》仍在传唱。郑文宝《南唐旧事》即载元宗“尝乘醉,命乐工杨花飞奏《水调辞》进酒”。冯延巳《抛球乐》亦有“水调声长醉里听”之句。北宋张先《天仙子》之“水调数声持酒听”更为人所熟悉。与张先同时而略晚的刘敞《公是集》有《扬州闻歌》诗:“淮南旧有于遮舞,隋俗今传水调声。”一支乐曲能传唱四五百年,其魅力之大,不难想见。 《水调》,在唐代有大曲、小曲之分。大曲《水调》歌,“凡十一叠,前五叠为歌,后六叠为入破。其歌,第五叠五言调,声韵怨切。故白居易诗云:“五言一遍最殷勤,调少情多似有因。不会当时翻曲意,此声肠断为何人?’”《乐府诗集》卷七十九)按,《乐府诗集》所载十一叠《水调》,第一至第四叠(遍)歌为七言,第五叠为五言;入破第一至第五为七言,第六辙又为五言。

水调歌头的原文

水调歌头的原文 水调歌头 是宋代大文学 家苏轼所作, 那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水调歌头原文, 希望大家喜欢。 水调歌头原文: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 1958 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的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 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 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 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指 诗人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的月光。

赏析: 《水调歌头》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作者运 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 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 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 渗进浓 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水调歌头》,兼怀子由。” 丙辰,是公元 1076 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 做太守, 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直到天亮, 于是做了这首 《水调歌头》 。 苏轼一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 表示过“归依佛僧”, 是经常处在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的。 每当挫折失意之际, 则老庄思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的困惑。公元 1071 年(宋神宗熙 宁四年),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熙宁七 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 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 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 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 手足分离和私情, 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 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在大自然的景物中, 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的, 她很容易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 一钩新月,可联想到初生的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的团圆生活;月 亮的皎洁, 让人联想到光明磊落的人格。 在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 的憧憬与理想!苏轼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的作者,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 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 种豪放洒脱的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 始就提出一个问题:明月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 天。”把酒问天这一细节与屈原的《天问》和李白 的《把酒问月》有相似之处。其问之痴迷、想之逸尘,确实是有一种类似的 精、气、神贯注在里面。从创作动因上来说,屈原《天问》洋洋 170 余问的磅礴 诗情,是在他被放逐后彷徨山泽、经历陵陆,在楚先王庙及公卿祠堂仰见“图画 天地山川神灵”及“古贤圣怪物行事”后“呵而问之”的 (王逸 《楚辞章句·天 问序》)。是情景触碰激荡的产物。李白的《把酒问月》诗自注是:“故人贾淳 令予问之。”当也是即兴遣怀之作。苏轼《水调歌头》正如小序中所言是中秋望 月,欢饮达旦后的狂想之曲,亦属“伫兴之作”(王国维《人间词话》)。它们 都有起得突兀、问得离奇的特点。从创作心理上来说,屈原在步入先王庙堂之前 就已经是“嗟号昊旻,仰天叹息”(王逸《楚辞章句·天问序》),处于情感迷 狂的精神状态, 故呵问青天, “似痴非痴, 愤极悲极” (胡浚源 《楚辞新注求确》 ) 。

水调歌头欣赏解析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年代: 宋作者: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作品赏析 【注释】: 原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①大曲《水调歌》的首段,故曰“歌头”。双调,九十五字,平韵。②丙辰:熙宁九年(1076)。苏辙字子由。③李白《把酒问天》:“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④牛僧孺《周秦行纪》:“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⑤司马光《温公诗话》记石曼卿诗:“月如无恨月长圆。”⑦婵娟:月色美好。【品评】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接连问月问年,一似屈原《天问》,起得奇逸。唐人称李白为“谪仙”,黄庭坚则称苏轼与李白为“两谪仙”,苏轼自已也设想前生是月中人,因而起“乘风归去”之想。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和入世,两方面同时吸引着他。相比之下,他还是立足现实,热恋人世,觉得有兄弟亲朋的人间生活来得温暖亲切。月下起舞,光影清绝的人生境界胜似月地云阶、广寒清虚的天上宫阙。虽在尘凡而胸次超旷,一片光明。下片怀人。人生并非没有憾事,悲欢离合即为其一。苏轼兄弟情谊甚笃。他与苏辙熙宁四年(1071)颍州分别后已有六年不见了。苏轼原任杭州通判,因苏辙在济南掌书记,特地请求北徙。到了密州还是无缘相会。“咫尺天不相见,实与千里同,人生无离别,谁知恩爱重”(颍州初别子由),但苏轼认为,人有悲欢离合同月有阴晴圆缺一样,两

