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体验型开发_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向

体验型开发_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向

体验型开发_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向
体验型开发_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向

2010/01 总第393期

商业研究

 COMM ERC I AL R ES EARCH

文章编号:1001-148X (2010)01-0176-03

体验型开发: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向

刘辛田,盛正发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湖南娄底 417000)

摘要:红色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形式,在政策扶持消退后其市场竞争力有限,寻求新的开发理念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许多难得的发展机遇。体验型开发能有效解决红色旅游发展中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实现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关键词:红色旅游;体验经济;体验型开发中图分类号:F59013 文献标识码:A

Exper i ence -ba sed D evelop m en t :Red Tour is m Electi on to the Sust a i n able D evelop m en t

L IU Xin -tian,SHE NG Zheng -fa

(D epa rt m ent of Econo m ics and M anage m ent,Hunan Institu te of Hum anities and S ocia l Sciences,

L oudi 417000,China )

Abstract:The red t ouris m is different fr om other f or m s of t ouris m,s o seeking new devel opment phil os ophy is a urgent matter for red t ouris m devel opment under the situati on of li m ited competitiveness after fadea way of policy support .The com ing of experience economy offers a nu mber of rare opportunities f or the devel opment of red t ouris m.Experience -based devel opment can effectively s olve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devel op ing red t ouris m and realize sustainable de 2vel opment of red t ouris m.

Key words:red t ouris m;experience economy;experiential devel opment

 收稿日期:2008-09-22

作者简介:刘辛田(1971-),男,湖南冷水江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

向:旅游开发;盛正发(1972-),男,湖南涟源人,湖南人文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系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旅游开发。

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07Y BA075。

随着旅游经济的飞速发展,旅游消费能力的飚升,人们的消费观念已悄然发生变化,许多旅游者早已不满足原有的旅游方式,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希望购买参与性更强的旅游产品,“体验式旅游”悄然升温,成为现代旅游最具开发潜力的部分。红色旅游作为一专项旅游产品,其自身的特点决定了体验型开发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体验型开发的概念

旅游体验是以体验作为核心吸引力的用于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的综合性的旅游活动,是旅游者心理与旅游产品间的互动过程。它强调游客的参与性、互动性与融入性,强调游客对文化的、历史的、生活的、习俗的体验。美国学者派恩与吉尔摩根据参与的主动性与投入程度,将旅游体验划分为娱乐型体验、教育型体验、遁世型体验和审美型体验4种类型,认为每个旅游者的旅游经历都是以上四类体验的不同程度结合。四类体验的中心集合点就是美好的甜蜜地带(S weetSpot ),在这个地带,活动对象达到一种“畅爽”境界。

体验型开发就是以旅游景区为剧场,以景区建设为布景,以食、住、行、游、购、娱为道具,以旅游者为中心,为旅游者创造难忘的回忆。景区开发立足于创造游客难忘经历和感受,即以游客体验为中心来选择、利用资源,开发旅游项目。体验型开发能摆脱资源限制,通过对同一资源体验方式和体验深度的改变,创造出不同的体验效果,从而吸引游客重复消费,使景区获得持续发展

[1]

二、红色旅游的特点

红色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在崛起和发展的过程中与革命传统教育密不可分,目前,其发展特征有别于其他专项旅游。

(一)红色旅游受国家特殊的政策扶持

红色旅游景区本身都是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担负着大量思想教育的任务,带有明显的社会公

总第393期刘辛田:体验型开发: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选向?177

 ?

益性质,享受政府特殊的政策扶持,如拨款、定期进行维护、维修等。

(二)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有限

把革命纪念地、革命圣地纳入旅游的范畴来发展,就决定了红色旅游的发展需要按旅游经济规律办事。但基于以下原因红色旅游的市场吸引力有限:(1)绝大多数红色旅游吸引物是以零散的、资源单体的遗址、故居、纪念碑、陵墓、纪念馆的形式出现,所反映的革命文化的内涵也是片段的、单一的,很难开发出成规模的、有深度、有连续性的旅游产品;(2)红色旅游的吸引物很多是革命战争时期遗存的文物和旧址,一般比较简陋,就其外观来说与故宫、颐和园、石窟艺术、皇家陵寝等文物古迹相比,可展现和吸引的内容有较大差距;(3),使展示、讲解及关联性产品的开发有一定的局限性。

