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毛概简答复习题及答案

毛概简答复习题及答案

邓小平理论笔记(任汝芬)

第1章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找到了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创立了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级邓小平理论。2,两大理论成果的共性: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都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①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②包含了中国民族的优秀思想③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v

3,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建党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十一届三中全会、遵义会议。

4,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胜利完成,标志着我们党恢复了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5,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指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

6,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①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②完整地概括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③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7,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①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②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加快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

8,党的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进一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并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做出全面部署,确定了跨世纪发展的宏伟蓝图,明确回答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9,△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①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历史条件下,②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③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胜利的挫折的历史经验并④借鉴其他国际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二、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

10△原因:四新

①邓小平理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

②邓小平理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成果,抓住“蛇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地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③邓小平理论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宽广眼界观察世界,对当今时代特征和总体国际形势,对世界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成败,发展中国家谋求发展的得失,发达国家发展的态势和矛盾,进行正确分析,做出了新的科学判断。

④总起来说,邓小平理论形成了新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

11,1978年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是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

1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在国际国内政治风波严峻考验的重大历史关头,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

13,近二十年的历史性转变:①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②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③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4,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坚持和发展、创新

15△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我们一定要适应实践的发展,以实践来检验一切,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5.31)

16△江泽民“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是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是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建设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基本问题。

“三个代表”:就是必须始终①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②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③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①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②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的规律、对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的认识,③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三、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性:①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和内在要求,没有思想的解放就没有实事求是,②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归宿,③两者统一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

18△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

意义: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拨乱反正的进行。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全面改革的进行。③邓小平同志在拨乱反正和全面改革中一以贯之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解决了关系党的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课题,做出了两大历史性贡献○19。④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始终是我们党永葆蓬勃生机的法宝。

〈江泽民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充分说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引导社会前进的强大力量。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我们的思想认识也应不断前进,应勇于和善于根据实践的要求进行创新。(与哲学第4章有关)

三个解放:①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中解放出来,②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③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19,两大历史性贡献:一是科学地评价了毛泽东同志,维护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二是成功地找到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创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

第2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本质

1,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2☆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一系列错误观点:①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②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③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④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⑤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3,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①这一科学概括,既包括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问题,又包括了以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关系问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②这一科学概括,为我们坚持公有制有完善和发展公有制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③这一科学概括,突破了吧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整体。①“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联系在一起是对社会主义的新认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目的是发展生产力,又要通过改革来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②“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体现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性质,是实行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③“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v

体现:①社会主义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②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③从静态的角度规定了社会主义性质;④从动态的角度提出了社会主义任务。

4,根本原则:①以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共同富裕。

毫不动摇地坚持公有制的按劳分配,维护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归根到底只能是根据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的实际要求,根据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实际进程来确定。

二、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发展生产力

5△确立的理论依据:①历史唯物主义的原理认为生产力是一切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②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③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为将来向共产主义过渡奠定必备的物质条件。

6△客观依据: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建设,这是对①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②社会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最重要结论,是③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①我国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和时代特征,决定了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种矛盾的解决,有赖于生产力的发展。

③大力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提供经济基础和物质条件。

④总之,“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发展是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5.3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它们的生产关系与上层建筑不同。(7.1)

7△“三个有利于”:①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②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③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意义:理论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实践标准在社会发展中运用的生产力标准的深化与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科学总结,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是排除了离开生产力的标准抽象争论姓“社”姓“资”的教条主义干扰。

第3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一、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对我国现阶段国情的特指: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①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②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

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①发展水平(基本特征):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阶段;②实现目标: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内容:①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即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我国进入社会主义以后,逐步摆脱不发达状态,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整个历史阶段;

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④我国在此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已经不是主要矛盾;⑤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长期的。

6△意义:①理论上在党的纲领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概念,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②政治上指明方向,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又必须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反对右倾和“左”倾错误;③实践上社会主义建设中,坚持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实际出发,为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提出了科学的客观依据,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取得成功和胜利;④实践证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正确,之所以在实践中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产生气势磅礴的推动作用,归根结蒂就是因为它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现实。(与哲学2章有关)

7,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落后的生产,要解决这一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8△基本路线:(①主体:)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②主要内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③方针、方法:)自力更生、艰苦创业,(④目标:)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9,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无产阶级专政;坚持共产党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0,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

11,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意义和作用:立国之本。①四项基本原则规定了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领导力量和指导思想,②决定着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③关系着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命运,④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发展的根本前提和根本保证。

12,四项基本原则的三方面政治保证作用:①保证有一个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保证有一个团结稳定的环境;③保证有统一的意志和统一的行动。

13△实行改革开放是①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②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③是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14△改革的性质:既是一场革命,又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一场根本改变我国经济和技术落后面貌,进一步巩固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革命。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第一、二次革命的异同点:不同:①条件②内容与对象③革命形式与手段④目标;相同: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马克思主义指导下

①从解放生产力、扫除发展生产力的障碍这个意义上来说,②从政策的重新选择、体制的重新构建这个转变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③从由此而引起的社会生活和人们观念变化的深刻性和广泛性来说,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15△改革的作用: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6△改革的特点:①鼓励大胆探索,勇于创新;②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限于后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17,判断改革的是非得失,归根到底,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

18☆邓小平理论的关于改革的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重要意义

主要内容:①我们的改革是全面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自觉地调整和改革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经济基础之间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直接动力;③改革的目的是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

