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漏泄同轴电缆的选用

漏泄同轴电缆的选用

漏泄同轴电缆的选用
漏泄同轴电缆的选用

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漏泄同轴电缆的敷设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 劳动组织 1.2 工机具

1.3 材料

2.操作程序 2.1 工艺流程 2.2 操作要点 2.2.1 施工准备 在施工准备阶段,详细调查隧道内漏缆挂设位置及电力线、回流

线的高度、侧别及安全距离是否能够满足布缆的设计要求,隧道外架挂区段地形情况,核实中继器、天线杆塔、接头的位置及中继段的长度。 2.2.2 单盘测试 包括编写盘号、核对规格型号及数量,外观检查及验气工作,环阻、绝缘电阻和电气绝缘强度的测试,稳气。 (1)电桥测量漏缆环阻 把漏缆一侧的外导体和内导体短接,另一侧用直流电桥测量其环阻,测试连接见下图。 其测试标准:应小于4Ω/Km。 (2)利用500V兆欧表对漏缆内外导体间的绝缘电阻进行测量,测试连接见下图。 其测试标准:应不低于1000MΩ·KM, (3)绝缘耐压 漏缆内外导体间的高压耐压标准是:工频3KV电压2分钟不击穿。

(4)单盘稳气 漏缆充气压不得大于100±10kpa;稳气气压为90—100kpa(24小时),利用热可缩帽进行封堵充气。 2.2.3 配盘 (1)根据设计文件及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采用分级补偿的办法进行配盘。 (2)通过几种不同耦合损耗规格的漏缆(90dB,80dB,70dB,65dB)依次串联,用逐渐减小耦合损耗的办法来补偿由于漏缆传输损耗引起的电平下降,从而使列车在全线运行中能收到较平稳的信号电平。 (3)按照每种耦合损耗规格漏缆的长度,进行合理配置,最大限度的利用出厂单盘漏缆,尽量减少剩余短段漏缆和接头数目。 2.2.4 隧道内漏泄电缆的架挂 (1)隧道内电缆支架的安装 ①电缆支架孔的位置,距离钢轨面高度一般为4.8—4.9m. ②用冲击钻在洞壁预定位置钻一个Ф19mm的孔,孔深为70±3mm。孔应平直不可成喇叭状。 ③将胀管及螺杆装在一起放入Ф19mm孔内,用木锤打入洞内,要注意保护螺杆螺纹。 ④支架安装时,将垫圈螺母拧好固定,夹板固定要统一,以使电缆与洞壁之间的距离保持一致。 ⑤洞内吊夹每隔2.5—5m安装一个,如环境条件的影响,可做适当的调整。

漏泄同轴电缆选用探讨

漏泄同轴电缆选用探讨 1.引言 漏泄同轴电缆可以实现任何地方的无线通信,甚至在有电磁波干扰或没有电磁波的地方都可以,例如:隧道、矿山、地铁、建筑大楼和大型、复杂的象展览馆或机场那样的场所。因为漏泄同轴电缆能保证信号覆盖的不间断性。 2.选用漏泄同轴电缆的依据 选择适当的漏泄同轴电缆要看其应用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漏泄同轴电缆类型和规格由系统的设计和所有相关参数如使用频率、传输距离等决定。 选择漏泄同轴电缆有两个重要指标: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漏泄同轴电缆的系统损耗就是指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的总和。传输衰减,也叫介入损耗,主要指传输线路的线性损耗,随频率而变化,以分贝/100米表示。耦合损耗是指通过开槽外导体从电缆散发出的电磁波在漏泄同轴电缆和移动接收机之间的路径损耗或信号衰减。因此系统损耗可以说是整个漏泄同轴电缆的损耗。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传输衰减能满足操作容限或链路容量的要求,就没必要选择那些传输衰减最低的漏泄同轴电缆,但对耦合损耗的要求会更严格一点。 在设计时要计算链路容量就得把所有发射器和接收机之间的增益和损耗加在一起,它还必须包括任何其他因素引起的损耗。如果计算结果为正值,那就表示有足够的容限允许环境发生变化,而系统仍可正常运行。 对漏泄同轴电缆而言,耦合损耗设计一般在55~85分贝之间。在狭长系统如隧道或地铁内,因为隧道或地铁本身能帮助提高漏泄同轴电缆的耦合性能,因此耦合损耗设计一般为75~85分贝,在这种条件下,把传输衰减减到最小非常重要。在建筑楼宇内,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设计一般在55~65分贝之间,因为楼内漏泄同轴电缆单向长度在50~100米之间,因此传输衰减就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指标是漏泄同轴电缆能尽量多地发射信号,并穿透周围地区。 一个准备扩展的系统,可以选择传输衰减较小的漏泄同轴电缆。比如在办公楼内有一根顺电梯上行的漏泄同轴电缆,几个楼面共用一个接头,在这种情况下,若选择传输衰减低的漏泄同轴电缆,今后就可以提供更高频率上的服务或扩大服务覆盖区。