(三)红色旅游以观光产品为主体

从各地开发的红色旅游产品来看,体验式的特种旅游产品很少,大都是滞留时间短的观光式的旅游,有的更是以一个纪念碑、纪念馆、故居会址等展示,缺乏体验元素。

(四)红色旅游的客源消长有明显的规律性

除一般的市场因素造成的淡旺季影响外,政治性因素对红色旅游的客源变化影响明显,旅游客源呈现出波浪式的起伏运动,整体状态有一定的规律性,一般5年、10年一个高潮,50年和100周年的纪念活动就是大高潮。

以上特征造成红色旅游在政策扶持消退后难以持续发展。突破瓶颈,寻求新的开发理念是红色旅游发展的当务之急。体验型开发成了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的必然性分析

(一)体验经济时代对红色旅游开发的要求

产品经济时代的旅游价值量的衡量是物质产品,服务经济时代旅游价值量的衡量是游客满意度,体验经济下衡量的标准变为对旅游产品带给游客的体验内涵和收益上,体验是产品的核心[2]。体验经济是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结构升级,从消费者角度出发考虑生产的经济形态。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者,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设计好的、标准化的旅游产品,而是希望能亲自参与设计自己的旅游线路,和旅游经销商共同完成其所需旅游产品的生产,从而体现个性化的特征[3]。反映在红色旅游中,就是旅游者不仅仅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品评红色文化的行迹,更应该以参与者的角色去把握完成对红色精神内涵的深度体会[4]。

目前红色旅游景区无论是革命胜地还是伟人故居,大都是物品存列配以图片文字解说,表现方法陈旧,文物的陈列没有从游客视角考虑问题,在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体验的创造性设计方面显得很苍白。

体验型红色旅游开发,就是要深入地挖掘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而不同地融入地域文化,以旅游者为中心,从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体验入手多方位整合旅游体验元素,在旅游过程中为游客创造“重回革命年代”的难忘经历,让游客参与其中,寓教于乐,努力提高红色旅游产品的附加值,使旅游者愿意为这种美好的回忆付费。这是顺应体验经济时代潮流的必然。

(二)旅游的本质与体验的本质具有同一性

旅游的本质属性可以从旅游者的产生来了解。对旅游者的产生具有恒定持续影响的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所以能够激发人类产生旅游的需要,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丰富性与人类各自居住环境的局限性和单调性,构成了人类生活环境与地表环境间微小与宏大、单调与丰富的尖锐矛盾。正是这对矛盾激发着人类最本能的内在心理———好奇心[5]。

可见,旅游的本质属性在于在差异化体验中丰富精神生活,是一种主要以获得心理快感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自娱过程,旅游就是在时间和地域的跨越中,从对那种与自己习惯的文化和环境存在差异的另样文化和环境的体验中,寻求审美和愉悦等精神享受的活动。[6]体验的结果不仅在当时当地产生一种生理或心理的满足,而且当离开那种特定时间和特定地域之后,给旅游者留下的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回忆享受。

体验是一种参与经历,它能为参与者提供身心享受,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从本质上说就是指人们以个性化的方式来度过一段时间,并从中获得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系列值得回忆的事情[7]。因此旅游包含着体验性的诸多精神要点。不论哪一种方式,都是得到一种精神享受,他们与旅游的本质都是一致的,甚至是浑然一体的。旅游本身就是体验的一种主要方式,体验经济魅力以旅游来充分展示。

红色旅游作为专项旅游的一种,旅游者进行红色旅游主要目的是为了寻求旅游愉悦和精神享受。拉动经济、思想教育只是连带效应。让旅游者在参观游览、参与活动和互动交流过程中获得愉悦和精神享受的同时,不知不觉、自觉自愿地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接受教育、陶冶身心[8]。因此,在红色旅游开发过程中,遵循旅游的相关规律和理论,改变传统开发模式,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增加旅游者愉悦为基本导向的体验型开发,顺应旅游者体验心理需求,就是红色旅游向旅游本质的回归。

?178

 ?商业研究2010/01

(三)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实现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的重要基础。

