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案>

【教学目标】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

探讨,由过两点的斜率公式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4)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

看问题。

【教学重点】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难点】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应用。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教学过程】

(一):巩固复习

().___,131,2)2(___;4

1则其倾斜角为:),()(过两点直线,则其斜率为倾斜角为直线-B A l l π???

????≠--=≠=?)()90(tan 211212x x x x y y k k αα (二)新课讲授

),(),,(1

111y x P P k y x P l 以外任意一点直线上除斜率为经过点设直线? 一般的方程

)(11x x k y y -=- ??

????k P 个斜率个点111

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练习1填空

(1)经过点P (-2,3),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

(2)已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2=x-1,则直线的斜率为:______;此直线一点为:____. ?

?

(3)已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为y+2=2(x-1),则直线的斜率为:______;此直线一点为:____.

(三)例题讲解

例1 求经过点P(2,3 ),倾斜角为 45的直线的方程;

练习2:

求经过点D(-3,-4),倾斜角为

30的直线方程。

例2(1)求经过点A (3,4),倾斜角是 90的直线方程。

(2)求经过点A (3,4),倾斜角是

0的直线方程。

结论(1)过点),(00y x 且与x 轴垂直的直线上的点坐标特点为?

直线方程可表示为?

(2)过点),(00y x 且与x 轴平行的直线上的点坐标特点为?

直线方程可表示为?

练习3

求下列直线的方程

(1)过点A (2,3)垂直于x 轴;

(2)过点A (-6,2)垂直于y 轴;

(四)课堂小结

(1)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什么?

(2)写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的两个要素是什么?

(3)两类特殊的直线方程怎么表示?

(五)问题解决

如图8-10所示,已知等腰梯形ABCD.

(1) 求线段AB 所在直线的斜率;

(2) 求线段AB所在直线的方程;

(3) 求线段BC所在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点斜式和斜截式的推导过程,并能根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会用直线的方程求出斜率、倾斜角、截距等问题,并能根据方程画出方程所表示的直线. 3.培养学生化归数学问题的能力及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理解直线方程点斜式和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公式推导以及有已知条件求直线的方程. 难点:直线方程点斜式推导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师:上一节我们分析了在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那么,我们能否用给x,yk PPP)满足的的坐标)定的条件(点,将直线上的所有点的坐标的坐标和斜率(,或,201关系表示出来呢?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二、探求新知 P(x,y)l l k的方程经过点,求直线. 师:若直线,且斜率为000x,y P l P的任意一点,因为直线上不同于点生:(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设点)(是直线0l k,的斜率为 由斜率公式得: y?y0?k,可化为:x?x0y?y?k(x?x)①00〖探究〗:思考下面的问题:(不必严格地证明,只要求验证) P(x,y)l k1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①吗?的直线,斜率为 ()、过点000P(x,y)l k2上吗?的直线 (、坐标满足方程①的点都在过点),斜率为000P(x,y)k的,所以方程①就是过点经过探究和验证,上述的两条都成立.斜率为生:000l的方程. 直线因此得到: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一(0x,y k为直线的斜率(. )为直线上一点坐标,其中00方程①是由直线上一定点及其斜率确定,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师: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能否表示坐标平面上的所有直线呢?(让学生思考,互相讨论) 1:不能,因为不是所有的直线都有斜率生. 2:对,因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要用到直线的斜率,有斜率的直线才能写成点斜式方生程,如果直线没有斜率,其方程就不能用点斜式表示. verygood!师: y x轴所在直线的方程又是什么?轴所在直线的方程是什么?那么, x k000),,且过点生:因为(轴所在直线的斜率为 =,y xx00.) 轴所在直线上的每一点的纵坐标

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专题 直线的参数方程导学案

第三课时 直线的参数方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直线参数方程的条件及参数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能根据直线的几何条件,写出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参数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探索、发现的创造性过程,培养创新意识。 二重难点:教学重点:曲线参数方程的定义及方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参数写出曲线的参数方程. 三、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发现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写出圆方程的标准式和对应的参数方程。 圆222r y x =+参数方程? ? ?==θθ sin cos r y r x (θ为参数) (2)圆22020)\()(r y y x x =+-参数方程为:???+=+=θ θ sin cos 00r y y r x x (θ为参数) 2.写出椭圆参数方程. 3.复习方向向量的概念.提出问题:已知直线的一个点和倾斜角,如何表示直线的参数方程? (二)、讲解新课: 1、问题的提出:一条直线L 的倾斜角是0 30 ,并且经过点P (2,3),如何描述直线L 上任意点的位置呢? 如果已知直线L 经过两个 定点Q (1,1),P (4,3), 那么又如何描述直线L 上任意点的 位置呢? 2、教师引导学生推导直线的参数方程: (1)过定点),(00y x P 倾斜角为α的直线的 参数方程

