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课改下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新课改下合作学习策略探究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合作学习成为了最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其可操作性强,有利于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契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合作学习既是一种教学方式,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学生是主体。在教学活动中通过师生、生生的互动与合作,建立起合作学习的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学生一起研究、探讨,进行辩论,通过对话的交锋与思想的碰撞,最终达成共识。所以,在当今的小学课堂教育中,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关键词:新课改、合作学习、探究

我国的教育先师孔子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每个学生都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都有他自己独特的过人之处,都是我们不可多得的宝贵的学习资源。国务院2001年5月29日颁发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由此可见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的高度重视,开展合作学习是切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那么,如何才能有效的开展合作学习呢?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究。

一、唤起合作学习意识

歌德曾经说过:“不管努力的目标是什么,不管他干什么,他单枪匹马总是没有力量的。合作永远是一切善良思想的人的最高需要。”学生合作意识的养成是合作学习能否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着重培养学生合作意识,让学生的思维活动沿着合作学习的方向有理有序地进展,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一)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

1、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小组合作学习,首先使学生在小集体中相互适应,通过适应这个小集体,逐步过渡到适应大集体,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养成他们在适应社会中所必备的条件。

2、合作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性和独立性的有效途径,小组成员能够在小组内进行充分的语言、思维及胆量的训练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他们能够大胆地将自己的见解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在交流中逐步培养学生能主动与别人交往,形成自己的独立见解。

3、合作学习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学生到学校里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组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能够充分表现自我的氛围,为每个学生个体提供更多的机遇人人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和条件,使之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共同分享成功的快乐,使每个学生进一步发现自我,认识自我,他们的主体地位被大大地肯定与提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的正确率

小组合作学习,可使思考结果不正确的学生及时得到纠正;不愿思考的学生在小组学习的氛围中不得不去思考、讨论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组内的每一个学生都树立起集体中心意识,增强学生为捍卫集体荣誉而学习的强烈动机,这种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正是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具体体现。

(二)选择恰当的学习内容

一些教师为了让学生有广泛的参与,一有问题,不管合适与否,难易如何,

都要学生合作讨论,似乎只有让学生合作讨论,才能解决问题,从而使得一些没有思维容量,甚至是一些根本就不屑一论的问题充斥其中,学生没有参与讨论的兴趣,教学时间大量浪费,教学效率事倍功半。比如在课堂上,要使小组合作学习富有实效,首先教师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要了解自己的学生,选择某些较复杂、综合的、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的有讨论价值的问题。问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靠个体的力量往往不能解决,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讨论中来,从而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

(三)建立合作的群体关系

在通常的课堂教学情境中,学生之间是一种竞争关系。相反,在合作学习中的课堂中,学生们参与的是追求互利的活动,他们深信所有成员都会从别人那里受益,认识到所有人拥有一个共同的命运,他们会为同伴的成功而自豪。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建立合作的群体关系促进学生合作呢?其关键在于使学生学会承担责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同时也要对小组同伴负责,使学生个人的学习目标与群体的学习目标达成一致。比如,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后,教师不是表扬那些最快找到答案的个别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小组中互相帮助共同寻找答案,先解决问题的成员通过提醒、讲解等方式向其他成员提供帮助,成功的标准不是自己找到答案即可,而是全组同学都明白答案是什么、怎样得到的。

二、培养合作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积极探索事物的认识倾向。兴趣能使认识过程的整个心理活动积极化,能使观察更加敏锐,记忆得到加强,想象更加丰富,意志更加坚强,智力活动的效能大大提高。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作为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学生“好学”、“乐学”。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的相关内容,研究一定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

养自主学习能力。通常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和途径:教师给学生营造学习氛围;广泛搜集符合学生特点的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素材,在教学中使用;利用直观形象富有感染力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研究和总结教学法。

(一)创设生活情境、营造合作氛围

小学阶段儿童的思维大部分是形象的、具体的。探究活动源于问题,终于问题。而问题的出现应该是根植于儿童生活的沃土上的。当儿童一无所知地来到这个世界上时,便具备了高低不等的探究的潜能。在生活中,儿童往往能发现许多为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但由于年龄小,知识经验储备不足,所以不可能主动地捕捉生活中的问题信号。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靠大人(老师)去引导。老师应该注意营造儿童熟悉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在这虚拟而又真实的生活中去有目的地自主发现问题。

(二)师生共同参与

合作学习的成功与否,同教师的引导与参与是分不开的,合作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既要加强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又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在教学中有主导作用,学生有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应融入到学生的主体活动中去,而学生的主体地位应能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二者是不可分割的。但是长时间的学生自主活动也会使学生心生厌意、兴趣索然。如果这时教师能放下本不应存在的架子,和学生一同活动,一同探究,学生一定会兴奋的。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就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合作学习的问题一般有一定的难度,经常会搜集整理一些资料。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用什么工具,通过什么途径,搜集什么样的资料等技能。由教师与学生一道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类,形成对解决问题有用的资料。学生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加工,既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了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