同轴电缆SPD的阻抗匹配

同轴电缆SPD的阻抗匹配 摘要:同轴电缆SPD的选型,需要考虑的参数有很多,例如接口、工作电压、插入损耗等,但阻抗匹配这一重要参数很容易被忽视,该参数恰恰也决定着SPD安装后对原线路的影响。本文主要就同轴电缆SPD(避雷器)阻抗匹配问题进行讨论。 关键词:同轴电缆;阻抗匹配;SPD 0引言 同轴电缆通常也被称做细缆,在10Base2网络中是主要的信号传输介质,但随着10/100BaseT网络的普及,双绞线已逐渐取代了细缆的位置,成为了现在局域网络的主要传输介质。 在网络中,同轴电缆虽被双绞线取代,但它并没有退出通信系统的舞台。在现代网络中同轴电缆主要作为E1线路(广域网常用专线)的接入介质,因此在视频传输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同轴电缆抗干扰能力很弱,尤其是雷电磁脉冲对其影响很大,很容易产生雷电过电压而损坏连接的设备,但可以通过安装BNC接口的SPD来防止雷电过电压损坏相连的设备。 由于同轴电缆的应用于不同的系统,其外型一样但阻抗分50Ω或75Ω等。其SPD选择时如果阻抗不匹配,虽接口、电压等满足要求,但长时间工作会使线路的带宽下降并产生损耗。 1 同轴电缆简介 同轴电缆(Coaxial)是指有两个同心导体,而导体和屏蔽层又共用同一轴心的电缆。最常见的同轴电缆由绝缘材料隔离的铜线导体组成,在里层绝缘材料的外部是另一层环形导体及其绝缘体,然后整个电缆由聚氯乙烯或特氟纶材料的护套包住。 目前,常用的同轴电缆有两类:50Ω和75Ω的同轴电缆。75Ω同轴电缆常用于CATV网,故称为CATV电缆,传输带宽可达1GHz,目前常用CATV电缆的传输带宽为750MHz。50Ω同轴电缆主要用于基带信号传输,传输带宽为1MHz~20MHz,总线型以太网就是使用50Ω同轴电缆,在以太网中,50Ω细同轴电缆的最大传输距离为185m,粗同轴电缆可达1 000m。 1.1宽带电缆 是CATV系统中使用的标准,它既可使用频分多路复用的模拟信号发送,也可传输数字信号。同轴电缆的价格比双绞线贵一些,但其抗干扰性能比双绞线强。当需要连接较多设备而且通信容量相当大时可以选择同轴电缆。

漏泄同轴电缆的介绍

漏泄同轴电缆简介 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已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 绝缘采用高物理发泡的均匀细密封闭的微泡结构不仅较之传统的空气绝缘结构在特性阻抗、驻波系数、衰减等传输参数更加均匀稳定而且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免除了充气维护的烦恼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可靠性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射频和漏泄同轴电缆结构。 选用漏泄同轴电缆的依据选择适当的漏泄同轴电缆要看其应用的需要选择最合适的漏泄同轴电缆类型和规格由系统的设计和所有相关参数如使用频率、传输距离等决定。选择漏泄同轴电缆有两个重要指标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漏泄同轴电缆的系统损耗就是指传输衰减和耦合损耗的总和,传输衰减也叫介入损耗主要指传输线路的线性损耗随频率而变化以分贝/100米表示。 耦合损耗是指通过开槽外导体从电缆散发出的电磁波在漏泄同轴电缆和移动接收机之间的路径损耗或信号衰减。因此系统损耗可以说是整个漏泄同轴电缆的损耗。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只要传输衰减能满足操作容限或链路容量的要求就没必要选择那些传输衰减最低的漏泄同轴电缆但对耦合损耗的要求会更严格一点。 在设计时要计算链路容量就得把所有发射器和接收机之间的增益和损耗加在一起它还必须包括任何其他因素引起的损耗。如果计算结果为正值那就表示有足够的容限允许环境发生变化而系统仍可正常运行。 对漏泄同轴电缆而言耦合损耗设计一般在5585分贝之间。 在狭长系统如隧道或地铁内因为隧道或地铁本身能帮助提高漏泄同轴电缆的耦合性能因此耦合损耗设计一般为7585分贝在这种条件下把传输衰减减到最小非常重要。 在建筑楼宇内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设计一般在5565分贝之间因为楼内漏泄同轴电缆单向长度在50100米之间因此传输衰减就不那么重要了更重要的指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

漏泄同轴电缆施工工法 一前言 为了解决铁路在山区、弯道、隧道内等弱场强或无场强区段的无线列调通信工程问题,目前采用在这些区段沿铁路线一定距离架设漏缆,安装隧道中继器和中继器天线的方式使无线电信号电波沿漏缆传输并均匀向外漏泄,使这些区段内场强达到一定要求而保证无线列调通信畅通、可靠。我们公司于1993年承担了某无线列调通信工程连江口至广州段的施工,在无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边学习,边实践,边总结,用较短的时间,质量良好地完成了该段的施工任务。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锻炼了一支技术熟练、工艺精良的施工队伍。为了更好地指导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我们在总结实践的基础上,编写了400MHz漏泄电缆的施工工法。期望本工法在今后指导同类工程施工实践的同时,不断地进行补充和完善,以取得更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工法特点及适用范围 2.1本工法有如下特点: 2.1.1漏缆架设前要进行严格的单盘测试及合理的配盘。 2.1.2漏缆须架设在铁路旁距轨道线路中心3~15米范围内,其高度须距轨面4.5~4.8米。 2.1.3漏缆的漏泄槽应朝铁路一侧。 2.1.4漏缆接续按漏缆的型号不同须配用不同的连接器件,为控制电缆的耦合损耗,还须根据不同类型的电缆,确定其连接器的安装位置。 2.2本工法适用于山区、隧道传输信号,整个铁路系统及地下铁路,厂矿等漏泄电缆组成的无线通信系统工程的施工,同时也适用于从事漏缆维修人员进行维修工作。 三工艺原理

