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追溯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神

追溯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神

追溯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神
追溯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神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d4383590.html,

追溯传统文化中的教育精神

作者:许彩霞

来源:《教育》2016年第24期

灿烂的中华文明曾经对中华民族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对世界文明也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我们应当具有民族的自尊与自信。但是,今天的教育似乎被外来的理论统治了。遗憾的是它让我们的教育陷入了技术的怪圈,灵魂似乎缺位了。当下我们应该更加理性看待中国教育,重新审视文化对我们民族的影响,因为我们的血管里毕竟流淌着我们民族的血液,这是根深蒂固的,也抹杀不了。故而,努力在传统文化中找寻教育的要义,就成了必然的选择。

但是,“从教育角度看,我们不应该只把传统文化看成教育的部分内容或者一个领域,也应该把传统文化作为建设当代中国教育的最重要的思想资源。”我们不自觉地这样做了——从中国传统水文化中努力寻找教育的要义。探索的过程充满了创造的愉悦!

水之道,人之道。老子说:“上善若水。”意思是,拥有最高德行的人就如同水一样。老子指出水具有宽广的胸怀、谦逊的品格、与世无争的情操、宽厚诚实的作风,这些正是人类最应效仿的德行。它虽然看起来很渺小,但它成就了黄河、长江的浩瀚。无论身处多么显贵的高位,它都会谦卑地向下流淌。它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静无为,而又无所不为。水的品质,何尝不是人类高尚的情操?

水之道,师之道。水也是教师的形象写照!岁月如梭,在时间之流里,教师的青春芳华在岁月中悄然逝去,但他们却成就了千千万万各行各业的出色人才,奠定一个国家与民族的脊梁。职业造就了教师的伟大,职业也造就了教师的如水品格。“水之品”正是“师之品”的写照:做有利于学生的事情而不与世争,忍辱负重,任劳任怨,滋润学生而不居功自傲。

水之道,教之道。悄悄的改变,不留痕迹的改变不仅是智慧的,更是艺术的。“润物无声”包含了教师对教育艺术的追求。学海无涯,教无定法,但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用孩子可以接受的方式,在不知不觉中实现教育的使命,是教育的追求。润泽是水对教育真谛的凝练!

水之道,校之魂。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文化,每一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追求,这是学校的灵魂所在!我们的学校精神是“柔软的心,坚强的骨,智慧的脑”。水没有形态,它是柔软的,但是在水无私的付出中我们感受到了水的博大的情怀。心怀善意,面向世界,这是一颗纯净

的心,也是一颗无私的心。汉江的师生就要怀有澄澈向善的心。水的浩渺成就了水的力量,水也是一位勇士。他一泻千里,充满了改变世界的力量;水滴石穿,充满了坚忍不拔的勇气。

水也启示我们做内心坚强,有气节,有追求,不同流合污的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水启迪我们要有智慧的大脑。这样才能站在时代的最前沿,为国家,为民族,为时代做出自己的贡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