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分类法讲解

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分类法讲解

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分类法讲解
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分类法讲解

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分类法讲解你还在为高中数学学习而苦恼吗?别担心,看了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分类法讲解以后你会有很大的收获:

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分类法讲解

分类法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方法,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发展思维的缜密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不少数学问题,在解题过程中,常常需要借助逻辑中的分类规则,把题设条件所确定的集合,分成若干个便于讨论的非空真子集,然后在各个非空真子集内进行求解,直到获得完满的结果。这种把逻辑分类思想移植到数学中来,用以指导解题的方法,通常称为分类或分域法。

用分类法解题,大体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根据题设条件,明确分类的对象,确定需要分类的集合A;

第二步:寻求恰当的分类根据,按照分类的规则,把集合A 分为若干个便于求解的非空真子集A1,A2,

第三步:在子集A1,A2,An内逐类讨论;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

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第四步:综合子集内的解答,归纳结论。

这个工作可让学生分组负责收集整理,登在小黑板上,每周一换。要求学生抽空抄录并且阅读成诵。其目的在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爱生活,所以内容要尽量广泛一些,可以分为人生、价值、理想、学习、成长、责任、友谊、爱心、探索、环保等多方面。如此下去,除假期外,一年便可以积累40多则材料。如果学生的脑海里有了众多的鲜活生动的材料,写起文章来还用乱翻参考书吗?以上四个步骤是相互联系的,寻求分类的根据,是其中的一项关键性的工作。从总体上说,分类的主要依据有:分类叙述的定义、定理、公式、法则,具有分类讨论位置关系的几何图形,题目中含有某些特殊的或隐含的分类讨论条件等。在实际解题时,仅凭这些还不够,还需要有较强的分类意识,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和缜密性,特别要善于发掘题中隐含的分类条件。

单靠“死”记还不行,还得“活”用,姑且称之为“先死后活”吧。让学生把一周看到或听到的新鲜事记下来,摒弃那些假话套话

空话,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篇幅可长可短,并要求运用积累的成语、名言警句等,定期检查点评,选择优秀篇目在班里朗读或展出。这样,即巩固了所学的材料,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

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等,达到“一石多鸟”的效果。通过阅读高二数学解题技巧:分类法讲解这篇文章,小编相信大家对高中数学的学习又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希望大家学习轻松愉快!

高中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

高物理解题技巧:图像法1 物理规律可以用文字描述,也可以用数函数式表示,还可以用图象描述。图象作为表示物理规律的方法之一,可以直观地反映某一物理量随另一物理量变化的函数关系,形象地描述物理规律。在进行抽象思维的同时,利用图象视觉感知,有助于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准确把握物理量之间的定性和定量关系,深刻理解问题的物理意义。应用图象不仅可以直接求或读某些待求物理量,还可以用探究某些物理规律,测定某些物理量,分析或解决某些复杂的物理过程。 图象的物理意义主要通过“点”、“线”、“面”、“形”四个方面体现,应从这四方面入手,予以明确。 1、物理图象“点”的物理意义:“点”是认识图象的基础。物理图象上的“点”代表某一物理状态,它包含着该物理状态的特征和特性。从“点”着手分析时应注意从以下几个特殊“点”入手分析其物理意义。 (1)截距点。它反映了当一个物理量为零时,另一个物理的值是多少,也就是说明确表明了研究对象的一个状态。如图1,图象与纵轴的交点反映当I=0时,U=E即电的 电动势;而图象与横轴的交点反映电的短路电流。这可通过图象的数表达式 得。 (2)交点。即图线与图线相交的点,它反映了两个不同的研究对象此时有相同的物理量。如图2的P点表示电阻A接在电B两端时的A两端的电压和通过A的电流。

(3)极值点。它可表明该点附近物理量的变化趋势。如图3的D点表明当电流等于时,电有最大的输功率。 (4) 拐 点。通常反映物理过程在该点发生突变,物理量由量变到质变的转折点。拐点分明拐点和暗拐点,对明拐点,生能一眼看其物理量发生了突变。如图4的P点反映了加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不是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暗拐点,生往往察觉不到物理量的突变。如图5P点看起是一条直线,实际上在该点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而加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2、物理图象“线”的物理意义:“线”:主要指图象的直线或曲线的切线,其斜率通常 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物理图象的斜率代表两个物理量增量之比值,其大小往往 代表另一物理量值。如-t图象的斜率为速度,v-t图象的斜率为加速度,Φ-t图象的斜率为感应电动势(n=1的情况下),电U-I图象(如图1)的斜率 为电的内阻(从图象的数表达式也一目了然)等。 3、物理图象“面”的物理意义:“面”:是指图线与坐标轴所围的面积。有些物理图象的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的值常代表另一个物理量的大小.习图象时,有意识地利用求面积的方法,计算有关问题,可使有些物理问题的解答变得简便,如v-t图象所围面积 代表位移,F-图象所围面积为力做的功,P-V图象所围面积为 气体压强做的功等。 4、物理图象“形”的物理意义:“形”:指图象的形状。由图线的形状结合其斜率找其隐含的物理意义。例如在v-t图象,如果是一条与时间轴平行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斜的直线,说明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若是一条曲线,则可根据其斜率变化情况,判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在波的图象,可通过微小的平移能够判断各质点在该时刻的振动方向;在研究小电珠两端的电压U与电流I关系时,通过实验测在

