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⑴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知道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⑵了解地球仪基本构造,记住地球最大的周长,平均半径,表面积。

⑶了解地球仪的作用,逐步建立地理的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初步学会观察极半径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形状。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

●教学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

一、自主学习:

(一)导入部分:利用2009年7月24日的日全食引出月亮、太阳都是圆的,那么地球的形状是怎样的呢?

(二)导学部分:

1、地球的形状是个。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千米,地球表面积

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约万千米。

2、地球仪是地球的,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和来表示陆地、海洋、河湖、国家河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3、地轴是地球的。纬线是与地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纬线,经线是连接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地球仪上可画出条经线,北极是。南极是。

二、合作、探究、展示:

1、现在我们都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你能从日常生活中举出实例么?

2、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阅读p2图1.1)

3、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中,你有哪些感悟?

4、观察地球仪: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5、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或书p12图1.8、图1.9、图1.10)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成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比较不同的经线长度有什么变化。不同的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3)经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呢?

小结:完成下列表格

三、当堂检测:

1.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

2.下列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自古以来,人们就认为地球是一个球体。

b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c太阳、月亮是球体的,所以地球也是球体的。

d直到有了地球卫星照片,人们才认识到地球的形状是球体的

3.“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是指:()

a北极点b南极点c赤道任上一点d地球上任一点

4.关于经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5.有关地球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按一定比例,把地球缩小后制成b用不同的颜色、文字、符号表示地理事物

c地球仪能真实的反映地球形状d地球仪是地球模型

6.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 6375千米

b 6371千米

c 6378千米

d 6336千米

7.如果一架飞机以每小时800千米的速度飞行,那么沿地球最大周长环绕地球一圈大约需要多少小时?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小组总结。

五、布置作业:完成地理活动第2—4页。

六、反思:该教案体现了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学生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共同探究为基础的“探究式”学习能力的授课方法,培养初中生学习地理兴趣,通过学生参与从远古到现在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自制地球仪。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各小组巡视,辅导同学。

(评价活动结果)

教师提问: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纬线有什么特点?(展示经纬仪并提示:纬线的形状、长度的变化规律、指示方向等)

学生思考并回答。

板书:1.纬线

(1)定义: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2)特点:①指示东西方向(与地轴垂直)

②每条纬线都是一个圆

③纬线的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大的纬线)

请同学们画出最大的纬线──赤道,并观察所画的纬线是否符合以上特点。

过渡:大家按照刚才的方法看看什么是经线,经线有什么特点,经线和纬线有什么不同?活动:1.分别请同学上来用细绳标示出两条经线;

2.在自制的模型上画出两条经线。学生与教师共同归纳: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叫做经线。

教师引导:与纬线相比,经线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板书:2.经线

(1)定义: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2)特点:①指示南北方向(与赤道垂直)

②每条经线都是半个圆

③经线的长度全部相等

知道了纬线、经线的定义及他们的特点后,请问同学们:在你们自制的地球仪上可以画出多少条经纬线(无数条),为了区别这些经纬线,我们给他们确定了不同的度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纬度和经度。

板书:二、纬度和经度

我们先来了解纬度。

教师引导:首先我们要找到一条0°纬线,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那么0°纬线在哪里,它经常被人们叫做什么名字?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师生共同归纳:0°纬线就是我们早已认识的赤道。

教师活动:展示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郊赤道纪念碑的图片或课件。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查找厄瓜多尔首都基多市,并在自制地球仪上标示出基多市。

教师提问:纬度是从0°纬线开始的,其度数变化有什么规律?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在什么地方?

