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现代领导形象

现代领导形象

现代领导形象
现代领导形象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

第一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者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不仅是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党政机关的代表和核心,因而领导者的形象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领导者自身和领导者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全局,甚至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公众个体意识的总和才能构成公众的整体意识,也才能形成领导形象。

再次,领导形象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公众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一旦在公

众心目中形成某种印象,就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影响公众行为和认知,这种认知并不会因时空变化而立即发生变化。另一方面,领导者与公众都处于动态发展过程之中,领导形象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变化性是绝对的。领导活动要素、结构、功能和权力的运用是不断变化的,而公众对领导者的要求、愿望也是不断变化的。因此,公众对领导者的印象,除了有一定的稳定性之外,还具有不断变化的特征。

最后,领导形象是主动性和被动性的统一。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形象不是随意流露或无意显露的,而是通过形象主体刻意塑造和精心策划的。历史发展和组织分化过程表明,商品经济或文化越发展,领导就越重视自己的社会关系行为,从而就越是将自身形象的塑造作为一个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过程去加以控制。但是,领导形象的最终判断和评价,要通过自我形象转化为社会形象才能完成,领导形象塑造过程往往要根据社会公众的信息反馈来调整。没有这个反馈过程,领导者难以判断其自我认知形象是否符合公众的要求。同时,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并不能够对可能出现的问题都有肯定的把握和正确的认识。因此,领导形象应该处在可监可控的反馈调整系统中。

三、现代领导形象的作用

1.领导形象是领导者履行职责的基础。领导形象是在领导者与社会公众广泛接触的过程中形成的,是领导者个人内在素质和能力的外在化。领导者树立形象的过程,也就是公众对其实施领导、履行职责进行评判的过程。一般地,领导者在公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说明公众承认了该领导者,并对其工作给予理解与支持,该领导者就具有履行职责、实施领导的基础。相反,一个领导者在公众中没有树立良好的形象,说明公众没有承认该领导者,更不能对其工作给予理解和支持,该领导者就不具备履行职责、实施领导的基础。

2.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成败的关键。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管理者和决策者,对领导活动的成败具有重大作用。领导形象如何,不仅关系到领导者个人的威信和号召力,而且关系到组织的整体形象和凝聚力,关系到领导活动能否顺利进行。领导者如果能够树立良好的形象,即以饱满的精神风貌、高尚的领导魅力、优良的领导作风和得体的领导仪表等赢得公众的好感和信赖,不仅有利于领导威信的建立,而且有利于领导的决策、指示、领导方法为群众所接受,并得到创造性的执行。相反,领导者如果不能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就不能得到公众的理解、支持与认可,领导活动就难以顺利进行。

3.领导形象是领导效能的直接影响力。领导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领导效能的发挥。领导形象对于实施领导活动一般会产生两种效能:一方面,良好的领导形象能产生积极的正效应,可以激励被领导者团结在领导者周围,支持领导者开展各项工作,充分调动被领导者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奋力去实现领导目标。另一方面,不良的领导形象会产生负效应,使被领导者对领导者产生不信任感,相互间离心离德,甚至会出现被领导者抵制领导者的现象,这就无法发挥领导效能,阻碍领导活动的正常进行。

4.领导形象是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任何领导者,必然会在与社会公众的接触和联系中形成各种印象。现实中,有些领导者具有很高的文化素质,较强的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工作经验,但由于领导形象不好,得不到被领导者的信任与尊重,上下级关系紧张,严重影响了党群、干群关系。有些领导者虽然能力弱,经验少,但能够团结群众,以身作则,发扬民主作风,得到了被领导者的支持、拥护和爱戴,领导工作得到了顺利开展,从而使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可见,领导形象是联系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

第二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容构成

一、领导风格形象

1.头脑清醒、立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形象。

一是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领导者应该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政治家,具有先进的理论和坚定的理想信念。

二是具有敏锐的政治思维。领导者要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不仅要善于科学地思考问题,更要善于站在政治视野之中进行理性思维,判断形势,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

三是具有宽广的眼界。领导者眼界要开阔,既要向史学要深度,具有历史眼光,又要向未来学求广度,以面向未来、开拓未来的远见和胆识求发展。

四是具有宽阔的胸襟。要大度容人,既要容人之言,又要容人之长,更要容人之短,具有团结人、吸纳群众意见的宽阔胸襟。

五是具有高度的责任感。领导者有职权,就应该有责任。权力是进行领导活动的前提条件,而责任才是领导活动的真正动力。每个领导者都要有责任意识,只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务,而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权利。

2.具有魄力、总揽全局的战略家形象。

一是具备统揽全局、着眼于未来的洞察能力。在空间上,领导者能敏锐地从全局和局部的辨证统一关系中把握整体效能,把注意力放在全局性问题上,并在此基础上解决各局部问题,同时,根据他们对全局的不同影响区别轻重缓急,抓住要害;在时间上,领导者能深刻地认识到现在和将来的内在连续性,能顾及到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以及各个发展阶段,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善于把握组织的发展方向,在发展的连续性中把握今天,从而使现在和将来,长远和当前相结合,分清步骤,循序渐进。

二是具备权衡利弊、排除干扰的决断能力。领导者既要勇于决断,即必须有理智清醒、及时准确的决断能力,又要善于决断,即掌握科学的决断程序和方法,多谋兼听,博采众议,甄别优劣,科学决断。

三是具备周密运筹、协调用人的组织能力。领导者首先要知人善任,因人施用,合理搭配人才群体,着眼于整体效能的优化。其次,要善于运用组织的力量,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政府行政领导和职能部门的组织威力以推动决策的实施。最后,要善于沟通联络,倾听不同意见,善于与不同观点、不同性格的人协调共处。

3.乐于服务、紧密联系群众的社会活动家形象。

一是深入群众,服务群众。领导者要深入群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听民声、察民意、知民情,准确地了解群众的现实状况、意见和要求。对于群众提出和反映的问题,要以极端负责的精神和满腔热情的态度认真处理,既要关心群众长远的、根本的利益,为群众前途做好谋划,又要关心群众眼前的、切身的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以一心为民的公仆形象吸引群众、服务群众。

二是宣传群众,动员群众。领导者能将经过集中而系统的意见向群众宣传,统一群众的思想和行动,把群众的注意力和精力集中到党和国家所赋予的任务上来,形成强大的内聚力和团结奋斗的氛围,激发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党和国家的最新理论、指示及时传达给群众,帮助群众了解国家发展的态势,引导群众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的不断提升,动员群众以高昂的革命热情和工作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去。

二、领导品格形象

1.清正廉洁形象。清正廉洁形象,是公众对领导形象的基本期望,也是领导形象的基本要求。领导者的清正廉洁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领导者正派。所谓正派,就是清清白白做官,堂堂正正做人,扎扎实实做事,保持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考虑事情、进行决策、处理问题以公共利益为依归,而不以追求个人私利、谋求小团体利益为出发点,心地坦荡,光明磊落,刚直不阿。在处理人际关系上,不计较个人恩怨,不编织私人“关系网”,不做任何人的“靠山”,也不做任何人的“附庸”,遵守道德规范。坚持党性,处事公正。维护大局,搞好团结。

