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生化教学大纲

生化教学大纲

生化教学大纲
生化教学大纲

《临床医学五年制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前言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主要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的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与调控的规律,从分子水平探讨和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生物化学的理论和技术已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是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在分子水平上认识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的重要的必修基础医学课程。

生物化学教学总时数为112学时,理论课和实验课分别为72和40学时。理论课采用大班讲授的方式,启发诱导式的教学方法,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物质代谢、能量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的生物化学等内容。实验课教学分小班进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实际动手操作,以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掌握必要的基本技术以及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上的教学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和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而且也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生物化学理论与实验基础。

理论课学时分配

理论课内容与要求

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化学的概念;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与医学的关系;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史。

【教学内容】

1.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2.当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生物化学与医学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目的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特点,平均含氮量,氨基酸的结构特点;熟悉氨基酸的分类、肽、肽键与肽链的概念,肽单元概念;了解氨基酸的三字英文缩写符号以及重要的生物活性肽。

【教学内容】

1.元素组成:C H O N 等

2.氨基酸:氨基酸的结构、分类及性质

3.肽:肽及生物活性肽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目的要求】

掌握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及其主要的化学键;熟悉模序、结构域、分子伴侣的概念;了解蛋白组学及蛋白质的分类。

【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肽键及肽平面

2.蛋白质的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β-转角与无规卷曲,模序

3.蛋白质的三级结构:结构域、稳定因素、分子伴侣

4.蛋白质的四级结构:亚基及聚合

第三节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目的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级结构决定空间结构,空间结构决定生物学功能;了解蛋白质构象改变与疾病。

【教学内容】

1.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分子病

2.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协同效应、构象改变与疾病

【目的要求】

掌握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的概念和意义,紫外吸收和呈色反应。

【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胶体性质,蛋白质变性,紫外吸收、呈色反应

第五节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与结构分析

【目的要求】

熟悉盐析、电泳和分子筛的原理。

【教学内容】

1.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盐析、电泳和分子筛、超速离心

2.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分析(自学)

3.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自学)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第一节核酸的化学组成及一级结构

【目的要求】

掌握常见核苷酸的结构、符号,DNA和RNA的分子组成,核酸分子中核苷酸的连接方式、键的方向性,核酸的一级结构及其表示法。

【教学内容】

1.核苷酸的结构:碱基、戊糖和磷酸,核苷及核苷酸的结构和命名

2.核酸的一级结构:核苷酸的排列顺序、连接方式

第二节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DNA的生物学功能;了解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核小体的结构。

【教学内容】

DNA的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稳定因素及生物学意义

第三节 RNA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RNA的种类与功能,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的特点,tRNA二、三级结构的特点与功能;熟悉核蛋白体的结构与功能;了解小分子RNA分子及核酶的性质。

【教学内容】

1.信使RNA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生物mRNA一级结构的特点;hnRNA

2.转运RNA的结构与功能:三叶草结构,倒L型结构

3.核蛋白体RNA的结构与功能:核蛋白体的结构与功能

4.其他小分子RNA:核酶

【目的要求】

掌握DNA的变性和复性,解链温度的概念以及核酸紫外吸收的特点;熟悉核酸分子杂交原理。

【教学内容】

1.核酸的一般理化性质:紫外吸收、酸性、高粘度

2.DNA的变性:Tm 与GC含量的关系

3.DNA的复性与分子杂交

第三章酶

第一节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掌握酶、酶活性中心的概念,同工酶的概念,酶的化学本质,分子组成,必需基团的分类及其作用

【教学内容】

1.酶的分子组成:单纯酶、全酶;酶蛋白、辅基、辅酶的概念及其作用。

2.酶的活性中心:必需基团、结合基团、催化基团及其作用

3.同工酶:同工酶的概念及意义

第二节酶的工作原理

【目的要求】

掌握酶促反应的特点;熟悉酶促反应的机理,酶与底物复合物的形成学说;了解酶的作用原理。

【教学内容】

1.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活化能)、高特异性和可调节性

2.酶促反应的机制:酶与底物的形成中间复合物的学说

第三节酶促反应动力学

【目的要求】

掌握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不可逆抑制,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定义及其动力学特征;熟悉酶浓度、底物浓度、温度、pH、激活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教学内容】

1.底物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米一曼氏方程,Km与Vmax值的意义及测定

2.酶浓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3.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温度

4.pH对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

5.抑制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抑制,可逆性抑制;竞争性抑制、非竞争性抑制、反竞争性抑制的概念和动力学特征

6.激活剂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第四节酶的调节

【目的要求】

掌握酶原与酶原激活的概念与生理意义,变构酶和变构调节的概念,酶的共价修饰的概念和作用特点;了解酶含量的调节特点。

【教学内容】

1.酶活性的调节:酶原的激活,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

2.酶含量的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

第四章糖代谢

第一节概述

【目的要求】

掌握糖的生理功能,了解:糖的消化吸收。

【教学内容】

1.糖的生理功能:供能

2.糖的消化吸收:消化的场所、相关酶及催化特点

第二节糖的无氧氧化

【目的要求】

掌握糖酵解途径的关键酶及生理意义。熟悉糖酵解的反应过程和产能的步骤,了解糖酵解的调节。

【教学内容】

糖酵解的定义,反应过程,关键酶、细胞定位

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

【目的要求】

掌握有氧氧化的定义、场所、关键酶、生理意义;熟悉有氧氧化的调节;了解巴斯德效应现象。

【教学内容】

1.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丙酮酸生成乙酰CoA;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

2.有氧氧化的场所、重要的中间产物,关键酶及ATP生成的步骤

3.有氧氧化的调节及巴斯德效应

4.有氧氧化的生理意义

第四节葡萄糖的其他代谢途径途径

【目的要求】

掌握磷酸戊糖途径的概念、生理意义,NADPH的功能,了解磷酸戊糖途径的限速酶。

【教学内容】

1.磷酸戊糖途径的主要反应过程及限速酶

2.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NADPH/NADP的影响

3.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提供核糖和NADPH

第五节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目的要求】

掌握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限速酶及其催化的反应;熟悉肝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了解糖原累积症.

【教学内容】

1.糖原的合成代谢:限速酶

2.糖原的分解代谢:限速酶

3.糖原累积症(自学)

第六节糖异生

【目的要求】

掌握糖异生的概念和生理意义;熟悉糖异生途径的调节;了解乳酸循环.

