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乳腺师上岗证X线摄影)

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乳腺师上岗证X线摄影)

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乳腺师上岗证X线摄影)
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乳腺师上岗证X线摄影)

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乳腺X线摄影技师)业务能力考评真题及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无论肿瘤大小和腋窝阳性淋巴结数目,只要有远处其他器官转移的乳腺癌称为E

A、0期

B、1期

C、2期

D、3期

E、4期

乳癌临床分期:

0期:临床没有肿块的导管内癌,称原位癌。

1期:肿瘤小于2cm,腋窝淋巴结阴性且没有远处转移。

2期:肿瘤在2~5cm,腋窝淋巴结可以有肿大或阴性,或肿瘤小于2cm,但腋窝淋巴结肿大。

3期:肿瘤大于5cm,或区域淋巴结有多个转移,肿瘤可能浸润到胸肌或乳房的皮肤,但没有远处转移。

4期:无论肿瘤大小和腋窝阳性淋巴结数目,只要有远处其他器官转移。

2、当X线照射到平板探测器的非晶硒层时,则产生一定比例的E

A、荧光

B、光电子

C、负离子

D、正离子

E、电子-空穴对

集电矩阵由按阵元方式排列的薄膜晶体管组成,非晶体硒涂布在集电矩阵上。当X线照射非晶硒层时,产生一定比例的电子-空穴对,在顶层电极和集电矩阵间加偏移电压,使产生的电子和空穴以见电流形式沿电场移动,致薄膜晶体管的极间电容将电荷聚集,电荷量与入射光子成正比。

3、激素活动达到最高潮,乳腺变化最为明显的时期是B

A、哺乳期后

B、妊娠和哺乳期

C、闭经后

D、月经期

E、第一次月经期

在妊娠和哺乳期激素活动达到最高潮,此时乳腺变化最为明显。

4、关于软组织X线摄影的叙述,错误的是B

A、X线管采用金属钼做靶面

B、X线波长较短

C、能量较低

D、管电压一般在40kV以下

E、是检查乳腺的有效方法

5、对厚度大和较致密的乳腺宜使用A

A、Rh/Rh组合

B、Mo/Rh组合

C、Mo/Mo组合

D、W/Rh组合

E、W/Mo组合

6、X线计量单位Gy指的是C

A、照射量

B、照射量率

C、吸收剂量

D、剂量当量

E、吸收剂量率

吸收剂量的SI单位为J/kg(焦耳每千克),专用单位为戈瑞(Gy)。

7、感蓝胶片吸收光谱的峰值为B

A、320nm

B、420nm

C、550nm

D、633nm

E、820nm

8、关于组织对X线照射的敏感性叙述,错误的是D

A、随着个体发育过程,辐射敏感性降低,但是老年机体又比成年敏感

B、高敏感组织有淋巴组织、胸腺、胃肠上皮、性腺和组织胚胎等

C、中等敏感组织有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等

D、轻度敏感组织有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骨髓等

E、不敏感组织有肌肉、骨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随着个体发育过程,辐射敏感性降低,但是老年机体又比成年敏感。同一个体的不同组织、细胞的辐射敏感性有很大差异。

