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六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7页精美)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六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7页精美)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六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7页精美)新课标人教版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第六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27页精美)新课标人教版

第六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17讲弱电解质的电离

1.用食用白醋(醋酸浓度约1 mol/L)进行下列实验,能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的是()

A.白醋中滴入石蕊试液呈红色

B.白醋加入豆浆中有沉淀产生

C.蛋壳浸泡在白醋中有气体放出

D.pH试纸显示白醋的pH为2~3

答案 D

2.把0.05 mol NaOH固体分别加入到下列100 mL溶液中,导电能力变化较大的是 ( )

A.0.5 mol/L MgSO4溶液

B.0.5 mol/L盐酸

C.0.5 mol/L的CH3COOH

D.0.5 mol/L NH4Cl溶液

答案 C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电解质溶液一定比弱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强

B.强电解质的稀溶液中不存在溶质分子

C.强电解质都是离子化合物,而弱电解质都是共价化合物

D.不同的弱电解质只要物质的量的浓度相同,电离程度也相同

答案 B

4.(2008·北京理综,6)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

A. B.26M3+

C. D.

答案 C

5.(2008·天津理综,9)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 H++CH3CO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CH3COOH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满足:c(H+)=c(OH-)+c(CH3COO-)

B.0.1 mol/L的CH3COOH溶液加水稀释,溶液中c(OH-)减小

C.CH3COOH溶液中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逆向移动

D.常温下,pH=2的CH3COOH溶液与pH=12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7

答案 B

6.已知下面三个数据:

7.2×10-4、4.6×10-4、4.9×10-10分别是下列有关的三种酸的电离常数,若已知下列反应可以发生:

NaCN+HNO 2HCN+NaNO2

NaCN+HF HCN+NaF

NaNO 2+HF HNO2+NaF

由此可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K(HF)=7.2×10-4 B.K(HNO2)=4.9×10-10

C.根据两个反应即可得出结论

D.K(HCN)

答案 B

例1醋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为了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某同学开展了题为“醋酸是弱电解质的实验探究”的探究活动。该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错误的是()

A.先配制一定量的0.10 mol/L CH3COOH溶液,然后测溶液的pH,若pH大于1,则可证明醋酸为弱电解质

B.先配制一定量0.01 mol/L和0.10 mol/L的CH3COOH,分别用pH计测它们的pH,若两者的pH相差小于1个单位,

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C.先测0.10 mol/L CH3COOH的pH,然后将其加热至100℃,再测pH,如果pH变小,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D.配制一定量的CH3COONa溶液,测其pH,若常温下pH大于7,则可证明醋酸是弱电解质

答案 C

例2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

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

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

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

答案 B

1.为证明某可溶性一元酸(HX)是弱酸,有如下实验方案,其中不合理的是 ( )

A.室温下,测0.1 mol/L HX溶液的pH,若pH>1,证明HX是弱酸

B.室温下,测1 mol/L NaX溶液的pH,若pH>7,证明HX是弱酸

C.将等浓度、等体积的HCl和NaX溶液混合,若混合溶液pH<7,证明HX是弱酸

D.相同条件下,对0.1 mol/L的HCl和0.1 mol/L的HX进行导电性实验,若与HX溶液相串联的灯泡较暗,证明

HX为弱酸

答案 C

2.下列事实可证明氨水是弱碱的是()

A.氨水能跟氯化亚铁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亚铁

B.铵盐受热易分解

C.0.1 mol/L氨水可以使酚酞试液变红

D.0.1 mol/L氯化铵溶液的pH约为5

答案 D

例3在一定温度下,有a.盐酸 b.硫酸 c.醋酸三种酸:(1)当三种酸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同体积、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酸,中和NaOH的能力由大到小的顺序是。(3)若三者c(H+)相同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当三者c(H+)相同且体积也相同时,分别放入足量的锌,相同状况下产生气体的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5)当c(H+)相同、体积相同时,同时加入形状、密度、质量完全相同的锌,若产生相同体积的H2(相同状况),则开始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为。反应所需时间的长短关系是。

(6)将c(H+)相同的三种酸均加水稀释至原来的100倍后,c(H+)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答案(1)b>a>c (2)b>a=c (3)c>a>b (4)c>a=b (5)a=b=c a=b>c (6)c>a=b

3. H+浓度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和B,A为盐酸,B为醋酸,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氢气的质量相同,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B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

B>A ⑤盐酸里有锌剩余⑥醋酸里有锌剩余

A.③④⑥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②⑤

答案 C

4.(2008·东城模拟)常温下,pH=10的X、Y两种碱溶液各1 mL,分别稀释到100 mL,其pH与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X 、Y 两种碱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稀释后,X 溶液的碱性比Y 溶液的碱性强

C.分别完全中和X 、Y 这两种碱溶液时,消耗同浓度盐酸的体积V X >V Y

D.若8

D

1.用0.001 mol/L 的NaOH 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 mL ,需NaOH 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 ) A.盐酸 B.硫酸 C.高氯酸 D.醋酸

答案 D

2.对于0.1 mol/L 的醋酸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加水稀释后,溶液中c (H +

)和c (OH -

)都减少 B.温度升高后,溶液的pH 增大 C.加入少量Na 2CO 3固体,醋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

D.加入少量冰醋酸后,溶液的c (H +

)增大

答案 D

3.常温下,向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两种一元酸盐溶液中,分别通入少量的CO 2,发生如下反应: NaA+CO 2+H 2O HA+NaHCO 3 2NaB+CO 2+H 2O 2HB+Na 2CO 3

则等物质的量浓度的HA 和HB 在水中电离出H +

的能力大小关系是 ( )

A.HA 较强

B.HB 较强

C.两者一样

D.无法比较

答案 A

4.下列溶液中所含微粒种类最多的是 ( ) A.氨水 B.氯水 C.王水 D.食盐水

答案 B

5.(2008·淮安二次调查)化合物HIn 在水溶液中因存在以下电离平衡:HIn(溶液)

H +

(溶液)+In -

(溶液),

故可用作酸碱指示剂。浓度为0.02 mol/L 的下列各溶液:①盐酸,②石灰水,③NaCl 溶液,④NaHSO 4溶液,⑤NaHCO 3溶液,⑥氨水,其中能使指示剂显红色的是 ( ) A.①④⑤

B.②⑤⑥

C.①④

D.②③⑥

答案 C

6.给你足够的仪器和用品以及下列试剂(药品):新制的0.1 moI/L 的氢氟酸、无水醋酸、醋酸钠晶体、蒸馏水等。 请你根椐假设和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方案探究假设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得出结论。 假设1:相同浓度的不同一元弱酸,pH 不同。 假设2:不同浓度的同一种弱酸,pH 不同。 假设3:同一种弱酸溶液的温度不同pH 不同。

假设4:向一种弱酸溶液中加入该弱酸的钠盐,会影响该弱酸的电离程度。 答案 设计方案:一、1.称取一定量的无水醋酸配制0.1 moI/L 的醋酸溶液。

2.用玻璃棒和pH 试纸分别测定0.1 mol/L 的氢氟酸和醋酸的pH ,结果前者pH 小于后者的pH 。

二、1.取10 mL 0.1 mol/L 的醋酸溶液置于烧杯中,分别向烧杯中加水90 mL ,300 mL,每加一次都要测所得溶液的pH 。

红色

黄色

2.比较不同浓度时溶液的 pH。

三、1.取10 mL 0.1 mol/L的醋酸溶液置于试管中,用酒精灯加热烧杯内的水,控制温度40℃,50℃,60℃左右。将试管置于烧杯内的水中,分别测40℃,50℃,60℃时的pH。

2.与常温时pH比较。

四、1.向10mL 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0.5 g 醋酸钠晶体,用玻璃捧搅拌后静置,测溶液的pH。

2.与0.1 mol/L的醋酸溶液的pH比较。

实验结论:四个假设均成立。氢氟酸比醋酸更易电离;弱酸的浓度越大,pH越小,但不是成倍变小,其电离程度减小了;弱酸的温度越高,pH越小,电离程度越大;向一种弱酸溶液中加入该弱酸的强碱盐时会使弱酸的电离程度减小。

系列实验14 证明一种物质为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

实验设计

[问题提出]

如何证明一种物质为弱电解质(弱酸或弱碱)是历年高考考查的重点。弱电解质的实质是存在电离平衡,外界条件改变会引起平衡移动,造成溶液中H+或OH-浓度的改变。

[例题]

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1是否一定等于0.2 mol/L ?(填“是”或“否”)。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

(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酸(填“强”或“弱”)。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

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

c(Na+)-c(A-)= mol/L

答案(1)如a=7,HA为强酸,如a>7,则为弱酸

(2)否 C

(3)弱c(Na+)>c(A-)>c(OH-)>c(H+)

(4)10-5 10-5-10-9

[总结归纳]

强酸、弱酸的实验验证

实验设计思想:以证明某酸(HA)为弱酸为例

实验拓展

1.下列实验事实不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A.常温下,测得醋酸钠溶液的pH>7

B.常温下,测得0.1 mol/L醋酸溶液的pH=4

C.常温下,将pH=1的醋酸溶液稀释1 000倍,测得pH<4

D.常温下,将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醋酸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恰好中和

答案 D

+OH-的电离平衡(要求写出简单操作、现象及实验能说2.(1)用简单的实验证明在氨水中存在NH3·H2O NH+

4

明的问题)。

(2)老师给某学生提供下列药品和必要的实验仪器,要求学生设计实验证明醋酸是弱酸。药品为冰醋酸、蒸馏水和pH试纸。此同学思考后认为:

①设计的理论依据是;

②实验的简要步骤是;

③需记录的现象和数据是;

④推断与分析:由于,说明,所以醋酸是弱酸。

) 答案(1)在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变红,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溶液颜色明显变浅,说明c(OH-)减小,是c(NH+

4

增大平衡左移而造成的,由此证明氨水中存在着电离平衡。

(2)①弱电解质稀释10a倍,pH改变小于a

②将一定浓度的醋酸稀释到一定量(如100倍)后,测量稀释前后溶液的pH

③稀释的倍数、稀释前后溶液的pH

④溶液稀释100倍后,溶液的pH改变小于2 稀释过程中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

1.(2008·永康模拟)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 )

A.CH3COOH

B.Cl2

C.NH4HCO3

D.SO3

答案 D

2.已知醋酸达到电离平衡后,改变某条件使电离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醋酸的电离度一定变大

B.发生电离的分子总数增大

C.溶液的pH一定减小

D.溶液的导电能力一定变强

答案 B

3.下列有关电解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强电解质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强电解质、弱电解质的电离都是吸热过程

C.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

D.强电解质在水中一定能全部溶解

答案 B

4.体积相同,浓度均为0.1 mol/L的NaOH溶液、氨水,分别加水稀释m倍、n倍,溶液的pH都变成9,则m与n 的关系为 ( ) A.4m=n B.m=n C.mn

答案 D

5. NH 3

·H 2

O 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 =)

()

()(234O H NH c OH c NH c ?-+

。氨水中各离子和分子的浓度大小关系为 ( )

A.c (NH +

4)=c (OH -

)=c (NH 3·H 2O) B.c (NH +

4)>c (OH -

)>c (NH 3·H 2O) C.c (NH +

4)=c (OH -

)

D.c (NH +

4)

)

答案 D

6.电离度是描述弱电解质电离程度的物理量,电离度=(已电离的物质的量/原来的总物质的量)×100%。现取20 mLpH=3的CH 3COOH 溶液,加入0.2 mol ·L -1

的氨水,测得溶液导电性变化如下图,则加入氨水前CH 3COOH 的电离度为( )

A.0.5%

B.1.5%

C.0.1%

D.1%

答案 D

7.(2009·汉沽一中月考)下列比较中,正确的是 ( ) A.同温度同物质的量浓度时,HF 比HCN 易电离,则NaF 溶液的 pH 比 NaCN 溶液大

B.0.2 mol ·L -1

NH 4Cl 和 0.l mol ·L -1

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c (NH +

4)>c (Cl -)) >c(Na +)>c (OH -)>c (H +

)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 H 2S 和 NaHS 混合溶液中:c (Na +

)+c (H +

)=c (S 2-)+c (HS -)+c (OH ―

)

D.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NH 4Al(SO 4)2、②NH 4Cl 、③CH 3COONH 4、④NH 3·H 2O ;c (NH +

4) 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①>②>

③>④ 答案 D

8.取pH 均等于2的盐酸和醋酸各100 mL 分别稀释2倍后,再分别加入0.03 g 锌粉,在相同条件下充分反应,有关 叙述正确的是 ( ) A.醋酸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多 B.盐酸与锌反应放出的氢气多

C.醋酸与锌反应的速率大

D.盐酸和醋酸分别与锌反应的速率一样大

答案 C

9. MOH 和ROH 两种一元碱的溶液分别加水稀释时,pH 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在x 点时,ROH 完全电离

B.在x 点时,c (M +)>c (R +

) C.MOH 是一种强碱

D.稀释前,c (ROH)=10c (MOH)

答案 A

10.(2008·南宁质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氯化钾溶液在电流作用下电离成钾离子和氯离子

B.二氧化硫溶于水能部分转化成离子,故二氧化硫属于弱电解质

C.硫酸钡难溶于水,所以硫酸钡属于弱电解质

D.纯净的强电解质在液态时,有的导电有的不导电

答案 D

11.(2008·武汉模拟)冰醋酸中水稀释时,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随加入的水量变化的下列各曲线图中,正确的是()

答案 C

12.相同温度下,两种氨水A、B,浓度分别是0.2 mol/L和0.1 mol/L,则A和B的OH-浓度之比 ( )

A.大于2

B.小于2

C.等于2

D.不能确定

答案 B

13.医院里用HgCl2的稀溶液作手术刀的消毒剂。HgCl2熔融时不导电,熔点低。HgS难溶于水和稀的强酸却易溶于饱和的NaCl溶液中。关于HgCl2的描述合理的是 ( ) A.是难溶的共价化合物 B.是离子化合物

C.是一种强电解质

D.是一种弱电解质

答案 D

14.根据电离平衡的影响因素填写以下表格:

答案向右增大减小减小减弱

向右增大减小增大增强

向左减小增大减小增强

向左减小减小增大增强

向右增大增大增大增强

15.今有下列四种酸溶液:(A)c(H+)=0.1 mol/L的盐酸,(B)c(H+)=0.1 mol/L的硫酸,(C)c(H+)=0.1 mol/L的醋酸,(D)0.01 mol/L的醋酸。

(1)四种酸中,c(H+)的大小关系是(用标号表示,下同)。(2)四种溶液的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关系是。

(3)取等体积的四种溶液分别无限稀释,酸分子可电离生成的全部H+的物质的量的大小关系是。(4)取等体积的四种溶液,分别加入等量锌粉,刚开始反应时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当反应结束后,发现有一种酸有剩余,则此酸为。(5)取等体积的四种溶液分别加入NaOH溶液,当完全中和时,消耗NaOH的物质的量的关系是。

答案 (1)A=B=C>D (2)C>A>B>D (3)C>A=B>D (4)A=B=C>D C (5)C>A=B>D

16.在CH 3COOH 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溶液呈红色,加入醋酸铵固体,振荡溶液,溶液红色明显变浅。这一现象说明了 。 答案 由于加入的醋酸铵电离出来的CH 3COO -使CH 3COOH

CH 3COO -+H +

的电离平衡向左移动,c (H +

)变小,溶液红

色明显变浅。由此说明CH 3COOH 溶液存在着CH 3COOH 电离平衡,CH 3COOH 是一种弱电解质。 17.课题式学习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基本方式,其学习模式为: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了电解质的有关知识后,老师提出了一个“电解质水溶液导电能力的强弱的影响因素”的课题。让该小组来完成课题的研究,已知HCl 在水中能完全电离。 (1)该小组同学首先用密度为1.049 g ·cm -3

的乙酸(CH 3COOH )和质量分数为36.5%,密度为1.18 g ·cm -3

的浓盐酸分别配制1 mol/L CH 3COOH 溶液和1 mol/L HCl 溶液各500 mL ,则他们应该量取乙酸和浓盐酸的体积分别为 和 ;

(2)某同学在配制500 mL 1 mol/L 的CH 3COOH 溶液时,向容量瓶中转移溶液时操作如下图所示,图中的错误有 ;

(3)他们首先用下图所示装置测1 mol/L 的CH 3COOH 溶液和1 mol/L HCl 溶液的导电能力,接通电源后发现与HCl 溶液相连的灯泡较亮,有同学认为乙酸是弱电解质,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通过该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

(4)他们又用上述装置测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CuSO 4溶液和NaOH 溶液的导电能力,接通电源后发现与CuSO 4溶液相连的灯泡较亮,有同学认为NaOH 是弱电解质,你 (填“同意”或“不同意”)他的观点,通过该现象你得到的结论是 ;

(5)通过上述探究实验,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答案 (1)28.6 mL 42.4 mL (2)未用玻璃棒引流;未采用500 mL 容量瓶

(3)同意 阴、阳离子带电荷数目相同时,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离子数目越大,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4)不同意 当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离子数目相同时,阴、阳离子带电荷数目越多,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越强 (5)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是由单位体积内自由移动离子数目和离子所带电荷数目共同决定 18.对于弱酸,在一定温度下达到电离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若25℃时有HA

H +

+A -

,则

K=)

()()(HA c A c H c -+?,式中:K 为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 (X)为各微粒的平衡浓度。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

的电离平衡常数(25℃)

回答下列各题:

(1)K 只与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K 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 值不同,那么K 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有何关系? 。 (3)若把CH 3COOH 、H 2CO 3、HCO -

3、H 2S 、HS -

、H 3PO 4、H 2PO -4、HPO -

24都看作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 最弱的是 。

(4)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同一种多元弱酸的K 1、K 2、K 3之间存在着数量上的规律,此规律是 ,产生此规律的原因是 。 (5)电离平衡常数是用实验的方法测定出来的。现已经测得25℃时,c mol ·L -1

的CH 3COOH 的电离百分数为α。试表示该温度下醋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 (CH 3COOH )= 。

答案 (1)增大 (2)K 值越大,酸性越强 (3)H 3PO 4 HPO -

24 (4)上一步电离远远大于下一步电离 上

一步电离产生的H +

对下一步电离有抑制作用 (5)a

ca -12

第18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室温下,在pH=11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OH -)为 ( ) ①1.0×10-7

mol ·L -1

②1.0×10-6

mol ·L -1

③1.0×10-3

mol ·L -1

④1.0×10-11

mol ·L -1

A.③

B.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 D 2.(2008·上海,11)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 +

)=1×10-13

mol/L,该溶液可能是

( )