本工法是无线列调通信系统中的部分设备——漏泄电缆的施工工艺,其原理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明: 3.1漏缆既是无线信号电波的传输线,又可视为无线信号的天线。 调度、车站值班员、机车司机互相通话,一般情况下,是靠车站电台通过天线向空间发射信号电波,在铁路沿线的空间产生一定的场强,并通过机车电台的天线耦合接收来实现的。而在弯道、山区、隧道内无线电波被阻挡、反射、吸收,使得该区段通信困难或无法通信。漏缆沿铁路架设,通过中继器和中继器天线,将车站电台发射的信号电波接收,经中继器放大加强,沿漏缆传输并均匀向外漏泄信号电波,使这些弱场强和无场强区段的铁路沿线具有一定大小的场强分布,以便在这些区段运行的机车电台能正常接收信号。同样,机车电台发射的信号电波也通过漏缆耦合,传输到中继器放大加强后送到中继器天线发射,被车站电台接收,从而实现调度、车站、机车的通信。因此,漏缆起到了传输、漏泄(天线)两方面的作用,成为山区、弯道、隧道内等弱场强或无场强区实现无线通信的关键设备之一。 3.2采用分级补偿的原则,从而使列车收到平稳的电平信号,同时与采用单一的漏缆相比,能延长通信距离。下面举一例说明: 3.2.1漏缆特性 型号耦合损耗传输损耗 149 80 dB/Km 25 dB/Km 148 70 dB/Km 27 dB/Km 147 65 dB/Km 36 dB/Km 3.2.2中继段的漏缆配置方法:在电波信号正向传输方向上,漏缆的配置顺序原则是 正向传播方向 LCX 中继段漏缆配置图1 耦合损耗由大到小,传输损耗由小到大,以确保机车接收电平的曲线斜率最大限度最小,呈

综合布线系统测试报告

综合布线系统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编号:01 中国人民解放军FLUKE 2009 年 4 月 工程名称七一三五二部队测试时间仪表型号NetTool II 23 日 网络建设工程NTS2-Pro 施工单位郑州龙达计算机技术有限公司测试部位师部抽检 长电缆屏蔽 序号地址号缆线号设备号 度层连通性 接线图衰减(DB)近端串扰 1 1 号楼 3 服务器3 2 无屏蔽见下图8.6DB 无 2 1 号楼 5 服务器24 无屏蔽见下图9.8DB 无 3 1 号楼9 交换机49 无屏蔽见下图7.6DB 无 4 1 号楼20 交换机5 5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 5 2 号楼8 交换机67 无屏蔽见下图 2.6DB 无 6 2 号楼1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8DB 无 7 2 号楼20 交换机69 无屏蔽见下图 5.6DB 无 8 2 号楼34 交换机72 无屏蔽见下图 5.7DB 无 9 3 号楼20 交换机32 无屏蔽见下图 6.6DB 无 10 3 号楼24 交换机28 无屏蔽见下图 4.8DB 无 11 3 号楼29 交换机35 无屏蔽见下图 5.2DB 无 12 3 号楼41 交换机57 无屏蔽见下图8.9DB 无 13 4 号楼21 交换机68 无屏蔽见下图 4.9DB 无

14 4 号楼22 交换机23 无屏蔽见下图7.8DB 无 15 4 号楼15 交换机75 无屏蔽见下图 4.6DB 无 16 4 号楼18 交换机61 无屏蔽见下图 6.1DB 无 17 5 号楼32 交换机31 无屏蔽见下图 6.4DB 无 18 5 号楼50 交换机27 无屏蔽见下图 3.7DB 无 18 5 号楼33 交换机41 无屏蔽见下图 6.2DB 无 20 5 号楼55 交换机48 无屏蔽见下图 3.8DB 无接线图 测试线图 测试结果经过用福禄克测试仪抽检全部合格

漏泄同轴电缆技术规范

1漏泄同轴电缆技术规 1.1.适用围 本技术规书适用于客运专线GSM-R系统漏泄同轴电缆的购置、安装、调试、开通、质量保证期及质量保证期满后的相关技术服务。 1.2.总体要求 ★及安装附件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应符合下列中华人民国相关现行标准:★铁路通信漏泄同轴电缆(TB/T 3201-2008)标准。 铁路通信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10418-2000)。 国际电联ITU-T及ITU-R的相关建议。 IEC相关标准。 其他未详尽部分均按中华人民国相关现行标准执行。 以上标准如有更新,按最新标准执行。 ★制造厂生产的Ⅲ型漏缆应具有在客运专线铁路GSM-R系统良好的运行业绩,能提供铁路局或铁路(集团)公司电务处的GSM-R漏缆用户报告。 1.3.漏泄同轴电缆主要技术要求 1.3.1.电气性能 采用《铁路通信漏泄同轴电缆》(TB/T 3201-2008)规定的Ⅲ型漏缆。 导体的连续性:电缆的导体、外导体应分别沿电缆长度连续。 频率围:900MHz; ★漏泄同轴电缆电气性能指标

