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兰州新城重点地段设计说明

兰州新城重点地段设计说明

兰州新城重点地段设计说明
兰州新城重点地段设计说明

在安宁区启动新城建设。将主要发展行政办公、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商贸、居住、高新技术产业等,以带动城市西部各项事业的发展,缓解城关中心区的压力,使兰州市平衡发展。

山水丝路,活力新城——兰州新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

前言

世纪更替,我们的母亲河——黄河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兰州这片神奇的土地,形成了金

城地理,人文,历史,景观的独特魅力。在自然力以及不断增加的人力作用下,这种历史发展持续

地发生着变化。

远在一二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我们的先民就在这块地方生息、繁衍,从事狩错和农牧业生

产,先后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和齐家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

历史上曾经的古丝绸之路重镇,新亚欧大陆桥的枢纽。

1999年,党中央作出实施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兰州的改革和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

机遇。

二十一世纪兰州城市发展的动力, 将更多的来自本身的凝聚力。与现有城市中心区分处黄河两

岸的世纪新城,将使兰州具备独特的气质,完备的功能,优美的环境。它将和原有的城市中心并列,

构成整体,为人们提供多种多样的城市空间体验,成为兰州的活力中心。

1.概述

兰州位于中国陆域版图的几何中心,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区域性城市,市区南北群山环抱,

东西黄河穿城而过,具有带状盆地城市的特征。位于东经102.30-104.30,北纬35.51-38之间,属中

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水量360mm,年平均气温10℃,全年日照时数

平均2446小时,无霜期180天以上。

兰州是黄河上游资源富集区的中心。

闻名全国的“瓜果城”。

旅游资源丰富,是丝绸之路大旅游区的中心。

是大西北的交通通信枢纽。铁路干线交汇处,重要的集装箱转运中心。新扩建的兰州中川机场黄河兰州段航运正在开发之中,现已开通近40公里的市内旅游航道。

兰州市辖皋兰、榆中、永登三县和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红古五区,90个乡镇、40个街道办事处、804个行政村,总面积13085.6平方公里,全市人口314万。城关、七里河、西固、安宁四区构成兰州市区,城市面积1112.20平方公里,总人口194.7万人。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兰州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但目前兰州城市建设主要沿黄河两岸呈带状发展,由于地形条件的制约,现有的城市发展空间受到了较大的限制难以适应进一步发展的要求,为了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实现均衡发展,兰州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在城市西部建设兰州新城的宏伟构想,并于2003年编制完成了兰州新城区规划。新城区建设的启动,将全面优化兰州城市空间结构,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论述结构

1.1.规划设计范围

在《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础上深化对构成道路网架有决定作用的主干道和主要地块的

城市设计。新城区重点地段城市设计范围包括:

1.世纪大道:北起兰州市植物园南至北滨河路,东西至世纪大道红线两侧各100米范围,规划

设计用地面积约100公顷。

2.新城行政办公中心(08街坊):《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中08地块规划面积约50公顷。3.520号规划路(三滩路):520号规划路道路最外控制线两侧各100米范围(部分地段可视具

体情况放宽),设计用地约80公顷。

4.北滨河路:位于东西立交桥之间的黄河沿岸滩地及道路控制绿线以外100米范围(部分

地段可视具体情况放宽),设计用地约50公顷。

对范围内城市景观,建筑风格以及本地文化的传承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设计意向和可操作建议,

制定城市设计导则。

2.规划背景分析

2.1.城市整体发展趋向

区域经济地位:兰州是黄河上游经济开发带的重要支撑点和辐射源,作为西北区域性商贸中心和西部地区的中心城市,是西部开发的重点。在西北处于“座中四联”的位置,背倚甘、青、藏、面向陕、宁、蒙,连接川、黔、滇广大的地区,有条件也有可能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承东启西”、“连南济北”的辐射带动作用。

城市经济发展的总方向:以能源、原材料初加工为主逐步过渡到能源、原材料和加工工业并重,最终向以能源加工工业为主的方向转化;调整轻重工业比重,加速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商贸、旅游、通讯业要重点加强,使各种产业得到协调发展,促进兰州经济全面发展。

城市总体布局:“一河、两城、七组团”“一河”是以黄河为轴线向东西延伸,“两城”是城关中心区和三滩地区的规划新城;市区分为七个组团,

人口控制规模:兰州市2010年规划建成区面积达到159平方公里,城市实际居住人口达到194万人

生态绿地结构:

山水城市特色。

南北两山绿化,三大绿色通廊

新区发展趋向

新区总体发展目标:以传统工业、新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主导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环境优良、具有较高水准的现代化城市组团;并使其逐渐成为兰州市区中部重要的文化教育、商贸中心、高新技术生产基地和兰州市二十一世纪的城市中心区。

人口控制规模:新区现状人口17.39万人,2010年人口控制规模为33万人,建设用地控制规模为33.77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为102.32平方米/人。

产业发展策略:以电力、机械电子等工业为主,在保持本地区传统工业经济活力的前提下,对工业发展的策略加以调整。

以市场为导向,以新城建设为契机寻求兰州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房地产发展。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土地利用策略:以集约高效的土地利用模式取代过去相对粗放的发展方式。

环境发展策略:兰州的自然生态系统较为脆弱,设定一个最后的警戒线,保证绿色生态体系。强调以人为中心,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佳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

2.2.新区空间布局结构

规划结构:三核四轴五片区。

1)三核:

迎门滩

马滩

崔家大滩:

2)四轴

沿河生态景观轴:北滨河路

城市空间景观轴:世纪大道

城市空间发展主轴:三滩路

城市空间发展副轴:安宁东路—安宁西路贯穿新城的北侧。

3)五片区

马滩片区、崔家大滩片区、安宁南片区、安宁北片区和万亩桃园。

交通规划:

道路网结构:“六横两纵一环”

停车场规划:按规划城市人口每人0.8平方米计算,总共要控制停车场用地为26.4公顷。停车场布局与道路网络的疏散能力相配合,配置社会停车场。

公交线路规划:沿生活性主、次干道布置公交线路

景观系统规划

1)新城黄河沿岸景观规划

定位是:以休闲、旅游、健身为主的城市多功能区;也是集中体现兰州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重要地段。

2)世纪大道景观规划

最重要的城市中轴线、新城的主要景观大道,应集中体现新城的规划理念;坚持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为新城的发展建立一套新型标准。

绿地系统规划

1)建构城市绿化网络:在兰州“两山夹一川”生态构架的基础上,以黄河河道为主脊,以拦河道、排洪沟为支系形成城市绿化网络。

2)创造富有特色的绿色景观:“山在城外,水绕城中,山水相伴,四季常青”的景观特征。

3)强化绿地的游憩功能:突出公共绿地开放性、均匀性的特点,以便于市民贴近城市的自然空间。

2.3.新区规划区段现状

区位:新城的核心区为“三滩”地区(迎门滩、马滩、崔家大滩),正好位于安宁区、七里河区和西固区的交界地段,本次城市设计重点地段在黄河以北,属于安宁区范围。

自然条件:新区主要处于由黄河冲积而成的河谷川地,水文自然景观丰富,地势平坦,地形开阔。为第四系冲积物组成的河漫滩阶地和一级阶地,冲积层厚7米~10米。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本次城市设计范围内地势特征基本为山南水北,北起兰州市植物园,南至黄河北岸。除滨河北路与教育区地块有6米内不等的高差,设计区段内基本平坦。

兰州因地质条件所限,水的流失十分严重,绿化成本高,沙化严重,故不适宜设置人工水体与大片草坪。

城市建设现状

1)建筑质量综合评价:规划区现状居住建筑可分为城市住宅和村镇住宅两类,村镇住宅多为低层建筑,质量较差;城市住宅建筑以多层为主,质量较好,但形式较为单调。

2)交通现状:520公路已建成部分,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道路网络,整体性能差;交通设施严重匮乏。

3)环境保护现状:规划区环境保护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

大气污染物主要由煤烟、固体粉尘悬浮物构成,以煤渣、铁渣为主,这与安宁区的工矿企业大都使用炉灶烧煤有关。安宁区区政府已经重视并开始治理大气污染。

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直接排入黄河,给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总体规划在大青沟的沟口安排了七里河安宁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后,相信能改善安宁区及周边地区的水环境。

规划区内已报建项目情况

众邦小区

新陇大厦

3城市性格解读

3.1历史传承

金城汤池:“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唯百二秦关”,是雄关险峻的兵家必争之地

黄河天堑:“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是黄河天堑的重要渡口。

丝绸之路:“货运塞途,信史络绎,茶马互市”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3.2文化构成-*

兰州文化是一种连接黄土高原农耕文明和青藏高原游牧文明的文化,中原汉族文化与西北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的结果使这里成为文化的交汇地带,文化的杂化是其最大的特征。

丝路文化

古代兰州,是长安进入西域的黄河三渡口之一,也是河西走廊的起点,汉唐"丝绸之路"由此经过。这条古道把古老的中国文化、印度文化、波斯文化、阿拉伯文化和古希腊、古罗马文化连接起来,促进东西方的文化交流。兰州的交通兴旺依托于丝路的畅通,丝路的畅达繁盛使兰州的经济和文化焕发了新的光芒。

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主要是指发生在黄河流域范围内的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体部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为黄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黄河文化的显著特点表现在天人合一的哲学观念、源远流长的历史传统、兼收并容的恢宏气度、不断进取的文化精神。

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化

距今约四千年左右的马家窑文化,是由半坡文化派生发展的古羌集团的一个分支。与之相关的另外两个支系是半山文化和马厂文化,是龙山文化之后的又一个辉煌时期。马家窑文化类型的陶瓷,表面都经过打磨外理,器表光滑匀称,以黑色单彩加以装饰。装饰图案以满见长,在钵、盘、碗一类的敞口器物内侧,也都绘有图案。