意义: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实践上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决策,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生产力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19,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①概括了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主要经验,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基本规律,④成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总纲。

20,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是关系党和国家兴衰成败的问题。①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②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21△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①发展是硬道理。②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的动力。③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2,基本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有中国特色

的社会主义的文化。

23,地位:①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②适当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③是这些年来最主要经验的总结。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战略

一、战略目标和战略步骤

1,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1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2,分“三步走”的战略步骤:①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②到建党100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③到世纪中叶建国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战略重点:①农业,②能源和交通,③教育和科学

4,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①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②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③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④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二、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5,经济结构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各个部门、各种所有制、以及各个地区之间的组合构成以及他们在社会生产总体中所占有的比重。经济结构包括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地区结构和城乡结构。

6,我国经济结构存在的问题:①产业结构不合理;②地区发展不协调;③城镇化水平低。

7,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方向:①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②合理调整生产力布局,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③逐步推进城镇化,努力实现城乡经济良性互动;④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⑤继续完成工业化,大力推进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展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跨越式发展。

8,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意义:把经济结构问题解决好,才能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也才能切实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9,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重点和关键:经济结构中最重要的是产业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点和关键。

产业结构:指各产业部门之间以及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联系和比例。

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①农业基础薄弱;②工业素质不高;③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一、二、三产业还不协调。

10,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1,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12,提高农民收入,实施城镇化战略,促进城乡共同进步

13,加快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和优化工业内部结构,振兴支柱产业,发展高科技产业

14,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三、促进区域经济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

15☆“两个大局”思想:①沿海地区要对外开放,使这个拥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②发展到一定的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

“两个大局”思想是邓小平关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战略思想,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依据。(哲学依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16,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意义与基本原则

意义: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我国面向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重要部署。原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分工合作、协调发展。

17,正确处理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关系。

18△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意义:促进经济发展、加强民族团结、巩固国防、保持社会稳定和实现地区协

调发展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大意义。

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19,两个根本性转变:①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②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实质是以提高国民经济整体素质和经济效益为中心。

20,根本转变的必要性:①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②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③迎接国际经济技术发展的挑战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21,基本要求: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22,关键:在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经济运行机制。

23,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主要特征:①社会主义经济效益的高低,首先要以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程度为基本依据。②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也要符合解决社会劳动时间的要求。③社会主义的经济效益,要把宏观经济效益和微观经济效益结合恰里进行考察,处理好二者的相互关系。

24,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①提高经济效益可以缓解我国人口多,资源相对不足、资金严重短缺的矛盾。

②提高经济效益能够增加供给,缓解供需矛盾,更好地满足需要。③提高经济效益能供加速工业化、现代化进程,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

25,坚持速度、比例和效益的统一:①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②比例协调、结构合理是实现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条件;③提高经济效益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

五、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26,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7△科技、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①经济发展有赖于科技进步和知识型劳动者成长;②科技进步和知识型劳动者的成长又都依赖于教育的发展;③经济法快速发展也为科技、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科教兴国战略:是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具体体现,是指坚持教育为本,把教育和科学技术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增强国家的科技实力及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能力,提高全民族的科技文化素质。28△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人口问题是关系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和治理环境污染,不仅要为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自然资源,净化更多的生产和生活排出的废料,为社会经济的顺利发展创造条件。只有有效地控制人口合理利用资源、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国民经济才能持续发展,社会才能全面进步。

〈江泽民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在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

第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其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依据: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②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③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在所有制结构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重大突破。

2△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由公有制的性质以及他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决定的。

①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主义大生产相适应的,同社会发展方向相一致。②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特征,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③公有制经济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拥有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力量,控制生产和流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国家财政征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国家实

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生产资料不再是剥削手段,而是用以不断发展生产,满足社会成员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是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经济基础。

3,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特征。

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

4,公有制经济,包括:①国有经济②集体经济③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5,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有制经济发生的变化:①由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变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②国有经济的比重减少,公有制经济的比重下降;③公有制经济采取多种实现形式。

6,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7,国有经济需要控制的行业和领域主要包括:①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②自然垄断的行业,③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④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

8,集体所有制经济: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9,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

实行家庭按产承包责任制,废除人民公社,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初步构筑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要求的农村新经济体制框架。

基本政策:①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经营制度;③以劳动所得为主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10,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的多样性

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公有制可以采取独资企业、股份合作制、合作社、股份公司等形式,在经营方式上可以实行公有公营、公有民营、租赁或承包经营等方式。

11,目前城乡大量出现的多种多样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兼有股份制和合作制的特点的一种公有制实现形式。他是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集体经济。

三、非公有制经济

12,个体经济的性质、地位及其作用

个体经济,指在劳动者个人占有生产资料的基础上,从事个体劳动和个体经营的私有制经济。个体经济具有规模小、工具简单、*作方便、经营灵活等特点。

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13,私营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和雇佣劳动为基础,以谋取利润为生产经营目的的私有制经济。14,外资经济,包括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中外商投资部分和外商独资企业。发展外资经济,有利于引进先进技术和资金,学习国外企业的管理经验,扩大就业,扩大出口,增加财政收入等。

