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长江河口部分重金属的分布研究

长江河口部分重金属的分布研究

长江河口部分重金属的分布研究
长江河口部分重金属的分布研究

水域生态系统

第十三章水域生态系统 第一节概述 水域生态系统包括陆地上的地表水域和海洋水域。地表水主要包括河流和湖泊两种水体,还有冰川及沼泽地。冰川是“天然固体水库”,也是河流的重要补给水源。沼泽湿地是重要的生物资源的栖息地,包括淡水湿地和滨海湿地广阔的海洋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一、河流的流域 河流可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注入海洋的外流流域,另一部分则是流入封闭的湖海或消失于沙漠、盐海,而不是与海洋沟通的内陆流域。 我国的外流流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64%,它们分属于太平洋流域、印度洋流域和北冰洋流域。内陆流域只占全国总面积的36%,主要分布在西北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境内。 二、湖泊 湖盆的成因是多种多样的,它们可以是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内.力作用形成的湖盆,一也有些是冰川、风力等外力作用塑造而成的。我国天然湖泊面积在1k㎡以上的有2 800余个,总面积达80000以上,湖泊率为0.8%。其中面积较大的有青海湖、鄱阳湖、洞庭湖和太湖等。除天然湖泊外,由于各种需要还兴建了成千上万个大小不等的人工湖泊—水库。主要湖泊见表13-2

三、湿地 湿地(wetland)的是介于陆地和水生环境之间的过渡带,并兼有两种系统的某些特征。这是早期一般学者的认识。1971年湿地公约中,把湿地的基本概念认为“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水域,湿地具有调节水循环和作为栖息地养育丰富生物多样性的基本生态功能。 一些科学家把湿地称为“自然之肾”,原因在于其在水分和化学物质循环中所表现出的功能及在下游作为自然和人类废弃源的接收器的功能上,也可以作为地下水和地面水以及具有排洪、蓄洪功能。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湿地在景观中为动植物区系提供了独立的生境。 据统计,全世界共有湿地8558×106 k㎡,占陆地总面积的6.4%(不包括滨海湿地),其中以热带比例最高,占湿地总面积的30.82%,寒带占29.89% ,亚热带占25 25.6%,亚寒带占11.89%(表13-3)。 ,

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_沈焕庭

第2卷第1期 1997年3月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Clim atic and Env iro nm ental Research V o l.2,No.1 M ar ch 19971996-07-22收到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 沈焕庭 李九发 肖成猷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研究所河口海岸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62) 摘 要 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人类活动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愈益显著。本文对围海造地、 排污工程、取水工程、航道增深工程、南水北调和三峡工程等几项规模较大的已建和拟建工 程及其对长江河口过程的影响做了初步论述,建议继续重视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开发要适 度,人工控制要遵循自然演变基本规律,以利于该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 长江河口 围海造地 排污工程 南水北调 三峡工程 航道增深工程 1 前言 河口地处河流与海洋的交汇地带,它不仅受到海陆多种自然营力的作用,且受到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自然现象复杂多变,生态环境脆弱。长江是中国第一大河,长江河口位于中国东部沿海的中段,区位优越,资源丰富,交通便捷,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的发展更加迅速。一批水利枢纽、跨流域调水、污水排江排海、取水工程、港口航道建设和滩涂围垦等大型工程正在兴建或行将兴建,其结果必将对河口及邻近的海岸过程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影响。为了使长江河口地区丰富的资源免遭破坏,使其能得到合理的开发利用,促使该地区的经济持续发展,除继续深入研究长江河口的自然演变外,有必要对已建和拟建工程对河口过程的影响进行探讨,现从五个方面加以论述。 2 围海造地工程 由于长江径流每年携带 4.78亿t 泥沙下泄,在河流与海洋动力相互作用下,大量泥沙在河口区沉积,塑造了众多的沙岛、沙洲和潮滩。据统计,上海市50%的土地是近1000年来沿岸人民围海造地形成的,仅近40年来就围垦土地73040hm 2 (图1)。这些土地为长江口地区特别是上海市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长江河口在理论深度基准面以上的沙洲面积为296km 2,主要沙洲有扁担沙、九段沙等;岸滩面积为631km 2,主要分布在南汇边滩、横沙东滩、崇明东滩和启东边滩等。 2000年前长江河口是一个漏斗状浅海湾,湾口宽达180km ,由于长江中上游大规模毁林耕种,产沙增强,输沙量增大,使大量泥沙在河口堆积,边滩迅速发育,沙洲扩张,并陆续被围垦成陆,从而导致:(1)由一个漏斗状浅海湾演变成一个三级分叉、四口入海的三角洲河口;(2)江面缩窄,河槽成形,口门宽度由180km 减为90km;(3)河