(2)机械性能 漏泄同轴电缆机械性能指标

注:表中温湿度围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3)结构要求 满足《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YD/T1120-2001)的要求。 应有隧道外设置的防火措施。 导体直径:15-20mm 外导体直径:45-50mm 最小弯曲半径:700mm 重量:≤1200kg/km 电缆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防日晒、老化材料 电缆的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 发泡绝缘结构 (4)环境要求 温度:-40--+650C

相对湿度:95%(在35o C时)能可靠工作 敷设最低温度:-1O o C 1.3. 2.漏缆配件 投标人应提供与LCX相配套的接头、终端负载、直流隔断器、固定接头以及必要的避雷器、隧道外安装的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普通卡具和防火卡具)、接地套件、防雷套件、防水套件等配套设备,配套设备均应包含在总价中。所有配件均应能满足列车时速350km/h以上时的运营环境需求,并应有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 1.3. 2.1.漏缆固定系统卡具主要技术要求: 为保证350Km/h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供应商提供的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必须拥有350km/h高速铁路300公里的使用业绩,并对隧道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做如下技术要求: (1)隧道漏缆固定系统应采用金属锚栓,相关固定配件符合隧道固定漏缆要求。 (2)金属锚栓应采用螺杆式自紧锚栓。锚栓表面热浸镀锌,镀锌层厚度应不小于45微米。为保证锚栓受力可靠,应提供锚栓的抗拉抗剪测试报告,锚栓的抗拉与抗剪同时满足隧道安全使用要求。锚栓系统必须具有耐火承载力,应提供依据DIN4102-2进行的耐火承载力测试报告。 (3)锚栓与卡具之间应采用金属连接件进行连接。 (4)为保证漏缆的紧固安装,尼龙卡座应具有双卡座双盖板结构。尼龙卡座要求提供抗拔出力测试报告,并应满足不小于150N的抗拔出力要求,以保证在振动条件下漏缆不发生轴向滑移。

技术贴:电缆测试方法及电气特性指标资料

信号电缆测试方法及电气特性指标 一、综合测试 各种信号电缆在敷设前应进行单盘测试,接续前、后应进行电气测试,电缆工程结束后应进行综合测试。各项测试应认真做好记录,并妥善保存,以作为竣工验收时重要的原始记录。各主要电气特性测试结果应符合表3-1的要求。 表3-1信号电缆主要电气特性 1、用兆欧表测试绝缘可按:R x=0.001×L×R m计算。

式中:L-电缆实际长度(m) R m-仪表测量值(MΩ) R x-换算到每千米电缆的实际绝缘电阻值(MΩ) 2、电缆如经暴晒后测量所得数据不得作为电缆电气特性的结论。 对于工程中所采用的特殊规格电缆,其电气特性应符合设计要求及其相关产品技术标准的规定。 二、普通信号电缆绝缘测试 信号电缆绝缘测试包括下列内容: 1、芯线间绝缘电阻测试 将电缆两端的芯线互相分开,测试端剥去约20㎜外皮。用500V兆欧表一线与芯线1连接,以每分钟120转的速度摇动手摇把,另一线依次与其他各芯线接触。与芯线2刚一接触时,兆欧表指针会向零偏转,但很快又回升,稳定在实际绝缘值处。指针稳定后,可读出芯线1与芯线2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另一线离开芯线2与芯线3接触,测出芯线1与芯线3之间的绝缘电阻值。用同样方法测出芯线1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将兆欧表一线换成与芯线2连接,另一线依次与芯线3之后的各线相碰,可分别测出芯线2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并用依次测出其他芯线之间绝缘电阻值。 测试电缆芯线间绝缘电阻还有另一种方法:兆欧表一线于芯线1连接,其他各芯线并联后与另一线连接,只需摇动一次即可测出芯线1与其他各芯线之间的绝缘电阻值。测出芯线1的绝缘电阻值之后,从并联芯线中抽芯线2,同样方法测出其与其他各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值。如测到某芯线与其他各芯线间绝缘电阻为零或低于标准时,再分开并联芯线逐一接触,以查明与其中的某一芯线绝缘不良。 2、芯线与地之间绝缘电阻测试 测试尚未敷入地下的电缆芯线与地之间绝缘时,兆欧表接地端子的表棒与电缆的铠装钢带连接(聚氯乙烯外护套型电缆需待敷设后方测试芯线对地绝缘),摇动摇把,线路端子另一表棒分别与每一芯线接触一次,即可测出芯线与地之间的绝缘。也可将全部

漏泄同轴电缆技术规范

1漏泄同轴电缆技术规范 1.1.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客运专线GSM-R系统漏泄同轴电缆的购置、安装、调试、开通、质量保证期及质量保证期满后的相关技术服务。 1.2.总体要求 ★及安装附件的设计、制造及安装应符合下列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现行标准: ★铁路通信漏泄同轴电缆(TB/T 3201-2008)标准。 铁路通信工程质量评定验收标准(TB10418-2000)。 国际电联ITU-T及ITU-R的相关建议。 IEC相关标准。 其他未详尽部分均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现行标准执行。 以上标准如有更新,按最新标准执行。 ★制造厂生产的Ⅲ型漏缆应具有在客运专线铁路GSM-R系统良好的运行业绩,能提供铁路局或铁路(集团)公司电务处的GSM-R漏缆用户报告。 1.3.漏泄同轴电缆主要技术要求 1.3.1.电气性能 采用《铁路通信漏泄同轴电缆》(TB/T 3201-2008)规定的Ⅲ型漏缆。 导体的连续性:电缆的内导体、外导体应分别沿电缆长度连续。 频率范围:900MHz; ★漏泄同轴电缆电气性能指标

