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素材人民版必修2

(新)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素材人民版必修2

(新)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素材人民版必修2
(新)高中历史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素材人民版必修2

第一节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素材

1.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迫在眉睫。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取代了英国在全球长期的首富地位,成为世界的政治、经济霸主。西欧国家曾经是国际政治、经济中的主宰力量,现在已沦为二三等国家。在欧洲和日本忙于清理战争的废墟瓦砾的时候,美国的经济影响则在进一步扩大。它一方面担负起援建盟国的任务,另一方面又乘机扩展它的世界霸权。这些任务当然牵涉到巨额资金在国际范围内的流动。于是,美国作为西方世界的霸主,迫切需要建立一个世界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以便于外汇的流通和结算。

另外,第二次世界大战既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生产力,又对战后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战争破坏带来了固定资本的大规模更新和扩大。战时发展起来的军事工业也大批转入民用工业,为整个工业带来了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许多新兴工业部门应运而生。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一个比历史上工业革命更为广泛深刻的科技革命。在这一背景之下,世界各国经济联系更为紧密了,国际资本的流动也迅速增加。这也是迫切需要建立一个统一的货币汇率体系的原因之一。

同时,20世纪30年代经济与社会的动荡以及两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给40年代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们留下了深刻的影响。他们总结经验,决心要建立一个新的货币汇率体系,以避免经济混乱和减少大萧条的影响。

为构建一个新的国际经济秩序,1944年7月,美、英、苏、法等44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又称“布雷顿森林会议”,讨论重建国际货币制度。根据这个会议上通过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产生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制度,因此被称为布雷顿森林体系,并根据会议协议条款产生了维持布雷顿森林制度运行的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选自赫国胜、杨哲英、张日新主编:《新编国际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怀特方案与凯恩斯方案

“怀特方案”是由美国的财政部长助理亨利·得克斯特·怀特早在1940年就制定出来的管理未来国际金融的方案,其中已经包括了建立国际稳定基金和世界银行的问题;后者可以看做是前者的一个有关全球经济长期发展的实质性补充,前者则是保证国际货币体系稳定的一个金融性措施。国际稳定基金的方案采取存款原则,建议设立一个国际货币稳定基金,基金总额至少为50亿美元,由各会员国用黄金、本国货币和政府债券缴纳,认购份额取决于各国的外汇和黄金储备、国民收入和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等因素,并根据各国缴纳的份额决定各国在基金组织中的投票权。联合国的所有成员国都可以参加,但是要保证取消对外汇交易的管制(经基金组织的批准者除外),并制定固定汇率,仅在必须纠正国际收支基本不平衡

时,经基金组织同意,方能调整汇率。基金组织由执行董事会管理,发行一种名为“尤尼塔”(Unita)的国际货币作为计量单位。尤尼塔可以兑换为黄金,也可以在会员国之间相互转移。同时,各国也要规定各自货币与尤尼塔的法定平价。各国的货币平价一经确定,非经基金组织的同意不得任意变动。在这种国际货币本位的条件下,基金组织的主要任务就是维持国际货币秩序,特别是汇率的稳定,并通过提供短期信贷的方式,帮助会员国解决国际收支的不平衡问题。具体地说,会员国为了应付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可以用本国货币向基金组织申请购买它所需要的外币,但是其数额最多不能超过它向基金组织缴纳的份额。

“凯恩斯方案”是英国财政部顾问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1941年制定的。这个方案主张采用透支原则,建立一个世界性中央银行,称为“国际货币(或清算)联盟”,该机构发行以一定量黄金表示的国际货币“班科尔”(Bancor)作为国际清算单位。班科尔虽然以黄金定值,但国际货币联盟却可以调整其价值。班科尔等同于黄金,各国可以用黄金换取班科尔,但不得以班科尔换取黄金。各国货币的汇率以班科尔标价,非经理事会批准不得变动。各国在国际货币联盟中所承担的份额以战前3年的进出口贸易平均值计算,但是会员国并不需要缴纳黄金或外汇,而只是在联盟中开设往来账户,通过班科尔存款账户的转账来清算各国官方的债权和债务。当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时,就将盈余存入账户;发生逆差时,则按照规定的份额向国际货币同盟申请透支。各国的透支总额为300亿美元。实际上,这种国际货币安排将两国之间的国际支付扩大为国际多边清算,而且,在清算以后,一国的借贷余额在超过份额的一定比例时,无论是顺差国还是逆差国都要对国际收支的不平衡状态进行调节。