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最新目录 (1)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 必修一 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1.1集合 1.2函数及其表示 1.3函数的基本性质 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2.1指数函数 2.2对数函数 2.3幂函数 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3.1函数与方程 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 必修二 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1.1空间几何体的结构 1.2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 1.3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 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1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2.2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 2.3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3.2直线的方程 3.3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 必修三: 第一章算法初步 1.1算法与程序框图 1.2基本算法语句 1.3算法案例 第二章统计 2.1随机抽样 阅读与思考一个著名的案例 阅读与思考广告中数据的可靠性 阅读与思考如何得到敏感性问题的诚实反应 2.2用样本估计总体 阅读与思考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图 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阅读与思考相关关系的强与弱 第三章概率 3.1随机事件的概率 阅读与思考天气变化的认识过程3.2古典概型 3.3几何概型 阅读与思考概率与密码 必修四: 第一章三角函数 1.1任意角和弧度制 1.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1.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 1.5函数y=Asin(ωx+ψ) 1.6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 第二章平面向量 2.1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 2.2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 2.3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 2.4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2.5平面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高二数学试习题及答案

高二数学试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已知an+1=an-3,则数列{an}是() A.递增数列 B.递减数列 C.常数列 D.摆动数列 解析:∵an+1-an=-30,由递减数列的定义知B选项正确.故选B. 答案:B 2.设an=1n+1+1n+2+1n+3++12n+1(nN*),则() A.an+1an B.an+1=an C.an+1 解析:an+1-an=(1n+2+1n+3++12n+1+12n+2+12n+3)-(1n+1+1n+2++12n+1)=12 n+3-12n+1=-12n+32n+2. ∵nN*,an+1-an0.故选C. 答案:C 3.1,0,1,0,的通项公式为() A.2n-1 B.1+-1n2 C.1--1n2 D.n+-1n2 解析:解法1:代入验证法. 解法2:各项可变形为1+12,1-12,1+12,1-12,,偶数项为1-12,奇数项为1+12.故选C.

答案:C 4.已知数列{an}满足a1=0,an+1=an-33an+1(nN*),则a20等于() A.0 B.-3 C.3 D.32 解析:由a2=-3,a3=3,a4=0,a5=-3,可知此数列的最小正周期为3,a20=a36+2=a2=-3,故选B. 答案:B 5.已知数列{an}的通项an=n2n2+1,则0.98() A.是这个数列的项,且n=6 B.不是这个数列的项 C.是这个数列的项,且n=7 D.是这个数列的项,且n=7 解析:由n2n2+1=0.98,得0.98n2+0.98=n2,n2=49.n=7(n=-7舍去),故选C. 答案:C 6.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7(34)2n-2-3(34)n-1,则数列{an}的() A.最大项为a5,最小项为a6 B.最大项为a6,最小项为a7 C.最大项为a1,最小项为a6 D.最大项为a7,最小项为a6 解析:令t=(34)n-1,nN+,则t(0,1],且(34)2n-2=[(34)n-1]2=t2.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解析

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一)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读材料 所谓“读材料”,就是要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粗读全文内容,把握文章主题。了解材料的基本大意,理清材料的层次和段落。在浏览全文,了解全文的概貌之后,应记住文章的要点,重要的结论以及一些关键性的人名、地点、定义和数字,不同的人名、地点可用铅笔在试卷上分别打上不同的记号,以便查找。 阅读理解试题的文字材料主要用来测试学生的阅读速度、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有的采用一个句子,有的采用一段文章或整篇文章。内容广泛,题材各异。以题目的难易程度分析,人们常常把它们分为表层理解和深层理解。所谓表层理解就是对文中的客观事实的感知和记忆;所谓深层理解是根据文中的客观事实,在认真思考后进行逻辑推理、总结或概括,得出结论。 通常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第一遍需要速读,首先要重点理解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文还是说明文。答题时切忌文章都没完整的阅读过试卷上的文字材料,就匆匆忙忙地写答案。最好先把文章从头到尾通读一遍,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理解。其次要初步理清文章的思路。一般来讲,文章的每一段、每句话归根到底都是为阐明中心服务的,都归向文章的主旨。平时要学会为文章标段,归纳每段意思,归纳中心思想。它在要求概括段落大意一类的阅读理解的解题中,往往是行之有效的一个办法。

