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单元测量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单元测量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6单元测量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第1节 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其它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1.会使用适当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怎么样来减小误差 二、能力目标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 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刘翔人物的简单介绍,增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投影仪. 板书设计 1km=103m 1dm=10-1 m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 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正确使用刻度1.长度的测

教室有多长 说课稿

《教室有多长》说课稿 楠杨九年制学校刘俊枫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中第一课内容。现代教学认为需要经历“直接比较、运用非标准长度单位测量、运用标准长度单位测量”三个过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对标准长度单位的意义有充分的理解。本节课通过量的活动,让学生体会量的概念,为后续正式学习长度单位做好准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时已经积累了比较直接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能想出很多测量的方法。但由于学生年龄小,引导学生小组内互助解决问题也很重要。 三、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2、能力目标: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五、说教法 根据本节教材内容和编排特点,为了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认知规律,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知道思想,采取以实验发现法、直观演示法、设 诱导法为辅。 六、说学法 根据学法的知道自主性和差异性原则,让学生在“观察-讨论-操作-概括-检验-应用”的学习过程中,自助参与知识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使学生掌握知识。

七、说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新知 谈话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提出问题 成立合作小组,准备测量 (三)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要注意什么问题? 4、教师归纳 (四)巩固拓展 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 2、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3、讨论:谁说得对? 4、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出示图片,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今天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八、说教学设计 教室有多长 做好标记;一个挨一个摆好;一共量了多少次 摆得越多,摆得越高

(完整版)《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学设计

《测量长度和时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要做些什么。教材在学生初步认识了物理学后,通过安排学生人人动手的小实验,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奇妙、有趣的物理现象就在身边,让学生从动手做实验的过程中学会测量长度和时间的一些基本方法。其目的就是让学生知道学习物理就需要仔细观察、认真动手实验和进行测量。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具有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还没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学生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化能力弱。学生乐于动手实际操作,缺乏对规范操作规程的掌握,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重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会使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和长度 (2) 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 2、过程与方法 (1) 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时间和长度的方法。 (2) 体验探究长度间接测量的探究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计量时间和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教学理念】: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 本节的重点在于:(1)认识常用的计时工具和长度测量工具。(2)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 本节的难点在于:误差和错误的区别 鉴于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建议采用的教学方法:演示法、观察法、实验与讨论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进入了物理学的世界,现在我们先来做几个有趣的实验: 1、隔掌吸钉 2、纹丝不动 3、成像奥秘 (教师演示实验,引导学生仔细观察)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教室有多长》教学设计

顺河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测量教案 《教室有多长(自选长度单位的测量)》教案 1课时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学习重点和难点 1.重点是学会用不同物体表示物体长度的方法。 2.难点是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准备 幻灯片、测量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看看我们的教室布置得怎么样?(互动)嗯,元旦快到了,老师想买些彩带等装饰品布置教室,把教室装饰的更漂亮些,但是老师不太清楚教室有多长,为了不浪费,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下教室的长吗? 二、通过动手实践活动,感悟测量方法 事先准备好表格,让学生自己自由选取测量办法,并作好数据记录。四人一组,一人主测,一人主记录,一个负责准备工具,一人监督测量方法和小组事先商量的是否一致,不一致要相互交流一下,且不一致的要有记录,放在注意事项中。测量工具自已根据手头情况准备。可展示课本上的测量示意图。 1.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你准备用什么工具?(互动)通过交流与巡视,把学生出现的测量工具列举出来,并写在黑板上。 常见的有“脚长”、“步长”、“双臂长”、“三角尺”、“椅子”、“扫帚”、“垃圾夹子”、“绳子”等等。 注意: ①测量教室长度时要移出操作活动空间,要有序。 ②个别学生组在测量过程中没有记录、没有做标记、没有一个挨着一个测量,要给予个别指导,但不要太声张。 2.测量活动完成后,呈现各个小组测量结果,相同工具的组测量结果要写在一起;组织学生汇报交流,并对各个小组情况进行记录。没有预先在课件表格中出现的方法,可另外记录在黑板上。 过程与分析 1