四、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

15☆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原则的客观必然性: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前提。②旧的社会分工的存在和劳动还没有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而仅仅是个人谋生的手段,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③社会主义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条件。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其客观必然性在于:①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并存;②多种经营方式决定多种分配方式存在;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实行多种分配方式。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①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方式的主体,但不是唯一的分配原则。②按劳分配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③按劳分配还不能直接以每个劳动者的劳动时间作为分配尺度,而只能依据通过商品交换所实现的价值量所曲折反映的劳动量为分配尺度。④按劳分配不是

在全社会以统一的标准实行,而主要是以企业为单位进行。

17△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生产要素主要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信息、管理才能等。(与政经5章)

除按劳分配还存在以下几种分配方式:①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收入②按劳动力价值分配的收入③经营收入④资产收益⑤资本收入

18△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最重要表现。

客观经济根据:①按劳分配的必然结果;②按要素分配的政策;③实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所造成的优胜劣汰。

19,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原则。②我国现阶段的收入政策时,既要有利于善于经营的企业和诚实劳动的个人先富起来,合理拉开收入差距,又要防止贫富悬殊,坚持共同富裕的方向,在促进效率的前提下体现公平。

20,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

措施:①保护合法收入,②取缔非法收入,③整顿不合理收入;④调节过高收入

五、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21,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特别是生活有特殊困难的人民的基本生活全力给予保障的社会安全制度。

22,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①是适应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的需要。②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搞活企业的需要。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④减轻国家负担,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的需要。⑤发展农村经济,维护广大农民利益的需要。

23,建立和健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基本要求:就要保证社会成员在遇到生、老、病、残、死和事业是能够获得物质帮助,又要有利于树立社会成员的参与意识,减轻国家和企业负担,促进生产发展。

目标: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法律化和现代化,提高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程度。

第6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必然性:①改革开放实践发展的必然结果:市场取向的改革,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提供了实践基础。②理论探索的必然结果: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经济发展多城中的经验教训和改革开放实践中的新鲜经验的基础上,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理论勇气冲破了禁区,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内涵:①计划与市场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②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市场经济可以与公有制相结合,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③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④计划与市场可以有机结合。⑤市场经济能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思想,是①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大发展;②为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指明了方向;③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道路;④实现计划与市场的有机结合;

⑤克服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我国生产力和经济发展的意义:①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有利于我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③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跨世纪经济发展战略。

4,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市场机制是指价格、竞争、供求等市场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他作为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具有自发性、事后性和微观性等特点。

计划机制是计划指标、经济杠杆和经济政策等计划要素之间相互联系和作用的制约关系及其调节功能。它具有自觉性、事先性、宏观性等特点。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5,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①经济市场化;②企业经营自主化;③政府调控间接化;

④经济运行法治化。

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己的特征:①在所有制结构上,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长期共同发展,国有企业通过公平竞争发挥主导作用;②在分配制度上,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共存,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③在宏观调控上,能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与市场两种调节手段的长处。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①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建立现代企业制度;②建立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③转变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④建立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⑤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9,国有企业改革的必要性:国有企业改革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10,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1,公司制式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

12,现代企业制度基本特征:①产权明晰;②权责明确;③政企分开;④管理科学

四、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13,社会主义市场体系,是指社会主义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而形成的整体。商品市场包括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与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

14,建立主要由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

五、建立和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5,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6,转变政府职能,改革宏观经济管理方式,健全宏观调控体系

17,宏观调控的目标、任务、手段和政策

第7章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开放

一、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开放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①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②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③新科技革命使整个世界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④新科技革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2,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3△对外开放的客观性表现:①生产社会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要求;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作用和意义:①进行现代化建设要求我们对外开放;②提高我国经济建设的效益要求对外开放;③改变二元经济结构要求扩大对外开放;④实行对外开放,也是我国生产力长期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

4△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地发展本国经济是实行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而对外开放可以增强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

对外开放理论: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②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③坚持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统一;④发展、学习、借鉴资本主义文明成果,注意防止资本主义的消极影响。

5,实行对外开放,要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成果

〈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

管理方法。

〈江泽民指出〉:在过去长时期内,我们在对待资本主义问题上,往往只看到或更多看到的是社会主义同他对立和斗争的一面,而很少看到社会主义同他还有学习、借鉴、合作和利用的一面。

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

6,实行分步骤、多层次、逐步推进的对外开放战略。

7,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

8,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新格局

对外开放和我国加入wto的意义:既是我国20多年对外开放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又是我国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起点,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内容和形式

9,发展对外贸易和对外技术交流

10,加强国际资金往来,积极合理有效的利用外资

11,促进国际劳务合作和国际旅游业的发展

第8章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

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①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内在属性、必然要求。我们党把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作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三大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之一,而且认为它是社会主义制度兴旺发达的重要标志和重要表现。

②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

③民主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保证,使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2△社会主义民主与资本主义民主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①资产阶级民主是建立在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之上的,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②资产阶级民主的实质是在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下,实行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③资产阶级民主是形式上的民主;社会主义的民主是真正的、广泛的、新型的民主。④社会主义民主还体现在人民内部的平等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正确关系。

联系:资本主义民主政治是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过程中形成和完善起来的。

3,民主政治建设的紧迫性与长期性:①我国还没有根本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更不具备高度民主所需要的高度发达的经济文化。②封建意识残余和资产阶级思想影响的长期存在,封建专制的影响;③认识在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规律,需要一个过程。

二、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我国人民民主专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①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或民主的广泛性;②更鲜明地表达了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两个方面的密切联系、不可分割,防止曲解和片面性;③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是我国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个创举和成功经验;④实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这一国体的政权组织形式即整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国家性质。