英译《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英译《水调歌头游泳》—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英译诗词 毛泽东思想 Mao zedong Write in Wu Han June,1956 After Chairman Mao swimming across the great Yangtze River.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1956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I have just drunk the water of Changsha, And come to eat the fish of Wuchang.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 Now I am swimming across the great Yangtze River, Looking afar to the open sky of Chu.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Let the wind blow and waves beat, Better far than idly strolling in courtyard. Today I am at ease.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It was by a stream that the Confucius said -- "Thus do things flow away!"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 Sails move with the wind, Tortoise and Snake are still. Great plans are formulated.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A bridge will fly to span the north and south, Turning a deep chasm into a thoroughfare;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Walls of stones will stand upstream to the west

《水调歌头》的赏析

《水调歌头》的赏析 【原文】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这首词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 城县)任太守。其时,苏轼因与王安石 政见不合出守外郡已历时五载,而在齐州做官的弟弟苏辙(字子由)又长达 七年未能晤面。政治上不能施展抱负,生活上兄弟天各一方。中秋之夜,他喝酒 赏月,直到天亮。每逢佳节倍思亲,他不禁怀念起不在身边的弟弟苏辙。这首词 就是他为赏月思念亲人而作。 词的上片把酒问青天而产生的奇思遐想。 句句不离赏月, 而又没有一句正面 描写月色, 只从作者对月亮的奇思遐想下笔。 这就不落窠臼, 写出了新鲜的意境, 表现了作者特有的艺术才能。词的正文开头两句劈空而来,先写饮酒赏月,还通 过对青天的询问, 把思路引向了对宇宙奥秘的探索: 明月从何时就有了?不知天 上的神仙世界,按照他们的历法,今晚属于哪一年的中秋?原来,他的询问,事 出有因。他由赏月而幻想离开尘世,飞到月宫的琼楼玉宇中去。又因不堪月宫的 孤寂清寒而依恋人间,于是在月光下翩然起舞,这时他陶然自乐,因而想到,飞 上冷清的天宫,哪里有人间这样的乐趣呢。他从幻想中回到现实人间,自我战胜 了出世之念。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和胞弟的离愁别绪。词人由赏月而怨月:月亮,你对我 们不该有什么过不去的地方吧, 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别离之时圆呢?这岂不是加深 了人们的离愁吗?最后从月有阴晴圆缺种种变化联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 人生在 世,悲欢离合总是难免的,月亮运行,阴晴圆缺乃自然规律。这样,作者以旷达 的态度否定了离愁别绪。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千古名句表达了对人生的 美好祝愿。 前人盛赞东坡《水调歌头
1/5

《水调歌头 苏轼》 赏析

苏轼《水调歌头》复习及中考试题精选 备课人:邵秀娟高景涛 苏轼?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传诵甚广。 题解及写作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相传隋炀帝开汴河时曾制《水调歌》。唐代演变为宫廷乐舞的“大曲”。截取大曲《水调》开头的一段,另填新词,因而得名。(参见教材P111注释1)——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透露了写作本词的时间和目的。丙辰年(即1076年)中秋,当时41岁的苏轼任密州太守,政治上失意,苏轼的弟弟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六七年没有见面。望月思亲,心情抑郁惆怅。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二、注释 1、把酒:端起酒杯。 2、宫阙(qùe):宫殿。

3、归去:回到天上。 4、琼楼玉宇:指想象中的宫殿。 5、不胜(shēng):经不住,承担不了。 6、弄清影:指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7、何似:哪像是,怎比得上。 8、不应:不该。 9、何事:为什么。 10、别时圆:在人们分别时圆。 11、此事:指人的“欢”和“合”和月的“晴”和“圆”。 12、千里:相隔千里的人。 13、共婵娟:共同享受美好的月光。 三、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什么时候出现的?(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天上的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传说神仙世界里只过几天,地下已是几千年,故此设问。)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象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的,所以说“归去”),只怕玉石砌成的美丽月宫,在高空中经受不住寒冷(传说月中宫殿叫广寒宫)。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清影随人,仿佛乘云御风,置身天上,哪里象在人间! 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的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的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的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人们离别的时候团圆呢?人的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睛、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在,虽然远离千里,却能共同欣赏这美丽的月色。