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

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发展及演化规律研究 【摘要】:在长江河口口门附近存在一个滩槽相间的拦门沙系,自南向北为南槽—九段沙—北槽—横沙东滩—北港—崇明东滩—北支。九段沙系—河口砂坝,是三角洲前缘的重要沉积体,也是长江河口拦门沙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九段沙形成及演化的系统研究不仅可丰富河口动力地貌学和河口动力沉积学的内容,在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且对通海航道治理、港口选址、护岸围垦等生产活动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采用动力沉积和动力地貌、GIS技术和DEM模型、历史资料与现场观测资料、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九段沙的沉积特征及形成与演化过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九段沙沉积物特征研究方面,主要通过2003年枯、洪季的现场观测与采样以及室内样品分析,对九段沙及南北槽沉积物的粒度特征、矿物组成、沉积构造和沉积速率等能够反映其形成过程中沉积环境变化的几个参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在九段沙形成与演化过程的研究方面,主要利用长江河口1908年以来丰富的历史海图资料,用先进的GIS技术及建立DEM模型,对九段沙形成的背景与过程、形成后的变化及南北槽的演变过程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通过上述研究不仅加深了对九段沙形成与演变规律的认识,也加深了对九段沙与南北槽相互制约关系的认识。【关键词】:长江河口九段沙形成演变沉积特性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4 【分类号】:P343.5 【目录】:第一章绪论13-261.1研究意义13-151.2国外河口拦门沙研究进展15-191.2.1水文泥沙15-161.2.2地貌与沉积16-191.3国内河口拦门沙的研究进展19-211.3.1水文泥沙19-201.3.2地貌与沉积20-211.3.3数学模拟及其它211.4选择九段沙为研究对象的缘由及论文框架21-261.4.1缘由211.4.2框架21-26第二章长江口动力与泥沙特性26-412.1区域背景及河口区分段26-272.1.1区域背景262.1.2河口区分段26-272.2河口区径流特征27-332.2.1来水来沙的年际变化27-312.2.2来水来沙的年内变化31-332.3河口区动力特性33-392.3.1潮汐潮流33-352.3.2余流352.3.3波浪35-362.3.4盐淡水混合36-392.4小结39-41第三章九段沙的沉积特征41-713.1现代长江三角洲的形成41-423.2九段沙及南北槽的沉积特征42-633.2.1粒度参数42-433.2.2南北槽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变化特征43-523.2.3九段沙表层及短柱状样的粒度变化特征52-633.3九段沙的矿物组合与沉积速率63-693.3.1矿物组合63-673.3.2沉积速率67-693.4小结69-71第四章GIS与DEM 在九段沙研究中的应用71-784.1地理信息系统与数字高程模型71-744.1.1地理信息系统71-724.1.2数字高程模型72-734.1.3GIS

(完整word版)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

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及管理方法 近年来,可用水资源的总量有明显的下降,追其原因有二:水的总量在不断下降;水资源污染越来越严重。下面以长江流域为例,以水的总量和水污染的角度来分析,并给出解决的办法。 一长江生态系统出现的问题 随着国家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长江流域正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同时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压力。上游地区森林的乱砍滥伐和坡地的不合理开发,已经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年土壤流失量超过黄河流域而达24亿t ,工业废水和生活废水的大量排江,使水体污染日益加剧,沿江居民难觅清洁饮用水,;森林植被的破坏,生态环境的退化,环境质量的恶化,以及悬念重重的三峡库区的未来生态环境问题等等。所有这些,都将可能严重制约并影响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1以水土流失为代表的生态环境问题是长江流域的全局性问题 1.1水土流失面广量大 20世纪50一80年代,长江流域曾开展过三次流域性的水土流失调查统计: ①50年代末期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36.38万kmZ,约占流域总面积的20.2%,估算全流域年土壤侵蚀总量24.5亿t。②1985年调查统计,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6.2万kmZ,占流域总面积的31.2%,水土流失区年土壤侵蚀总量22.4亿t。③80年代中期遥感调查,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3.94万km,,风蚀5.25万kmZ,冻融侵蚀72万kmZ。长江流域每年流失泥沙量约24亿t,输沙量为9.6亿t,其中70%以上来自上游的金沙江、山民沱江和嘉陵江。上游输运的泥沙不仅淤积了本地区的水库、湖泊、河道,而且大部分最终将冲入长江。泥沙在长江中下游的淤积不仅增加了长江干流防洪压力,同时降低了入江诸河的泻洪能力,是造成沿江湖泊不断萎缩的一个重要原因。 1.2森林植被破坏问题 由于乱砍滥伐森林和毁林开荒,长江流域森林覆盖率由50年代的30%下降为25%。长江流域的天然林已经砍伐殆尽,涵养水源、保土拦沙功能明显下降,森林对生态环境的调节作用受到严重影响。森林草地资源的大面积减少加速了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生物多样性逐渐丧失。国家一、二类保护珍惜动物如大熊猫、金丝猴、小熊猫、糜鹿等四十多种随着原始森林的大规模消失,生存条件受到严重威胁。长江流域有10一20%的生物种类面临濒危境地,有5%的种类几乎绝灭。而多年来流域生态环境的恶化还导致流域内水文条件逐渐恶化,洪涝频繁发生。森林大量采伐,还导致地下水资源的破坏,减小地下水的蓄积量。 1.3.长江流域洪涝旱灾害加剧 洪涝灾害的加剧,是生态环境破坏现状的一种表征形式,是大自然对生态环境破坏的一种报复。长江流域尤其是长江中下游沿江地区洪水灾害严重。历史资料统计表明,长江中游洪涝灾害越来越频繁。1931年和1954年的洪水都是历史罕见的流域性大洪水,损失居是时