齐家文化是中国黄河上游地区的铜石并用时代文化。因1924年在甘肃广河齐家坪首先发现而得名。年代为公元前2000~前1900年。分布在甘肃、青海省境内的黄河及其支流沿岸阶地上。其特征表现为:以农业为主要经济形态的定居生活;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相当水平,纺织业发达;彩陶衰落;汇聚了多种文化,东方文明和西方文明最早接触的中介,对于西北地区青铜时代的历史发挥过关键的作用。

农耕文化:早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繁衍生息,从事狩错和农牧业生产,2000年前齐家文化时期,居民经营农业,种植粟等作物,使用骨铲、穿孔石刀和石镰等生产工具。饲养猪、羊、狗与大牲畜牛、马等。

水车作为古代的提灌工具,是黄河水利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航运文化:以羊皮筏子为其代表。

3.3市井文化:

衣:

兰州人自古讲究服饰美观,明《临洮府志》载:“兰土桑泽,人多秀逸,美服居”,昔日最有特色的是男性服饰。他们有钱没钱,头要剃得精光,为的是干净,败火。春秋两季,或光头,或戴青皮小帽;盛夏戴七十二旋的麦杆大草帽;严冬则戴耳套。鼻梁上架蚂蚱腿大椭石头大眼镜,镜腿小圆片紧扣后脑勺,用以固定眼镜贴身穿青布“缠腰子”,兼具背心、肚兜、腰包等功能上穿白布汗衫(衬衣),外罩青布马褂,腰缠七尺“系腰” (腰带),正前打成“虎抱头”结,穿青布大裆裤,扎脚把成灯笼状,脚穿白布袜,登双梁“牛舔鼻”千层底布鞋。这种装束显得麻利、精干,既便于耕作,又便于练拳武,更适应昼夜温差较大的气候条件,还能避免高原上紫外线的照射。

食:

兰州牛肉面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历史,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的悦目色彩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兰州牛肉面是一种地方小吃,又成了地域文化。这种文化,靠汲取地方人文的土壤,靠大漠戈壁和强烈的紫外线,靠冷风和

草灰强碱,靠伊斯兰的信仰和力量。

“瓜果城”。自春天开始,草莓、桑葚接连上市,一到七八月,杏、桃、李、甜瓜、西瓜、苏木梨、长把梨,赤橙黄绿,竞相涌来;晚秋苹果、冬果、软儿梨、籽瓜次第成熟。街边小摊上总少不了鲜红翠绿的蔬果。

住:

兰州南北两山夹峙,黄河自西南向东北流过,形成带状河谷平原,故可资利用的平地有限。兰州人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空间,平原盖房,山上打窑,盖悬楼,河边建水榭,各具特色。

兰州是多民族、多文化混杂的城市,“大杂居小聚居”的生活模式导致了兰州居住形式的多样性。(详见建筑篇)

行:

往昔兰州人出行,主要凭借骡马、骆驼、轿车子、夹窝子、筏子。

远行货用,一般选用骆驼每峰骆驼可驮500斤,日行80里,九峰骆驼联为一串,由一名“骆驼客”(驼工)牵引。每串第九峰骆驼颈系铁铃。驼队蹒跚而行,驼铃丁冬不断,“骆驼客”便知驼队行进无常。兰州儿童游戏“水烟骆驼”,童谣“骆驼骆驼高高,驮得水烟包包”,俚语“拉骆驼”等等,都是骆驼文化的遗存。

兰州皮筏。用羊牛皮扎制成的筏子,为黄河沿岸的民间保留下来的一种古老的摆渡工具。常用羊皮或牛皮做成。因其制做简易,成本低廉,在河道上漂流时便于载运而在民间广为使用。

4 规划梳理与调整

在对包括《兰州市总体规划》,《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黄河兰州市区段及其两岸地区规划设计》等在内的上级规划进行了认真的研读和归纳后,综合目前开发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我们对设计目标作如下的补充:

1)进一步梳理和丰富新区中心区整体的组织架构,探讨中心区开发模式,形成系统的,可操性强的城市空间结构体系,以此作为规划范围内城市设计的依据。

2)针对短期内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可操作性强的方案,如世纪大道对原甘肃农业大学和兰州师范专科学校的穿越问题,银滩大桥桥头门户地块的空间形态,新的市行政中心和会议接待中心空间形态等。

3)针对长期规划目标制定能够真正控制城市空间形态,但又具有一定自由度不影响城市自然生成的导则,尽量克服我国客观存在的城市设计缺乏控制机能的缺陷。

4.1.规划总则

研究目标的建立显示了特定的规划原则、过程与手段。我们提出为研究目标服务的六条从兰州整体性城市意向出发的指导性原则如下:

1)特质的城市:文化、历史、以及环境的特质将被结合到设计中去。

2)活力的城市:构筑一个大城市具有凝聚力的核心功能区,营造性格鲜明,促进交流,发展的城市空间环境。

3)生态的城市:充分利用现有地形地貌,体现生态性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4)有机的城市:反映一个连贯的功能系统以及开敞空间系统,并使之服务于更大的都市规划框架。5)便利的城市:提供道路、公交、轮渡及轻轨之间的换乘联系,使区内及区间的交通联系达到高效的同时促进开放空间体系的运作。

这五条原则被应用于规划的各个层面,包括整个研究范围的总体规划以及重点地段设计。

4.2中心区案例分析

国外城市中心区经典案例

华盛顿中心区:

堪培拉:

国内城市中心区案例撷取:

深圳福田中心区:

南海城市中心区

杭州市江滨城市中心区

温州城市中心区

4.3规划原则

4.3.1为形成活力的兰州新区中心所遵循的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理念

早在1961年,简·亚各布提出了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多样性的产生直接依赖于四个条件,即基本功能混合使用,地块小尺度化,和居住人口集聚,现代城市规划在现代主义功能至上的影响下通常只提供一维的树型结构,而真正的城市活力却产生于城市的极端复杂混合和多元化。这种复杂混合很大程度上产生于随机性,而城市设计则应在城市外部空间提供催化和容纳的场所,并且应给予引导,防止城市空间的性质走向真正的无序混乱。

2)完善的功能

既有的案例表明:包含办公空间,零售商店,旅馆,住宅,文化和休闲娱乐设施等多种城市性质的中心区相对功能单一化的中心区是更具活力的。

3适宜的强度:应有较高密度和商业性较强的开发,以使市中心区成为整个社区的核心,但是大规模的开发应避免对城市既有个性,环境品质,市场潜能造成负面影响。

空间安排应紧凑集中适合步行,土地使用集中为中心区带来足够的活力避免因空间扩散而使各类活动稀疏散布缺乏群集效果,同时对交通流量和停车需求作周详的考虑,以确保街面行人活动的延续和多样性的维持。

需要注意的是高强度开发不一定是高层建筑,利用一些能够提高强度但又保证人性尺度的办法比如高层建筑后退,大体量建筑打散等。

3)复合均衡的土地使用与开发:不同种类的土地使用或场所应在市中心区内平均分布,制造各种活动的可能性吸引人流充分发挥综合性开发所带来的经济发展潜力以促进新的市中心的形成。混合使用比如将零售引入办公空间等将有助于带来其他活动。或将吸引人流的场所沿一定的路径做合理配置利用这些活动的重心为沿线地区创造开发上的潜力,进而带动全区的发展。

4)便捷的交通与宜人的尺度

可达性:大力发展公共运输系统,提供短时间停车,长时间停车利用中心区外围的停车场或地下停车

加强步行联系:步行联系应在各个节点之间穿行自由,联系应便利直接且有趣味性。对私人开发计划加以协调避免在沿街面出现不利于步行的消极空间

4.3.2为形成特质的兰州新区中心所遵循的原则

市民了解城市环境的方法是潜意识的,无规划的,有机的。城镇体系环境的形成本身根植于一套有别于正统规划和设计理论的规划系统,来源于人际关系,风俗传统和地方场所。

——《城市意象》

原有城市性格提取:

1)文化的杂糅:黄土高原农耕文明和青藏高原游牧文明的文化,中原汉族文化与西北民族文化的双向交流的结果使这里成为文化的交汇地带。

2)历史的积淀:兰州始建于公元前86年,最早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但保留下来的实物痕迹却很少,在近现代建设中也并未得到充分体现。城市更多的表现出建国以后所形成的工业重镇特质。

3)特殊的山水格局:山南水北的城市格局中,大青山与黄河是构成新区山水地理特征的主要元素,尤其是黄河,作为兰州的城市命脉,承载了兰州城市的生命与情感。

4)道路骨架的中心性与均质性并存:介于方格网和巴洛克中心对称式城市道路体系之间,既强调纪念性和中心性,又有均质灵活的一面。

5)绿地景观:世纪大道末端兰州植物园及远景大青山,黄河滨水湿地,区域西北方万亩桃园。但绿化较贫乏。因土地储水功能差,兰州市绿化成本极高,这在绿地规划中需要得到重视。

6)城市生活的活力:目前兰州市旧城区生活密度非常高,步行较之车行更有利,市民生活便利但舒适性较差,生活节奏慢,闲适,市井气息浓厚。

为形成个性鲜明的兰州新区中心所遵循的原则

总体上应体现三个方面的特色:历史文化特色,地理气候特色和新区新时期的发展方向特色。通过开敞空间形态,建筑形态和自然景观形态三个层面的表达,形成具有良好整体感和序列感的城市特质。

1)历史文化特质:兰州的城市名片长期停留在兰州拉面与黄河母亲雕像,城市形象缺乏吸引力。

新区建设应重新挖掘兰州的文化资源,提炼出独特而有力的城市气质并强化,从而更新城市形象。这样不仅有利于在强调城市经营的新时代提升城市竞争力,更能够促进城市开敞空间场所感的形成,从事实上提升空间品质,增加兰州居民的文化认同感。