苏轼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古诗《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全诗表现了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欢迎大家阅读!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抵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前言】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的典范之作。 【翻译】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表达了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怀念。词人运用形象描绘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亲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的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

水调歌头朗诵原文

水调歌头朗诵原文 《水调歌头 》,是词牌名之一,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 《水调歌》, 双调九十五字,上片九句四平韵、下片十句四平韵。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水调歌头 朗诵原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 作者: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 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 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注释 【水调歌头】:词牌名。本文选自《东坡乐府笺》(商务印书馆 1958 年版) 【丙辰】熙宁九年(1076) 【达旦】早晨;白天 【子由】苏轼 弟弟苏辙 字。 【把酒】端起酒杯。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宫殿前左右竖立楼观。 【归去】回到天上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楼宇,指想象中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弄清影】弄:赏玩。意思是月光下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何似】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朱阁:朱红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门窗。 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低低地挂雕花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人(指作者自己)。 【但愿】但:只。 【千里共婵娟】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 好月光。

译文 丙辰年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 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何时才有?端起酒杯来询问青天。 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天晚上是哪年。 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 又恐怕返回月宫美玉砌成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寒 冷。 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清影,归返月宫怎比得上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楼阁, 低低地挂雕花窗户上, 照着没有睡意人 (指作者自己) 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何偏人们离别时才圆呢? 人有悲欢离合变迁,月有阴晴圆缺转换, 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 但愿亲人能平安健康,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月光。 赏析 此词是中秋望月怀人之作, 表达了对胞弟苏辙无限怀念。 词人运用形象描绘 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境界氛围,反衬自己遣世独立 意绪和往昔神话传说融合一处,月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哲学意味,可以说是 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感喟作品。 词前小序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丙辰, 是公元 1076 年(北宋神宗熙宁九年)。当时苏轼密州(今山东诸城)做太守, 中秋之夜他一边赏月一边饮酒,直到天亮,于是做了这首《水调歌头》。苏轼一 生,以崇高儒学、讲究实务为主。但他也“龆龀好道”,中年以后,又曾表示过 “归依佛僧”,是经常处儒释道貌岸然纠葛当中。每当挫折失意之际,则老庄思 想上升,借以帮助自己解释穷通进退困惑。公元 1071 年(宋神宗熙宁四年), 他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漩涡。熙宁七年调知密州, 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 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升 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 节操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伦理负 荷。此点题序中并有深微提示。 大自然景物中,月亮是很有浪漫色彩,她很容易启发人们艺术联想。一钩新 月,可联想到初生萌芽事物;一轮满月,可联想到美好团圆生活;月亮皎洁,让 人联想到光明磊落人格。 月亮这一意象上集中了人类多少美好憧憬与理想! 苏轼 是一位性格豪放、气质浪漫作者,当他抬头遥望中秋明月时,其思想情感犹如长 上了翅膀,天上人间自由翱翔。反映到词里,遂形成了一种豪放洒脱风格。 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一开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赏析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赏析及答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 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 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写出词中表明时间变化的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词人不为离愁别苦所束缚的乐观思想,也表达了词人的美好愿望。 3.古代诗词中,有很多写月抒怀的诗句,你能举出两例吗? 答: 4.本词上阕写______,下阕写______,其实是__________。 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包含了什么哲理?试简要分析。 答: (以下是2006年新疆乌鲁木齐中考题) 6.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7.赏读诗词,应读出作品的节奏韵律,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这首词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上阕感情缠绵悱恻,下阕则__________。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你略作赏析。 答案: 1.转朱阁,低绮户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略 4。问天问月问人生 5.诗人把人的悲欢离合与月的阴晴圆缺相对,说明事物不能十全十美。 7.乐观旷达 8.以行云流水的语言和美妙的境界结束全词。表现了词人乐观的情怀和美好的祝愿。

