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总体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二)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有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年级高低、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有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三)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严重抵消了德育实效

我们从小学就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例如,多种原因加上媒体的宣传都给人带“洋”字的信誉好、品质高、影响大的印象,人们也常有“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准会出国”之说,这些信息让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就是不如外国好”;一些不健康的录像、书籍、游戏、网站等,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极易产生腐蚀作用。学校、课堂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被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所抵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致使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怪现象。

(四)师德建设有待加强

有的教师崇尚师道尊严,经常对学生训斥、讽刺、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教师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对专业探讨投入精力极少;有的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极个别教师把不少精力用在搞第二职业、从事经营活动,热衷于有偿家教等,乱办班、乱补课现象时有发生。以上几种教师,数量虽然不多,但却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效果,损坏了教师形象。

(五)德育合力不强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协调不够,相互配合不够紧密。有的学校不重视家庭教育或者根本没有这种意识,致使家庭教育滞后,家长没有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有的学校没有承担起培训家长、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知识和提高家长科学教育子女能力的责任。不少学校家长会制度不健全,有的甚至把家长会开成了成绩分析会。一些教师很少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很少家访,学校与家庭缺乏必要的联系与沟通,没能形成教育合力。

(六)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难度加大

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有的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和高尚信念,在人生理想的追求上,存在迷惘和偏差。据调查,崇拜伟人和英雄模范的未成年学生不足20%,而崇拜歌星、影星、大款、大腕的学生却高达34%。不少学生认为,“只要有了钱,干啥都不难”。有的学生为了竞选班干部,竟用请客吃饭的形式拉选票。还有的学生贪图享乐,盲目攀比,追求高消费。部分学生赞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观点,一味要求别人对自己负责,而不懂得自己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同样负有相应责任,缺乏对他人最起码的理解和宽容;在遇到挫折时,不是积极应对,而是陷入慌乱沮丧,动辄离家出走,甚至自残轻生。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对策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要求我们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为重点,认真落实中小学生《守则》和《行为规范》,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笔者认为当前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一)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的考核机制

做好中小学德育工作,引导学生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关键在教师,教师的身教十分重要。“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实践证明,身教是无声的教育,也是最民主的思想品德教育,它不带任何强制性,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可以说,身教是一种最具体、最形象、最有说服力的直观教育。因此,“打铁先得自身硬”,教师必须重视自身修养,坚持不懈地致力于自身政治、思想、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学校领导要把德育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结合教师年度考核工作,把师德作为考核的重要内容和职务聘任的重要依据,以促进德育工作的开展。

(二)强化班主任培训,提升班级管理水平

要切实做好班主任的选聘、培训、指导和考评工作,严把班主任任用关,把那些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热心班主任工作的优秀教师吸收到班主任队伍中来。要对优秀班主任在评先树优、评定职称、晋级提干等方面优先考虑,真正使班主任成为“令人羡慕的岗位”,将“鼓励优秀教师长期从事班主任工作”落到实处。

班级管理在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中作用重大。要把班级管理当作学校管理工作的重点,进一步突出其在学校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班级管理的组织和指导,建立健全班级管理评价机制,制定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评价标准,提高班级管理水平。

(三)深化校园文化建设,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要特别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充分利用精美的雕塑、醒目的标语、优美的草坪和花木等,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起到怡情励志的作用。要利用好校园广播站、宣传栏、阅报栏等,努力建设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教室文化和寝室文化,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平台。要通过校徽、校歌、校报、校风、教风、学风等展现校园精神,让师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自然而然受到校园精神的熏陶和激励。要建立完善并充分利用好符合新课改理念的“德育活动室”,使其成为学校进行德育工作的重要基地。要评选“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和“优秀德育活动室”,以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四)积极开展系列德育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中小学时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从萌芽到初步形成的时期,也是学生的道德观念和

思想信念逐步确立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在日常工作中一步一个脚印地认真下工夫,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开展教育。在学科教学中,要强化德育渗透,重视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及时、正确处理学生的违规违纪行为。要帮助学生从最基本的区分该做与不该做、分辨好与坏做起,使学生逐步明确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逐步形成正确、高尚的道德信念和人生理想。以往的德育工作,大部分要求过高、过急,超出学生可接受的程度,以致欲速则不达,出现了动机与效果、愿望与现实的矛盾。我们要汲取以往的经验教训,真正从学生实际出发,恰如其分地确定不同阶段、不同年龄、不同群体学生的德育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和智力发展水平,分清层次要求,_脚踏实地,循序渐进,逐步提高。教育者应从学生常见的行为和心理现象人手,抓住最需要解答的心理问题和最应该解决的心理矛盾,传授学生必需的知识,引导学生提高自我完善能力。