5,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的必要性:①人民民主专政的建立,也就是和会注意民主制度的建立;②民主政治需要人民民主专政来组织领导;③国内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能激化;④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必须进一步完善人民民主专政。

6△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我国不能照搬西方三权分立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根本的政治制度。

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

7,坚持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①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执政党;

②我国的多党合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

③中共对各民主党派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和重大方针政策的领导;

④“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是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

⑤民主党派参政的基本点是: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

⑥发挥民主党派监督作用的总原则:发扬民主,广开言路。

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

三、改革政治体制,发展民主,依法治国

8△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目标:

政治体制改革:是指那些同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相适应的具体的政治制度,如领导制度、组织形式、工作方式等,而不是指对基本政治制度的改革。

必要性:①我国政治体制本身存在着弊端;②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③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需要。

目标: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任务: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行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9△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①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②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③必须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有步骤有秩序地进行。

〈邓小平指出〉:评价一个国家的政治体制、政治结构和政策是否正确,关键要看三条:①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②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③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

10☆依法治国的含义、内容、必要性和重大意义

〈江泽民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内涵:①依法治国的主体是党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众;②依法治国的客体是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③依法治国所依据的法是宪法和法律;④依法治国的方式是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治理国家;⑤依法治国的目的是保证国家各项活动依法办事、依法治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意义:①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保证;③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④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⑤是维持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性,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优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5.31)

内容和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11,建设法治国家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性;②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和法律化;③推进政治体制改革;④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着重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9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

1,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表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区别于其他社会的重要标志。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战略地位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①它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重要保证;②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它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稳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秩序;④它是中国赢得同资本主义的比较优势,实现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精神条件。

3△实施以德治国,推动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所有的生产和经营活动都要按照一定的法规体系来进行,同时,市场经济有要求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人们在遵守一定的道德规范如诚实守信等的职业道德、公共道德前提下去追求自己的利益,所以市场经济活动行为,既要受一定法律规范,又要受一定的道德规范。

〈江泽民指出〉: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与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

4☆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①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③两个文明的建设,既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

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指导方针:①必须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文明建设,②必须是促进全面改革和实行对外开放的精神文明建设,③必须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精神文明建设。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内容

6,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指导思想

根据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根据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经验,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须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以科学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团结和动员各族人民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7.1)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坚持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建设,引导人们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社会主义大的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五爱)

《纲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②社会主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使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群众思想道德觉悟的重要条件。

三、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8,重在建设的含义

9,坚持“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

“双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双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第10章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一国两制”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1,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是全中国人民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共同愿望。

2,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邓小平集中全党智慧,逐步形成“一国两制”的构想。

二、“一国两制”的理论(方针和政策)

3,“一国两制”理论的基础和依据:①毛泽东、周恩来的和平统一祖国的思想是这一理论的思想来源;②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这一理论的理论基础、思想基础;③我国进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的现状,是这一理论的客观现实基础;④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是这一理论的时代背景。

4☆“一国两制”理论的内容

“一国两制”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的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基本内容包括:①一个中国。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央政府在北京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其基本涵义的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②两制并存;③高度自治;④和平谈判。

5,“一国两制”理论的重要意义:①在理论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丰富了我们党的统一战线理论,丰富了和平共处思想,运用于解决国内问题。②在实践上它是解决祖国统一的最佳途径,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和振兴提供了强大动力,有利于祖国大陆和香港、澳门、台湾的稳定、繁荣和发展。

〈邓小平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这个特色,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对香港、澳门、台湾问题的处理,就是“一国两制”。

三、“一国两制”构想的实践

6,香港、澳门回归对祖国统一大业的意义:①开创了香港和祖国内地共同发展的新纪元;②标志着我们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③标志着中国人民为世界和平、发展与进步事业做出了新的贡献。

7,我国政府对回归祖国后的香港、澳门的方针政策。在国家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香港、澳门继续实行资本主义制度,保持原有的社会、经济制度不变,生活方式不变,法律基本不变,简称为“一国两制”、“港(澳)人治港(澳)、高度自治”的方针。香港、澳门享有基本法赋予的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中央人民政府依法管理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外交事务和防务。8△江泽民在1995年1月发表的重要谈话中重申了党和国家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江八点”

9,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①采取和平的方式,有利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②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和团结,是最好的方式,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针对制造“台湾独立”的图谋和干涉中国统一的势力,b,是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必要的保障。

10,中国政府坚持捍卫一个中国原则。①如果出现台湾被以任何名义从中国分割出去的重大事变,②如果出现外国侵占台湾,③如果台湾当局无限期地拒绝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两岸统一问题,中国政府只能被迫采取一切可能的断然措施,包括使用武力,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完成中国的统一大业。

第11章社会主义的外交战略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1,总体国际形势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定国内外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客观依据特别是对外战略的根本客观依据。

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②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在曲折中发展;③科技进步日新月异;④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⑤世界的力量组合和利益分配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7.1)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是邓小平国际战略的核心思想,是贯彻它整个外交思想的主线。

〈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东西南北四个字。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

※邓小平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理论的科学内涵主要有: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最突出的矛盾、最根本的变化、最主要的特征,和平与战争、发展与贫穷是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②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共同要求,是世界发展的主流。③和平与发展是世界有待解决的两大课题、两大任务、两大目标。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总体旱河,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局势的基本特点,基本态势。④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世界和平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前提条件,各国的共同发展则是保持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和平与发展的核心问题是南北问题。(与世经2章有关)