从宏观的世纪大道“山水丝路”,到行政中心的飞天意向到微观的茶马古道文化雕塑群,我们力求强调场所精神,生成辨识度强,人性化的城市空间,表现手段上强调多角度和空间化,兼顾抽象意向与具象表达,充分显示兰州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兰州文化的杂糅特质,与现代城市发展的“混合”倾向不谋而合,我们认为在总体架构清晰的前提下,新区建设应不拘一格,通过空间的混合,形态的混合,功能的混合激发城市的潜在活力,再现“货运塞途,信史络绎,茶马互市”的繁华景象。

2)地理特质对一个城市空间特质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兰州本身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点,生成了特有的建筑形态和对气候的适应手段。连绵的黄土坡,厚重而密集的建筑,奔流的黄河构成了今天兰州的整体面貌。我们希望在整体空间形态上,通过高低起伏的绿地系统,相对稳重的空间序列和建筑体量表现出这种既有的地理特质,同时,轻盈的新材质,动感的景观设计将打破这种过度沉稳的气质,为城市带来优美而充满希望的新感受。

3)新区的发展突出了兰州更新旧有工业,发展商贸和高科技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例的目标,在这种发展方向背景下,我们认为新区应改变原来厂房林立的陈旧印象,突出体现新型工业区的科技感与未来感,中心地段商业区应以人性化的宜人空间吸引人群,突出商贸繁荣的景象,大学教育区作为城市的未来,在空间形态上以突出动感与时代感。

新区的特质将融合历史与未来,厚重与轻灵,紧张与舒缓,这些看似对立的特质以一种微妙的平衡共存,构成兰州新时代既古老又年轻的新面貌。

4.4 上级规划亮点与矛盾

亮点

1)新区规划城市空间结构理性而具想象力,逻辑清晰,反应了新时期城市对未来的期望。空间形态庄重优美契合了兰州历史深厚悠久,文化兼容并蓄的特质,

2)由世纪大道,520公路,行政中心,北滨河路所形成的点,线带动面的开发模式,充分发挥了交通优势,高效合理,易于操作。

3)世纪大道作为兰州新时代的城市标志,对兰州树立一个崭新而独特的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凝聚力和空间环境品质。有着其他建设不可比拟的意义,同时对新区的启动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存在矛盾

1)土地利用结构趋向单一,缺乏有机混合,难以保障城市中心区的活力生成。

2)道路网密度与街块尺度过大,在操作中不利于控制形成良好的城市公共空间。

3)世纪大道穿越大学区:由于黄河北岸现状有甘肃农业大学与兰州师范专科学校不宜拆迁,规划世纪大道在此段虽为立交桥形式,但仍不能避免大量学校建筑拆迁,显示出操作上对现状缺乏敏感度。

4)行政中心规模过大:08地块东西900米,南北800米内为规划行政中心,对比其他同类性质用地,如天安门广场500×800米,尺度上缺乏合理性。行政中心尺度过大是我国现阶段城市建设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建筑高高在上,广场空旷少绿化。这不仅对营造亲民,高效的新时代政府形象十分不利。在城市空间的连续性上也造成断裂,超大尺度广场名义上为市民广场,却脱离人性,无法吸引人们停留活动,成为效率低下的消极空间,破坏城市整体开敞空间体系。

5)土地使用结构缺乏操作上的系统性:

商业金融用地分别处于行政中心东西两侧,缺乏有机联系,不利于发挥群集效应。

作为新区建设中心区域,保证居住性质用地的比例是开发成功的前提条件。而按照上级规划,在城市设计范围内仅03与04地块有少量保留长风福利区和13地块已批众邦小区外,无其他居住性质用地,无法在事实上调动新区的生命力。

对比商业金融与居住性质用地,文化娱乐性质用地在新区中心所占比例过大,将造成中心区效率降低,缺乏可操作性。

5.5规划结构调整

总体规划结构:核心扩散式的城市结构:一心二轴三线一环。

一心:行政中心与市民广场,地理位置的中心与城市开敞空间网络的中心,新区的灵魂所在。

二轴:我们在原规划的南北单轴基础上,以行政中心为基点,衍伸出与世纪大道垂直的次轴线,使东西向的发展得到有效的拓展,加强了与中心的联系,使新区的空间发展结构更为丰富和全面。1)世纪大道主轴线:步行尺度为主的主体景观轴线,南北几乎贯通整个新区,北接大青山,南连黄河,将成为兰州市新时期的地标,与行政中心一起,担负着塑造城市崭新形象的使命。

2)518号规划路次轴线:链接新区东部教育区和西部农业种植区,以景观绿化与商业界面为主。是世纪大道主轴线的补充。

三线:由南至北分别为北滨河路,520号规划路,安宁西路。

北滨河路:是连接兰州城市各组团的主要干道,百里黄河风情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以生态湿地公园为主结合桥头广场形成游憩性生态廊道。

520号规划路:连接新区中心迎门滩和崔家大滩,马滩的三个部分,是进入新区的门户,通行功能突出,主要为商务界面街道,强调交通干道景观意向。

安宁西路:与兰州旧城区有着直接的联系,为新区目前开发最多的区域,新区的开发必然由此开始向滨河方向延伸,我们在开发顺序上将其定义为初期商业开发的重点,以此带动整个新区的商业繁荣。同时它是将来连接各个组团的城市发展轴线之一。

一环:调整12地块的土地平衡,由原来单纯的文化娱乐性质用地调整为商务、零售与文化娱乐混合,以此将左右两个商业区连成一片,形成界面连续的环形步行尺度商业街,整合得到更为集约化的结构模式促进土地利用的效率达到最高,达到商业繁荣。并使群集效应向核内渗透。

道路交通:

世纪大道:本次城市设计中对世纪大道做了比较大的调整,分3段进行说明。

1)北工业区段:道路红线60米超过本身的交通流量需求,防护绿带分列道路两边,既不能延续世纪大道的绿化轴线,也不能形成有效的开放活动空间。我们在保证原建筑红线的基础上,将绿化带集中布置,调整两边的道路宽度,以2条18米的双向车道替代原有设计的60米的世纪大道,控制车速和流量,64米的绿化用地强调了世纪大道的景观性和步行通畅性,使整个景观带的连贯性得到加强。中间延续了8号地块道路中央绿化的模式,,更加,增强道路两边空间人性化和亲切感

2)行政中心段:原规划行政中心08街坊被世纪大道一分为二,与强调中心性的规划结构相矛盾,道路的穿越使得市民广场难以兼顾中心性和完整性,我们改变了原有8号地块中方格网道路模式,截直改曲,将世纪大道行政中心段扩大为梭型,行政中心设置在绿带中,成为景观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3)大学区段:因世纪大道为景观性轴线,交通流量要求并不高,原规划的红线宽度60米双向四车道显然大大超过了真实需要,并且因大量拆迁将对甘肃农业大学造成严重的影响。现调整为14米宽四车道高架桥,呈曲线状,既大大减少了大学区的拆迁量,同时也成为“山水丝路”的升华段。以高架的道路形式作为世纪大道通往黄河南北两岸的桥梁,保持大学园区的完整性。同时考虑交通需求不大,高架路以平交的道路交叉口形式与堤岸衔接。

滨河北路:在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为了保护原有甘肃农大的体育设施,对道路方向做了局部微小的调整。

停车场:综合考虑居民停车以及交通换乘的需要,在商业密集区/带、人流活动密集区和轻轨沿线附近增加5处社会公共停车场,满足居民需要。

轻轨站点:考虑兰州市分散性组团的格局,长远来看加强便利的东西向交通联系是发展的需要,故我们延520公路预留轻轨站点三处,分别位于520公路与世纪大道,商业步行主轴交界处。

土地利用:

该城市设计基本沿用上级规划对城市土地利用的功能布局。加强了土地使用的混合性和综合性。增加了行政中心东西两侧的商业居住功能,避免了夜晚“空城”的现象,减少犯罪的滋生,提高了公共设施的共享性,缓解了原有设计中由于居住用地偏北偏东带来的交通压力,避免固定时段上下班对安宁西路带来的交通“瓶颈”。

减少了文化娱乐设施的独立用地,增加了周边商业用地的用地面积,鼓励商业与文化娱乐相结合的开发经营。

绿地系统:

本次城市设计强调了绿地的均好性与公共性,保证每个地块都有良好的绿化环境和绿地率。

世纪大道断面形式的调整,对新城区的绿地系统起到了重要的联系和加强作用,强调了绿化中轴的地位,强调了“两山夹一水”的城市格局,促进了南北的绿化渗透,同时也加强了绿地的连贯性和居民与各个绿地之间的可达性。

针对城市空间与形态设计需要,对上级规划的绿地位置进行了调整。

公共服务配套:

基于土地使用的调整,本次城市设计相应增加了居住区级的公共服务设施,增加2处小学用地,520公路转折处增设公交站点,增加商业区和大学区可达性。

建议将工厂内的服务设施沿道路两旁设置,增加公共设施的共享性。

5城市设计要点

设计概念

我们为兰州新区中心区所作的规划基于一个整合的概念。整合可以从多方面考虑,如社会、经济、自然等因素。我们的设计中着重于新区发展的整体平衡。分别是:

a) 凝聚与拓展——中心性结构的渗透与肌理渐变

b) 整体性商业开发――核心区的繁荣

c) 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并置——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网络

d) 道路系统――弹性方格网和适宜的密度

e) 富于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质的新城轴线――世纪大道

f) 城市地标——行政中心

g) 沿河生态湿地公园——百里黄河风情线北滨河路段

h) 景观性门户道路——520号规划路

i) 有效的城市设计控制手段——城市设计导则

5.1凝聚与拓展——中心性结构的肌理渐变与空间渗透

未来的兰州市政府中心位于520规划路与世纪大道的轴线延伸交汇处。成为真正的新区中心,我们的规划结构将围绕着这个中心以疏——密——疏的节奏形成肌理渐变,城市中心为行政用地,保留较大的绿地比例形成城市绿肺,围绕行政中心是控制密度的商业金融区,呈点状布局,使绿地由中央向四周渗透,更外层的商业区围绕中心呈环状,以一条主轴线串连,形成繁荣的商业联系带,

