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胃部术后胃瘫的老年患者的延续护理体会

胃部术后胃瘫的老年患者的延续护理体会

胃部术后胃瘫的老年患者的延续护理体会
胃部术后胃瘫的老年患者的延续护理体会

现代护理 Xiandaihuli

《中外医学研究》第14卷 第18期(总第314期)2016年6月①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77通讯作者:黄早早

1例胃部术后胃瘫的老年患者的延续护理体会

徐仁妹① 黄早早① 姚弘毅① 李媛媛① 程凯①

【摘要】 为了探讨采用术后延续护理能否更有效的缩短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老年患者的康复时间,笔者对一例胃瘫患者进行长达五年密切随访。住院期间密切关注患者的病情和身心变化,制定详细的护理计划,出院后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网络答疑方式根据病情设计具体护理指导方案,及时调整护理方案,患者回归家庭后持续随访与指导。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并发症患者治愈出院后,会出现间断的消化道不适症状,机体营养状况较差,护理人员针对胃瘫发生的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护理措施,不断改进营养支持的措施,对用药反应进行更严密的监测能有效的缩短患者的恢复时间。因此正确的护理方法可以缩短胃瘫患者的恢复时间,详细的延续护理指导对患者出院后可能出现的病情反复及出现营养不良等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胃瘫; 治疗; 护理; 随访 中图分类号 R47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18-0084-02

doi:10.14033/https://www.sodocs.net/doc/0e4055754.html,ki.cfmr.2016.18.046

延续性护理通常是指从医院到家庭的延续,包括由医院制定的出院计划、转诊、患者回归家庭或社区后的持续随访与指导[1]。各类腹部术后胃瘫在临床并不少见,由于目前胃瘫发生的详细机制尚不清楚,且原因错综复杂,部分患者恢复时间较长,又没有经过循证的护理规范,因此探索最佳的延续护理方法,对缩短外科术后胃瘫(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患者恢复时间,防止病情反复及减少远期并发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一例老年患者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后引起胃瘫的随访结果和延续护理体会报道如下。1 病例介绍1.1 一般资料

患者,女,76岁,间断性剑突下疼痛7年余,多次行胃镜检查提示慢性萎缩性胃窦炎伴上皮内瘤变,腹部B 超提示胆囊多发结石。既往有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史。完善术前准备后在全麻下行胃大部切除术+胆囊切除术。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缓慢,肠鸣音很弱,术后第11天才出现肛门排气:造影剂不能通过输出端下行。给予七叶皂苷静滴,3%的高渗氯化钠溶液300 ml 由胃管注入,保留30 min,治疗3 d 症状未见好转。再次手术探查,于输出端下20 cm 将空肠切开,以卵圆钳向上探查,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胃腔,提示输出端吻合口通畅。第二次术后患者胃肠蠕动仍不能恢复,经积极腹部热敷、按摩、针灸和中药治疗,术后第15天肛门开始排气、排便,但胃管引流出胃液量同前一样,每天约1000 ml。再次胃肠道碘剂造影,仍然未见造影剂下行。该患者为典型的胃瘫患者,经正确治疗和护理后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痊愈出院。1.2 方法

通过电话随访、家庭访视、网络答疑方式实时获取患者的详细病情变化,同时将病情反馈给其主管医师,在其主管医师给出下一步治疗方案的同时,设计具体护理指导方案,加以实施并进行护理健康宣教,延续护理内容涵盖心理护理指导、生

活护理指导、康复训练指导,具体如下。

1.2.1 心理护理指导 心理护理是胃瘫患者康复的基础[2]。该患者为老年患者,患者发生胃瘫不仅仅因为全身脏器功能相对减退,术后产生焦虑情绪也是胃瘫发生的诱因之一。首先应向患者及家属解释本病的特点,介绍治疗的方法及可能出现的一些问题,消除患者的焦虑、恐惧、疑惑,取得患者的信任,治疗才能得到患者的配合。同时要用爱心和关怀增强患者和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消除患者精神因素对胃瘫恢复的影响,必要时还可以成立护理小组,共同商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1.2.2 生活护理方法指导 患者在出院前除了接受医院常规的出院指导外,还要接受与电话随访相配套的书面出院指导,必要时采用家庭随访,避免盲目性,因地制宜,实施互动教育和指导,现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生活护理中最重要的是营养支持,而营养支持是PGS 治疗的关键,直接关系到患者恢复时间的长短,因此也是护理的重点环节[3]。术后早期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排便后逐渐由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在此过程中笔者制定了由淡到浓,量由少到多,速度由慢到快的详细的肠内营养支持计划。营养液的温度最好控制在37 ℃左右,20~80 ml/h,少量多餐,以流质为主,以利于胃排空。对能够耐受肠内营养制剂的患者可以使用瑞能、瑞素一类产品,因此及时调整护理方案及饮食计划,摄入酸牛奶、豆浆、米汤、果汁、鱼汤、蛋白粉等,确保高蛋白、高能量摄入且营养均衡。由于长期使用脂肪乳对肝脏有一定的损害,该患者在使用脂肪乳1个月后出现了肝功能的异常,使用护肝药后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1.2.3 康复训练指导 出院前会同针灸医师固定穴位,出院指导患者行隔物灸,给予热水袋或中药小茴香腹部热敷,增加胃肠道血液循环,促胃肠功能恢复。鼓励患者早期活动,并采用上腹部按胃走向顺时针按摩,手法由轻到重再轻,3次/d,15 min/次。指导患者做自主收腹、抬臀、缩肛运动,3~4次/d,5 min/次。胃瘫的患者由于纤维食物摄入少,长时间卧床,容易大便干结,可肛注开塞露或肥皂水灌肠,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中外医学研究》第14卷 第18期(总第314期)2016年6月 现代护理 Xiandaihuli

1.3 随访结果

笔者所在科室对该患者进行五年的随访,出院的前半年内饮食由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及普食,但仍有不同程度的进食后呕吐,尤其是在一次进食过多,进食难消化食物时,但程度逐渐减轻,体力及体重逐渐增加。因营养状况未能恢复正常,患者多次住院给予营养支持(脂肪乳、氨基酸、多种维生素)及抑酸治疗(泮托拉唑)。术后1年,再次出现频繁呕吐,量较大,有时一次超过1000 ml,诱因不详,可能和家人生病导致的疲劳、焦虑等因素有关。住院治疗后症状逐渐缓解,这次恢复较慢,术后2年才感明显好转,此后体力及体重逐渐增加,到术后30个月时恢复到出院后最佳状态,体重达43 kg,后患者回老家上海探视,由于饮食及环境的改变,再次出现呕吐,程度较前轻,住院治疗后症状逐渐减轻。体重是反应患者营养状况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患者术后5年的体重变化曲线图,术前体重60.5 kg,见图