【教学内容】

1. 糖异生的概念;糖异生途径:三个关键反应及催化的酶

2.糖异生的生理意义:维持血糖浓度,补充肝糖原,调节酸碱平衡

3.乳酸循环

第七节其他单糖的代谢(自学)

第八节血糖及其调节

【目的要求】

掌握正常人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激素对血糖水平的调节作用;了解高血糖与低血糖等糖代谢失常疾病。

【教学内容】

1.血糖的来源和去路

2.血糖水平的调节:调节血糖水平的激素

3.血糖水平异常:了解高血糖与低血糖等糖代谢失常疾病

第五章脂类代谢

第二节脂类的消化与吸收

【目的要求】

掌握脂类的概念、必需脂肪酸概念;熟悉脂类的功能;了解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

【教学内容】

1.脂类的概念、必需脂肪酸概念。

2.脂类的功能。

3脂类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乳糜微粒的生成

第三节甘油三脂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脂肪动员的概念和限速酶,脂肪酸的β—氧化概念,脂肪酸氧化过程中能量的计算,酮体

的概念,酮体代谢的特点及生理意义;了解脂肪酸的合成。

【教学内容】

1.甘油三脂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原料

2.脂肪动员:,关键酶,调节的激素

3.脂肪酸β-氧化:部位、过程、能量计算

4.酮体的生成和利用:酮体生成和利用的部位,生成的意义。酮血症,酮尿症

5.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合成部位、原料及来源

第四节磷脂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

【教学内容】

甘油磷脂的组成、分类和结构

第五节胆固醇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胆固醇合成的部位、原料及关键酶,胆固醇的转化产物;了解胆固醇合成的主要步骤。

【教学内容】

1.胆固醇的合成:合成的部位、原料、关键酶

2.胆固醇的转化:胆固醇的转化产物

第六节血浆脂蛋白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血浆脂蛋白的概念、分类、组成、来源及生理功能;熟悉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蛋白代谢及载脂蛋白的功能;了解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脂血症。

【教学内容】

1.血脂的概念和种类

2.血浆脂蛋白的概念、分类、组成、结构、来源及生理功能。血浆脂蛋白代谢及载脂蛋白的功能

3.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自学):高脂血症,遗传性缺陷

第六章生物氧化

第一节生成ATP的氧化磷酸化体系

【目的要求】

掌握ATP生成的方式,生物氧化、呼吸链、P/O比值的概念,呼吸链的种类及氧化磷酸化偶联部位;熟悉抑制剂、解偶联剂,胞浆中NADH的氧化;了解CO2的生成方式,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肌和脑中能量的储存形式。

【教学内容】

1.生物氧化概念

2.呼吸链:组成成分;两条重要的呼吸链的定义

3.氧化磷酸化: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影响因素

4.线粒体内外物质转运:胞浆中NADH的氧化

第七章氨基酸代谢

第一节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目的要求】

掌握氮平衡,必需氨基酸的概念;熟悉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教学内容】

蛋白质需要量和营养价值:氮平衡、必需氨基酸及种类;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第二节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

【目的要求】

熟悉蛋白质在小肠的腐败作用;了解蛋白酶对蛋白质的水解作用。

【教学内容】

蛋白质的腐败作用

第三节氨基酸的一般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转氨基作用的概念,关键酶及辅酶;熟悉α—酮酸的代谢去路,生糖、生酮及生糖兼生酮氨基酸的概念;了解蛋白质的降解途径。

【教学内容】

1.体内蛋白质的转换更新:不依赖ATP的蛋白质降解过程,依赖ATP和泛素的蛋白质降解途径,氨基酸代谢的概况

2.氨基酸的脱氨基作用:

(1)氧化脱氨基作用:L-谷氨酸脱氢酶

(2)转氨基作用: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

(3)联合脱氨基作用(转氨联合氧化脱氨、转氨联合嘌呤核苷酸循环)

3. -酮酸的代谢:

(1)氨基酸的再生成

(2)转化成糖或脂肪:生糖、生酮及生糖兼生酮氨基酸

(3)氧化供能

第四节氨的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血氨的来源与去路,氨的转运形式,尿素合成的部位、鸟氨酸循环的生理意义,了解尿素合成的调节,高血氨和氨中毒。

【教学内容】

1.血氨的来源与去路、氨的转运(丙氨酸-葡萄糖循环、谷氨酰胺)

2.尿素的生成:部位、原料、鸟氨酸循环、生理意义

3.高血氨和氨中毒

第五节个别氨基酸的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一碳单位的概念、来源(氨基酸)、载体和生理意义,含硫氨基酸的代谢产物;熟悉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了解芳香族氨基酸代谢有关的遗转病。

【教学内容】

1.氨基酸的脱羧基作用: -氨基丁酸、组胺、牛磺酸、5-羟色胺、多胺等生理活性物质的来源2.一碳单位代谢:一碳单位的定义、来源、载体、和代谢意义

3.含硫氨基酸代谢:S-腺苷蛋氨酸代谢与甲硫氨酸循环、硫酸的活性形式(PAPS)

4.芳香族氨基酸的代谢及相关的遗转病

第八章核苷酸代谢

第一节嘌呤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两种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径的主要步骤及特点,嘌呤核苷酸分解代谢的终产物,脱氧核苷酸的生成;熟悉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教学内容】

1.从头合成途径:基本概念、关键步骤及关键酶

2.补救合成途径:基本概念、关键步骤及关键酶;自毁容貌症

3.分解代谢:终产物。尿酸及痛风症、高尿酸血症

4.脱氧核糖核苷酸的合成

5.嘌呤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第二节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与分解代谢

【目的要求】

熟悉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教学内容】

嘧啶核苷酸的抗代谢物及抗肿瘤作用的生化机理

第十章 D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复制的基本规律

【目的要求】

掌握半保留复制的意义;熟悉复制子、领头链、随从链的含义;了解半保留复制的实验依据。

【教学内容】

1. 遗传信息传递的中心法则。

2. DNA的半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的概念、特点、意义和实验根据;

3. 双向复制、复制起始点、复制子;复制的半不连续性、领头链、随从链、冈崎片断。

第二节 DNA复制的酶学和拓扑学变化

掌握DNA聚合酶的特点;熟悉DNA连接酶的特点;了解DNA拓扑异构酶在DNA复制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参加DNA复制的有关酶类及因子:DNA聚合酶、引物酶、DNA连接酶、解旋酶、拓朴异构酶、单链DNA结合蛋白在复制中的作用。复制保真性的酶学依据,即时校读

2.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DNA-polⅠ和Klenow片断

3.真核生物的DNA聚合酶(自学)

第三节 DNA生物合成过程

【目的要求】

掌握DNA复制的主要过程,熟悉端粒结构和端粒酶及研究的意义。

【教学内容】

1.原核生物DNA复制的主要过程:复制的起始、延长和终止

2.真核生物DNA生物合成的特点;复制的终止与端粒结构和端粒酶;端粒的意义

第四节逆转录和其它复制方式

【目的要求】

掌握逆转录现象和逆转录。

【教学内容】

DNA的逆转录合成:逆转录概念;逆转录酶,逆转录过程

第五节 DNA损伤(突变)与修复

【目的要求】

了解引发突变的因素,DNA损伤的修复方式,了解突变的意义。

【教学内容】

1.突变的意义(自学)

2.基因突变:引发突变的因素

3.DNA损伤的修复方式:切除修复、光复活

第十一章 RNA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原核生物转录的模板和酶

【目的要求】

掌握不对称转录的定义;熟悉原核生物RNA聚合酶结构特点。

【教学内容】

1. 结构基因,不对称转录、模板链、编码链

2. RNA聚合酶:原核生物RNA聚合酶及其亚基组成。

第二节原核生物的转录过程

掌握转录的主要过程

【教学内容】

转录过程:起动阶段及启动子,转录起始与σ亚基;链的延长及终止因子,转录的两种终止方式。

第三节真核生物RNA的生物合成

【目的要求】

了解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熟悉转录因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