高度敏感组织有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和组织胚胎等

中度敏感组织有感觉器官、内皮细胞、皮肤上皮、唾液腺和肾、肝、肺的上皮细胞等。

轻度敏感组织有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腺、心脏等。

不敏感组织有肌肉组织、软骨、骨组织和结缔组织等。

9、matrix的中文含义是A

A、矩阵

B、像素

C、原始数据

D、体素

E、显示数据

矩阵matrix,数学概念,表示一个行和列组成的数字方阵。

10、乳腺摄影中伪影的产生因素不包括E

A、被照体摆位错误

B、固定滤线圈

C、高频处理过度

D、处理算法的选择

E、左右标记错误

伪影是指影像中没有真正反映物体衰减差异的任何像素值的改变。通常由成像系统硬件、软件后处理、摄影技术、外界干扰等因素引起的。

11、乳房的组织结构不包括C

A、Cooper氏韧带

B、乳腺组织

C、肋间肌

D、腋窝淋巴结

E、乳晕

12、关于乳腺纤维囊性改变的描述,错误的是B

A、由于内分泌激素反复周期性刺激引起

B、其为癌前病变

C、大部分是生理性改变

D、在月经前期乳腺组织普遍退化时出现水肿积液

E、在国内常被称为乳腺囊性增生症、乳腺小叶增生等

乳腺纤维囊性改变,包括俗称的小叶增生,不是癌前病变。

13、属于屏蔽防护的措施是E

A、延长手闸曝光线

B、缩短受照时间

C、避开直照射方向

D、扩大机房空间

E、采取隔室检查

屏蔽防护是在射线源与人员之间设置一种能有效吸收X线的屏蔽物。防护外照射的基本方法:缩短受照时间,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屏蔽防护。ACD为增大与射线源的距离的方法。

14、与散射线含有率无关的因素是C

A、管电压

B、被照体

C、胶片

D、照射野

E、滤线栅

15、在诊断能量范围内,产生几率占70%的是B

A、相干散射

B、光电效应

C、康普顿效应

D、电子对效应

E、光核反应

在诊断X线能量范围内,相干散射占5%,光电效应占70%,康普顿效应占25%。

16、符合诊断要求的照片密度范围是B

A、0.20~2. 0

B、0.25~2. 0

C、0.30~2.0

D、0.25~2.5

E、0.25~3.0

人眼对影像密度的识别范围在0.25~2. 0,在此范围,借用强度灯可以提高识别高密度影像的能力。

17、一般灰阶的位数是A

A、16

B、14

C、12

D、10

E、8

16为适应人的视觉的最大等级范围,灰阶一般只有16个刻度。灰阶的每一刻度内又有4级连续变化的灰度,共有64个连续的不同灰度的过渡等级。

18、双侧乳腺CC位照片相对放置,则两侧乳房呈C

A、三角形

B、菱形

C、球形

D、桶状形

E、袋状形

CC位双侧对称放置,呈球形。

19、下列各组织对X线衰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B

A、空气、脂肪、肌肉、骨

B、骨、肌肉、脂肪、空气

C、骨、脂肪、肌肉、空气

D、骨、肌肉、空气、脂肪

E、空气、肌肉、脂肪、骨

人体各组织对X线的衰减由大变小顺序为:骨、肌肉、脂肪、空气,这个差别形成了X线影像的对比度。

20、决定X线穿透能力的是E

A、管电流量

B、X线管功率

C、X线管焦点

D、X线管热容量

E、管电压峰值

21、下列影响照片密度值的因素中,能增大照片密度的是A

A、增加照射量

B、增加照射距离

C、增加滤线栅栅比

D、增加物-片距

E、增加焦点面积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有:照射量,管电压,摄影距离,增感屏-胶片系统,被照体(厚度、密度)、照片冲洗因素。照射量与照片密度成正比。作用在胶片上的感光效应与摄影距离平方成反比。CDE不属于照片密度的影响因素。

22、属于对X线照射“高感受性组织”的是B

A、肝脏

B、乳腺组织

C、口腔黏膜

D、关节

E、脑

人体对辐射的高度敏感组织有淋巴组织,胸腺,骨髓,胃肠上皮,性腺和胚胎组织等。

23、对公众个人全身所受辐射年剂量当量限值应低于D

A、500mSv

B、150mSv

C、50mSv

D、5mSv

E、0.5mSv

对公众个人全身所受辐射年剂量当量低于下列限值:全身:5mSv(0.5rem),单个组织或器官:50mSv(5rem)。

24、能显示包括大部分腋尾乳房外侧部分的深度病变的体位是A

A、夸大头尾位

B、定点压迫位

C、乳沟位

D、放大位

E、90°侧位

25、关于IP板引起伪影的描述,不正确的是E

A、滤线器的驱动装置故障

B、灰尘,污物

C、静电

D、IP板寿命老化

E、对比度增大

IP板引起伪影在CR成像系统中最普遍的是硬件伪影。通常为由滤线栅、CR成橡板及扫描装置、图像显示设备引起。当出现刮擦痕迹和使用寿命问题时应更换。成像板暂时性缺陷,如灰尘,污物和幻影,可清洁和擦除来消除。