1。

图1 患者术后体重变化曲线图

1.4 护理体会

针对手术引发胃瘫综合征,主要采取保守治疗,尚无针对性特效药物[4],术后胃瘫的治疗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往该类疾病患者出院后,就意味着和患者的关系终止,很少了解患者出院后的详细情况。由于考虑胃瘫有可能反复发作,故做好出院延续护理指导是非常必要的,在长达5年的延续护理及随访观察后,笔者有以下护理体会:(1)胃瘫患者由于出院后饮食、营养、血糖控制不良,导致胃瘫的复发,即严密监测病情、营养支持、合理用药、心理护理等,对促进患者康复至关重要;(2)心理护理是在胃瘫患者康复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紧张情绪,调动其主观能动性,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5],消除患者精神因素对该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3)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避免进食时间过长,进食后30 min 内切忌平卧,术后早期应用完全胃肠外营养,待肛门排气、排便后逐渐由肠外营养向肠内营养过渡,肠内营养支持计划应遵循“由淡到浓,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原则;(4)按时服药,定期检测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围内。2 讨论

胃大部切除术后的胃瘫综合征是一种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文献[6]报道发生率为0.4%~5.0%,目前呈上升趋势。此病预后尚可,但病程较长,因此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措施,促进胃瘫患者的早日恢复,有其重要的临床意义。胃瘫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经济和精神压力,护理过程中

须做到全面的心理护理,充分的营养支持,适当的饮食指导和药物治疗以及胃肠减压及洗胃等专科护理的应用[7]。

延续护理被认为是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所必不可少的环节,对慢性病的康复、成本效益控制、有效利用医疗卫生资源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8]。由于目前胃瘫发生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9],故我国没有经过循证实践的规范化胃瘫延续护理模式。如何制定规范有效的延续护理内容及操作流程,还需要临床医护人员不断的摸索,因此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要有创新意识,在借鉴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要加以实践和比较,因为患者都有个体差异,他人的成功经验不能完全挪用、照搬。对患者的出院后应给予详细的出院护理指导,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后的护理建议。

笔者对该例患者延续护理初步形成几点认识:(1)后期的饮食恢复应采取渐进性,逐渐过渡,量逐渐增加,对饮食的质量要求较高,冷、硬食物及饮食的较大调整对恢复都是不利的。(2)疲劳、焦虑、饮食及环境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疾病的反复。(3)患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仍处于营养不良状态,应间断给予肠外营养治疗,且营养状况较佳时发生频率较少,程度较轻。

该例患者的延续护理随访时间较长,有一定的临床意义,但该类患者延续护理的规范性及有效性仍需经循证医学验证,这需要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的延续护理干预才能明确证实其有

效性与可靠性,相信通过临床不断地实践、探索、创新必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胃瘫的治疗和护理。

参考文献

[1]吴晓玲,刘海华,詹瑞君,等.出院后延续护理对宫颈癌放疗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随机临床研究[J].山西医药杂志,2014,43(10):1105-1107.

[2]付俊.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1例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干预[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5):545-547.

[3]贾晓峰,王肇瑞,刘莹莹.三腔喂养管在晚期胃癌合并胃瘫患者营养支持中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5,44(6):723-724.

[4]谭远飞,廖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的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5,13(28):30-31.

[5]王晓敏.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5):69-70.

[6]李春清.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5,21(2):74.

[7]陆益敏.胃瘫综合征的整体护理研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1,9(28):81.

[8]简平,刘义兰,李保华,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延续护理现状调查[J].护理学杂志,2013,28(23):12-13.

[9]陕飞,季加孚.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治进展[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13,33(4):340-343.

(收稿日期:2016-03-21)

术后肠梗阻病人的护理

肠梗阻术后病人的护理 时间: 地点: 参加人员: 主讲人: 内容: 1.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和体征的变化。注意病人腹痛、腹胀的改善程度,呕吐及肛门排气、排便情况等。必要时,及时联系化验室或其他检查。 (2)要密切注意术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重视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①感染:绞窄性肠梗阻术后常规使用抗生素。若病人出现腹胀、持续发热、血白细胞计数增高,腹部切口红肿,腹腔引流管或引流管周围流出较多带有粪臭味的液体时,应警惕腹腔内或切口感染及肠瘘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②切口裂开:由于肠梗阻病人存在腹胀、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或术中因腹壁切口张力过大,强行缝合造成腹壁组织撕裂,术后易发生切口裂开。切口裂开一般发生于术后1周左右的时间,故对年老体弱、营养不良、低蛋白血症及缝合时发现腹壁张力过高的病人,手术时采用减张缝合,术后应加强支持,腹带加压包扎,及时处理咳嗽、腹胀、排便困难等引起腹压增高的因素,预防切口感染。如病人出现异常,疑有切口裂开时,应加强安慰和心理护理,使其保持镇静。若有内脏脱出,切勿在床旁还纳内脏,以免造成腹腔内感染,可用0.9%氯化钠溶液纱布覆盖切口,盖换药碗保护并腹带包扎,及时报告医生,协助处理。 2.体位 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病人应取半卧位,以利病人呼吸循环功能的改善,也有利于腹腔渗液渗血的引流。 3.饮食 在肠蠕动功能恢复之前,病人应禁食,禁食期间给予补液,维持体液平衡,补充营养。呆肠蠕动恢复并有肛门排气后,可开始进少量流质,若无不适,逐步过渡至半流质及普食。 4.胃肠减压及腹腔引流管的护理 胃管及腹腔引流管应妥善固定,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折叠、扭曲或滑脱,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胃管一般在肛门排气、肠蠕动恢复后即可拔除。

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常规

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常规 胃肠减压病人的护理常规胃肠减是应用负压的原理,通过胃管及减压装置抽吸胃肠道内的积气积液,常用于解除和缓解各种原因所致饿肠梗阻,或作用消化道及腹部较大手术的术前准备,以减少胃肠胀气增加手术安全,以及预防术后腹胀,减少缝线张力忽然切口疼痛减轻腹胀,改善胃、改善胃肠壁的血液循环,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 1.管道的护理:(1)保持管道通畅:定时挤捏胃管,防止胃内容物堵塞管道,必要时酌情调整胃管位置或用生理盐水冲洗管道。(2)向病人及家属交待注意事项:防止管道扭曲、折叠、受压,嘱其丌能自行拔出管道。(3)保持胃肠减压器呈负压状态,以确保有效减压。(4)妥善固定胃管及胃肠减压器,检查胃管插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每日更换固定胃管的胶布,如有污染或脱落随时更换,确保胃管在胃内。 2.口腔护理:留置胃管期间,病人容易感到口干,有异味、咽喉痛,应每天行口腔护理2 次,同时指导病人多用茶水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湿润,无异味。 3.鼓励病人每日作深呼吸,或遵医嘱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 4.准确记录胃液色,量及性状。一般手术后12——24 小时内胃液可呈咖啡色或暗红色液吸出,应停止负压吸引,保留胃管,通知医生并协助处理。并将24 小时的统计结果分别记录在体温图的相应栏内及护理记录单上。 5.胃肠减压期间禁止禁食禁饮,必须经口服药时,可舌下含化或研碎调水后注入,注入后夹管30 分钟,以免将药物吸出,影响疗效。 6.胃肠减压期间应严密