1.真核生物RNA聚合酶的种类

第四节真核生物RNA的加工

【目的要求】

掌握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修饰

【教学内容】

1.真核生物mRNA转录后的加工修饰:核不均-RNA(hnRNA);mRNA首尾修饰;外显子与内含子的剪接

第十二章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第一节蛋白质生物合成体系

【目的要求】

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三种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翻译模板及遗传密码,遗传密码的特点

第二节氨基酸的活化

【目的要求】

掌握遗传密码的特点,三种RNA在蛋白质合成中的作用;熟悉氨基酸的活化,密码子和反密码子的关系

【教学内容】

1.tRNA与氨基酸的活化:tRNAi Met和tRNAe Met的区别。

第三节肽链的生物合成过程

掌握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过程;熟悉多聚核蛋白体的定义。

【教学内容】

1.肽链合成的起始

2.肽链的延长:核蛋白体循环

3.肽链合成的终止。

第四节蛋白质翻译后修饰和靶向输送

【目的要求】

掌握翻译后加工的内容及意义;熟悉信号肽的概念;了解促进蛋白质折叠的功能大分子。【教学内容】

1.促进蛋白质折叠的功能大分子:分子伴侣

2.蛋白质合成后的靶向运输:基本概念、信号肽

第五节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干扰和抑制

【目的要求】

熟悉干扰素抗病毒的分子机制;了解抗生素抑制蛋白质生物合成

【教学内容】

1.抗生素阻断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2.毒素和干扰素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机制

第十三章基因表达调控

第一节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概念

【目的要求】

掌握基因组、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了解基因表达的方式,基因表达调控的意义。

【教学内容】

1.基因表达的基本概念:基因、cDNA、基因组、基因表达

2.基因表达的特异性:时间性、空间性

3.基因表达的方式:基本表达、诱导和阻遏

4.基因表达调控的生物学意义(自学)

第三节原核基因表达调节

【目的要求】

熟悉乳糖操纵子调节模式;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

【教学内容】

1.原核生物转录起始调节:乳糖操纵子调节模式

2.原核基因转录调节特点(自学)

第四节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目的要求】

掌握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了解真核基因组结构特点,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特点。【教学内容】

1.顺式作用元件:启动子、增强子、沉默子

2.反式作用因子:转录调节因子概念、分类及结构

第十四章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第二节重组DNA技术,又称DNA克隆或分子克隆

【目的要求】

掌握DNA克隆、工具酶、载体、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的概念,以及基因工程的基本步骤;了解限制性内切酶的特点,目的基因的来源及载体的特点。

【教学内容】

1.重组DNA技术相关概念:①克隆、DNA克隆、基因工程的概念;②工具酶的概念,限制性内切酶的作用、特点;③目的基因;④载体的概念、特点、种类。

2.重组DNA技术基本原理及操作步骤:

①目的基因的获取:化学合成法、基因组DNA、cDNA合成、聚合酶链式反应

②克隆载体的选择和构建

③外源基因与载体的连接:粘性末端连接、平端连接、同聚物加尾连接、人工接头连接

④重组DNA导入受体菌:了解感受态细胞。

⑤重组体的筛选:直接选择法、免疫学方法

⑥克隆基因的表达:原核和真核表达体系。

第十五章细胞信息转导

第一节细胞信号转导概述

【目的要求】

熟悉细胞外化学信号;熟悉特异性受体接收胞外信号;熟悉细胞内信号分子的特点

【教学内容】

1.细胞外化学信号有可溶性和膜结合性两种形式

2.细胞经由特异受体接收细胞外信号

3.细胞内信号分子结构、含量和分布变化是信号转到网络工作的基础

第二节细胞内信号转导相关分子

【目的要求】

熟悉三种第二信使的生成、消失及作用;熟悉蛋白质作为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教学内容】

1.第二信使的浓度和分布变化是重要的信号转导方式

2.蛋白质作为细胞内信号转导分子

第三节各种受体介导的细胞内基本信号转导通路

【目的要求】

掌握胞内受体的特点、离子通道型受体、七跨膜依赖G蛋白受体、单跨膜受体;了解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教学内容】

1.细胞内受体多属于转录因子

2.离子通道性膜受体是化学信号与电信号转换器

3.七跨膜受体依赖G蛋白转导信号

4.单跨膜受体依赖酶的催化作用传递信号

5.细胞信号转导过程的特点和规律

第四节细胞信号转导与医学

【目的要求】

了解细胞信号转导与疾病的关系;了解细胞信号转导与药物作用的关系

【教学内容】

1.信号转导分子的结构改变是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基础

2.细胞信号转导分子是重要的药物作用靶点

第十六章血液的生物化学

第三节血细胞物质代谢特点是维持血液生物功能的基础

【目的要求】

掌握红细胞的代谢特点,合成血红素的基本原料、限速酶;熟悉血红素合成的调节.

【教学内容】

2.成熟红细胞的代谢特点:糖酵解与2,3-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3.血红蛋白的生物合成:原料、维生素B6的作用、合成部位;血红素和血红蛋白生物合成的调节

第十七章肝的生物化学

第二节肝的生物转化作用

【目的要求】

掌握生物转化的概念、意义及生物转化反应的主要类型;了解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

【教学内容】

生物转化作用的概念、类型、目的、意义,影响生物转化作用的因素对治疗的指导意义

第三节胆汁与胆汁酸的代谢

【目的要求】

掌握胆汁酸的肠肝循环及生理意义;了解胆汁的主要成分及胆汁酸的种类。

【教学内容】

胆汁的组成,胆汁酸的分类、合成原料与肠肝循环

第四节胆色素的代谢与黄疸

【目的要求】

掌握胆红素在肝脏、肠道中的转变和胆色素的肠肝循环;熟悉胆红素的来源、在血中的运输和

排泄;了解血清胆红素与黄疸的关系。

【教学内容】

1.胆红素的生成

2.胆红素在肝脏中的转变

3.胆红素在肠道中的变化

4.血清胆红素与黄疸

第十八章维生素与无机物

第一节脂溶性维生素

【目的要求】

掌握维生素的分类,脂溶性维生素的功用、缺乏症;了解A、D、E、K的来源。

【教学内容】

1. 维生素A的缺乏症

2. 维生素D的生理活性形式;缺乏症

3. 维生素E与抗氧化的作用及作用机制,与生育和促血红素代谢的关系

4. 维生素K与凝血的关系,维生素K缺乏的主要症状

第二节水溶性维生素

【目的要求】

掌握水溶性维生素与辅酶(辅基)的关系及缺乏症。

【教学内容】

1.B族维生素:B1、B2、维生素PP、B6、泛酸、生物素、叶酸、B12及硫辛酸的活性形式、生化作用

2.维生素C的还原作用;参与体内羟化反应,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缺乏症。

第二十章癌基因、抑癌基因与生长因子

第一节癌基因

【目的要求】:

掌握癌基因、原癌基因的概念;熟悉癌基因的活化机制。

【教学内容】:

1.病毒癌基因和细胞癌基因的概念

2.癌基因的活化机制:获得启动子与增强子、基因易位、原癌基因扩增、点突变

第二节抑癌基因

【目的要求】

掌握抑癌基因的基本概念;熟悉其作用机制。

【教学内容】

抑癌基因的基本概念及常见的抑癌基因

第三节生长因子

【目的要求】:

掌握生长因子的概念。

【教学内容】:

生长因子的概念

第二十一章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

第一节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

【目的要求】

掌握印迹技术、探针的基本概念,分子杂交与印迹技术的原理;了解印迹技术的类别与应用。

【教学内容】

1.分子杂交和印迹技术的原理:印迹技术、探针技术

2.印迹技术的类别及应用:DNA印迹技术、RNA印迹技术、蛋白质的印迹技术

第二节PCR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目的要求】

掌握PCR技术工作原理;了解PCR技术的主要用途。

【教学内容】

1.PCR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反应体系

2.PCR技术的主要用途:目的基因的克隆,基因的体外突变,DNA和RNA的微量分析,DNA 序列测定,基因突变分析

第四节基因文库

【目的要求】

掌握基因组DNA文库、cDNA文库的基本概念。

【教学内容】

1.基因组DNA文库:基本概念

2.cDNA文库:基本概念

第五节生物芯片技术

【目的要求】

了解基因芯片、蛋白质芯片的基本原理及用途

【教学内容】

1.基因芯片:原理、特点及应用

2.蛋白质芯片:概念、原理、特点及应用

第六节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目的要求】

了解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教学内容】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

第九节基因诊断和基因治疗

【目的要求】

掌握基因诊断的概念;掌握基因治疗的概念;了解基本程序,基因诊断的应用。【教学内容】

1.基因诊断的概念

2.基因诊断的常用技术:核酸分子杂交技术,PCR技术、基因芯片及基因测序技术

3.基因诊断的应用:在肿瘤发生、感染性疾病等方面的应用

4.基因治疗的概念及基本程序

(完整版)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课程代码:1200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程课程性质:必修课 课程总学时:72学时理论学时:52学时 开课学期:第二学期使用专业:护理、助产、临床、药学 先修课程: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遗传学、有机化学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和化学变化的本质上探讨并阐明生命现象,即生命的化学。生物化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它的任务是研究生物体内的化学组成、分子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生物体内物质的代谢变化及调控;生物体内信息的传递。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学好其它基础学科和专业学科打下基础。 二、课程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结构、性质及功能,在生命活动中的代谢变化及调控,遗传信息的传递与表达。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开拓创新的能力。 【知识目标】 1.掌握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 2.掌握生物体内糖、脂类及蛋白质等物质的主要代谢变化及其与生理功能的关系。 3.掌握组织器官的代谢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掌握遗传信息传递与表达的主要过程及规律。 【能力目标】 1.掌握生物化学常用仪器的使用。 2.具有生物化学的基本技能,能运用生化基础理论知识分析和解释各种实验现象。 3.掌握重要的临床生化指标,了解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4.能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知识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病因和发病机制,具有一定的临床及护理操作技能。 【素质目标】 1.具有勤奋学习、事实就是的科学态度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2.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职业道德和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 3.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生化教学大纲学生用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及思考题 绪论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物化学的含义。 2. 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1.思考题 1.1 简述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 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特点;掌握20种氨基酸缩写符号、结构式及主要特点(区内生源不要求)。 2. 掌握氨基酸主要的理化性质;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及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区内生源作熟悉内容) 3.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体内重要的恬性肽。 1.思考题 1.1 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2 简述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3 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如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疯牛病等)。 1.4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 1.5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 1.6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1.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1.8蛋白质变性和沉淀的关系如何? 2.名词解释构象与构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亚基、肽单元、肽键、蛋白质变性、模体、锌指结构、α-螺旋、β-折叠、分子伴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结构域、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各类核酸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掌握核酸元素组成特点,并结合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化学结构,熟记它们的中文名称及相应的缩写符号;掌握两类核酸(DNA、RNA)分子组成异同及体内重要的环化核苷酸。 2.掌握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描述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掌握核酸的性质、DNA 热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等重要概念。(区内生源作熟悉内容) 3.熟悉tRNA二级结构要点及核酸的高级结构形式。(区内生源作了解内容) 4.了解核酸序列分析的方法的名称。 5. 了解核酸的分类,分布和体内几种重要单核苷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 1.思考题 1.1 细胞内有哪几类主要RNA?其主要功能是什么? 1.2 tRNA的结构特点。

大连海事大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大连海事大学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适用专业生物信息学辅修专业学分数 4 学时数72 考核方式考试 执笔者杭晓明编写日期2005.12.1 教研室主任签字主管教学院长(主任)签字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生物化学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 1. 描述生物体内的主要物质的组成、生物学功能,物质代谢途径及其调控的规律。 2. 解释生物体内物质组成、物质代谢及调控与生命现象的关系,包括生物大分子结构与机能的关系。 3. 学会初步运用生物化学知识论述或解释一些基本的生命现象和问题。 4. 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二、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重要的基础学科,它是一门主要运用化学的原理、技术和方法,同时结合其它学科的原理与技术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学科,其任务是阐述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生物大分子(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性质及其在生命活动(如生长、生殖、代谢、运动等)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 作为生命学科必不可少核心,近年来,生物化学的发展突飞猛进,已经成为生命学科中最先进的领域之一,正向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理学、药理学、病理学等学科领域渗透。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专业学生必须要学习和了解的一门基础和前言课程,学习这门课程将为生命学科其他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课程教学内容 绪论:生化的研究对象;产生和发展;课程体系;学习方法。 生物有机体: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分子间相互作用;细胞及细胞器;生物膜。 生物大分子:蛋白质;酶;核酸;维生素& 激素。 生物体代谢:糖代谢;氧化磷酸化;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尿素循环;核苷酸代谢,物质代谢的相互联系(糖-脂;糖-蛋白;脂-蛋白;核酸与其他)。 遗传信息传递DNA—RNA—蛋白质:DNA复制;RNA生物合成;蛋白质生物合成。 生化过程的相互作用与调控:调节(酶水平;激素水平;神经系统)。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biochemistry 学时数:62 其中:实验学时:10 课外学时: 学分数:3.5分 适用专业:临床护理学 执笔者:郭冬招 编写日期:2006年11月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是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之一,它的任务主要是介绍生物化学的基本知识,以及某些与医学相关的生物化学进展,为学生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对认识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理、诊断和防止疾病奠定扎实的基础。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从理论上掌握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理解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了解物质代谢异常与临床疾病的关系。通过实验课熟悉生物化学基本实验技术的原理及生化检验项目检测的临床意义等。 为了完成和达到生物化学的教学任务和要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学内容宜以物质代谢为主线,加强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能牢固和熟练地掌握和应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绪论 1.掌握生物化学的定义 2.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理解新陈代谢的特点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3.了解生化与各基础学科的关系,生化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二)蛋白质的化学 1. 掌握组成蛋白质20种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掌握肽键和肽的概念。 2. 掌握蛋白质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及亚基的概念和特点,掌握稳定蛋白质各级结构中的非共价键和共价键。 3. 理解蛋白质一级结构、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并举例说明。 4. 理解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实际应用:蛋白质的两性解离、胶体性质、变性与沉淀。 5.了解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和蛋白质的分类。