《教室有多长》教案1

《教室有多长》教案 学习目标 1、经历用不同的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4、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 弓I导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关注测量时的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 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设计教案,准备课件。 学生预习,准备测量工工具。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们知道教室有多长吗?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呢?今天咱们就试着量一下。(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自主探究 1、独立思考你准备怎么测量?准备用什么测量工具?如何分工如何合作? 2、成立合作小组,准备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活动前提出要求。 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在实际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填入课本的表格当中。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在测量的过程中,要做好标记;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尺子,要记着一共量了多少

次;记录时一定要写清楚测量工具是什么。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1)教师提出要求一个接一个往上摆,不能倒30秒看谁摆的最高谁就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边摆其他同学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引导预设:用易拉搭成的柱子可以当成一反“尺”可以没量一些物体的高度。如:可以测量自己的身高有多少个易拉的长。) 活动三: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老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回形针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就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练习: 测量一下课桌和黑板的长度(注意应采用的测量工具应该相同) 盘点收获(1分钟):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板书设计: 教室有多长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课题:12.3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刻度尺和停表的正确使用。 2.会正确记录测量所得的数据,知道测量存在误差以及误差和错误的区别,会进行长度、时间单位的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经历测物体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体验通过日常经验粗略估测长度的方法; 2.通过学生的活动,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掌握用估测法去研究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 2.认识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培养实事求是、热爱科学的精神,以及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掌握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组织、引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体会刻度尺的使用和正确读数。 教学设施 直尺、三角板、卷尺、铅笔、钢笔、停表、手表、棉线、硬币、地图、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1 你听说过阿凡提量渠水的故事吗? 有一次国王问阿凡提:“人人都说你智慧过人,那么你知道眼前这条渠里的水有多少桶吗?”阿凡提说:“若桶有这条渠一样大的话,那就只有一桶水;若桶有这条渠的一半大的话,那就有两桶水;若桶只有渠的十分之一,就有十桶水……”为什么同一条渠却不能确定到底有多少桶水呢? 1.体验活动:学生用手测量(拇指尖到中指尖的距离称为一柞)课桌的长度。 教师:比较每个学生测的柞数是否相同?为什么同样的课桌却有不同的柞数呢?是因为作为测量标准不同,那如何才能获得确定的测量值呢?这就是本节课我们所要学习的长度、时间及测量。(板书课题:长度、时间及测量) 引入2 利用书上的“想想议议”,体验人的直觉不可靠。若要准确测量帽檐直径和帽子的高度,你们觉得该怎么办?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长度的国际单位制 1.教师:通过这两个例子,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进行测量时要选定一个统一的、人们公认的标准作为比较的依据。否则,即使是对同一物体进行测量,测量的值也是不确定的。这个选定的标准就是测量单位。1960年国际上通过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a.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m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能用刻度尺测量较小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cm)。 同学们还记得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食指和拇指比划告诉老师吗?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请同学们用这些1厘米长的小棒测量数学书的长。(小组合作,汇报) 能不能用这些小棒测量我们教室黑板的长、窗户的宽呢? 1、请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同学分别用小棒测量黑板的长、窗户的宽。然后谈谈体会。 2、用小棒测量很麻烦,而且不是很准。(师指出测量过程中误差较大) 3、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如果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教室长更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那比厘米更大的单位是什么呢? 4、揭示课题:1米有多长 今天,长颈鹿和小乌龟一起去动物游乐场玩,在门前它们遇到了米,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 二、新授