(五)构建立体化德育网络,形成德育工作合力

学校要主动与家庭、社会密切联系,通力合作,达成共识,协调一致,使三方教育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学校、家庭、社会环境。要实行全员德育工作制,把“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落到实处。要利用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委员会、家长会、家访和“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广泛开展家庭教育宣讲活动,普及家庭教育知识,推广家庭教育的成功经验,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育子能力。

中小学德育是一项综合、复杂的工程,它贯穿于学校教学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得力措施,把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努力把广大中小学生培养成为真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前中小学德育现状及对策

当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与思考 中国的德育队伍最庞大,德育口号最响亮,但德育最终变成了一壶烧不开的水。我们国家的教育方针、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都始终把德育放在教育的首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又以较大的篇幅谈到了德育教育的问题“德育为先,育人为本”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耳熟能详的套用语。但在这些冠冕堂皇的提法背后,学校的德育教育却经常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德育被边缘化,有人说现在的德育是“三无”,首先是德育无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德育无奈,德育是众矢之的,经常被挤压,经常被指责,学生的道德认知与情感脱节,德育很难走进学生的心灵。德育无能,德育很难有一种有效的制衡措施被学生和社会认可,总是把我们推向家长或学生的对立面。 一、德育工作的现状 目前我们学校的德育大多似乎已经变成了扣分的代名词,从进学校大门开始,扣分就一直伴随着学生:进出校门没有带卡会扣分;发型不合乎要求要扣分;校服穿着不配套要扣分;中午不在教室休息要扣分;在教室休息时,大声说话或下棋也要扣分;饮料带进教室要扣分……扣分已经深入到了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仅让学生高度紧张,同时也让班主任们提心吊胆,生怕哪里一疏忽就被扣分,每周的班

级评比就倒数。总而言之,学生累,老师也累。 我常常想,德育的目的是不是就是让学生紧张,让老师喊累?这样的扣分形式是不是德育的最佳方式?且不说这样繁多的清规戒律是否合理,单是这样动辄扣分的方式又能有多大的成效呢?更何况这些规定的合理性还值得商榷,因而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二、什么是德育? 导致这种有令难行,或令行不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认为,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更多地反思这种现状:为什么学生有抵触心理?是我们的要求太苛刻,还是我们的要求远离了学生的实际?是我们不了解学生,还是学生真的难管?是学生的思想变得太快,还是我们的方式太陈旧?是我们对学生要求得太多,还是学生太过自我?德育是应该做在问题出现之后,还是应该做在学生需要的时候? 德育到底是什么?它是关于人的科学。人是活生生的,是有思想和感情的,那么德育就要改变过去那种以事、以任务为本,把学生作为被改造的客体的模式,改变学生一切服从老师、服从学校的局面,就要给学生主动参与的机会,给学生说话和辩解的机会;就要建构把理解、关心、尊重、自主作为活动准则,以人为本的新型的人性化德育模式。三、德育的功能, 社会生活已经今非昔比,教育环境、教育对象特点的变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

德育课题研究工作总结1 本学期学校正在紧张进行新校搬迁的筹备工作,虽然紧张忙碌,但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从不松懈.我们紧紧围绕和谐德育子课题《学科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研究》,开展了各项工作,现将本学期工作总结如下: 一、健全课题研究的组织,建立一支优秀的德育工作队伍. 1、课题组经过认真地讨论和研究,进一步建立健全了研究课题的各级组织,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了必要的充实与调整.课题组负责人卢世勇校长总体负责,课题秘书覃和秋主任具体负责,带领课题组通过专题讲座、参观学习、集中讨论等多种形式定期对课题组成员进行专题培训,努力提高全体课题组成员的理论水平、业务修养和德育水平.本学期组织莫永秀、江自霜、韦文丹老师到兴义市参加全省和谐德育研究年会,学到了一定的优秀经验,也对学校老师进行了二次培训. 2、发挥学校22位县级骨干教师的作用,根据老师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教师们的研究成果,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二、创建德育工作研究体系,推动德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德育工作主题明确.