3△当今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

表现:①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都有新的发展;②世界上各种力量出现新的分化和组合;③大国之间的关系经历着重大而又深刻的调整;④各种区域性、洲际性的合作组织空前活跃;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实力在增强。在可预见的将来,“一超”多强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多极化趋势将在一超多强并存于竞争中逐步向前发展,但世界新格局的最终形成还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发展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是可能的,争取一个良好的国际和平环境和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我们要积极推动多极化趋势和大国关系的调整朝着有利于实现我国在新世界的三大任务的方向发展。

4△经济全球化进程是国际形势发展中出现的一大新变化:①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任何国家回避不了的;②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必然结果;③有利于促进资本、技术、知识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优化配置,给各国各地区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④广大发展中国家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发展更趋艰难,南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

⑤我们需要的是世界各国平等、互惠、共赢、共存的经济全球化。

二、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5,邓小平赋予独立自主根本原则的新内容的主要变现:①提出了真正的不结盟,对于一切国际事务,都要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折来决定自己的立场,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不搞军事集团;②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要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③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与安全,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对我国主权的侵犯与干涉。

6△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中国对外政策的宗旨,就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7.1)

7△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8,中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加强同第三世界即发展中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

9,中国在当今世界的地位与作用

三、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0,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

11,国际旧秩序的内容和实质

12,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12章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力量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依靠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

2,工人阶级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3,农民是我国人数最多的依靠力量

4,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5,新出现的社会阶层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构成发生里新的变化,出现了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中的广大人员,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其他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与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和解放军指战员团结在一起,它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6,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7△我国处理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

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民族共同繁荣,是一个关系到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

8△正确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是与中国的国家利益和各民族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一致的:①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在政治上的平等地位和平等权利;②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自己管理本自治地方的内部事务的权利;③有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④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⑤有利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民族团结,抵御国内外敌对势力的颠覆与破坏。

9,在新时期,搞好民族工作,最重要的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加快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科学文化事业。v

三、发展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

10,统一战线仍然是新时期我党的一个重要法宝

在新时期,统一战线具有团结、沟通、协调和自我教育的四大功能。

11,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两个联盟: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联盟;②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的联盟。12,基本任务: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服务,为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服务,为促进“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祖国服务。

13,特点:我国新时期的爱国统一战线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它是社会主义性的统一战线。

14,人民政协的性质: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②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组织形式,③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职能:加强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

第13章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一、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

〈江泽民指出〉:“我们党要始终成为中国现今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这是对党的性质、根本利益和历史人物的新概括,是对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2,坚持党对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是有中国现代历史的发展、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证明的。①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证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正确方向;②才能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保证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取得进步和成功。③才能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创造一个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④才能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社会矛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有效地组织和领导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二、加强党的建设

3☆按照“三个代表”的思想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

2000年2月,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回到了在充满希望和挑战的21世纪,中国共产党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进一步解决了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这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

提出依据:①根据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经验、现实需要;②着眼于新世纪党面临的严峻考验提出来的。这些考验包括国际大局变动、国内政治经济社会等诸方面的发展新变化、党的干部队伍整体性的新老交替。

③是总结世界上一些执政党丧失执政地位的教训提出来的。

〈江泽民指出〉:“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必须放到推动当代中国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中去考察,放到维护和实现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奋斗中去考察,对根到底要看党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实际作用。我们党要承担起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使命,必须始终要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保持党的先进性和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先进文化、维护和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把握这一点,就从根本上把握了人民的愿望,把握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本质。”(5.3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使党的先进性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精神。

“三个代表”是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加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不断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

看一个政党是否先进,是不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主要应看他的理论和纲领是不是马克思主义的,是不是代表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是不是代表对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高度重视在思想上建党,要求党员首先在思想上入党。能否自觉地为实现党的路线和纲领而奋斗,是否符合党员条件,是吸收新党员的主要标准。

5,加强党的建设的主要内容: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

毛概期末复习总结及题库(含答案哦)

毛概期末复习总结及题库(含答案哦)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关系 D、正确处理工业化与三大改造关系 109.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方针是积极领导,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稳步前进 110. 我国农业合作化采取的原则是 A、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 B、稳步前进的原则 C、说服教育的原则 D、依靠贫下中农兴办合作社的原则 111. 通过没收官僚资本,新中国建立了社会主义性质的 A、集体经济 B、国营经济C、混合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112. 新中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主要途径是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 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的财产 D、剥夺地主阶级的财产113. 1952年,毛泽东和中共中央提出了加快从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A、土地革命总路线 B、过渡时期总路线 C、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114. 在对民族资本主义改造的第一个阶段,国家对私营商业采取了政策。A、统购包销 B、经销代销C、加工订货 D、委托加工 115.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基本政策是 A、加工订货 B、统购包销 C、和平赎买 D、公私合营 116. 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A、加工订货的实行 B、单个企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C、统购包销的实行 D、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实现 117. 我国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国民经济恢复任务的完成 C、社会主义改造任务的完成 D、土地改革的完成 118. 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后,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 A、进行思想上、政治上的社会主义革命 B、继续进行两个阶级、两条道路的斗争 C、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D、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 119. 1956年4月毛泽东提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著作是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2016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3.在(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参见教材59页。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支持扶持 C.利用限制改造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答案:A 参见教材63页。 6.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答案:B 参见教材65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 年 年 年 年 答案:C 参见教材58页。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年国民经济恢复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参见教材69页。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 A.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C.以工业为主导带动农业合作化 D.把对资本主义经济的改造与人的改造结合起来 答案:B 参见教材66页。 1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 )。 A.公私合营 B.和平赎买 C.生活上给出路 D.剥夺生产资料 答案:B 参见教材63页。