①二氧化硫水溶液 ②氯化铵水溶液 ③硝酸钠水溶液 ④氢氧化钠水溶液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 A

3.某温度下纯水中c (H +

)=2×10-7

mol ·L -1

,则此时c (OH -)= ;该温度下向纯水中滴加盐酸使c (H +

)=5×10-6

mol ·L -1

,则此时c (OH -)= 。 答案 2×10-7

mol ·L -1

8×10-9

mol ·L -1

4.(2008·宁波调研)有人建议用AG 表示溶液的酸度,AG 的定义为AG=lg [c (H +

)/c (OH -)]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 <7,AG <0

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 AG=2(7-pH)

答案 D

5.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 ) A.1∶9 B.1∶1 C.1∶2 D.1∶4

答案 D

6.(2008·全国理综Ⅱ,9)取浓度相同的NaOH和HCl溶液,以3∶2体积比相混合,所得溶液的pH等于12,则原溶液的浓度为()A.0.01 mol/L B.0.017 mol/L C.0.05 mol/L D.0.50 mol/L

答案 C

7.pH=5的盐酸和pH=9的氢氧化钠溶液以体积比11∶9混合,则混合液的pH为()

A.7.2

B.8

C.6

D.无法计算

答案 C

8.(2008·全国理综Ⅱ,7)实验室现有3种酸碱指示剂,其pH变色范围如下

甲基橙:3.1~4.4 石蕊:5.0~8.0 酚酞:8.2~10.0

用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CH3COOH溶液,反应恰好完全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中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B.溶液呈中性,只能选用石蕊作指示剂

C.溶液呈碱性,可选用甲基橙或酚酞作指示剂

D.溶液呈碱性,只能选用酚酞作指示剂

答案 D

9.用0.1 mol·L-1NaOH溶液滴定0.1 mol·L-1盐酸,如达到滴定的终点时不慎多加了1滴NaOH(1滴溶液的体积约为

0.05 mL),继续加水至50 mL,所得溶液的pH是 ( )

A.4

B.7.2

C.10

D.11.3

答案 C

10.(2008·兰州质检)某学生用0.1 mol·L-1的KOH标准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盐酸,其操作分解为如下几步:

A.移取20 mL待测盐酸注入洁净的锥形瓶,并加入2~3滴酚酞

B.用标准溶液润洗滴定管2~3次

C.把盛有标准溶液的碱式滴定管固定好,调节滴定管尖嘴使之充满溶液

D.取标准KOH溶液注入碱式滴定管至“0”刻度以上1~2cm

E.调节液面至“0”或“0”以下刻度,记下读数

F.把锥形瓶放在滴定管的下面,用标准KOH溶液滴定至终点并记下滴定管液面的刻度

就此实验完成填空:

(1)正确操作步骤的顺序是(用序号字母填写);(2)上述B步骤操作的目的是;(3)上述A步骤操作之前,先用待测液润洗锥形瓶,则对滴定结果的影响是 ; (4)判断到达滴定终点的实验现象是;(5)若称取一定量的KOH固体(含少量NaOH)配制标准溶液并用来滴定上述盐酸,则对滴定结果产生的影响是

答案(1)B、D、C、E、A、F

(2)洗去滴定管内壁附着的水,防止将标准溶液稀释而产生误差

(3)使测得的未知溶液浓度偏大

(4)当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在半分钟内不褪色

(5)使测得未知溶液浓度偏小,同质量下KOH中和的盐酸比NaOH中和的盐酸少

例1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水的离子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答案 D

例2室温下,某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和OH-的物质的量浓度乘积为1×10-26,该溶液中一定不能大量存在的是()

A.Cl-

B.HCO-

3C.Na+ D.NO-

3

答案 B

例3(2008·苏州模拟)液氨中也存在着微弱的电离平衡,2NH3NH+

4+NH-

2

,一定温度下c(NH+

4

)和c(NH-

2

)的

乘积是一个常数。已知某温度时,在液氨中c(NH+

4)和c(NH-

2

)的乘积为10-24,求c(NH+

4

)和c(NH-

2

)。

答案c(NH+

4)=1×10-12 mol/L c(NH-

2

)=1×10-12 mol/L

1.(2008·南菁中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H+)×c(OH-)=1×10-14

B.c(H+)等于1×10-7 mol/L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2 mol/L 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 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答案 A

2.(2008·南通模拟)25℃时,重水(D2O)的离子积为 1.6×10-15,也可用pH一样的定义来规定其酸碱度:pD=-lg[c(D+)] 。

(1)写出重水的电离方程式。

(2)求25℃时,重水中各种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

(3)求25℃时,重水的pD。

答案(1)D2O D++OD-(2)c(D+)=c(OD-)=4×10-8 mol/L (3)7.4

例4某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为K W=1×10-13,则该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5℃,其理由是。若将此温度下pH=11的苛性钠溶液a L与pH=1的稀硫酸b L混合(设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微小变化忽略不计),试通过计算填写以下不同情况时两种溶液的体积比:

(1)若所得混合液为中性,则a∶b= 。

(2)若所得混合液的pH=2,则a∶b=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是。答案大于室温时水的K W=1×10-14,小于10-13,水的电离是吸热的,升温时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K W增大 (1)10∶1

(2)9∶2 c(H+)>c(SO-2

4

)>c(Na+)>c(OH-)

例5pH相同的醋酸和盐酸,分别用蒸馏水稀释至原来体积的m倍和n倍。稀释后的溶液的pH仍相等,则m和n 的关系是()A.m>n B.m=n C.m

答案 A

3.(1)现有pH=2的HCl溶液100 mL,要使它的pH=3,如果加入蒸馏水,需加水 mL;如果加入pH=4的HCl溶液,需加入此HCl溶液 mL(假定溶液体积有加和性,下同)。

(2)将pH=8的NaOH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 。 (3)将0.1 mol/L盐酸和0.06 mol/L氢氧化钡溶液等体积混合后,该混合溶液的pH= 。

(4)25℃时,pH=a 的10体积的某强酸与pH=b 的1体积的某强碱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a 和b 满足的关系 。 答案 (1)900 1 000 (2)10 7 (3)12 (4) a+b=15 例6(2008·舟山模拟)已知水在25℃和95℃时,其电离平衡曲线如下图所示:

(1)则25℃时水的电离平衡曲线应为 (填“A ”或“B ”),请说明理由 。 (2)25℃时,将pH=9的NaOH 溶液与pH=4的H 2SO 4溶液混合,若所得混合溶液的pH=7,则NaOH 溶液与H 2SO 4溶液的体积比为 。

(3)95℃时,若100体积pH 1=a 的某强酸溶液与1体积pH 2=b 的某强碱溶液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混合前,该强酸的pH 1与强碱的pH 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是 。 (4)曲线B 对应温度下,pH=2的某HA 溶液和pH=10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混合溶液的pH=5。请分析其原因: 。 答案 (1)A 水的电离是吸热过程,温度低时,电离程度较小,c (H +

)、c (OH -

)较小 (2)10∶1

(3)a+b=14或pH 1+pH 2=14 (4)曲线B 对应95℃,此时水的离子积为10-12,HA 为弱酸,HA 中和NaOH 后,混合溶液中还剩余较多的HA 分子,可继续电离出H +

,使溶液pH=5。

例7在t ℃时,某Ba(OH)2的稀溶液中c (H +

)=10-a mol/L,c (OH -)=10-b mol/L,已知a+b =12。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

的盐酸,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 如下表所示: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 为 ( ) A.3

B.4

C.5

D.6

答案 B

4.在不同温度下的水溶液中c (H +)=10x mol/L,c (OH -)=10y mol/L ,x 与y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曲线Ⅰ代表的温度下,水的离子积为 ,曲线Ⅰ所代表的温度 (填“高于”、“低于”或“等于”)曲线Ⅱ所代表的温度。你判断的依据是 。 (2)曲线Ⅰ所代表的温度下,0.01 mol/L 的NaOH 溶液的pH 为 。 答案 (1)1×10-12

高于 曲线Ⅱ所代表的离子积比曲线Ⅰ的小,由于水的电离过程是吸热过程,温度越高,离子积越大,故曲线Ⅱ代表的温度低 (2)10

例8氧化还原滴定实验同中和滴定类似(用已知浓度的氧化剂溶液滴定未知浓度的还原剂溶液或反之)。现有0.001mol/L

酸性

KMnO 4溶液和未知浓度的无色NaHSO 3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MnO -

4+5HSO -

3+H

+

2Mn 2+

+5SO -

24+3H 2O 。填空回答问题:

(1)该滴定实验所需仪器为下列中的 。

A.酸式滴定管(50 mL )

B.碱式滴定管(50 mL )

C.量筒(10 mL )

D.锥形瓶

E.铁架台

F.滴定管夹

G.烧杯

H.白纸

I.胶头滴管

J.漏斗

(2)不用(填“酸”或“碱”)式滴定管盛放高锰酸钾溶液。试分析原因:。

(3)选何种指示剂,说明理由。(4)滴定前平视KMnO4液面,刻度为a mL,滴定后俯视液面刻度为b mL,则(b-a) mL比实际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填“大”或“小”)。根据(b-a) mL计算得到的待测浓度,比实际浓度(填“大”或“小”)。