观察腹部体征的变化,如果胃液引出较多,呈草绿色,提示肠道有梗阻,应继续减压:如果病人腹胀缓解,胃液逐渐减少,肛门排气,提示肠功能恢复,遵医嘱停止胃肠减压、拔管。 7.胃肠减压时间>1 周,应更换胃管,经另一鼻腔置入。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

术后胃瘫的护理

术后胃瘫的护理 术后胃瘫是指术后胃肠动力紊乱所指的非机械性胃排空延迟,进而使患者的胃处于“罢工”状态。据相关文献报道,胃瘫的发生率在0.6%~0.7%[1],主要表现为上腹饱胀、腹痛、反酸、呃逆、恶心和呕吐。我院从2002-2008年共发生术后胃瘫23例,经相关治疗和护理,均痊愈出院,现将护理体会综合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23例,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40~71岁,平均55.5岁;原发病:食管癌5例,胃癌10例,消化性溃疡5例,胃穿孔1例,胰腺癌2例。 1.2 临床表现:本组均发生在术后5~12d,表现为术后3~5d有肛门排气,进流质饮食后上腹饱胀不适,反酸、腹痛、反复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含胆汁,部分患者出现频繁呃逆。体检:肠鸣音减弱或消失,可闻及振水声,排除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和药物史,符合国内胃瘫的诊断标准。 1.3 治疗:采用保守治疗,本组病例均无再手术史。 1.4 转归:2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 2 护理 2.1 观察及预防:术后病人应正确评估全身营养状况,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各种留置引流管的引流情况,注意病人伤口愈合情况,耐心听取病人主诉,如上腹饱胀、反酸、呃逆等,认真做好体格检查,如听肠鸣音等,对病人病情进展做到心中有数,指导病人活动和饮食,严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2.2 胃肠减压:胃肠减压能减轻胃平滑肌扩张,使胃得到有效休息,减轻吻合口水肿。胃肠减压时应注意妥善固定胃管,保持引流通畅,注意观察胃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并作好记录。每晨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口腔鼻腔清洁,更换负压装置前用50ml 0.9%生理盐水冲洗胃管,鼓励病人做深呼吸和有效咳嗽,预防感染发生。 2.3 呃逆的护理:呃逆是膈肌不由自主间歇性收缩运动,主要是由于迷走神经和膈神经刺激引起,它严重干扰患者休息,极大消耗病人体力,不利伤口愈合和肠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

肠梗阻术后护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一、术后护理问题 1、疼痛:与手术创伤有关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与梗阻后血运障碍,术前、术中体液丢失,胃肠减压有关 3、焦虑或恐惧:与对疾病缺乏认识有关 4、导管滑脱的风险:与管道固定方法不当及活动时未注意妥善固定引流管导致管道牵拉有关。 5、潜在并发症的风险:出血、腹腔感染、肠粘连、肠瘘.、肠坏死等。 二、术后护理措施 1、疼痛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嘱患者在咳嗽、深呼吸时用手按压伤口以减轻疼痛感。妥善固定各引流管,防止引流管来回移动所引起的疼痛。疼痛加重时遵医嘱给予患者使用止痛药。 2水、电解质代谢紊乱 遵医嘱给予静脉内输入足够的液体及纠正酸碱失衡的药物,必要时从中心静脉内输入高营养液体,以补充足够的氮和热量,以促进康复。 3、焦虑或恐惧 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尽量满足患者的要求,了解患者心理状态,给予针对性疏导,讲解成功案例,以增强其信心。

4、导管滑脱的风险 加强健康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注意事项。妥善固定各个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受压打折、扭曲或滑脱,造成引流管效能降低,注意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 5、排便异常 患者肠蠕动恢复后,可适当多饮水,多吃新鲜蔬果,下床适当运动以促进肠蠕动,休息时可在床上环形按摩腹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开塞露等缓泻剂,以保持大便通畅。 6、潜在并发症的风险 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观察切口有无渗液、渗血,如有渗出及时通知医生换药,及时观察并记录各引流液的颜色、性状及量,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预防感染。根据病情协助患者术后24小时开始早期活动(床上做起、下地活动),以预防肠粘连的发生。其中肠瘘一般发生在术后的3-5天,临床表现为体温升高,腹痛腹胀,白细胞计数升高,切口疼痛周围红肿,继而出现脓性渗出液,引流液为肠内容物或有粪臭味,以此确定为肠瘘。

胃瘫的症状及治疗

1、胃瘫的症状 胃瘫主要表现为腹胀和呕吐,一般在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时出现,呕吐呈溢出性,呕吐物为食物及含有或不含有胆汁的液体。 查体可见上腹部胀满,中下腹平坦,肠呜音微弱或消失。振水音阳性。辅助检查:应用X线或碘剂动态观察,可发现残胃扩张、无收缩或蠕动极弱,钡剂长时间停留在残胃内,数小时后有极少量钡剂可呈点状或线状缓慢通过吻合口分散在输出肠段内。胃镜检查可见残胃扩张、无收缩和蠕动、镜头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输出肠袢无梗阻现象。胃镜、X线检查、核素标记胃排空测定对胃瘫诊断很有价值。 2、胃瘫的发病原因 2.1、迷走神经切断术 胃瘫的发生直接与胃部手术的方式和次数有关。迷走神经干切断和胃窦切除术后胃瘫的发病率为26%;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则为5%。 提示胃瘫的发生与胃失去神经支配有关。迷走神经切断后,使近端胃迷走神经控制功能丧失,担负胃底松弛和容纳的后期紧张性收缩功能紊乱,导致液体排空加快。 2.2、术后自主神经系统改变 术后胃瘫发生与术后激活抑制性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有关。激活的交感神经纤维不仅可通过抑制胃肠神经丛的兴奋神经元抑制胃动力,还可以通过抑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的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抑制胃平滑肌细胞收缩。 2.3、糖尿病 血糖增高可使胃的移行性复合运动Ⅲ相缺乏胃窦收缩振幅、频率降低,幽门收缩,胃电节律紊乱,使胃排空延迟,而且其程度与血糖升高的程度有关。 糖尿病胃瘫患者的内脏神经轴突发生节段性脱髓鞘病变。神经节超微结构显示非特异性树突肿胀。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的胃排空延迟发生率明显高于不伴有自主神经病变的糖尿病患者。 3、胃瘫怎么治疗