二是领导者廉洁自律。为政之本在于廉,领导者只有为政清廉,才有资格规范和约束别人,实施有效的管理。要增强自律,“吾日三省吾身”,经常按有关廉洁自律的制度规范对照检查自己,防微杜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做一个社会公众信赖和拥护的领导者。

2.开拓创新形象。开拓创新形象,是领导者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业绩的综合体现。

首先,具备创新意识。在行政管理活动中,领导者必须突破常规、传统的模式,力求深度开发新观念,产生具有创见性的新颖、独特的观念。

其次,具备创新能力。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理解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极强的创造力。只有具备创新能力,领导者才能在实践中发现新方法,解决新问题。

最后,领导者能从新颖的角度深刻分析、归纳出某行业系统的工作状况与特点,提出改革方案。

3.勤政为民形象。勤政为民形象,是领导形象的本质内容。领导者在领导岗位上,只能将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真正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在实际工作中,认真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高效率、高质量地

完成工作。同时,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时刻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头,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与人民群众心心相印、同甘共苦。这样,才能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为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做到管理与服务的高度统一。

4.求真务实形象。求真务实形象,是领导者以务实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脚踏实地工作的具体体现。求真务实,就是领导者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查实情、办实事、收实效。务实,贵在实干。在工作中唯有实干,才能出成绩。讲成绩一定要实事求是,定指标一定要切合实际,抓落实一定要身体力行,一项工作布置以后,必须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领导者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就会在公众中树立求真务实形象。

三、领导风度形象

1.仪表风度形象。仪表风度形象,是领导者的思想、文化、道德、情感和气质等的外在表露。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是领导者仪表风度形象的核心内容。在公众场合,领导者不仅要仪表端庄、仪容整洁、服饰得体,而且要朝气蓬勃,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与公众接触,以开拓进取的勇气和精神影响和感染公众,从而赢得公众的信任与支持,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使领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

2.言谈举止形象。领导者的言谈举止是实现领导职能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言谈上,领导者力求说话的方式和内容恰到好处,语调柔和,速度适中,用语文雅、礼貌,亲切和蔼,规范准确,机智博学。

在举止上,领导者的坐立行走、举手投足、喜怒哀乐等力求稳重得体、温文尔雅、落落大方。通过文雅得体的言谈,稳重大方的举止,可以增强领导者的凝聚力和感召力,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就会树立起来。

3.礼仪服饰形象。讲究礼仪和礼节,是领导者与公众沟通思想,密切关系的重要因素。领导者了解和遵循社交场合约定俗成的礼仪习惯,在工作场所,迎来送往,接人待物,访问探视,各种聚会、会议、会见、会谈、接打电话等各种活动中,力求懂礼节,讲礼貌,这不仅可以表现个人修养,还可以树立良好的领导形象。同时,领导者应以庄重、大方、得体的服饰出现在公众面前和公务活动中,并根据不同场合和对象,选择合适的衣着,给人以愉悦的美感,从而提高和衬托领导者的良好形象。

第三节塑造现代领导形象的途径

一、树立形象意识,实施“领导形象战略工程”

在塑造现代领导形象时,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增强各级领导干部的形象意识,使他们既深刻认识到现代领导形象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又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组织的代表,自身形象是组织形象的化身,并且将自己的行动自觉纳入到组织整体形象塑造的轨道上来,从而实行“领导形象战略”。实行“领导形象战略”,要求领导者塑造好自身形象,成为树立组织形象,提高组织声誉的模范。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说,领导者的形象是组织形象的集中体现,是组织形象的人格化表现。一个好的领导者,会带出一大批优秀的员工队伍,影响一个部门甚至一个地区。反之亦然,因此,领导者要自觉地把塑造形象的重担挑起来,带头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模范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勤政廉政,推进两个文明建设,促进工作人员思想、政治、文化素质和办事效率的提高,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同时,要建立一个能够科学设计领导者形象的智囊团,对领导者在不同场合的形象,

进行预先设计,以供领导者参考,尽力使领导者对组织形象的输出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二、优化领导者素质,提高执政水平

各级领导干部的素质好坏,执政水平的高低,决定着领导形象的优劣。没有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高水平的领导执政能力,领导形象的塑造就只能是一句空话。因此,增强素质,提高政府执政水平,就成为政府形象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增强领导干部的素质,主要体现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文化素质三个方面。增强政治素质,就是要对各级领导者加强党的宗旨和职业纪律、职业道德的教育,做到在工作中坚持原则而不滥用职权,树立政治思想过硬的形象;增强业务素质,就是要使领导者能精通本职业务和相关专业知识,熟练运用各种领导艺术和方法,做到在工作中掌握政策准确,提供服务周到,树立业务精湛的形象;增强文化素质,就是要使领导者能熟悉并掌握与工作密切相关的经济、政治、法律、管理、历史、社会、财政、审计等学科知识,了解新兴学科和学术新动态,锻炼自己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树立知识广博的形象。同时,还要提高领导者的执政水平。主要体现在制定政策和进行决策两个方面。领导者各项政策的制定及决策的选择必须进行充分论证和比较,尽可能多地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特别是社会公众的利益要求,从而使政策制定和决策选择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政策制定以后,还必须严格地执行。这样,才能全面提高领导执政水平,促使领导形象建设向纵深发展。

三、完善双向沟通渠道,加强领导者与公众的联系

从根本上说,领导形象只能是公众认可的形象,良好的领导形象必须经过公众的认可才能实现。而社会公众能否认可领导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与公众的双向沟通。因此,通过有效形式加强领导者与公众的沟

通联络,就成为领导形象建设的重要环节。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尊重公众,把完善传播机制和疏通沟通渠道放在重要位置。完善传播机制,就要通过各种传播方式传播党和政府的有关方针、政策、某一时期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重大的公务活动以及所面临的问题和困难,提高领导工作在公众心目中的认知度、理解度,特别是要善于把握时机,采用多种多样的传播活动,如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政府广告等方式,集文字、声音和图像于一体进行全方位立体传播,让公众了解领导如何想和如何做,既吸引了公众的注意、了解、认同和积极参与,又提高了领导施政的透明度;疏通沟通渠道,一要进一步发挥信访渠道的作用。信访工作程序应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同时,信访工作的形式应向多样化发展,可采用市长电话、专项热线、市长专邮等方式,或建立首长接待日等专访接待制度,使公众能与各级领导者直接沟通。二要深入公众,进行实地考察。只有经常深入基层,接触群众、了解民情、倾听民意,才能为科学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奠定坚实的基础。三要建立健全社会协商对话制度。社会协商对话,除进一步发挥人民政协,民主党派、各群众团体等已有的协商对话渠道的作用外,为适应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利益阶层的需要,应进一步开拓其他社会沟通渠道。对话形式除特邀的会议外,还可采用更为自由的公众咨询对话式,以吸引更多的公众参政议政。此外,社会协商对话应加强其制度化,形成公开、稳定的社会沟通渠道,定期向公众开放,使各种问题及时得到解决。这样,才能使领导者与公众的关系达到平衡和谐的状态,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