三、指导合作学习方式

开展合作学习有利于师生间,学生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有利于思想的撞击和智慧火花的迸发,而教师对合作学习的科学指导则是有效学习的重要保证。在新课改的课堂上,教师要认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重要角色,发挥主导作用,加强对合作学习的指导。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

教师在分组时应遵循“同组异质、异组同质”的原则,考虑学生的能力、兴趣、性别、家庭背景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以保证每个小组在大致相同的水平上展开合作学习。学生在竞争中就会有“旗鼓相当”的感觉,才会增加合作的动力,增强取胜的信心,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担任一个角色,做到责任到人,分工明确,团结协作,共同实现本组合作学习目标。在小组成员关系比较融洽的基础上,还可以实行角色轮换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充当的角色中得到锻炼。

(二)加强合作学习的交流

交流讨论是合作解决问题的关键,每个成员表达自己的想法时,可能有不一致之处,这就需要通过讨论、争辩,达成共识。在教学时,要利用各种机会让学生进行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逐步学会讨论交流问题的技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交流在课堂上主要表现为表达、倾听和讨论。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三会”:一是学会倾听,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出评价;二是学会质疑,听不懂时,请求对方作进一步的解释;三是学会组织、主持小组学习,能根据他人的观点,做总结性发言。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也在交流和碰撞中,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成果。

(三)选择合作学习的时机

1、选择解题时

学生在独立学习或解题时,往往会碰到似曾相识,但又无从下手,不能立即解答的问题。并且对自己的想法和思维产生疑问,同时又希望从别人的发言中受到启发,评价中得到验证时,又有对寻求解决问题的渴望,会产生一种比较强烈的交流欲望。这时,开展合作学习的效果较好。

2、操作实验时

在教学中,许多的知识需要学生用看、听、问等实验方式来探究、发现和总结出规律和结论。它有时仅靠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师生、生生间的互相合作,依靠集体的智慧去实施和完成。

3、意见不统一时

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较大的意见分歧。这时的思维矛盾和认知冲突使学生产生学习动机的源泉,也是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极好时机。可以形成极为浓厚的研究氛围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模糊的地方可以质疑,不同的观点可以辩论。在这种过程中,思想的交锋,智慧的碰撞,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敏捷性,语言表达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都将得到相应的提高。

(四)掌握合作学习方式

1、组内合作、解决问题

根据所呈现问题的性质、难易程度,师生确定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读书找疑——互相质疑——合作解疑”在组内开展合作学习。组长协调好组内成员的学习活动,鼓励各成员积极参与。梳理出一些有意义的问题,重点讨论,达成共识。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整理好,准备在全班交流中提出来。

2、组间讨论、教师调控

在组内合作的基础上,各组将讨论的过程及解决的问题派代表向全班作交流,组间再质疑。教师要善于调控,及时帮助学生解疑。

3、引进竞争、巩固成果

对同一问题的理解,或解决的方法,或学习效果在组内进行交流时,可通过组间竞赛展开。既巩固了合作学习成果,增强了合作意识,又调动了学生寻求最佳合作方法的积极性。

四、注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小学生普遍有争强好胜的心理,如何对他们进行合理的评价非常重要。建立一种引导的、多元的评价体系,能促进合作者更加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在评价时应注重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转向大家合作,坚持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在合作学习结束后,由教师引导和指导对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特别是学习的内容、方式、方法、感受、体验等进行反思,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促进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

(一)学生自评

学生自评有利于学生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识,平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做自我反思,进行自我比较,找出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自我评价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自信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小组互评

在小组交流完前置作业后,开始和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学习内容的时候,其他小组同学要对别人的发言进行发问、讨论、交流、评价,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评价时进行对照和比较,既要看到优点也要看到不足。这种评价利于小组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优势互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而有效地进行,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三)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其作用是巨大的,是激励学生学习,

进行合理导向的过程,也是学生自我调控,激发热情,主动投入学习活动的催化剂。特别是学生对合作的技能尚未掌握的时候,教师的评价则更见导向性和激励性。

总之,“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基于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学习形式,它能够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使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主动地、健康地成长。也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教学焕发出极强的生命力,真正实现新课程的育人目标。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的理念与实施[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2-4

[2]裴娣娜.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J].学科教育.2000(2)

[3]郭火斌.语文讨论课的组织策略[J].江西教育.2008(27)

[4]布鲁纳.教育过程[M].上海人民出版社.1973

[5]伍新春,管琳.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0-1

[6]陈小玲.多样化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4(3)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全局性的思考问题。新课改的核心是素质教育,使素质教育从“形式”到“实处”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本文从教学理念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设计 一堂成功的课堂教学,必先有一个成功的教学设计。传统的教学设计还停留在只考虑知识的重点难点的讲解和教学过程所安排的逻辑起点上。其实教学设计除要考虑以上问题,还应该体现对学习环境的创设、学习情感的培养、学习方式的指导和学习技术(策略)的关注。教学设计从关注学生为什么学,怎么样去学出发,来考虑教师教什么,为什么教,怎么样去教,直至学生学得怎么样,考查和评价教学行为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掌握。 一、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教学任务及对象;教学策略;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任务及对象、策略、过程和评价四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教学设计的总体框架。 (一)教学任务分析。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教学的一切活动都是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如何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现代教学思路的一个基本着眼点。以往教师关注的主要是“如何教”问题,那么现今教师应关注的首先是“教什么”问题。也就是需要明确教学的任务,进而提出教学目标,选择教学内容和制定教学策略。 l。教学背景。教学背景分析是教学的起点。教学关注教师、学生、