老年护理心得体会

《老年护理》学习心得体会 在2015年3月8日到4月18日,本人有幸被赛德尔基金会邀请前赴德国学习老年护理,在这学习期间,本人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一、老年病人心理护理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怕孤独,怕久病床前无亲人;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而自怜自弃,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常有性情固执,怪癖任性,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除身体器官疾病外,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甚至不易康复。说明了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在治疗工作中的重要性。 二、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措施 1.情绪低落抑郁 人到老年就有一种日落黄昏的感觉,这种脆弱的心理在患病后得到负性增强,产生悲观失望的心理,认为自己没用,还要给别人增加负担,所以被动配合治疗。主要见于自尊心和独立性较强且病情较重的病人。 护理原则:增加护患沟通,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不仅是全面、准确地收集资料的基础,同时有效的沟通也是减轻和消除老年病人情绪低落抑郁的重要措施之一,老年病人由于工作社交活动的减少以及缺乏倾诉对象等容易产生低落情绪。家属的关心与支持是十分重要的。 2.孤独寂寞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

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 【摘要】目的:对14例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总结。方法:对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胃瘫的14例患者的护理资料进行分析整理。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一对一地对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患者进行细致完备的护理,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心理疏导、术后及时止吐、持续胃肠减压、洗胃、营养支持、观察不良反应等。结果:14例患者经住院治疗全部康复出院,其中住院时间最长的43d,最短的22d。结论:做好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的护理工作对于保证术后临床疗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护理 胃瘫是指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功能性排空障碍,是直接影响术后疗效的早期并发症之一,存在0.2%~6.0%的发病率。我院自2004年1月~2010年12月行胃大部切除术310例,术后发生不同程度胃瘫14例,发病率为4.5%。通过对这14例患者护理资料的分析整理,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所选取的14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3例,年龄43~77岁。原发疾病:消化性溃疡出血2例,溃疡穿孔1例,胃癌11例。手术方式:胃大部切除术毕Ⅰ式吻合术4例,毕Ⅱ式吻合术11例。 1.1.1 诊断标准(1)患者拔除胃管后频繁的呕吐恶心,经多项检查提示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2)患者每日胃液引流量大于800ml,持续10d以上;(3)患者无较为明显的水电解质以及酸碱失衡;(4)无其他可导致胃瘫的疾病;(5)未应用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类药物。 1.1.2 临床表现主要表现是上腹部胀满不舒、恶心、呕吐,呕吐物大部分为混杂胆汁的胃液,肛门无排便及排气。查体可及上腹部胀满,胃脘部振振有水声,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 1.2 护理禁食、洗胃、持续胃肠减压、促进胃动力药物的应用、中医疗法及营养支持。 1.2.1心理疏导在经历了自身疾病的困扰和手术病痛的折磨之后,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经降至最低点,加之不能进食、频繁呕吐、胃管重置等因素的影响,使得患者的心理负担进一步加重,共同的心理表现为:焦躁、多虑、易怒、逆反等。护理人员应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一对一地对胃瘫患者进行完备的护理。每位病人配备一名其信赖的护理人员,通过每日与患者进行倾听、交流、安慰及鼓励等行为方式,着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并且在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对患者较为通俗地讲解该病的发生原因、发展规律、治疗方式及预后等,帮助患者树立

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肠梗阻手术前、后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禁食,按医嘱补液。 2、密切观察血压、脉搏、尿量,如有休克即作抗休克处理。 3、注意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化验血常规、生化等,结果立即通知医生。 4、停留胃管,持续胃肠减压,如病人是餐后急性梗阻,应选择较粗的胃管,略剪大胃管侧孔,插至胃窦部,使胃内容物能顺利吸出,达到有效的胃肠减压。 5、观察呕吐、腹胀、腹痛和排便情况、呕吐物的量、颜色、性质、气味,并作记录。 腹痛:注意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如疼痛加重、间歇时间短,肠鸣音亢进,疼痛范围扩大,有发生绞窄性肠梗阻的可能,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腹胀:低位肠梗阻,肠腔内有大量的液体和气体,因此,腹 胀明显,由于腹部膨胀,使隔肌升高,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病人可出现缺氧,必要时可给氧气吸入。 呕吐:高位肠梗阻呕吐出现早但频繁,呕吐物为胃液及胆汁,量较多;低位性肠梗阻呕吐出现晚,呕吐物为粪便样液体,镀少而臭。当病情好转及梗阻缓解时,呕吐可停止。 排便排气情况,多数病人停止排便,高位肠梗阻者,早期仍有少量粪便排出,注意观察大便性质,如排出血性大便,可晚为肠套叠或

发生绞窄。如排出鲜血可能为下消化道肿瘤。 6、注意输液量、速度及次序,严重脱水者输液速度要加快 (二)术后护理 1、按外科一般手术后护理常规。 2、平卧6小时,血压平稳后改半卧位,以利引流和改善呼吸。 3、保持胃肠减压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和记录引流量,一般术后48—72小时肠蠕动恢复,可拔除胃管。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 4、拔除胃管后开始进流质,每次进食不要过饱,进食后观察有无腹胀、腹痛、呕吐等。 5、术后24小时,鼓励病人在床上活动,防止术后肠粘连和肺部并发症。 6、术后放置引流者,注意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渗液多时要及时更换敷料。 7、施行肠吻合者,术后两周内禁服泻药及灌肠,以免肠蠕动过快,影响吻合口愈合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及体会 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 老年病人也不断增加, 由于老年病人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 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 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 因而老年病人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 老年病人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 做好老年病人的护理工作包括心理护理显得尤为重要。以下是我在临床工作中针对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的一些看法和体会。 1心理护理对于老年病人的重要性 老年病人由于受疾病折磨, 怕失去独立生活能力, 怕孤独, 怕久病床前无亲人; 如退休病人感到自己不中用, 而自怜自弃, 丧偶或子女分居感到孤独悲伤, 常有性情固执, 怪癖任性, 一些琐事也大发脾气或抑郁落泪等, 除身体器官疾病外, 多伴心理障碍。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心态因素, 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和康复都有密切关系。由于老年病人的文化水平、个人性格、修养素质、经济条件、家庭环境、职业关系和人生经历都不一样, 导致老年病人的心态差异很大, 对待疾病的态度也不相同, 表现为对疾病恐惧和紧张、情绪低落、孤独、烦恼急燥、疑虑恐惧的心理, 拒绝服药的心理、悲观厌世的消极心理, 出现不配合治疗消极心理往往使内分泌代谢紊乱导致疾病加重, 甚至不易康复。以上各方面的因素都可以影响我们对于病人的治疗效果,进而影响到病人对于自身治疗康复的信心。 2老年病人在心理上主要出现的问题及相关的措施 焦虑不安: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一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表现为烦躁,食欲下降,睡眠不佳等。对待这种病人, 首先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予以认真的解释,使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特殊情况除外,如癌症患者等,然后找出病人焦虑不安产生的原因及不利影响,并制订切合实际的措施进行放松训练(自我按摩,简易保健操等。通常情况下患者均能接纳护士的意见,并可在较短的时间里消除或减轻这种心理,睡眠及饮食状况会有明显改善。