四、健全监督控制机制,严格规范领导形象

领导形象建设要想深入持久,关键在于建立健全领导形象的监督控制机制。对领导形象的监督控制机制,主要由事先立法规范、事中执法自律、

事后司法救济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多层次、多渠道立体交叉制衡网络所构成。首先,通过立法规范领导形象。立法决定着领导形象的构架和基础。立法对领导形象的规范主要表现在对领导者的规范与监督和对公众意识的规范与提高两个方面。一方面,公众选择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领导班子,通过它产生、监督和罢免各级领导者,并通过立法使这一切民主化、程序化和制度化,使领导行为合法化与规范化。这既是保证依法行政的最有力措施,也是调动公众的参政意识,促使公众对领导者的了解,强化公众对领导者信任的有效途径。另一方面,立法对公众的意识也有规范和提高作用。公众的整体意识一旦上升为法律之后,就又反过来指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与意识,并成为沟通和协调领导者与公众之间关系的桥梁,成为规范二者行为的十分重要的准则。这就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公众能从本质上把握各级领导者,并自觉地信任他们。其次,通过执法加强领导形象自律。执法是领导行为的核心内容。实践证明,执法是比立法更为艰巨的社会工程。它对领导形象的影响更大,更直接。公众对领导印象的好坏很大程度上是从执法过程中感知的。如果领导者不依法行政,则无良好形象可言。所以,领导者在塑造良好的领导形象过程中承担着重要的任务,因而必须加强领导者的自我约束、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机制,主要包括完善执法和监督制度。再次,通过司法救济领导形象。立法规范是事先对领导形象的控制,而司法救济则是事后对领导形象的补救。虽然立法力图构建一个最好的领导形象框架,但并不能保证领导行为完全符合法律。因此,建立司法救济制度为现代法治国家所必需。通过司法救济,一方面,确认了合法的领导行为,纠正了违法行为,从而推动了领导者依法行政。另一方面,补救了公民遭受领导者及其所在机关侵害的合法权益,从而恢复了公众对领导者的信任。最后,通过舆论监督领导形象。舆论监督直接反映了社会

公众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期望和要求,如果这种期望和要求能迅速被领导者所了解,并妥善加以解决,社会公众就满意,否则就不满意。同时,各级领导干部要注意建立健全内外并举、条块结合、上下联动、专兼相容的立体监督和管理网络,使外部监督和内部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要在依法按章强化内部层级监督的基础上,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政协的评议监督、社会各界和广大公众的民主监督等,把监督贯穿于整个领导形象塑造的全过程,切实让服务对象、监督对象依据有关规则对领导形象进行有效的监督。另外,要采取多样化的监督方式,如设立投诉电话、投诉箱、定期监督检查、不定期暗访等形式进行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

现代企业管理者领导艺术的不同

现代企业管理者领导艺术的不同成为卓越的领导者是管理者追寻的境界。现实中管理者不要做“晁盖”,而要学“宋江”。要赢得人心;要成就对方同时成就自己;要为自己及下属提供表演和成长的舞台;领导者要成为下属的导师、教练、朋友的综合。要强调:让资质平平的下属能超水平发挥。韦尔奇所说:“别再沉溺于管理了,赶紧领导吧。”过去的管理者是“经理”,其表现是控制者、干预者、约束者和阻挡者;现在的管理者是“领导”,应该是解放者、协助者、激励者和领导艺术实践者。 (1)、管理与领导艺术的不同。 领导比管理更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从要素性质、过程等内容来看,管理只不过是为了实现组织目标,更重视寻求稳定,按部就班,维持原状,注重企业正式组织结构,依赖于控制,重视时间和方法、结果,而领导需要实现领导者在企业管理工作的各方面实践领导艺术和下属及群体的共同目标,注重探讨革新通过激发信任调动下属的积极性,注重长远,重视工作内容和原因、希望。 (2)、管理者与具有领导艺术的领导者的区别。 具有领导艺术的领导者要比管理者更适合现代企业。管理者在管理过程的权威源于正式职务,而且可以把权威转授他人,处理事物注视着盈亏结算,强调以正确的方法做事;而领导者的权威来源于下属的认同和追随,无法转授他人,处理事务关注着改革、原创和广阔的视野,强调做正确的事情。 基于上述分析得出,管理与领导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是否不一定基于职位影响别人;是否共同目标和利益;是否双向互动,与下属互相成全、一起成长、共同提高。如果回答“是”,就是领导,回答“否”,就是管理。另外,领导要确定方向,决定把梯子架在哪面墙上,而管理要确定过程和步骤,决定怎么爬梯子。显然,只有先“决定把梯子架在哪面墙上”,后面的工作才可开展。 在管理的实践中,需要注意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第一,习惯于依靠管理的职位来影响下属,只有管理者的职位而没有领导力,最终会导致管理的失败,影响整个组织的长远发展。

现代领导学

《现代领导学》复习大纲 一、单选题 1.领导--部属关系理论所要关注的内容是:( A ) A. 原理和机理 B. 发展问题 C. 理论的实际应用 D. 理论的具体内涵 2.下面哪一项不是决策的原则:(D ) A. 客观性原则 B. 信息和预测原则 C. 可行性分析原则 D. 独创原则 3.在决策方法中,头脑风暴法是指:(A ) A. 专家会议决策法 B. 德尔斐法 C. 阶层分析程序法 D. 模拟决策 4.下面哪一项不是决策体制的构成:(D ) A. 信息系统 B. 支持系统 C. 智囊系统 D. 反馈体系 5.决策要素除了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景外,还有:( A ) A. 决策后果 B. 决策评估 C. 决策反馈 D. 决策效果评价 6.霍布森选择是指:( D ) A. 理性决策 B. 单项决策 C. 单边决策 D. 单方案决策 7.根据决策者数量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分为:(A ) A.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B. 确定性决策,不确定决策和风险性决策 C. 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 D. 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8.下面哪一句话体现了道家的用人思想::( D ) A.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 静心:不自见,故明

C.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 太上不知有之 9.下面哪一项不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的四化:( D ) A. 革命化 B. 年轻化 C. 专业化 D. 多样化 10.领导标准原理的领导理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D ) A. 领导特质理论 B. 领导行为理论 C. 领导魅力理论 D. 领导权变理论 11.斯堪的纳维亚研究者提出的第3个维度是:( A ) A. 发展维度 B. 结构维度 C. 道德维度 D. 关怀维度 12."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独也;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莫见于隐,莫显于微庸。"体现了儒家在领导标准方面的观点是:( C ) A. 人本思想 B. 积极进取 C. 修养与慎独 D. 尚俭重义 13.以下哪一个不是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地能够区分出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方面:(D ) A. 领导者有雄心,精力充沛 B. 领导者有很强的权利欲望 C. 诚实和正直 D. 领导者能够友好地同员工合作 14.回答什么样的人能够成为领导的领导学原理的层面是:(A ) A. 领导标准原理 B. 领导过程原理 C. 领导效果原理 D. 领导程序原理 15.组织结构管理中所谓的三流除了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之外,还有:( D ) A. 生产流 B. 销售流 C. 营销流 D. 物流 16.亚当斯提出的理论是:( A ) A. 公平理论 B. 路径—目标理论 C. 激励理论 D. 期望理论 17.下列哪一项不是领导决策理论的7大步骤之一:( D ) A. 决策的概念 B. 决策的要素 C. 决策的类型和决策的原则 D. 决策的技巧和方法