有的学生要用"顺读法",就是先读短文后读题目,然后再读短文寻找正确答案。有的学生采用"倒读法",就是先读题目(四个选项不读)后读短文,最后寻找答案。我比较赞成"倒读法",因为这种阅读方法是带着问题阅读,目的明确,容易集中,能及时抓住文中与解题关系密切的信息,从而节省了阅读时间。“倒读法"对表层理解的题目(提问时间、地点、原因等)效果最好,对深层理解的题目,要从短文的整体内容出发,进行概括和总结,分析所提供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 因此,解答这类题的中心步骤就是阅读,既要阅读短文,又要阅读题目。阅读时要注意阅读技巧,提高阅读效率。在做到以上几点的基础上,就可以对文章后面所给的问题,分别用“一次判断”、“逐个分析”以及“排除法”等方式来进行判断解答了。 (二)语文阅读理解正确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找原话 所谓“找原话”,就是要找到语文阅读理解上要求的关键字、词或句子所在段落,要求学生在阅读文字材料时有重点地圈下来,然后再来重点理解与分析。当然找原话的目的是为了弄清题意,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和范围。 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将要回答的问题放到阅读试卷上的文字材料中来,再去浏览所要回答的试题,经过初步的思考,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对短文进行理解,然后分析句子结构,确定该词的词性和在句子中的成分。同时利用句子提供的信息,这样我们可以从文章中或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高中物理答题技巧归纳大全 一,考场中心态的保持 心态“安静”:心静自然“凉”,脑子自然清醒,精力自然集中,思路自然清晰。心静如水,超然物外,成为时间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情绪稳定,效率提高。心不静,则心乱如麻,心神不定,心不在焉,如坐针毡,眼在此而心在彼,貌似用功,实则骗人。 二,高中物理选择题的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基本知识和基本规律的理解及应用这些知识进行一些定性推理和定量计算。解答选择题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每一选项都要认真研究,选出最佳答案,当某一选项不敢确定时,宁可少选也不错选。 注意题干要求,让你选择的是“不正确的”、“可能的”还是“一定的”。 相信第一判断:凡已做出判断的题目,要做改动时,请十二分小心,只有当你检查时发现第一次判断肯定错了,另一个百分之百是正确答案时,才能做出改动,而当你拿不定主意时千万不要改。特别是对中等程度及偏下的同学这一点尤为重要。 做选择题的常用方法: 筛选(排除)法:根据题目中的信息和自身掌握的知识,从易到难,逐步排除不合理选项,最后逼近正确答案。

特值(特例)法:让某些物理量取特殊值,通过简单的分析、计算进行判断。它仅适用于以特殊值代入各选项后能将其余错误选项均排除的选择题。 极限分析法:将某些物理量取极限,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 直接推断法:运用所学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抓住各因素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推理、判断,甚至要用到数学工具进行计算,得出结果,确定选项。 观察、凭感觉选择:面对选择题,当你感到确实无从下手时,可以通过观察选项的异同、长短、语言的肯定程度、表达式的差别、相应或相近的物理规律和物理体验等,大胆的做出猜测,当顺利的完成试卷后,可回头再分析该题,也许此时又有思路了。 物理实验题的做题技巧 实验题一般采用填空题或作图题的形式出现。作为填空题,数值、单位、方向或正负号都应填全面;作为作图题:对函数图像应注明纵、横轴表示的物理量、单位、标度及坐标原点。对电学实物图,则电表量程、正负极性,电流表内、外接法,变阻器接法,滑动触头位置都应考虑周全。对光路图不能漏箭头,要正确使用虚、实线,各种仪器、仪表的读数一定要注意有效数字和单位;实物连接图一定要先画出电路图(仪器位置要对应);各种作图及连线要先用铅笔(有利于修改),最后用黑色签字笔涂黑。 常规实验题:主要考查课本实验,几年来考查比较多的是试验器材、原理、步骤、读数、注意问题、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解答常