学生观察地球仪或课本第5页,图1.7并回答。

教师小结:纬度是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增的。最大的纬度是90°,它们在北极和南极。

承转:细心的同学会发现纬度沿赤道呈两边对称,那么怎样区分两条度数相同的纬线呢?(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我们把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字母“N”表示,也就是英文北方“North”的开头字母;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做南纬,用字母“S”表示,也就是英文南方“South”的开头字母。

学生活动:在地球仪上找出30°N、30°S的纬线,同桌之间一方任意指示一条纬线,请另一方读出或写出该纬线的纬度(强调纬度的正确写法)。

教师引导提问:如果我们要选择一条纬线把地球平均分为两个半球,选择哪条纬线作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最为合适?为什么?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聪明,和科学家们的想法完全一致。我们以赤道为界,把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学生活动:教师手拿若干标有纬度的卡片,每组两位同学任意抽取一张。同学们根据卡片上注明的纬度,按规律站成一排(教师可自标明赤道的那张卡片,协助同学一起完成这个活动),站好后,每位排队的同学说出自己所在的半球名称。

板书:1.纬度

(l)0°纬线──赤道

(2)纬度的变化规律;范围:0°~90°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师引导:按照我们学习纬度的方法,首先我们找到0°经线,同学们找找看0°经线在哪里?

教师讲述: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做本初子午线。(展示有关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图片或影象)

学生活动:在自制地球仪上标出格林尼治天文台的大概位置(注意纬度就可以了),然后通过这个地方画出0°经线(本初子午线)。

教师讲授:0°经线确定了,那么,按规定0°经线以东称为东经,用字母“E”来表示,是英文东方“East”的开头字母;0°经线以西称为西经,用字母“W”来表示,是英文西方“West”的开头字母。我们看看它的范围是多少呢?如果先不考虑东西经同学们请看(展示经纬仪并演示),我可以沿地轴绕一圈,也就是说范围是0°~360°,但是由于我们分了东西经,所以经度的范围应该是0°~180°,经度的变化规律就是从0°经线向西和向东到180°经线经度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l.在地球仪上找出东经30°、西经30°、西经150°、东经150°这几条经线;

2.在自制地球仪上画出东经90°、西经90°和西经180°这几条经线。

教师引导:看看在你们找出的东经30°和西经150°、西经30°和东经150°这两组经线都

有什么特点?它们是不是分别构成了经线圈?任何一条经线都可以找出与之相对应的一条经线和其构成一个经线圈。每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为两个均等的半球,同学们想想看哪条经线圈最适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以西经20°和东经160°这两条经线所组成的经线圈,作为划分东西半球的界线。因为这个经线圈大部分通过的是海洋,这样就避免了把非洲、欧洲等一些国家分在不同的半球上给带来的不便。

教师提问:1.北纬一定在北半球,南纬一定在南半球,是否正确?

2.东经一定在东半球,西经一定在西半球,是否正确?

(学生回答)

教师巩固总结此课。

板书:2.经度

(1)0°经线──本初子午线;

(2)经线的范围(0°到180°),经度的变化规律;

(3)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东经160°所构成的经线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三课时)

复习: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有关纬线和经线以及纬度和经度的有关知识,请问:纬线和经线的特点有哪些?纬度和经度的范围与变化规律怎样?

(学生回答)

游戏引课:今天我们来玩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就是“找朋友”。这和我们小时候的“找朋友”游戏不同,我们要在不知道名字的情况下,找到自己想找的朋友。

教师提问:现在我们开学还没多久,老师对各位同学还不是很熟,那么老师在不知道姓名的情况下怎样找到想要找的朋友呢?

学生回答:相貌特征、性格爱好、座位等。

教师引导:我们可以通过座位号很准确的找到某位同学。

活动:教师说出座位号(排列号),请这位同学起立示意。

教师引导:现在我们加深难度,我们把全班分为东西各四组,南北各三组,这样能否找得到想找的朋友呢?(分东西、南北组数根据各班实际情况定)

学生回答:可以。

活动:1.教师说出东西组号和南北组号,如“东二组、北三组”,请符合要求的同学起立示意。(学生熟练后,加快速度)

2.教师说出第一位同学的组号,由这位同学说出另一个同学的组号,依次传下去。

3.指出一名同学,其他同学说出该同学的位置。

教师引导:联系地球的经线与纬线,想想我们刚才分的组号和经纬线及经纬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活动:联系刚才我们找朋友的过程,请你们在地球仪上找到以下几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2001年3月23日,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安全坠入44.4°S、150°W的南太平洋海域,请找出碎片的具体位置;20时,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在哪里?(课本第八页)