全部转化为Mn2+ 时紫色 答案(1)ADEFGH (2)碱高锰酸钾能腐蚀橡胶管(3)不用指示剂,因为MnO-

4

褪去,现象明显(4)小小

5.一定体积的KMnO4溶液恰好能氧化一定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若用0.100 0 mol/L的NaOH溶液中和相同质量的KHC2O4·H2C2O4·2H2O,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恰好为KMnO4溶液的3倍,则KMnO4溶液的浓度(mol/L)为()提示:①H2C2O4是二元弱酸

②10[KHC 2O4·H2C2O4]+8KMnO4+17H2SO48MnSO4+9K2SO4+40CO2↑+32H2O

A.0.008 889

B.0.080 0

C.0.120 0

D.0.240 0

答案 B

6.测血钙的含量时,可将2.0 mL血液用蒸馏水稀释后,向其中加入足量草酸铵(NH4)2C2O4晶体,反应生成CaC2O4沉淀。将沉淀用稀硫酸处理得H2C2O4后,再用酸性KMnO4溶液滴定,氧化产物为CO2,还原产物为Mn2+,若终点时用去20.0 mL 1.0×10-4 mol/L的KMnO4溶液。

(1)写出用KMnO4滴定H2C2O4的离子方程式。(2)判断滴定终点的方法是。(3)计算:血液中含钙离子的浓度为 g·mL-1。

+5H2C2O4+6H+2Mn2++10CO2↑+8H2O

答案(1)2MnO-

4

(2)溶液由无色变为浅紫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

(3)1.0×10-4

1.(2008·德州模拟)纯水在25℃时的氢离子浓度与90℃时的氢离子浓度的关系是 ( )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不能肯定

答案 C

2.常温下,在pH=12的某碱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为 ( )

A. 1.0×10-7 mol/L

B.1.0×10-6 mol/L

C.1.0×10-3 mol/L

D.1.0×10-12 mol/L

答案 D

3.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在常温下平均每n个水分子只有1个分子发生电离,n的值是 ( )

A. 1×1014

B.55.6×107

C.1×107

D.55.6

答案 B

4.(2009·赣马中学期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

A. 0.1 mol·L-1氨水中,c(OH-)=c(NH+

4

B.10 mL 0.02 mol·L-1 HCl溶液与10 mL 0.02 mol·L-1 Ba(OH)2溶液充分混合,若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20 mL,则

溶液的pH=12

C.在0.1 mol·L-1 CH3COONa溶液中,c(OH-)=c(CH3COOH)+c(H+)

D.0.1 mol·L-1某二元弱酸强碱盐NaHA溶液中,c(Na+)=2c(A2-)+c(HA-)+c(H2A)

答案 BC

5.室温时,将x mL pH=a的稀NaOH溶液与y mL pH=b的稀盐酸充分反应。下列关于反应后溶液pH的判断,正确的

()A.若x=y,且a+b=14,则pH>7 B.若10x=y,且a+b=13,则pH=7

C.若ax=by,且a+b=13,则pH=7

D.若x=10y,且a+b=14,则pH>7

答案 D

6.(2008·新乡模拟)下图是向100 mL的盐酸中逐渐加入NaOH溶液时,溶液pH变化的图象,根据图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A.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 mol/L

B.x为0.1 mol的NaOH

C.原来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D.x为0.01 mol的NaOH

答案 AD

7.用某种仪器量取液体体积时,平视时读数为n mL,仰视时读数为x mL,俯视时读数为y mL,若x>n>y,则所用的仪器是 ( ) A.量筒 B.滴定管 C.容量瓶 D.以上均不对

答案 B

8.在t℃时,某NaOH稀溶液中,c(H+)=10-a mol/L,c(OH-)=10-b mol/L,已知a+b=12,则

(1)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K W= 。

(2)该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的精确值是 mol/L。

(3)在该温度下,将100 mL 0.1 mol/L的稀硫酸与100 mL 0.4 mol/L的NaOH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 答案(1)10-12(2)10-b-10-a (3)11

系列实验15 溶液pH的测定

实验设计

有一学生在实验室测某溶液的pH。实验时,他先用蒸馏水润湿pH试纸,然后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试样进行检测。

(1)该学生的操作是(填“正确的”或“不正确的”),其理由是。

(2)请分析上述操作是否一定有误差?。

(3)若用此法分别测定c(H+)相等的盐酸和醋酸溶液的pH,误差较大的是,原因是

。(4)某同学用pH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为3.82,你认为合理吗?

答案 (1)不正确的若溶液不显中性,溶液稀释后,使测得的pH不准确

(2)不一定,当溶液为中性时,不产生误差

(3)盐酸在稀释过程中醋酸继续电离产生H+,使溶液中c(H+) 较盐酸溶液中的c(H+)大,误差小。而测得盐酸 c(H+) 较小,误差较大

(4)不合理。pH试纸只是一种近似测量溶液pH的方法,只能保留整数。

实验拓展

1.(1)能否用pH试纸测氯水的pH?。

(2)只从下列试剂中选择实验所需的试剂,你能否区分0.1 mol/L的H2SO4和0.01 mol/L的H2SO4,简述操作过程。 试剂:①紫色石蕊试液②酚酞试液③甲基橙溶液④蒸馏水⑤BaCl2溶液⑥pH试纸

。答案(1)不能

(2)能;用玻璃棒分别蘸取两种溶液滴在两张pH试纸上,用标准比色卡比较pH,pH较小的为0.1 mol/L的H2SO4

2.随着溶液酸碱性的变化,酚酞分子结构发生转化而显示不同颜色:无色酚酞结构A红色酚酞结构B。在化学实验课上,细心的某同学发现:当无色的酚酞溶液滴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时,溶液立刻变成红色,但是随后红色溶液又逐渐变成无色。对此,许多同学纷纷发表看法,主要有三种推测:①红色酚酞结构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

②溶液吸收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pH减小,红色褪去;③红色酚酞结构自动转化为另外一种无色酚酞结构C。 为此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做了如下实验。分别取4 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实验现象与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及现象,该组同学认为第①种推测不合理。理由是。

(2)第②种推测也不合理。理由是。

(3)红色酚酞结构B转化为无色酚酞结构C是否为可逆反应:(填“是”或“否”),在各个滴入适量稀盐酸又变红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产生的现象是,原因是。(4)红色酚酞结构B的热稳定性比无色酚酞结构C的热稳定性要(填“强”或“弱”),红色酚酞结构B转化为无色酚酞结构C是一个 (填“吸”或“放”)热的过程。

答案(1)对已褪色的溶液反复加热冷却,出现反复的变红和褪色(2)②④⑥组实验在密闭时变红的溶液仍能褪为无色(3)是褪为无色加入足量盐酸,溶液酸性增强,主要以无色酚酞结构A的形式存在(4)强放

1.90℃时水的离子积K W=3.8×10-13,该温度时纯水的pH ()

A.等于7

B.介于6~7之间

C.大于7

D.无法确定

答案 B

2.甲酸和乙酸都是弱酸,当它们的浓度均为0.10 mol·L-1时,甲酸中的c(H+)约为乙酸中c(H+)的3倍。现有两种浓度不等的甲酸溶液a和b,以及0.10 mol·L-1的乙酸,经测定它们的pH从大到小依次为a、乙酸、b。由此可知 ( ) A.a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B.a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C.b的浓度必小于乙酸的浓度

D.b的浓度必大于乙酸的浓度

答案 A

3.在25℃时,向1体积pH=x的盐酸中加入10体积pH=y的氢氧化钠溶液,若所得溶液中c(Na+)=c(Cl-),则此时(x+y)为()A.13 B.14 C.15 D.无法计算

答案 A

4.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 W,该温度下混合可溶性一元酸HA与一元碱BOH溶液。下列有关混合液的关系式中,可确认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 A.pH=7 B.c(A-)>c(B+)

C.c(OH-)=

w

K D.c(H+)-c(OH-)=c(A-)-c(B+)

答案 C

5.若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OH-)=1×10-14mol/L,满足此条件的溶液中一定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A.Al3+、Na+、NO-

3、Cl- B.K+、Na+、Cl-、NO-

3

C.K+、Na+、Cl-、AlO-

2D.K+、NH +

4

、SO-2

4

、NO-

3

答案 B

6.在一定体积pH=12的Ba(OH)2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HSO4溶液。当溶液中的Ba2+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pH=11。若反应后溶液的体积等于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之和,则Ba(OH)2溶液与NaHSO4溶液的体积比是 ( )

A.1∶9

B.1∶1

C.1∶2

D.1∶4

答案 D

7.(2009·启东模拟)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分别有甲、乙、丙、丁四位同学计算出由水电离出的c(OH-)的数据分别为:甲:1.0×10-7 mol/L;乙:1.0×10-6 mol/L;丙:1.0×10-2 mol/L;丁:1.0×10-12 mol/L。其中你认为可能正确的数据是 ( ) A.甲、乙 B.乙、丙 C.丙、丁 D.乙、丁

答案 C

8.(2009·杭州质量检测)25℃在某物质的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H+浓度为1×10-a mol/L,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a<7时,水的电离受到促进

B.a>7时,水的电离受到抑制

C.a<7时,溶液的pH可能为a

D.a>7时,溶液的pH一定为14-a

答案 D

9.已知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 mol/L,稀NaOH的物质的量浓度为b mol/L,当两种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的pH=2(混合液体积为原体积的和),则a和b的关系为 ( ) A.a=b/2 B.b=a/2 C.a=b+0.1 D.a=b+0.02

答案 D

10.重水(D2O)在25℃时,K W=10-12,定义pD=-lg[c(D+)],pOD=-lg[c(OD-)],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5℃时,纯重水中pD=7