内容和环境等,那么,教学背景分析也要从这几方面去呈现在教学前的实际状况。首先,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上已达到何种程度,对于本内容的学习所需要的情感态度和学习方式都有哪些准备,等等。也就是从学生的原认知水平、认知态度和认知加工能力几个方面来认识教学对象。其次,对于本教学任务的完成,在环境的设置上,当前已经有了哪些准备?对教学媒体的设施和班级的设置,班级学习氛围、课堂教学评价……在教学任务分析中,还需要进一步对教学的内容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状况再作出更明确的分析。如《背影》一课,从小倍受宠爱的学生很可能认为父亲买桔送别事小,不值一提。讲解的时候就要注意避开对事件本身的谈论,着眼于对父亲爬月台的艰难,送别时的担忧等方面进行细致的分析,让学生从这些细微之处去感受细腻的情感。 2.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载体。以往我们仅关注教材分析,教材的分析基本关注教学的重点、难点及考点方面,较少关注与学习教材内容有密切关系的认知和心理因素,以及教材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而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只是阐述其内容,没有做进一步的分析。事实上,教学的载体已不仅仅局限在教材,教师在教学中对于教材应该二度加工,是一种再创造过程,因此,对教材也不仅仅局限在显性方面,不再仅是教材的分析,而是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分

小学数学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小学数学新课改小组合作学习心得 数学****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它在基础学校教育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下,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承担的责任与需要完成的任务,比如有的学生着重于数据的计算,有的学生着重于图表的绘制,有的学生着重于学习成果的梳理与阐述等等,小组内每一名成员的学习表现都会影响到整个小组的学习质量,这无疑会督促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情智慧,充分释放自己的个人潜力来投身于学习之中。在这种浓郁积极的学习氛围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就可以被更好地激发,从而提高整堂数学课的质量。 小组合作学习的其中一条原则是教师在进行成员分组时应当秉承“取长补短各有所长”,也即是小组内各个成员的能力优势是各不相同的,其目的是让学生们能够互相学习与合作。比如数据计算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经验心得分享给组内其他同学。比如空间思维能力较好的学习,也可以带动其他同学一起来尝试自己的思考方式等等。如此一来,即便在学习中遇到了不懂的数学难题,学生们也不容易轻易放弃,而是可以请教组内的同学,与组内同学一起来研究分析,解答疑惑。长此以往,学生

的集体互助合作力就会得到增强,与之伴随的,整堂数学课的教学效率也会提高。 为了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沉浸感”,教师在应用小组合作教学法时,还可以与情境教学法结合,让学生们在情境模拟中去展开合作。以二年级下册《时、分、秒》为例,这个单元的主要内容是围绕着时、分、秒这三种计量单位,要求学生掌握时间的表达与计算。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模拟一个“时间王国”的童话情境,在这个情境中,时针、分针、秒针三兄弟由于被黑暗势力的入侵给打散了,他们三人在正义使者的帮助下很好地回忆起了自己的性质、特点、意义等,并在正义使者的带领下再次聚合到一起,重新成为了为童话王国的报时工具。在这种情境中,模拟时针、分针、秒针的学生需要将教材中关于这三种计时单位的性质都逐一梳理出来,模拟正义使者的学生需要向这三种计时单位告知彼此间的相互换算关系,以及三者是如何紧密合作来构成时间运转的体系,并最终按照时间计算的方式来正确地展示出各种时刻等。在这一堂课中,首先,童话情境无疑为知识内容增添了不少的童趣,让学生更有兴趣去学习。其次,情境中的情节开展是伴随着时、分、秒知识难度的由浅到深来进行的,这意味着学生们在推进情节的过程,就是逐渐掌握知识的过程。再次,情境中每个人物扮演者都必须要在完成自己的角色人物后,与其他同学合作才能最终顺利地实现“拯救时间王国”的故事结局设定,这无疑让小组合作变得更加合理与自然。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与教学策略 简答题 第一章: (一、新课程概念) 1.什么是课程?为什么要强调对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答:新课程,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活动的总和;是学生主动与教材、与教师、与同学、与环境等相关课程要素进行互联互动、共生共创、整合建构的“生态系统”. 课程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集中体现,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课程是组织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课程在学校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体现和实施,对课程概念的准确把握,了解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有助于我们用新的课程观指导规范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将课程改革实施到位,使自己尽快成为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的新型的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 2.课程的新概念有哪些基本特征? 答:1)强调学习者是课程的主体,突出了学生能动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主人的根本地位。2)强调学生以兴趣、需要、能力、经验为中介来实施课程,进行互动整合、融通建构,突出了课程三维目标整合发展的功能。3)强调课程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学生在与课程诸要素的多元互动过程中,用多样化的活动方式进行多元智能建构,采用多元化评价方法实现每个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综合学习、创新发展。4)强调课程是动态发展的整体。用问题情境中的多元化思维策略实现课程“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突出了课程的综合性、整合性和动态发展性。 3.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有哪些? 答:课程内涵的发展变化主要有六个趋势:1)从强调学科知识、教材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课程复杂的会话。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这一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与“空无课程”并重。6)从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的整合。 4.我们对课程的认识理解上有哪些偏见或者叫误区? 答:1)把学科教材当作课程2)把目标、计划当作课程3)把学习者的经验当作课程 5.从课程开发、编制和管理的主体上分,课程可以分为几类? 答:从课程开发、编制和管理的主体上分,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从课程的显现程度分,可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从课程的实际开设划分,又可分为实际课程和空无课程. 6.什么是国家课程,国家课程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答:国家课程,是政府为保障国民的基础学力、基本素质而开发研制的课程,是国家规定的课程。国家课程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决定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国家课程的目标是培养未来的国家公民所应具备的共同素质和促进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课程开发的主体是课程专家。国家课程一般以必修课形式出现,是基础教育课程的主体部分,是法定必须开设与实施的课程。 7.什么是地方课程? 答:地方课程,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授权下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规定的《课程计划》,根据当地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社会发展需要而开发的课程。 地方课程,是一种具有突出地方特点、反映地方文化、满足本地发展需求的课程,具有本土性、区域性特点。地方课程以必修课或选修课形式出现,其研发主体是省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的本地课程专家。