26、乳腺辐射致癌的危险的权重系数为B

A、0.1

B、0.12

C、0.20

D、0.25

E、0.30

ICRP对于人体受辐射危险的主要组织可能出现的随机效应给予定量估计,乳腺的辐射致癌危险度的权重系数为0.12。

27、CR系统成像板结构中不包括A

A、感绿层

B、表面保护层

C、基板层

D、背面保护层

E、光激励发光物质层

CR成像板主要由表层保护层,光激励发光物质层,基板层和背面保护层组成。

28、临床上乳腺影像诊断的黄金组合是C

A、钼靶,超声,胸片

B、钼靶,超声,CT

C、钼靶,超声,MR

D、钼靶,超声,基因检测

E、超声,造影,MR

29、量子斑点占整个X线照片斑点百分比为E

A、40%

B、55%

C、62%

D、67%

E、92%

X线照片斑点,主要是由量子斑点形成的,或称量子噪声,占整个X线照片斑点的92%。量子斑点就是X线量子的统计涨落在照片上记录的反映。

30、属于DR成像间接转换方式的部件是D

A、增感屏

B、非晶硒平板探测器

C、多丝正比电离室

D、碘化铯+非晶硅探测器

E、半导体狭缝线阵列探测器

DR转换方式:

直接转换方式: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非晶硒),多丝正比电离室狭缝扫描方式或半导体狭缝扫描方式。

间接转换方式:间接转换平板探测器(碘化铯+非晶硅,或使用硫氧化钆/铽),闪烁体+CCD 摄像机阵列。

31、与辐射损伤有关的因素中,属于个体因素的是C

A、照射范围

B、X线剂量

C、健康状况

D、照射方式

E、辐射线种类

影像电离辐射生物效应的主要因素两个方面:

一是与电离辐射有关的因素,另一是与受照机体有关的因素。ABDE项是与电离辐射有关。C与受照体有关。

32、关于噪声的叙述,错误的是E

A、噪声降低了识别微细结构的能力

B、冲洗过程也可以对影像产生随机噪声

C、噪声也称照片斑点

D、噪声的主要产生原因是量子斑点

E、X线照射量越小,噪声也就越小

33、以下不属于典型良性钙化的是C

A、皮脂腺钙化

B、分泌性钙化

C、细小多形性钙化

D、钙乳沉积钙化

E、脂肪坏死环状钙化

典型良性钙化:皮脂腺钙化,血管钙化,纤维腺瘤钙化,分泌性钙化,沉积式钙化,脂肪坏死环状钙化,缝线钙化,营养不良性钙化。C项为高度恶性钙化。

34、有关X线本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

A、X线属于电磁辐射

B、光电效应表现了X线的波动性

C、衍射、反射表现了X线的微粒性

D、X线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低于光速

E、X线既具有动质量,又有静止质量

光电效应体现的X线的微粒性,衍射、反射体现的波动性,X线有一定的动质量,但无静止质量。

35、人体对X线衰减的叙述,错误的是D

A、骨组织对X线衰减最大

B、软组织对X线衰减相当于水

C、组织对X线衰减不同,形成影像对比

D、骨对X线衰减相当于铅

E、空气对X线衰减最小

36、有关锐利度和模糊度的叙述,错误的是D

A、模糊度也称不锐利度

B、模糊度以长度(mm)量度

C、照片的锐利度与模糊度值成反比

D、物体越小,照片对比度越低,模糊值小

E、模糊值一定时,随对比度增加锐利度越好

37、CC位照片影像细节要求能够显示细小钙化灶大小是A

A、0.2mm

B、0.3mm

C、0.4mm

D、0.5mm

E、0.6mm

CC和MLO位照片要求能显示0.2mm细小钙化。

38、关于X线摄影中放大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摄影放大是必然的

B、取决于焦-物-片间的几何关系

C、放大可提高照片清晰度

D、放大可引起失真

E、焦点面积限制放大倍数

39、减少几何模糊对影像锐利度的影响措施,正确的是E

A、增加管电压

B、增加管电流

C、增大摄影距离

D、缩短曝光时间

E、增强滤线栅栅比

40、全景数字乳腺摄影系统的英文简写为D

A、CDD

B、DQE

C、MTF

D、FFDM

E、CCD

41、乳腺摄影设备管电压的调节档次一般为A

A、1kVp

B、2kVp

C、3kVp

D、4kVp

E、5kVp

乳腺摄影系统最大高压输出功率为3-10KW,管电压范围为22-35kVp,调节挡次为1 kVp,管电流量(mAs)调节范围为4-600mAs。

42、乳腺内侧组织显示最充分的摄影内侧组织体位是D

A、MLO位

B、LM位

C、ML位

D、CC位

E、CV位

43、关于数字乳腺组织摄影中伪影的叙述,错误的是C

A、扫描仪光学系统故障会产生伪影

B、IP伪影是最普遍的硬件伪影

C、IP扫描过程出现暂停生产的影响不能算作伪影

D、固定滤线栅会引起混叠伪影

E、伪影是没有反映成像体真正形态的结构的任何影像

硬件伪影常由滤线栅,CR成像板及扫描装置,图像显示设备等引起。成像板扫描装置故障会导致扫描过程暂停或改变,造成图像改变。

44、在乳腺摄影中,确定适当的最短曝光时间是为A

A、减少乳房移动

B、提高对比度

C、提高清晰度

D、减少失真度

E、提高影像质量

适当的最短曝光时间重要,可以减少乳腺移动,避免活动滤线栅限时器终止X线曝光。

45、关于单位的表示,不正确的是D

A、平均腺体剂量Dg

B、皮肤剂量Ds

C、腺体中段平板组织剂量Dmg

D、以伦琴为单位的体表照射量Dgn

E、平均全乳吸收剂量D

D以伦琴为单位的体表照射量R。

46、表示滤线栅清除散射线能力的是E

A、栅形

B、栅密度

C、远栅焦距离

D、近栅焦距离

E、栅比

栅比:滤线栅铅条高度与充填物幅度的比值。表示一个滤线栅清除散射线的能力,比值越高其消除作用也越好。

47、关于乳腺组织密度叙述,错误的是E

A、不同个体的乳腺密度差异很大

B、有乳腺增生史的患者,乳腺密度较高

C、随着年龄的增加面密度减少

D、长期服用雌激素的人,乳腺密度较高

E、随着体重增加而密度增大

影响乳腺密度的主要因素有:体重,乳腺密度随体重的增加而减少。年龄,乳腺密度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服激素史,长期服用雌激素病人,乳腺密度较高,乳腺增生史(纤维囊性改变),乳腺密度较高。

48、影响增感屏颗粒性因素不包括A

A、X线量子数

B、增感屏分辨力

C、荧光体分布紧密性

D、荧光体颗粒尺寸和分布

E、屏片接触

影响增感屏颗粒性因素最重要的因素:X线量子斑点(噪声),胶片卤化银颗粒的尺寸和分布,胶片对比度,增感屏荧光体尺寸和分布。

49、不属于增感屏的结构是C

A、基层

B、保护层

C、感光乳剂层

D、荧光体层

E、反射层

增感屏主要由基层,荧光体层,保护层结构组成。

50、不属于数字乳腺摄影系统产生的影像模糊的因素是A

A、过高kVp

B、几何学模糊

C、摄像接收器模糊

D、像素尺寸

E、运动模糊

数字乳腺摄影系统产生的影像模糊的因素有:几何学模糊,影像接收器模糊,探测器单元尺寸、像素尺寸、运动模糊,探测器的特定模糊等。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和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 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臵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和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和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臵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和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臵: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臵投照,如遇特殊病例,