河口生态学

资料一: 中国沿海有1500多条江河入海。在河口水域,径流、潮流、风浪共存,水流、泥沙运动具有很强的非恒定性,形成了有别于淡水和海洋的独特河口环境。河口既是流域物质的归宿,又是海洋的开始。河口是陆海相互作用的集中地带,物理、化学、生物和地质过程藕合多变,演变机制复杂,生态环境敏感脆弱。长江口、黄河口和珠江口以及世界上许多河口地区人口稠密、社会经济发达,河口环境对所在地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影响。 2.3外来浮游动物对河口生态系统的影响 外来有害生物入侵性传播正危害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引起全球性关注。船舶排放压舱水是造成地理性隔离水体间的有害生物传播的最主要途径。目前,对于外来有害生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研究以及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研究较少。河口地区常常是重要的港口,国际间船舶航行密集,加剧了有害外来生物物种的传播,对河口水域的生态平衡和居民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外来有害浮游动物中主要包括挠足类、水母和轮虫等,如肉食性挠足类捕食浮游动物和鱼苗,对当地河口渔业资源造成严重威胁,它们与本土生物竞争食源、传播寄生虫和病原体、甚至导致本土物种的灭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灾难性的破坏。20世纪70年代北美水母侵入黑海,嗜食浮游生物、鱼卵及鱼苗,给当地凤尾鱼和鲜鱼养殖业带来了灭顶之灾。肉食性挠足Cercopagispengoi是俄罗斯Neva河口的外来浮游动物,目前已成为Neva 河口的优势物种,它改变了浮游生物食物网以及物质和能量流动,加剧了Neva河口的富营养化!53}。目前,对外来浮游动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挠足类,微型浮游动物在过去很长时间被忽视,鉴于微型浮游动物极其重要的生态学作用,应当加强对外来微型浮游动物的研究。我国河口地区经济发达,船舶来往众多,因此有必要加强对我国河口外来浮游动物的监测,以及评估外来浮游动物入侵对河口生态系统和渔业资源的影响,加强对外来浮游动物的种群动力学及其生态学效应的研究。 2.4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对河口生态环境和浮游动物群落的影响 近年来,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在发展经济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对河口生态环境造成了较大影响。葛洲坝、三峡大坝的建设和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改变了长江径流量的时空分布,对河口水域的盐度、悬浮物和营养盐等产生影响,进而改变包括浮游动物在内的水生生物群落的组成!sad。人们对水利工程与河口生态环境关系的认识,经历了点(工程位置)到线(河段,河流梯级开发)到面(库区生态与环境)到体(流域,河口,近海,陆海的相互作用)的发展变化。水利工程建设对河口生态环境的影响是长期的,极其复杂的,尚存许多未被认识或未被充分了解的领域,如径流量的时空变化对浮游动物群落组成,鱼类的涸游和水生生态系统以及河口渔业资源的影响等。 ——《河口浮游动物生态学研究进展》杨宇峰,王庆,陈菊芳,庞世勋 资料二: 河口生态系统位于河流与海洋生态系统的交汇处,是流域与海洋物质交换的主要通道,兼有河流与海洋生态系统特征。由于优越的地理与环境条件,河口也是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陈吉余和陈沈良,2002)。随着经济发展和非理性的人类活动,河口普遍出现了资源退化、环境恶化与灾害加剧的趋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河口生态系统健康问题己成为制约河口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态系统健康是20世纪8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健康科学相互交叉和综合形成的一门新科学。1989年,Rapport首次论述了生态系统健康的内涵,他认为“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在时间上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自我调节和对胁迫的恢复能力”

长江口综合治理历程及思考

长江口综合治理历程及思考 长江口综合治理历程及思考长江口综合治理与地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始终是长江口治理的强大推动力。60多年来围绕长江河口自然规律和开发治理,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和工程实践,航运工程、防洪排涝工程、江堤海堤工程相继建设,相关成果多次获省部级以上奖项,其中长江口深水航道工程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然而,在入海泥沙大幅减少和人类活动加剧的背景下,长江口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河势稳定、防洪排涝安全、水资源安全、土地和岸线资源利用、航道条件提升、生态环境改善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长江口综合治理的历程进行了回顾,包括《长江口综合整治开发规划》制定及实施,江堤、海堤建设及岸线开发利用情况,较为详细的介绍了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过程,总结了长江口综合治理过程中实施的重要工程及发挥的主要作用。从流域减沙、防洪减灾、供水安全以及河口生态保护等方面指出下阶段综合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从河口治理和综合管理政策法规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 长江口概况 长江口为径流与潮汐共同作用的多级分汊、中等强度的潮汐河口[1-3](图1)。广义的长江河口区自安徽大通(枯季潮区界)向下至口外水下三角洲前缘,长700多千米。根据动力条件和河槽演变特性的差异,长江河口区可分为河流近口段、河流河口段和口外海滨段三个区段。河流近口段:大通至江阴,长400 km,河槽演变受径流和