新课改理念下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究论文

新课改理念下数学合作学习的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显得重要,本文通过自己在教学上的实践和对合作学习的认识,浅谈一下自己的一些体会和观点。课堂教学就是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通过合作交流,总结规律,解决问题。在合作学习中,要优化合作学习的准备,确定适当的合作学习内容和问题。防止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构建合理的合作小组。同时合作学习应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要注意合作学习的效果和评价。只有做到以上几点,合作学习才能收到实效。 关键词:合作学习活动参与交流 一合作学习的背景及目的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团队精神在竞争中越来越显得重要,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很多工作需要团队合作才能完成。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探索及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的方法和能力。小组或团队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通过学生间的合作交流,达到思维的“共振”。同时,合作学习适应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他们用不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在合作中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在合作中获得知识与技能,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取必要的学科知识,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及合作意识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学习方式。 二存在的问题 1.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削弱 我们在课堂上经常看到这样一种教学流程:教师出示目标思考题——学生讨论——汇报结果。 2.交流探讨时间得不到保障 即使是学生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合作学习的时间太短,根本起不到应有关效果。其实,这种情况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比比皆是,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3.学生参与不均衡 教学改革之后,教学活动中存在另类一言堂现象。这里所指的“一言堂”不是针对教师而言,而是指在组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的一言堂演变成的学生“一言堂”现象。 4.教师指导调控不够 教师对调控的错解也影响了课堂的学习效果,或为了一堂课的完整,或教学任务的完成,我们的教师常常来不及顾及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状态,表现为:教师觉得该合作学习了,即使学生没有进入状态。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措施

在新课程标准下小组合作学习的困惑与 措施 通钢二中陈芳 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它追求的是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培养的是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合作意识,它将深刻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然而我们在事实时总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在几乎所有的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这说明,教师已经在有意识地把这种形式引入课堂。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往往是老师一宣小组讨论,前排学生的唰地回头,满教室都嗡嗡的声音,四人小组里,每个人都在张嘴,谁也听不清谁在说什么,几分钟后,老师一喊停,学生立即安静下来,站起来发言的学生一张口就是:“我怎么怎么看”,“我觉得应该怎样怎样。”学生关注的仍然是“我怎么样”,而不

是“我们小组怎么样。”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好的学生不会等其他学生发言,而是首先把自己的意见说出来,或者是在小组活动中好学生发言的机会多,表现的欲望特别强烈,讨论结束后,代表小组汇报的现象多。而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一言不发,对讨论的问题不感兴趣,自然学习的效率不高,这样一来,那些学困生相当于只走了个形式。当老师提问到学困生时,他们虽然往往能够答对,但这并不是他们自己思考得到的。结果,好的更好,差的更差。如一些教师所说的,新课程让学生两极分化更严重。 还有有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小组合作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 我的困惑是:怎样做才能使学困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