X线摄影技术篇

X线摄影技术篇(1) 第Ⅰ章概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ntgen)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1896年X线就开始应用于医学,至今它经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1.X线的产生 1.1 X线的产生 X线的产生是能量转换的结果。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 1.2 X线产生的条件 X线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电子源:X线管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后放散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空间电荷,即电子云。 ·高速电子的产生:灯丝发散出来的电子能以其高速冲击阳极,其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施以高电压,两极间的电位差使电子向阳极加速;二是为防止电子与空间分子冲击而减弱,X线管必须是高真空。 ·电子的骤然减速:高速电子的骤然减速是阳极阻止的结果。电子撞击阳极的范围称靶面,靶面一般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钨制成。阳极作用有两个,一是阻止高速电子产生X线;二是形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2.X线产生的原理 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X线的产生是利用了靶物质的三个特性:即核电场、轨道电子结合能和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诊断使用的X线有两种不同的放射方式,即连续放射和特性放射。 2.1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又称韧致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作用的结果。当高速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核电场(正电荷)的吸引,偏离原有方向,失去能量而减速。此时电子所丢失的能量直接以光子的形式放射出来,这种放射叫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产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线,其X线光子的能量取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和核电荷。 如果一个电子与原子核相撞,其全部动能丢失转换为X线光子,其最短波长(λmin)为 λmin=hc/kVp=1.24/kVp(nm)(1) 可见连续X线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愈短。 2.2特征放射 特征放射又称标识放射,是高速电子击脱靶物质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而产生的一种放射方式。一个常态的原子经常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它永远保持其内层轨道电子是满员的。当靶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被高速电子击脱时,K层电子的空缺将由外层电子跃迁补充,外层电子能级高,内层电子能级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多余的能量作为X线光子释放出来,产生K系特性放射。若是L层发生电子空缺,外层电子跃迁时释放的X线,称L系特性放射。 特征放射的X线光子能量与冲击靶物质的高速电子能量无关,只服从于靶物质的原子特性。同种靶物质的K系特性放射波长为一定数值。管电压在70kVp以上,钨靶才能产生特征X 线。特征X线是叠加在连续X线能谱内的。 3.X线的本质与特性 3.1 X线的本质 X线是一种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微粒辐射,二是电磁辐射。X线属电磁辐射的一种,具有二象性、微粒性和波动性,这是X线的本质。 ·X线的微粒性:把X线看作是一个个的微粒—光子组成的,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动质量,但无静止质量。X线与物质作用时表现出微粒性,每个光子具有一定能量,能产生光电效应,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等现象。 ·X线的波动性:X线具有波动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和衍射等,它以波动方式传播,是一钟横波。X线在传播时表现了它的波动性,具有频率和波长,并有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3.2 X线特性 X线特性指的是X线本身的性能,它具有以下特性: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程之上肢X线摄影 1肘关节——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就坐,前臂伸直,掌心向上。 2.尺骨鹰嘴突置于暗盒中心并紧贴暗盒。肩部应略向被检侧外旋,且肩部下移, 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肘横纹中点)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骨、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手掌。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 1.关节间隙呈“一”字样阴影,肱挠关节面无骨性重选; 2.肱尺关节面有尺骨鹰咀重迭但关节间隙仍清晰; 3.挠骨粗隆少许与尺骨重选,尺挠关节间隙界限不清晰; 4.肱骨纵轴线与尺骨纵轴线在外方构成165° -170 ° (女多为165°,男多为170° )。 【质控要点】 1.前臂伸直掌心向上,上臂与前臂在同一平面放置; 2.中心线垂直肱骨内、外上髁。 肘关节 ---侧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面向摄影台一端侧坐,曲肘成90°。 2.拇指在上,尺侧朝下,肘关节内侧紧贴暗盒呈侧位,肩部下移,尽量接近肘部高度。 3.摄影距离为90-100cm。 4.中心线经肘关节间隙,垂直射人暗盒。 【注意事项】 1.照片影像应包括肱骨下段和尺、桡骨上段。 2.为防止病人移动,可考虑用沙袋固定前臂。