《水调歌头》林语堂英译版

《水调歌头》林语堂英译版 水调歌头 苏轼 How rare the moon, so round and clear! 明月几时有 With cup in hand, I ask of the blue sky, 把酒问青天 "I do not know in the celestial sphere 不知天上宫阙 What name this festive night goes by?" 今夕是何年 I want to fly home, riding the air, 我欲乘风归去 But fear the ethereal cold up there, 但恐琼楼玉宇 The jade and crystal mansions are so high! 高处不胜寒 Dancing to my shadow, 起舞弄清影 I feel no longer the mortal tie. 何似在人间 She rounds the vermilion tower, 转朱阁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低绮户 Shines on those who sleepless lie. 照无眠 Why does she, bearing us no grudge, 不应有恨 Shine upon our parting, reunion deny? 何事长向别时圆 But rare is perfect happiness-- The moon does wax, the moon does wane, 月有阴晴圆缺 And so men meet and say goodbye. 人有悲欢离合此事古难全 I only pray our life be long, 但愿人长久 And our souls together heavenward fly! 千里共婵娟 crystalline ['krist?lain] a. 1.结晶的;结晶质的状的2.水晶制的3.水晶般的;透明的;清晰的celestial [si'lest??l] adj. 天空的;天上的 ethereal [i'θi?ri?l] adj. 优雅的;轻飘的;飘渺的;超凡的 crystal ['kristl] n.1.[C] 结晶,晶体2.[U,C] 水晶3.[U] 水晶玻璃4.[C]【美】石英玻璃表护面adj.1. 水晶制的2. 水晶似的;清澈透明的,晶莹的3.【无线电】(用)晶体的;(用)晶体检波器的4. 十五周年纪念的(水晶婚)vt.使结晶 vermilion [v?'milj?n] adj.1. 鲜红的;朱红的n.[U]1. 鲜红;朱红 wax [w?ks] n.[U] 1. 蜡,蜡状物,脱毛蜜蜡2.【英】【口】震怒3. 月亮由亏转盈4. 耳垢v. [I] 变大,增大,月亮渐满[T] 1. 上蜡于2. 录在唱片上,灌唱片3.【美】【俚】击败adj. 蜡制的

【水调歌头翻译及原文】水调歌头原文与翻译

【水调歌头翻译及原文】水调歌头原 文与翻译 【--中秋节祝福语】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在公元1076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水调歌头原文与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古诗简介 这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

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着眼中秋月明、并以月抒情,兼怀念其弟子由,既表现了词人对当时社会地不满,也再现了他心胸旷远、毫不悲观地性格。词作上片反映执著人生,下片表现善处人生。落笔潇洒,舒卷自如,情与景融,境与思偕,思想深刻而境界高逸,充满哲理,是苏轼词地典范之作。 翻译/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怀念(弟弟)子由。 明月从什么时候出现旳?(我)端着酒杯问青天。不知道在天上旳神仙宫阙里,现在是什么年代了。我想乘着风回到天上(好像自己本来就是从天上下到人间来旳,所以说“归去”),又恐怕在美玉砌成旳美丽月宫,经受不住寒冷。在浮想联翩中,对月起舞,月光下旳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清冷旳月宫,哪里比得上人间。月亮转动,照遍了华美旳楼阁,夜深时,月光又低低地透进雕花旳门窗里,照着心事重重不能安眠旳人。月亮既圆,便不应有恨了,但为什么常常要趁着离别旳时候圆呢?人旳遭遇,有悲哀,有欢乐,有离别,也有团聚;月亮呢,也会遇到阴、晴、圆、缺。这种情况,自古以来如此,难得十全十美。只愿我们都健康和长寿,虽然远离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丽旳月色。 注释

中国古诗词美文欣赏 (中英文版)