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策略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行动策略 摘要:本文从理念的转变,课堂的本质和课堂行动策略三方面阐述了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更好地开展英语教学,以期对英语教学的进一步提高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理念,课堂,本质,行动策略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行动策略是教学主体对教学过程进行的宏观与微观统一的计划、评价、调控,以追求较高效率的计策和策略。课堂行动策略的选择成功与否,直接制约教学目标的达成,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效益的高低。 一、理念的转变 英语新课程标准就是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体验、时间、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和任务行的教学途径,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一)强调语言运用(Focus on language use) 课程要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课程明确提出高中阶段英语能力;用英语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用英语进行思维的能力。 (二)强调全人教育(Focus on all the students) 英语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注重素质教育。课程特别强调要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增强时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三)强调自主学习(Focus on study on one’s own)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这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他人(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以及必要的学习资源(文字材料、音像资料、多媒体课件或Internet上的信息等)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教师利用情景、协作和会话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便被动为主动建构,变他律为自律,实现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四)强调学生中心(以人为本)(Focus on learner-centeredness) 学生的发展史英语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英语课程在目标设定、教学过程、课程评价和教学资源的开发等方面都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课程要求教师要关注个人需求、重视个体差异、促进个性发展、协调个别学习。 (五)强调文化意识(Focus on cultural awareness) 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有益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益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益于培养世界意识。教师要通过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进而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二、课堂的本质(Nature of classroom) 课堂教学活动是在课堂这一特定环境中进行的特殊的认识活动,它是认识活动和情感意志活动的有机统一。课堂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场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必须认真抓好的主要环节。抓教学必须抓课堂,抓质量也必须抓课堂。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 发表时间:2014-07-07T14:34:23.077Z 来源:《素质教育》2014年3月总第149期供稿作者:居来提·尼扎木丁[导读] 在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 居来提·尼扎木丁新疆兵团第五师高级中学833400 摘要:在最近几年来,素质教育的呼声越来越大,历史作为记录过去和现在的人文学科,已经成为学生必学的一门课程。本文主要是对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方法进行探析,并结合笔者自身实际的教学工作经验,提出了笔者的观点和建议,希望能为提高高中历史课教学的有效性尽一些绵薄之力。 关键词:新课改有效教学方法 高中历史课堂应该是开放的,整个课堂的学习气氛应该是生动、活跃的。为了打造高中高效的历史课堂,需要教师在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从学生的学习需求方面着手,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建立健全完善的高中历史教学课堂体系。 一、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兴趣是激发学生投入学习精力的最关键的因素之一,只有学生产生了学习历史学科的兴趣,才能在学生兴趣培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好历史课。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该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方面出发。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大部分学生喜欢看一些课外书籍,有些学生对历史典故、我国各个朝代的历史书籍比较喜欢,有些学生比较喜欢带有历史故事的电视剧,此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的爱好方面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当教师和学生对一些历史故事、历史史实达成共鸣,学生就会感受到我国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就会产生对历史进行探究的欲望,久而久之,学生学习历史课的兴趣增强了,整个历史教学的效率也会提高。 二、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 1.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高中历史学科记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历史教材主要是以文字、图片为主,学生在学习中难免会感觉枯燥无味,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要全面了解教材的内容,然后在运用教材时进行思维创新,做到不受教材的束缚。可以带领学生参观一下历史博物馆,给学生观看一些历史纪录片,这样不仅可以使教学内容更丰富,而且能让学生挖掘到更多有价值的历史学习资源。 2.将教学与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尽管现如今历史教材的版本有很多种,但是都要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在给学生讲解历史知识时,必须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教师还要将课上所讲的历史知识向课外进行扩展,这样可以打开学生的学习视野,让学生能够积累到更多的历史知识。 三、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新课改强调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尊重学生课堂教学的主体性,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性教学。比如说,有些教材内容只是用图片和文字来说明某一具体的历史事件,学生只能很浅显地通过观察历史图片和文字来探究历史故事。为了让学生更加直观地领略到历史长河的博大,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一些与教材内容相关的历史纪录片和历史故事情节,通过多媒体的声音、图片、解说、文字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注意力集中,而且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浓厚兴趣。 四、对高中历史地图册进行合理运用 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不可以忽视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其中历史地图册就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可参考的教学资源。通过学生观看历史地图册,可以让学生清楚每一个历史史实之间所存在的联系,同时还能让学生根据一些历史史实年代顺序找到巧妙的记忆历史知识的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选择能够激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象、体现出师生之间互动效应的图片,以锻炼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针对一些历史知识和历史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将历史事件和历史地图册有效结合起来;也可以让学生对照地图册的内容给同学讲解历史知识,这样可以充分体现出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和自主学习效果。 五、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来巧记历史知识 我们都知道学习历史这门课程就是对过去的历史史实进行记载,以供后人了解和学习我国的历史。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学习历史这门学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时间轴来让学生掌握巧记历史知识的方法,比如说每一个朝代中的历史人物在哪一年出生、做过哪些历史性事件等等。有些历史史实是有一定的时间顺序的,教师在教学中也可以将历史时间轴画在黑板上,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历史知识一目了然,以便学生更轻松地学习。 综上所述,新课改下高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需要教师摒弃以往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不断的创新,从学生的个性特点方面给学生创造适宜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主,在课上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借助现代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使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参考文献 [1]刘学海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优化高中历史教学效益[J].科技创新导报,2014,(02)。 [2]王继明浅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教学地位[J].中学教学参考,2014,(07)。 [3]刘俊玲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究[J].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14,(25)。 [4]袁红君新课程下的高中历史教学刍议[J].软件: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4,(06)。 [5]陈春英浅谈高中历史有效教学[J].学周刊:下旬,2014,(03)。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法初探