学校根据年度德育工作的重点,制定学校月度德育工作主题,围 绕这个大主题,再制定每周的德育工作小主题.学校领导班子和课题 研究组成员对这套德育工作研究体系倾注了很大的心血,投入了很多的精力,做了许多的工作.才使这项工作在探索中逐步实施.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也在思索,反思,力求完善,使各方面的工作更具体,更深入,更有实效. 2、以校园文化承载课题研究 我们把校园丰富多彩的校园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具有生命力的校园文化环境对人的发展的重要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学校大门过道左右两边建造两个造型别致的宣传栏和五心教育标语.学校荔泉书院陈列百年老校的历史,展示了我校的先烈邓恩铭的事迹和学校取得的教育教学成果.校园墙壁上展示校风、教风、班风、学风及《小学生良好习惯》及《师生图书推荐目录》等.教师办公室《教师职责》、《班主任职责》等,把校规、校训放在最显著的地方,真正努力实现“让学校的每块墙壁都会说话”.发挥了育人的作用. 3、德育活动形式多样. (1)养成教育常抓不懈 我们创新红领巾监督岗检查,要求监督员同学在检查的同时,将 各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表的形式反映给各班班主任,以便班主任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常规教育,这样使得班主任的工作更有针对性.常 规管理抓得实,抓得细.经过逐步的完善,学生德育管理制度、班级的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 一、中小学德育工作现状 近年来,中小学德育工作受到高度重视,针对性和实效性不断提高,但是,实事求是地说,总体效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 (一)“德育首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 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中存在着重智轻德的倾向。一些学校领导对德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没有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喊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学校缺乏行之有效的方法、措施.德育工作中重活动、轻效果,重课外、轻课内,认为思想教育是课外的事,搞活动往往也是应付差事,流于形式,至于学生受教育程度、教育效果如何,基本无人问津。部分教师重教书、轻育人,只拼命抓教学成绩,忽视学生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认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德育处的事,是班主任的事,与己无关。甚至有人认为,德育工作是软任务,可有可无。种种错误认识严重影响了德育工作的效果。部分学生也只重视文化课学习,忽视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德育首位”不能得到真正落实。 (二)学校德育工作滞后,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现在的智育评估措施非常具体,操作性很强,执行的过程和步骤也很严格,学生的成绩往往与学校评价、教师奖金、评聘职称等利益直接挂钩;而德育工作的考评在条件、措施、制度等方面都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可操作的量化指标,学校也没把德育工作情况作为评估教职工工作业绩的重要依据。有的学校在制定德育工作计划、措施时不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不分年级高低、不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内容和目标一味求大求全,脱离学生实际,不能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适时地进行教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大大降低。很多学校没能将德育工作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没能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立体化德育网络。部分学校德育工作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仍是枯燥说教,方法陈旧单一。有的教师在德育工作中硬的多、软的少,罚的多、奖的少,虚的多、实的少,批评多、表扬少,扣分多、加分少,强迫多、引导少,对后进生态度粗暴,动辄训斥、体罚甚至停课,致使学生产生消极对抗情绪;对行为有偏差的学生,不能及时与其家长联系,错失了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佳时机。 (三)社会环境的消极影响严重抵消了德育实效 我们从小学就教育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道理讲了很多,但是,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当前,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给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大负面影响。例如,多种原因加上媒体的宣传都给人带“洋”字的信誉好、品质高、影响大的印象,人们也常有“这孩子有出息,以后准会出国”之说,这些信息让孩子们很容易得出结论:“中国就是不如外国好”;一些不健康的录像、书籍、游戏、网站等,充斥着色情、暴力等内容,对尚未成熟的中小学生极易产生腐蚀作用。学校、课堂所进行的思想道德教育常常被社会上存在的不良风气和丑恶现象所抵消,给学生留下的是苍白无力的说教,致使学生认为学校教育所宣传、灌输的都是假、大、空的东西,因而出现了“五加二等于零”的怪现象。 (四)师德建设有待加强 有的教师崇尚师道尊严,经常对学生训斥、讽刺、谩骂,甚至体罚或变相体罚,在社会上造成极坏影响;部分教师敬业意识淡薄,把从事教育工作仅仅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厌倦和鄙视本职工作,授课照本宣科,工作敷衍了事;有的教师价值标准注重实用,行为选择偏重实惠,对专业探讨投入精力极少;有的教师在工作作风和言谈举止上难以成为学生的表率,言行不一,纪律散漫,无法做到为人师表;极个别教师把不少精力用在搞第二职业、从事经营活动,热衷于有偿家教等,乱办班、乱补课现象时有发生。以上几种教师,数量虽然不多,但却严重影响了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效果,损坏了教师形象。