河道边界控制,多为江心洲河型;河流河口段:江阴至口门(拦门沙滩顶),长240 km,径流与潮流共同作用,河槽分汊多变;口外海滨段:自口门向外至水下30~50 m等深线附近,以潮流作用为主,水下三角洲发育。狭义的长江口指徐六泾至原口外50号灯标,全长181.8 km。 图1 长江口区域划分示意 Fig.1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division of the Yangtze estuary 长江口平面形态呈喇叭形,徐六泾江面宽约5 km,启东嘴到南汇嘴宽约90 km。长江口自徐六泾向下,河槽出现有规律的分汊,首先长江被崇明岛分为南支和北支,南支又被长兴岛和横沙岛分为南港和北港,南港在横沙以外又被九段沙分为南槽和北槽,呈现出“三级分汊、四口入海”的河势格局(图2),四条入海河道都存在浅滩,其滩顶通航水深一般在5 m左右,且小于其上游和下游的水深,称为“拦门沙”河段。

长江河口青草沙水库盐水的入侵来源

第36卷 第11期海 洋 学 报 Vol.36,No.112014年11月 ACTAOCEANOLOGICASINICA November2014 陈泾,朱建荣.长江河口青草沙水库盐水入侵来源[J].海洋学报,2014,36(11):131-141,doi:10.3969/j.issn.0253-4193.2014.11.015 ChenJing,ZhuJianrong.SourcesforsaltwaterintrusionatthewaterintakeofQingcaoshaReservoirintheChangjiangEstuary[J].Ac-taOceanologicaSinica(inChinese),2014,36(11):131-141,doi:10.3969/j. issn.0253-4193.2014.11.015长江河口青草沙水库盐水入侵来源 陈泾1,朱建荣1* (1. 华东师范大学河口海岸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62)收稿日期:2013-08-30;修订日期:2014-06-0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6071);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大项目(12231203101);水利部公益性项目(201201068)。作者简介:陈泾(1988-),男,福建省龙海市人,从事河口海岸动力学研究。E-mail:chenjingfjxm@sina.com*通信作者:朱建荣,男,教授,从事河口海洋动力学研究。E-mail:jrzhu@sklec. ecnu.edu.cn摘要:应用改进的三维数值模式ECOM -si,从模式计算的盐度和流向的变化过程、涨憩和落憩时刻盐度等值线和淡水区域的变化,分析在一般动力条件下青草沙水库取水口盐水入侵来源。计算结果表明, 小潮后中潮、大潮、大潮后中潮和小潮期间北支倒灌占青草沙水库取水口表层盐水入侵比例分别为69.5%、89.3%、98.5%和99.5%,占底层盐水入侵比例分别为34.9%、88.9%、98.5%和99.5%。 除了小潮后中潮期间底层盐水入侵来源主要来自下游外海(占65.1%),青草沙水库取水口表层和底层盐水入侵来源主要来自北支盐水倒灌,尤其是大潮后中潮和小潮期间几乎全部来自北支盐水倒灌。关键词:青草沙水库;盐水入侵;来源;数值计算 中图分类号:P731.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0253-4193(2014)11-0131-11 1 引言 长江河口地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需要大量优质原水。2010年前上海的用水主要取自黄浦江,水量不足,水质较差,为典型的水质性缺水城市。长江河口水量充沛,水质优良,要从根本上解决上海的用水难题,必须从长江河口取水。为了解决用水难题,上海市在长江口建成了大型河口江心水库———青草沙水库。青草沙水库位于南北港分汊口附近、长兴岛西北侧(见图1),水域面积达到66.15km2,于2010年建成并开始向上海供水,承担了上海市约50%的原水供应,规划供水规模为7.19×106m3/d, 受益人口超过1000万人[1]。青草沙水库的兴建,大大缓解了上海供水紧张的局面,为上海城市发展和工农业生 产提供有利的保障。但从长江河口取水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枯季盐水入侵,如果取水口盐度大于饮用水标 准0.45(实用盐度单位,按国际惯例单位一般不标注)就不能取水。 长江河口枯季经常面临盐水入侵,最大的特点是南支除受外海盐水入侵外,还受上游北支盐水倒灌的 入侵[2] 。已有的大量观测和研究表明,潮汐和径流量是影响盐水入侵的主要原因,另外还受风应力[3—4]、口外陆架环流[5]和河势变化[2]等影响。以往对长江河口盐水入侵来源的研究,沈焕庭等[2]指出潮汐河口 外海盐水入侵导致的盐度周日变化一般规律是盐度最高、最低值分别出现在涨憩、落憩附近,且周日变幅大。长江口南支、南北港受北支盐水倒灌后,改变了盐度周日变化规律, 具体反映为盐度周日变幅小,周日的盐度峰值和谷值出现在落憩和涨憩附近。茅志 昌等[6]通过分析现场观测资料,指出青草沙水源地的 盐水源自外海盐水入侵和北支盐水倒灌, 其中以受北支倒灌盐水团过境作用为主。顾玉亮等[7]根据观测

