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华罗庚数学六年级第三节逆推问题及其解法

华罗庚数学六年级第三节逆推问题及其解法

华罗庚数学六年级第三节逆推问题及其解法
华罗庚数学六年级第三节逆推问题及其解法

第三节逆推问题及其解法

题一甲乙各存款若干元,甲拿了存款的1/5给乙后,乙再拿出现有存款的1/4给甲,这时他们各有180元,他们原来各有存款多少元?

山顶有棵桃树,一只猴子去偷吃桃子,第一天偷吃了1/10,以后8天,分别偷了当天现有桃子的1/9,1/8,1/7,1/6,1/5,1/4,1/3,1/2,偷了九天树上只剩下10个桃子,树上原有桃子多少个?

小王,看一本小说,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8还多16页,第二天看了全书的1/6少2页,还剩下88页,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某校五年级共有学生152人,选出男生的1/11和5名女生参加科技小组,剩下的男女生人数刚好相等,五年级男女生各有多少人?

甲乙两班共有62人参加科技小组活动,甲班参加的人数的1/5比乙班参加人数的1/4少2人,甲乙两班各有多少人参加科技小组活动?

小樱三天看完一本故事书,第一天看了全书的1/3,还少4页,第二天看了全书剩下的1/2还多14页,第三天看了90页,这本故事书共有多少页?

饲养场养了白猪,黑猪共500头,白猪占2/5,后来又进了一批白猪,这是白猪占2/3,购进了多少头白猪?

甲乙两人各有钱,若干已知甲的钱数是乙的4倍,当甲花去了1/3后又花去余下的1/3,如果这时甲给乙7元钱,甲乙两人的钱数正好相等,甲原来有多少元钱?

某工厂有工人135人,其中男工人数的2/3与女工人数的4/5之和为

98人,男工有多少人?

甲乙两堆煤共有44吨,从甲堆运走它的1/5,乙堆运来10吨后,两堆现在一样重,甲堆煤原有多少吨?

某个商店买进两筐苹果共200千克,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1/11放到第二筐中,然后再从第二筐中取出1/11放入第一筐中,这时两筐一样重,原来第一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甲乙两人原有钱的比是3:4,后来甲又给乙50元,这时甲的钱数是乙

的1/2,原来已有多少元钱?

甲乙两吨煤共140吨,当甲堆运走1/4,乙堆运走10吨时,甲乙两吨煤的吨数比是6:5,原来甲堆煤有多少千克?

小贩把他所有的西瓜的1/2又半个卖给第一个顾客,把余下西瓜的1/2又半个卖给第二个顾客,这样她把所余西瓜的1/2又半个卖给了以后的各位顾客,卖给第七个人以后正好全部卖完,他原来有西瓜多少个?

有abcde 5筐苹果,各筐苹果的数量不等,如果把b筐苹果的一半搬

入a筐内,c筐苹果的1/3搬入b筐内,d筐苹果的1/4搬入c框内,e筐苹果的1/6搬入d筐内,最后五筐苹果都是30千克,每筐苹果原来各有多少千克?

线段将一张正方形纸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这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得到图2,将图案沿对称轴对折得到图3,已知图3所覆盖桌面的面积占长方形纸面积的3/10,阴影部分面积为6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某市举办花展,创建了一个喷水池。单开甲水管一小时,可将喷水池

注满,单开乙水管40分钟,可以将喷水池注满,两管同时开10又2/5分钟后,注入水4又1/3吨,喷水池能装多少吨?

加工一批零件,单独做需要3天完成,乙独做需4天完成,两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练习题

一条公路甲独修需24天完成,乙独修需30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若干天后,乙队停工休息,甲队继续修了6天完成,甲队修了多少天?

两队挖一条水渠甲独挖需8天完成,乙独挖需12天完成,现在两队同时挖了几天后,乙队调走,余下的甲队在3天内完成,乙队挖了多少天?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20天完成,乙单独做30天完成,中途甲请假2天,乙请假若干天,从开工到完成工程共用了16天,以请假了多少天?

一项工程,甲乙合作6天完成了5/6,单独做,甲完成1/3与乙完成1/2所需的时间相等,乙的工作效率是多少?用几分之几表示

两列火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快车行完全程,需要20小时慢车行完全程需要30小时开出15小时后两车相遇,已知快车中途停留4小时,慢车中途停留多少小时?

某工程队预计30天修完一条水渠,现有18人修12天后完成工程的1/3,如果要提前6天完工,还要再增加多少人?

修一条公路,甲队独做要用40天,乙队单独做要用24天,现在两队同时从两端开工,结果在距中点750米处相遇,这条公路长多少米?

轮船以相同的速度航行,从a城到b城需要三天,从b城到a城需要四天,小木筏从a城漂流到b城,需要多少天?

加工一批零件,甲独做需3天完成,乙独做需4天完成,两人同时加工完成任务时,甲比乙多做24个,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加工一批零件,甲乙合作24天可以完成,由甲先做16天,然后乙再做12天,还剩下这批零件的2/5没有完成,已知甲每天比乙多加工三个零件,这批零件共有多少个?