并与中心保持步行联系和绿化渗透,最外层的为密度较小的居住用地,整体空间高度由中心向边缘以较高——低——高——低的节奏渐变,形成有机的四维空间体系。相比“面”上的凝聚性结构,以道路骨架为基础的“线”性发展轴(世纪大道,520号规划路,518号规划路,安宁西路)则呈现出发散的趋势,将中心的集聚优势向边缘渗透,并以线性绿地和开敞空间的形式加强整个区域的步行联系和绿化渗透,使滨河区与中心区的发展互补互利。

这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空间构成模式,对密度的有效控制避免了中心区过度密集所造成的城市僵化状态,形成网络的绿地系统和开敞空间系统如同人体的血管,把氧气输送到各个部分,使城市保持顺畅的呼吸。

5.2整体性.商业开发――中心区的繁荣

在中心区主景观空间的四周,是以商业为主的混合使用开发地域,这些以企业为主体的投资将因为接近景观空间和完善的基础设施而充分获益,繁荣地成长,而他们所聚集的人流将充分地利用主景观空间,因而促成两种城市功能的共同成功,成为核心区复合的和持久的凝聚力。

在物理形态上,我们期待着沿世纪大道的东西两侧,会有点状均质的高层建筑区形成,它们将在密集的商业区与空旷的中心绿带之间形成过渡,而围绕这些商业区形成的是由一个串联了很多有趣的公共空间的商业街所带动的商业区。由中心到边缘,开发的密度将经历低——高——低的转变,使用功能渐变为各种类型的住宅,城市景象也相应地由动感繁华转变为平静祥和。

与此同时,政府中心,城市公园,沿河绿地和大学区都具有对于私人投资开发的强大吸引力,这将成为核心区成功的最有力的保证。

5.3自然景观和人工景观的并置――新区的开敞空间结构

绿地系统体现兰州的地理特征,以贯通的绿轴和覆盖区域的绿网体现山,水,城的交融

沿河的生态湿地与跨越河流的人工化城市公园世纪大道的空间关系是互相交叉,并置与对比。它们构成了兰州新区景观空间的主结构,为后继出现的一系列富有戏剧色彩的标志性建筑物和构筑物提供了适宜的基地,如优美恢弘的行政中心,体量舒展的会议中心和接待中心,壮观的公路桥,新颖独特的步行桥,水平开阔的临水平台,和影剧院等。同时,这个开放空间结构与建筑群之间既有笔直的规整界面,又有富于想象力的曲线界面,既有步行尺度空间,又有车行尺度空间;既有线性空间,又有大小各异的广场空间,它将为新区创造出丰富的视线效果,人们可以在这个空间结构中的不同地点朝向各个方向的建筑界面获得不同的视觉经验。

尤其重要的是,这一并置和对比的空间结构融各种不同的场所与功能于一体,展现出了一个充满活力与潜力的都会中心应有的复合性。这种复合性是精心组织过的丰富多彩,是创造性地经营出的集大成。这里将成为一个充满凝聚力和影响力,使人流连忘返的城市中心。

5.4道路系统――格网的选择和弹性

主干道的的道路形态延续了兰州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格网与中心发散结合的干道系统,根据对同类别城市中心区和旧城区道路密度的比较分析,作了密度的调整和结构的梳理,以保证交通压力的合理分布,以及公共开敞空间。它是建立在对基地自然因素和现状条件的分析,以及对未来成长的合理预测基础之上的。

沿河流两岸的主干道顺应自然河岸线而成蜿蜒的曲线型,在保证车流畅通的基础上创造出丰富的空间和视觉效果。南北向主干道滨河路将成为连接现有城市中心,新区,以及未来南部建设的主要交通联系,将成为整个城市最壮观,最富象征意义的大道。

次级道路系统也采用了格网的模式,格网系统对未来难以预期的发展有着最大的适应和包含能力。能够方便地区分土地的公有和私有权属;保证直接的基础设施;指导未来建筑开发的朝向和几何特性;保证地块划分的合理尺寸与进深;在不同使用功能和建筑形态的城区之间起协调作用;提供到达目的地的多种路线选择以避免交通堵塞等等。

该地区成功的物质联系将有助于确保其社会经济与周边地区的联系,这必然是兰州任何发展计划的重要目标。作为其成功程度的衡量,本设计最终必将提高兰州市中心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

5.5富于地理特征和文化特质的新城轴线――世纪大道

位于城市中心处,令人难忘的地标是一个有凝聚力的城市中心区不可缺少的要素。它可以是中央商务区巍峨耸立的高楼天际线,在广阔的空间领域内让人们意识到它的存在;它可以是种植着参天大树,容纳有各种趣致景观的大型城市公园,让在闹市中心工作和生活的人们接近自然,放松身心;在历史性的时刻让人们举行盛大庆典,而在日常生活中又乘载着以百万计的人群的通行需要。在强调城市环境质量和生态作用的今天,规划适宜的大型绿化轴线对于提高一个城市的空间品质有着深远的影响。

另一方面,作为公共投资,它的战略性的位置体现了政府对于城市发展的总体策略,有助于带动私人投资的信心。同时,它体现了对于生态环境和健康人居富于远见的重视。

这个大型城市绿轴是一个集多种利用现有自然条件改造或新建的人工景观的综合体。它包含了黄河湿地,山体,人造山峦,果树植被,和各种活动广场。这些景观要素将共同构成城市公园动态变化的优美环境,并为人们的各种社交和休闲体育活动提供场所。

独特的地理特征对于城市个性的形成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人工创造的城市景观与自然地理特征交汇融合,能够创造出独具魅力的城市质感,城市独特的历史文化气质也是这样一种自然的财富。我们的规划概念充分考虑了地理特征和城市特质对提升兰州新中心的独特城市形象的潜力。

5.6城市地标——行政中心

创造世纪大道上最具标志性,既有时代感又能体现兰州的独特气质和深厚历史底蕴的行政中心,并兼具亲民特质,能积聚人气。作为兰州新时期的中心,在形态上应具有不可复制性,能够给予市民以心理归属感。其效益应能辐射周边以及整个地区,带动整个兰州新时期的发展。

5.7. 沿河生态湿地公园——百里黄河风情线北滨河路段

北滨河路作为新区山水景观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百里黄河风情线的一部分,本身堤岸地貌以湿地为主,岸线随季节变化。我们的目标是达到“旅游、景观、生态”三个元素的有机融合,形成独特的景观游憩资源,并以生态原则为前提,强化景区特质,促进各种旅游容量的扩大,最终达到滨江北路景观的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设计中重点关注三个问题:

1)滨河北岸与大学区有一定的高差变化,在尊重自然地貌的前提下,通过景观剖面设计,使景观游憩区形成适应河水涨落,具可达性的人性化生态空间

2)对于水资源缺乏的兰州来说,湿地是弥足珍贵的资源,我们将整合湿地资源,为新区居民和旅游者提供一片天然优美能够吸引人长期停留的绿色

3)强化桥头空间的门户地位,设置亲水广场,给穿过黄河进入中心区的人留下鲜明而独特的城市印象

4)为场地注入文化元素,强化百里黄河风情线的旅游功能特质。

5.8景观性门户道路——520号规划路

520号规划路连接三个片区,道路空间开敞,通行功能突出,是城市的门户道路。我们将其定位为一条城市景观大道。道路的两条对角轴线交汇于行政中心主楼。突出营造深远而恢弘的都市建筑气氛,并塑造城市生态绿化形象。在节点上通过街角广场完成功能转换。

6.设计构思

6..1.总体设计构思——土地利用、开敞空间和交通体系

新区中心区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的功能分区:行政管理中心;商业、办公等综合服务设施;与商业混合的居住区以及配套设施,会议学术交流中心;新区景观轴线世纪大道;沿黄河北岸的滨河湿地生态公园;南端科技教育区;北端工业区,中心区四周边缘地带一定规模的居住用地及其配套公建。

中心区在土地利用和建筑空间上具有良好的协调关系,并构筑变化有序的空间界面和丰富的天际线。滨河建筑群充分协调与滨河岸线的关系,创造和谐的滨水开放空间,沿河绿带保持贯通、连续。对公园、广场、庭院、街头绿地等进行系统布局,对植物配置、雕塑设置、道路设施、标识系统、灯光照明等进行整体设计。

中心区和核心区道路交通规划参考《兰州市总体规划》,《新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提供的道路交通网,在此基础上根据设计需要对路网形态进行了合理调整,确保原设计的通行能力不被减少。同时充分重视中心区和核心区的公共交通规划,将整个区域覆盖在便捷的公交网络之中。建立流畅的车行系统和方便舒适的人行系统。致力于营造丰富的道路景观。合理配置社会停车场及各大公共建筑的自用停车场。充分考虑“行人优先”原则,并进行了无障碍设计。根据设计需要结合道路规划对土地使用作了有限度的合理调整。

总而言之,我们提出的总体规划是一个平衡的、整合的方案:它充满着诗情画意,反映着创造一个持久优美新中心城区的热望;它又是实用的,环境脉络易于辨知、功能配置合理高效、以及倡导有效理性的投资。

5.9有效的城市设计控制手段——城市设计导则

建立一套有效的引导形态生成的原则和途径,探讨城市设计控制手段,针对长期规划目标制定能够真正控制城市空间形态,但又具有一定自由度不影响城市自然生成的导则,尽量克服我国客观存在的城市设计缺乏控制机能的缺陷。