生化教学大纲-学生用

生化教学大纲-学生用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及思考题 绪论 【教学目标】 1. 掌握生物化学的含义。 2. 熟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3. 了解生物化学的发展简史及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生物化学的学科特点和学习方法。 1.思考题 1.1 简述生物化学在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 掌握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和分子组成特点;掌握20种氨基酸缩写符号、结构式及主要特点(区内生源不要求)。 2. 掌握氨基酸主要的理化性质;掌握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及蛋白质的主要理化性质。 (区内生源作熟悉内容) 3.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体内重要的恬性肽。 1.思考题 1.1 简述谷胱甘肽的结构特点和功能。 1.2 简述血红蛋白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3 简述蛋白质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如镰刀形红细胞贫血;疯牛病等)。 1.4为何蛋白质的含氮量能表示蛋白质相对量; 1.5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什么?其结构特征是什么? 1.6何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1.7蛋白质的二级结构主要有哪几种?各有何结构特征? 1.8蛋白质变性和沉淀的关系如何? 2.名词解释构象与构型、蛋白质的一级结构、蛋白质的变性作用、亚基、肽单元、肽键、蛋白质变性、模体、锌指结构、α-螺旋、β-折叠、分子伴侣、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三级结构\\四级结构、结构域、蛋白质的等电点、蛋白质的变构效应 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目标】 1.掌握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各类核酸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掌握核酸元素组成特点,并结合碱基、核苷和核苷酸的化学结构,熟记它们的中文名称及相应的缩写符号;掌握两类核酸(DNA、RNA)分子组成异同及体内重要的环化核苷酸。 2.掌握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描述DNA的一级结构、二级结构要点及碱基配对规律;掌握核酸的性质、DNA热变性、复性及分子杂交等重要概念。 (区内生源作熟悉内容) 3.熟悉tRNA二级结构要点及核酸的高级结构形式。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10301100350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课程性质:必修课 总学时:64 学分:4 理论学时:48 实验学时:16 实践学时:0 指导自学学时:0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制药工程、药物制剂、适用层次:本科 药学、中药学、中药学(国际交流) 先修课程:化学(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基础) 承担院部:基础医学院;学科组:生物化学与生物工程学科组 二、课程介绍 (一)课程目标及地位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是从分子水平阐明生物体化学组成及其在体内的化学变化的一门基础课,是生命科学的前沿课程。通过本课程的理论知识学习和实验技能训练,使学生具备较系统和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动手能力,以及一定的创新思维,为学习后续的药学、中药学基础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为将来开展中医药学现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撑。 (二)教学基本要求 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加强基础、突出重点,由浅入深地介绍本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注意联系生物化学国内外科学研究新理论和新成果在药学、中药学的应用;注意各章节知识衔接协调、避免与其它课程知识重复或者脱节。 在教学方法上,积极运用多媒体课堂教学设施,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案例教学法,使学生在有限的课时教学内能够正确理解并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并充分利用已有的实验室条件,训练学生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着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的讲授一般安排在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二年级第一个学期,本课程重点是静态生物化学、动态生物化学和遗传信息传递转接三篇章的内容;掌握生物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培养学生现代科学的生命思维和一定的创新思维。重点章节是教材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第十四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供护理、涉外护理、助产、药剂、口腔工艺技术、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用)一、课程任务 《生物化学》是中等卫生职业教育药剂、护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蛋白质与核酸的化学、酶、生物氧化、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水盐代谢、酸碱平衡、肝生物化学。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了解物质代谢与机能活动的关系,熟悉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过程及生理意义,掌握人体主要组成成分及其结构、性质和功能,为进一步学习相关基础医学课程和临床学课程奠定基础,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同时,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理解生物化学知识的医学应用价值,运用所学知识去理解临床医学现象,指导临床医学实践,服务人类健康事业。 二、课程目标 1.掌握人体主要化学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功能。 2.熟悉人体内物质代谢的主要过程及生理意义。 3.了解物质代谢与人体功能活动的关系。 4.学会使用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仪器。 5.熟练掌握生物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6.具有科学的思维方法,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7.具有运用生物化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8.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9.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 三、教学时间分配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 考试类别:考试□考查√ 教材:生物化学 (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授课教师:李成仁教研组:医学基础课教研组 授课班级:13级1-3班 教学章目 周 学 时 学时分配 理论教学 实践 性教 学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三羧酸循环 和能量代谢 第三章蛋白质结构 与功能 第四章核酸的结构 和功能 第五章酶学 第六章糖代谢 第七章脂类代谢 第八章蛋白质代谢 第九章非营养物质 的代谢 第十章水盐代谢 第十一章酸碱平衡 1 6 6 5 7 7 6 7 2 2 2 2 2 2 57 1 4 4 3 5 5 4 5 2 2 2 2 2 2 43 2 2 2 2 2 2 2 14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_学-预防医学专业)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 学,预防医学本科) 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2012年3月

目录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1) 医学生物化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0)

医学生物化学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说明 (一)课程名称、所属专业、课程性质、学分 课程名称:医学生物化学 所属专业:临床医学,麻醉学,医学检验,医学影像学,护理学,预防医学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5 (二)课程简介、目标与任务 医学生物化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人体生命现象的学科。通过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代、营养、酶功能、遗传信息传递、生物膜、细胞结构及分子病等阐明生命现象。 医学生物化学是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影像、检验、麻醉等五年制专业和药学四年制专业的必修基础课。其目标是使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基础理论与技术。 医学生物化学的任务主要是了解人体的化学组成、结构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 (三)先修课程要求,与先修课与后续相关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容衔接先修课程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有机化学等。生物化学是在有机化学和生理学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的,其关系密不可分。通过对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四)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教材: 童坦军刚. 生物化学(第2版). :大学医学,2009 主要参考书: 1. 王镜岩、朱圣庚、徐长法. 生物化学(第三版). :高等教育,2002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及进度生技Word版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系别●生物技术系 教师●刘玮 课程●生物化学(上) 团结勤奋 求是创新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 (上) 刘玮 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系 2013年8月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进度表 (2013 – 2014 学年第一学期适用) 任课老师在每学期开课前根据课程教学大纲编写“课程进度表”,经教研室讨论在开学后一周内发至学生班级,并送学生所在系一份。 学院:生命科学系:生物技术任课教师:刘玮 性别:男年龄: 59 职称:研究员 学历:硕士所学专业:动物生理学任课班级:生物技术122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上)