长江生态环境现状和原因

长江生态 长江,是一个生态系统。 《后赤壁赋》里,苏子的客人“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这里说到的松江之鲈,学名叫“四鳃鲈”。它生活在长江流域,以松江出产的最为有名。这种鱼位列中国四大淡水名鱼之首,被乾隆帝称为“江南第一名鱼”。向来不受馈赠的曾国藩,有一次对于李鸿章送来的四腮鲈却爽快地收下,足见四鳃鲈的珍贵。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来沪期间,周恩来总理亲批菜单,以松江四鳃鲈作为最高礼遇款待他,受到尼克松的高度赞扬。尼克松回国后,还发表文章大赞中国鲈鱼之美。 到了1986年,英国女王伊丽莎白来到上海,点名要品尝松江四鳃鲈,一时之间忘鱼的名,就说要吃尼克松鱼。市政府派遣专人到松江调拨四鳃鲈,用来招待英国贵宾,但松江政府一时无法提供。市政府退而求其次,派出300多艘渔船到长江中捕捞,结果还是一无所获。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英国女王抱憾而归。 四鳃鲈在长江中绝迹不是个例,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长江水生生物资源及水域生态环境面临诸多方面的威胁,水生生物资源严重衰减,水域生态不断恶化并呈荒漠化趋势。不仅珍稀鱼类渐渐绝迹,一些常见鱼种也大幅减少。 比如大家非常熟悉的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上世纪50年代,长江里约有300亿条,而现在已不足1亿条。 鱼类的减少有很多原因,主要有以下两点: 第一点是环境污染。对于某些人来说,长江就像一个大垃圾箱,剧毒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不经处理就直接往长江里排放,这使得鱼类死亡率大大增加,生命活力大大减弱。 第二点,也是最主要的一点,是竭泽而渔。渔民打鱼时不考虑可持续发展。按理渔民应该使用大眼渔网捕鱼,大鱼留下,小鱼则穿网而过。可是现在很多渔民为了增加渔获,用起了“绝户网”,指头粗细的小鱼也在劫难逃。大鱼是小鱼长成的,小鱼被捞走了,大鱼也就销声匿迹了。盗捕者更是使用各种惨绝鱼寰的高科技武器捕鱼:滚沟、迷魂阵、高压电、机动底拖网……盗捕者走到哪,哪边的鱼就被消灭光。这个国庆,我回老家时曾亲眼看见有人在长江的一条支流上电鱼,特别神奇,开关一按,无声无息之间,方圆十几米之内的鱼就全漂了起来。 人们做出种种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惜损害生态劣迹,实质上是对自然的漠视:觉得长江是“无穷”的,是“取之无禁,用之不竭”的,殊不知长江已如一个病入膏肓的人,全凭一口“老参汤”吊着命。 这里的老参汤,指的是每年4-6月的春季禁渔,已经实施了11个年头,确实起到了保护长江生态的作用。可是鱼苗长成大鱼平均要4-5年,三个月远不足以让小鱼长成大鱼,再加上盗猎现象屡禁不止,禁渔期收效不大,长江生态仍在加速恶化。