关注“二线”干部,充分发挥余热,重塑领导干部形象

关注“二线”干部,充分发挥余热, 重塑领导干部形象 民建会员:石丽杰 几年来退二线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成为人们街谈巷议的话题,而且大街上经常可以看到退二线的人影的晃动。有时在大街上看到年过50岁的人就问:“退了没有?”甚至成了人们的口头禅。退二线的人员主要是科股级以上,有一定职务的人员。 对于退二线的人员来说,各人有各人的想法:掌实权的一把手非常反感又无可奈何,因为退二线就意味着权力的失去,而失去权力也就失去了地位;在那些专制一把手的单位里,副职们没有一个不愿意退居二线的,他们仅仅享有一个职务名分,没有任何实质权力可言,所以他们早就盼着退二线;但对于那些有一定权力的副职,他们的态度则是无所谓,让退就退,不让退就再干几年。 社会上对退二线的看法是什么样子呢?有的说,50多岁就退居二线,这个年龄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让这部分人退下来是人才的极大浪费;有的说,现在不正之风这么严重,人家年轻人跑了找了送了,领导不让你这个年龄段的人退下来腾了位置,按不了人家职务,出了问题怎么办?还有的说,退下来也好,没有了工作的压力,不用看领导颜色行事,时间自由安排,干事随着性子,睡觉睡到自然醒,多惬意、多自在呀! 实际上,最有意见的当属那些普普通通的员工。他们说,你们这些退

下来的人当过官,有过权,有的还可能捞了钱,你们再提前退下来,不用上班,不少领钱,而且还可以再干些什么挣份钱,都成你们的了!最可怜的是我们这些员工,虽然也50多岁了,但还得天天上班,天天点名,起早贪黑,我们一分钱不多领,一项工作不少干,甚至还要挨批评......。老天真是太不公啦!组织精心培养的这些科局级干部反而成了一个光拿工资不干活的闲人,没有责任,没有压力,没有为国家和社会做出一点贡献,一年还要花费那么多纳税人的钱,如何不叫群众和纳税人心寒。 领导干部退二线后,尽管组织上明确了他们的工作关系在原单位,并提出了希望发挥余热的要求,可是,这些还活蹦乱跳的领导干部退二线后做些啥呢?继续安排在单位的某个岗位上吗?不合适。事实上已没有什么分工了,不管是他上头还是下头,谁也不敢领导老上司;让他整天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吗?又怕影响了单位形象;要是碰上神头不灵清的,说不定还会在单位里指指点点,反而影响了工作。一般的单位领导对这样的干部都会睁一眼,闭一眼,你愿意来就来,不来,也没人问起,落得个你好我好大家好。而一般这些退二线的干部都会主动寻求第二职业,作为自己退职后的新岗位,几乎没有一个还在原单位继续工作的。 某地针对从领导岗位“退二线”的干部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调查结果显示,“退二线”干部的工作状态可以形象地概括为以下四种类型:“电熨斗型”:好比电熨斗断电之后还保持高温一样,这类领导干部“退二线”以后,内心依然蓬勃着工作激情,能自觉服从组织安排,不计名利得失,积极参与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和新农村建设等,努力发挥参谋助手

现代领导形象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 第一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者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不仅是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党政机关的代表和核心,因而领导者的形象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领导者自身和领导者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全局,甚至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方向的公众个体意识的总和才能构成公众的整体意识,也才能形成领导形象。 再次,领导形象是确定性和可变性的统一。一方面,在特定条件下,公众心目中的领导形象具有质的相对稳定性,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一旦在公

现代组织理论

现代组织理论 经验主义学派的组织理论 一、学派名称 经验(主义)学派,又称经理主义(学派),英文名为Empirical management school。 二、产生背景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德鲁克创立的经验主义学派的产生首先可以回溯到美国的《系统杂志》(现已更名为《商业周刊》,《Business Week》)的出版商A·W·Shaw于1911年应哈佛大学商学院(HBS)之邀第一次讲授《经营方针》课程。HBS的初衷是想从高层管理者的视角帮助学生整合在各门具体管理课程中学到的知识。A·W·Shaw一反之前商学院教学理论远胜于实践的常规,邀请了大批的公司总裁参加了这门课程的教学,让他们与学生一起讨论应该如何更好的解决企业管理中的具体问题,使学生知道高层管理者在过去管理中面临的关键性问题以及对应的常见解决措施。与此同时,HBS的教授们对这些实际管理者进行了大量深入的分析,试图得出企业竞争优势的评估方法,他们从这些总裁的第一手管理经验中发现,管理者做出的决策对企业的业绩产生重大影响,管理者是对企业的环境进行分析、对企业强项和弱项有充分了解、对选择能使企业实现重大价值的战略等负有重大

