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甘肃省白银市靖远县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高一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1和2。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隋代是我国传统社会承前启后的重要朝代,结束了东汉末年以后分裂割据的局面,经济活跃,文化发展,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使全国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同时,丝绸之路畅通,国际交流频繁,隋朝皇帝曾经以“皇帝可汗”的姿态出现在世界政治舞台上。隋代在制度上多有创新,其中民间义仓的设立即重要创新之一。这种应对自然灾害的社区互助自救措施,因效果明显,很快便得到中央政府认可,并采取措施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它不仅在当时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而且对后世影响深远。

隋代义仓的设立,在我国传统社会应对自然灾害仓廪史上是一个里程碑。义仓丰富了我国仓廪制度的内容,使得政府仓廪与民间仓廪相得益彰,表明备荒救灾的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也表明国家对保障直接生产者的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的重要性有了进一步认知。隋代义仓的设立过程充分说明,民间具有取之不竭的创造力。其创新之处在于,将这种民间自助形式制度化,成为国家倡导并加以保护的仓廪制度。尤其重要的是,这使我国仓廪制度更加成熟,政府仓廪与民间仓廪并行,互相补充。

义仓的设置,是开展生产自救的一项有效应急措施。经过多年经营,隋代各地义仓无不充盈。这对当时脆弱的自耕农经济和个体手工业生产应对干旱、蝗灾、水涝、地震、瘟疫及社会动乱,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隋代疆域扩大,东部、南部均到大海,西至且末,北到五原。大业五年(609),全国有户8907536,人口达46019956,直到百余年后的唐玄宗开元天宝时期,才重新达到这样的户口数据。隋代达到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鼎盛时期,学界将“隋唐”并称是有一定道理的。宋代史学家马端临评价说:“古今国计之富者莫如隋。”这是比较中肯的,而其中义仓的普及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隋代创立的义仓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李唐取代隋朝的当年,即沿袭前制设置义仓,虽然其间多有周折变化,却一直朝着制度化的方向发展。唐太宗贞观二年(628)规定,凡耕种土地者每亩纳粮食2升作为义仓粮,存贮州县,以备荒年赈灾之需。这为“贞观之治”增添了新的内容。至迟在唐代宗广德年间,义仓已经普遍设立于全国各地,与太仓、正仓、转运仓、常平仓、军仓共同形成布局结构严整的仓廪体系。北宋的义仓制度更加完善,成为因地制宜、种类繁多的地方性备荒赈灾重要仓储。南宋朱熹鉴于义

仓设在州县往往发挥不了救荒赈灾的作用,又在乡间设由“乡人士君子”管理的社仓,并在一些地区得到推行。

这种情况在我国明、清乃至民国时期仍然存在。例如,清代规定乡村设社仓,市镇设义仓,实际上二者没有实质差别,义仓或社仓成为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主要自教措施。政府完全掌控的大型仓廪则主要集中于大都市附近,其功能是满足军队、都市贵族和官员的需求。义仓或社仓与之形成了强烈对比。

创建于隋代的义仓,当时经历了一个较大的变化过程,其在后代的变化更加明显。但是,其应对自然灾害、民间自救互助这一基本功能并未发生多大变化。因此,义仓在稳定居民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摘编自魏明孔《从义仓设置看隋代制度创新》)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民间义仓的设立是隋代最重要的制度创新,它效果显著,因而得到认可并获推广。

B.义仓表明国家进一步认识到了保障百姓生活秩序和生产秩序对社会稳定的重要性。

C.隋代各地义仓充盈,在应对干旱、蝗灾、水涝等灾祸方面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

D.隋唐义仓尚存在诸多弊端,北宋始加以变革,制度于是更为完善,义仓成为重要仓储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采用总分总的论证结构,对义仓的出现、作用、意义及沿革等问题进行了论述。

B.文章运用道理论证、举例论证、比喻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来阐明论点,增强了说服力。

C.文章引用宋人马端临的评价,从侧面论证了义仓的普及对隋代国家富强起到的作用。

D.文章“多有”“一定程度”“比较”等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注重语言表达严密性的特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隋代义仓的设立过程启示我们,要高度重视百姓的创造性,发挥民间的智慧和作用。

B.唐朝开元天宝时期户口数据才达到隋代大业年间的规模,可见隋朝当时经济的富有。

C.南宋时,鉴于州县义仓在救荒赈灾方面作用不大的现状,朱熹又在乡间设置了社仓。

D.清代义仓或社仓是民间应对自然灾害的主要自救措施,政府在赈灾上不够积极有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在经历了一周的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后,嫦娥五号探测器于12月1日23时11分降落在月面预选着陆区。

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经历了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看似轻松的平稳降落背后,蕴藏着众多科研人员的智慧和积淀。

嫦娥五号落月的过程也是为后续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的过程。相较于嫦娥三号、四号,嫦娥五号对着陆点的位置精度和平整度的要求是空前的,需要着陆区域内既没有太高的凸起,也没有太深的凹坑,坡度要符合任务要求。可以说,落月的过程就是边飞行边找寻落点。

为了实现“选址正确,落得准确”,嫦娥五号采用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应用的“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即在制导导航与控制系统的指挥下,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先大推力反向制动快速减速,然后快速调整姿态并对预定落区地形进行拍照识别,避开大障碍,实现“粗避障”。之后,组合体在飞到距离月面100米时悬停,并再次对选定区域精确拍照,实现“精避障”,再斜向下飘向选定的着陆点,在移动到着陆点正上方后开始竖直下降,到距离月面较近时关闭发动机,利用着陆腿的缓冲实现软着陆。

在嫦娥五号的落月过程中,还有两个精妙的设计。一是虽然表面上看是着陆器“背着”上升器软着陆到了月面上,但实际上,整个落月过程中,着陆器都借助了“外脑”和“外眼”分别是上升器月面起飞时要用的“最强大脑”中央控制计算机和通过“看星星”确定自己姿态的星敏感器,这是设计人员根据“上升器全程陪同着陆器”的实际想出的妙招,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二是由于距离月面较近时主发动机激起的月尘会污染星敏感器,影响上升器月面起飞,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盖子,在距离月面一定的高度时把星敏感器的镜头盖起来,待落月之后月尘散去再通知星敏感器把盖子打开。

(摘编自《嫦娥五号何以稳稳落月》)材料二:

此次任务的着陆点——鲁姆克山地区——位于广表的月球火山平原,被称为海洋风暴。月球上这一区城的部分区域已经被其他月球探测器探测过,包括1969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阿波罗12号。鲁姆克地区的岩石被认为形成于12亿年前。相反,由阿波罗号宇航员在1969年到1972年间带回的月球岩石要老得多。美国非营利空间倡导组织行星协会解释说:嫦娥五号带回的样本应该是有史以来返回地球的所有样本中最年轻的,只有12亿年的历史,那时多细胞生命可能已经在我们的星球上进化了。嫦娥五号将帮助科学家了解月球历史晚期发生的事情,以及地球和太阳系是如何演化的。

(摘编自《热烈祝贺!中国的嫦娥五号成功登陆月球》)材料三:

美国地质科学教授詹姆斯·黑德表示,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的着陆区是月球最值得探索的区域之一,研究这个区域可以帮助科研人员确认10亿至20亿年前月球是否仍处于活火山状态。

美国地球科学家克莱夫·尼尔表示,嫦娥五号将开启在月球自动采样并将样本带回地球的新篇章,这无疑将加深科研人员对月球这一天体的理解。

法国月球和火星地质学专家杰茜卡·弗拉奥表示,此次中国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再次点燃了全球对月球探索的兴趣。中国对航天领域国际合作持开放态度,“过去我们也毫无障碍地获得了中国享的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探测收集的数据”。

法国天体物理学家帕特里克·米歇尔认为,分析月壤样本,就如同探究太阳系的古代记忆。每一个航天任务带回地球的样本,无论是来自月球还是小行星,都在加深人类对宇宙的理解。

日本《读卖新闻》报道说,带回月球样本的难度较高,迄今只有美国阿波罗计划和苏联探测器实施过。中国如果能成功,将成为第三个带回月球样本的国家。

摘编自《海外专家和媒体热议嫦娥五号成功发射》)

4.下列对嫦娥五号落月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嫦娥五号探测器在经历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主动减速、快速调整等落月过程后,准确降落在月球鲁姆克山地区。

B.嫦娥五号对着陆位置的精度和平整度要求远超于嫦娥三号、四号,所以边飞行边选择落点,这也是为上升器月面起飞选择“发射场”.