高二数学课本电子版

高二数学课本电子版 一、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常见的两变量之间的关系有两类:一类是函数关系,另一类是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不同,相关关系 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2.从散点图上看,点分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点分 布在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 二、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 1.从散点图上看,如果这些点从整体上看大致分布在通过散点图中心的一条直线附近,称两个变量之 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回归直线.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r的绝对值越接近于0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几 乎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通常|r|大于0.75时,认为两个变量有很强的线性相关性. 三、解题方法 1.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一是利用散点图直观判断,二是利用相关系数作出判断. 2.对于由散点图作出相关性判断时,若散点图呈带状且区域较窄,说

明两个变量有一定的线性相关 性,若呈曲线型也是有相关性. 3.由相关系数r判断时|r|越趋近于1相关性越强. 1、圆的定义:平面内到一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叫圆,定点为圆心,定长为圆的半径. 2、圆的方程 (1)标准方程,圆心,半径为r; (2)一般方程 当时,方程表示圆,此时圆心为,半径为 当时,表示一个点;当时,方程不表示任何图形. (3)求圆方程的方法: 一般都采用待定系数法:先设后求.确定一个圆需要三个独立条件,若利用圆的标准方程, 需求出a,b,r;若利用一般方程,需要求出D,E,F; 另外要注意多利用圆的几何性质:如弦的中垂线必经过原点,以此来确定圆心的位置. 3、高中数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相离,相切,相交三种情况: (1)设直线,圆,圆心到l的距离为,则有;; (2)过圆外一点的切线:k不存在,验证是否成立k存在,设点斜式方程,用圆心到该直线距离=半径,求解k, 得到方程【一定两解】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精心整理 高二数学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全卷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本试卷分为、II 卷,共4页,答题纸4页。 3.I 4.II 第I 1. 或002.等于 3.已知ABC 中,三内角A 、B 、C 成等差数列,则sinB=A.1B.C.D.2 2

2 3 4.在等差数列an中,已知a521,则a4a5a6等于 A. 5. A. 7. 是 或 8.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若an1,则S5等于n(n1) C.A.1B.5611 D.630 9.在△ABC中,AB=3,BC=,AC=4,则边AC上的高为 A.322 B.333 C. D.3322

10.已知x>0,y>0,且x+y=1,求41的最小值是xy A.4 B.6 C.7 D.9 x211.若y2则目标函数zx2y的取值范围是 A.[2 12.、sinC A.II卷 13.,则 14.在△ABC中,若a2b2bcc2,则A_________。 15.小明在玩投石子游戏,第一次走1米放2颗石子,第二次走2米放4颗石子…第n次走n米放2颗石子,当小明一共走了36米时,他投放石子的总数是______.

16.若不等式mx+4mx-4<0对任意实数x恒成立,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三、解答题(共6小题,共74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 ,求a5. (2)若 和公比q. 18. 在a、b、c (1 (2 数学试题第3页,共4页 第3/7页 19.(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数列{an}的前n项和Snn248n。

介词解题技巧解析

五类介词解题技巧 Ⅰ.常见介词的常见意义用法考查试题: (2012北京34 )Do you think this shirt is too tight _____ the shoulders? A. at B. on C. to D. across (表示“在…之间”之意自然用across) (2011北京35) With new technology, pictures of underwater valleys can be take _____ color. A. by B. for C. with D. in (表示“用…颜色”之意自然用in) (2010北京29)Would you mind not picking the flowers in the garden? They are everyone's enjoyment. A. in B. at C. for D. To (表示“供、为…用”之意自然用for) (2009北京29 ) The wine industry in the area has developed in a special way, ____ little foreign ownership. A. by B. of C. with D. from (表示“有、带有…”之意自然用with) (2012安徽25)You can change your job, you can move house , but friendship is meant to be ____ life. A. of B. on C. to D. for (表示“有、达…时间”之意自然用for) (2012 陕西11)An agreement seems to be impossible because the majority of the committee members are ____ it. A. against B.for C.to D.with\ (表示“反对…”之意自然用against) (2011全国II14) This shop will be closed for repairs ____ further notice. A. with B. until C. for D. at (表示“直到…的时候”之意自然用until ) (2011四川8) Nick, it’s good for you to read s ome books _____China before you start your trip there. A. in B. for C. of D. on (表示“关于…”之意自然用on) (2011重庆24) Shirley, a real book lover, often brings home many books to read __ the library. A. in B. for C. by D. from (表示“从…”之意自然用from) (2010重庆22).The dictionary is what I want, but I don’t have enough money me. A.by B. for C. in D. with (表示“随身…”之意自然用with) (2010上海25)Sean has formed the habit of jogging the tree-lined avenue for two hours every day A. between B. along C. below D. with (表示“沿着…”之意自然用along ) (2009四川6) A great person is always putting others’ inter ests _________ his own. A. below B. above C. in D. on (表示“在…之上”之意自然用above) (2009陕西8 ) He invited me to a dance after the show _______ Christmas Eve. A. at B. on C. in D. by (表示“在…特定的某一天或其上、下午或晚上”之意自然用on) (2009福建23) ——How amazing it is that astronauts are exploring outer space!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高中物理例题解析,原来还有这么巧妙的方法!