?? ?+=+=α α 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 【辨析直线的参数方程】:设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参数t 的几何意义是指从点P 到点M 的位移,可以用有向线段PM 数量来表示。带符号. (2)、经过两个定点Q 1 1 ( ,)y x ,P 2 2 (,)y x (其中12x x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为 12112 1(1){ x X y y x y λλ λλλλ++++= =≠-为参数,。其中点M(X,Y)为直线上的任意一点。这里 参数λ的几何意义与参数方程(1)中的t 显然不同,它所反映的是动点M 分有向线段QP 的 数量比QM MP 。当o λ >时,M 为内分点;当o λ<且1λ≠-时,M 为外分点;当o λ=时, 点M 与Q 重合。 例题演练: 例1、 已知直线l :10x y +-=与抛物线2 y x =相交于A,B 两点,求线段AB 的长和点 M (1,2)-到A,B 两点的距离之积。 例2、 经过点M(2,1)作直线l ,交椭圆 22 1164 x y +=于A,B 两点,如果点M 恰好为线段AB 的中点,求直线l 的方程。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示范

3.2 直线的方程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整体设计 教学分析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一次函数y=kx+b(k≠0)引入,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的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及方程的特征入手. 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三维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方程,了解直线方程的斜截式是点斜式的特例;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相互合作意识,注意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的训练. 2.引导学生根据直线这一结论探讨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并会利用探讨出的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3.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特征及适用范围,培养和提高学生联系、对应、转化等辩证思维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直线这一结论探讨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并会利用探讨出的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特征及适用范围.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方程y=kx+b与直线l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边回答,教师边适当板书.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即

(1)直线l 上任意一点P(x 1,y 1)的坐标是方程y=kx +b 的解. (2)(x 1,y 1)是方程y=kx+b 的解?点P(x 1,y 1)在直线l 上. 这样好像直线能用方程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直线的方程(宣布课题). 思路2.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并接触过一次函数的图象,现在,请同学们作一下回顾: 一次函数y=kx+b 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y=kx+b 的每一对x 、y 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由于函数式y=kx+b 也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也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直线的方程(宣布课题). 推进新课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①如果把直线当做结论,那么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条件?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②已知直线l 的斜率k 且l 经过点P 1(x 1,y 1),如何求直线l 的方程? ③方程导出的条件是什么? ④若直线的斜率k 不存在,则直线方程怎样表示? ⑤k=1 1x x y y --与y-y 1=k(x-x 1)表示同一直线吗? ⑥已知直线l 的斜率k 且l 经过点(0,b),如何求直线l 的方程? 讨论结果:①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两个条件: a.确定一条直线只需知道k 、b 即可; b.确定一条直线只需知道直线l 上两个不同的已知点. ②设P(x ,y)为l 上任意一点,由经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得k= 1 1x x y y --,化简,得y -y 1=k(x -x 1). ③方程导出的条件是直线l 的斜率k 存在. ④a.x=0;b.x=x 1. ⑤启发学生回答:方程k=1 1x x y y --表示的直线l 缺少一个点P 1(x 1,y 1),而方程y -y 1=k(x -x 1)表示的直线l 才是整条直线. ⑥y=kx+b.