C.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的“精避障”过程包括:月面百米悬停、精确拍照、斜向漂移、竖直下降和关闭发动机后利用着陆腿缓冲着陆。

D.中央控制计算机和星敏感器是嫦娥五号上升器月面起飞时的关键设备,但在落月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这一设计既节约成本又减轻重量。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粗精接力避障”的方式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2所发明,已在嫦娥三号和四号上得到应用和检验,最终实现了嫦娥五号的月球软着陆。

B.着陆器的主发动机还存在不足,会激起月尘,污染星敏感器的镜头,影响上升器的月面起飞,为解决这一问题,科研人员专门设计了可以自主控制开合的盖子。

C.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岩石样本比美国探月活动中带回的样本要年轻,所以能够帮助科学家研究月球历史晚期的地质状态,以及地球和太阳系的演化。

D.嫦娥五号探月之前,只有美国和苏联从月球成功带回月球样本,可见这一技术难度较高,也说明嫦娥探月工程的实施必然攻克了很多相关的技术壁垒。

6.本次嫦娥五号探月活动的意义有哪些?请结合材料二、三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

刘卫平

当长工刘三扛着石碓一喘一喘地爬上一道山梁的转弯处时,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石碓是用来舂糯米糍粑的那种,在湘中地区很常见,用一块四四方方的石头从一面凿空了,凿出一个凹陷的圆坑。眼下,石碓的圆坑正像一个深得过了头的帽子戴在刘三的头上,刘三的脑袋就完全没入了碓坑之中。碓坑的两侧边沿压在刘三的双肩上,刘三必须举起双手扶着石碓的边沿,用力把石碓的前方擎起一点,这样,他那没入碓坑里的眼睛才能勉强从碓坑的边沿下看到身前三四步远的地方。

刘三正要经过的这道山梁地形特殊。这道山梁好比就是一个人的鼻梁,从左侧看不到右侧,从右侧看不到左侧。那时候,当刘三沿着那条横贯山梁的小道从左侧向山梁的顶部前进时,一只华南虎也正从右侧窜来,就这样,刘三和老虎不可避免地在山梁拐角处不期而遇了。人和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地方骤然收住了脚步。这个距离是由刘三的目光只能看三四步远所决定的。刘三的眼睛从碓坑下突然看到前方出现了一只老虎,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一双僵脚立在原地牢牢地生了根似的一动也不能动。

那是一只黄乎乎的带着斑斓黑纹的华南虎。一双硕大的炯炯有神的眼睛像一对大灯泡似的看着刘三。长工刘三是个一字不识的文盲,不知道有个成语叫“虎视眈眈”,但他现在是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虎视眈眈的滋味。从虎口里喷出的一股股腥臊气味让近在咫尺的刘三一阵阵晕眩。好在老虎并没有立即扑向刘三,而是停在原地一动不动地死死盯着刘三。

刘三在与虎对视的四五分钟时间里有过一阵快镜头似的回忆,这种回忆只有那极短极短的一瞬间,但通过文字描述出来则要冗长得多——今天早晨,长工刘三刚从他的茅屋里起床,谢德仁老爷就在门外喊:“刘三,你今天给我去东岭寨晏学光老爷家取样东西来。”刘三应着:德仁老爷,要我去取什么呢?德仁老爷说:“喏,我写在这纸上,你拿给学光老爷一看就知道了。”刘三接过纸条,啃两个红薯就出发了。到东岭寨有十来里路,刘三不到一个小时就到了。刘三不认识晏学光老爷,但他听说过晏学光家世代是地主,晏学光更是一个有名的“烂秀才”(指屡试不中的读书人)。在村头,刘三看到一个提着箢箕握着耙子捡狗粪的老头,刘三就问:你知道晏学光住在哪里吗?刘三这句话一出口就为他以后的遇险埋下了“祸根”。他不该在“晏学光”这个名字的后边省掉“老爷”两个字,因为他不知道,眼前这个捡狗粪的老头,正是“烂秀才”晏学光。当刘三按老头所指来到晏学光家时,他总觉眼前的学光老爷与村头拾狗粪的老头很像,只是衣着有优劣之别而已。当时刘三并未在意,他毕恭毕敬地把纸条递给学光老爷。学光老爷一看,就笑了,学光老爷笑着说:德仁老爷也真是的,连借个石碓坑也要写条子,你扛去就是了嘛!刘三顿感惊讶,他没想到德仁老爷打发他爬十来里山路跑来,竟然是为了借一个石碓坑。刘三顶着那个百把斤的石头苦不堪言,越走越气恼。其实德仁老爷哪是要他借什么石碓坑呢?纸条上明明写的是要一杆老烟

枪,可是晏学光这个“烂秀才”,仅仅因为刘三问路时在他的名字后面省掉了“老爷”二字,他就存心罚刘三扛着石碓坑走山路。这个缘由,刘三当时自然不知道,他正一喘一喘地爬过一道道山梁,蹬过一条条溪涧,一步步走近山梁上那只即将到来的老虎,并最终与老虎在相距三四步远的山道上对面而峙了。

刘三与老虎对视了四五分钟,双方仍然一动不动,身子一动不动,眼睛一动不动,路边的树叶一动不动,四周的空气也一动不动。四五分钟光景,在刘三的感觉里仿佛经历了四五个世纪。刘三的腿脚麻了,嗓子干了,眼睛酸痛了,头发一根根像钢针似的竖起来了,一句话,刘三真的支撑不住了。崩溃之际刘三的脑子里倏忽灵光一闪,他有意转动了一下眼珠子,眼角的余光仍然看着老虎,正眼却佯装看别处。刹那间,只听见“嗖”地一声响,老虎从路边一冲而下,如一道黄色的闪电倏地不见了踪影。刘三当即瘫软在山坡上。

后来,刘三从有经验的老者那里听说他之所以能够虎口逃生,正是得益于他头顶的石碓坑。老人们说,老虎扑食时,首先要估量一下它的血盆大口能不能一口叼下食物的头,能叼下的,呵起就走,不能叼下的,一般不敢贸然进攻。刘三肩上扛着一个四方形的石头脑袋,老虎自然不敢扑上来咬他,说不定老虎反而被骇住了呢!

多年以后,当湘中山区的华南虎绝迹时,饱尝贫苦的刘三已子孙满堂。他总是告诫晚辈要发狠读书,刘三说:要读书考大学,才能当“大脑壳”(湘中方言把大官戏称为“大脑壳”),刘三不无风趣地说:你们看,连老虎都怕“大脑壳”呢!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就以“一个巨大的危险正在降临”来设置悬念,既起到总领全文的作用,也极大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和探索兴趣。

B.小说语言幽默风趣,有些短句更是加深了这一特征,如“胆一惊,心一跳,头一麻,腿就直了”,活画出刘三遇到老虎时惊恐的神态。

C.小说在对刘三与老虎对视的描写中使用了反复的手法,一再强调“一动不动”传神地写

出了刘三当时的紧张恐惧和度日如年的感觉。

D.晏学光只是因为刘三在称呼他时省掉“老爷”二字就有意戏弄他,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为所欲为,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

8.文章最后用刘三的一句话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9.小说题目为“与华南虎的一次邂逅”,却用了大量笔墨写刘三去晏学光老爷家借东西的经过,对此你如何理解?(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A.张耳素有声名。外黄县一富家女逃婚,在她父亲旧时宾客的劝说下改嫁张耳,嫁妆很丰厚。由此张耳广招宾客,并做了外黄县令,名声变得更大。

B.张耳十分好客。汉高祖曾跟张耳交好,一连好几个月居住在张耳家。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

C.张耳遇事冷静。陈馀曾犯了小过失,遭到小吏鞭打,陈馀准备反抗;而张耳很冷静,用脚踩住陈馀,示意他接受鞭打,承受屈辱。

D.张耳洞察形势。陈王派人向赵王祝贺,并催促他攻占关中,张耳审时度势,洞察陈王计策,建议赵王不要上当,赵王听从了张耳的劝告。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秦诏书购求两人,两人亦反用门者以令里中。(5分)

(2)楚已灭秦,必加兵于赵。原王毋西兵,北徇燕,南收河内以自广。(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14~15题。

高启

海山巨乘堪乘战,番使前年远来献。

宝璎缠珞锦襜垂,拜舞如人向金殿。

仙仗时巡出凤城,鸾舆频驾不曾惊。

有牙[注]莫畏焚躯祸,天子深仁爱尔生。

[注]有牙,用象牙焚身典事,《左传·襄公二十四年》:“象有牙以焚其身,贿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就点出象的来源,“象”来自远方使者的进献,侧面点出大明朝实力的强盛。

B.本诗颔联写大象身上披挂着华美的饰品,“拜舞如人”写出了大象的灵性与可爱。

C.本诗颈联采用借代,表现出天子出游巡查天下,却不曾惊扰以“象”为代表的生灵。

D.整首诗托物以言志,表达了作者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烦。

15.请结合全诗,赏析本首诗歌的尾联含意。(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A.“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抵制违法相关行为,从源头控制不合理消费。

B.通过“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抵制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控制不合理消费。

C.“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抵制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控制合理消费。

D.通过“爱鸟周”“动物日”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公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自觉抵制相关违法行为,从源头控制合理消费。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节日的形成过程,也是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结果:

①。文化赋予节日仪式感,②,节日才更有味道,更能吸引公众参与,才能更好地传承发展。文化生活是人民向往的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证明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③。