B.25℃时,0.1 mol/L NaCl的重水溶液中pD=pOD=7

C.25℃时,1 mol/L的DCl重水溶液pD=0,pOD=12

D.25℃时,0.01 mol/L的NaOD溶液中pOD=10

答案 C

11.(2008·合肥模拟)有人建议用AG表示溶液的酸度,AG的定义为AG=lg c(H+)/c(OH-)。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在25℃时,若溶液呈中性,则pH=7,AG=1

B.在25℃时,若溶液呈酸性,则pH<7,AG<0

C.在25℃时,若溶液呈碱性,则pH>7,AG>0

D.在25℃时,溶液的pH与AG的换算公式为: AG=2(7-pH) 答案 D

12.分别在pH=1的酸和pH=14的NaOH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铝,放出H2的量前者多,其原因可能是 ( )

①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多元强酸②两溶液的体积相同,酸是一元弱酸③酸溶液的体积大于NaOH溶液的体积④酸是强酸,浓度比NaOH溶液的大

A.①②

B.②

C.②③

D.④

答案 C

13.常温下将0.2 mol/L HCl溶液与0.2 mol/L MOH溶液等体积混合(忽略混合后溶液体积的变化),测得混合溶液的pH=6,试回答以下问题:

(1)①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 HCl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H+)。(填“>”、“<”或“=”)

②求出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计算结果(填具体数字):

c(Cl-)-c(M+)= mol/L;

c(H+)-c(MOH)= mol/L。

(2)常温下若将0.2 mol/L MOH 溶液与0.1 mol/L HCl 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7,则说明在相同条件下MOH 的电离程度 MCl 的水解程度。(填“>”、“<”或“=”)

(3)常温下若将pH=3的HR 溶液与pH=11的NaOH 溶液等体积混合,测得混合溶液的pH ≠7,则混合溶液的pH 。(填“>7”、“<7”或“无法确定”)

答案 (1)①> ②9.9×10-7

1.0×10-8

(2)< (3)<7

14.现有pH=2的醋酸溶液甲和pH=2的盐酸乙,请根据下列操作回答问题:

(1)取10 mL 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的水,醋酸的电离平衡 移动(填“向左”、“向右”或“不”);另取10 mL 的甲溶液,加入少量无水醋酸钠固体(假设加入固体前后,溶液体积保持不变),待固体溶解后,溶液

中)

()(3COOH CH c H c +的比值将 (填“增大”、“减小”或“无法确定”)。 (2)相同条件下,取等体积的甲、乙两溶液,各稀释100倍。稀释后的溶液,其pH 大小关系为:pH(甲) pH(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各取25 mL 的甲、乙两溶液,分别用等浓度的NaOH 稀溶液中和至pH=7,则消耗的NaOH 溶液的体积大小关系为:V (甲) V (乙)(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4)取25 mL 的甲溶液,加入等体积pH=12的NaOH 溶液,反应后溶液中c (Na +

)、c (CH 3COO -)的大小关系为:c (Na +

) c (CH 3COO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答案 (1)向右 减小 (2)小于 (3)大于 (4)小于 15.下表是不同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

试回答以下问题:

(1)若25

(填“>”、“<”或“=”),做此判断的理由是 。 (2)25℃时,某Na 2SO 4溶液中c (SO -

24)=5×10-4 mol/L,取该溶液1 mL 加水稀释至10 mL ,则稀释后溶液中c (Na +

)∶c (OH -)= 。

(3)t 2℃时,将pH=11的苛性钠溶液V 1 L 与pH=1的稀硫酸V 2 L 混合(设混合后溶液的体积为原两溶液体积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则V 1∶V 2= 。此溶液中各种离子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答案 (1)> 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所以水的离子积增大 (2)1 000 (3)9∶11 c (Na +

)>c (SO -

24)>c(H +)>c (OH -

)

16.(2009·吉林质检)某温度下的溶液中,c (H +

)=10x mol/L,c (OH -)=10y mol/L 。x 与y 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1)求该温度下,中性溶液的pH 。

(2)求该温度下0.01 mol/L NaOH 溶液的pH 。 答案 (1)7.5 (2)13

17.实验室中有一未知浓度的稀盐酸,某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测定盐酸的浓度的实验:请完成下列填空: (1)配制100 mL 0.10 mol/L NaOH 标准溶液。

①主要操作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冷却后)→洗涤(并将洗涤液移入容量瓶)→ → →将配制好的溶液倒入试剂瓶中,贴上标签。

②称量 g 氢氧化钠固体所需仪器有:天平(带砝码、镊子)、 、 。 (2)取20.00 mL 待测盐酸放入锥形瓶中,并滴加2~3滴酚酞作指示剂,用自己配制的标准液NaOH 溶液进行滴

定。重复上述滴定操作2~3次,记录数据如下。

①滴定达到终点的标志是。

②根据上述数据,可计算出该盐酸的浓度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③排去碱式滴定管中气泡的方法应采用如图所示操作中的,然后轻轻挤压玻璃球使尖嘴部分充满碱液。

④在上述实验中,下列操作(其他操作正确)会造成测定结果偏高的有。

A.滴定终点读数时俯视读数

B.酸式滴定管使用前,水洗后未用待测盐酸润洗

C.锥形瓶水洗后未干燥

D.称量NaOH固体中混有Na2CO3固体

E.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消失

答案(1)①转移定容摇匀②0.4 烧杯(或表面皿)药匙

(2)①最后一滴NaOH溶液加入,溶液由无色恰好变成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②0.11mol/L ③丙④DE

第19讲盐类的水解

1.(2008·海南,9)下列离子方程式中,属于水解反应的是 ( )

A.HCOOH+H2O HCOO-+H3O+

B.CO2+H2O HCO-

3

+H+

C.CO-2

3+H2O HCO-

3

+OH- D.HS-+H2O S2-+H3O+

答案 C

2.(2008·重庆理综,7)向三份0.1 mol/L CH3COONa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NH4NO3、Na2SO3、FeCl3固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CH3COO-浓度的变化依次为 ( ) A.减小、增大、减小 B.增大、减小、减小

C.减小、增大、增大

D.增大、减小、增大

答案 A

3.有①Na2CO3溶液②CH3COONa溶液③NaOH溶液各25 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

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

C.若分别加入25 mL 0.1 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

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

答案 C

4.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

A.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

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

答案 B

5.下列事实不属于盐类水解应用的是()

A.明矾、氯化铁晶体常用于净水或消毒

B.实验室通常使用热的纯碱溶液去除油污

C.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加入少量稀盐酸

D.实验室制氢气时加入CuSO4可加快反应速率

答案 D

6.完成下面的表格:

答案

例1(2008·全国理综Ⅰ,12)已知乙酸(HA)的酸性比甲酸(HB)弱,在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 mol/L的NaA和NaB 混合溶液中,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c(OH-)>c(HA)>c(HB)>c(H+) B.c(OH-)>c(A-)>c(B-)>c(H+)

C.c(OH-)>c(B-)>c(A-)>c(H+)

D.c(OH-)>c(HB)>c(HA)>c(H+)

答案 A

1.下列溶液中各微粒的浓度关系不.正确的是()

A.0.1 mol/L HCOOH溶液中:c(HCOO-)+c(OH-)=c(H+)

B.1 L 0.1 mol/L CuSO4·(NH4)2SO4·6H2O的溶液中:c(SO-2

4)>c(NH+

4

)>c(Cu2+)>c(H+)>c(OH-)

C.0.1 mol/L NaHCO3溶液中:c(Na+)+c(H+)+c(H2CO3)=c(HCO-

3)+c(CO-2

3

)+c(OH-)

D.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X和弱酸HX混合后的溶液:c(Na+)>c(HX)>c(X-)>c(H+)>c(OH-)

答案 CD

2.在25℃时,将pH=11的NaOH溶液与pH=3的CH3CO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A.c(Na+)=c(CH3COO-)+c(CH3COOH)

B.c(H+)=c(CH3COO-)+c(OH-)

C.c(Na+)>c(CH3COO-)>c(OH-)>c(H+)

D.c(CH3COO-)>c(Na+)>c(H+)>c(OH-)

答案 D

3.(2008·合肥模拟)已知某溶液中只存在OH-、H+、CH3COO-、Na+四种离子,某同学推测其离子浓度大小顺序有如下

四种关系:

①c(Na+)>c(CH3COO-)>c(OH-)>c(H+) ②c(Na+)>c(CH3COO-)>c(H+)>c(OH-) ③c(CH3COO-)>c(Na+)>c(H+)>c(OH-) ④c(Na+)>c(OH-)>c(CH3COO-)>c(H+)

填写下列空白:

(1)若溶液中只溶解了一种溶质,则该溶质是 ,上述四种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为 (填序号)。 (2)若上述关系中③是正确的,则溶液中的溶质为 。 (3)上述关系中不可能成立的是 (填序号),你判断的理由是 。 答案 (1)CH 3COONa ① (2)CH 3COOH 、CH 3COONa (3)② 电荷不守恒

例2(2008·常州模拟)在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若在该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所观察到的现象是 , 其原因是(以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说明): 。 答案 溶液变红 溶液中生成了白色的沉淀,溶液红色变浅直到褪去 纯碱溶液中滴入酚酞,由于CO -