责任的个体,这与之后德鲁克的管理者任务理论有着惊人的相似。更为重要的是,正是这种与实践、经验紧密相连的研究方法对德鲁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而最终形成了以德鲁克为代表的经验主义学派集中研究高层管理者所面临的最关键问题及其应对措施、从高层管理者的实践中归纳提炼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原则的研究方法。而当德鲁克将自己的研究方法日臻完善,竭力想进入一家大型的企业组织内部进行正式的研究,但却一直事与愿违,屡遭拒绝,正在这时,由于他于1942年写的一本书《工业人的未来》引起了时任通用汽车(GM)总裁的小艾尔弗雷德·P·斯隆(Allred Sloan)的注意并且为之深深折服,于是邀请德鲁克到通用汽车公司进行调研,随后德鲁克受聘为GM顾问,让他有机会深入到了一家公司对其内部结构、管理经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此基础上于1946年出版的《公司的概念》一书奠定了组织学和经验主义学派理论观点的基础,而在1950年,德鲁克进入纽约商学院(NBS)学习,那年元旦,他探望了自己的老师、著名的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熊彼特,此时熊彼特已经进入了弥留之际,他对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着自己的书和理论而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够真正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这番话对德鲁克影响很大,更坚定了他在管理学中对经验和实践如此重视的信心。“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经验主义学派至此正式形成了。 三、理论思想归纳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的区别和联系 区别: (1)研究对象方面:经典控制系统一般局限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严格的说,理想的线性系统在实际中并不存在。实际的物理系统,由于组成系统的非线性元件的存在,可以说都是非线性系统。但是,在系统非线性不严重的情况时,某些条件下可以近似成线性。所以,实际中很多的系统都能用经典控制系统来研究。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在系统的分析研究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现代控制理论相对于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范围更广。现代控制理论不仅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系统,还可以研究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仅可以分析线性系统,还可以分析非线性系统;不仅可以分析定常系统,还可以分析时变系统。 (2)数学建模方面:微分方程(适用于连续系统)和差分方程(适用于离散系统)是描述和分析控制系统的基本方法。然而,求解高阶和复杂的微分和差分方程较为繁琐,甚至难以求出具体的系统表达式。所以,通过其它的数学模型来描述系统。 经典控制理论是频域的方法,主要以根轨迹法和频域分析法为主要的分析、设计工具。因此,经典控制理论是以传递函数(零初始状态下,输出与输入Laplace变换之比)为数学模型。传递函数适用于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能方便的处理这一类系统频率法或瞬态响应的分析和设计。然而对于多信号、非线性和时变系统,传递函数这种数学模型就无能为力了。传递函数只能反应系统的外部特性,即输入与输出的关系,而不能反应系统内部的动态变化特性。 现代控制理论则主要状态空间为描述系统的模型。状态空间模型是用一阶微分方程组来描述系统的方法,能够反应出系统内部的独立变量的变化关系,是对系统的一种完全描述。状态空间描述法不仅可以描述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还可以描述多输入多输出的非线性时变系统。另外状态空间分析法还可以用计算机分析系统。 (3)应用领域方面:由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的比较早,相对而言理论比较成熟,并且生产生活中很多过程都可近似看为线性定常系统,所以经典控制理论应用的比较广泛。 现代控制理论是在经典控制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对于研究复杂系统较为方便。并且现代控制理论可以借助计算机分析和设计系统,所以有其独特的优越性。 联系:(1)虽然现代控制理论的适用范围更多,但并不能定性的说现代控制理论更优于经典控制理论。我们要根据具体研究对象,选择合适的理论进行分析,这样才能是分析的更简便,工作量较小 (2)两种控制理论在工业生产、环境保护、航空航天等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两种理论有其各自的特点,所以在对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时,要根据系统的特征选取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四章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 第一节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研究的基本概况 现代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的资产阶级产业革命时期,迄今为止,有一百余年的历史。研究人员运用各种科学方法,对领导科学的基本内容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探索和研究,其基本情况如下: 一、研究的基本宗旨 现代西方领导理论的研究不论有多少流派,有多少观点,经历了多少不同的发展阶段,不论其理论的差异有多大,但都有一个共同点,即其研究的基本宗旨就是一个:通过辨识影响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寻求提高领导绩效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几乎所有的研究都围绕着这样一个目的而展开,无论是领导的特质理论、行为理论,还是领导的权变理论、价值理论,都概莫能外。围绕着这样一个核心和宗旨,研究者不断探索制约领导有效性的各种因素,从领导的素质特征到领导的行为模式,从领导活动与环境的互动到领导的价值取向等,拓展了领导科学研究的领域和范围,在领导科学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领导科学研究的方法上也不断创新,使领导科学的研究成为一个世界性的热点问题。 二、两大研究领域 西方领导科学的研究从诞生起就主要集中在两大领域: 1、企业领导研究领域。企业领导理论的研究得到更多的重视,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富,也最引人注目。如:世界管理学大师德鲁克的《管理实践》、《有效的管理者》等;科特的《总经理》、《领导变革》、《变革的力量》、《现代领导的艺术》等。 2、政府行政领导研究领域。在政府领导方面的研究成果相对就少一点,如塔克的《政治领导》,尼克松的《领导者》,伯恩斯的《领袖论》等。 这种状况与西方社会实际的生活特征是一致的。西方社会企业高

孔子的现代领导理论

孔子的现代领导理论 孔子的理论认为,领导者应该拥有远大的志向、高度的自制力,并且成为他人追随的典范。领导力产生于各人的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与生俱来的;正相反,领导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修身和坚持学习来培养。 以正确的价值领导众人 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领导能力是人物的新型品质,被领导力所感染的人们会产生对领导者的尊重和信任并乐于追随他。领导力的关键条件就是拥有典范型的举止,成为他人的榜样。领导力产生于各人的内心,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是与生俱来的;正相反,领导能力可以通过有意识地修身和坚持学习来培养。并不是只有少数人才能成为真正的领导者,所有愿意付出努力、坚持不懈完善自我的人都可以成为真正的领导者。孔子认为,领导者道路有两大目标:内部目标是通过修身达到个人的完善;外部目标是通过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 目标一:通过修身完善自我 作为一名领导者,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发现并培养自己与生俱来的品质。一个人必须从自身着手,发现并勤奋地发展这些品德。在这种情况下,对知识的获得并非对外界信息的积累,而是对自身优秀品质的察觉,知识指的就是自身潜在美德的恢复。 完善自我的途径也就是发现我们已经拥有了些什么,并且通过不懈的努力,对其进行发展、完善,并将其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完美是我们期望的最终目标,但是只要我们尽了最大的努力,我们离完美就已经不远了。孔子说过:“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我们怎么样才能到达完美的最终目标呢?有3条值得注意的途径:细致地思考,小心地说话,以及严谨地行动。目标二:通过领导者的榜样作用实现社会的和谐 中国历史上没有什么宪法一类的东西。法律书籍非常少;只有为数不多的法庭或警察。很少有学者对学习法律感兴趣。那是什么力量使中国凝聚在一起的呢?是她的文化。文化从历史中吸取了教训,看起来比任何军队或防御系统还要强大,保护着中国的真正意义上的长城一直都是她的文化。一个强大的文化就是一个国家的持久力;而另一方面,文化的落后一直就是国家没落的象征。政府工作的成功履行和社会秩序的维护都依赖于大多数官员和群众的道德水平。国家的健康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现代领导学》期末复习提纲含答案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现代领导学》期末复习大纲 本复习大纲适用于本学期的期末考试,所列题目为期末试卷试题的出题范围。 本次期末考试题型分为2种:判断题、选择题。具体如下所列: 期末考试:题型如下: 1、判断题,40分 共20题,要求同学们对所给的内容进行判断。 2、选择题,60分 共30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 一、判断题: 1、领导是组织或群体中的一员通过对其他成员施加影响帮助组织或群体达到自身目的的活动。╳ 2、领导的三个要素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和情境。其中,领导者是活动的客体,被领导者是活动的主体。√ 3.、结构-关怀双维领导论是领导行为理论的一个派别。√ 4、领导特质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研究者们把心理学的方法应用到对领导者的特征的研究上而产生的╳ 5、领导行为理论与领导特质理论的本质的不同在于,它强调了领导者身上外显出来的行为特征,而不是他们身上所固有的特质。╳ 6、高结构维度和高关怀维度的领导风格总能产生积极的效果。╳ 7、魅力型领导与下属的高满意度有更明显的相关,所以它也是员工高绩效的必要条件。╳ 8、按照广义的决策概念,决策不仅仅指对方案的最终选择,还包括制定行动方案、选择行动方案实施行动方案。√ 9、正确的理解领导—部属关系理论的前提和基础是正确的理解领导和部属的个人特质。╳ 10、选优原则是科学决策的首要原则。╳ 11、领导最关键的事情是服务于变革,这也是它不同于管理之处。√ 12、麦克利兰的需要理论归纳了三种不同的动机,而且他认为三种动机不能在一个人身上同时存在。╳ 13、菲德勒模型指出,群体(结果)是否有效取决于领导风格与情景之间的匹配性,而领导者可以改变自己的风格去适应变化的情景。√ 14、在作决策时,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包括:信息原则、预测原则、主观原则、可行原则、选优原则和外脑原则。╳ 15.在公司成熟期,公司的内在驱动力不仅仅是财务驱动,也不仅仅是业务驱动,还有一种价值的驱动。在这种情况下,公司的发展特色体现出制度规范,并且带有文化统帅的力量。√ 16、超级领导(Superleadership)的起点是有关员工的批判观点,如X理论。╳ 17、能够达到的目标一定都好。╳ 18、赫茨伯格认为满意的对立面是“不满意”。╳ 19、在政治、宗教以及战争期间更容易出现领导魅力型的领导者。√ 20、这个人能给他人特殊的利益和奖酬,你知道和他关系密切是有益的,这是指强制性权力。√ 21、领导的4个环节包括:计划,组织,管理,控制。╳ 22、企业中的管理本质是对关系的一种界定,即上下级的关系。╳ 23、在公司初创期,驱动力主要是财务驱动。╳ 24、领导效果原理首先是服务于对领导人的综合管理,其次才服务于领导结果的考核。╳ 25、领导特质理论开启了领导学研究的先河。╳ 26、遗传因素的特质在选拔标准时应该有,而且其重要性程度要比非遗传性的特质高一些。╳ 27、“软数据带动硬数据的增长”。盖洛普认为这里的软数据的关键因素是优秀的经理人。╳