1.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体验的重要基础。体验型开发要求给旅游者创造审美体验。良好的审美体验必须以蓝天、碧水和青山为依托,以生态资源和生态环境为保障。只有得到精心保护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更好地激发人们的旅游愿望并转化为现实的良好的旅游审美体验。因而,体验型开发更注重景区的环境保护,以构建良好的景区视觉形象,避免因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带来负面影响,达到给旅游者一种美好而难忘经历的效果。

2.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利于红色资源教育功能的发挥。只有保护好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使红色景区呈现原生态的历史感和沧桑感,才能使游客产生强烈的视觉冲击和情感震撼,这种体验才能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

3.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延长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红色精神发生在红色年代,但却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传统一脉相承,并且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文化的烙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才能最大限度地把红色精神的挖掘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原真性地再现革命年代,延长红色旅游产品的生命周期。很多红色景区在开发时,没有很好地将红色精神与本地历史文化脉络整合,使红色精神和地域文化成两条关联不大的平行线,因而没有较好地展现红色精神的传承性和地域文化的独特性,最终影响了红色旅游的魅力,妨碍了红色旅游产品历久弥新生命力的发展,缩短了产品的生命周期。

4.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是实现综合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的保证。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能使红色与绿色(生态旅游)相映,凸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使红色与彩色(民族风情)互动,利用民族风情和红色旅游在空间上的重叠,宣传多彩的民族文化;使红色与古色(历史文化旅游)融汇,增加文化底蕴和历史内涵。这样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实现红色旅游景区的综合开发和深度开发,丰富旅游产品的内涵,增加红色旅游魅力。

(四)体验型开发是提升市场竞争的良好方式

目前,红色旅游产品要在政策扶持消退后经受住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等产品的市场竞争,保持永恒的魅力和活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然要以市场为导向,关注消费时尚,顺应旅游市场发展趋势。否则,就可能是阶段性的产物。而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注重旅游者的情感需要和参与体验,在产品的打造上营造一种体验氛围、制造一种体验环境、设计一种体验场景,通过策划各种活动项目,打造一个娱乐、教育、遁世和审美的高享受的体验过程。体验型红色旅游开发顺应了时代潮流,迎合了旅游市场的需要,是提升红色旅游产品市场竞争的良好方式。

(五)红色旅游体验型开发符合教育规律

红色旅游作为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承载和传递光荣革命传统、先进革命精神及优良民族品质等,具有思想品德教育的功能。思想品德教育的意识活动包括认识活动和情感活动,在认识活动过程中,通过红色旅游的开展,旅游者对“吃、游、行、住、购、娱”等产生体验性想法。如果红色旅游的产品单一,体系不健全,项目缺乏亲身参与的体验性,那游客就会在旅游过后对其景点乃至整个红色旅游产品产生排斥或怀疑心理,情况严重时会产生否定甚至逆反心理[9]。所以,游客的切身体验对思想品德教育功效的达成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在情感活动过程中,由于体验型开发模式更注重旅游者的情感需求,增加景区体验元素,通过让游客真实地感受到革命年代的氛围,使旅游者更好地了解革命历史,理解红色精神。这样,旅游者会对教育者及教育内容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因此,在红色旅游未来的发展中,应在保持红色基调的前提下,创新性开发顺应旅游者思想品德教育意识活动过程规律。

参考文献:

[1] Cohen E.Traditi ons in the Qualitative S oci ol ogy

of T ouris m[J].Annals of T ouris m Research,

1988,15(1):29-46.

[2] 贾秉瑜.体验经济视角下旅游产品体验性研

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2007.

[3] 张雅敏.红色旅游发展走向研究[J].合作经

济与科技,2006(8):46-47.

[4] 陈志永,李育.我国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研究[J].学术探索,2005(10).

[5] 刘振礼,王兵.中国旅游地理[M].天津:南开

大学出版社,2007.

[6] 张源.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的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2006.

[7] 派恩.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

出版社,2002.

[8] 蔡家成.红色旅游:寓教于游寓教于乐[N].

光明日报,2005-03-30.

[9] 熬海华.论红色旅游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D].贵州师范大学,2006.

(责任编辑:刘春雪)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