小学德育文献综述

移民区小学德育现状研究文献综述 一、相关概念界定 1、移民 “移民”一词在辞海中的解释是:“迁移到外地或外国落户的人”①,显而易见,移民有国内移民与跨国移民之分.然而因对国内移民的研究甚少,所以造成了人们对“移民”即指“跨国移民”的错觉。其实《辞海》对于国内移民早有界定:“在一国内部、较大数量的、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在我国现有的人口管理体制下,人口迁移有特定的含义,即伴随着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迁移,没有户籍变动的居住空间变动则称为人口流动。”① 2、德育 ⑴广义的德育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 ⑵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国内外对移民区小学德育的研究 (一)国外研究综述 1、对道德观念的研究 19世纪末期,英国的巴恩斯(E.Barenes)发表的题为《儿童心目中的惩罚》的研究报告,用问卷法研究了关于惩罚观念发展的问题;美国的夏伦勃格(M.Schallengberger)发表了题为《儿童的公正观念》的文章,中小学生道德判断与道德行为的发展现状及二者的相关研究报到了关于儿童公正观念发展的研究。本世纪20年代后期,英国心理学家麦考莱(Maoaulay)和瓦金斯(Watins)进行了一项关于环境与儿童道德价值观关系的研究;几年后,哈桑(Hartshorne)、梅(May)以及马勒(Maller)对儿童品德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儿童的诚实与欺骗的道德品质。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皮亚杰有关儿童道德观念的研究。 2、对道德认知、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的研究 皮亚杰对儿童道德判断,曾做过不少的研究,并出版过专著《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1930年法文版,1932年英文版)。他从儿童的社会认知发展的趋势,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趋势。

2021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德育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而言,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一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

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㈠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摄"活动,用影像真实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闭路电视、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5、继续实行定期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定期评选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部、优秀团员的制度,利用校会、表彰大会等形式,表彰先进典型,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 ㈡专题教育 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如"五四"青年节,举行表彰大会、校园艺术节等,弘扬五四传统,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国庆节开展"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专题讲座,增强学生对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一二·九"举行专题报告会、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小学德育教育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 一、课题的提出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自古就有“羊跪乳,鸦反哺”的古训。感恩就是意识到今天自己获得的一切,不是凭空而来,除了自己的努力,还有许多人在背后的创造和奉献。感恩是一种本性和不可磨灭的良知。感恩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一种处世的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还是一种责任意识,自主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更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更是我国优秀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应该不断继承和发扬光大。 2、学校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倡导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精神,引导广大未成年人牢固树立心中有祖国、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的意识,懂得为人做事的基本道理。”对小学生而言,“感恩”他人的能力还非常有限,但从小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和帮助,应该是我们现代教育的一个重大课题。 3.儿童成长的需要 儿童教育专家郭建国教授说:“感恩之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没有一颗感恩的心,孩子永远不能真正懂得孝敬父母、理解帮助他人,更不会

主动地帮助别人。”小学阶段是人生受教育的起始阶段,一些行为习惯的养成影响着孩子的一生。开展感恩教育就是让学生从感恩思想中内省的自我发展要求,在学生内心中激发出要我学好到我要学好,真正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发展,对塑造儿童完善的人格,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此,我校对小学生思想道德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抽查数据显示:有的学生景仰科学家,有的学生景仰体育、影视明星,只有少数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是最少的。孩子尚且对父母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当今,虽然物质生活已经达到较高水平,但是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不懂感恩,不会感恩,拒绝感恩的现象时有发生,暴露出基础道德滑坡,理念信念缺位,价值观念扭曲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严重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究其原因有三:一时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在家中备受溺爱,长辈们只知道默默付出,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感恩教育,只是孩子们以为向长辈们索取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养成只想索取不思回报的习惯。二是由于分数成为唯一评价标准已又多年,感恩教育缺失就可想而知。三是改革开放30年来,国门打开了,空气更新鲜了,但是拜金主义等一些不健康的思潮也进来了,严重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感恩情愫缺失。 基于以上思考,从我校德育工作实际出发,结合本学期我们提前作的感恩教育的相关工作以及取得的效果,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感恩教育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创造感恩教育的新模式,对学校实施感恩教育