探究新课改下初中数学合作学习方法初探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行业的不断发展,新课程标准逐渐完善,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显得越来越重要。合作学习法不仅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意识的需求,而且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法。本文针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和试研究,提出一系列促进初中数学合作性学习的对策,希望能够有助于初中数学教学。 【关键词】合作学习法初中数学教学氛围新课改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67X(2014)09-016-01 一、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重要作用 要想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不仅要提高竞争力,而且要学会合作,任何成就的取得都离不开合作的力量,初中数学教学也一样。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方法,是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要求。具体来说,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法的重要作用有以下两点: 1. 从学生个人角度来说,只有加强自己与同学的团结合作,才能提高自己的解题技巧,促进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不同学生相互合作,有助于学生了解自己与其他人的

区别,明白自己的局限性,懂得自我封闭的危害,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合作的积极性,通过合作学习弥补自身的缺陷,提高学习的效果。另外,初中生一般都处于青春期,自我意识较强,尤其是城市的学生,家庭条件比较好,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往往不容易忍让,通过相互合作性学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合作的兴趣,对自我修养的塑造有很好的作用。 2. 从初中数学教学模式角度来说,将合作性教学引入课堂教学内,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合作性学习通过多个学生的观点共同分析,能够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不仅有利于以后的思维习惯培养,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另外,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取合作性学习,是教学方法的一大突破,也是教学方法的一种创新。通过合作学习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其自主地观察、分析、动脑、动手完成某个题型的探索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具体方法分析 高效的教学活动不能单单依靠重复性的模仿和记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最佳方式。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性学习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初中数学教师只有依据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选择合理的模式,才能促进学生学习。具体方法总结为以下几种: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合作学习