教师评价。

学生活动:请完成课本第8页活动1.2.3。

教师提问:请你们说说对全球定位的理解。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经纬网找到某个地理事物的地理位置。学会了正确地读出某个地理位置的经度和纬度。

教学基本流程:

反思:“找朋友”等活动讲清了地球的形状,经纬线和经纬度,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等重、难点知识,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因材施教,因课设问、因情景创设悬念,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寻找问题,讨论问题,探究结论的自主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教师能有的放矢,抓住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可以利用的手段,提高教学效果,既传授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实是求是的精神和勇于探索、敢为实践的品质。该教案书写规范,教学过程祥实,教学节奏、条理一目了然,教学手段切实可行,既可利用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又可“土”法上马,具有平时教学实实在在的可操作性。教师对教材的处理得当,重点、难点突出,把一节课的三个难点分散在三个课时解决,易于学生接受。

第一节_地球和地球仪测试题及答案

地球和地球仪 一. 单项选择题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 共18分)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3.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A.正南 B.正北C.正东 D.正西 4.下列地点中, 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B C D 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 B.0°经线上 C.北纬80° D.南极点 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 B.地球公转轴

C.极点 D.经线和纬线 8.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A. 正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9、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0、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11、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12、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甲地在乙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14、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 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 D.时刻相同 16.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D.12月22日前后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 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 蓝色的。 学生2 美丽的。 学生3 圆形的。 学生4 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 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 直觉臆想证实 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学生1 站在海边,遥望远处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只总是船身先消失。(有条件的学校学生可做实验演示,无条件的学校可利用课本图解释) 学生2 发生月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教师多媒体展示月食照片(或看课本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怎样来证明? 学生站得高,看得远(或者引用诗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能作图来说明更好)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了解地球仪的基本结构。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教材与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本节课的学习,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学生是刚刚步入初中的初一学生,虽然他们在小学科学课上学习过地球,但是仅限于认识地球的形状,而对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知之甚少。由于初一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空间能力不足,所以对经线、纬线及经纬度的位置的确认难以理解,这部分内容成了本章的难点。 教学重点 1、根据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找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中的四个关键点。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次一级难点也是学生的易错点是东经与西经及其代号(E、W),南纬与北纬及其代号(S、N)的判读和区分。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径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本初子午线。 3、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径线和径度。 2、纬线和纬度 三、教具 地球仪和活动小黑板。 四、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 五、教学设计(引言)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下面同学们思考: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2、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分别是多少? (同学回答,老师总结) 好,下面我们接着来学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板书) 二、地球的模型(板书) 人们要认识地球,研究地球,最好是进行实地考察,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很难看到它的全貌,于是就依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此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模型——地球仪(板书)同学们现在看老师手里拿的就是地球仪(自西向东转动) 在地球仪上用颜色,文字,符号,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 (指图讲解)我们看用蓝色表示河流湖泊,用黄色表示山脉,文字表示名称,用符号表示国界,铁路等。 大家看(转动地球仪)地球每天自西向东的转动,是绕着一根轴在旋转,这根轴就代表地球的旋转轴——地轴(板书) 事实上,大家想一想,地球里会不会真有一根轴呢?不是的,地轴只是人们假想的地球旋转轴。地轴穿过球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同学们看,指向北方的一点,叫北极(板书),指向南方的一点叫南极,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三个问题。 三、地轴和两极(板书) 同学们再看,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我们把它叫做纬线,而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我们就叫它经线,好,下面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学习纬线和经线,(配合地球仪来讲) 四、纬线和经线(板书) (用移动小黑板列表格对比纬线和经线。)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地球是宇宙空间的一颗普通的行星,是人类之家。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本初子午线和赤道,知道经线和纬线的特征及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知道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方法,记住东西两半球和南北两半球的划分方法。 能力目标: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能够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情感目标: 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与大小的认识过程,知道人类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是无穷尽的,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奠定基础。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教材分析是:通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学生认识到“人的认识水平是可以不断提高的”。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但是由于其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相差甚小,所以把它看成是一个正圆球体,这样可以为人们研究地球提供方便。 关于“地球仪”的教材分析是:地球虽然只是宇宙中一颗小小的行星,但对于人类来说体积还是太大了。为了更好的研究它,建立空间概念,人们仿照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了地球仪。地球仪上的经纬线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经纬线在实际的地球上是看不见的,经纬度的划分也是人为规定的。地球在不停的绕假想的轴---地轴转动,地轴目前指向北极星,它与球面的两个交点分别是南极点和北极点。为了让学生明确,可以使用地球仪模型和动画演示,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 关于“经线和纬线”的教材分析是: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都是假想的。课本上提出的问题有利于学生观察、总结经纬线的特征。 [教学方法建议] 关于“地球的形状”教学建议:在课前教师要准备地球仪,每人一个(或2---4人一个)。建议采用观察法和讲述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画图、观看图片或动画,补充一些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资料,使学生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联系实际,想象并提出证据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以培养学生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地图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3.根据南北半球划分图和东西半球划分图说出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界线 过程与方法目标: 运用地球仪和相关地图通过教师讲授-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认识经线与经度、纬线与纬度的划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使用地球仪和阅读相关地图,培养学生运用地理工具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根据经纬线地图区别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比较归纳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特点; 2.东西半球的划分 【教学准备】 1.经纬线地球仪 2.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大家喜欢看电影吗?日前神剧《战狼》以票房第一的好成绩给观众们一份满意的答卷,那么我这有张电影票请问我该如何大找到自己的座位呢? (学生举手回答:先找排再找座) 引入主题:那么在我们偌大的地球上,如果想要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我们必须先了解(经纬网地球仪)地球上的纬线与纬度、经线与经度。 二、学习新课