长江口生态修复模型的初步研究概要

长江口生态修复模型的初步研究 水产与生命学院02班赵开彬M120110236 一背景:长江口构型独特。平面上呈喇叭形,窄口端江面宽度5.8公里,宽口江面宽度90公里。6000~7000年前,长江河口为一溺谷型河口湾,湾顶在镇江、扬州一带。近2000多年来河口南岸边滩平均以40年1公里的速度向海推进,北岸有沙岛相继并岸,口门宽度从180公里束狭到90公里,河槽成形加深,主槽南偏,逐渐演变成一个多级分汊的三角洲河口。长江口水域是上海市重要水源地,同时兼具工农业取水、通航、纳污、围垦、生态等多种功能,长江口已成为上海市建设世界级城市的重要支撑之一,其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长江口不仅是多种生物周年性溯河和降河洄游的必经通道,也是亚太候鸟迁徙的主要驿站。近几年出现了将大量滩涂湿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现象,不利于长江口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如何有序开发长江口滩涂资源,合理保护长江口湿地,对于维持长江口地区生态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2] 1842年开始有水深测量图。1915年进行了首次水文测验。1958年开展了上自江阴下至口外海滨的大规模水文泥沙测验。1971年以来,围绕长江河口的治理,对河口区的水文、泥沙、沉积、河床演变及工程措施开展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并做了模型试验和试验性工程。潮汐在口外为正规半日潮,在口内为不正规半日潮。南支潮差由口门往里递减,口门附近的多年平均潮差为2.66米,最大潮差4.62米,属于中等强度(平均潮差为2~4米)的潮汐河口。北支潮差较南支稍大。潮流在口内为往复流,出口门后向旋转流过渡,旋转方向为顺时针向。通过口门的进潮量枯季小潮为13亿立方米,洪季大潮时达53亿立方米。长江冲淡水的影响最远可达济州岛附近。枯季盐水入侵一般可至南北支分汊口。盐淡水混合北支为垂向均匀混合型,在南支口门附近枯季大潮出现垂向均匀混合型、洪峰流量大又遇特小潮差时出现高度成层型外,全部及部分混合型出现机率最多。南槽、北槽和北港下段存在上层净流向海,下层净流向陆的河口环流。滞流点附近有最大浑浊带。洪季小潮时常有浮泥出现,航道拦门沙与洪季滞流点位置吻合。长江口外流系有台湾暖流、江浙沿岸流和苏北沿岸流。夏季,台湾暖流增强,苏北沿岸流减弱,长江冲淡水在口门附近先顺汊道方向流向东南,约在东经122°30′右转向东北或东。冬季,台湾暖流减弱,苏北沿岸流增强,长江冲淡水沿岸南下,成为江浙沿岸流的主要组成部分(见东海)。南港实测最大波高3.2米,向口外海滨波高逐渐增大,曾测得6米波高记录。徐六泾以下,河槽有规律分汊。在科氏力作用下,长江河口存在明显的落潮流偏南、涨潮流偏北的流路分异现象。在涨落潮流路之间的缓流区,泥沙容易淤积形成水下沙洲、沙岛,促使水道分汊。在徐六泾以下被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分析 张秀敏,戴 丽,王志芸 (云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34) 摘 要:从湖泊地质结构、湖泊水文、湖泊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湖泊水环境承载能力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抚仙湖的生态系统不稳定,水环境的承载能力有限,湖水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湖泊的功能是由各种资源相互作用而维系的,直观的资源过度利用造成对其功能的危害。全面实施抚仙湖保护,成为关系玉溪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头等重大问题。必须实现湖泊资源利用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湖泊的生态服务功能,确保湖泊的生态安全。 关键词: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分析;湖泊保护;抚仙湖;玉溪市 中图分类号:X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655(2007)06-0054-04 抚仙湖位于云南省东部,滇中盆地中心,地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跨玉溪市的澄江、江川、华宁3县,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为半封闭湖泊,是我国第二深水湖泊。抚仙湖拥有绚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随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区域环境与生态问题加重,保护抚仙湖已成为政府和公众共同关心的问题。 1 抚仙湖流域生态系统结构特征分析 1 1 湖泊地质结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以断层溶蚀为主的湖泊,形成于约距今340万a前的上新世时期。处于金沙江与珠江两大流域分水地带,南北、东西两岸地形、地貌不同。湖盆东西两侧为断层崖或断块山地分水岭呈 人字形分布,断块山地在湖区分布较广,其山脉自北向南延伸,延绵不断,山体陡峭。抚仙湖西岸与东岸相比,在近湖岸等高线相对稀疏,地势相对平坦。在地质构造上,抚仙湖位于扬子地台滇桂台向斜的滇东凹陷,是上世纪以来构造断裂形成的地堑盆地,属于比较年轻的 断陷湖泊。以石灰岩为主的碳酸盐岩分布于抚仙湖的东岸、南岸,北、西两岸有少量分布,约占湖区岩类面积的60%。以砂岩及页岩为主的碎屑岩类分布于北西岸,面积占岩类面积的40%,多冲沟坡箐、岩石易风化,是水土保持的重点地区。抚仙湖东西两岸均有中、低山围绕,湖岸陡峭,断层发育,其湖岸和湖盆的特征均呈现出典型的地堑断陷湖泊的形态。抚仙湖南部较狭窄的湖区,其盆底地势由南向北逐渐变深,倾入北部深湖盆。 1 2 湖泊水文特征分析 抚仙湖具有高原湖泊深水湖特有的 三小一高一低的特性,即抚仙湖的水量补给系数(3 18)小、水量年交换系数(0 0038)小、水生植被分布面积小(占整个湖面不足0 1%);换水周期长(167a);流域的森林覆盖率低(27 1%)。由于以上的特殊性,一是湖泊水体的水平和垂直交换速度均比较缓慢,污染物容易在湖湾富集,导致水质恶化;二是抚仙湖补给水量较小,水资源消耗量大,抚仙湖蓄水量189 3亿m3,多年平均入湖径流量1 67亿m3,多年平均出流水量(包括用水量和海口河下泻水量)1 61亿m3;三是水体和外流域的交换速度十分缓慢。换水周期长达167a,入湖氮、磷的滞留率高达91 8%、97 4%。抚仙湖平均水深87m,深水湖泊的特点决定了其较高污染物沉降积累的特性。加上抚仙湖南北狭长,入湖污染物主要从南、北端注入湖内,而出水河流海口位于东岸中部,远离两端,这就决定了抚仙湖 纳污吐新的特性。因此,抚仙湖具有特别高的污染物滞留率,很容易发生营养盐的积累而导致营养化。如果实现星云湖出流改道,平均每年进入抚仙湖的径流量将减少0 25亿m3,抚仙湖换水周期将会延长至200a以上,对于这样一个处在干旱缺水区的深水湖泊,一旦发生富营养化,就现有技术水平而言将很难恢复。 1 3 抚仙湖生态系统不稳定性的特征分析 抚仙湖是一个典型的深水湖泊,由于底质为岩石、砾石或粗沙,水生生物群落分布面积占整个湖 环境科学导刊 2007,26(6):54-57 C N53-1205/X I SSN1673-9655 收稿日期:2007-07-30