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

术后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途径建立体会 发表时间:2012-05-18T15:18:35.733Z 来源:《中国健康月刊》2012年4期供稿作者:欧阳龙鸿[导读] 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 欧阳龙鸿(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331500)【关键词】胃瘫综合征;肠内营养术后胃瘫综合征(PG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是腹部大手术后常见的近期并发症之一。PGS患者胃排空功能的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常导致病期延长。近年的临床研究发现,PGS治疗的关键在于营养支持,以肠内营养为主。肠内营养途径的建立是实施肠内营养的先决条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04 年1 月~2009 年1 月诊治24 例PGS患者,其中男14 例,女10 例。年龄30~81岁,平均年龄55.4 岁。其中胃癌根治术有13例,毕Ⅰ式吻合术4 例,毕Ⅱ式吻合术9 例;胃底间质瘤胃部分切除术1 例,门脉高压症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 例,壶腹周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 例,肝门部胆管癌切除胆肠Roux-en-Y吻合2 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造瘘术1 例。所有患者在术后4~10 d内开始进食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出现突发性的上腹部胀满、膨隆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但上腹痛不明显;呕吐物为所进食物,有时混有胆汁,吐后症状消失。 1.2 诊断标准 所有病例的诊断符合下列标准:①术后肠蠕动功能恢复后进食出现上腹饱胀、呕吐等胃潴留症状,或术后1周仍未恢复肠蠕动功能; ②泛影葡胺或碘油造影示胃蠕动明显减弱或不蠕动。③胃引流量800 mLd,持续超过7 d;④胃镜检查见吻合口大小正常,纤维胃镜能顺利进入吻合口直达小肠,同时输出袢肠段未见明显潴留液;⑤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结缔组织病、甲状腺功能减退等;⑥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阿托品、山莨菪碱、吗啡等[1]。 1.3 治疗 1.3.1 一般治疗 PGS确诊后,耐心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消除其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配合,禁饮食,持续有效的胃肠减压,使残胃得以休息,用3%的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洗胃并抽空胃内容物,每日1~2 次。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失衡,纠正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纠正低氧血症,抑制胃酸分泌,控制感染及术后高血糖,补充微量元素及液体。此外,应用小剂量激素可减轻吻合口水肿。 1.3.2 促胃动力药物治疗 主要包括:①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胃复安和多潘立酮等,具有促进胃肠动力和结肠转运的双重作用;②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能够直接与胃动素受体结合,发挥胃动素样作用,既可促进胃排空,又能提高食管下段括约肌张力,防止反流性食管炎。 1.3.3 营养支持 肠内营养途径建立方法:①胃镜辅助鼻肠营养管置入法。先将鼻肠营养管沿一侧鼻腔置入胃内,然后在胃镜下用活检钳夹住营养管头部之黑色结扎线,使之随胃镜一起通过胃肠吻合口,进入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输出袢,将营养管置入吻合口下20~30 cm 的空肠内,造影确认置管成功后即开始肠内营养。本组5例实行该方法,其中2 例撤出胃镜时将营养导管带出,行二次置管;1 例第2 天营养管返入胃内,再次置管。②胃镜加导丝辅助鼻肠营养管置入法:首先胃镜通过胃肠吻合口,然后经活检钳孔将导丝插入十二指肠远端或空肠输出袢,撤出胃镜,将一小儿导尿管自一侧鼻孔插入,从口腔引出,将导丝近端经导尿管孔自口腔引至鼻腔,然后将营养管沿导丝置入吻合口下20~30 cm 的空肠内,造影确认置管成功后即开始肠内营养。实行该方法6 例,其中2 例第2 天营养导管返入胃内,再次置管。③介入辅助三腔管置入法:三腔管其中一管腔通胃腔引流胃液,一管腔用于肠内营养,另一管腔与营养管末端球囊相通,可防止营养液返流和营养管返回胃内。 肠内营养途径建立后开始肠内营养,用营养泵持续24 h滴入。第1 天40 mLh,2~3 d后增加至60~120 mLh,营养液温度控制在25~30 ℃。肠内营养期间每天用温开水冲洗管道1 次,以防止输注管堵塞。引流胃液经营养管注入,1~2 h 1次。在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的基础上,减少静脉补液量。 1.3.4 监测指标 肠内营养期间,每天记录患者体质量、尿量、胃液引流量以及消化道症状;每3~4 d测血糖、电解质、肝肾功能及血气分析。肠内营养前和恢复经口饮食前检测患者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收集24 h尿测定尿素氮以计算氮平衡。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数据均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均治愈,最早于术后第12 d恢复胃动力,最迟第35 d,平均16.8(16.8±6.12) d,胃液引出量800~2 500 mLd。胃动力恢复常很突然,患者有饥饿感和胃液引出量明显减少,恢复经口饮食。在肠内营养期间,所有患者血糖、肝肾功能、电解质及血气分析均无明显异常。肠内营养前后体质量、血红蛋白、血清总蛋白、血清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有显著提高,无继发感染等相关并发症。 3 讨论 PGS是腹部外科术后的一个早期并发症,多见于上腹部手术,特别是胃、胰腺和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手术,发生率0.3~10%[2]。至今确切病因和发生机制仍不清楚,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功能性病变。术前幽门梗阻、毕Ⅱ式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腹腔感染、术后高血糖水平和围手术期低白蛋白血症均为PGS发生的危险因素[3]。一旦并发PGS,加上原发病和手术创伤因素,以及长期禁食、胃减压治疗,大量消化液丢失,患者处于营养饥饿状态,机体对能量、蛋白质、水分及无机盐等需求明显增加。若营养支持不当,可迅速出现水、电解质失衡及重要脏器功能障碍[4]。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危重病人的护理措施 一、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做好抢救准备护士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及其它情况,随时了解心、肺、脑、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及治疗反应与效果,及时、正确的采取有效地救治措施。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清醒病人应鼓励定时做深呼吸或轻拍背部,以助分泌物咳出;昏迷病人应使病人头偏向一侧,及时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指导患者进行呼吸咳嗽训练。 三、加强临床护理 1、眼睛护理对眼睑不能自行闭合者应注意眼睛护理,可涂眼药膏或覆盖油性纱布,以防角膜干燥而致溃疡、结膜炎。 2、口腔护理对不能经口腔进食者应做好口腔护理,防止发生口腔炎症、口腔溃疡、腮腺炎、中耳炎、口臭等。 3、皮肤护理危重病人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大量出汗、营养不良及应激等因素,有发生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故应加强皮肤护理,做到“六勤一注意”,即: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注意交接班。 四、肢体被动锻炼病情平稳时,应尽早协助病人进行被动肢体运动,每天2—3次,轮流将病人的肢体进行伸屈、内收、外展、内旋、外旋等活动,并同时做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张力,帮助恢复功能,预防肌腱、韧带退化、肌肉萎缩、