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四小时相遇后,甲车继续行驶三小时到达b地,乙车每小时行24千米,AB两地全长多少千米?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 年级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 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1,3,5,7,9

六年级假设法解题(一)

第十周 假设法解题(一) 专题简析: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例题1 1. 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 与乙数的1 5 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 ”、“乙数的1 5 ”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 了“甲数与乙数的45 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 5 。 解: 乙:(185-42×4)÷(1-1 5 ×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 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 与乙的1 10 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 元钱? 2、 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 ,乙队人数的1 3 ,共抽调78人,甲、 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 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 3 多50吨,五月份完 成总数的2 5 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练1 1、 乙:(150-35×2)÷(1-1 10 ×2)=100(元) 甲:150-100=50(元) 2、 甲:(338-78×3)÷(1-1 7 ×3)=182(人) 乙:338-182=156(人) 3、 (420-70+50)÷(1―13 -2 5 )=1500(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 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 9 后剩下的

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

华罗庚的小故事6篇 篇一:严格要求学生 华罗庚先生一直很重视青年数学人才的培养,为了培养更多人才,他在清华园里的数学研究所开办了数学讨论班。 我国着名数学家王元先生那时就曾拿着苏步青和陈建功教授的推荐信来找华罗庚先生,希望能拜他为师。王元从小喜爱数学,一直非常仰慕华罗庚先生,立志要拜华罗庚先生为师。华罗庚先生看了推荐信后,并没有表示立即收他为徒,而是把他叫到黑板前给他出了个题目。王元一时发懵,思索半天没有想出答案。华罗庚先生严厉批评了他,并且罚他在黑板前站了两个小时。当天晚上,王元用心演算,第二天把结果报告给华罗庚先生。华罗庚先生听了十分高兴,后来又出了几道题。王元都顺利做出,华罗庚先生这才答应收下这个学生。 华罗庚先生对学生们严格要求,他每天黎明即起,然后去敲学生们宿舍的门,接着是和学生们讨论问题或授课,一干就是一天。有时睡到半夜,他忽然爬起来,穿上衣服又去逐个敲学生们的房门:“别睡了,别睡了,白天的题目还得再讲一讲!??”就这样,华罗庚先生忘我地工作,他对学生们说:“如果自己的脑子里没有问题了,就不是数学家了!”在老师的严格教导下,这些20多岁的小伙子,兢兢业业,勤奋不息,即使假日也不休息。 华罗庚先生选择学生时从不以貌取人,他在给广州中山大学作学术报告时,在听讲的学生中,有一位拄着双拐的残疾青年名叫陆启铿,他听了华罗庚先生的报告后,便产生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毕业后能分配到北京,在华罗庚先生的指导下搞研究。这个想法在旁人看来简直有点异想天开,当时华罗庚先生是万人仰慕的大数学家,不知有多少四肢健全的人以作华罗庚先生的学生为荣,他怎会收下像陆启铿这样的残疾青年呢?陆启铿反复思考之后,终于鼓足勇气给华罗庚先生写了一封信。他很快收到回信。在华罗庚的悉心指导下,陆启铿后来成为颇有造诣的数学家。 篇二:尊师重教 华罗庚1931年去清华大学工作后,每年寒暑假都会回乡,总要登门看望他的老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电子版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角是由从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构成的。这点叫角的顶点,射线叫角的边。角分锐角、直角和钝角三种。 直角的两边互相垂直,三角板有一个角就是这样的直角。教室里天花板上的角都是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

习题一 1.点(1)看,这些点排列得多好! (2)看,这个带箭头的线上画了点。 2.线段下图中的线段表示小棍,看小棍的摆法多有趣! (1)一根小棍。可以横着摆,也可以竖着摆。 (2)两根小棍。可以都横着摆,也可以都竖着摆,还可以一横一竖摆。 (3)三根小棍。可以像下面这样摆。 3.两条直线 哪两条直线相交?哪两条直线垂直?哪两条直线平行?

4.你能在自己的周围发现这样的角吗?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一、认识三角形 1.这叫“三角形”。 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三个顶点。 2.这叫“直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一个角是直角。它的三条边中有两条叫直角边,一条叫斜边。 3.这叫“等腰三角形”。 它也是一种特殊的三角形,它有两条边一样长(相等),相等的两条边叫“腰”,另外的一条边叫“底”。 4.这叫“等腰直角三角形”或叫“直角等腰三角形”。它既是直角三角形,又是等腰三角形。

举一反三- 六年级奥数 -第11讲 假设法解题(二)

第11讲假设法解题(二) 一、知识要点 已知甲是乙的几分之几,又知甲与乙各改变一定的数量后两者之间新的倍数关系,要求甲、乙两个数是多少,这样的应用题称为变倍问题。 应用题中的变倍问题,有两数同增、两数同减、一增一减等各种情况。虽然其中的数量关系比较复杂,但解答时的关键仍是确定哪个量为单位“1”,然后通过假设,找出变化前后的相差数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从而求出单位“1”的量,其他要求的量就迎刃而解了。 二、精讲精练 【例题1】两根铁丝,第一根长度是第二根的3倍,两根各用去6米,第一根剩下的长度是第二根剩下的长度的5倍,第二根原来有多少米? 练习1: 1、丁晓原有书的本数是王阳的5倍,若两人同时各借出5本给其他同学,则丁晓书的本数是王阳的10倍,两人原来各有书多少本? 2、在植树劳动中,光明中学植树的棵数是光明小学的3倍,如果中学增加450棵,小学增加400棵,则中学是小学的2倍。求中、小学原来各植树多少棵?