23水解溶液显碱性,使溶液呈红色,CO -

23+H 2O HCO -

3+OH -;当向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Ca 2+

结合CO -

23生成了

白色的CaCO

3沉淀,Ca 2+

+CO -

23CaCO 3↓,使CO -

23水解平衡向左移动,溶液的碱性变弱,溶液的红色变浅,直至

褪去

例3下列有关问题,与盐的水解有关的是 ( ) ①NH 4Cl 与ZnCl 2溶液可作焊接金属中的除锈剂 ②用NaHCO 3与Al 2(SO 4)3两种溶液可作泡沫灭火剂 ③草木灰与铵态氮肥不能混合施用 ④实验室盛放Na 2CO 3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磨口玻璃塞 ⑤加热蒸干AlCl 3溶液得到Al(OH)3固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 D

4.(2008·武汉模拟)已知K 2HPO 4溶液中HPO -24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对于平衡:HPO -

24+H 2O

H 3O +

+PO -

34,

欲使K 2HPO 4溶液中c (HPO -

24)、c (H 3O +

)、c (PO -

34)三种离子浓度均减小,可采取的方法是 ( ) A.加水

B.加少量消石灰固体

C.加热

D.加少量硝酸银固体

答案 B

5.为了得到比较纯净的物质,下列使用的方法恰当的是 ( ) A.向Na 2CO 3饱和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 2后,加热蒸发得NaHCO 3晶体 B.加热蒸发CuCl 2饱和溶液得纯净的CuCl 2晶体

C.向FeBr 2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氯水,加热蒸发得FeCl 3晶体

D.向FeCl 3溶液里加入足量NaOH 溶液,经过滤、洗涤沉淀,再充分灼烧沉淀得Fe 2O 3 答案 D

1.下列离子方程式属于盐的水解,且书写正确的是 ( ) A.NaHCO 3溶液:HCO -

3+H 2O CO -

23+H 3O +

B.NaHS 溶液:HS -

+H 2O

H 2S+OH -

C.Na 2CO 3溶液:CO -

23+2H 2O H 2CO 3+2OH -

D.NH 4Cl 溶于D 2O 中:NH +

4+D 2O

NH 3·D 2O+H +

答案 B

2.在一定浓度的FeCl 3溶液中,存在如下水解平衡: Fe 3+

+3H 2O

Fe(OH)3+3H +

在此溶液中滴入饱和的FeCl 3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水解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B.水解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十九化学平衡及其计算(含解析) 1、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 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X(g)+Y(g)Z(g)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2、(NH4)2S03氧化是氨法脱硫的重要过程。某小组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分别研究了一段时间 内温度和(NH4)2S03,初始浓度对空气氧化(NH4)2S03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60℃之前,氧化速率增大与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率加快有关 B. 60℃之后,氧化速率降低可能与02的溶解度下降及(NH4)2SO3受热易分解有关 SO 水解程度增大有关 C.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与2 3 D. (NH4)2SO3初始浓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氧化速率变化不大,可能与02的溶解速率有关 3、将1mol M和2mol N置于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s)+2N(g)P(g)+Q(g) △H 。反应过程中测得P的体积分数在不同温度下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

A.若X、Y两点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B.温度为T1时,N的平衡转化率为80%,平衡常数K =40 C.无论温度为T1还是T2,当容器中气体密度和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平衡状态 D.降低温度、增大压强、及时分离出产物均有利于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4、温度为一定温度下,向2.0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PCl 5,反应PCl5(g)PCl3(g)+ Cl2(g)经过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t/s 0 50 150 250 350 n(PCl3)/mol 0 0.16 0.19 0.20 0.20 A.反应在前50s的平均速率v(PCl3) = 0.0032mol·L-1·s-1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平衡时c(PCl3) = 0.11mol·L-1,则反应的ΔH<0 C.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1.0mol PCl5、0.20mol PCl3和0.20mol Cl2,反应达到平衡前v(正)> v(逆) D.相同温度下,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2.0mol PCl3和2.0mol Cl2,达到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小于80% 5、T℃时,发生可逆反应A(g)+2B(g)2C(g)+D(g) ΔH<0。现将1mol A和2mol B加入甲容器中,将4mol C和2mol D加入乙容器中。起始时,两容器中的压强相等,t1时两容器内均达到平衡状态(如图所示,隔板K固定不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高三化学平衡专题复习习题

化学平衡: 1、反应:4NH3+5O2===4NO+6H2O,在5L得密闭容器中进行,半分钟后,NO得物质得量增加 了0、3mol,则此反应得平均速率表示正确得就是( ) A、v(O2)=0、01mol?L-1?s-1 B、v(NO)=0、008mol?L-1?s-1 C、v(H2O)=0、003mol?L-1?s-1 D、v(NH3)=0、004mol?L-1?s-1 2、当增大压强时,下列化学反应速率不会变大得就是( ) A.碘蒸气与氢气化合生成碘化氢 B.稀硫酸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D.氨得催化氧化反应 3.下列表格中得各种情况,可以用下面对应选项中得曲线表示得就是( ) 选项反应纵坐标甲乙 A 外形、大小相近得金属与水反应 反应 速率 K Na B 4 mL 0、01 mol/L得KMnO4溶液, 分别与不同浓度得H2C2O4(草酸) 溶液各2 mL反应 0、1 mol/L得 H2C2O4溶液 0、2 mol/L得H2C2O4 溶液C 5 mL 0、1 mol/L Na2S2O3溶液与5 mL 0、1 mol/L H2SO4溶液反应 热水冷水D 5 mL 4%得过氧化氢溶液分解放出 O2 无MnO2粉末加MnO2粉末 A. B. C. D、 4.(09全国卷Ⅰ13)下图表示反应() X g4()() Y g Z g +,0 H ?<,在某温度时X 得浓度随时间变化得曲线: 下列有关该反应得描述正确得就是( ) A、第6min后,反应就终止了 B、X得平衡转化率为85% C、若升高温度,X得平衡转化率将大于85% D、若降低温度,v正与v逆将以同样倍数减少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及其他知识总结 化学平衡(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不存在程度问题 ——化学平衡主要是研究可逆反应的规律,如反应进行的程度以及各种条件对反应进行情况的影响等 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 ——当一个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处于化学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个反应达到了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与反应途径无关,从正反应或逆反应开始都可以建立(等效平衡) 化学平衡的特征:(三大特征)亦可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动”:V 正=V 逆≠0,动态平衡(简称“等”) “定”:外界条件一定,各组分百分含量一定(浓度不再改变)(简称“定”) “变”:外界条件改变,平衡被破坏,发生移动而建立新平衡(化学平衡移动) 化学平衡移动:原因——反应条件改变引起V 正≠V 逆 结果——速率、各组分百分含量与原平衡比较均发生变化 方向:V 正>V 逆 向右移动;V 正<V 逆,向左;V 正=V 逆,原平衡不移动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条件 浓度:增大反应物(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之亦然。 压强:增大(或减小)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或扩大)的方向移动 温度:升高(或降低)温度,平衡向吸热(或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状态无影响 分析化学平衡移动的一般思路(所有的平衡问题都是由速率问题解释的) 勒沙特列原理(平衡移动原理)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化学平衡就会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不能改变这种改变) ——勒沙特列原理(亦称平衡移动原理)适合于一切平衡体系。 化学平衡:2NO 2 N 2O 4 电离平衡:NH 3·H 2O NH 4+ +OH — 水解平衡:AlO 2- +2H 2O Al(OH)3+OH — 溶解平衡:NaCl Na ++Cl — 其 它: 平衡理论知识网络图 改变条件)( ) (:固定值因固体和纯液体浓度为改变固全或纯液体的量因浓度不变气体如容积不变时充入惰性速率不变速率改变逆 正程度相同=V V 浓度改变压强 应对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使用催化剂逆正程度不同V V 温度压强 浓度平衡不移动平衡移动溶解 结晶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2NO2B.Br2(g)+H22HBr C.N2O42NO2 D.6NO+4NH35N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 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低。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A.67%B.50%C.25%D.5% 14.对于平衡体系:aA(g)+bB(g) cC(s)+dD(g)+Q;有下列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高中化学09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一、几大影响因素对应的基本v-t图像 1.浓度 当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大生成物浓度或减小反应物浓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改变浓度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 2.温度。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进行;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着放热的方向进行。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知识梳理

由曲线可知:当升高温度时,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吸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即υ吸>υ放,故化学平衡向着吸热的方向移动;当降低温度时,υ正和υ逆 <υ放,故化学平降低,但吸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要大于放热方向的速率降低的倍数,即υ 吸 衡向着放热的方向移动。 3.压强 对于有气体参加且方程式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反应来说,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改变压强对反应速率及平衡的影响曲线[举例反应:mA(g)+n(B)p(C),m+n>p] 由曲线可知,当增大压强后,υ正和υ逆均增大,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 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增大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增大的倍 数大于'υ逆增大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移动;当减小压强后,υ正和υ 均减小,但气体物质的量减小的方向的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的速率逆 减小的倍数(对于上述举例反应来说,即'υ正减小的倍数大于'υ逆减小的倍数),故化学平衡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注意】对于左右两边气体物质的量不等的气体反应来说: *若容器恒温恒容,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虽然容器中的总压强增大了,但实际上反应物的浓度没有改变(或者说:与反应有关的气体总压强没有改变),故无论是反应速率还是化学平衡均不改变。 *若容器恒温恒压,则向容器中充入与反应无关的气体(如稀有气体等),为了保持压强一定,容器的体积一定增大,从而降低了反应物的浓度(或者说:相当于减小了与反应有关的气体压强),故靴和她均减小,且化学平衡是向着气体物质的量增大的方向移动。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状态考点全归纳