直线与直线方程复习学案

解析几何初步 第一课时基本公式与直线方程 一、基础知识梳理 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基本公式 2、直线方程的概念及直线的斜率 (1)直线的方程: (2)直线的斜率: (3)直线的倾斜角: 3、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 名称方程的形式已知条件局限性 点斜式 斜截式 两点式 截距式 一般式 二、基础能力强化 1、已知,则△ABC是() A. 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 等腰直角三角形 D.不等腰直角 三角形 2、已知经过两点的直线斜率大于1,则的取值范围是() A. B. C. D. 3、如果那么直线不通过() A. 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直线过点且与直线平行,则的方程是__________ 三、课堂互动讲练 考点一:基本公式运用 例1、已知 (1) 在轴上找一点P,使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2) 在轴上找一点,使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3) 在轴上找一点,使最小,并求出最小值 (4) 在轴上找一点,使最大,并求出最大值 例2、求函数的最小值 例3、在△ABC中,已知,且AC边中点在轴上,BC边中点N在轴上,求:(1)顶点C的坐标(2)直线MN的方程 考点二: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例4、若直线经过点,且与经过点,斜率为的直线垂直,求实数 例5、设直线的倾斜角为,且,则满足( ) A. B. C. D. 例6、已知两点,直线的倾斜角是直线倾斜角的一半,求的斜率 考点三:求直线方程 例7、根据下列条件,求直线方程 (1)过点,斜率 (2)过点 (3)过点 (4)斜率为,在轴上截距为 (5)在轴、轴上的截距分别为-1和3

例8、如图,已知矩形ABCD中,,中心E在第一象限与轴的距离为一个单位,动点沿矩形一边运动,求的取值范围。 A y D C A x B O 考点四:直线方程几种形式的灵活运用 例9、如图,过点作直线,分别交轴正半轴于 A,B两点 (1)当△AOB的面积最小时,求直线的方程 (2)当取最小值时,求直线的方程 y P B x A O 4、基础能力强化: 1、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则___,___ 2、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方程是____________ 3、已知两点,过点的直线与线段AB有公共点,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教案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复习斜率的概念,了解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的概念; 2、李姐直线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点斜式方程的关系; 3、初步掌握斜截式方程及其简单应用; 4、培养学生应用公式的能力。 教学重点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教学难点 直线的斜截式方程及其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提问:请同学们写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并说明(x ,y ),(x 1,y 1),k 的几何意义。 (答案: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 -y 1=k (x -x 1);(x ,y )是已知直线上的任意一点的坐标,(x 1,y 1)是直线上一个已知点的坐标,k 是直线的斜率。) (2)已知直线l 的斜率为k ,与y 轴的交点是(0,b ),求直线l 的方程。 (答案:y=kx+b ) (二)讲解新课 (1)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一条直线与y 轴交点的纵坐标,叫做这条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 例如,引例中直线l 与y 轴交于点(0,b ),则b 就是直线l 在y 轴上的截距。 在这里特别要注意:截距是坐标的概念,而不是距离的概念。 (2)直线的斜截式方程 如果已知直线l 的斜率是k ,在y 轴上的截距是b ,那么直线l 的方程是y=kx+b 。 由于这个方程是由直线的斜率和直线在y 轴上的截距确定的,所以叫做直线方程的斜截式。 这个方程的导出过程就是引例的解题过程。这是我们同学们自己推导出来的。 (3)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个方程 ①它和一次函数的解析式相似而不相同 在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中,k 不能为0,而直线的斜截式方程没有这个限制。 ②练一练 根据直线l 的斜截式方程,写出它们的斜率和在y 轴上的截距: (1)y=3x -2, k=_________,b=_________ (2)3 132+=x y , k=_________,b=_________ (3)y=-x -1, k=_________,b=_________ (4)23-=x y , k=_________,b=_________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说课稿.docx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说课稿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本次说课包括五部分: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说板书。 说教材 教材地位、作用 从整体来看,直线方程初步体现了解析几何的实质——用代数的知识来研究几 何问题。从集合与对应的角度构建了平面上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是学习解析几何的基础。 从本节来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推导其它直线方程的基础,在直线方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学习直线方程知识的第一课时,是学生们首次在方程与图像间 建立起具体关系。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迈出了探究解析几何学知识的第一步, 对后续直线与直线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等内容的学习,无论是思想上还是方法上都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识目标):掌握点斜式和斜截式方程的推导过程,并能根 据条件熟练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过程与方法(能力目标) : 初步形成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能力,体会 数形结合的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目标):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特殊性与一般性 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勇于提问,善于探索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直线方程点斜式、斜截式方程的推导 (2)由已知条件求直线方程。 难点:直线点斜式方程的推导 说教法 1、学情分析 : 高一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具有一定直观感知能力,也具有一次函数的 概念、图象和直线的斜率等知识储备,但在用代数方法解决几何问题的思维转换上有所欠缺,同时其抽象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因此在概念的推导过程中可能会比较困难。 2、教学方法: 遵循“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教学规律”,本节课我采用“诱思探究教学法”教学。通过教师点拨,启发学生自主探究来达到对知识的发现和接受。 说学法 本节课所面对的是高一年级的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求知欲强,但思维习惯还有待教师引导。本节课从学生原有的知识和能力出发,教师将带领学生创设疑问,通过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直线的参数方程和应用(学案)