【例题2】王明平时积蓄下来的零花钱比陈刚的3倍多6.40元,若两个人各买了一本4.40元的故事书后,王明的钱就是陈刚的8倍,陈刚原来有零花钱多少元? 练习2: 1、甲书架上的书比乙书架上的3倍多50本,若甲、乙两个书架上各增加150本,则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2倍,甲、乙两个书架原来各有多少本书? 2、上学年,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2倍多54人,本学年马村中学增加了20人,牛庄小学减少了8人,则马村中学的学生比牛庄小学的学生的4倍少26人,上学年马村中学和牛庄小学各有学生多少人? 【例题3】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 21,两人各买5枝后,小红的彩笔枝数是小刚的3 2,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枝?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6年级下册)第01讲 列方程解应用题

第一讲列方程解应用题 这一讲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 例1甲乙两个数,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求甲、乙二数. 分析被除数、除数、商和余数的关系:被除数=除数×商+余数.如果设乙数为x,则根据甲数除以乙数商2余17,得甲数=2x+17.又根据乙数的10倍除以甲数商3余45得10x=3(2x+17)+45,列出方程. 解:设乙数为x,则甲数为2x+17. 10x=3(2x+17)+45 10x=6x+51+45 4x=96 x=24 2x+17=2×24+17=65. 答:甲数是65,乙数是24. 例2电扇厂计划20天生产电扇1600台.生产5天后,由于改进技术,效率提高25%,完成计划还要多少天? 思路1: 分析依题意,看到工效(每天生产的台数)和时间(完成任务需要的天数)是变量,而生产5天后剩下的台数是不变量(剩余工作量).原有的工效:1600÷20=80(台),提高后的工效:80×(1+25%)=100(台).时间有原计划的天数,又有提高效率后的天数,因此列出方程的等量关系是:提高后的工效x所需的天数=剩下台数. 解:设完成计划还需x天. 1600÷20×(1+25%)×x=1600-1600÷20×5 80×1.25x=1600-400 100x=1200 x=12.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思路2: 分析“思路1”是从具体数量入手列出方程的.还可以从“率”入手列方程.已知“效率提高25%”是指比原效率提高25%.把原来效率看成 解:设完成计划还要x天. 答:完成计划还需12天. 例3有一项工程,由甲单独做,需12天完成,丙单独做需20天完成.甲、乙、丙合作,需5天完成.如果这项工程由乙单独做,需几天完成? 工作总量. 解:设乙单独做,需x天完成这项工程.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二年级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一、“凑整”先算 1.计算:(1)24+44+56 (2)53+36+47 解:(1)24+44+56=24+(44+56) =24+100=124 这样想:因为44+56=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它们的和算出来. (2)53+36+47=53+47+36 =(53+47)+36=100+36=136 这样想:因为53+47=100是个整百的数,所以先把+47带着符号搬家,搬到+36前面;然后再把53+47的和算出来. 2.计算:(1)96+15 (2)52+69 解:(1)96+15=96+(4+11)

=(96+4)+11=100+11=111 这样想:把15分拆成15=4+11,这是因为96+4=100,可凑整先算. (2)52+69=(21+31)+69 =21+(31+69)=21+100=121 这样想:因为69+31=100,所以把52分拆成21与31之和,再把31+69=100凑整先算. 3.计算:(1)63+18+19 (2)28+28+28 解:(1)63+18+19 =60+2+1+18+19 =60+(2+18)+(1+19) =60+20+20=100 这样想:将63分拆成63=60+2+1就是因为2+18和1+19可以凑整先算. (2)28+28+28 =(28+2)+(28+2)+(28+2)-6

=30+30+30-6=90-6=84 这样想:因为28+2=30可凑整,但最后要把多加的三个2减去. 二、改变运算顺序:在只有“+”、“-”号的混合算式中,运算顺序可改变 计算:(1)45-18+19 (2)45+18-19 解:(1)45-18+19=45+19-18 =45+(19-18)=45+1=46 这样想:把+19带着符号搬家,搬到-18的前面.然后先算19-18=1. (2)45+18-19=45+(18-19) =45-1=44 这样想:加18减19的结果就等于减1. 三、计算等差连续数的和 相邻的两个数的差都相等的一串数就叫等差连续数,又叫等差数列,如: 1,2,3,4,5,6,7,8,9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2课时用假设法解决问题2》教案

小学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 第2课时:用“假设”法解决问题(2) 教学内容:P70-71例2和“练一练”,练习十一第4-7题。 教学目标:1.让学生进一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让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策略 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 获得解决问题的胜利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怎样使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回顾 昨天,我们学习了哪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二、例题教学,探索新知 1.出示例2 在1个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球,凑巧是80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8个。大盒里装了多少个球:每个小盒呢?