浅谈新课标下英语合作学习 发表时间:2019-04-08T16:07:37.520Z 来源:《现代中小学教育》2019第2期作者:刘洪兵[导读] 摘要: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实现学生高效的参与,积极的合作是前提条件,学生积极参与是合作的关键,创新是合作的目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和运用其规律,转变观念和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体的构建和发展。四川省德阳市德阳外国语学校刘洪兵 摘要: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是通过学生参与实现的。实现学生高效的参与,积极的合作是前提条件,学生积极参与是合作的关键,创新是合作的目的,教师要认真研究和运用其规律,转变观念和角色,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促进学生主体的构建和发展。关键词: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反思与体验 《英语课程新标准》提出“合作学习”——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体验成就感,发展合作精神[1]。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学生被当做知识灌输的“容器”,其学习完成是被动的,自然也就谈不上学生的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新课程改革竭力倡导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能力性、创造性,以活动促使学生语言交际能力的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才能让老师转变成导师的角色呢?老师就要能为学生提供英语交流,合作学习的条件,有利于他们共同进步和发展。 一、教师如何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一)合作学习的操作性强,应该注重它的实效性。 在指导学生合作学习之前,教师要考虑到这样的问题,学习内容是否有合作的必要,是否带有一定的探究性,是否具有合作的价值?如果个人学习就能掌握,就没有必要进行合作学习,如果知识密集的内容,就需要教师的精讲,学生合作学习自然不会产生好的效果。如难度大的的可分为多个小任务型,合作学习的效果更好。所以,合作内容的确需要教师慎重考虑而定。例如:每个单元上都有(talking about pictures),学生对看图说话都感到比较困难。因此,在掌握了基本句子的基础上,可让学生先几个人一组进行准备,这时,学生会你一言,我一语,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每个学生就能很好的完成任务,用英语表达好自己的情感。又如,在教完具有表演性的课文后,才让学生进行总结性表演时,我们要充分利用好“合作互动”,把课文内容充分地展示出来,重视合作的实效性。(二)教师应有效组织、控制自如。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既是组织者,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创造性地思维;教师又是平等民主的合作伙伴,作为合作者,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感受合作的乐趣,看成功的喜悦;作为引导者,教师要及时发现合作过程在中遇到的问题,在学生“冷场”或合作偏离轨道或走入误区时给予必要的调节和监控、点播与引导。师生切磋,教学相长,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相得益彰。(三)重视合作技巧,优化小组成员。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相学习”。为了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先要合理地划分好学习小组,应将同一班级的学生按成绩、能力、性格、性别诸方面的差异组建成若干最优化的“同组异质”的合作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尽量均衡,包括优良差,具有同样的竞争力。这样可以培优扶差,避免两极分化,为了使小组合作有效进行,我们还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分工。比如一个同学负责安排分配任务或完成对话角色,一个同学组织纪律,一个同学做合作学习的记录,甚至还可以让一个同学评价组里每个成员的表现。当把不同层次学生放在一个合作小组中,一个小组意味着组里所有成员都成功。而能力较低的学生也认为他们为这个结果尽力了,这样大大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老师也应因为他们的成功而对他们进行适当的奖励,使其每一个同学都有成就感,合作学习调动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合作学习后的反思与体验 1、合作学习激发了学生人人参与的热情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②这是孔老夫子给我们教学的至理名言。“愤”,就是求知欲望对学习者参与学习意识的启动作用[2]。我们所教学的对象天真、活泼,他们有着属于自己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所熟悉的人物、事物及环境中会表现出一种跃跃欲试的冲动。“合作学习”提供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这种“冲动”的空间和氛围。小组活动中,性格比较内向、胆子较小的学生也变的开朗起来。 2、合作学习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 采取合作学习的方法可以增加学生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我,在教学Free talk或Make an interview拿出几分钟给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让他们迅速找伙伴,找材料,编对话。他们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更为得到一段精彩的对话欢呼雀跃。慢慢地,我发现他们交流的句子由短到长,由简到繁。内容也更加丰实精彩,可以说Free talk 是学生旧知识得以巩固,新知识得以呈现的最佳舞台,也是学生个性张扬的好机会。 3、合作学习拓展了学生自由活动的空间 合作学习不仅有利于课内,而且可以延伸到课外,弥补了课堂内时间有限,学生来不及表演和可操作性小等遗憾,不但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和强化的作用,而且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结语:实践证明,随着21世纪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发展的今天,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成为教学研究与探索一种常用方式,即体验、实践、参与、交流与合作学习。它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其在学习中与人合作、交流及创新、实践的能力。而且还区别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点,更是培养合作精神,创造性人才的关键所在。由此可见,合作学习是当前教学的一种迫切需要,学生合作学习时,只要教师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深入到小组揣摩学生的认知心理,体察学生的学习困难,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技巧,组织讨论要领,使他们懂得尊重和倾听,学会否定、质疑和补充,就能让英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让学生切实参与到学习中来!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赵丽敏,论学生参与,中国教育学刊,2002(4)26-29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讲课讲稿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 学理念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学理念 1“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教学理念 我国数学教育起步较早,积累了许多丰富的教学经验,但是在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中,现实的小学数学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不少的问题。数学教育重要体现在教师教的环节上,更多精力集中在教的技巧和手段上,对于接受教学的学生来说关注较少,一块黑板,一本书,一支粉笔就能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填鸭式”等教学模式屡见不鲜,有素质教育之“形”,无素质教育之“实”,教师只关注书本知识讲解,不顾学生个体发展,忽视学生的发散思维培养,课堂成为教师的独角戏[1]。教学上仍是运用“英才教育”模式培养学生,加上社会上充斥着各种功利性质的数学辅导,更是加重了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埋没和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分数至上、分数决定一切的思想观念严重影响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在新课标下,更加注重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更关注学生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激励学生多样化、独立的思维方式,传统教育模式下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学理念已经不符合这样的要求,把教师的主讲者的身份变为知识的引导者,把学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注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因材施教、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制定不同的培养计划,确定立足于学生,服务于学生的新观念,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和发展的主体[2]。 2“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数学有它本身的“语言”和表达方式,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怎么样让小学数学通俗易懂,把“抽象的数学生活化”的教学理念融入教学环节中,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例如,在教学中,出现过这样一个问题“:用1棵树,种5行,每行种4棵,该怎么样的种植?”例如这样问题既吸引学生的注意,又达到让学生讨论问题和理性思考的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探索知识的渴望。这种生活化不是抛弃数学固有的严谨性,而是一种教学理念,让这种理念指导我们教学,让学生在生活的点滴中发现数学、感悟数学,体会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 3“站在文化的角度审视数学”的教学理念 小学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小学教育是教育的基础,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意识等观念性知识的培养,都直接影响到他们个性的全面发展。数学有它的“美”的一面,也是一种文化,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对数学文化的融入提出了要求。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之奇妙,从数学中感受美的存在,站在审美的角度感悟数学思想[3]。数学教育不能等同于教小动物做计算题的杂耍表演,而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的思想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课标下,小学阶段数学知识内容相对肤浅,但涉及的面较广,在教学活动中,更应立足于数学文化的熏陶,在数学文化和理性数学的结合中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可以利用数学故事,教学游戏等方法吸引学生注意,拓展和丰富课堂教学,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机会,也可以开展各种活动激发学生去涉及数学文化知识,如制作数学模型,开展数学文化知识比赛等,让学生站在文化的角度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谈