1.认识米 (1)请同学们翻到数学书第53页 动物园里小动物们在开心的玩耍,但是但轮到长颈鹿进门时,却被保安叔叔拦在了门口,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保安叔叔说:“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会不会跟这个有关呢?长颈鹿和小乌龟身高都是在1米以上吗?那1米有多长呢? (2)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请同学们拿出学生尺,认真观察米尺和学生尺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学生同桌交流后小组讨论。可能的答案是:米尺上数字多、刻度线多、有100、而学生尺最多只有21;米尺比学生尺长得多。 (3)那一米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发给每个学生一根一米长的小棒,用双手把小棒拉直,看看1米有多长,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米有多长。 (4)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将小棒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再和小棒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5)、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然后用米尺核对。 (6)量一量 用1米长的小棒量出1米、2米、3米的长度给大家看。 2、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1)认识1米=100厘米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米尺,想一想: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 1米有多少厘米? 同桌讨论、交流,汇报结果:1米有100厘米,1米等于100厘米。(板书)师:你们是怎么知道的?齐读 (2)量一量 量一量我们教室的黑板有多长? 教师带领学生实地测量:先将卷尺的“0“刻度线对准黑板的一端,看看黑板的另一端对准什么数,如果不是整厘米数,就是几米几厘米。 3、选择合适的单位 出示小黑板-----教科书第53页“想一想” 门高约2( ) 黄瓜长约20()你选什么做单位? 小结: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恰当的选择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学生自主完成剩下的4题。 使用“学乐师生”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三、练习 1.完成“试一试”。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完成练一练1-3题。 四、总结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1米有多长》教案

小学数学二级上册 1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米尺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子在游乐园的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53页情境图。 生观察汇报。 二、自主探究 1、认一认,想一想。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学生找出1厘米的长度,展示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的非常准确,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看(出示米尺),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测量比较短的物体,一般我们用“厘米”作单位。在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距离时,通常用“米”作单位,“米”也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 2、比一比,说一说。 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 对于学生的多种回答,只要合理都要给予鼓励。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教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演示自己伸开手臂比划1米长。 3、小组合作,用尺子量一量。 师: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教室里的黑板大约有多长?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黑板的长。 4、巩固练习。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的填空。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最下面练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室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通过怎样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长度的测量教案

长度的测量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1节 长度的测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认识长度的基本单位和其它常用单位,并能进行单位换算 1.会使用适当的刻度尺测量长度 2.知道测量有误差,误差和错误有区别,怎么样来减小误差 二、能力目标 1.体验通过日常经验或自然现象粗略估计长度的方法,具有初步解决简单生活问 题的能力. 2.通过进行简单的测量,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对刘翔人物的简单介绍,增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教学难点 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教学方法 讨论法:引入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通过学生的积极讨论,引起学生对问题的关注,提高学生的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实践法:通过学生的亲自实践,学会刻度尺的正确使用. 教具准备 测长度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等. 投影仪. 板书设计 1km=103m 1dm=10-1 m 长度的单位及换算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测量的工具: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千分尺 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量程及分度值的尺子 放:刻度尺要与被测对象平行;刻度线紧贴被测物;零 刻线与被测对象一端对齐 看:视线正对刻度尺刻线,不要斜视 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记:记录测量结果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误差 测量的数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的差异就叫误差。 注意:1.误差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可能消 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减小误差的办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 ,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不是错误: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正确使用刻度1.长度的测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教室有多长教案