2.分析比较。 提问:这道题和我们昨天学习的问题有什么例外? 根据回答概括:昨天是倍数关系,而这题是相差关系。 “每个大盒比每个小盒多装8个”这是什么意思?你能想到什么? 3.探索假设的过程。 (1)出示相应的假设过程图。 提问:你怎么想的?(假设都是小盒) 那还能装80个球吗?为什么? (2)出示相应的假设过程图。 提问:还可以怎么想?(假设都是大盒) 假设以后就全是什么盒子了? 现在一共能装多少个球?为什么? (3)解决问题。 谈话:下面请同学们任选一种方法,在作业纸上解答。 出示两份例外的解法,让学生在座位上介绍解题过程。 追问:①这儿的“8”什么意思?为什么要-8? ②这儿的“40”什么意思?为什么还要+40? 4.回顾反思。 提问:在解决这道题时,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假设)通过假设,就可以把两种例外的盒子假设成一种相同的盒子。

华罗庚的故事

华罗庚的故事 有一次,他跟邻居家的孩子一起出城去玩,他们走着走着;忽然看见路旁有座荒坟,坟旁有许多石人、石马。这立刻引起了华罗庚的好奇心,他非常想去看个究竟。于是他就对邻居家的孩子说:?那边可能有好玩的,我们过去看看好吗?? 邻居家的孩子回答道:?好吧,但只能呆一会儿,我有点害怕。?胆大的华罗庚笑着说:?不用怕,世间是没有鬼的。?说完,他首先向荒坟跑去。 两个孩子来到坟前,仔细端详着那些石人、石马,用手摸摸这儿,摸摸那儿,觉得非常有趣。爱动脑筋的华罗庚突然问邻居家的孩子:?这些石人、石马各有多重?? 邻居家的孩子迷惑地望着他说:"我怎么能知道呢?你怎么会问出这样的傻问题,难怪人家都叫你‘罗呆子’。? 华罗庚很不甘心地说道:?能否想出一种办法来计算一下呢??邻居家的孩子听到这话大笑起来,说道:?等你将来当了数学家再考虑这个问题吧!不过你要是能当上数学家,恐怕就要日出西山了。?

华罗庚不顾邻家孩子的嘲笑,坚定地说:?以后我一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当然,计算出这些石人、石马的重量,对于后来果真成为数学家的华罗庚来讲,根本不在话下。 金坛县城东青龙山上有座庙,每年都要在那里举行庙会。少年华罗庚是个喜爱凑热闹的人,凡是有热闹的地方都少不了他。有一年华罗庚也同大人们一起赶庙会,一个热闹场面吸引了他,只见一匹高头大马从青龙山向城里走来,马上坐着头插羽毛、身穿花袍的?菩萨?。每到之处,路上的老百姓纳头便拜,非常虔诚。拜后,他们向?菩萨?身前的小罐里投入钱,就可以问神问卦,求医求子了。 华罗庚感到好笑,他自己却不跪不拜?菩萨?。站在旁边的大人见后很生气,训斥道: ?孩子,你为什么不拜,这菩萨可灵了。? ?菩萨真有那么灵吗??华罗庚问道。 一个人说道:?那当然,看你小小年纪千万不要冒犯了神灵,否则,你就会倒楣的。?

(完整word版)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一年级(上册)

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 一年级 上册 刘彭芝主编子悦爸整理

目录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 习题一 (2) 第二讲认识图形(二) (4) 习题二 (7) 第三讲认识图形(三) (8) 习题三 (9) 第四讲数一数(一) (11) 习题四 (12) 习题四解答 (14) 第五讲数一数(二) (15) 习题五 (16) 习题五解答 (18) 第六讲动手画画 (20) 习题六 (21) 第七讲摆摆看看 (23) 习题七 (24) 习题七解答 (25) 第八讲做做想想 (27) 习题八 (27) 习题八解答 (29) 第九讲区分图形 (31) 习题九 (32) 习题九解答 (33) 第十讲立体平面展开 (35) 习题十 (36) 第十一讲做立体模型 (37) 习题十一 (38) 第十二讲图形的整体与部分 (39)

习题十二 (40) 习题十二解答 (42) 第十三讲折叠描痕法 (43) 习题十三 (44) 习题十三解答 (44) 第十四讲多个图形的组拼 (46) 习题十四 (47) 习题十四解答 (48) 第十五讲一个图形的等积变换 (50) 习题十五 (51) 习题十五解答 (52) 第十六讲一个图形的等份分划 (54) 习题十六 (55) 习题十六解答 (56) 第十七讲发现图形的变化规律 (58) 习题十七 (59) 习题十七解答 (61)

第一讲认识图形(一) 1.这叫什么?这叫“点”。 用笔在纸上画一个点,可以画大些,也可以画小些。点在纸上占一个位置。 2.这叫什么?这叫“线段”。 沿着直尺把两点用笔连起来,就能画出一条线段。线段有两个端点。 3.这叫什么?这叫“射线”。 从一点出发,沿着直尺画出去,就能画出一条射线。射线有一个端点,另一边延伸得很远很远,没有尽头。 4.这叫什么?这叫“直线”。 沿着直尺用笔可以画出直线。直线没有端点,可以向两边无限延伸。 5.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只有一个交点。 6.这两条直线平行。 两条直线互相平行,没有交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相交。 7.这叫什么?这叫“角”。