3.肘关节正、侧位在同一片中分格摄影时,远、近端方向保持一致,且关节间隙处于同一水平。 【评价标准】 1.肱骨内外髁重迭构成圆形致密影; 2.鹰嘴呈切线投影,肘关节间隙呈半圆形透亮影; 3.桡骨头与尺骨喙突呈“△”形重迭显示。 【质控要点】 1.前臂与上臂成90°弯屈,且在同一平面放置; 2.掌呈半握拳,腕肘关节呈侧位; 3.中心线垂直肱骨外上髁。 肩关节 -- 前后正位 【操作方法及程序】 1.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肩胛骨喙突置于暗盒中心。对侧躯干略垫高,使被检侧肩部紧贴床面。被检侧上肢向下伸直,掌心朝上。 2.暗盒上缘超出肩部,外缘包括肩部软组织。 3.使用滤线器或滤线栅摄影。 4.摄影距离为100cm 5.中心线经喙突,垂直射入暗盒。 6.屏气曝光。 【注意事项】 对肩部骨折或脱位的病人,仰卧困难,可采用前后立位摄影。 【评价标准】 1.肱骨头与肩胛盂有1/3呈“纺锤状”重迭面; 2.肱骨头与肩峰分离约4mn不应重迭,肱骨大结节显示; 3.肩峰与锁骨远端相邻形成约2-5mm的肩锁关节面。 【质控要点】 1.肩部自然下垂,不应抬肩; 2.中心线应垂直通过喙突; 3.为使肩关节无肱骨头重选呈切线显示,应取15°斜位设置。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摄影技术操作规范 X线机的使用原则: 1、了解机器的性能、规格、特点与各部件的使用注意事项,熟悉机器的使用限度。 2、严格遵守操作规则,正确熟练地操作,以保证机器使用安全。 3、在使用前,必须先调整电源电压,使电源电压表指针达到规定的指示范围。 4、在曝光过程中,不可以临时调节各种技术按钮,以免损坏机器。 5、在使用过程中,注意控制台各仪表指示数值,注意倾听电器部件工作时的声音,若有异常及时关机。 6、在使用过程中,严防机器强烈震动,移动部件时,注意空间就是否有障碍物,移动式X线机移动前应将X线管及各种按钮固定。 7、X线机如停机时间较长,需将球管预热后方可使用。 X线机的一般操作步骤: 1、闭合外电源总开关。 2、接通机器电源,调节电源调节器,使电流电压指示针在标准位置上。 3、检查球管、床中心,X线片暗合中心就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4、根据检查需要进行技术参数选择。 5、根据需要选择曝光条件,注意先调节mA值与曝光时间,在调节仟伏值。 6、以上各部件调节完毕,患者投照体位摆好,一切准备就绪,即可

按下手闸进行曝光。 7、工作结束,切断机器电源与外电源,将机器恢复到原始状态。摄影原则: 1、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超负荷的原则下,尽量采用小焦点摄影,以提高胶片的清晰度。 2、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摄影时应尽量缩小胶片距,如肢体与胶片不能贴近时,应适当增加增加焦片距。 3、中心线及斜射线的应用:在重点观察的肢体或组织器官平行于胶片时,中心线垂直于胶片,与胶片不平行而成角度时,中心线应与肢体与胶片夹角的分角线垂直,倾斜中心线与利用斜射线可取得相通效果。 4、呼气与吸气的应用: 5、虑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仟伏时,一般需加虑线板、虑线器。 6、肢体摄影时,必须包括上下两个关节或邻近一端的关节。 7、在同一张胶片上同时摄取两个位置时,肢体同一侧放在胶片同一侧。 X线摄影步骤: 1、阅读会诊单:仔细阅读会诊单内容,认真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了解患者病史,明确投照部位与检查目的。 2、确定摄影位置:一般根据医嘱用常规位置投照,如遇特殊病例,可根据患者情况加照其她位置,如切线、轴位等。

X线摄影技术模拟试题(3)

X线摄影技术模拟试题(3) 1. 与X线的产生条件无关的因素是 A. 电子源 B. 高真空度 C. 高压电场 D. 电子的骤然减速 E. 阳极散热 正确答案:E 2. 在管电压与管电流相同时,与连续X线强度有关的是 A. 靶面的倾角 B. 管内真空程度 C. 靶物质的厚度 D. 靶物质的原子序数 E. 阳极和阴极之间的距离 正确答案:D 3. 决定X线性质的是 A. 管电压 B. 管电流 C. 毫安秒 D. 曝光时间 E. 摄影距离 正确答案:A 4. 又被称为“散射效应”的是 A. 相干散射 B. 光电效应 C. 康普顿效应 D. 电子对效应 E. 光核反应 正确答案:C 5. X线摄影中,使胶片产生灰雾的主要原因是 A. 相干散射 B. 光电效应 C. 光核反应 D. 电子对效应 E. 康普顿效应 正确答案:E 6. 关于X线强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X线管电压增高,X线波长变短 B. 高压波形不影响X线强度 C. X线质是由管电压决定 D. X线量用管电流量mAs表示 E. X线质也可用HVL表示 正确答案:B 7. 导致X线行进中衰减的原因是 A. X线频率 B. X线波长 C. X线能量 D. 物质和距离 E. X线是电磁波 正确答案:D 8. 腹部X线摄影能显示肾轮廓的原因,与下列组织有关的是 A. 尿 B. 空气 C. 血液 D. 肌肉 E. 脂肪 正确答案:E 9.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阶段是 A. X线透过被照体之后 B. X线透过被照体照射到屏/片体系之后 C. X线光学密度影像经看片灯光线照射之后 D. X线→被照体→屏/片体系→显影加工之后 E. X线影像在视网膜形成视觉影像之后正确答案:D 10. 关于被照体本身因素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原子序数越高,射线对比度越高 B. 组织密度越大,造成的对比越明显 C. 原子序数、密度相同,对比度受厚度支配 D. 被照体组织的形状与对比度相关