(2)机械性能 漏泄同轴电缆机械性能指标

注:表中温湿度范围可根据现场情况适当调整。 (3)结构要求 满足《通信电缆-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漏泄同轴电缆》(YD/T1120-2001)的要求。 应有隧道内外设置的防火措施。 内导体直径:15-20mm 外导体直径:45-50mm 最小弯曲半径:700mm 重量:≤1200kg/km 电缆护套采用低烟、无卤、阻燃、防日晒、老化材料 电缆的使用寿命在30年以上 发泡绝缘结构 (4)环境要求 温度:-40--+650C 相对湿度:95%(在35o C时)能可靠工作 敷设最低温度:-1O o C 1.3. 2.漏缆配件 投标人应提供与LCX相配套的接头、终端负载、直流隔断器、固定接头以及必要的避雷器、隧道内外安装的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普通卡具和防火卡具)、接地套件、防雷套件、防水套件等配套设备,配套设备均应包含在总价中。所有配件均应能满足列车时速350km/h以上时的运营环境需求,并应有相关部门的检测报告。 1.3. 2.1.漏缆固定系统卡具主要技术要求: 为保证350Km/h高速铁路的行车安全,供应商提供的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必须拥有350km/h高速铁路300公里的使用业绩,并对隧道内漏泄电缆固定系统卡具做如下技术要求: (1)隧道内漏缆固定系统应采用金属锚栓,相关固定配件符合隧道内固定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 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 1.2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 1.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 1.4 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1.5 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 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 2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 Ⅰ主控项目

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 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 2.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它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2.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 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漏泄同轴电缆的配置及接续技术

漏泄同轴电缆的配置及接续技术 在铁路无线列车调度通信系统中,为解决铁路多弯处、大弯处、隧道群、长大隧道及山区地带等弱场强或无场强盲区的场强覆盖率问题,采用了450MHz单双工兼容无线列调,架设漏泄同轴电缆(LCX)和隧道中继器的方式。现对该系统施工中的LCX的配置、接续技术及其有关问题的处理,进行介绍。 1漏泄同轴电缆的配置 漏泄同轴电缆的施工中,一般一个标准中继段(1.2km)是由3种型号的漏泄同轴电缆组成。在中继器的正向传播方向上,第1个中继段是由4种电缆配置组成(DCX为非漏泄同轴电缆有1种;LCX有3种型号)。LCX的配置原则是:在正向传播方向上,配置的电缆耦会损耗由大到小,传输损耗由小到大。这样的配置,可通过计算得知其优点如下。 1.可使机车台接收电平的曲线斜率(最大限度)最小。 2.保证无线信号在整个漏泄电缆系统中传输。3可使信号传输距离最大,减少中继器,节约投资。 在施工中,一般采用SLDY-75-37-148(147、146)型漏泄同轴电缆。该电缆在450MHz时的损耗指标见表1。2漏泄同轴电缆的接续技术2.1注意事项 漏泄同轴电缆的通信质量,与连接器的安装有直接关系,所以在施工中,接续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由于连接器多而复杂,型号不同,又不能互相替换,故应熟悉所安装连接器的作用及安装顺序; 2.严格按规程操作; 3.注意内、外导体的牢固性和密封性; 4.注意安装过程的清洁。 2.2接续步骤 1.对安装连接器的电缆部位用酒精进行清洗,去掉承力索约300mm,剥去漏泄同轴电缆的外护套、外导体、绝缘套管和绝缘螺旋体,露出内导体铜管17mm。在此应注意:电缆切口必须是没有糟口的位置,以保证无线信号传输的质量。 2.卸开连接器插座,按照尾螺母、垫圈、密封圈、垫圈、密封圈、垫圈、扁螺母和压环的顺序套在电线上。在此应注意零件的顺序和扁螺母与压环的方向。 3.采用滚压法安装内导体芯子。注意在液压精道过程中,多滚压,少进刀。 4.安装外导体接触套。在剥开电缆护套及外导体时,应注意保护好外导体,不可弄断或损伤。 5.装上带孔绝缘子。应注意清洁。 6.旋进带插孔的内导体,安装压环和尾螺母。注意务必旋紧。 7.安装好外壳组件。注意螺旋器件必须旋紧,整个结构必须密封。 8.在连接器上缠绕B粘胶带,外层加缠电工胶带。注意均匀与美观。 9.承力索的成端。注意成端后的长度。3存在的问题及接续技术的改进 3.1绝缘问题 漏泄同轴电缆一般是采用架空安装方式,而且大部分是安装于山区及隧道内,往往在工程竣工后的短时间内(特别在南方初夏至仲秋时期,一般在2个月后),线路绝缘大幅度下降,从千兆欧下降到几百兆欧,甚至几十兆欧,严重时为零。这主要是由温差所引起。因为电缆中存在的气体不可能达到100%的干噪,白天受太阳的烈晒,温度比较高,电线内部的气体就往温度低的一端流动;到了夜里,气温下降(由于山区白天与夜里的温差大),