直线的参数方程及应用 目标点击: 1.掌握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形式和一般形式,理解参数的几何意义; 2.熟悉直线的参数方程与普通方程之间的互化; 3.利用直线的参数方程求线段的长,求距离、求轨迹、与中点有关等问题; 基础知识点击: 1、直线参数方程的标准式 (1)过点P 0(00,y x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的参数方程是 ???+=+=α αsin cos 00t y y t x x (t 为参数)t 的几何意义:t 表示有向线段P P 0的数量,P(y x ,) P 0P=t ∣P 0P ∣=t 为直线上任意一点. (2)若P 1、P 2是直线上两点,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 则P 1P 2=t 2-t 1 ∣P 1P 2∣=∣t 2-t 1∣ (3) 若P 1、P 2、P 3是直线上的点,所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 1、t 2、t 3 则P 1P 2中点P 3的参数为t 3=221t t +,∣P 0P 3∣=2 21t t + (4)若P 0为P 1P 2的中点,则t 1+t 2=0,t 1·t 2<0 2、直线参数方程的一般式 过点P 0(00,y x ),斜率为a b k =的直线的参数方程是 ???+=+=bt y y at x x 00 (t 为参数) 点击直线参数方程: 一、直线的参数方程 问题1:(直线由点和方向确定) 求经过点P 0(00,y x ),倾斜角为α的直线l 设点P(y x ,)是直线l 上任意一点,方向为直线L 的正方向)过点P 作y P 0作x 轴的平行线,两条直线相交于Q 点. 1)当P P 0与直线l 同方向或P 0和P 重合时, P 0P =|P 0P | 则P 0Q =P 0Pcos α Q P =P 02)当P P 0与直线l 反方向时,P 0P 、P 0Q 、Q P P 0P =-|P 0P | P 0Q =P 0Pcos α Q P =P 0Psin α 设P 0P =t ,t 为参数, x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教学提纲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内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化归的思想,逐步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精彩演示,增强图形美感,使学生享受数学美,增进数学学习的情趣.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教学难点:对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的对应关系的理解. 4.教学方法 (1)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为主线. (2)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转化、抽象来实现直线的点斜式教学,同时渗透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 5.教学过程 5.1 问题情境(了解数学)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优质课比赛教案

直线的方程——点斜式 1.教材分析 从研究直线方程开始,学生对“解析几何”的学习进入了实质性阶段,“直线与方程”关系的研究,是“曲线与方程”的关系研究的前奏和基础,所以本节课教学的效果直接决定了整个“解析几何”教学的效果. 刚刚接触“解析几何”的学生,幼稚懵懂的心理致使他们还不能理解“解析几何”的实质,而本节课则以比较浅显的问题开启了“解析几何”学习的先河,他们可渐渐地逐步深刻地认识到直线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而可理解“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这个本质规律,从而自然地构建出本节课研究的内容.两种直线方程形式中的关键字“点、斜”与“斜、截”分别是“两个独立条件”的高度概括,是对直线方程特征的本质提炼.这些都是“解析几何”,乃至全部数学内容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刻理解、熟练掌握这些,对于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大有裨益. 贯穿“解析几何”始终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由曲线求其方程和由方程研究曲线性质,而本节课则以简单问题为载体,揭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步骤,为进一步解决后继的问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几何”中处处渗透了各种数学思想,特别是数形结合与等价转化思想,本节课则以生动的具体事例有效地促进学生树立、巩固和熟练应用这些数学思想. 教学是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为重要目标,本节课则在优化数学思维的多种特征上有着独特的功能. 综上,本节课是高中数学教学中极为关键的内容,创设和实施优质的教学程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今后高中数学教学的成败. 2.教学目标 2.1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由一个点和斜率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探索并掌握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 (2)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方程,并能化为一般式. 2.2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知识的构建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探究能力; (2)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直线的方程与方程的直线之间的对应关系,渗透数形结合等

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导学案)