一:纬线与纬度 1.什么是赤道?什么是纬线? 学生上台展示:赤道是与地球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纬线是与赤道平行的圆圈。(补充:纬线都是不存在的) 2.纬线有什么特点? 教师展示经纬网仪:纬线是什么形状的?纬线指示什么方向?纬线都一样长吗? 学生举手回答。 过渡:纬线能画出多少条?(—无数条)为了区分每一条纬线,我们给纬线“取名字”,就成了纬度。 3.纬度的起始线(0°的纬线)是谁?纬度划分规则是怎样的?该如何书写? 教师讲解:我们把最中间的赤道作为0°的纬线,也就是纬线的起始线,赤道以北成为北纬,用字母N表示,例如赤道以北某纬线与赤道形成40°夹角,我们记作40°N,还有60°N,越向北纬度越大,最大能到达90°N。同样的道理赤道以为南纬,用字母S表示,越向南纬度越高,最大为90°S。(注:赤道的为0°是不带字母的,统一纬度有南纬和北纬两条纬线,而且等长) 假设,我们把纬线展开,你是否发现纬度与纬线的规律? 学生据图回答: 教师总结:北增北纬,南增南纬;纬度越高,纬线越短。最长的纬线是赤道,最短的纬线在两极形成了点。 过渡:地球上的许多纬线人们赋予它们特殊的意义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地球。 4.特殊的纬线: (1)赤道:赤道不仅仅是最长的纬线,是纬度的起始线,也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第1章第1节地球和地球仪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2. 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 3. 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4. 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1. 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 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3. 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 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难点】 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 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 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导学过程】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我们在晴朗的白天可以看到太阳像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 圆盘。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怎么样 ?我们自己却看不见,只因“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 在此山中”,那么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个巨大球体的呢?今天我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那 些证据证明地球是球体呢? 【自主探究】 (一)自学提示:1 、学生自学教材 2、 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经线和纬线的定义和特点。 3、 问题:【参看图P2页图1.1】 ⑴ 在古代,关于地球的传说存在着 ” _______________ "的说法,后来人们根据太阳、月亮 的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 ___________ ,于是就有了“地球”的概念。 ⑵葡萄牙航海家 ______________ 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一个 地球的卫星照片确认了这一点。 ⑶ 【参看图 P4页图1.2】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__________________ 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 _______________ 千米。 ⑷ 【参看图P4页图1.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 球的模型,叫做 ⑸【参看图 地轴: 两极: 地球仪 上的线有 ______ 圈禾n _____ 圈o ⑹【参看图P6页图1.6】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千米,地球表面积为 O P5页图1.4】 地球转动时绕着的轴。 ______ 与 _______ 相交的两点。北极是指对着 ____________ 的点。最南端的点叫—极。 和纬线,有5条重要的纬线圈,它们是 _________ 、 线和 在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加圈叫 ,与之平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1.地球是什么形状的?。(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2. 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哪些?(1)(2), . (3)(4)(5)。 3. 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多少?千米。 4. 地球的最大周长(赤道)是多少?约万千米。 5. 地球的表面是多少?亿平方千米。 6. 什么是地轴?地球的。 7. 什么是南极?地轴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8. 在南极怎样定方向?南极是地球上的最端,所有方向都朝。 9. 什么是北极?地轴段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10.在北极怎样定方向?北极是地球上的最端,所有方向都朝。 11. 纬线 (1)什么是纬线?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周的。 (2)纬线有什么特点? 形状:;长度:;指示方向:。 (3)纬度是怎样划分的?把最长的纬线(赤道)定为°。赤道以北划分为°,越往北数值越,称,用“”表示。赤道以南划分为°,越往南数值越,称南纬,用“”表示。 【结论:向南数值增加的是纬(S)。向北数值增加的是纬(N)。】 (4)纬度数值与纬线长短有什么关系?数值越大,纬线越。数值越小,纬线越。 (5)低、中、高纬度地区是怎样划分的? 为低纬度。为中纬度。为高纬度。 (6)南北极点的纬度各是多少?南极为。北极为。 (7)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以°纬线(赤道)为界,把地球划分 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为半球,赤道以北为半球。 (8)南纬、北纬与南北半球是怎样的关系?南纬度(S)全部位于半 球。北纬度(N)全部位于半球。 练习1:在图1中填写纬线数值、低中高纬度地区、南北半球。 练习2:图2中,A、B、C、D四点,属于南纬(S)的是,属于北纬(N)的是。位于低纬度的是 ,位于中纬度的是,位于高纬度的是。位于南半球的是,位于北半球的是。所在纬线最长的是,所在纬线最短的是。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要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知识要点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的四个过程是:①;② ;③;④。 