漏泄同轴电缆

漏泄同轴电缆 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已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 绝缘采用高物理发泡的均匀细密封闭的微泡结构,不仅较之传统的空气绝缘结构在特性阻抗、驻波系数、衰减等传输参数更加均匀稳定,而且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免除了充气维护的烦恼,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可靠性,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射频和漏泄同轴电缆结构。 中文名 漏泄同轴电缆 外文名 leaky coaxial cable 作用 信号传输作用 目的 移动通信畅通的 特点

特性阻抗、驻波系数等参数稳定 学科 电子工程 目录 .1电缆介绍 .2基础理论 .?无线移动通信 .?工作原理 .?纵向衰减 .?耦合损耗 .3选用依据 .4比较 电缆介绍 漏泄同轴电缆是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具有天线功能,通过对处导体开口的控制,可将受控的电磁波能量沿线路均匀的辐射出去及接收进来,实现对电磁场盲区的覆盖,已达到移动通信畅通的目的。 绝缘采用高物理发泡的均匀细密封闭的微泡结构,不仅较之传统的空气绝缘结构在特性阻抗、驻波系数、衰减等传输参数更加均匀稳定,而且可抵御在潮湿环境中潮气对电缆的侵入可能传输性能的下降或丧失,免除了充气维护的烦恼,大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稳定可靠性,是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射频和漏泄同轴电缆结构。[1] 基础理论 无线移动通信 在基站与移动站之间的通讯,通常是依靠无线电传送。目前通讯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要求基站与移动站之间随时随地能接通,甚至要求在隧道中也是如此。 然而在隧道中,移动通信用的电磁波传播效果不佳。隧道中利用天线传输通常也很困难,所以关于漏泄同轴电缆的研究也应运而生。无线电地下传输有着极其广泛的用途,例如: 1、用于建筑物内、隧道内及地铁的移动通信(GSM,PCN/PCS,DECT…) 2、用于地下建筑的通讯,例如停车场、地下室及矿井 3、公路隧道内 FM 波段(88-108MHz)信息的发送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 1.2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 1.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 1.4 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1.5 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

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 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 2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 Ⅰ主控项目 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

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 2.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2.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 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T568A或T568B)进行端接,但必须与信息插座模块的线序排列使用同一种标准; 3.屏蔽对绞电缆的屏蔽层与接插件终接处的屏蔽罩必须以可靠的360°圆周接触,接触长度不宜小于10mm。

同轴电缆标准

电缆 50欧姆漏泄同轴电缆 1 应用及分类 漏泄电缆用于一般通讯天线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特别是在移动通信系统分立天线无法提供足够的通讯覆盖的区域。漏泄电缆既具有信号传输作用,又有天线接收功能。汉胜50欧姆漏泄同轴电缆主要应用范围如下; ◆ 建筑物内、矿井、地铁及隧道内信号分布与传输 ◆ 列车的信息传输及高速公路上无线电通讯 ◆ 电波静区内信号覆盖 根据外导体漏泄结构不同,汉胜50欧姆漏泄同轴电缆分为以下两个系列: ◆ 皱纹外导体削峰系列(A)漏泄同轴电缆 ◆ 外导体纵包带开槽或冲孔系列(B)漏泄同轴电缆 前者适用于更宽的频率范围,在整个宽频带内具有很好的电气性能;后者适用较窄的频率范围,可在该窄频范围内对使用频率电气性能进行最佳设计。 2 结构性能参数 *注:外护套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PE(经权威机构检测,已达到UL1581-1990燃烧试验标准。) *注:表中耦合衰减值是按IEC1196-4方法得到的统计值,该值对应的接收可能性为50%。 50欧姆编织型同轴电缆 1 应用及分类 汉胜50欧姆编织型外导体同轴电缆包括D-F和RG两个系列,主要应用于: ● 地面无线寻呼系统 ● 地面移动通讯及无线通讯天线馈线 ● 地面基站用天线馈线 ● 机房用馈线及天线连接线 ● 军用数据信息传输线 ● 超低频、调幅及调频无线电广播系统的音频、视频线 2 结构性能参数 *注:外护套可根据用户要求采用低烟、无卤阻燃PE(经权威机构检测,已达到UL1581-1990燃烧试验标