1.知识与技能:(1)掌握直线方程的两点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了解直线方程截距式的形式特点及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应用旧知识的探究过程中获得到新的结论,并通过新旧知识的比 较、分析、应用获得新知识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1. 重点:直线方程两点式. 1、过点),(000y x P ,斜率是k 的直线l 上的点,其坐标都满足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叫做直线的点斜式方程,简称点斜式. 2、斜截式方程:b kx y += 理解“截距”与“距离”两个概念的区别. 问题1.利用点斜式解答如下问题: (1)已知直线l 经过两点)5,3(),2,1(21P P ,求直线l 的方程. (2)已知两点),(),,(222211y x P x x P 其中),(2121y y x x ≠≠,求通过这两点的直线的方程. 问题2.能否用直线的两点式方程写出满足下列条件的直线的方程. (1) 过点(1,2)和(1,-1)的直线. (2) 过点(1,2)和(-1,2)的直线. 问题3.直线的两点式方程不能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哪些直线?

问题4.若点),(),,(222111y x P y x P 中有21 x x =或21y y =,此时这两点的直线方程是什 么? 问题5.已知直线l 与x 轴的交点为A )0,(a ,与y 轴的交点为B ),0(b ,其中0,0≠≠b a ,求直线l 的方程. 学生 问题6.直线的截距式方程不能表示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哪些直线? 题型一:已知两点求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例1:求过下列两点的直线的两点式方程。 (1))1,2(1 P ,)3,0(2P . (2))5,0(A ,)0,5(B . 题型二:根据直线的截距求直线的截距式方程 例2:根据下列条件求直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形. (1)在x 轴上的截距是2,在y 轴上的截距是3. (2)在x 轴上的截距是-5,在y 轴上的截距是6.

高中数学必修二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教案 新人教A版必修2

3.2.1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一、教材分析 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给出了根据已知一个点和斜率求直线方程的方法和途径.在求直线的方程中,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是基本的,直线方程的斜截式、两点式都是由点斜式推出的.从一次函数y=kx+b(k≠0)引入,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想要解决的问题——求直线的方程问题.在引入过程中,要让学生弄清直线与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理解研究直线可以从研究方程及方程的特征入手. 在推导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时,根据直线这一结论,先猜想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再根据猜想得到的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态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根据直线这一结论探讨确定一条直线的条件,并会利用探讨出的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教学难点: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的特征及适用范围.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思路1.方程y=kx+b与直线l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 让学生边回答,教师边适当板书.它们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即 (1)直线l上任意一点P(x1,y1)的坐标是方程y=kx+b的解. (2)(x1,y1)是方程y=kx+b的解点P(x1,y1)在直线l上. 这样好像直线能用方程表示,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研究这个问题——直线的方程(宣布课题). 思路2.在初中,我们已经学习过一次函数,并接触过一次函数的图象,现在,请同学 们作一下回顾: 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是一条直线,它是以满足y=kx+b的每一对x、y的值为坐标的点构成的.由于函数式y=kx+b也可以看作二元一次方程,所以我们可以说,这个方程的解和直线上的点也存在这样的对应关系.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直线的方程(宣布课题). (二)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 ①如果把直线当做结论,那么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条件?如何根据所给条件求出直线

直线的方程导学案

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3.2 直线的方程 第二课时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用15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探究课本的 基础知识,自主高效预习,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2.完成教材助读设置的问题,在理解本节 内容的基础上迅速完成预习自测题.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出来,并写 到后面“我的疑惑”处. 【学习目标】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预习案】 一、预习教材,找出疑惑之处 复习1:⑴已知直线经过原点和点(0,4),则直线的方程. ⑵在x轴上截距为1 -,在y轴上的截距为3的直线方程. ⑶已知点(1,2),(3,1) A B,则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 复习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 y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 斜率是______,倾斜角是______,在y轴 上的截距是______的直线. 4.已知直线l经过两点12 (1,2),(3,5) P P,求直 线l的方程. 【我的疑惑】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探究案】 新知:关于,x y的二元一次方程 Ax By C ++=(A,B不同时为0)叫做直 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general form). 注意:直线一般式能表示平面内的任何一条 直线 问题1: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 的直线方程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问题4:在方程0 Ax By C ++=中,,, A B C为 何值时,方程表示的直线⑴平行于x轴;⑵ 平行于y轴;⑶与x轴重合;⑷与y重合. ※典型例题 例1 已知直线经过点(6,4) A-,斜率为 1 2 , 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例 2 把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260 x y -+=化 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以及它在x轴 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变式:求下列直线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 距,并画出图形⑴350 x y +-=;⑵ 1 45 x y -=;⑶20 x y +=;⑷7640 x y -+=; ⑸270 y-=. ※动手试试 练1.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 化成一般式: ⑴斜率是 1 2 -,经过点(8,2) A-; ⑵经过点(4,2) B,平行于x轴; ⑶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 3 ,3 2 -; ⑷经过两点 12 (3,2),(5,4) P P --.