教室有多长 课题第六单元测量第一课教室有多长教材49-50 页 知识要点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3、初步学会合作学习,在测量活动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技能训练点1、经历用不同工具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 2、为学习厘米和米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培养学生的度量意识。 一次备课二次备课 主要教学活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过节时,老师先买一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度 1、怎样量教室的长度?[来源:]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3、组织学生讨论:在测量中遇到哪些问题?如何解决的, 教师归纳:用一个工具可以测量出教师有多长,但是大家测量的结果不一样,是怎么回事? 活动二:用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的高 1、教室提出活动规则?一个接着一个往上摆,不能到,30秒时间,谁摆的最高,谁获胜。 2、找2个小组到前面摆,其他小组当裁判 3、各组学生都摆一摆,说一说。 活动三:说一说那根木条长? 1、淘气和笑笑分别用回形针测量两根木条的长。说一说谁的木条长。 2、讨论,谁说的对[来源:] 教师归纳虽然都是3个,但是由于回形针的长短不同,回形针长的,木条肯定长。 活动四:估一估,人的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1、观察、估计儿童身高大约是自己的几个头长。 2、观察、估计同伴和老师的身高大约是他们自己的几个头长?[来源:Zxxk] 3、通过观察、估计,说一说自己的发现。 三、回顾小结 今天我们开展了什么数学活动,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什么收获。 典型习题设计课堂练习 28+33+39 34-25+16 47+25-38 87-27-24 55+32-66 32+48-36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长度的测量教学设计 杨林初中何建波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2、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刻度尺的使用和估读; 教学难点:测量的定义、刻度尺的估读; 教学过程: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章第四节科学测量的第一部分:长度的测量。 (1)情景展示:在班级找两位身高相近,但由于体形等原因容易造成视觉错误的两位学生(事先考察),请这两位学生上台来。 (2)提问:目测,哪位同学更高一些? (3)提问:用什么方法既简单又准确地知道谁高一些? 比较,用一人的身高去测量另一人的身高。 (4)提问:若这两人不能并列在一起,又不用现有的尺子,怎样得出谁高呢? 找一物体,分别与他们的身高进行比较。 (5)提问:若一人在我们教室,而另一人在遥远的美国,怎样方便地知道谁高呢? ①建立一个大家公认的量(长度单位)作标准——标准量(标准尺); ②它们各自与标准量比较,得出测量值; 归纳总结,得到测量的实质,说明长度的国际标准——米。 新课:测量实际上就是一个比较的过程,是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一、测量的定义:测量就是一个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板书】。 又以尺子测量身高为例:让学生指出其中待测的量是什么(身高),公认的标准(长度)是什么(1米)。 米是长度的国际单位,长度还有哪些单位呢?引出 二、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板书】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有比毫米还小的单位吗?引出微米纳米)符号:km、m、dm 、cm 、mm 、μm 、nm 介绍:微米、纳米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一米有多长教案 黄巧红 课题 1米有多长(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测量活动中认识米,体会米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米=100厘米,并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初步学会用米为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测物体长度,能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3.在测量活动中体会测量长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重点:米的实际意义和米、厘米之间的关系。 难点:选择恰当的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情境引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个长度单位——厘米。 想一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指比划告诉老师吗?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1厘米长的小棒,准备用这些小棒测量教室的长度,你有什么想法吗? 生:小棒太短,测量起来太麻烦。 小结:厘米是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而要测量教室地面的长,或者比较长的距离,那就需要用到一个比较大的长度单位,它就是米。 米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我们经常会遇到它。这不,长颈鹿大哥带着它的小乌龟弟弟到游乐园去玩,就遇到了米,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互动新授 认识米。 出示情境图 游乐园里真好玩儿,小动物们争先恐后地往里面跑,可是长颈鹿却被保安给拦在了门口,你知道是怎么回事吗?

因为游乐园要求“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小乌龟要买票吗?为什么? ②出示米尺 同学们,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就是1米。那1米大约有多长呢? 让学生伸开双臂比划1米大约有多长,师逐一测量。 ③比一比。 同学们,你能猜一猜一米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吗? 师将米尺竖放,引导学生认识1米的长度。 再和米尺比一比,验证自己的猜测,看一看1米究竟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 ④找一找。 教室里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探究米和厘米的关系。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教案

第一章机械运动 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新授 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单位及换算。 (2)、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2、过程与方法 (1)、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培养学生具有初步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2)、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培养学生具有使用简单测量工具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相关长度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 教学重点1.知道什么是单位,以及引入单位概念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的测量工具,通过活动,力图使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测量 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测量习惯. 教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误差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让学生观察课本图1-1和图1-2,比较两条线段和两个圆面积的大小,再让学生用尺子量量,回答视觉总是可靠吗?继而举例说明,对于时间长短、温度高低等,靠我们的感觉去直接判断,并不总是可靠。不仅很难精确,有时甚至会出错误。 在观察和实验中,经常需要对各种物理量做出准确的判断,得到准确的数据,就必须用测量仪器来测量。例如,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用秤来测量物体的质量,用钟表来测量时间的长短,用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的高低。 二、学习目标展示(见课件) 三、自学指导 1、长度测量单位 为了便于各国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的交流,国际上规定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SI)。其中长度的规定如下: 长度的单位是米,符号是m, 常用的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和纳米(nm)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Km=1000m=103m 1dm=10-1m 1cm=10-2m 1mm=10-3m 1μm=10-6m 1nm=10-9m 2、长度的测量工具 1、正确使用刻度尺 注:会认,会放,会看,会读,会记,会选 ①、使用前要观察刻度的单位、量程、分度值和零刻度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教案