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生态问题以及对策

长江流域的几个主要生态问题以及对策 摘要:长江流域地域辽阔,自然条件优越,大部分地区开发历史悠久,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影响强烈。近几十年来,人口剧增,城市、集镇以及工矿企业大量涌现,土地垦殖指数不断提高,这些既促进了流域经济发展和繁荣,同时也使许多地区的环境承受着不堪负担的压力,造成了对生态环境的危害,成为流域未来进一步开发的制约因素。 本文简略叙述了长江流域的自然环境概况和几个主要的生态问题,就长江流域的水污染、湖库富营养化、水土流失等问题进行了客观的分析,提出了改善长江流域水环境,提高长江水资源质量的对策。 关键字:长江流域、生态环境、水资源、对策 长江流域概况: 长江流域地处我国中南部。干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和上海十一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km。支流伸展到甘肃、贵州、陕西、河南、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八省区。流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流域内湖泊众多,总面积2.2万,占流域面积的1.2%。 长江水量巨大,多年平均径流量9560亿m3,地下水资源2463亿m3,约占全国径流总量的35%,人均水量2460m3。 长江水资源总量约1万亿m3,是我国最重要的水资源,是本流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然而,随着流域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在诸多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水文条件、资源与环境特征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了种种生态问题,如水污染,洪涝灾害,泥沙淤积,水土流失,地下水污染及咸水入侵等。因此,客观评价流域主要的水环境问题,分析其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对于流域的社会经济发展及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长江下游潮汐河口段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27 长江下游潮汐河口段水位流量关系分析 夏明嫣 (扬州大学水利及能源动力工程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摘要:长江下游潮汐河段受上游径流和下游潮汐共同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复杂,以长江河口 徐六径水文站为例,分析徐六径站高低潮位和流量的关系,反应了潮位流量过程非单值对应特性,以及潮汐对水位流量关系的影响,通过对徐六径断面单值流量对应潮位分析,反应了流量对应水位频率分布的特征,为河道整治设计中确定水位流量对应关系提供参考。关键词:水文站;水位流量关系;频率分布 中图分类号:TV131.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7839(2018)05-0027-04 Analysis on the stage-discharge relation in the tidal estuary of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XIA Mingyan (School of Hydraulic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9,Jiangsu )Abstract:The lower reaches tidal river of the Yangtze River was affected by upstream runoff and downstream tide, which had a complicated stage-discharge relation. Taking Xuliujing hydrological station in Yangtze estuary as an exampl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 and low tide level and discharge was analyzed, which reflec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on-single value of tidal flow and the influence of tide on the stage-discharge rela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the tidal level of Xuliujing cross-section single value fl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ater level frequency distribution of the flow were reflected, which coul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the corresponding stage-discharge relation in river regulation design. Key words:hydrologic station;stage-discharge relation;frequency distribution 收稿日期:2018-03-01 作者简介:夏明嫣(1996-),女,专业方向为水利工程。 江 苏 水 利 JIANGSU WATER RESOURCES 2018年5月May.2018水文水资源 0 引言 长江下游自大通以下受长江口潮汐影响,每天两涨两落,潮位和河道断面流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受上游来水和长江口潮汐共同作用,水位流量关系复杂。而长江大通以上宽浅稳定的单一优良河段水位流量关系相对稳定,单值性较好,局部河段受洪水涨退过程、河床冲淤以及回水等因素影响,水位流量关系呈现绳套曲线,水文分析计算方法提出了单值化的校正因素法等方法进行修 正,可获得良好水位流量关系。本文针对长江潮汐河口段,以徐六径水文站为例,收集实测资料,分析测量断面涨落潮期瞬时水位流量关系,以及上游径流大通来流流量和徐六径站水位关系,近似反应了徐六径断面净泄流量和潮位的关系特征。通过分析可认识潮汐河口段水位流量关系特性,以及受潮汐影响的单值流量对应水位分布特征。水位流量关系曲线反应河道行洪特性,为河道治理和航道整治中水力计算和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水位和流量的对应关系。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以长江口为例

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服务——以长江口为例 【摘要】: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是咸淡水交汇、陆海邻接的交错区,具有独特的结构与功能。同时,河口地区也是人口聚居、经济高速发展区域,人类对河口湿地的影响以及对相应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都日益增强。在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基础上,将结构、功能与服务相联系,使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更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以长江河口盐沼湿地生态系统为研究基地,选择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典型的生产者盐沼和数量较多、处于较高营养级的消费者鹆鹬类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将河口海岸动力过程、以及主要人为干扰因子作为整体环境背景,针对已有研究中的不足,通过环境与生物类群的整合分析,揭示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并首次在结构与功能研究基础上,通过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及其与结构与功能变化特征的对应分析,揭示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特征及其与结构、功能的内在联系,为区域发展提供借鉴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生产者组分结构与功能特征(1)高程变化是长江河口盐沼结构、生产力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由于芦苇、互花米草高度、地上与地下生物量均显著大于海三棱藨草,芦苇、互花米草在与海三棱藨草之间的竞争中明显占优势,其竞争替代作用主要受高程制约,而不体现“资源比例假说”特点。环境条件对盐沼的胁迫强度随高程增加而减弱,相应成带分布的盐沼生产力与表形发生明显变化,整体生物量随着高程增加而增大。但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摘要是,水体氮、