化学平衡状态 [考纲要求] 1.了解可逆反应的定义。2.理解化学平衡的定义。3.理解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1)定义 在同一条件下既可以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以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 (2)特点 ①二同:a.相同条件下;b.正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一小:反应物与生成物同时存在;任一组分的转化率都小于(填“大于”或 “小于”)100%。 (3)表示 在方程式中用表示。 2.化学平衡状态 (1)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或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平衡特点 深度思考 1.反应2H2O 电解点燃2H2↑+O2↑是否为可逆反应? 答案 不是可逆反应,因为两个方向的反应条件不同。 2.向含有2 mol 的SO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O2催化剂加热2SO3,充分反应后生

成SO3的物质的量______2 mol(填“<”、“>”或“=”,下同),SO2的物质的量______0 mol,转化率________100%。 答案< > < 题组一极端假设法解化学平衡状态题的应用 1.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X(g)+,若X、Y、Z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1∶c2=3∶1 B.平衡时,Y和Z的生成速率之比为2∶3 C.X、Y的转化率不相等 D.c1的取值范围为0 mol·L-1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标准 1、本质: V正 = V逆 2、现象:浓度保持不变 mA(g) + nB(g) = pC(g) + qD(g) 本质:v A耗 = v A生 v B耗 = v B生 v C耗 = v C生 v D耗 = v D生 v A耗﹕ v B生 = m﹕n …… 现象:1、A、B、C、D的浓度不再改变 2、A、B、C、D的分子数不再改变。 3、A、B、C、D的百分含量不再改变。 4、A、B、C、D的转化率或生成率不再改变 5、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6、若某物质有色,体系的颜色不再改变。 引申:mA(g) + nB(g) = pC(g) + qD(g) + Q 对 m+n ≠ p+q 的反应(即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改变),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判断: 1、体系的分子总数不再改变 2、体系的平均分子量不再改变 3、若为恒容体系,体系的压强不再改变 4、若为恒压体系,体系的体积、密度不再改变 注意:以上几条对m+n = p+q的反应不成立。 以反应mA(g)+nB (g) pC(g)为例,达到平衡的标志为: A的消耗速率与A的生成速率

A的消耗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B的生成速率与C的速率之比等于 A的生成速率与B的速率之比等于 例题:1、在一定温度下的恒容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A(s)+3B(g) 2C(g)+D(g)已达平衡状态的是 ( )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的物质的量浓度 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2、在一定温度下,下列叙述不是可逆反应 A(g)+3B(g) 2C(g)+2D(s)达到平衡的标志的是:( ) ①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②单位时间内生成a molA,同时生成3a molB ③A、B、C的浓度不再变化 ④A、B、C的分压强不再变化 ⑤混合气体的总压强不再变化 ⑥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再变化 ⑦ A、B、C、D的分子数之比为1:3:2:2 A.②⑦ B.②⑤⑦ C.①③④⑦ D.②⑤⑥⑦ 元素推断:已知A、B、C、D、E、F都是周期表中前四周期的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A< B<C<D<E<F。其中A、B、C是同一周期的非金属元素。化合物DC的晶体为离子晶体,D 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C2为非极性分子。B、C的氢化物的沸

高三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带答案)

化学平衡图像 1.在A(g)+B(g)=C(g)+D(g)的反应体系中,C的百分含量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若反应分别在400℃和100℃下进行,所得曲线分别为Q 与P,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的图为() 2.如图所示,反应2SO 2(g)+O2(g)2SO3(g);△H<0,在不同温度、不同压强(P1>P2)下达到平衡时,混合气中SO3的体积φ(SO3)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应为() 3.用来表示可逆反应:2A (g)+B(g)2C(g)(正反应放热)的正确图象是下图中的() 4.对于可逆反应:A 2(g)+3B2(g)2AB3(g)(正反应放热),下列图象中正确的是() 5.T℃时,A气体与B气体反应生成C气体。反应过程中A、B、C浓度变化如图(Ⅰ)所示,若保持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分别为T1和T2时,B的体积分数与时间的关系如图(Ⅱ)所示,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在(t1+10)min时,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B.t1+10)min时,保持容器总压强不变,通入稀有气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C.T℃时,在相同容器中,若由0.3mol·L—1 A 0.1 mol·L—1 B和0.4 mol·L—1

C反应,达到平衡后,C的浓度仍为0.4 mol·L—1 D.其他条件不变,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且A的转化率增大 6.已知可逆反应aA+bB cC中,物质的含量A% 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B.该 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7.右图表示反应N 2(g)+3H2(g)2NH3(g); ΔH=-92.2kJ/mol。在某段时间t0~t6中反应速率与 反应过程的曲线图,则氨的百分含量最高的一段时间 是() A.t0~t1B.t2~t3C.t3~t4 D.t5~t6 8.在一定条件下,将X和Y两种物质按不同的比例放入密闭容器中反应,平衡后测得X,Y的转化率与起始时两物质的物质的量之 比n x/n y的关系如图所示,则X,Y的反应方程式可表示 为() A.2X+Y3Z B.3X+2Y2Z C.X+3Y Z D.3X+Y Z 9.可逆反应aX(g)+bY(g)cZ(g)在一定温 度下的一密闭容器内达到平衡后,t0时改变某一外界条 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右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B.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C.若a+b≠c,则t0时只能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D.若a+b≠c,则t0时只能是加入了催化剂 10.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Z+W,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图象中关于X、Y、Z、W四种物质的聚集状态为() A.Z、W均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 B.Z、W中有一种是气体,X、Y皆非气体 C.X、Y、Z、W皆非气体 D.X、Y均为气体,Z、W中有一种为气体

2019年高考化学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化学平衡图像专题 1.对反应2A(g)+2B(g)3C(g)+D(?),下列图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依据图①,若t1时升高温度,则ΔH<0 B. 依据图①,若t1时增大压强,则D是固体或液体 C. 依据图②,P1>P2 D. 依据图②,物质D是固体或液体 【答案】B 2.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 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 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 C. 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 D. 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 【答案】B 3.—定条件下,CO2(g)+3H2(g)CH3OH (g)+H2O(g) △H=-57.3 kJ/mol,往2L 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2和3 mol H2,在不同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①、反应②与反应③,相同时间内CO2的转化率随温度变化如下图所示,b点反应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点v(正)>v(逆) B. b点反应放热53.7 kJ C. 催化剂效果最佳的反应是③ D. c点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4/3(mol-2.L-2) 【答案】A 4.如图是可逆反应A+2B?2C+3D的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随外界条件改变(先降温后加压)而变化的情况,由此推断错误的是 A. 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A、B一定都是气体 C. D一定不是气体 D. C可能是气体 【答案】B 5.下图是恒温下H 2(g)+I2(g)2HI(g)+Q(Q>0)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示意图,t1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 A. 升高温度 B. 增大压强 C. 增大反应物浓度 D. 加入催化剂

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5-16高考化学复习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 结 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下面是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请考生及时学习。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化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m n O O

转化ax bx cx dx 平衡m-ax n-bx cx dx (A)=(ax/m)100% (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分享到这里,更多内容请关注高考化学知识点栏目。

高中化学平衡移动最全知识总结

1.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 达到平衡状态的反应体系,条件改变,引起平衡状态被破坏的过程。 (2)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 2.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1)温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降低温度,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2)浓度: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逆 反应方向移动。 (3)压强:对于反应前后总体积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减小压强,化学平衡向 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 (4)催化剂:由于催化剂能同时同等程度地增大或减小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故其对化学平衡的移动无影响。 3.勒夏特列原理 在密闭体系中,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一个条件(如温度、压强或浓度等), 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2.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1.外界条件的变化对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的判断 在一定条件下,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外界因素会影响可逆反应的速率,但平衡不一定发生移动,只有当v正≠v逆时,平衡才会发生移动。 对于反应mA(g)+nB(g)pC(g)+qD(g),分析如下:

2.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几种特殊情况 (1)改变固体或纯液体的量,对平衡无影响。 (2)当反应混合物中不存在气态物质时,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 (3)对于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无变化的反应,如H2(g)+I2(g)2HI(g),压强的改变对平衡无影响。但增大(或减小)压强会使各物质的浓度增大(或减小),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深(或浅)。 (4)恒容时,同等程度地改变反应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浓度时,应视为压强的影响,增大(减小)浓度相当于增大(减小)压强。

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2019年高考化学化学平衡常数知识点总结 1、化学平衡常数 (1)化学平衡常数的数学表达式 (2)化学平衡常数表示的意义 平衡常数数值的大小可以反映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大小,K 值越大,反应进行越完全,反应物转化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 ×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恒温、恒压时:n1/n2=V1/V2 (4)计算模式 浓度(或物质的量) aA(g)+bB(g) cC(g)+dD(g) 起始 m n O O 转化 ax bx cx dx 平衡 m-ax n-bx cx dx α(A)=(ax/m)×100%

ω(C)= ×100% (3)化学平衡计算的关键是准确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及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化学平衡的计算步骤,通常是先写出有关的化学方程式,列出反应起始时或平衡时有关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然后再通过相关的转换,分别求出其他物质的浓度或物质的量和转化率。概括为:建立解题模式、确立平衡状态方程。说明: ①反应起始时,反应物和生成物可能同时存在; ②由于起始浓度是人为控制的,故不同的物质起始浓度不一定是化学计量数比,若反应物起始浓度呈现计量数比,则隐含反应物转化率相等,且平衡时反应物的浓度成计量数比的条件。 ③起始浓度,平衡浓度不一定呈现计量数比,但物质之间是按计量数反应和生成的,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一定成计量数比,这是计算的关键。