2020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2020毛概考试重点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 )。 A.独立的社会形态 B.过渡性质的社会形态 C.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D.社会主义性质的社会形态 答案:B 参见教材56页。 2.土地改革完成以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转变为( )。 A.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同落后的社会市场之间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C.农民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D.小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3.在( )会议上,中国共产党提出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国家转变为社会主义国家。 A.中共七大 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 C.中共七届三中全会 D.中共七届四中全会 答案:B 参见教材57页。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D 参见教材59页。 5.我国对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是( )。 A.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B.鼓励支持扶持 C.利用限制改造 D.自愿互利典型示范 答案:A 参见教材63页。 6. 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几个步骤( ) A.一个步骤 B.两个步骤 C.三个步骤 D.四个步骤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7.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途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是( )。 A.加工订货、统购包销 B.公私合营 C.四马分肥 D.定息

答案:B 参见教材65页。 8.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三步是要建立( )。 A.互助组 B.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C.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D.人民公社 答案:C 参见教材63页。 9.毛泽东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哪一年( )。 A.1951年 B.1952年 C.1953年 D.1950年 答案:C 参见教材58页。 10.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 )。 A.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B.1952年国民经济恢复 C.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D.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答案:D 参见教材69页。 11.我国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特点是( )。 A. 以农业为基础发展轻工业 B.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同时并举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 A、坚持与时俱进 B、坚持党的先进性 C、坚持执政为民 D、坚持党的领导 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 三个有利于”标准 3、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B )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D、实行按劳分配 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 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 6、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 D、发展规模经济 10、改革开放以来,对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识上重大突破是(D )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C、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 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 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 ) 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 C、可以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 D、可以保障社会公平 12、私营经济中的劳动者的收入属于(C)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揭秘毛概 第一章 1、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它有哪些理论成果? 答:原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源于对中国革命进程中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科学总结。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实现党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 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哪些重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发展。除此之外,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的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订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如何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答: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2. 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了:怎样对待

毛概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厦门大学《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试卷____学院____系____年级____专业 主考教师:_吴茜_试卷类型:(A卷/B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1分,共50分。答案填写在下面相应的括号内。)10,628 1.在中共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命题的会议是()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在()。 A.遵义会议上 B.党的七大上 C.党的八大上 D.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创造性地回答了()。 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问题 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什么是小康社会、怎样建设小康社会的问题 4.中国共产党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所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为()。 A.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B.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D.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5.以下不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的是()。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6.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必由之路 B.根本保障 C.根本方向 D.本质属性 7.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统筹兼顾 C.以人为本 D.全面协调发展 8.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提出的著名论断是()。

2016-2017年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6‐2017年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 分,共 15 分)1、全面贯彻“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A )A、坚持与时俱进B、 坚持党的先进性C、坚持执政为民D、坚持党的领导2、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B) A、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三个有利于”标准3、消灭剥 削的物质前提是(B) A、实行公有制 B、生产力的高度发达 C、 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实行按劳分配4、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是指( B)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社 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共产主义社会5、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A )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不动摇 B、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 C、坚 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6、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目标是( D)

A、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 B、实现工业化、社会化、市场化、和现代化 C、实现政治、 经济和文化的现代化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 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 段D、工业化高级阶段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 目标重点和难点在(D)A、大城市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 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A) A、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 B、完善农村所有制结构 C、尊 重农民的首创精神D、发展规模经济10、改革开放以来,对 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在理论认 识上重大突破是(D) 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 B、市场对资源配臵起基础性作用 C、 市场经济是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D、市场经济不属于社 会基本制度的范畴1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市场机制(A )

最新毛概考试题目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使用“思想路线”这一概念的是( ) 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刘少奇 2、明确提出“关于主观主义”的问题的文献是( ) A《古田会议决议》B《井冈山的斗争》C《反对本本主义》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毛泽东初步界定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含义的文章是( )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毛泽东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系统哲学论证的著作主要有( ) A《论持久战》和《新民主主义论》B《矛盾论》和《实践论》 C《论联合政府》和《反对本本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和《反对本本主义》 5、最早从思想路线的角度系统阐述坚持实事求是重要性的是( ) A毛泽东B周恩来C刘少奇D邓小平 6、最早对实事求是的科学含义进行马克思主义界定的文章是( ) 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改造我们的学习》D《新民主主义论》 7、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的标志是( ) A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B遵义会议和毛泽东领导地位的确立 C长征胜利结束和三大红军会师D延安整风和党的七大 8、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继续强调实事求是,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是( ) A理论与实践的统一B政策和策略的统一 C民主和集中的统一D军事和政治的统一 9、党的思想路线得到重新确立的标志的会议是党的( ) 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一届六中全会C十二大D十二届三中全会