教师个人说明德育工作情况总结

教师个人德育工作总结 一个学期以来,我能按照自己制定的德育工作计划进行工作,注意自己的师德形象,重视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现将情况总结如下: 1、认真学习师德规范,结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并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十不准为标准,在家长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 2、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把思想道德建设落实到实处,在学习中提升教师的道德标准,深入贯彻《纲要》精神,模范履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不断提高教师的全面道德修养。 3、认真学习新课改,提高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和教育理念,并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能更加适应日益发展的教育势。 4、继续学习报刊上有关的评论员文章及英雄人物先进人物的事迹,以加深自己对人生观的进一步理解。 5、学习报刊上有关国内外形势教育的文章。通过学习,及时了解和关注当前国内外形势及我国各项改革的进展情况。为灾区群众积极捐款捐物,明确任务、增强信心、努力奋斗、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6、继续认真学习有关的教育法律法规,着重学习《教育法》、《教师法》等法律法规,通过学习统一思想,进一步明确自己的义务和法律责任,不断提高对自己肩负特殊使命的认识。 7、制定了班级德育教学计划,利用各种机会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班级内每个学生在个性心理和道德品质方面得到较大发展和提高。 另外,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政治学习,团结同事,作为班组长,努力协调好班级的各项工作。在工作中敬业爱岗,热爱学生,为人师表,责任心强,在教育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平和的环境,让学生在宽松、民主的氛围里学习。尊重学生,不体罚,使他们身心得到愉快的发展。在家校联系方面,我除了通过家长会和家校联系手册向家长介绍班级的德育工作计划、内容和实施方法外,还通过家访或个别交谈的形式,共同分析学生的情况,帮助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点和方法,取得家校教育的一致性。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立公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现状一:重“智”轻“德”。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现状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现状四:.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现状探微论文2019-01-28 论文关键词:中小学德育现状焦点 论文摘要: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工作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喜人局面,为促使外国教育事业的顺畅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目前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焦点和兴奋点集中体现在五个方面,即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德育工作回归生活研究、德育观念现代化研究、德育工作者专业化研究及从“大德育”走向“小德育”等的研究。这些研究兴奋点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目前,我们中小学德育研究异常活跃,形形色色的研究实验此起彼伏,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为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总体而言,中小学德育研究的形势令人振奋,研究问题日益集中,研究焦点正在形成。实际上,这些研究焦点就客观地展示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研究的现状和水平。 一、德育工作的整体化创新 受全球化、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等社会思潮的冲击,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正朝着四面开花、各放异彩、不拘一格的方向发展,各种德育理论与实践层出不穷,相继呈现,不断丰富着我国中小学德育的研究领域。从德育理念上来看,德育体验论、对话德育论、交往德育理论、生活德育论、德性论等各领风骚,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了丰厚的观念智囊;从德育实践上来看,网络德育、生态道德教育、校本德育、叙事德育、活动德育、欣赏型德育等都是德育工作者创造出来的德育实践样式。由此可以说,我国的德育理论深化了,德育实践丰富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视野与思路拓宽了。然而,与之并行不悖的是,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离心”倾向日益明显,到底什么样的德育形态最适合我国中小学的需要开始成为令所有德育工作者头疼的问题。如若对该问题给不出一个科学的答案,德育工作者极有可能在这五彩缤纷的德育理论面前无所适从、乱了阵脚。所以,在吸收、统整、综合所有德育理论形态与实践样式的优势和智慧的基础上对德育工作进行综合创新、整体转换,就成为摆在我国德育研究者面前的一个关键问题。进而言之,这种“整体化创新”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德育工作为中心对各种德育理论进行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形成一套适合我国国情、学校校情的德育思路;以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为纽带来协调道德认识、情感、意志、行为,培育学生应对特定社会境遇、道德问题的道德智慧;以学校德育工作为线索来协调社会德育、家庭德育、网络德育,构建立体交叉、合力最大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品德的发展建立一条高速公路等等。这些工作将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德育工作者与教育者思考的重点问题。 二、德育工作要回归生活

德育课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德育课教学工作总结报告 德育课教学工作总结报告1 作为一名德育导师,要把爱撒向特殊家庭的子女的心里。他们或是不愿意理解纪律的约束;或是缺少修养;或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或是不爱学习,成绩较差。他们经常受到歧视,挨批评,压抑,自卑,逆反心理重。尽管有些特殊家庭的学生妄自尊大,旁若无人,为所欲为,但内心是空虚的。这正需要教师用真执、炽热的爱去弥补和温暖。师爱是师德的核心。 一、尊重信任学生 王育琨的自尊心强,我在处理他的事件时,异常重视维护他的自尊,取得效果较好。在教学中,尊重、信任他。我允许他给教师的工作提出意见。从不当众批评指责他,用个别谈心的方法。和颜悦色,不要粉刺、挖苦,没有凌驾于他之上。平等待人更是尊重、信任的要点。 二、用真挚的情感温暖他,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爱 多年来的教育教育告诉我,以情感人,与王育琨建立和谐师生关系,关键在于我对他的理解,以情感人。我常常以平等的心态对待他,用真挚的情感温暖他,使其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爱。我始终“紧跟”他。课下与他们谈心,与他们同欢乐、同忧愁,让他感到教师并不是可怕、令人生畏的,而是和蔼可亲的。 对他做到关系备至。成绩不好的不断的给予了鼓励;家庭经济困难