六年级假设法解决问题集锦

假设法问题集锦 一、填空 1.用180元钱可以买3只排球和2只足球,每只足球的价钱是每只排球的3倍。用替换的思想: 可以把3只排球替换成()只足球,这样180元钱就可以买()足球,每只足球()元。 还可以把2只足球替换成()排球,这样180元钱就可以买()只排球,每只排球()元。 2.44名同学到公园划船,租了3条大船和2条小船,每条大船比每条小船多8人。 用替换的思想: 把3条大船替换成小船,这样5条小船就要比原来少装()人,只能装()人,每条小船装()人。 把2条小船替换成大船,这样5条大船就要比原来多装()人,能装()人,每条大船装()人。 3.松鼠妈妈采松果,晴天每天可以采20个,雨天每天可以采12个,她一连8天共采松果112个。这几天中有几天是晴天,几天是雨天? 用假设的思想: 假设这8天都是晴天:那么一共可以采松果()个,比112个多()个,把一天雨天看成一天晴天要多采()个,因此有()个雨天被看成了晴天。 假设这8天都是雨天:那么一共可以采松果()个,比112个少()个,把一天晴天看成一天雨天要多采()个,因此有()个晴天被看成了雨天。 3.小明的储蓄罐里1元和5角的硬币一共40枚,有35元。1元和5角的硬币各有多少枚? 4.某次数学测验共20道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或不做一题倒扣1分.小华得了76分.问小华做对了几道题? 5、有1元和8角的人民币共12张,共计10元,1元和8角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

6、小芳家养了鸡和兔共100只,如果鸡和兔共有248条腿,那么鸡和兔各有多 少只? 7、30个人去旅游,住宾馆时租了2人间和4人间共10间,2人间和4人间各租 了多少间? 8、一次数学竞赛共20题,规定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不做的题 不得分。小红在这次竞赛中全部题都做了,总分是84分,她做错了几题? 9、鸡、兔同笼,头共有35个,脚共有94只,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10、30个人去旅游,住宾馆时租了2人间和4人间工10间,2人间和4人间 各租了多少间? 11、蝉有1对翅膀,蜻蜓有2对翅膀。现在蝉和蜻蜓一共有10只,共有16 对翅膀。蝉和蜻蜓各有几只? (1)如果10只都是蝉,就有()对翅膀,1只蝉比1只蜻蜓少1对翅膀,少了()对翅膀,所以有()只蜻蜓。 (2)如果10只都是蜻蜓,就有()对翅膀,1只蜻蜓比1只蝉多1对翅膀,多出了()对翅膀,所以有()只蝉。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3000字

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_3000字 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小学作文作文网 在中国,有一位数学家是家喻户晓的,这就是华罗庚,人们往往把这个名字当作"数学家"、"自学成才"和"聪明"的代名词。随着"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的广泛开展.这位当代中国的传奇数学家在少年儿童中也广为知晓了。 华罗庚于1910年11月12日出生在江苏省金坛县。1924年从金坛中学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年仅14岁的华罗庚便在父亲经营的小杂货铺里当伙计。他的中学老师王维克很欣赏他的数学才华,鼓励他继续自学数学。19岁那年,华罗庚突然染上伤寒,此后在腿部留下了残疾。

在病痛和贫困面前,华罗庚没有失望,反而更加迷恋数学,他四处寻找数学书自修。在那个小镇上只有三本数学书可用,一本代数、一本几何以及一本50页的微积分。他贪婪地把它们读得烂透,并尝试写些论文,投寄到《科学》、《学艺》等刊物发表。1929年华罗庚发表了他的第一篇论文"Sturm氏定理之研究"(《科学》第14卷第4期)。1930年l 2月他又在《科学》第15卷第2期上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文中指出,苏家驹的解法中把一个13阶行列式算错了。 这后一篇论文引起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的重视,系主任熊庆来是"慧眼识英雄"的伯乐。1931年,华罗庚经他的同乡唐培经教员引荐,被破例录用为清华大学数学系的图书管理员,这为他的学习创造了有利条件。不到一年半的光景,华罗庚旁听了数学系的全部课程,打下了坚实的现代数学基础。在杨武之教授(杨振宁之父)指导下,两年之中,华罗庚写出了一批很有质量的数论论文。凭藉他的天赋和雄厚的学力,1933年,华罗庚被清华大学破格聘为助教。一个乡间来的青年人,只有初中文凭,居然能登上中国最高学府的讲台,这简直是一个奇迹。1934-1936年,华罗庚在杨武之等教授的关心下,深入研究数论,他阅读丁许多当时国际上数论权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上)第11讲 简单的抽屉原理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一讲简单的抽屉原理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把3个苹果任意放到两个抽屉里,可以有哪些放置的方法呢?一个抽屉放一个,另一个抽屉放两个;或3个苹果放在某一个抽屉里。尽管放苹果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是总有一个共同的规律: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如果把5个苹果任意放到4个抽屉里,放置的方法更多了,但仍有这样的结果。由此我们可以想到,只要苹果的个数多于抽屉的个数,就一定能保证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道理很简单:如果每个抽屉里的苹果都不到两个(也就是至多有1个),那么所有抽屉里的苹果数的和就比总数少了。由此得到: 抽屉原理:把多于n个的苹果放进n个抽屉里,那么至少有一个抽屉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苹果。 如果把苹果换成了鸽子,把抽屉换成了笼子,同样有类似的结论,所以有时也把抽屉原理叫做鸽笼原理。不要小看这个“原理”,利用它可以解决一些表面看来似乎很难的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从街上随便找来13人,就可以断定他们中至少有两个人属相(指鼠、牛、虎、兔…等十二种生肖)相同。怎样证明