关节僵直、

静脉血栓形成和足下垂的发生。 五、补充营养和水分为保证病人有足够营养和水分,维持体液平衡,应设法增进病人饮食,并协助自理缺陷的病人进食。 六、维持排泄功能协助病人大小便,必要时给予人工通便及在无菌操作下行导尿术。留置尿管者执行尿管护理常规。 七、保持各类导管通畅各类引流管应注意妥善固定、安全放置,防止扭曲、受压、堵塞、脱落,保持其通常,防止逆行感染。 八、确保病人安全合理使用保护具,防止意外发生。牙关紧闭、抽搐的病人,可用牙垫、开口器,防止舌咬伤,同时室内光线宜暗,工作人员动作要轻,避免因外界刺激而引起抽搐。准确执行医嘱,确保病人的医疗安全。 九、心理护理 1、态度要和蔼、宽容、诚恳、富有同情心;语言应精炼、贴切、易于理解;举止应沉着、稳重;操作应娴熟认真、一丝不苟,给病人充分的信赖感和安全感。 2、在任何操作前应向病人做简单清晰的解释,取得配合。

胃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0e4055754.html, 胃瘫综合症的临床护理 作者:白志芳王瑞兰黄秋霞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8期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以胃流出道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以往曾称为胃无张力症、胃滞留或胃潴留等,作为一种功能性病变,可致病程延长,营养障碍,并诱发其他并发症。 1 发病机制 胃瘫综合征(PGS)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大量学者对PGS 的发病机制作出了深入 研究,但目前依然没有明确的结论,多数学者认为PGS 的发生是多种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如①精神-神经因素患者术后的应激状态及PGS 发生后的紧张、恐惧的心理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②手术创伤大,时间长,胃壁挫伤较重。③迷走神经主干损伤,动物和临床实验表明迷走神经干切断和选择性胃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胃内液体和固体食物排空均延迟[1],(5)复杂的胃肠道重建影响了胃肠电机械活动协调。(6)胃肠肽类激素分泌功能改变,刺激胃肠蠕动的多种肽类激素分泌减少,降低了胃动素对胃排空运动的作用。(7)其他相关因素高龄、低蛋白血症、术前幽门梗阻、营养不良、术后腹腔感染及糖尿病等。 2 诊断标准 目前关于PGS 的诊断仍存在很多争论,尚无统一的标准,根据文献报道总结如下:(1)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后,进食流质饮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潴留症状,必须行持续胃肠减压才能缓解。(2)持续胃肠减压引流量每天大于800ml,持续时间超过5d。(3)经X线造影,结合胃镜检查,证实胃无蠕动或造影剂线性进入十二指肠并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4)无明显的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甲亢、胰腺炎及某些结缔组织疾病等。(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功能的药物,如山莨菪碱、阿托品、吗啡等。(7)上消化道造影检查发现残胃饱满、无蠕动波,排空困难。(8)胃镜检查可见胃黏膜轻度充血、水肿,胃蠕动减弱或消失。 3 辅助检查 钡餐或碘剂造影,见残胃扩张呈球形,有食物残留,不收缩、不蠕动或蠕动较弱,数小时后有极小量对比剂呈线状或点状缓慢通过吻合口至输出肠段内,但胃内大量造影剂残留,胃镜检查可见胃内大量胃液潴留,可有吻合口水肿 4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为肠道功能恢复后拔除胃管,给予流食或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胃部烧灼感、嗳气、返酸,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胃液,量多,可含有或不含有

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浅谈老年患者的护理体会 发表时间:2015-09-23T15:11:39.360Z 来源:《航空军医》2015年第3期供稿作者:曾小华 [导读] 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湖北赤壁出院后及时进行追踪护理和定期家访,使健康教育成为伴随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全过程的动态教育模式[2]。 曾小华湖北省赤壁市人民医院湖北赤壁 437300 【摘要】随着我国进入老年化社会,对老年患者的护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所以医务工作者必须要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变化及特点,做好交流与沟通,有利于老年患者疾病的康复。 【关键词】老年患者;护理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社会对老年人医疗卫生与保健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老年患者的护理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而护理人员的的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优质护理的实施和发展,对于护理质量的提高有重要意义[1]。 一、护理体会1、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老年人患病后会出现孤独、抑郁的心理状态,易出现情绪激动,烦燥,而且比较固执,不易合作,对医疗失去信心,甚至有些病人不愿接受检查和治疗。或由于经济原因而放弃治疗,这样会影响治疗效果。 2、老年病人的临床护理:①心理护理:针对以上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对老年病人必须耐心、热情、周到、做好解释及宣传工作,不能强制和斥责,要有礼貌,说话和气、要象对待亲人一样,使其在住院期间感到温暖、热情,心情愉快,满意地接受一切治疗和护理。②病室的选择:病室宜选用通风好、采光好的房间,有条件的医院,应配备有活动室及娱乐室,病床要平整、舒适,要达到一定的温度和湿度,以便患者安心接受医疗及护理。 3、保持身体清洁:①预防褥疮:因机体恢复功能差,血液循环不畅通,皮肤易产生角化,敏感度减低,对重病或瘫痪在床病人要勤翻身,及时更换床单或定时改变体位,每日用热毛巾敷背部及臀部,并注意保暖。②口腔护理:嘱老年病人饭后漱口,最好用灭菌生理盐水或专用漱口液漱口,以保持口腔清洁卫生,有假牙者应取下洗刷干净,浸泡于清水中备用。③其它护理:如头发、指(趾)甲等均应不定期清洗及修剪。 4、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①坠床:对重症病人,应在床两则加床栏,以免跌伤。②烫伤:老年人怕冷,习惯用热水袋,但应注意热水袋的温度及袋包布厚度,防止烫伤。③误吸、误咽:老年人在服药时应充分服药用水,服药不要太急、太快,有假牙的患者手术时应取下,以免误咽。 5、加强体育锻炼及康复治疗:此时应针对不同的年龄、体质及所患的疾病,给予适当的运动,在不影响恢复的情况下,做到动静结合,改善血液循环,促进身体康复。 二、饮食护理注意饮卫生,不暴饮暴食,禁食烟酒,生冷腐败或带有刺激性的食物。同时加强营养,食用高蛋白、低脂肪易消化的清淡饮食为宜。出院后宜定期来院复查,最好随访,以了解病人的状况,准备对策。 对出院患者,可在前一天填写健康指导卡,提供科普手册及联系方式并进行电话回访,对老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正确用药及疾病的预防做到正确的指导。出院后及时进行追踪护理和定期家访,使健康教育成为伴随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全过程的动态教育模式[2]。 参考文献:[1] 李玉芝,崔凤云,谷翠华.老年患者护理人员心理问题调查研究[J].河北医药,2011,33(17):2703-2704.[2] 霍瑜.老年患者护理质量的调查与评估[J].河北医药,2009,31(7):871-872.