南昌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含英文译名):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课程编号:J5602Z001 课程类别:(指通识课、学科核心课、选修课)学科核心课 教学时数总计:64学时 授课时数:本学期32学时 实践教学时数:无 实验时数:本学期48学时(见《生物化学实验》J5602Z002)设计:无 实习:无 教学大纲制定单位:生命科学学院生物技术系 教学大纲制订时间;2012年9月 系主任签字; 南昌大学教务处

生物化学(上)教学大纲 (适用于生物技术专业) 课程编码:J5602Z001 课程英文译名:Biochemistry 课程类别:学科核心课开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开课学期:第三学期总学分:4 总学时:6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教材:《生物化学原理》2e,张楚富主编,高教出版社,2011 主要参考书: [1]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5e, David Nelson & Michael Cox, 2009 [2] Color Atlas of Biochemistry, 2e, Jan Koolman, 2005 [3] Biochemistry for Dummies, John T Moore, 2008 [4] 生物化学考研精解,毛慧玲、朱笃主编,2007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和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并重的课程。本课程是生物科学各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其学习目的和任务主要是: 1. 掌握基础生物化学内容以及基本的生物化学技术原理; 2. 认识生物化学和生物工程的相关关系; 3. 为学习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发酵及食品工艺学和生物制药学等后续专业课程打 好基础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本大纲分为掌握/记住、理解/熟悉及了解等层次要求 三、课程基本内容(授课顺序有所调整,参见教学进度表) 第一章绪论 1. 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推动生化研究飞跃发展的若干重大突破及相关学者 2. 了解当代生化研究的主要任务 3. 了解主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功能 第二章氨基酸与肽 1. 掌握蛋白质中含有的氨基酸的结构特点 2. 理解氨基酸主要物性与结构的关系 3. 理解氨基酸的两性解离、等电点以及等电点pI与解离基团pK值的关系 4. 了解氨基酸的分类方法,记住氨基酸的三字母符号 5. 了解氨基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及特征反应 6. 了解蛋白质的概念及重要性,了解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掌握其氮含量特点 7. 掌握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概念及其重要性

临床专业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理论教学大纲 (供五年制基础、临床、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本科使用) I 前言 生物化学是从分子水平研究生命现象化学本质的科学,在工业、农业、医学及生物工程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当今世界各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十分重视生物化学的研究和教学,已将生物化学列为各有关专业的主要课程。它也是各层次医学生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是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医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内容之一。因此生物化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课,必须认真进行教学。本大纲在生化统编第六版教材基础上编写,适用于医学临床、口腔、检验、药学等专业本科学生使用,现将大纲使用中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为了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掌握教材,大纲每一章节均由教学目的、教学要求和教学内容三部分组成。教学目的注明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和了解三个级别,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级别对应,并统一标示(核心内容即知识点以下划实线,重点内容以下划虚线,一般内容不标示)便于学生重点学习。 二、教师在保证大纲核心内容的前提下,可根据不同教学手段,讲授重点内容和介绍一般内容。 三、总教学参考学时为120学时,理论课88学时,实验课32学时,理论与实验学时之比2.75:1。 四、教材:《生物化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周爱儒主编,6版,2004年。

II 正文 绪论 一、教学目的 通过生物化学概念、发展简史、研究的主要内容等知识介绍,使学生了解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从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二、教学要求 (一)熟悉生物化学的定义。 (二)了解生物化学发展史。 (三)了解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一)概述:生物化学的定义。 (二)生物化学发展简史 (三)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生物化学与医学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一、教学目的 在认识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大分子的基础上,学习蛋白质的基本组成、一级结构与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以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南医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南方医科大学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 Biochemistry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实验技术方向)(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方向)(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 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执笔人:朱利娜 审定人:方振伟 学院负责人:马文丽 南方医科大学教务处 二零零六年十二月

一、课程简介 课程代码:B820006 学分:6分 学时:108学时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有机化学、医用物理学、细胞生物学 后续课程:病理生理学、医学微生物学、医学免疫学、医学遗传学、药理学、实验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 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基础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医学影像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医学实验技术方向)(四年制本科) 医学检验专业(临床检验方向)(四年制本科) 生物技术专业(四年制本科) 生物信息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口腔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 生物化学是一门应用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生物体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以及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的科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各个领域:许多疾病的病理或征象都要用生化的理论在分子乃至基因水平上加以解释;生化的技术和方法应用于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等诸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因而生物化学是一门极为重要的医学专业基础课程。本课程由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两部分内容组成。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人体的化学组成,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及其相互关系,物质代谢的基本过程和调控规律,遗传信息的分子基础与调控规律,以及细胞间信息传递,血液、肝脏的生物化学等生命科学内容,为学习其它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课程以及医学各学科的研究工作中在分子水平上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及疾病诊断、预防、治疗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Introduction COURSE CODE:B82006 UNITS OF CREDIT:6 HOURS OF CREDIT:108 REQUIRING COURSE:Basic Chemistry,Organic Chemistry,Medical Physics,Cell Biology COUNTINUING COURSE:Pathophysiology,Medical Microbiology,Medical Immunology, Medical Genetics,Pharmacology,Laboratory Diagnostics,Medicine, Surgery SUITED PROGRAM:Clinical Medicine(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Basic Medicine(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Medical Imageology(Undergraduate Courses For 5 Years)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2014.4) (Teaching plan of Biochemistry) 一、前言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本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国家级医学规划教材。教材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既突出理论知识,又强调与医学的联系和应用实践,使其与综合性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材有所区别。教材遵循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医学教育的需求。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材由查锡良、药立波主编(第八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根据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结合我校本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以及教学计划安排情况,本大纲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大部分,并对教材中的某些章节内容和课时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及内在联系;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信号转导;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和调控。 2、掌握研究生物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熟悉常用的生物化学实验技术、设备和方法,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医学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 4、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并辅以讨论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式。 三、课程表述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编码:03110342 课程总学时:100学时,其中理论总学时76,实践总学时24 周学时:理论学时5 /实践学时3 学分:5.5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100学时教学平台 (一)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生化工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化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 学分:2 学时:32 先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化工原理 适用专业:生物工程、化学工程、食品科学等专业 开课系部:生命科学学院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课程性质:是生物工程专业的专业必修课 课程目的: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生物科学科研成果向工业化生产转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法。 课程培养目标: 1.掌握生化反应过程中带有共性的工程技术原理,即掌握培养基的灭菌,氧传递、搅拌与通风、细胞培养及动力学、固定化酶和细胞、生物反应器结构与类型、生物反应器操作、生物反应器的比拟放大、过程的控制与优化等技术的原理和方法。 2.建立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生化生产过程实际问题的概念和能力,培养进行生物工艺设计与工程开发的能力。 3.了解生物工程领域的发展前沿及趋势。 二、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 第一章绪论1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生化工程的主要内容,了解生化工程学诞生背景及发展趋势。 (二)教学内容 1.生化工程学诞生的背景 2.生化工程学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生化工程的概念及主要内容 难点:生化工程学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培养基灭菌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设计,熟悉灭菌效果的分析与计算,了解灭菌技术的原理和特点。