21.以下是某学生请假条的正文部分,在语言得体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修改。(5分)

今天早上起床时,我感到全身发冷,头脑发晕,站立不稳,贵体不佳。作为老师的高足,本不想耽误学习,但令尊见我病情严重,认为急需到医院治疗。特向您请假一天,请务必批准,特此声明。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宋代沈寓山《寓简》中说:凡是凿井,如果凿大了,就不能缩小,就如削木头一样,如果削小了,就不能复原成大;塑像的方法,也是同样的道理,眼与口,先一定要小,小了才可以增大;耳和鼻,先一定要大,大了才可以塑小。但是随着技术的进步,古代的这些标准也是有所变化的:比如凿井,即便凿大了,完全可以用钢筋水泥修好缩小,而现代凿井,必须先凿大,为的是牢固。这些道理,不仅仅是日常的营建方法,还可以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去。

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寓意,你有着怎样不同的理解呢?结合你的阅读和实践,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高一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A项,“是隋代最重要的制度创新”不合文意,原文为“隋代在制度上多有创新,其中民间义仓的设立即重要创新之一”。C项,“最为重要”不合文意,原文为“不可低估的作用”。D项,“隋唐义仓尚存在诸多弊端,北宋始加以变革”于文无据,原文未提到隋唐时义仓存在诸多弊端,直至宋代才加以变革)

2.B(“比喻论证”无中生有,比喻论证指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观点,原文自始至终未曾运用比喻论证的手法)

3.D(“政府在赈灾上不够积极有为”于文无据,原文倒数第二段说“政府完全掌控的大型仓廪则主要集中于大都市附近,其功能是满足军队、都市贵族和官员的需求”,这只是陈述政府完全掌控的大型仓廪所在的位置及其作用,从中无法推出清政府在赈灾上不够积极有为的结论)

4.A(根据原文可知:落月过程只包括“主动减速、快速调整、接近、悬停避障、缓速下降和自由下落段”)

5.B(“着落器的主发动机还存在不足”原文无依据)

6.①开启在月球自动采样和返回地球的新篇章,中国将成为第三个带回月球样本的国家;②将再次激发全球对月球及宇宙探索的兴趣,加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③帮助科学家进一步研究月球,进而加深人类对地球、太阳系及宇宙的理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D(“可以看出地主阶级的为所欲为,体现出作者对当时社会的批判”理解有误,拔高了主旨)

8.①表面上,这句话是借主人公刘三的话对整个故事情节做了一个概括,即刘三邂近华南虎,而华南虎害怕刘三所扛的石碓坑,最终刘三侥幸脱离虎口活了下来,呼应标题;②实际上,是以刘三的话风趣幽默地揭示出:这次因不识字而造成的与华南虎邂逅的经历给刘三带来的思想觉悟上的觉醒——要识字,要读书。总结了全文。(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9.①在情节上,以回忆形式补充了相关内容,和文章开头形成照应,让故事情节更加完整。②在人物形象上,呈现出刘三和晏学光两个主要人物形象的特征:一个不识字,老实憨厚;一个是秀才,以学问为傲,对比强烈,充满幽默感。③在主旨上,补充出来的这段情节其实最能揭示小说主旨的内容,反映出这次因不识字、不尊敬读书人而引发的风波对刘三的震撼和启发:要识字,要读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C(原文标点,陈王相国房君谏曰:“秦未亡而诛武臣等家,此又生一秦也。不如因而贺之,使急引兵西击秦。”)

11.B.“古代帝王谥号”错误,应是“古代帝王庙号”)

12.B(“后来竟然因为这件事使张耳招来了杀身之祸,但他一点也不后悔”分析错误,张耳遭到悬赏拘捕是秦国灭魏国几年后,跟汉高祖与其交好并居住在其家没有因果关系;且“但他一点也不后悔”于文无据)

13.(1)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命令。(关键点“诏书”“购求”“门者”“令”各1分,大意1分)

(2)楚王已经灭掉秦国,一定会对赵国用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夺取燕国,向南进军收缴河内,用来为自己扩充势力。(关键点“原”“西/北/南”“徇”“自广”各1分,大意1分)

【参考译文】

张耳,是魏国大梁人。他年轻的时候,曾赶上做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张耳曾逃亡在外,来到外黄。外黄有一富豪人家的女儿,长得很美,却嫁了一个愚蠢平庸的丈夫,就逃离了她的丈夫,去投奔她父亲旧时的宾客。她父亲的宾客平素就了解张耳,于是对富人的女儿说:“你一定要嫁个有才能的丈夫,就嫁给张耳吧。”富人的女儿听从了他的意见,终于断绝了同她丈夫的关系,改嫁给张耳。女家给张耳丰厚的供给,张耳因此招致千里以外的宾客。于是在魏国做了外黄县令,他的名声从此更加大起来。陈馀,也是魏国大梁人。陈馀年轻,他就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张耳,两人建立了同生共死的患难情谊。秦国灭亡大梁时,张耳家住在外黄。汉高祖是普通平民百姓的时候,曾多次追随张耳交游,在张耳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秦国灭亡魏国几年后,已经听说这两个人是魏国的知名人士,就悬赏拘捕,有捉住张耳的人赏给千金,捉住陈馀的人赏给五百金。张耳、陈馀于是改名换姓,一块儿逃到陈地,充当里正卫来维持生活。里中小吏曾因陈馀犯了小过失鞭打他,陈馀打算起来反抗,张耳赶快用脚踩他,示意接受鞭打。小吏走后,张耳就把陈馀带到桑树下,责备他说:“当初我和你怎么说的?如今遭到小小的屈辱,就要死在一个里吏身上吗?”陈馀认为他说的对。秦国发出命令文告悬赏拘捕两人,两人反而也用里正卫的身份来向里中百姓传达命令。陈涉在薪州起义,打到陈地。张耳、陈馀求见陈涉。陈涉和他的亲信们平时多次听说张耳、陈馀有才能,未曾见过面,这次相见非常高兴。陈地的豪杰父老就劝陈涉说:“希望将军立为楚王。”陈涉于是自立称王,任命张耳、陈馀担任左右校尉,拨给他们三千人的军队,向北夺取赵国的土地。武臣等人从白马渡过黄河。

(武臣)自立为赵王。任用陈做大将军,张耳做右丞相。派人回报陈王,陈王听了大发雷霆,想要把武臣等人的家族杀尽,而发兵攻打赵王。陈王的相国房君劝阻说:“秦国还没有灭亡而诛杀武臣等人的家族,这等于又树立了一个像秦国一样强大的敌人。不如趁此机会向他祝贺,让他火速带领军队向西挺进,攻打秦国。”陈王认为他说的对,听从了他的计策,把武臣等人的家属迁移到宫里,软禁起来,并封张耳的儿子张敖为成都君。陈王派使者向赵王祝贺,下令催促他调动军队向西攻占关中。张耳规劝武臣说:“大王在赵地称王,这并不是楚国的本意,只不过是将计就计来祝贺大王。楚王已经灭掉秦国,一定会对

赵国用兵。希望大王不要向西进军,要向北夺取燕国,向南进军收缴河内,用来为自己扩充势力。这样,赵国向南依靠大河,向北拥有燕,楚王即使战胜秦国,也一定不敢辖制赵国。”赵王认为他们讲得对,因而不向西发兵。

14.D(“对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厌烦”表述错误,此处意在歌颂君王仁德)

15.①尾联意为:大象啊,不要因为你有珍贵的象牙而害怕焚身的祸患,天子有着深深的仁爱之心,爱护你们的生命。②尾联运用典故,巧妙含蓄地歌颂了天子体恤天下苍生的德行以及勇于肃清行贿索贿的不正之风。(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

16.(1)子无良媒士贰其行

(2)哀民生之多艰虽九死其犹未悔

(3)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每空1分,有多字、错字、漏字等均不得分)

17.B[交织:纵横交错或错综复杂地合在一起,也指通信系统中进行数据处理而采用的一种技术。交汇:(水流、气流等)聚集到一起,会合。根据语境,第一空应填“交织”。弥足珍贵:形容事物十分珍贵、非常珍贵。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根据语境,第二空应填“弥足珍贵”。源远流长:河流的源头很远,水流很长,常比喻历史悠久,根底深厚。积厚流光:积累的功业越深厚,则流传给后人的恩德越广。根据语境,第三空应填“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不断地生长、繁殖。历久弥新:经历长久的时间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或者指一样东西不因时间而变旧、变腐,反而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比新的还要好。根据语境,第四空应填“生生不息”]

18.D(括号前的内容谈的是物种和其所在的生态系统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保护野生动物”和“保护人类自己”应不分先后,据此可排除掉B、C两项;而A项后半句强调的是保护人类自身,和语境不相符,故答案为D项)

19.B(A项,介词残缺导致偷换主语,在“爱鸟周’”前加“通过”;语序不当,把“相关”移到“违法”的前面。C项,介词残缺同A项;不合逻辑,在“合理”前加“不”。D项,不合逻辑同C项)