高考物理复习高中物理解题方法归类总结 (高中物理例题解析) 方法一:图像法解题 一、方法简介 图像法是根据题意把抽像复杂的物理过程有针对性地表示成物理图像,将物理量间的代数关系转变为几何关系,运用图像直观、形像、简明的特点,来分析解决物理问题,由此达到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目的. 高中物理学习中涉及大量的图像问题,运用图像解题是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在运用图像解题的过程中,如果能分析有关图像所表达的物理意义,抓住图像的斜率、截距、交点、面积、临界点等几个要点,常常就可以方便、简明、快捷地解题. 二、典型应用 1.把握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

在v-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在s-t图像中斜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在U-I图像中斜率表示电学元件的电阻,不同的物理图像斜率的物理意义不同. 2.抓住截距的隐含条件 图像中图线与纵、横轴的截距是另一个值得关注的地方,常常是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例1、在测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的实验中,根据得出的一组数据作出U-I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得出电池的电动势E=______ V,内电阻r=_______ Ω. 【解析】电源的U-I图像是经常碰到的,由图线与纵轴的截距容易得出电动势E=1.5 V,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是路端电压为0.80伏特时的电流,(学生在这里常犯的错误是把图线与横轴的截距0.6 A当作短路电流,而得出r=E/I 短=2.5Ω的错误结论.)故电源的内阻为:r=△U/△I=1.2Ω 3.挖掘交点的潜在含意

一般物理图像的交点都有潜在的物理含意,解题中往往又是一个重要的条件,需要我们多加关注.如:两个物体的位移图像的交点表示两个物体“相遇”. 例2、A、B两汽车站相距60 km,从A站每隔10 min向B站开出一辆汽车,行驶速度为60 km/h.(1)如果在A站第一辆汽车开出时,B站也有一辆汽车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开往A站,问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能遇到几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如果B站汽车与A站另一辆汽车同时开出,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从A站开出的车数最多,那么B站汽车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多长时间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几辆车同时开出)?最多在途中能遇到几辆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车不同时开出,那么B站汽车在行驶途中又最多能遇到几辆车? 【解析】依题意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分别从A、B站由不同时刻开出的汽车做匀速运动的s一t图像,如图所示. 从图中可一目了然地看出:(1)当B站汽车与A站第一辆汽车同时相向开出时,B站汽车的s一t图线CD与A站汽车的s-t图线有6个交点(不包括在t轴上的交点),这表明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能遇到6辆从A站开出的汽车.(2)要使B站汽车在途中遇到的车最多,它至少应在A站第一辆车开出50 min后出发,即应与A站第6辆车同时开出此时对应B站汽车的s—t图线MN与A 站汽车的s一t图线共有11个交点(不包括t轴上的交点),所以B站汽车在途中(不包括在站上)最多能遇到1l辆从A站开出的车.(3)如果B站汽车与A站汽

高二数学试题及答案资料

高二数学期中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a

解析 由sin 2A +sin 2B =2sin 2C ,得a 2+b 2=2c 2. 即a 2+b 2-c 2=c 2>0,cos C >0. 答案 C 4.设{a n }是公比为正数的等比数列,若a 1=1,a 5=16,则数列{a n }的前7项和为( ) A .63 B .64 C .127 D .128 解析 a 5=a 1q 4=q 4=16,∴q =2. ∴S 7=1-27 1-2=128-1=127. 答案 C 5.一张报纸,其厚度为a ,面积为b ,现将此报纸对折7次,这时报纸的厚度和面积分别为( ) A .8a ,b 8 B .64a ,b 64 C .128a ,b 128 D .256a ,b 256 答案 C 6.不等式y ≤3x +b 所表示的区域恰好使点(3,4)不在此区域内,而点(4,4)在此区域内,则b 的范围是( ) A .-8≤b ≤-5 B .b ≤-8或b >-5 C .-8≤b <-5 D .b ≤-8或b ≥-5 解析 ∵4>3×3+b ,且4≤3×4+b , ∴-8≤b <-5. 答案 C