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内容

第一,美元与黄金挂钩。规定1盎司黄金=35美元的官定价格,每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黄金,以黄金为价值基础,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可用美元按官价向美国兑换黄金,即美元黄金本位制。其形成的原因在于:二次大战后,在国际贸易中的大部分交易都用美元结算;在外汇市场上,美元是主要货币;在国际资本市场上,美元债券的发行占了绝大部分;各国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也主要是美元;50年代美国国内通胀率不高,物价稳定,储存美元不致贬值,还有利息收入。所以,储存美元比储存黄金有利。

第二,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把美元的含金量作为各国规定货币平价的标准,

各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可按各国货币含金量与美元含金量之比来确定,这称为法定汇率。例如,1946年一英镑的含金量为3.58134克,一美元的含金量为0.888671克,则英镑和美元的含金量之比1英镑=4.03美元就是法定汇率。

第三,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即其他货币与美元保持的汇率,间接与黄金建立联

系,进而决定各成员国货币与美元的汇率,如发生波动,不能超过平价的±1%。如果超过1%的波动幅度,除美国外,每一会员国的央行均有义务在外汇市场买卖美元和本国货币,以维持各国货币同美元汇率的稳定。但在出现国际收支基本不平衡时,经IMF批准可以进行汇率调整,而不必紧缩或膨胀国内经济,所以叫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

第四,通过IMF调节国际收支。如果会员国出现国际收支逆差,可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取得贷款来进行调节,但贷款是有条件的,贷款的资金来源是会员国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交纳的份额,贷款的数量也与份额的大小有联系。

由此可见,布雷顿森林体系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第二,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即同美元保持固定汇率关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实际上是一种国际金汇兑本位制,又称美元-黄金本位制。它使美元在战后国际货币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美元成了黄金的“等价物”,各国货币只有通过美元才能同黄金发生关系。从此,美元就成了国际清算的支付手段和各国的主要储备货币。

4.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历史作用

第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暂时结束了战前货币金融领域里的混乱局面,维持了战后

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固定汇率制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支柱之一,但它不同于金本位下汇率的相对稳定。在典型的金本位下,金币不仅本身具有一定的含金量,可以自由铸造,而且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所以汇价的波动受到黄金点制约,波动界限是狭隘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各国通货膨胀严重,金市的自由兑换和黄金的自由移动受到阻碍,金本位制陷入严重危机。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引起了货币制度危机,导致金本位制崩溃,使世界的货币金融关系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它是世界货币体系的第一次危机。各国先后组成了相互对立的货币集团,加强外汇管制,实行外汇倾销,进行激烈的货币战,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呈现出一片混乱局面。而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则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又有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混乱局面暂时得以稳定。

第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美国以其丰富

的黄金储备为背景,通过赠与、信贷、购买外国商品和劳务等形式,向世界散发了大量美元,客观上起到扩大世界购买力的作用。同时,固定汇率制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由于汇率波动而引起的动荡,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主要国家的货币汇率,这有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据统计,世界出口贸易总额年平均增长率,1948~1960年为6.8%,1960~1965年为7.9%,1965~1970年为11%;世界出口贸易年平均增长率,1948~1976年为7.7%,而战前的1913~1938年,平均每年只增长0.7%。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成员国取消外汇管制,也有利于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的发展,因为它可以使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在实务中减少许多干扰或障碍。

第三,布雷顿森林体系形成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活动对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的短期贷款暂时缓和了国际收支危机。战后初期,许多国家由于黄金外汇储备枯竭,纷纷实行货币贬值,造成国际收支困难,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不同程度地解决了这一难题。1947~196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贷款总额为202亿特别提款权。另一方面,世界银行提供和组织的长期贷款和投资不同程度地解决了会员国战后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资金需要。世界银行成立初期,贷款也主要集中于欧洲国家,总数约5亿美元。后来,世界银行的贷款方向主要转向发展中国家,以解决开发资金的需要。此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在提供技术援助,建立国际经济货币的研究资料以及交换资料情报等方面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也起到了一定作用。

5.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其崩溃

美国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两个基本的责任:第一,要保证美国按固定官价兑换黄金,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第二,要提供足够的国际清偿力即美元。然而信心和清偿力是有矛盾的,美元供应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危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太少则又会发生清偿力不足的问题,即:“特里芬难题”。它表明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的需要,国际储备必须有相应的增长,而这必须由储备货币的供应国──美国的国际收支赤字才行。但是各国手中持有的美元数量越多,则对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兑换关系越缺乏信心,并且越要将美元兑换成黄金。这个矛盾终将使布雷顿森林体系无法维持。20世纪60年代,美国国际收支存在逆差,各国信心下降,大规模抛售美元,抢购黄金。但美国的短期债务已经超过黄金储备额,美元信用基础发生动摇。