准。) *注:表中耦合衰减值是按IEC1196-4方法得到的统计值,该值对应的接收可能性为50%。 同轴电缆从用途上分可分为基带同轴电缆和宽带同轴电缆(即网络同轴电缆和视频同轴电缆)。 同轴电缆分50Ω 基带电缆和75Ω宽带电缆两类。基带电缆又分细同轴电缆和粗同轴电缆。基带电缆仅仅用于数字传输,数据率可达10Mbps。宽带电缆是CATV系统中使用的标准,它既可使用频分多路复用的模拟信号发送,也可传输数字信号。同轴电缆的价格比双绞线贵一些,但其抗干扰性能比双绞线强。当需要连接较多设备而且通信容量相当大时可以选择同轴电缆。 网络同轴电缆(COAXIAL CABLE)内外由相互绝缘的同轴心导体构成的电缆:内导体为铜线,外导体为铜管或网。电磁场封闭在内外导体之间,故辐射损耗小,受外界干 扰影响小。常用于传送多路电话和电视。 同轴电缆的得名与它的结构相关。同轴电缆也是局域网中最常见的传输介质之一。它用来传递信息的一对导体是按照一层圆筒式的外导体套在内导体(一根细芯)外面,两个导体间用绝缘材料互相隔离的结构制选的,外层导体和中心轴芯线的圆心在同一个轴心上,所以叫做同轴电缆,同轴电缆之所以设计成这样,也是为了防止外部电磁波干扰异常信号的传递。 同轴电缆根据其直径大小可以分为:粗同轴电缆与细同轴电缆。粗缆适用于比较大型的局部网络,它的标准距离长,可靠性高,由于安装时不需要切断电缆,因此可以根据需要灵活调整计算机的入网位置,但粗缆网络必须安装收发器电缆,安装难度大,所以总体造价高。相反,细缆安装则比较简单,造价低,但由于安装过程要切断电缆,两头须装上基本网络连接头(BNC),然后接在T型连接器两端,所以当接头多时容易产生不良的隐患,这是目前运行中的以太网所发生的最常见故障之一。 无论是粗缆还是细缆均为总线拓扑结构,即一根缆上接多部机器,这种拓扑适用于机器密集的环境,但是当一触点发生故障时,故障会串联影响到整根缆上的所有机器。故障的诊断和修复都很麻烦,因此,将逐步被非屏蔽双绞线或光缆取代。 同轴电缆的优点是可以在相对长的无中继器的线路上支持高带宽通信,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体积大,细缆的直径就有3/8英寸粗,要占用电缆管道的大量空间;二是不能承受缠结、压力和严重的弯曲,这些都会损坏电缆结构,阻止信号的

电缆工程的电气性能测试

(光)电缆工程的电气性能测试 1.1 市话电缆工程的电气性能测试分类 1.1.1 用户线路中继电缆线路 a. 用户线路测试分为 电缆线对(间)、对地绝缘电阻、分线设备环路电阻。 b. 中继电缆线路测试分为 近端串音衰减、对地的绝缘电阻、环路电阻。 c. 电缆电气性能测试记录表 d. 工程设计中如规定有转接的测试内容,如电缆铅外护层的电位测试等,应按设计规定进行。 1.1.2 兆欧表:测试电缆芯线绝缘电,应使用500V两程不小于1000兆欧两兆欧表进行。但测试连接有分线设备或总配线架,有保安簧排的电缆时,应使用不超过250V的兆欧表进行。 测试新设电缆的芯线间,芯线对地的绝缘地阻,在温度为20°C,相对温度为80%以下,应符合下列规定: a. 低隔电缆 电缆芯线间的绝缘电阻应不低于800MΩ/KM。 低隔电缆连有分线设备或已接上总配线架时,其全程的色电阻测试应不低于100 MΩ。 用聚乙烯塑隔电缆做成端电缆并与低隔电缆相连接,绝缘电阻的测试应视同于低隔电阻。 b. 同一条电缆线路上有几种不同的绝缘层电缆时,应按电缆绝缘层分段进行绝缘电阻测试,合拢后可不再进行线路全程绝缘电阻的测试工作。 c. 同一品种绝缘层的中继电缆线路,除在合拢点分别测试绝缘电阻外,还应进行全程测试。 1.1.3 市话电缆线路的环路电,可用电桥进行测试。 铜芯导线的电缆在20°C,每公里每对线的环路电环标准值如下表所示,在非20°C的任何温度下测试电缆环路电阻时,其测试值应小于或等于换算值,即为合格。 20°C铜芯电缆标准环路电阻 铜芯导线外径 (mm) 标准环路电阻 (Ω/对-KM) 铜芯导线外径(mm) 标准环路电阻 (Ω/对-KM) 0.4 296

综合布线系统的质量验收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综合布线子系统的工程安装、检测验收和竣工验收。 1.2 综合布线系统检测验收应采用专用测试仪器对系统的各条链路进行检测,评定系统的信号传输技术指标及工程质量。 1.3 综合布线工程施工前应对交接间、设备间、工作区的建筑和环境条件进行检查,检查内容和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T50312中的有关规定。 1.4 采用专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和维护工作的综合布线工程应按专项进行验收。 1.5 建筑群主干光纤在网络中支持的应用距离大于国家标准《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中第3.0.5条所规定的传输距离时,应按光纤传输系统的要求进行检测和验收。 1.6设备材料的进场检测验收执行GB/T50312中的规定。 2 缆线敷设和终接的检测 Ⅰ主控项目 2.1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非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2. 屏蔽4对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10倍; 4. 光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2.2 电源线与综合布线系统缆线应分隔布放,缆线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按GB/T50312中的规定检测。 2.3 建筑物内电、光缆暗管敷设及与其他管线最小净距符合GB/T50312中的规定。 2.4 对绞电缆芯线终接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终接时,每对对绞线应保持扭绞状态,扭绞松开长度对于5类线不应大于13mm; 2. 对绞线在与8位模块式通用插座相连时,必须按色标和线对顺序进行卡接;在同一布线工程中两种连接方式不应混合使用; 3. 卡入跳线架连接块内的单根线缆色标应和线缆的色标相一致,大对数电缆按标准色谱的组合规定进行排序; 4. 端接于RJ45口的配线架的线序及排列方式按有关国际标准规定的两种端接标准之一