小学数学解题技巧解析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常用技巧分别是:画图策略、转化策略、列表策略、枚举策略、替换策略、逆推策略。 在解题过程中,运用画图的方法,画出与题意相关的示意图,借助示意图来帮助推理、思考,这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最常用的一种策略。 常见的画图方式有:线段图、集合图等。 将疑难问题的文字“翻译成图”,能够立竿见影地理清思路,找到解题策略。 例:某班有45位同学,其中有30人没有参加数学小组,有20人参加航模小组,有8小组都参加了。问:只参加一个小组的学生有多少人?分析:画出集合图。方框表示全班所有人。区域①表示只参加数学小组的同学。区域②表示只参加航模小组的人。区域③表示同时参加数学、航模两个小组的人。区域④表示两个小组都没有参加的人。 图片、图形转达信息的效率要远远高于文字和语言。 利用集合图将复杂的文字概念关系转化为直观的图,可以帮助孩子快速理清各种量之间的逻辑关系,提高解题效率。

转化也是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常用的一种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能把未知的问题变为已知的问题。 例:妈妈买了2千克柑橘和5千克生梨,共花了28.6元。每千克柑橘的价格是生梨的4倍,每千克柑橘和生梨各多少元? 分析:“每千克柑橘的价格是生梨的4倍”,这句话就是转化的条件。我们可以这样想:买1千克柑橘的价钱可以买4千克生梨,那么买2千克柑橘的价钱可以买2×4=8千克生梨。所以总共花了28.6元相当于买了(8+5)千克生梨所花的钱。通过转换,问题就得以解决了。 列表策略,又叫列举策略。是将问题的条件信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出来,便于从中发现问题、分析数量关系,从而排除非数学信息的干扰,同时也便于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有1张五元纸币,2张两元纸币,8张1元纸币,要拿9元钱,有几种拿法?

(完整版)高中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 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 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 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 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 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 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 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5大解题技巧 分析逻辑关系(1)

09年高考英语单选15大解题技巧分析逻辑关系(1) 1. 找准关键词语 有时题干中带有对解题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如果能迅速找准这些词语,再结合各选项的意义和特点,就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例如: The Foreign Minister said, “_______ our hope that the two sides will work towards peace.” A. This is B. There is C. That is D. It is 解析:在名词性从句中,that既无词义,也不作句子成分,连接一个句子成分完整的陈述句。根据句意和句子结构,特别是that的暗示,可判断题干为一个含有主语从句的复合句,句首的it 为形式主语,真正的主语为其后的that从句,故最佳答案为D。 2. 分析句子结构 有些试题的考点本来十分简单,但命题者却通过使用定语从句,或者将我们熟悉的固定词组有意拆分,重新组合,使我们在结构上产生错觉,出现迷惑。这时,我们只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仔细分析句子的结构,就会拨开迷雾。例如: We keep in touch _____ writing often. A. with B. of C. on D. by 解析:许多同学根据keep in touch with (与……保持联系)这一搭配推断出此题应选A。但是选A错了,因为套此搭配此句意思不通,正确答案应是D,by 表示方式,by writing 意为“通过写信”,全句意为“我们通过经常写信保持联系”。请再看两例: (1) We’ve talked a lot _____ cars. What about train s? A. of B. with C. about D. in 解析:由于受 a lot of 这一常用结构的影响,许多同学毫不犹豫地选了A,但是错了。原因是:若选of,a lot of cars 即为动词talk 的宾语,但事实上,动词talk 是不及物动词。正确答案是C,句中的a lot是修饰动词talked 的状语,talk about才是一个动词短语。全句意为“我们对汽车已谈了不少,现在谈谈火车怎么样?” (2) We all regarded the poor old man ____sympathy. A. as B. with C. of D. by 解析:许多同学一看到句中的regard 和选项中的as,马上就联想到regard …as …(把……看作……)这一搭配,从而断定此题应选A。错了,原因是将此搭配套入原句,句子意思不通。正确答案是B,句意为“我们大家都很同情这位老人”。 3. 适当转换句式 有时将题干的句式转换成自己更熟悉的句式,就很容易选出正确答案。比如将疑问句、强调句、感叹句或倒装句改为陈述句,将被动句改为主动句,无序句调整为正常句。例如: —Mr. Wang, whom would you rather _____ the important meeting? —Tom. A. have attend B. have attended C. having attend D. have to attend 解析: 若将疑问句改为陈述句,就是I would rather have Tom attend the important meeting. 其中would rather后必须接动词原形,have sb. do sth.是“要某人做某事”。所以选A。 4. 补全省略成分 口语中常常会使用一些省略句,做题时若将被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答案就会一目了然。例如: —What do you think made Mary so upset? — _____ her new bike. A. As she lost B. Lost C. Losing D. Because of losing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高中物理解题方法---整体法和隔离法 选择研究对象是解决物理问题的首要环节.在很多物理问题中,研究对象的选择方案是多样的,研究对象的选取方法不同会影响求解的繁简程度。合理选择研究对象会使问题简化,反之,会使问题复杂化,甚至使问题无法解决。隔离法与整体法都是物理解题的基本方法。 隔离法就是将研究对象从其周围的环境中隔离出来单独进行研究,这个研究对象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物体的一个部分,广义的隔离法还包括将一个物理过程从其全过程中隔离出来。 整体法是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或将看上去具有明显不同性质和特点的几个物理过程作为一个整体过程来处理。隔离法和整体法看上去相互对立,但两者在本质上是统一的,因为将几个物体看作一个整体之后,还是要将它们与周围的环境隔离开来的。 这两种方法广泛地应用在受力分析、动量定理、动量守恒、动能定理、机械能守恒等问题中。 对于连结体问题,通常用隔离法,但有时也可采用整体法。如果能够运用整体法,我们应该优先采用整体法,这样涉及的研究对象少,未知量少,方程少,求解简便;不计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或物体系内的物体的运动状态相同,一般首先考虑整体法。对于大多数动力学问题,单纯采用整体法并不一定能解决,通常采用整体法与隔离法相结合的方法。 一、静力学中的整体与隔离 通常在分析外力对系统的作用时,用整体法;在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相互作用时,用隔离法.解题中应遵循“先整体、后隔离”的原则。 【例1】在粗糙水平面上有一个三角形木块a ,在它的两个粗糙斜面上分别放有质量为m1和m2的两个木块b 和c ,如图所示,已知m1>m2,三木块均处于静止,则粗糙地面对于三角形木块( ) A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右 B .有摩擦力作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 C .有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不能确定 D .没有摩擦力的作用 【解析】由于三物体均静止,故可将三物体视为一个物体,它静止于水平面上,必无摩擦力作用,故选D . 【点评】本题若以三角形木块a 为研究对象,分析b 和c 对它的弹力和摩擦力,再求其合力来求解,则把问题复杂化了.此题可扩展为b 、c 两个物体均匀速下滑,想一想,应选什么? 【例2】有一个直角支架AOB ,AO 水平放置,表面粗糙,OB 竖直向下,表面光滑,AO 上套有小环P ,OB 上套有小环Q ,两环质量均为m ,两环间由一根质量可忽略、不可伸展的细绳相连,并在某一位置平衡,如图。现将P 环向左移一小段距离,两 环再次 A O B P Q