此外,由于美元的特殊地位,美国可以利用美元负债来弥补其国际收支赤字,从而使持有美元储备的国家的实际资产资源向美国转移。因此,面对持续性的国际收支赤字,美国绝对不会像其他国家那样必须为此付出调整国内经济的代价。所以,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中,国际收支失衡难以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调节。

6.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美英等西方国家为了稳定战后的国际货币金融制度,于1944年7月10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举行了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决定成立一个国际性的金融机构,以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会议上通过了多边协定──《国际货币基金协定》。1945年12月27日由29国代表在美国签署了上述协定,至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宣告成立并于1947年3月1日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资金来源于成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份额的数量决定了各成员国在该组织内的投票权,以及可借外汇贷款和所能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行的一种记账单位)的多寡。目前美国缴纳的份额最多,占全部份额的20%以上,因而它拥有20%以上的投票权,占统治地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资金的另一个来源是西方10个发达国家(又称10国集团)提供的贷款。1961年,基金组织与10国集团达成“借款总安排”,从这10国借款作为对成员国贷款之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成员国提供两种使用资金的权力,一是普通提款权,即成员国按其份额的比例用本国货币向该组织申请购买外汇;二是特别提款权,该权力由基金组织在1969年创立,作为对原有提款权的补充。它是按成员国的份额分配。分配到的特别提款权可通过该组织换取外汇,作为国际储备。它也能用于官方结算或向其他成员国换取可兑换的外汇。还可以支付国际收支逆差,偿还基金组织的贷款,但不能直接用于贸易和非贸易方面的支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自成立以来通过提供贷款,帮助成员国解决外汇资金的短期需要,以调整其国际收支的暂时失调。这对改善成员国的国际收支状况,稳定其汇率起了积极的作用。除此以外,它还是协商国际货币金融问题的主要场所和提供货币金融方面的技术援助的机构,并通过各种会议解决国际货币金融的问题。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是和关贸总协定有密切业务关系的机构。关贸总协定的历届多边贸易谈判在涉及非关税措施时,其中对各缔约方货币金融、外汇汇率、对外收支平衡等问题谈判时,主要依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参与和配合。

7.世界银行──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1944年7月在美国举行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除了通过《国际货币基金协定》,还通过了《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该协定1945年12月27日由28国政府代表签署,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正式成立。1946年6月25日开始营业。次年成为联合国的一个专门机构。该银行通常被称为“世界银行”。

该行宗旨初期是致力于战后的欧洲经济复兴,后转向世界性的发展援助,即为成员国生产性投资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以协助成员国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

目前世界银行共有成员144个。该行于1980年5月恢复我国的合法席位。世界银行总行设在美国华盛顿,并在巴黎、纽约、伦敦、东京、日内瓦等地设有办事处,还在20多个发展中成员国设立了办事处。

世界银行有三个限制条件:①只有参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国家方可申请加入世界银行。

②只有成员国才能申请贷款。私人生产性企业申请贷款要由政府担保。③成员国申请贷款一定要有工程项目计划,贷款专款专用,受世界银行监督。

资金来源:①各成员国缴纳的股金;②向国际金融市场借款;③发行债券和利息收入。

世界银行的贷款主要是为了帮助成员国建立、恢复和发展经济的基础,所以贷款集中在动力、交通运输、供水与排水等基础设施行业,其他还用于城市发展、教育、旅游以及人口、营养等项目。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的要求下,改行逐渐增加了农业贷款。

世界银行的另一项主要活动是向成员国提供技术援助,如在贷款中提供用于可行性研究、资源调查、管理及培训方面的专门资金,向成员国提供咨询服务等。世界银行还专设一所经济发展学校,专门培训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有关人员。

关贸总协定在对发展中国家提供各种专项贷款、技术援助及培训人员等方面,往往得到世界银行的支持。世界银行对关贸总协定的研究工作也作出了重要贡献,它的一大批专家对关贸总协定所进行研究的各种课题,都能提出有价值的意见。

3.学术观点

1.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与全球化的矛盾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实行了金融开放政策,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的程度越来越高,IMF第8条款关于经常项目自由兑换的要求在大多数成员国都得到了贯彻。不仅如