2.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两极,赤道的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地球的平均半径是约千米,地球表面积约为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千米。 3.生活中能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的实例有:①;② ;③。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叫 做。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流、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3.地球上的地理事物可以在地球仪上找到,但地球仪上的、、等是人为假想的,在地球上是找不到的。 三、纬线和纬度 1. 地球仪上,与南北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 2. 纬线的特点有:①;②;③;④。 2.赤道(通过厄瓜多尔德首都)的纬度为,是纬度的起始点。从赤道向北向南各为90°,称为和,分别用“”和“”表示。 3.人们规定,全球为低纬度地区,为中纬度地区,为高纬度地区。 4.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四、经线和经度 1.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线,叫线,也叫线。 2.经线的特点有:①;②;③;④。 3.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天文台旧址)的经度为____,是经度的起始线。由此向东向西各分,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和“”表示。东经和西经的180°是重合的,通常就把它叫作经线。 4.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和构成的经线圈。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1.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 2.地球表面任一地点的经纬度位置,就是某条和某条的交点。 3.经纬网的作用是:。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练习题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选择题 1.最先证明地球是球形的事件是()。 A.哥伦布到美洲大陆 B.麦哲伦环球航行 C.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D.大地测量技术的产生与进行 2.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A.太阳东升西落 B.站得高,看得远 C.水往低处流 D.日全食 3.经过测算,地球的平均半径为()。 A.6375千米 B.6371千米 C.6378千米 D.6336千米 4.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5.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 C.指示东西方向 D.与纬线斜交 6在地球仪上,0°经线与0°纬线相比()。 A.正好相等 B.O°纬线是0°经线长度的两倍 C.0°纬线稍长 D.0°经线稍长 7.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A.东半球 B.西半球 C.南半球 D.北半球 8.下列地点中,既位北于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地点是()。 A.40°N、16°E B.30°N、161°E C.20°S、120°E D.80°N、159°W 9.在地球仪上纬度为40°,经度为180°的点有几个()。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东经度都在东半球 B.180度经线既不在东半球,也不在西半球 C.东经170度在西经170度以东 D.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位于东半球 11.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是地球上最长的经线 B.赤道是地球仪上的0°经线 C.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D.赤道把地球平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12.从赤道上某一点,向北走100千米,再向东、向南、向西依次走100千米,此时该人位于()。 A.原出发点 B.原出发点正北 C.原出发点正东 D.原出发点正西 二、填空题 1.零度经线叫,零度纬线叫。 2.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线是,与赤道垂直相交的线是。 3.度数自西向东增加的是经度,度数自北向南增加的是纬度。 4.地球的平均半径为千米,最大周长约千米,表面积平方千米。 5.经线指示方向,纬线指示方向。 6.经度分东经和西经,习惯上用英文字母“”、“”分别作为东经和西经的代号。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教师进修学校郑建红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地球仪;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学生1 蓝色的。学生2 美丽的。学生3 圆形的。学生4 球形的。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师生互动,学习新课课堂活动1 忆历程──认识地球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 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学生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学生汇报小组推荐代表回答人类认识地球形 状过程的各个阶段,并说出理由(其他小组同学可质疑或作补充):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球体直觉臆想证实教师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入新知识,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测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 共18分)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3.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A.正南 B.正北C.正东 D.正西 4.下列地点中, 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B C D 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 B.0°经线上 C.北纬80°D.南极点 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B.地球公转轴 C.极点D.经线和纬线