(二)教学内容 1.分批灭菌:微生物的热死灭动力学;分批灭菌的设计 2.连续灭菌:连续灭菌反应器的流体流动模型;连续灭菌反应器的设计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的设计 难点:灭菌效果的分析与计算 第三章空气除菌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空气除菌方法及空气过滤设计,熟悉典型的空气除菌流程分析,了解空气中的微生物及空气压缩过程中状态的变化。 (二)教学内容 1.空气中的微生物 2.空气压缩过程中状态的变化 3.空气除菌方法 4.典型的空气除菌流程分析 5.空气过滤设计 6.新型过滤器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空气除菌方法及空气过滤设计 难点:空气过滤设计及新型过滤器 第四章通气与搅拌4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通气发酵罐中溶氧速率与通气及搅拌的关系,双膜理论,测量体积溶氧系数k Lα的方法,熟悉搅拌器轴功率计算,了解搅拌器的型式及流型。 (二)教学内容 1.搅拌器轴功率计算:搅拌器的型式及流型;搅拌器轴功率计算;非牛顿流体特性对搅拌功率计算的影响 2.通气发酵罐中溶氧速率与通气及搅拌的关系:双膜理论;测量体积溶氧系数k Lα的方法;k Lα与设备参数及操作变数之间的关系式;发酵液中的k Lα与其调节;传氧效率(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双膜理论;测量体积溶氧系数k Lα的方法 难点:双膜理论,搅拌器轴功率计算 第五章发酵罐的比拟放大2学时(一)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以k Lα为基准的比拟放大法及以P0/V相等为基准的比拟放大法,熟悉比拟放大的其他基准及发酵罐的比拟缩小。 (二)教学内容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供本科药学专业使用) 课程编号:学时:80 其中实验学时:32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以化学的原理和方法为主要手段来研究生物体内基本物质的化学成分、分子结构及其与生物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生物化学是生命的化学,内容包括生命的物质基础及生命的概念,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关系,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一切生化过程及其规律,药物对机体的作用,以及药物和机体代谢之间的关系等,从而阐明生命现象的本质,并把这些基础理论、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有关科学领域和生产实践,已达到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本课程是基础药学专业的必修课,它的理论和技术已经渗透到其它基础医学和药学的各个领域,使之产生了许多新兴的交叉学科,因此生物化学对医药学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和前沿学科。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知识,除了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与人体正常生理过程的分子机制外,更重要的是为进一步学习药学其它各课程打下扎实的生物化学基础。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生物化学是现代药学的重要理论基础,是药学专业学生学好专业课、从事新药研究、新药开发、药物生产、药物使用与药政管理的必要基础学科。因此学好生物化学的前期基础课主要是生物遗传学、细胞生物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等;而掌握生物化学又为学好后续课程——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病理生理学、免疫学等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生物化学在药学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了解现代生物化学在医药科学中的新进展。生物化学实验除为验证理论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外,要求掌握最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操作技能。了解最新的生化技术。 四、教学方法与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基础联系应用的原则,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以课堂讲授为主,运用启发式教学,配合实验教学和各种形式的多媒体教学,按教学计划针对重点内容和疑难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讨论,以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记忆,从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重点和难点:本教学大纲以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年)、吴梧桐主编、第五版《生物化学》为蓝本编写。重点为第一篇的蛋白质的化学、核酸的化学、酶;第二篇的物质代谢(包括糖代谢、脂代谢、氨基酸代谢、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第三篇的生物药物和药物研究的生物化学基础。难点为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促反应动力学、血浆脂蛋白代谢、物质代谢调节、激素及其作用机制、药物在体内的转运和代谢转化。其余内容作一般了解 五、建议学时分配

生化教学大纲

温州医学院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医学本科专业) 温州医学院教务处 二00九年二月

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Teaching plan of Biochemistry) 前言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临床医学基础理论学科之一。本版《生物化学》教材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医学规划教材。教材全面而系统地总结了生化化学的知识体系,内容丰富,知识全而且新,脉络清晰,特别是针对目前生物医学和分子生物学发展现状,跟踪科技发展前沿,既突出理论知识,又强调与医学的联系和应用实践,使其与综合性大学生物化学教材有所区别。教材遵循临床医学专业的培养目标,适应21世纪医学教育的需求。 本《生物化学》教材由查锡良主编(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根据临床医学本科专业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结合我校本科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以及教学计划安排情况,本大纲将生物化学教学内容分为掌握、熟悉和了解三大部分,并对教材中的某些章节内容和课时数进行适当的调整。 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生物化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结构:重要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间的内在联系;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能量代谢与信号转导;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表达和调控。 2、掌握研究生物化学的基本方法和手段,理解和熟悉常用的用于生物化学研究的各种常见技术、设备和方法,培养善于观察,善于动手、勤于思考的科学态度。 3、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课本理论知识学习和医学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专业兴趣。 4、教学采用课堂讲授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办法,并辅以讨论,复习等多种教育教学形式。 一、课程说明 课程名称:生物化学(biochemistry)课程编码:03110342 课程总学时:理论总学时76/实践总学时24 周学时:理论学时2 /实践学时1 学分:1.5 课程性质:必修课适用专业:临床医学专业 1、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见下表):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表

医学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适用于临床、预防、口腔、麻醉、检验、护理、妇幼、应用心理、中西医结合本科教学) 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二OO五年九月修订

前言 为了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质量,结合我院的教学计划,根据全国规划教材周爱儒主编《生物化学》第六版,编写了本教学大纲,作为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 本大纲将各章目的要求分项列出,每章要点具体介绍,可供学生参阅。 根据我院的教学计划,医学生物化学的理论课教学时数为54学时。 为了提高学生阅读有关英文专业书刊的能力,每章中还列出了本章出现的生化专业英文词汇,以便学生熟记。 医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 2005年9月

目录

绪论 目的要求 1.要求了解生物化学发展简史及其生物化学研究的主要内容? 2.了解生物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目的要求 1.要求掌握蛋白质的分子组成?结构和功能? 2.熟悉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3.了解蛋白质的分离提纯? 内容 一.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1.氨基酸20种L型α-氨基酸(包括三字缩写符号) 2.肽肽键?肽链和多肽生物活性肽(包括谷胱甘肽) 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1.一级结构 2.二级结构α-螺旋β-折叠片层β-转角无规卷曲模序结构域 3.三级结构 4.四级结构 三.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1.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2.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四.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纯化 1.理化性质蛋白质的两性电离等电点蛋白质的胶体性质蛋白质胶粒的两个 稳定因素蛋白质的变性蛋白质的沉淀蛋白质的紫外吸收蛋白质的颜色反 应 2.蛋白质的分离纯化电泳透析层析分子筛 专业词汇 glycine (Gly) 甘氨酸 cysteine (Cys) 半胱氨酸 aspartic acid (Asp) 天门冬氨酸 arginine (Arg) 精氨酸 isoelectric point (pI) 等电点 amino terminal 氨基末端 carboxyl terminal 羧基末端 glutathione (GSH) 谷胱甘肽 neuropeptide 神经肽 conformation 构象 primary structure 一级结构 secondary structure 二级结构 α-helix α-螺旋 β-pleated sheet β-折叠