这个结论是正确的呢?只要利用抽屉原理就很容易把道理讲清楚。事实上,由于人数(13)比属相(12)多,因此至少有两个人属相相同(在这里,把13个人看成13个“苹果”,把12种属相看成12个“抽屉”)。 应用抽屉原理要注意识别“抽屉”和“苹果”,苹果的数目一定要大于抽屉的个数。 例1:有5个小朋友,每人都从装有许多黑白围棋子的布袋中任意摸出3枚棋子。请你证明,这5个人中至少有两个小朋友摸出的棋子的颜色的配组是一样的。 分析与解答首先要确定3枚棋子的颜色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情况,可以有:3黑,2黑1白,1黑2白,3白共4种配组情况,看作4个抽屉,把每人所拿3枚棋子按其颜色配组情况放入相应的抽屉,由于有5个苹果,比抽屉个数多,所以根据抽屉原理,至少有两个苹果在同一个抽屉里,也就是他们所拿棋子的颜色配组是一样的。 例2:一副扑克牌(去掉两张王牌),每人随意摸两张牌,至少有多少人才能保证他们当中一定有两人所摸两张牌的花色情况是相同的? 分析与解答扑克牌中有方块、梅花、黑桃、红桃4种花色,

【精品】六年级下册数学奥数试题 假设法解题 人教版

假设法解题 知识导航: 由于一些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未知量的问题,我们在解答时可以根据情况采用假设法解决,所谓假设法就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假设为同一个未知量,然后按照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从而找到答案。 假设法作为一种重要的解题方法应用很广,我们不仅可以把不同的事物进行假设,还可以把事物的几种不同情况假设成同一种情况,本讲我们就此展开探究。 经典例题1、鸡和兔共27个头,72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 举一反三1、 1、鸡和兔共60个头,160只脚。鸡、兔各有多少只? 2、鸡比兔多16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12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3、某城市实行峰谷电价,收费标准如下:

小刚家8月份用电150千瓦时,缴纳电费70.5元,你知道小刚家谷时用电多少千瓦时吗?请你算乙算。 经典例题2、星期天,小丹和姐姐去游乐场玩,她们买了1元、2元、5元的游乐劵共40张,面值共计75元,且1元的游乐劵比2元的游乐劵多5张,三种游乐劵各有多少张? 举一反三2、 1、明明有10元、2元、5元的游乐劵27张,面值共计108元,且10元的游乐劵比5元的少7张。三种游乐劵各有多少张? 2、王阿姨买10元、5元、4元的公园门票20张,共用去115元,其中10元和5元的门票张数相等。三种门票各买了多少张?

3、某公司有大、中、小型卡车共19辆,每次共运货155箱。每辆大型卡车每次运10箱,每辆中型卡车每次运9箱,每辆小型卡车每次运6箱。中型卡车和小型卡车的辆数一样多。大卡车有多少辆? 经典例题3、物资公司用大、小两种型号的卡车运货,每辆大卡车装16箱,每辆小卡车装12箱。共有27车货,价值5000元。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价值4200元。大卡车、小卡车各有多少辆? 举一反三3、 1、超市运来一批西瓜准备按大小分两类卖,大西瓜每千克1.2元,小西瓜每千克1元,这批西瓜共卖了168元。如果每千克西瓜降价0.2元,这批西瓜只能卖138元。大西瓜、小西瓜各有多少千克? 2、商场有鸡蛋18箱,每个大箱装180个鸡蛋,每个小箱装120个鸡蛋,这批鸡蛋价值756元,若将每个鸡蛋便宜2分出售,则这批鸡蛋价值705.6元。大箱、小箱各有多少个?

小学三年级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奥数)[doc]

上册华罗庚学校数学课本:三年级 下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第二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三讲上楼梯问题 第四讲植树与方阵问题 第五讲找几何图形的规律 第六讲找简单数列的规律 第七讲填算式(一) 第八讲填算式(二) 第九讲数字谜(一) 第十讲数字谜(二) 第十一讲巧填算符(一) 第十二讲巧填算符(二) 第十三讲火柴棍游戏(一)第十四讲火柴棍游戏(二)第十五讲综合练习题第一讲从数表中找规律 第二讲从哥尼斯堡七桥问题谈起第三讲多笔画及应用问题 第四讲最短路线问题 第五讲归一问题 第六讲平均数问题 第七讲和倍问题 第八讲差倍问题 第九讲和差问题 第十讲年龄问题 第十一讲鸡兔同笼问题 第十二讲盈亏问题 第十三讲巧求周长 第十四讲从数的二进制谈起 第十五讲综合练习