6.2.重要节点地区

1)世纪大道景观主轴与东西次轴

2)08地块

3)沿河生态湿地公园

4)车行尺度的门户道路——520号规划路

5)*商业区中的步行联系线

与总体规划概念一样,节点规划概念是建立在一种“整合”策略的基础上的,该策略试图将新的发展计划纳入现有的背景环境中,使之形成统一的整体。

6.8.分期建设

本设计考虑了分阶段建设的问题,在短期和长期计划方面设立了优先开发的地区。

Phase I

第一期:

第一阶段的范围主要由政府投资带动主要城市开敞空间的形成,包括建设沿河滨水景观带、世纪大道、行政中心,并同时启动世纪大道北端的会议中心与接待中心及南端大学区和科研区,使兰州新区的城市空间主轴渐现雏形。同时,以安宁西路为主线的商业空间也在快速形成

Phase II

第二期:

第二阶段主要包括位于整个兰州新区中心区内围绕世纪大道和行政中心的各类型商业、办公建筑群及居住区的建设,在这阶段中,开发建设主要由私人投资开发,新区中心区成兰州市最具吸引力的建设投资热点。另外,中心区内复杂的大型公共建筑也是这阶段的一部分,如影剧院、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馆等。

Phase III

第三期:

第三阶段是完善兰州新区建设整体规模的阶段,这阶段里包括两个部分,主要是居住区建设,而距离城市公园相对较远的区域,开发的密度将逐渐降低。此时,旧城区因缓解了人口压力可对主要城市空间进行调整与改善,而从主景观空间渗透到新中心区内部各个区域的次级景观系统的建设,将给予市民一个公共的舒适的连续性户外开敞空间。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一、规划期限和范围 (一)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1-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1-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二)规划范围和层次 (1)市域 兰州市市域行政区划范围面积13085.6平方公里。 (2)规划区 规划区范围为:兰州市市辖的城关区、七里河区、安宁区、西固区和红古区;永登县的连城镇、河桥镇、树屏镇、秦川镇、中川镇,皋兰县的什川镇、忠和镇和九合镇榆中县的城关镇、和平镇、定远镇、金崖镇、夏官营镇、高崖镇、甘草店镇、连搭乡、马坡乡、小康营乡、清水驿乡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上川镇和龙泉寺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规划区总面积5810平方公里。 其中,永登县的秦川镇和中川镇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永登县的树屏镇、龙泉寺镇和上川镇、皋兰县的西岔镇和水阜乡的部分地区为兰州新区规划范围。 (3)中心城区 中心城区范围为:兰州市区行政辖区内的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四区的部分地区,以及榆中县的和平镇、定远镇和皋兰县的九合镇的部分地区,面积688.9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与层次图 二、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

保持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完善,生态环境良好,城乡协调发展,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现代化都市格局基本形成,力争把兰州建设成为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平台,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北地区的科学发展示范区,历史悠久的黄河文化名城。 (二)城市发展战略 (1)动力创新战略:拓展传统产业基地,提升现代服务业中心 依托产业基础,提倡科技创新,推动传统工业向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转型,增强优势产业竞争力,丰富和拓展传统产业基地的内涵。强化资源特色,突出文化引领,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高和加强兰州在区域的中心地位和对全省的中心带动作用。形成八大主导产业。 (2)空间拓展战略:推动兰州新区承载产业基地,促进中心城区集聚中心职能 为了保障兰州城市安全和提高节能环保的标准,推动大型产业基地(尤其是西固重化工业)跳出现有城区,在兰州新区寻找新的发展空间;中心城区通过西固重化工业置换、加快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增容扩区获得发展空间,实现区域中心职能的有序聚集。在市域形成双城格局,在兰白经济区形成"一主两副五带"的空间发展格局。(一主:兰州市区(远景包括榆中盆地),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两副:兰州新区和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兰州新区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甘肃省实施"中心带动"战略的重要抓手,兰州市发展战略中的核心地区;白银市区(含刘川工业园)是区域性传统产业服务中心,能源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五带:是兰白战略核心区向外辐射的主要轴带,引导产业和人口轴向聚集、形成区域发展的主要支撑,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是实现兰白地区"中心带动"战略的主要空间载体。即兰州-西宁西向城镇发展带、兰州-定西东向城镇发展带、临夏-兰州-白银黄河城镇发展带、兰州-武威西北向城镇发展带、兰州-甘南南向城镇发展带。) (3)城市安全战略:加强城市安全保障,着力推进节能环保 完善应急和管理体系,加强城市公共安全,避免重大危险源对城市发展构成威胁,积极推进西固重化工的搬迁;构建区域生态结构,保护生态安全;集约节约、合理高效利用能源资源;加大污染治理力度,推进废弃资源循环利用。 (4)社会发展战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城乡统筹发展,统筹城乡就业;加强社会公共服务,实施统一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加大教育、卫生、文化、公共交通等方面的投入,大力发展公益福利事业,形成完善的社会福利保障机制;保障基本居住条件,增强政府住房保障能力,扩大政策保障性住房覆盖面,加快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等政策保障性住房建设,合理安排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用地。 三、城市性质和职能 (一)城市性质 甘肃省省会,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 (二)城市职能 (1)国家向西开放的战略通道和内联外引的综合性交通与通信枢纽; (2)国家重要石油化工、能源储备基地和转运枢纽; (3)国家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和有色冶金产业基地; (4)国家重要的基础科学研究和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航天技术等研发生产基地; (5)西部地区重要的现代商贸物流中心和旅游服务中心; (6)甘肃省经济、行政、文化与科教中心。 四、城市规模 规划2020年,兰州市域总人口为50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7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250平方公里,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约为91平方米。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小区设计说明范文 长春市某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说明书 一、规划设计依据: 1、国家有关的规范、标准; 2、项目策划公司提出的原则设计概念要求。 二、区位分析: 该居住小区位于长春市,毗邻市中心区,规划建设用地面积约27000平方米,该居住区东面与前进大街相邻,北面是住宅小区,西面和南面是规划路。 二、现状分析: 基地现状大多为闲置空地,两条市政主要道路在用地两侧。基地地势平坦,基地内现有约27000平方米的水塘面积,长230米,宽118米。 三、总体规划设计理念: 本规划设计旨在面向未来、面向大众、创造一个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环境优美的新型居住小区,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充分结合起来。 1、充分利用基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强调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将自然环境充分地溶入建筑群中;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创造园林式的生态型小区。 2、通过设计丰富的住宅类型,合理的规划布局,现代气息的建筑造型,创造现代化风格的居住小区。 3、设计流畅而经济实用的道路系统,体现“人车分流”的基本原则。 4、结合基地的自然环境,进行总体的景观规划和设计,为总体规划锦上添花。 四、总平面布置: 该小区西侧和东侧各开一个大门并有一条主路贯穿于小区中部,基地的东北角;C区位于基地东南面。 在本规划中,该区入口设于基地西面规划路的西侧,由于规划路切割的影响,用地较规整且和其余地块联系,住宅应地形环境错落布置,绿化庭院,活动场所及停车区则有机的与建筑相结合。 该小区位于规划路的东侧前进大街之间,相对位置充分利用其地段优势,同时可阻隔城市干道的噪音及汽车废气对居住区带来的影响。其余沿街裙楼设有配套的超级市场,方便居民的生活。区内布置的户型均为一梯两户8+1层的套型,正南北朝向,同时,通过种植绿化、隔音墙、部分建筑首层架空等措施,提高2区的整体环境质量。 该小区整体呈长方形规则地形,。北面接临普通住宅区,本小区主要布置以8层为主的多层住宅。3区由多种住宅单体拼接而成,总体布局大致呈现南北向的行列式布置方式。以最大限度地争取良好的朝向,住宅南北向间距大于1H,保证每户均有足够的日照和采光。主要户型以一梯两户套型为主,包括少量一体四户套型。本规划设计了一条环形的休闲步道,将住宅群体串接成一体,形成一大型中央景观区。 本居住小区的停车以地上带棚的停车库为主,并结合小区的主要干道设置地面停车以节约用地。。 六、道路交通系统设计

住宅小区建筑设计说明

第三部分规划专篇 一、基地现状 位于建邺区与鼓楼区交界处的xxxxxx,隶属建邺区兴隆街道,南临yyyyy,西靠wwwww。从应天大街高架俯视整个地块,破败的两三层平房和脏乱的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地块内违建密布,通道狭窄,采光、通风问题严重,防火更是存在严重隐患;同时居民区内人员流动性大,治安管理困难。目前地块已开始拆迁工作。 二、场地研究 本案为xxxx的一部分,距地铁二号线“集庆门大街站”仅900米,靠近南京最大120万平米城市综合体万达广场及白金级希尔顿大酒店,是南京新街口、龙江、河西CBD三重城市核心交集区位,是南京新江东中央活动区黄金核心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一个真正适合人居的风水宝地。 本案由积贤街分为A、B两个地块(其中北侧地块为A地块,南侧地块为B地块),A、B地块西临乐山路,东临华山路,南侧与应天大街以一地块相隔,北临集庆门大街。A地块占地64162㎡,B地块占地21704㎡,总占地面积85866㎡。 地块东侧为集贤雅苑产权调换房项目,共四栋高层住宅,两层商业。地块北侧为苏宁开发的高档商品房小区睿城。B地块西侧为小学