X线摄影技术篇

X线摄影技术篇 第Ⅰ章概述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威·康·伦琴(W·C·Rontgen)发现了X射线,当年12月22日伦琴利用X线拍摄了夫人手的照片,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张揭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影像。 1896年X线就开始应用于医学,至今它经历X线的医学应用、X线诊断学的建立以及医学影像学的逐步形成三个阶段。 1.X线的产生 1.1 X线的产生 X线的产生是能量转换的结果。当X线管两极间加有高电压时,阴极灯丝发散出的电子就获得了能量,以高速运动冲向阳极。由于阳极的阻止,使电子骤然减速,约98%的动能产生热量,2%动能转换为X线。 1.2 X线产生的条件 X线产生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电子源:X线管灯丝通过电流加热后放散出电子,这些电子在灯丝周围形成空间电荷,即电子云。 ·高速电子的产生:灯丝发散出来的电子能以其高速冲击阳极,其间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在X线管的阴极和阳极之间施以高电压,两极间的电位差使电子向阳极加速;二是为防止电子与空间分子冲击而减弱,X线管必须是高真空。 ·电子的骤然减速:高速电子的骤然减速是阳极阻止的结果。电子撞击阳极的范围称靶面,靶面一般用高原子序数、高熔点的钨制成。阳极作用有两个,一是阻止高速电子产生X线;二是形成高压电路的回路。 2.X线产生的原理 X线的产生是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原子相互作用中能量转换的结果。X线的产生是利用了靶物质的三个特性:即核电场、轨道电子结合能和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诊断使用的X线有两种不同的放射方式,即连续放射和特性放射。 2.1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又称韧致放射,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作用的结果。当高速电子接近原子核时,受核电场(正电荷)的吸引,偏离原有方向,失去能量而减速。此时电子所丢失的能量直接以光子的形式放射出来,这种放射叫连续放射。 连续放射产的X线是一束波长不等的混合线,其X线光子的能量取定于:电子接近核的情况;电子的能量和核电荷。 如果一个电子与原子核相撞,其全部动能丢失转换为X线光子,其最短波长(λ min)为 λ min=hc/kVp=1.24/kVp(nm)(1) 可见连续X线波长仅与管电压有关,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线波长愈短。 2.2特征放射 特征放射又称标识放射,是高速电子击脱靶物质原子的内层轨道电子,而产生的一种放射方式。一个常态的原子经常处于最低能级状态,它永远保持其内层轨道电子是满员的。当靶物质原子的K层电子被高速电子击脱时,K层电子的空缺将由外层电子跃迁补充,外层电子能级高,内层电子能级低。高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多余的能量作为X线光子释放出来,产生K系特性放射。若是L层发生电子空缺,外层电子跃迁时释放的X 线,称L系特性放射。 特征放射的X线光子能量与冲击靶物质的高速电子能量无关,只服从于靶物质的原子特性。同种靶物质的K系特性放射波长为一定数值。管电压在70kVp以上,钨靶才能产生特征X线。特征X线是叠加在连续X线能谱内的。 3.X线的本质与特性 3.1 X线的本质 X线是一种能,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微粒辐射,二是电磁辐射。X线属电磁辐射的一种,具有二象性、微粒性和波动性,这是X线的本质。 ·X线的微粒性:把X线看作是一个个的微粒—光子组成的,光子具有一定的能量和一定的动质量,但无静止质量。X线与物质作用时表现出微粒性,每个光子具有一定能量,能产生光电效应,能激发荧光物质发出荧光等现象。 ·X线的波动性:X线具有波动特有的现象—波的干涉和衍射等,它以波动方式传播,是一钟横波。X线在传播时表现了它的波动性,具有频率和波长,并有干涉、衍射、反射和折射现象。 3.2 X线特性