(领导管理技能)加强廉洁自律警示教育展现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加强廉洁自律警示教育展现领导干部良好形象 执政党的党风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党风廉政建设是我党长期以来重点抓好的一项政治任务。本人通过学习《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规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关于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违反廉洁自律“七项要求”政纪处分规定》、《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以及《干部选拔任用四项监督制度》等文件和规定,提高了对“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一做好新形势下反腐倡廉工作重大战略决策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这些制度和规定的出台,对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人结合自身学习体会和本职工作,谈一点自己对加强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树立良好形象的认识,与大家共同交流和探讨,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反腐倡廉从我做起。从理论上讲,如果我们每一名党员都能够从思想上和意识上,坚持党性修养,坚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行动上自觉地以一个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严格

执行党风廉政建设有关规定,那么党的廉政建设必然会呈现出良好局面。我们党的反腐倡廉的重要任务,也就是以每名党员的实际行动和自我束缚为立足点和基本出发点的。所以,做为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首先要抓好自身廉政建设,自觉维护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这也是我们党最终实现廉政建设伟大胜利的第一步。否则,我们将无从谈起廉政建设问题,我们也更没有资格去教育别人,更不用说树立良好形象,去发挥率先垂范作用等等大道理。 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只有树立了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不断锤炼坚强的党性,特别是真正从意识上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时时刻刻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才能经受种种严峻考验,在各种诱惑面前毫不动摇,才能自觉和勇敢抵制各种不良习气,才能在关键时刻,甚至危急时刻在干部职工中树立一面公开公平、廉洁奉公的不倒旗帜。具体讲,我认为最重要地一个方面,也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坚决卡住利用职权和职务上的影响或便利为自己谋取不正当利益行为。比如,索取、接受或者以借为名占用管理和服务对象以及其他与行使职权有关系的单位或者个人的财物;用公款报销或者支付应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封官许愿,任人唯亲,营私舞弊;在工作往来中讲排场、比阔气、挥霍公款、铺张浪费;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沽名钓誉的“政绩工程”等。当然,

现代领导科学试题及答案

《现代领导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中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领导活动产生于( A ) A、原始社会 B、奴隶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2、根据毛泽东的概括,现代领导的基本职能是( B ) A.实施监督 B.出主意、用干部 C.思想政治工作 D.考评领导效能 3、构成现代领导学奠基之作的《君主论》的作者是( C )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马基雅弗利 D.洛克 4、认为天赋是一个人能否成为领导者的根本因素的理论是领导科学中的( D ) A.性格理论 B.行为方式理论

C.权变理论 D.超凡魅力理论 5、在整个领导活动中,构成其主体要素是( A ) A、领导者 B、被领导者 C、客观环境 D、群体目标 6、《论权威》一文深刻阐述了领导意味着权威的思想。该文作者是( B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 D.斯大林 7、下列正确论述社会主义领导本质的判断是( B ) A、领导就是管理 B、领导就是服务 C、领导就是指挥 D、领导就是决策 8、在领导环境诸因素中起关键性作用的因素是( A ) A、政治因素 B、经济因素 C、文化、教育因素 D、军事因素 9、在领导属性中,具有“永恒性”的是领导的( C ) A、自然属性 B、历史属性

C、社会属性 D、文化属性 10、不同层次的领导者应具有不同素质要求,基层领导者最主要的技能应是( D ) A、判断技能 B、人事技能 C、学习技能 D、技术技能 11、领导者能够迅速作出选择、形成方案的能力是一种( C ) A.预见力 B.洞察力 C.决断力 D.应变力 12、提高领导者素质的关键是( ) A.体制改革 B.加强个人修养 C.加强理论学习 D.勇于实践 13、在建立、配备、调整领导班子时,必须把放在首位。( A ) A、革命化 B、年轻化 C、专业化 D、知识化 14、在领导群体中常起到掌舵谋划作用的是( B ) A、老年干部 B、中年干部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读后感

《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读后感暑期在学校组织的活动“读寓行”中,我毫不犹豫的选择了一本书——《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从这个书名中我们可以很明确地提炼出这本书的精华,那就是“领导”,现代企业的领导。它的作者是约翰·科特,约翰·科特是哈佛商学院松下幸之助领导学教授。早年就读于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1972年开始任教于哈佛商学院。他曾说过‘领导工作是一项事业,一门科学,也是一份责任’。在21世纪,很多人都想成为领导,因为领导有一个令人崇尚的地位,充满神秘的色彩。但是却不是谁都能成为领导,乃至一个成功的领导,也不是谁都可以有能力担当。每个企业的领导都有他们处理事情的方式,这就是领导艺术的魅力。 领导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这本书是在汲取国内外领导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领导活动的科学化、领导科学的艺术化两个层面,系统分析和论证了领导的含义与本质、领导环境、领导理论、领导职能、领导主体、领导体制、领导决策、领导艺术、领导效能以及领导创新等内容。在对领导科学的学习过程中,读者既能从中感受到领导理论的震撼力,又能体会到领导艺术的感染力。 我总结后,归纳了一下。它探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1)提出在综合企业内,考查领导活动的一种实用方法,并帮助大家弄清楚这种领导活动在当前特别重要的原因;(2)力图说明多数企业缺乏这种领导活动的原因。这种领导活动是目前或不久