了,帮他们买些学习用品;学习本事弱了,绝不要歧视,对他照顾的更周到了。我相信这样做,必须给他的心灵带来了安慰和温暖。 三、爱中有严,严中体现着爱 王育琨自制本事不强,不善于控制自我的情绪,往往有意无意的犯一些小错误。所以,我用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他,要求他,使他言行规范。 四、搭建好学校、家庭的桥梁 一般我都是经过电话了解家长了解学生的,可是必要的时候去学生家里家访,了解更真切的学生在家表现。要想王育琨发生转化,离不开家长的支持、配合,所以首先是和家长取得联系,经过电话联系、家访、来校等方式,每周与家长联系定期交流学生在校情景,指出优点、缺点。同时也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生活等状况这样做到互通信息,全方位的了解学生,这是帮忙学生转化的基础。 以上是我个人本学期德育导师工作的总结,没有轰轰烈烈,仅有点点滴滴!今后我将在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继续努力。 德育课教学工作总结报告2 时光飞逝,回顾近几年班导师工作的酸甜苦辣,心中充满感激。我要感激我的学生,是你们让我进一步感受到这一份工作的欢乐,进一步了解班导师所需担负的职责,进一步巩固了担任一个好班导的信心,也是你们让我进一步确认了作为教师进行专业发展的支撑点——基于实践的学习与反思,你们给予了我很多关于教育、关于人生、关

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根据区人大常委会年度工作安排,我工委组成调研组在区人大常委会王华杰副主任带领下,于xx月初至xx月中旬,深入部分中小 学校,通过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察看,以及召开不同层面的 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期间,还 赴平湖市、长兴县、常州市武进区考察取经。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中小学基本情况 全区现有小学20所,初中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含民工 子女学校xx所),完中2所,高中xx所,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xxxx所。在校生26592名,其中在校小学生xx7779名,初中生 7xx2xx名,普高生xxxx89名。 全区共有在职教职工2xx名,专任教师2089名,拥有中学高级(包括小中高)职称xx7xx名、省特级教师xx名、省级“双名”培 养对象7名、市级工作室挂牌名师6名、区名校长名教师7xx名、 区级名师工作室导师xxxx名、区级骨干教师(优秀班主任)296名。我区教师教育教学成果获奖数居全市前列,每年都有省级以上奖项 xx00多项。 二、我区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近年来,区政府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努力把握中小学生的成长规律和育人规律,始终坚持中央及省委关于加强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要求,积极贯彻落实全省中小学育人工 作座谈会和德育工作大会精神,努力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取得了一些成绩。 (一)组织建设不断加强

区委区政府成立了由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和分管副区长为组长的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 与协调,统筹宣传、教育、文化、文明、公安、民政、司法、团委、妇联等各部门力量,以联席会议等形式,及时研究分析中小学德育 工作面临的形势,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推进中小学德育工作 的全面开展。 各中小学校都建立了以书记、校长负主责,以政教处、团委、团支部、少先队大队部为主管,以班主任为骨干的德育工作队伍。区 教育局和各中小学校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把学校教学工作与育人 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同部署、同落实,确保了德育工作的有效 开展。 (二)主题教育不断深化 近年来,全区中小学校始终围绕“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时代主流宣传的热点,以“每年一主线,每月一主题,一 题一展示”等形式开展活动。通过“创文明校园做文明使者”、 “核心价值我践行”等主题教育系列活动,倡导孝敬父母、尊重师长、诚实守信、帮助同学,让学生心中有爱、心中有责,懂得友善、学会尊重,珍爱生命、乐观生活。各学校结合校情、学情,卓 有成效地开展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切实增强了中小学德育 工作的时代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师德建设不断推进 三、当前我区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认为,目前我区中小学的常态化德育工作虽有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和改进的问题。 (一)重智轻德的片面认识依然存在 一是全社会对中小学德育作为终身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不足,“重学校、轻自教,重知识、轻德行”的现象仍然存在。二是部分 家长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认识上有误区,在应试教育普遍盛行的时下,许多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观念较为严重,只追求升入重点学校,

如何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

如何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 德育,即思想、政治、道德和良好心理素质的教育,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学校管理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有效地实现育人的目标,这是学校管理的基 本规律之一。这条规律反映了学校管理内部工作与育人工作以及学校管理目标与管理手段之间的本质关系。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教学管理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 途径,也是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做好德育工作,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良好道德情操、心理品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方向均起着主 导作用。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曾指出,教育的重要宗旨就是“养成健全的人格”。健全的人格应该是 完整的、和谐的人格,它是创造性思维产生的重要前提,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条件。健全人格的养成有待于一种和谐的教育来实现。这种教育应该把培养健全的人格作为最高目的之一,强调人的尊严、自由与责任;又强调每个人都要关心他人、集体乃至整个人类社会,而且要把伦理道德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去。人在尊重自然的同时要把自己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从而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