教室有多长。(教材第49、50页) 1.经历用不同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所得长度不相同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学生在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中,体会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的数学知识的理解。 重点: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难点:在活动中让学生用自己的活动建立对人类已有数学知识的理解。 课件。 师:同学们,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们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 师:我们该怎样测量教室的长度呢? 学生可能会说: ·看一看有几把尺子长。 ·看看有几本书长。 ·看看有多少个脚印长。 ……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啊!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物体出发,引导学生自己测量,并发现所用标准不同,即使测量同一物体,结果也不相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求知欲望。】 1.小组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量一量,填一填。 师:现在就请每一个小组都选择自己喜欢的工具量一量教室有多长,然后填写教材第49页的表格。 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一下各小组的测量过程及结果。只要学生说出的方法正确、切实可行,就给予肯定。 2.测量的过程中要注意什么? 师:你觉得测量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什么呢?如何才能使测量的结果比较准确呢? 生1:要做好标记。 生2:要一个紧挨着一个摆放。 生3:摆放的时候要尽可能摆直,弯曲了就会使测量结果受到影响。 师:我们测量的是同一间教室的长度,为什么结果却不相同呢?是不是我们把刚才说的注意事项都做好了,测量的结果就一样了呢? 生:我觉得不一定,应该用同一种工具测量,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吧! 【设计意图:在活动中使学生深刻感受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经历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问题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呢?到底是不是只有使用相同的测量工具,测量的结果才有可能相同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 教室有多长 尺子 书本 脚印} A类 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长?填在右面的空格里。 (考查知识点:用同一工具测量物体;能力要求:能用同一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 B类 估一估:一支铅笔的长度大约等于几支蜡笔的长度?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1千米有多长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的: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 教学难点 通过体验活动,形成对一千米有多长的感性认识。 教学准备: 米尺、表 教学过程: 一.活动导入。 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同学们可能一时想不起来,没关系,请每组选一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不就知道了吗? 二.玩中学 1.走一走。通过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一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少时间,并做好纪录。

回到教室,先让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在说一说走完100米后有什么感受。 2.估一估。 通过刚才学生的亲身感受,猜测思考1千米的长度。 (1)刚才我们测量出100米大约有多少步,思考: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估一估走1000米大约有多少步? (3)(课件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圈大约用了几分钟?(2分钟) 那么沿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3.想一想。进一步体验感受1千米有多长。 (1)中街你们一定熟悉吧?请看课件:从文化大楼道光陆电影院、商业城、新玛特、沃尔玛之间的距离,约1千米。 (2)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在脑海里沿中街走一走,感受一下1千米的实际长度。 小结:1千米=1000米 4.读一读。揭示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1)1千米=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任意听就明白。 1(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教案

12.3 长度、时间及其测量 胡明亮2009-08-08 【教学目标】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能根据日常经验或物品粗略估测长度,会选用适当的刻度尺正确测量长度。 3、能根据常见的周期现象估测时间,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正确测量时间。 4、知道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知道测量有误差,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5、通过相关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过程,激发操作兴趣,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素质及良好的实验习惯。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速度公式V= 2、那么我们如何来测量其中的一些数据呢? 二、长度的测量 1、长度的单位:千米、米、、、、、纳米 符号:、、、、、、 2、单位的换算:1km=103m 1m= dm= cm= mm 1mm= μm 1μm= nm 1m= nm 1cm= m 1nm= m 560mm= m 165cm= m 1250km= m 3、长度的测量 A、使用前,; B、读数时视线; C、记录结果时要写出和。 D、对刻度尺的使用,测量值需。 4、测量工具:钢直尺、钢卷尺、皮卷尺、直尺、折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较精确)练一练 1、某同学测一支铅笔的长度,记录的结果为:15.84cm根据记录判定他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准确值是,估计值是 2、请你写出下列数据的单位 (1)哥哥的身高174 ;(2)一角的硬币的厚度2 ; (3)课桌的高度8 ;(4)学生中指的长度70 3、图20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选填“A”或“B”), 物体的长度为cm。 4、测一测 A. 物理课本的长、宽、厚度; B. 手指甲的宽约 cm C. 食指和中指间的距离 D.你的课桌高、长、宽 5、讨论交流 ○1、使用刻度尺时,是否一定要从刻度为0的位置量起? ○2、用力拉皮尺来测量长度,这样测量结果准确吗?结果?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皮尺量呢?○3、各种尺的厚薄一样吗?它们的刻度在哪一侧?怎样测才更准?