20.①传统节日和传统文化密不可分②有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③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也会不断增长(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字数不符酌情扣分)

21.①“贵体”是用作对他人身体的敬称,改为“身体”。②“高足”是称呼别人的学生的敬辞,要改为“学生”。③“令尊”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这里要改为“我父亲”。④“务必”语气太强硬,删去。⑤“特此声明”不当,不合语体,改为“十分感谢”。(每处1分)

22.【写作指导】

(1)材料解读:本次作文题目由材料、写作任务、写作要求三部分组成。

材料可分为三部分。第一层是《寓简》中记述的古代关于凿井和塑像的原则与方法,即凿井、塑眼与口要由小到大,塑耳和鼻要由大到小;第二层以凿井为例,说这些标准在后来尤其是现代已经不再是唯一,而是可以改变或者必须改变;第三层进一步拓展,把这些道理由日常的营建方法延伸到一切有创意的活动中,那么理解这里的“创意活动”就是关键。

写作任务就是将自己对“凿井和塑像”的寓意的理解,结合自己的阅读和社会实践,写出感悟和思考,即要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2)写作任务分解:

任务一:准确理解“凿井和塑像”的衡量标准。无论是由小到大还是由大到小,目的都是让井能够挖凿成功,让塑像能够栩栩如生,所以标准的变化都是为了让这些营建能成功。

任务二:准确理解“创意活动”。这里的创意活动其实就是“寓意”中的“寓”。也就是说哪些活动是可以用这种标准衡量的。比如文学创作素材的积累和使用,素材由生活中来,自然是越多越好,就好像雕刻耳和鼻,先雕个大致轮廓,琢磨透了,心里有了十足的底气,就可以选择素材,将素材一步步转化成作品;然而成功的作品,必定来自生活,又高于生活,但绝不是素材的堆积,而是精细地提炼,所以不是越多就越好。又比如慈善的过程,当你散尽大部分的家财用于各类慈善,就好像雕刻口目,看似你的财富少了,少到只能过一般正常的生活,但是你却得到极多,内心有了极大的满足,以帮助人为快乐,内心反而会强大。

任务三:确定最佳立意。无论是凿井还是雕塑,抑或是文学创作素材的积累与使用,甚至是慈善的过程,这里面的交集其实是一个得和失的问题:得和失,失和得,不能仅看表面,有时,得反而是失,有时,失反而是得,内里的反转,有着深奥的哲学关系。所以本文的最佳立意应是从“得和失”的关系出发立意。参考立意:得失各有天地。

任务四:文体——议论文。写作要求中“结合你的阅读和实践,写出你的思考和感悟”,写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即可。

中学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2)

邢台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李爱芬 一、现代文阅读(3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大团圆”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审美心理现象,它大量出现在宋以后的戏曲小说中,如《窦娥冤》的申冤昭雪、《赵氏孤儿》的孤儿报仇、《汉宫秋》的“团圆梦境”等等。讲究“团圆之趣”已经成为我国极为普遍的传统审美心理现象。 华夏初民对客观世界的考察,大概是从“天”开始的。春夏秋冬的往复,白天黑夜的交替,日出日落的循环,使他们直观地形成了“乾为天,为圆”的观念。由于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农耕国家,“天”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农业收成的多寡,因此,对于生产力水平低下的先民来说,头顶上的那圆的天,就成了他们顶礼膜拜的对象,这种对“天”的崇拜就导致了对于“天”的运行规律——“圆”的亲和与崇尚。 作为中国哲学源头的《易经》体现了中国古人的圆道观,循环即圆道是《易经》作者心目中的最重要的规律之一,对易学而言,“圆”不仅是神秘的示语,而且也是圆融无碍、无往不复的至高至美的境界。 而老子哲学思想中的自然观,也是以周行不殆的圆来加以描述的。《老子》“九九”八十一章,象征着道的生生不息、变动不已、周行不止。这种“九九”循环往复式的“道”的结构,是离不开圆的。 由于“圆”以其圆满而使人感到审美的满足,所以,“圆”经常在“圆满”“至美”的意义上为佛家所推崇。佛教称般若真智为“圆智”,称修行到最高阶段为“圆成”,称涅槃境界为“圆寂”,将美好至极的事物称做“圆圆海”。这里,“圆”均可作为“圆满”和“至美”来解。 圆在中国哲学中意味着道境和禅境,易、庄、禅不约而同地将圆作为最高的精神境界,其中具有深刻的美学内涵。道家的有无相生的哲学思想、佛家的因果报应的轮回观、《周易》用以解读宇宙人生奥秘的太极思维模式,以及本文论述的“大团圆”的审美心理,似乎都存在于同一个圆的图式之中。“圆”既是完满的象征,是循环往复的表现,也是华夏民族对社会、人生,以及自身理想的一种构想、理解和追求。体现在中国古代的戏曲小说中,则一切

高一期末语文试题(答案)

2015年上期高一语文期末质量检测 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饿殍.(piǎo)逡.巡(qūn)弃甲曳.兵(ya)丢三落.四(luò) B.中.绳(zhòng)句读.(dòu)瓮牖.绳枢(yǒu)心广体胖.(pàng) C.庠.序(yáng)氓.隶(m?ng)度.长絜大(duó)抛头露.面(lù) D.供.养(gōng)经传.(zhuàn)贻.笑大方(yí)间.不容发(jiā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沟壑声名鹊起鞭辟入里坐收渔利 B. 缭倒甘之如饴两全齐美礼尚往来 C. 斑驳美伦美奂座无虚席至死不渝 D. 歆享断壁残桓应急预案商界巨擘 3.下列各句中,加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 A.12月2日,湖南茶业博览会在省展览馆举行。这次博览会,汇集了君山银针、安化黑茶、古丈毛尖等1万多种名优湘茶,真可谓浩如烟 ...海.,应有尽有。 B.瓦尔德照顾病情加重、生活不能自理的霍金,还帮助他整理资料,打印论文, 并抚育三个孩子,无所不为 ....。 C.日本右翼势力对“疆独台独藏独”暗送秋波 ....,企图借助分裂分子,达到反华和对抗中国的目的,理所当然地遭到了中国政府和民众的强烈抨击。 D.对老百姓来讲,生活幸福与否,跟收入是否有增加、社会是否有保障、社区 是否功能健全这三大指标休戚相关 ....。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伦敦奥运会“激励一代人”的口号,是伦敦奥组委在国家皇家植物园举行倒计时100天庆典活动之前向记者提交的一份新闻公报中公布的。 B.草莓是一种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的水果,被誉为“果中皇后”,具有非常高的经济价值,它的自然成熟期是每年的5月下旬采摘最为适宜。 C.近期,媒体曝光了部分药品所用胶囊重金属铬含量严重超标,究竟有多少药品企业使用了这种“毒胶囊”,监管部门必须作出肯定的答复。 D.据报道,日本某小岛近海突然有大量深海鱼漂浮至水面,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让当地岛民感到很吃惊,并担心近期会有大地震发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寂寞对于生命的意义自然不可低估。。 ①一个人大红大紫,各种应酬纷至沓来,花在事业上的时间会大幅减少。 ②人的天性喜欢热闹,热闹可以刺激我们的感官,娱悦我们的肉体,而寂寞作用的是一个人的心灵,它的美丽需要我们静静地品味。 ③寂寞一点,没有电视报纸约你做这个访谈、那个对话,没有单位找你做此种鉴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人教版) 【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第I卷 (共7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何处是江南 在古往今来的各式地名中,最为奇妙的应该数“江南”了。 这个地名早在先秦就已问世。但到隋代为止,它主要指长江中游的今湖南,江西一带。 “江南”的现代意义起源于唐代的贞观十道。这个地方先是被叫作“江东”。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中国传统中有以左代东的习惯,这一地名又被雅称为“江左”,贞观元年,唐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个监察区,称“道”。北方、南方各五道,江南道包括长江以南、南岭以北、西至今贵州、东至海的一大片地区。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又将江南道从西到东依次分为黔中道、江南西道、江南东道,其中江南东道包括今闽,浙及苏南,皖南地区。 唐朝人非常强调地域差异,可是被举出来进行对比的,往往是“塞北”和“江南”,“塞北”总是令人想起恶劣的自然环境,残酷的人文环境。而江南呢,从地理位置上它并不位于南方的最南端,它被拉出来是因为它处于环境质量的另一个极端,此地从南朝以来便是有名的“佳丽地”。