用地,根据现有材料综合分析可得,A地块的东侧和南侧以及B地块东北角商业价值最大,转角可设置集中商业,业态考虑为净菜场和小型百货超市。从长远来看,集庆门大街和乐山路具备一定商业潜力。 三、功能定位与规划目标 规划力图提供一个高品质、安居化的居住环境,创造一个时尚、典雅的建筑群,提供多样化的住宅形式,并且最大限度的使起居室、卧室、观景阳台获得良好的日照,结合成本运用新技术,以打造“绿色、生态、宜居”为目标,极力营造一个具有深刻文化内涵,又充满时代气息的现代新概念居住家园。 四、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 3、《住宅设计规范》 4、《江苏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5、《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7、《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8、《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 9、《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 9、用地红线图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 年-1972 年)

兰州市第一版城市总体规划(1954年-1972年) (一)现况简述:分别简要介绍兰州市沿革、市区土地面积、地理位置、地形、地质、气象、水文水质、山洪等自然条件;又简述兰州市资源、特产等状况;最后简述兰州市交通、工商业、文教、卫生设施、名胜古迹等社会经济状况。 (二)规划说明: 1、规划原则 (1)概貌:兰州市有八个区,地形狭长,东西长、南北窄,南有皋兰山、北有白塔山,黄河纵贯全市,两侧岗岳连绵、沟渠相间,形成河谷盆地,两岸平川有五块,并有台地。天兰、兰新铁路顺皋兰山麓穿过全市。 (2)城市规划须遵守的原则: ①根据国家工业建设计划,中央已将兰州列为国家城市建设重点之一。我们要把兰州市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并以石油工业、化学工业、机器制造工业构成城市的骨路。社会主义工业和其他社会主义经济是我们建设城市的物质基础,这就是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 ②兰州是甘肃省级领导机关所在地,是全省政治中心,又是和即将是天兰、兰新、兰包、兰青四条铁路与西兰、兰新、兰银(银川|)、兰夏(夏河)、兰宁〈西宁〉、甘川等公路的连接点或终点,是甘、青、新交通枢纽和货物集散之地,城市规划必须照顾这一特点。 ③必须充分利用旧城市,使其在建设中起应有的作用。同时必须有计划逐步的改造旧城市。 ④根据自然条件和社会主义标准,正确的、合理的、本经济用地的原则布置工厂、住宅、交通道路、公共建筑,使之相互配合,并能有满足城市人民(首先是工人)生活需要及文化需要的足够设备(如自来水、下水道、商店、学校、医院、疗养院、影院、剧院、幼儿园、托儿所等),创造劳动人民正常和健全的生活条件。 ⑤保持盛产瓜果的特点,必须划一定数量的川地、滩地、台地,作为蔬菜和瓜果种植面积。保留与培植安宁区的桃林、果园,并使之成为新鲜空气贮藏所和森林公园。 ⑥规划中的各项布置和建筑,必须具有整体性和艺术性,创造美观、实用的干线广场和建筑群,以体现社会主义城市的气魄。 (3)建设实施的原则、步骤: ①根据工业建设计划和国家投资能力,有重点的进行建设。第一期先建设西固城、七里河两个工业区和大洪沟以西、旧城以东的地区,并逐渐将黄河以南三块平地建设起来。

中国六个铁道设计院

中国六个铁道设计院资料 1、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所属建总总部西安 地址:西安西影路2号 2、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工总成都 地址:成都市通锦路3号 3、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建总天津 地址:天津市河北区中山路10号 4、铁道第四勘察设计院建总武汉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杨园和平大道745号电话: 5、铁道第五勘察设计院建总北京 地址:北京大兴区康庄路9号 6、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总部北京工总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广安路15号 1. 铁一院所属建总总部西安 铁道第一勘察设计院1953年1月在甘肃天水诞生,是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批铁路勘测设计单位。同年3月,迁至甘肃省省会兰州市。2003年11月,从铁道部整体划入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2005年12月总部迁至陕西省会西安市。半个世纪以来,铁一院完成的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建设项目遍及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以及伊拉克、尼日利亚、坦赞等国家和地区。仅铁路累计完成各阶段研究及勘测设计40万公里,建成正线里程近20000公里,其中包括兰新铁路、青藏铁路、包兰铁路、宝中铁路等国家长大干线。同时,还进入了全国十个城市的地铁项目,先后承揽了全国10多个省市的公路项目,主持设计了在全国极具影响力的大型立交枢纽。 铁一院持有国家颁发的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咨询、地质灾害评估、智能化建筑和测绘等15项国家甲级资质证书;是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会员协会正式会员;拥有国家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经营权;业务范围覆盖六大设计行业;现有员工4000余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900余人,获国家各类注册执业资格人

员800余人;拥有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1名。 近20年来,铁一院先后荣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优秀软件及科技进步奖250多项。1995年在全国大型综合性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中,第一个通过覆盖工程勘察、设计,工程咨询、监理、总承包诸领域的9001质量体系认证;1997年,获全国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先进单位;是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级信誉单位;2003年,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批准为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 2. 铁二院工总成都 铁二院与2007年2月8日更名为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原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成立于1952年9月。现隶属于世界企业500强、世界品牌500强的中国铁路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属全国大型综合甲级勘察设计企业,自1992年以来始终位 于全国勘察设计综合百强单位排名前列。2006年被中国勘察设计协会表彰为全国优秀勘察设计企业。现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持有国家甲级勘察、设计、咨询、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环境评价等资质证书和对外经营资格证书,设有线路、轨道、地质、路基、桥梁、水文、隧道及地下工程、站场、通信、信号、信息化、机车车辆、机械、结构、建筑、给排水、暖通、环保、电力、电气化、造价及航测等近三十个专业,依托铁路,业务拓展到公路、地铁、城市轻轨、市政工程、房地产、轮渡码头、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岩土工程施工等各类工程建设领域。目前是国内铁路行业勘察设计企业唯一获建设部颁发的具有公路勘察设计“四甲”资质证书的企业。1997年获取9001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和英国皇家认可委员会()颁发的“国际标准认证证书”。2003年实现了9001:2000标准转换,获得中国船级社质量认证公司颁发的“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书”。 中铁二院现有职工四千多人。其中:全国工程设计大师1人,四川省工程设计大师1人,四川省工程勘察大师1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小区项目规划设计说明

第二章结构设计 、设计依据 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 50068-2001) (GB50009-2001)(2006 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年版) 3、《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4、《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 )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6、《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7、《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8、《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 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 10、《高层建筑箱形与筏形基础技术规范》 (JGJ6-99) 1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1) (2008 年版) 二、自然条件 本工程位xxxxxxx基本风压值为0.70KN/ 〃。地震设防烈度7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g ,建筑抗震类别为乙类建筑,按抗震设计。工程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设计使用年限为50 年。 三、结构计算 1、恒载:

楼面及屋面恒载按实际计算 2、楼层活载: 住宅厅、卧室、楼梯、走廊:2.0KN/ m 阳台 2.5KN/m 住宅厨房、卫生间 2.0KN/m 灵活隔断0.5KN/m 上人屋面 2.0KN/m 不上人屋面0.5KN/m 物业管理、商店等 3.5KN/m 设备机房7.0KN/m 3、地下室人防设计核爆动荷载等效静荷载标准值 地下室顶板60KN/m地下室底版25KN/m 地下室外墙55KN/m出入口临空墙130KN/m 直接受核爆冲击作用的门框墙200KN/川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隔墙70KN/m2 与普通地下室相邻的门框墙140KN/m 四、主要结构材料 1、砌体:填充墙在0.000以下采用Mu10实心页岩砖,Mu10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采用Mu7.5混凝土空心砌块或加气混凝土砌块, M7.5混合砂浆砌筑。 2、混泥土强度等级:地下室部分(梁、板、柱、墙):C35,地下室底版和外墙抗渗等级为

住宅小区建筑方案设计说明

XXXXX规划 设计说明 目录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第二章总图设计 第三章建筑设计 第四章结构设计 第五章给排水设计 第六章电气设计 第七章暖通设计 第八章消防及安全设计第九章建筑节能环保设计第十章智能化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项目概况 xxxxx 二、设计依据 1、业主方提供的资料 (1)《规划条件图》 (2)《规划要点通知书》 (3)现状地形图电子版 2、工程设计规范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 (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3)《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4)《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 (5)《商业建筑设计规范》(JGJ 48—2014) (6)《住宅建筑规范》(GB 50368—2005) (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8)《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9)《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12) (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建设部2016)(11)国家、湖南省、长沙市现行的有关设计规范法律法规 三、设计规模和设计范围 XXX 四、气象地质条件及场地概况 XXXXX

五、设计理念 1、可持续性发展重点体现在两个方面——“绿色”及“低碳”,从城市发展的角度出发,从可持续发展的视角,在单体设计中体现城市及居住的“绿色”“低碳”特点。 2、以人为本,创造便利的交通、购物、居住生活、工作的社区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市民生活需求不断转变,打造便捷、舒适的人居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核心方向。 3、系统整合,实现城市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深刻理解场地的特点及价值,充分挖掘整个辉煌国际项目资源的复合效应,使商业、居住、休闲娱乐有机融合,形成聚合效应。 4、建筑主体在满足后退城市沿街尺度,保证南北向日照间距的要求的同时,尽可能在建筑之间不造成互相遮挡的现象,争取最大的日照时间,充分体现对住户生活质量的重视和设计人性化的一面,更进一步提高了小区的品位及级别。在景观创造方面,西侧两列住宅分别向西南、东南偏转角度,最大化利用江景,创造出独一无二的小区景观。 第二章总图设计 一、设计原则 1、明确组团分区,科学组织流线,为项目分期实施提供可能性。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 年)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第二章城市发展战略 (3) 第一节城市发展目标和战略 (3) 第二节城市性质和职能 (5) 第三节城市规模 (6)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7) 第一节区域协调 (7) 第二节市域生态系统和空间管制 (10) 第三节城镇化和城乡统筹 (14) 第四节市域综合交通 (16) 第五节市域历史文化保护 (19) 第六节市域市政基础设施 (20) 第七节城乡综合防灾减灾 (23) 第八节市域产业发展与布局 (24) 第九节市域旅游发展与布局 (27) 第十节兰州新区发展指引 (27)