8.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A. 正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9、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0、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11、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12、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甲地在乙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14、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D.时刻相同 16.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17.下列节日中,恩施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课后作业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课后作业 班级:姓名:总评: 第一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填空题: 1、地球的平均半径:__________,赤道周长:__________,表面积:_____________。 2、经过漫长的探索,人们终于知道了地球是一个。 二、选择题。 1、地球的形状是() A 两极略鼓,赤道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B 立方体 C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的不规则球体 D 正圆形球体 2、“坐地日行八万里”中的“地”应该是指() A 极点 B 回归线 C 极圈 D 赤道 3、下列说法能够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是( ) A、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D、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4、人类首次证实地球是个球体的事件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 B、人造卫星上天 C、郑和下西洋 D、人类登上月球 5、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6、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观察地球仪你会发现() A、地球仪可以用来证明地球是球体 B、地球仪形状赤道略鼓,两极略扁 C、地球仪绕转的轴在地球上也有 D、地球仪可用来了解整个地表情况

第二课时(经纬线和经纬度) 一、选择题。 1、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可以用哪种方式来确定?() A 文字 B 语言 C 图画 D 经纬网 2、在地球仪,表示东经、西经、南纬、北纬的四个字母依次是() A E-W-S-N B W-E-N-S C E-S-W-N D N-S-W-E 3、有关本初子午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 B 通过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经线 C 南北纬度的起始线 D 0度纬线 4、下列关于经纬度和经纬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90°N就是北极 B 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C 赤道的纬度是0° D 每一条经线都是连接两极的大圆圈 5、有关纬线和纬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所有的纬线长度相等 B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C 两条相对的纬线构成一个纬线圈 D 纬度最大值为180° 6、180°经线的东侧是() A 东经 B 西经 C 北纬 D 南纬 7、南纬自北向南的纬度的变化规律是() A 越来越大 B 越来越低 C 越来越小 D 没有变化 8、一个人想在最短的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下列四点中,他应该选择的地点是() A 0°纬线上 B 0°经线上 C 90°N D60°S 9、关于经纬度变化规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增大 B 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西减小 C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南北增大 D 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南北减小,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为0° 10、下列纬线圈中长度最长的是() A 10°N B 20°S C 40°N D60°S 11、一个人站在东半球和北半球,他所在的经纬度可能是() A 、20°E和30°S B、30°W和30°S C、0°W和30°N D、20°E和30°N 12、关于东半球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0度经线以东,180度经线以西 B 0度经线以西,180度经线以东 C 20°W以东,160°E以西 D 20°W以西,160°E以东 15、地球上有一点A(80°S,178°E),A点位于() A 北半球和东半球 B 北半球和西半球 C 南半球和西半球 D 南半球和东半球 16、一架飞机从长春起飞,如果途中不改变方向,一直朝正北飞行,那么它最终可以() A 到达北极点 B 到达长春 C 绕地球一周 D 到达南极点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范例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情景创设】 多媒体展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导入新课。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但是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漫长的过程。 【设计说明】 老师利用贴近本课主题的多媒体图片的展示,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教学】 课堂活动1忆历程──认识地球的形状 多媒体展示课本图1.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或直接看教材图) 讨论: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天圆地方──根据太阳和月亮的形状推测地球是个球体──球体 直觉观察臆想证实 【设计说明】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观察图片和发挥想象,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