磷营养盐过剩可能导致盐沼结构与功能的完全改变。特别是近50年来,长江径流输沙量呈显著下降趋势。如果输沙补充不能补偿盐沼沉积物由于营养盐过剩而造成的侵蚀,则可能造成滩面下陷,高程降低,进而使盐沼分布与种间关系特征发生明显改变。(2)盐沼优势种在塑造栖息地环境条件过程中存在密切联系,海三棱蕉草具有潜在关键工程种特征(Keystoneengineer)。海三棱蕉草由于具有减缓水动力、捕获泥沙功能,其生长特征与湿地高程具有互动变化特点,相应生长区具有快速淤高特性。海三棱蕉草通过改变高程,为芦苇、互花米草生长提供条件,促进竞争替代作用,即演替的发生;同时由于海三棱蕉草的作用,输入到较高盐沼生长区的泥沙减少,滩涂淤高速度趋缓,相应演替速率减慢,而使高滩植被,如芦苇在自然条件下能够维持较大的分布面积。(3)河口湿地盐沼优势种与非优势种的地下空间分异,导致竞争共存。与已有研究认为蕉草斑块能入侵海三棱蕉草生长区,并维持生长优势的原因是蕉草为地上、地下均占优势的双优竞争者不同,本文研究发现,在海三棱蕉草和蕉草交错区,海三棱蕉草表现为较好的地下竞争者,而蕉草为较好的地上竞争者。由于地下部分空间分布的差异,蕉草占据较上位地层,限制海三棱蕉草向上拓展;海三棱蕉草占据较下位地层,通过须根作用限制蕉草斑块拓展;而由于蕉草和海三棱蕉草地下主体部分分布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化,不至于发生竞争替代。海三棱蕉草与蕉草是在一定生态位分化背景下的竞争与共存。当然,也可能受环境条件的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消费者组分结构与功能特征(l)鹃鹏在主要栖息地间分布并不均匀,而且存在

河口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

河口的主要生态服务功能 河口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功能,同时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河口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主要包括: (1)物质生产 ?河口是一类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河口水产品(如贝类、蟹类、虾类、鱼类、海藻等)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 ?河口丰富的有机碎屑物往往使周边海域形成一定规模的渔场,如舟山渔场等;并且许多徊游性经济鱼类都在河口度过其生活史的一部分,如长江口的中华鲟、日本鳗鲡等。 ?除了食物外,河口的初级生产者还为人类丰富的原材料,如河口盐沼植被芦苇、互花米草收割以后可用于造纸。 (2)环境净化 ?河口的环境净化功能通常可以分为物理净化和生物净化 ?物理净化过程主要是水流的稀释、颗粒物的吸附沉降等。尤其是具有高浓度悬沙径流输入的河口,如长江口和黄河口,随着河口水动力条件以及盐度等环境因子的改变,大量的颗粒物在河口区沉降下来,其吸附的氮、磷、有机质以及重金属等污染物也随之从水体中去除。 ?而河口的生物净化则与河口生态系统的生产过程相耦合。河口的高生产力能同化大量来自径流的营养盐,并且能吸收重金属、难降解有机物等污染物质。如芦苇,由于其具有较强的吸收营养盐及污染物质的能力,而被许多污水处理生态工程作为工程种,并用于污水的深度处理,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典型的河口盐沼和红树林湿地,其环境净化价值可高达6700 USD hm-2 a-1 (Costanza et al .,1997) (3)调节水循环和消浪减灾 ?河口水面蒸发及植物的蒸腾作用,可使大量的水分进入空气,进而影响区域的气温和降雨量。通过河日湿地储水,在调蓄洪水的同时,可以有效地补充地下水水源的供给。 ?而河口湿地维管束植物,可以明显减缓水流,削弱风浪对滩面的冲刷。在长江口,由于蕉草和海三棱蕉草的生长,使近岸水流流速减缓了16%-84 %,潮波的波高降低,对岸滩的冲刷作用大大削弱。2002年长江口风暴潮对许多岸段造成的严重的冲刷,但是具有大面积芦苇及海三棱蕉草生长的区域,所受的影响则相对较小。 (4)大气调节功能 ?河口生态系统的高初级生产力,使其对区域大气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河口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二氧化碳,通过收获,或植物凋落形成泥炭,将二氧化碳从大气库中移去,从而减少了温室气体的量,对于减缓全球变化—气候变暖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光合作用过程中释放的氧气,可以明显改善区域环境空气质量。在长江口,单位面积的芦苇沼泽产氧量可达9154 - 29576 kg hm -2 a-1。(5)生物多样性 ?河口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边缘效应特征,生物种类异常丰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