上册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一) 一、加法中的巧算 1.什么叫“补数”? 两个数相加,若能恰好凑成整十、整百、整千、整万…,就把其中的一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补数”。 如:1+9=10,3+7=10, 2+8=10,4+6=10, 5+5=10。 又如:11+89=100,33+67=100, 22+78=100,44+56=100, 55+45=100, 在上面算式中,1叫9的“补数”;89叫11的“补数”,11也叫89 的“补数”.也就是说两个数互为“补数”。 对于一个较大的数,如何能很快地算出它的“补数”来呢?一 般来说,可以这样“凑”数:从最高位凑起,使各位数字相加 得9,到最后个位数字相加得10。 如:87655→12345,46802→53198, 87362→12638,… 下面讲利用“补数”巧算加法,通常称为“凑整法”。 2.互补数先加。 例1巧算下面各题: ①36+87+64 99+136+101 ③1361+972+639+28 解:①式=(36+64)+87 =100+87=187 ②式=(99+101)+136 =200+136=336 ③式=(1361+639)+(972+28) =2000+1000=3000 3.拆出补数来先加。 例2 ①188+873 ②548+996 9898+203 解:①式=(188+12)+(873-12)(熟练之后,此步可略)=200+861=1061 ②式=(548-4)+(996+4) =544+1000=1544 ③式=(9898+102)+(203-102) =10000+101=10101 4.竖式运算中互补数先加。 如: 二、减法中的巧算 1.把几个互为“补数”的减数先加起来,再从被减数中减去。例 3 300-73-27 ②1000-90-80-20-10 解:①式= 300-(73+27) =300-100=200 ②式=1000-(90+80+20+10) =1000-200=800 2.先减去那些与被减数有相同尾数的减数。 例4 4723-(723+189) ②2356-159-256 解:①式=4723-723-189 =4000-189=3811 ②式=2356-256-159 =2100-159 =1941 3.利用“补数”把接近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变整,再运算(注意把多加的数再减去,把多减的数再加上)。 例5 ①506-397 ②323-189 ③467+997 ④987-178-222-390 解:①式=500+6-400+3(把多减的3再加上) =109 ②式=323-200+11(把多减的11再加上) =123+11=134 ③式=467+1000-3(把多加的3再减去) =1464 ④式=987-(178+222)-390 =987-400-400+10=197 三、加减混合式的巧算 1.去括号和添括号的法则 在只有加减运算的算式里,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不变;如果括号前面是“-”号,则不论去掉括号或添上括号,括号里面的运算符号都要改变,“+”变“-”,“-”变“+”,即: a+(b+c+d)=a+b+c+d a-(b+a+d)=a-b-c-d a-(b-c)=a-b+c 例6①100+(10+20+30) ②100-(10+20+3O) ③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60 ②式=100-10-20-30 =40 ③式=100-30+10 =80 例7计算下面各题: ①100+10+20+30 ②100-10-20-30 ③100-30+10 解:①式=100+(10+20+30) =100+60=160 ②式=100-(10+20+30) =100-60=40

(完整)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讲座

六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讲座 假设法解题(一) 一、知识要点 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 【例题1】 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 【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 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 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

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 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 【例题2】 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 【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8/9。 (250+5)÷(1+1-1/9)=135(台) 250-125=115(台) 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 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 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

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 学习啦在此整理了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篇1数学家华罗庚小时候刻苦学习,然而,华罗庚却被叫去看店。 有一次,有个妇女去买棉花,华罗庚正在算一个数学题,那个妇女说要包棉花多少钱?然而勤学的华罗庚却没有听见,就把算的答案答了一遍,那个妇女尖叫起来:“怎么这么贵?,这时的华罗庚才知道有人来买棉花,就说了价格,那妇女便买了一包棉花走了。 华罗庚正想坐下来继续算时,才发现:刚才算题目的草纸被妇女带走了。 这下可急坏了华罗庚,于是不顾一切地去追,一个黄包师傅便让他坐车追,终于追上了,华罗庚不好意思地说:“阿姨,请……请把草纸还给我,那妇女生气地说:“这可是我花钱买的,可不是你送的。 华罗庚急坏了,于是他说:“要不这样吧!我花钱把它买下来。 正在华罗庚伸手掏钱之时,那妇女好像是被这孩子感动了吧!不仅没要钱还把草纸还给了华罗庚。 这时的华罗庚才微微舒了口气。 回家后,又计算起来……数学奇才华罗庚的故事篇2中学毕业后,他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 回到家乡,一面帮父亲干活,一面继续顽强地读书自学。 不久,又身染伤寒,病势垂危。

在床上躺了半年之后,病虽然痊愈,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左腿的关节变形,瘸了。 当时,他只有19岁,在那迷茫、困惑,近似绝望的日子里,他想起了双腿后著兵法的孙膑。 “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才只有19岁,更没理由自暴自弃,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青年华罗庚就是这样顽强地和命运抗争。 白天,他拖着病腿,忍着关节剧烈的疼痛,拄着拐杖一颠一颠地干活,晚上,他油灯下自学到深夜。 1930年,他的论文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这篇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 以后,清华大学聘请华罗庚当了助理员。 在名家云集的清华园,华罗庚一边做助理员的工作,一边在数学系旁听,还用四年时间自学了英文、德文、法文、发表了十篇论文。 数学成绩不好引起华罗庚的警觉,他暗下决心,一定要赶上去。 于是,一有空他就抱着数学课本看,寻找数学题来做,渐渐地对数学产生了兴趣。 有一天,数学老师李月波把课讲完,亮出了一道趣味题让大家去做。 题目是:“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当其他同学还在冥思苦想时,华罗庚却很快举手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10讲 逻辑推理(一)