的将来企业所需要的,它能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使企业兴旺发达;(3)为管理人员和教育工作者处理这一重大问题提供一些意见。 书中对领导的诠释详细全面,可谓每个想要成为领导者必读的法宝。但是我们在感叹领导魅力的同时,也不得不沉思一下:领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企业需要有才能的领导?领导有什么作用和影响力?管理和领导有什么关系?如何培养一名成功的领导者?现在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现代企业的领导艺术》,走进领导者的世界。 “领导”一词在日常交流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这种社会现象具有与不同于其他社会现象的独特性质。正是领导与其他社会现象的相对分离,才使领导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领导是一种职权,下属会因为这种职权的存在而服从上级的指挥;是人际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人的群体中表现出的具有一定目标导向的指挥和服从;是一种技能,是上级影响下属的行为以及劝道他们遵循某个特定行动方针的能力。它有两种基本使用方式:(1)指主要通过一些不易察觉的方法,鼓动一个群体的人们或多个群体的人们朝着某个方向、目标努力的过程。(2)指行使上述鼓动过程的那些人。 一般而言,领导包括两方面:领导者和领导活动。现代管理科学之父杜拉克指出:“领导者的惟一定义是其后面有追随者。一些人是思想家,一些人是预言家,这些人都很重要,而且也很急需,但是,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 《现代领导学》

一、单选题 1. 领导--部属关系理论所要关注的内容是:() A. 原理和机理 B. 发展问题 C. 理论的实际应用 D. 理论的具体内涵 2. 下面哪一项不是决策的原则:() A. 客观性原则 B. 信息和预测原则 C. 可行性分析原则 D. 独创原则 3. 在决策方法中,头脑风暴法是指:() A. 专家会议决策法 B. 德尔斐法 C. 阶层分析程序法 D. 模拟决策 4. 下面哪一项不是决策体制的构成:() A. 信息系统 B. 支持系统 C. 智囊系统 D. 反馈体系 5. 决策要素除了决策者、决策目标、决策备选方案、决策情景外,还有:() A. 决策后果 B. 决策评估 C. 决策反馈 D. 决策效果评价 6. 霍布森选择是指:() A. 理性决策 B. 单项决策 C. 单边决策 D. 单方案决策 7. 根据决策者数量的多少,可以将决策分为:() A. 个人决策和群体决策 B. 确定性决策,不确定决策和风险性决策 C. 单项决策和序贯决策 D. 定性决策和定量决策 8. 下面哪一句话体现了道家的用人思想::() A.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B. 静心:不自见,故明 C.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D. 太上不知有之 9. 下面哪一项不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干部的四化:()

A. 革命化 B. 年轻化 C. 专业化 D. 多样化 10. 领导标准原理的领导理论不包括下面哪一个:() A. 领导特质理论 B. 领导行为理论 C. 领导魅力理论 D. 领导权变理论 11. 斯堪的纳维亚研究者提出的第3个维度是:() A. 发展维度 B. 结构维度 C. 道德维度 D. 关怀维度 12. "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慎其独也;严于律己,防微杜渐;莫见于隐,莫显于微庸。"体现了儒家在领导标准方面的观点是:() A. 人本思想 B. 积极进取 C. 修养与慎独 D. 尚俭重义 13. 以下哪一个不是领导特质理论的研究者们认为地能够区分出领导者和非领导者的方面:() A. 领导者有雄心,精力充沛 B. 领导者有很强的权利欲望 C. 诚实和正直 D. 领导者能够友好地同员工合作 14. 组织结构管理中所谓的三流除了资金流、人流和信息流之外,还有:() A. 生产流 B. 销售流 C. 营销流 D. 物流 15. 亚当斯提出的理论是:() A. 公平理论 B. 路径—目标理论 C. 激励理论 D. 期望理论 16. 下列哪一项不是领导决策理论的7大步骤之一:() A. 决策的概念 B. 决策的要素 C. 决策的类型和决策的原则 D. 决策的技巧和方法 17. 当组织不能够选择领导者和企业的搭配时,企业组织不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提高组织的绩效() A. 领导抵消器 B. 领导替代品 C. 领导放大器 D. 领导影响力 18. 激励是持续激发人的内在动力的心理过程。它包括的步骤顺序是:() A. 实现目标、引发行为、产生动机、刺激需要 B. 引发行为、实现目标、刺激需要、产生动机 C. 产生动机、刺激需要、引发行为、实现目标 D. 刺激需要、产生动机、引发行为、实现目标

现代企业领导方法与艺术-全稿

现代企业领导方法与艺术 序言 培训的重要性: 我国企业对培训工作普遍不重视,对人事教育部门的工作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而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情况是完全相反的。据美国《培训》杂志的报告,美国商业界每年对正式培训的投资超过520亿美元,总体而言,每年有将近5000万人接受企业提供的正式培训(占总人口的近1/5),每人每年接受培训的平均时间超过30个小时(董克用,2003)。 培训的作用应该是明显的:比如,商场货物摆放位置的经验——视线水平位置;管理的基本原则之一:不能越级管理(三九集团董事长赵新先曾说:“越级指挥是无能的表现”。注:赵新先于5月17日被国资委免去一切职务);营销中的定价的技巧,尾数定价方法,渗透定价、撇脂定价等,以及在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采用不同经营与营销策略等。这些原理一听就懂,立即就可以应用。 实证研究表明,教育和在职培训不仅能大大提高企业的生产率,还能显著增加员工的收入水平。据报道,挪威在1900~1955年的55年中,劳动力每增加1%,生产效率提高0.76%;而经过训练的管理人员每增加1%,生产效率提高1.8%(高军,2003)。我们的研究也显示,进城农民工的受教育水平每增加一年,小时工资提高近8%;工作经验每增加一年,小时工资提高5%(高文书,2004)。 本次集体学习的意义: 领导科学是一门新兴的学科,它的产生和发展,对培养现代企业的领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法国人)认为,人的管理能力可以通过教育来获得,可以也应该像技术一样,首先在学校里,然后在车间里得到。 为提高领导者的工作能力,帮助领导者实施科学领导,使企业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研究和探讨现代企业的领导方法和艺术,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次学习将在阐述现代企业领导理论的基础上,通过世界著名企业领导者领导实践的案例分析,力争使听众掌握现代企业领导的基本理论,并能够在企业管理中践行。 一、领导科学与领导概念 1.1领导科学的产生与发展

关于领导干部形象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领导干部形象问题的几点思考 形象是一个人的思想、品德、作风、知识、能力、气质等综合素质的外在表现,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在其他人们心目中形成的印象。形象是主观和客观的统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形象,或是好的,或是坏的。当然同一个人的形象会因为人们看问题的标准不同而有区别,但就其普遍性而言,人们总是趋向于社会的统一标准,对真善美和假恶丑做出正确的判断。形象实质上是一种社会关系,一个人如果不同社会接触,形象也就无从谈起了。领导者的形象体现的是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处在支配地位的领导得的形象,无时无处不在领导工程中对领者产生影响力,好的形象产生积极的影响,坏的形象则起消极的影响。所以研究领导干部形象这个命题的意义又是不言自明的,笔者对此引发几点思考求教读者。 一、领导干部形象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是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是由领导干部来组织的,领导干部以什么样的姿态,什么样的形象来履行职责,决定人民