此,伴随着发达国家推行的金融自由化政策,拉丁美洲和亚洲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在90年代逐渐实现了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如国际金融投机猖獗、货币危机和银行信用危机频繁爆发等一系列问题,相应的监管措施被提上议事日程。建立在国民经济活动基础之上的国内监管措施对高度国际化和全球化的资金运动和信用关系已很难再具有相应的控制力,但遗憾的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直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仍然将主要目标放在货币自由兑换和资本项目自由化上,而对日益变得重要的抑制投机、防范国际金融危机等问题未能予以应有的重视。于是,一些原来已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智利,在遭受严重的金融危机冲击后,又重新实施了资本项目的管制措施。这种矛盾实际上反映了现行货币体系已不能适应金融全球化的新形势。

2.现行货币体系的汇率制度安排与金融全球化的矛盾

全球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使资金在全球流动的规模不断扩大。外汇交易已基本上脱离了与贸易和直接投资相关的经济活动,各种短期资金的移动和衍生交易已成为外汇交易的主体。在这种发展趋势下,汇率的变动经常与一国基本经济状况脱节,与一国贸易和经常项目变化不相关。汇率浮动对一国贸易收支或经常项目收支产生调节作用的基础已经不复存在,此时,国际货币体系作为制约和调节国际货币关系的总和,应适应金融全球化所带来的这种变化,加强国际货币的协调,在国际货币体系的载体IMF的框架内增强成员国汇率变动信息的交流和协调,以减少汇率不规则大幅度震荡对世界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但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显然未能适应这种变化,在这个体系中占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中的大国,尤其是美国,仅从本国的利益出发维持现状,任凭汇率受各种投机和市场力量的冲击,试图维持美元在国际货币领域的霸主地位。这样,汇率无规则的大幅度动荡和货币危机的频繁爆发就成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货币领域的经常现象。

3.现行的国际货币体系缺乏国际最终贷款者的功能

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自从资本主义的商业信用产生之后信用危机便接连而至。后来,资本主义的银行信用逐渐取代了商业信用,以挤兑和银行倒闭为标志的金融危机便取代了一般商业信用危机。正是为了避免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减少危机的破坏作用,中央银行诞生了,西方国家政府还通过严格的金融法规来对银行和金融机构进行监管。中央银行作为一国国内的最终贷款者可以有效地减少局部资金周转不灵引起整个金融体系危机的可能性,而各种金融法规的制定也可以大大减少金融危机爆发的频率和金融体系危机的发生。因此,西方国家对金融机构以及业务的管理不断增强。当全球化趋势不断发展、金融市场日益连成一体时,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扩张,信用关系也远远超出了国界,防范国际金融危机制应被提上议事日程,国际最终贷款者也越来越有存在的必要。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显然尚未做好这样的准备,也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如前所述,现行体制所遵循的原则和要达到的目标仍沿袭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个体系的载体IMF不仅在防范金融危机上无能为力,而且在危机发生之后提供资金援助、缓解危机时也显得捉襟见肘,难以担当最终贷款者的职责。于是,一方面缺乏危机防范措施,另一方面又缺乏缓解危机所需的最终贷款者。

4.金融全球化使IMF的职能发生异化

IMF是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载体,它的职能是与国家货币体系的制度安排相联系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下,IMF肩负三重职能:一是维持固定汇率制度,协助成员国干预市场汇率的波动;二是监督成员国国际收支状况,为严重逆差国提供资金援助,并帮助实施调整计划;三是协助建立成员国之间经常项目交易的多边支付体系,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汇兑限制。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后,国际货币秩序的弱化一方面为货币危机的爆发提供了前述种种条件,另一方面也使IMF原先肩负的三重职能单一化,前两种职能已不复存在。

现行货币体系确立了多元化的储备货币格局和浮动汇率制,也就意味着IMF放弃了维持固定汇率及协助成员国干预汇率提供资金援助的责任和义务。通常在发生货币危机时,IMF是袖手旁观的。只有当危机可能危及到该国货币的自由汇兑或偿债能力时,IMF才会予以援助。如果一国的货币危机不会危及自由汇兑,IMF一般无义务行动。因此,亚洲金融危机开始时,IMF 无动于衷。在监督成员国国际收支状况、帮助逆差国调节国际收支问题上,IMF也同样不再负有义务,因为现行的国际货币体制假定汇率自由浮动并具有自动调节国际收支的功能,如果成员国国际收支逆差的严重程度尚未影响该国的对外支付功能时,IMF并无义务进行援助,它一般会等待成员国货币汇率下调来调节国际收支的逆差。这样,IMF肩负的任务实际上只剩下了“协助建立成员国之间经常项目交易的多边支付体系,并消除妨碍世界贸易发展的汇兑限制”这最后一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