直线方程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大家好! 我叫陈媛媛,是新疆师范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很高兴今天在这里说课。我要说课的内容是是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2第七章《直线和圆的方程》中第二节《直线的方程》。我将从四个方面来阐述我对这节课的设计.首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背景进行分析:在这里我分三小点进行说明. 一教材背景分析 1地位和作用 直线作为常见的简单几何图形,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直线的方程是解析几何的基础知识,对直线的方程的理解,直接影响学生能否培养起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对后续研究的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及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等内容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从本节来看,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推导其它直线方程的基础,在直线方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会推导直线的方程。并掌握方程表示的基本量,以及各种表达形式的优势和局限性。 能力目标 通过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向斜截式方程的过渡、两点式方程向截距

式方程的过渡,培养学生树立由一般到特殊的处理问题能力;通过直线方程的特征观察直线位置的特征,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情感目标 (1) 通过“数”与“形”的结合,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相互转化的. (2) 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感受成功的喜悦,体会自身的价值. 根据以上对教材、教学目标的分析,我确定如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学重点、难点 (1)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方程。 (2)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关系的证明。 为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课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进行分析:二教法,学法分析 1教法(说教法) 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特点,为了更有效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启发、诱导学生,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自主探究直线方程的不同形式及局限性,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 2学法(说学法)

高考数学总复习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高考数学总复习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学习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之间互化的方法. 学习难点:平面上的直线与x 、y 的一次方程的一一对应关系. 预习内容: 复习回顾 1.几种方程:①点斜式: . ②斜截式: . ③两点式: . ④截距式: . 2.写出下列直线方程 ① 过点A(2,-1)、B(0,3); . ② 在x 、y 轴上截距分别是-4、3; . ③ 过点(-1, ),倾斜角是135°; . ④ 斜率是 ,y 轴上截距是-2; . ⑤ 过点(3,-5),平行于x 轴; . 学习探究: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讨论1:是否所有直线都可写成y =kx +b 的形式?α=90°时直线方程是怎样的?两种形式与Ax +By +C =0有何联系? 结论: 。 讨论2:Ax +By +C =0能否都化成y =kx +b 的形式?B =0时表示什么图形? 结论: 。 新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定义: 把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 ( )叫做 ,简称 。 思考:在方程Ax +By +C =0中,A ,B ,C 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直线 ①平行于x 轴; 。 ②平行于y 轴; 。 ③与x 轴重合; 。 ④与y 轴重合; 。 ⑤过原点的直线; 。 例1、已知直线L 过点A(-6,4),斜率为3 4 ,求直线的点斜式、一般式、截距式方程。

练习1、根据下列各条件写出直线的方程,并且化成一般式: ⑴ 斜率是12 -,经过点(8,2)A -; . ⑵ 经过点(4,2)B ,平行于x 轴; . ⑶ 在x 轴和y 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32 -; . ⑷ 经过两点12(3,2),(5,4)P P --; . 例2、把直线l 的一般式方程062=+-y x 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 的斜率以及它在x 轴与y 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练习2.设A 、B 是x 轴上的两点,点P 的横坐标为2,且|PA |=|PB |,若直线PA 的方程为10x y -+=,求直线PB 的方程 学后反思

优质课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教案

§1.2.1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斜截式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直线方程的点斜式、斜截式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2)能正确利用直线的点斜式、斜截式公式求直线方程; (3)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在已知直角坐标系内确定一条直线的几何要素—直线上的一点和直线的倾斜角的基础上,通过师生探讨,得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学生通过对比理解“截距”与“距离”的区别.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体会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与一次函数的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使学生能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通过平行直线系,感受数学之美,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和斜截式方程. 2.教学难点:直线的点斜式推导过程中直线与方程对应关系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预习课本P65-67,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1:过定点P(x0,y0)的直线有多少条?倾斜角为定值的直线有多少条?确定一条直线需要什么样的条件? 问题2:若直线l经过点P0(x0,y0),斜率为k, 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x,y)的坐标x与y之间满足什么关系呢?所得到方程与直线l有什么关系 呢?由此你能推出直线的点斜式方程吗?