本系列共15讲 第十讲逻辑推理(一)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由于数学学科的特点,通过数学的学习来培养少年儿童的逻辑推理能力是一种极好的途径。为了使同学们在思考问题时更严密更合理,会有根有据地想问题,而不是凭空猜想,这里我们专门讨论一些有关逻辑推理的问题。 解答这类问题,首先要从所给的条件中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进行分析推理,排除一些不可能的情况,逐步归纳,找到正确的答案。 例1公路上按一路纵队排列着五辆大客车,每辆车的后面都贴上了该车的目的地的标志。每个司机都知道这五辆车有两辆开往A市,有三辆开往B市;并且他们都只能看见在自己前面的车的标志。调度员听说这几位司机都很聪明,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的车是开往何处的,而让他们根据已知的情况进行判断。他先让第三个司机猜猜自己的车是开往哪里的。这个司机看看前两辆车的标志,想了想说“不知道”。第二辆车的司机看了看第一辆车的标志,又根据第三个司机的“不知道”,想了想,也说不知道。第一个司机也很聪明,他根据第二、三个司机的“不知道”,作出了正确的判断,

说出了自己的目的地。 请同学们想一想,第一个司机的车是开往哪儿去的?他又是怎样分析出来的? 解:根据第三辆车司机的“不知道”,且已知条件只有两辆车开往A市,说明第一、二辆车不可能都开往A市(否则,如果第一、二辆车都开往A市,那么第三辆车的司机立即可以断定他的车一定开往B市)。 再根据第二辆车司机的“不知道”,则第一辆车一定不是开往A 市的(否则,如果第一辆车开往A市,则第二辆车即可推断他一定开往B市)。 运用以上分析推理,第一辆车的司机可以判断,他一定开往B 市。 例2李明、王宁、张虎三个男同学都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在一起打羽毛球,举行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二人不许搭伴。 第一盘:李明和小华对张虎和小红; 第二盘:张虎和小林对李明和王宁的妹妹; 请你判断:小华、小红和小林各是谁的妹妹? 解:因为张虎和小红、小林都搭伴比赛,根据已知条件,兄妹

六年级数学假设法解分数应用题

假设法解题:运用假设创设一个新条件进行运算,使结果与题目中的原有条件产生矛盾,最后加以适当调整,消除因假设而产生的差异的解题方法就是假设法。通常有以下几种假设类型: 1、 把未知量假设为已知数量。 2、 将不同的分率假设为相同的分率。 3、 将变化了的倍数(或分率)假设为不变的倍数(或分率)。 4、 把中途发生的事件假设为一开始就发生。 5、 把发生的事件假设为未发生的事件。 1、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100,已知甲数的 31等于乙数的5 1 等于丙数的一半。甲、乙、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300米,12天修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20%,实际几天可以修完? 3、一辆汽车从甲地往乙地送货,每小时行45千米,121小时到达,返回时速度是原来的5 6 ,几小时可以返回? 4、一条铁路,修完800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53 少200千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 5、某修路对三天修完了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31多150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5 2 少100 米,第三天修了1950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6、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96人。抽一班人数的43,二班人数的5 3 ,组成66人的鼓号队。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各有多少学生? 7、今年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51,12年后小华的年龄是他爸爸年龄的7 3 ,今年小华多少岁? 8、两堆煤,第一堆的重量是第二堆重量的7 6 ,第一堆用去9吨,第二堆用去8吨,第一堆剩下的重量是第二堆剩下重量的 4 3 ,两堆煤原来各有多少吨? 9、去年光明小学的学生人数是红星小学学生人数的5 3 ,今年光明小学转入学生60名,红 星小学转出学生20名,现在光明小学的学生人数是红星小学学生人数的4 3 ,去年两个小学 各有多少名学生? 10、有甲、乙两筐苹果,甲筐比乙筐轻7千克,甲筐苹果卖出53,乙筐卖出16 11 后,两筐剩下的苹果重量相等,问甲、乙两筐原来有多少千克苹果? 11、某大学开学时,新生分三批报到,第一批是市内的,报到的比全体新生数的3 1 少40人,第二批是省内的,报到的是第一批市内报到人数的5 3 ,第三批是省外的,报到的计260人,问该校有新生多少人?

华罗庚学校数学教材(五年级下)第03讲 巧求表面积

本系列共15讲 第三讲巧求表面积 . 文档贡献者:与你的缘 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知道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面积的总和叫做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如果长方体的长用a表示、宽用b表示、高用h表示,那么,长方体的表面积=(ab+ah +bh)×2。如果正方体的棱长用a表示,则正方体的表面积=6a2。对于由几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体,或者是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组合而成的几何形体,它们的表面积又如何求呢?涉及立体图形的问题,往往可考查同学们的看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小学阶段遇到的立体图形主要是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些图形的特点都是可以从六个方向去看,特别是求表面积时,就是上下、左右和前后六个方向(有时只考虑上、左、前三个方向)的平面图形的面积的总和。有了这个原则,在解决类似问题时就十分方便了。 例1在一个棱长为5分米的正方体上放一个棱长为4分米的小正方体(下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分析我们把上面的小正方体想象成是可以向下“压缩”的,“压缩”后我们发现:小正方体的上面与大正方体上面中的阴影部分合在一起,正好是大正方体的上面。这样这个立体图形有表面积就可以分成这样两部分: 上下方向:大正方体的两个底面;侧面:小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大正方体的四个侧面。 解:上下方向:5×5×2=50(平方分米) 侧面:5×5×4=100(平方分米) 4×4×4=64(平方分米) 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 50+100+64=214(平方分米) 答: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为214平方分米。 例2下图是一个棱长为2厘米的正方体,在正方体上表面的正中,向下挖一个棱长为1厘米的正方体小洞,接着在小洞的底面正中向下挖一个棱长为厘米的正方体小洞,第三个正方体小洞的1 2

相关主题