这种对比方式让我们有一个有趣的发现,那就是在北方,各地区之间大致是平行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区域可以堂而皇之地以北方代表的身份出现。当时较为突出的地域成见是山东与关中的对立,两地经常相互取笑、斗气。史载唐太宗曾谈起山东人如何、关中人又如何,言辞间颇有“同异”,大臣张行成当即跪奏说:“臣闻天子以四海为家,不当以东西为限。”唐太宗才猛然醒悟。而在南方,各区域之间有一个明显的落差关系,岭南自不必说,因为地多瘴疠,西南的巴蜀之地,也因为僻处一隅,有“蜀道难”之称,杜甫有联著名的诗“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由此可见一斑。 真正能够让人想起南方的好处来的是“江淮”。在唐人的概念中,它是“江南”和“淮南”两个地域之和的简称。“淮南”指长江和淮河之间的那个地域,当时留下来一个著名的口碑“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可惜淮南的好地方仅止一处而已。“江南”在上文提到开元二十一年时已有“江南西”“江南东”之分,到了唐后期,“江南西”已经简称为“江西”,照此逻辑,“江南东”该简称为“江东”了吧——可是不,它仍叫“江南”。 唐后期的“江南”有广狭两层含义,广义地说,它指贞观十道中的江南道。由于安史之乱以后道(方镇)的数目增加到几十个,并且转化为事实上的高层政区,此时仍常用贞观十道作为一种提纲挈领的地域概念.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语文试题 一、基础训练 1、下列各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逮.捕dǎī教诲. hǔī犄.角 jǐ干瘪.bīě B、称.呼chēng 召.唤zhào 迂.回yū撩.起līāo C、脊.骨 jí憎.厌zèng 卓.越 zhúo 慰藉.jìe D、睫.毛jí怪癖. pì敷.演 fú洞穴.xuè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A、翔实沉缅逸事绣钝 B、锁碎耗废决择焦躁 C、脉搏笔杆寥廓恢弘 D、若大祟高激励磕拌 3、下列各句,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单靠报纸和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2)我将冷静地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 (3)下一代往往在下意识中受到这流行观念的影响,好象一开始便必然处在与上一代对立的地位。孩子,我希望我们有这么令人不愉快的关系。 (4)端午节,民间有在身上挂香荷包的习俗,据说,这样可以疾病。 A、偶尔检查不致祛除 B、偶尔检查不至驱除 C、偶然检点不致祛除 D.偶然检点不至祛除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A、初春时节,草儿泛绿了,叶儿发芽了,可谓春意阑珊 ....,正适合出外踏青。 B、老校长拍着我们的肩头,语重心长地说:“你们是明日黄花 ....,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一定要努力学习啊。” C、王选、黄昆两位院士都是科技创新的杰出代表。他们不仅具有广博的科学知识功底, 更有敢于在别人不曾走过的原野里独树一帜 ....的勇气。 D、何老师认为,在当今这个网络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中,人们通过文本阅读获取信息 仍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看法可称是不易之论 ....。 5、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一个人能否成才,要看以后的学习态度。这里一是要有信念,相信自己能成才;二是有没有毅力和决心,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 B、青年学生是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生观、世界观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对他们全面关心和严格要求。 C、在真正的修养一如真正的体育中,同时既是完成又是激励,随处都可到达终点却从不停歇,永远在半道上,都与宇宙共振,生存于永恒之中。 D、2004年4月14日的美国股市高科技板块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因投资者恐惧通货膨胀而在尾市狂跌400点,是今年以来单日下跌点数最多的。 6、下列各句括号内的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部恰当的一组是(1)漂流要闯过48道明滩暗礁,沿江两岸,(a山花吐香,清风送爽,茂林修竹,飞瀑流泉,危崖辣峙,奇石满布,b危崖辣峙,奇石满布,飞瀑流泉,清风送爽,茂林修竹,山花吐香,)雄奇险绝中透出清丽妩媚。 (2)在“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上,朗诵者为我们提供的既不是摇头晃脑的自我陶醉和精神扩张,也不是对古人作品的简单“克隆”,那种限于一域一地的得失和个人烦恼的杯水风波,他们传递的(a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b是今人与古人的对话,现实与历史的沟通,是一种情绪,一种精神,一种氛围。) A.①a ②a B.①a ②b C.①b ②a D.①b ②b 二、阅读与理解 (一) 7、阅读下面诗歌,按要求完成回答。 不要说:“我年纪轻轻担不起沉重。”不,命运把你们的未来早已安排定,你们的任务将几倍地超过你们的年龄。前一代——你们的父辈真正称得起开天辟地的先锋,他们用热汗和鲜血做出了前人所梦想不到的事情,而伟大到无边的事业却还远没有完成,你们当然会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呵呵,你们这一代将是怎样的光荣!不驯的长江将因你们的奋斗绝对服从,混浊的黄河将因你们的双手变得澄清,北京的春天将因你们的号令停止了黄沙的飞腾大西北的黄土高原将因你们的劳动变得和江南一样遍地春风。 (1)作者为什么用“加倍地英勇”,“以竟全功”这样的词语? (2)从现实来看,青年人应该怎样去做? (3)这三节诗诗人是从哪些角度来写的? (4)作者是怎样写“斗争”的? (二) 回忆《劝学》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8、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木直中.绳中:中间 B、金就.砺则利就:靠近 C、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彰:清楚 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A、不如须臾 ..之所学也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 ..之强 C、君子博学 ..而日参省乎己 D、吾尝终日 ..而思矣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及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取之于.蓝(2)寒于.水 (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4)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A、(1)(2)相同,(3)(4)不同 B、(1)(2)不同,(3)(4)相同 C、(1)(2)不同,(3)(4)不同 D、(1)(2)相同,(3)(4)相同 1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高一下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说明:本试题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8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⑴请按照题号顺序将所有试题的答案写在另附的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在此试题卷上答题无效。⑵考试前,请认真阅读答题卷上的“注意事项”。⑶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卷一并收回。第I卷(选择题共36分) 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第1至6小题,共18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敕造(chì)厢庑(wú)逡巡(qūn)钩戟长铩(shā)B.歆享(xīn)榫头(sǔn)宵柝(tuò)度长絜大(xié)C.孱头(càn) 给予(gěi) 骸骨(hái))前合后偃(yǎn) D.罪愆(qiān) 纺缴(zhuó)玄虚(xuán)雄姿英发(f à) 2. 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国粹暇疵暴殄天物急功进利 B.湮没端祥绿草如茵残羹冷灸 C.暮蔼斑斓畏葸不前遗笑大方 D.嫡亲嬉闹礼尚往来瓮牖绳枢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⑴动物的游戏行为有点儿像体育运动,有点儿像演戏,它既无目的,又无结果,在动物行为中即兴发生,没有一定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不透。 ⑵鲁侍萍这个人物也是有生活的,反映了那个时代下层妇女的悲剧。 ⑶直到祥林嫂说到呜咽,她们也就流下那停在眼角上的眼泪,叹息一番,满足的去了。 ⑷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A.捉摸原型一齐休戚相关B.琢磨原形一齐休戚相关C.捉摸原型一起息息相关D.琢磨原形一起息息相关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学会欣赏戏剧不易,能够创作一部优秀的戏剧作品更不易,小张对戏剧情有独钟,因此,他平时在戏剧创作方面花了不少时间,做了很多努力。 B.作者巧妙地将中外文化遗产比喻为一座大宅子,通过对其不同态度的评述,批判了对待文化遗产的种种错误态度,生动阐明了应批判地继承遗产。 C.在阅读课上,我们讨论并阅读了海明威的名著《老人与海》,感触颇多。在今后的日子里,这种阅读体验将无时无刻都伴随着我,激励着我。 D.母亲热爱新生儿,并不是因为孩子满足了她的什么特殊的愿望,符合她的想象,而且是因为这是她生的孩子。

高一年级十月月考语文试题

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十月月考 语文试题 命题教师:杨艳审题教师:钟琦 考试时间:2020年10月7日试卷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作为宋代词人中的杰出代表,苏轼开创性地将“豪放”的词风与本属“婉约”的词体统一在了一起。这种统一,固然离不开苏轼横溢的天才,但当考察苏轼的宦迹行踪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豪放词的出现,无疑受了地域文化的强烈影响;豪放风格与词体的和谐统一,在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创作者对不同地域文化进行整合的结果。 熙宁七年(1074年)十二月,苏轼到密州任知州,至熙宁九年(1076年)十一月离任。在密州的两年,苏轼词的创作进入了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时期,虽然创作数量不如杭州时期多,但这时苏轼开始有意识地追求词体“自是一家”的面目,使自己的作品“一扫绮罗香泽之态”,在词的创作上真正走向了成熟。《江城子》(老夫聊发少年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脍炙人口的名篇就产生于这一时期。 苏轼创作上的这些变化,与密州的民风以及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密州,北宋时属京东路。《宋史?地理志》说京东路的人“大率东人皆朴鲁纯真,甚者失之滞固”,欧阳修也说“河朔之俗,不知嬉游”。并且,由于是孔子的故乡,京东路儒学相当兴盛,“专经之士为多”。密州一带的京东人在北宋以强悍勇武闻名。围猎是密州人生活内容中重要的一部分,苏轼知密州后,便时常参与其中。 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对苏轼词风改变的影响力是不能低估的。作为苏轼革新词体的背景,文化氛围、地域民风以及文学传统,这些因素我们不能轻易地忽视。深沉厚重的儒学传统,会促使作者在词作中更多更深地寄托自己的政治怀抱;纯朴而“不知嬉游”的民风,也会促使作者进一步减少词这种体裁中固有的脂粉气;而以习武知兵为重要目的的围猎活动,慷慨悲歌的文学传统,更无疑会有助于作品豪壮风格的发扬。而苏轼在密州这一时段的创作,正体现出这一倾向。 可以说,是密州特定的文化环境、文化氛围促使苏轼自觉地以豪壮的声调、超越的意识入词,最终使词这种体裁完成了从伶工歌女之歌词向士大夫抒情言志诗体的转变,词体的疆域也因此而得到了极大的拓展。所以,要清晰地认识词体的革新、转变,地域文化这一背景因素无疑应当引起我们更多的关注。 (取材于吴德岗《地域文化与苏轼词的创作》)材料二 文学之有地域性,是一个基本的事实。《文心雕龙》称北方的《诗经》“辞约而旨丰”“事信而不诞”;而南方的《楚辞》则“瑰诡而惠巧”“耀艳而深华”,明确提及地域与文学的关系。