高二数学试卷及答案

高二数学试题 说明: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案卷上,写在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选择题(12×4分=48分) 1、执行右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后,输出的结果为 A. 3 4 B. 4 5 C. 5 6 D. 6 7 答案:C 2、200辆汽车通过某一段公路时的时速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时速在[50,60)的汽车大约有 A.30辆B.40辆 C.60辆D.80辆 3、某单位共有老、中、青职工430人,其中青年职工160人, 中年职工人数是老年职工人数的2倍。为了解职工身体状况, 现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调查,在抽取的样本中有青年职工 32人,则该样本中的老年职工人数为 (A)9 (B)18 (C)27 (D) 36 答案B. 解析:由比例可得该单位老年职工共有90人,用分层抽样的比例应抽取18人. 4、观察右列各图形: 其中两个变量x、y具有相关关系的图是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解析:相关关系有两种情况:所有点看上去都在一条直线附近波动,是线性相关;若所有点看上去都 在某条曲线(不是一条直线)附近波动,是非线性相关.①②是不相关的,而③④是相关的. 答案:C 5、如图,一个矩形的长为5,宽为2,在矩形内随机地撒300颗黄豆,数得落在阴影部分的黄豆数为138 颗,则我们可以估计出阴影部分的面积大约为 A. 23 5 B. 21 5 C. 19 5 D. 16 5 解析:据题意知: S阴 S矩 = S阴 2×5 = 138 300,∴S阴= 23 5. 答案:A 6、“m>n>0”是“方程mx2+ny2=1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的 A.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7、下列四个命题中,其中为真命题的是 A.?x∈R,x2+3<0 B.?x∈N,x2≥1 C.?x∈Z,使x5<1 D.?x∈Q,x2=3 答案:C 8、已知命题p:“任意x∈[1,2],x2-a≥0”,命题q:“存在x∈R,x2+2ax+2-a=0”.若命题“p且 q”是真命题,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A.a≤-2或a=1 B.a≤-2或1≤a≤2 C.a≥1 D.-2≤a≤1 解析:由已知可知p和q均为真命题,由命题p为真得a≤1,由命题q为真得a≤-2或a≥1,所 以a≤-2或a=1. 答案:A 9、已知F1、F2是椭圆的两个焦点,满足1 MF ·2 MF =0的点M总在椭圆内部,则椭圆离心率的取 值范围是() A.(0,1) B.(0, 1 2] C.(0, 2 2) D.[ 2 2,1) 解析:设椭圆的半长轴、半短轴、半焦距分别为a、b、c, ∵ 1 MF ·2 MF =0, ∴M点的轨迹是以原点O为圆心,半焦距c为半径的圆. 又M点总在椭圆内部, ∴该圆内含于椭圆,即c<b,c2<b2=a2-c2.