X线摄影技术

X线投照技术 手正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手掌紧靠暗盒,将第三掌骨头放于暗盒中心。各手指稍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三掌骨头,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所有指、掌、腕骨,尺桡骨下端的后前位影像,但拇指显示斜位像。 手后前斜位 位置:患者在摄影台旁边侧坐,肘部弯曲。将小指和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外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内转,使手掌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稍弯曲。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二、三和四掌骨互相分开,第四、五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手前后斜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将

小指和第五掌骨靠近暗盒内缘,手放成侧位。然后将手外转,使手与暗盒约成45度角。各手指均匀分开。 中心线:对准第五掌骨头,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此位置显示手部各骨的斜位影像。第三、四、五掌骨互相分开,第二和第三掌骨可能稍有重叠。 拇指前后位 位置:(1)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肘部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外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2)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前用沙袋垫高。手和前臂极度内转,使拇指背面紧靠暗盒。其他四指伸直,也可用对侧手将其扳住,避免与拇指重叠。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掌指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1)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和其周围结构也都能清晰显示。(2)此位置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前后位影像,腕掌关节常被遮蔽,显影不清。

拇指侧位 位置:患者面对摄影台正坐,前臂伸直。或侧坐于摄影台旁,肘部弯曲。拇指外侧缘紧靠暗盒,其余四指握拳,用以支持手掌,防止抖动。 中心线:对准拇指的指掌关节,与暗盒垂直。显示部位:显示拇指指骨和第一掌骨的侧位影像。 腕关节后前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腕关节放于暗盒中心,手指握拳,使腕部掌面易与暗盒靠紧。 中心线:对准尺骨和令人满意的骨茎突联线的中点,与暗盒垂直。 显示部位:显示所有腕骨、尺桡骨下端与掌骨近端的后前位影像。 腕关节侧位 位置:患者侧坐摄影台前,肘部弯曲。手和前臂侧放,将第五掌骨和前臂尺侧紧靠暗盒。尺骨茎突放于暗盒中心。

X线摄影技术

1 在X线的产生中,哪一个是无须具备的条件( )A.电子源 B.高真空 C.阳极旋转 D.电子的高速运动 E.电子的骤然减速 2 在X线管中,电子撞击阳极靶面的动能,决定于( ) A.管电流大小 B.管电压大小 C.灯丝电压大小 D.靶物质的性质 E.以上都不是 3 只用X线的微粒性不能作出完善解释的现象是( ) A.X线激发荧光现象 B.X线反射现象 C.X线负气体电离现象 D.X线衍射现象 E.X线散射现象 4 X线摄影利用的X线特性是( ) A.折射作用 B.生物效应 C.感光作用 D.反射作用 E.着色作用 5 X线透视利用的X线特性是( ) A.折射作用 B.荧光作用 C.感光作用 D.生物效应 E.着色作用

6 关于X线产生原理,错误的叙述是( ) A.高速电子和阳极靶物质的相互能量转换的结果 B.利用靶物质轨道电子结合能 C.利用原子存在于最低能级的需要 D.利用阳极靶的几何外形和倾斜角度 E.利用靶物质的核电场 7 关于连续放射,正确的叙述是( ) A.高速电子在改变方向时因能量增加而增速 B.是高速电子击脱靶物质原子内层轨道电子的结果 C.只服从靶物质的原子特性 D.产生的辐射波长呈线状分布 E.以上都是错误的 8 关于特性放射,正确的叙述是( ) A.是在靶物质的原子壳层电子的跃迁中产生的 B.产生的X线光子能量与冲击靶物质的高速电子的能量有关 C.是高速电子与靶物质原子核相互作用的结果 D.产生的辐射波长呈分布很广的连续X线谱 E.以上都是正确的 9 不属于电磁辐射的是 ( ) A.可见光 B.紫外线 C.X线 D.β射线 E.γ射线 10 诊断用X线的波长范围是( ) A.0.01~0.0008cm B.750~390nm C.390~2nm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