第四章中心城区规划 (32) 第一节空间布局 (32) 第二节居住用地 (34) 第三节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35) 第四节工业和仓储用地 (39) 第五节绿地系统和水系 (40) 第六节历史文化和传统风貌保护 (44) 第七节城市交通 (47) 第八节市政基础设施 (50) 第九节综合防灾减灾 (54) 第十节环境保护 (60) 第十一节城市特色和整体城市设计 (63) 第十二节旧城更新 (66) 第十三节地下空间 (68) 第五章规划实施 (70) 第六章附则 (73) 附表2-1 城市发展指标体系表 (74) 附表3-1 市域空间管制要素表 (76) 附表3-2 市域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3 市域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77) 附表3-4 市域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78) 附表3-5 建制镇(乡)、中心村(农村新型社区)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表 (78) 附表3-6 市域公路客货运枢纽一览表 (80) 附表3-7 市域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一览表 (81) 附表3-8 市域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1) 附表4-1 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平衡表 (83) 附表4-2 中心城区居住分区表 (85) 附表4-3 中心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一览表 (85) 附表4-4 中心城区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一览表 (85) 附表4-5 中心城区快速路一览表 (86) 附表4-6 中心城区骨架性主干路一览表 (87) 附表4-7 中心城区西柳沟—东岗跨黄河桥梁一览表 (88)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

安徽省江北产业集中区总体规划 发表时间:2014-09-18责任编辑:江北产业集中区 一、目标定位与发展战略 1、总体定位 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现代服务业集聚,功能合理、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2、核心功能 1.安徽省融入长三角区域的门户和桥头堡 2.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服务中心、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 3.芜湖市科技创新和新兴产业基地 4.芜湖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示范区 5.以田园风光和滨江水网为特征的生态城区 6.幸福宜居的现代化新城 3、发展目标与规模 总体发展目标:再造一个新芜湖,联手江南共同打造长江第五城。 产业集中区发展分“起步培育、建设成长”两个阶段。 1.起步培育期:近期2020年,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约45平方公里,GDP达到700亿元。 2.建设成长期:远期2030年,园区建设用地规模约148平方公里,GDP达到2800亿元。 4、专项发展目标与策略 1.经济发展目标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现代制造业与高端服务业,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2.社会发展目标 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人口集聚与城镇化,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建设,维护社会公平,保障公共利益。 3.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加强对生态本底、皖江水系与田园风光的保护,建设环境优美、适宜居住的生态城区。 4.文化发展目标 以皖江文化和科技创新构筑江北产业集中区未来核心竞争力,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化,提升人口文化素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 5.资源利用与保护目标 把资源节约作为发展的基本原则,调整资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5、发展路径 起步培育期实行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轮驱动,通过城镇建设推动产业发展和产业集中区功能完善,保证近期启动效率的同时强调集中区建设的品质。 建设成长期强调创新要素集聚,推动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建设,打造“四化同步,五位一体”的现代化田园城市。

小区规划方案设计说明

居住小区方案设计说明 指导老师: 设计者: 一.概况 1.区位条件:该基地位于南方某发达城市新城区,规划土地使用性质为居住用地,规划用地总面积为10公顷,其中可建设用地面积为10公顷。该基地地形平坦,基地内现有部分闲置建筑,多为一层砖混结构,建筑质量较差,规划予以拆迁。该基地四周均为规划的城市道路,东侧紧邻城市绿地,并有一河道从东侧经过,其余各册均为规划中的居住用地。 二.目标: 重塑和提升区域市环境及城市空间,打造城市内标志性居住社区。 三.规划设计依据: 1.本地块规划设计(土地使用)条件 2.规划建设法规文件 3.业主的相关要求 4.数字地形图 5.国家相关的主要设计规范 a 城市居住区设计规范(GB50180-93) b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c 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01) d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e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 f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I6-87.2001年) g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二.设计理念: 设计遵循高品质及现代化的整体构念,强调居,商,景的一体化整合。从对用地现状环境特质的充分分析入手,结合地形的特点,合理安排用地分块及空间形态,功能及交通设计,形成有机秩序。层次丰富的空间序列。形成以下设计理念。 1.以人为本,以自然的生态为思考,以人文空间为参照点,塑造各具形态的居住空间。 2.关注小区公共空间的构合,以烘托小区的“大客厅”功能。 3.注意小区整体环境及空间序列组合及构成,围绕中心区和景观,交通轴线,通过建筑与景观,绿化的纵横穿插,住宅高低错落,景观节点的精心营造。配套设置的科学安排,人,车行系统的合理组织,绿化景观的巧妙梳理,为之提供了具有良好通顺,合理,宜人景色的均好性居住环境。

最新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说明.优选

XXX小区建筑设计方案说明 一、项目背景: 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4)《住宅设计规范》、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6)《河北省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二、工程概括: 概况本工程地块北至南湖西路,西至204国道,南至纬一路,东至经一路。地块内土地平整,总用地面积约261.8亩。 三、项目设计理念: 以创造现代、文明、自然的生活方式为出发点,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布局和别具特色的单体设计全面提升生活层次,目的是创造出新颖、健康的建筑内外环境。考虑当地实际的消费模式及习惯,结合我们对住宅建筑发展潮流、趋势的研究与判断,总结确立了以下几条设计原则: 1、多样性 在小区建筑规划设计中贯以现代简洁为主线的多样原则。小区品质体现文化多元性;住宅类型多样化;住宅层次多样化;小区功能多样化,包括围绕居住生活的娱乐、休闲、学习等的功能;环境设计多媒体化,包括建筑媒体、绿化媒体、音乐媒体、多媒体等。 2、开放性 现代的社区应该包括开放的内涵,体现在空间、功能等模块的设计上,另如:户外空间,道路的通向开放性的社区活动和人际交往,私人家庭的对外

接纳与交流。 从宏观上在设计中贯穿可持续发展原则,使小区环境生态得到最大的保护、利用。 3、时代性 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e生活〔宽带传输、电子商务、SOHO、VOD视频点播等〕不仅是一种时尚,且已上升为必需,小区内按照国标进行智能化配备,为此提供基础。 4、合理性 理性原则体现在对小区功能区块分析,路网的布置设计,对户型的精心调整,对造型时尚的分析和重新创作等诸多方面,对各项感性及理性指标综合进行量化的理解贯彻,有理性途径到达合理性目的。 5、安全性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防盗报警红外线闯入报警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24小时电子巡更系统,利用先进的保卫系统,做到安全无误。 6、生态性 对自然条件的关注成为在设计中情趣与感性表现的基础。人类的外在环境已不再是过去的自然生态系统,它是一种复合人工生态系统。自然形态与建成形态之间的界线变得日益模糊,自然要素投入建筑,建筑构成景观的框架。而对自然条件的理解现在已经扩展到对人文、历史等因素的关注。结合本地特定的自然环境条件,在设计阶段充分体现对小区建设生态性的关注尤为重要。 四、规划设计 1、规划指导思想 本项目规划设计充分考虑地块场地特征与地方文脉的独特品质使小区环境和房型能在较长时期保持实用性,最大限度满足小区业主日益增加的对居住品质提高的要求,创作优雅、生态和私密性的室内外空间,使该小区具有的空间、视觉和生态环境,为小区业主提供一个品质高尚、主题明确、环境雅致的良好居住空间,体现出新世纪充满社区归属感的生活风貌。为倡导健康品位的生活方式,小区遍布室内外健身设施、儿童游戏。设置休闲

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说明_第三版 精品

兰州市第三版城市总体规划说明 第一章概论第十一章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第二章修编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第十二章城市公共设施布局规划 第三章兰州市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三章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第四章兰州经济与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第十四章城市绿化规划 第五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五章城市环境保护及环卫规划 第六章规划期限和城市规划区范围第十六章城市防灾规划 第七章城市性质第十七章城市风貌与景观建设规划 第八章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第十八章城市近期建设规划 第九章城市功能分区与发展方向第十九章兰州市远景展望 第十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第二十章实施总体规划的措施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历史简述 兰州,历史悠久,早在距今五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期,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沿黄河两岸依山而筑,临水而居,从事采集和狩猎劳作,留得遗址、遗迹和遗物无数,创造了灿烂的马家窑、半山、马厂和齐家文化。兰州古属禹贡雍州地方,西周为羌、戎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在今东岗镇地区设榆中县,属陇西郡,为兰州最早之行政建置。汉昭帝始元年间(公元前86—81年)先后设置金城县、金城郡,兰州始有金城之古称。十六国时期(314年)前凉张实在今兰州西固地区开始围垣筑城。东晋太元十年(385年)鲜卑族乞伏氏建西秦国都于兰州。随文帝开皇元年(581年)置兰州总管府,遂有“兰州”之名沿用于今。自汉至宋凡千余年间,兰州城以“屏障中原、联络西域、襟带万里”之势成丝路重镇,为兵家必争。明建文元年(1399年)肃王(朱瑛)府迁兰,扩城池,兴建宫殿,辟筑园林,兰州始呈藩都之兴旺。清康熙五年(1666年)陕甘分治,移甘肃巡抚于兰州,始为省会。左宗棠督甘期间,扩城廓、办洋务、兴文教、利经济,创办了兰州第一批工业,盛甘肃之都会,显封建之回光,促进了兰州古城发展。中华民国三十年(1941年)始设兰州市,并勘定了市界,然终民国之世,国民党统治日愈腐败,竟致城市殊破,经济凋敝,人民困苦,至解放前夕,兰州还只是一个面积16平方公里、人口19.5万人的消费小城市。1949年8月26日兰州获得解放,从此兰州进入崭新时代。 第二节自然条件及工程地质 一、自然条件