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你所听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或者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讨论:生活中与地球形状相关的地理现象。 a.(事例1):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 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 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 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设计说明】 把地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拓展学生的思维。 提问: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一开始人们的直觉感知“天圆地方”、到后来的观察推测“地球是个球体”、再到用事实论证“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最后的科学证明“地球卫星照片”,从这一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些什么呢?请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 总结:通过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艰难而漫长的历程说明: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易而举的,需要付出艰辛和努力,甚至以牺牲生命为代价,同时我们更应该坚信:科学技术是检验真理的最终方法。但地球的真正形状虽是一个球体,但现代科学进一步发现地球不是一个正球体,而是一个两极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球体。 【设计说明】 让学生正确认识地球,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课堂活动2 记数字──了解地球的大小 提问:通过前面的学习探讨明确了地球的形状,那么我们生活的地球到底有多大呢?现代科学技术的应用,不仅使我们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地测出了地球的大小。想一想,用哪些资料数据来描述地球的大小呢? 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大小。(也可教师手绘版图来说明)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习题(含答案)

地球和地球仪习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粤港澳大湾区是继美国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及日本东京湾区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湾区。粤港澳大湾区有三个港口排名世界前十,国务院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级区域战略,下面为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分布示意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世界四大湾区都位于( ) A.北半球B.东半球 C.发达国家D.太平洋沿岸 2.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最优越的条件是( ) A.矿产资源丰富B.土地肥沃深厚 C.水陆交通便利D.水热条件优越 3.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该大桥( ) A.连接了三个特别行政区 B.扩展了香港城市建设用地 C.改善了珠江口的水域环境 D.加强了粤港澳经济社会联系 读“七大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

A.⑥B.⑦C.①D.④ 5.以单一商品经济、充满生机的大地、黑色人种的故乡为特征的大洲是( ) A.①B.②C.③D.④ 6.下列对大洲主要特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大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地势起伏大,中部低四周高 B.③大洲有“地球之肺”,桑巴、足球文化著名,西临大西洋东临太平洋 C.②大洲既有广阔的热带雨林,又分布着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草原 D.④大洲有发达的经济、联合国总部、多元文化和移民国家,西部地势低东部地势高 下图是张先生在某观察站于当地时间6月15日12时开始至次日12时,每隔两小时拍摄的不同时刻的太阳高度变化照片(此影像为多次曝光而成)。右图示意地球公转。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7.6月15日~16日,该观察站的昼夜长短状况是( ) A.昼夜等长B.极昼 C.昼变短,夜变长D.昼短夜长 8.照片拍摄期间,地球处于下图中公转轨道的( ) A.①点附近B.②点附近 C.③点附近D.④点附近 古诗词中蕴含丰富的地理知识。阅读下面古诗词,回答下面小题: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教学目标 .知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2.通过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难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课堂制作简易小地球仪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通过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道路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对真理勇于探索、执着追求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会利用相关地理现象和数据说明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教学难点:学会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教学、教学地球仪; 学生学生用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多媒体出示航天英雄杨利伟遨游太空画面,配解说词: 北京时间xxxx年10月15日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同志在太空遨游了21小时23分,行程长达50多万千米,环绕地球飞行了14圈后,于16日6时23分在预定的内蒙古主着陆场安全着陆。这标志着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 提问杨利伟在太空中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学生1蓝色的。 学生2美丽的。 学生3圆形的。 学生4球形的。 教师通过同学们的观察和总结,我们很清楚的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但是在今天看来这样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师生互动,学习新课 课堂活动1忆历程──认识地球 教师多媒体展示课本图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