10、邓小平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段话特别强调了( ) A实事求是的重要性B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C与时俱进的重要性D求真务实的重要性 11、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 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12、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 ) A坚持纯洁性和增强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B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C坚持民族性和增强凝聚力的决定性因素D坚持民主性和增强向心力的决定性因素 13、强调“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领导人是( ) A毛泽东B邓小平C江泽民D胡锦涛 14、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 ) A中国已经是一个经济十分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 B中国目前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中国在国际上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 D中国已经是一个全面的小康社会的国家 15、毛泽东一贯倡导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思想,他把这种“相联系”比喻成( ) A实事求是B有的放矢C洋为中用D实践出真知 16、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我们必须重视实践,实践的主体是( ) A人民群众B英雄人物C社会精英D劳苦大众 17、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8、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D密切联系群众 19、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是( )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D密切联系群众

毛概期末复习题与答案

1.结合实际说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答: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之所以能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我们党之所以能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险的考验,都是与我们党紧紧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分不开的。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深圳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窗口”、“试验场”和“排头兵”,在改革开放30年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我将结合深圳改革实践来论述:自建立经济特区以来,深圳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国际化城市,经济总量跃居中国大中城市第四位,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史上的一个罕见奇迹。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一个精彩缩影和生动反映。深圳成功的本身就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深圳经济特区,没有特区今天的发展。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说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通过改革开放,完全可以较快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现代化。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未来希望。一项一项的新措施,一种新的经济体制,以深圳为龙头开始在全国实施开来。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开放从对内到对外,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进程波澜壮阔。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众多的事实雄辩再一次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邓小平同志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一招。这方面道理也要讲够。”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改革开放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创新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的必然要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因此现在我们只有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才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更加光明的前景。(937字) 2.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提出了一个大政策: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你如何评价这一政策? 答: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错误的把共同富裕认为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平均主义大行其道,严重挫伤了人们的劳动积极性。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最好的教训,它让我们明白了这种错误的认知违背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也违背了中国的国情,不利于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提出“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的带动后富的,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即共同富裕不是全体人民在同一时间以同等的速度富裕起来,更不可能是完全平均,而是一个历史过程,全体社会成员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必然是有先有后、有快有慢的。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裕起来,必然产生极大的示范力量,带动其他地区的人们向他们学习。这样,就能使整个国民经济不断地波浪式向前发展,逐步走向共同富裕。如何实现共同富裕,就要讲到依靠什么手段致富的问题。小平同志在提出这个大政策强调的是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获得的财富才是受法律认可和保护的财富。这就对人们正确的认识“富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这样,先富的人和后富的人才能就共同富裕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共同富裕才是可达到的目标。而要达到共同富裕,首先,我们必须知道:虽然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和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表现,但共同富裕绝不是完全平均和同步富裕。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依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而先富起来,提倡先富帮后富的政策不但与共同富裕不矛盾,而且还是达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所以,无论是先富还是后富,都要了解中国社会的具体国情,不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大学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2017)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确定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的会议是(B ) A、遵义会议 B、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C、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D、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 2、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是( B)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改革与开放 D民主与法制 3、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命题是在( C )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十一届六中全会 C 十二大 D十三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轮廓是在:( C ) A十二大 B十三大 C十四大 D十五大 5、第一次系统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B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6、邓小平理论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是在( C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7、邓小平理论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8、第一次科学而准确地使用“邓小平理论”的概念是在( D ) A党的十二大 B党的十三大 C党的十四 D党的十五大 9、马列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有( B ) A一次 B二次 C三次 D四次 10、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 B ) A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D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11、邓小平理论包含几个方面的内容( B ) A八个 B九个 C十个D十一个 12、党的十五大载入史册的标志是(D) A制定跨世纪的宏伟蓝图B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C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D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 13、建国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照搬了( A ) A苏联模式 B朝鲜模式 C波兰模式 D匈牙利模式 14、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第一个宣言书是(D) A“三个有利于”标准理论B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C改革开放的决策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5、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阶段的又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是(B)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邓小平南方谈话 C《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词》 D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 16、邓小平理论活的灵魂是(D ) A独立自主B.“三个有利于”标准 C.群众路线 D.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D) A.邓小平理论形成阶段 B.邓小平理论发展阶段 C.邓小平理论成熟阶段 D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 18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次提出是在(B ) A 1999年 B 2000年 C 2001年 D2002年 19、(C),是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 坚持改革开放

毛概复习题及参考答案分析

毛概复习题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 一、单选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 )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 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 D、党的七大 2、最早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的是() A、陈独秀 B、王稼祥 C、毛泽东 D、刘少奇 3、中国共产党明确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进党章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六大 C、中共七大 D、中共八大 4、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主题是() A、战争与革命 B、和平与发展 C、机遇与挑战 D、知识经济与革命信息 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 A、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B、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C、中国革命和改革开放实践经验的总结 D、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伟大复兴的指导思想 6、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 A、与时俱进B党的先进性C、执政为民D、执政兴国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 A、发展 B、以人为本 C、全面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是() A、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 B、把马克思主义同外国经验结合 C、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D、坚持调查研究和走群众路线 二、多选题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对毛泽东思想 作出系统概括和阐述的党的文献有() A、《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刘少奇在七大上所作《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C邓小平房在八大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 D、《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2、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D、统筹兼顾 3、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毛概考试习题及答案