15例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技巧

15例上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技巧 发表时间:2011-08-16T08:51:41.263Z 来源:《医药前沿》2011年第11期供稿作者:李小曲王婧段兰芳[导读] 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 李小曲王婧段兰芳(山西省阳泉市第一人民医院普外科 045000)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1752(2011)11-0043-02、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手术后功能性胃瘫病人的护理。方法对近5年收治的腹部手术后15例功能性胃瘫的病例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5例患者经过10—25天非手术治疗,精心护理治愈出院。结论功能性胃瘫多发生于大手术后,并以老年人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居多,发生胃瘫时,及时给予相关的护理,配合相关的非手术治疗均可以治愈。 【关键词】腹部手术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护理 功能性胃瘫是指胃肠排空障碍多发生于大手术后,并以老年人伴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患者居多。胃肠道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发生率为10%-46%[1],并成为导致患者术后住院时间延长的主要原因,近5年我科收治的腹部手术的病人有15例发生功能性胃肠排空障碍-胃瘫。通过我们的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 15 例。男 9 例,女 6例;年龄38-82岁,平均年龄 60岁。均为我科近 5年收治的住院病人。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10例;胰头癌 2例,胆囊结石3 例。 临床表现:大部分病人于手术后排气后进流食2-3d后出现上腹部胀满感,随之出现程度不同的恶,呕吐,呕吐量大,一般不含胆汁,呕吐后感觉上腹部饱胀感消失或稍觉舒适,无明显的腹痛,可有排气、排便。查体可见上腹部饱满,消瘦的患者可见胃型,无明显的压痛或轻压痛,无反跳痛、肌紧张,扣诊为鼓音,振水音阳性,听诊肠鸣音正常或减弱。 2 结果 本组 15例经过非手术治疗,同时进行精心护理,患者术后 8-21天恢复胃肠功能,多数在术后2-3周后恢复。 3 讨论 胃肠排空障碍属功能性疾病,其演变和转归具有自限性[2]。通常认为是胃手术后的胃瘫,与胃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迷走神经损伤、吻合口炎性水肿以及胃肠激素的失调有关[3]。 而非胃手术的胃瘫发生的机制,是由于手术的创伤可激活交感神经反射系统,使胃肠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并通过胃肠神经丛的兴奋性神经元抑制胃动力;同时交感神经末梢释放儿茶酚胺,直接与胃平滑肌细胞膜上的α、β受体结合,抑制平滑肌的收缩[4]。此外手术的应急状态可导致胃肠激素产生和调节功能出现异常,使胰高血糖素和促胰液素增多,胃泌素和胆囊收缩素减少。其病程长,往往给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痛苦,而且也增加经济负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稳定情绪配合治疗可以减轻患者应激状态,有利于疾病的恢复。我们的护理体会如下: 3.1 心理护理本组病人术前对手术均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对手术寄予厚望,当出现胃肠排空障碍时,患者的心情比较急躁,部分患者产生悲观、失望情绪,不积极配合治疗,甚至拒绝治疗。配合医师耐心地讲解病情,多与患者交谈,对其痛苦表示同情和理解,帮助患者提高对疾病的认识,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他们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3.2 胃肠减压的护理禁食水、胃肠减压是功能性胃排空障碍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往往时间较长,选择细硅胶胃管,并且妥善固定,防止滑脱。向患者说明胃肠减压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密切观察胃肠减压的引流情况,准确记录引流量并观察病人恶心、呕吐、腹胀等症状有无改善,若腹胀明显,引流量减少时,应温水冲洗胃管,并酌情洗胃。必要时遵医嘱给予高渗溶液胃管注入以减轻吻合口的水肿。置管期间还应注意口腔护理。 3.3 肠外营养支持的护理功能性胃肠排空障碍患者采取禁食水措施,再加上病人手术创伤大,术后入量减少,胃液大量丢失,多数需要长期全静脉营养支持治疗,因此需要留置锁骨下穿刺置管或PICC。防止导管堵塞和脱落,以及及早发现长期留置导管而引起菌血症是护理的重点。坚持严格的无菌技术,合理的配液程序。更换管口敷料时注意观察中心静脉导管有无脱落,并消毒周围皮肤,妥善固定导管,防止导管感染;营养液20ml/h,均匀输入;保持导管通畅,液体输完后,用1%的肝素稀释液10ml封闭导管;遇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需考虑导管性败血症的可能,及时拔出深静脉导管,取导管的头端送培养+药敏检查;因血制品容易成为细菌培养基,诱发中心静脉的感染,静脉滴注人体白蛋白、全血、血浆等制品时应另建外周静脉通路[5]。 3.4 胃动力药的使用及观察遵医嘱给予胃动力药物,如胃复安、吗丁啉、西沙必利等,给药时应将药物碾碎,用水稀释,由胃管注入,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胃管,以防止堵塞胃管,注药后应闭管30min。 腹部大手术后,尤其是患有慢性病的老年人,在手术后病人虽然排气、排便了,根据常规可以进食了,但是指导病人进食时应告知病人,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少食多餐,并注意观察病人有无腹胀、恶心、呕吐等症状,以便及早发现胃功能性排空障碍并根据病情给予相关的护理,经过我们精心护理,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配合恰当的非手术治疗均可以治愈。 参考文献 [1] 王胜智,王景杰,等.胆移植对大鼠胃排空和胃电的影响及意义[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 20:3417-3420. [2] 程波.胃手术后排空障碍诊断和处理[J].腹部外科,2003,16:113. [3] H Barton Grossman, Ronald B Natale, Catherinem, et ai.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plus Cystectomy compared with Cystectomy Alone for Locaiiy Advanced Bladder Cancer[J]. N Engl J Med,2003,349:859-866. [4]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on of trialists on behalf the Medical Research C OUNCIL advanced Bladder Cancer Working party. Neoadjuvant cisplatinmethotrexate, and winblastine chemotherapy formuscle invasive biadder cancer: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 Lancet ,1999,354:533-540. [5] 王晓伟,关丽霞,冯悦玲.一例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营养支持护理[J].肠外与场内营养,2001,8(1):34-35.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处理