原因分析题解题技巧

申论答题技巧:原因分析题解题方法 原因分析是指在明确了材料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及现象的基础上对其进行的初步分析。申论考试中概括问题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而原因分析解决为什么的问题。在申论考试中,这类题目无论在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省级公务员考试中都会经常出现。面对问题,分析原因应如何着手?究竟应从哪几方面进行分析呢?以下将通过对原因分析方法的介绍和该题型的具体解题步骤进行详细讲解来提高考生的原因分析能力。 一、原因分析方法 对问题原因的分析,应该坚持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分析的原则。原因分析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几种:(1)角度一: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2)角度二:内因与外因;(3)角度三:直接原因、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4)角度四:现实原因和历史原因 多角度分析即从以上角度来对某一问题进行思考。 多层次分析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原因分析: 体制层面原因:法律、法规不健全;相关体制不完善;政策措施不到位。 经济层面原因:市场经济发展不完善;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资金不足;一味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科技层面原因:技术落后;研发力量不足;硬件设施陈旧。 人事层面原因:思想陈旧,观点落后;认识偏差;人员素质不高。 管理层面原因:组织机构僵化;管理技术缺乏。 考生应当对以上原因分析的角度及层次进行较好的掌握,这是原因分析的基础。 二、解题步骤 原因分析类题目的基本解题步骤为:(1)首先,应在掌握原因分析的多角度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材料内容及题目要求,确定对问题是从主因、外因等进行分析。(2)其次,思考产生该问题的多层面的因素,可依据材料采取头脑风暴法,把尽可能想到的因素都罗列出来。(3)最后,参考以上罗列因素、结合材料内容。筛选符合题目要求的各个层面的原因,并将其归纳到已选定的原因种类中,使其层次分明、条理清楚,组织成文即可。

高中物理总复习 15种快速解题技巧

技巧一、巧用合成法解题 【典例1】 一倾角为θ的斜面放一木块,木块上固定一支架,支架末端用丝线悬挂一小球,木块在斜面上下滑时,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运动,如图2-2-1所示,当细线(1)与斜面方向垂直;(2)沿水平方向,求上述两种情况下木块下滑的加速度. 解析:由题意可知小球与木块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运动,即小球与木块有相同的加速度,方向必沿斜面方向.可以通过求小球的加速度来达到求解木块加速度的目的. (1)以小球为研究对象,当细线与斜面方向垂直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2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sin θ=ma 1 所以a 1=gsin θ (2)当细线沿水平方向时,小球受重力mg 和细线的拉力T ,由题意可知,这两个力的合力也必沿斜面向下,如图2-2-3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知F 合=mg /sin θ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sin θ=ma 2 所以a 2=g /sin θ. 【方法链接】 在本题中利用合成法的好处是相当于把三个力放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则利用三角函数可直接把三个力联系在一起,从而很方便地进行力的定量计算或利用角边关系(大角对大边,直角三角形斜边最长,其代表的力最大)直接进行力的定性分析.在三力平衡中,尤其是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法求解尤为简单;物体在两力作用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尤其合成后有直角存在时,用力的合成更为简单. 技巧二、巧用超、失重解题 【典例2】 如图2-2-4所示,A 为电磁铁,C 为胶木秤盘,A 和C (包括支架)的总质量为M ,B 为铁片,质量为m ,整个装置用轻绳悬挂于O 点,当电磁铁通电,铁片被吸引上升的过程中,轻绳上拉力F 的大小满足 A.F=Mg B.Mg <F <(M+m )g C .F=(M+m )g D.F >(M+m )g 解析:以系统为研究对象,系统中只有铁片在电磁铁吸引下向上做加速运动,有向上的加速度(其它部分都无加速度),所以系统有竖直向上的加速度,系统处于超重状态,所以轻绳对系统的拉力F 与系统的重力(M+m )g 满足关系式:F >(M+m )g ,正确答案为D. 【方法链接】对于超、失重现象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θ 图2-2-1 θ mg T F 合 图2-2-2 θ mg F 合 T 图2-2-3 图2-2-4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