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 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 A.处理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B.处理好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 C.处理好市场与计划之间的关系 D.处理好政府与计划之间的关系【正确选项】B 2,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是在那次会议上提出的: A.十四大 B.十四届三中全会 C.十七大 D.十八大 【正确选项】B 3,到20世纪末: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还未建立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初步建立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相当成熟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已经相当完善 【正确选项】B 4,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特征 C.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和任务 D.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的进展 【正确选项】C 5,十八大提出了: A.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C.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D.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 【正确选项】D 6,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是: A.十八届三中全会 B.十四大 C.十七大 D.十八大 【正确选项】A 7,今后我国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是: A.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 B.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 C.发挥好宏观调控的功夫

D.摆脱原有的计划管理体制 【正确选项】B 8,把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改为“决定性作用”是哪次会议上通过的: A.十八大 B.十八届三中全会 C.十四大 D.十四届三中全会 【正确选项】B 9,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处理好: A.计划和市场的关系 B.政府和有形之手的关系 C.公和非公的关系 D.在资源配置中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还是政府决定这个问题 【正确选项】D 10,关于我国经济经济制度的正确表述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制度 B.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制度 C.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 D.公与非公相互融合的制度 【正确选项】C 11,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的是: A.所有制 B.分配制度 C.实现形式 D.经济体制 【正确选项】A 1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国有资产比重大 B.控制力 C.国有资产比重不断上升 D.活力 【正确选项】B 13,所有制的核心是: A.占有权 B.收益权 C.产权 D.支配权 【正确选项】C 14,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是: A.混合所有制经济 B.公有制经济 C.非公有制经济 D.市场经济 【正确选项】A 15,允许混合所有制企业中职工持股有利于: A.企业融资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模拟试卷答案

问答题及参考答案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革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相结合起来。并且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都带有中国的特性,带有新鲜活泼的、为中国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使其在中国进一步民族化和具体化。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思想;(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4,简述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第一,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第三,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5,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党的十四大报告第一次比较系统的从十个方面概括了邓小平建设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内容。 1)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路线问题: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精髓、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2)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道路问题: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党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基本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根本规律,指明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 3)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阶段问题: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而当前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国情,是党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 4)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动力问题: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5)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问题: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就成为社会主义阶段最根本的任务。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

毛概复习题库及答案第4章

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毛泽东第一次明确提出:“新民主主义”这一命题的著作是() A、《〈共产党人〉发刊词》 B、《论政策》 C、《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D、《新民主主义论》 2、新中国建立后,中国社会的性质是() A、社会主义社会 B、新民主主义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具有社会主义和非社会主义两重因素的社会 3、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A、封建主义体系 B、资本主义体系 C、社会主义体系 D、共产主义体系 4、新民主主义的基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出发点,这个基本国情是指() A、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国是一个经济相当落后的农业国 C、中国是一个脱胎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主义国家 D、中国处在经济文化不够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处于领导地位的经济成份是() A、个体经济 B、私人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国营经济 D、合作社经济 6、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B、私营经济的国有化 C、个体农业的集体化 D、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 7、中国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一个十分突出的特殊性问题是() A、一个落后的农业国的工业化问题 B、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间题 C、农业的机械化问题 D、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问题 8、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是() A、国民经济的恢复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 C、工商业合理调整的完成 D、社会主义工业化初步基础的奠定 9、新民主主义社会,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C、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10、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根本政治条件是() A、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 B、坚持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C、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D、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毛概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为什么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科学真理具有指导指导意义,但将这些真理应用于中国具体实际确实极其艰巨的任务。特别是面对我国特殊的国情要真正运用马克思主义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理论的内在要求。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就必须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的说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具体原理更一步的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就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范畴之一,马克思主义最注重生产力。核心是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根本宗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要求。我们党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的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未来路人民,发展艺考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分享。 为什么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第二章 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意义是什么? 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 2为什么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如何进行理论判断? 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就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精神,推进理论创新,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判断认识和理论是否真理不能以主观而定,而是依靠客观上的社会实践的结果而定的,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所得!

2018毛概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毛概期末考试试题 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1、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在

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7、我国的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总体上看,现在还处于< C) A、农业社会 B、现代化工业社会 C、工业化中期阶段 D、工业化高级阶段 8、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重点和难点在< D) A、大城市 B、中等城市 C、小城镇 D、农村 9、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必须长期坚持。稳定和完善这一双层经营体制的关键和核心是

2015年毛概期末复习题(附答案)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期末考试 单选题 1.新旧民主主义革命最本质的区别是( B )A.革命的对象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 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动力不同 2.在20世纪上半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贡献最为突出的是( D ) A.陈独秀B.李大钊C.蔡和森D.毛泽东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B ) A.社会主义道路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根本任务是( B )A.形成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B.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C.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D.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5.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D )A.革命B.改制C.改良D.改革 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是( C )A.社会主义道路B.人民民主专政C.人民当家作主D.市场经济7.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是( C )A.独立的社会形态B.固定不变的社会形态 C.过渡性质的社会D.人类社会五种社会形态之一 8.中国共产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是( A ) A.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理论B.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理论 C.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D.党执政规律的理论 9.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长期困扰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认识问题,被誉为新时期第二次思想解放的宣言书,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的时间是( D )A.1978年B.1991年C.1989年D.1992年 10.社会主义社会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条件是( A ) A.生产资料公有制B.旧的社会分工还没有消失 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人们的思想境界 多选题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 B C D ) A. 毛泽东思想 B. 邓小平理论 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D. 科学发展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是( A B C D )A.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B.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E.繁荣社会主义文化 3.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含义有( A C D )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方式并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