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

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 How long is the classroom

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北师大版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本教案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小学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积累了直接比较长、短的活动经验,对长和短有了一定的认识。本节课作为正式学习长度单位之前的准备课,目的是通过用自选单位测量教室长度的活动,在“量”中体会到“量”,并能够用一定的方式表达和交流测量的结果,积累测量活动经验,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 设计理念: 数学活动经验需要在“做”的过程和“思考”的过程中积淀,是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逐步积累的。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决定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很多时候需要借助一定的外部活动来帮助理解。本节课以3个问题贯穿始终,为学生创设了思考、操作的空间,提供了经历、体会、积累直接经验的机会。 教学目标: 1、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2、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3、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难点:在测量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互助、交流表达的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测量工具、小正方体、易拉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再过一个月就是元旦了,元旦的时候我们各班要召开联欢会,老师想买些拉花布置教室,可是不知道教室有多长,你们能帮老师测量一下教室的长吗?(引出课题:教室有多长) 二、实践活动 活动一:测量教室的长 1、师:怎样量教室的长度? (预设:用尺子量;用数学书量;用文具盒量;用脚量;…)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 活动前提出要求:先想好你们小组选择什么测量工具,再实际测量,最后把所选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填在书上的表格里。

二年级数学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1 北师大版

二年级数学上册 1米有多长教案1 北师大版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2、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准备投影片、1米长的卷尺、皮尺或折尺、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 2、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3、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 2、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 二、新授 1、认识米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 A、请你用老师提供的尺子来测量黑板的长度。并把测量结果告诉大家。 B、在测量时,你有什么问题,或有什么想不通的地方,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3)学生提问题、(如A:这把尺子也太短了,

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B: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s(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2、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板书:1米=100厘米)(5)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室有多长》优选教案

教室有多长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教室长度的过程,体会测量方式、测量工具的多样性。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观察与测量,积累测量活动经验,发展度量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动手操作能力,在测量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成功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学会用不同物体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正确的测量方法。 课前准备 相应课件、教具。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去淘气和笑笑的教室看一看,看看他们都在忙些什么?(出示课本情境图) 生:测量教室的长度。 师:我们上学时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你知道我们的教室有多长吗?今天我们也来测量一下咱们教室的程度。(板书课题:教室有多长) 我们应该怎样测量我们教室的长度呢?看一看笑笑他们的测量工具(出示情境图),再认真想一想,我们还能使用什么测量教室? 学生可能会说:书本,尺子,瓶子,笔袋,文具盒,报纸,脚印等等······ 师:同学们想到的方法可真多呀!那我们现在就要测量一下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了! 介绍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等。 二、自主探究,组织活动 1.同桌二人合作,选择一种测量工具,说一说怎样测量?

2.说一说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3.分享交流。 (预设:做好标记,要一个接着一个摆放,安静有序,不能重叠,不能有空隙,分工明确,有测量有记录······) 三、小组合作,实际测量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实际测量(出示合作要求)。 (预设:学生6人或8人为一小组,选择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教室有3个过道,其中6组从两个方向测量教室的长,剩余2组测量教室的宽。?小组成员分工:1人组织,1人记录,1人汇报,其余人员测量。教师巡视,及时指导学生度量中存在的问题。) 2.汇报交流。 要求小组汇报时,要说清楚本组使用的测量工具和测量结果。教室在黑板上板书各组测量结果。 3.观察测量结果,分析小结。 小结:用不同的物品做标准测量同一物体,量出的结果就(不同)。测量时,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挨着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正)。 (预设:若时间充足,可以再引申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不同物体,量出的结果不同;用同一物品做标准测量同一物体,测量的结果相同,为下节课学习统一的长度单位做铺垫。) 四、巩固练习 1.易拉罐摆一摆,看谁摆得高。 观察图片两组同学摆放的易拉罐数量,说一说,分别摆了多少个?谁的高? 2.说一说,哪根木条长? 先出示淘气和笑笑的描述语言,让学生猜一猜,谁的木条长? (预设:他们的木条都是3个曲别针长,所以长度相等;?笑笑的木条比淘气的木条长;淘气的木条比笑笑的长。) 再出示图片,学生讨论:谁说的对? (预设:虽然两根木条都是3个曲别针长,但是由于曲别针的长短不同,两根木条的长度就不相同,笑笑用的曲别针长,所以笑笑的木条长。) 3.估一估,下面两个人的身高分别大约是各自的几个头长? 出示图片,观察,估计。 五、课堂小结