1.1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与价值观 教学准备:图片、多媒体 教学重点及难点预测: 重点:1、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2、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难 点: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授课题目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一课时) 任课教师 授课班级 知识与 过程与 情感态度 授课时间 2015 年10 月21 日 教读课( )自读课()新授课(V )实验实践课( )复习课( ) 力 。 姚梦月 教学方法 谈话法、活动 7.1 7.2 7.3 课时安排 第1 课时,总计3课时 1、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2、 会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3、 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谈话及小组活动等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问题的能力和相互协作的能 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段 教学 步骤 及设 计 【导入新课】 在晴朗的天空(白天),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 在十五的夜晚,月球像明亮的圆盘,我们居住的地球 到底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却自己看不见,站在地球表 面上,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整体面貌。那么,古代人 是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呢?时至今日,我 们能在自然界中找到哪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 据呢? 【传授新课】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活动:学生看地图册 P3“天圆地方说”图,并思 考:古代为什么有“天圆地方说”的说法? 板书:一、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板书:天圆地方说7 学生回答,教师评价点拨。 问:在古代,人们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 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巨大的锅,也说是说: “天圆如 张盖,地方如棋盘。”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看地图册P3“天圆地方 说”图 教师评价点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1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2)教案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2) 教学目标: 1.在地球仪上识别东西经线和南北纬线; 2.掌握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理解经度、纬度、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4.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 1.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 2.东西,南北半球的判定。 教学方法:多媒体辅助、:提问法,引导法,分组讨论法、讲授法和归纳法等相结合。 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 4.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 板书:一、纬线和经线 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 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 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 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教师到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 第一章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叶颖茵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 2、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大小 3、了解地球基本形状 4、建立地理空间概念,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特点 二、重点和难点: 重点:1、观察地球仪, 2、经线、纬线的意义及其特点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4、东西半球划分 难点:1、观察和使用地球仪 2、经线、纬线、经度、纬度的判定 三、教学准备: 教学地球仪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导入: 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明亮的圆球;在十五的晚上,我们可以看到月亮像明亮的圆盘。但是,我们自己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形状?我们自己却不容易地球的整体面貌。古人如何认识地球呢?我们现在呢? 板书: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地球仪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是一个球体) 引导: 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已经得到肯定,不过这个问题在古代却是有许多的争论。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能完全反映事实(地球真实形状)吗?(不能) 引导:

可是,我们却能够从某一些方面推出事实。好像比如。。。(举出远处船只、发生月偏食的例子并做出必要解释)其中,我们地球仪和麦哲伦环球航行更可以证明地球是圆形的除了以上方法,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 (小组充分讨论) 总结:最能准确、科学反映的就是太空员在太空拍下的地球卫星图片 讨论:从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中,你领悟到什么? 总结:如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生命 过渡:我们看上去地球是圆的,那么地球真的是一个完全、精确的圆形吗?(不) 板书:(2)地球的大小 让学生读出地球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4万千米)讲解: 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所以说,地球其实是一个中间略扁的椭圆的球体。不过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通常我们就用平均半径来表示。 展示地球仪: 提问:观察地球仪,请同学们想象一下: (1)地球仪和真实地球的原貌有什么差别? (凹凸、国界、地轴、经纬线等等)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定位、绘制国家边界、地理事物的总体观念、分辨地理事物) 小组讨论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总结 特点: (1)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2)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这样可以方便我们了解地球的面 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 (3)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4)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第二课时 [提问导入 ] 地球仪上的线分别是什么?可以有多少条?如何识别它们?观察地球仪,看看他们是如何区分的?(学生回答:经纬线可以有无数条,分别标注度数加以识别) [板书] 经度和纬度 [提问] 地球上最长的线是?因为它具有唯一性,所以定为纬度的起点。 多媒体演示法为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