高三化学考前复习教案:专题 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

专题十八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两课时) 【考试说明】 1、了解平均反应速率的定义及其定量表示方法。 2、了解温度、浓度、压强和催化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一般规律。 3、认识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大作用。 4、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能用焓变和熵变说明常见简单化学反应的方向。 5、理解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6、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平衡影响的一般规律。 7、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要点精讲】 要点一、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1、概念: 2、计算公式:3、单位: 4、注意点:(1)固体或纯液体(不是溶液)的浓度可视为不变的常数,故一般不用固体或纯液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同一化学反应的速率可以用不同物质的浓度变化来表示,其数值不一定相同,但表示的意义相同。其速率数值之比等于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之比。 (2)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表示。 (3)所研究的反应速率一般指平均速率,不是瞬时速率。 【典例1】将4mol A气体和2mol 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2C(g)。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 1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平均速率为0.3mol·L—1·s—12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13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1·s—14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其中正确的是() A.12B.14C.23D.34 【典例2】反应A(气)+3B(气)2C(气)+2D(气)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如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化学平衡移动练习 题含答案 TPM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TPMK5AB- TPMK08-

化学平衡移动专题练习 1.在已经处于化学平衡状态的体系中,如果下列量发生变化,其中一定能表明平衡移动的是() A.反应混和物的浓度B.反应物的转化率 C.正、逆反应速率 D.反应混和物的压强 2.在下列平衡体系中,保持温度一定时,改变某物质的浓度,混合气体的颜色会改变;改变压强时,颜色也会改变,但平衡并不移动,这个反应是() A.2NO+O2 2NO2B.Br2(g)+H2 2HBr C.N2O4 2NO2 D.6NO+4NH3 5N 2+3H2O 3.在某温度下,反应ClF(g) + F2(g) ClF3(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不变,缩小体积,Cl F的转化率增大 B.温度不变,增大体积,Cl F3的产率提高 C.升高温度,增大体积,有利于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降低温度,体积不变,F2的转化率降低 4.已建立化学平衡的可逆反应,当改变条件使化学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时,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①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一定增加②生成物的产量一定增加 ③反应物转化率一定增大④反应物浓度一定降低 ⑤正反应速率一定大于逆反应速率⑥使用了合适的催化剂 A.①②B.②⑤C.③⑤D.④⑥ 5.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aA(g) 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当达到新平衡时,B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B.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C.物质A的转化率减小了D.a>b 6.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NO2,一定温度下建立如下平衡:2NO2(g) N2O4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2的体积分数为x%;若再充入1mol N2O4,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达到新平衡时,测得NO2的体积分数为y%,则x和y的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 B.x=y C.x<y D.不能确定 7.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列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溴水中有下列平衡:Br2+H2O HBr+HBrO当加入AgNO3溶液后溶液颜色变浅 B.对二氧化硫的品红溶液加热可使颜色变深 C.反应CO+NO2CO2+NO(正反应放热),升高温度可使 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D.合成氨反应N2+3H22NH3(正反应放热)中使用催化剂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H2(g)+Br2(g) 2HBr(g)+Q;反应达到平衡后,欲使颜色加深,应采取的措施是 () A.升温B.降温C.减小容器体积D.增大容器体积9.在体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反应mA(g)+nB(s) pC (g)达到平衡后,压缩容器的体积,发现A的转化率随之降 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m+n)必定小于p B.(m+n)必定大于p C.m必定小于p D.n必定大于p 10.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X(g)+Y(g) Z(g)+W(s);△H>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B.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11.一定条件下将2mol SO2和2mol SO3气体混合于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O2 2SO3平衡时SO3为n mol,在相同温度下,分别按下列配比在上述容器中放入起始物 质,平衡时SO3的物质的量可能大于n的是() A.1 mol SO2+1 mol O2+1 mol SO3 B.4 mol SO2+ 1 mol O2 C.2 mol SO2+1 mol O2+2 mol SO3 D.2 mol SO2+ 1 mol O2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B.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使化学平衡向放热反应的方向移动 C.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会破坏有气体存在的反应的平衡状态 D.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13.在一定条件下,向5L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 A气体和1mol B 气体,发生可逆反应: 2A(g)+B(g) 2C(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B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mol/L,则A的转化率为 () A.67%B.50%C.25%D.5% - 6 -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高中化学:化学平衡状态和平衡移动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2.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 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其一般规律。(高频) 4.了解平衡状态的标志。(高频) 化学平衡状态 1.可逆反应 2.化学平衡状态——化学反应的限度 (1)建立过程(以N2+3H22NH3为例) 向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使其反应。 ①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浓度最大,正反应速率最大;生成物浓度为0,逆反应速率为0。 ②反应进行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正反应速率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逆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③达到平衡时,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此时反应物、生成物的浓度均保持不变。 建立过程的v-t为:

(2)概念 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中,正反应速率与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体系中所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保持不变的状态。 (3)平衡状态的特征 外界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1.外界条件的影响 2.平衡移动方向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2)v(正)=v(逆),平衡不移动。 (3)v(正)

如果改变影响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浓度、压强或温度),平衡就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1.易误诊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2H 2+O 2=====点燃 2H 2O 和2H 2O=====电解 2H 2↑+O 2↑是可逆反应( ) (2)化学反应进行的限度只与化学反应本身有关,与外界条件无关( ) (3)当某反应达到限度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一定相等( ) (4)在相同温度下,在相同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分别充入1 mol N 2、3 mol H 2和2 mol NH 3,当反应达平衡时,两平衡状态相同( ) (5)只要v (正)增大,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 (6)不论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容器,加入稀有气体,平衡皆发生移动( ) (7)起始加入原料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各种原料的转化率一定相等( ) (8)通过改变一个条件使某反应向正反应方向移动,转化率一定增大( ) (9)若平衡发生移动,则v 正和v 逆一定改变,同理v 正、v 逆改变,平衡一定移 动( ) (10)对于气体参与的可逆反应,改变体系内的压强,平衡不一定移动(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2.对于可逆反应M +2N Q 达到平衡时,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______。 A .M 、N 、Q 三种物质的浓度一定相等 B .反应已经停止 C .M 、N 全部生成Q D .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变化 E .v 正(M)=v 逆(N) F .v 正(M)=v 逆(Q) 【答案】 DF 3.一定条件下C(s)+H 2O(g) CO(g)+H 2(g) ΔH >0,其他条

化学平衡高考题含答案

化学平衡 1.(08年全国理综I ·11)已知:4NH 4(g)+5O 2(g) = 4NO(g)+6H 2O(g),ΔH=-1025kJ ·mol -1 ,该反应是一个可逆反应。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相同,下列关于该反应的示意图不. 正确.. 的是C 2.(08年全国理综II ·13)在相同温度和压强下,对反应 CO 2 ( g ) + H 2 ( g ) CO(g ) + H 2O( g )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 表: 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 n ( CO )的大小顺序是 A A .乙=丁>丙=甲 B .乙>丁>甲>丙 物质 物质的量 实验 CO 2 H 2 CO H 2O 甲 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乙 2a mol a mol 0 mol 0 mol 丙 0 mol 0 mol a mol a mol 丁 a mol 0 mol a mol a mol C . D . 12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N O 含量 时间 1000℃ 催化剂 1000℃ 无催化剂 N O 含量 时间 10×105Pa 1×105Pa A . B . N O 含量 时间 1000℃ 1200℃

C .丁>乙>丙=甲 D .丁>丙>乙>甲 3.(08年天津理综·8)对平衡CO 2(g ) CO 2(aq ) .△H =-19.75kJ·mol - 1,为增大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应采用的方法是D A .升温增压 B .降温减压 C .升温减压 D .降温增压 4.(08年山东理综·14)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H ()CO () O H ()CO (222c c c c K ??=。恒容 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 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 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 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5.(08年宁夏理综·12)将固体NH 4I 置于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发生下列反应: ①NH 4I(s) NH 3(g)+HI(g);②2HI(g) H 2(g)+I 2(g) 达到平衡时,c (H 2)=0.5mo l ·L -1,c (H I )=4mo l ·L -1,则此温度下反应①的平衡常数为C A .9 B .16 C .20 D .25 6.(08年四川理综·8)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H 2(g) +I 2(g) 2HI(g),在温度T 1和T 2时,产物的量与反应时 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符合图示的正确判断是D A .T 1>T 2,ΔH >0 B .T 1>T 2,ΔH <0 C .T 1<T 2,ΔH >0 D .T 1<T 2,ΔH <0 7.(08年广东理基·36)对于反应2SO 2(g)+O 2(g) 2SO 3(g)能增大正反应速率的措施是 A .通入大量O 2 B .增大容器容积 C .移去部分SO 3 D .降低体系温度 8.(08年广东化学·8)将H 2(g)和Br 2(g)充入恒容密闭容器,恒温下发生反应H 2(g )+Br 2(g) 2HBr (g )△H <0,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a ;若初始条件相同,绝热下进行上述反应,平衡时Br 2(g)的转化率为b 。a 与b 的关系是A 催化剂 高温 T 1碘化氢的量 时 间 T 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