高一年级月考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本试题分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自“五四”运动以来,几乎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以前在比较研究中有一种强人政策,即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糟粕相比,以显示自己文化的优越性,英国人在比较英国文化与德国文化时常这样做,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也用这一方式。比如,尼采说英国文化是懒惰的猪猡文化,英国学者则说德国文化是浪漫的、非理性的。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不用强人政策,而用矮人政策,即以自己之糟粕与外人之精华相比,越比越矮。胡适把中国文化的简单概括为裹小脚加鸦片烟,西方文化则被他简单地概括为民主、科学、自由、人权;鲁迅认为中国国民性是奴性,而西方人的反抗心理则是其个人独特个性的表现,竞争体现其社会年轻,充满活力。自全盘西化的口号提出后,有一个信念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都是腐朽的封建文化,已经失去了生命力,不可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引导出源头活水,真正能救中国的文化、价值只能来自西方,这是当时第一流的知识分子的共识,包括社会主义者陈独秀、自由主义者胡适,还有无政府主义者,乃至大文豪巴金、鲁迅。“五四”时期,这些文化激进主义者都是忧国忧民的爱国者,认真地反省民族文化的弱点,抨击民族灵魂中的缺陷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有些人却采取了十分情绪化的偏颇态度,他们在审视自己民族的文化时,掺进非常严重的自贱自虐心理,觉得自己的民族什么都不如别的民族,从而产生一种彻底的悲观主义,文化激进主义遂转变为民族虚无主义。 任何文化,既有相似性一面,又有民族性一面。不同的民族文化,原本应当相互尊重,相互吸纳,因为任何民族文化,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却流行一种欧洲中心主义和西方文化优越轮,甚至像黑格尔这样的大学者,也是欧洲中心主义者。郭沫若在《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的序言中就说:“世界文化史的关于中国方面的记载,正还是一张白纸。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上没有一句说到中国社会的范围。”正是基于这种文化理念,在外国人的著作中,对中国人的民族个性有许多丑化的描述。 文化发展繁荣有两个源头:一个是传统文化,一个是外来文化。对外来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吸收,在今天这样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如果没有全球意识,就不可能站在全世界的高度来看文化的发展,我们的文化也就不可能发映时代要求,从而就会游离于当代人类文化发展的轨道之外,这样的文化是不可能有生命力的。但是,吸收外来文化,绝不能人为地斩断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这样做不仅是不可能的,而且是十分有害的。我们认为对待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态度是十分错误的,十分有害的。 继承与发展自己的民族文化,并不是对传统一味顶礼膜拜,奉若神明。而应该用科学的、理性的眼光去审视它,分析它,批判地继承,积极地发展,这才是新世纪炎黄子孙应该持有的正确态度。(选自《中国文化论述》,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五四”运动以来,贬损自己的民族文化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成为传统与时尚,甚至中国的第一流思想家在比较研究中也用矮人政策。 B.德国学者在将德国文化与英国文化作比较时拿自己文化的精华与对方文化的糟粕相比,以显

(完整版)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第一部分(模块考查共40分) 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5分) 1、下列各项中,字音和字形 .....都正确的一项是() A.氓(méng)隶脸颊(xiá)暗然流血漂橹 B.朱拓(tà)咀( jǔ)嚼(jiáo)褴缕万乘之势 C.逡(qūn)巡(xún)踌(chóu)躇(z hú)竦然翁牖绳枢 D.呜咽(yè)牲( shēng )醴( lǐ)踉跄瘐毙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本辞典虽然有一些缺页,是珍本。 ②会议将举手表决的方式,选出新的主席团领导。 ③如果仅仅因为看了一下时下比较流行的武打、言情的小说或影视后,就一味地盲目地去模仿作品的人物过激行为,这只能说明这些读者是没有一定能力的。 A.毕竟沿用鉴赏 B.毕竟采用鉴别 C.究竟沿用鉴别 D.究竟采用鉴赏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亚洲四强赛上,中国队的表现可圈可点 ....,不但战平了日本,还历史性地终结了盘桓32年之久的“恐韩症”。 B. 尽管乙肝病毒感染可以有效防治,但仍有一些人对乙肝谈虎色变 ....,使得乙肝病毒携带者就业困难。 C. 成都叫停“奥数”等用来规范办学的举措,曾引起过广泛的争议,如今终于尘埃落定 ....得到了有效实施。 D. “两会”上,大家认为无关现实痛痒的议案应该少提,把难能可贵 ....的时间让位给老百姓最关注的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坚定信心,埋头苦干,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B.国务院办公厅最近下发通知,将在所有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施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 C.今年,全国各地煤矿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这主要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和监督管理不力造成的。 D.当一些西方媒体歪曲报道西藏发生的游行示威、将中国妖魔化时,澳大利亚的大多数媒体和报纸、电视台都公布了事实真相,破坏了西方媒体妄图达到它们险恶目的的图谋。5、下列各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三要素是:细致的人物刻画、完整的故事情节、典型的环境描写。小说的情节主要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时前面还有序幕,最后还有尾声。 B.《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班固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高一年级第二学期月考语文试题(附答案)

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 文艺不能单纯娱乐化 王蒙 近年来,我们的文艺事业在各个方面都有了很大发展,包括满足各种不同层次的精神需要,以及文化服务的扩大与广大受众的参与。与此同时,也有一种现象令人担忧,就是好作品淹没在平庸、苍白、空心、浅薄以及炒作、消费化、单纯娱乐化的作品当中。 文学艺术当然有娱乐消费的功能,但它们更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精神品质、精神瑰宝、精神能量的表现,它体现着也充实着、提升着受众的灵魂。我们应该有鲜明的、权威的、富有公信力的评论,这种评论能入情入理、立意高远、令人信服:它们应该告诉世人哪些文学作品是真正优秀的乃至杰出的。卖得最多的一定是好的吗?不一定。点击率和受到时人夸赞也不能一概而论。我们要有一套理论与价值标准,要有对于真正好作品的体贴与把握,热情与信心,要取法乎上,攀登精神生活的高峰,不能任由那些准广告式炒作式与跟风套话式的所谓评论大行其道。同时,还要告诉受众,有些作品其实不是最好的,但却是可以包容的;与此同时,评论家有权利也有义务指出:这些作品是有着相当令人遗憾的方面的,是可以讨论的,是可以提出与中国这样一个文明古国水准更加相称的要求与期待的。 传播在文艺推广方面的作用非常大,媒体不能带低俗这个头。现在传媒上有些说法是在跟着那些风格轻佻低下的“娱记”的风向走,接受了很多境外趸入的使严肃的文艺工作者相当反感的说法。尤其是电视节目里,许多都是计划好了的,到了某个地方,要让参与者和观众流泪。如果感情变成了兜售手段,怎么可能还有真诚的文艺呢?怎么可能还有真诚的眼泪呢?还有走光卖萌之类的,令人不齿。有的演员干脆在舞台上向观众要掌声,甚至以掌声能带来好运将观众的军,未免有失文艺的尊严与风度。我们的文艺不能浸泡在营销计谋、人云亦云与装腔作势的浑水里,传媒不能成为娱乐市场的附庸,不要与娱乐市场合谋,而要有一个正大光明、高尚庄重、对文学艺术与历史负责的态度,我们的传媒要去呼唤经典、呼唤真正的好的文艺作品。 现在外国人办一个奖,口气大、规格高、人气旺。法国的龚古尔奖、英国的布克奖、西班牙的塞万提斯奖,还有诺贝尔奖等等,这些评奖活动都有极高的规格。于是就有一些朋友、同行,把作品的评价寄托在国际奖项上,令人深思。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国家荣誉制度,形成激发人才创造活力、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我们的文艺需要有国家主体的高端评奖,也要在条件成熟时举办世界性的至少是华文作品的评奖,形成我们自己在文艺方面的评价体系与全球影响力。说到底,这方面的推进有助于显现我们的理论自信与文化自信,有助于激发广大文艺工作者提高志向境界,激励创造力与精益