(二)自主检测: 1、(1)已知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y-2=x-1,那么直线的斜率为___,倾斜角为___. (2)已知直线方程是0 x,那么直线的斜率为____,倾斜角为______. +y 1= + 2、写出下列直线的点斜式方程: (1)经过点A(3,-1),斜率是2;(2)经过点B)2,2 (-,倾斜角为30°;(3)经过点C(0,3),倾斜角是0°;(4)经过点D(-4,-2),倾斜角是120°. (三)例题解析 例1、写出下列直线的方程,并画出图形: (1)经过点P(1,3),斜率是1; (2)经过点Q(-3,1),且与x轴平行; (3)经过点R(-2,1),且与x轴垂直; (4)经过两点)3 -B A. ,3( (- 0,5 ), 四、质疑再探: 1、根据例2思考讨论 (1)什么是直线的斜截式? (2)b的几何意义是什么? (3)由直线的斜截式方程你能想到我们学过的哪类函数,它们之间又有什么 关系呢? (4)点斜式与斜截式有什么联系?在表示直线时又有什么区别呢? 例2、如果直线l的斜率为k,且与y 轴的交点为(0,b),:你能求出直线l的方程吗?变式:直线y=2x-3的斜率和在y轴上的截距分别为 2、根据例3思考讨论任何一条直线都能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表示吗?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导学案(有答案)

高中数学必修2:直线与方程导学案 3.1.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一、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正确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理解直线的倾斜角的唯一性.掌握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理解直线的斜率的存在性.斜率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过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公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直线的倾斜角概念的引入学习和直线倾斜角与斜率关系的揭示,培养学生观察、探索能力,运用数学语言表达能力,数学交流与评价能力.通过斜率概念的建立和斜率公式的推导,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形结合思想,培养学生树立辩证统一的观点,培养学生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简的数学精神.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概念和斜率公式的应用. 学习难点: 直线的倾斜角、斜率的对应关系,求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范围. 三、学法指导及要求: 1、认真研读教材82---85页,认真思考、独立规范作答,认真完成每一个问题,每一道习题,不会的先绕过,做好记号. 2、把学案中自己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和疑难问题以及解题方法规律,及时整理在解题本,多复习记忆.(尤其是正切的三角函数值,斜率的计算公式必须牢记) 3、A:自主学习;B:合作探究;C:能力提升 4、小班、重点班完成全部,平行班至少完成A.B类题.平行班的A 级学生完成80%以上B完成70%~80%C力争完成60%以上. 四、知识链接: 1:一次函数的图象的形状是---(一条直线)

2:确定一次函数的图象的条件是---(两个点) 3:锐角正切函数的定义--- (对边比邻边) 五、学习过程:问题的导入: 大家想一下当一高一矮两人抬一根圆木,会出现什么现象?(倾斜)本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有关直线的倾斜问题. A问题1:对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的一条直线,它的位置由那些条件确定?(两点)B问题2:一点能确定一条直线吗?经过一点的直线的位置能够确定吗?它的位置会怎样? (观察可以发现过一点有无数条直线并且它们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倾斜)直线在倾斜时与那个量有关?怎样描述直线的倾斜程度呢? A问题3:什么是直线的倾斜角?它的范围怎样?写出并背熟,记牢倾斜角及范围! α 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 = A问题4:除了倾斜角还有其他确定直线倾斜程度的量吗?什么是直线的斜率?只有倾斜角或斜率能确定一直线的位置吗?若不能还需要加什么条件? B问题5: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有什么关系?它们是一一对应的吗?(牢记公式) 【温馨提示】(1)

直线方程教案

7.2直线的方程 教学目标 (1)掌握由一点和斜率导出直线方程的方法,掌握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和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并能根据条件熟练地求出直线的方程. (2)理解直线方程几种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在整体上把握直线的方程. (3)掌握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互化. (4)通过直线方程一般式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系统、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5)通过直线方程特殊式与一般式转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灵活的思维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6)进一步理解直线方程的概念,理解直线斜率的意义和解析几何的思想方法. 教学建议 1.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 由直线方程的概念和直线斜率的概念导出直线方程的点斜式;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分别导出直线方程的斜截式和两点式;再由两点式导出截距式;最后都可以转化归结为直线的一般式;同时一般式也可以转化成特殊式. (2)重点、难点分析 ①本节的重点是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一般式,以及根据具体条件求出直线的方程. 解析几何有两项根本性的任务:一个是求曲线的方程;另一个就是用方程研究曲线.本节内容就是求直线的方程,因此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对以后学习用方程讨论直线起着直接的作用,同时也对曲线方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是平面解析几何中所求出的第一个方程,是后面几种特殊形式的源头.学生对点斜式学习的效果将直接影响后继知识的学习.