中国古诗词美文欣赏(中英文版) 01、Thinking of You 《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 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When will the moon be clear and bright? With a cup of wine in my hand, I ask the blue sky. I don't know what season it would be in the heavens on this night. I'd like to ride the wind to fly home. Yet I fear the crystal and jade1 mansions are much too high and cold for me. Dancing with my moon-lit shadow,It does not seem like the human world. The moon rounds the red mansion Stoops to silk-pad doors, Shines upon the sleepless Bearing no grudge,Why does the moon tend to be full when people are apart? People may have sorrow or joy, be near or far apart,The moon may be dim or bright, wax or wane,This has been going on since the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原文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苏轼)原文 《落日绣帘卷》 作者: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①。长记平堂上②,欹枕江南烟,渺渺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堪笑兰台公子③,未解庄生天籁④,刚道有雌雄⑤。一点浩然气⑥,千里快哉。 【注释】 ①作:建造。湿青红:湿润的青漆、红漆颜色。湿字承上新作,形容油漆新涂,鲜润清新。 ②湿青红:谓漆色鲜润。 ③平山堂:公元1048年欧阳修在扬州所建。 ④欹枕:谓卧着可以看望。 ⑤醉翁:欧阳修别号。 ⑥山色句:出自欧阳修《朝中措》(平山栏槛倚晴空)。 ⑦倒碧峰:碧峰倒影水中。 ⑧一叶:指小舟。白头翁:指老船夫。 ⑨堪笑三句:兰台公子,指战国楚辞赋家宋玉,相传曾作兰台令。他有《风赋》云:楚襄王游于兰台之宫,宋玉、差侍,有风飒

然而至王乃披襟而当之,曰:快哉此风,寡人所与庶人共者邪。宋玉因回答说大王之雄风与庶人之雌风截然不同。庄生:战国时道家学者庄周。《齐物论》说,人籁是吹奏箫笛等竹器的声音,天籁是发于自然的音响,即指风吹声。苏轼为亭命名快哉即取自《风赋》快哉此风句。但他认为风是自然之物,本身不应有雌、雄之别,大家都可享受。 ⑩一点两句:谓胸中有浩然之气,就会感受快哉此风。《公孙丑上》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指的是一种主观精神修养。 (11)刚道:硬说的意思。 (12)浩然气:《孟子公孙丑》: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古人把这浩然之气看作是一种最高的正气和节操。 【写作背景】 这首词是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作的。快哉亭,在黄州的江边,张怀民修建。怀民名梦得,又字偓佺,当时也贬官在黄州,与苏轼的心境相同,二人交往密切。作者不仅欣赏江边的优美风景,而更加钦佩张的气度。所以他为张所建的亭起名为快哉亭。其弟苏辙还为此亭写了《黄州快哉亭记》。苏辙的这篇散文和苏轼的这首词,可以当作互补互注的姐妹篇来读。 【】 此词作于东坡贬居黄州的第四年,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

《水调歌头》赏析选择题讲课稿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嫦娟。 1.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阙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爱,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首句陡然发问,这是诗人酒酣之时,对着皎洁的月亮所产生的遐思。 C.“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低”表示夜巳深,而词人无眠,照应了小序中“欢饮达旦”。 D.全词带有人生哲理的意味,词人的问天,问月,归根结底是问人生。 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中秋咏月兼怀亲人的抒情之作。作者于中秋赏月,欢饮达旦,在醉意朦胧中写下此词,抒发了人生感慨和怀念亲人的深情。 B.“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这三句写月光的转移,照着那些彻夜不眠的人,映衬出人间离别之苦,同时寄寓了怀念子由的手足深情。 C.“此事古难全”一句中的“此事”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句表示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心愿,体现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D.全篇将写景、叙事、议沦、抒情融为—体,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人生态度。 3.下列对《水调歌头》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词上阕写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热爰,下阙写词人在月下对亲人的怀念和祝福,自始至终洋溢着乐观向上、积极奋进的情绪。 B、“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这一句,抒发思念亲人的感情,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C、“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句话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对自然和社会作了高度概括,很有哲理意味。 D、全词情景交融,意境豪放阔大,描写虚实结合,充满了丰富的想象和浪漫的情致,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4. 选择下列对《水调歌头》一词判断有误的一项() A、词的上阕写出了作者寂寞的心情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B、词的上阕刻画了一个空灵澄澈的境界。 C、词的下阕点明题旨的句子是“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D、词的下阕表达了作者旷达豪迈的情怀。 5.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上阙写词人把酒问月,萌生了“乘风归去”的奇想,而天上的高寒使他转向对人间的喜爱。B.下阙写词人望月怀人,由感伤离别转为对离人的祝福。在词人眼里,月圆人团圆是一种自然常理. C.“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表面看来,好像是对月有怨恨之意,其实是写亲人不能团聚的惆怅。 D.“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明情意的相通不受时空阻隔,这是对一切经受离别之苦的人们的祝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