(精心整理)高一语文试题21440

黄陵中学高一年级期末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共31分) (一)论述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①戏剧是在舞台上表演的综合艺术,主要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戏剧文学是供舞台演出的脚本又称剧本,是与小说、诗歌、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通常所说的戏剧欣赏,主要指的就是对剧本的欣赏。 ②欣赏戏剧,首先要了解戏剧所展示的戏剧冲突,冲突是怎样形成的,冲突的性质是什么,进而弄清冲突发展的过程,完整的把握剧本的情节。戏剧冲突,主要指剧本中所展示的人物之间、人物自身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矛看冲突,其中主要表现为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雷雨》第二幕表现出多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这些冲突表面看来是家庭内部的矛盾,实际上是阶级之间的矛盾。鲁侍萍与周朴园之间的冲突属于下层劳动人民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属于资本家与工人阶级之间的矛盾冲突。戏剧冲突主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同时也是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 ③欣赏戏剧,其次要把握戏剧语言。语言是构成剧本的基础。戏剧语言包括人物语言和舞台说明。人物语言也叫台词,包括对白、独白、旁白等。剧作家通过人物语言来展开戏剧冲突,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戏剧主题,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舞台说明是一种叙述语言,用来说明人物的动作、心理、布景、环境等,直接展示人物的性格和戏剧的情节。第一,要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所谓个性化,是指受人物的年龄、身份、经历、教养、环境等影响而形成的个性特点。第二,要品味富有动作性的人物语言。动作性包括外部动作和内部动作(内心活动),像周萍打鲁大海,他们之间表现为外部动作;鲁侍萍看见周萍打鲁大海后那种痛苦的心情,是内部动作。第三,要品味人物语言中蕴涵的丰富的潜台词。好的潜台词总是以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给人以品味、想象的空间;比如《雷雨》中,鲁侍萍听周朴园“沉呤”“无锡是个好地方”的时候,虽然顺着周的话语说“哦,好地方”,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潜台词。 ④欣赏戏剧,还要学会欣赏戏剧人物形象。首先,要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其次,要注意人物的语言;另外,还要随着剧情的发展,弄清人物性格的发展交化。因为,人物形象是在戏剧冲突的发展中通过戏剧语言来刻画的;戏剧冲突主要是剧中人物的性格冲突;它为人物性格所决定,同时又是为展示人物性格服务的。因此,要完整地了解一个人物形象,还要弄清在冲突的发展过程中,这个人物形象有无变化,以及有哪些变化。 1.根据文意,下列对“戏剧”与“戏剧文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戏剧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之类的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表现社会生活。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第Ι卷阅读题(60分)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韵外之致——苏轼的意义 苏轼是中国后期封建社会文人们最喜爱的对象,因他是一个诗文书画无所不能、异常聪明敏锐的文艺全才。其实,苏的文艺成就本身并不算太高,比起屈、陶、李、杜,要逊色一筹。然而他在中国文艺却有巨大影响,是美学史中的重要人物,道理在哪里呢?我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苏轼一方面是忠君爱国、学优则仕、抱负满怀、谨守儒家思想的人物。但要注意的是,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并不是这一面,而恰好是他的另一面。这另一面才是苏轼所以为苏轼的关键所在。苏轼一生并未退隐,也从未真正“归田”,但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人生空漠之感,却比前人任何空头上或事实上的“退隐”、“归田”、“遁世”要更深刻更沉重。因为,苏轼诗文中所表达出来的“退隐”心绪,已不只是对政治的退避,而且是一种对社会的退避;它不是对政治杀戮的恐惧哀伤,而是对整个人生、世上的纷纷扰扰究竟有何目的和意义这个根本问题的怀疑、厌倦和企求解脱与舍弃。这当然比前者又要深刻一层了。对政治的退避是可能做到的,对社会的退避实际上是不可能做到的。这便成了一种无法解脱而又要求解脱的对整个人生的厌倦和感伤。 正是这种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求超脱而未能,欲排遣反戏谑,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思;于是,行云流水,初无定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苏轼在美学上的追求是一种朴质无华、平淡自然的情趣韵味,一种退避社会、厌弃世间的人生理想和生活态度,反对矫揉造作和装饰雕琢,并把这一切提到了某种透彻了悟的哲理高度。无怪乎在古今诗人中,就只有陶潜最合苏轼的标准了。苏轼发现了陶诗在极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把它看作是人生的真谛,艺术的极峰。但与陶渊明、白居易等人毕竟不同,其中总深深地埋藏着某种要求彻底解脱的出世意念。无怪乎朱熹最不满意苏轼了,他宁肯赞扬王安石,也决不喜欢苏东坡。他感受到苏轼这一套对当时社会秩序具有潜在的破坏性。苏东坡生得太早,他没法做封建社会的否定者,但他的这种美学理想和审美趣味,却对从元画、元曲到明中叶以来的浪漫主义思潮,起了重要的先驱作用。直到《红楼梦》中的“悲凉之雾,遍布华林”,更是这一因素在新时代条件下的成果。苏轼在后期封建美学上的深远的典型意义,其实就在这里。 (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因其多才多艺、异常聪明敏锐,而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读书人的喜爱。 B.作者认为,虽然苏轼的文艺成就不及屈、陶、李、杜,但他在中国美学却有重要的影响。 C.因为苏轼在中国文艺有巨大影响,所以作者认为,他的典型意义正在于,他是地主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 D.作者认为,苏东坡留给后人的主要形象不是谨守儒家思想,而是他通过诗文所表达出来的那种比前人任何退隐要更深刻、更沉重的人生空漠之感。 2.根据原文内容,不能说明苏轼在中国文艺史和美学的意义和影响的一项是() A.苏轼是士大夫矛盾心情最早的鲜明人格化身。他把中晚唐开其端的进取与退隐的矛盾双重心理发展到一个新的质变点。 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感,无法超脱,难以排遣,使苏轼奉儒家而出

河南省辉县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河南省辉县市高一上学期语文12月月考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新添加的题型 (共2题;共15分) 1. (10分) (2015高一上·扬州期中) 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①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②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用心躁也。(荀子《劝学》) ③巫医乐师百工之人,________,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④________?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登黄鹤楼》) ⑤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⑥________,抱明月而长终。(苏轼《赤壁赋》) ⑦耳得之而为声,________,________,用之不竭。(苏轼《赤壁赋》) ⑧其身正,________;其身不正,________。(《论语·子路篇》) 2. (5分) (2015高一上·宝安期中) 阅读下面这段话,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我们跋涉在人生旅途中,走过春夏秋冬,经历风霜雨雪,总有一些人、一些事、一些场景和画面让我们一次次驻足回首,感受永不褪色的温度。多少往事,总在不经意间被风轻轻吹起,飘向那遥远的美丽。 请以“有一种记忆叫温暖”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不少于800字。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字迹工整。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3. (2分) (2016高一上·正定月考) 下列各句中划横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上海大学不分专业的招生政策,其实是邯郸学步,恐怕不但达不到外国不分专业招生模式的效果,反而会产生严重后果。 ②改革的红利大家都期待,但改革不会一挥而就,保持耐心也是对改革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参与改革,

2010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下载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温馨提示: 1.本学科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考试时量120分钟,满分120分。 2.请将考号、姓名、班级填在答题卷上。 3.请在答题卷 ...上作答,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命题人雷真民2010年6月 一、语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敕.造(chì)惫.懒(bèi)埋怨(mái)前合后偃.(yǎn) B.盗跖.(zhí)觊觎 ..(jì yú)桌帏.(wéi)繁文缛.节(rù) C.赦.免(shè) 国玺. (xǐ) 榫.头(sǔn)装模.作样(mú)D.庠.序(xiáng)遥岑.(cén) 冠冕.(miǎn)残羹冷炙.(zhì) 2.下列多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寒暄凋敝一筹莫展躁动不安 B、舟楫戕害真知灼见出类拔萃 C、惊愕弥补孽根祸胎初见端睨 D、樯橹绣闼阿谀奉承金榜题名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那些在青年阶段拒绝学习的人,成年后不仅对社会没有什么贡献,就连自己 的生活也毫无质量,这已是无可________的事实。 ②过去,凡是作弊的行为,都令人_______,可是今天,小到一般的考试作弊, 大到学术科研的作弊,有的人竟然_______。 ③国家广电总局要求坚决查处地方台在转播《新闻联播》过程中_______插播 广告的问题。 A.置疑不耻/不以为然任意 B.置疑不齿/不以为意任意 C.质疑不齿/不以为意随意 D.质疑不耻/不以为然随意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新任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表示,像所有前任总干事一样,她需要 处理世卫组织技术、管理和政治等三个主要方面的问题,她决心在促进卫