②本节的难点是直线方程特殊形式的限制条件,直线方程的整体结构,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证明. 2.教法建议 (1)教材中求直线方程采取先特殊后一般的思路,特殊形式的方程几何特征明显,但局限性强;一般形式的方程无任何限制,但几何特征不明显.教学中各部分知识之间过渡要自然流畅,不生硬.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反映了直线方程各种形式之间的统一性,教学中应充分揭示直线方程本质属性,建立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对应关系,为继续学习“曲线方程”打下基础.直线一般式方程都是字母系数,在揭示这一概念深刻内涵时,还需要进行正反两方面的分析论证.教学中应重点分析思路,还应抓住这一有利时使学生学会严谨科学的分类讨论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全面、系统、辩证、周密地分析、讨论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3)在强调几种形式互化时要向学生充分揭示各种形式的特点,它们的几何特征,参数的意义等,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转化,并加深对各种形式的理解. (4)教学中要使学生明白两个独立条件确定一条直线,如两个点、一个点和一个方向或其他两个独立条件.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这是学生很早就接触的几何公理,然而在解析几何,平面向量等理论中,直线或向量的方向是极其重要的要素,解析几何中刻画直线方向的量化形式就是斜率.因此,直线方程的两点式和点斜式在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已知两点可以求得斜率,所以点斜式又可推出两点式(斜截式和截距式仅是它们的特例),因此点斜式最重要.教学中应突出点斜式、两点式和一般式三个教学高潮. 求直线方程需要两个独立的条件,要依不同的几何条件选用不同形式的方程.根据两个条件运用待定系数法和方程思想求直线方程. (5)注意正确理解截距的概念,截距不是距离,截距是直线(也是曲线)与坐标轴交点的相应坐标,它是有向线段的数量,因而是一个实数;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正实数(或非负实数). (6)本节中有不少与函数、不等式、三角函数有关的问题,是函数、不等式、三角与直线的重要知识交汇点之一,教学中要适当选择一些有关的问题指导学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导学案

3.5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导学案 班次 组次: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学习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之间互化的方法. 【学习难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截距式之间互化的应用. 【课前预习案】 一.复习回顾 1.几种方程:①点斜式: . ②斜截式: . ③两点式: . ④截距式: . 2.直线的横截距是直线与_____轴交点的______________; 直线的纵截距是直线与_____轴交点的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教材:P97-P99 1.设直线l 过点),(000y x P ,(1)若斜率k =0,直线l 的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斜率不存在,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3)若斜率为k ,直线l 的方程为_______________(4)将(1)、(2)、(3)的直线方程化为Ax +By +C =0的形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平面上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有一个关于x 、y 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示。 2.当B ≠0时,方程Ax +By +C =0可化为y =____________________,它表示过点_______, 斜率为_____________的直线;;当B=0时,方程Ax +By +C =0可化为________________, 它表示平行于_______的直线 结论:方程Ax +By +C =0对应的图形是___________________ 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的定义: 关于x ,y 的二元一次方程 ( )叫做 ______ 4.在方程Ax +By +C =0表示的直线中 ① 时,直线平行于x 轴; ② 时,直线平行于y 轴; ③ 时,直线与x 轴重合; ④ 时,直线与y 轴重合; ⑤ 时,直线过原点的直线。 三.预习自测 1.若直线0623=-+y x 的斜率为k ,在y 轴上的截距为b ,则( ) A .23- =k ,3=b B . 32-=k ,3-=b C . 23-=k ,3-=b D . 3 2-=k ,3=b 2. 已知0,0ab bc <<,则直线ax by c +=通过( ) A .第一、二、三象限 B .第一、二、四象限 C .第一、三、四象限 D .第二、三、四象限 四.我的疑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