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浅谈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数学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小学数学教学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小学数学教师应积极、迅速地反思过去和现在的数学教学,理解新的数学课程理念,建立起新的小学数学教学观。 一、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状况与新课程理念 目前中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反映在课程上:教学内容相对偏窄,偏深,偏旧;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对书本知识、运算和推理技能关注较多,对学生学习数学的态度,情感关注较少,课程实施过程基本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有这样一节课:教学中遇这到这样一道题“一个圆形花圃的周长是12.56米,求这个花圃的面积。”有一位学生这样做“12.56÷2×(12.56÷3.14)÷2=12.56×4=50.24(平方米)”。教师在旁边大大地划了个“×”,并告诉他求圆面积应该先求出半径,然后再用公式。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订正,算出结果是12.56平方米。课后问这位学生,他说:“圆的面积是周长的一半乘以半径,我先用圆周长的一半乘直径就等于算了两个圆面积,所以,再除以2。”多么有创意的解法!其实,这道题的错误是因为计算时学生把两次除以2抵消了。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学是否越来越机械了?” 还有这样一个例子:一位教师教学“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时,出示6÷3=(),学生回答“等于2”。教者追问:“你是怎么想的?”书本上的参考方法是:要想()三得六,括号里是几,就商几。一位学生回答:“因为3乘2得6,所以商2”。教者冷冷地说:“是吗?” 另一位学生回答:“因为(二)三得六,所以商2”。教者欣喜地说:“好!这才对吗。”我们不禁要问:“我们的教学是否越来越死板了?” 分析我们的课堂教学,我认为可以用八个字概括:狭窄、单一、沉闷、杂乱(教学视野狭窄,信息传递单一,师生关系沉闷,教学环境杂乱)。由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策略 发表时间:2013-01-28T10:38:07.73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2-2013学年10期供稿作者:严长安[导读]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念和策略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 严长安四川峨眉山市一中 合作学习是当代主流教学理念和策略之一,也是新课程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之一。这种理念和策略冲破了传统教学理论的藩篱,对教学过程给予了重新界定,对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及作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下面就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谈谈我的体会。 一、合理组建合作小组。培养良好合作的兴趣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小组的优势。在组建小组时应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等进行综合评定,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既突出它的异质性,同时又应尊重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每小组最好由4—6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如组长、记录员等不定期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合作兴趣是合作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反应,是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在组织合作学习时,要注意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创设合作情境,调动学生合作的积极性,促使学生乐于合作,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中增长见识、提高素质。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在合作过程中的良好习惯 1。良好的组织纪律。合作学习尽管是小组化学习,人数不多,但也必须在一定的组织纪律约束下进行,避免不必要的吵闹和争论。当然这里所指的纪律约束并不是把学生管死,不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而是通过一定的纪律要求,让学生在合作中“活而不死”。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合作学习不是自己不用动脑筋,合作学习的基础是独立思考,没有个体的独立思考不可能有成功的合作学习。由于受习惯的影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他们不习惯主动思考,这就要求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耐心帮助,注意解题思路、思考方法的指导,与学生一起分析思考的方向,激发学生思考的欲望,培养学生思考的习惯。3。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自己的见解,就是“说”,是将自己的观点通过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让别人理解,在合作学习中,表达是十分重要的。这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地为学生提供练习和表达的机会,才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外,还应具有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才能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三、精心设计合作问题。积极开展探讨活动 1。选择教材重点内容设计合作问题 我认为,合作学习不是专用来活跃课堂气氛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应该用于解决知识的重点、难点和关键问题,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这些内容设计合作学习的问题,让学生开展探究活动。例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我不是把这个规律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指导小组讨论,通过学生之间的辩论、质疑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这样学生对规律就会理解得更深刻,掌握得更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2。根据学生认识水平设计合作问题 小组合作学习问题设计不好,往往小组讨论、研究会冷场或者偏离中心议题,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不能达到有效的互动交流的目的。所以,小组合作学习内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要有针对性,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探究和讨论的价值,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要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使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地参与小组合作学习,通过探讨解决问题。 四、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遵循数学学科的特点和数学知识的内在发展规律,以三维目标为指导思想,从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技能形成、个性发展及思想品德教育各个方面综合规划学习目标,从①创设问题情境;②多边互动、互帮互学;③巩固检测;④反馈矫正;⑤评价与布置作业这五个方而对教学目标进行实施,让全体学生都参与进去。根据学生爱玩、好胜心强的天性,还可将整个课堂设计为不同的竞技场,把游戏转变成比赛,让他们在这些表现舞台上尽情施展自己闪光的一面。在这样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去探究,带着问题投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就会十分高涨,保证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学日标的实施,达到预期的同的,激发学生参与合作的愿望。 五、适度给予合作指导,提高合作学习效率 要想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教师应该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如注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有礼貌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别人,碰到分歧或困难,要心平气和、学会反思、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等。同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当学生在合作中遇到疑惑问题时,教师要俯下身来,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地对学生的合作交流给予指导,适量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诱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观点、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提高小组合作的效率。 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能及时反馈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给每位学生都留有一定的思维发展空间,学生在整节课当中,始终处于积极兴奋的状态,课堂气氛思维活跃,活而不乱。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合作学习更加注重学生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使优生、差生之间的关系“息息相关,沉浮与共”,都得到相应提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都参与其中,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体,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竞争、在合作中体验成功、在合作中获得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