2020-2021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学期高一年级 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阅读题(共62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风”“雅”以后有李杜 苏渊雷 李白和杜甫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他们继承了诗三百篇以来美刺①比兴的形式,楚骚一派芬芳悱恻的风格,汉魏乐府抑扬顿挫的章法,以及六朝民歌清新婉丽的语调,并加以变化运用,既继承又创新,写出了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不但丰富了中国古 典诗歌的宝库,而且也树立起一块古典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风”“雅”以后有李杜。“风”偏于反映民情,是抒情的;“雅”偏于批评时政,是讽喻的。换一句话说,“风”大体是一种民歌,其中浪漫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雅”大体是一种叙事诗,其中现实主义写作方法多一些。因此,外国文学史上的理论(指“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搬到中国来,虽然也可以适用,但总觉得没有“风”“雅”两个字来得集中概括。而“骚”则兼有“风”“雅”之长,也就是兼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之长。李杜作品同是从“风”“雅”“离骚”变化出来的,但李偏于“风骚”,而杜则偏于“骚雅”。李杜风格形成流派之后,即取“风”“雅”二字而

代之。从此,诗人由于性格和学识关系,不免有所偏向。其间唯号称“大家”的,得体兼风雅,追攀李杜,蔚为一代的“新声”。换句话说,就是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互相结合,相得益彰。就此点论,则“风雅”——李杜这条线,始终贯串于两千余年古典诗歌的发展史中而未尝间断。 “诗仙”李白和“诗圣”杜甫,几乎同时出现在当时的诗坛,恰恰是那个充实而光辉时代的两面鲜艳无比的旗帜。他们有时用一种清新刚健的调子,歌唱那统一繁荣、乐观向上的时代;有时又以诗人特有的敏锐,带着沉郁顿挫的感情,描述着盛极而衰的苦难,并对苦难中的生灵寄予深切的同情。一句话,弥漫着当时整个诗坛的是一派积极的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精神,而李白和杜甫又恰恰是通过复杂的生活遭遇,各以特异的风格,在最大的一致上,展现了那个不平凡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和动荡的灵魂。这就是伟大的诗人李白和杜甫为什么能够在悠久的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始终站在诗歌艺术的最高峰,以全力陶铸灵魂、鼓舞人心的缘故。 注①美刺:实质上是对诗歌内容或赞美或讽刺。 1.下列对“蔚为一代的‘新声’”在文中含义的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指李白和杜甫创作的许多完整美好的诗篇。 B.指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既反映民情又批评时政的诗篇。

中职高一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上期末考试试卷

中职咼一年级语文基础模块上期末考试试卷 (天高)高一年级语文测试卷 总分:150分 姓名: 得分: (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D.睥睨(p i) 伫立(ch 0 阡陌(qi m) A 我年轻、旺盛的精力像风在吼;我热情、澎湃的生命似水在流 B 回来;我的青春!回来呀! D 孩子们的祝福是美好的;为什么我们不能以美好的心态来对待孩子们呢? (反问) 4. 下列句子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当的一句是( A. 在废墟里埋了一天一夜的他竟安然无羔;简直是个奇迹 B. 他的演讲太出色了;我只好甘拜下风 C. 司空见惯的现象:未必都合乎道德规范 D.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可是日本文 部 省却别具匠心的一再修改日本中小学课本;掩盖战争罪行 5. 选出不是我国"四大古典小说"的一项() A 、《三国演义》 B 、《金瓶梅》 C 、《水浒传》 D 《西游记》 E 、《红楼梦》 A.点缀(zhu 中肯(zh d ng) 脍炙人口 (hu 1) B.栖息(q $ 婀娜(n c) 游目骋怀(ch 岔g ) C.踟躇 (ch ? 奖券(qu dn) 安静宁谧(m 1 A 黝黑慰籍 C 隔模笨拙 3. 2.下列词语中; 羞涩无影无踪 B 炫耀良师益友 D 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馈赠白皙胆怯 踌躇积攒寂寥 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判断;有错误的一项是 心喜若狂 恰如其分 C 山如眉黛;小屋恰似眉梢的痣一点 ?(比喻) .(比拟)

二.文化积累(30分) (一)文学常识填空(15分) 6.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现实主义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五 百多年的诗歌_____ 篇.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民间歌谣()、贵族的宫廷正乐 ();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颂辞()? 主要表现手法是直陈其事();譬喻();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 物()? 7. 《》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共二十篇; 是我国古代_____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前551-前479);名__________ ;字______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礼”和 “中庸”. 8?《劝学》选自荀子的《劝学篇》;“劝”的意思是:. 荀子(约公元 前313—前238)名 ____ ;字卿;是先秦儒家最后的代表;朴素唯物主义思 想集大成者;主张“ _________ ”;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强调后 天的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恶的本性;主张名礼仪而化之.(二).补写出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15分每填对一个空得一分) 9. ______________ 窈窕淑 女;______________ . 10. 匪女之为美; 1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岁为妇; _____ ; ,靡有朝矣. ___________ 隰则有泮.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 . 12. __________ 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________ ; ___________ 咏而归. 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 ; ;冰;水为之而寒于 水. _______________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____________ . 14. __________ 吾所以为此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们分担寒 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附答案)

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 “厚德载物”作为中华美德的一种概括,历来是仁人志士崇尚的最高道德境界。道德状况是社会进步与否的重要标志,影响着一个国家、民族的长治久安。没有道德,哪来和谐?儒家“厚德载物”思想的当下价值毋庸置疑。 “厚德载物”,出自《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通俗地说,厚德载物,就是地的本性是顺天而动的,人应效法地,以厚德宽容待人。所谓“厚德”即“大德”、“高德”,即最高尚的道德。所谓“载物”之“物”,不仅专指万物,而且首先指一切人。“厚稳载物”,即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要有深厚的道德修养,要胸怀宽广,气度宏大,既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厚德载物”有利于培养现代道德人格,保证人生价值的实现。儒家追求“厚德”的君子人格,儒家君子人格所具备的道德品质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现代理想人格依然寄托着人们的期待和追求,它要求人们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要有承担责任与苦难的勇气,等等。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表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智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非智力因素,特别是人的道德品行。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无不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进取心、自信心等品质。 “厚德载物”督促人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促进个人幸福。儒家强调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在于人追求精神生活,道德理性重视人的现实生活的精神维度,主张向内寻求生命的根据和快乐的泉源。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如正义、诚实、信任、宽厚等等,已构成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使人有尊严地生活。现实社会中,物质生活提高后,人的幸福感并不一定增加,人们领悟到生活不只是为满足物质享乐而忙碌,还应有精神追求的乐趣。“厚德载物”思想能够培养人们的仁爱之心,使人克制人欲、减轻自私自利之心,爱他人、爱社会、爱人类、爱万物。道德高尚、胸怀博大的人才能得到最快的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厚德载物”的人文特质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厚德载物”作为一种博大的精神素养,它是播种和谐的种子。“厚德”强调个人内在道德修养,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在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现实中,如果我们注重自我修养,在人际互动中约束个人行为,减少人际摩擦,化解人际中的紧张与冲突,自然有利于形成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在当今多元化、多样性的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对于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使社会和谐稳定发展至关重要。商品经济的发展强化了人们的竞争意识,但这并不排除道德领域中的宽容、宽厚。儒家“厚德载物”思想,对于培养现代公民的良好品行,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选自《光明日报》2014年 12月21日) 1.关于“厚德载物”,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作为最高道德境界,对我们国家和民族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影响。 B.“厚德载物”,是说人是顺天而动的,应效法大地,用“大德”、“高激”宽容待人。 C.“厚德载物”,就是以深厚的德泽育人利物,不仅德泽万物,而且首先要德泽一切人。 D.“厚德载物”,强调容人、容物,做人既要容人之短,恕人之过,更要宽厚待人。 2.关于“厚德载物的当下价值”的理解,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为现代理想人格提供了理论模式,有利于现代道德人格的培养和人生价值的实现。 B.“厚德载物”作为一个人事业成功与否的智力因素方面的重要内容,要求现代人具有广博的爱心,有道义感,有道德操守等。 C.“厚德载物”能培养现代人的仁爱之心,促使他们追求高尚的精神生活,使他们道德高尚、胸怀博大,得到发展和感受人生的幸福。 D.“厚德载物”有利于引导现代人加强自我修养,规范个人行为,对构建和谐社会有其独特的意义。 3.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厚德载物”中的“物”,应该包括“人”和“物”两方面的内容,而且应该首先包括社会的“人”。 B.凡是有作为、成大器者,必定是道德品行高尚的人,因为人的道德品行决定了一个人的发展高度。 C.儒家许多富有生命力的传统道德,构成了人们恒久的道德情怀,他们的精神境界是后人无法企及的。 D.在当今社会中,“求同存异、包容共济”,是调节各种关系和矛盾、强化人们竞争意识的重要因素。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秦王欲伐齐,患齐、楚之从亲,乃使张仪至楚,说楚王曰:“大王诚能听臣,闭关绝约于齐,臣请献商於之地六百里,使秦女得为大王箕帚之妾,秦、楚嫁女娶妇,长为兄弟之国。”楚王说而许之。群臣皆贺,陈轸独吊。王怒曰:“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