腹部手术后胃瘫的诊断与处理 一、胃瘫的临床表现与诊断 胃瘫是腹部手术,尤其是胃癌根治术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常见并发症之一,是指腹部手术后继发的非机械性梗阻因素引起的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胃瘫一旦发生,常持续数周甚至更长时间,目前尚缺乏有效治疗方法。 病人多于术后数日内停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出现上腹饱胀不适、恶心、呕吐及顽固性呃逆等症状,一般疼痛不明显,食后吐出大量胃内容物,可含有或不含有胆汁,吐后症状暂时缓解,胃肠减压抽出大量液体,每日1000-3000ml。胃瘫发生时,小肠及结肠动力功能一般不受影响,故患者可正常肛门排气、排便,体检发现胃振水音。胃镜检查及胃肠道碘油造影可排除流出道机械性梗阻,核素标记液体胃排空试验提示胃排空延迟。发病率:国内报道0.47-3.6% ,国外报道5%-24% 。 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根据文献综合如下:(1)术后7天仍需行胃肠减压,或者终止胃肠减压进食流质饮食或由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后再次出现胃储留症状而需行胃肠减压者。(2)胃引流量>800ml/d,持续时间超过5天。(3)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征象。(4)无明确水、电解质酸碱失衡。(5)无引起胃排空障碍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胰腺炎、结缔组织疾病等。(6)未应用影响平滑肌收缩的药物,如654-2、阿托品等Yeo CJ等提出的标准为胃管置放>10天,并具备下列1项:a.移除胃管后呕吐;b.术后第10天仍需使用胃动力药;c.重新置入胃管;d.不能恢复进食或由流食改进固体食物时障碍;或胃管置放少于10天但具备a-d中的2项。 根治性胃大部切除术后胃瘫病人常有持续性上腹饱胀、嗳气、反酸及呕吐症状,或于术后数日拔除胃管进食流质或由流质改为半流质后逐渐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随之发生呕吐大量胃内容物,可伴有顽固性呃逆,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体格检查可见病人上腹部胀满、压痛,有胃振动水音,中下腹平软无压痛,无肠鸣亢进及气过水声,均应考虑存在胃瘫可能。首先要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X线检查是一种临床上广泛应用的方法,口服或胃管内注入30%泛影葡胺,X线下动态观察胃蠕动及排空情况。胃瘫病人表现为残胃扩张、胃蠕动减弱或无蠕动,造影剂呈线状或漏斗状通过吻合口,但胃内造影剂残留多,有明显排空减缓征象,动态观察24小时可见远端空肠显影。术后10 天以后可行胃镜检查,可见残胃内大量潴留,残胃粘膜及吻合口水肿,残胃蠕动差,但胃镜可顺利通过吻合口进入输出袢,经胃镜检查可排除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对胃术后胃瘫诊断的确立有重要意义。核素99mTc标记餐胃排空测定也能发现病人排空延缓,简便、无创、可定量。因此,被认为是测定胃排空最佳方法。不仅适用于全胃排空的测定,也同样适用于胃术后残胃排空的测定。有人报道应用盐水负荷试验,非吸收性色素液排空试验,扑热息痛吸收试验,及胃内压描记检查也有一定意义,但因其临床应用有较大局限性而未广泛开展。由于胃的运动受胃电控制,也可进行胃电图检查。目前使用的胃电图受到呼吸及心电的干扰太多,故其诊断价值难以确定。 二、胃瘫的治疗 本病属功能性病变而非机械性梗阻,一经确诊主要应采用非手术治疗。 1.严格禁食、禁水,持续胃肠减压 一旦胃瘫诊断明确,胃管不要轻易拔除,最好于症状缓解确定无疑后再拔除,否则可能延长恢复时间。高渗温盐水或普鲁卡因洗胃,可减轻吻合口水肿。 2.补液 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6例分析

腹部手术后胃瘫综合征16例分析作者:曲玉娟宋志春吴高春 【摘要】目的:探讨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的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对16例腹部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6例患者手术后12~45天恢复胃动力并痊愈出院。结论:胃镜、上消化道造影是诊断本病有价值的方法,经胃管减压、加强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促进胃肠蠕动的药物及中医等非手术治疗,胃瘫均治愈,疗效满意。 【关键词】腹部手术;胃瘫;诊断;治疗 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alysis syndrome,PGS)是指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征象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常发生于腹部手术后,是一种功能性的非机械梗阻。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8年6月诊治PGS患者共16例,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本组患者共16例,男12例,女4例,年龄41~70岁,平均55岁。16例PGS患者的原发疾病:胃溃疡2例,胃癌10例,占75%;门脉高压症1例,胰头癌1例,重症胰腺炎1例,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1例,占25%。并发应急性溃疡1例。16例PGS患者麻醉方式:全麻6例,连续硬膜外2例,全麻加连续硬膜外8例。12例患者术后3~7天改为半流质饮食,1~3天出现上腹部饱胀感,胃烧灼感,嗳气,随之出现恶心、呕吐,呕吐为溢出性,呕吐物部分含胆汁,大部分带有酸臭味,呕吐后症状可暂时缓解。

PGS诊断标准:(1)术后患者已排气,拔除胃管进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正常后,发生中上腹饱胀,恶心呕吐;体检发现上腹胃形、胃振水声。(2)胃引流量每日600~800mL以上,并持续6~10天或更久。(3)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流出道机械性梗阻。(4)胃肠蠕动减弱或消失。(5)无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失调。(6)术后未应用影响胃平滑肌收缩的药物。(7)无引起胃瘫的基础疾病,如糖尿病等。(8)胃造影提示胃扩张,蠕动欠佳或无蠕动,造影剂排空延缓,无吻合口狭窄;胃镜检查示胃潴留,黏膜及吻合口水肿,胃蠕动减弱,内镜可通过吻合口或幽门。诊断时应注意排除各种机械性梗阻因素。本组16例患者均行胃碘剂造影检查,13例胃镜检查,诊断明确。 1.2 方法本组胃肠减压抽出大量胃液每天1 500~2 500mL。腹部检查:可见胃形、无肠型及蠕动波,部分患者有胃振水音,大部分患者肠鸣音减弱。实验室检查:电解质检查基本正常。均行X线钡餐或碘剂造影检查:发现胃扩张,有大量胃液残留,胃无蠕动或蠕动减弱,造影剂长时间滞留于胃内。行胃镜检查13例,其表现为胃扩张,胃内有大量潴留物,蠕动弱,胃黏膜充血水肿,胃镜可通过吻合口及幽门。 治疗方法:治疗措施包括禁食、有效持续胃管减压;促进胃动力药物应用:采用胃复安针10mg,2次/天,肌肉注射;吗丁啉混悬液30mL,3次/天,胃管注入;红霉素针剂0.5U,静脉滴注。中药治疗:针灸、足三里穴位封闭。胃镜检查作为一种诊断和治疗手段,刺激患者呕吐,可使部分患者很快恢复。辅以3%高渗盐水洗胃,每次约注入200mL,保留10分钟后抽出,应特别注意抽出全部注入液体;地塞米松每天5~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