又强调教育应挖掘人潜在的智能,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还强调教育的内容逐渐朝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相融合的方向发展,使受教育者成为既有人文思想又有科学思想,有深厚、广博的文化积淀的人。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中小学德育工作,坚持在教学中强化和渗透德育,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这是实现教学管理目标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教学管理与德育的关系教学管理与德育是密切联系的,从价值取向上来看,两者是统一的,都有一个共同的价值取向,即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两者的落脚点落在育人为本上。这个道理可借助物理运动中的力的图示反映出来,当有两个力同时作用于运动质点时,按照力的平行四边形合成法则,便会产生出一种合力。这种合力作用,就是学校教育管理沿着既定的取向表现出来的一定的教育管理效度。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在共同的方向下,不管两个力的大小怎样,两者之间客观存在着一种正合力,这就是教学管理与德育之间的统一关系。教学管理与德育的相互联系还表现在,教学管理是实现德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相对于课外活动管理和社会实践活动管理而言,教学管理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有效的管理形式,教学管

德育课工作总结

德育课工作总结 本页是精品最新发布的《德育课工作总结》的详细文章,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篇一:德育课教学工作总结 德育课教学工作小结 本学期本人担任财会专业的德育课教学,一学期来,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恳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能够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研究教学理论,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下面就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总结: 首先,根据任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过去在备课时往往只是单纯地考虑自己怎么上这堂课,而很少把自己当成学生来想象。没有认识到每年的课本知识还是那些,但是每一年的学生却是都在换,如果教师年年只是单纯的备书本上的知识,而没有考虑到所面对的学生已经有所不同,这就会使自己每一年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教学模式都在走原来的老路子,而不能适应已经发生的变化的学生的要求。这必然使自己在上课时总是沿着自己的教学思路去“引导”学生而忽视了学生自己去钻研、领悟和感受的过程,从而时常出现那种“满堂灌”的现象,而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这样使得教学效果大大降低,更与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格格不入。认识到的这一点之后,我在平时有意识

的注意与学生都接触,走入学生当中,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情感世界需求。在教学中注意帮助他们找到优、缺点,明确学习的方向感。并以平常的心态对待,厚爱每一个学生,范文写作真诚的接受他们,信任中差生鼓励他们大胆讨论发言。由于我的理解与真诚,使得他们这一学期来在学习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与发展。 其次、我认真制定教学计划,注重研究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多方面搜集资料。为提高每一节的教学质量,我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外,还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德育课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此外,我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并能经常听各位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同时我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层层善诱,多 方面、多角度去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高尚人格。 再者、我注重更新教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了导学式教学模式,通过抓课前预习、讨论交流、启发指导、巩固训练四个阶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精品营造良好的课堂后气氛,使课堂教学更具有实效性。同时在作业的按排上,我教学内容精心设计并做到适量以达到进一步对知识的巩固和消化,又不增加学生作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0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德育教育是小学素质教育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对于小学而言,德育教育就是学校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下面是第一为大家的20xx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施方案,供大家分享。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XX大精神、 ___理论、“ ___”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德育大纲》、《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中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 二、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

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㈠常规教育 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 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和《学生一日常规》。 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值勤制度,让学生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 4、组织“校园巡摄”活动,用影像真实记录校园内发生的好人好事和不良现象,并利用闭路电视、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和曝光,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

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三个“必须” 017年8月17日,教育部正式发布了《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并在相关通知中明确指出“该《指南》是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规范性文件,适用于所有普通中小学”。这一文件明确了中小学德育工作需要做到“一二三四五六”,即构建德育工作的“一个体系”、深化德育工作的“两个结合”、抓好德育工作的“三个关键点”、坚持德育工作的“四个基本原则”、明确德育工作的“五项主要内容”、创新德育工作的“六大实施途径”。把这些要求扎实落地,是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标。 要落实这些要求,就必须切实从行动上将德育课程与实践活动列为工作重点。《指南》的发布,为中小学德育课程和德育实践的系统化提供了充分的指引。从目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实践来看,各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形式、轻内容”“重活动、轻课程”的倾向。有些学校,热热闹闹地组织一次德育活动,就算是完成了德育任务,而对于需要持久发力的德育课程,则被置于教学活动的末位,无论是在教学环节还是在评价环节,都难以体现德育课程的育人价值。有的地区甚至以“德育课程就是解决思想素质问题”为借口,将德育课程排斥在考试评价体系之外,以可有可无的“开卷考查”,简单地给学生一个是否合格的等次,就算完成了德育。这样

的做法,不仅极大损害了德育教师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德育课程的积极性,更对这些学生的长远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在德育实践方面,也存在着一些只做表面文章、不问实际效果的做法。以上问题必须加以根本改变。要切实联盟落实《指南》所说的“严格落实德育课程”和“发挥其它课程德育功能”的要求,让德育课程的主力军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德育课程是教学生学会做人的核心课程,必须在教学体系中给予优先保证。当前我国实行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统编”并在全国统一使用的做法,正是德育课程“落在实处”的重要契机,应该充分利用这个机会,在落实上下功夫,让德育课堂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德育课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课程。同时,要从实效性角度审视和评价德育实践活动,不求花样、只求有效,切实为学生的品德养成提供条件。将这些内容系统部署是《指南》的亮点,将这一任务扎实落实则是当前德育工作的重点。 要落实这些要求,就必须切实发现和优化德育课程的实践方式。《指南》确定了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路径,明确将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列为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这些内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无需赘言。而对于这些内容如何在中学德育工作中落实,则需要认真考虑。现