群众社会实践的发展方向,是党的意志和主张得以实施和实现的保证,正确的政治路线研究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就是这个道理。 我们党从建党以来,培养造就了一代又一代各级领导干部,正因为有了一支好的干部队伍,才使我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实践证明,哪个时期干部队伍素质好,作风硬,领导干部与群众同甘苦、共命运、心连心,哪个时期和地方的事业就发展顺利,否则就向反面。应该肯定的说,过去我们有一支素质非常好的干部队伍,现在干部队伍主流是好的,但现在的干部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向孔繁森、陈金山、吴天祥式的党的好干部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由于社会条件、环境的变化,一些领导干部包括象陈希同、王宝森那样的高级干部在主观上没有筑起反腐反面。人们呼唤战争年代的形象不满意,我们必须正视这样的现实。领导干部形象,是党风和社会风气的集中反映,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并不是危言耸听,我们正处在新旧世纪之交,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考验,执政的考验,西方敌对势力对我们进行“西化”和“分化”的挑战,我们对干部形象问题绝不可放任,必须把一支合格的干部队伍带到21世纪,让理想的干部形象成于21世纪,这样才能保证国家长治久安,兴旺发达。 二、把好用人关是解决干部形象问题的基础

现代领导形象优选稿

现代领导形象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第五章现代领导形象 第一节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特征及作用 一、现代领导形象的内涵 领导者作为社会的精英人物,不仅是公众和舆论关注的焦点,也是党政机关的代表和核心,因而领导者的形象在领导活动中具有重要影响,它不仅影响到领导者自身和领导者个人事业的发展,也影响到党政机关的整体形象和工作全局,甚至影响到党群、干群关系。 所谓领导形象,是指社会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 这个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含义: 第一,领导形象的载体是领导者。领导者是领导形象建设的组织者和实施者。一方面,他通过在行使公共权力过程中所显示的行为特征和精神风貌来塑造和展示自身形象。一般地,有什么样的领导者,就有什么样的领导形象。一个创新、务实、廉洁、高效的领导者就会产生良好的领导形象。反之,一个守旧、虚假、腐败、低能的领导者就会产生恶劣的领导形象。另一方面,他通过运用各种传媒手段和沟通途径,使公众在了解领导目标、过程、体制和方式的基础上形成符合客观实际的领导形象。 第二,领导形象的内容是公众对领导者的价值理念、气质、品德、能力等方面所形成的整体印象和综合评价。这种印象和评价淀积于公众的社会心理之中,这种社会心理实际上是领导者内在素质与外在能力的一种有机反映。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心理是对领导形象在思想感情变化上的一种互动,它往往通过印象和评价表达出来。公众通过直接或间

接的途径形成对领导者的初步印象,印象一经形成,公众便会从各方面加以分析和判断,分析得失、优劣,最后总结出对领导者的综合评价。 第三,领导形象的评价者是领导者所面对的社会公众。社会公众是领导形象的感受者和评价者。一方面,社会公众作为整体是产生、监督和罢免领导者的权力主体,领导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社会公众评判的依据。另一方面,社会公众中的个体,在与领导者接触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对领导者的感知和判断,虽然这些感知和判断是公众个体意识的产物,但正是这些个体意识的总和才构成了绝大多数公众的整体意识,并最终对领导形象产生影响。 二、现代领导形象的特征 首先,领导形象是主观性和客观性的统一。领导形象是领导活动、过程、体制和方式等这类客观的东西在公众头脑中的主观印象和主观评价。领导者通过自身的主观意识和自觉行为来刻意塑造领导形象。领导者的形象塑造和公众的形象感受都是主观行为。因而,领导形象具有主观性。同时,领导形象具有客观性。一方面,领导形象的产生是以领导者的客观行为、客观影响力以及作为外在力量的其它经济、政治、文化的因素为基础的。另一方面,领导形象的检验标准是客观的,必须将其置于客观的历史环境和社会条件中,从其是否对社会进步有促进作用上予以检验。因此,领导形象是主观与客观的有机结合。 其次,领导形象是个体性和整体性的统一。对于个体公众来说,他对领导者的印象是在与政府大量的接触中,不断地对积累起来的感受加以综合、修正、补充以后产生出来的。对于公众群体来说,作为群体性的领导形象则是将个体关于部分印象加以综合后形成的群体表象。公众个体的印象、公众群体的印象,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综合的结果则最终形成整个社会公众的集体印象。因此,只有代表人民普遍意志和历史发展

现代企业领导艺术之亲和力感想(最新篇)

现代企业领导艺术之亲和力感想 现代企业领导艺术之亲和力感想 “后进职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承受的心理压力大,他们的性格、意识、情感存在着彷徨、焦虑、失落等状态,他们大部分自暴自弃,或者对生活失去信心。如果领导者不能以理智控制自己的言行,板着脸说教,或者处事时粗暴简单,甚至动辄训斥,只能使干群缺少相互的尊重,同时自然萌生种种逆反和戒备心理,在一种充满抵触和整日诚惶诚恐、小心谨慎的情绪笼罩下,就不会有轻松愉快的人际交往氛围。 面对职工,领导者必须用亲和的态度走进他们的心灵,用真挚的情感去弥补“后进职工”心灵的创伤。从尊重其自尊心入手,唤起他们对所犯错误的自责和悔悟,使他们从痛苦自卑中解脱出来,自觉战胜身上的缺点和弱点。做“后进职工”工作,需用“心”。从“心”开始,用“心”对待,用心思考,用心体验,用心经营;努力去追求一种理想,一种精神,一种境界,用自己的满腔热情去点燃他们心中的火焰,铸造一种蓬勃向上、奋发昂扬的企业精神,从而实现教育的理想。以欣赏的眼光给“后进职工”自信心和成就感,多深入一点,多沟通一点,多份关爱,多份尊重,激活每一个细胞,真正赢得广大职工群众的信赖和拥护,让领导拥有亲和力、凝聚力和影响力。 亲和,要求领导公平公正的对待每一名职工;亲和,要求领导在职工群众有事无事之时,都以一种平等的、朋友式的、信任的谈话方式,多和职工们进行一些心与心的交流;亲和,要求领导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尊重职工,允许职工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即使是错误的,也

能心平气和地听下去,不随便打断职工的谈话,更不剥夺职工说话的权利;亲和,要求领导当“后进职工”出现错误时,不以势压人,并做到措辞柔和,不伤害职工的人格和尊严。俗话说,树怕伤根,人怕伤心。自尊心、自信心是每个人成长的精神支柱,是职工向上的基石,也是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其实,工作中领导一句肯定的话语,一个会意的微笑都是“后进职工”进步的精神食粮。为此,领导要善于发现“后进职工”的闪光点,并耐心去培养,使之不断发扬,逐渐完善自我。 领导们,时代需要亲和,企业需要亲和,人类需要亲和。实践证明: 只有在融洽的干群情感中,职工才会把领导的批评看作是对自己的爱护,把领导的表扬看作是对自己的鼓励,从而自觉把道德要求和行为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心理定势和良好的习惯。领导亲和,走进职工心灵,则事半功倍。 —— 附送: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思考论文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整合的思考论文 在课堂教学中,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教学进行整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积极的参加到课堂教学中,这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是非常有效果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