长度的测量(教案)

三. 长度及其测量(教案) 周昌顺 一、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长度及时间的测量方法 (2)理解长度及时间单位 (3)掌握长度及时间单位的换算 (4)理解误差的定义及来源,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学会应用测量仪器正确测量物理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接受辨证唯物主义教育,尊重科学,热爱科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1、长度测量中估读 2、长度及时间单位的换算 三、复习内容及过程 长度的测量是进行科学探究中的最基本的测量,也是每个同学都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1.长度测量的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激光测距仪等等 2.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有光年,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3.主单位与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要求识记) 1 km=103m 1m=10dm 1dm=10cm 1cm=10mm 1mm=103μm 1m=106μm 1m=109nm 1μm=103nm 或者记为: 1m=101 dm =102 cm =103 mm= 106 μm =109 nm 单位换算的过程:口诀:“系数不变,等量代换” 5dm= cm,6.45km= m 24nm= mm 4、长度感知: 黑板的长度2.5m、课桌高0.8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的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乒乓球直径 4 mm(原3.88 mm)给下列长度填上合适的单位:

①某同学的身高是16.6()②一铅笔的长度是18() ③一枚一角的硬币的厚度是2.1()④教室每层楼高3.0() 5、刻度尺的使用规: A.“选”: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刻度尺。 B.“观”:使用刻度尺前要观察它的量程和分度值 C.“放”用刻度尺测长度时,尺要沿着__________(紧贴物体且不歪斜)。不利用 __________。(用零刻线磨损的的刻度尺测物体时,要从其它整刻度开始) D.“看”:读数时视线要__________。 E.“读”: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____________________。 F.“记”: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也可表达为:测量结果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刻度尺的正确使用归纳为六个字: ①选(量程、分度值)②放(尺沿被测长度放置,刻度贴近被测长度) ③看(视线与尺面垂直)④读(准确值+估计值,估计到分度值下一位) ⑤记(数字、单位)、⑥算(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实践 测量书本的长、宽、厚各是多少厘米,合多少毫米? 7、练习 (1)有一位同学用毫米刻度尺先后四次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是1.41厘米,1.52厘米,1.42厘米,1.44厘米,测量结果有错误的是______厘米,物体的长度是_____厘米。(2)见ppt 8、(知识拓)特殊的长度测量方法 在测量长度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不好直接测量或由于物体形状特殊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如细铜丝的直径、圆柱体的周长、硬币的直径、油筒内最长的直线、电线杆的高度等,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同学们掌握以下几种特殊的测量方法: 一、测多算少法 由于测量工具精确度的限制,某些微小量,无法直接测量,在测量时,可以把若干个相同的微小量,集中起来,做为一个整体进行测量,将测出的总量除以微小量的个数,就可以得出被测量的值,这种测量方法叫做“测多算少法”。 例如:用普通的毫米刻度尺测一张纸的厚度,我们可以先用刻度尺去测100张同样纸的厚度。然后用这个数值除以100,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再如:测量细铜丝的直径,可以把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成线圈,用刻度尺测出线圈的长度,并数出圈数,然后用线圈的长度除以圈数,即得细铜丝的直径。 二、量小求大法 由于被测量物体的长度远远超过了刻度尺的最大测量值,不便于用刻度尺测量,可先选取一个小物体或一小部分,用刻度尺测取其长度,然后设法测出大物体与小物体(或小部分)的倍数关系,最后根据这一倍数关系求得大物体的长度,这种测量方法被称为“量小求大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