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

中小学德育工作研究 我们的德育工作往往从学校的需要,教师的意志出发,为德育而德育,所以德育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实际效果甚微。作为一名从事学校德育工作近十年的专职德育干部,我常常在想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实实在在地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我们学校的德育干部有一个思维定势,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是搞活动,所以为搞好一个活动绞尽脑汁,想办法,找点子,结果常常是活动结束后,除了为以后上级来检查学校工作多了一次活动记录外,学生的反映,实际问题的解决及活动的效果始终不尽人意。最近,越来越觉得有必要结合平时的点滴思考,对当前中小学的德育工作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德育工作抓什么 我们许多的学校德育干部从接受学校德育工作任务开始,就常常延续上任德育干部的做法,一开始就忙碌于各种活动方案的设计及活动的准备,而对于德育工作到底抓哪些,怎样抓,却没有更多地去理会和思考。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学校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主动推进素质教育,把教书育人紧密结合起来,要科学规划不同年龄学生及学习阶段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坚持贯彻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校纪、校风建设,要发挥教师为人师表的作用,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环节,要组织参加适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他们认识社会,了

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这段话从三个方面非常明确地回答了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抓什么,怎么抓的问题。首先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处处都是德育环境,分秒都是德育时间的大德育观;其次,要把实践体验作为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第三,要以让学生学会做人作为德育工作的目标;第四,德育工作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分阶段逐步实施。显然,如果我们把德育工作简单地看成是搞活动是不够的。 二、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 我们经常说要提高德育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许多德育工作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有益地探索。我觉得,要真正提高德育工作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必须要把为学生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只有我们的学校做到一切为学生服务,为一切学生服务,我们的德育工作才能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这里要弄清楚两个问题:一是为学生服务什么,也就是说学生有什么需要;二是怎样服务学生?也就是说我们学校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需要是社会运动的第一动力,是一切行动的生命线。德育工作只有满足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才能有生命力。老子说:?德者,得也?,朱熹说:?正其义则利自在,明其道则功自在?,这些都说明需要是德育的目的和指向,德育是满足学生健康成长需要的途径和方法。 (一)学生有什么需要 1.爱的需要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 学校德育教学工作总结1 在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中,德育处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以人为本,不断开拓德育新思路,发挥德育途径整体效益,提高学校德育整体效果。结合我校实际,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深化德育管理,拓展德育活动空间,使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得以再提高,体现学校德育工作的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实现了本学期德育目标的要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将本学期个人工作总结报告如下: 一、做好德育工作计划,努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发挥德育领导小组的核心作用,形成了各部门密切配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共同承担的纵向连接的德育工作体系。德育领导小组成员增强了“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并能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带领全员积极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途径。 注意加强德育队伍建设,特别是班主任队伍建设。每学期坚持开好“四种会”即每周一次主题班会;每月一次班主任会议;每学期2次班主任经验交流会;每学期1次家长会。多年来坚持开展主题班会观摩活动,让班主任在实践中互学互进,共同提高,由于长期开展这项活动,使我校班会课质量得以较大的提高。 定期举行班主任例会,通过学习有关经验文章、经验介绍等方式,努力提高班主任的工作能力,并组织班主任参加了由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中国教育报主办的“班主任话细节”征文;对于一些初当班主任

的,学校则采用“帮、扶、带”的方式,以使他们尽快胜任班主任工作。 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1、精心布置宣传阵地。 加强对墙报等文化阵地的指导管理,在把好舆论导向的同时,力求主题突出,图文并茂,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功能。 2、规范教室布置。 各班教室的布置体现了各班的特点,营造了生动活泼、洁净素雅、健康文明、催人奋进的良好育人氛围。 3、大力推进“书香校园”进程。 以优美的环境氛围,高雅的校园文化,给人以奋进向上的力量,学校发挥环境育人的作用,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我校有健全的教育阵地,如:宣传栏、黑板报、广播站、少先队活动室等。学校长期坚持不懈地开展升旗仪式活动,践行“日行一善”“红领巾相约中国梦”活动。 这些活动都充分体现了学生参与的全体性、教育目的的素质性、教育形式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这样的教育环境中,陶冶情操,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三、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养成教育。 1、丰富德育活动促进养成教育。 认真学习贯彻《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新店小学学生在校一日常规》,同时深入开展了文明礼仪教育、法制教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