钢筋绑扎协议

钢筋绑扎协议书 为确保龙湖新城1#楼工程顺利进展,确保工期,本着双方互惠互利的原则,经甲乙双方协商,现把龙湖新城1#楼钢筋绑扎承包给乙方。 甲方: 乙方: 一、承包范围:龙湖新城1#楼工程钢筋绑扎 二、工作内容:钢筋工后台提料单交给乙方制作班,制作班进行文字标注后交给绑扎班。绑扎班以图纸设计进行钢筋搭配,要做到准确无误。如提料过程中对现场钢筋型号不全的,需提前七天报公司材料科,要有材料科计划报表。在浇筑过程中,绑扎工必须配合混工看管钢筋是否位移,如有位移现象要及时更改,做到钢筋不位移、不变形。 三、质量要求:按照本工程图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如在提料过中,钢筋尺寸不够,加班工要对乙方所提材料单进行核对,核对确认乙方提供材料单尺寸有误的,乙方要照价赔本公司浪费的材料。 四、承包价格:按照图纸所设计建筑面积计算,14元/平米(此价格包括工人伙食费、住宿费)。 五、工程进度要求:本工程在施中乙方要紧密配合各工总人员,自行安排劳动力,确保工期不得有误。如有延误工期一天,甲方要对乙方经济罚款1000元。

六、安全生产:所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配带安全帽,严禁违章作业,严禁野蛮施工。 七、质量验收:钢筋绑扎过程中对每道完成的工序要进行自检,经班组验收后通知甲方负责人进行互检,确认无误后由公司通知监理进行验收。 八、付款方式:本工程二层封顶后甲方支付乙方一层工程款,三层以上每层付一次工程款。主体结束后二十天付清全部剩余工程款 以上条款望甲乙双方各自遵照,各负其职。本协议一式两份,经双方签字后生效。 甲方 乙方 年月日太多毒鸡汤告诉你,你想要的岁月都会给你,可它没告诉你,你想要的,岁月凭什么给你!

中国建筑行业百强设计院、百强设计大师名单。

当代中国建筑设计百家名院名单央企院组 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 中国中元国际工程公司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中国五洲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中国兵器工业北方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广电广播电影电视设计研究院 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 中国中建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CCDI中建国际(深圳)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工程公司 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总后勤部建筑工程规划设计研究院 地方院组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 重庆市设计院 四川省建筑设计院 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江苏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安徽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山西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云南省设计院

甘肃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宁夏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吉林省建筑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贵州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内蒙古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湖南省建筑设计院 江西省建筑设计研究总院 西藏自治区建筑勘察设计院 黑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河北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 青海省建筑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福建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北京维拓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深圳市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设计院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山东同圆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烟台市建筑设计研究股份有限公司 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贵阳市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太原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昆明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哈尔滨市建筑设计院 福州市建筑设计院 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 高校院组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公司 天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重庆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浙江工业大学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提要: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说明:环保专篇 本项目位于漳州市芗城区东南角、芗城区与龙文区的连接地带,东侧是城市主干道-九龙大道,南侧是规划中的下洲路和诗浦中、小学。西临规划中的丹霞路,北侧是建设中的住宅区及已建成的闽南综合大市场。 本项目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规划地上总建筑面积268000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14996平方米。本次规划为zz小区一期的Ⅱ、Ⅲ区,一期总用地面积为平方米,地上总建筑面积为平方米。本次方案包括底层带商业网点的小高层、高层住宅;12-18层二类高层住宅及相关配套公建会所、八班幼儿园。 一、建筑部分 高层住宅部分为分体式空调,备用发电机房、高低压变配电室、水池、泵房等分区域均设于地下一层。 (一)发电机房、泵房等设备用房墙体采用190空心砖砌,内墙面与顶棚均作内贴矿棉毡,外包铝板网吸音墙。 (二)生活水池与消防水池分开设置,生活水池选用玻

璃钢水池,以确保生活用水水质要求。 (三)地下一层发电机房及厨房的烟囱结合主楼直上屋顶,实现高空排放。 (四)Ⅱ、Ⅲ区分组团分设若干垃圾收集点,服务半径小于70米。沿小区内主干道及人流密集处设若干废物箱,间距约为50米。 (五)结合各个组团的景观设计及周边绿地,适当种植大乔木,小灌木等适应洛阳地区树种,结合休闲绿地,创造宜人的社区环境。同时能起到很好的隔声减噪的作用。 二、给排水部分 (一)本工程室外排水采用雨污分流,室内污水经三级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本工程水泵房设于Ⅱ地块3#楼地下室,水泵均采用减振及减噪措施。 (三)生活水池选用玻璃钢水池,屋顶水箱采用玻璃钢水箱,并设置有水箱自动清洗设备,提高用水水质,地下生活水池单独设置,减小用水循环时间 (四)洁具采用节水型。 三、电气部分 本工程电气产品均为无噪声无污染环保型产品,对环境无影响。 (二)柴油发电机组原则上为消防应急专用,机组放在

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文本说明

禹宏·启城住宅小区项目方案设计 第一章建筑设计 一、设计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数字化四线坐标及现状地形图 2、建设项目规划意见书和勘测红线图 3、《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2002版)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 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9、《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10、《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 11、《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134-2010) 12、《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1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 14、现行的《蚌埠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15、《建设项目日照分析技术管理规则(试行)》(2005版) 16、《建筑工程面积计算规范》GBT/50353-2005 17、与本项目相关的国家、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规范和技术标准。 二、项目概况

1、项目区位 本项目地块位于安徽省蚌埠市,东临中学西路,西接西外环路,南临健康路,北接禹王西路。交通十分便利,接近城西新城区中心,本小区和拟建的医院、第二中学,都在半径600米的距离之内。地理位置优越,随着相应市政配套的日益完善,本区域将成为蚌埠市未来又一高档商住圈。 2、用地性质及规模 项目地块规划为居住和商业用地,总用地面积约㎡,规划总建筑面积209983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约万平方米。 3、地形地貌 地块用地呈长方形,当前为闲置用地,现状地块内有堆土,东西两边略有高差,总体地势南低北高。 4、规划要求 ■容积率 地块容积率要求≤ ■建筑密度 地块1建筑密度:26% (出让要求不大于26%) 地块2建筑密度:% 综合建筑密度: % ■住宅日照间距 住宅满足大寒日满窗日照有效时间不少于2小时。 ■绿地率 不小于35% ■退让间距 建筑物退让城市道路红线:道路切角视距退让按宽边并增加3~5米退让控制。 三、地块现状分析 ■周边环境综述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 一、前言 二、《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草案) 前言 兰州是甘肃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科技、交通、信息中心;也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西北地区主要的商贸集散中心;甘肃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新时期,兰州市城市发展和建设面临许多新形势、新环境、新问题,现行总体规划已经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需要对现行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所以,住建部于2009年1月发函《关于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有关问题的函》(建规函[2009]1号),同意兰州市人民政府开展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 2009年5月,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第一组长、市长为组长、四大班子分管领导及市规划部门主要负责人等为副组长、市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领导小组,兰州市城乡规划局具体组织总规修编工作。项目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与兰州市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就城市定位、空间、产业、生态、气象、交通、地质、兰白统筹等重大专题聘请北大、清华、中科院、北京气象中心等相关单位的专家共同进行研究。2008年10-11月,2009年7-8月,中规院项目组多次来兰进行了现场调查,与40多个单位和部门进行了面对面座谈,向70多个单位和部门(包括大中型企业)收集了资料,并与八个县区政府及县区各部门分别进行了座谈和资料收集工作。 2009年6月14日,省委书记陆浩及省上四大家领导亲临兰州调研听取了兰州市第四版城市总体规划构想汇报。2009年7月31日,市政府召开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动员大会。2010年3月、4月,中规院项目组先后向省住房与城乡建设厅和市上四大家主要领导汇报了《兰州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兰州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战略研究》等各项前期研究成果。2010年8月13日,袁占亭市长专题听取了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汇报。2010年10月中规院项目组向陆武成书记和袁占亭市长汇报了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并就总规纲要初步成果向市上各

龙湖新城设计说明

规划设计总说明 第一节前言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同兴?龙湖新城 2、设计单位:深圳市国际印象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3、用地性质:居住用地 4、项目概况: 项目位于贵州省铜仁市思南县双塘新区,距离县城仅两公里,地块东临双龙大道,西面,南面为规划道路,北侧为尊龙6#地块,交通较为便利。 基地用地面积为62649.8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00788.46平方米。 本工程由高层住宅、幼儿园、沿街商铺以及地下车库、地下设备用房等组成。 二、综合经济技术指标: 总用地面积:62649.84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300788.46平方米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42710.68平方米 其中: 住宅:218669.14 平方米 商业:19483.53 平方米 幼儿园:3387.62 平方米 物业管理及其它公共配套:1170.39平方米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58077.78平方米 其中: 架空:2676.33 平方米 地下车库、设备用房:55401.45平方米 建筑占地面积:15882.52 平方米 建筑密度:25.35% 容积率:3.87 绿地率:33.12% 住宅规划总户数:1642户 停车位:1860个 其中: 地下停车:1648个 地面停车:212个 第二节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 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4.《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5.《商店建筑设计规范》JGJ48-88 6.《汽车库、停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2014 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8.《思南县城市规划管理办法》(修订版) 9. 国家及地方颁布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10.相关地形图(光盘); 11.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资料; 第三节建筑设计篇 一、设计指导思想(设计理念) 1、打造思南县“公园式”绿色生态居住社区。 2、提升居民居住环境,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形象社区。 3、重视建筑的文化内涵,使人文精神从户型设计,室内空间,社区环境等全方位融入建筑,突出富于人性的空间设计理念。 3、二、整体规划 为提升本项目住宅品质,住宅布局采用纯点式布置,大间距、大花园,确保每一户都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