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生化实验大纲-说明

《生物化学B》实验课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4114 课程英文名称:Biochemistry B 开课对象:生物工程、制药工程,本科(四年制) 学时:25/85 一、课程性质、任务和作用 生物化学是研究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内化学分子与化学反应的科学,是运用化学的原理在分子水平上解释生命现象的科学。近年来,生物化学与其衍生出的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突飞猛进,生物化学已越来越成为生物学的共同语言,成为生物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生物化学不仅是生物学的基础学科,而且也是一门重要的实验性学科,生物化学理论是在科学研究实验基础上高度总结的结论性观点。因此,要掌握生物化学知识,必需要进行生物化学实践。目前生化实验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手段已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生物化学实验技术成为生物学研究的基本技术。 开展生物化学实践课程的教学,可以让生物工程、制药工程专业学生在生化课堂之外亲自动手做实验,以应证并深入了解生化反应的原理,熟悉各种生化研究方法与技术,以培养独立进行研究的能力。最终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生物化学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生物化学基本技术的操作,培养基本的科研思维和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为其后续专业课程如酶工程、生化工程、基因工程、生化制药等的学习,以及将来生物工程、制药工程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即通过本课程的实验教学要达到以下三方面的目的: 1.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开拓创新的思维能力,实验设计的思维方法,以及规X的书写实验报告论文等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掌握基本的生物化学实验方法和技术,通过本课程的严格训练,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掌握复杂的综合性的生物化学技术打下扎实的基础。 3. 通过实验,进一步加深对生物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 实验一、肝组织中核酸的分离提取与鉴定 [教学目的] 1.掌握从动物组织中提取核酸的原理、操作技术及核酸组分的鉴定方法。 2. 熟悉离心计的操作使用。 3. 了解核酸的组成。 [教学内容] 1.肝组织中核酸的提取。 2.核酸的水解。 3.核糖、脱氧核糖、嘌呤、磷酸的定性鉴定。 主要仪器 离心机 学时:4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生化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生化工程(Biochemical Technology) 课程编码:1313075214 课程类别:学科专业课 总学时数:48 课实验时数:16 学分:2.5 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教研室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适用对象:本科(四年) 一、课程的性质、类型、目的和任务 生化工程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专业必修课,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课程的后续课程,包括生化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氨基酸的提取分离、多肽及蛋白质的提取分离、核酸的提取分离、酶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糖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脂类生化产品制备技术、天然食用色素的生产工艺、生化产品的保藏等主要容。它主要是应用植物、动物、微生物为原料大规模生产生化产品的一门综合性工程技术,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将发挥重要作用。 生化工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学过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化技术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掌握和运用生化生产工艺过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懂得如何应用这些基本理论去分析和解决生产过程中的具体问题,改造原有生产过程,使其更符合客观规律,提高生产过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宜从二年级第二学期开始,以确保学生学习本课程具有所需要的生化工程基础。 三、教学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1]表示“了解”;[2]表示“理解”或“熟悉”;[3]表示“掌握”;△表示自学容;○表示略讲容; 第一章生化工艺学概论 重点:生化产品及其主要特点 难点:生化工艺学与生物技术的关系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教学方法:讲授法 作业: 1、什么叫生化产品? 2、生化产品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思考题: 1、生化工艺学与生物技术的关系如何? 第二章生化制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教学教材

生物化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80145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时数:24学分数: 1.5 1.课程类别: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2.教学目的:巩固学生生物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基本技能、训练学生创造性思维,为将来从事中学教学打下基础。 3.教学内容:本大纲共编写实验内容包括17个实验,43学时,其中必做实验7个,16学时,选做实验10个27学时。根据教学计划,本实验课程应开设10个,计24学时,除了开设必作实验7个,16学时,约占总学时的67%外;应根据情况选做实验3个,共8学时,约占总学时的33%。 实验大纲中验证性实验16个,共40学时,占总学时的93.02%,综合性实验1个,共3学时,占总学时的6.98% 。

实验一蛋白质及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重点难点:重点: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难点:蛋白质和氨基酸几种鉴定方法的特点。 教学要求:了解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原理;掌握几种常用的鉴定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方法。 实验内容:观察蛋白质和某些氨基酸的呈色反应。 实验二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 重点难点:重点:纸层析法的操作方法。难点:对影响Rf 值主要因素的控制。 教学要求:了解纸层析法的基本原理;理解氨基酸纸层析法的原理;掌握纸层析法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制备扩展剂,氨基酸的分离鉴定。 实验三蛋白质的等电点测定和沉淀反应 重点难点:重点: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难点:测定蛋白质等电点时,各种试剂的浓度和加入量的准确性。 教学要求:了解沉淀蛋白质的几种方法及其实用意义;理解蛋白质的两性解离性质;掌握测定蛋白质等电点的一种方法。 实验内容:酪蛋白等电点的测定,观察蛋白质的沉淀反应。 实验四血清蛋白的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上海交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上海交大《生物化学》教学大纲 一、大纲说明 (一) 课程说明 课程总学时90,周学时3,学分6分,开课学期第三、四学期。 (二)课程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是研究生命化学的科学,它在分子水平探讨生命的本质,即研究生物体的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与调节及其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生物化学是在分子水平上阐明生命现象的科学,是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专业及其他生命科学专业和医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专业必修课)。现代的生化理论和技术有着广泛的实用价值。当今生物化学越来越多的成为生命科学的共同语言,它已成为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学科。 (三)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这门课主要向学生传授生物大分子的化学组成、结构及功能(包括蛋白质、核酸、酶);物质代谢及其调控(糖代谢、三羧酸循环、脂类代谢、氨基酸代谢、核苷酸代谢、生物氧化、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遗传信息的贮存、传递与表达(DNA的生物合成、RNA的生物合成、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基因表达调控、基因重组与基因工程)。 为了学习和掌握生物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要求学生必须具有较好的生物学﹑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基础,能够将这些基础知识运用到生物化学的学习中,要求学生能从生物大分子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去认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以及代谢调节的意义;基因信息传递的分子基础;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等。 (四)课程选用的教材、教学的基本内容和重点 教材:王镜岩等主编,《生物化学》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参考教材:郑集等主编,《生物化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罗盛纪等主编,《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张楚富主编,《生物化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Garrtt,《生物化学》(影印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版。 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不断发展与其应用范围日益扩大的实际考虑,根据国家教委对生物化学教学要求的精神,为密切结合教学需要,本课程参考现行学时数主要介绍以下几方面内容: (1)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酶及核酸等)的分子结构、主要理化性质,并在分子水平上阐述其结构与功能的关系;(2)物质代谢(包括糖类、脂类及蛋白质)的代谢变化,重点阐述主要代谢途径(减少逐步化学反应的讲解)、生物氧化与能量转换、代谢途径间的联系以及代谢调节原理及规律; (3)阐明遗传学中心法则所揭示的信息流向,包括DNA复制、RNA转录、翻译及基因表达调控; (4)概要地介绍重组DNA和基因工程技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