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

漏泄同轴电缆安装技术交底书表格编号 1310 项目名称第 1 页 共 16 页交底编号 工程名称 设计文件图号 工程部位隧道漏泄同轴电缆 交底日期 技术交底内容 一、说明 适用于通信系统隧道漏缆敷设施工。 二、施工准备 1.开工前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澄清有关技术问题,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制定施工安全保证措施,提出应急预案。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岗前技术培训。 2.根据施工图纸提供的漏缆架设径路进行现场复测,确定图纸所给漏缆长度、径路、防护是否相符。 3.检查径路上的隧道壁、避车洞、杆路、过轨预留等是否具备敷设条件,确定敷设位置。 三、技术要求 3.1 隧道内LCX支架安装要求 1.LCX固定件应采用膨胀螺栓方式固定,使用专用卡具安装漏缆; 2.采用吊夹固定LCX时,吊夹间距为1m,防火夹间隔10m; 3.支架孔的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孔距宜为0.8~1.5m; 4.支架孔的直径、孔深应符合设计要求;孔应平直,不得成喇叭状; 3.2 隧道内LCX敷设要求 1.LCX吊挂应在隧道侧壁,槽口朝向线路侧;

电气特性检验报告。 3) 直流特性检验 用直流电桥测试漏缆内、外导体直流电阻,用耐压表测试绝缘介电强度,用绝缘电阻测试仪测试漏缆最小绝缘电阻,测试数值符合规范及设计要求,形成测试记录。 测试完毕,切除漏缆、射频缆开剥部分,用热缩帽缩封漏缆、射频缆两端。技术人员用油漆在合格的缆盘进行标注,标注内容包括:缆线型号、测试长度、自编号。将缆线端头固定在缆盘上,对缆盘外包装进行恢复。 5.2 隧道内漏缆卡具安装 1.画线 根据设计规定的安装位置及高度要求,进行画线;距钢轨面的高度应为4.5m。画线应在接触网回流线的另侧。不得已在同侧时,与回流线、接地母线的距离不应小于600mm,与牵引供电设备带电部分的距离不得小于2m。画出的线保持与轨面平行。 2.钻孔 孔应打在所画线上,孔距宜为1m;距隧道口最里侧垂直引下线2米处打第一个眼孔,钻孔的直径及孔深应满足设计及卡具安装要求,孔眼要求平直,不得成喇叭状,用吹灰器清除干净孔内粉尘。隧道内无衬砌面时,可采用钢丝承力索或者角钢支架吊挂电缆方式;钢丝绳宜采用7×φ2.2mm,固定支架的膨胀螺丝应采用与夹具同一厂家产品。 3.卡具安装 隧道内卡具安装要牢固,注意卡具的方向性,并采用特制膨胀螺栓,膨胀螺栓紧固后的普通高速吊夹孔深满足卡具安装要求,防火吊夹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卡具安装示意图 5.3隧道外漏缆吊挂件安装 1.支撑杆安装

漏泄同轴电缆的接续施工工艺标准

漏泄同轴电缆的接续施工工艺标准 1.施工准备 1.1 劳动组织 1.2 工机具

2.操作程序 2.1 工艺流程 2.2 操作要点 2.2.1 施工准备 认真做好装配前的准备工作。在连接器装配前,使待装的电缆与电缆轴线垂直,然后用蘸有工业酒精的棉纱,对需装接本插座的漏缆相应部位进行清洁处理,并保持操作人员双手的清洁。 2.2.2 电缆开剥 (1)漏泄电缆的开剥:剖割电缆悬挂吊索约200mm,割去电缆外护套,外导体,绝缘套管以及螺旋绝缘,露出内导体铜管17mm。在护套端头倒角2×45°,并从电缆护套端头开始顺缆身割槽长20~50mm,间隔15mm左右。

(2)软电缆的开剥:割去软电缆外护套12mm露出外导体编织层,疏散外导体编织层,割去电缆绝缘套管及螺旋支撑内导体8mm。 (3)在安装中间连接器的电缆开剥时,根据漏缆的开槽半节距p和连接器增加漏缆的长度m,确定漏缆的切断位置使接续后的连接器位于1个半节距的中心位置且保持原开槽位置不变。如图所示: 2.2.3 内导体连接 内导体的连接是将连接器的内导体芯子插入电缆内导体同轴管内,用滚压钳均匀地将同轴管压接在带槽的内导体芯子上,在内导体插入前要清除同轴管内表面的氧化层以及同轴管截面的毛刺,并用酒精清洗,从而实现内导体芯与同轴管牢固可靠的连接。 2.2.4 外导体连接 连接器与漏泄同轴电缆外导体的连接由连接器的外导体接触套与电缆外导体接触,经过连接器外壳组件安装后对接触套的挤压来实现外导体的连接。 2.2.5 各种软电缆的连接 连接器与软电缆的连接,内导体采用焊接,外导体由连接器与软

电缆外导体编织网挤压接触来实现。在施工中可提前予制好各种软电缆,施工现场将予制好的软电缆插接到相应的设备或电缆上即可。 2.2.6 外壳组件安装 在外壳组件安装时在电缆密封圈上加涂硅橡胶确保安装连接器后电缆的密封。 2.2.7 调相电缆的截取 如图所示调相电缆LX理论上按下列公式截取: L X=λS(n-L/P0)+Λs/λ1[L-(L1+L2)] 其中:L X—调相电缆长度 P0—八字槽节距 L1、L2—漏泄电缆第一槽间距离 λS—调相电缆内的波长 λ1—漏泄电缆内的波长 L—两条漏泄电缆第一个槽间距 n—取正整数(控制调相电缆取1—2米之间。为了便于施工,一般调相电缆截取1.5m左右即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